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情结 - ylrbszb.ylrb.com/page/1/2019-10/14/a6/20191014a6_pdf.pdf ·...

Post on 26-Aug-2020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6 文 化 览 胜WENHUALANSHENG责编/王子湋 李苗苗 编辑/安娜 美编/延杨红 校检/温馨

在诸多文人墨客中,蒲松龄无疑是最具真性情的人之一。贴在他身上的第一个标签,是高考落榜生。在从古至今以学历做门槛的语境里,榜下算不得学霸,榜上籍籍无名,他人生中注定布满了灰暗色彩,穷困潦倒,可想而知。然而他却不甘平庸,没有沉沦在琐碎贫困的日子里,“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与杜甫、张继、贾岛、归有光等众多优秀的落榜生一样,用一支笔和才情智慧,在中国文学史上涂抹了厚重且瑰丽的一笔。

除过高考落榜生,蒲松龄还有另外一个标签,资深塾师。他无疑是历史上民办教师中最出类拔萃的。他19岁考中秀才,主考官施闰章曾赞赏蒲松龄的文章“观书如月,运笔如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运笔如风的才子最终被拒于高考门外。

我读《聊斋》,也读蒲松龄,特别喜欢蒲公的真实和坦诚。他不像施耐庵,笔下的女性不是母夜叉、母大虫之流野蛮女友,便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之类淫妇。文见性情,有人因此判定施公有仇女心理。然而,蒲松龄恰好与他相反,毫不吝惜对女性的赞美之情。他笔下的女子,无论凡人肉胎、狐仙鬼怪、花妖鱼精,上至高官富家千金,下至黎民百姓小姐丫鬟,无一不娇媚动人。他赞美阿宝是绝代佳人;孟芸娘则生得如出水芙蓉,风姿绰约;巧娘长得妖艳无比,迈着莲花碎步,就连服侍她的丫鬟也个个长得姿色艳丽;林四娘容貌艳丽无比,身着长袖衣服,笑吟吟地说话,其神形兼备,姿态可人,跃然纸上;鲁公女姿色秀丽,身穿锦绣貂皮大衣,骑着一匹小黑马,翩翩然画中人一般。冯生为人轻佻放荡,碰到一位少女披着红色斗篷,容貌十分娇媚动人,少女身后跟着一个小丫鬟,正踏露而行,鞋袜都被打湿了,对女子顿生爱慕之意。红衣女郎抖动衣袖,低垂云鬓,袅袅婷婷地站在那里,舞弄着手中的衣带。那般美好姿态,如沐春风。且别说轻佻放荡的冯生,即便是我等儒雅文人也不免要暂时阖上书页,细细遐想那般清纯美好的感受。他笔下的婴宁,美得清纯可爱,那清脆纯净的笑声,久久回荡在读者耳畔。他写尚生眼中的胡三姐像美艳绝伦的芍药碧桃花,真是整夜整夜地凝视,也不觉厌烦。而胡四姐则如清晨带露的粉荷、三月里春雨滋润的杏花,嫣然含笑,娇艳妩媚,真是美丽绝伦、举世无双。婢女粉蝶生得飘逸俏丽、袅娜妩媚,两眼如秋水盈盈,有无限娇媚,不禁令男子心荡神摇……几乎所有美丽褒奖的词语,他都送给了世间女子。如果不是给予女性充分的尊重和欣赏,笔下怎能倾注如此美好?

他用笔辛辣,极具讽刺幽默意味。比如他介绍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端正自重。他常对人说:“平生除过妻子,不近其他女色。”读到这一句,让人瞬间联想到《水浒传》,对于许多英雄的私生活描写往往笼统地用到一句话:“在女色上不打紧。”通常令人大惑不解。“小娘子确实是个画中人,假设我老太婆是个男人,也会被勾了魂去。”眼前这一幕是宁采臣起身伏在北边墙壁窗户下窥视到的,一个端正自重的男人竟然去听墙

根儿,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蒲公的风趣幽默莞尔不已。之后,故事情节的发展令人啼笑皆非,一个被鬼高度赞誉的男人,竟然在妻子重病期间娶了女鬼聂小倩做妾,更离谱的是他在聂小倩为其生下一个男孩后,又纳了一个小妾。蒲公很懂语言技巧,叙述中他没有咄咄逼人的语气,可见他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于轻描淡写中让我们品味到辛辣的讽刺。

例如《胡四姐》中胡家姊妹争风吃醋,她们如此骂道:“你这骚狐狸,竟敢来和人睡觉!”她们忘了自己也是狐狸,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莲香》中,狐鬼共伺一男,莲香为桑晓,讽刺女鬼李小姐:“接吻是你平时惯做的拿手好戏,怎么现在这般吝惜?”其言逼真,仿佛邻里女子互相戏谑骂仗一般。在《狐谐》中,狐女智慧超群,妙语连珠。例如她面对客人的轻薄,将他们比喻作狐儿子、狐孙子!尤其她戏耍陈所见、陈所闻两兄弟的细节,颇引人入胜。蒲松龄讲了一个被老婆戴上绿帽子的捕快,起先怒气冲天,逼妻上吊,气消后自嘲:“戴上一顶绿头巾,或许还压不死人。”蒲松龄的幽默诙谐,可见一斑。

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更要依靠瑰丽的想象力。蒲公在许多篇章中都描写到仙境,犹如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境,令人神往。蒲公不但想象力惊人,语言也富有特色,在《香玉》中,“香玉一只手拉着黄生,相对悲咽。黄生觉得握得很空,像自己的手握着自己的手似的。”时下有句流行段子:“好像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殊不知是从蒲公作品中化用而来?蒲松龄不是网红,他的语言竟然无意中走在了流行前沿。在他的作品中还出现了“抓赌”“赖债”“索贿”等词,在别的明清小说中鲜有如此描写。蒲公的观点鲜明,他说老赖人而无品,赌徒是不能算人的。蒲松龄看不惯文人之间恶俗的互相吹捧,便借苗生之口进行有力抨击。

“这些文章,只适合在床头向老婆读罢了,大庭广众之下吱哩哇啦真令人讨厌!”嘉平公子不学无术,在便条上将“椒”错成“菽”,“姜”错为“江”,“可恨”错为“可浪”,简直别字连篇,他便借妓女温姬之口给予辛辣讽刺:“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这些看似闲笔的描写中,暗暗渗透了蒲公对当下人情世态、道德伦常的看法与批判态度。

蒲松龄在谈狐说鬼中,对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政治、道德伦常的孤愤胸怀隐约可见。他虚构出一个个奇幻瑰丽的故事,来针砭时弊,抒发忧愤,表达个人感受,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讲完《张诚》的故事,蒲公以异史氏的名义直抒胸臆:我听完这个故事,多次掉下泪。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拿着斧子帮助哥哥砍柴,他不禁慨叹道:这不是晋朝时救助哥哥王祥的王览再次出现了吗?于是催人泪下一次。当老虎叼着张诚而去,不禁使人失声大呼:老天爷是这样糊涂!于是又催人泪下一次。当兄弟俩意外相逢,又令人欣喜落泪;他们又多了一位兄长,增添一层悲伤,却不禁使人为张别驾落泪,一家人团聚,让人意外地吃惊,又意外地欣喜,没来由的眼泪不禁落下。不知道后世,也有人像我这样爱流泪吗?读到此处,我已泪湿衣襟,为真性情的蒲松龄洒泪不止。我们都有一颗善感的心,那一刻,透过三百年时光迷雾,两个干净的灵魂会合在一处。

我欣赏蒲公的真性情,更欣赏他仗义执言的士人态度。在《红玉》中,他说冯家父子具有贤德,所以才得侠士相报。他感慨相如的遭遇也真算奇异了,但是县官的荒谬令人发指,使人愤怒。他连呼遗憾“可惜啊没击中”!郭沫若曾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纵观《聊斋》文本,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促织》《梦狼》等篇章皆是经典之作。

《姬生》中蒲公写了一位名士教化狐狸的故事,在文末,蒲公坦言,姬生想引邪归正,反而被邪气所迷惑,若不是他自身过硬,家里又有贤内助的话,结局将会不可想象。在《大王》中,对赌徒的无赖行径,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的批判!我佩服蒲公敢说真话的勇气。

蒲松龄一生不得志,却并不潦倒,面对贫困的家境,他没有表现出凄苦作派,而能苦中作乐,怡然自得。有一次,蒲松龄只剩六文钱,要约朋友在家吃饭。他列了个单子,让妻子照单采购:两文钱的韭菜,两文钱的豆腐渣,两文钱的冬瓜,并嘱咐妻子:“记得从门口的柳树上摘一把叶子,鸡窝掏俩鸡蛋。”每上一道菜,蒲松龄都会报出一个特

别的菜名:第一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是韭菜上铺摊蛋黄;第二道菜叫“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焯好的柳叶配蛋白;第三道菜叫“窗含西岭千秋雪”,是清炒豆腐渣;第四道菜是冬瓜汤,美其名曰“门泊东吴万里船”。菜全部上完了,那样的怡情之乐,岂不宾主皆欢。

妖还妖,人归人!我以为,中国文坛,如果少了一本《聊斋》,少了性情蒲松龄,一定会黯然失色不少!

我对自行车有一种特殊的留恋情结,对它的爱恋,许是和我生长在这个号称自行车王国的国度有关。从儿时到年少,再到青年,自行车占据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像一个伙伴,陪我成长,伴我走过人生旅途。

我拥有的第一辆脚踏车是五六岁的时候。我蹬着一辆红色的儿童三轮车,在家属院的长坡上,疯狂地自由驰骋。那时,我们这些孩子看着父母骑着“永久”牌自行车,真是羡慕不已,便认为脚踏车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自行车。大人们骑着车子,把小孩带在前面的大杆上,把成人带在后座上,我们几个小伙伴,也把同伴带在连接脚踏车两个后轮的横杆上,后面的人几乎是爬在骑行者的背上了。童年的脚踏车曾经带给了我们无数欢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永久”“飞鸽”“红旗”“凤凰”等自行车品牌,受到人们青睐。在我们身边,大部分都是“永久”牌。大人们骑着车子,把小孩带到前面的横杆上,有时候后面也要带人,一家三口,一辆自行车,愉快地出行。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地方没有那么多交通规则,只有一条街,连红绿灯都没有,自行车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乡下到县城,几十里的路上,人们会骑着自行车,上坡推着,下坡加速,有了自行车,出行的问题就解决了。

到了九十年代,到处可见新式的自行车。我真正拥有第一辆自行车,是十一岁那年。由于我家搬离了家属院,离学校较远,需要骑车上学。当时临近小学毕业,个子还小,父母给我买了一辆红色女式自行车,前面没有大杆,容易上下车。我记得是“飞鸽”牌的,这种女式自行车在当时比较罕见,是父亲托人从外地买回来的。整个校园,我的自行车也算是个亮点,大概只有我一人骑车上学,老师特意批准我把它放在教室门口,令同学们羡慕不已。

姐姐比我胆小,还没有学会骑车,只能步行上学。母亲又不让我带她,怕我们摔跤,我索性也以此为借口,自己一个人骑车上学。其实,我早偷偷开始带同学了,骑行的功底大概源于儿时的那辆脚踏车。我带同学从来没有摔过跤,我们结伴同行,听风声呼呼而过,心里美滋滋的。

姐姐在小升初的那年暑假才开始学骑车,她用舅舅的旧自行车在外婆家的河滩上练习了好一阵子。母亲大概怕新手容易摔跤,比较费车,舅舅的那辆旧车就成了姐姐上初中时的骑行工具了。舅舅的那辆车是有大杆的,上下车不方便。我常常躲着姐姐,怕她看见我带同学,直到我们在同一所中学上初中,才偶尔和她同行。

九十年代中期,自行车的样式已经很多了,那时很多女同学骑的自行车样式特别漂亮,还可以变速,没有大杆,夏天穿裙子也方便骑行,整体感觉特别优雅。而那时,上初中的我和姐姐只能羡慕同学们的漂亮自行车。当我俩的车子一夜之间被小偷盗走后,我那辆红色的自行车永远地只能留在了小学的毕业照中。父母又买来新的自行车,一辆是暗红色女式没大杆的,一辆是黑色男女通用式有大杆的。父母认为姐姐的骑行技

术没有我的好,就把那辆女式车分给她,让我嫉妒了好一阵儿。后来,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骑着那种和舅舅的老式自行车一样的旧车,也就不觉得自己的车子难看了。我在前面大杆上带一个同学,后座上带一个同学,根本不会考虑安全问题,车子老是爆胎,大概是负荷太重了吧!父母并不知我这样带人,总是怪我太费事,老修车。

终于,因为我的不小心,出了车祸。周末和同学一道骑车溜达,正赶上修路,我们几个在一个长坡上没有减速,全部滑倒在马路上。当时,整个人趴在路上却不顾疼痛,先把自行车扶起来看看坏了没有,生怕回家挨骂。结果自行车倒是没什么大问题,我穿姐姐的一套青绿色运动服可遭殃了,整个前身部位全部都是沥青。知道闯祸了,不能就这么回家。同学把我带到她家,换了她姐姐的一套淡粉色运动衣,乍一看,和姐姐那套样式没什么区别。我赶快回家,偷偷摸摸换上自己的衣服,把姐姐那套衣服压在柜子最下面。过了几天,母亲收拾柜子发现了,二话没说,打了我一顿。从那时开始,我骑车多了几分谨慎,但还是会同时带两个人。我总认为,那次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路况的问题。

直到姐姐上中专了,我的自行车坏的时候,才有资格骑那辆女式自行车。那时候,羡慕别的同学骑着红色的女式自行车时,我总能想象一下,等我长大了,那时已经二十一世纪了,我一定要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女式自行车。

儿子四岁时,在我生日那天,老公送了我一辆红色的自行车,花了将近半个月工资。车子看上去特别美观,车轮很小,车座可以调整高低,还可以变速,特别轻便。我骑着它上下班、接送儿子去幼儿园,这是专属于我的自行车。儿子七岁生日时,我们送了他一辆黑色儿童赛车,在这之前,他已经拥有过两辆儿童自行车,他生活的年代,可比我们的童年好多了。随着个子的增长,我们可以给他选购适合骑行的自行车。

后来,我们又买了摩托车、小轿车,很多时候它们取代了自行车,但短距离出行,自行车仍然是首选。在我的心里,自行车永远都是我的最爱。就像现在满大街都可见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但自行车依然那么受人青睐。

到现在,我家阳台上,除了女儿的两辆儿童脚踏车在静等她长大,还放着两辆成人自行车。一辆是粉红色的美利达维多利亚女式赛车,这是我的生日礼物;一辆是黄色的美利达维多利亚男士赛车,样式非常时尚,这是儿子的生日礼物。当时买的时候,差不多花掉了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和儿子常常相伴着去骑车,骑行在宽阔的马路上,看着他骑车的背影,不由得会想起我的童年和少年。能够生活在好时代里,未来我们一定能拥有更好的自行车。

如今,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到处还可见自行车,各式各样的,但最显眼的要属共享单车了。时代在飞速发展,城市在飞速变化,自行车却永远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有多少人对它仍然依恋着,就像它在我的心中一样,已是一种永远的情结。

性情蒲松龄

任静

永远的情结赵波

捧茗悦读

国庆假期,正值《我和我的祖国》刚刚上映,为了避开观影高峰时段,一大早,我就约了两个好友同去电影院。

观影人群里,除了大多数的年轻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老夫妻,由于年纪大腿脚不方便,他们是由工作人员推着轮椅进来的。因为就坐在他们附近的座位,我发现从电影开始到结束,两位老人的眼睛始终紧盯着屏幕,每到动情处,他们的身体都会微微地向前一探。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时间为主线,通过 7 个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不同年代、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对爱国主义的传承。患有恐高症的电动升旗设计者,为了保证国庆日国旗能顺利升起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在亿万人的心中,在国庆前夜爬上相当于7 层楼高的旗杆焊接零件;在所有人都往外撤离的紧急时刻,为了保护原子弹研究试验成果,无名青年逆行跑到实验室,承受着被辐射的危险,解除了危机警报;小小少年为了保护天线信号,在中国女排战胜美国队的历史时

刻,来回穿梭在弄堂上下的灵巧身影;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在香港回归仪式当天保证中国国旗在零分零秒升起,反复校对时间的较真态度;出租车司机在得知“偷拿”自己奥运入场券的孩子,是汶川地震的遇难家属后,将视为珍宝的入场券免费送给他人的举动;在目睹真正的白昼流星后,叛逆青年从迷惘到归乡的蜕变;从小梦想飞向蓝天,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却毅然选择做备选飞行的取舍担当。

如果,要用什么词来形容电影里的这群人,我想“可爱”两个字最为恰当。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可能他们只是渺小的个体,但在关键时候做出的选择和行动,彰显出的大爱和担当,却一次次让我们心跳加速、热血沸腾,不由得要为他们鼓掌。

走出电影院,我的眼前还是那一个个为国奋进的身影,我的耳边还萦绕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曲调,我的心中还澎湃着沸腾燃烧的血液。我想,爱国的方式有千万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坚持属于自己的爱国方式,为盛世中国不懈奋斗。

爱国,不需要理由——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郭宏欣

晚舟(摄影) 乔雄波

——记忆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