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14
頁,共 14 基督教 惠荃堂 2010 /12 讀經 計劃 導讀 講解 新約 聖經 《啟示錄》 日期: 16~17.6.2012 導師: 曾建蘭傳道、周新來弟兄 綱要 內容:要點及圖表 經文索引 1.序言 書卷種類 / 簡介 / 在聖經中之 地位及重要 《啟示錄》是歷來爭議最多、最激烈的書卷。從內容的詮釋到作者的身份,都是 爭辯焦點。其內容充滿了奇異的象徵,不少具爭議性的問題由此產生,令人卻步, 如:教會被提(應該在災前、災中或災後?)、千禧年(是千禧年前派,抑或無千禧 年?)、七教會的代表性(是指教會的七個時期?)、144,000 人(是以色列人或是教 會?)、穿毛衣的兩個見證人(是保羅與彼得,還是摩西和以利亞, 抑或是所羅巴伯 和約書亞?)。 因此,《啟示錄》的地位,也隨著當代教會的詮釋而被接納或拒絕,連馬丁路德、 慈運理和加爾文都漠視它的價值。馬丁路德認為《啟示錄》並沒有正典的價值, 不具備神學的素質;慈運理認為基督教的信仰不能建基在《啟示錄》上,更認為 它不是一部聖經經卷;加爾文為新約 26 卷書都寫了註釋,惟獨沒有《啟示錄》! 2.作者 使徒約翰 (A) 內證: (一) 作者四次提及自己的名字是「約翰」 (啟 1:1,4,9; 22:8) 。此字是希伯來文「約 哈難」(神是恩惠的)的音譯,是第一世紀相當普遍的猶太名字。 (二) 作者說自己是當代信徒的弟兄(啟 1:9),顯然是當代信徒熟識的人。以當時約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三) 有人提出《啟示錄》的文法與文體來看,不像出自熟悉希臘文的手筆。 1. 《啟示錄》的希臘文文法不佳,顯出作者的母語不是希臘文。但文字間 所表現出的》希伯來思想,及所引述多達 20 卷舊約經卷(如:《出埃及 記》、《詩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撒 迦利亞書》等),又熟悉聖殿的建築結構,因此可能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人。 但在 2:1~3:22 中顯出作者對小亞細亞的地理歷史背景相當熟悉,因此作 者很可能於小亞細亞居住了一段長時間。 2. 《啟示錄》的文體是「啟示文學」,猶太的啟示文學傳統僅見於巴勒斯坦 當地,因此作者應該是來自巴勒斯坦,而非散居於外國的猶太人。 3. 1945 年發現的約翰偽經(寫於西元 150 年左右),引用了啟 1:19,並自 稱為西庇太的兒子約翰。此本偽經反映出當時教會對《啟示錄》作者的 普遍看法。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1 頁,共 14 頁

基督教 惠荃堂 2010/12 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聖經

《啟示錄》

日期: 16~17.6.2012 導師: 曾建蘭傳道、周新來弟兄

綱要 內容:要點及圖表 經文索引

1.序言 Ø 書卷種類 /

簡介 / 在聖經中之地位及重要性

《啟示錄》是歷來爭議 多、 激烈的書卷。從內容的詮釋到作者的身份,都是爭辯焦點。其內容充滿了奇異的象徵,不少具爭議性的問題由此產生,令人卻步,如:教會被提(應該在災前、災中或災後?)、千禧年(是千禧年前派,抑或無千禧年?)、七教會的代表性(是指教會的七個時期?)、144,000 人(是以色列人或是教會?)、穿毛衣的兩個見證人(是保羅與彼得,還是摩西和以利亞, 抑或是所羅巴伯和約書亞?)。 因此,《啟示錄》的地位,也隨著當代教會的詮釋而被接納或拒絕,連馬丁路德、慈運理和加爾文都漠視它的價值。馬丁路德認為《啟示錄》並沒有正典的價值,不具備神學的素質;慈運理認為基督教的信仰不能建基在《啟示錄》上,更認為它不是一部聖經經卷;加爾文為新約 26 卷書都寫了註釋,惟獨沒有《啟示錄》!

2.作者

使徒約翰 (A) 內證:

(一) 作者四次提及自己的名字是「約翰」 (啟 1:1,4,9; 22:8) 。此字是希伯來文「約哈難」(神是恩惠的)的音譯,是第一世紀相當普遍的猶太名字。

(二) 作者說自己是當代信徒的弟兄(啟 1:9),顯然是當代信徒熟識的人。以當時約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三) 有人提出《啟示錄》的文法與文體來看,不像出自熟悉希臘文的手筆。

1. 《啟示錄》的希臘文文法不佳,顯出作者的母語不是希臘文。但文字間所表現出的》希伯來思想,及所引述多達 20 卷舊約經卷(如:《出埃及記》、《詩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撒迦利亞書》等),又熟悉聖殿的建築結構,因此可能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但在 2:1~3:22 中顯出作者對小亞細亞的地理歷史背景相當熟悉,因此作者很可能於小亞細亞居住了一段長時間。

2. 《啟示錄》的文體是「啟示文學」,猶太的啟示文學傳統僅見於巴勒斯坦當地,因此作者應該是來自巴勒斯坦,而非散居於外國的猶太人。

3. 1945 年發現的約翰偽經(寫於西元 150 年左右),引用了啟 1:19,並自稱為西庇太的兒子約翰。此本偽經反映出當時教會對《啟示錄》作者的普遍看法。

Page 2: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2 頁,共 14 頁

(四) 從書卷的內容與其他約翰的作品比較,有很多相似之處:

1. 約翰被稱為「雷子」,曾要求耶穌從天上降下火來。《啟示錄》的中心信息-神對世界的審判,不謀而合。

2. 基督是「道」(logos) (約 1:1; 啟 19:13) 3. 基督是「羔羊」(約 21:15 – 小羊) 4. 敬拜神不受地域限際(約 4:21; 啟 21:22) 5. 嗎哪代表耶穌(約 4:31 起; 啟 2:17) 6. 活水和生命泉(約 4:10 起, 7:38; 啟 7:17, 21:6) 7. 見證(約 1:7, 3:11, 5:31、32、36; 約壹 5:9; 啟 20:4) 8. 誠信真實(約 1:9, 4:23、37, 6:32, 7:28, 15:1, 17:3, 19:35; 約壹 2:8, 5:20;

啟 3:7、14, 6:10, 15:3, 16:7, 19:2、9、11, 21:5-6) 9. 持守誡命(約 14:15, 15:10; 約壹 2:3-4, 3:33、24, 5:2-3; 啟 12:17, 14:12,

22:14) 10. 被刺的基督(約 19:37; 啟 1:7) 11. 《啟示錄》中的「七」,如七個教會、七印、七號、七碗等。《約翰福音》

中的七個神蹟、耶穌事奉開始的頭七天、耶穌被釘十架前的 後七天事蹟。兩卷書都含七之描述。

(B) 外證: (一) 初世紀的教會,一致認為《啟示錄》的作者就是使徒約翰。三世紀出現了反

道派(Alogi),反對基督為神的道,亦反對孟他努主義(Montanists)所提倡的說方言,預言主耶穌快要降臨耶路撒冷,建立千禧年國度,及醫病恩賜的靈恩運動。也因此而反對使徒約翰為《啟示錄》及《約翰福音》作者。

(二) 好些早期很有份量的教父及學者,都支持使徒約翰是《啟示錄》的作者:-

殉道者教父游斯丁(Justin Martyr, 100~165)、士每拿主教坡利甲(Polycarp, 70~155,使徒約翰的門生)、哥林多的狄尼修(Dionysus of Corinth)、希拉坡里的主教帕皮亞(Bishop Papias, 60~130)、里昂的主教愛任紐(Irenaeus, 130~202,坡利甲的門生)、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5)、亞力山大聖道學院校長俄利根(Origen, 182~254)、迦太基的特土良(Tertullian, 220)、希坡律陀(Hippolytus, 235)

可見初代教會相當普遍認同使徒約翰是《啟示錄》的作者。其中以游斯丁及愛任紐的見證 有份量。

其他支持《啟示錄》是出自使徒約翰的較後期教父,包括: 亞他那修(Athanasius)、安波羅修(Ambrose)、居普良(Cyprian)、奧古斯丁(Augustine)及耶柔米(Jerome)等。

3.寫作 年代

約公元 95 年

(一) 書中沒有明顯地指出著作日期。

我 們 僅 知 道 作 者 被 放 逐 於 拔 摩 海 島 1:9 , 而 且 患 難 與 逼 迫 快 要 來 臨 2:10,22 。關於寫作時間主要有公元 60 年與公元 90 年兩種說法。大部分學

Page 3: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3 頁,共 14 頁

者認為著作時間是公元 90 年代。

(二) 羅馬皇帝尼祿王時期(公元 54~68 年)

有人提出 11:1,上帝給約翰一根葦子,吩咐他去量聖殿和祭壇,因此認為當時候聖殿還存在。公元七十年羅馬提多將軍毀掉聖殿,加上尼祿王在羅馬逼迫基督徒的歷史記載。以此推論,《啟示錄》應該是公元 70 年以前完成的。但是,《啟示錄》的逼迫不是侷限於羅馬城,而是更全面性的,尼祿的逼迫很可能僅是局限於羅馬城,反倒是多米田的逼迫較為全面性的。再者,《啟示錄》第四章中的七印、四匹馬的異象並非是物質的存在,那十一章的聖殿為何一定是實體呢?

(三) 羅馬皇帝多米田末期(公元 81~96 年)

1. 內證:在《啟示錄》中以弗所教會被指責,只有外表的工作,而失去了靈裡對主的愛心。但如果查考保羅寫給《以弗所書》的內容,該教會應該是頗為熱誠、頗為長進的教會,且《以弗所書》是保羅在監獄裡頭寫的(約公元 61~63 年)。因此,啟示錄的寫作時間應該遠在《以弗所書》成書之後,不太可能是在羅馬皇帝尼祿王時期(公元 54~68)。

2. 外證:里昂的主教愛任紐說使徒約翰撰寫《啟示錄》的年代是在羅馬皇帝多米田統治(公元 81~96 年)的末期。耶柔米曾敘述約翰在被放逐的拔摩島上寫成《啟示錄》。優西比烏曾說約翰於多米田死後被返回,和使徒到各地教會講述所見異象。因此推測《啟示錄》寫作日期應於公元 95年左右。

(四) 著作地點在拔摩海島。也有人認為這是約翰結束放逐,回到以弗所之後寫的。

4.寫作 背景 Ø 地理: Ø 背景:

亞細亞 (亞西亞)

(一) 羅馬帝國的歷史背景:

1. 由《使徒行傳》中保羅的境遇,可感受到當時教會受猶太人或群眾的逼迫時,羅馬總督、巡撫常是其適時的庇護,保羅也屢次行使其身為羅馬公民的權力。保羅、彼得亦勸信徒當順服其政權,羅 13:1~7、彼前2 :12~17。

2. 於《啟示錄》寫作時期,羅馬帝國大肆推動皇帝崇拜,因信徒拒絕跪拜而遭逼迫、屠殺,以致基督徒尊敬羅馬政府的態度已不再,甚至仇視、敵意日增。

3. 羅馬帝國的皇帝崇拜:

a. 此崇拜原非由上而下強行的政策(部分君王亦曾阻止),而是起源於百姓的意願。

b. 羅馬女神洛瑪首座神廟是公元前 195 年建於士每拿,而敬拜羅馬皇帝則始於對該撒大帝死後的追思。

c. 公元前 29 年羅馬皇帝亞古士督准許亞西亞及庇推尼的居民,於以弗

Page 4: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4 頁,共 14 頁

所及尼西亞建造廟宇供奉洛瑪及神化的該撒大帝。後詔令屬地之非羅馬人居民於亞西亞的別迦摩與庇推尼的尼哥米底亞,建造廟宇敬拜洛瑪及他自己。 初僅非羅馬公民敬拜在位的羅馬皇帝,羅馬公民礙於其尊嚴,則不必敬拜。

d. 當該撒崇拜普及羅馬時,亦制訂祭司職分及專職長老制度,其身份、榮譽極為崇高。隨而敬拜洛瑪的人則明顯減少了。

e. 其目的乃為使羅馬帝國變為神權國家,將代表羅馬帝國精神的羅馬皇帝予以神化,以使廣闊幅員背景複雜的不同種族對羅馬帝國有向心力。

f. 每年全國人民須向羅馬皇帝該撒之像焚香一次,並說「該撒是我主」。

g. 遵守該儀式並承認該撒之神性後,只要不影響生活道德或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即可自由敬拜自己的神祇、不受干預。

h. 不遵守者,非表示無宗教熱忱,乃意味政治上對羅馬不忠,故即予以嚴懲。

(二) 猶太的歷史背景:

公元七十年,羅馬的提多將軍征服猶太國,徹底拆毀耶穌撒冷和聖殿,猶太人有的被擄、有的被分散,留下來的也在艱苦和壓力底下過生活。猶太教的政變對教會影響很大,在之前的羅馬皇帝,把猶太教當成合法的宗教,羅馬政府視基督教為猶太教裡面的支派,所以可以拜自己的神,無須膜拜偶像。但西元七十年之後,這些保護消失,且當時候的皇帝宣告要拜皇帝,政府政權越來越明顯成了一個宗教勢力,這應該都是當時候基督徒的困境。

(三) 當時教會的狀況:

啟 2:1~3:22 所提到的七個教會,這些教會應該代表當時候的教會整體狀況。教會已經跟政府有些衝突了,內部的靈性又軟弱,教會的前途有何盼望呢?

1. 教會與當時的希羅社會的習俗文化不相同,產生了誤解以至敵視。

2. 其他記述提到,基督徒與外邦鄰舍和平相處,遍佈每個階層。亞細亞教會所面對應該不是黑白分明的抉擇,反而是糾纏利益、身分和尊榮的決定。如:與行業或商業關係的守護神、代表娛樂或節日的宗教儀節和文化活動、象徵為國帶來護蔭和利益的君王崇拜。

5.文體

(一) 帶預言性的先知文體

1. 先知的思想、信息,多著重於譴責當時社會環境的邪惡,並提出公義及順服敬畏神的呼籲,並深信現今世界將因神的國降臨而得著改造。

2. 啟 1:3,22:7、10 分別出現「預言」一詞。約翰以延續舊約的先知傳統,作出先知式的預言。

3. 預言包括了「宣告」(forth-telling)及預告(fore-telling)。

4. 先知多用口傳且以真實姓名發表言論。

(二) 天啟文學 (apocalyptic l i terature)

「天啟文學」是一啟示性的文學類型,具有敘事架構。當中,啟示是透過另

Page 5: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5 頁,共 14 頁

一世界的存在物向人類傳遞,揭示超越的現實,超越時間和空間。超越時間,因它展現了終末的拯救;超越空間,因它引入了一個非人間的超自然世界。(J.J. Collins)

1. 啟示文學流行於主前 200 年至公元 100 年,在先知文學式微時,才隨之發展,乃因對世界已不存有幻想,盼望現今世代在神的憤怒下全然遭受毀後,另一新世界的出現。

2. 這類作品一般描述屬天的代表(如天使)向地上的對象(通常是作者自身,或冠以古代人名的作者,如以諾、亞伯拉罕等等),藉著特別經歷(如夢、異象等)發放信息,以啟迪世界的終局和真相。

3. 這些作品往往有數字、奇獸、超現實的場景(天堂、地獄)和形象,重覆的記述。

4. 天啟式作品所呈現的世界裡,信徒都是面對政治、社會、宗教、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危機和困難。作品的目的是鼓勵和提醒讀者在艱難中堅守信仰,縱使他們身處的世界惡勢力當道,但從天上來的信息使他們得以看見被掩蓋的真相:神已經得勝,祂必然審判敵人(邪惡勢力、死亡、撒旦)。它們 終會完全被殲滅,忍耐到底的信徒必然得到 後勝利。

5. 啟示文學為新舊約間猶太民族所廣為使用的文體,以將對今生的期待轉而寄情於對來世的盼望。

對今世的期待:早期猶太民族深信且盼望一位從大衛後裔所興起的君王,為他們建立雄偉的國族。但以色列歷史的演變,卻迫使他們認清歷史的事實,並認為對以往所堅持的信念須作修正。

對來世的盼望:猶太人轉而等待「主的日子」到來(此日子充滿恐怖、毀滅、審判與苦楚),神直接介入摧毀現今世代、萬物的結局後,全然美善的新世代來臨,神的選民承受祂所賜的位分。

6. 著述的模式係描繪今生的罪惡,與今生來世兩世代交替時的恐怖情形,及來世的福祉等。當時來自暴政的壓制越大,啟示文學所帶來的異象與盼望尤盛。因其內容較為艱澀難懂,故筆錄之,亦因其描述帶著隱秘的色彩與暗語,後人常無從瞭解(然而對當時的讀者而言,大部分意象卻是可以被明瞭的)。

7. 二元主義。《啟示錄》為例:天上/地下(海),樂園/火湖,貞潔/淫亂,守道/背棄,暫時/永恆,生命/死亡,富有/貧窮。

8. 猶太人的啟示文學:《以諾書》、《西婆的神語》、《十二族長遺訓》、《以賽亞升天記》、《摩西升天記》、《巴錄啟示錄》、《以斯拉四書》等。

9. 基督徒的啟示文學:《啟示錄》。(新約聖經各書卷中,僅《啟示錄》屬啟示文學)

(三) 書信

1. 作者宣稱寫給亞細亞的七間教會的信。(啟 1:4)一開始的問安,以書信形式出現。

2. 與早期保羅的書信有相近的問安作開始。

Page 6: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6 頁,共 14 頁

6.詮釋 方法

(一) 過去(歷史)派(The Preterist)

以第一世紀的教會為《啟示錄》之始與終,認為全書是針對當時教會之遭遇,即書中的預言,已經在多米田時代實現,此外別無他指。羅馬帝國在這觀點中佔極重要的地位。如 4 章及 22 章的主要內容為描述當代事件,認為獸(13 章)是羅馬帝國及祭司,許多現代學者持這觀點。

這一派的優點是使《啟示錄》與當時的信徒息息相關,在研究初期教會史料上也有不少貢獻,但缺點是令《啟示錄》對後來的信徒完全失去了意義。在此我得加上一句,今日的學者多多少少均接受了這一派系的一些觀點。

(二) 歷史派(The Historic ist)

認為《啟示錄》是神所默示的全人類歷史。這派論說始於義大利佛羅里斯的約雅斤(約亞敬)(Joachim of Floris, 1202),他是修道士,自稱在復活節晚上得到異象,看見神在歷代中的計劃。他看《啟示錄》中的 1,260 日每日為一年時間。在他的構圖裏,時間這方法應用於歷史發展出來的各個構圖中,書中的象徵刻畫了整個的西歐歷史之綱領,由使徒時代至約雅斤的年代,包括未來,直至基督再來為止。敵基督和巴比倫跟羅馬和教皇制度有關。後來,馬丁路德(Luther)、加爾文(Calvin)及其他宗教改革者也採取這觀點。這見解使《啟示錄》,或 低限度使《啟示錄》的一部分,對現世代有深長的意義。人類全部歷史掌握在神手中的確令人信心大增。

《啟示錄》若主要是針對未來的世代,那麼當時的信徒不會得著甚麼,只有莫名其妙的份兒。我們卻堅信,當時的收信人對《啟示錄》必有一定的了解。再者,還有令人費解的,《啟示錄》若是預言世界的未來,為何絕口不提西歐以外的國家?這一派還有一個弊病,就是眾議紛紜,莫衷一是。

班恩斯(Barnes)以七印解釋歷史: • 第一印 – 96~180 年 • 第二印 – 193 年開始 • 第三印 – 212 年 • 第四印 – 243~268 年 • 第五印 – 284~304 年,羅馬王丟克理田(Diocletian)對教會大肆迫害; • 第六印 – 365 年,外族入侵羅馬帝國 • 第一號 – 歌德人入侵 • 第五號 – 回教入侵 • 第六號 – 土耳其人入侵 • 第 10 章 – 小書卷之打開表示宗教改革中,聖經再次被解放 • 第 11 章 – 量度聖殿是象徵更正教尋找之真正教會;海獸是羅馬天主教

會;地獸是教皇 • 七碗 – 代表七個反抗教皇的運動: 法國大革命、法軍進佔羅馬、教皇

被擄;大淫婦為教皇;巴比倫大城被毀預表教皇權威沒落 《啟示錄》果真默示了人類全部未來的歷史,解經家起碼應該可以辨出一個大同小異的歷史端貌吧?不然張三李四,各說各的,又有什麼意義?而事實上這派系正是如此,意見眾多,協議則沒有。另外,解釋範疇狹窄,單指向羅馬天主教的興衰,忽略了普世其他地方的邪惡勢力。

Page 7: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7 頁,共 14 頁

(三) 將來派(The Futurist)/ 終末派(Eschatological)

這一派認為除了第一至三章外,《啟示錄》中所有異象都是關乎末日基督第二次降臨前及後的一段時間。七印等等都是基督再臨之前將發生的事。如:獸(13、17 章)是敵基督,牠會在世界歷史 後一刻出現,並在基督再來和建立千禧年國度時遭擊敗。早期解經家如游斯丁(d.164)、愛任紐(d. 195)、希坡律陀(d. 236)屬於這派,但各有不同觀點。這派論說 19 世紀再次捲土重來並在福音派中受支持。這觀點以末世信徒為《啟示錄》之唯一對象,而忽略了初期及其它時代的信徒。若說《啟示錄》對這些非末世信徒有何意義的話,就是表明神有祂永遠的計劃,如此而已。

A. 時代主義派(Dispensationalist)

有一套非常系統化的末世觀,著重字面釋經,並把世界分為七個時代:無罪時代、良心時代、人治時代、應許時代、律法時代、恩典時代和國度時代。他們相信教會會於災前被提,是為第一次主再來。在大災難結束後,於地上一個一千年的彌賽亞國,視為前千禧年派,這是第二次主再來。學者包括費恩堡(Feinberg)、 艾朗西(Ironside)、亨利莫利士、巴薩(Pache)、賴爾(Ryrie)、司可福(Scofield)、滕慕理、華飛德(Walvoord)及胡德(Wood)等。

B. 歷史未來派(Historical-futurist)

又稱為「過去歷史未來派」(Preterist-futurist),是時代論的修正版。認為啟示錄是為約翰時代的信徒而寫,書中的預言一方面針對羅馬帝國而言,但亦是指向末世時將會發生的事。如海獸固然指羅馬帝國自奉為 5 的君王,但也是預言末世時將會出現的敵基督。學者包括比士里慕利(Beasley Murray)、賴德(G.E. Ladd)、布魯斯(F.F. Bruce)、孟恩思(曼斯)(Robert H. Mounce)。

(四) 象徵派(The Idealist)/ 靈意派(The Spir i tual ist)

理想派解釋《啟示錄》是詩歌、象徵,和靈意的表達。《啟示錄》所記載的不是實在的歷史,不是當時之事,也不是後來之事,而是一些概念和原則,完全不是要預言任何特別的歷史事件。《啟示錄》敘述的不是初期、後期、或來世教會的遭遇,而是神在人類歷史中,所作所為之原則。本書列出一些沒有時間限制的真理,這些真理乃一直在教會時代持續的善與惡的爭戰(參見鮑會園,啟示錄, pp. 18-25;Leon Morris,啟示錄,pp. 13-15)。這個觀點無疑使啟示錄擺脫了時空之限,而對歷代信徒有同等意義,但這樣完全拒絕承認《啟示錄》的歷史根基也絕不是合理之事。學者包括卡寧頓(Carrington)、韓哲生、基度(Kiddle)、美里亞及里斯等。

(五) 以象徵角度詮釋救贖歷史

一方面以象徵國度理解經文內的描述,另方面把信神的國度必定藉基督的再來而在終末彰顯,並建立新天新地。隨著基督降世,歷史的方向和發展已經在祂的管治和王權之下,直至終末全然實現。《啟示錄》所指涉的正是基督第一次降臨和再來之間(即教會時期)的描述。既然是象徵的敘述,帶多元意義的指涉。如獸可以是指當代的暴君或羅馬帝國,也同時指向後來歷史中的邪惡勢力。

小結:

看來以上各派均有利弊,我們必須綜合各家的優點,才可以對《啟示錄》有一個滿意的了解。《啟示錄》是寫給初期教會信徒的,因此我們必須以當時教會之情況為出發點;事實上我們若想明白這本深奧的書,先決條件就是緊記當時的教會情形。

Page 8: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8 頁,共 14 頁

7.主題

「得勝的基督與永存的教會」(1:4~8): 1. 從死裡復活,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1:5、8) 2. 用血將信徒買贖回來,作神的子民、祭司,建立神的國度,直到永永遠遠。

(1:5~6)

8.結構

大綱:-

1. 導言 (一 1~8) 2. 七信: 復活主的評價 (一 9 ~ 三 22) 2.1. 背景: 拔魔島上的啟示 (一 9~20) 2.2. 內容: 給七教會的信 (二 1 ~ 三 22) 3. 七印: 災難的起頭 (四 1 ~ 八 2) 3.1. 背景: 天上的敬拜 (四一~五 14) 3.2. 內容: 羔羊揭開首六印 (六 1~17) 3.2. 特寫: 受印的十四萬四千人與無數的信徒 (七 1~17) 3.4. 羔羊揭開第七印 (八 1~2) 4. 七號: 不信者的懲罰 (八 3 ~ 十一 19) 4.1. 背景: 金香爐 (八 3~5) 4.2. 內容: 第一至六號 (八 6~九 21) 4.3. 特寫(I): 天使與小卷 (十 1~11) 4.4. 特寫(II): 量度聖殿與兩位見證人 (十一 1~14) 4.5. 第七號 (十一 15~19) 5. 七碗: 神公義的忿怒 (十二 1 ~ 十九 10) 5.1. 背景: 七個異象 (十二 1~十四 20)

(a) 天上的爭戰:婦人與龍 (十二 1~18) (b) 爭戰的延續:海獸與地獸 (十三 1~18) (c) 宣告審判的異象 (十四 1~20)

5.2. 內容: 七災 (十五 1~十六 21) (a) 七碗引言 (十五 1~8) (b) 七碗之災 (十六 1~21)

5.3 特寫(I): 大淫婦的刑罰 (十七 1~18) 5.4 特寫(II): 巴比倫傾倒 (十八 1~24) 5.5 特寫(III): 天上的頌歌 (十九 1~10) 6. 終局: 後的勝利 (十九 11 ~ 廿二 5) 6.1. 終極勝利 (十九 11~廿 15) 6.2. 新天新地、新城新婦 (廿一 1~廿二 5) 7. 結語 (廿二 6~21)

Page 9: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9 頁,共 14 頁

9.其他 Ø 重要人物

Ø 難解經文

Ø 一般誤解

羔羊、天使、龍、敵基督、假先知、大淫婦

1. 七個教會代表七個時代(1:11)? 2. 隱藏的嗎哪、白石與新名(2:17)? 3. 不冷不熱是什麼意思(3:15-18)? 4. 二十四位長老究竟是誰(4:4、10-11)? 5. 第一印的白馬有何意義? 與 19 章的白馬是一樣嗎? 6. 十四萬四千代表什麼(7:4-8)? 7. 神的子民免於災難(9:4)? 8. 吃小書卷(10:2、8-10)? 9. 為什麼要封上七雷的意義,不可寫出來(10:4)? 10. 量度聖殿是什麼意思(11:1-2)? 11. 兩個見証人是誰(11:3)? 12. 天上的婦人何解(12:1-2)? 13. 受傷卻又醫好了的頭(13:3),是「尼祿復生回歸」嗎? 14. 第 13 章裡的獸是什麼身分? 15. 「666」(13:18)是什麼意思? 16. 從「日出之地」(東方)來的王(16:12)是中國嗎? 17. 哈米吉多頓大戰(16:12-16),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18. 七位王(17:10)與十王(17:12-14)究竟是誰? 19. 如何理解「千禧年」(20:4-6)? 20. 千禧年後還有歌革和瑪各戰爭(20:7-10)?

按字面解釋,特別是數字。因此忽略了背後的真義,而產生了很多釋經問題,作了很多不實的猜測。

10.方法/ 注意地方

(一) 注意「三重角度註釋」:

1. 文本 (textual) : 一般之詮釋進路 2. 歷史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3. 視象 (vision imageries) :

(i) 天啟 (ii) 敘述 – 所觀看的異象

– 文本: 情節、主題等 (二) 認識寫作體栽和文字特色:

1. 「二元」主義: (i) 空間的對立: 天上/地下(海), 樂園/火湖 (ii) 德行的對立: 貞潔/淫亂 (iii) 信仰的對立: 守道/背棄

Page 10: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10 頁,共 14 頁

(iv) 時間的對立: 暫時/永恆 (v) 生命的對立: 生命/死亡 (vi) 生活的對比: 富有/貧窮

2. 象徵、視覺的「文字」表達:

(i) 場景: 天上寶座前的敬拜(4-5 章)、新天新地(21:1-22:5)

(ii) 顏色: 白色 – 得勝、堅忍、屬於神

(iii) 數字:

• 「1」: 代表獨立、唯一。一位坐在寶座上(4:2)、一個白色的大寶座 (20:11)、一個新天新地(21:1)。

• 「2」: 二人為伴,產生力量,更凝聚能力,效果更佳。兩個見證人(11:3)、兩個獸(13:1、11)、死亡與陰間(6:8)

• 「3」: 與三位一體有關。三個聖哉(4:8)、新耶路撒冷的三門(21:13)

• 「4」: 四個方向,與世界及創造界有關的事物。四活物(4:6)、四匹馬(6:1-8)、四方的風/地的四角(7:1) 、地上四方的列國(20:8)

• 「6」: 七代表完整,故六便不完整、不全、不足、殘缺之意;引伸失誤、罪惡。666(13:18)

• 「7」: =「3」+「4」=「神聖」+「世界」,神聖完整之意。七個金燈臺(1:12)、七角/七眼/七靈(5:6)、七印(6:1-17)、七號(8:2)、七碗(6:1-21)

• 「12」: 及其倍數。宗教數字,代表十二支派。十二星的冠冕(12:1)、十二支派(21:12)、新耶路撒冷的十二根基/十二使徒之名字/十二種寶石(21:14、19、20)、廿四位長老(4:4)、一百四十四肘(21:17)、十四萬四千人(7:4-8;14:1)

• 「3-1/2」: 七的一半。兩個見證人傳道 1,260 天(11:3)、聖殿被踐踏 42 個月/3 年半(11:2)、獸褻瀆橫行 42 個月(13:5)、婦人被養活 1260 天/一載二載半載/3 年半(12:6)

(iv) 人物: 長老、羔羊、活物、天使、民眾、新婦、大龍、獸、大淫婦

(v) 大自然/氣象的變化: 蝗災、地震、大星墜落、災禍

(三) 了解引用的材料與表述

1. 猶太信仰典籍 • 《出埃及記》: 十災、以色列人爭脫惡勢力及出埃及(過紅海) • 《但以理書》: 異象中的四獸 • 《以賽亞書》: 萬民流歸錫安耶路撒冷的憧憬 • 《耶利米書》: 先知責備巴比倫 • 《以西結書》: 終末耶路撒冷和聖殿的遠象、瑪各和歌革的戰爭

Page 11: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11 頁,共 14 頁

2. 近東傳統 • 米所波大米、迦南一帶的傳說

3. 希羅世界的傳統和文化 • 希羅時期的祭祀、碑文、錢幣、雕像、畫刻等,都是啟示錄的素材

11.神學

1. 全能、超然和救贖的神

• 以神為中心

• 坐在寶座上、五彩繽紛、全能者(4:2-5、8)

• 神觀: 創造、眷顧、救贖、審判、凱旋、大能、婚筵

2. 彰顯神的羔羊: 耶穌基督

• “坐在寶座上”兩次發出聲音(1:8;21:5-8)、好像碧玉和各樣寶石(4:2-3)

• 唯一配得展開七印的書卷,就是那曾被殺、又得勝的羔羊耶穌基督(5:5-14)

• 接受四活物和廿四位長老的敬拜(5:8)、接受讚美歌頌(5:11~14;7:10;11:16;14:1~5)、坐寶座(7:17)、共享權柄能力(12:10);第 5 章後,羔羊與神放在一起(5:13;7:14-17;11:15;14:4;19:5-10;21:22~23)

3. 敬拜的意義

• 崇拜場景: 4:8-5:14;7:9~12;8:3-5;11:15~19;14:1-4;15:2-4;19:1-10

• 崇拜對象: 坐在寶座上的神與羔羊

• 對抗著世上的偶像(權勢、制度、人物、宗教)

4. 基督徒抗爭的力量與勇氣

• 兩對困苦和死亡的威脅的惡勢力,藉著從死亡復活的耶穌基督得勝

• 羔羊的被殺與復活是信徒力量的來源

• 忍耐、受屈是暫時,神必定來臨伸張公義(6:9~11;13:9~10;15:3~4;16:5~7;19:1~2)

5. 現世與末世

• 《啟示錄》的末世觀是: 「既然與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

• 耶穌的救贖工作已經成就,但仍未完全實現,教會正在接續工作,直至祂再來,建立神的國度: 新天新地

• 在終末仍未完全實現前,撒旦透過大龍和獸依然擾亂中作垂死掙扎(12:13~17)

6. 神義與末世

• 多次提到神是聖潔、公義,不潔、可憎、虛謊的都不能進神的國,並要在火湖裡(21:27,8)

• 以弗所教會不能容忍尼哥拉一黨的惡人,而得稱讚(2:2、6);推雅推喇教

Page 12: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12 頁,共 14 頁

會容忍女先知耶洗別,而受責備(2:20、23);老底嘉教會不冷不熱受責備(3:19);神的審判由神的家起首(彼前 4:17),同時呼籲他們悔改回轉

• 神彰顯公義: 七印、七號、七碗和火湖(20);目的為�伸冤(6:10),�世上的不悔改(9:20-21),即使福音傳給他們,仍然不肯回轉(14:6-7)

7. 見證的意義

• 在《啟示錄》中,建立神國度,與基督徒的見證(殉道)密不可分

• 記載了多個見證人: 安提帕被殺(2:13)、士每拿教會下監(2:10)、在祭壇下呼喊的靈魂(6:10)、從大患難中出來的群眾(7:14)、受害的兩個見證人(11:1-13)、不受獸印的窮乏人(13:16-18)

12.參考書

1. 孫寶玲,《啟示錄:萬王之王》,明道社,2008

2. 陳濟民,《啟示錄注釋:未來之鑰》,中國神學研究院,1995

3. 鄧紹光主編,《認知解讀啟示錄》,基道出版社,2002

4. 張永信,《啟示錄注釋》,宣道出版社,1990

5. 張永信,《從預言看末世》,福音證主協會,1992

6. 黃彼得,《認識得勝的基督:啟示錄教義釋經》,東南亞聖道神學院,1995

7. 包衡著,鄧紹光譯,《啟示錄神學》,基道出版社,第二版,2004

8. 曾思瀚、吳瑩宜,《啟示錄的刻劃研究 - 英雄、女性與國度的故事》,基道出版社,2009

9. 饒柏 孟恩思,李忠晉、潘秋松譯,《啟示錄註釋》,美國麥種傳道會,2007

13.附圖 一. 前千禧年派: (1) 災前被提論

二. 前千禧年派: (2) 災中被提論

三. 前千禧年派: (3) 災後被提論

四. 後千禧年派

五. 無千禧年派

Page 13: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13 頁,共 14 頁

附圖

一. (時代論)前千禧年派:(1) 災前被提論 (Dispensational Mil lennial ism)

人類歷史的七個時期代: � 無罪(清白)時代 (墮落前)

� 良心時代 (墮落至挪亞) � 人管治時代 (挪亞至亞伯拉罕) � 應許時代 (亞伯拉罕至摩西) � 律法時代 (摩西至基督) � 恩典時代 (教會時代) � 國度時代

二. 前千禧年派:(2) 災中被提論 (Mid-tr ibulat ional Pre-mil lennial ism)

天上耶城

猶太人復國,重建聖殿

Page 14: 基督教 惠荃堂2010/12讀經計劃 導讀講解 新約 《啟示錄》 · 翰的名望及其曾經的確於以弗所牧養牧會來看,作者是使徒約翰可能性很高。

第 14 頁,共 14 頁

三. 前千禧年派:(3) 災後被提論 (Post-tr ibulat ional Pre-mil lennial ism)

耶穌基督再來,並在地上建立國度一千年。期間信徒與祂掌權,直至撒旦再現並爭戰,至終才捆綁撒旦,新天新地降臨。

四. 後千禧年派 (Post-mil lennial ism)

五. 無千禧年派 (Amil lennial ism)

(20:5)

基督第一次與第二次來臨之間就是「千禧年」。「無」並不是沒有,而是不以字面解「千」的意思。基督與聖徒在這段時間所建立的王國,並不是地上可見的王國,乃是屬靈的國度。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