密卷解析课—公基主观题 - ke.fenbi.comke.fenbi.com/api/materials/15721937bbe244a.pdf ·...

Post on 15-Jan-2020

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密卷解析课—公基主观题

主讲教师:张跃瀚

授课时间:2016.09.12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密卷解析课—公基主观题(讲义部分)

(2016.09.12)

问题:

请以“变通”为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文字精练,1200字左右。

四、材料作文(本部分共 25分)

资料 1:

《周易·系辞》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中国历史上,当国家存在巨大问

题而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时,往往就会有改革。战国初期,商鞅提出了“变古”的历

史观,即“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此乃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

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因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变法、明清时代的各种变

法的改革例子也不胜枚举。可以说,改革的思想化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深深化入肌理之中。

当今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

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

完善。

资料 2:

近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市民“打车难”问题愈演愈烈,司机挑客、拒载、服务态

度差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出租车公司坐收渔利,有

的城市的出租车公司甚至“一本万利”,出租车司机则为了“份子钱”日夜奔波。

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的“打车难”问题。乘客谢女士说,自从用了打车软

件,打车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都是抱着孩子在路边站着等的士,现在她只要在出门前约好

的士,就能坐等车上门了。出租车司机赖师傅用“滴滴出行”两个多月,已经在软件上接了

近 200单了,白跑的时间减少了,每个月可以增收 500元以上。实际上,打车软件之所以能

在出租车市场立足,是因为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出租车市场苦心经营两年多后,打车软件开始冲击利润更丰厚的“专车”服务市场。

但在遭遇了管理困境后,多地交管部门将“专车”服务定性为“非法营运”。各地“不约而

同”地叫停打车软件,究竟是打车软件这个工具出了问题,还是反映了出租车行业管理存在

积弊?出租车行业能否按照市场化的思路进行改革?

资料 3: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提出了“现代人”的概念,以

区别于尚未摆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保守落后观念束缚的“传统人”。他提出:传统的人

不大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而现代人愿意服用新的药物和采用新的卫生方法,愿意

2

采用新的种子、农药,愿意结识新的不同类型的人。我们确定具有这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

愿望’品质的人,是现代的人。一个趋向现代的人,能够欣然接受他周围发生的社会改革和

变化过程,能够更自由地接受改变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大固执,乐于面对改变的

现实,对别人以非传统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去改革,不横加干涉。简言之,他不大固守

传统。”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 19 世纪末写成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传统中

国民族性最早的、最详尽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他在书中指出了很多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比如:勤劳刻苦、节俭持家、讲究礼貌、顽强生存、知足常乐、孝悌为先等。但同时也指出

了许多与现代化生活不符合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比如:漠视时间、思维含混、漠视精确等。

3

密卷解析课—公基主观题(笔记部分)

(2016.09.12)

【课前说明】

这节课是录播课,所以在课程过程中大家是没有办法留言的。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是公

基密卷中的主观题,课堂上重点是听老师的课堂内容,并且参考助教的笔记来进行思路的梳

理,大家加油~

问题:

请以“变通”为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文字精练,1200字左右。

【审题】

(1)题干。①试卷中的这道题目是命题作文,题目已经确定,所以就要把题目完整写

下来;②这道题目已经给出参考给定资料(在不同地方,作文出题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地

方不会给“给定资料”,给资料或者是不给资料区别很大);③“联系社会现实”说明写文章

的中间会有论证的过程和事例,这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至少有一个材料外的例子);

④议论文。议论文包含的元素有论点,这个论点不是天然的被人认可的,不是必然正确的,

所以需要在论证的过程中来证明论点,有的同学可能不习惯写论点、论据,但是在这道题中,

这是必须要写的。

(2)要求。①观点。文章写作中的论点,如这道题,就是以“变通”为题,观点可能

是“为什么要变通”,“如何变通”等内容;②鲜明。要把论点写在显眼的位置,这样方便阅

卷人阅卷,建议大家写在每段段首;③内容充实。论证时要多元化,要有说理和举例子(例

子可以是材料内或材料外的)材料外的例子可以来印证“联系社会实际”的说法;④结构完

整。议论文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是什么”是提出论点;“为什么”

是在证明论点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意义的,“怎么办”就是对策,这三者同时兼具,才是

结构完整;⑤1200 字左右,不要超过正负 100 字,即控制字数在 1100-1300 字左右;⑥文

字精炼:保证文章通顺即可。

【事业单位作文分类】

(1)开放式作文。文章的观点不确定,可以有主观发挥,如分论点和事例是开放的。

(2)封闭式作文。封闭式是相对客观的,这样的作文会有很多篇材料,这样写作的内

容和方向就不是任意发挥的,而是基于材料进行提炼的,这篇试卷的作文就是封闭式的,所

以要提炼材料、使用材料。

【总结】

(1)在写作文时,如果题目非常简单,即只有一句话时,那么就可以随意发挥,依据

4

自己的知识储备写论点和分论点。

(2)封闭式文章是客观的,这时要把握材料多的作文的客观性,这种客观化、封闭式

作文也是命题的主要方向,因为开放式的作文会出现评分主观化情况,评分人不好拿捏分数。

【封闭式作文】

(1)主题与论点。①主题。即文章议论的对象,如这道题议论的对象就是“变通”,材

料可能会谈到“变通的重要性”和“变通的意义”等;②观点。即论点,论点是围绕事物,

从不同方向展开的,如:论证“变通”的重要意义、“变通”的原因,会提出“变通”的对

策,想“变通”要从几个方向做起。注意:写成什么样的作文要依据材料的论述方向来展开。

(2)客观性。①内容客观。要求从材料中提取答题要素;②客观的意义。这样对阅卷

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阅卷人可以快速、直接的判断出一篇卷子是好是坏,否则就会

出现不公平公正的情况,所以评分规则会规定出明确的给分方向,避免黑幕。

(3)客观性要注意:要依据材料,材料中的内容需要提炼,最后整合要点就形成一篇

完整的、客观的高分作文。

【议论文元素】

要做到结构完整。

(1)论点——是什么。在材料的主题下,找出分论点,如“变通”这道题,如果材料

中都是对策,就要写出“谁要变通,怎么变通,在什么场景变通”等内容。

(2)论证——为什么。①说理。如:让人学会变通,就要说服他人,说明人学会变通

的好处。即一个人一旦学会变通,做事情就会更灵活,遇到目标会更快的实现,遇到阻力不

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就能解决问题,(即变通的效果,属于正面说理);如果不会变通的话,就

会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社会发展会停滞甚至倒退(即不变通的后果,属于反面说理);②

举例。如:xx因为变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对策——怎么办。呼应观点,解决问题。如果材料中有对策,可以直接提炼关键

词,组成作文;如果材料中没有对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问题和生活积累进行合理撰写(对

策不用写过多,保证文章的结构完整即可)。

【注意】

做题时,不必刻意追求“说理+举例子”的论证形式,但是站在丰富性的角度看,可以

用“说理+举例子”的形式论证。当然单一只用其中一个方式论证,也可以完成这个文章,

这道题目中要求“联系社会实际”,所以至少要写一个材料外的事实例证。

四、材料作文(本部分共 25分)

资料 1:

《周易·系辞》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中国历史上,当国家存在巨大问

题而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时,往往就会有改革。战国初期,商鞅提出了“变古”的历

5

史观,即“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此乃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

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因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变法、明清时代的各种变

法的改革例子也不胜枚举。可以说,改革的思想化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深深化入肌理之中。

资料 1第一段:

(1)第一段举了典籍之中的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是在正面解释文

章的标题(主题),“变通”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以及变通的意义。考试时可以先解释这句

话(尽量透彻),即:①“穷则变”指事情发展到极致,面临困境和阻力,无法持续时就需

要改变、变革,进一步来说,国家层面就需要改革;②“通则久”说明“变通”可以解决问

题,使问题顺畅,并且获得长远发展(把解释这段话放在文章首段,进一步解释主题)。这

句话意在说明:变通的重要意义。

(2)下文是具体的事例和“变通”的运用场景,信息点有具体的指向就可以提炼出来,

作为文章的写作方向,即论点。

(3)“当国家……改革”,说明要想执行、贯彻“变通”,就要在国家面临巨大危险和困

境时,学会改革。改革的对象是国家宏观的体制、机制。“商鞅”是一个案例,可以作为事

例型的内容论证观点。

(4)“改革的思想……肌理之中”,这句话谈了改革的意义并提出方向,说明要利用改

革的思想解决社会的问题,并持续贯彻这样的思想(对策之一)。

【梳理】

提出论点:当国家存在问题时,就需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材料给出“商鞅变古”、

“王安石变法”、“明清时代变法”的例子来说明改革的效果,以此论证观点。

当今世界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

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

完善。

资料 1第二段:

这一段提出第二个对策方向,即可以在当前事先发展的情况下,对全球治理机制体制改

革,以推动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展。

【针对做题信息点杂乱的方法】

(1)在读材料时,针对找到的信息点,可以随手整理答案。如找到“改革”这个关键

词,就可以在草稿中写下“论点”作为标注。再如在“事例”的要素下可以写: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古等;“对策”要素下写:贯彻实行、推进,推动全球机制体制改革。

(2)读材料时要同步整理答案,读完材料,草稿纸上的信息也罗列完整了,答案(整

体作文结构)也就呼之欲出了;读材料时,首先要写框架,理顺信息点,串联逻辑,这样才

能游刃有余地写文章。

6

资料 1梳理:

(1)变通的意义:变通是在遇到穷困和阻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变革方式,只有这样才

能解决问题和困难,获得长远发展。

(2)这个段落着眼的部分是“全国”,是最宏观的内容和部分,既然是宏观的内容,可

以先标注在这里,以方便与下文的材料进行对比和逻辑梳理。

【分论点一】

(1)学会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当国家存在巨大问题,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时要“变通”。

(3)例证: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如果有材料外的变革案例储备也可以写,如中

国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我们更需要进行变革,而且通过变革已经

解决了很多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材料外的现代化案例,可以引用到文章中)。

(4)对策。①合理推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社会存在的、普遍关注的

问题,要优先改革;②直接摘抄:在世界发展变化,跨国性、全球性挑战增加的当下,调整

改革全球治理体制机制。

【注意】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内容不可能是完全重复的,命题人之所以设置不同材料,就是想用不

同的材料反映不同的问题。

资料 2:

7

近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市民“打车难”问题愈演愈烈,司机挑客、拒载、服务态

度差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出租车公司坐收渔利,有

的城市的出租车公司甚至“一本万利”,出租车司机则为了“份子钱”日夜奔波。

资料 2第一段:

(1)出租车公司“一本万利”,司机为份子钱奔波,这样就可能存在问题。

(2)这一段中的“管理体制”与前文的“机制体制”意思类似,但前文的机制体制解

决的是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宏观的层面,但是这段

解决的是小问题(小方面着手)——打车难。关键词:体制问题。

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的“打车难”问题。乘客谢女士说,自从用了打车软

件,打车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都是抱着孩子在路边站着等的士,现在她只要在出门前约好

的士,就能坐等车上门了。出租车司机赖师傅用“滴滴出行”两个多月,已经在软件上接了

近 200单了,白跑的时间减少了,每个月可以增收 500元以上。实际上,打车软件之所以能

在出租车市场立足,是因为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资料 2第二段:

(1)这一段通过谢女士、赖师傅他们的言论,说明打车软件相较传统出租车公司有好

的层面,即一方面打车方便了,现在约好车就可以上车,出租车司机还可以增加收入,这是

好的事件。

(2)“优势”一词,提出一个对策。即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优势。

(3)这一段是在谈现在的管理体制差(问题),可以依靠市场和技术来解决问题(对策)。

在出租车市场苦心经营两年多后,打车软件开始冲击利润更丰厚的“专车”服务市场。

但在遭遇了管理困境后,多地交管部门将“专车”服务定性为“非法营运”。各地“不约而

同”地叫停打车软件,究竟是打车软件这个工具出了问题,还是反映了出租车行业管理存在

积弊?出租车行业能否按照市场化的思路进行改革?

资料 2第三段:

(1)“在出租车……‘非法运营’”,指出现在出租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有管理困境,被

定性为非法运营。

(2)“究竟是打车软件……进行改革?”用两个反问提出观点:①管理层面的问题;②

用市场化思路进行改革。

(3)梳理思路:打车软件本身是在原来的出租车体制上进行变革,但是这种变革被定

义为非法运营,被叫停,这源于管理困境。即政府认为管理难,就简单粗暴的“叫停”。这

里反映出核心问题:只要是政府觉得不好的事情,是难以管理的,就马上去叫停。最后的结

果是不好的,这样会扼杀掉“滴滴打车”等好软件的改革。打车软件是一种进步和提升,所

以我们不是要去扼杀软件,而是要让政府转变管理思路和手段,让政府看到问题时不要简单

的一刀切,而是要采取现代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8

【分论点二】

(1)变革政府管理思路、手段,使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依靠市场和技术。

(2)问题。①政府管理思路存在惰性、惯性,表现出粗暴性、一刀切;②管理手段上

依靠行政力量,而非市场、技术。

(3)例证。滴滴打车(本是好事,能造福市民和从业者)在遭遇管理难题后,被定性

为“非法运营”。

(4)对策(摘抄+合理推断)。①思想上:转变陈旧观念,克服行政惯性;②手段上:

按照市场化思路,合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改革。

【梳理思路】

(1)这一段理顺思路,提炼信息,可以通过推理和分析手段,补齐信息点。第一篇材

料提炼的方向:宏观的点,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根上”的机制体制问题。

第二篇材料是在解决新生事物的管理问题。

(2)提出对策:变革政府的管理思路和手段,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这样的材料顺序是依照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这也再次证明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论证

角度是不同的。

资料 3: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提出了“现代人”的概念,以

区别于尚未摆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保守落后观念束缚的“传统人”。他提出:传统的人

不大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而现代人愿意服用新的药物和采用新的卫生方法,愿意

采用新的种子、农药,愿意结识新的不同类型的人。我们确定具有这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

愿望’品质的人,是现代的人。一个趋向现代的人,能够欣然接受他周围发生的社会改革和

变化过程,能够更自由地接受改变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大固执,乐于面对改变的

现实,对别人以非传统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去改革,不横加干涉。简言之,他不大固守

传统。”

资料 3第一段:

(1)这一段论述核心再次变化,即美国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概念——现代人概念,同

9

时提出传统人的概念,这是一种对比,说明我们要学会转变和变革,从有问题的传统人变到

现代人。因为传统人不愿意接受新鲜思想和事物,但现代人愿意做出尝试,他们乐于接受新

事物。

(2)做题方向。①人要从传统人变成现代人,这是一种变革;②变革的原因。传统人

不好,因为传统人生活方式落后,观念陈旧、保守、被束缚,但现代人能接受社会改革和变

化,能接受改变的机会,并对别人的改变不加干涉。

(3)现代人的优势:①现代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②自己愿意改变;③对别人的改变

不加干涉。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 19 世纪末写成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传统中

国民族性最早的、最详尽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他在书中指出了很多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比如:勤劳刻苦、节俭持家、讲究礼貌、顽强生存、知足常乐、孝悌为先等。但同时也指出

了许多与现代化生活不符合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比如:漠视时间、思维含混、漠视精确等。

资料 3第二段:这一段史密斯指出中国人的性格。如:①好的方面。有传统美德,这是

中国传统的东西,如果要转变,这些好的东西必然不能抛弃,而是要让好的东西更好。对策:

在转变过程中,要留下传统美德,这是不能抛弃的;②不好的方面。传统人是不好的,因为

他漠视时间、思维含混、漠视精确(提出问题,是转变的理由)。根据问题,提出对策:要

培养时间观念,让思维变得更清晰,同时要具有精确的意识。

资料 3梳理:

这一段有观点和论证的支撑理由,同时提出了对策,这一段结构相对完整。

【分论点三】

(1)改变人,使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

(2)传统人的问题。①尚未摆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保守落后观念束缚;②漠视时

间、效率和精确。

(3)现代人的优点。①欣然接受社会的改革、改变,并愿意随之改变自身;②不固守

传统,不固执,不干涉他人的改革、变革。

(4)结论。培养现代人的观点。①乐于接受甚至推动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变革变化;

②变成时间效率强,工作效率高,具备精确意识的人;③保留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刻苦、

10

节俭持家等。

【注意】

(1)这套卷子是模拟卷,并不是真题,但是模拟卷命制的逻辑和大的框架是与真题如

出一辙的,是仿照真题而生的。这篇材料中的信息点特征同样是真题中有的相同特征。

(2)做题时不是看到题目后草草阅读材料,直接作答。而是要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关

键信息,找出文章架构,花费 5min-10min时间来做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

(3)文章框架意义:①保证文章观点正确和客观(保证二类文的分数);②如果没有架

构,就会难以写出文章,都是现编,会有“难产”的感觉,但是如果已经理出框架,写文章

就会很快,后面节省出的时间,已经足够打出框架。

【整体梳理】

(1)总论点:变通。变通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问题、长远发展。根据《周易·系

辞》的话得出的观点。

(2)材料有三个方向,而且内容不一致:

①要转变整个国家的机制体制建设,对国家社会进行大变革(最大、最宏观)。

②治理的思路、小的机制体制要依靠手段变革,依靠市场和技术,不能只靠行政手段。

③人要变革,从传统人变成现代人。

(3)文章逻辑:

①从大到小写。按照材料逻辑,即先写宏观机制体制变革,再写方式方法变化,如依靠

市场、技术变革,最后写个人,这就是重点信息前置的写作方式。

②从小到大写。人的变化是前提,如果人不变化,方式方法就不会变化,如果没有方式

方法、手段的变化,就不会推动整体的社会体制机制的变化。

(4)作文只要方向正确,以上两种排序方式都是正确的。所以作答的关键在于关键信

息,而不是排序方式。

11

【梳理文章】(示例:从小到大的逻辑)

在有了草稿上的框架后,文章的写作会非常顺畅,只需要添加“肉”,让整个干瘪的框

架丰满起来即可,现场整理文章如下。

(1)第一段。《周易·系辞》曾经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强调变通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当事情发展面临困境,到了极致时,就要发生改变和变革,

而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决问题,取得最终长远稳定的发展(解释变通的确切含义)。这也告诉

我们在个人、国家和生活中,都要把变通作为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变通和努力使个人和国

家变得更美好(提出总论点:要学会“变通”)。

(2)过渡段。眼下,如果想要变通的话,主要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变通。第一个是需

要人的变通;第二个是需要管理思路手段的变通;第三个是机制体制的变通。

(3)第三段。首先要做到人的变通,让人的思想观念向现代化发展。因为现代人与传

统人相比无疑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传统人没有摆脱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被观念束缚,同

时他们漠视时间、效率低、不精确,工作和交往都是处于低质量的状态,是不好的。现代人

的优点是明显的,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以此带动新事物的发展,并且他们能够欣然接受社

会的改革、改变,并愿意随之改变自身,不去干涉他人,长此以往,会让社会和个人变得更

好,更有活力。在当下,要努力培养出现代人,要乐于接受甚至推动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

改革变化。

(4)第四段。学会变革政府的变革手段,推动政府执政的现代化。不要总是靠传统的

行政命令,而是要依靠技术市场。之所以要学会变化,是因为政府现在的管理思路有问题,

他们在思路上存在惰性和惯性,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如管理困境时,喜欢粗暴的“一刀切”

12

来解决问题,这样会让新的事物和好的制度被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政府在进行管理和行

使自己的行政职能时,更多的是依靠硬性行政权力,而没有依靠市场和技术,长此以往,会

让市场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如“滴滴打车”,不但给市民创造了便利,也让出租车司机有更

高的收入和体面的职业身份,但是这样好的软件,却因为政府的懒政、惰政和思路僵化,险

些被扼杀。

(5)第五段。要进行内部的变革、改革和调节。政府要进行推广、让每个政府官员都

能转变陈旧观念,变成新思想的执行者、贯彻者、拥有者,克服行政惯性,手段上要利用市

场和技术,发动群众,掌握一切可能有的新的力量,来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以此推动社会

的发展。

(6)第六段。既然变革如此重要,那么当下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改变政府落后、僵

化的体制机制,以此推动社会和经济进一步持续的、迅猛的发展,这样的改革在中国古今史

上是有先例可循的,古有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强,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现在我们政府在全

面深化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也解决了国家发展以来的积弊,让整个国家向更加健康、有活力

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更加说明我们要进行机制体制改革。

(7)第七段(对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问题要去改革。同时,我们整个

国际的大环境也要求我们进行改革。

(8)结尾(呼吁号召)。“变通”是有意义的,是个人的动力,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源

泉,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培养开放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变革的意识,以此

让整个社会、国家和明天变得更美好!

【注意】

(1)文章需要自己加工的内容并不多,所以作文考试不是纯粹的主观题(更多地方是

采用客观式、封闭式的考查形式),这里不需要自己编故事,不需要有太多的文字能力,而

是要在材料中挖掘客观信息,再用强大的文字表现能力表现出文章的客观性,这样才能在考

场上得到高分,取得入围的资格。

(2)现场讲述的文章,在内容上可能还不够连贯,但是是现场撰写的,解析中的参考

答案是更全面的、更复杂的,现场是老师做的示范。考场上不用把文章写得过于花团锦簇,

所以大家只要做到文章的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内容完整即可。

(3)一篇文章梳理结束,各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①理解老师梳理材料的逻辑,

掌握实时梳理信息、通过列表、导图来呈现思路的做题方式,让作文有框架可寻;②关掉课

程,根据材料,自己感受材料的内在逻辑和架构,自己写一篇文章;③最后笔记中的参考答

案是参考的依据,大家慢慢掌握,这里有更多的旁征博引,内容更丰富(考场上不必要过分

苛求文采,只要保证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内容即可),正确的东西是可操作的,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东西是“玄”的,所以做题首先要保证客观性。

【参考答案】

变通

13

《周易·系辞》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善于变通,能

绝处逢生、化危为机的民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次困难和挑战,都是一次自我提升、

自我扬弃、自我蜕变的机遇。今天,中华民族正在遭遇五千年来的大困境:农民、市民素质

有待提高,社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政府管理模式原始、技术落后……

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懂得“变通”。变通的关键是必须完成两个现代化:一是人的现

代化,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将“传统人”改造成为既

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开放、自由、平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就是要将治理从主要靠说教、刑罚、政府、权威,转变为依靠规则、对话、市场、智慧。

变通首先是变人,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让民众更具有开放、包容、创新、时间观

念强等现代精神。美国社会人类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而人

的现代化,就是要在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模式、社会交往方式等方面实现从“传统人”到

“现代人”全方位转变。比如:从漠视时间、效率、精确的人转变为时间观念强、具备科学

精神和精确意识的人;从保守固执、因循守旧的人转变为思想开放、敢于创新创业的人……

人的变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我国而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使更多的农民有更

多的机会进入城市,参与到现代生产生活中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显现人的现代化。在走向

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不要丢掉勤劳、刻苦、知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让现代的

文明和传统美德完美地有机结合,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

要完成人的现代化,单纯依靠个人自觉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观念、

公共行政方式、共同行为准则等综合性要素。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完成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在治理思路、主体、

机制上,从依靠权威、政府、人治变为依靠民主、市场、法治。现代城市人口快速流动,新

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重审批、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一旦有问题就粗暴禁止的管

理模式显然有碍于政府管理方式现代化。如出租车行业管理,市民“打车难、打车贵”等问

题积弊多年。近两年,“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因有效对接了供需信息,技术优势明显,受

到司机和乘客的热捧。但当面临一些管理难题时,很多城市的交管部门就给打车软件扣上

“不合法”的帽子予以禁止。如此种种,显然不符合民意和公共意志。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

模式要适时变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技术创新,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

代化。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时俱进,是变通精神的核心内涵。决定历史发展的三大力量

中,技术进步是水源是动力、制度规范是沟渠是蓄水池、思想观念是净化器,一起推动了社

会进步和个人福祉。其中制度规范承上启下,处于核心地位。我国历代变法改革,都是在技

术进步推动下适时变通政治、法律制度而获得成功的。当然,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变通还涉

及对民间制度性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最终实现国家制度和社会规范体系的现代化变革。

变通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发展哲学。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具备开放精神和接纳

精神,不断提升适应变革的创新创造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就是要鼓励、包容技术创

新,并适时进行制度改革,不能把“鼓励创新”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14

【参考答案讲解】

(1)要学习范文行文的布局、语言的使用,并积累范文中的词汇。

(2)作文思路:①人的变通;②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通;③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变通(由

小到大的逻辑顺序)。

15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come to meet a different you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