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发现了 阿尔塔米拉 岩画 -...

1
B4 阅生活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参两字”小议 作者:九思 (清)申涵光《荆园进语》云: “破得‘利’字、 ‘名’字, 方能入门; 破得‘惰’字、 ‘骄’字, 方能深造。” 今悟: 参得“敬”字、 “诚”字, 方能入道; 参得“勤”字、 “谦”字, 方能实操。 参得“学”字、 “思”字, 方能入心; 参得“践”字、 “悟”字, 方能省脑。 参得两字,受用无穷; 明心涤襟,人生之钥。 编辑/张嘉 陈品 美编/路虓辉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BBC热播纪录片同名图书《艺术创 世记》由中信出版社最新推出。这部高 口碑之作,豆瓣评分 9.0,被认为是百科 全书式艺术通识读本,艺术版《人类简 史》。书中,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奈杰尔· 斯皮维,从艺术史的源头出发,贯穿起人 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个神奇瞬间, 对“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大胆宣言进行 了生动诠释。 1879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贵族带 着女儿开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险。他的领 地位于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亚地区的圣 米格尔桥,离那里不远有一个叫作“阿尔 塔米拉”的岩洞。“阿尔塔米拉”的意思就 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亚当之前的人类” 的居住地,因为之前在那里发现过史前遗 迹。这位贵族叫作马塞利诺·桑斯·德·索 图欧拉,他的女儿玛利亚当时还不到10 岁。 德·索图欧拉是一名十分敏锐的考古 爱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尔塔米拉岩洞里 发现些什么。也许是散落四处的奇怪的 动物骨头,或者很久以前烧火的痕迹。小 心仔细,再加上点儿运气,一定会发现一 些原始工具之类的东西。 德·索图欧拉并不只为了满足好奇心 而寻找“奇珍异宝”。当他公布在阿尔塔 米拉岩洞的发现的时候,郑重地声明他与 玛利亚一起探险的初衷是“扯掉把我们与 山中远古居民分隔开来的厚重帷幕,探索 他们的起源和生活”。德·索图欧拉与玛 利亚一起进入岩洞之后,他趴在地上借着 灯笼的亮光开始仔细查看。岩洞里虽然 又湿又冷,但是相当宽敞。当父亲在地上 东戳戳、西刮刮的时候,玛利亚开始了自 己的小小探险。不久之后,阿尔塔米拉岩 洞的黑暗被孩子惊讶的叫喊声划破。 “看啊,爸爸,公牛!” 玛利亚和马塞利诺·桑斯·德·索图欧 拉偶然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岩 画局部细节,创作于约公元前11000年。 这个小女孩是看见阿尔塔米拉岩洞 史前岩画的第一个现代人。 那时玛利亚的个头还很小,比父亲 更容易看到低矮的洞顶。不过她并没有 准确地识别出这座“宝库”的岩壁上画的 动物。它们其实是原牛,一种已经灭绝 了数千年的野牛。岩画中成群的原牛, 或站或卧,或驻足凝视,或撒蹄奔跑。原 牛旁边还有其他四足野兽:马、羊,还有 野猪。德·索图欧拉盯着女儿发现的岩 画,一时之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 直觉告诉自己这些岩画非常古老。不过 他也不只是依赖直觉:之前在岩洞里发 现的东西都属于石器时代,或者用考古 学术语来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 35000 至 10000 年前)。 这位绅士没有浪费一点儿时间,立刻 把他的发现公之于世。消息轰动一时,我 们现在也应该想象得到当时的盛况。为 了更好地保护岩画,现在参观者只能够进 入后来复制的岩洞。注视着阿尔塔米拉 岩洞的岩画,参观者很快就会发现“绘画” 一词显然不足以形容它们。岩石不平整 的曲面微妙地与画面融为一体,呈现出质 感十足、相当立体的动物形象。野牛宽大 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线中隐隐浮现。 虽然岩画中的野牛已经灭绝,我们无 从知晓它们真正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我 们惊叹当时的“艺术家”观察之仔细。它 们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 伤之时如何倒下—我们必须说,阿尔塔 米拉岩画非常令人叹服。岩画的色彩也 令人难忘:主要是红色和黑色,但色调的 变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黄色、粉色和白 色。由各种天然矿物成分构成的鲜艳颜 料为画面赋予了张力十足的质朴内涵。 总而言之,这些岩画实在太好了,简 直不能相信它们真的来自石器时代。当 时许多人确实是这么想的,因此德·索图 欧拉感到颇为伤心。当发现刚刚公之于 世的时候,到处都是赞赏声,王室成员也 来岩洞里参观;但不久之后质疑岩画真实 性的声音开始出现了。据当时的考古学 家所知,还没有任何其他史前遗迹可以匹 敌阿尔塔米拉岩画的规模和精美程度。 有一种说法出现了,认为这些岩画是罗马 帝国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候完成的。 一年之后,更为恶毒的流言甚嚣尘上。有 人说看见过一名艺术家走进岩洞(德·索 图欧拉曾经委托他把洞顶的岩画复制下 来),那些岩画是他画的。无论在自己的 家乡还是在海外,德·索图欧拉发现自己 被当成骗子,人们嘲弄他,指责他一手策 划了整个骗局。他在 1888 年去世的时候 几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极。朋 友说他彻底心碎了。年轻的玛利亚后来 活着看到了父亲的名誉被完全恢复。不 过在我们哀叹探索史前艺术的先驱陷入 被质疑的悲惨境地之前,可以想象一下我 们第一眼看到阿尔塔米拉岩画的直接反 应会是什么。后来人们在西班牙和法国 南部陆陆续续发现了更多的地下岩洞遗 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拉斯科岩画和肖维 岩画。我们看过第一眼之后都会说“太神 奇了”“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虽然都是 表达敬仰之意的陈词滥调,不过却传达出 我们真正面对神秘之时的直接想法。没 有其他出自早期人类之手的东西比旧石 器时代欧洲的大规模洞穴岩画更为令人 困惑不解的了。 我们接下来要努力弄清楚它们的含 义,以及为什么要被画在地下洞穴的岩壁 上。相关的理论先是被认可、后来又被否 定的情况时有发生,毕竟还只是理论。我 们在看到岩画的那一刻最恰当、最实际的 反应就是惊叹,然后我们能够确定这些岩 画并不是只出现在某个地区的奇观。阿尔 塔米拉岩画只是人类发展的宏伟篇章的一 小段而已,还有其他更激动人心的东西呢。 阿尔塔米拉岩画颜料的放射性碳年 代测定的结果表明玛利亚和德·索图欧拉 发 现 的 岩 画 距 今 大 约 13300 到 14900 年,或多或少证明了德·索图欧拉在 1879 年对岩画的年代作出的估计。然而,对岩 画感到惊讶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大家为 什么不愿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尔塔米拉岩画不符合当时 大众普遍接受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 科学观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 —该过程通常被总结为“适者生存”,尽 管这一概念并不是达尔文自己提出的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引发了神学 上的争议,不过达尔文的理论很快就被证 明符合西方对于史前历史的传统认知,于 是被广泛接受了。如果进化确实遵循“适 者生存”的进程,那么人类应当是沿着不 断上升的发展轨迹了解并掌握世界的,顺 理成章的推论就是被历史抛在后面的人 —尤其是被抛在数千年前的人类 —一定先天愚昧、无知、落后。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早在 1651年就认真地描述了处于开化前“自 然状态”的人类的“糟糕生活”。他宣称那 种状态为“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 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 短寿”。在发现阿尔塔米拉岩画的那个年 代,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 种毛发蓬蓬、前额塌陷的生物,指关节成 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头疙瘩。 这种野蛮人或许会为了填饱肚子追猎野 牛,但肯定不会以娴熟的手法描绘它们, 更何况还在画面中表露出细致而又敏锐 的气息—这么高级的审美能力岂不是 颠覆了之前对于野蛮人的想象? (完) 一个小女孩发现了 阿尔塔米拉 岩画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一个小女孩发现了 阿尔塔米拉 岩画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7/05/B04/bjbqb20190705B04.pdf被当成骗子,人们嘲弄他,指责他一手策 划了整个骗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时候

B4阅生活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参两字”小议作者:九思

(清)申涵光《荆园进语》云:“破得‘利’字、‘名’字,方能入门;破得‘惰’字、‘骄’字,方能深造。”今悟:参得“敬”字、“诚”字,方能入道;参得“勤”字、“谦”字,方能实操。参得“学”字、“思”字,方能入心;参得“践”字、“悟”字,方能省脑。参得两字,受用无穷;明心涤襟,人生之钥。

九 思 随 笔

编辑/张嘉 陈品 美编/路虓辉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BBC热播纪录片同名图书《艺术创世记》由中信出版社最新推出。这部高口碑之作,豆瓣评分9.0,被认为是百科全书式艺术通识读本,艺术版《人类简史》。书中,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奈杰尔·斯皮维,从艺术史的源头出发,贯穿起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个神奇瞬间,对“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大胆宣言进行了生动诠释。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贵族带着女儿开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险。他的领地位于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亚地区的圣米格尔桥,离那里不远有一个叫作“阿尔塔米拉”的岩洞。“阿尔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亚当之前的人类”的居住地,因为之前在那里发现过史前遗迹。这位贵族叫作马塞利诺·桑斯·德·索图欧拉,他的女儿玛利亚当时还不到10岁。

德·索图欧拉是一名十分敏锐的考古爱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尔塔米拉岩洞里发现些什么。也许是散落四处的奇怪的动物骨头,或者很久以前烧火的痕迹。小心仔细,再加上点儿运气,一定会发现一些原始工具之类的东西。

德·索图欧拉并不只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寻找“奇珍异宝”。当他公布在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发现的时候,郑重地声明他与玛利亚一起探险的初衷是“扯掉把我们与山中远古居民分隔开来的厚重帷幕,探索他们的起源和生活”。德·索图欧拉与玛利亚一起进入岩洞之后,他趴在地上借着灯笼的亮光开始仔细查看。岩洞里虽然又湿又冷,但是相当宽敞。当父亲在地上东戳戳、西刮刮的时候,玛利亚开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险。不久之后,阿尔塔米拉岩洞的黑暗被孩子惊讶的叫喊声划破。

“看啊,爸爸,公牛!”玛利亚和马塞利诺·桑斯·德·索图欧

拉偶然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岩画局部细节,创作于约公元前11000年。

这个小女孩是看见阿尔塔米拉岩洞史前岩画的第一个现代人。

那时玛利亚的个头还很小,比父亲更容易看到低矮的洞顶。不过她并没有准确地识别出这座“宝库”的岩壁上画的动物。它们其实是原牛,一种已经灭绝了数千年的野牛。岩画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卧,或驻足凝视,或撒蹄奔跑。原牛旁边还有其他四足野兽:马、羊,还有野猪。德·索图欧拉盯着女儿发现的岩画,一时之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些岩画非常古老。不过他也不只是依赖直觉:之前在岩洞里发现的东西都属于石器时代,或者用考古学术语来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5000至10000年前)。

这位绅士没有浪费一点儿时间,立刻把他的发现公之于世。消息轰动一时,我们现在也应该想象得到当时的盛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岩画,现在参观者只能够进入后来复制的岩洞。注视着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岩画,参观者很快就会发现“绘画”一词显然不足以形容它们。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与画面融为一体,呈现出质感十足、相当立体的动物形象。野牛宽大

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线中隐隐浮现。虽然岩画中的野牛已经灭绝,我们无

从知晓它们真正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惊叹当时的“艺术家”观察之仔细。它们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伤之时如何倒下——我们必须说,阿尔塔米拉岩画非常令人叹服。岩画的色彩也令人难忘:主要是红色和黑色,但色调的变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黄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种天然矿物成分构成的鲜艳颜

料为画面赋予了张力十足的质朴内涵。总而言之,这些岩画实在太好了,简

直不能相信它们真的来自石器时代。当时许多人确实是这么想的,因此德·索图欧拉感到颇为伤心。当发现刚刚公之于世的时候,到处都是赞赏声,王室成员也来岩洞里参观;但不久之后质疑岩画真实性的声音开始出现了。据当时的考古学家所知,还没有任何其他史前遗迹可以匹敌阿尔塔米拉岩画的规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种说法出现了,认为这些岩画是罗马帝国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候完成的。一年之后,更为恶毒的流言甚嚣尘上。有人说看见过一名艺术家走进岩洞(德·索图欧拉曾经委托他把洞顶的岩画复制下来),那些岩画是他画的。无论在自己的家乡还是在海外,德·索图欧拉发现自己被当成骗子,人们嘲弄他,指责他一手策划了整个骗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时候几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极。朋友说他彻底心碎了。年轻的玛利亚后来活着看到了父亲的名誉被完全恢复。不过在我们哀叹探索史前艺术的先驱陷入

被质疑的悲惨境地之前,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第一眼看到阿尔塔米拉岩画的直接反应会是什么。后来人们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陆陆续续发现了更多的地下岩洞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拉斯科岩画和肖维岩画。我们看过第一眼之后都会说“太神奇了”“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虽然都是表达敬仰之意的陈词滥调,不过却传达出我们真正面对神秘之时的直接想法。没有其他出自早期人类之手的东西比旧石器时代欧洲的大规模洞穴岩画更为令人困惑不解的了。

我们接下来要努力弄清楚它们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被画在地下洞穴的岩壁上。相关的理论先是被认可、后来又被否定的情况时有发生,毕竟还只是理论。我们在看到岩画的那一刻最恰当、最实际的反应就是惊叹,然后我们能够确定这些岩画并不是只出现在某个地区的奇观。阿尔塔米拉岩画只是人类发展的宏伟篇章的一小段而已,还有其他更激动人心的东西呢。

阿尔塔米拉岩画颜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结果表明玛利亚和德·索图欧拉发现的岩画距今大约 13300 到 14900年,或多或少证明了德·索图欧拉在1879年对岩画的年代作出的估计。然而,对岩画感到惊讶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尔塔米拉岩画不符合当时大众普遍接受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科学观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该过程通常被总结为“适者生存”,尽管这一概念并不是达尔文自己提出的——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引发了神学上的争议,不过达尔文的理论很快就被证明符合西方对于史前历史的传统认知,于是被广泛接受了。如果进化确实遵循“适者生存”的进程,那么人类应当是沿着不断上升的发展轨迹了解并掌握世界的,顺理成章的推论就是被历史抛在后面的人类——尤其是被抛在数千年前的人类——一定先天愚昧、无知、落后。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早在1651年就认真地描述了处于开化前“自然状态”的人类的“糟糕生活”。他宣称那种状态为“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在发现阿尔塔米拉岩画的那个年代,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种毛发蓬蓬、前额塌陷的生物,指关节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头疙瘩。这种野蛮人或许会为了填饱肚子追猎野牛,但肯定不会以娴熟的手法描绘它们,更何况还在画面中表露出细致而又敏锐的气息——这么高级的审美能力岂不是颠覆了之前对于野蛮人的想象?

(完)

一个小女孩发现了阿尔塔米拉 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