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艺术多耕耘...

Post on 25-Dec-2019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雅趣主编:李芸 编辑:张文静 校对:王心怡 E-mail押dushu@stimes.cn20 2014 年 6月 27日 星期五 Tel押(010)62580723

社址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 猿 号 邮政编码院员园园19园 新闻热线院园员园原62580699 广告发行院园员园原62580666 62580707 传真院园员园原62580899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京海工商广字第 8037 号 零售价院1援5园 元 年价院288 元 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

▲埃舍尔作品《三个世界》(1955)

荩埃舍尔作品《三个球面》(

1945)

《魔法药水》是国内首部多媒体互动魔幻儿童剧。该剧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阳阳的小男孩,平时贪吃零食不爱学习,他幻想自己有魔法,可以用魔法赶走家庭教师,这样就可以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在家玩耍和吃零食。

但在一次使用魔法的事故后,阳阳终于明白爸爸妈妈的爱才是最珍贵的,而“靠自己双

手实现梦想,才是最神奇的魔法”。该剧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更符合儿童观赏

心理,更具儿童式的幽默,无论演出形象还是情节都紧扣儿童的年龄特点。故事内容和表演形式的设计都是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更多地参与互动,观众与演员一起舞动。该剧演员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孩子的顽皮、不服输,引起台下小朋友的共鸣。与猫、狗、牛、羊做朋友,也抓住了孩子善于与大自然和动物互动的特点。

该剧在演出中,融入了杂技等元素,以及梦幻的场景、绚丽的舞蹈、神奇的魔术、奇幻的剧情、零距离的互动、灯光特效等现代科技手段。

该剧主创们希望通过戏剧的形式开发儿童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儿童剧《魔法药水》

时间:2014.05.17~2014.06.29地点:北京风尚剧场

“日本现代写真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投向同一时代的目光”展览是对日本当代摄影精髓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次展览也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海外巡回展的一部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成立于 1972 年,以促进文化交流、加深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为使命,在文化艺术交流、海外日语教学和学术交流等广泛领域中开展活动。基金会每年策划多个海外巡回展,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包括绘画、摄影、陶艺、版画、设

计在内众多领域的代表性日本艺术作品。本次展览由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策展,汇集

了包括森山大道、东松照明、荒木经惟在内的 23名顶尖摄影家的 76 件作品,全面地展示了上世纪70 年代起日本摄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所发生的不同层面上的变革。

展览由两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变容的社会》捕捉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类身影,第二章《变化的风景》聚焦于都市及郊外的自然景象。本次展览希望观展人能够透过摄影家审视社会及风景的独特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解读、感知从高度经济成长时期到今天不断变化的日本社会。展览也希望在呈现日本独特社会文化的同时,探究同一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当代摄影艺术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栏目主持:伦诺克

展览日本现代写真

时间:2014.06.28 ~2014.07.13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话剧《婚姻九天半》讲述了一男二女之间简单也复杂的故事。女强人爱上了有妇之夫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妻子、一位女教师又洞悉了这一切。占有爱情、奉献婚姻、牺牲隐忍,面对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三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编剧费明表示,此剧不进行道德批判,而是站在三个人的视角思考,插足者帮原配重新

审视婚姻到底是什么。该剧通过演绎都市人的普通情感生活来

探寻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聚焦于爱情的占有和付出。

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爱情戏剧,更是一堂令人深思的爱情课。该剧视角独特、节奏紧凑、不乏笑点,对当前时事也多有涉及。犀利的台词使该剧拥有浓郁的都市氛围。

除编剧之外,话剧《婚姻九天半》的主创阵容同样强大:人艺著名演员冯远征担纲本剧艺术顾问;导演丛林、郑晨,以及舞台总监黄树栋被称为人艺幕后铁三角;演员刘园园以及老戏骨毕彦君、杨青、杜宁林等人将在舞台上带来一场独具特色的爱情故事。

话剧《婚姻九天半》

时间:2014.07.03~2014.07.13地点:北京 9 剧场

韩剧植入广告效果显著长期以来,韩国电视剧和流行音乐都风靡亚

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这股韩流也席卷了中东、拉丁美洲和北美地区,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这些数量庞大的观众群为韩流创造出潜力无限的市场机遇,不少企业纷纷开始利用在韩剧中植入广告来推动产品销售。

比如,在一些热播韩剧中,情侣们经常开着现代汽车,通过三星智能手机向彼此表白,或在房间里安装一台超大的 LG 电视。为此,这些企业可能需要付出数百万美元的代价。

没有让广告商失望的是,这些热播韩剧往往拥有强大的引领新潮流的能力。以最近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这部讲述女电影明星和外星人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不但在收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女主角千颂伊最喜爱的美食———韩式炸鸡和啤酒也在中国引发了狂热追逐。

在剧中,主人公们使用三星 Galaxy Note 智能手机来打电话或发短信,使用韩国互联网门户网站 Naver 开发的一款 Line 手机应用程序聊天。千颂伊使用的护肤品和口红都来自韩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而配角嗜好的小甜点则由韩国顶级食品公司 CJ 制作。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表示,剧中千颂伊使用的护肤品销售量增长了 75%,口红的销售量更是飙升了 400%,其中绝大多数被中国消费者购买。

“此前,在韩剧中植入广告的产品只在韩国国内引起了销售增长。”该公司称,“但最近我们发现,韩剧中植入的广告在亚洲,特别在中国有着迅速而广泛的影响力。”

在韩剧中,90%的广告植入来自韩国本土企业,但也曾意外地让一些外国公司尝到了甜头。还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剧中千颂伊所穿的一双售价 625 美元的 Jimmy Choo 品牌女鞋仅在几天之内就在亚洲地区脱销,但富有戏剧性的是,这双鞋子的品牌标识根本就没有在剧中出现过,Jimmy Choo 公司也没有签订任何植入广告的协议。 (张文静 / 编译)

被掠夺珍品重回尼日利亚在 19 世纪,尼日利亚曾有数以千计的艺术

品被英国军队掠夺。近日,其中的两件雕塑再次回到了故乡。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英国退休医学顾问Mark Walker 的家中一直存放着两件来自尼日利亚贝宁古国的青铜器艺术品,这两件艺术品来自Walker 的祖父———曾经参与了 1897 年英国入侵贝宁城战争的一位士兵。上周,在距离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 240 公里的贝宁城,Walker 将这两件分别描绘了寓言中的朱鹭鸟和传统君王的钟的青 铜 器 交 还 给 了 贝 宁 王 国 的 国 王 UkuAkpolokpolo Erediauwa 一世。

Walker 表示,去年 9 月份,当他了解到这段历史后就决定要把雕塑归还给尼日利亚,他祖父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这些珍品是“掠夺”来的。

“这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这些珍贵文物应该回归到真正能被珍视的地方。”Walker 说道,“我不知道这会不会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但对于我来说,参与其中是非常令人高兴的,因为在贝宁青铜器归还的历史中,我能够发挥这样小小的作用。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贝宁青铜器将会被归还回国。”

此前,尼日利亚一直要求英国归还贝宁青铜器,但都没有成功。所以,此次 Walker 归还这两件文物的行为被国王的弟弟 Edun Akenzua 称为一次“友好的表示”,他认为这将“抚平 1897 年以来贝宁人民心理上受到的创伤”。同时,他也号召人们能够将放置在大英博物馆和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贝宁青铜器艺术品归还。“我们呼吁那些曾在贝宁城参与战争的其他士兵的后代,如果现在家中还保留着这些文物的话,希望他们能像Walker 一样将其归还。” (张文静 / 编译)

数说名画

解放军老干部俱乐部原副主任、大校军衔、书法家邹正桃的创作室中挂着一块匾,匾上除了“耕鸣轩”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外,还有他自己题写的一首小诗:“不追求一鸣惊人,只为艺术多耕耘。富贵必从勤苦得,道法自然需天成。”这四句话正是邹正桃对待书法艺术态度的真实写照。

从山里娃到书法家

书法是邹正桃自小的爱好。出生在四川省剑阁县一个偏远小山村的他,虽然家境贫苦,但父母的支持和自己坚持不懈的劲头让邹正桃始终没有放弃书法学习。1978 年,邹正桃入伍成为一名新兵,不久后被分配到总政治部招待所当文书。正是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恩师、书法家李铎,从此打开了真正走进书法世界的大门。

按照老师李铎“学字最好从楷书练起,一定要把基础打好”的教导,邹正桃开始练习颜体楷书。在反复临帖练习,楷书达到一定程度后,李铎再一次为邹正桃指点迷津:“从你的作品中,我看出写章草应该是你今后的努力方向。”邹正桃由此开始主攻章草,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艺术上的突破,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章草作品不仅被毛主席纪念堂等纪念馆、博物馆收藏,而且多次在全国、全军性的书法展览和比赛中获奖。

邹正桃曾先后两次参加了老师李铎的师生书法作品展,其书法艺术成就也得到了李铎的赞赏。在《邹正桃书法作品叙》中,李铎对这位有悟性又勤奋的学生不吝赞美之词,称:“师生展中之数幅作品,颇得同道好评,数十年临池不辍,终得圭臬,实为不易,期能以此突进,再多勤于临帖,广收博取,以章入今,纳帖越多,越能自泳其中,越能体现自家心性和风貌。”

在刻苦研习书法的几十年间,邹正桃对书法创作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邹正桃有一套自己的《书法五字经》,其中“刚柔示中庸,虚实似枯藤”“左右勤顾盼,高低凭持衡”等句子都是他从数十年来书法创作中提炼出的感悟。

“创作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在自己的书法创作室建立之时,邹正桃作

了一首诗:“转身北京中关村,追梦人生二度春。潜心痴迷耕鸣轩,弘扬书艺勤攀登。”以此激励自己。他还专门请老师李铎为创作室题写名称,并将其做成一块匾悬挂在房间的正中央,时刻鞭策自己。

对于“创作”二字,邹正桃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坦言:“现在有很多人建立书法工作室,而我设立的是创作室。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工作室范围太大,除了书法创作以外,还有书法经营等业务。但我建立这个创作室并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书法艺术水平,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所以我坚持要把它叫作创作室。”

邹正桃的书法创作室又名耕鸣轩。“在这里,“耕”代表的是耕耘、刻苦学习,还有默默无

闻的意思。而‘鸣’并不是要一鸣惊人,而是在不断耕耘之后要出成绩,要有提高、有建树,能更上一层楼。”邹正桃解释道。

老师李铎曾经对邹正桃说过:“写书法要经历四个阶段———临、立、变、创。”这句话邹正桃一直铭记于心,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创作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终生的事业,也是我终生的追求。”

如今,在书法创作之外,邹正桃还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所谓书画同源,我这一画就进入了状态,立刻就钻进去了。”邹正桃说道。除了古代大家的画作外,近代绘画大家的作品也是邹正桃刻苦临摹的对象。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到李可染的牛,中国 20 世纪水墨四绝都引起了邹正桃的浓厚兴趣。

邹正桃尤其还偏爱画家李苦禅的鹰。在他看来,画中的鹰有着雄视世界的磅礴气势和催人奋进的精神状态。“我追求的就是这股精气神,我画画是取其意,与细节相比我更加注重神韵和气势。”邹正桃说。

“七分古三分今”

虽然多年来邹正桃一直坚持临摹古人的书画作品,但他始终认为“不能一味地模仿古人,而是要在认识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和变通”,主张

“七分古三分今”。在邹正桃看来,所谓“七分古”,就是要把基础打扎实;而“三分今”,就是创造、发展、变化和提炼出自己的东西。

“现在的人在写书法或画画中融入古人的东西很少,但我反而觉得,在书画艺术中,中国传统的内容要占较大比例。”邹正桃说道,“三分今是现在的人悟出来的、有所创新的内容,但要以古人,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等人的东西为主,这是基础。如果把自己的东西变成了主要的,而把传统变成了次要的,那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没有根基的。”

邹正桃的老师李铎也一直主张要多临帖,直到现在,他自己也在坚持临帖。“我的老师说过,有些人是在养书法,写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不再有新的突破。而他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他认为书法不是养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谓练,就是要临帖,翻来覆去地临。”李铎曾经对邹正桃说过:“希望你多临帖,能在书法上再有个突破。”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邹正桃。

对于继承传统和创新的问题,邹正桃非常赞同画家李可染的一句话:“我们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也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就是继承传统,而“打出来”则意味着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飞跃。“打进去需要耐心和勤奋,而打出来需要智慧和悟性。”邹正桃说。

如今,邹正桃每天早早地来到创作室,坚持半天创作书法,半天临摹绘画。对于他来说,专心创作是最重要的事,而出去参加活动则要视情况而定。“做书画艺术的人要能坐得下来,总出去应酬、跑动,在艺术上就很难提高,多花时间来提高自己才是最主要的。”邹正桃说道。

只为艺术多耕耘姻本报见习记者 张文静

西洋镜

邹正桃书画作品

用维数变戏法姻粱进

刚性的维数在埃舍尔手中好像是一团面,可以任意拉伸扭转。其实,画家在二维平整的画面上通过应用绘画技巧去表现三维世界已不是新鲜事。他们利用人们的视觉幻象,在画布上逼真地表现三维世界,并毫不掩饰地号称绘画就是欺骗的艺术。而赏画者也甘心受骗,并且被骗越深越叫好。但埃舍尔却并没有只是满足于骗骗观画者,他利用二维画三维的矛盾和诡术,在想象的空间里表现各类不同维的空间和它们的不可思议的魔法变化。除了前几期提到过“画手的手”和“解放”,他还作了很多探索。

作品《三个球面》( ,1945)就是他变的维数戏法之一。这三个简单的几何体,号称是球面。对于最上面的那个,由于经纬线的存在,观画者应该都没有疑问,认可它是个

球面,但也许会忘了那只是一个在二维平面上画的球面。埃舍尔把这个球面折了一下,经纬线作了相应变动,然后将其放到了中间,观画者看到了一个半球面,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半球也是在二维平面上。埃舍尔接着带着观画者玩,继续压那个球面,直至它成了一张皮摊在桌子上,观画者这才看到最下面的那个是一个二维的圆。可这个二维圆却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更像是三维球面在一个三维桌的桌面上的投影,观画者还是没有从那个埃舍尔营造的三维空间里走出来。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画面背后的埃舍尔在捉弄人后得意地、坏坏地笑。

另一幅作品 《三个世界》(1955)是埃舍尔在另一个方向的易维探索。还是

二维的画面,画的是一个三维的池塘,重点他却能在二维的池塘水面上画出了三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池塘外的世界,这个世界通过池塘边的树反射在池塘水面上,是外面三维世界的二维幻像;第二个世界是池塘表面的世界,这个世界通过外面世界掉到水面上飘浮的落叶而证明了其存在性,是个实实在在的二维世界;第三个世界是水底的世界,通过水面透视,我们看到了水底的鱼。那是个水底三维世界在二维水面上的投影。所有的物体互不干扰地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发展。那两个水里水外的三维世界,画中都没有直接表现,都是通过它们在水面上的像来推测的,像极了我们的科研。而画却利用水面交互,将这三个世界融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一个大世界。

艺术速递

黄梅戏《惊天一兰》是桐城市黄梅戏剧团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首次亮相。该剧取材于民国时期桐城女杰施剑翘立志十年、为父报仇、三枪毙命军阀枭雄孙传芳的真实历史事件。施剑翘原名施谷兰,是民国名将施从滨的掌上明珠。20 岁时,父亲被军阀孙传芳杀害并暴尸悬首,噩耗击碎了她平静安宁的生活。她立志为父报仇,堂兄的言而无信、丈夫的犹豫不决、时局的动荡变幻、家仇与国恨的煎熬,使她的生命意识不断

升华,空谷幽兰化作利剑,发出了举世震惊的三枪!从此,她揭开了生命新的篇章,融入了报效祖国的民主洪流之中……

《惊天一兰》 自 2010 年开始酝酿剧本创作,到 2012 年 10 月搬上舞台,数易其稿,三度打磨,先后投资近 300 万元。剧组主创人员会集了剧坛多位名家,剧本由安徽省原剧协副主席、资深编剧侯露创作;音乐设计陈精根是卓有成就的黄梅戏作曲家;担任剧目二、三度修改以及打磨的舞台导演孙虹江乃是知名的国家一级导演,其执导的现代沪剧大戏《挑山女人》好评如潮。

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唱腔塑造了施剑翘“坚韧不拔、民族大义”的舞台形象。剧情也旨在通过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弘扬民族担当精神,讴歌人间真善美。

黄梅戏《惊天一兰》

时间:2014.07.02~2014.07.03地点:中国国家大剧院

《惊天一兰》剧照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