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其第一批项目申报工作的...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关于启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其第一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

 

 

 

 

院(系)名 称 建筑学院

课 程 名 称 系列快题设计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土建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工学

课 程 负 责 人 李志民

申 报 日 期 2009年4月24日

网站:http://netedu.xauat.edu.cn/jpkc2009/xlkt/index.htm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二OO九年四月十日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李志民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06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13909213903

学 位

 工学博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29-85527821

所在院(系)

 建筑学院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710055

1-2

教学

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总人数

建筑设计基础

学科方向课程

8学时/周

5届

450人

建筑设计

学科方向课程

8学时/周

5届

300人

建筑计划学 

硕士研究生

4学时/周

4届

150人

建筑计划学研究方法

博士研究生

4学时/周

2届

9人

建筑创作 

硕士、博士生

4学时/周

4届

4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98级(7名)毕业设计

2)建筑师业务实践(6k,建筑学97、98、99级)

3)指导硕士生(2001年至今已毕业12人、在读27人)

4)指导博士生2人

5)指导青年教师(建筑学科)8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大学生毕业设计创新研究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00-03  主要参与

2)21世纪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探讨   省21世纪教学改革工程   03-06  主持

3)建筑学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探讨  本校                   03-05  主持

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从考试型迈向学习提高型的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核心刊物  2000第2期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获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              陕西省政府        1998年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宝钢教育基金委    2000年

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西建大            1999年

优秀研究生导师                    西建大            2001、2002年

陕西省教学名师                    省教育厅          2003年

1-3

学术

研究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肢体残疾者行为特征及特教学校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基金委  99-02  主持

残疾者特殊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研究    国标              建设部  00-03  主持

肢体残疾者行为特征及环境研究      留学回国基金项目  教育部  99-02  主持

盲校卫生标准                      行标              卫生部  97-01  主持

快速建筑设计系列化研究            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    99-02  主持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快速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西建大学报(社会版),00.10,李志民(1)

2)中小学建筑的发展及其动向,西建大学报(自然版),00.12,李志民(1)

3)新型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特征,西建大学报(自然版), 00.12,李志民(1)

4)教育の多样化·弹力化による高等学校に关する建筑计画的研究(1),日本建筑学会论文集,第479号,95.04,李志民(2)

5)小学校における余裕教室の活用に关する研究,日本建筑学会论文集,第484号p113-122,96.06,李志民(1)

6)小学校における特别教室の利用率 に关する研究,九州大学工学集报,第69卷 第6号,96.11,李志民(1)

7)design approach to new style's block plan of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93 on design amenity, kyushu institute of design,93.11,李志民(3)

8)教育の多样化·弹力化による高等学校に关する建筑计画的研究(2),日本建筑学会全国大会,94.09,李志民(2)

9)中小学校影响肢残学龄儿童随班就读的环境障碍分析,西建大学报,02.12,李志民(2)

10)肢残学龄儿童入学障碍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02.12,李志民(2)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李志民

1959.06

教 授

建筑学

总负责: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教学研究

董芦笛

1968.07

副教授

建筑学

总负责:主讲、实践指导、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教学研究

叶飞

1971.10

讲 师

建筑学

主讲,教学研究、实践指导、

教材建设

李岳岩

1969.08

副教授

建筑学

主讲,教学研究、实践指导、

教材建设

赵宇

1971.01

副教授

建筑学

 主讲、实践指导、

专题讲座

李帆

1977.04

讲 师

建筑学

 主讲、实践指导、

专题讲座

杜高潮

1955.09

副教授

建筑技术

 专题讲座、实践指导

王军

1971.10

副教授

建筑学

 主讲、实践指导

安黎

1971.03

讲 师

建筑学

主讲、实践指导

井敏飞

1971.10

讲 师

建筑学

主讲、实践指导

温宇

1979.03

助 教

建筑学

实践指导

武毅

1979.06

助 教

建筑学

实践指导

王涛

1977.04

讲 师

建筑学

实践指导

高博

1978.03

讲 师

建筑学

实践指导

王晓静

1978.12

助 教

建筑学

实践指导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的学科方向课程,参与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共14人,其中,教授0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3人,教师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8人),学士学位3人(在读硕士3人)。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富有创新思维和感染学生的激情活力。

教学队伍是一支具有长期发展潜能的青年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45岁以上1人,35岁至40岁之间7人,28岁至35岁之间6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中青年教师均有10年以上教龄,教学经验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建构课程体系;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计算机技能强,积极做好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环节强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课程设计和实验辅导教师能够满足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 

主讲教师:董芦笛

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 数

学生总人数

系列快题设计

学科方向课程

8/40

8

120

建筑设计Ⅱ

学科方向课程

8/90+ K

8

120

建筑设计Ⅲ

学科方向课程

8/110+2 K

8

120

模型制作

学科方向课程

1K

8

120

城市环境设计原理

专业理论课

12/48+0.5K

6

720

实践性教学:

1)毕业设计,16K+2K ,建筑2001,2002级,城规2003级,人数18人;

2)建筑光环境设计,0.5K,建筑2001、2002、2003级,人数180;

3)生态专门化(物理环境设计),8, 建筑2001、2002级,人数40;

4)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相关方向硕士研究生42人,其中已经获得硕士学位21人。 

教学研究课题:

1)2002-2004年 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模式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子项目负责人)

2)2003-2005年 黄土高原城镇体系小流域景观生态综合建设模式规划理论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负责人)

3)2004-2006年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研究 陕西省建设厅 (子项目负责人)

教学研究论文:

1)6分设计——着重建筑设计方法的系列快速设计训练,《建筑与文化》,2007年6月,排名1

2)基于城市生态安全的黄土高原川道城镇形态研究,《建协论文集2007》2007年10月,排名1

3)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 01期 排名2

4)合理开发生物质能源构架我国乡村建筑耗能生态支持体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 排名2

5)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教学体系架构与人才培养实践,《继承与创新论文集》,2000-08,排名2

6)枣园新村对黄土高原传统村落文化启示,《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与治理对策论文集》,2001-06 ,排名2

7)西安历史文化城市的景观展示与重构——从大雁塔到钟楼的城市空间序列与景观感知,《城市特色研究与城市风貌规划》,2007年10月,排名2

8)注重山水美学、体现生态理念的实体空间规划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教学探索,《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2007年12月,排名2

9)季节河岸动态花园——西安城市化进程中的浐河,《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5月

10)生景营造与景观设计,《城市建筑》,2007年5月,排名2

教学表彰/奖励:

1)2000年“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规划设计”全国招标第二名

2)2001年“焦作高新开发区中心区城市设计”全国招标第一名

3)2001年“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模式规划理论方法研究”2000年校科技项目奖

 4)2000年“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讲教师:叶飞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快题 专业课 8课时/周 5届 共150人

建筑设计二 专业课 8课时/周 5届 共150人

建筑设计三 专业课 8课时/周 5届 共150人

建筑设计快题4 专业课 8课时 5届 共150人

实践性教学: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 5届 共24人

模型制作 5届 共150人

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设计课程体系整合环节教学模式研究——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 项目类别: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重点) 本人排名:第二

教学研究论文:6分设计――着重建筑设计方法的系列快速设计训练 建筑与文化 署名第二 2007.06

教学表彰/奖励:

2004年 校级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 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建筑学院 土木学院:叶飞 周铁钢 李晓文 井敏飞

教学成果名称:《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编号:20051211

主讲教师:李岳岩

讲授课程:

1. 建筑设计快题系列 城市规划2002级、建筑学2001级、2003级、2004级、2005级 学生总数670人

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2000级、2001级、2003级、2004级、2005级 学生总数670人

3. 模型制作 城市规划2002级、建筑学2001级、2003级、2004级、2005级 学生总数670人

4. 建筑设计原理 环境艺术2004级 学生总数150人

实践性教学:

1. 建筑设计快题系列 城市规划2002级、建筑学2001级、2003级、2004级、2005级 学生总数150人

2. 建筑设计II 城市规划2002级、建筑学2001级、2003级、2004级、2005级 学生总数150人

3. 建筑设计III 建筑学2000级、建筑学2001级 学生总数60人

4. 毕业设计 建筑学2000级、建筑学2001级、建筑学2003级、城市规划2003级 学生总数24人

5. 外埠参观实习 建筑学2003级、城市规划2003级 学生总数150人

教学研究课题:

1 “建筑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重点项目 2005年——2008年

教学研究论文:

1.“建筑基础教学——注重传统技能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200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2005.10

2. “开放空间——建筑广场——建筑教育‘场’——西部教育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建筑教育探索” 《2007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 2007.10

3. “建筑教育‘场效应’——一次建筑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探索” 《建筑与文化》1 2007.04

4. “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教育之路——从中国西部建筑教育谈起” 《建筑与文化》2 2007.04

教学表彰/奖励:

1. 2007年 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2003年 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 2007年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4. 2002年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 先后8次在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和作业评选中指导学生获奖。

主讲教师:赵宇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建筑设计II 专业课 ,8学时/周,4届本科生,120人

(2) 医疗建筑设计 专业课 ,8学时/周,5届本科生,150人

(3) 建筑师业务实践 专业课 ,10学时/周,5届本科生,450人

(4) 毕业设计 专业课 ,8学时/周,2届本科生,22人

(5) 工程设计 8学时/周,2届研究生,100人

实践性教学:

多年来致力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每年承担建筑师业务实践课程设计,五年共450人;指导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共22人。

教学研究论文

(1)建筑计划理念与方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初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赵宇,第一

(2)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赵宇,第三

获得的教学表彰

(1)2006年陕西高校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 三等奖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2)2006年度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优秀奖 西建大学教务处

(3)2006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优秀奖 西建大学教务处

(4)2004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优秀奖 西建大学教务处

主讲教师:李帆

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I(旅馆设计);专业课;8学时/周;1届共15人

快题系列;专业课;8学时/周;4届共60人

建筑设计Ⅱ(大学生竞赛);专业课;8学时/周;4届共60人

设计方法;专业课;4学时/周;3届共120人

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共6人

教学表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度优秀教学成果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度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术研究表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艺术设计类创作奖;

2006年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指导教师)

主讲教师:杜高潮

讲授的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学科基础课,周学时4,2届,180人;

建筑材料与构造,周学时4,2届,120人;

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240人;

毕业设计(建筑学,土木工程),5届,70人;

发表论文:

《房屋建筑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07.12

“生态建筑、建筑与环境共生、多学科渗透”的建筑学理念在本科教学中的体现,北京国际建筑学教育大会(北京),2007.9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通往雪域高原的绿色之路》,2005年陕西高校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通往雪域高原的绿色之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术研究课题:

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建筑的再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年,建筑构造与节能;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住区社区绿色技术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年,建筑构造与节能;

西藏高原节能居住建筑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年;

寒冷地区住宅墙体低能耗构造技术应用研究,西安市建设科技项目,2年,建筑构造

发表的学术论文: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住宅科技,第三作者。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2)教学内容改革;

(3) 教学方法创新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4) 实践性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与创新;

(5) 课程结业及讲评和展览。

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 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

(2)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3) 建立开放式讲评机制;

(4)积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上习题课、软件应用、课堂展示、课后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

(5) 加强环境认知和模型建构的综合训练。

(6) 课程结业有展览和联合评议给出成绩。

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该课程每年都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课程创造性的将课堂走出了教室。

该课程根据每年相应得题目设计任务书和安排相应的程序,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和成果要求,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学成果也获得相应得奖励。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1)“建筑基础教学——注重传统技能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200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2005.10

2)“开放空间——建筑广场——建筑教育‘场’——西部教育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建筑教育探索” 《2007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 2007.10

3)“建筑教育‘场效应’——一次建筑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探索” 《建筑与文化》1 2007.04

4)“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教育之路——从中国西部建筑教育谈起” 《建筑与文化》2 2007.04

5)建筑计划理念与方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初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6)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2002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2003年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陕西省教育厅 

3)2004年 教学成果二等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 2004年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二等奖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5)2004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优秀奖 西建大学教务处

6)2005年 教学成果二等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2006年陕西高校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 三等奖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8)2006年度校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优秀奖 西建大学教务处

9)2006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优秀奖 西建大学教务处

 

3.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我校教师研究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创作实践过程,结合国际建筑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我校的优势于2001年创立的一门建筑设计课程。课程从设计过程入手形成教学思路,通过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细分,划分了六种设计的基本方法,设置了六个快题设计训练单元,实践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法,建立了开放式的讲评机制,完成了与相关课程的教学整合,侧重培养学生对环境空间认知、设计资料解读、概念设计构思、空间功能组织、实体空间建构、方案构思表达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快速构思和表达的技能。通过每年的不断修正与完善,日趋成熟。

本课程的主要教师均为青年教师,多次国际国内设计教学指导,同时参与设计实践,通过教学研究,将设计实践方法与经验用于教学。

2002年获《建筑设计的分界递进式综合强化训练——建筑学三年级系列快题建筑设计训练课教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建筑设计的分界递进式综合强化训练——建筑学三年级系列快题建筑设计训练课教学》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陕西高校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二等奖三等奖;2004年获《建筑学专业景观建筑学专业方向本科专门化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建筑设计教学中空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国家对我校建筑学专业进行评估,《系列快题设计》均作为我校特色课程,来访专家对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理论、方法及成果给予了高度地评价,认为课程具有创新特色,符合建筑教育的国际潮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课程的校园公开讲评,也是省内建筑院校学生的关注热点。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六个训练模块

结合设计技能训练目标,共划分了六种基本方法,建立了六个训练模块,分别为:环境空间认知、设计资料解读、概念设计构思、空间功能组织、实体空间建构、方案构思表达。每个模块可以设立多个题目,不同题目的时间长短可以灵活调整。

模块一:环境空间认知,

重点训练:认知(Cognition),是对环境的尺寸、尺度、行为影响和审美的一种经验积累过程。

快题1的设计题目可选择:(1)校园自助信息服务站、(2)校园环境设计。

设计时间:1周。

教学要求: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开始观察认知,熟悉校园中不同环境在不同的时刻有着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对空间的不同需求和利用。特别注意场地的踏勘,通过对真实视点透视效果的把握,体现主体空间的秩序和视觉形象,而不是平、立面的构图。

模块二:设计资料解读,

重点训练:解读(Infer),是一个分解、分析、理解、提炼、比较、总结的学习过程。

快题2的设计题目可选择:(1)解读大师作品、(2)解读建筑系馆、(3)同类优秀建筑解析、(4)著名建筑的结构分析。

设计时间:1周。

教学要求:资料搜集与整理,从有关书籍、杂志、图片、实物、Internet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尽量做到全面完整,资料不仅包括平、立、剖面图、实物照片或模型,还应尽量搜集介绍文章、设计师构思草图、相关评论、使用评价等,以便对建筑进行全面了解,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解读,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去认识这些建筑,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为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分析、解读应突出重点,尽量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空间分析、功能模式分析、流线分析、结构形式、材料运用、环境处理等几个方面内容。

从对建筑空间和形态的解读入手,解析结构与建筑的关系、结构形态和力学特征对于建筑空间的适应、矛盾和冲突。理解在建筑设计中应如何对适应点充分利用,对矛盾点进行巧妙解决,对冲突点进行改善和让步,积极寻求结构形态造型与建筑空间造型的一致性,巧妙化解结构形态与建筑空间之间的造型冲突,为创作精美的建筑打好基础。

模块三:概念设计构思

重点训练:构思(Concept),是一种在复杂模糊的设计背景条件中,寻找“设计出发点”的概念化思维过程。

快题3的设计题目:教与学的畅想。

设计时间:1周。

教学要求:围绕学生身边熟悉的内容,将感性的认知通过理性的开拓性思维转化为概念性设计。要求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畅想内容,要求用“图文”“图表”“图示”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努力达到用明确浅显的图式语言表达抽象逻辑的设计概念。可以由2-3位同学共同完成,体会协作重要性。

模块四:空间功能组织

重点训练:组织(Organization),是一种对功能行为、建构方式、审美感受和空间造型等方面进行讲究效能的空间整合过程。

快题4的设计题目可选择:(1) 建筑专业学生公共生活空间典型设计、(2) 建筑学院16X16X16m空间教学单元设计。

设计时间:1周。

教学要求:本设计是一项在概念性设计基础上,针对相对单一的功能要求进行的空间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完整的设计过程演练,体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 运用快速简洁的表现手段,综合表达设计。

模块五:实体空间建构

重点训练:建构(Tectonic),是一种对空间界定、空间造型、力学特征、材料功效、构件加工等空间建造问题的模型研究过程。

快题5的设计题目:建筑实体空间建构。

设计时间:2周。

教学要求:本设计是在空间概念设计基础上,针对空间形式的设计,体现材料、构件和尺度的关系。空间的功能自行假定。空间的大小自行决定,体现完整空间概念与构建形式(结构特点),体现材料的特性与空间结构的关系,体现实体空间与构件单元的关系,体现构件组合与连接方式,体现实体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模型材料与真实材料特征要相符。必须是手工制作模型。2~3人组合,小组完成。

模块六:方案构思表达

重点训练:表达(Expression),是一种运用语言来沟通思想和传递成果的过程。

快题6的设计题目可选择:(1)梁思成百年纪念馆、(2)地域建筑博物馆、(3)校园露天讲堂。

设计时间:8小时。

教学要求: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有关专业知识,快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选址所处环境的特征着手,合理处理建筑内外空间关系。注意植物等景观要素的运用。

要体现主题空间组织特征和视觉形象特征。运用快速简洁的表现手法,综合表达设计意图。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题目所给予的各种条件,在短时间内形成构思。在短时间内对构思进行深入和完善,形成整体方案.。完成设计表达(表达方法不限)。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1) 每个自然班配备2—3名指导教师,并有1-3名研究生辅助指导;

(2) 将班级学生分成2-4人小组,班级教师共同指导;

(3) 将课程教学单元在时间以周学时划分,保证训练的“快速设计”特点;

(4) 开放式讲评由校园公开展评、年级大课点评、班级小组讲评三个环节。

(5) 每个教学单元开始,有主讲教师进行全年级统一开题和年级大课点评;

(6) 每个教学单元过程,由各班教师进行小组辅导和班级小组讲评;

(7) 每个教学单元结束,由全年级指导教师在东楼门口进行校园公开展评;

(8) 课外进行网上在线答疑,竞赛指导。

教学目的

通过细分建筑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从接受一个设计任务开始,设计师要经历现场踏勘、基地分析、环境认知、行为观察、功能解析、流线组织、创意构想、空间建构、形体塑造、构件组合、细部推敲、综合表达等一系列设计过程环节的反复,实现快速构思和表现技能的综合应用过程的训练。锻炼快速设计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题目的设置,实现让学生“眼、手、脑”相结合,分步经历不同环节中“认识、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形成属于自己的设计体验和积累。

教学特点

作为培养快速设计能力的系列课程,要突出“快速”,就必须使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简单、训练方法清晰、训练条件保障;要突出“系列”,就必须使单元与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实现“分解递进”,就必须实现设计方法的差异分解、设计技能的层次递进、设计周期的高频强化;要突出“设计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在“眼、手、脑”的体验经历中认识寻找设计问题的存在动因,在“草、模、机”的动手过程中发现设计问题的解决途径,在“图、文、表”的表达过程中传递整体设计的创意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过程入手去做设计。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开始观察认知,了解空间与行为、空间与要素、空间与审美;

(2)通过对设计资料解读的方法学习,进入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模式,掌握学习成功案例的技巧,培养一种研究型的科学思维。

 (3)通过让学生围绕身边熟悉的内容进行畅想,将感性的认知通过理性的开拓性思维转化为概念性设计。

 (4)通过对空间中人的行为的了解,建立有将物质化的建筑物变成充满感情色彩的生活场所的思维。

 (5)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建造的过程,真正认识“我们如何建造”的本质意义。

(6)用“图、文、表”完整理性地传递设计的思考和推敲过程,用感性的构图和渲染来透彻地表达设计的创意和空间情景。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与建设

自2001年,课程首次创立以来,国内外尚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教材。每年课题选定合适课程的内容、角度、范围,使学生在满足课程训练要求和条件下,了解建筑设计方法。因此,课程教学每年均有一定的改革和调整,教学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辅以大量参考书目以及网上国内外大学类似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目前专用教材《6分设计——系列快题设计》正在编写过程中,已列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计划。

指定参考文献

书籍出版物

1.Kenneth Frampton,《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the MIT press

2.[英]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原山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荷]赫曼.赫兹伯格,仲德昆/译,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2

4.[荷]赫曼.赫兹伯格,刘大馨、古红缨/译,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天

津大学出版社,2003.2

5.[挪威]诺伯格.舒尔茨,尹培桐/译,存在.空间.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意]布鲁诺.塞维,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英]朱迪思.卡梅尔—亚瑟,颜芳/译,包豪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8.[美]爱德华.T.怀特,林敏哲、林明毅/译,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8

9.[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1980(7)

10.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

11. 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

12. 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3.单军、张悦,饮食北京—清华建筑studio work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14. 世界建筑导报——世界建筑联盟建筑教育专辑,世界建筑导报社,2004.1

15. 荆其敏、张丽安,透视建筑教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6.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7. 沈福煦,建筑方案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

18.徐卫国,快速建筑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

19.梁锐、张群,快速建筑设计与表现,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1

硕博论文

20. 范占军,建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5

21.林湘,体验建构,[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1

22.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2

23.左云,建筑设计教学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1.5

期刊杂志

24.肖毅强,空间的意义—从现代主义空间概念谈起,新建筑,200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99

25.冯金龙、赵晨,关于建构教学的思考与尝试,新建筑,2005.3

26.丁沃沃,环境·空间·建构_二年级建筑设计入门教程研究,建筑师(90)

27.韩冬、赵辰、李飚、童滋雨,阶段性·专题性·整体性_东南大学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验,新建筑,2003.4

28.龚恺、张彤、吴锦绣,借鉴—互动—创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程中外联合(合作)教学,世界建筑,2005.3

29.赵辰、韩冬青、吉国华、李飚,以建构启动的设计教学,建筑学报,2001.5

30.钱锋,同济现代建筑思想的渊源与早期发展,时代建筑,2004.6

31.常青,同济建筑学教育的改革动向,时代建筑,2004.6

32.薛求理,英国建筑教育浅观,建筑学报,1994.4

33.邬峻,荷兰德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教育一瞥,新建筑,2001.4

34.张靖、邓湘晋,法国建筑教育一瞥,新建筑,2003.4

35.吉国华,苏黎世模式——瑞士ETH-Z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建筑师(94)

36.胡颖,中国古代营建教育的特征和历史价值,丽水学院学报,2005.6

37.孙立新,空间——建筑与环境设计的主角,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9

38.程健,领悟空间,安徽建筑,2002.6

39.余慧、钱才云,浅谈建筑空间的特性,安徽建筑,2003.2

40. 刘阳,体验与交融——领悟建筑空间,华中建筑,2003.5

41.成少伟,建筑空间构成,华中建筑,1999.1

42.邱志涛,包豪斯教学模式与当今设计教育改革,美术观察,2003.11

43. 张建松,包豪斯设计思想与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文艺研究,2004.5

44.郭志刚,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三峡大学学报,2002.7

45. 熊琳,二十一世纪建筑设计方法的展望,南方建筑,2000.3

46. 振星,试论现代建筑设计,电力学报,2002.4

47. 王一君,“空间”系统化教学的实践与设想,南方建筑,1999.2

48. 刘恭,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建设,新建筑,1998.1

49. 陈卫潭、尤东晶,建筑设计课教学方法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0.4

50.马京,国内建筑教育改革的探讨,广西交通科技,2001.2

51. 赵洪宇,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2.2

52. 刘霄峰,关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几点看法,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上课提供参考教材、主要参考书、期刊、网站等。

(2) 我校图书馆藏书141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09万册,外文图书17万册,期刊4421种;订购有清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镜像数据库;方正Apabi镜像和网络电子图书50000种;并且订购多种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特种文献和视听资料。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国际联机检索室和远程教育中心。周开馆时间95小时。

(3) 我校建筑学院也设有资料量 万余册的资料室和计算机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

以上均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指导和便利,从使用情况看,效果良好。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

(1) 结合本学科实际,以我校校园和西安市城市校园环境建立了教学基地;

(2) 结合学校的模型制作基地和空间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3) 每年派出教师带领部分优秀学生出外参加学术研讨或交流会;

(4) 邀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与其他课程联动,进行相关课程知识讲座,每周至少1次,学生反映很好,感到收获很大;

(5) 配合课程同步组织《空间建构》竞赛;

(6) 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建筑设计竞赛。

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1997年,是陕西省首批接入CERNET的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按A类高校来投入建设的院校之一。2000年3月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办公面积3000多平米,设有一个视频会议室,二个多媒体教室、可同时容纳240多人的网络机房、新技术实验室、网络教学直播机房及数字建筑博物馆研究制作室等特色场所。现已建成设备先进、技术一流,集科研开发、网上教学、信息管理发布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单位。

我校校园网以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为教学、科研、管理创造良好的现代化网络信息环境为目标。现已与中国教育科研网100兆光纤互联,并能实现核心节点双向千兆互联、楼宇千兆互联、百兆到用户桌面的高速、可靠、稳定、安全的网络。我校校园网覆盖了学校绝大多数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及家属楼,为全校2万多名师生提供了一流的网络平台。

我校建筑学院也建有数字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报告厅,装备有先进的可视化电教设备,如:数字投影仪、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等,并配备了有关教学软件。这些均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以及师生及时沟通、互动、在线答疑等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建立了《6分设计——课程讨论qq群》,结合课程进度,网上讨论答疑。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 六种基本方法的训练

结合设计技能训练目标,经过6年的反复摸索和教学实践,共划分了六种基本方法。每种方法可以设立多个题目,不同题目的时间长短可以灵活调整,6个单元必须连续完成。

(2)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

观察体验:快题题目的设置,要求学生从熟悉的环境入手,从熟悉的生活入手,观察空间的形式,观察空间的限定要素,观察空间中的生活,观察空间中的人,观察空间中的美,形成和积累自己的感知经验。

动手制作:快题题目的设置,要求学生以各种方式动手表达,熟悉笔、纸、材料、工具、电脑、软件等,学会借助各种表现方式去传达构思和推敲空间。

开放展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与教师直接的思想碰撞,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而是创造了在全学院和全学校范围内面对面交流的可能。

疯狂淘宝:收集资料如电子游戏一般,寻找每一个机会,证实每一种可能,去探求前人的经验,去探求建筑作品众所周知的设计真实面和鲜为人知的设计过程面。

小组合作:对于同一个设计题目,学生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题目,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开放式的展评机制

过去,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也就放假了。学生只是知道自己的分数,却不知道为什么?不了解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今后如何努力,犯过的错误还会继续。“6分设计”建立了开放式展评机制,将评图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将评图的时间放在一个设计完成后,下一个设计开始前,实现了快速反馈。开放式讲评由校园公开展评、年级大课点评、班级小组讲评三个部分组成。

年级大课点评,是教师本周六收到作业后,进行作业的电子文件处理,突击集体评阅,挑选典型作业,下周一在报告厅进行全年级点评,由各班指导教师轮流上台讲评各班的典型作业。典型作业一类为有启发性的思路,可推荐给学生参考;一类为设计和表达手法成熟,值得相互学习的;一类为大家共有的设计常见病,需向学生揭示的。

校园公开展评,是在年级大课点评之后,随即在东楼门前的法桐大道上,进行年级作业展览,全体教师随机讲评,路过的教师也能主动或被邀请参加展评。学生多在自己的作业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进行讨论。这已成为建筑学院的一处风景。

班级小组讲评,是在班级里相互讨论和比较设计作业,总结经验教训,基本上是学生自行组织,任课教师旁听。

开放式展评,打破仅由本班的指导老师对同学进行讲评的限制,给每个学生提供与老师、其他同学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展评可以听到不同教师对一份作业的不同评价,可以了解不同教师的观点看法,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4)关联式专题讲座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系列相关的讲座,在第一个快题设计单元安排了“建筑快题表现讲座”,在第二个快题设计单元安排了“建筑造型与结构选型解析讲座”,在第五个快题设计单元安排了“建筑建构讲座”。

(5)承上启下的整合环节

以“系列快速设计训练”为开端,将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共一学年的四门连续设计课程整合成建筑学本科五年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整合环节。形成“系列快速设计训练”(建筑设计快题系列Ⅲ)——“着重创造性突破与设计构思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Ⅱ)+模型制作——“着重技术融合设计方法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Ⅲ)。

通过整合环节的连续学习,完成从建筑基础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过渡,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考和设计习惯,探索在复杂基地条件下,如何进行有创造性突破的构思设计,如何以技术手段支撑实现有创意的方案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预制的课件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授课方式,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效果明显;

(2) 教学资源上网很好地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网上讨论答疑,形成开放的交流平台,打破单一指导教师的教学体制;

  (3) 建立快速讲评的反馈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学习的内容;

  (4) 建立开放式讲评教学方式,由校园公开展评、年级大课点评、班级小组讲评三个部分组成。校园公开展评在东楼门前的法桐大道上,进行年级作业展览,全体教师随机讲评,路过的教师也能主动或被邀请参加展评。学生多在自己的作业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进行讨论。增强了教学的参与性。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我校2000年开始,历经8年自主创立的一门设计思维和技能训练课程。是从建筑的功能类型化教育向设计思维技能类型化教育改革的尝试。是我校200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02年获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课程具有独创性,在全国建筑学专业院校中,仅我校有此《系列快题设计》课程,并且带动相关院校的快题设计课程建设;该课程具有科学性,是针对建筑学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细分建筑设计过程,着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课程;该课程具有系统性,是我校建筑学本科特色教学整合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提出了6种设计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方法,建构了分解递进式的科学训练模块,形成了快速设计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建立了开放的展评机制,通过校园公开展评、年级大课点评、班级小组讲评等多层次机制,形成有效的教学交流机制。

8年中积极展开科研探索和教学实践,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支青年教学团队,完善了本科的教学梯队建设。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中获得很好的反响。

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武联 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严谨而富有创新,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成为本科教学的中坚力量。《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在长期建筑学快题设计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的一门关于建筑设计方法训练的课程,是该校具有代表性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筑学特色课程。

董芦笛副教授和这支青年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使《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日趋成熟,在陕西省各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快题教学中产生很好的反响。

课程结构合理完善,对五年制课程体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的内容灵活新颖,能够深入浅出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课程的组织方法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能够扩展学生多方位吸取知识,交流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课程的设计符合实际建筑设计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就业工作的适应性。

课程体现了西建大一贯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法研究的传统,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西北是领先的,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

综上所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系列快题设计》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具有显著影响,具备了精品课程的条件,特此推荐。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建筑系 许 健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系列快题设计》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一门体系完善、内容扎实、教学实践效果优良的建筑设计方法的训练课程。

该课程的设计系统性强,体现设计实践的思维和创作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知识积累与方法能力训练相接结合的理论实践教学问题。

课程科学的建构了系列教学模块,形成了特色的教学体系。

该课程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该课程是西建大严谨治学、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注重教师队伍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建设的结果。

课程在陕西省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领先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值得借鉴。特此推荐课程申报精品课程。

西安市建筑设计院 院总建筑师 王陕生 高级建筑师:

西安建筑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长期坚持教改创新,以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建设。教师将创作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探索的有效方法系统地融于教学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灵活适应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科学的分解了设计过程的环节,并成功地转化为训练方法,简明实际可操作性强。《系列快题设计》课程的各环节时间节奏是和实践过程相吻合的,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实际工作。《系列快题设计》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创作的追求,是最可贵的。

课程体现西建大教学的特色,在国内各院校中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也是该课程发展建设的良好基础。

特此推荐该课程申报精品课程。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学生评价摘要

建筑学1999级 高珊珊

在2001年的三年级下学期参加了系列快题设计的课程。我当时的感受:

1.不再是“你说我听”,以往的教学模式被突破,空间模式也被突破。

2.不光是建筑,我们交流的不仅仅是建筑。

3.不仅仅是图纸,他们不仅仅让我们敢于想,也要我们关注建造,怎样去实现。

对于已经工作的我来说,《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我大学课程中最有收获的课程,它没有告诉我“什么是什么”,类似彼德.艾森曼,也没有直接去教学生怎么设计建筑,而告诉我们一种设计态度,教会我们设计方法,这才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这门课影响我最深的。直至现在工作,它对我的前期设计中如何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反映问题,表达设计想法有着一贯并深刻的影响。

城市规划1999级 孙菲

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训练,使我们本来不是太明晰的设计思路都条理化了。

系列快题设计的课程设计非常紧凑,也环环相套,每个专题有他独自的训练目的,但一系列做下来,使自己思考问题,掌握资料,以及对设计对象的认知都有了更明确的方法,它重视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开展设计,而不是仅仅做好某一类设计。

建筑学2002级 吴舒琳

这门课程对我的专业学习及实际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快题系列却是根据设计任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开展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体验设计,让学生尝试合作。快题系列课程采用了开放式的讲评机制,由师生共同参与,打破了一贯以来班级内师生交流的限制,促进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间师生的交流,学生受益匪浅。这门课程强调了建筑学“教”与“学”的一个关键点——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设计习惯,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团体协作的能力。

快题系列的训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快速思维及表达能力,更多的是一种设计程序、习惯,设计师相互间的配合……

建筑学2002级 杜 菲

6个“快题”,每题一周,都重点训练一种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我们从开始的不适应,到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奇妙变化,直到最后惊奇的发现原来快题不是表现技巧,不是模式、套路和背方案以及中午连啃馒头都顾不上的紧张。

让我们从新的视角去关注一个近在眼前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简单功能体。

引导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体会建筑的本质。

使我们撇开先入为主的理想设计,而从材料和建构以及空间真实尺度的层面用动手实践去真正体验设计和建造的关系。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去看教学相长,通过各种手段去理解学校教学体系之长短,畅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教育。

开放的展评机制使我们收获颇丰。东楼前那条林荫道成为那个三月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似乎在这里才真正找到了大学的真谛。

建筑学2002级 任文玲

经历这样的42天,我们对快题设计从陌生、害怕,到亲切、热爱,从中体验到设计的乐趣、表现的欲望,进步得快乐。开始认真思考建筑,明晓建筑设计是怎样一个过程,体验不同的设计方法,协调合作、构思创作、交流讲评、肯定鼓励……激起我们强烈的欲望去设计建筑,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课程学习和设计中去。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大学阶段中,让我受益很多的一门课程,不单单局限在建筑设计创作方面,对我们毕业后融入社会,都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团队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对专业设计的热爱……回想很多都得益于那个春天的“系列快题设计”训练。

建筑学2003级 王铭谡

这个快题系列,我第一次彻底明白建筑设计的过程,我第一次真正的找到了“学建筑”的感觉。

我终于知道如何合理的思考,在建筑方案的多变的空间里,如何找到自己理念合理存在的角落。其实整个快题系列的学习过程,严格的说,并不是在做具体的建筑设计的形式与手法问题,而是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建筑设计本身的思维过程,即一种设计方法的产生过程。

已经决定工作的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急功近利。有些时候经常想跳过起跑,但这个时候,我总会想到6分这个过程,让我静下心来踏实的走完每一步。2个月的快题系列,我真正懂得“厚积薄发”的意义。

建筑学2003级 李 静

系列快速设计训练期间,学生面临高强度的快速思维,快速实践的挑战。

但是在游走课程作业的时候,脑子里不是某个分数,不是某个方案,更不是应试快题的秘籍。

6分设计好似一连串的锦囊,也好比一盒奇异的糖果。我知道篮子里面有好东西,但是什么并不知道,需要学生自己投入其中,去寻找,去拆解,去发现。

建筑学2003级 苏 夏

课程从基本的建筑设计过程入手,创造性的将复杂的建筑设计分解为有针对性的单项来训练。我十分感兴趣于该课程的短时连续性,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把握建筑设计的一般流程。在其之前的设计基础课程中,专业课的学习是整体的推进,而在《系列快题设计》中,学生有机会在某个时间段专心特定方向,课程的节奏感很强。

开放式的展评机制让学生可以更直接的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并得到更多老师不同角度的反馈意见,公开的展示过程也很好的锻炼了设计者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和快速反映能力。

老师不仅系统的教授学生设计的一般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的设计过程,思考如何分解并解决更加复杂的设计问题。该课程为学生深度进行建筑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颇有趣味的起点。快乐延续,在建筑的学习中。

建筑学2004级 田 羽

大三是大学五年中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向高年级的过渡年,也是面对最多困惑的一年,需要更加系统的方法引导我们设计的生成。

在接触到每个题目后及一周两次与老师的交流中,慢慢体会到题目的设置是启发每个人形成属于自己的设计体验和积累。

通过一系列的快题设计使我逐渐形成一定的建筑设计方法,感性的观察和认知,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两者不断相互作用,相互穿插,使设计一步步向前推进,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夯实的基础。

建筑学2004级 王 卓

总的来说,各个设计都是有连续性的,都为下一个快题做了铺垫。让我们对我们以前的设计方法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这对我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变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我们对这种设计强度感觉很适应,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而不是被老师赶进度,疲于应付。是一种很愉快的学习。

建筑学2004级 吴冠宇

《系列快题设计》是我接触的第一门有关建筑设计方法的系列教学课程。

通过将课程所感受到的各种设计思维及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并努力通过图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后,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设计思维及设计过程更加体系化、完整化。

可以说系列快题设计的训练是一种开放性的、新颖的、自主的、行之有效的训练过程。通过他的训练可以摆脱之前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盲目的、不科学的探索,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思维。系列课程的教学增强了我对于专业的思考和热爱并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今后的学习打开了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

 4.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具有独创性,在全国建筑学专业院校中,仅我校有此《系列快题设计》课程,并且带动相关院校的快题设计课程建设;

 (2)具有科学性,是针对建筑学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细分建筑设计过程,着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课程;该课程具有系统性,是我校建筑学本科特色教学整合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提出了6种设计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方法,建构了分解递进式的科学训练模块,形成了快速设计的课程体系。

 (3) 在教学中建立了开放的展评机制,通过校园公开展评、年级大课点评、班级小组讲评等多层次机制,形成有效的教学交流机制。

  

4-2 本课程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2001年-2008年,《系列快题设计》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靠自我研究和探索,不断调整完善。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实践能力,教授学生有效的工作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教学难度很大,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在校学习中印象深刻的课程之一,教学成果也得到学校的肯定并获奖。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2) 应尽快完成教材的出版;

(3)应尽快编写拓展性多媒体教材;

(4)尽快建设网上讨论版。

5.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 将本课程建设为全国的精品课程,

进一步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研究,摸索课程建设经验,包括课程学术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2) 建设的步骤

本年度完成《6分设计——系列快题设计》教材的编辑和出版,在2008年度以内完成新版多媒体课件。

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本课程的教学经验。

拓展本课程的教学课题,为学生的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能力培养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3) 尽快建设课程网上讨论版,升级现有的《6分设计——课程讨论qq群》,扩大交流。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多媒体课件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纲要

系列快题设计——环境空间认知

系列快题设计——同类优秀建筑解析

系列快题设计——概念设计构思

系列快题设计——空间功能组织

系列快题设计——建筑空间建构

系列快题设计——方案构思表达

系列快题设计——建筑空间·结构解析(1)

系列快题设计——建筑空间·结构解析(2)

系列快题设计——快速设计的表达

(2)教学文件

快题1-快题6任务书

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评分标准,课程简介

(3)参考文献

(4)主讲教师教学录像

(5)教学互动录像

(6)课程建设短片

(7)教学实践展页

(8)学生作业展

 

6.推荐、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

 

《系列快题设计》课程是我校2000年开始,历经8年自主创立的一门设计思维和技能训练课程。是从建筑的功能类型化教育向设计思维技能类型化教育改革的尝试。是我校200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02年获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课程具有独创性,在全国建筑学专业院校中,仅我校有此《系列快题设计》课程,并且带动相关院校的快题设计课程建设;该课程具有科学性,是针对建筑学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细分建筑设计过程,着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课程;该课程具有系统性,是我校建筑学本科特色教学整合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提出了6种设计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方法,建构了分解递进式的科学训练模块,形成了快速设计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建立了开放的展评机制,通过校园公开展评、年级大课点评、班级小组讲评等多层次机制,形成有效的教学交流机制。

8年中积极展开科研探索和教学实践,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支青年教学团队,完善了本科的教学梯队建设。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中获得很好的反响。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同意推荐《系列快题设计》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审批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PAGE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