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笔谈”③ 华彩的海滩 -...

1
副刊 副刊 2020 1 11 日 星期六 8 8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rmrbpeople.cn 邮政编码: 100733 电话查号台:(010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 65368832 广告部电话:(010 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零售每份 0.60 元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 因为职业的缘故,从北国海湾到南 海西沙,我几乎去过我国所有的海滨城 市。其中令我印象尤深的,是拥有现代 繁华和漫长海滩的城市—深圳。 深圳前卫,深圳也沧桑。以闹市为 中心的滨海风景区,依山傍海。森严矗 立的岬角,是大自然的妙笔;热带雨林 的名贵树种、被海风和海浪雕琢的红褐 色岩石、大小梅沙、桔钓沙、大鹿湾…… 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海滩,每一个都有 自己独特的风姿。这是海滨度假胜地, 一年四季,人流不竭。 大鹏新区,全新的功能区域,粤港澳 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三面环海,东临大 亚湾,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这里 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留着七千年 前的生物化石,以及久远的舞草龙风 习。火山喷发的遗迹、形成的海岸地貌、 火山与海蚀的奇观、古生物化石埋藏地、 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是东南沿海晚 侏罗纪火山活动演化的永久文献。 而今的大鹏半岛,是深圳的生态特 区,深圳宝贵的“桃花源”。这里森林覆 盖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珊瑚群落率百分 之五十,近海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生态走廊串联起生态岛、生物岛、生命 岛,生命科学产业吸引了世界科技界顶 级的团队。 大鹏半岛的边缘,海岸连成一线。 金沙银滩,未经人工雕琢;蔚蓝色的海 浪,没有污染。突兀的礁岩、茂密的山 林、滨海的田园、绵长的沙滩、洁净的海 域,展示出自然原始的面貌,被《中国国 家地理》杂志列入“中国最美的八大海 岸”。 海水蓝而透明,洁白的浪花一排接 着一排,气势澎湃。满是贝壳的沙滩, 在深圳沿海独一无二。沿岸行走,在蜿 蜒小路上穿越,留下一路酣畅的歌声; 攀上海礁,在凸凹的岩石上跳跃,躲避 遍山带刺的野菠萝。 广阔的海滨浴场,是深圳最大的露 营基地:白天快艇出海,冲浪、驾船海 钓;夜间篝火晚会,慢摇酒吧,烧烤海 鲜,在帐篷里谛听浪花亲吻沙滩;晨起, 在寥廓的静穆中等待海上日出,向苍茫 的远处遥望月亮岛,晨风中的渔船,如 梦如幻。 古老的村落,一片静谧。芭蕉林、 灌木丛、银叶树、长满绿草的滩涂与远 方蔚蓝的海岸线相映成趣。水上看山 寺,山间听鸟鸣。滩涂上食草的黄牛与 白鹭和睦相处,寂静中偶尔可闻犬吠鸡 鸣。葱翠茂盛的林中,小木屋面朝大 海,远离都市的喧嚣。 潮流与淳朴,创造与守护,开阔与 包容,在这里融会贯通。海边何人初见 月,海月何年初照人?无限的缠绵进入 海的深处,思想的触角皆已诗化。 在云淡风轻的蓝天下,鸥鸟低吟着 古老的恋歌。四季轮回的往事,在永不 沉默的海面翻滚。 曾几何时,难以计数的开拓者、创 业者潮水般奔向南方,奔向未知的命 运,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他们向往的海 岸,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真正可以依靠 的港湾。风暴给了奔赴者担忧,脆弱的 心在痛苦和幸福的烈焰中煎熬。是大 海,给了闯海者最多的自信。在深圳的 海滩,在拼搏的氛围中,他们坚韧、执 着。他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有坎坷的 艰辛,更有重生的欢欣。天边灿烂的朝 霞和晚霞,五彩斑斓。大海拓展了他们 新的疆域,大海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他 们和大海合作,写下人生恢弘的诗篇。 站在深圳天文台下的栈桥,夹杂着 鱼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海的气息,如 歌如诉。我闭起双眼,张开双臂,接受 海的拥抱,所有的忧郁随之消失,好想 在这里站成永远。 这是美好的一天。人们追逐着海 浪的花朵,收获一个又一个惊异:在闪 闪发光的楼群领略现代的发展硕果,在 绵延的海滩享受阳光、海浪、海风的洗 礼,感受深圳最纯最美的抚慰。 一直沿着沙滩行走,身后深深的脚 印画出长长的曲线,一如人生走过的长 路。沙滩椅上的老人,在夕阳下聆听海 的絮语,也在告诉我们,他拥有着人生 的风平浪静。 深圳海滩,满足人放飞梦想的愿 望:是燃烧青春的舞台,是凌云壮志的 起点,是对辛劳过奋斗过的人们的慷慨 赠予。 深圳海滩,是城市海滩的经典。而 大鹏新区,因为生态的优越,是经典中 的华彩。 题图来源: 深圳大鹏新区综合办 华彩的海 华彩的海 陈世旭 陈世旭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朋友从天津打 来的电话—“老智,老爷子想你了,你 这几天能来看看吗?”第二天,我和两个 文友带着平山产的小磨香油和小米,赶 到天津老爷子所在的医院。 老爷子名叫杨润身。提起杨润身, 或许有的人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提 到电影《白毛女》,几乎无人不知。杨润 身就是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之一,今年 已九十七岁高龄。在保姆小脱的引领 下,我们轻轻地走进病房。小脱告诉我 们,杨老昨天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一晚 上没有合眼,现在刚刚睡着。病房一侧 的墙上挂着写有“白杨不老”的隶书条 幅,床头柜上摆放着国庆节前中国作协 颁发给他的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周年的 荣誉证书,窗台上花盆里的兰花散发出 淡淡的馨香。我的思绪随着窗外的白 云飘向远方。 杨老在平山是妇孺皆知的名人。 我最早听说这个名字是在上世纪七十 年代。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讲解 如何观察生活,说我们县出了个作家叫 杨润身,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两个老乡吵 架,他看得入迷,人家吵完了要走,他拦 住说:“你们吵得太好了,能不能再吵一 会儿?”他早期写的不少小说,直接取材 于家乡农村,作品里用的也是真人真 名。一些乡亲因为被揭了短,他从天津 回乡,人家碰到他却装作没看见,不跟 他说话。这类事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就 挣了个外号“杨憨”。 真正接触杨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 代初,我在平山县委办公室工作,他从 天津到县里体验生活,挂职县委常委。 在县委常委会上,他发言时总是一口不 加修饰的方言土语,直来直去,畅所欲 言,因此得罪了当地一些人。对此,他 只是憨憨一笑。再参加会议,他还是那 个只讲真话的“杨憨”。 杨老的家乡是温塘镇的北马冢 村,后来我到温塘镇任书记。这是一 个美丽的旅游小镇。我到温塘镇的第 二年,在杨老的鼓励支持下,策划举办 了第一届“桃花浴”文化节,一直延续 至今。记得有一次在文化节开幕典礼 上,主持人介绍到杨老时说的是“杨润 身先生”,杨老立刻不自在起来,拉住 我说:“我不是先生,以后请叫我杨润 身同志。” 杨老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后 来住进天津的医院,多少年没有再回 过平山。小脱说,杨老天天要吃平山 的小米、山药,一边吃一边说好吃。昨 天听说家乡人要来,今天早早就洗了 脸,等着你们。 杨老的亲人向我们讲起杨老一件 件轶事:前两年,他的手表不走了,让儿 子给他再买一块十五块钱的新表。儿 子买了一块两百块钱的新表,告诉他花 了十五块钱,他满意地拿在手里摩挲半 天。有一年春节前,杨老叮嘱儿媳妇, 过新年不能太“土”了,要买一身“毛哔 叽”的新衣服。这些笑谈,讲的都是杨 老的“土”。可是杨老也有不“土”的时 候。他的亲人给我们看了 1957 年文化 部颁给《白毛女》优秀影片一等奖的金 质奖章,说杨老将一万元奖金全部缴了 党费。 我们的低声细语还是惊动了老 人。看他醒了,我刚要开口,他的亲人 对我说:“要说平山话,原汁原味的平山 话。”我高声喊道“杨老!俺们看你来 了。”杨老睁开双眼,激动地用平山话 说:“我想你们呀!”说完,孩子般笑出声 来。他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向我们问 起县里的脱贫攻坚情况,县剧团排的新 戏,温塘镇的高跷武会,石骨垴上的桃 园,还放开歌喉为我们唱了一段风趣的 平山秧歌。 怕老人累着,我们适时告辞了。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杨老在天津工作 生活了七十个春秋,到今天也没抖掉 身上的“土气”,吃得“土”、穿得“土”、 说话“土”,作品也写得“土”。“土”,是 这位老作家最珍贵的本色,是他与人 民心心相连的纽带,也是他所有艺术 创作的源泉。 沃土白杨 智全海 为“两弹一星”呕心沥血的科学家 钱学森,曾面对苍茫大漠和漫天黄沙, 凭着对沙漠的熟稔和对前沿科学知识 的了解,构思要在祖国的戈壁沙漠上 开展“多采光、少用水”的沙草产业革 命。在钱学森的眼里,沙漠是人类有 待挖掘的聚宝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华大地改革 开放春潮涌动,先进的生态理念迅速 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开 展了各式各样的生态建设,但荒漠化 治理似乎始终走不出“局部好转,整 体恶化”的怪圈。 1998 年,国家林业 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部门发表报 告,坦承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 国家之一。 年轻时,我看过一篇调研报告,文 中提到,当时内蒙古草原的经济产值 每亩不足两角钱,这指的还是草原,而 不是沙漠。命运把我留在了鄂尔多斯 沙漠,而且一待就是五十年。五十年 过后,我在鄂尔多斯沙漠里长成了一 株老树。我老了,但沙漠却变得美丽 而年轻。眼前的沙漠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茵茵绿草,满树繁花,花香草气充 满肺腑。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 沙尘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鄂尔多斯沙漠由南部的毛乌素 沙漠和北部的库布其沙漠组成。十 余年前建在鄂尔多斯沙漠上的康巴 什新城,是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工 程,它切断了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 漠的连接点,为鄂尔多斯沙漠的分片 治理奠定了基础。这座城市建有几 十座颇具特色的公园,是名副其实的 花园城市。如今,曾经风沙蔽日的毛 乌素沙漠,绝大部分都得到有效治 理,悄悄披上了绿装。北部的库布其 沙漠更是创造着奇迹:改革开放四十 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 尔多斯人成功治理沙漠面积六千多 平方公里,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 植被覆盖度一路攀升,而且沙漠经济 产业蓬勃发展,广大农牧民充分享受 到生态改善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成 果。近些年,世界荒漠化治理者纷纷 走进鄂尔多斯沙漠,共同研究“库布 其沙漠治理模式”,以期在世界荒漠 化治理上取得突破、做出更多成绩。 去年夏天,我来到鄂尔多斯沙漠 的达拉特光伏产业基地采访,那是一 匹用十九万六千块光伏板组成的“骏 马”,昂首挺进在茫茫的库布其沙漠 上。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 周年各省区市专题展播节目上, “骏马 光伏”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专题报道的 背景出镜,频频在荧屏上亮相,让人 们眼界大开,万没想到苍茫大漠里,竟 有这般先进的科学技术存在。更让人 们惊奇的, “骏马光伏”所有的光伏板, 都像葵花一样,向着太阳旋转,最大程 度地接受光照,产生电能,就像蓝色的 海浪一样涌动,创造着源源不断的绿 色财富。以绿色经济为龙头,带动一、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周边上万农 牧民脱贫—沙区人民真正从鄂尔多 斯沙漠里挖出了“金圪蛋”。 人们在长期治沙的实践中,积累 了丰富的智慧,比如,现在许多有识之 士都提出,要划定地下水生态红线,因 为人们意识到,沙漠也是一座天然地 下水库,栽种沙漠绿植需要科学的计 算和规划,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鄂尔 多斯沙漠在被绿植锁住之后,人们开 始提高林分草分,逐渐淘汰耗水大、掠 夺性强的固沙树种草种,减少地下耗 水,以恢复沙漠湿地。康巴什新城的 南部曾是万余公顷碧波荡漾、有鸟类 栖居的红海子湿地,十年前干涸。人 们没有急于在干涸的湖底种树,而是 听取专家建议,耐心等待自然恢复。 几年过后,随着康巴什城市整体的美 化绿化,红海子湿地渐渐恢复,现在是 一望无际的水面和随风起伏的芦苇, 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鸟“啾啾”的 鸣叫声此起彼伏。吸取前人的教训, 相信大自然的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 鄂尔多斯人顺天应时,巧妙借力,取得 沙漠治理上一个又一个成果。 站在鄂尔多斯沙漠上,你会体会 到一种崭新的生态思想的磅礴力 量。这片土地上刮起的绿色风暴,让 曾经的千年荒漠,正在我们的手上变 成聚宝盆! “生态笔谈” 板栗熟了。 回到老家的镇子街上,沿街卖着花 样栗子 —栗子桂花茶、栗子藕粉羹、 栗子枣酥饼、栗子罐头…… 一进村口,山山岭岭的栗树,红瓦 白墙的村落,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着 栗蓬、栗果,一片黄绿,一片褐红。不 远处是收购板栗的货车,栗农们扛着 大袋大袋的栗子往车上码,额头冒汗, 脸上带笑。 吃过午饭,我们一大家子挑着箩 筐,戴上手套、草帽上山摘板栗。山 坡上的板栗树,主干碗口粗壮,树叶 浓密,一束束黄绿带刺的栗蓬挂满枝 头,挤挤挨挨三个一群两个结伴的, 大多笑裂了嘴,露出褐红油亮的栗子 来。一个栗蓬,住着两到四颗不等的 栗子,有圆有扁。“啪”的一声脆响,甚 至是“啪、啪、啪”的串响,树下的草丛 里,便可见坠落的栗蓬,甚至正在弹 跳的栗子。 姨父操起长竹竿打板栗,或一阵猛 敲,或一竿扫多个枝丫,栗蓬“哗啦哗 啦”地下坠跳弹,跳到杂草丛里还打着 滚儿,滚落远处的多是没开裂的栗蓬。 表哥、妹夫爬上树去摇板栗,在树下捡 板栗的是表妹、大姨和我,小侄女与邻 家伙伴剥果肉吃,咬得“嘭嘭”脆响,嘴 一刻也闲不着,还把谜语当歌唱:“开花 像柳絮,果子像刺猬。剥开三层皮,方 能吃到嘴。”“红木盒儿圆,四周封得 严。打开木盒看,装个黄蜡丸。”没花多 少工夫,就收获几箩筐板栗。 挑回家的板栗,先不急着分拣、脱 壳,一股脑儿倒在院子里摊开晒上一两 天。若遇阴天,就静置在堂屋待上一 阵,等未张口的栗蓬自动裂开,才是分 拣之时,对付没咧嘴的栗蓬,用脚踩着 来回滚动即可脱壳。栗蓬、栗荴,栗农 都不废弃。像栗蓬,是一味清热解毒、 止咳化痰的药,家人谁受了风寒,可以 将干栗蓬粉碎煎水喝。 小侄女要吃糖炒栗子,姨父要求栗 子烧鸡,大姨是爷孙意见都笑纳,一边 将栗子浸泡,等待用茶油、饴糖伴粗砂 爆炒,一边下滚水煮几滚,去壳去荴来 烧鸡。要炒的浸泡好了,要烧的剥出了 果肉。很快,鸡香栗香交融一起,香气 扑鼻。 小时候,我家外面的弄堂口,就 有一个现炒现卖糖炒栗子的摊位。 那一口支起的大锅,总在热气腾腾地 翻炒着,弄得整条弄堂香喷喷的。孩 子围上去,即使兜里掏不出一个硬 币,光看看油滑铮亮的栗子,咽咽口 水也觉得好。 有一次家里来了堂姐妹,母亲没什 么接待客人,让我去弄堂口买糖炒栗 子,结果我一连买回三包,用草纸包裹, 用麻线捆扎。我与堂姐妹人手一包热 乎乎的糖炒栗子,那次可饱尝人间美 味:灌香糖。这个“灌香糖”,后来才知 是清朝人给糖炒栗子的美名。 一日,我路过一个煮栗子摊位,看 到一粒粒没张口的原装栗子,刚看品 相,以为不好剥皮,可热情的摊主招呼 我品尝,她随手拿一粒,两指一捏,应声 壳裂,荴肉不粘,一尝,又香又甜又粉。 我买一袋回家,正赶上芋头排骨煲上桌 了,我不管不顾,一口煮板栗,一口芋头 汤,心想,“栗子甘甜美芋头”,再美味也 不过如此。 又闻栗子香 刘丽华 图为鄂尔多斯天然次生林封育区。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提供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4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生态笔谈”③ 华彩的海滩 - People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20-01/11/08/rmrb2020011108.pdf · 水上看山 寺,山间听鸟鸣。滩涂上食草的黄牛与

副刊副刊 2020年 1月 11日 星期六88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号 电子信箱:rmrb@people.cn 邮政编码:100733 电话查号台:(010)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65368832 广告部电话:(010)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元 零售每份 0.60元 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号

因为职业的缘故,从北国海湾到南

海西沙,我几乎去过我国所有的海滨城

市。其中令我印象尤深的,是拥有现代

繁华和漫长海滩的城市——深圳。

深圳前卫,深圳也沧桑。以闹市为

中心的滨海风景区,依山傍海。森严矗

立的岬角,是大自然的妙笔;热带雨林

的名贵树种、被海风和海浪雕琢的红褐

色岩石、大小梅沙、桔钓沙、大鹿湾……

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海滩,每一个都有

自己独特的风姿。这是海滨度假胜地,

一年四季,人流不竭。

大鹏新区,全新的功能区域,粤港澳

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三面环海,东临大

亚湾,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这里

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留着七千年

前的生物化石,以及久远的舞草龙风

习。火山喷发的遗迹、形成的海岸地貌、

火山与海蚀的奇观、古生物化石埋藏地、

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是东南沿海晚

侏罗纪火山活动演化的永久文献。

而今的大鹏半岛,是深圳的生态特

区,深圳宝贵的“桃花源”。这里森林覆

盖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珊瑚群落率百分

之五十,近海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生态走廊串联起生态岛、生物岛、生命

岛,生命科学产业吸引了世界科技界顶

级的团队。

大鹏半岛的边缘,海岸连成一线。

金沙银滩,未经人工雕琢;蔚蓝色的海

浪,没有污染。突兀的礁岩、茂密的山

林、滨海的田园、绵长的沙滩、洁净的海

域,展示出自然原始的面貌,被《中国国

家地理》杂志列入“中国最美的八大海

岸”。

海水蓝而透明,洁白的浪花一排接

着一排,气势澎湃。满是贝壳的沙滩,

在深圳沿海独一无二。沿岸行走,在蜿

蜒小路上穿越,留下一路酣畅的歌声;

攀上海礁,在凸凹的岩石上跳跃,躲避

遍山带刺的野菠萝。

广阔的海滨浴场,是深圳最大的露

营基地:白天快艇出海,冲浪、驾船海

钓;夜间篝火晚会,慢摇酒吧,烧烤海

鲜,在帐篷里谛听浪花亲吻沙滩;晨起,

在寥廓的静穆中等待海上日出,向苍茫

的远处遥望月亮岛,晨风中的渔船,如

梦如幻。

古老的村落,一片静谧。芭蕉林、

灌木丛、银叶树、长满绿草的滩涂与远

方蔚蓝的海岸线相映成趣。水上看山

寺,山间听鸟鸣。滩涂上食草的黄牛与

白鹭和睦相处,寂静中偶尔可闻犬吠鸡

鸣。葱翠茂盛的林中,小木屋面朝大

海,远离都市的喧嚣。

潮流与淳朴,创造与守护,开阔与

包容,在这里融会贯通。海边何人初见

月,海月何年初照人?无限的缠绵进入

海的深处,思想的触角皆已诗化。

在云淡风轻的蓝天下,鸥鸟低吟着

古老的恋歌。四季轮回的往事,在永不

沉默的海面翻滚。

曾几何时,难以计数的开拓者、创

业者潮水般奔向南方,奔向未知的命

运,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他们向往的海

岸,不知道前面是否就是真正可以依靠

的港湾。风暴给了奔赴者担忧,脆弱的

心在痛苦和幸福的烈焰中煎熬。是大

海,给了闯海者最多的自信。在深圳的

海滩,在拼搏的氛围中,他们坚韧、执

着。他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有坎坷的

艰辛,更有重生的欢欣。天边灿烂的朝

霞和晚霞,五彩斑斓。大海拓展了他们

新的疆域,大海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他

们和大海合作,写下人生恢弘的诗篇。

站在深圳天文台下的栈桥,夹杂着

鱼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海的气息,如

歌如诉。我闭起双眼,张开双臂,接受

海的拥抱,所有的忧郁随之消失,好想

在这里站成永远。

这是美好的一天。人们追逐着海

浪的花朵,收获一个又一个惊异:在闪

闪发光的楼群领略现代的发展硕果,在

绵延的海滩享受阳光、海浪、海风的洗

礼,感受深圳最纯最美的抚慰。

一直沿着沙滩行走,身后深深的脚

印画出长长的曲线,一如人生走过的长

路。沙滩椅上的老人,在夕阳下聆听海

的絮语,也在告诉我们,他拥有着人生

的风平浪静。

深圳海滩,满足人放飞梦想的愿

望:是燃烧青春的舞台,是凌云壮志的

起点,是对辛劳过奋斗过的人们的慷慨

赠予。

深圳海滩,是城市海滩的经典。而

大鹏新区,因为生态的优越,是经典中

的华彩。

题图来源:深圳大鹏新区综合办

华彩的海华彩的海滩滩

陈世旭陈世旭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朋友从天津打

来的电话——“老智,老爷子想你了,你

这几天能来看看吗?”第二天,我和两个

文友带着平山产的小磨香油和小米,赶

到天津老爷子所在的医院。

老爷子名叫杨润身。提起杨润身,

或许有的人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提

到电影《白毛女》,几乎无人不知。杨润

身就是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之一,今年

已九十七岁高龄。在保姆小脱的引领

下,我们轻轻地走进病房。小脱告诉我

们,杨老昨天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一晚

上没有合眼,现在刚刚睡着。病房一侧

的墙上挂着写有“白杨不老”的隶书条

幅,床头柜上摆放着国庆节前中国作协

颁发给他的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周年的

荣誉证书,窗台上花盆里的兰花散发出

淡淡的馨香。我的思绪随着窗外的白

云飘向远方。

杨老在平山是妇孺皆知的名人。

我最早听说这个名字是在上世纪七十

年代。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讲解

如何观察生活,说我们县出了个作家叫

杨润身,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两个老乡吵

架,他看得入迷,人家吵完了要走,他拦

住说:“你们吵得太好了,能不能再吵一

会儿?”他早期写的不少小说,直接取材

于家乡农村,作品里用的也是真人真

名。一些乡亲因为被揭了短,他从天津

回乡,人家碰到他却装作没看见,不跟

他说话。这类事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就

挣了个外号“杨憨”。

真正接触杨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

代初,我在平山县委办公室工作,他从

天津到县里体验生活,挂职县委常委。

在县委常委会上,他发言时总是一口不

加修饰的方言土语,直来直去,畅所欲

言,因此得罪了当地一些人。对此,他

只是憨憨一笑。再参加会议,他还是那

个只讲真话的“杨憨”。

杨 老 的 家 乡 是 温 塘 镇 的 北 马 冢

村,后来我到温塘镇任书记。这是一

个美丽的旅游小镇。我到温塘镇的第

二年,在杨老的鼓励支持下,策划举办

了第一届“桃花浴”文化节,一直延续

至今。记得有一次在文化节开幕典礼

上,主持人介绍到杨老时说的是“杨润

身先生”,杨老立刻不自在起来,拉住

我说:“我不是先生,以后请叫我杨润

身同志。”

杨老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后

来住进天津的医院,多少年没有再回

过平山。小脱说,杨老天天要吃平山

的小米、山药,一边吃一边说好吃。昨

天听说家乡人要来,今天早早就洗了

脸,等着你们。

杨老的亲人向我们讲起杨老一件

件轶事:前两年,他的手表不走了,让儿

子给他再买一块十五块钱的新表。儿

子买了一块两百块钱的新表,告诉他花

了十五块钱,他满意地拿在手里摩挲半

天。有一年春节前,杨老叮嘱儿媳妇,

过新年不能太“土”了,要买一身“毛哔

叽”的新衣服。这些笑谈,讲的都是杨

老的“土”。可是杨老也有不“土”的时

候。他的亲人给我们看了 1957 年文化

部颁给《白毛女》优秀影片一等奖的金

质奖章,说杨老将一万元奖金全部缴了

党费。

我 们 的 低 声 细 语 还 是 惊 动 了 老

人。看他醒了,我刚要开口,他的亲人

对我说:“要说平山话,原汁原味的平山

话。”我高声喊道“杨老!俺们看你来

了。”杨老睁开双眼,激动地用平山话

说:“我想你们呀!”说完,孩子般笑出声

来。他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向我们问

起县里的脱贫攻坚情况,县剧团排的新

戏,温塘镇的高跷武会,石骨垴上的桃

园,还放开歌喉为我们唱了一段风趣的

平山秧歌。

怕 老 人 累 着 ,我 们 适 时 告 辞 了 。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杨老在天津工作

生活了七十个春秋,到今天也没抖掉

身上的“土气”,吃得“土”、穿得“土”、

说话“土”,作品也写得“土”。“土”,是

这位老作家最珍贵的本色,是他与人

民心心相连的纽带,也是他所有艺术

创作的源泉。

沃土白杨

智全海

为“两弹一星”呕心沥血的科学家

钱学森,曾面对苍茫大漠和漫天黄沙,

凭着对沙漠的熟稔和对前沿科学知识

的了解,构思要在祖国的戈壁沙漠上

开展“多采光、少用水”的沙草产业革

命。在钱学森的眼里,沙漠是人类有

待挖掘的聚宝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华大地改革

开放春潮涌动,先进的生态理念迅速

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开

展了各式各样的生态建设,但荒漠化

治理似乎始终走不出“局部好转,整

体恶化”的怪圈。 1998 年,国家林业

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部门发表报

告,坦承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

国家之一。

年轻时,我看过一篇调研报告,文

中提到,当时内蒙古草原的经济产值

每亩不足两角钱,这指的还是草原,而

不是沙漠。命运把我留在了鄂尔多斯

沙漠,而且一待就是五十年。五十年

过后,我在鄂尔多斯沙漠里长成了一

株老树。我老了,但沙漠却变得美丽

而年轻。眼前的沙漠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茵茵绿草,满树繁花,花香草气充

满肺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

沙尘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鄂 尔 多 斯 沙 漠 由 南 部 的 毛 乌 素

沙漠和北部的库布其沙漠组成。十

余年前建在鄂尔多斯沙漠上的康巴

什 新 城 ,是 世 界 治 沙 史 上 的 奇 迹 工

程,它切断了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

漠的连接点,为鄂尔多斯沙漠的分片

治理奠定了基础。这座城市建有几

十座颇具特色的公园,是名副其实的

花园城市。如今,曾经风沙蔽日的毛

乌 素 沙 漠 ,绝 大 部 分 都 得 到 有 效 治

理,悄悄披上了绿装。北部的库布其

沙漠更是创造着奇迹:改革开放四十

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

尔多斯人成功治理沙漠面积六千多

平方公里,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

植被覆盖度一路攀升,而且沙漠经济

产业蓬勃发展,广大农牧民充分享受

到 生 态 改 善 与 绿 色 经 济 发 展 的 成

果。近些年,世界荒漠化治理者纷纷

走进鄂尔多斯沙漠,共同研究“库布

其沙漠治理模式”,以期在世界荒漠

化治理上取得突破、做出更多成绩。

去年夏天,我来到鄂尔多斯沙漠

的达拉特光伏产业基地采访,那是一

匹用十九万六千块光伏板组成的“骏

马”,昂首挺进在茫茫的库布其沙漠

上。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

周年各省区市专题展播节目上,“骏马

光伏”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专题报道的

背景出镜,频频在荧屏上亮相,让人

们眼界大开,万没想到苍茫大漠里,竟

有这般先进的科学技术存在。更让人

们惊奇的,“骏马光伏”所有的光伏板,

都像葵花一样,向着太阳旋转,最大程

度地接受光照,产生电能,就像蓝色的

海浪一样涌动,创造着源源不断的绿

色财富。以绿色经济为龙头,带动一、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周边上万农

牧民脱贫——沙区人民真正从鄂尔多

斯沙漠里挖出了“金圪蛋”。

人们在长期治沙的实践中,积累

了丰富的智慧,比如,现在许多有识之

士都提出,要划定地下水生态红线,因

为人们意识到,沙漠也是一座天然地

下水库,栽种沙漠绿植需要科学的计

算和规划,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鄂尔

多斯沙漠在被绿植锁住之后,人们开

始提高林分草分,逐渐淘汰耗水大、掠

夺性强的固沙树种草种,减少地下耗

水,以恢复沙漠湿地。康巴什新城的

南部曾是万余公顷碧波荡漾、有鸟类

栖居的红海子湿地,十年前干涸。人

们没有急于在干涸的湖底种树,而是

听取专家建议,耐心等待自然恢复。

几年过后,随着康巴什城市整体的美

化绿化,红海子湿地渐渐恢复,现在是

一望无际的水面和随风起伏的芦苇,

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鸟“啾啾”的

鸣叫声此起彼伏。吸取前人的教训,

相信大自然的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

鄂尔多斯人顺天应时,巧妙借力,取得

沙漠治理上一个又一个成果。

站在鄂尔多斯沙漠上,你会体会

到 一 种 崭 新 的 生 态 思 想 的 磅 礴 力

量。这片土地上刮起的绿色风暴,让

曾经的千年荒漠,正在我们的手上变

成聚宝盆!

大沙漠与聚宝盆

肖亦农

“生态笔谈”③

板栗熟了。

回到老家的镇子街上,沿街卖着花

样栗子——栗子桂花茶、栗子藕粉羹、

栗子枣酥饼、栗子罐头……

一进村口,山山岭岭的栗树,红瓦

白墙的村落,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着

栗蓬、栗果,一片黄绿,一片褐红。不

远处是收购板栗的货车,栗农们扛着

大袋大袋的栗子往车上码,额头冒汗,

脸上带笑。

吃过午饭,我们一大家子挑着箩

筐 ,戴 上 手 套 、草 帽 上 山 摘 板 栗 。 山

坡 上 的 板 栗 树 ,主 干 碗 口 粗 壮 ,树 叶

浓密,一束束黄绿带刺的栗蓬挂满枝

头 ,挤 挤 挨 挨 三 个 一 群 两 个 结 伴 的 ,

大多笑裂了嘴,露出褐红油亮的栗子

来。一个栗蓬,住着两到四颗不等的

栗子,有圆有扁。“啪”的一声脆响,甚

至是“啪、啪、啪”的串响,树下的草丛

里 ,便 可 见 坠 落 的 栗 蓬 ,甚 至 正 在 弹

跳的栗子。

姨父操起长竹竿打板栗,或一阵猛

敲,或一竿扫多个枝丫,栗蓬“哗啦哗

啦”地下坠跳弹,跳到杂草丛里还打着

滚儿,滚落远处的多是没开裂的栗蓬。

表哥、妹夫爬上树去摇板栗,在树下捡

板栗的是表妹、大姨和我,小侄女与邻

家伙伴剥果肉吃,咬得“嘭嘭”脆响,嘴

一刻也闲不着,还把谜语当歌唱:“开花

像柳絮,果子像刺猬。剥开三层皮,方

能 吃 到 嘴 。”“ 红 木 盒 儿 圆 ,四 周 封 得

严。打开木盒看,装个黄蜡丸。”没花多

少工夫,就收获几箩筐板栗。

挑回家的板栗,先不急着分拣、脱

壳,一股脑儿倒在院子里摊开晒上一两

天。若遇阴天,就静置在堂屋待上一

阵,等未张口的栗蓬自动裂开,才是分

拣之时,对付没咧嘴的栗蓬,用脚踩着

来回滚动即可脱壳。栗蓬、栗荴,栗农

都不废弃。像栗蓬,是一味清热解毒、

止咳化痰的药,家人谁受了风寒,可以

将干栗蓬粉碎煎水喝。

小侄女要吃糖炒栗子,姨父要求栗

子烧鸡,大姨是爷孙意见都笑纳,一边

将栗子浸泡,等待用茶油、饴糖伴粗砂

爆炒,一边下滚水煮几滚,去壳去荴来

烧鸡。要炒的浸泡好了,要烧的剥出了

果肉。很快,鸡香栗香交融一起,香气

扑鼻。

小 时 候 ,我 家 外 面 的 弄 堂 口 ,就

有 一 个 现 炒 现 卖 糖 炒 栗 子 的 摊 位 。

那一口支起的大锅,总在热气腾腾地

翻炒着,弄得整条弄堂香喷喷的。孩

子 围 上 去 ,即 使 兜 里 掏 不 出 一 个 硬

币 ,光 看 看 油 滑 铮 亮 的 栗 子 ,咽 咽 口

水也觉得好。

有一次家里来了堂姐妹,母亲没什

么接待客人,让我去弄堂口买糖炒栗

子,结果我一连买回三包,用草纸包裹,

用麻线捆扎。我与堂姐妹人手一包热

乎乎的糖炒栗子,那次可饱尝人间美

味:灌香糖。这个“灌香糖”,后来才知

是清朝人给糖炒栗子的美名。

一日,我路过一个煮栗子摊位,看

到一粒粒没张口的原装栗子,刚看品

相,以为不好剥皮,可热情的摊主招呼

我品尝,她随手拿一粒,两指一捏,应声

壳裂,荴肉不粘,一尝,又香又甜又粉。

我买一袋回家,正赶上芋头排骨煲上桌

了,我不管不顾,一口煮板栗,一口芋头

汤,心想,“栗子甘甜美芋头”,再美味也

不过如此。

又闻栗子香

刘丽华

图为鄂尔多斯天然次生林封育区。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