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鲲鹏”展翅! 为全球企业提供 ·...

Post on 13-Aug-2020

9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鲲鹏生态是什么?能提供什么机会?

“新基建需要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我们希望通过聚合软硬件合作伙伴,建立一个自主可控的计算产业,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为国内及全球企业提供第二种算力选择。”华为相关负责人在现场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8月,四川天府新区与华为公司签订《华为鲲鹏生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华为将携手天府新区共同打造100万平方米鲲鹏生态产业园,布局鲲鹏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成都鲲鹏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同年底,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业务正式上线,其主要职能之一即是孵化基于鲲鹏计算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并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使之商业落地。

“华为在全国布局创新中心,目前,四川整体的设备投入量排在第一,认证解决方案和合

作伙伴企业数量排在全国前三。”据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对接200余家企业,累计为106个软件版本颁发了130个鲲鹏认证证书,覆盖政务、物联网、大数据等多个场景。

加入鲲鹏生态圈企业能享受哪些利好?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设备方面,华为会提供包括物理机和虚拟机等资源。在适配过程中,会提供专家技术支持服务,后续定期和企业组织技术交流。同时,华为还将联合企业打造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品牌资源共享和市场联合拓展。此外,在西南市场,华为还会进行联合的人才培养,落地相关计算产业标准。

国产化+自主可控鲲鹏生态赋能成都企业

从采访现场多家企业来看,

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是鲲鹏生态的关键词。

上市公司清华同方是鲲鹏生态圈的整机代表,其产品已覆盖电子信息产业、公共安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医疗健康产业 等 方 面 。清 华 同 方 产 品 的

“芯”,就是由鲲鹏提供的——从台式机到服务器,它的CPU均采用鲲鹏920系列。

清华同方在加入鲲鹏生态后,也拉开了布局成都的战略。据同方计算机公司川藏渝区域总监郭红光介绍,6月22日,同方首台信创PC在成都双流成功生产下线,推动成都信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中国自主技术走向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深耕网络安全产业的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今年也加入了鲲鹏产业生态圈。“科来的产品是密集运算型的产品,对硬件性能要求极高,之前我们进行了多次国产化硬件选型,都因为硬件性能满足不了

要求而终止。”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科来”)产品经理武利磊坦言,“选择鲲鹏,主要原因是既然要国产化 ,就 要 选 国 产 化 程 度 最 高的。同时,鲲鹏平台的计算能力足够强大,可以满足我们对高性能的要求。”

“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技术自主可控。”科来总经理助理、政企事务部总监、知识产权部总监吴晨茜则认为,科来与鲲鹏的合作,能在网络安全方面给予国产技术支撑,同时让国内的产品在面向市场的时候具有更强的自主可控性。

活动现场,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向成都科技企业抛出“橄榄枝”。“欢迎大家成为鲲鹏伙伴,共建鲲鹏产业生态。华为将提供设备、专家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市场、品牌等全方位、端到端的支撑。”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叶燕 彭祥萍

01版/02版 责编 何先菊 编辑 杨珒 美编 黄敏 廖敏 校对 陈婕 田仲蓉 官方微信 红星新闻:cdsbnc 成都商报:cdsb86612222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红星新闻、@成都商报 官方网站 www.cdsb.com 报料及服务监督电话 028-86612222

02

要闻

搜索下载红星新闻APP

2020

年6

月24

星期三

成都“鲲鹏”展翅!为全球企业提供第二种算力选择到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超500亿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寻找成都创新“细胞”系列报道

在算力和数据成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当下,培育、壮大成都云计算产业生态圈还需聚集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多方同频共振。

剑指剑指臭氧臭氧

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背后的故事,到边防官兵日常巡视时感人一幕;从记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到定格大山深处“凉山科比”的动人瞬间……每当事件发生,总有着记者的身影,他们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展现着时代留下的痕迹。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云演讲”,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全国14家媒体的14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他们在新闻采访中的精彩故事。成都市、各区(市)县委宣

传部,市级新闻单位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人员,成都大学新闻学院等分别组织观看。

在14位记者精彩的巡讲下,一幕幕动人的瞬间相继呈现,分会场参会的媒体从业人员也备受鼓舞。

“好记者们用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记录事件,捕捉精彩瞬间,真挚的表达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分会场参会人员表示,不论是记录伟大时刻,还是扎根基层一线,深挖细节都至关重要,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好记者们的职业素养也值得所有媒体从业人员学习。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邓文博

6月23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主办的成都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专场“云”上举行,聚焦鲲鹏生态,为“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与鲲鹏建立精准的线上对接通道,促进企业之间交流合作。

“举办云对接专场活动,就是为华为及成都的企业搭建一个合作、互利共赢平台。”成都市科技局校院地协同与科技合作处处长聂宏表示,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新机遇下,通过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活动“牵线搭桥”,让更多成都科技企业牵手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成都云计算产业生态圈发展。

@5000家小微工业企业下周起环保志愿者逐一上门“义诊”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云开讲”14个精彩分享展现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

33个月后个月后,,1818号线将具备开通试运营评审的条件号线将具备开通试运营评审的条件;;今今年年TODTOD在建项目将达在建项目将达1919个个,,上线销售上线销售44个个;;20242024年年,,成都成都地铁开通运营里程将超过地铁开通运营里程将超过730730公里公里。。

66月月2323日日,,成都轨道集团上线成都轨道集团上线《《成都面对面成都面对面··党风政党风政风热线风热线》,》,对市民关心的对市民关心的,,今年将开通的今年将开通的55条地铁线路建条地铁线路建设进展设进展、、TODTOD建设进展建设进展、、第四期规划开建情况等问题第四期规划开建情况等问题,,进进行详细解答行详细解答。。

20202020年已过半年已过半,,受疫情影响受疫情影响,,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是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是否能如期完工否能如期完工,,特别对于今年底即将建成通车特别对于今年底即将建成通车

的的55条地铁线条地铁线,,是否能如期交付运营是市是否能如期交付运营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民最关心的问题。。

三个月后地铁18号线首开段或开通试运营今年底 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555公里

今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555公里

据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地铁6号线、8号线、9号线、17号线、18号线,5条线路213公里将全部实现开通运营。届时,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555公里,规模仅次于北上广,位居全国第四位。

成都地铁18号线,作为建设进展最快的一条线路,目前机电安装和装修工程整体完成了98%,今年准备分两期开通,首开段从火车南站到三岔站,目前已经开始了空载试运行,预计3个月后将具备开通试运营评审的条件。

“今年开通的5条线,有其新技术亮点。”据该负责人介绍,6号线一些车辆将配置43 英 寸 LCD 屏 ,座 椅 首 次 采用凹形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8号线采用了轻量化铝

合金材料;9号线是中西部首条全自动运行的轨道线路,车辆主要采用8A编组,最大载 客 量 可 以 达 到 3496 人 ,最高运行时速能达到100公里;18号线最高匀速达140公里/小时,由于其是一条机场线,车厢内专门设置了行李存放架,便于机场乘客存放行李。

此外,今年成都地铁除了5条新线建成通车外,成都TOD在建项目也将达到19个,下半年将有4个TOD项目住宅部分面向市场销售。其中包括高新区陆肖TOD项目、武侯区双凤桥站TOD项目、郫都区梓潼宫站TOD项目以及成华区崔家店TOD项目。

绕城内地铁站点800米覆盖率达75%

2019年8月,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获批176公里,目前已开工8号线2期、10号线3期、13号线1期、17号线2期、18号线3期、19号线2期、27号线1期和30号线1期8个项目。

据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4年,第四期建成以后,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730公里,在绕城范围内轨道站点800米的覆盖范围,覆盖率将由68%提升到75%,将来市民出行,从家门出发,步行大概10-15分钟即可抵达地铁站。 版权声明:本报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本报法律工作室电话:028-86783636

焦点1今年建成通车的5条地铁线,是否能如期交付运营?

●地铁6号线、8号线、9号线、17号线、18号线,5条线路213公里将全部实现开通运营

焦点2

TOD建设进展如何?

●成都TOD在建项目达到19个

●下半年将有4个TOD项目住宅部分面向市场销售

其 中 包 括 高 新 区 陆 肖TOD项目、武侯区双凤桥站TOD项目、郫都区梓潼宫站TOD项目以及成华区崔家店TOD项目。

焦点3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进度如何?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获批176公里

目前已开工8号线2期、10号线3期、13号线1期、17号线2期、18号线3期、19号线2期、27号线1期和30号线1期8个项目

●到2024年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730公里,在绕城范围内轨道站点800米的覆盖范围,覆盖率将由68%提升到75%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闫宇恒

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专场活动 受访者供图

地铁18号线首开段从火车南站到三岔站 图据成都轨道集团交通有限公司

夏至之后,气温逐渐升高,臭氧污染步入高发季节。根据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中心预测,今年6—9月,川渝地区臭氧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臭氧浓度上升明显,预计臭氧污染天数将多于去年。打好臭氧防控攻坚战,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是主攻方向,这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广大企业的积极减排。

6月23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用“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号召各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小微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义诊”帮扶活动。

为何会面向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负责人发放这样一封信?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用

“险峻”一词来形容目前的防控形势,当臭氧成为影响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时,企业减排是关键的防治手段。在这封信中,还贴心地明确了企业减排的关键指标。

按照全省夏季臭氧污染防控的部署,5月至9月期间,四川臭氧污染

防控以成都平原、川南和川东北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协同减排NOx和VOCs为主攻方向,力争全省臭氧浓度同比改善、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消除臭氧重度污染天气。为此,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也组织环保志愿者对全市范围内5000余家小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收集治理情况开展“义诊”,帮扶指导企业规范管理台账、对收集效率较低或无法稳定实现达标排放工序(工段)进行治理升级。

6月29日-7月10日,环保志愿者根据分配的小微企业名单,携带现场“义诊”帮扶体检单和便携式仪器设备,逐家开展上门“义诊”帮扶活动。“‘成都蓝’因您的参与而更加靓丽,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生态福祉,让‘成都蓝’永葆永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希望各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和支持配合,梳理排查环境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找准症结,分析对策,共同守护

“成都蓝”。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紧接01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深化禁毒国际合作,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赵克志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他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夺取新时代禁毒人民

战争新胜利。会上,2015年以来在禁毒工作

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深圳海关缉私局侦查二处、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普洱边境管理支队澜沧边境检查站和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血液保障科主任陶迎春、江西省萍乡市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段华胜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作了发言。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国家禁毒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各省市县禁毒委员会负责同志、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

上接01版 不同建筑之间的物理联通,还有运营管理中的标准统一,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更加舒适便捷地从车站走向街区。比如,东京在银座、涩谷、新宿、池袋等多个车站打造集商务办公、购物中心、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也将轨道交通与生活的融合做到了极致,乘坐轨道交通不仅仅是东京人的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安酱认为,东京地铁满足了日本人的最大需求——通勤过程中完成各种生活娱乐消费行为,并且时间变得可控,时间分配将更充裕,“这正是一种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

变大的城市:用好轨道

如果只看到TOD如何改变了东京人的生活方式,恐怕是对日本轨道交通的最大误解。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部教授严网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轨道交通对城市产生的影响——过去,东京也常年受困于拥堵与城市病,提倡人口疏解,从结果来看,人口年年增长,没有任何限牌限号政策,“但另一方面,过去的城市卫生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拥堵问题,住房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都逐渐被解决,更有了新的良性发展。”

《报告》显示,东京依托TOD构建都市圈中心体系,东京都市圈在JR山手线(环线)与放射性轨道线路的交汇处建设TOD新城,建成东京都心和池袋、新宿、涩谷等七个副都心,形成“一核七心”的城市体系结构,引导东京都市圈由单中心极核发展向多中心的结构转移。

以轨道交通枢纽站或换乘站为

核心,东京对周边用地进行梯度式开发,提高车站10分钟步行圈内高附加值土地的容积率,引导建筑高度由中心向外逐渐降低,形成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区域“极核”效应非常明显——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集中在核心区,而关联产业会在外围区域集中。

具体而言,核心城市东京主要布局以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并发挥首都的行政职能。

35公里副中心圈层主要分布大型副中心城市和居住型卫星城,产业方面主要疏散首都综合职能,以科教、商业、都市工业等三产和2.5产业为主。

55公里圈层为产业圈层,主要承接中心城市教育以及研发资源的转移,在人才集聚的基础上,以承接高附加值二产的转移和发展为主,形成综合的产业型卫星城。

80公里圈层属于边缘圈层,主要布局依托某一大型企业形成的单一产业卫星城和依托交通优势发展物流相关产业的边缘型卫星城,并承接部分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巨大的东京圈相比,这些新都心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严网林强调,它们虽然是大都市圈的一部分,但是行政上不属于东京都,因此从构想、起步阶段,它们与东京都是一种既协作也竞争的关系。

长期的规划、立法、协调由国家从国土规划,首都圈规划层面入手,规划的落实和实施由各地方政府负责。

“这样一种既有共同目标,又相对独立的体制,比较好地实现了功能互补。”他进一步表示,从运作的结果看,东京已经基本实现了规划当初的目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