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 幸福山乡画图开epaper.jxwmw.cn/resfile/2019-12-05/06/06.pdf ·...

Post on 09-Jul-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专 题JIANGXI DAILY6 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

脱贫巩固再提升扎实做好“四个不摘”。该乡为进

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全乡紧紧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做好扶贫动态管理工作;加大帮扶干部的帮扶力度,确保脱贫“摘帽”合力不散、内力不减。

进一步对全乡1047户贫困户开展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摸底,确定易返贫户 76 户、一般户 86 户、稳定脱贫户619户、高质量脱贫户 266户。根据贫困户分类,进一步精准帮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户施策。

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见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核心,全乡累计完成改水 1340户,改厕1123户,D 级危房拆除 1600 余 栋 16余 万 平 方 米 ;危 房 改 造267户,易地搬 迁 安 置110 户 374人;教育和健 康 政 策全 面 落 实 ,确 保 群 众 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继续抓好“十大”扶贫工程,突出抓好“两业”扶贫和“十大扶贫项目超市”“八条扶贫就业途

径”政策的落实。以“志”“智”双扶为助推器,深入

开展扶志、扶智、扶勤、扶德、扶能“五扶”活动,营造“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氛围,不断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坚决防止“养贫助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持续落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认真对照脱贫攻坚各级巡视巡察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查摆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各类问题基本整改到位。

乡村振兴再发力坚定不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农业农村全面升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

求,依托应家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把绿色产业“招牌”擦 得 更 亮 、“ 家底”垒得更实,让应家“外在美”“内在美”兼具,有力

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特色农业凸显。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扎实发

展农业特色产业。石门村万亩马家柚、600亩猕猴桃开始挂果;东坞村800亩中药材基地初步建成;吉安村 80亩皇菊、120 亩无花果已经让贫困户受益,红糖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应家村20 亩火龙果开始挂果。应家乡“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的特色农业逐步形成。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推进垃圾清运市场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乡共投入资金110万元,实现了全乡垃圾清运清扫全覆盖。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控制禁养区内养殖,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网鸟、非法电鱼等行为,共关停了3个非法采砂

点、拆除了 1个非法养殖场,完成佛母村地质灾害治理,让应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农民建房更加有序。严格执行《上饶市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结合“两违”管控工作,严格建房审批和监管,规范农村居民建房。启动农民建房联审联批工作,今年以来审批通过农民建房申请 57 户,整治超高超大等不规范农民建房 21 栋1526 平方米。

“宅改”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原则,在全乡 7个村开展宅基地改革。充分发挥好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入户宣传工作,使“多占宅基地、多交人民币”的观念深入人心。目前,无偿退出宅基地 3270平方米,有偿退出宅基地 8400平方米,竞位择价推出宅基地 1000平方米。

文明乡风扑面而来。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应家乡积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兴建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

移风易俗行动,积极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重点开展乱埋乱葬专项整治,对“三沿六区”乱埋乱葬行为,实行“零容忍”,大力新建公墓,有序引导群众摒弃丧葬陋习,做到绿色殡葬。2019年以来,该乡火化率、入公墓率均达到100%,文明殡葬蔚然成风。

保障民生新需求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应家乡党委、

政府一班人,始终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生发展的新需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持续落实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低保精准识别活动,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人员清退出来,共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人数 216人。精准实施 全 民 参 保 计 划 ,医 保 参 合 人 数31134人,参合率达95.83%。

文教卫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成就喜人,安坑村考生龚昊宇考取了清华大学,该乡引导应家商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春蕾”计划,共计捐款 11.9

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就学,确保贫困大学生上得起学。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对象 4 人,独生子女家庭 5人,3 个村新建的卫生文化室全部投入使用。

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坚持和完善各村“维稳圈”,通过发动群众检举、公安机关摸排、各村排查、上级转办督办等多途径,全方位、无死角摸排、上报涉黑涉恶线索;进一步深化扫黑除恶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

“打非治违”百日行动,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两客一危”和工程运输等重点车辆、农村交通安全及“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对全乡范围内的加油站、液化气站、非煤矿山、运输车辆以及集贸中心、学校等人群密集区开展安全检查,发放宣传单 1000 余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隐患30 条。加强汛期山塘水库险情排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严格监控,加强干燥时期的森林防火巡逻,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发生。

聚全乡之力发展幸福应家,汇万民之心朝小康之路大步跨越。如今,应家乡围绕“招商强乡、产业富乡、生态立乡、民生惠乡”的理念,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突出对外开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上再发力,朝着“富裕应家、宜居应家、和谐应家”的目标奋勇前行! (邓丁剑)

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

幸福山乡画图开这是一块充满勃勃

生机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强劲的律动。迎着冬日的暖阳,笔者走进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看到:石门村万亩马家柚基地里,数十名工人正在采摘马家柚;扶贫产业基地里金丝皇菊、无花果、中药材喜获丰收;应家红糖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忙着打包 发 往 全 国 各 地 的 订单……全乡上下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

近年来,应家乡紧紧围绕“抓党建、聚民心;抓 产 业 、促 发 展 ;抓 民生 、构 和 谐 ”的 发 展 思路,积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改革、绿色殡葬改革、作风建设等各项工作,全乡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截至 11 月底,该乡完 成 财 政 收 入 5200 万元,引进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1 个,引进规模以上企业 3 家。

金丝皇菊采摘金丝皇菊采摘

马家柚丰收新落成的应家乡敬老院

特色农业产品—应家红糖

(本文图文由应家乡政府提供)

暖冬时节,漫步石城县赣江支流琴江河畔,映入眼帘的是河水清澈、白鹭戏水,一江两岸草茵花红,绿树成荫垂柳拂面,楼台亭榭曲径回廊……好一幅如画的生态美景。这是该县秉承

“生态蕴城”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以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为载体的湿地生态画廊,使水成为城市灵动的感悟,让生态之魅托举宜居之美。

地处千里赣江源头的石城县,把河流作为城市的绿色生命线来呵护,积极实施“亲手护水、还河于民”行动,深挖河道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河道整治特色亮点。该县突出河道清澈、景观自然、功能保障等重点,加大赣江源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同时,以赣江支流琴江河为依托,大力实施“一江两岸”水上景观和民生实事系列工程,着力推进防洪排涝、供应水源、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旅游休闲等功能完善。分批实施稳步推进河道标段治理,先后投资 10多亿元把昔日荒芜的河滩沙地打造成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建成集城市防洪、生态岸线、道路交通、园林景观、客家文化和旅游休闲等于一体长达 16公里的滨江景观带。如今,自北而南顺琴江河水流,现已建成城北滨江公园、琴江公园、客家公园、健康主题公园、温坊人工湖、城南湿地公园等亲水景观公园,仿若琴江

河的绿色裙边,彰显出独具魅力的水文化景观。

今年 10 月,该县又完成总投资1.08亿元的赣江源头琴江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治理自然岸线9.6公里,规模改造洲滩4处,构建生物栖息地 12.4 万平方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古樟河段全面完工,土石方工程治理与绿色生态治理并重,通过综合治理使琴江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再度提升,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

“五统一”。同时,推动城市绿地改造49公顷,新建城市绿地138.47公顷,新增城市滨江绿化带双向总长7公里,使

绿树成荫、草茵花红的美丽琴江岸线再添新彩。

以水为媒,借水兴业。该县还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河湖库为载体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通过综合整治加快小流域生态治理力度,提升河道、湖泊、库区景观,助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目前已打造龙岗旺龙湖景区、珠坑小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区麒麟山庄、大畲花海温泉、前江小流域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特色水生态旅游景点,有效推进琴江岸线秀美乡村建设,改善和提升百姓生态居住环境,实现水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双赢局面。 (宋贤霖 温萍水)

石城精心绘就琴江岸线“生态画廊”

11 月 21 日,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江西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靖安县双溪镇党委书记钟华国讲述了种好河长制“试验田”的故事,赢得掌声阵阵。这是靖安县坚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尤其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靖安县坚持绿色发展,呵护好绿水青山,同时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升。

2019中国最美县域、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成为靖安闪亮的名片。

生态是靖安最大的优势,该县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启动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推进“污水不入河”;向社会招募义务“树保姆”,实施“林长制”,对全县 5000 多棵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推行“国省干线路长制”,打造“畅、安、舒、美”公路;实行“河长认领制”,清理、拆除小水电站 14座,其经

验做法写入《中国改革年鉴》。靖安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

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一产利用生态,全县

“三品”认证产品 60 个,休闲农业企业148 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08 人。二产服从生态,围绕“生态+”,布局康养、智能制造、工业旅游、科创小镇、绿色照明产业五大产业。三产保护生态,推动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客家文化游、知青文化游、渔家文化游等,今年 1 至 10 月,共接待游客 979.4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79亿元。

驰而不息强党建,让好风气与好生

态融为一体。靖安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打造况钟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建成犁壁山革命旧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今年 1至 10月,全县共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7人。

靖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携手省南大一附院组建医疗联合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实现 9个省市定贫困村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 1.2%。目前,全县 建 有 20 多 个 居 家 养 老 服 务 中 心(站),连续五年举办宝峰孝文化庙会,敬老爱老氛围愈发浓厚。 (唐诗文)

靖安县坚持绿色生态、政治生态齐抓共赢

举办专题读书班126期;撰写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各地各单位共发现问题 3274 个,已整改落实到位 2328个;在当地媒体开设主题教育整改落实专栏 11 期,曝光热难点问题 34 个,整治到位23个;“异地就医结算一站式服务”“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金溪县通过建立“三项机制”,做到

“三个坚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立“三项机制”,做到“三个坚持”。该县建立“双回”工作机制,党政班子成员回归党支部学习,领导干部回归社区服务,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建立“两挂”工作机制,每名县

委常委挂点1至2个乡镇及1个县委指导组,形成县委常委抓主题教育工作,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建立指导挂点村工作机制,各挂点村县级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上好一堂党课、开好一次村民大会,共同商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策略。与此同时,该县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投入 3.56 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1至 10月,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优良率97.7%;坚持文旅融合,将主题教育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开展“首届象山文化旅游节暨陆象山诞辰 8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推动“象山心学”走入群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科技创新,安排400万元用于“科贷通”资本金,确保研究与开发比例,确保完成高新技

术企业认定8家。“三个聚焦”重实效,“四个着力”

有提升。该县聚焦落实“两个梳理”,全面梳理出 89个具体问题,明确工作措施109条,已整改落实到位并长期推进 56 项,正在推进 33 项。聚焦推进

“8+6+6+4+2”专项整治整改,细化工作举措 347 条,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了高频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和“掌上办理”。聚焦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省市最新要求,严格按要求推进落实,确保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同时,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继续紧盯关键少数,突出“抓书记、书记抓”,促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着力抓牢整改落实,针对问题清单和“8+6+6+4+2”专项整治整改,每周一梳理、每

周一汇总、每周一通报,严格督促整改落实取得成效。着力选树先进典型,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中心工作,注重利用主题教育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金溪县各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担当实干。以致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把握金溪蓄势突破、转型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好七个重点,夯实产业体系、用好改革开放、壮大城乡发展、加强生态文明、聚焦民生福祉、传承红色基因、夯实作风转变,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金溪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邓兴东)

真抓实干 敢于担当

金溪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新塘村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山区村。曾因交通不便、发展滞后等原因被列为贫困村。现在全村山上油茶、杉树郁郁葱葱,山下村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被誉为慈化镇的“天然氧吧”。

“党建+精准扶贫”闯新路。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新塘村按镇党委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百姓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等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投资120余万元建起了村便民服务中心,投入约 20万元完善了新塘小学和落坪教学点,闯出了一条“党建+精准扶贫”的新路。

秀美乡村建设换新颜。新塘村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改革,以“拆、改、建”为抓手,投入资金622万元全力推进改路、改房、改水、改厕等

“七改”和完善电网、有线网络及互联网等“三网”工作,投入 243.6 万元进行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投入 575.9 万元建设了 34.1公里村组公路,投入 63.8万元建成了1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

发展传统产业新增收。新塘村投入36万元建设了黑山羊养殖基地,引进社会资金 110万元建设了 200亩商品鱼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在帮扶单位宜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村通过精准扶贫和村民自身努力,已有44户实现了脱贫。“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千方百计帮助全镇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人。”慈化镇党委书记自信地说。

(潘 华 胡根祥)

慈化镇新塘村的“新”蝶变

萍乡安源区白源街以问题为导向,将主题教育落实在行动上,仔细调查研究,狠抓整改落实。

11月18日,走进位于白源街的萍乡·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只见一台台挖掘机高悬巨臂,上上下下忙个不停,整个工地一派繁忙的景象。萍乡·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一期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得益于白源街党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不仅在坟地搬迁、青苗补偿、土地征收中协调了不少矛盾,而且坚决兑现落实各级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多次前往供电部门,协调解决4路高低压线路搬迁问题。项目一期开园后,预计可实现利税2500万元,可安排当地300人就业,将实

现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共赢。目前,源壁村光明小区水管部分破

损、漏水严重,造成居民生活用水时断时有。为及时破解群众的烦心事,今年10月,白源街党委将其列入2019年重点民生工作,计划投资 35万元,对光明小区网管进行全面改造,此项目将惠及群众 900余人。据了解,白源街在调研时共收集到有价值的问题13个,目前已有7 个落实到位,其中包含了建设街道新中心幼儿园,修建长溪村上院冲、中院冲、下院冲 3 个村民小组休闲广场,荷塘、新村社区道路坑洼“白改黑”,总投资达 400余万元,受益村民 2000余人。

(李 建 彭清华)

白源街整改落实惠民生

近日来,湾里区招贤镇人大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多举措助推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召开会议,布置文明创建工作。该镇人大召开动员会,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各代表小组组长、副组长及部分镇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文明创建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

上门入户,宣传文明创建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工作,提高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营造人人皆知的良好氛围,人大代表上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

集中整治,助推文明创建工作。镇人大还要求人大代表自觉当好创建文明城市的先锋员,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着力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道路沿线以及庭院乱堆乱放、乱扯乱挂、

“牛皮癣”等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创建工作。

定期巡查,监督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监督,对在创建中履职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建议党委政府责成其履职尽责,并建议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斯伟)

文明创建 招贤镇人大代表在行动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