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兄弟姐妹》 的悲壯 與悲...

1
2017 2017 4 4 1 1 星期六 星期六 B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集古鍵琴家、作曲家與爵士樂手於一身?沒 錯,今年 26 歲的法國古鍵琴家尚隆多,就以 他的音樂告訴大家如何把三個身份完美結合! 4 月 7 日這位古鍵琴界備受注目的新星將首度 亮相香港,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 演奏巴赫的 《哥德堡變奏曲》。尚隆多 6 歲起 學習古鍵琴,二十年來與這「古老」樂器建立 了深厚感情。他師從以研究巴赫、庫普蘭聞名 的古鍵琴家 Blandine Verlet,隨後接受管風 琴、鋼琴、爵士樂、即興演奏、作曲及指揮等 訓練。他憑着穩固的音樂基礎與精湛的技巧, 不斷探索樂器與音樂之間無限的可能性,樂於 接受挑戰。《自由比利時日報》評論他的演奏 「活潑、激情、迷人、總是滿有朝氣」。 時間:4 月 7 日 晚上 8 時 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 會堂 節目查詢:3917 8165 www.muse.hku.hk 今年藝術節,共聽了三個管弦樂團的四 場演出,土耳其、捷克和北歐風味輪番澆 灌耳朵,甚為暢快,頗值一書。 不知是刻意安排,還是純屬巧合,藝術 節今年邀來的四個管弦樂團,其中三個皆 帶着強烈地域或民族色彩。或許當世界各 地的管弦樂團(無論音色或選曲)已日漸 變得相似,擁有鮮明地域性的樂團更易突 圍而出?譬如這次訪港的玻魯桑伊斯坦堡 愛樂樂團(Borusan Istanbul Philharmon- ic Orchestra,簡稱 BIFO),2014 年在英 國 BBC 逍遙音樂節曾大放「異」彩了演奏水平高,樂團悉心營造的土其耳 「異域(exotic)之聲」形象,應也是它 獲得歐洲觀眾歡心的原因。 BIFO是由土耳其龍頭工業集團Borusan 創立的樂團(該集團以生產鋼管起家)。 據樂團公關介紹,Borusan老闆素喜藝 術,除了出資營運樂團,還把伊斯坦堡一 古蹟改建成當代藝術博物館 (Borusan Contemporary),成為新旅遊地標。企業 家涉足藝術至如此投入程度,且搞得有聲 有色,實在難得。 伊斯坦堡被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 rus)分成東西兩邊,名符其實「橫跨」 歐亞兩大陸,向來被視為東西方的交匯 點,且擁有悠久中東傳統。BIFO 聰明地 將此城市特色變成樂團自身特色:除主力 推介土耳其新派音樂,亦經常以獨特方式 演繹充滿異國情調的作品。是次在香港便 演了高沙可夫《天方夜譚》、雷史碧基 《希巴女王》等 exotic 經典。 我聽了2月15日晚 的《天方夜譚》,確 有驚艷感。不得不提 女 樂 團 首 席 Pelin Halkacı Akı n,把象徵 「雪赫拉莎德王后」 (Scheherazade)的獨奏 部分拉得婉約靈動, 極富神髓。木管和銅管部樂師皆極富音樂 感,此曲正好讓他們有各領風騷的機會。 BIFO 的演繹最特別之處,是加進兩種傳 統中東樂器(他們的唱片錄音也是如此炮 製),令這首創作意念來自波斯古老傳說 的作品,更添一抹東方神秘感。烏德琴 (oud)外表像結他的前身魯特琴,音色 像 結 他 。 源 自 阿 拉 伯 的 卡 龍 琴 (qa- nun),演奏方式跟古箏相似,和小提琴 合奏時效果甚佳。音樂會的安歌曲 《Köç ekç e》是節奏強勁的傳統土耳其音 樂,令人血脈沸騰。這場音樂會很精彩, 但聽後我始終對樂團的定位有點懷疑:以 異國風情作招徠,將來會否無以為繼?觀 眾聽悶了怎算?且看 BIFO 以後會否開拓 更多首本曲目。 藝術節今年重點宣傳的樂團是捷克布爾 諾 國 家 歌 劇 院 (National Theatre Brno),我看了「楊納傑克精選作品」那 場,可惜最有期望的《小交響曲》卻最失 望。首樂章「號曲」雖有九支小號和兩支 上低音號一字排開,陣容鼎盛,但音量和 勁度皆嚴重不足,指揮亦沒能玩出怪誕味 道。至於我沒帶太大期望入場的奧斯陸愛 樂樂團(Oslo Philharmonic),卻反而令 人驚喜連連。 這個快有一百年歷史的樂團,去年在英 國巡演時大獲好評,年僅四十歲的指揮佩 特 連 科 (Vasily Petrenko) 自 然 功 勞 最 大,但樂師極高的演奏水平和默契,也是 關鍵所在:木管部(特別是雙簧管)音色 清澈宏亮,抒情性強;銅管部雖不及前年 來港的洛杉磯愛樂(LA Phil)燦爛輝 煌,但各人皆吹得揮灑自如,長號、圓號 音色尤佳。首晚吹奏蕭斯達高維契《第一 號大提琴協奏曲》圓號部分的那位女樂 師,更是風味絕佳,甚有壓場感。 不過這些都算是「意料之內」的好。 「意料之外」的好,則是很多人會忽略的 敲擊部。樂團兩位定音鼓樂師(他們輪番 上陣)技藝超凡,總能在最精確的時刻打 出極其乾淨、清脆、雄渾的一棍或一串鼓 音,堪稱我聽過的最有魅力的鼓聲!第二 晚,我坐在極近定音鼓的背台位置,眼睛 經常離不開兩樂師全神貫注的表情。其中 一位年紀較大的先生,時常彎身俯耳到鼓 皮上聽聽有否走調,可謂一絲不苟,對專 業充滿熱誠。 除了鼓,弦樂部也很特別,音色綿密如 絲,有時竟能奏出一種把觀眾拉進漩渦裡 起舞的感覺。或許這就是場刊提到的「挪 威之聲」(the "sound" of Norway)?總 括而言,奧斯陸愛樂兩場演出皆達頂級水 準,而我特別喜歡他們演繹芬蘭作曲家西 貝流士的《第二交響曲》:此曲原不及首 晚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般容易討 喜(因旋律與主題並非琅琅上口那類), 但樂團奏出豐富飽滿的層次,令全曲絕無 半點冷場,至尾樂章(Allegro modera- to)更像用層層音符海浪包圍起音樂廳, 氣勢之恢宏,非常鮮見,是不可多得的聆 樂體驗! 文:默泉 - 古鍵新詮《哥德堡》 尚隆多鍵琴演奏會 復活節將至,wtc more 世貿中心將於 4 月 6 日至 5 月 7 日期間以「emmaAparty.喚樂」為 主題,特別邀得曾於多國參展之台灣著名創作 家林俞槿 Emma 來港舉行個人展覽,展出多幅 趣致可愛的作品,勾起每個人心中的小童趣, 當中更有多幅特意為是次展覽創作的作品,藝 術愛好者萬勿錯過!此外,兩個 Emma 筆下極 受歡迎的角色 「肉包」及「島灰」更會 被打造成大型立體裝置,並由創作者 Emma 親 自上色,趣怪形象活現於大家眼前,粉絲們定 要前來打卡拍照一番!展覽期間,場內更設期 間限定店,獨家發售多款 emmaAparty 最新及 限量精品,極具收藏價值! 而 Emma 更會由 台灣親臨 wtc more 為個人展覽揭幕,並會即 場創作,將動物擬人化,傳遞歡樂訊息。 時間:4月6日至5月7日 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wtc more世貿中心P1中庭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香港 文化博物館籌劃的「故宮學堂」講座系列將於 四月展開,邀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主 講首場講座,為系列揭開序幕。單博士將以 「公共文化設施的表情以故宮博物院為 例」為題,以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 心、開心、舒心、熱心等八個「表情」為線 索,分享故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讓大眾一 起學習故宮的大歷史,小故事。 「故宮學堂」講座系列為康文署於二○一六 年底至今年七月舉行的「故宮全接觸」活動之 一。「故宮全接觸」透過一系列與故宮文化藝 術相關的展覽、節目及教育活動,與公眾分享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和現代意義。活動將走進 各社區,讓市民認識香港和故宮在中國歷史文 化傳承中的地位和貢獻,感受傳統文化可以和 日常生活如此接近。 故宮學堂揭幕講座:「公共文化設施的表 —以故宮博物院 為例 」 講者:單霽翔博士,故宮博物院院長 語言:普通話(設廣東話即時傳譯) 時間:4 月 8 日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劇院 費用:免費入場 報名:網上登記 http://www.museums.gov.hk/pmtalk 辦公時間內致電3749 9878 康文署 「故宮學堂」第一彈! 童趣一百分 「emmaAparty.喚樂」 藝術展 綜評藝術節四場管弦樂音樂會 《兄弟姐妹》一劇,由導演列夫.朵 金和阿爾卡季.卡茲曼、謝爾蓋.別赫 捷列夫根據蘇俄作家阿勃拉莫夫的長篇 小說《普里亞斯林一家》四部曲改編。 兄弟姐妹指的是普里亞斯林一家的五、 六個孩子(小說中六個,出現在舞台上 是五個);也是佩卡希諾村「新生活」 集體農莊管委會主任安菲薩.彼得羅芙 娜口中的全村的父老鄉親;又是偉大的 衛國戰爭開始時斯大林號召全體蘇聯人 民為戰爭犧牲一切的動員令中「人民」 的代稱。無論在哪一種意義上,「兄弟 姐妹」都指稱群體而非個人。儘管在這 部近六個小時的長劇中,也活躍着米什 卡、麗莎、安菲薩、瓦爾瓦拉等一眾血 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但感人至深的,卻 是那一個個令人震撼的群眾場面和令人 難忘的群體形象。 震撼的戲劇場景 戰後,在迎接全村第一位從前線歸來 的復員戰士的村宴上,村民們像過節一 樣,家家拿出儲存已久的土燒酒,人人 聚精會神地品嚐着難得一見的牛肉。對 於長年吃慣土豆或用苔蘚和嫩木心做成 「麵團」的村民來說,這無異是只有神 仙才能享受的美味。這時,戲劇動作幾 乎停頓了,或者說,人們望着牛骨頭的 驚奇目光和細嚼慢嚥的滿足神情,便是 全部的戲劇動作。在這長長的停頓中, 包含着多少幸福、多少辛酸、多少非言 語所能表達的複雜情感與生活內容。突 然,倉庫管理員瓦爾瓦拉一聲「吃肉 啊,吃個飽吧!」的吆喝,打破長長的 停頓,伴隨着七高八低的呼喊,滿台都 是掛着淚花的幸福笑臉。人們紛紛舉杯 相慶。第一杯酒自然是為勝利乾杯,接 着人們舉杯感謝帶領大家熬過戰爭艱難 歲月的農莊管委會主任安菲薩,感謝包 攬了全村男人雜活的小夥子米什卡。不 知又是誰高喊了一聲:「眼淚也流夠 了,來唱歌吧!」村民們唱起歌、跳起 舞。在忘情的歌舞中,人們望着第一個 返回家鄉的戰士,不禁黯然傷神。戰爭 開始時,這個小小的北方村莊,有六十 多個精壯漢子和青年,在妻子、母親的 陪送下奔赴前線。四五年過去了,死亡 通知書一份接一份地送到村裡,還有多 少人杳無音信。這個歡樂的宴會從一開 始就混合着心酸的眼淚。這就是朵金刻 意營造的一個場景。不管你說這是傳統 的現實主義也好,現實主義的開放體系 也罷;也不管你認為這是傳統的以喜寫 悲,還是現代/ 後現代的日常場景陌生 化,朵金告訴人們,一個戲劇場景,僅 僅一個場景,可以容納多少生活容量、 歷史底蘊、情感衝擊、思想內涵……它 超乎體系,超乎手法,一切都是連血帶 肉的歷史細節,一切都是毫無偽飾的生 活真實。 劇中最大的亮點,是那長達十幾分 鐘、生氣盈溢、令人為之一震的播種場 面。由圓木搭建的活動平台從高處慢慢 地降下,一群衣衫襤褸的農婦,拖着疲 憊的步履,跨過活動平台,走向台口。 四仰八叉地倒地圍坐,心開意豁地傾聽 安菲薩講述上帝比較牲畜與女人發情次 數的諢笑話。爽朗、謔浪的瓦爾瓦拉模 仿男人粗野地撲倒在老婦人瑪爾法身 上。瑪爾法迅速地撩起瓦爾瓦拉的裙 子,猛揍她的屁股。女人們嬉笑着扭成 一團。這裡絲毫不涉半點兒猥雜瑣屑, 性的飢渴,性的戲謔,是性壓抑焦慮情 緒的釋放。是對殘酷無情的戰爭摧殘人 性的控訴。正像民間小調所傳唱的, 「親愛的去打仗,我留在小橋旁。轉眼 到了第五年,小寡婦還在守空房。」也 一如被指責行為不檢的瓦爾瓦拉悲憤反 問,整個村落除了老弱病殘外,叫我到 何處去找一個不是少年的男人? 在片刻的嬉鬧之後,農婦們抖擻起精 神,揹起裝着種子的背包,開始播種。 活動平台漸漸升高,站立在不斷升高的 平台上的眾農婦與站在枱面上的農婦構 成一個整體,齊刷刷地揮動着手臂,將 種子撒向希望的田野。即便收穫的糧食 顆粒不剩地輸往前線,即便苦難的歲月 望不到盡頭,也無損她們忘我勞動的豪 情。你願意將這一場景看作勞動的詩化 也好,解讀成精神的提升也罷,這裡的 一切,都緊緊依託在這片被汗珠和淚水 洗刷過的土地,依附在樸實無華的相信 「戰爭結束了,就不會再挨餓」的願景 上。 歷史的沉思 然而戰爭結束了,飢餓依然存在。全 劇第二部分的開端,展現的便是這樣一 幅由喧囂的音畫背景映襯下的靜止畫 面。投映立在舞台後區的活動平台上的 宣傳影片:紅旗飛舞,麥浪滾滾,雄壯 的歌聲夾雜着馬達轟鳴聲,拖拉機、康 拜因奔馳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投影光 束漸暗,舞台燈光漸亮,坐在舞台前區 觀看電影的,是兩三排擠在一起、面帶 饑色、目光茫然的村民。緊接在後面的 是,現實生活中強徵公糧與掏盡村民腰 包中最後一戈比認購「復興公債」的場 景。小說《普里亞斯林一家》寫於上一 世紀六七十年代,舞台劇《兄弟姐妹》 首演於 1985 年。導演朵金說,「劇場 的目的就是震驚」。但無論是尚未 解體的蘇聯,還是今日的俄羅斯,也無 論歷史多麼嚴酷,生活多麼沉重,揭示 信仰被摧毀所帶來的震驚,都需要有天 大的勇氣。 朵金不是憤青,也不是虛無主義者。 全劇首尾相顧,既承受着歷史境遇濃得 化不開的悲愴,也充盈着迎擊歷史命運 的悲壯。全劇的開頭是,春天來了,全 村的男女老幼湧向用粗木欄杆圍護起來 的渡口。凝神諦聽遠處傳來的一聲聲汽 笛聲。從上游駛來的輪船上,或許載有 人們急需的糧食和草料,或許搭載着久 別歸來的親人。無盡的苦難與憂愁壓不 倒人,只要希望還在,春天就會到來。 末尾是米什卡想寫信營救因給饑饉的村 民發放口糧而被拘捕的農莊管委會主任 盧卡申,但除了他的妹妹麗莎外,人人 藉故推脫,無一受過眷顧的村民敢在信 件上簽名。舞台燈光漸暗,孤身坐在渡 口的米什卡抬頭仰望長空,遠處傳來淒 切悲愴的鶴鳴。渡口還是那個渡口,村 民還是那些村民,是什麼樣的生活、什 麼樣的機制,將人變成非人。觀眾與米 什卡同時陷入深深的沉思,是什麼樣的 希望與精神力量,將幫助佩卡希諾村的 村民們,從戰後的廢墟中重新站立起 來? 我已出七近八,對我這一代的中國知 識分子來說,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 基、屠格涅夫、別林斯基、赫爾岑、舍 斯托夫等俄國文學家、思想家,曾經深 深地影響過我們青年時代的思想與心 靈。也由於歷史境遇的相似,俄羅斯那 片充滿苦難與悲愴的土地,仍時時牽動 着我們的心緒與情思。 三月四日,我在天津大劇院重睹《兄 弟姐妹》的演出。兩次觀看時隔四分之 一世紀。 今日看來,平鋪直敘的單線敘事,全 知全能的敘事視角,鮮明的對比與直 喻……都顯得略為陳舊。然而我深夜走 出天津大劇院,激動依舊,悲愴依舊, 心頭彷彿堵塞着一股難以排解的複雜思 緒與情感,一半為俄羅斯,一半為我們 自己。 《兄弟姐妹》 1992 年,我在聖彼德堡小話劇院觀 看過《兄弟姐妹》的原版演出。不懂 俄語的我,看得熱淚盈眶,只緣許多 戲劇場景與我們的歷史經歷和生活經 驗,竟是如此的相似,假若演員們換 上中式服裝,活生生的就是我們的兄 弟姐妹。 文:林克歡 悲壯 悲愴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中的播種場景 中的播種場景攝影 攝影大壯 大壯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劇照 劇照 攝影 攝影錢程 錢程 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劇照 劇照 攝影 攝影錢程 錢程 佩特連科 佩特連科 © © Fred-Olav Vatne Fred-Olav Vatne 奧斯陸愛樂樂團 奧斯陸愛樂樂團 © © Johannes Granseth Johannes Granseth 法國古鍵琴家尚隆多 法國古鍵琴家尚隆多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Aug-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B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兄弟姐妹》 的悲壯 與悲 …pdf.wenweipo.com/2017/04/01/b07-0401.pdf · 《Köçekçe》是節奏強勁的傳統土耳其音

20172017年年44月月11日日((星期六星期六))藝 1051673 粹B7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集古鍵琴家作曲家與爵士樂手於一身沒錯今年26歲的法國古鍵琴家尚隆多就以他的音樂告訴大家如何把三個身份完美結合4月7日這位古鍵琴界備受注目的新星將首度亮相香港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演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尚隆多6歲起學習古鍵琴二十年來與這「古老」樂器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師從以研究巴赫庫普蘭聞名的古鍵琴家Blandine Verlet隨後接受管風琴鋼琴爵士樂即興演奏作曲及指揮等訓練他憑着穩固的音樂基礎與精湛的技巧不斷探索樂器與音樂之間無限的可能性樂於接受挑戰《自由比利時日報》評論他的演奏「活潑激情迷人總是滿有朝氣」時間4月7日 晚上 8時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

會堂節目查詢3917 8165 wwwmusehkuhk

今年藝術節共聽了三個管弦樂團的四場演出土耳其捷克和北歐風味輪番澆灌耳朵甚為暢快頗值一書不知是刻意安排還是純屬巧合藝術節今年邀來的四個管弦樂團其中三個皆帶着強烈地域或民族色彩或許當世界各地的管弦樂團(無論音色或選曲)已日漸變得相似擁有鮮明地域性的樂團更易突圍而出譬如這次訪港的玻魯桑伊斯坦堡愛樂樂團(Borusan Istanbu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簡稱BIFO)2014年在英國BBC逍遙音樂節曾大放「異」彩除了演奏水平高樂團悉心營造的土其耳「異域(exotic)之聲」形象應也是它獲得歐洲觀眾歡心的原因BIFO是由土耳其龍頭工業集團Borusan創立的樂團(該集團以生產鋼管起家)據樂團公關介紹Borusan老闆素喜藝術除了出資營運樂團還把伊斯坦堡一古蹟改建成當代藝術博物館 (BorusanContemporary)成為新旅遊地標企業家涉足藝術至如此投入程度且搞得有聲有色實在難得伊斯坦堡被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分成東西兩邊名符其實「橫跨」歐亞兩大陸向來被視為東西方的交匯點且擁有悠久中東傳統BIFO聰明地將此城市特色變成樂團自身特色除主力推介土耳其新派音樂亦經常以獨特方式演繹充滿異國情調的作品是次在香港便演了高沙可夫《天方夜譚》雷史碧基

《希巴女王》等exotic經典我聽了2月15日晚

的《天方夜譚》確有驚艷感不得不提女 樂 團 首 席 PelinHalkacı Akın把象徵「雪赫拉莎德王后」(Scheherazade)的獨奏部分拉得婉約靈動極富神髓木管和銅管部樂師皆極富音樂感此曲正好讓他們有各領風騷的機會BIFO的演繹最特別之處是加進兩種傳統中東樂器(他們的唱片錄音也是如此炮製)令這首創作意念來自波斯古老傳說的作品更添一抹東方神秘感烏德琴(oud)外表像結他的前身魯特琴音色像結他源自阿拉伯的卡龍琴(qa-nun)演奏方式跟古箏相似和小提琴合奏時效果甚佳音樂會的安歌曲《Koumlccedilekccedile》是節奏強勁的傳統土耳其音樂令人血脈沸騰這場音樂會很精彩但聽後我始終對樂團的定位有點懷疑以異國風情作招徠將來會否無以為繼觀眾聽悶了怎算且看BIFO以後會否開拓更多首本曲目藝術節今年重點宣傳的樂團是捷克布爾

諾 國 家 歌 劇 院 (National TheatreBrno)我看了「楊納傑克精選作品」那場可惜最有期望的《小交響曲》卻最失望首樂章「號曲」雖有九支小號和兩支

上低音號一字排開陣容鼎盛但音量和勁度皆嚴重不足指揮亦沒能玩出怪誕味道至於我沒帶太大期望入場的奧斯陸愛樂樂團(Oslo Philharmonic)卻反而令人驚喜連連這個快有一百年歷史的樂團去年在英

國巡演時大獲好評年僅四十歲的指揮佩特連科(Vasily Petrenko)自然功勞最大但樂師極高的演奏水平和默契也是關鍵所在木管部(特別是雙簧管)音色清澈宏亮抒情性強銅管部雖不及前年來港的洛杉磯愛樂(LA Phil)燦爛輝煌但各人皆吹得揮灑自如長號圓號音色尤佳首晚吹奏蕭斯達高維契《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圓號部分的那位女樂師更是風味絕佳甚有壓場感不過這些都算是「意料之內」的好

「意料之外」的好則是很多人會忽略的敲擊部樂團兩位定音鼓樂師(他們輪番上陣)技藝超凡總能在最精確的時刻打出極其乾淨清脆雄渾的一棍或一串鼓

音堪稱我聽過的最有魅力的鼓聲第二晚我坐在極近定音鼓的背台位置眼睛經常離不開兩樂師全神貫注的表情其中一位年紀較大的先生時常彎身俯耳到鼓皮上聽聽有否走調可謂一絲不苟對專業充滿熱誠除了鼓弦樂部也很特別音色綿密如絲有時竟能奏出一種把觀眾拉進漩渦裡起舞的感覺或許這就是場刊提到的「挪威之聲」(the sound of Norway)總括而言奧斯陸愛樂兩場演出皆達頂級水準而我特別喜歡他們演繹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的《第二交響曲》此曲原不及首晚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般容易討喜(因旋律與主題並非琅琅上口那類)但樂團奏出豐富飽滿的層次令全曲絕無半點冷場至尾樂章(Allegro modera-to)更像用層層音符海浪包圍起音樂廳氣勢之恢宏非常鮮見是不可多得的聆樂體驗

文默泉

-

古鍵新詮《哥德堡》尚隆多鍵琴演奏會

復活節將至wtc more世貿中心將於4月6日至5月7日期間以「emmaAparty喚樂」為主題特別邀得曾於多國參展之台灣著名創作家林俞槿Emma來港舉行個人展覽展出多幅趣致可愛的作品勾起每個人心中的小童趣當中更有多幅特意為是次展覽創作的作品藝術愛好者萬勿錯過此外兩個Emma筆下極受歡迎的角色mdashmdash「肉包」及「島灰」更會被打造成大型立體裝置並由創作者Emma親自上色趣怪形象活現於大家眼前粉絲們定要前來打卡拍照一番展覽期間場內更設期間限定店獨家發售多款emmaAparty最新及限量精品極具收藏價值 而Emma更會由台灣親臨wtc more為個人展覽揭幕並會即場創作將動物擬人化傳遞歡樂訊息時間4月6日至5月7日

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地點wtc more世貿中心P1中庭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的「故宮學堂」講座系列將於四月展開邀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主講首場講座為系列揭開序幕單博士將以「公共文化設施的表情mdashmdash以故宮博物院為例」為題以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等八個「表情」為線索分享故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讓大眾一起學習故宮的大歷史小故事「故宮學堂」講座系列為康文署於二一六

年底至今年七月舉行的「故宮全接觸」活動之一「故宮全接觸」透過一系列與故宮文化藝術相關的展覽節目及教育活動與公眾分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和現代意義活動將走進各社區讓市民認識香港和故宮在中國歷史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貢獻感受傳統文化可以和日常生活如此接近故宮學堂揭幕講座「公共文化設施的表

情mdashmdash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講者單霽翔博士故宮博物院院長語言普通話(設廣東話即時傳譯)時間4月8日 下午3時至5時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劇院費用免費入場報名網上登記httpwwwmuseumsgovhkpmtalk辦公時間內致電3749 9878

康文署「故宮學堂」第一彈

童趣一百分「emmaAparty喚樂」

藝術展

綜評藝術節四場管弦樂音樂會

《兄弟姐妹》一劇由導演列夫朵金和阿爾卡季卡茲曼謝爾蓋別赫捷列夫根據蘇俄作家阿勃拉莫夫的長篇小說《普里亞斯林一家》四部曲改編兄弟姐妹指的是普里亞斯林一家的五六個孩子(小說中六個出現在舞台上是五個)也是佩卡希諾村「新生活」集體農莊管委會主任安菲薩彼得羅芙娜口中的全村的父老鄉親又是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時斯大林號召全體蘇聯人民為戰爭犧牲一切的動員令中「人民」的代稱無論在哪一種意義上「兄弟姐妹」都指稱群體而非個人儘管在這部近六個小時的長劇中也活躍着米什卡麗莎安菲薩瓦爾瓦拉等一眾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但感人至深的卻是那一個個令人震撼的群眾場面和令人難忘的群體形象

震撼的戲劇場景戰後在迎接全村第一位從前線歸來的復員戰士的村宴上村民們像過節一樣家家拿出儲存已久的土燒酒人人聚精會神地品嚐着難得一見的牛肉對於長年吃慣土豆或用苔蘚和嫩木心做成「麵團」的村民來說這無異是只有神仙才能享受的美味這時戲劇動作幾乎停頓了或者說人們望着牛骨頭的驚奇目光和細嚼慢嚥的滿足神情便是全部的戲劇動作在這長長的停頓中包含着多少幸福多少辛酸多少非言語所能表達的複雜情感與生活內容突然倉庫管理員瓦爾瓦拉一聲「吃肉啊吃個飽吧」的吆喝打破長長的停頓伴隨着七高八低的呼喊滿台都是掛着淚花的幸福笑臉人們紛紛舉杯相慶第一杯酒自然是為勝利乾杯接着人們舉杯感謝帶領大家熬過戰爭艱難歲月的農莊管委會主任安菲薩感謝包攬了全村男人雜活的小夥子米什卡不知又是誰高喊了一聲「眼淚也流夠了來唱歌吧」村民們唱起歌跳起舞在忘情的歌舞中人們望着第一個返回家鄉的戰士不禁黯然傷神戰爭開始時這個小小的北方村莊有六十多個精壯漢子和青年在妻子母親的

陪送下奔赴前線四五年過去了死亡通知書一份接一份地送到村裡還有多少人杳無音信這個歡樂的宴會從一開始就混合着心酸的眼淚這就是朵金刻意營造的一個場景不管你說這是傳統的現實主義也好現實主義的開放體系也罷也不管你認為這是傳統的以喜寫悲還是現代 後現代的日常場景陌生化朵金告訴人們一個戲劇場景僅僅一個場景可以容納多少生活容量歷史底蘊情感衝擊思想內涵helliphellip它超乎體系超乎手法一切都是連血帶肉的歷史細節一切都是毫無偽飾的生活真實劇中最大的亮點是那長達十幾分

鐘生氣盈溢令人為之一震的播種場面由圓木搭建的活動平台從高處慢慢地降下一群衣衫襤褸的農婦拖着疲憊的步履跨過活動平台走向台口四仰八叉地倒地圍坐心開意豁地傾聽安菲薩講述上帝比較牲畜與女人發情次數的諢笑話爽朗謔浪的瓦爾瓦拉模仿男人粗野地撲倒在老婦人瑪爾法身上瑪爾法迅速地撩起瓦爾瓦拉的裙子猛揍她的屁股女人們嬉笑着扭成一團這裡絲毫不涉半點兒猥雜瑣屑性的飢渴性的戲謔是性壓抑焦慮情緒的釋放是對殘酷無情的戰爭摧殘人性的控訴正像民間小調所傳唱的「親愛的去打仗我留在小橋旁轉眼到了第五年小寡婦還在守空房」也一如被指責行為不檢的瓦爾瓦拉悲憤反問整個村落除了老弱病殘外叫我到何處去找一個不是少年的男人在片刻的嬉鬧之後農婦們抖擻起精

神揹起裝着種子的背包開始播種活動平台漸漸升高站立在不斷升高的平台上的眾農婦與站在枱面上的農婦構成一個整體齊刷刷地揮動着手臂將種子撒向希望的田野即便收穫的糧食

顆粒不剩地輸往前線即便苦難的歲月望不到盡頭也無損她們忘我勞動的豪情你願意將這一場景看作勞動的詩化也好解讀成精神的提升也罷這裡的一切都緊緊依託在這片被汗珠和淚水洗刷過的土地依附在樸實無華的相信「戰爭結束了就不會再挨餓」的願景上

歷史的沉思然而戰爭結束了飢餓依然存在全

劇第二部分的開端展現的便是這樣一幅由喧囂的音畫背景映襯下的靜止畫面投映立在舞台後區的活動平台上的宣傳影片紅旗飛舞麥浪滾滾雄壯的歌聲夾雜着馬達轟鳴聲拖拉機康拜因奔馳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投影光束漸暗舞台燈光漸亮坐在舞台前區觀看電影的是兩三排擠在一起面帶饑色目光茫然的村民緊接在後面的是現實生活中強徵公糧與掏盡村民腰包中最後一戈比認購「復興公債」的場景小說《普里亞斯林一家》寫於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舞台劇《兄弟姐妹》首演於1985年導演朵金說「劇場的目的mdashmdash就是震驚」但無論是尚未解體的蘇聯還是今日的俄羅斯也無論歷史多麼嚴酷生活多麼沉重揭示信仰被摧毀所帶來的震驚都需要有天大的勇氣朵金不是憤青也不是虛無主義者

全劇首尾相顧既承受着歷史境遇濃得化不開的悲愴也充盈着迎擊歷史命運的悲壯全劇的開頭是春天來了全村的男女老幼湧向用粗木欄杆圍護起來的渡口凝神諦聽遠處傳來的一聲聲汽笛聲從上游駛來的輪船上或許載有人們急需的糧食和草料或許搭載着久別歸來的親人無盡的苦難與憂愁壓不倒人只要希望還在春天就會到來

末尾是米什卡想寫信營救因給饑饉的村民發放口糧而被拘捕的農莊管委會主任盧卡申但除了他的妹妹麗莎外人人藉故推脫無一受過眷顧的村民敢在信件上簽名舞台燈光漸暗孤身坐在渡口的米什卡抬頭仰望長空遠處傳來淒切悲愴的鶴鳴渡口還是那個渡口村民還是那些村民是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機制將人變成非人觀眾與米什卡同時陷入深深的沉思是什麼樣的希望與精神力量將幫助佩卡希諾村的村民們從戰後的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我已出七近八對我這一代的中國知

識分子來說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別林斯基赫爾岑舍斯托夫等俄國文學家思想家曾經深深地影響過我們青年時代的思想與心靈也由於歷史境遇的相似俄羅斯那片充滿苦難與悲愴的土地仍時時牽動着我們的心緒與情思三月四日我在天津大劇院重睹《兄

弟姐妹》的演出兩次觀看時隔四分之一世紀今日看來平鋪直敘的單線敘事全

知全能的敘事視角鮮明的對比與直喻helliphellip都顯得略為陳舊然而我深夜走出天津大劇院激動依舊悲愴依舊心頭彷彿堵塞着一股難以排解的複雜思緒與情感一半為俄羅斯一半為我們自己

《兄弟姐妹》

1992年我在聖彼德堡小話劇院觀

看過《兄弟姐妹》的原版演出不懂

俄語的我看得熱淚盈眶只緣許多

戲劇場景與我們的歷史經歷和生活經

驗竟是如此的相似假若演員們換

上中式服裝活生生的就是我們的兄

弟姐妹 文林克歡

的 悲壯 與 悲愴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中的播種場景中的播種場景攝影攝影大壯大壯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劇照劇照 攝影攝影錢程錢程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劇照劇照 攝影攝影錢程錢程

佩特連科佩特連科copycopy Fred-Olav VatneFred-Olav Vatne奧斯陸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copycopy Johannes GransethJohannes Granseth

法國古鍵琴家尚隆多法國古鍵琴家尚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