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bbs.pku.edu.cn˜¥发展期末... ·...

62
1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点小结 目录 Chapter 1 毕生发展的绪论 ..............................................................................................................................1 Chapter 2 生命的开端:产前发育.............................................................................................................. 10 Chapter 3 婴儿出生和新生儿....................................................................................................................... 14 Chapter 4 婴儿期(0-2 岁)的生理发展................................................................................................. 19 Chapter 5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23 Chapter 6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27 Chapter 7 学前期(2-6 岁)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 32 Chapter 8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36 Chapter 9 儿童中期(6-12)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41 Chapter 10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46 Chapter 11 & 12 青春期(12-18)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52 Chapter 13 & 14 成年早期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57 Chapter 15 & 16 成年中期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59 Chapter 17 & 18 & 19 生命的结束 ............................................................................................................. 60 Chapter 1 毕生发展的绪论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19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点小结

目录

Chapter 1 毕生发展的绪论 ..............................................................................................................................1

Chapter 2 生命的开端:产前发育 .............................................................................................................. 10

Chapter 3 婴儿出生和新生儿 ....................................................................................................................... 14

Chapter 4 婴儿期(0-2岁)的生理发展 ................................................................................................. 19

Chapter 5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 23

Chapter 6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27

Chapter 7 学前期(2-6岁)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 32

Chapter 8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36

Chapter 9 儿童中期(6-12)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 41

Chapter 10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46

Chapter 11 & 12 青春期(12-18)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52

Chapter 13 & 14 成年早期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57

Chapter 15 & 16 成年中期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59

Chapter 17 & 18 & 19 生命的结束 ............................................................................................................. 60

Chapter 1 毕生发展的绪论

2

身体发展

涉及身体构造方式的发展,包括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以及对饮食和睡眠

的需要

认知发展

涉及智能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保持的方式

人格发展

涉及在生命过程中将个体与他人区分出来的独有特性的发展和稳定性的发展

关键期

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影响,特定环境刺激

是正常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敏感期

该时期中有机体对环境中特定种类的刺激具有更强的易感性。但这些环境刺激的

缺失并不总是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坏结局

连续变化

渐进的变化,每个水平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水平的基础之上

不连续变化

变化发生在截然不同的过程或阶段中,每个阶段带来的行为都与先前阶段的行为

有质的差异

毕生发展的理论观点

心理动力学:关注内在的个人

贯穿一生的行为是由内在的无意识力量、记忆、冲突所激发,源自儿童期,无法

控制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无意识的力量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和行为

3

人格包括本我(人格中未经加工和组织的天生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追求

满足的最大化和压力的缓解)、自我(人格中理性和理智的部分,缓冲器,现

实原则,抑制本能的冲动以维持个体安全,并帮助个人整合到社会之中)和

超我(个人的良知)

性心理发展:儿童经历的一系列不同阶段,通过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身体部

分获得愉悦和满足。如果某一阶段未能得到适当满足,则会发生固着(由于冲突

未解决,反映了某个发展早期阶段的行为方式)。

口唇期:0-12/18 个月

感兴趣于吮吸、吃东西、做口型中获得口部满足

肛门期:12/18 个月—3 岁

通过排泄和控制排便得到满足

性器期:3-5/6 岁

对生殖器感兴趣;对恋母情结的冲突作出妥协,导致对同性家长的认同

潜伏期:5/6 岁—青春期

对性的关注大大减弱

生殖期:青春期--成年期

对性的兴趣重新出现,建立成熟的性关系

心理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

该理论包括人与人间的相互了解和交互作用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

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1 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并经历了八个不同的阶段

2 这些阶段以固定的模式出现,并且对所有人都是相似的

3 个体在每个阶段都要应对和解决一种危机或冲突

4 可以不完全解决,但是必须充分地化解每一个阶段的危机,才能应对下一

发展阶段的要求

成年晚期(60+):自我整合---绝望

成年中期(40s—50s):再生力---停滞

成年早期(20s—30s):亲密---孤独

4

青春期(12--14):同一性---角色混乱

儿童中期(6--11):勤奋---自卑

儿童早期(3--5):主动---内疚

婴儿期(1--2):自主---羞愧怀疑

婴儿期(0--1):信任---不信任

个体在婴儿期从“信任对不信任”发展到了“自主对羞愧怀疑”的阶段

婴儿发展出信任或不信任感,主要取决于照看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婴儿的种

种需要

在婴儿蹒跚学步的阶段(18个月—3岁)

如果婴儿能够自由地探索,他们就会发展出独立性和自主性

如果受到限制或是过度保护,则会发展出羞愧和怀疑

主动对内疚阶段

学龄前儿童经历了自主对羞愧怀疑阶段到主动对内疚阶段的过程

学前期的大部分,3-6 岁

体验独立行动和有时带来的负性结果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勤奋对自卑阶段(6-12 岁)

集中注意力应对世界提出的挑战

儿童为了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的努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埃里克森】

青少年寻找和确定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方面的过程

青少年努力发现自己独特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生活中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

“尝试”+承诺

对同伴群体依赖性的增长使得青少年能够形成亲密关系,将自己与他人作比

较,有助于他们弄清自己的同一性

批评:使用男性同一性的发展模式作为比较女性的标准

将先实现同一性再实现亲密关系视为正常模式(女性刚好相反)

亲密对疏离阶段

青春期到 30出头,个体主要的发展任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的成分

1 “无私”的程度,指牺牲自己的需要,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2 “性”双方获得快感

3 投入,将自己的同一性融入伴侣同一性所做的努力

自我完善对绝望阶段【埃里克森】

回顾和评价过去,和生活达成协议或进行妥协

生活回顾:人们考察和评价他们生活时的看法

5

行为主义:关注可观测的行为

通过研究可观测的行为和环境刺激,才可以理解发展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华生:经典条件作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惩罚、行为矫正(一种促进理想行为的出现频

率,同时减少不受欢迎行为的发生次数的正式技术)

班杜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进行模仿学习,被观察的

对象称为榜样)

认知:心理活动

强调人们认识、理解和思考世界方式的变化和成长如何对行为产生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所有个体都会以固定顺序经历一系列发展的一般阶段(不连续),量变+质变

6

图式:表征行为和动作的有组织的心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适应和改变

同化:人们根据当前认知发展的程度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某种新体验的过程

顺应:个体为了应对所遇到的新刺激或新事件,对现有思维方式的改变

皮亚杰理论:

感觉运动阶段——6 个亚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

可分为六个亚阶段

1 简单反射(0-1m)

2 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1-4m)自己的身体

3 次级循环反应(4-8m)外部世界 发音 模仿

4 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m)客体永存!目标指向的行为

5 三级循环反应(12-18m)有目的的行为改变

6 思维的开始(18-24m)心理表征或抽象性思维的获得

前运算阶段——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心理推理出现

前运算思维阶段【皮亚杰】

2-7 岁

儿童更多地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使用心理符号、词语或物体代替或表征一些

不在眼前的东西),心理推理出现,概念的使用也有所增加

具体运算阶段——主动且恰当地使用逻辑

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发展

7-12 岁,主动且恰当地运用逻辑,将逻辑应用于具体问题之中

能够去中心化(考虑一个情境中多个方面的能力)、理解守恒和可逆,但无法理

解抽象和假设的问题

形式运算阶段——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

12岁左右开始,15 岁左右完全进入

人们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的阶段

通过采用逻辑的形式原则,青少年能够抽象地思考问题,而不再局限于具体的

7

术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实验的结果来系统地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理

解。

青少年可以进行形式推理,从一般的结论出发,演绎出在特殊情境下特殊结果

的解释。还可以使用命题思维(在缺失具体例子下使用抽象逻辑的推理形式)

命题思维使青少年明白,如果某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独特品质

行为通过自由意志而选择,并由我们天生努力发挥全部潜能的能力所激发

【罗杰斯、马斯洛】

自我实现: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实现最高潜能的一种状态

罗杰斯:充分发挥功能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

马斯洛:动机+需要层次

环境:更全面地看发展

应当从个体的身体、认知、人格和社会性环境的交互作用来看发展

【布朗芬布伦纳、维果斯基】

布朗芬布伦纳:环境生态学理论

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时序系统共同影响个体的发展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强调认知发展是如何作为同一文化成员间社会交互的结果的理论

发展是儿童与其所在环境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进化:祖先的影响

行为是来自祖先的遗传基因导致的结果;促进物种生存的适应性特质和行为通过

自然选择遗传下来

【洛伦兹】习性学,印刻:发生在关键期,涉及对观察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产生

依恋的行为

8

相关研究

旨在确认两个因素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结或关系

包括自然观察(不涉及情境条件下,对自然行为的一种观察)、个案研究(对一

个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进行详尽、深入的访谈)、调查研究(被选择的一组人群

将代表更多人数的总体,他们需要回答自己对于某个特定主题的态度、行为或想

法的问题)

实验研究

用来发现多个因素间因果关系

现场研究(在自然发生的场合下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在为保持事件

恒定而专门设计的控制场景中进行的调查研究)

9

纵向研究

随着一个或多个研究对象年龄的增长,多次测查其行为的研究

考察的是随时间而产生的变化,通过追踪很多个体随时间发展的变化情况,可以

理解在某个生命阶段中变化的一般轨迹

横断研究

在同一时间比较不同年龄组被试之间的行为

序列研究

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考察的研究

结合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优势

同辈效应

某个群体与其他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的差异是由这个群体成长时的相似的文化背

景、社会风俗、价值观、经历、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影响造成的,而不是由

真正的心智上的发展带来的。

发展研究的主要原则问题

1 发展变化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2 关键期与敏感期

3 是应该关注特定的重要时期还是关注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

4 先天-后天之争

比较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1.横断研究: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之间的比较;

优点是:被试不易流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等。

缺点是:各个比较组之间除了我们要考察的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

的差异。其最大缺点在于比较组群的可比性,这也是任何使用独立样本研究中普

遍存在的问题。

10

2.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

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优点是:在纵向研究中,由于是使用同一群组被试在固定时间进行重复测量,

从而克服了横断研究上述缺点。使用纵向研究法既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变

化,也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稳定性。

缺点是:纵向研究克服了横断研究的缺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

缺点,如纵向研究比较费时,而且被试流失严重。

Chapter 2 生命的开端:产前发育

受精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一个受精卵的过程,是每个人生命的开端

单卵双生子

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双生子

双卵双生子

两个单独的卵子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与两个单独的精子受精产生的双生子

11

遗传咨询

致力于帮助人们处理遗传障碍相关问题的领域

胎儿发育监控技术

羊膜穿刺、绒毛膜取样、胚胎镜、胎儿血液取样、超声胚胎学、超声波、超声成

行为遗传学

一门研究遗传对行为和心理特征影响的学科

不只是简单地测量稳定不变的特征,而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探讨个性与行为习惯,

如人格和心理障碍,是如何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行为遗传学研究设计

同时研究人类和非人类

非人类:选择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动物种系来繁殖,观察相同遗传背景的动物在

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人类:收养、双生子和家庭研究,对比亲缘关系和行为

如果某特征在遗传相似的个体间表现出相似的水平,而在遗传距离较远的个体间

表现出不同的水平,那么表明遗传在该特征的发展上占重要地位。

遗传力

@又称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

共享环境

@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所共同享有的环境,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

养方式等。

可以通过收养研究来检验其影响

非共享环境

12

@即使对于同一家庭的成员来说,环境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可以通过一起生活的同卵双生子来检验

不孕

试图怀孕 12-18 个月仍不能怀孕

流产

胎儿可以在母亲体外存活之前妊娠终止的情况,胎儿从子宫壁分离并排除体外

大约 15%-20%的妊娠以流产告终,通常发生在妊娠的头几个月

可以归因为遗传因素

人工流产

孕妇自愿结束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人工授精:医生直接把男性的精子放置到女性阴道的受精过程

体外受精:从女性的卵巢中取出卵子,并和男性的精子在实验室里受精的过程

致畸因素

引起出生缺陷的因素,如药物、化学物质、病毒等

接触致畸剂的时间和剂量是最关键的,最初和最后阶段最关键。不同器官在不同

时期对致畸剂的易受影响性也不同。剂量和频率也有影响。男性更脆弱。同时还

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母亲的年龄、饮食、产前支持和健康状态),母亲的烟酒

和药物使用

多基因遗传

由多对基因联合作用决定某一特征的遗传方式

13

X-连锁基因

只位于 X染色体上,被认为是隐性的基因

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即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 Down 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

(多了一条 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

脆性 X 综合征

一种由于 X染色体上基因损伤而导致的障碍,表现为轻度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Hb)病,一种血液障碍,因患者红细胞呈镰刀型

而得名

泰伊-萨克斯病

一种死亡前会失明及肌肉萎缩的障碍,没有治疗方法

克兰费尔特综合症

多了一条 X染色体

表现为发育不良的生殖器官、异常高大的身材和增大的乳房

胎儿酒精综合征

一种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大量喝酒而引起的障碍,有可能导致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和生长迟缓

胎儿的酒精效应

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喝酒,小孩表现出胎儿酒精综合征中的一些症状

环境与遗传的相互作用

行为特征通常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

基于遗传的特征代表了一种可能性,称为基因型(存在于有机体内部的不可见遗

传物质的总和);会受环境影响而最终表达的为表型(可见的特征)

遗传的角色常常是为未来发展提供某种倾向性。某种行为特征是否会显现,以及

在什么时候显现,有赖于环境的性质。

基因也会影响环境,【斯卡尔】提出儿童遗传易感性可能影响环境的三种方式

儿童积极关注环境中和其遗传所决定的能力最有关系的那些方面;

也可能被动和间接地关注;

儿童由遗传得来的气质(代表个体稳定、持久特征的觉醒和情绪性模式)会激发

一定的环境影响。

产前发育三阶段

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

胚芽期(受精-第 2 周)最早且最短,以快速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专门化,以及受

14

精卵着床于子宫壁为特征。系统化的细胞分裂是该阶段的标志。受精后 3天,胚

泡就含有 32 个细胞,再过一天数目再翻倍。一周之内,胚泡就增长至 100-150

个细胞。细胞变得专门化,其中一些形成包围胚泡的保护层。

胚胎期(第 2 周-第 8 周)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开始生长和专门化。受精卵

此时称为胚胎,发育成三层,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脑、脊髓;

内胚层:消化系统、肝、呼吸系统;

中胚层:肌肉、血液、循环系统

胎儿期(第 8 周-出生)以快速增加的复杂化和器官的分化(开始标志)为特征,

胎儿变得更加活跃,生长迅速,大多数身体系统开始发挥功能。

胎儿的面孔样刺激偏好

呈现面孔和非面孔刺激时个体偏好面孔的现象

Chapter 3 婴儿出生和新生儿

阿普加量表[4,7,10]

通过收集一系列指标信息,以确定婴儿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测量系统。

出生后 1、5、10min. 施测

外貌(Appearance)

脉搏(Pulse)

面部扭曲(Grimace)

活动性(Activity)

呼吸(Respiration)

15

联结

即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的一段时间内,父母与孩子在身体上和感情上的紧密

联系,是父母与孩子形成长期联系的关键因素

缺氧症

婴儿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几分钟的缺氧,可能会造成脑损伤

阿普加量表得分低的外在原因

产后抑郁

母亲在孩子出生一段时间内的深度抑郁,困扰着 10%的母亲

症状:持续地、深切地感受到失望和不开心

根据程度分为:心境不良、抑郁症、精神病

严重的产后抑郁对母亲和孩子都有害

反射

没有经过学习,在特定刺激出现的时候自动发生的有组织的自然反应

16

觅食反射

@也叫定向反射(rooting reflex)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当新生儿面颊触

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觅乳头的动作。用手指抚弄新生儿面颊时,

他的头也会转向刺激方向。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

的求生需求。

强直性颈部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又名不对称颈紧张反射。这种反射,在出生后的数周内,能阻止新生儿由仰卧滚

向俯卧或由俯卧滚向仰卧。当婴儿仰躺着的时候,他的头会转向一侧,摆出击剑

者的姿势,伸出他喜欢的那一边的手臂和腿,弯曲另一边的手臂和腿。他喜欢的

那一边似乎可预示他以后的习惯用手。这种反射最早在 28周时的胎儿身上发现,

在出生后 3个月左右消失,若继续存在,则为脑性病变。

新生儿的感觉能力

视觉:分辨视野范围内的物体和分辨颜色,有大小恒常性和对颜色的偏好

听觉:能听到并分辨熟悉声音

触觉、味觉和嗅觉比较敏感

新生儿模仿

模仿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体与他人之间有效的社会互动部分上依赖于能够

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并且了解他人情绪含义的能力。因此,新生儿的模仿能

力为将来和他人的社会互动打下了基础。

习惯化

对某个刺激的反应由于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降低

17

在婴儿一出生就有所表现,并在婴儿出生后的 12周内发展成熟。

习惯化上存在困难是发展上存在问题的标志。

唤醒状态

不同程度的睡眠和清醒状态,从深度睡眠到高度兴奋。

快速眼动睡眠

@百度百科

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波频率变快, 振幅变低, 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

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阴茎勃起, 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

自然分娩发生在怀孕后 38 周(226天)后,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持续时间最长,个体差异很大,第一胎会持续 16-24 小时。子宫的收

缩最初约为 8-10分钟一次,每次持续大约 30秒。到分娩的最后阶段,收缩约每

2分钟一次,每次大约持续 2分钟。随着收缩的增强,分开子宫和阴道的子宫颈

变宽,最后扩张至足够让婴儿的头部通过。

第二阶段:持续时间 90 分钟,每一次收缩,婴儿的头就移动一步,阴道开口也

更大(有时会用外阴切开术),依次通过子宫颈和产道。当婴儿完全离开母体的

时候,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婴儿的脐带和胎盘娩出母体,最快最易。

剖宫产:婴儿通过外科手术从母亲的子宫取出来,而不是通过产道分娩出来。

当出现过度成熟儿、胎儿情况危急、胎位不正,或者胎儿不能顺利通过产道的情

况时,就要进行剖宫产。

胎儿出生的确切时间应该从胎儿离开子宫算起,通过子宫颈,穿过阴道,直到完

全出现在母体之外为止

新生儿的反射及其意义

一系列反射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食物、摄入食物、吞咽、远离不愉快的刺激

早产儿

18

尚未完全成熟的婴儿,是指受精后不足 38 周就出生的婴儿

早产儿所面临的风险大多来自出生体重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时体重低于 2.5kg 的婴儿

可能因为母亲生殖系统压力过大、不成熟或者整体健康状况(营养、医疗护理水

平、环境压力水平和经济支持)

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低于 1.25kg,或在母亲子宫中的时间少于 30 周的婴儿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

由于延缓的胎儿生长导致出生时体重不足同样妊娠期婴儿平均体重的 90%

可能是早产也可能是孕期营养不良

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出生体重是婴儿发展程度的一个显著指标

低出生体重儿极易受到感染,肺尚未完全成熟,在氧气的获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

难,可能会得呼吸窘迫综合症,存在死亡风险

发展上的不成熟使低出生体重儿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异常敏感,呼吸、心率不稳定,

四肢不协调

过度成熟儿

预产期 2 周后还没出生的婴儿

死产

婴儿娩出时就已经死亡的分娩情况,发生几率不到百分之一

婴儿死亡率

婴儿在其生命第一年内的死亡

受价格低廉健康护理的可获得性和准妈妈的产前培训的影响

哭与抚慰

婴儿哭有多种原因:饿了、痛或者病了

大人就会对他们的需求做出回应

哭的高峰期是头三个月,高峰时段是傍晚

大一点的孩子哭是为了与大人交流

安慰方式:用布把婴儿包起来、抚摸、给甜食、对于轻度的哭泣采取放任态度

19

Chapter 4 婴儿期(0-2 岁)的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的原则

头尾原则

发展遵循先从头部和身体的上半部分开始发展,然后是身体的其余部分的一种

发展模式

近远原则

发展从身体的中央部分进行至外围部分

等级整合原则

简单技能一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后来这些简单的技能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

系统独立性原则

不同的身体系统以不同的速率发展

突触修剪

20

神经元因不被使用或缺少刺激而被消除

大脑的可塑性

发展中的结构或行为随着经验改变的可修改程度

节律

反复的、周期性的行为模式

状态

婴儿在面对内外刺激时表现出来的觉知程度

随着每一种状态的改变,引起婴儿注意所需要的刺激量也会随之改变

不同的状态会有不同的脑电波模式

睡眠很重要!与大脑成熟、学习、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相关

粗大运动

运动技能不是十分熟练,但还是可以完成一些动作,比如笔直地坐着或者行走

精细运动

协调四肢、抓握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遵循普遍一致的时间表,

存在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动力系统理论【艾斯特·泰伦】

关于运动技能如何发展及协调,运动行为如何被整合

“整合”:儿童发展过程中多种技能的协调,包括肌肉的发展、知觉能力和神经

系统的发展,以及执行特定活动的动机(有助于解释不同儿童在运动能力方面

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和来自环境的支持

发展常模

某一特定年龄段大样本儿童的平均表现水平

只有当数据取样来自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富含文化多样性的大儿童样本才有效

Brazelton 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

用来测定婴儿对其所处环境的神经和行为反应的测试工具

对阿普加量表的补充

施测大约需要 30分钟,包括 27种不同的反应类别,组成婴儿行为的四大方

面:与他人互动,运动能力、生理方面的控制以及对应激的反应。

婴儿猝死综合征

看起来健康的婴儿在睡眠时出现的无法解释的死亡

可能的原因

二手烟

趴着睡

母乳喂养不够

21

床太软

基因

营养不良

营养不适量和不平衡的情况

营养严重影响身体发展。营养不良将导致发育迟缓、影响智力水平、并导致疾

病,如消瘦和夸休可尔症。

消瘦

生命第一年中的营养不良导致的一种使婴儿停止生长的疾病。由于身体吸收的

蛋白质和卡路里严重不足所造成,将导致身体日益瘦弱并最终导致死亡

夸休可尔症

年长儿童因恶性营养不良而导致胃部、四肢和脸部水肿的病症。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

由于缺乏父母的刺激和关注,导致儿童停止发育的一种障碍。

常出现在婴儿 18 个月大时。

可以通过培训父母或者让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家庭收养儿童来解决

母乳喂养的益处

有营养、易吸收、提高婴儿免疫力、促进情感交流、促进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对母亲和婴儿的身心发展都有好处

断奶的时间各不相同,婴儿 9-12个月才需要进食固体,提倡前 12 个月最好母

乳。

感觉

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

知觉

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对感觉刺激的解释和整合

婴儿的感觉能力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发育得非常好。

22

知觉帮助他们探索和开始理解这个世界

研究感知觉的方法

反射行为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身体运动和面部表情

视觉偏爱

多通道知觉途径

考察各种单个感觉系统所接收的信息是如何整合和协调起来的

Eg:一个月大的婴儿能够视觉辨认出先前含在嘴里却未曾见过的某个物体

情境支持

特定情景或刺激所提供的行为可能性

知觉与运动的分离

小孩看见小车,小孩知道这是一个车,知道能进去

What - where 通路

违背预期范式

在使用期待冲突范式的研究中, 给婴儿呈现两种事件, 一种是符合物理规律的

(可能事件), 另一种是不符合物理规律的(不可能事件)。这时, 如果婴儿对不

可能事件表现出惊讶(注视时间更长等), 则说明其注意到了这种结果是不可能

的, 与他们预期相冲突。这说明婴儿对于事件的预期是符合物理规律的,他们已

经理解了相关的物理规则。

23

Chapter 5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客体永存

即使看不到的物体也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目标指向的行为

将几个图式进行合并和协调,产生出解决问题的单一行为

A非 B错误

@当着婴儿的面将玩具藏在两块相同的盖布 A和 B的一块下面, 例如藏在 A之

下,9个月的婴儿会伸手掀开 A找出玩具,重复一次婴儿仍然能从 A中找到玩

具;然后当着婴儿的面将该玩具藏在 B之下,结果婴儿继续到 A之下去寻找那

个玩具。皮亚杰将这种现象称为 A非 B错误。它说明此时的婴儿对客体存在的

认识,还依存于他对客体所做出的动作之中。

延迟模仿

儿童日后对某个人曾经的动作进行模仿

婴儿遗忘症

人们的记忆中缺少 3岁以前的记忆

婴儿指向性语言

指向婴儿的说话方式,以短小简单的句子为特征,音调变得更高,频率范围增

加,语调更富有变化性,词语重复,用音调强调特定的重要单词。

还会根据儿童的性别进行调整,这可能会影响儿童日后的发展

感觉运动阶段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

24

可分为六个亚阶段

1 简单反射(0-1m)

2 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1-4m)自己的身体

3 次级循环反应(4-8m)外部世界 发音 模仿

4 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m)客体永存!目标指向的行为

5 三级循环反应(12-18m)有目的的行为改变

6 思维的开始(18-24m)心理表征或抽象性思维的获得

心理表征

对过去事件或客体的内部意象

心理表征为假装能力(延迟模仿)的获得提供了可能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有关婴儿学习的观点可以总结为:行动=知识

知识是直接的运动行为的产物

运动能力的提高是更高级认知发展潜能的标志

基本特点

·儿童以一种固定的顺序通过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这些阶段不仅代表婴儿知

识量的变化,还代表了质的改变

·当儿童处于成熟的某一适宜水平,并接触到相关种类的体验时,所有的儿童

都会逐步通过四个主要的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

运算)以及亚阶段

·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化两种方式理解世界

·在感觉运动期的六个亚阶段中,婴儿从使用简单的反射开始,到复杂性不断

增强的重复和整合动作的发展,然后到通过其行为引发有目的结果的能力,在

25

最后开始采用符号思维

信息加工理论

致力于确认个体获取、使用和存储信息的方式。儿童组织和控制信息的量变是

认知发展的标志。对智力的评估依赖于加工信息的速度和质量的差异。

自动化

活动需要注意的程度。需要较少注意的加工就是自动化的,反之就是控制性的

米老鼠实验【维恩·科恩】

婴儿具有数字能力

记忆

信息最初被记录、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

外显记忆

一种有意识的、能够被有意回忆的记忆

内隐记忆

被无意识回忆的记忆,包括运动技能和习惯

两种记忆形成速度和涉及脑区都不同

发展商数【格赛尔】

一个总的发展得分,涉及四个领域的表现:动作技能、语言使用、适应性行为

以及个人-社会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2-42个月

关注两个领域:心理+动作能力

心理量表关注感觉、知觉、记忆、学习、问题解决和语言

动作量表评价精细和粗大的动作技能

平均水平:100

可以快速区分正常发展和非典型发展的儿童

但不适合预测未来的发展进程

视觉-再认记忆测量

对先前见过的刺激进行记忆和再认

信息加工效率

另外,跨通道迁移能力也与智力有中等程度相关

语言发展中的两种错误

泛化不足 用词过于局限,一般发生在刚刚掌握口头语言的儿童身上

过度泛化 词语被过于宽泛的使用,过度推广了它们本身的含义

语言发展的三种理论

学习理论:语言的获得遵循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基本法则

26

先天论【乔姆斯基】:语言的发展由一种受遗传决定的、与生俱来的机制所引导

普遍语法: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相似的内部结构

语言获得机制 LAD:能够实现语言理解的大脑神经系统。它既能让人理解语

言结构,也提供了一套用于学习儿童所处环境中语言的特定特征的策略和技术

交互作用:语言的发展是通过将基因决定的倾向和帮助语言学习的环境相结合

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历程

在婴儿学会说话之前,就已经开始理解了。理解先于生成。

前语言交流: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牙牙学语

(发出类似语言但又没有意义的声音,2/3 个月---1岁)

第一个单词(10—14个月)

当儿童对人对事进行了清晰一致的命名时,第一个单词才算真正产生

第一个单词往往是整句字(能够代表整个短语的一个单词,含义依赖于使用它

们的特定情景),词性受文化影响

单字词阶段结束(18个月)词汇爆炸式增长

双字组合:采用特定的顺序

电报语:说话时省去信息不太重要的词语

语言风格

参照性风格

使用语言是为了对客体进行标记的语言使用风格

表达性风格

使用语言是为了表达关于自己和他人情感与需要的语言使用风格

27

Chapter 6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心理理论

关于心理如何运作,以及它是如何影响行为的知识和信念

婴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别人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共情

对于另一个人感受的情绪反应

2岁开始

另外,2 岁的婴儿开始在假装游戏和愚弄别人时使用欺骗

——婴儿期结束前,儿童已经发展出个人心理理论的雏形

陌生人焦虑

当婴儿遇见一个不熟悉的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小心与谨慎。第 6个月,第一年

的后半段

对男性成年陌生人更焦虑

分离焦虑

当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出来的紧张情绪。通常开始于第 7/8个

月,于第 14个月达到顶峰,之后回落。

以上两种焦虑代表了婴儿重大的社会性进步,反映了婴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婴儿

和照料者之间不断成长的情感和社会联系。

社会性微笑

回应其他个体的微笑 6-8周

第 18个月,社会笑更多地面向母亲和照看者

28

社会参照

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来做出适当的反

应;最早出现于 8-9个月。当情境不确定、模糊的时候,最有可能发生

自我觉知

关于自我的知识,大约 12 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展

PPT 15 个月?

镜像测验

在婴儿的鼻子上偷偷地抹一个红点,然后让他坐在镜子前面。如果婴儿触碰他

们的鼻子或试着擦掉这个红点,说明他们至少有一些身体特征的知识,显示已

经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通过时间:17-24 个月

陌生情境测验

【安斯沃斯】

由一些依照顺序的阶段性情境构成,可以说明儿童和母亲之间依恋的强度

1 母亲和儿童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房间

2 母亲坐下来,让儿童自由地探索

3 一个成年陌生人进入房间,先和母亲说话,再和儿童说话

4 母亲离开房间

5 母亲回来,和儿童打招呼并安慰儿童,陌生人离开

6 母亲再次离开,留下儿童独自一人

7 陌生人回来

8 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

适宜性

依恋

在儿童与特定个体之间所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影响着一个人成年后的社交能

【鲍尔比】依恋主要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上——婴儿天生具有躲避捕食者的动

机。随着婴儿的发展,他们开始知道某个特定的个体可以提供安全保障,因此

发展出特殊关系。

29

根据鲍尔贝的观点,依恋发展包括:

(一)前依恋期:0-6 week没有物我分化,对任何人行为相似

(二)依恋关系建立期:6w - 6-8个月 婴儿表现更多微笑给抚养者

(三)依恋关系明确期:6-8 - 18-24 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

(四)交互关系形成期:2岁后 分离焦虑下降,儿童更好理解父母的目标

婴儿依恋类型

安全依恋型 2/3

儿童把母亲当做是一种家庭基地。当母亲出现时,他们很放松;母亲离开时则

有一些难过;只要母亲一回来,儿童便会来到她身边

回避依恋型 20%

儿童并不寻求接近母亲。当母亲离开后再回来时,他们似乎是在回避她,看起

来像是对她的行为感到生气

矛盾依恋型 12%

儿童对母亲既表现出积极也表现出消极反应。当母亲离开时,他们显得十分沮

丧;当她回来时,他们可能在寻求接近的同时也会踢或打她。

混乱依恋型

30

儿童表现出不一致甚至矛盾的行为。

依恋取决于母亲如何回应婴儿的情绪信号

母亲同步互动式沟通: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婴儿,并且照看者和婴儿的情绪状态

相匹配。

非安全依恋型婴儿的母亲则是以忽视他们的行为线索、前后不一致、拒绝或忽

略他们社交努力的方式来回应

相互调节模型

婴儿和父母学着沟通彼此的情绪状态,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交互式社会化

婴儿的行为引起父母及其他照看者做出进一步的反应;而它反过来会引发孩子

进一步回应的进程

人格

区分个体的持久性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考虑个体如何理解自己,以及理解他人和自己行为意义的一种理论

个体在婴儿期从“信任对不信任”发展到了“自主对羞愧怀疑”的阶段

婴儿发展出信任或不信任感,主要取决于照看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婴儿的种

种需要

在婴儿蹒跚学步的阶段(18个月—3岁)

如果婴儿能够自由地探索,他们就会发展出独立性和自主性

如果受到限制或是过度保护,则会发展出羞愧和怀疑

气质

情绪性和唤醒模式,具有一致的和持久的个人特点

中心维度是活动水平

其他:接近-退缩、适应性、心境的质量(易激惹性)、注意广度和坚持性、分

心性、节律性、反应的强度、反应的阈限

婴儿气质类型

易养型 40%

具有积极倾向的婴儿,身体机能运作规律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新情境显示

出好奇心,情绪处于中低强度。

难养型 10%

具有消极的心境,而且适应新情境缓慢。当面对新情境时,他们倾向于退缩。

迟缓型 15%

不太活跃,对环境表现出相对平静的反应。心境通常是消极的,从新情境中退

缩,适应缓慢

和难养型有什么区别?

31

混乱型 35%

气质稳定性很少

拟合度

发展依赖于儿童的气质和养育环境的性质和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研究方法:行为遗传学

面对新异刺激时高水平的动作和肌肉活动—高反应性--对不熟悉刺激的抑制---

害羞

解剖学上的性及性行为

性别

男性或女性的社会知觉

性别差异

先天生理相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婴儿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起到了

非常关键的作用

家庭外儿童看护影响不一

评估儿童看护中心效果的研究必须将中心质量和父母的社会性特点一起考虑

32

Chapter 7 学前期(2-6 岁)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功能侧化

某些功能更多地分布在一侧半球的过程

利手

使用一只手多于另一只的偏好

前运算思维阶段【皮亚杰】

2-7 岁

儿童更多地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使用心理符号、词语或物体代替或表征一些

不在眼前的东西),心理推理出现,概念的使用也有所增加

自我中心思维

不能采择他人观点。学龄前儿童不明白其他人有着和自己不同的视角

有两种思维形式:

缺乏对他人从不同物理角度看待事物的意识

不能意识到他人或许持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这是能力所限,不是自

私)

自我中心思维是儿童对他们的非语言行为以及由此对他人产生的影响缺乏考虑

的原因

中心化

关注于刺激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过程。

只能关注外在的、明显的成分

所见即所想,比如小猫变小狗

转变

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3

守恒

物体的数量与排列和外在形状无关

守恒任务中出错的原因

中心化的倾向阻碍了他们对情境相关特性的注意,不能跟随情境表象的变化所

伴随的序列转变

三山实验

皮亚杰设计的用以表明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即从自我的角度去

解释世界。

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包含三座山的模型,三座山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一座山上

有间房屋,另一座山顶上有一个红的十字架,第三座山上覆盖着白雪。让儿童

坐在桌子的一边,桌上放着这个模型。

实验者把一个娃娃放在桌子周围的不同位置,问被试,“娃娃看到了什么”幼儿

很难回答。

在第二个实验中,向儿童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的照片,让儿童挑

出娃娃看到的那张照片。

第三个实验则给儿童三张硬纸板,要儿童按娃娃所见把三座山排好。

实验结果发现 8岁以下儿童一般不能成功完成任务。大多数 6岁以下儿童选择

的照片或搭建的模型,与他们个人的观察角度一致,而不是娃娃的。

34

直觉思维

学龄前儿童利用简单的推理以及渴望来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

功能性

行为、事件和结果以固定的模式彼此相关?261

同一性

能够理解不论事物的大小、形状和外形如何变化,它们仍然是原先的那个事物

关于同一性的理解对儿童守恒的理解不可或缺

前运算阶段后期出现,标志着向具体运算阶段转变

不同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同一性

可逆性

能够理解将事物反转至最初状态的转变过程

自传体记忆

自己生活中特定事件的记忆,直到 3岁以后才比较准确

脚本

事件及其发生顺序在记忆中的概括性表征

幼儿记忆的特点及其实践意义

记忆脆弱、易感性、不准确

自传体记忆不仅会被淡忘,而且也不完全准确

将记忆过分简单化

易受他人暗示,当问题具有高度暗示性的时候,儿童容易在回忆中出错

实践:犯罪发展心理学

最近发展区

在某一水平下儿童几乎能够,但又不足以独立完成某一任务,但是在更具能力

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这二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35

脚手架

对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支持,鼓励儿童独立和成长

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整体的认知发展起到协助作用

快速映射

新单词在短暂接触后与它们的意思联结在一起

私人言语

儿童对着自己说,指向自己的语言

维果斯基说,自言自语起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使儿童可以解决和思考遇到的难

题。在思考时进行自我推理会使用内部对话,而自言自语正是内部对话的先兆

社会性言语

指向他人,目的是让他人明白的言语

学前期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语法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并且逐渐由自言自

语转变为社会性言语

适合发展过程的教学【埃尔金德】

根据一般发展水平和儿童自身特点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龄前儿童更容易从适合他们发展、符合自身的、充满鼓励氛围的环境中获益

幼儿数能力的发展

数字方面:格尔曼发现 3岁儿童可以轻易分辨 2个和 3个玩具排成的不同行,

说明儿童有天生的数数能力。不但能够数数,而且能以一种相当系统一般的方

式数

数字法则:

每个物品分配一个数字,只数一次

输错了数字,也会保持一致

三种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

皮亚杰

过分强调局限性,低估了儿童的能力,观察者偏见,提问太难,关注思维的缺

另外,有研究表明训练可以改善儿童对守恒的理解

信息加工理论

可以被精确检验

对于记忆、注意等心理技能对儿童思维的贡献,提供了非常清晰全面的解释

但是对社会和文化因素关注较少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关注组成认知加工和发展的详细单独过程序列,没有形

成整体的理解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点

36

表征了一致的理论系统,受到实证研究支持

但是缺乏精确的概念界定

对于认知过程没有说明

强调的重点是宽泛的文化影响

没有关注单个细小的加工过程

Chapter 8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心理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

发展包括个体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以及对他人行为意义的理解上的变化

学龄前儿童经历了自主对羞愧怀疑阶段到主动对内疚阶段的过程

主动对内疚阶段

学前期的大部分,3-6 岁

体验独立行动和有时带来的负性结果之间的冲突

自我概念

个人的身份,人们关于自己作为个体是什么样子的信念体系

受文化影响

道德发展

人们的公正感、对于正确与否做出判断的意识以及与道德问题相关行为的变化

·皮亚杰

37

他律道德(4-7 岁)

广泛的道德思维模式,规则唯一且不变

不考虑意图

相信内在公正(违反规定立即招致惩罚)

初始合作阶段(7-10 岁)

习得了游戏规则,根据这一共享的知识来玩游戏

仍然大致不可变

自主合作阶段(10 岁开始)

儿童充分意识到,如果玩游戏的人同意,规则就可以被修改

反映出儿童理解了游戏的规则是被人们创造出来的,而且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

来更改

·社会学习观点

亲社会行为

有利于他人的帮助行为

通过榜样和社会学习获得

抽象模仿

模仿为更普遍规则和原则的发展铺平道路的过程

发展所观察到的行为的概化原则

在观察到榜样做出道德行为受到奖励的重复事件时,儿童开始对道德行为的普

遍原则进行推断和学习

共情

对其他个体的感受的理解,是道德行为的核心

做出道德行为是为了避免体验负性情绪

性别认同

儿童试图和同性父母变得相似,整合父母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38

性别同一性

对于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知觉

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

性别图式

组织与性别相关信息的认知框架

出现于性别恒常性之前

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性别差异错误信念

如何避免?

双性化【桑德拉·贝姆】

一个性别角色包括了两个性别典型特征的状态

性别恒常性(4-5 岁)

建立在固定不变的生物学因素上的关于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信念

之前是基于外表或行为差异

认知观点并未暗示性别差异是否合适

认为应该教导学龄前儿童实现自己的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特定性别

的代表

假装游戏

另外,2 岁的婴儿开始在假装游戏和愚弄别人时使用欺骗

在学前期,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更脱离实际,更具想象力

维果斯基认为,假装游戏是扩展认知技能的重要途径。儿童可以“练习”一些

属于他们特定文化一部分的活动,扩展对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解。

游戏的类型

·一般分类:功能性游戏+建构性游戏

功能性游戏

3 岁儿童典型的游戏,设计简单、重复性的活动

39

建构性游戏

儿童在游戏中操控物体以生成或建造某物

·社会性分类【帕藤】

平行游戏

在同一时间用相似方式玩相似的玩具,但没有彼此间的互动。

旁观者游戏

儿童仅仅注视他人玩耍,自己并不参与

常常出现于儿童想要加入一个游戏团体时

联合游戏

两个或更多儿童通过共享或转借玩具或者工具进行互动,尽管各自做着不同的

事情

合作性游戏

儿童真正与他人一起玩耍,轮流做游戏或者发起竞赛

父母教养方式

专制型

倾向于控制、惩罚、严格与冷漠

他们的话语就是法律

崇尚严格的、无条件服从,不能容忍孩子表达不同意见

孩子性格内向,社交性较少

放任型

提供不严格且不一致的反馈,几乎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

孩子倾向于依赖,喜怒无常,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很低

权威型

父母是坚定的,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限制,但试图与孩子讲道理,向他们解释

为什么应该按照规定的方式行事

孩子表现最好,独立、友好、合作,成功动机很强,常获成功且受人喜爱,有

效调节自己的行为

忽视型

对孩子几乎没有兴趣,伴有冷漠、不关心和拒绝等行为

孩子表现最差,感到不被爱和情感上的疏离,也阻碍了身体和认知的发展

40

惩罚的使用

PPT 76?

一定要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错了

会损害自我概念

一定要立即惩罚

虐待

身体虐待+心理虐待

暴力循环假说

儿童期受过虐待的人长大后更易成为施虐者

心理理论

关于心理活动的知识和信念

在学前期儿童逐渐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世界

在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有进步

错误信念

3 岁不行,4 岁可以

自闭症很难通过

自闭症是一种造成严重语言和情绪困难的心理障碍

很难理解别人在想什么,与人互动特别困难

心理理论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额叶髓壳化+激素 情绪能力

语言技能的发展,“想”、“知道”等词

社会互动和假装游戏的促进

文化因素(归因)

顺应力

41

克服将儿童置于心理或身体伤害的高风险环境的能力

情绪的自我调节

将情绪调节到理想状态和强度水平上的能力

攻击

对另一个人有目的的侮辱和伤害

工具性攻击

被达成具体目标的愿望所驱动的攻击

关系性攻击

意在伤害另一个人心理感受的非身体攻击

攻击行为的产生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基于观察和先前的学习 (bobo 玩偶)

·认知【道奇】:学龄前儿童对他人行为和当时情景的解释

·生物学【洛伦茨】:战斗本能+基因传递

Chapter 9 儿童中期(6-12)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营养

营养与身型、学龄期的社会性和情绪功能发展有关

营养充足的儿童与同伴的关系较为密切,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焦

虑。较好的营养状况使儿童更渴望探索新环境,在挫败情境中更能坚持,更机

警,以及总体上表现得更有活力,也更加自信

42

肥胖

一个人的体重比他所处年龄和身高范围的平均体重水平高出 20%

原因:饮食、遗传和社会因素

父母应该:

给孩子提供白开水和低糖分饮料;

给孩子提供能代替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鼓励孩子运动

双向障碍

在两种情绪状态(一个极端是精神和精力异常高涨,另一个极端是抑郁)之间

循环反复

视觉损伤

一种可能包括失明和部分视力丧失的视觉方面的困难

听觉损伤

一种包括听力丧失和其他听力方面的困难

言语损伤

言语与他人的言语水平相差甚远,致使本身受到注意,使交流受到干扰,或使

说话者适应不良

口吃

极大地破坏了说话节奏和流畅性的,最为常见的言语损伤

学习能力丧失

在获取和使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某种脑功能紊乱/环境因素)

诵读困难

阅读和书写时对字母的错误知觉,通常很难读出字母,混淆左右及表现出拼写

困难

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3%-5%

一种学习能力丧失,其特征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冲动、难以忍受挫折,常表现

出大量不合适的行为

治疗

药物、行为疗法、课堂结构化、饮食疗法

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

43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

板。

约有 3/4 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

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在交流能力、社交技巧和想象游戏中表现欠佳

儿童后期之后的孤独症会缺乏他人想法的意识、心理理论和情绪管理能力

自闭症是一种造成严重语言和情绪困难的心理障碍

很难理解别人在想什么,与人互动特别困难

实际年龄

进行智力测验的儿童的实际年龄

心理年龄

具有特定实际年龄的人的一般智力水平

液体智力

反映了信息加工能力、推理能力和记忆力

晶体智力

反映了人们所积累的从经验中学到的和能够应用于问题解决情境的那些信息、

技能和策略

八种智力【霍华德·加德纳】

每一种智力相对独立,但是一起发挥作用

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视觉智力、人际交

往智力、自我认知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

智力由信息加工的三个方面构成:成分要素、经验要素和情境要素

每个人在这三种智力所涉及的能力上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模式。我们完成某项特

定任务的优异程度,反映了任务与个人这种特定模式相吻合的程度

成分要素:加工和分析信息的有效程度

经验要素:智力中的洞察力成分,应对新情境

情境要素:涉及实践智力,反映了我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方式

44

智力发育迟滞

智力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在两个或多个技能领域上存在相关的局限性

全纳教育

把所有学生整合在一起,即使严重能力丧失的学生,也要被纳入到常规教室中

特殊教育

将异常学生与正常学生分开教育

最少限制的环境:与那些没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所处的环境非常相似的环境

回归主流:把异常儿童最大限度地纳入到传统教育体系,并为他们提供多种教

育选择的教育方法

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发展

7-12 岁,主动且恰当地运用逻辑,将逻辑应用于具体问题之中

能够去中心化(考虑一个情境中多个方面的能力)、理解守恒和可逆,但无法理

解抽象和假设的问题

儿童中期的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被放入并存储在记忆系统中,记忆系统正常工作,存储在记忆中的内容可

以被提取。通过提取,存储在记忆中的内容被定位,被提到意识层面,然后被

使用。

儿童中期,短时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元记忆(对于作为记忆基础的那些过程的

理解,在儿童中期出现并发展)逐渐改善。学会使用控制策略和记忆术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课堂教学

儿童应该积极参与到它们的教学体验中,教室是一个儿童有机会做实验和尝试

新活动的场所

教育应该关注和他人交互的活动,成人-儿童,儿童-儿童的交互都能为认知发

45

展提供潜能。交互的性质必须仔细构建,以便使其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

实践: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最近发展区

儿童基本能够但尚未完全理解或完成某项任务

阅读技能的发展阶段

阅读包括大量的技能,从低水平的认知技能(识别单个字母,把字母和发音联

习在一起)到高水平的认知技能(把书面词语与长时记忆中存储的含义匹配起

来,并使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来确定句子的意思)

需要经历 5个阶段,历时较长,往往彼此重叠

0:基本能力:在字母表中识别字母、写出自己的名字、认出熟悉的单词

1:真正的阅读。把字母组合在一起而试探出单词,还学会了字母的名字和发音

2:流利的朗读,没有和含义相联结

3:通过阅读了解世界,但只能理解从单一观点呈现的信息

4:阅读并加工反映了多重观点的信息

阅读编码教学法

强调阅读的成分:字母的发音及组合(语音)、字母和发音是如何组成单词的

阅读包括加工单词的各个成分,并把它们组合成单词,进而从单词中推测出书

面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阅读整体语言教学法

儿童应该根据上下文来猜单词的意思,通过接触完整的作品来学习阅读

资优儿童教育的两种常用方案

加速计划 非常有效

允许天才儿童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甚至可以跳级到更高年级水平

丰富计划

学生仍然处于原来的年级水平,但是为他们提供特殊的课程和个别化活动,以

加深他们对于特定主题的理解

46

Chapter 10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勤奋对自卑阶段(6-12 岁)

集中注意力应对世界提出的挑战

儿童为了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的努

自我概念

个人领域+学术领域

社会自我概念(同伴+重要他人)、情绪自我概念(特定的情绪状态)、身体自我

概念(体能和外表)、学业自我概念(不同科目)

社会比较【利昂·费斯汀格】

期望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力、特长和看法

参照群体

一般是与自己相似的他人作比较,但当自尊受到威胁时,会选择向下的社会比

较,即与明显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以保持自己的成功形象

大鱼小池效应

学业水平低的人看到周围的学生都不怎么样,比较后的感觉相对较好

自尊

个体在整体上和特定方面对自我的积极和消极评价,有更多情绪导向

建立起一套成功的内在标准,并且开始分化为积极自尊和消极自尊

自尊通过自证预言起作用

47

道德两难问题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

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

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

发展的水平。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科尔伯格】

前习俗道德:由奖励和惩罚驱动

·服从和惩罚取向

·奖赏取向

习俗道德:由社会参照驱动

·好孩子道德

·权威和社会秩序维持的道德

后习俗道德:由普遍的道德原则所驱动

·契约、个人权益和民主方式接受法律的道德

·个人原则和良心的道德

48

49

评价

为道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解释,但不足以预测道德行为

观察基于西方工业社会

低估了某些文化下学龄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基于男性被试的数据,难以解释女孩的道德判断

女性的道德发展【吉利根】

社会对男女养育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男女性对待道德观点的基本差异

男孩主要从正义或公平等大原则角度看待道德,女孩则根据个人责任和牺牲自

我帮助他人的意愿角度,对个体的同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 个体生存的取向

2 自我牺牲的善良

3 非暴力道德

50

同伴地位

群体中其他成员对个体或角色的评价

常用个体受欢迎的程度来测量

相关因素:社会能力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能力

使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成功表现的各种社会技能的集合

社会问题解决

使用令自己和他人皆满意的策略来解决社会冲突

校园欺凌

欺凌行为是造成伤害的重复的,系统性的尝试

男孩欺凌者胜在体格,女孩则胜在自信

分布广泛,各个国家都存在

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受害者会变得焦虑、抑郁、自尊心受损

原因:

同伴唆使、害怕和崇拜

家长冷漠

欺凌者更暴力并且以后更可能成为罪犯

51

友谊的发展水平【威廉·达蒙】

1 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4-7岁)

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谁是朋友,不考虑他人的个人品质。朋友很大程度上是

那些为愉悦交互提供机会的人

2 基于信任的友谊(8-10岁)

核心是相互信任,在关键时刻可以帮上忙的人会被当做朋友

3 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11-15岁)

主要标准开始转向亲密和忠诚,特征是亲密感

有一些排外

根据友谊带来的心理益处而不是共享的活动来看待友谊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1 基本生存需求

2 鼓励学习

3 发展自尊

4 发展同伴友谊

5 提供和谐和稳定感

结构分为:核心家庭、多代同堂家庭、单亲家庭、混合家庭、祖父母家庭、收

养家庭、寄养家庭

离婚

会导致一段时间的心理失调,18个月到 2年后恢复到心理适应状态

自我照料的儿童

放学后独自待在家里一直等到照料者下班回家的儿童

可能会产生负性情绪

但也可能发展出更高的独立感和能力感

学生归因与教师期待

归因的三个维度:内部-外部;可控-不可控;稳定-不稳定

过分强调外部因素的重要性的归因模式会降低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个人责任感

当归因取决于内部因素时,他们会认为行为的改变能带来成功的改变

把成功归于内部因素,会引起自豪

把失败归于内部因素,会引起羞愧

如果成功或失败都归于稳定因素,儿童能预期未来会出现相似结果

如果都归于不稳定因素,那么未来结果未知

如果失败是可控的,儿童会感到生气

如果不可控,会感到悲伤和遗憾

52

教师预期效应

教师把对儿童的预期传递给儿童,从而确实导致儿童出现所预期的行为的一种

循环

情绪智力

准确评价、评估、表达和调节情绪所基于的一组技能

Chapter 11 & 12 青春期(12-18)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青少年

青春期

10-19岁

在儿童期和成年期的一个发展阶段

身体发育的快速时期,伴随着与发育有关的变化

青春期的启动与时间表

53

个体差异很大

女孩通常 10岁,男孩 12岁

女孩 11 岁进入发育期(性器官开始成熟的时期),男孩 13岁

女孩初级性征指阴道与子宫的变化,次级性征指乳房和阴毛的变化

乳房 10 岁左右开始发育,阴毛 11岁,腋毛 13岁

月经初潮 11-12岁

男孩 12 岁时阴茎和阴囊开始发育

初次遗精:13岁

12岁左右开始出现阴毛,接着出现腋毛和胡须。最后变声

早熟对男女生影响不同。对于男孩,身材更加高大能够导致运动竞技能力的增

强、更受欢迎以及更高的自我概念。对于女孩,早熟可能导致在更大男孩中更

受欢迎,社会生活更加丰富,但也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尴尬

从短期来看,晚熟会成为身体和社会方面的劣势,影响男孩的自我概念。女孩

可能被同伴忽视,但这种不利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甚至最终会带来好处

长期趋势

通过几代人的积累而导致的身体特征的变化

初级性征

和 直接与繁殖相关的器官和结构的发展 有关的特征

次级性征

与性成熟有关的身体外观而与性器官无直接关系的特征

形式运算阶段

12岁左右开始,15 岁左右完全进入

人们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的阶段

通过采用逻辑的形式原则,青少年能够抽象地思考问题,而不再局限于具体的

术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实验的结果来系统地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理

解。

青少年可以进行形式推理,从一般的结论出发,演绎出在特殊情境下特殊结果

54

的解释。还可以使用命题思维(在缺失具体例子下使用抽象逻辑的推理形式)

命题思维使青少年明白,如果某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对于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书 427-428

1 个体差异

2 阶段性,不连续

3 低估

4 对于思维和认识的观点狭隘

5 形式运算并不算终点 菲夫—后形式思维

信息加工理论:能力的逐渐变化

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改变是由于获得、使用和储存信息能力上的逐渐变化带来的

涉及记忆能力、心理策略、元认知及其他功能的发展

元认知

人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认知的监控能力

能够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且精确估计自己的认知能力

元认知使青少年很容易想象别人正在思考着自己,以及别人思维的细节,导致

了自我中心思维

青少年阶段的自我中心思维

一种自我热衷的状态,认为全世界都跟自己的观点相同。

对权威充满批判精神,不愿接受批评,很容易指出别人行为中的错误

想象听众

青少年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个人神话

一些青少年觉得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别人都不会经历

个人神话可能会使青少年对威胁他人的风险毫无畏惧

认为灾难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认同发展

5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埃里克森】

青少年寻找和确定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方面的过程

青少年努力发现自己独特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生活中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

“尝试”+承诺

对同伴群体依赖性的增长使得青少年能够形成亲密关系,将自己与他人作比

较,有助于他们弄清自己的同一性

批评:使用男性同一性的发展模式作为比较女性的标准

将先实现同一性再实现亲密关系视为正常模式(女性刚好相反)

【吉利根】女性同一性发展

女性同一性的核心成分是自己与他人之间关怀网络的建立

心理延缓偿付期

青少年推迟承担即将面临的成人责任,探索各种可能角色的一个时期

【玛西亚】

根据两种特性看待同一性:存在或缺失

危机是同一性发展的一个阶段,青少年有意识地在多种选择中做出抉择

承诺是一种行动或思想意识过程的心理投资

同一性获得

青少年在考虑了各种选择后对某一特定同一性做出承诺的状态

确定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方面的过程

同一性延缓

青少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各种同一性选择,但还没有对某一特定的选择

做出承诺

同一性扩散

青少年考察各种同一性选择,但是没有对某个选择做出承诺,或者还在思考的

状态。既不探索又不思考

过早自认

青少年在还没有充分探索各种选择的情况下过早地承诺某种同一性的状态

56

同一性在 20 岁左右形成

代沟

父母和青少年在态度、价值观、抱负和世界观方面的分歧

性别隔离

男孩主要与男孩交往,女孩主要与女孩交往的一种性别间的隔离

参照群体

用来与自己作比较的群体

为青少年提供了判断其能力和社会成功的系列规范或标准

小派别

2-12 人

成员之间有着频繁的社会交互

人群

比小派别更大的群体

由共享特定特征的个体所组成

但彼此之间可能没有交互

同伴压力

同伴给个体所施加的与其行为和态度保持一致的影响

青少年在那些感觉同伴是专家的领域中顺应同伴

青少年对知觉到的同伴群体标准特别敏感

所以才会吸毒

自杀是 15-24 岁青少年的第三大致死因素

57

Chapter 13 & 14 成年早期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应激与应对

压力应激:对于威胁或挑战事件的身体或情绪反应

应对:控制、降低或学会忍受导致压力的威胁的努力

防御性应对:曲解或否认某一情境的真实本质的无意识策略

后形式思维【菲夫】

与单纯基于逻辑过程,看待问题泾渭分明的形式运算相比,成年人有时必须以

相对的谈判协商解除困境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的二元思维与多元思维【佩里】

大学生步入了知识和价值观的相对论阶段,承认不同的标准,且他们可能都是

正确的

发展阶段【沙因】

获得—实现—责任—执行—重组

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

成分、经验、情境

此外还有实用智力+情绪智力

实用智力与职业成功最为密切;情绪智力则是社会交互的基础

社会时钟

由文化决定的心理时钟。在与同伴相比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自己是否在适

当时间到达了生命主要基准点的判断

同质相婚

人们往往选择那些与自己在年龄、种族、教育、宗教以及其他人口统计学特性

方面相似的人结婚

58

婚姻梯度

男性往往选择那些比自己年轻、矮小、地位低的女性结婚;而女性则相反

性差别主义

刻板印象威胁

源自社会上对学术能力持有的刻板印象的认识而造成对学业成就的阻碍

亲密关系

亲密对疏离阶段

青春期到 30出头,个体主要的发展任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的成分

1 “无私”的程度,指牺牲自己的需要,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2 “性”双方获得快感

3 投入,将自己的同一性融入伴侣同一性所做的努力

刺激-价值-角色理论【伯纳德·穆尔斯藤】

亲密关系沿着顺序不变的三个阶段(刺激、价值、角色)不断推进

刺激:关系建立在表面、身体特征的基础上

价值:双方价值观和信念之间不断增加的相似性

角色:关系建立在双方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的基础之上

规律锻炼的益处

生活事件与认知发展

重大生活事件提供人们思考自身和所处世界的机会和动机,促进认知发展

爱情的三维度【斯滕伯格】

亲密成分

激情成分

决心/承诺成分

激情之爱的标签理论【哈特菲尔德 贝舍尔德】

强烈的生理唤起+显示出爱是双方所体验的感觉的适宜标签的情境线索

职业选择三阶段【金斯伯格】

幻想、尝试和现实

人格与职业匹配【霍兰德】

婚姻冲突

夫妻之间发生冲突

原因:难以完成角色转变以及时间分配

59

职业认同阶段(20-40岁)

【维兰特】成年早期是以职业巩固为标志的,个体开始将精力投放在工作中

Chapter 15 & 16 成年中期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选择性优化

人们集中于某个特定技能领域的能力发展,以补偿其他领域能力损失的过程

生活事件模型

以成人生活中特定事件的时间点,而不是年龄为基础的人格发展理论

常规危机模型

以相对普遍的阶段为基础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些阶段和系列与年龄相关的危机

联系在一起

女性更年期

45 岁开始,持续 15-20年

从可以生育到不能生育的转变时期

标志:停经、潮热

男性更年期

中年晚期(50出头),与男性生殖系统变化相联系的心理与生理反应的一段时

中年危机

60

由于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而带来不确定和优柔寡断的阶段

莱文森生命季节理论的核心部分

生命的季节说【莱文森】

从 20岁左右进入成年早期,一直到成年中期,成年男性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离开家进入成人社会。在大约 40至 45岁的时候,进入中年转

变的阶段。跨越第一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60-65)

激素替代治疗

对雌激素缺乏的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及黄体酮以缓解其更年期症状的治疗。

治疗疾病:冠心病、骨质疏松、中风(?)、结肠癌、抑郁症

空巢综合征

孩子离开家之后,父母不开心、担心、孤单和抑郁感觉有关的体验

工作满意度

工作倦怠

发生于员工体验到不满意、理想破灭、挫败和对工作感到厌倦时的一种情况

家庭暴力类型

Chapter 17 & 18 & 19 生命的结束

衰老的双重标准

61

同样是出现衰老迹象,对女性的评价比男性更苛刻。男性出现灰头发常被视为

“卓越的”,这是一种品质的象征;女性则被看作是“上了年纪”的信号

老化的预成说

人体 DNA 遗传密码包含了细胞繁殖的内置时间限制的理论

老化的磨损说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机械功能只是发生了磨损

回顾与怀旧

自我完善对绝望阶段【埃里克森】

回顾和评价过去,和生活达成协议或进行妥协

生活回顾:人们考察和评价他们生活时的看法

发展三任务【派克】

自我的重新定义对沉迷于工作角色

身体超越与身体关注

自我超越对自我关注

老年痴呆

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包括多种病症,每种都包括严重的记忆丧失,

并伴有其他心理功能的衰退

阿尔茨海默症

引起记忆丧失或混乱的渐进性大脑障碍

老年人最常见、破坏性最大

智力与智慧

智慧:在生活实践方面的专家知识

实际知识

决策知识

价值观与发展阶段

不止一种解决方法

退休

功能死亡

心跳和呼吸的停止

脑死亡

由脑电波测量而得,建立在全部脑活动停止迹象上的诊断

死亡教育

1 危机干预教育

62

2 常规死亡教育

3 对职业助人者的死亡教育

死亡的阶段【罗斯】

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智慧及其成分

老化过程可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