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着病号服 外面穿白大褂 老专家偏瘫住院仍坐轮...

Post on 09-Aug-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12.18�星期三 责编 郑力强 美编 叶莉霞 电话 86777777人物A06

���东西湖站 83214746������黄陂站 61005158������江夏站 87025932������蔡甸站 69609846������新洲站 89353111������沌阳站 84237630������汉南站18986174841������张家湾站88100558�

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外表朴实的李荣发目前

拥有 10 家店面,算得上事业有成。“2003 年退伍后我就想着要自食其力,打工一年后就前往深圳创业。”李荣发回忆,由于当时太年轻又不懂行,在深圳开了两年公司就亏损倒闭了。那时,父亲身体不好,他考虑再三决定回到黄陂老家,从父亲手上接下蔡店街一间5 平方米的打印店。 由于脑袋灵活又肯干,李荣发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一年时间开了四家店。

原以为幸福生活就此开始,没想到李荣发的父亲 2014年查出癌症,为了给父亲治病,李荣发借了 30 多万元,“能借钱的地方我都借了, 不仅外债还不了, 银行的贷款也没钱还。”李荣发准备将自住的一间房子卖掉还债, 经营的店面仅

剩下打印店,“为了还债, 我没日没夜地接业务,不仅如此,我还将眼光放在了广告业。”当时蔡店街上从事广告的店面仅此一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荣发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这位退伍军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当过兵, 有着军人那股子执拗,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生活近在眼前。 ”李荣发目前拥有 10 家店面, 业务涉及广告、餐饮等方面。

自掏腰包建起路灯2016 年, 李荣发接到老

家一通电话,谌家田村的长辈李正敏告诉他,村里准备筹款拓宽道路。

“我还记得小时候那条黄土路又窄又破, 一到下雨就走一脚泥巴。 ” 李荣发马上捐了3000元钱。 后来他回到村里,发现天黑了就看不见路。于是,

李荣发决定自掏腰包建路灯。为了扩展道路建路灯, 他主动将老宅的猪圈和厕所配套房拆掉,“只要方便了村民, 我吃点亏不要紧。 ”有了他做表率,村民纷纷拆掉挡道的设施。

800 米的出行道路上,35盏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但李荣发仍不满意,“我发现村里的配套照明设施十分老旧,基本上不亮。”原来,在谌家田村的村广场、村内池塘以及家家户户门口的照明灯设施都老化了。 李荣发继续掏钱买电线、灯泡,不仅如此,村内照明的电表直接接到李荣发老宅,

“既然为村民办事, 就要办到底,除了 2 万多元施工和材料费 , 村里的照明用电一年3000 元的费用也是我包了。”

经常帮助贫困学生和别的店不一样,李荣发

的店里招了很多暑期工。“我就

爱招暑期工,还爱给高工资。 ”李荣发告诉记者,“暑期工中不少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学费。结算工资时我都会多给 3000元,因为我知道他们不容易。 ”

2018年,李荣发经营的餐馆来了一名暑期工。 这名学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人,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当时就打定了主意要帮她。”李荣发常常让她接触管理工作, 和她交流读书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算工资时还多给了 5000 元。截止到目前, 有近 10 位暑期工接受过李荣发的帮助。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做事情就要无愧于心,不求回报。 ”李荣发告诉记者, 他将忠于自己的内心,为更多的人办实事。

昨日上午 8 时许, 医生开始查房。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病房,“白大褂”队伍里有一位年迈老人。 他坐在轮椅上,行动靠年轻医生代劳。 但一到了解患者病情,老人立马挺直腰板,听得格外仔细,边看片子边给出诊疗意见。

细心的患者发现,老人的白大褂里,也“藏”了一身和他们一样的病号服。 原来,他是中南医

院 84 岁的骨科康复科老专家田辅友,同时也是该科的“老病号”。 由于脑梗后偏瘫, 他每天要做 2 小时康复训练。 其余的时间,他几乎都留给了患者。

“田教授,您帮我看看吧,这腰疼老好不了。 ”昨日,74 岁的张婆婆说, 上周在家闪了一下腰,当时疼得受不了,双腿没法抬起,穿鞋子都困难。 在家观察了两天不见好,便来住院按摩理

疗,症状虽有缓解,但腰还是很疼。

田老停下轮椅, 在 3 位年轻医生的搀扶下,颤颤巍巍从轮椅上起身, 一步一步挪到病床前。 田老往张婆婆腰上穴位一点,她立马一惊:“对对,就是这里痛。 您的手法不减当年,还是这么厉害。 ”张婆婆说,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她就曾找田辅友看过病。

里面着病号服 外面穿白大褂

老专家偏瘫住院仍坐轮椅问诊□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迅 通讯员 李晗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王永胜

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事业有成后不忘回报家乡

退伍军人自掏腰包建路灯点亮村湾□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吉晴 通讯员 邱舒

84岁的田辅友是骨科康复治疗的老专家,晚年因脑梗瘫痪在床。 可他靠着一股子要强劲儿,通过康复训练,恢复了语言和上肢功能。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病房,他既是病友,又是医生,每天穿上白大褂,藏起贴身的病号服,带着年轻医生查房问诊。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见证了田辅友查房的过程,他说,“希望将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年轻医生,造福更多患者。”

“当了两年兵,国家培养了我,为人民服务已经深入到骨子里, 为家乡的亲人们做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昨日,今年37 岁的李荣发由衷地说。 这位来自黄陂的退伍军人在事业有成之后, 没有忘记从小生长的谌家田村, 为村民们点亮了一条回家路。

田辅友对于康复治疗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在他的书房,手稿有 40 多厘米高。 他13 岁起学习武术,后来被抽调至中医院校, 拜师中医名家学习中医。“从医多年,他将武术中的一些手法融入治疗中,效果很不错。 ”田峻说,比如点穴疗法, 他将手上的力道有讲究地向下层层推入,“深至骨头, 远达脏腑”,从而代替下针刺激穴位,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很多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无力或者痉挛, 他将

武术中的“撑筋拉骨”的方法运用至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牵伸,“这实际上和现代康复中的牵伸疗法不谋而合。 ” 田峻说。

“我一把年纪了,看到患者痊愈,就打心里高兴。 只要我还能动, 我就要给患者继续看下去。 ”昨日,田老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更多年轻人将他的技术传承下去。 田老的孙女也在其影响下走上中医的道路,如今已读大四,田老对此欣慰不已。

田老的儿子、 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主任田峻回忆,今年 6 月父亲腹痛难忍,检查发现是胃癌, 随即手术切除了大半个胃。 7 月 12 日到8 月 1 日, 田辅友住院期间心梗、脑梗,老人右侧肢体瘫痪、失语,整天只能卧床,待病情稳定后, 他便住进该院骨科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

“父亲 65 岁退休后,仍坚持为慕名而来的患者问诊。 如今自己变成病人,整个人情绪低落。”田峻说,直到 2个月康复训练后, 老人语言功能慢慢恢复, 也能恢复站立,上肢也活动自如。

渐渐地,田老脸上有了笑容。他观察发现,父亲闲不住,给同病房的患者看病,经常能发现医生忽略的一些问题。

50 多岁的汪女士腰不能动弹, 起初田峻认为是闪了腰,治疗后有好转,但没能彻底解决问题。“老爷子出马检查后, 发现患者骶髂关节有问题。 ”田峻说,老爷子转告主治医生, 重新检查发现果然有问题。

田峻说,在他的安排下,父亲每天上午在病号服外穿上白大褂, 带队参与疑难患者的会诊, 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老人每日坐轮椅问诊

偏瘫住院仍牵挂病人

要将技术传给年轻医生2

1

3

内穿病号服的田辅友坐在轮椅上问诊

李荣发在村里建起路灯

武汉好好人人

扫码看视频

C M Y K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