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侄女:地產霸權是新皇帝 - nshk.org.hk起呢?」...

Post on 04-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2 . 12 . 26 星期三 港聞 A2編輯方曉盈 美術王丙言

溥儀侄女:地產霸權是新皇帝居港20年 04年低位賣樓未能再「上車」

社 評

‧總機:2595 3111 ‧廣告部:2515 5426 ‧報料:2595 3164、9181 4676 / inews@mingpao.com‧

月租1.3萬元 佔月入一大截將屆七旬的文嘉本月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

香港的住屋問題: 「政府就算推出居屋,居屋我們也不敢買了,你看號稱 『居屋之王』的康山花園,現在都七八千一呎了,誰買得起呢?」

文嘉1992年初來港,租住鰂魚涌一唐樓單位,97 金融風暴後樓價跌,文嘉偕家人在2000年投入數年積蓄購入英麗閣一間兩房單位。然而,不久家中添丁,遂轉租太古城3房單位,而英麗閣物業則在04年低位沽出。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香港樓價自04年初40 點低位,攀升至今近 120 點(97 年基數100)。至今,文嘉她們仍沒有機會 「上返車」 。

經歷九七SARS:誰敢現在買樓?「以前老是搬來搬去覺得沒什麼,現在年

紀大了,不想動了。」 文嘉嘆道, 「我們中國人的思想就老覺得要有自己的房子。可我現在住的這個單位成交價五六百萬元,要我一筆過買斷,誰有那麼多錢啊?供樓吧,我們都是經歷過97、SARS樓市崩盤的人,誰敢現在買?」 她搖搖頭,補充說: 「以前我們皇族就是最大的特權階級,現在地產霸權就是新的特權階級,他們就是皇上。」

雖然離京多時,文嘉在北京還有一套房,面積約900呎。兩地相比,文嘉批評香港居高不下的樓價,是影響市民生活質量的罪魁

禍首: 「我現在還在每天畫畫,房租我還交得起,以後實在不行了,就回北京去。可你看我兩個女兒,快 40 歲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我的前同事退休時拿 100 多萬元強積金,但還要每月交租,後來很快就要出去找兼職。」

文嘉一家四口(丈夫、兩女)由北京移民香港多年,幾經搬遷都不出鰂魚涌,雖然社交圈子不大,文嘉卻很關心香港時事。女兒恒錦說: 「我媽就喜歡在家聽香港電台,收音機一天24小時不關的。」

文嘉關心香港人生活的點滴,對社會有一套看法: 「香港政府根本不理解香港市民的生活:比如說樓價高,老百姓租屋辛苦,而公屋 『世襲制』 的受惠者卻很多都是有錢人,我甚至認識住公屋的人在內地有車有房。」談曾蔭權涉貪 「應揪出來批鬥」不過,對香港法治完善的社會,文嘉高度

認同, 「香港這個地方住慣了,回北京就不習慣了……回內地不找熟人託關係不易辦成事」 。從新聞得知前特首曾蔭權涉貪時,文嘉和女兒說,現在樓價高企原因之一,就是曾蔭權在任幾年不作為,還學了內地貪腐歪風, 「這種人應該揪出來批鬥」 。

滿清格格不一定遙不可

及,本報發現,清朝道光

皇帝的第四代後人、末代

皇帝溥儀的侄女愛新覺羅

文嘉,原來已居港20年,一直從事國

畫繪畫事業。8年前,文嘉把鰂魚涌單

棟樓的單位以低價賣出,今天樓價翻了

幾番,現只能租住康怡花園一個500方

呎單位,月租1.3萬元,開支佔了她月

入一大截。文嘉說: 「以前我們皇族就

是最大的特權階級,現在 『地產霸權』就是新的特權階級,他們就是皇上。」

明報記者

生於咸豐年代的五王爺(奕誴)惇親王,就是文嘉的曾祖父。按輩分,末代皇帝溥儀是她的堂伯父。文嘉說自己祖父輩已備受慈禧冷落,朝廷甚至不給王府發 「月錢」 , 「我爺爺載瀛就看不慣慈禧,也不聽她的話。所以五王爺府從來就是不被理睬的,皇宮裏也不給我們東西。我爺爺對政治這些都不感興趣,就喜歡畫畫」 。

父溥佺曾任教北京師範文嘉的父親溥佺,23歲便任教於

輔仁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以畫松、竹、馬、山水出名,作品獲大英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

收藏。在她印象中,父親思想開放, 「他從來不跟我們提家裏以前的事情,他跟學生打成一片,經常一塊排演話劇,自己說得一口流利英文」 。

售家產過活 一兩塊錢賤賣1949年解放後,愛新覺羅氏家族

的生活每况愈下,即使是不參與政事的溥佺一家也不能倖免。文嘉一家八口被人從王爺府趕出來。父親不久便失去了工作,家裏沒了收入,開始變賣家產過活。 「父親那時每天下午去東大地(現北京東單一帶)擺地攤,賣些從王爺府裏帶出來值點錢的東西,比如我媽的旗

袍啊、首飾什麽的。所以到我們這一代,什麽祖傳的東西都沒有了,都在那時一塊兩塊錢賣出去了。」

文嘉甚至曾在念中學時,用學校放假空餘時間跑去做 「地盤工」 幫補學費,她後來報考包吃包住、免學費的護士學校。溥佺覺得女兒受了委屈,便請人教文嘉畫畫,後來乾脆自己傾囊相授,於是文嘉很早便開始了繪畫生涯。文嘉的女兒恒錦說: 「回北京的

時候見朋友,說起媽媽當年移民香港的決定,他們會驚訝:本應身嬌肉貴的格格,竟然能拿着一點存款突然跑來香港。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媽媽吃過什麽苦。」

早年內地動盪 愛新覺羅族多「轉姓」究竟姓氏是愛新覺羅是否一定就是滿清皇

族後裔?本報記者找到與愛新覺羅文嘉簽約多年的中藝公司,中藝向本報提供了多年來對文嘉的簡介樣本: 「道光皇帝五子嫡孫女,末代皇帝溥儀的侄女」 。而在今年 11月,一份雜誌舉辦的 「愛新覺羅家族書畫展」 中,文嘉和兩個女兒都有作品展出。

中藝資料:道光五子孫女記者亦曾致電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但

負責人指該會沒有滿清皇族的族譜紀錄。早年在內地為了避過災禍,愛新覺羅後裔

大多將這個尊貴姓氏簡化成金、艾等簡單的姓氏。文嘉攜子女來港後,在申領身分證時用回 「愛新覺羅」 的本姓: 「當然這對我們

的作品有一定升值作用,也是我們在這個自由之地安居下來的象徵。」

曾經 「手停即口停」 是文嘉當職業畫家、居港二十載最深刻的體會,回顧當初移民來港放棄了北京悠閒的退休生活,但多產的她很充實,最忙時一天繪畫8小時。 「感覺香港機會多,可能對兩個女兒的發展好一些,當時也沒多想就這麼來了。」

文嘉回憶剛來香港夫婦兩人租住舊屋,用別人搬屋不要的家具,「我們住唐樓,沒有電梯。當時大

熱天,我們把家具一件件搬上樓,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厲害」 。

最忙一天畫8小時讓文嘉倍感慶幸的是,父親聲譽

加上她學得家族真傳,甫到香港便

任中藝公司特約畫家,從此不愁生計。她回憶那段 「訂單」 不斷的日子, 「早上8點鐘起來畫畫,吃過午飯,下午便到公司商場做現場國畫表演。因為香港裱畫特別貴,我晚上下班還學裱畫」 ,後來小女兒恒錦來港也成為畫家,漸漸獨當一面,為她分擔不少。

接畫石斑訂單苦惱文嘉的畫融入了深刻的香港痕

迹:香港人跑馬用的是外國馬,普遍高大精瘦,文嘉畫慣了的蒙古馬就被客人嫌 「太胖」 ;在北京時,喜鵲深得人心,到了香港,人們卻覺得牠一身黑,感覺 「當黑」 ;一間日本餐廳開業點名要畫一條石

斑,文嘉便愁了: 「石斑這東西好吃不好看,通體黢黑,怎麼給牠畫成一幅畫呢?」

從不跟買家爭論文嘉、恒錦平日上午會在家一同

作畫,客廳窗台旁一張多功能桌便是工作枱,枱上有一些紙墊,原來是她們的書法舊作,記者問箇中來由,原來她們的書法字畫在店裏擺着,有時售貨員或買家會質疑她們寫錯字。文嘉笑笑解釋: 「其實中國字常有多種不同寫法,但這種情况我們都不跟他們爭論,拿回家來,下次就寫你們覺得對的那一個。10多年來沒跟人吵過架,沒跟人紅過臉(生氣)。」

作畫為生 蒙古馬變瘦遷就港味

祖父輩遭慈禧冷落 解放後流落民間

來港20年的愛新覺羅文嘉,據介紹是 「道光皇帝五子嫡孫女」 ,圖中左邊懸掛的是著名 「乾隆皇帝大閱圖」 的臨摹作品,文嘉與女兒兩人合作亦要兩個月才能完成。 (盧翊銘攝)

愛新覺羅文嘉和滿清皇族關係

道光皇帝(旻寧)

1821-1850

奕譞咸豐帝(奕 )1851-61

溥佺

載瀛

奕誴

光緒帝(載湉)1875-1908

同治帝(載淳)1862-74

咸豐妃慈禧

資料來源:愛新覺羅文嘉、明報資料室

愛新覺羅文嘉

早年內地政治動盪,滿清後裔大多隱姓埋名,將姓氏簡化。文嘉20年前移民香港辦理身分證時,才重新使用了愛新覺羅姓氏。 (盧翊銘攝)

特稿

載灃

宣統帝(溥儀)1909-12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和同治都是虛君

大角嘴杉樹街/橡樹街重建項目,峰迴路轉,原本要求高價才肯賣舖的業主,在限期前與市建局就收購價達成協議,使可能泡湯的重建計劃得以落實,事態發展值得欣慰。不過,事態揭示涉及市建局的重建項目,若業主所擁業權有關鍵作用,而索賠超逾賠償準則,市建局也無計可施,只能眼巴巴看着一件好事泡湯。基於市區一些樓宇老化嚴重,日後重建必多,當局應該研究制訂機制,或賦予市建局更大權力,避免出現類如橡樹街的情况,以加快市區重建效率。

收購橡樹街舖位市建局出價慷慨

杉樹街/橡樹街4個地段重建,是市建局首個 「需求主導」 的重建項目,由業主主動提出,市建局擔任促進者和執行者角色,是市區重建模式的新嘗試,若進展順利,對市區重建會添加動力。這個項目涉及4個地段,其中3個已經集齊80%業權,同意市建局收購,餘下橡樹街地段,地舖約佔28%業權,由於業主索賠金額遠超市建局收購準則,險些拖垮整個項目。從已知資料,業主與市建局的分歧,在於對地舖面積計算基礎不同。

據知,有關地舖樓面面積523方呎,市建局出價約呎價2.5萬元收購,涉及約1300萬元;業主則認為除了樓面,閣樓也應該得到收購,索賠約2300萬元。不過,市建局以地舖圖則並無閣樓,屬於加建 「樓面」 ,按市建局的準則,不能以公帑收購閣樓。雙方在這一點上僵持不下。業主連閣樓一併索賠,基本上不能說獅子開大口,因為這類舊區舊舖,樓底特高,許多業主都會加建閣樓,擴大使用空間,事實上,若非市建局收購,其他私人發展商收購,閣樓也值錢,只是呎價低於樓面價而已。

市建局與業主雖然有分歧,但是雙方曾經出價還價,所以可以確定一點,就是業主並非把地舖視為非賣品,只要到價就賣。然則扣除閣樓,市建局的出價是否合理?據知,這個重建項目附近的鐵樹街,本月曾有兩個地舖成交,呎價介乎1.3萬至1.8萬元,若其他如人流、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與橡樹街分別不大,則市建局以呎價2.5萬元收購橡樹街舖位,有極其明顯溢價,箇中會否存在表面上不收購閣樓,實際上出價卻已計入?值得研究,因為市建局出價相當慷慨。

杉樹街/橡樹街重建項目涉及約300人,其他人同意向市建局提出重建,若橡樹街地舖收購觸礁,使整個項目泡湯,其他人未能改善居住生活環境,將十分可惜。至於市建局,若首個 「需求主導」 重建項目失

敗,將是一個遺憾,而環境未能改善,對重建工作也是挫折。重建賠償,業主當然想得到最多賠償,不過,撇除主觀因素,判別賠償是否恰當,視乎市建局出價是否合理。市建局就賠償有客觀準則,歷來的重建項目,雖然有個別業主表示不滿賠償,但是最終都能成功收購和重建。因此,一般人都有一個印象,就是市建局收樓重建,不會虧待受影響的業主。

私有產權應予保護涉公益要求取平衡

橡樹街那個舖位,業主叫高價,從已知情况,不能說業主獅子開大口,業主只是對閣樓的賠償有憧憬而已,不過,從橡樹街舖位業主與市建局的互動過程,確切反映出一點,就是:涉及市建局的重建項目,只要有人獅子開大口,絕對有可能拖垮整個項目。因此,若業主基於個人因素,例如物業乃家族祖產,有不可取代紀念意義和價值等因素,無論市建局出價多少,都不會接受收購;否則,若業主只求善價而沽,索取不合理收購價,則市建局應該如何體待,值得探索。

市建局重建環境惡劣、殘破失修的樓宇,使之成

為符合現代生活標準的樓宇以外,還有其他功能,就是盡量徵集面積較龐大的土地,綜合規劃,以重整區內的基礎建設,如道路、交通網絡、休憩用地及社區設施等,以期善用土地,改善整體社區環境。市建局與其他私人發展商重建不同,它是公營單位,不牟利,而本港樓宇老化日益嚴重,日後業主按需求主導模式,主動向市建局提出重建的情况勢將增加,為免出現極少數業主為私利而罔顧他人利益的情况,當局應考慮賦予市建局更大權力,俾能對應業主獅子開大口的情况。

市建局汲取橡樹街重建項目的經驗,會考慮把「集齊 80%業權同意收購」 ,由以每個地段為單

位,改為擴至以整個項目為單位,以降低業權同意收購的門檻,這是正確方向;此外,設立一個操作便捷的仲裁機制,處理個別業主漫天索價,也是值得考慮的做法。私有產權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但是在涉及市建局的重建項目,若有業主索賠不合理而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在重建(公益)與私有產權之間,應該有機制處理兩者之間的平衡。

【相關新聞刊A7】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業主索償獅子開大口 市建局應有機制處理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