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101 學年度第 2學期 公民倫理學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

Post on 12-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國立臺北大學 101學年度第 2學期

【公民倫理學】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檔案資料

授課教師:王冠生

學生姓名:吳致怡

系級:中文三

學號:49981028

一:網站討論區(必填)

1. 每人最少回答十題。

2. 若空間不夠,可自行增加。

1、題目:

2005 年 6 月,四名海豹特種兵奉命前往巴基斯坦邊界進行秘密偵查任務,但不久就被兩名

阿富汗牧羊人撞見,同行還有一名 14 歲的男孩,這時美軍為了要該殺或放而爭辯起來。請

問,假如您是美軍,您會殺掉他們以確保任務完成,還是冒著被通風報信的風險而選擇釋

放?

反思心得:

雖然遺憾,但會選擇殺掉牧羊人。有兩個原因:

首先,自己的身分是美軍,當下最重要的考量即是自己最該做什麼事,而任務的完成自然是

當務之急,所以選擇殺掉牧羊人。再者,殺與不殺背後所牽涉的是國家人民的安危,在難以

計數的生命與牧羊人的性命間作衡量,我選擇維護大多數人的性命安全。

2、題目:

史坦夫婦因想要孩子,但沒辦法自己生,於是他們找的不孕症中心幫忙安排了「代孕」,登

廣告徵求「代理孕母」,威廉同意支付代理孕母一萬美元加上醫療費用,代理孕母則同意放

棄親權,好讓伊麗莎白.史坦領養。

到了 1986 年 3 月,代理孕母生下一名女嬰,但這時代理孕母卻發現自己捨不得,想留下寶

寶,就帶著她逃走。史坦夫婦申請了法院強制令,要她交出孩子,雙方的撫養權官司就此

進入了司法階段。拋開法律的問題,在道德上,你認為合約應該執行嗎?

反思心得:

我認為應該合約仍應執行。

問題一開始即提到「代理孕母同意放棄親權」,既然一開始的合約是基於雙方的同意,且史

坦夫婦也支付了應付的金額,就不該單方面毀棄合約,凡事若都以情為重,許多規則將被破

壞,且無所依循,但我也認為雙方可以再進行溝通,若最後撫養權歸回生母,史坦夫婦所支

付的金錢生母也應歸還。

3、題目:

在一個祥和的國家,人民過著富足的生活,但在濕冷的地窖下住著一個低能兒,若把低能

兒救出,這個祥和的社會與國家會走向毀滅,請問,你贊成把低能兒救出嗎?

反思心得:

我反對救出低能兒。

我認為要維持一個國家的富足與安定,以是件不容易的事,而為了一個人,使一個國家走向

毀滅,是非常荒謬、不符合現實情況的作為。我反對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低能兒並未受到傷

害,雖然失去自由,但在安全與生存上並未受到危害,因為是攸關國家安危,所以我認為不

能讓他返回社會,但應滿足他除了自由以外的要求,以示負責。

4、題目:

黑犀牛在非洲是已經瀕臨絕種的動物,為了減少盜獵的行為,南非政府獲得了國際貿易公

約的核可,將可以核發獵殺五隻黑犀牛的執照,他們相信只要南非境內的民營牧場主人擁

有出售狩獵者限量獵殺黑犀牛的權利,牧場主人有會有繁殖、照顧黑犀牛並趕跑盜獵者的

動機。的確,核發該執照後,南非的黑犀牛數量開始回升。各位同學,對於這樣的執照你

們是否贊同還是反對呢?

反思心得:

我不贊成這樣的行為。

既然黑犀牛在非洲已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政府就應該以法嚴格管制獵殺行為,從而根除黑

犀牛被人類獵殺的危機,核發獵殺犀牛的執照,雖然結果顯示黑犀牛的數量開始回升,但那

只是基於以前被獵殺的黑犀牛數量太過龐大,相較之下,規定獵殺數量自然會讓人感覺黑犀

牛數量回升,但那只是短暫的數據,並不代表對黑犀牛長久的生存發展有利。

而且,一旦合格獵殺規定行使,黑犀牛被獵殺的數量少而珍貴,我認為反而會哄抬黑犀牛的

價錢,甚至牧場主人也可能會為了利益而陽奉陰違,我認為像走私等等的私下交易不但不會

減少,反正會增加,綜合以上兩大理由,我反對核發獵殺黑犀牛的合格執照。

5、題目:

美國攻打伊拉克與阿富汗之後,有愈來愈多的退伍軍人被診斷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並接受相關治療。這時,以關懷這群軍人為宗旨的團體提議,政府應該頒給他們紫

心勳章(一種為國征戰而身體受創者所得到的榮耀)。您是否覺得他們可獲頒紫心勳章?

反思心得:

我認為這是合理的。

為國付出身體與生命者,自然該得到他們應有的榮耀,但精神上的付出也同等重要,我不認

為獲得勳章的資格必須要以肉體所受傷害的程度來衡量,身體的受傷會使人失去生命,而精

神的創傷也同樣會讓人走向毀滅,靈魂與肉體同等重要,若是一切以肉體所受傷害為標準,

不僅狹隘且相當不公平。

6、題目:

1988 年,芝加哥頗負盛名的球場即將重新裝潢,球場老闆為了增加收益與提高球場維護品

質,將球場的命名權提供給贊助最多的廠商,也就是假設是可口可樂贊助最多的話,球場

的名稱就改稱為可口可樂芝加哥球場。2001 年,一對夫婦即將生下一名男嬰,他們把兒子

的名子放在 eBay 和雅虎網站拍賣,希望有一家企業買下命名權,同時提供這對慈愛的父母

50 萬美元作為報酬。各位同學,對於兩個案例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

反思心得:

由於我相當贊同讓市場自由發展的機制,所以對於這兩個案例的作法並不反對。

案例一的球場老闆,對於球場擁有所有權,所以不論他是想要靠賣球場名字以獲得更多的收

入,或甚至是想把整個球場賣給想要收購的財團,這都是老闆自己的決定,其他人即使反對

也是徒勞無功,更何況我認為沒有什麼需要反對的理由。

而案例二中,父母希望透過賣兒子的命名權而獲得 50 萬美元的報酬,這個更和一般人無關,

你或許會因為討厭某個集團而不希望自己常去的球場名字和企業有所牽扯,但一個企業為一

個人命名,對那個被命名的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更何況父母本來就有為孩子命名的權

利,若孩子長大以後不喜歡,再去改名就可以了,所以我認為這個案例的作法也沒有什麼問

題。

7、題目:

國際難民問題一直是各國道德、法律與經濟上的難題,因此,國際組織決定以新的制度來

處理難民問題,將根據各國的財富狀況分配各國的年度難民配額,然後讓這些國家自行買

賣這個義務。

例如,假設日本每年被分配要吸收兩萬民,如果不想接受,就可以付錢請俄羅斯或烏干達

接收。各位同學,對於這樣的制度你是否贊同呢?

反思心得:

非常不贊同。

變向來說,這是人口販賣行為的一種,一個國家照顧自己國家的人民,乃是應盡的責任與義

務,若把難民集中,當作收容額度來販賣分配,簡直是件違背常理且失去道德的社會才會有

的作為。

根本之道應該是每個國家去想出解決自己國家問題的方法,以減少難民的數量,或向其他國

家請求合理範圍內的援助,而不是使用難民配額這種方法,這樣的作法只會讓富裕的國家拼

命用財富將難民推往貧窮的國家,而貧窮的國家更無力去改善解決這些難民的問題,反而使

難民的情況更加嚴重。

8、題目:

以下兩個情況你會怎麼抉擇?為什麼?

1、一場嚴重的車禍,造成六個傷患 ABCDEF。ABCDE 傷勢較輕微,F 傷勢較嚴重。現在醫

院中的醫療資源只能在以下狀況二選一:或者救 F 一人,或者救 ABCDE 五人。如果你是醫

生,你會如何選擇?

2、一場嚴重的車禍,造成五個生命垂危的傷患 ABCDE 每人都欠缺一個器官移植,若沒有

即時移植,馬上都會結束生命。

現在醫院中有一位病人 F,若等到 F 死亡,再將其器官移植給 ABCDE,恐怕已來不及。有

人提議,立即犧牲 F 的性命,將其器官移植給 ABCDE,以挽救此五人的生命。請問你是否

同意犧牲 F 救其他五人?

反思心得:

1.同樣的醫療下,若必須作出抉擇,我會選擇挽救更多的性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他的價值,

但挽救更多的生命,是醫生的職責,所以我會選擇救五個人。

2.器官捐贈需要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如果病人 F 同意,我認為是可行的,但如果 F 仍有求生

意志,不論他還有多長的壽命,都不應該剝奪他生存的權利,故我完全反對為了五個人而去

謀殺一個人的生命這種行為。

9、題目:

隨著愈來愈多的廣告進入運動場、電影院的走道,公部門慢慢也接受這樣的行銷手法。在

美國麻州的立特頓鎮新購了一輛巡邏車,外觀雖然與一樣警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保險稈

與擋泥板上貼上了大大的連鎖超市 Logo,這家連鎖超市每年需付費一萬兩千元美元給該警

局作為維護車輛之用,有助於降低該鎮警局的額外支出。但同時,北卡羅萊納州也批准了

一批新警車,但在車身與車側上烙印了許多廠商的標語與 logo,就像一台賽車一樣,這些廠

商一樣要付稅給北卡羅萊納作為廣告費。大家對於這兩個案例的看法又是如何呢?接受與不

接受的理由又是為何?

反思心得:

我接受案例一的作法,因為題目中點出了「外觀與一樣警車沒有什麼不同」,立特頓

鎮的警車僅是在險稈與擋泥板上貼上連鎖超市 Logo,這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並不影響值勤

情況。

然而,案例二中的警車已經完全變了樣,「像一台賽車一樣」,這已經完全違反了作廣告平

衡警局收支的初衷,所謂初衷,乃是警局應運用國家資源,盡心為人民服務,廣告是為了平

衡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而不應該被徹底地當作是生財工具,不像警車的警車,已經不像是

國家的資源,不像國家的資源,如何能夠稱職地作好其本來應盡的國家義務?故我並不認同

北卡羅納對警車的作為。

10、題目:

排隊是一門先到先享受的學門,但現今有許多插隊的服務一一產生。在交通尖峰時間,為

了有效舒緩車流,規定單人駕駛不能行駛共乘道,除非你多載一名乘客。但現今交通局開

放單人駕駛一種福利,只要他們上路前再花 400 塊給交通局,就能行駛共乘道,而不需要再

多載一名以上的乘客。

第二個不同的案例,一間頗負盛名的廟宇,每年都會舉辦頭香的儀式,搶到頭香的人相信

對今年的運勢將有所幫助,但早在過年前廟宇已經出現排隊的人潮,一般較偏遠的民眾根

本排不進隊伍裡,因此今年有專門的排隊公司提供排隊的服務,只要付出 1000 到 3000 不等

的價碼就可以直接插進最前面的對伍,而不需要花時間排隊等待。你們認為這樣公平嗎?

反思心得:

我認為這兩個案例都是公平的。

「時間就是金錢」,很多人都願意以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去換取更多的時間,以成就更多的事,

而擁有較多資源的人,時常會以金錢來取代親自參與,而以雇請別人獲得成果或直接付費通

關。許多人或許會覺得用金錢的手段來取代自己的努力是不公平的行為,但那些付錢的人,

也有可能是在作其他他認為更有意義或更加重要的事,但一方面其他事他也希望能夠完成,

所以改用金錢來取代,這種作為會造成爭議,其實是因為是發生在像交通承載、寺廟搶香這

樣日常生活的事件上,基於「自己排隊,不願看別人別人坐享其成」而有的反對心理,事實

上,別人多支付的金錢也是一種成本,既然同樣都有付出成本,我認為並無不公平的問題。

二、個人作業 (必填)

「公民倫理學」期中學習單

系級:中文三 姓名:吳致怡 學號:49981028

主題 是否應該廢除死刑?

贊成理由 1.死刑犯也是人,故應尊重生命,保障人權。

2.死刑剝奪了罪犯悔改的機會。

3.判決死刑的人犯若為冤獄,將造成無法補救的遺憾。

4.和無期徒刑比起來,死刑所造成的痛苦及威嚇性不見得比較有

效,從此觀點看,死刑並不符合比例原則,且死刑也並非是將犯人

與社會隔離的唯一方法,無期徒刑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就算以成本

來看,死刑相較於無期徒刑也不見得會付出較小的成本。

5.死刑非但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無益,更可能造成第二個家庭的破

碎,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6.執行死刑可能冒著因為犯人死亡,失去重要證據而無法釐清案情

的風險。

7.順應當前國際的潮流─廢除死刑。

反對理由 1.殺人償命乃天經地義。

2.死刑具有強大嚇阻的功效,且能永久將犯人與社會隔離。

3.死刑有強大的民意為基礎,調查顯示大部分民眾皆反對廢除死

刑。

4.犯人雖然也擁有人權,但應以不侵害他人權利為前提,其既已剝

奪他人生存的權利,自然沒有資格擁有人權。

5.透由執行死刑,還給受害者及其家屬公道。

個人意見 由於法務部在本月 19日再度執行死刑,引起了廢死聯盟強烈

的不滿,隨後於各大新聞媒體中表示抗議,甚至抬出了國外人權團

體與歐盟的譴責,引起各界譁然,也成為了當前最熱門的公眾議題。

對於此議題,我的立場為「反對廢除死刑」。然而,若只以「情」

作為支持執行死刑的論點,而忽略「理」與「法」的重要性,我認

為是不足的,簡單來說,「殺人償命」在我們的觀念裡雖然是天經

地義的,但廢死聯盟卻能提出很多的理由來反駁死刑的必要性。例

如支持死刑的人都認為不該拿納稅人的錢,來養活泯滅人性的死刑

犯,可是對於這點,廢死聯盟卻以成本角度來分析,認為死刑犯的

人數只佔監獄全部人數極少的比例,因此執行死刑所能減少的成本

非常有限,而死刑判決若不經過高成本多次反覆上訴,一個誤判就

會造成高昂社會成本,這樣說起來,死刑反而更不划算。因此,若

一味只以情感角度來看死刑的必要性,是無法說服廢死聯盟與人權

團體的。

我認為,若要強調執行死刑的必要性,必須要使人理解死刑是

具有其他刑罰所無法產生的強烈效果,唯有如此,才能證明若廢除

死刑,將不會有其他替代的方案能夠解決重大犯罪的問題,這樣一

來,以無期徒刑等刑罰來取代死刑的立論自然不攻自破。就以「隔

離」這個功能來說好了,在台灣,無期徒刑並非真的是無期徒刑,

犯人往往能夠在長時間服刑後,透過假釋重返社會,然而,這對受

害者家屬所構成的威脅與恐懼是相當巨大的,一則新聞顯示,在這

次槍決執行後,記者訪問被害者家屬的心情,他們的回答令我印象

深刻:「十幾年來終於能夠好好睡一覺。」受害者家屬在得知犯人

被槍決時,第一個反應不是得償宿願,而是解除內心的恐懼,因為

犯人在入獄時揚言若能從監獄出來,絕對不會放過受害者的遺屬,

面對窮極兇惡的重大刑犯,國家不能只是用人權的角度,給他改過

自新的機會,而忽略弱勢、心存恐懼與不安的無辜人民。

「死刑犯在殺人的時候,有想過被害者的人權嗎?」我認為這

是廢死聯盟與人權團體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而不該只是以取代死

刑的方案、不明所以的國際潮流及對受害者無益這類的言詞來閃

躲,畢竟,再多的理由與理論都不能彌補這些遺憾,槍決死刑犯的

價值也只有受害者家屬能夠明白,我們所要作的,是如何去保護這

個國家人民,避免這些悲劇發生。我之所以贊同死刑,是因為我認

為死刑具有其他刑罰無法比擬的威嚇效果,能夠維持社會安定,雖

然我國目前執行死刑,仍有許多令人難過的事件發生,但若廢除死

刑,只怕這些案件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增加,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

結果,而我們在討論死刑的議題時,除了感性,也應秉持著理性,

才能具有足夠的說服力,順利地進行協商,建構美好而安穩的社會。

三、團隊作業(必填)

公民倫理學

期末報告書面檔 題目:苑裡風車興建爭議

指導教授:王冠生

組員:

中文三

49981002 潘乃欣

49981007 林郁唯

49981021 李俊昱

49981028 吳致怡

49981041 李桂箐

49981044 張家綾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為何要興建風車?

風力發電:風車可以把風的動能轉化為的有用的機械能,而用風力發動機可

以把風的動能轉化爲有用的電力,豐富、可再生、分佈廣泛、不產生污染,

也不會排放溫室氣體,為一永續能源。

在當前台灣社會強烈反核的聲浪之下,為維持國家穩定的供電,政府急需尋

找其他能源,綠能之一的風力發電因此被政府視為重要的替代能源。

二、報告內容

‧苑裡風車爭議始末

去年九月,苑裡鄉親突然收到通知,才知道住家附近馬上就要興建高達一百

二十公尺的風車,從已經建造風車的後龍、大甲當地居民口中得知:風車並非如

想像中的美好,而是破壞平靜生活的利器。在面對興建風車的英華威公司蠻橫的

態度之下,苑裡居民決定起身抗爭,捍衛自己的生活、土地,及台灣綠能發展的

未來。

‧為何反風車?

(一)風機密度過高

巨型風機有危險性。英華威在台灣的風場即曾發生意外:後龍有葉扇飛落農

田事件、香山有火災事故。已有許多國家針對巨型風機所造成的公共衛生和安全

問題,制訂相關規範。然而,目前英華威完全沒有遵循任何規範,只根據自己的

成本利益分析來進行選址,罔顧風場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全球最大風機製造商丹麥 Vestas 即規定自己的技術人員,非必要時,不能在

風機方圓內 400 公尺逗留。400 公尺即是風機「淨空範圍」(exclusion zone),於此

之內不能有人員遊蕩,更遑論民宅、漁港或其他人潮來去的公共設施。

英華威自己也在環境差異分析評估報告中明確寫出:風機地點與建物距離以

較遠距離為原則,且南北向風機間距,應維持 350 公尺,東西向則應維持 210 公

尺。350 與 210 公尺僅是風機之間的安全距離,風機與民宅的安全距離理應更遠。

然而,自稱「合法」的英華威卻連自己提出的最低規範也達不到──地圖中許多

以風機為中心畫出的「淨空範圍」是彼此重疊的。(見下頁附圖)

全面壟斷民營風力發電的德商英華威,其所選的風機設置地點多距離民宅、

漁港、農田、道路等居民生活圈過近,嚴重影響居民生存的空間,甚至危害居民

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英華威的苑裡風車設置計畫:苑裡的兩處漁港將各

被四支巨型風車包圍,且風機不到 20 公尺外就有產業道路,不到 100 公尺就有

農田,甚至離民宅最近者也僅有 134 公尺。

現狀:苑裡的風機沒有一支遵守英華威當初自己承諾的距離規範,地方重要公共

設施,如通苑漁會大樓、濱海藝文中心、代天府(信仰中心)皆距離風機不到 200

公尺,甚至有風機距離民宅只有 134 公尺。

(二)風車症候群

大型風機葉扇轉動看似緩慢,葉片尾端轉動時速實際上可達 160 公里,有

安全、風切噪音、低頻噪音和炫影的問題。英華威進行風機的選址時,卻只以私

人獲利為考量,不遵守任何規範,將大型風機密集地設置在聚落和居民生活圈中,

完全忽視對居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環境生態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財團賺錢,

居民卻生活在巨型風機叢林中,承受風機過近所帶來身心健康的惡化,以及日夜

的恐懼與煎熬。

風力渦輪發電機運作時,會產生所謂的低頻噪音(20-200 Hz 赫茲),經國

外研究已明確定義由風力渦輪發電機產生之低頻噪音所致之身心理不適症狀稱

為「wind turbine syndrome(風力發電渦輪機症候群)」簡稱『風車症候群』。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喉科學與耳科學》中,有一篇回顧性論文,題目是〈風

車症候群:事實或虛構?〉,作者是兩位耳鼻喉頭頸外科和一位神經外科醫師。

他們回顧了近十年的相關文獻後發現,確實有證據指出,暴露在風車造成的低頻

音波(infrasound)中的人,可能會對耳部引起特定的生理反應,包括耳鳴

(tinnitus)、耳痛和眩暈症(vertigo);這與令人不悅的噪音所帶來的壓力也有

關連。而風車症的綜合性徵狀包括:睡眠障礙、頭痛、內臟振動和/或前庭功能

障礙、眩暈、不穩、耳鳴、耳部壓迫感或疼痛、外耳道感覺、記憶與感知低下與

失調、煩躁,憤怒、疲勞、失去活力等。

‧環評違法的英華威

英華威計畫將高有百尺、葉扇尾端轉速達 160km/h 的大型風機,高密度地

施設在苑裡居民的生活圈中。苑裡的居民聚落、港區、道路、農田、生活圈和白

鷺鷥保護區等,皆籠罩於大型風車的陰影之下。

求取最大私人利益、罔顧在地居民生命健康,卻喜歡拿「通過環評、取得施

工執照」當護身符的英華威,在申設風機時違法規避責任,將開發所產生的外部

成本,轉嫁給始終被蒙在鼓裡的在地居民。

【違法事實一】:環評一鎮綁一鎮,操弄數字遊戲

英華威將苑裡、通霄和竹南三個環境條件不同的地方,綁在一起作環評,企

圖將開發面積擴大、操弄分母,以便增設風機時,可以「規模未達擴增百分之十

以上」的理由,改採鬆散的環境影響差異評估制度,以利之後暗度陳倉 5 座風機

到 3 鎮中海岸線最短的苑裡鎮。目前自救會已經委任林三加律師,依據《環評法》

第 16 條、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 3 條,針對苑

裡風機產能規模擴增 10%以上,卻沒有重做環評,提出「環評無效」的行政訴

訟。

【違法事實二】:未與居民充分溝通,私人財團搶走海岸毫無正當性

華威未在苑裡召開公開說明會。苑裡居民的生活環境因英華威的風機工程,

而遭受極大衝擊;然而,機具開始進入施工時,絕大多數的苑裡居民卻仍毫不知

情,誤認為只是路邊的官方小型工程。超過半數的苑裡居民曾透過聯署,明確表

態反對風機動工的立場,但英華威仍沒有誠意與居民溝通,執意強行施工。完全

缺乏在地民眾參與的私人工程,毫無正當性可言。

【違法事實三】:信用破產、危害人命的假綠能公司

英華威在環境差異分析評估報告中明確寫出:「風機的設立距離建物較遠距

離為原則,且南北向風車間距,應維持 350 公尺,東西向則應維持 210 公尺。」

然而,英華威明顯違背環評中所作的承諾,環評的 14 支風機,大多數不能達到

自己擬定的最低標準,造成環境的負面影響外,也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自封「綠能」公司的英華威,完全違背環評原旨,成為環境破壞的幫兇。

解決辦法&未來展望

‧居民訴求

(一)立即停工,英華威出來面對苑裡鄉親

英華威在苑裡的風機工程,應立即停工,重新與苑裡鄉親協商,充分向苑裡

鄉親說明風車設置會造成的影響,並且徹底尊重苑裡鄉親的意見,不得再以黑箱

作業的方式強行施工,犧牲工程的安全與苑裡人的身體健康。

(二)環評違法,環保署應要求英華威重作環評

英華威提出的環評報告明顯違法,環保署應該要求英華威重作環評,在環評

報告通過之前應要求英華威公司不得繼續施工。

(三)經濟部應訂定風機安全距離,保障人民安全

經濟部能源局應制訂風機設置的相關規範,明確訂定風機距離民宅的距離,

在規範制定完成前,應勒令英華威立即停工,莫讓惡質的財團斷送台灣在生能源

的進步契機。

‧解決辦法與未來展望

台灣島形狹長,如何興建發展風力發電,又同時兼顧人民的居住安全?

1. 政府應積極與民眾溝通、協調,在必要時,須協助居民遷居至安全的地方生

活 。

2. 面對蠻橫強硬的財團,政府應介入居中協調,瞭解居民訴求,調整與修改計

畫的不足 。

3. 對受到質疑的環評報告,政府與財團皆應主動解惑及改進問題,務必使工程

的傷害降至最低 。

三、資料來源與組員分工

苑裡反瘋車粉絲專業(FACEBOOK)

5/25 反抗爭音樂會實際走訪記錄

維基百科

工作內容 負責組員

影片剪輯 李桂箐、張家綾

PPT 與書面製作 吳致怡、李俊昱

上台報告 潘乃欣、林郁唯

5/25 抗爭音樂會實地參訪 全體組員

公民倫理學期末報告 PPT檔

四、意見回饋(必填)

這學期修了王冠生老師的「公民倫理學」,讓念了三年大學的我對大學通識

課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知。這堂通識課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實際的參與及沒有標

準答案的倫理知識。印象中除了國小、國中和高中辦的校外教學外,幾乎沒有機

會可以和同學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團體活動,更不用說是同學來自不同系、一

下課就鳥獸散的大學通識課了。然而,非常幸運地,因為修了這門課的關係,讓

我們有了這樣難得的機會,而且還是現在非常熱門,但一般不會去參觀的核四發

電廠。

其實參觀完核四後,我有了非常多感觸。台灣是一個以輿論為導向的社會,

不論議題的範圍是大是小,是深是淺,似乎人人皆可為專家,人人都可以不用親

自參與、真正瞭解議題的內容與過程,就可以奮不顧身地參加抗爭活動或撰寫文

章來贊同或反對某件事。

的確,核四廠的運作與否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可是在發表意見前,也需要對事件內容有基本的認知。在參觀核四廠前,我的態

度是保留的,這並非我不關心這件事,而是我覺得那是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領域,

而事實上,我的態度也很消極,並沒有主動去了解實際的情況,但奇怪的是,有

許多和我一樣情形的人,卻能在街頭大聲疾呼反核。而在參觀核四廠前幾天,我

開始主動蒐集和核四相關的資訊,發現內容幾乎千篇一律:對於核能,分成擁核

派和反核派,這不用多作說明,除此之外,還有另一派,便是「擁核但反核四」,

其原因是因為核四的結構出了問題,比起前三個電廠具有更大的危險性。

基本上,看完資料後我的想法也是屬於上述的第三派,不過在參觀完核電廠

後,我的看法卻有了很大的轉變。不論核四的工程師在解說過程中是否有隱瞞我

們什麼,但就我所見,核四不僅沒有大家想的那般糟糕,還是很多人冒著生命危

險與汗水所得來的努力,對於親眼所見的情況,及目前台灣的用電與財政等問題,

我實在找不到理由去強烈反對核四的運作,或許有人會說核四廠開放參觀就是為

了要對反對的民眾進行洗腦,但我只能說,沒有親自認真了解過程,所作出的評

論就沒有太大的價值。

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報告的靈感就是在核四參訪的過程中得到的,因為討

論時間時,核四的人員提到,「台灣反對核能,希望發展綠能,可是當要興建風

力發電時,當地居民卻又強烈反對」,因此激發了我們對其他能源爭議的好奇

,苑裡風車報告的想法也就因而成形。同樣地,實地參訪苑裡抗爭音樂會後,我

們也有了新的收穫,發現了台灣發展能源的問題:民眾、政府與企業間的資訊不

對稱。

舉了這兩個例子,其實就是表達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實際的行動與參

訪,是對了解議題最有用的方式,因為就算你在網路上看了再多相關資訊,終究

會因為資訊的立場產生偏頗,唯有自己親眼所見與學習,作出的結論與想法才是

最真實且有效的。

至於對這堂課的建議,我覺得這堂課真的是很值得修,但可能要考量學分的

時間分配問題,因為充實的同時也是有些忙碌,我認為可以只作期末報告就好了,

因為期中報告雖然不難,可是終究只是表達想法而已, 可以透過減少報告,讓

學生把所有精力放在期末的實際參與報告,應該能夠得到品質更好的結果,不過

為了防止學生臨時抱佛腳,我也建議若只作期末報告的話,在期中應該要回報期

末報告的進度與狀況。

五、公民核心能力自評表(必填)

上完本課程之後,請自評以下公民核心能力。(請將數字改為紅色即可)

公民倫理學 Scale 公民倫理學

能夠在尊重、信任、同理的基

礎上與他人有良好互動,展現

對人的尊重與關懷

5 4 3 2 1

不能夠在尊重、信任、同理的基

礎上與他人有良好互動,無法展

現對人的尊重與關懷

面對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衝

突,能夠理性判斷是非對錯,

並做出合理決策

5 4 3 2 1

面對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衝突,不

能夠理性判斷是非對錯,無法做

出合理決策

面對公民社會中的道德難

題,能夠理性思索是非對錯,

並做出合理決策

5 4 3 2 1

面對公民社會中的道德難題,不

能夠理性思索是非對錯,無法做

出合理決策

能夠認識民主法治社會的基

本特質與運作模式 5 4 3 2 1

不能夠認識民主法治社會的基

本特質與運作模式

能夠關懷公共事務,探索促進

社會進步的理論與方案 5 4 3 2 1

不能夠關懷公共事務,無法探索

促進社會進步的理論與方案

能夠關懷弱勢族群,探索促進

社會正義的理論與方案 5 4 3 2 1

不能夠關懷弱勢族群,無法探索

促進社會正義的理論與方案

能夠關懷校園內外的公共事

務,積極與他人合作,透過行

動提升社會進步

5 4 3 2 1

不能夠關懷校園內外的公共事

務,無法積極與他人合作,無法

透過行動提升社會進步

能夠關懷公共事務與公共媒

體,能夠分辨各種資訊媒體的

功能與限制,具備媒體識讀的

能力

5 4 3 2 1

不能夠關懷公共事務與公共沒

提,無法分辨各種資訊媒體的功

能與限制,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

能夠秉持追求真理的態度,實

事求是,去除偏見,根據理性

評估證據,探索問題

5 4 3 2 1

不能夠秉持追求真理的態度,實

事求是,去除偏見,根據理性評

估證據,探索問題

能夠統整跨領域知識,從不同

觀點探索問題 5 4 3 2 1

不能夠統整跨領域知識,從不同

觀點探索問題

能夠仔細傾聽他人意見,理性

分析與闡述個人意見,具備理

性溝通與思辨的能力

5 4 3 2 1

不能夠仔細傾聽他人意見,不能

夠理性分析與闡述個人意見,不

具備理性溝通與思辨的能力

能夠設身處地從多元觀點與

多元立場探索問題 5 4 3 2 1

不能夠設身處地從多元觀點與

多元立場探索問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