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972-907-0588 fax:972-907-1307 佛誕國際化 教界代表交流座談...

Post on 09-Sep-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佛光山達拉斯講堂 I.B.P.S. Dallas1111 International Parkway,Richardson,TX75081

Tel : 972-907-0588 Fax : 972-907-1307E-mail : dallas@ibps.org www.ibpsdallas.org

佛 光 菜 根 譚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The Merit TimesDallas一句真理無價寶,

比金比銀萬倍好;人間道德無價寶,比山比嶽萬倍高。

三十四說

我訂定佛教新戒條文╱星雲大師

一個人要養成守時守信的習慣,如:與人約會,或者參加會議,或者與朋友往來,一定要遵守時間。守時的人生,才是美德,誠信的人生,更是為人生披金掛銀。因為我們讓人稱讚一句:某人很誠實,某人很有信用,那就表示你是一個道德君子。做人,為什麼不做道德君子呢?

除了「十要」以外,還要愛護常住、要有宗門思想,要能隨眾、勤勞、謙虛,具有因果觀念等等,這些都是成功之道。

十種不要 雖易持且遵行

前面講的「十要」,是積極的修道,下面十種「不要」是消極的品德。積極的修行,比較不容易做到;消極的修行,應該比較容易受持。但是,無論什麼修行,你不「行」,就不是道了。

所以「十不要」的道,由下列說明:

一、不可好買名牌

既已辭親出家,捨俗入道,就要與世俗的人士有不同的想法。別人好財,我們施捨;別人好名,我們無爭;別人生氣,我們忍耐;別人討巧,我們愚拙。

所以,對於一個修道的人,羨慕世俗,尤其好買名牌,喜愛風潮,不能淡泊生活,不能簡單養道,是不容易成功的了。

既已學道,就不需要外物名牌來莊嚴自己,要從內心修學戒、定、慧學,來給予自己莊嚴。因為從內

心美好的心念,來為自己莊嚴身相,那才是真正的名牌。

二、不可輕慢他人

在教團裡,我們上有師長,要觀德不可觀失;我們有同參道友,要互相勉勵、互相提攜;我們有後輩晚學,現在雖有缺點,將來他會成就大事。就是信徒,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如果我們的冤家對頭也可以成為逆增上緣,你何能對他人輕心慢意呢?

輕慢他人,就是自己驕傲;凡是成熟的稻穗,都是低頭的;凡是長成的水果,也都是垂下的;你要做一個真正的修道人,在生活裡,舉止行為一有傲慢,必然遭人輕視;只有低眉合掌、鞠躬問訊,口中常說「請、謝謝、對不起」,給人讚歎,自我謙和,修道才能進步。

三、不可嫉妒好事

說到嫉妒,就好像火一樣,嫉妒的火一燒起來,好人,會燒成變態的人;好事,也會燒成沒有價值。所以嫉妒的火,是人性裡醜惡的東西。人性裡見不得人好,見到人好,就嫉妒他,見到好事,就不歡喜,這都是自己醜陋的心態。

應該要知道,別人好,對我們有利;我的朋友升官了,我可以沾光沾光;我的同事發財了,他買華屋大廈,我也能進去拜訪。

總之,別人擁有,雖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沾光享有,我何必要嫉妒他呢?難道天下都變成窮人,自己一個人發財才算富有嗎?修行的人,見到人家擁有,要隨喜讚歎。

� (待續)

佛光新聞集錦

台灣 彩墨修行追隨人間佛教

「彩墨修行」是一群熱愛中華彩墨的澳洲華裔、越南裔、歐洲裔人士所組成的組織,一行25人日前至佛光山參訪,並捐贈42張畫作給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發起人何錦釗認為,畫畫也是修行的一種,所以團體稱作「彩墨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即是人間佛教。� (李生鳳)

【記者杜憲昌新北報導】2018年新北國際佛誕文化節「國際佛誕交流座談會」,日前在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行,此次座談以「覺醒與融合」為題,邀請國際多位法師與學者專家發表專題,並透過影片分享各國家地區佛誕節的特色,打造東方文化的「佛誕盛世」,共推佛誕國際化。外交部主任祕書蔡明耀、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黃靜怡、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心茂法師、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暨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也都應邀出席活動。

新北市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致詞表示,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同列世界三大宗教,但卻一直無法國際化;他期望藉由這次佛誕活動為平台,結合各國家地區及團體的助力,使佛陀教法發揚光大,讓全人類都能領受

佛陀的智慧。

心靈與環保覺醒

座談會分為「心靈與環保覺醒」、「族群與文化融合」兩面向。在「心靈與環保覺醒」部分,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呼籲實踐心靈、禮儀、生活、自然等四種環保。他認為,佛陀的生命觀、宇宙觀是能夠感得個人身心及所處環境,佛陀的環保思想是身心世界平等不二,而佛陀的心靈環保則是轉化煩惱修學慈悲智慧的方法。

「佛誕精神包括倫理道德及心靈的覺醒與淨化,這種『特殊功能』是其他節日無法取代,因此更應成為世界公民共同的假日。」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創辦人淨因法師指出,「激活」是將佛誕推向國際的關鍵,透過慶

佛誕的成功案例,可以提供許多新的思惟。

佛教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何日生則表示,慈濟提倡資源回收與素食,即是從珍惜物品來反躬自省,要與地球共生息,這亦與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概念是相同、相通。

族群與文化融合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認為,生權平等是環保思想的基礎,緣起法則是實踐環保的核心,眾生平等是欲得淨土當淨其心的菩薩行,其具體實踐則落實在不殺生(提倡蔬食生活)、減少垃圾(推廣資源回收)、淨灘淨山種樹(綠化地球)、節約能源(回歸簡樸生活)及自淨其意(落實眾善奉行)。

在「族群與文化融合」方面,印度摩訶菩提國際禪修中心創辦人桑加先那法師表示,大悲心是大智慧的展現,「當我們有了大悲心,觀點與活動會隨之轉變」。南韓波羅蜜青年會常務理事成真法師認為,聚會與慈善是打開種族與文化差異封閉之門的重要管道,慈悲則可以融化種族與文化歧視的冰牆,如此方能真正成就「世界一家親」。

世界佛教聯盟會長朋猜法師認為,善良態度、教育學習、領導風格、識別認同、多元活動、慈善救援、慈悲為懷、平等平權,才是促進族群團結與文化融合的特質與方法。

馬來西亞馬六甲佛教居士林林長王書優則從佛教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歸納出除了團體的組織化,更必須透過

2018年新北國際佛誕文化節「國際佛誕交流座談會」在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行,圖為與會貴賓大合照。

� 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佛誕國際化 教界代表交流座談

文化、教育、福利等領域,以尊重、諒解與融和,才能在多元群體互動中發展出本土化,更益發開拓出國際性的格局。

座談活動結束後,晚間還有一場由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辦「禮讚佛陀音樂會」,由知名歌手彭莉主持,邀請南傳法師以巴利文唱頌,北傳法師以梵唄讚頌外,另有西蓮淨苑合唱團、佛光青年合唱團、福智青年讚頌團、四川成都古琴演奏家張婷婷、心靈歌手蓮歌子等參與演出,讓與會民眾享受一場的心靈盛宴。

紐西蘭 人間佛教文化節開跑北島佛光山日前三好四給人間佛

教文化節(3G4G�Cultural� Sharing�Festival)開幕,為期1個月的文化節吸引逾6千位學生報名。在光明堂設置的三好四給公園,有棵掛6千多張卡片的許願樹,不僅讓學生寫下祈願,也成為活動的焦點。道場贈送許願風鈴、星雲大師法語書籤給與會者,更安排書法區、浴佛等文化活動,大力散播真善美的生活態度。�(如廉)

南非 校園浴佛推廣三好運動

國際佛光會約堡協會秉持「尊重與包容」、「開放與平等」、「文化與教育」等理念,日前於Klopperpark小學舉行浴佛報恩、推廣三好運動。而學校校長及老師是經過幾個月多次開會,以及和家長會溝通協調後,才達成決議,邀請佛光協會舉行浴佛,因緣得來不易。活動當天,在莊嚴殊勝「浴佛偈」的梵唄聲中,1300位學生有秩序地排隊浴佛;協會也準備佛誕糕及糖果結緣,讓大家感受到佛誕的法喜。� (淳圃�)

品味生活

與茶相伴文/吳芳枝 圖/胡珊華

記得小時候,總是在清晨半夢半醒之時,隱約聽到爐灶上水壺呼嚕地響,母親已洗好茶具準備泡茶了。她把茶葉放進白磁茶壺裡,熱滾滾的開水一沖,茶香就隨著水氣飄散開來。

父親起床後習慣喝杯熱茶,獨鍾鐵觀音,從年輕到老都沒改變。鐵觀音

屬於熟茶,入口有苦味,卻潤喉回甘,茶色濃、味道醇厚;淡淡茶香即是幸福的象徵,散播在家裡每個角落。

母親把泡過的茶葉收集起來,放在竹篩裡瀝乾晒乾,積少成多,裝進枕頭套裡,就成了茶葉枕,可助眠、消暑熱;幾年下來,家裡增加好幾個茶葉枕。

初入職場,辦公室同事都喝香片,我也跟著喝了幾年。寒冷的冬天,捧在手心的杯子,像熱呼呼的暖暖包,空氣中瀰漫著茉莉花香。我看著裝滿熱水的玻璃杯裡,茶葉載浮載沉,溫暖又幸福。

婚後,我和先生開始喝烏龍茶,他的朋友在山上種茶,常常邀請我們去茶園。山上陽光透亮,房舍四周都是茶樹,從玻璃窗望出去,一片綠意盎然,連空氣裡都聞得到茶香。

主人拿出自己烘培的上等好茶以饗

同好,掌壺沖茶,一縷清香撲鼻,茶汁在齒頰間流動。眾人促膝而坐,品茗暢談,主人還教我們如何泡茶、品茶,從茶葉種類說到烘培的方法。他說,買了好的茶葉,還要懂得泡茶,喝茶也是一門大學問啊!

茶莊主人知道我喜歡七分生三分熟的茶,他貼心地為我客製烘焙,令人感動。而我也願意將品茗當成是一輩子的興趣,讓茶香四溢我的生命。

每當出國旅行,我和先生一定會帶著茶葉。偶爾會遇到愛喝茶的團員,相邀回到飯店泡茶同享,茶香裊繞,幾杯好茶就能消除舟車勞頓。只是晚上茶水喝多了,隔天總要互問:「昨晚睡得好嗎?」

茶香伴隨我們數十年,以茶迎客、待客,增添生活的樂趣,更是一種享受。我想,茶是平凡的幸福滋味,也是快樂的泉源。

舌尖記憶

媽媽味文/張雅雯 圖/洪昭賢

婆婆在醫院照顧公公的那幾日,我一下班便急忙搭車回家,張羅孩子們的晚餐。

在下班的尖峰時刻,我衝向捷運車廂,沙丁魚般的乘客擠來擠去,必須無條件接收一些氣味,如打完球的高中生帶著一身汗臭,青春無敵卻刺鼻難耐;職業婦女手提熱湯飯菜,香味四逸令人垂涎……

烹飪本非我擅長的家事,婚後與公婆同住更讓我享盡「飯來張口」的優待,卻也成了我不在廚藝上精進的懶散藉口。

「再等一下喔!番茄炒蛋快煮好了。」孩子們飢餓難耐,不時往廚房探頭,還帶著一副「媽媽到底行不行」的狐疑表情。我無暇多說,只因正在

搜尋婆婆平日做番茄炒蛋的「檔案畫面」。

我心中想著,孩子不喜歡蛋液澆淋的稠糊感,那就先炒蛋吧!炒熱番茄後,鹽巴、糖約略拌炒,盛盤前再灑上一把蔥花。兒子不待我呼喊,早已洗手持筷,虎視眈眈望向這盤有「色」、「香」,但不知是否兼具「味」的番茄炒蛋。此刻,我突然有種當學生時才會出現的忐忑,搓手冒汗、如坐針氈地等待老師宣布成績。

兒子嘗一口,便蹙眉看著我:「這不是阿嬤的番茄炒蛋!」我咧嘴大笑:「當然,這是媽媽的味道呀!」

原來,味道是無法複製的。外子常取笑我,做菜毫無原則,一茶匙油跟一碗水的量,全憑當下心情恣意抓取,連想重複做出同一道菜也有難度!讓我壓力稍減的是,外子從未要求我做出跟婆婆一樣的菜色,他總是誇說:「嗯,好吃!」我想,他應是深諳心理學的「畢馬龍效應」(又稱「期待效應」),讓我自知廚藝不精,卻以真實的媽媽味為傲。

佛光三好兒童夏日營

招生年齡:6至12歲 活動地點:達拉斯講堂報名費:會員$90,非會員$110報名處:請到講堂三樓櫃台報名

6/8~6/10,共3天

材料費:$5地 點:達拉斯講堂三樓法堂※請報名參加。

品茗禪繞畫

邀請陳碧玲老師授課,歡迎大眾體驗禪繞畫冥想的藝術形式。

5/27(日)2:00pm~4:00pm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