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展商的“品牌”思路...

1
核心阅读 Email: jlrbBS3BS@163.com电话:(0431)88600660 4 2015 8 19 星期三 编辑 李速张妍 农博园里有科技、有新奇特、有美食,自然还少不了适合拍照留影的 热门景点。 一进创意农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航天飞机”、“天文望远镜”、 “一汽红旗轿车”、“长影雕塑”……这是今年创意农业园的新组合国梦。今年,园区突出民族团结、放飞中国梦的主题,从“一带一路”、“长 吉图”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兴吉林等几个侧面,全方位展示以吉 林农业为主的林牧副渔、中草药等产业特点及有典型意义的汽车产业、航 天科技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和朝鲜族风情等吉林特色。 创意农业园占地 3000 平方米,采用现代农业栽种、扦插、嫁接、花草 拼图、作物种子、粮食粘贴等方式为主要创意手段,灵活表现展示内容的 现代农业展示园。今年创意农业园进行了彻底改造和全面升级,种植了 60 多个观赏性强的蔬菜和特色蔬菜品种,并且运用玉米、大豆、红豆、果 实外壳等农作物制作了20余个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为游客带来新奇的 感官体验。 今年,鲜切花展示园是农博园内重新设计改造的园区之一。园区内 花香四溢,姹紫嫣红,160 余种花卉竞相开放。 据了解,今年花卉展区新引进的品种占全部花卉的20%,像夕雾草这 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花卉,今年也会在农博会上亮相。百花争艳之间,又 见花叠山峦,曲径通幽,潺潺流水,宛若喧嚣里的“世外桃源”,尘世中的 “人间仙境”,相信鲜切花展示园定会成为游客争相留影的好去处。 看完了创意农业园,记者又来到占地6000平方米的世界农业风情 园,来自五大洲的植物长势喜人,在这里游客可以不出国门,就能赏遍世 界各地的植物风情,这里也将成为农博会上最适合拍照的地点之一。 赏花赏创意 看景看新鲜 本报记者 陈沫 “这就是香猪?这么小的个头,养着玩儿的宠物吧?”从农博园畜牧展 区的一角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走近看,十多只小巧的香猪在栅栏里相互追赶、上蹿下跳,一改家猪 给人笨拙、懒散的印象。围观的游客交流,都认为香猪就是一种宠物猪。 一旁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给大家介绍:香猪的体形虽小,可食用价值很 高。在宋朝,香猪肉还是珍贵的皇室贡品。 这家养殖香猪的企业来自德惠。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企业养殖 香猪已经9年了。因为东北没有这个品种,就从广西引进,现在看到的这些 香猪叫巴马香猪,最大个体也只有45公斤,都是最初引进的香猪后代。据了 解,巴马香猪的肉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猪高31%-70%;脂肪低,仅有普通猪的 18.86%-28.1%,热量也低,是普通猪的60.85%-76%。而且富含人体必须的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猪的226%。更为独特的是,巴 马香猪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起到预防血栓形成,扩展血管活 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功效,非常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 香猪个头虽小营养高 本报记者 宋方舟 白酒、大米、豆制品、食用菌、草编……榆树展位上,21 家农产品企业 展示的商品再次成为游客热捧的对象。 “去年我在农博会上买了10斤榆树干豆腐,今天又看到这个牌子,我 就又买了 10 斤。”8 月 18 日下午,来逛展会的长春市民冯习武在榆树展位 挑选了几样商品后,满载而归。 记者发现,今年来参展的榆树企业,大多是熟悉的面孔,都以新的面 貌展示榆树农产品的风采。 腾龙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长着蘑菇的菌包搬到了展台上;青岳 草编特意创作了大型作品“天下第一粮仓”;榆树钱酒、佰合园酱、“卢老 头”干豆腐换了新的包装。 坤泰米业的展位上,健康大米品牌“乾蕴”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公 司总经理宋曙光介绍,今年公司建立起榆树市第一家电商平台,经营的产 品扩展到榆树干菜、榆树杂粮等系列农副产品。 田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宪宁连续参加了 4 届农博会。展会期间 每天销售400多公斤干豆腐,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制作干豆腐是传统工 艺,也需要品牌打造。”卢宪宁说,今年他为干豆腐做了新包装,为的是提 升“卢老头”干豆腐的品牌形象,为下一步进入高端市场做铺垫。 “新的商机出现了。”榆树新泉池酒业总经理刘志英说,几天来,有多 家客商想做代理,农博会结束后,她会进行细致考察。“我们是一家以传统 工艺酿造白酒的企业,一直就是以传统的销售方式进行推广。这次看到 很多新的品牌营销模式,我再不学习就跟不上了。” 这些多次参加展会的“老”展商们,以农博会为契机,互相交流、学习着。 榆树市农办主任宋晓峰介绍,本次展会,榆树市突出展示了打造农业 产业化的成果。他说:“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农业品牌的升级路径。榆树市 十分重视农业品牌打造,近几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打造 品牌的重要,进一步促进了榆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老”展商的“品牌”思路 本报记者 赵赫男 通讯员 侯永辉 走进农博会,应接不暇的不仅是奇花异草和各种特色农产品,还有互 联网+时代下,各种新农人线上线下忙着“收获”的笑脸。 2 号厅“壹品网”展位,有机菜、农家鸡蛋、冰镇蓝莓等农产品宣传力 度大,销售火热。“我的有机菜不仅卖得不错,还吸收了不少会员呢。”吉林 省沙之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沙宇峰说,除了在农博会布展招收会 员以外,他们还在“壹品网”上做销售,吸收会员,顾客只需要动动手指,就 可以订菜,然后等待送货上门。 农安“壹品网”是以县域为中心,集农产品销售、生活家居、百货、代购 于一身的“农”字头电商服务平台。为完善农安“快递”和“物流”服务体 系,该网与中国邮政合作,400多个邮政村店为线下服务站,实现货物的 快速收集与配送。 “壹品网”负责人耿孝敬说,农博会期间,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做了很多 促销方案,通过扫码送礼品等活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及长期会员。“这几 天,还有许多种植、养殖合作社看好‘壹品网'的实力准备入驻。”耿孝敬说。 农安县农安镇滨河村“吴大双油坊”负责人说:“网络真是神通广大, 家里的油比以前卖得快多了。”现在吴大双不仅卖油,还成立了“壹品网” 滨河服务站,通过网络帮助大家买东西,成为当地的“时尚人儿”了。 拓宽销路、增加销量、扩大影响、引导农民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电子商 务平台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思路。 农产品“触网”农民分享增值红利 本报记者 孙翠翠 记者带您看农博 第十四届农博会上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亮点频 出,不仅仅让参观者开阔视野,也为推进吉林农业对外开放提供了 机遇,更是对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示范和启迪。 茄子、辣椒基质栽培区占地6400平方米,通过 展示现代化温室的先进设施设备,引导农民发展园 艺特产业。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沙漠植物吸引了大批游客。图为游人在沙漠植 物前拍照。 本报记者 钱文波 摄 高新科技装备展区里,多种现代农用植保机让游客大开眼界。图为榆树通用航空有限公 司展示的贝尔 206 直升机。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立秋过后,吉林农业迎来 了最美好的季节。 8 月 14 日,第十四届长春 农博会开幕,一曲诠释现代农 业升级版的豪情乐章在这一天 激情奏响。 在展示众多农业新技术、 新装备、新产品的同时,农博会 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她也为我 们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全新境 界,展示了科技与智慧同传统 农业深度融合之后,所创造出 的新的发展业态。 新动力 大开眼界的科技“盛宴” 长春农博会开幕当天,包 括防雹炮、直升机在内的30余 套高新装备“重装上阵”,让游 客们大开眼界。本届展会共吸 引榆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松 原市天航农用无人机装备有限公司等 9 家航化作 业公司参展。 参展商苏前富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实现了 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民开始寻找更高效的农机,在 植保方面,直升机、农用无人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 增加。“今天上午就有5个合作社的理事长约我在 农博会后去做现场演示。”苏前富说。 农博会上,类似无人机这样的科技含量高的 机械设备是种粮大户们的“新宠”,而更科学、更快 捷的耕种方法则像是一场“盛宴”,令人赞叹、惊 艳、回味无穷。 将废弃的下水管道进行改造,就是“绿色梯 田”。无土栽培展示区技术员赵寒冬打开由下水 管道改造而成“梯田”侧门,粗壮的西红柿根系遍 布其中。“这里采用循环喷雾方式为蔬菜提供养 分,产量是普通种植方式的 3 倍以上。” 57 岁的李喜双是榆树市土桥镇孟家村农民, 大棚种植蔬菜十多个年头了。8月15日,他到农 博园参观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多元生产棚”。 “这个大棚真好,阴面阳面都用上了。”把大棚 的每个角落、每处细节都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李喜 双说,“在农村,温室只用上了阳面,从没考虑过阴 面怎么利用,回去我也琢磨琢磨,怎么把现有的大 棚改造一下。” 这种“多元生产棚”,采用双面菜菇一体化高 效种植技术,阳棚种菜为阴棚遮阴,阴棚种菌为阳 棚保温,充分利用阳棚蔬菜喜光、喜温和阴棚菌菜 喜阴、喜湿的不同生长特点,实现一棚两用、多元 生产,达到节能降耗、节本增效、互利共生和生态 循环作用。 我省是农业大省,重视良种的科研研发,是发 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农博会的平 台,如何让良种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吉林省军育种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几位 农民对军育535的种植样本兴趣浓厚。“这是2012 年审定的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概需要125天,产 量高,抗病性好,粮食质量也高。可以把产品介绍 拿回去看看。”展区的销售人员详细地介绍着。 本届展会改变了以往农博会自选品种、自己 种植的展示模式,采取省内玉米种子企业提供品 种,农博会种植的模式。吉林玉米种子行不行,产 量高不高让农民自己看。 今年农博会上,各式各样的农业信息化技术 也让参观者耳目一新。由省农委和吉林移动联合 打造的“易农宝”手机 APP,内容涵盖农业专家指 导、农资价格行情、防治病虫草害、测土配方,甚至 到医疗服务,全部通过一个软件实现。还有12582 语音短彩信服务平台,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经 营、农民生活和农村管理等各个领域。 从温湿自控的菌种生长间,到水肥一体的水 培车间,从立体养殖、立体种植到应用信息化的各 类农业栽培技术,展会处处彰显农业生产的“高精 尖”,这一场现代农业的装备“盛宴”,展示出的是 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的丰硕成果,让参观者零距离 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 新格局 日益清晰的产业路径 吉林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 之路,这已经成为众多农业企业的共识。 在农博会上,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展示出产业 化发展的丰硕成果。通过这些展示,记者发现,努 力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吉林农业的产业路径日 益清晰。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第一 届到第十四届,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年年都有 新变化、新产品。在本届农博会上,天景公司生产 的“天景大米”加入了“松花江大米”家族,摆在展 区的显眼位置。在企业的主展区,新开发的“玛 咖”功能饮料受到消费者青睐。 天景公司董事长曲广深说:“按照‘转型升级’ 的战略,天景要争当‘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实现由‘绿色种植’向‘有机种植’、由‘休闲食品’ 向‘ 功能食品’、由‘ 传统营销’向‘ 网上营销’、从 ‘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转变。” 无论是新产品、新工艺,还是新吃法,天景公 司持续领跑行业。如今,天景公司又开辟了全国 销售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布 局。“打造自己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叫得响的玉米品 牌,这是我们的目标。”曲广深说。 如何以产业化发展为格局,走现代农业发展 之路?很多参观者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到农博 会,向行业龙头企业“取经”。 展会期间举行的多个论坛上,来自全国玉米 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趋势、玉 米产业投资方向、科研成果转化等焦点、热点问 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8 月 14 日上午,农博会刚刚开幕,吉林恒昌集 团的展位前就聚集了很多游客。今年,恒昌集团 带来了新产品“玉米黄金米”,形同大米,具有大米 的口感,玉米的香味。忙着煮粥的阿姨告诉记者, 一上午她已经煮了 6 锅粥供游客试吃。记者也尝 了尝,软滑香糯,有着浓郁的玉米味道。 在玉米产业展区,省内外 80多家玉米行业领军企业参 展,博览会还通过玉米文化、科 技及玉米“云商城”展区、玉米 高新技术产品展区、国际玉米 深加工企业产品等六大展区, 集中展出了我省玉米产业发展 的新产品、新科技、新成果、新 设备。 记者在公主岭产品展区了 解到,公主岭市玉米深加工已 形成全产业链条,包括玉米秸 秆发电、玉米芯加工糠醛、玉米 须生产龙须茶、玉米浸泡水生 产医药中间体等;拥有黄龙 ydc牌淀粉、中粮生化牌淀粉、 新怀德牌白酒等3个国家、省 级名牌产品。 新状态 悄然改变的经营体系 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他 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引领和带 动作用。 众多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们来农博 会在考察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更是在发现商 机,寻找“灵感”。 早在农博会开幕前,一场线上的农博会就开 始了。8月1日,农博会微商城的线上销售也开始 启动。 “通过点赞、销售,让参展商、购买者、观众都参 与进来,从招商到销售都在网上进行,打造不落幕 的网上农博会。”负责这项工作的北京聚知网络科 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云介绍,在农博会开幕前,农 博会网上交易平台已经有50多万人关注,通过线上 市民海选和销售PK赢取农博会展位,网友投票选出 了最喜欢的前 5 名企业及销售前 15 名企业。 通过网上招商,网友可以选择商家参展,企业 自身宣传的模式,让更多市民通过网络与展会互 动起来。 通过线上招商、线下体验,整合成一个永不落 幕的线上展会,随时都可以把先进的理念、技术, 优良的产品不间断地提供给农户、企业和市民。 网上农博会,这是一种尝试。这种理念,也给 新型农民们以启迪。 在长春市双阳区的展位里,双阳区奢岭街道马 场村晟华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靓正在向参观者进行演 示,通过手机“双盛古稻”客户端,可以订购不同的生 态鸭田米套餐。客户通过客户端能够在公司提供的 电子地图上认购土地位置和面积,随时可以通过微 信和邮件了解到水稻长势和稻田的图文信息。 去年4月,合作社成立了吉林双盛农业开发 有限公司,开发鸭田米生态种植、私人专属订制以 及推广家庭农场体验。今年,合作社近九成的生 态鸭田米实现了私人订制种植。李华靓介绍,公 司现在采用“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 式,主要对象是全国范围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为 客户提供土地订制、生态鸭田米订制、饮食文化推 送和水稻种植技术咨询等服务。 这几天他收获很多。“同行在一起讨论怎样发 展更成熟的‘鸭田共作’技术,讨论怎样打造互联 网生态有机米订制的全链条产业。”他趁着参加展 会的机会,和其他种植大户交流,碰撞出了很多新 点子。“参加农博会,不亚于一次‘淘金’。”李华靓 兴奋地说。 在大田种植区,玉米、水稻等高光效技术引来 农民驻足观看。“农博园里的庄稼地怎么长得这么 好?种了啥品种,温度光照怎么能人工控制,品种 到哪引进来,我都关心。”德惠市大青咀镇新兴村 农民宋传洪说。他经营了一家种植合作社,种植 规模45公顷。现如今,采用哪种抗旱技术是他们 今年关注的热点。宋传洪说,种地就是要比别人 多增产少花费,才能让人信服。 金秀吉来自龙井市东盛涌镇仁化村,是一名 家庭农场主。“我计划建一个特色农业采摘园,看 看有哪些新奇特的技术可以引进。”8 月 16 日,他 在园区里转了整整一天,随身的手提袋里装了厚 厚一摞资料。最让他感到心动的是无土栽培技 术,他头脑中已经有了更细致的构思。 从科普大集、农民致富讲堂,到农资展区、动 物展区,再到植物园、菌菜基地……看到的是农业 成果,寻觅到的是致富信息。今天,为期 10 天的农 博会已经过半,展会还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我们期待着。 现代农业新境界 —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掠影 本报记者 赵赫男 曾庆伟 孙翠翠 陈沫 宋方舟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老”展商的“品牌”思路 现代农业新境界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5-08/19/04/jlrb07b819c_h.pdf2004/08/19  · 核心阅读 4 2015 年 8 月 19 日 星期三

核 心 阅 读

三 农 Email:jlrbBS3BS@163.com 电话:(0431)886006604 2015 年 8 月 19 日 星期三 编辑 李 速 张 妍

农博园里有科技、有新奇特、有美食,自然还少不了适合拍照留影的

热门景点。

一进创意农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航天飞机”、“天文望远镜”、

“一汽红旗轿车”、“长影雕塑”……这是今年创意农业园的新组合——中

国梦。今年,园区突出民族团结、放飞中国梦的主题,从“一带一路”、“长

吉图”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兴吉林等几个侧面,全方位展示以吉

林农业为主的林牧副渔、中草药等产业特点及有典型意义的汽车产业、航

天科技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和朝鲜族风情等吉林特色。

创意农业园占地3000平方米,采用现代农业栽种、扦插、嫁接、花草

拼图、作物种子、粮食粘贴等方式为主要创意手段,灵活表现展示内容的

现代农业展示园。今年创意农业园进行了彻底改造和全面升级,种植了

60多个观赏性强的蔬菜和特色蔬菜品种,并且运用玉米、大豆、红豆、果

实外壳等农作物制作了20余个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为游客带来新奇的

感官体验。

今年,鲜切花展示园是农博园内重新设计改造的园区之一。园区内

花香四溢,姹紫嫣红,160余种花卉竞相开放。

据了解,今年花卉展区新引进的品种占全部花卉的20%,像夕雾草这

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花卉,今年也会在农博会上亮相。百花争艳之间,又

见花叠山峦,曲径通幽,潺潺流水,宛若喧嚣里的“世外桃源”,尘世中的

“人间仙境”,相信鲜切花展示园定会成为游客争相留影的好去处。

看完了创意农业园,记者又来到占地6000平方米的世界农业风情

园,来自五大洲的植物长势喜人,在这里游客可以不出国门,就能赏遍世

界各地的植物风情,这里也将成为农博会上最适合拍照的地点之一。

赏花赏创意 看景看新鲜本报记者 陈沫

“这就是香猪?这么小的个头,养着玩儿的宠物吧?”从农博园畜牧展

区的一角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走近看,十多只小巧的香猪在栅栏里相互追赶、上蹿下跳,一改家猪

给人笨拙、懒散的印象。围观的游客交流,都认为香猪就是一种宠物猪。

一旁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给大家介绍:香猪的体形虽小,可食用价值很

高。在宋朝,香猪肉还是珍贵的皇室贡品。

这家养殖香猪的企业来自德惠。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企业养殖

香猪已经9年了。因为东北没有这个品种,就从广西引进,现在看到的这些

香猪叫巴马香猪,最大个体也只有45公斤,都是最初引进的香猪后代。据了

解,巴马香猪的肉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猪高31%-70%;脂肪低,仅有普通猪的

18.86%-28.1%,热量也低,是普通猪的60.85%-76%。而且富含人体必须的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猪的226%。更为独特的是,巴

马香猪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起到预防血栓形成,扩展血管活

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功效,非常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

香 猪 个 头 虽 小 营 养 高本报记者 宋方舟

白酒、大米、豆制品、食用菌、草编……榆树展位上,21家农产品企业

展示的商品再次成为游客热捧的对象。

“去年我在农博会上买了10斤榆树干豆腐,今天又看到这个牌子,我

就又买了10斤。”8月18日下午,来逛展会的长春市民冯习武在榆树展位

挑选了几样商品后,满载而归。

记者发现,今年来参展的榆树企业,大多是熟悉的面孔,都以新的面

貌展示榆树农产品的风采。

腾龙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长着蘑菇的菌包搬到了展台上;青岳

草编特意创作了大型作品“天下第一粮仓”;榆树钱酒、佰合园酱、“卢老

头”干豆腐换了新的包装。

坤泰米业的展位上,健康大米品牌“乾蕴”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公

司总经理宋曙光介绍,今年公司建立起榆树市第一家电商平台,经营的产

品扩展到榆树干菜、榆树杂粮等系列农副产品。

田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宪宁连续参加了4届农博会。展会期间

每天销售400多公斤干豆腐,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制作干豆腐是传统工

艺,也需要品牌打造。”卢宪宁说,今年他为干豆腐做了新包装,为的是提

升“卢老头”干豆腐的品牌形象,为下一步进入高端市场做铺垫。

“新的商机出现了。”榆树新泉池酒业总经理刘志英说,几天来,有多

家客商想做代理,农博会结束后,她会进行细致考察。“我们是一家以传统

工艺酿造白酒的企业,一直就是以传统的销售方式进行推广。这次看到

很多新的品牌营销模式,我再不学习就跟不上了。”

这些多次参加展会的“老”展商们,以农博会为契机,互相交流、学习着。

榆树市农办主任宋晓峰介绍,本次展会,榆树市突出展示了打造农业

产业化的成果。他说:“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农业品牌的升级路径。榆树市

十分重视农业品牌打造,近几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打造

品牌的重要,进一步促进了榆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老 ”展 商 的“ 品 牌 ”思 路本报记者 赵赫男 通讯员 侯永辉

走进农博会,应接不暇的不仅是奇花异草和各种特色农产品,还有互

联网+时代下,各种新农人线上线下忙着“收获”的笑脸。

2号厅“壹品网”展位,有机菜、农家鸡蛋、冰镇蓝莓等农产品宣传力

度大,销售火热。“我的有机菜不仅卖得不错,还吸收了不少会员呢。”吉林

省沙之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沙宇峰说,除了在农博会布展招收会

员以外,他们还在“壹品网”上做销售,吸收会员,顾客只需要动动手指,就

可以订菜,然后等待送货上门。

农安“壹品网”是以县域为中心,集农产品销售、生活家居、百货、代购

于一身的“农”字头电商服务平台。为完善农安“快递”和“物流”服务体

系,该网与中国邮政合作,400多个邮政村店为线下服务站,实现货物的

快速收集与配送。

“壹品网”负责人耿孝敬说,农博会期间,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做了很多

促销方案,通过扫码送礼品等活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及长期会员。“这几

天,还有许多种植、养殖合作社看好‘壹品网'的实力准备入驻。”耿孝敬说。

农安县农安镇滨河村“吴大双油坊”负责人说:“网络真是神通广大,

家里的油比以前卖得快多了。”现在吴大双不仅卖油,还成立了“壹品网”

滨河服务站,通过网络帮助大家买东西,成为当地的“时尚人儿”了。

拓宽销路、增加销量、扩大影响、引导农民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电子商

务平台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思路。

农产品“触网”农民分享增值红利本报记者 孙翠翠

记者带您看农博

第十四届农博会上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亮点频

出,不仅仅让参观者开阔视野,也为推进吉林农业对外开放提供了

机遇,更是对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示范和启迪。

茄子、辣椒基质栽培区占地6400平方米,通过

展示现代化温室的先进设施设备,引导农民发展园

艺特产业。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沙漠植物吸引了大批游客。图为游人在沙漠植

物前拍照。 本报记者 钱文波 摄

高新科技装备展区里,多种现代农用植保机让游客大开眼界。图为榆树通用航空有限公

司展示的贝尔206直升机。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立秋过后,吉林农业迎来

了最美好的季节。

8月14日,第十四届长春

农博会开幕,一曲诠释现代农

业升级版的豪情乐章在这一天

激情奏响。

在展示众多农业新技术、

新装备、新产品的同时,农博会

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她也为我

们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全新境

界,展示了科技与智慧同传统

农业深度融合之后,所创造出

的新的发展业态。

新动力

大开眼界的科技“盛宴”

长春农博会开幕当天,包

括防雹炮、直升机在内的30余

套高新装备“重装上阵”,让游

客们大开眼界。本届展会共吸

引榆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松

原市天航农用无人机装备有限公司等9家航化作

业公司参展。

参展商苏前富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实现了

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民开始寻找更高效的农机,在

植保方面,直升机、农用无人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

增加。“今天上午就有5个合作社的理事长约我在

农博会后去做现场演示。”苏前富说。

农博会上,类似无人机这样的科技含量高的

机械设备是种粮大户们的“新宠”,而更科学、更快

捷的耕种方法则像是一场“盛宴”,令人赞叹、惊

艳、回味无穷。

将废弃的下水管道进行改造,就是“绿色梯

田”。无土栽培展示区技术员赵寒冬打开由下水

管道改造而成“梯田”侧门,粗壮的西红柿根系遍

布其中。“这里采用循环喷雾方式为蔬菜提供养

分,产量是普通种植方式的3倍以上。”

57岁的李喜双是榆树市土桥镇孟家村农民,

大棚种植蔬菜十多个年头了。8月15日,他到农

博园参观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多元生产棚”。

“这个大棚真好,阴面阳面都用上了。”把大棚

的每个角落、每处细节都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李喜

双说,“在农村,温室只用上了阳面,从没考虑过阴

面怎么利用,回去我也琢磨琢磨,怎么把现有的大

棚改造一下。”

这种“多元生产棚”,采用双面菜菇一体化高

效种植技术,阳棚种菜为阴棚遮阴,阴棚种菌为阳

棚保温,充分利用阳棚蔬菜喜光、喜温和阴棚菌菜

喜阴、喜湿的不同生长特点,实现一棚两用、多元

生产,达到节能降耗、节本增效、互利共生和生态

循环作用。

我省是农业大省,重视良种的科研研发,是发

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农博会的平

台,如何让良种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吉林省军育种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几位

农民对军育535的种植样本兴趣浓厚。“这是2012

年审定的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概需要125天,产

量高,抗病性好,粮食质量也高。可以把产品介绍

拿回去看看。”展区的销售人员详细地介绍着。

本届展会改变了以往农博会自选品种、自己

种植的展示模式,采取省内玉米种子企业提供品

种,农博会种植的模式。吉林玉米种子行不行,产

量高不高让农民自己看。

今年农博会上,各式各样的农业信息化技术

也让参观者耳目一新。由省农委和吉林移动联合

打造的“易农宝”手机APP,内容涵盖农业专家指

导、农资价格行情、防治病虫草害、测土配方,甚至

到医疗服务,全部通过一个软件实现。还有12582

语音短彩信服务平台,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经

营、农民生活和农村管理等各个领域。

从温湿自控的菌种生长间,到水肥一体的水

培车间,从立体养殖、立体种植到应用信息化的各

类农业栽培技术,展会处处彰显农业生产的“高精

尖”,这一场现代农业的装备“盛宴”,展示出的是

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的丰硕成果,让参观者零距离

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

新格局

日益清晰的产业路径

吉林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

之路,这已经成为众多农业企业的共识。

在农博会上,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展示出产业

化发展的丰硕成果。通过这些展示,记者发现,努

力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吉林农业的产业路径日

益清晰。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第一

届到第十四届,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年年都有

新变化、新产品。在本届农博会上,天景公司生产

的“天景大米”加入了“松花江大米”家族,摆在展

区的显眼位置。在企业的主展区,新开发的“玛

咖”功能饮料受到消费者青睐。

天景公司董事长曲广深说:“按照‘转型升级’

的战略,天景要争当‘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实现由‘绿色种植’向‘有机种植’、由‘休闲食品’

向‘功能食品’、由‘传统营销’向‘网上营销’、从

‘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转变。”

无论是新产品、新工艺,还是新吃法,天景公

司持续领跑行业。如今,天景公司又开辟了全国

销售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布

局。“打造自己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叫得响的玉米品

牌,这是我们的目标。”曲广深说。

如何以产业化发展为格局,走现代农业发展

之路?很多参观者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到农博

会,向行业龙头企业“取经”。

展会期间举行的多个论坛上,来自全国玉米

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趋势、玉

米产业投资方向、科研成果转化等焦点、热点问

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8月14日上午,农博会刚刚开幕,吉林恒昌集

团的展位前就聚集了很多游客。今年,恒昌集团

带来了新产品“玉米黄金米”,形同大米,具有大米

的口感,玉米的香味。忙着煮粥的阿姨告诉记者,

一上午她已经煮了6锅粥供游客试吃。记者也尝

了尝,软滑香糯,有着浓郁的玉米味道。

在玉米产业展区,省内外

80多家玉米行业领军企业参

展,博览会还通过玉米文化、科

技及玉米“云商城”展区、玉米

高新技术产品展区、国际玉米

深加工企业产品等六大展区,

集中展出了我省玉米产业发展

的新产品、新科技、新成果、新

设备。

记者在公主岭产品展区了

解到,公主岭市玉米深加工已

形成全产业链条,包括玉米秸

秆发电、玉米芯加工糠醛、玉米

须生产龙须茶、玉米浸泡水生

产医药中间体等;拥有黄龙

ydc牌淀粉、中粮生化牌淀粉、

新怀德牌白酒等3个国家、省

级名牌产品。

新状态

悄然改变的经营体系

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他

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引领和带

动作用。

众多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们来农博

会在考察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更是在发现商

机,寻找“灵感”。

早在农博会开幕前,一场线上的农博会就开

始了。8月1日,农博会微商城的线上销售也开始

启动。

“通过点赞、销售,让参展商、购买者、观众都参

与进来,从招商到销售都在网上进行,打造不落幕

的网上农博会。”负责这项工作的北京聚知网络科

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云介绍,在农博会开幕前,农

博会网上交易平台已经有50多万人关注,通过线上

市民海选和销售PK赢取农博会展位,网友投票选出

了最喜欢的前5名企业及销售前15名企业。

通过网上招商,网友可以选择商家参展,企业

自身宣传的模式,让更多市民通过网络与展会互

动起来。

通过线上招商、线下体验,整合成一个永不落

幕的线上展会,随时都可以把先进的理念、技术,

优良的产品不间断地提供给农户、企业和市民。

网上农博会,这是一种尝试。这种理念,也给

新型农民们以启迪。

在长春市双阳区的展位里,双阳区奢岭街道马

场村晟华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靓正在向参观者进行演

示,通过手机“双盛古稻”客户端,可以订购不同的生

态鸭田米套餐。客户通过客户端能够在公司提供的

电子地图上认购土地位置和面积,随时可以通过微

信和邮件了解到水稻长势和稻田的图文信息。

去年4月,合作社成立了吉林双盛农业开发

有限公司,开发鸭田米生态种植、私人专属订制以

及推广家庭农场体验。今年,合作社近九成的生

态鸭田米实现了私人订制种植。李华靓介绍,公

司现在采用“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

式,主要对象是全国范围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为

客户提供土地订制、生态鸭田米订制、饮食文化推

送和水稻种植技术咨询等服务。

这几天他收获很多。“同行在一起讨论怎样发

展更成熟的‘鸭田共作’技术,讨论怎样打造互联

网生态有机米订制的全链条产业。”他趁着参加展

会的机会,和其他种植大户交流,碰撞出了很多新

点子。“参加农博会,不亚于一次‘淘金’。”李华靓

兴奋地说。

在大田种植区,玉米、水稻等高光效技术引来

农民驻足观看。“农博园里的庄稼地怎么长得这么

好?种了啥品种,温度光照怎么能人工控制,品种

到哪引进来,我都关心。”德惠市大青咀镇新兴村

农民宋传洪说。他经营了一家种植合作社,种植

规模45公顷。现如今,采用哪种抗旱技术是他们

今年关注的热点。宋传洪说,种地就是要比别人

多增产少花费,才能让人信服。

金秀吉来自龙井市东盛涌镇仁化村,是一名

家庭农场主。“我计划建一个特色农业采摘园,看

看有哪些新奇特的技术可以引进。”8月16日,他

在园区里转了整整一天,随身的手提袋里装了厚

厚一摞资料。最让他感到心动的是无土栽培技

术,他头脑中已经有了更细致的构思。

从科普大集、农民致富讲堂,到农资展区、动

物展区,再到植物园、菌菜基地……看到的是农业

成果,寻觅到的是致富信息。今天,为期10天的农

博会已经过半,展会还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我们期待着。

现 代 农 业 新 境 界——第十四届长春农博会掠影

本报记者 赵赫男 曾庆伟 孙翠翠 陈沫 宋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