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党委...

Post on 22-Jul-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NINGBO DAILY4 要闻/特别报道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责任编辑/黄 琼责任编辑/黄 合

干出江北铁军风采 垒起文创港“万仞之台”

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规划文本初稿,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江北征拆史上最大体量的港埠三区地块征签和挂牌出让,仅用56天时间建成了首个项目——原

火车北站站长楼……新春过后,一场没有硝烟的全员战役在甬江北岸轰然

打响。按照“一年出形象、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目

标,江北广大党员干部以梦想启程,与时间赛跑,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文创港速度”和“文创港模式”。

“我们必须紧咬目标铆足干劲,干出江北铁军的风采,垒起文创港‘万仞之台’。”江北区委主要领导说。

6月30日,当大型机械的轰鸣声在甬江北岸响起,一个崭新的城市梦想被点燃——这条曾经的“铁锈地带”即将焕然新生,成为未来甬江科创大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对于江北而言,这个春天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六争攻坚”的第二个年头,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江北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二季度全面启动文创港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创新研发的新平台、都市经济的新引擎、百姓生活的新社区。

节令如鼓,时不我待!江北区第一时间成立文创港开发建设指挥部,由区长傅贵荣任总指挥,区委

常委尤武卫、副区长李云来先后任副总指挥,区领导一线指挥,相关街道部门合力推动,率先吹响了江北铁军奋战的冲锋号。

倾颓废弃的破厂房、荒草丛生的老铁路、锈迹斑驳的旧机器……甬江北岸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被唤醒了。

那些个大雨倾盆的深夜,是文创港开发建设中心主任褚有为踏勘文创港,踩着泥泞打着手电筒连夜排摸一个又一个待拆、改造建筑情

况;是区指挥中心临时办公点的灯一直亮到凌晨,成员们反复推敲、倒排时间表。

能提前的提前,能并联的并联。项目时间一排再排、一压再压,细化到天,从最初的 10 月份到 7 月底再到 6 月底,最终形成了开工的时间表,为攻坚提供了路线图。

与指挥中心相隔不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分局的灯同样没有熄过。

何建军和俞芳带领业务科室挑

灯夜战,细化分解各阶段工作任务,通过多路并举、带概念方案出规划条件等创新方式,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品质,同时也确保了产业方向。

20 多项前置工作同步推进,10 多天实现任务“清零”,4 月 30日如期完成规划条件的正式出具,自我加压、自我革命,化不可能为可能。

“我认为文创港的顺利开工来源于誓破楼兰的攻坚精神,里面凝聚着我们很多同志的心血。大家紧盯着目标,倒排节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堡垒,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说。

厉兵秣马忙备战

文创港的建设发展需要空间,而在彼时的画册上,只有斑驳的墙体、堆满渣土与建筑垃圾的荒地和体量超大的单位个体。

不破不立!征拆是文创港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迎难而上!号角吹响,负责征拆的江北干部全部冲上第一线。

为了给项目开个好头,江北区房屋征收办公室列出了三个月内完

成区块内征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曹德军以干代言,带领业务科室加班加点,加快项目前期程序办理,8天选定落实评估及测绘机构,为街道等部门的后续跟进争取了时间。

港埠三区是目前为止全区最大征拆体量的非住宅,早在今年春节前,白沙街道拆迁工作人员就开始排摸企业设施设备等相关情况,钉住各个环节的时间进度,仅仅用了

15 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 45 个工作日的测绘、评估工作。

4 月 25 日,港埠三区正式签约,地块内仍有 23 家承租经营户和 50 余处物品堆放点位。白沙街道叶欣海和俞建华带领团队每天两次实地督促清退搬迁,发动社区老党员合力完成重点承租户搬迁工作,咬住五一劳动节的休息时间,终于在15天内全部清退腾空。

“文创港的开发建设,孔浦绝不能拖后腿!”孔浦街道应立波的话掷地有声!作为主战场,孔浦街道 肩 负 着 文 创 港 核 心 区 18 家 单位、16 万平方米的征收工作以及

“一路一桥”的施工保障,时间紧,任务重。

应立波拖着病体,多次推迟治疗,带队各地奔赴对接工作。中兴大桥整体置换搬迁、白沙粮库、大庆北路成功“拔钉”、原海洋渔业公司船招宿舍完成签约……应立波和孔浦街道拆迁工作人员还一直在路上,脚步那么匆匆,却又那么坚定。

势如破竹腾空间

“想向天再借 60 天!”曾经,站在满目疮痍的老北站站长楼面前,刘鸿雁等江北区公建中心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两横一竖就是干!双休日、节假日,他们一次次穿梭在办公室和北站楼之间现场办公实地勘探;三步走、齐步跑,他们针对北站楼老旧建筑改造的加固问题,连夜会商拿出了实施方案。

历时 56天,当最后一块玻璃被擦拭干净,整个原火车北站站长楼改造工作足足提前了 4 天,成为宁波文创港核心区内首个完成改造的项目,为整个文创港开发建设开了个好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文创港没有成熟的先例可

循,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不可避免会有爬坡过坎的难点,也会有需要集体挑担的风险点,需要的是不计个人得失、有情怀、有担当的干部。”

张文玉、张晓波放弃与刚出

生不久的儿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李东泉为了筹备开工仪式做好现场保障,连日在工地上奔波,因痛风肿胀的脚鼓得像馒头……在先后召开的近百个不同层面、不同主题的现场办公会议上,达成了的事关项目“硬骨头”问题的关键决策。

连 续 破 解 老 北 站 土 地 证 注销、港埠三区拆迁腾退、规划调整土地挂牌等一系列难题,采用

“土地带方案出让”“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等创新模式……凭借着敢吃螃蟹的魄力,敢打敢拼的担当,江北铁军在攻坚第一线百炼成钢。

“抬望眼,莫等闲,撸袖拼它好几年。髪虽雪,气冲天,誓让旧貌换新颜!”远处是机械轰鸣的宁波文创港,耳边响起的是江北一位干部的赋诗感慨。

“硝烟”未散尽,对于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江北铁军而言,另一场对文创港华丽转身的实干大赶考已在路上……

合力攻坚展新颜

通讯员 卓璇 记者 黄合本版图片由宁波市文创港开发建设中心提供

江北多部门现场踏勘文创港启动区块拆迁事宜。

宁波市文创港核心区启动区块效果图宁波市文创港核心区启动区块效果图。。

本报讯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孙波 王岑)“陈警官,谢谢你帮我找回了女儿!”前些天,一封承载着李某家属诚挚谢意的信被传递到了高新区新明派出所副所长陈科华的手中。6 年锲而不舍的寻找,在这一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故事背后,见证的是宁波刑警乃至公安工作的新发展——改革强警、科技兴警。

2013 年 12 月 11 日,新明派出所接到一市民报警,称其 24 岁的女儿李某突然失去联系。民警多方调查,但一直未果,一度怀疑她可能陷入传销组织或者出现了意外。近年来,随着数据警务工作的推进,警方对历年疑难案件 (包括失踪案件) 进行再研判再分析。今年6 月 28 日,民警终于找到了失踪多年的李某。原来,当年她想一个人静一静,便选择不想与任何人联系,在外漂泊。最后,在民警的劝导下,她解开了心结,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据悉,2017 年 7 月,宁波首例流浪人员DNA 比对成功,一失踪 10年的女子终与家人团聚。近年来,已有 11 人因此找到了亲人。最大的功臣无疑是公安刑侦部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刑警”。

作为公安所有警种当中的“老大哥”,刑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专注于破大案的,如今怎么也会管起“闲事”?

从 2011 年开始,随着天网工程的完善,我市传统犯罪 (侵财和命案) 开始出现下降。而从 2013 年起,基于技术的发展,破案机制得到创新——“合成作战”“点穴式战法”“六快机制”等,全市刑事案件总量步入下降通道。2016 年“拐点”出现,发案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之后连续 3年以年均 20%多的幅度下降。

科技兴警,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年上半年,侵财犯罪案件同比下降 0.52%,其中盗窃同比下降 15.75%,“两抢”案件同比下降11.1%。特别是命案,2013 年降为百起以下后,今年上半年更是减少到 18 起。同时,在新技术支持下,各种命案积案也被不断突破,上半年余姚就破获了发生于 1999 年的故意杀人案。

但网络时代到来后,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逐渐成为“主角”。这要求刑警与时俱进,改革强警,增强打处效能以及服务效能。于是,2015年 12月 21日,宁波市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挂牌成立。通过打击和深入基层的宣讲预防,仅半年时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率停止上涨并出现“拐点”势头,随后降幅逐月扩大。3年半时间,市反诈中心已成功止付被骗资金2.08亿元。

大数据时代到来后,我市公安机关全力推进“云上公安”建设,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手段,加速建立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新型警务机制,不仅让破案如虎添翼,也在服务群众上面发挥积极作用。去年,我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到了 97.41%、96.34%;“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率、实现率和综合实绩连续两年居全省公安一类地区第一名。

从专注破传统案到破案服务两不误

刑警﹃老大哥﹄的转变见证平安建设新发展

记 者 张 昊通讯员 潘慧敏 范思婷

6月30日早晨,宁波地铁建设史上迎来难忘一刻:崭新的列车驶出车库,开始沿着城市的“经线”飞驰。经过四年多的昼夜奋战,轨道交通 3号线一期提前半年实现试运营!

有一种精神,矢志不移;有一种奋斗,辉映未来。从追梦到梦圆,这张日益铺展在甬城地下的交通动脉网络,凝聚着无数宁波轨道交通建设者的青春和汗水,铭记着伫 立 在 建 设 前 线 的 “ 战 斗 堡垒”——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党委的担当与坚强。

地铁工地党旗红

聚精会神观看视频重温党章;文化大讲堂开讲安全质量、文明环保;《厉害了我的国》 电影党课让党员牢记使命……走进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工地,一面面红彤彤的党旗和热腾腾的学习场景扑面而来,令人心头一振。

“地铁工地建到哪里,就要让党旗飘扬到哪里。”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卓燕说,“建设工地的党建,做好了

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支部建在项目部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宁波轨道交通 40 余家在建项目部全面开展“红色工地”创建,选派优秀的党员业主代表担任项目部党建工作指导员,将“红色工地”创建与安全、质量、进度同部署同考核,实现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统筹推进。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在工程建设一线现场,总能看到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

攻坚会战,党性在“红色工地”淬火磨砺。建设分公司党委找准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结合点,开展攻坚破难“大会战”,淬炼出了

“快节奏、高效率、强负荷、超常规”的作风。建设者奋力跑出了项目“加速度”:去年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建设节点完成 544个,节点完成率同比提高 13%;2 号线二期提前一个月启动机电铺轨施工;3号线一期提前一个月实现轨通、电通;国内首条穿越核心城区类矩形盾构隧道提前24天贯通……

轨道铁军勇向前

“一名党员一面旗”,轨道交通

建设分公司党委激活每个“红色细胞”,打造了一支“平常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靠得住、危急关头顶得上”的项目建设铁军。

在施工项目、技术攻关等工作一线,分公司党委设立党员责任区33 个、党员先锋示范岗 62 个、组建党员突击队 85 支,确保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去年10月,3号线一期工程进入保通阶段,项目建设一部和机电部等现场部门人员以工地为家,坚守一线。建设分公司项目建设一部部长杨兵明说:“我们面对着工期紧、任务重、多专业交叉施工等多重困难,所以必须与时间赛跑。大家工作到晚上 11 时成为常态,为的就是让广大市民能早日坐上地铁新线。”

何洪涛负责 3号线一期钱湖北路站、锦寓路站等车站的公共区装修的施工管理。今年 6 月 3 日,一向坚守岗位的何洪涛突然不见了。一问,大家才得知他妻子在医院临产需要签字。为了配合专家组夜间来轨行区人防门检查,他在医院停留了短暂的一小时便匆匆回到岗位。

侯红磊主要负责 3 号线一期南部商务区站、鄞州客运总站等车站的机电工程,同时还负责全线消防及卫生防疫验收工作。从 3月至 6 月,他白天去和多家单位沟通,下班后车站挨个走,最高创下了 1 天 10 公里的行程,督促整改,常常忙到深夜,最终在 6月 2 日和 20 日顺利取得了卫生许

可证和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

和谐共建连心桥

轨道交通从动工第一天起,建的是看得见的地铁线,也是看不见的和谐线。轨道交通建设分公司党委持续创新,让党群工作在“红色工地”生根,与市民联手奏响了和谐共建的暖歌。

项目部党组织与沿线 59 个街道 (镇)、148 个社区 (村) 的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与周边学校、银行、医院等 49 家单位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一座座“连心桥”,有效拉近了建设者与市民之间的距离。

鄞州区首南街道前周村有一条通往耕种地的道路常年失修,路面满是凹槽坑洞,下雨后更是泥泞难行,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中铁十六局 TJ3110 标项目部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道路修 缮 工 作 , 积 极 与 村 委 会 联 系后,自筹资金,并组织人力、物力 为 村 民 修 复 了 这 条 长 近 200米、宽 4 米的爱心路。一村民打心眼里高兴:“汽车都能直接开到田 埂 边 了 , 真 是 帮 了 农 民 的 大忙。”

近 3年来,轨道交通施工单位累计为社区 (村) 居民、沿线单位办理实事 100 余件,结对帮困 240人次,投入资金 50 余万元,有效助推了交通疏解、文明施工等难题破解,保障了工程顺利、安全、和谐推进。

“与时间赛跑”的轨道铁军——记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党委

“两优一先”风采展

【紧接第1版】 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

(元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

机之都等 9 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

从 企 业 数 量 来 看 , 宁 波 从“三支半烟囱”的起步阶段,到现在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高质量发展“先锋军”。截至目前,我

市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 12 万余家 , 就 业 人 数 近 200 万 名 。 其中,奥克斯、吉利汽车、均胜电子、得力集团、申洲针织、海天塑机等制造业百强企业逐渐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军”。去年,我市制造业百强企业创造产值 7634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45.4%。28 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聚焦专精特新,在细分领域问鼎全球,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70 年,宁波制造业转型谱华章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