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 4 bcn3108

20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4 单元四 未来研究、多元智能、情境教学和语文教学 1.0 内容提要 本单元共分成三个小课目,即未来研究、多元智能、情境教学和语文教学。 1.1 单元结构 课目一 未来研究 1.2 预期学习成果 学习了这个课目后,你将能够: 1. 举例说明未来研究、多元智能、情境教学的概念、定义和类型 2. 阐明如何将未来研究、多元智能以及情境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单元四 未来研究 多元智能 情境教学 融入的一般程序

Upload: carol

Post on 28-Nov-2015

9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MODUL BCN3108 BAB 4

TRANSCRIPT

Page 1: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4

单元四 未来研究、多元智能、情境教学和语文教学

1.0 内容提要

本单元共分成三个小课目,即未来研究、多元智能、情境教学和语文教学。

1.1 单元结构

课目一

未来研究

1.2 预期学习成果

学习了这个课目后,你将能够:

1. 举例说明未来研究、多元智能、情境教学的概念、定义和类型

2. 阐明如何将未来研究、多元智能以及情境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单元四

未来研究 多元智能 情境教学

融入的一般程序

Page 2: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5

阅读材料

1.3 未来研究的概念、定义、范畴

“未来学” (Futures Studies)自发展成为一种知识体系以来,一直受到广泛

的讨论。事实上所有的讨论中一直无法形成共识,认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或是

它应该是怎样的学科。所以与“未来”有关的所有研究似乎和“未来研究”产生了关

系。因此,“未来学”被定义成许多种概念:“未来研究”(Futures Studies),

“未来学”(Futurology 或 Futuristics)。

如果从未来学科技整合的角度而言,未来学者思考的命题应该是广泛的预测事物

的可能多样性。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理想。几乎没有人可以进行这样的浩大工程。大部

分的未来学者会就一个部门或其专业的少数几个部门进行其预测的工作。所以对于未

来学的范畴于是有了各种划分法。如 Richard Slaughter 就未来学的概念不同提出二十

几个范畴、世界未来学会所出版之《THE FUTURIST》双月刊则划分为 29 类。

此外亦有举出来研究的四个主要“文化”面向者的:

包括资讯社会的研究者,他们主张长期的乐观的观点。

包括企业人、咨询顾问及学校内企管学门的教授,他们持短程的乐观观点。

包括从事教育、医疗、家庭、城市及就业等方面之研究者,其所持者为短程悲

观的观点。

包括环保主义者及倡言世界趋势持续发展的研究者,其持长期的悲观的观点。

所以“未来学”在于广泛地思考全球的议题,或具有国际性质的国内主题。并注意

到各种问题的持续性发展、科技对人类的冲击、动态社会的复杂性及可选择的未来

亦是其研究的范围。

未来学--兴起和发展

未来学首先是在西方产生、发展的。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德国的弗莱希特海姆教授首

先创造和使用了“未来学”一词。当时仅把未来作为一门新的哲学概念,在理论上加

以探讨和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和社会巨大好

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未曾预料到的影响和后果,人们迫切希望通过对人类未来进

行科学的研究,以便能科学的预测和能动地控制未来的发展。因而促进了对未来的研

Page 3: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6

究活动从社会科学领域迅速扩大到自然科学领域,并开始着重于应用研究。同时,科

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研究未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得未

来学发展成为一门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

础,具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拥有一套科学的预测技术和方法的新学科。这门新兴

学科被比喻为人类探索未来发展的“望远镜”。

对于人类社会变迁的发展研究,目前可厘出三个主要的未来研究趋势,亦即:

危机论未来学派(Crisis futurism),进化论未来学派(evolutionary futurism),及精

神论未来学派(Spiritual futurism)。假若将这三个趋势予以组合,那么,理析出来的

新主导原则可引导我们脱离模糊的观念,而迈向一个精确的人类未来;但那不是一种乌

托邦式的状态,而是进化过程中的另一新阶段,此一阶段将建立在整个人类潜能多样

化的调和和活动领域上,包括精神、心理、社会及技术等的层次。

事实上我们正面对着空前的毁灭性和共创力量,这两个趋势正在驱动我们,也

在刺激我们走向一个“质”的变迁,也就是我们的时代本质上具有一种不连续性。我

们不能再持续过去 2000 年先人所赐予我们的成就取向。我们的问题群

(problematique)正成几何级数累增。污染问题、人口成长问题及核子武器扩张问

题,在我们的下一代若不因我们自己的抉择,也会由于大灾难的发生而停止下来。

另方面,我们的潜能也正成几何级数提升,寿命的延长、智慧的累增、外太空的发展

等将会相互影响,并在前一代的人类成就上表现出进化的跃升。

未来学或未来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社会预测——预测未来社会诸方面的发展趋势;

二,科学预测——研究科学发展趋势、发展途径、发展策略;

三,技术预测——研究技术发明和技术应用对未来影响的综合评价;

四,经济预测——研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模式和战略;

五,军事预测——研究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和战略目标、战术手段和发展趋势。它

包括了有关全球发展 模式,国家和社会发展模式,地区发展规

划,经济增长模式,科研发展重点,技术发明评估,劳动与就

业问题,人口与粮食的未来,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城市规划与

交通运输发展,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信息与情报技术,空间

技术,以及科学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的影响等等。

Page 4: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7

未来学/未来研究的社会价值

“未来学”对于缓慢变迁的社会,基本上并不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努力学习

先圣先贤的典范及完全的扮演好历史的角色是被肯定的。但是当社会的变迁加剧,自

17、18 世纪工业革命以返,这种历史的经验法则受到严厉的挑战。工业革命所伴随产

生的经济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幅度的改变社会面貌,彻底地改变了社会各主要的层面结

构。不出 150 年的历史,1950 年中期以后的电脑革命再一次彻底地改造了人类社

会。其改造的层面之广与深,托弗勒(A. Toffler)称之为“天翻地覆的变迁期”

(convulsive change)。于是“未来学”的重要性基于避免危机与掌握契机的认知前

提,其重要性就大幅提高了。

i. 认识未来,确认方向

藉由对未来的思考,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提供一些“向前思考”的模

式,作为未来的指引,此种指引的方式可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剧情描绘法

(Scenarios)对各种可能的未来提供剧情的说法:包括最佳的可能、最佳的或然、最

差的或然、最差的可能等,以提供人们选择的可能。此外对于越见复杂的世界,“未

来研究”既可进行长程的预测,且可进行短程的计划,将被动的“或然的未来”

(Probable Future)和“可能的未来”(Possible Future)转变为积极的“适宜的未

来”(Preferable Future)。此即未来研究中所谓的“3P”。

ii. 早期警报系统(early-warning system)的建立

“未来学”或“未来导向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视,原因之一在于对科技发明及

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了解与期望。藉此可以提供人类对于科技成长所带来的希望与危

机 进 一 步 的 省 思 和探 索 。 尤 其 “ 未 来学 ” 的 本 身 是 一 种“ 科 技 整 合 ”

(transdisciplinary)的学科,其可避免限于狭隘的专业化中。此种特质在复杂化社会

的今天让“未来学”变得更加重要。

今日我们所面向的二十一世纪正在经由全球性的努力,企图消弭本世纪因科技生

长所产生的副效用。今天的积极正是“未来研究”对于人类重要问题扮演了一个早期

警报系统(early-warning system)

iii. 协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未来意象

Page 5: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8

无论已开发国家或开发中国家,越累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体认到“未来研究”对

个人、国家及其未来世代在面向“未来”预作准备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样

的观点造成未来导向课程及课程计划的增加。

iv. 提供个人完整人格与人生观展的远景

当我们正视不同未来的可能之后,想去决定哪些是我们希望实现的,那么我们

必定要认清我们希望哪些事情发生;换句话说,我们就更有系统的去思考目标和价

值。如此,我们就进入一个更统一的远景,也掌握了一个更平衡的人生观!“未来

学”使我们以往对问题只有“反映”(reactive)的机能变成“预先反应”。过去我

们只在因应变化,如今“未来研究”教我们如何控制变化,使变化为我们所用。过

去,我们对环境的压力只能有所反应。如今,“未来学”使我们确定目标,我们是主

动努力去达成。

v. 提供协商与合作的架构

世界上的人虽然无法分享一个共同的过去,但可分享一个共同的未来。地球上

的人类基于历史文化的认知、经济利益的需求、或者生存环境的取得等种种理由,产

生了无数的冲突、分裂与战争。这些正是延续着。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情形就会迥然不同了!在“未来”可以找

到相同的基础,每个人都有机会,都可分享一席之地。甚至于设想了未来所要做的

事,更感相互之间去实现的必要,所有的小型社会以及大型国家,甚至国际集团就能

够发展出一个协商与合作的环境与架构。

未来导向的教育旨在型塑学习者产生未来的积极意象

在发展上,建立“未来中心角色的意象”,是学生着眼未来、关心未来、思索

未来、及计划未来的支柱。

在活动上,从预期未来到创造未来,有一“思想—行动”的历程。学生为未来

指引,在于他能在成长的每一阶段,有其美好的明日的信念、期待与行动。

在价值上,肯定自我在世界上有其想要又有意义的角色,只要适合自己,不论

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是有价值的。

在适应上,处于未来冲击下,自我不可盲目的接受或排斥变迁,而在变迁的激

流中,塑造“希望的未来”的远景。

教育未来学/未来研究的概念、研究内容

Page 6: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79

教育未来学是指运用未来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发展趋势、预测教育发展

未来,并在研究和预测过程中探索和发展适合於教育未来研究的理论、方法及 其应用

和评估的科学。它形成于本世纪 60 年代,后不断得到发展,如 1978 年联合国科文组

织就批准了题为“教育未来发展总是研究”的计画活动。其研究内容 主要是未来教育

的规模、结构、管理、职能、内容、方法、技术及其实现途径等。

它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对未

来教育的规模、结构、管理、内容、方法和技术等进行预测,为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

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涉及未来教育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i. 分析和预测未来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包括政治制度、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及其发展水準对教育的总体影响。

ii. 分析和预 测未来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

iii. 研究在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这种发展的方针政策。

iv. 利用人口预测的成果及方法,预测未来的学龄人口 及其构成,以确定教育

发展的大致规模和结构。

v. 预测在终身教育原则指导下未来教育制度的变化趋势,探讨未来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途径。

vi. 应用现代教学论、课程论、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研究未来课

程的设计和教育内容的更新。

vii. 预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科 学地应用技术的

最佳方式。

未来研究融入语文课程纲要的目标

1. 思维创新:培育学生成为具备“向前思考”、“未来导向”、“前瞻视野”的未来

社会所需要之新人才。

2. 趋势分析:培育学生发展认知趋势、预测变迁、创新企划及动态决策的能力。

3. 专业知识:培育学生拥有研究未来学所需的基础知识、理论及研究方法,并成为学

术研究或实务运用的人才。

4. 科际集成:培育学生扩展“科际集成”的广泛知识系统、宏观视野及能解决问题的

综效能力。

5. 生涯规划:为因应未来职场的竞争与冲击,培养同学第二专长,运用辅系制度,以

生涯规划为基础,选择有所用的学科作为未来毕业之发展。

Page 7: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0

未来研究融入语文课中的特点

1. 开放性

2. 探究性

3. 实践性

4. 自主性

5. 过程性

未来研究融入语文课中的应用方法建议

1. 演示文稿展示

2. 精美板报展示

3. 多彩活动展示

4. 师生互动展示

未来研究融入语文课中的基本流程 (以小学中文课本篇章《海底城》为例)

1. 激发兴趣 活动策划—教师导入并展示演示文稿,展现未来人类无法在陆地居住的

景象,人类被迫转向海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并要求学生分组,各自委任

小组组长,收集有关如何设计未来适合人类居住环境的海底城资料,如:建筑物构

造,环境温度调控,人类的食物、氧气、净水来源、废物处理,交通工具等。

2. 收集信息资料整理—学生根据所分配的范畴,收集和整理海底城的资料

3. 制定方案资料准备—学生制定海底城的建构方案和计划

4. 制作文稿表演编排—学生把所制定的海底城方案逐步具体化,制作展示模型和图

表等,并进行排演

5. 研究展示成果共享—教师与学生在班上共同欣赏各组的展示,和讲评。

Page 8: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1

讨论: 以下问题有助于探索每个人对“未来“的观想,请认真思考,扩展我们的心

灵。

1. 我们能知道未来吗? A. 能够 B. 不能

2. 我们拥有一个或多个未来? A.一个 B.多个

3. 通常我们能预测最远的时间点是多少?

A.1-2 年 B.3-5 年 C. 5-10 年 D. 10-25 年 E.25 年以上

4.對於「長程未來」,那一種未來預測是比較能夠了解的?

A. 單一,清楚的預測 B.多元,可能的未來 C. 都不能 D. 兩者皆是。

5.下列何者是一個好的預測最重要的性質。

A. 準確性 B. 嚴謹性 C. 實用性 D. 清晰性。

6.「未來」是前定的嗎? A. 是的 B. 不是。

7. 何者對於長程的未來影響最大? A. 趨勢 B. 事件 C. 抉擇 D. 所有影

響力對「未來」都均等。

8. 何種類型的未來最有用? A. 最「或然」(probable) 的未來。 B. 最「或

然」的未來之外,所有合理的未來 C.我們「所欲」的未來 D. 上述所

有未來都同樣有用。

9. 那一項對長程的未影響最大? A. 人口學 B.自然環境 C. 技藝學 D. 經

濟學 E. 政府 F. 文化 G. 上述所有的因素對未來影響都一樣。

10.下列何者是預測錯誤的最嚴導因?

A. 資訊的缺乏 B. 預測者的假設 C. 外發性事件。

11.邁向「未來」,何種態度最正確? A. 樂觀 B. 悲觀 C. 彈性觀 D. 宿

命觀 E. 所有的觀點都是正確的。

12.敘述「未來」時,描繪「可能但不相同的未來」是有用的?

A. 確實 B. 錯誤。

13.誰能設定一個組織的「觀點」? A. 領導者 B. 高階經理人 C. 策略企

劃小組 D. 一般經理人 E. 每個人 F. 以上皆非。

14.對一個有效的策略計劃而言,那三個是最重要的性質? A. 執行計劃的

決心 B. 涵蓋組織所做的每件事 C. 基本變遷的總導向 D. 詳盡的執行

計劃 E. 讓每個人都了解 F. 有效的計劃方法。

15.下列何者是成功變遷 (change) 中最容易忽略的性質?

A. 溝通 B. 信任 C. 觀點 D.決心。

Page 9: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2

课目二

多元智能的概念、定义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1 预期学习成果

学习了这个课目后,你将能够:

1. 举例说明多元智能的概念和定义

2. 阐明如何将多元智能融入语文教学中。

基本阅读材料

2.2 多元智能的概念、定义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沃德迦纳(Howard Gardner)於 1983 年所提出

来的。他在 1983 年提出七种智慧,后来在 1995 年又加了第八项:

i. 语文智慧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ii. 逻辑数学智慧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iii. 空间智慧 (spatial intelligence)

iv. 肢体运作智慧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v. 音乐智慧 (musical intelligence)

vi. 人际智慧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vii. 内省智慧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viii. 自然观察智慧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多元智慧的理论,提示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同时兼顾八种领域

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全语言、批判思考、操作、合作学习、

独立学习等),同时提供有利于八种智慧发展的学习情境,让每个人的八种潜能都有

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Page 10: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3

迦纳所称的语言智慧是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逻辑、数学能力

指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空间智慧指空间感觉的敏锐度及空间表现的能 力;肢

体、运作智慧指运用整体身体来表达感觉与想法、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制作事物的能

力;音乐智慧指感觉、辨別及表达音乐的能力;人际智慧指察觉并分辨他人 情绪、意

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内省智慧指个人自知之明的能力。迦纳进一步指出,每个人

都具备所有八项智慧,而且大多数人的智慧可以发展到适当的水準。

这些智慧是经由参与某种相关活动而被激发出来的,虽然智慧的成长随着智慧类

別的不同而不同,但却大致遵循一定的轨迹,即年幼时期开始发展,经过不同的 颠峰

发展阶段,到了老年时期发展活力迅速或逐渐的下降。如语言智慧从儿童早期即开始

发展,直到老年时期仍可持续缓慢发展;逻辑、数学智慧在青少年及成长早 期达到发

展高峰;空间思考在儿童时期就已发展成熟,艺术眼光则持续发展到老年期;肢体、

运作智慧随着生理发展的日趋成熟而发展;音乐智慧的发展关键在儿童 早期;人际及

内省智慧的发展取决於幼儿经费。

教师角色之省思

对于学生多元智慧的展开与学习,教师无疑地居於重要的角色,其一、成为具有

包容心的老师:对于每个孩子 的个別差异,能够给予尊重与欣赏,尤其重要者,对于

孩子的不同意见与想法,乃至於在可能范围内的错误,能够加以包容,让孩子能如迦

纳所言能够免於恐惧。而 在学生行为的管教上,也能运用多元智慧的方法,如「人

际」之管教方法—提供同侪团体辅导等;如「内省」之管教方法—教导学生自愿去一

个非惩罚的暂停区域以 获得控制等,让孩子有更大学习的心灵空间。

其二、成为具有巧思的老师:能够在每天的教学中融入多项智慧,运用巧思创

意,设计教学内容、实施课程,以丰富上 课内容与方式,且每一个科目可运用不同的

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方式,以开发学生不同的智慧潜能。

其三、成为关心生活的老师:教师宜对生活中的事情保持关心, 洞察时代的脉

动,选择有价值的资讯,适当地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於教材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且有助学生关心时事,以及在生活中开展多元智慧。

其四、 成为用心观察的老师:在平日即随时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运用多

元评量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量,并运用卷宗评量、实作评量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困

难,协 助其解决问题。

Page 11: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4

其五、成为循循善诱的老师:正如书中的看法,一个孩子若某学科表现不佳,我

们并非一直针对他较弱的智慧项目拚命给他加强练习,让他一直没有 成就感,终将对

学习感到无助感;而是应该从他专长的智慧项目切入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以收事半

功倍之效。因此,教师应能将学生的多元智慧发展善加引导。

其 六、成为不断学习的老师:教师亦能不断开展其自身的多元智慧,积极参与各

项专业发展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同时,注重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够自我选择,让学

习 与成长成为内在的动力。如此,不仅有助於教师自我本身多元智慧的开展,且可以

提供学生一楷模与学习的对象,所谓「言教不如身教」,亦可收潜移默化之效益。

综合而言,教师在学生的多元智慧开展中,应扮演著多元和积极的角色,除了本

身不断充实自我、富有巧思、关心生活等,同时,能在平日即用心观察孩子、包容与

鼓励孩子、采取多元评量,以及能够循循善诱,让所有的孩子能得到适切的智慧启

发。

应用原则

设计多元智慧教学时,华文教师可参考下列几项原则:

(一) 资料的收集汇编

收集丰富且多样的教材和活动资料,可说是实施多元化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并非一蹴可及的工程,却 是需要依平时的努力,一点一滴累积汇编而成。资料的收

集应尽量涵盖各个层面,并兼顾学术和实用性。无论是一张练习生字的作业纸,介绍

中华文化的录影带,或 是一首趣味的童谣及富有教育性的团体游戏,教师都可以把它

们纳入资料库中,成为一个变化万千的资料百宝箱。

(二) 社会资源的结合

教师应善加利用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丰富资源。图书馆,公私立文教机构,甚至

公立学校都可成为教学材料 的来源之一。另外,我国与海外中小学的主流教学法与教

材和辅助教具也是极佳的参考来源。借著主流教育活泼生动的特质和华裔子弟对其高

度的熟悉接纳度,使学生在课 堂上的集中力及学习兴趣必能提高,让中文教学达到事

半功倍之效。

(三) 创造力的应用

Page 12: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5

如何将多元智慧从理念架构的角度实际运用在中文教学上?创造力该是催生这

项变化的因子。借着扩展思考想像空间,打破自我设限的阻碍,和勇於挑战新事物的

心态,教师得以有效地运用及发挥个人的创作来源,进而设计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案和

辅助教具。

(四)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数理和语文智能,并非一个的"唯一"。艺术、绘画、音

乐,甚至肢体律动之美,皆是构成智慧的成员。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平

衡地发展,於 是成为重要的课题。中文教师应可嚐试不同的教学技巧并配合多媒体教

学来提高学生于各类文化讯息的欣赏与接纳,并带入中华文化多元化的一面。

(五) 整体环境的配合

多元智慧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灵活有趣多样化的课程,家长

们更可以把它融入家庭、休 閒、及社交活动。然而,一项新的观念与改革须要整体环

境与配合,大至社会,小至个人,整体经济都需要达到共识才能落实新理念。除了教

师的努力,惟有加上家 长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多元智慧中文教学的应用才能够开花结

果。

教学策略与活动

下列所述的技巧与活动可作为教师的参考并自我评估。

(一) 语文 ( VERBAL - LINGUISTIC )

吟诗/儿谣、演说、即席演讲、听力测验、辩论、背诵、戏剧表演、阅读、创

意写作、日记、专题研究报告和各类文字游戏。例如:连连看,看图说故事,造词拼

字与唐诗重组。

(二) 数理-逻辑 ( LOGICAL / MATHEMATICAL )

问与答、单字名词分类、推理故事、词句重组、文字七巧板、自制节期一览

表、电脑辅助软体、和富含数字趣味的故事或童谣(例:数青蛙)。

(三) 音乐 ( MUSICAL / RHYTHMIC )

歌曲教唱、音乐欣赏、吟诵儿谣/唐诗、民俗乐器的介绍、和词曲创作与改编

(例:把十二生肖代替“王老先生有块地”这首儿歌中的动物)。

Page 13: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6

(四) 视觉空间 ( VISUAL - SPATIAL )

美术海报、插图、漫画、象形文字、摄影、图片、电视、录影带、文字立体

化,及文字/拼音配对游戏。

(五) 肢体-动觉 (BODILY / KINESTHETIC)

舞蹈、手工劳作、默剧、肢体传达、比手画脚、角色扮演、和各类体育活动

的配合。(这项智慧的运用须要发挥教师高度的创造力。)

(六) 人际 ( INTERPERSONAL )

集体创作、问题与讨论、读书研讨小组(二至四人)、小老师与小组长的设

立、团体游戏或竞赛、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和小组/教师之间的互动。

(七) 内省 ( INTRAPERSONAL )

以个人为基础的活动与目标设立。例如:阅读、独处空间、自我介绍、个人思

考与创作、自由选择、还有以图画或文字来表达个人的情绪与事物的反应。

(八) 自然本能 ( NATURALIST )

借着与大自然的互动及记录间接带动学生学习运用中文的能力。例如:自然界

动植物的观察与分类、描述自然环境的变化、园艺活动、摄彩及观察记录簿的使用。

如何将多元智慧融入语文教学示例

首先以“多元智慧”中的“空间智慧”为例,来说明“多元智慧”是怎样让我

们更深入思考其意义,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教学。

什么是“空间智慧”? 在谈空间智慧之前,我们先试验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

能力。试想走街上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在脑中有一个从天空往下看的形象,看到自己

与一群人在街上走,看到自 己 与周遭的房子、车子的相对关系,甚至是几条街或是

与整个都市的关系?或者在郊区野地,看到一只在 天空盘旋老鹰,我们试着变成那只

老鹰,随着牠盘旋角度的不断变化,我们在脑中去设想牠所看到的景象。这是我们从

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到的空间智慧。

根据“多元智慧”的理论,视觉空间智慧的核心能力指的是:“空间视觉化”与

“空间定位”。“空间视觉化”是指一个人能够将空间在脑中重现,并在脑中移转或

Page 14: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7

改变空间(不依赖具体情境或模型,如前述在脑中假想成老鹰的例子);“空间定

位”是指一个人能够掌握自身或物体与其外在环境的相关位置(如前述穿梭街道的例

子)。 也由于一个人能够这样自由进出空间,将空间在脑中视觉化与定位,他比较能

够从不同观点看待事情,而在玩 立体折纸、做模型,或绘画、雕塑、画地图、旅行等

也会是游刃有余。

当我们认识到空间智慧的重点是空间的视觉化与定位,在语文教学的教育现场

就有许多重要的活动可以进行:小孩玩折纸(他必须面对一张平面的色纸,在脑中先

预想折成立体 的样子)、玩组构玩具(如Lego 玩具,时而让小孩进入小的玩具世界

的想像扮演,时而又让小孩跳出来看到整个玩具组构的客观整体,小孩不断在变换空

间视点)、或者让小孩画图(将他进行过的 活动在脑中视觉化,并以图像表达出

来),这些都是学习将获得的经验在脑中视觉化很重要的经验。

然而这些都还是属于在小空间下的经验,也是一般老师或家长在 室内环境下比

较经常采用的方法。而处於大空间的经验可能更有助於一个人空间能力的形成:如到

户外郊游(在山区中随时掌握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让小孩玩捉 迷藏等需要在大环

境中穿梭的游戏(从不同的位置去体验一个空间),或者爬到高处让小孩俯视平日所

生活的环境(去对应平常熟悉的环境的相关位置);或者小孩 在一个环境迷失,然后

想办法找到回家的路,他这时就是在脑中寻求空间的定位;或者想像正从天空中飞过

的飞机或小鸟,他从上往下看到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小孩 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一

个空间,他会在脑中去拼凑这个空间;又譬如让小孩经历一处环境后,画出地图,小

孩必须在脑中将三度空间转换成二度空间。以上这些 都是有助於小孩空间概念发展的

经验,也是老师随机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能进行的活动。

我们有了“空间智慧”的基本概念,并找出这些适合幼儿的重要的空间经验

后,再来则是如何将这些经验溶入课程,并依不同年龄层,设定出每学期的教学目

标,譬 如 老师可能针对大班小孩设定出:要有认识社区的经验,这包括实际逛街、

从高处往下看,让小孩做房屋模型,并将模型摆放在地上组成社区,规划道路与公共

设施、 定方位,再画成地图。大班小孩已有能力胜任这种将三度空间转换成二度空间

的活动。於是根据语文教学的文本,“做模型、画地图”就可能是大班老师可以提供

给小孩的关键经验。

当老师掌握了某年龄层小孩在某多元智慧的关键经验后,再来就是如何在一学

期的语文教学课程里面溶入这些经验。只要老师清楚,譬如空间智慧的关键经验是空

间视觉 化,那么老师并不需要很僵化地将所有经验排序在语文教案上实行,而是可以

Page 15: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8

依不同主题、不同的情境,随机地带入活动。因此,建构教学在强调的老师和小孩共

同建构 学习过程的精神仍然是维持著。

结语

多元智慧不仅是一套辨识并归纳人类能力的系统,它更进一步地解释学习与个

体天赋兴趣息息相关的特性 (Gardner, 1993)。借着此项理论的发表,Dr. Howard

Gardner带领教育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殿堂,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信透过家

长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建立以多元智慧教学为中心的中文教育 必定能够帮助教

师设计更为生动活泼的课程与教学工具。让华裔子弟在一个良好及正确的环境中快乐

地学习,达到薪火相传的目标。

思考

1. 试选择我国华小中文课本的篇章,根据上述所提及的策略,设计融入多元

智能的语文活动,并阐明其中道理。

2. 加德纳教授是怎样定义智能的?

3. 多元智能理论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

4. 如何评估孩子的多元智能,描绘每位儿童的智能分布?

5. 如何充分发挥儿童的多元智能?

6. 在推行多元智能时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

7. 家长、教师在多元智能教学和训练中所担当的角色是什么?

8. 如何认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突破?

Page 16: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89

课目三

情境教学与语文学习

3.1 预期学习成果

在学习这个课目后,你将能够:

1. 举例说明情境教学的定义和类型

2. 阐明如何将情境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阅读材料

3.2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教学观与学习目标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

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

法。我国古时候“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典型范 例。教学活

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这就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

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

感的学生,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

产生消极颓废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学者们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而其中语言的结构(句型)更是会话能力

的基础。他们认为“语言结构”和使用语言的“时空情境”有密切的关连性,所以字

汇和文法必须在合适的意义情状下进行介绍。文法方面不做直接的说明规范,而鼓励

学生能透过情境来“归纳”并“理解”出正确的意义与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生听、

說、读、写的实际能力为主。

Page 17: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90

“说”是一切语文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发展其他语言能力之前,必须先确定学

生已经能将所学之字汇、句型运用在口语表达方面。因此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

实际能力为主。

情境教学的特点

1. 形真情真

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

感。

2. 情切

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

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

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

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3. 意远

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

象”。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儿

童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学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

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中。情境教学所展

现的广远意境激起学生的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内容。

4. 理蕴

理寓其中 。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情境教学

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

程中,创设 一个或一组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具体情境。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

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是有血有肉的。这不仅是感性的、对

事物现 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其操作的要素,概括起来有五条:

第一,以“美”为境界;

第二,以“忠”为核心;

Page 18: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91

第三,以“情”为纽带;

第四,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第五,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

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

围呢?以下有关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借鉴。

1. 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给人有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古有项羽“闻四面楚歌”而失兵败军,最

终乌江自刨。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音乐,会收

到 意想不到地效果。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

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同范读语调的选 择

一样,也应同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才行。否则,背景音乐非但不能促进情境的设置,

反而会影响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比如《荷塘月色》配以《月光奏鸣曲》,显得恬静

和美。

2. 教师诵读,引入情境

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

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

激 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并且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要善于据文定情,因

文传情,创设不同的情感基调。例如:有的文章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 就

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为教学创设情感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要用高亢、迢劲的音调

和迅捷的语速来感染学生。

3. 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创设一种表演情

境,由于心理位置迁移到人物的心理位置,就能透过表象,很快理解课文。

4. 联系生活,获取情境

学生都喜欢贴近生活的文章,联系生活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

使他们带头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所以,必要时要抱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

出课堂,与生活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外

的理解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Page 19: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92

比如,我在上《背影》这一课中,想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

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诉

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自己的小故事,通过教

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教师的引

导下, 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对文中父亲爱子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

这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巧妙提问,设置情境

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通过巧

妙提问,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 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

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6. 精美导语,融入情境

优美的导语,可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感情引入到课文情景中去。教师如能

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设出各种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

坚实 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导语,如诗词导入、故事导

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创设的情境中。

例如: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在开讲时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

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春》这一课中,健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

验。所以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春天的诗。上课时教师让学生起来充

满激情地朗读这些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美丽的春景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眼

前, 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乃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

能够较好理解课文。

7. 利用多媒体,创设话境

利用多媒体,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

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

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不止以上所述,但不管方法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即从

教学实际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淘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

趣,帮劲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结语

Page 20: Bab 4 Bcn3108

BCN3108 小学华文综合课程

93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适应小学低、中年段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乐衷模仿、想

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

但 是情境教学法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也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更不

是对什么学生都能用的,情境教学法也不是用得越花俏越好。

练习 :

1. 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2. 试选择我国华小的《华文》课本篇章,融入情境教学,设计教案和相

关的语文教学活动。

3. 在什么情况之下,情境教学会弄巧反拙?试提出你的观点。

搜集资料

参考资料:

1. 华梵大学教师心灵开拓与多元智慧网站

2. 陈琼森译(1997.4):开启多元智慧新世纪(H. Gardner 原著,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台北,信谊。

3. 洪兰审订(1998.9):经营多元智慧:开展以儿童为中心之教学(T. Armstrong

原著,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台北,远流。

4. 田耐青教学网站:http://ntyan.ntptc.edu.tw

5. 王春展(1996).情境教学理论及其在国小教育的应用。国教学报,8期,53-71

6. 李吉林(1996)。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7. 《未来的冲击》作者:托夫勒

8. 《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

9. 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Being Digital》

10.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作者: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