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Post on 02-Jan-2020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03教·学·思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编辑:张吴 组版:孔美霞 校对:吴润仙

教学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其中教材是主体,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能力的载体,是施教之本。它包括教科书即课本、参考书、习题集等,是教与学的具体内容和媒体。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起到增智的作用。

学生语数人均分差距看语文教材。一般情况下,学生的

素质检测结果普遍存在着语文人均分远远低于数学人均分的现象,而且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差距是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让人难以理解。汉语是孩子们的母语,他们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可以说生活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课堂,也是他们运用语文的场所。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语文,每时每刻又都在用语文,为何会出现这种怪现象?细加分析,也许此现象与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特点有关。

小学生对学的知识易遗忘,如果不加以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地保持在记忆中,克

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巩固。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要求

“引导学生及时回忆、复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努力同遗忘作斗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巩固,使学生通过多练,达到知识的巩固,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试将语数教材加以比较,则不难发现:语文教材不像数学教材,它缺少一定的巩固练习。数学课本基本由例题和习题两部分组成,练习远远多于例题。每道例题的后面都配有相应的同类问题的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完每一道例题都要自己独立去做十来道的类似练习。而语文课本中的精读课文只相当于数学课本中的

例题,每个单元只有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要学两三篇课文,才有机会半独立练习阅读和课文不一定相似的略读课文。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十二册中的第二单元,前三篇精读课文都是有关写景的文章,而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却是一篇与前三篇内容关系不大的小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这里,教材重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却没有因势利导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练习空间,让学生

进一步领略祖国壮丽山河的机会。加之《语文补充阅读》课本的发行量小,很多学生读不到。况且即便有,也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兴趣。这就使得我们的语文教材成了本只有例题,没有练习的教材,这不完全符合教学的巩固性原则才造成的语数人均分的差距。教材的编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否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则与教者的教密不可分。综上所述,我深感

构建“相关阅读”体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就等于认真自学了一次。如:一张长 30厘米、宽 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 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 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时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才能体验到“做数学”的快乐。

关于“责任”,书上是这样说的:“责任成就了从普通到优秀的跨越,责任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责任在心,责任在情,责任在行,责任在勤,责任在信。”

首先,我要对自己负责。“责任者,本分也!”对自己负责,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天都充满着阳光,让每一时都洋溢着快乐,让每一分钟都活力四射,让每一秒钟都激情澎湃;对自己的脸、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勤快一点点,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成为一名优雅的教师。

其次,我要对我的学生负责。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五六年级是孩子思维、智力、身体的高速成长期,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期,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定型期,更是孩子良好习惯、优良个性的形成期。对学生负责,我用爱去构筑一个温暖的巢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我用心去营造一个快乐的天地,帮助他们更好地飞翔;我用情去描绘一个美妙的世界,引导他们更执着地追求。

再次,我要对家长负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当家长们牵手把孩子们的希望与未来交付给我们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油然而生了。当好每一个孩子家庭的辅导老师,交给家长正确的家教的方法,这个责任我要负;当好每个家庭的调节助理,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这个责任我该负!

良师天任在肩,良心真慈至善,良知明理心安,良能乐教善传,大师万世师表,大爱公正不偏,大德好生无私,大道日月可鉴。良师者,良心、良知、良能是也。

浅谈浅谈““相关阅读相关阅读””新区实验小学新区实验小学 赵玉琴赵玉琴

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匡亚明小学 张菊仙 良师的责任

蒋墅中心小学 高腊凤

紧抓条件核心

巧解数学难题实验学校 倪双喜

【例题】某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竞赛活动,一共有20道题,答对1道题得5分,不答或答错1道题扣8分。王刚同学得了74分,他一共答对了几道题?

【解析】本题中“不答或答错1道题扣8分”的意思是答对一题与不答或答错1道题的得分相差8+5=13(分),即不答或答错1道题,不但得不到分数还要反被扣掉8分。本例我们可以假设20题全部答对,就可以得到20×5=100(分),但实际只得了 74 分,这样比实际得分多出了 100-74=26(分),因为王刚肯定有不答或答错的题目,现在相差26分,根据以上分析,可得不答或答错的题目有26÷13=2(道)。此例解答的要点是“如果一道题没有答对,说明5分没得到,还被扣了8分,相差有13分”。

列式解答:(20×5-74)÷(8+5)=(100-74)÷13=26÷13=2(道)20-2=18(道)答:王刚答对了18道.另:也可以用方程的解法来解决问题。此例

数量关系为“答对题目的得分减去被扣得分等于实际得分”。

解:设王刚答对了x题。5x-8(20-x)=74,解得:x=18。答:王刚答对了18题。

【总结】首先要了解习题的内容,知道习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其次,选择算法列式计算:这是解决问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入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最后就是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知角识

“知识角”开栏啦!欢迎各位老师朋友来这里分析解题、以例说要、分享经验,投稿热线:86983017,投稿邮箱:1132713237@qq.com

06幼教天地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编辑:张吴 组版:孔美霞 校对:俞晓洁

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看几位老师化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看几位老师化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小妙招小妙招””

本报记者 唐菀滢 文/摄

案例一:苗苗是今年刚入学云阳第一幼儿园小班的男孩子,从前未曾上过学前班。开学第一天,妈妈送苗苗到校后,与老师嘱咐了几句就立即离开。苗苗转身后没有看到妈妈,便开始哭闹。作为小班年级组组长和小(三)班的老师,李腊华很快就注意到了苗苗。

“你是苗苗对吗?老师听说你在家里的表现很棒,希望你在学校的表现也一样哦!”说话间,李老师抱起苗苗,轻轻拍哄,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过了一会儿,苗苗安静了下来,李老师顺势对他说:“学校里有许多有趣的地方,老师带你去看

看好吗?”苗苗对此产生了好奇,便和其他小朋友一同参观了校园,李老师成功转移了苗苗的注意力。

幼儿入园的第一周或者第一天,是教师与孩子建立信任最关键的时间。“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李腊华告诉记者,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案例二:钦钦是实验幼儿园小(二)班的新生,第一天报道,班级老师蒋萍就发现钦钦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上午8点半,钦钦由爷爷送到了学校。刚开始,他对幼儿园的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但当他转了一圈,回到教室门口,发现爷爷不见了,开始变得焦虑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呀?喜欢什么玩具呀?哈,你也喜欢汽车吗?刚好教室里有个大汽车,老师带你去看好吗?”钦钦在蒋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度过了一上午。

在实验幼儿园,开学第

一、二、三天的中午是由家长接回家吃饭的,当天下午,钦钦再次回到学校时,情绪却明显比早晨的更加焦虑。他抱着爷爷的腿不肯松手,老师想带他去教室里玩,他撒开老师的手,躺在地上翻滚,十分抗拒。此时,蒋老师灵机一动,说:“钦钦喜欢沙池吗?我们和爷爷一起去玩好吗?”钦钦听了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在玩了一会儿后,爷爷偷偷躲了起来,钦钦只是回头寻找了一番,并没有过激的行为,爷爷也就放心离开了。

“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

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蒋萍告诉记者,开学当天,有两名教师和大班的学生在校门口扮演了《小猪佩奇》里的四个角色,这一下就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其次,孩子在入园时,都带了一张最喜欢的照片,放在教室的照片墙上,营造一种家的气氛。

案例三:小洋葱是妈妈张玲的二宝,因为从小就是妈妈带大,与妈妈形影不离。在云阳幼儿园入园的头三天,他无法融入到小朋友当中,并且不肯让妈妈离开,需要一直拉着妈妈的手。小(一)班老师李娜在了解到小洋葱的家庭情况后,及时与小洋葱的妈妈张玲商量,于是,在头三天,妈妈经常给他灌输

“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护你”的思想。同时,学校正开展

“以大代小”的活动,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被分配到每个小班,陪小班的小朋友吃饭、午睡,有时老师哄不住的孩子,在中、大班的小朋友陪伴下,很快便能安静下来。

李娜表示,幼儿都很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哥哥、姐姐交往。在“以大带小”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帮助、照顾弟弟、妹妹,增强了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小班

的幼儿与大孩子们在一起,减轻了焦虑,产生了亲切感。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

交往、游戏,感受到了家庭的气息,明显缩短了幼儿入园的焦虑期,减缓了入园初期的阵痛。

爱我你就抱抱我

与孩子成为“玩伴”

“以大带小”共同成长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

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

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

因此,如何让新生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日前,记者在走访几所幼儿园过程中发现,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对新生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都

有他们的“小妙招”。

记者感言<<<<<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就在于老师怎样用心地去做。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是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话语与孩子交流,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性语言是不会出现在学校当中的。记者相信,只要教师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会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