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比对与教学建议 -...

Post on 26-Feb-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习作比对与教学建议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科书每单元都设置了独立习作内容,突出习作兴趣、策略、

方法等全方位培养,以此改变多年来“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

表达能力的培养。

1.问题厘清

229

通过比对两套教科书三至五年级的习作训练体系,可以得出四至六年级学生需要补

教补学的内容,除了专门的习作单元外,主要有五点:写人(多种方法写人物特点)、写

景(按顺序、有感受)、写读后感(把感受表达清楚)、写观察日记(连续观察)、写说

明文(介绍一种事物、介绍一处地方)。精确厘清后,衔接阶段需要重点补教内容见下

表。

衔接年级习作补教补学要点

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统编教科书册次

三上第五单元

四上第三单元

五上第五单元

补教补学要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通过仔细观察,

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写观察日记,能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准确形象地写出事

物的特点。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2.解决路径

衔接年段的学生在习作学习中,习作兴趣、能力、方法、策略以及成果分享等皆有

补学的必要性。

(1)观察日记补教补学建议。

观察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观察能力是习作教学训练的基础能力。统编教科书对学

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习作训练始终。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

套教科书的第一个习作单元,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仔细

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多次习作都以“观察”为训练重点,比

如上册的“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一写”“我

做了一项小实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科书后续册次也将多有涉及。全套教科书

期望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打好观察的底子。

①四年级学生补教补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条指向阅读,阅读文章时要体会作者的观察能力,“怎样”二字

是体会的重点,包括观察了什么、以什么样的态度观察等;一条指向习作表达,告诉我

们本单元的习作内容就是写自己的观察所得。读写之间的联结点是学习观察方法,写出

观察所得。

231

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表

项目

导语

精读课文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

具体内容

1.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2.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记

下来。

搭船的鸟

金色的草地

以《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为例解说如何观察。

片段小练笔:“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

我家的小狗

我爱故乡的杨梅

写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②五年级学生补教补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日记”。

本次习作指导学生学会细致连续观察,这是在三年级“观察类”习作基础上的提升

训练。在整个单元内容编排上,单元主题词“处处留心皆学问”点明了本单元习作的训

练指向。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告诉我们,只有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燕子窝》提供了习作范例,“小练笔”“资料袋”提供了习作素

材。交流平台进一步总结:“只有进行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得准确”,“作者不但观察细

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

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内容

观察

记录

阅读观察

日记

单元习作

用“资料袋”提供的方法,

进行观察记录

体会观察日记的格式

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

用观察日记记录收获

在教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时,布置本单元的观察

任务,教会学生连续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阅读《燕子窝》,体会连续观察的方法和观察

日记的格式。

以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阅读

链接《燕子窝》为例,引发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连

续观察的兴趣。

习作内容 习作目标 习作训练方法与过程

232

图文结合列举连续观察的

对象

提出具体要求

1.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

2.树叶在秋天的变色。

3.日月星辰的变化。

4.动物的生活习性。

1.明确日记的主要内容。

2.提示日记的形成方式。

3.提供评一评的标准。

习作内容 习作目标 习作训练方法与过程

(2)说明文习作补教建议。

①各年级补教重点。

四年级重点补教“介绍大熊猫”(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五年级要重视说明文习作

单元的训练落实。六年级则需补教两篇说明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上册第五单

元)和“介绍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说明文习

作训练,各年段要求不同。三年级是启蒙阶段,例如学会初步整合信息,介绍国宝大熊

猫。五年级上册指导学生写说明类文章,有很明确的序列性:第四单元学会列提纲,分

段叙述;第五单元是说明文习作单元,学习运用说明方法把一种事物分段介绍清楚;第

七单元是介绍清楚一处地方。

②说明文补学策略。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习作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在整个

单元教学中有序列地推进说明文习作教学。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虽然已经接触过说明

文,但只是限于对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初步认识。编者把

《太阳》放在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意在引领学生熟知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等说明方法,并认识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其次,让学生明白说明事物应该抓住

事物的特点。《松鼠》一课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于《太阳》,《太阳》语言严谨、准确、平

实;《松鼠》语言活泼、生动、富有情趣。从语言风格来说,《松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或科学小品文。选编《松鼠》一课的意图是拓展学生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认识,了解说

明文语言的多元性,同时体会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这个关键点。课后第二题

用意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是说明文习作的基础,要想把一种事物介绍

清楚,一定要走近它,观察它,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教学中,“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板块应该放在一起学习。“交流平台”是对

《松鼠》和《太阳》两课知识点的梳理和回顾。说明事物时,一要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

点;二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初试身手”有两个练笔:练笔1要求尝试运用恰当的说

续表

单元习作

233

明方法说明身边事物的特点;练笔2改写散文《白鹭》为说明文,可围绕一个片断进行改

写。《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是单元习作的素材。《鲸》分须鲸和齿鲸两类进

行说明,恐龙、菊花、灯等题目都涉及分类说明。《风向袋的制作》重在说明制作的过

程,种子的旅行、涮羊肉、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等都可以借鉴其写法。

3.案例综述

(1)细致连续会观察,做好记录会整理——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学写观察日记”。

本次习作旨在让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课前,指导学生对一种事物进行连续

观察,做好观察记录。课中,出示《燕子窝》,让学生在比对中发现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

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将记录整理成日记的兴趣。然后围绕“感兴趣的变化是什么”

的话题进行交流、汇报。在此过程中,可以就发言内容进行采访、质疑或补充,也可以

对实物或照片再次观察,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形态、颜色等的变化进行具体描写。同时,

让学生知道写日记时要用上表示时间或顺序的词句,把过程衔接起来。还要写出观察者

的心情。在习作评改环节,师生共同制定标准为修改习作提供方向。通过多种形式的评

改方式,让学生在借鉴学习中提升。课后,鼓励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形成自己

的日记集。

(2)抓住特点说明白——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介绍一种事物”。

本课重在培养学生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能分段有序、运用说明方法说明白事物的

各方面特点。习作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介绍“魔方”的课例,

正是源于执教班级有很多学生喜欢魔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

教科书习作例文、恰当的说明方法帮助说明白魔方的特点。介绍魔方种类,学生容易罗

列名称。适时引出习作例文《鲸》对“鲸”的种类介绍,问题便迎刃而解。搜集的资料

中,对魔方的构造介绍有很多专业术语,可以指导学生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让魔方的形象更立体生动。在习作评改中,利用习作例文,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

法,学会介绍其他感兴趣的事物。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