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扶我走上致富路” -...

1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3 责任编辑/ 陈慧君 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 李云辉 “不努力就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上世纪 80 年代,由于家庭贫困,兄 弟姐妹多, 16 岁的简德林不得不离 家自己讨生活。仅有小学文凭的 他,辗转沿海一带打工谋生。 “刚去广东打工的时候,一天 只能挣 12 块钱。”简德林说,但他还 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在 28 岁娶妻生 子。“我也响应了国家晚婚晚育的 号召。”简德林笑着说,“年轻时经 历过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40 岁以后,由于身体条件的下 降, “打工生涯”渐渐收尾,不得不回到 家乡发展,但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简 德林一家的生活仍然比较贫困。 2015 年,随着扶贫攻坚的持续深 入,扶贫工作队员通过多次入户走访, 精准识别,识别出简德林户没有抗震 安居房、孩子上学、没有固定收入等, 简德林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 挂 包 帮 扶 的 省 纪 委、乡 镇、 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 2016 年,简 德林家盖起了 80 多平米的两层砖 混结构新房。“新房子一共花了 8 多元,政府防震安居补贴了 7795 元。新房左边建了厨房,右边是养 殖区,政府还给了 1 万元的建小水 窖补贴。”简德林笑着说。 在这之前,简德林对自己能脱 贫致富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动力。是 工作队一次一次深入简德林家做 他的思想工作,简德林的思想才慢 慢转变过来。 简德林告诉记者: “以前思想认 识不够,是省纪委领导来我家里以 后,给了我很大鼓励。前久放牛时受 了伤,云南省纪委监委下派的驻村扶 贫工作队员张楠来看我好几次,还跟 我说一定要去医院认真检查治疗。工 作队员对我很关心,各方面都很支 持,我家的所有困难和问题都帮我们 解决了,再不努力都不好意思了。” 简德林感慨地说:“现在的生 活比以前好万倍啊。现在党的政策 这么好,领导对我这么关心,我还 不努力就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我要养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 “以前的房子只有现在厨房的 三分之一大,种的粮食都没有地方 堆放,现在房子建好了,要考虑怎 么脱贫致富了。”简德林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前些年,简 德林为了筹钱建房,给村里的养牛 大户放牛,不仅了解了牛市场,也 学习到了一些养牛技术,慢慢地对 养牛产生了极大兴趣。”村党总支 书记吴贤武说。 “牛,可以养!”扶贫工作队员了解 到简德林的想法后,不仅给出了肯定 的答案,还协调帮助简德林向银行贷 5 万元。于是,简德林从村里的养牛 大户手里买了9 头本地黄牛来养。虽 然因为生病损失了1 头,但通过一年 的发展,现在已经有12 头牛了。 简德林把牛当做宝贝一样,抚 摸着牛群顺滑的毛皮,欢喜之情溢 于言表。“目前这些牛的长势不错, 这两头小牛是今年刚出生的,现在 能值五六千块了。”让他感到高兴 的是,不仅牛能卖钱,就连牛粪也 卖了 2000 块钱。 养牛,让简德林找到了脱贫致 富的方向,他说他要把养牛作为未 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利用好山地,种油茶致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 干出来的!”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后,让简德林觉得很不自在,他说: “社会发展了,我不能拖后腿。” 近几年来,省纪委采取“公司+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对 600 亩老油茶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山坡 上新植了 900 多亩油茶,因地制宜, 闲置的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村民 们又多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路子。 省纪委监委下派干部、岜夺村 脱贫攻坚服务小分队第一书记、驻 村扶贫工作队长孙如军介绍,油茶 是岜夺的传统产业,经济价值较 高。 5 年开始挂果,亩产值 1000 2000 元,要比种包谷挣得多,而且 管理成本也不大,发展油茶种植是 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简德林听到工作队员们这么说, 也看到其他村种了油茶后发生的变 化,心动了。他查看了自己的土地,主动 与自己土地连片的农户联系,协商把 其他农户的土地租过来,要种上油茶。 “今年( 2018 )晚了一些,现在没 有苗木了。”简德林惋惜地告诉记者, “人要把目光放得长远,技术可以去 学,不懂就去问,明年一定要种上油 茶,种上几十亩油茶,等到有收益了, 生活也就好过了。” 在一旁烧火做饭的简德林妻 子自信地说:“只要牛养好了,油茶 种上了,不仅要把钱还了,还要好 好地装修房子。” 在挂钩帮扶的省纪委和当地 党委政府的宣传带动下,简德林改 变了“等靠要”的思想,拉了一把, 就努力往上爬,走出一条种养结合 的致富路。 “扶贫工作队扶我走上致富路” —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委会石洞村小组村民简德林的脱贫故事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菡 抓住机遇谋致富路子、因村施 策创乡村治理“土法子”“合作社”科 学种植鼓了农民钱袋子……位于临 沧市双江县西部的沙河乡,居住着 拉 祜、佤、布 朗、傣 等 14 种少数民 族。改革开放 40 年,沙河乡在党和 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跟时代发展 脚步,抢抓机遇、聚力实干,在全面 小康社会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 步。 “土法子”让村寨变样子 走进沙河乡允奉村景亢组,一 幢幢傣家新式楼房毗邻而起,石板 铺就的村道干净整洁,身穿白色傣 族传统服装的老人们三两成群地坐 在一起晒太阳、话家常,小孩们在一 旁嬉戏玩闹。 “互帮互助的风气在我们村一 直都有,村里谁家有个什么事大家 都会主动帮忙。‘六个共同’在村里 推行后,赚钱路子一起想,修路修房 一起做,大家齐力把村子建得更好, 村子也比以前更团结了。”在自家院 子里,今年 43 岁的俸小老六自豪地 说道。 俸小老六口中的“六个共同”, 是景亢组根据村里实际情况不断探 索实践创新推行的社会管理模式, 即“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 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 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 创”。 以“产业发展共同谋”为例,景 亢组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 同时,积极谋划特色产业,发展种养 殖业、民族手工艺,引进苗圃等产 业,并结合景亢组产业基础、民族特 色、交通区位、自然景观、餐饮美食 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传统产业 与特色产业实现了有效融合,村民 们也实现了稳定增收。 “一个寨子里一家富不算富,带 动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俸 小老六是景亢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理 事长,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他,见证了 家乡变化的同时也为家乡的发展贡 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养鸡合 作社在 2010 年成立的时候加上我 只有 7 户参与,到 2018 年,我们社员 已经有 526 户。我们黑肉鸡市场越 来越好,大家生活一起变好,整个村 的发展才会更好。”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 导支持下,景亢组抓住被列为“省级 重点村”的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的引领作用及群众的主体作用, 通过“六个共同”推动“新房、新村、 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实 现了特色民居全覆盖、经济增收有 保障、村容村貌大改观,景亢组先后 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民主 法治建设示范村”,被市委、市人民 政府评为“十大优美村寨”“十佳最 美乡村”“森林村庄”。目前,“六个共 同”管理模式已在双江县全县得到 推广。 种植经营科学化 村民鼓了钱袋子 自成立马铃薯、水稻专业合作 社以来,沙河乡允奉村忙孝组村民 们“单打独斗”搞种植,产业发展“小 散弱”的问题得到解决,科学种植使 土地产值得到提高,规模经营使村 民收入稳定增加,忙孝组的马铃薯 和水稻打出了市场,村民的生活越 过越红火。 忙孝马铃薯、水稻种植农民专 业合作社理事长俸光兵介绍,忙孝 组一直是双江县有名的冬马铃薯栽 种地,但以前都是农户自种自销,产 量和收益很不稳定。 2007 年,忙孝 组成立马铃薯产业协会和马铃薯种 植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植马铃薯, 倡导进种、种植、销售一体化,还以 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市、县农 机农技推广部门为技术依托,建立 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 2015 年,忙 孝组又成立了双江允俸水稻种植农 民专业合作社,村里将两个合作社 放在一块建基地,把农业科研推广 与专业合作社相融合,实现生产全 程机械化,马铃薯与水稻种植实现 了品质产量的同步提高,村民收益 也得到增加。 “合作社目前有社员 260 1260 人,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我们 生产的水稻和马铃薯打响了品 牌,外面评价我们的稻米颗粒饱 满,清香软糯,马铃薯个大饱满, 皮薄身光,拿到市场上特别好 卖。”俸光兵说,在种管经营上,合 作社采取“生产机械化、种植订单 化,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病 虫 害 防 治、统 一 包 装、统 一 品 牌、 统一销售”的“两化六统一”模式, 产品主销北京、上海、武汉、西安 等大中城市,仅 2017 年就带动 375 户贫困户脱贫。此外,合作社还采 取“订单生产+ 市场营销+ 电子商 务”相结合的多点销售模式,拓宽 农产品电商营销渠道,实现种植 生产销售规模化和农产品优质优 价,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加入合作社很省心,粮食不愁 销路,只要马铃薯、水稻长得好我们 就有收入,而且合作社提供机械化 插秧, 120 /亩,以前我们人工插秧 请工人都是 250 /亩,真的又省心 又省钱。”忙孝村一组傣族村民李 芬,她告诉记者在合作社成立之初 自己和丈夫就来工作了,“要在以 前,盖新房、开荒地搞种植这些事我 想都不敢想。国家政策好,合作社搞 科学种植,我们靠地吃饭的农民收 入也比以前高了,日子越过越好,生 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临沧市双江县沙河乡: 因村施策促发展 楚雄 新增 3 个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近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 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 级管理办法》,经楚雄州旅游景区 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牟定 彝和园、大姚昙华山、双柏查姆湖 获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香港嘉华百万基金大关助学 日前,香港嘉华建材集团与昭 通大关县举行教育助学基金签约 仪式 为助力大关县教育脱贫攻坚, 香港嘉华建材集团向大关县捐赠 人民币 100 万元,成立“香港嘉华 建材集团昭通市大关县教育助学 基金”。从2019 年起至2023 年连续 五年,基金每年向大关县符合条件 的贫困高中生、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20 万元,给贫困学子提供经济援 助,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 届时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可以向 基金管理办公室大关县青少年事 务中心进行申请。 红河县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近年来,红河县采取七项举措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与保护工 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 护机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民族文化旅游等工作领导小 组。二是出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 政策。结合红河县实际,出台《红 河县民族文化振兴“1041”工程 2015- 2020 年)实 施 方 案》等 民 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 护,完善传承机制。四是分类指 导,科学保护。五是建立档案和数 据库。六是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档 案。七是有序开发,推动非物质文 化商品化。 耿马县 生态产业见成效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县积极整合林业生态建设资金, 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在保障林产 品安全、促进林农就业增收和发 展地方经济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该县完成林业总产值 23 亿元。 目前,全县共有涉林企业 55 户,其中销售收入达 2000 万元以 上的涉林企业 3 户,有林农专业 合作社 23 户,经营林地面积 3.9 万亩。耿马县亦积极开展安全生 产大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 林业安全生产稳定可控。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 者 田薇)1 13 日,官渡区金马 街道办事处东华路社区东华公园 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处处洋 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官渡区金 马街道办事处东华路社区为迎接 新年举办的“邻里一家亲 送福送 万家”社区新年创意集市在这里 拉开了帷幕。 据介绍,此次活动共邀请了官 渡区金马街道办事处爱心超市、私 房秘制年货美食、手作创意产品、 年货礼品等 27 个企业和民间艺人 共同参与现场展示摆摊售卖。 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要数 云南微言堂国学院的迎春接福送 春联活动,社区居民们争相排队 领取。写春联的唐大爷告诉记者: “能够来给大家写写春联,增添一 点节日的气氛,感到很高兴!从今 早到现在已写了 200 余副,虽然辛 苦,但心里非常高兴,社区组织这 个活动很好,拉近了彼此间的距 离。” 社区居民李大爷说:“在这个 社区居住了 30 多年,现在社区的 活动越来越多,今天这样的活动 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东华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晓玲 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服务 好社区民众、争创和谐社区,做好 民族团结一家亲、传承中华传统 文化,共创美好家园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 田 薇)1 13 日农历腊月初 八,昆明市盘龙区鼓楼街道办事处 桃源社区在桃源广场开展了“过腊 八迎新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 题的腊八节送粥送祝福暨民族大 舞台文艺汇演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吸引了白族、 彝族、苗族、回族、傣族、傈僳族等 10 余个不同民族的社区居民在一 起欢度腊八节,社区的 10 支少数 民族文艺队伍现场献上《点赞新时 代》《我的祖国》《饮酒欢歌》等 20 个精彩的民族舞蹈、健身操、太极 拳等节目。活动送出的腊八粥由盘 龙区佛协圆通寺提供,活动当天共 施粥 1800 余碗,消耗了 120 公斤大 米, 10 公斤薏仁米, 10 公斤皂角等 13 种材料。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少数 民族居民发放民族政策宣传手 册、送粥;长案上的书法老师们 在挥笔弄墨,为大家写春联、送 “福”字。白族同胞柏女士说:“拿 了对联立马就感觉有了年味,来 到桃源社区,感觉活动非常丰 富,我们一家子很快就融入了这 个大家庭。”现场还为百余名环 卫工人送上了保暖鞋、年糕、食 用油等慰问品,拿到了慰问品、 喝着热粥的彝族环卫工人何光 成连连感谢:“感谢社区的关心, 真的让我感受了家人般的爱。” 社区居民们一边品粥,一边欣赏 精彩的文艺表演,浓浓的节日氛 围与温暖的关怀洋溢在其中。 盘龙区桃源社区党委书记 王芳介绍,将腊八节这个中华传 统文化节日,与‘民族团结一家 亲’的活动融合在一起,拉近社 区各民族居民间的距离,体现了 城市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 社区里的民族团结情像粥一样, 黏稠细密,甜甜美美! 昆明桃源社区: 暖暖腊八粥 浓浓民族情 昆明东华路社区: 创意集市迎新年 陈明海 杨晓莉 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委、县 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 进步事业发展,坚决贯彻党的民族 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 题,以脱贫攻坚为引领,全力推进 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 坚持以示范创建为引领,高位组 织推动,凝聚人心力量。牟定县成立 了由县委书记李绍文任组长、县长赖 有常任常务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全县7 乡镇、 89 家县级部门参与创建工作, 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整合资源、县乡村组四级联创”的 工作格局。科学统筹谋划,将建成“全 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纳入县“十 三五”规划“一枢纽两区三基地”发展 定位强力推进,先后召开全县创建工 作启动大会、业务培训会等 10 余次 会议推进工作。 坚持以脱贫攻坚为载体,加大民 生投入,夯实发展基础。牟定县始终 坚持以创建“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型 示范县为目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作 为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主 要载体,着力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 文化繁荣、民生保障改善、民族团结 和谐四个方面加大投入,脱贫攻坚工 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成果充分惠 及各族群众。累计实施 1 个整乡推 进、 46 个贫困行政村提升、 207 个美 丽宜居乡村建设、 461 个整村推进惠 民工程和 246 件农村安全饮水补短 板项目,实现了174 个少数民族和民 族聚居村安全饮水全面保障,文化活 动室、活动场所、公共厕所、广播电 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少数民族贫困 地区发展条件全面改善,自我发展能 力持续稳步提高。 坚持以文化传承为途径,深化思 想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深入持久地 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感党恩·自强·诚信” 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每年的4 和传统“三月会”确定为全县“民族团 结进步创建活动月和宣传周”,设立 永久性宣传碑 20 余座,设置宣传展 40 余块,宣传标语 200 多条,开展 宣讲活动300 余场次,广泛深入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 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强化责 任担当,共促和谐稳定。牟定县委、县 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民族宗教工作无 小事”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责 任担当,把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作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县 委、县政府适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县 政府常务会、县政府办公会等9 次会 议,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 建重大事项。认真落实宗教活动场所 升挂国旗、《宪法》法律法规宣传、民 族团结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五进”宣传活 动。实行县委政府领导和统战民宗系 统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及重点民 族聚居村制度,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民 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民族时报首席记者 杨清旺 “做贫困户并不光彩,脱贫要靠自己。以前思想认识不足,要感谢领 导的关心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会争取早日脱贫!”现年49岁的简德 林,是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委会石洞村小组贫困户,也是四口之家的顶 梁柱,在省纪委的挂钩帮扶下,如今的他铆足了干劲,倾心养牛、种植油 茶,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 牟定县多措并举推进示范创建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扶贫工作队扶我走上致富路” - yunnan.cnmzsb.yunnan.cn/images/2019-01/18/A03/20190118A03_pdf.pdf · 到简德林的想法后,不仅给出了肯定 的答案,还协调帮助简德林向银行贷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3责任编辑/ 陈慧君邮箱/[email protected]美编/ 李云辉

“不努力就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上世纪 80年代,由于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多,16岁的简德林不得不离家自己讨生活。仅有小学文凭的他,辗转沿海一带打工谋生。

“刚去广东打工的时候,一天只能挣12块钱。”简德林说,但他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在28岁娶妻生子。“我也响应了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简德林笑着说,“年轻时经历过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40岁以后,由于身体条件的下降,“打工生涯”渐渐收尾,不得不回到家乡发展,但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简德林一家的生活仍然比较贫困。

2015年,随着扶贫攻坚的持续深入,扶贫工作队员通过多次入户走访,精准识别,识别出简德林户没有抗震安居房、孩子上学、没有固定收入等,简德林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挂包帮扶的省纪委、乡镇、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2016年,简德林家盖起了 80多平米的两层砖混结构新房。“新房子一共花了8万多元,政府防震安居补贴了 7795元。新房左边建了厨房,右边是养殖区,政府还给了 1万元的建小水窖补贴。”简德林笑着说。

在这之前,简德林对自己能脱贫致富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动力。是

工作队一次一次深入简德林家做他的思想工作,简德林的思想才慢慢转变过来。

简德林告诉记者:“以前思想认识不够,是省纪委领导来我家里以后,给了我很大鼓励。前久放牛时受了伤,云南省纪委监委下派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张楠来看我好几次,还跟我说一定要去医院认真检查治疗。工作队员对我很关心,各方面都很支持,我家的所有困难和问题都帮我们解决了,再不努力都不好意思了。”

简德林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万倍啊。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领导对我这么关心,我还不努力就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我要养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

“以前的房子只有现在厨房的三分之一大,种的粮食都没有地方堆放,现在房子建好了,要考虑怎么脱贫致富了。”简德林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前些年,简德林为了筹钱建房,给村里的养牛大户放牛,不仅了解了牛市场,也学习到了一些养牛技术,慢慢地对养牛产生了极大兴趣。”村党总支书记吴贤武说。

“牛,可以养!”扶贫工作队员了解到简德林的想法后,不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还协调帮助简德林向银行贷

款5万元。于是,简德林从村里的养牛大户手里买了9头本地黄牛来养。虽然因为生病损失了1头,但通过一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12头牛了。

简德林把牛当做宝贝一样,抚摸着牛群顺滑的毛皮,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目前这些牛的长势不错,这两头小牛是今年刚出生的,现在能值五六千块了。”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不仅牛能卖钱,就连牛粪也卖了2000块钱。

养牛,让简德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方向,他说他要把养牛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利用好山地,种油茶致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让简德林觉得很不自在,他说:

“社会发展了,我不能拖后腿。”近几年来,省纪委采取“公司+合

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对600亩老油茶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山坡上新植了900多亩油茶,因地制宜,闲置的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村民们又多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路子。

省纪委监委下派干部、岜夺村

脱贫攻坚服务小分队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孙如军介绍,油茶是岜夺的传统产业,经济价值较高。5年开始挂果,亩产值 1000到2000元,要比种包谷挣得多,而且管理成本也不大,发展油茶种植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简德林听到工作队员们这么说,也看到其他村种了油茶后发生的变化,心动了。他查看了自己的土地,主动与自己土地连片的农户联系,协商把其他农户的土地租过来,要种上油茶。

“今年(2018)晚了一些,现在没有苗木了。”简德林惋惜地告诉记者,

“人要把目光放得长远,技术可以去学,不懂就去问,明年一定要种上油茶,种上几十亩油茶,等到有收益了,生活也就好过了。”

在一旁烧火做饭的简德林妻子自信地说:“只要牛养好了,油茶种上了,不仅要把钱还了,还要好好地装修房子。”

在挂钩帮扶的省纪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带动下,简德林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拉了一把,就努力往上爬,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的致富路。

“扶贫工作队扶我走上致富路”——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委会石洞村小组村民简德林的脱贫故事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菡

抓住机遇谋致富路子、因村施策创乡村治理“土法子”“合作社”科学种植鼓了农民钱袋子……位于临沧市双江县西部的沙河乡,居住着拉祜、佤、布朗、傣等 14种少数民族。改革开放 40年,沙河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抢抓机遇、聚力实干,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土法子”让村寨变样子

走进沙河乡允奉村景亢组,一幢幢傣家新式楼房毗邻而起,石板铺就的村道干净整洁,身穿白色傣族传统服装的老人们三两成群地坐在一起晒太阳、话家常,小孩们在一旁嬉戏玩闹。

“互帮互助的风气在我们村一直都有,村里谁家有个什么事大家都会主动帮忙。‘六个共同’在村里推行后,赚钱路子一起想,修路修房一起做,大家齐力把村子建得更好,村子也比以前更团结了。”在自家院子里,今年43岁的俸小老六自豪地说道。

俸小老六口中的“六个共同”,是景亢组根据村里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推行的社会管理模式,即“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

以“产业发展共同谋”为例,景亢组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特色产业,发展种养殖业、民族手工艺,引进苗圃等产业,并结合景亢组产业基础、民族特色、交通区位、自然景观、餐饮美食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实现了有效融合,村民

们也实现了稳定增收。“一个寨子里一家富不算富,带

动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俸小老六是景亢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他,见证了家乡变化的同时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养鸡合作社在 2010年成立的时候加上我只有7户参与,到2018年,我们社员已经有 526户。我们黑肉鸡市场越来越好,大家生活一起变好,整个村的发展才会更好。”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景亢组抓住被列为“省级重点村”的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及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六个共同”推动“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实现了特色民居全覆盖、经济增收有保障、村容村貌大改观,景亢组先后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十大优美村寨”“十佳最美乡村”“森林村庄”。目前,“六个共同”管理模式已在双江县全县得到推广。

种植经营科学化村民鼓了钱袋子

自成立马铃薯、水稻专业合作社以来,沙河乡允奉村忙孝组村民们“单打独斗”搞种植,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问题得到解决,科学种植使土地产值得到提高,规模经营使村民收入稳定增加,忙孝组的马铃薯和水稻打出了市场,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忙孝马铃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俸光兵介绍,忙孝组一直是双江县有名的冬马铃薯栽种地,但以前都是农户自种自销,产量和收益很不稳定。2007年,忙孝组成立马铃薯产业协会和马铃薯种

植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倡导进种、种植、销售一体化,还以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市、县农机农技推广部门为技术依托,建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015年,忙孝组又成立了双江允俸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将两个合作社放在一块建基地,把农业科研推广与专业合作社相融合,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马铃薯与水稻种植实现了品质产量的同步提高,村民收益也得到增加。

“合作社目前有社员 260 户1260人,通过科学种植管理,我们生产的水稻和马铃薯打响了品牌,外面评价我们的稻米颗粒饱满,清香软糯,马铃薯个大饱满,皮薄身光,拿到市场上特别好卖。”俸光兵说,在种管经营上,合作社采取“生产机械化、种植订单化,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统一销售”的“两化六统一”模式,产品主销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大中城市,仅 2017年就带动 375户贫困户脱贫。此外,合作社还采取“订单生产+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多点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电商营销渠道,实现种植生产销售规模化和农产品优质优价,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加入合作社很省心,粮食不愁销路,只要马铃薯、水稻长得好我们就有收入,而且合作社提供机械化插秧,120元/亩,以前我们人工插秧请工人都是 250元/亩,真的又省心又省钱。”忙孝村一组傣族村民李芬,她告诉记者在合作社成立之初自己和丈夫就来工作了,“要在以前,盖新房、开荒地搞种植这些事我想都不敢想。国家政策好,合作社搞科学种植,我们靠地吃饭的农民收入也比以前高了,日子越过越好,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临沧市双江县沙河乡:

因村施策促发展

楚雄新增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近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楚雄州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牟定彝和园、大姚昙华山、双柏查姆湖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香港嘉华百万基金大关助学

日前,香港嘉华建材集团与昭通大关县举行教育助学基金签约仪式

为助力大关县教育脱贫攻坚,香港嘉华建材集团向大关县捐赠人民币 100万元,成立“香港嘉华建材集团昭通市大关县教育助学基金”。从2019年起至2023年连续五年,基金每年向大关县符合条件的贫困高中生、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0万元,给贫困学子提供经济援助,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届时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可以向基金管理办公室大关县青少年事务中心进行申请。

红河县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近年来,红河县采取七项举措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与保护工

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

护机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旅游等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出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政策。结合红河县实际,出台《红河县民族文化振兴“1041”工程(2015-2020年)实施方案》等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完善传承机制。四是分类指导,科学保护。五是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六是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档案。七是有序开发,推动非物质文化商品化。

耿马县生态产业见成效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积极整合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在保障林产品安全、促进林农就业增收和发展地方经济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该县完成林业总产值23亿元。

目前,全县共有涉林企业 55户,其中销售收入达 2000万元以上的涉林企业 3户,有林农专业合作社 23户,经营林地面积 3.9万亩。耿马县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林业安全生产稳定可控。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田薇)1月 13日,官渡区金马街道办事处东华路社区东华公园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官渡区金马街道办事处东华路社区为迎接新年举办的“邻里一家亲 送福送万家”社区新年创意集市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据介绍,此次活动共邀请了官渡区金马街道办事处爱心超市、私房秘制年货美食、手作创意产品、年货礼品等27个企业和民间艺人共同参与现场展示摆摊售卖。

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要数云南微言堂国学院的迎春接福送春联活动,社区居民们争相排队

领取。写春联的唐大爷告诉记者:“能够来给大家写写春联,增添一点节日的气氛,感到很高兴!从今早到现在已写了200余副,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高兴,社区组织这个活动很好,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社区居民李大爷说:“在这个社区居住了 30多年,现在社区的活动越来越多,今天这样的活动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东华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晓玲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服务好社区民众、争创和谐社区,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创美好家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田薇)1月 13日农历腊月初八,昆明市盘龙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桃源社区在桃源广场开展了“过腊八迎新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腊八节送粥送祝福暨民族大舞台文艺汇演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吸引了白族、彝族、苗族、回族、傣族、傈僳族等10余个不同民族的社区居民在一起欢度腊八节,社区的 10支少数民族文艺队伍现场献上《点赞新时代》《我的祖国》《饮酒欢歌》等 20个精彩的民族舞蹈、健身操、太极拳等节目。活动送出的腊八粥由盘龙区佛协圆通寺提供,活动当天共施粥1800余碗,消耗了120公斤大米,10公斤薏仁米,10公斤皂角等13种材料。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为少数民族居民发放民族政策宣传手册、送粥;长案上的书法老师们

在挥笔弄墨,为大家写春联、送“福”字。白族同胞柏女士说:“拿了对联立马就感觉有了年味,来到桃源社区,感觉活动非常丰富,我们一家子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现场还为百余名环卫工人送上了保暖鞋、年糕、食用油等慰问品,拿到了慰问品、喝着热粥的彝族环卫工人何光成连连感谢:“感谢社区的关心,真的让我感受了家人般的爱。”社区居民们一边品粥,一边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浓浓的节日氛围与温暖的关怀洋溢在其中。

盘龙区桃源社区党委书记王芳介绍,将腊八节这个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融合在一起,拉近社区各民族居民间的距离,体现了城市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社区里的民族团结情像粥一样,黏稠细密,甜甜美美!

昆明桃源社区:

暖暖腊八粥 浓浓民族情

昆明东华路社区:

创意集市迎新年

陈明海 杨晓莉

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脱贫攻坚为引领,全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

坚持以示范创建为引领,高位组织推动,凝聚人心力量。牟定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李绍文任组长、县长赖有常任常务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全县7个乡镇、89家县级部门参与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县乡村组四级联创”的工作格局。科学统筹谋划,将建成“全

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纳入县“十三五”规划“一枢纽两区三基地”发展定位强力推进,先后召开全县创建工作启动大会、业务培训会等10余次会议推进工作。

坚持以脱贫攻坚为载体,加大民生投入,夯实发展基础。牟定县始终坚持以创建“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型示范县为目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主要载体,着力在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生保障改善、民族团结和谐四个方面加大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群众。累计实施 1个整乡推进、46个贫困行政村提升、207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461个整村推进惠民工程和246件农村安全饮水补短

板项目,实现了174个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村安全饮水全面保障,文化活动室、活动场所、公共厕所、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全面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稳步提高。

坚持以文化传承为途径,深化思想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党恩·自强·诚信”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每年的4月和传统“三月会”确定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和宣传周”,设立永久性宣传碑20余座,设置宣传展板40余块,宣传标语200多条,开展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共促和谐稳定。牟定县委、县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把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作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县委、县政府适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政府办公会等9次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重大事项。认真落实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宪法》法律法规宣传、民族团结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五进”宣传活动。实行县委政府领导和统战民宗系统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及重点民族聚居村制度,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民族时报首席记者 杨清旺

“做贫困户并不光彩,脱贫要靠自己。以前思想认识不足,要感谢领导的关心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会争取早日脱贫!”现年49岁的简德林,是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委会石洞村小组贫困户,也是四口之家的顶梁柱,在省纪委的挂钩帮扶下,如今的他铆足了干劲,倾心养牛、种植油茶,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

牟定县多措并举推进示范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