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今年完成wb.sznews.com/attachment/pdf/201709/26/4233a4f1... ·...

1
15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责编 刘国芳 视觉 庞锦春 图编 陈芳 责校 王丽君 政点 深圳晚报讯(记者 杜婷 通讯 员 王苏婉 周璐) 9 月 25 日下午, 一架注册号为 B-8865 的 A330 客 机平稳降落在深圳宝安国际机 场,自此,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迎来首架宽体机,正式步入“宽”时 代。该架飞机将于10月1日首航 深圳-成都和深圳-北京航线。目 前,该架飞机首航当天的机票已经 销售超过九成。 据了解,深航购买了6架A330 客机,将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全部 交付工作。对于此次新机型的引 进,深航各单位都面临着全新的挑 战,分别成立专项组,通过学习国内 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安全运行知 识,为 A330 客机的安全优质服务 保驾护航。 17 个月完成 110 项准备工作 A330客机具有机舱空间大、 飞行里程远、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客 舱内设有12个头等舱座位、6个公 务舱座位、24个高端经济舱座位和 267 个经济舱座位,可运送 309 名 旅客。按照相关规定,深航首架宽 体机在一年内将执飞深圳-北京航 线的 ZH9109/10、深圳-成都航线 ZH9401/02两条国内航线,未来则 将执飞洲际航线。 深航宽体机引进项目从2016 年4月启动,规划发展部统筹协调 各部门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这个项 目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引进难度 大、引进机型新的 A330 宽体机引 进工作。 此次飞机引进在规模与数量级 方面为深航之最。在公司组织下, 成立 A330 引进领导小组与工作小 组,涉及深航19个部门。工作小组 由规划部整体统筹,各部门分派对 接人员,逐步完成规划部发布的零 级网络图中梳理的共 110 项工作。 训练有素 为旅客打造个性化服务 据悉,针对此次新机型的引进, 深航客舱服务部成立了专门项目 组。在人员培训方面,经过严格的 选拔,分批次驻派到国航进行转机 型训练,目前已有80名具备宽体机 资质的乘务员储备,10名主任乘务 长储备,这是深航产生的首批主任 乘务长。 与以往窄体机不同的是,宽体 机引进了全新设计的座椅,头等舱 还配备了180度平躺座椅,每个旅 客的空间都是独立的,专业的屏幕 和降噪耳机,提高了旅客的视听享 受。无论是餐食还是服务上都有一 个品质的提升。 深航地面服务部作为国航在深 代理,每年保障国航的宽体机约 3600 班次,自 2010 年底开始保障 国航宽体机超过23000班次,已有 丰富的宽体机保障实践经验。据了 解,此次深航引进 A330 宽体机,地 面服务部保障工作最大的挑战在于 航班配载与保洁工作,因此深航通 过派出骨干员工及外请资深教员的 培训方式来保证后续宽体机航班的 运营保障。 以往执行保障宽体机航班任务 时,深航只负责执行、协调航班的配 载。此次为了能够独立完成航班配 载任务,地服部前后派出了6名骨 干前往国航进行培训,并实际参与 到宽体机的航班配载工作中。此 外,深航还邀请一名国航教员来深 开展为期一周的理论培训,课程包 括A330 机型静态数据、客/货舱布 局、舱单及装机单详解等,帮助地服 全员通过培训考核。 首批 A330 飞行中队 正式亮相 9 月 25 日下午,随着 A330 客 机舱门打开,A330飞行中队的部 分飞行员正式亮相。据了解,该机 队共有39名飞行员,目前已有16 名飞行员完成转机型培训。他们将 作为飞行部第一批有 A330 宽体机 执飞资质的飞行员,负责深航第一 架宽体机的航班执飞。 对于 A330 中队的飞行员们来 说,此次的转机型培训时间长、难度 大。作为窄体机向宽体机的跨越, 其中的差异化十分明显,无论是飞 机尺寸、航程、线路上,还是飞机设 备与操作手法都有很大不同。宽体 机主要用于洲际运行,深航的飞行 员们此前没有参与过此类型的航班 保障。因此,转机型培训中的带飞 训练也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操作与洲 际线路熟悉上。 在机队的筹备阶段,除了日常 的训练、培训,每月还不定期组织飞 行员参加各类技术研讨会、交流会 等,进行航班执行、安全形势等内容 的分享交流。据悉,每周都有资深 国际报务教员为飞行员进行国际报 务培训,帮助深航飞行员尽快取得 国际报务资格,为以后执飞洲际航 班做好充分准备。 深圳晚报讯(记者 李瑶娜 通 讯员 路一帆 实习生 廖舒妹) 9 月 25 日上午,首期“第一响应人” 师资培训班正式启动,通过培训 提高应急知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 力,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推动城市应急管 理由救灾响应型向防灾准备型转 变。据悉,深圳今年将完成首批 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考核 和发证工作。 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据了解,“第一响应人”是指首 先到达灾害、事故和突发严重疾病 等突发事件现场,拥有救护证书且 能够提供现场应急救护,并可以开 展现场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等 先期处置工作的人员。 此次“第一响应人”培训活动分 3 期进行,共 100 人参加,首期培训 选择宝安区、市交通运输委、市教育 局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培训,采取网 络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 知识讲授与救护技能实际操作相结 合方式,突出普及性实际操作能力 培训。 25日培训活动中,第一堂课邀 请了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国家地 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应急救援教研 室主任步兵为学员进行授课,为学 员们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备灾知 识普及”课。25 日~29 日,首期培训 活动为期5天,培训课程内容经过 精心设计,主要包括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将由来 自深圳和全国各地的优秀讲师为学 员们进行备灾知识普及、常见自然 灾害、灾后心理疏导、疏散与避险、 初级急救、消防安全和火灾应对、简 单搜索和营救等方面知识讲解和技 能传授,全面提高学员应急知识和 应急处置能力。 将逐步提高师资培训规模 据了解,首期培训结束后还将 开展推广活动,最终获得初级救护 员和讲师资格的学员将会面向深圳 市的各个学校等单位,开展应急知 识宣讲,不断推广“第一响应人”的 理念和知识。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深圳将 逐步提高“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规 模,深圳今年将完成首批百名“第一 响应人”师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 作。预计2020年底,深圳基本建成 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以及街 道、社区的“第一响应人”网络,全市 “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持证人 数超过 3 万人。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周倩) 9 月24日晚,记者从世界心脏日公益 演唱会上获悉,深圳脑血管和心血 管两大区域性救治网络体系,都在 建设现代化的急救体系,将通过移 动医疗物联网技术,网点医院和质 控中心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快速诊 断 、快 速 转 运 和 治疗,提升抢救的 效率。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脑血 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第一杀手”。对于心梗和脑卒中的 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据深圳 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和 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 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家中心都 正在通过“扁鹊飞救”云平台建 设,实现网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全 覆盖。 “救护车或是基层医疗机构接 到患者后,将生命体征等医学信息 通过‘扁鹊飞救’系统传输到质控 中心,通过综合评估,精准化地选 择转送的溶栓网点医院,或是中心 的专家通过远程指导溶栓,为抢 救生命赢得时间。”市二医院神经 内科副主任任力杰透露,配备CT 的溶栓救护车有望明年在深“落 地”,将来接到求救电话后,救护 车直接开到患者的家门口,在车 上就可以进行脑梗的溶栓,抢救 时间更提前。 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 心所在的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也 透露,目前正在建设包括基层救治 网点、“移动CCU”、“移动DSA”、 “空中救援”等在内的立体化的心 梗急救系统。 在当晚的公益演唱会上,扁鹊 飞救系统的研发者、国家“千人计 划”专家高强博士也呼吁,建立现代 化的急救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 要通过信息共享、流程再造提升医 疗体系的效率;通过现代化的转运 工具,缩短急救的半径;通过有效 筹集看病经费,建立多层次医疗保 障体系;更重要的是提升公众的急 救意识。 深航首架宽体机将于国庆节首航 引进的A330客机可运送309名旅客,首航将飞北京成都 ▲深圳航空迎来首架宽体机,正式步入“宽”时代。 通讯员 陶强 摄 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今年完成 获得初级救护员和讲师资格的学员将向全市相关单位进行应急知识宣讲 深圳明年 有望配置 溶栓救护车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Aug-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今年完成wb.sznews.com/attachment/pdf/201709/26/4233a4f1... · 的分享交流。据悉,每周都有资深 国际报务教员为飞行员进行国际报

15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责编 刘国芳 视觉 庞锦春 图编 陈芳 责校 王丽君

政点 专 为 时 事 解 局

深圳晚报讯(记者 杜婷 通讯员 王苏婉 周璐) 9月25日下午,一架注册号为 B-8865 的 A330 客机平稳降落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自此,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迎来首架宽体机,正式步入“宽”时代。该架飞机将于 10 月 1 日首航深圳-成都和深圳-北京航线。目前,该架飞机首航当天的机票已经销售超过九成。

据了解,深航购买了6架A330客机,将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全部交付工作。对于此次新机型的引进,深航各单位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分别成立专项组,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安全运行知识,为 A330 客机的安全优质服务保驾护航。

17个月完成110项准备工作

A330 客机具有机舱空间大、飞行里程远、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客舱内设有12个头等舱座位、6个公务舱座位、24个高端经济舱座位和267 个经济舱座位,可运送 309 名旅客。按照相关规定,深航首架宽体机在一年内将执飞深圳-北京航线的 ZH9109/10、深圳-成都航线ZH9401/02两条国内航线,未来则将执飞洲际航线。

深航宽体机引进项目从 2016年 4 月启动,规划发展部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这个项目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引进难度

大、引进机型新的 A330 宽体机引进工作。

此次飞机引进在规模与数量级方面为深航之最。在公司组织下,成立A330引进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涉及深航19个部门。工作小组由规划部整体统筹,各部门分派对接人员,逐步完成规划部发布的零级网络图中梳理的共110项工作。

训练有素为旅客打造个性化服务

据悉,针对此次新机型的引进,深航客舱服务部成立了专门项目组。在人员培训方面,经过严格的

选拔,分批次驻派到国航进行转机型训练,目前已有80名具备宽体机资质的乘务员储备,10名主任乘务长储备,这是深航产生的首批主任乘务长。

与以往窄体机不同的是,宽体机引进了全新设计的座椅,头等舱还配备了 180 度平躺座椅,每个旅客的空间都是独立的,专业的屏幕和降噪耳机,提高了旅客的视听享受。无论是餐食还是服务上都有一个品质的提升。

深航地面服务部作为国航在深代理,每年保障国航的宽体机约3600 班次,自 2010 年底开始保障

国航宽体机超过23000班次,已有丰富的宽体机保障实践经验。据了解,此次深航引进A330宽体机,地面服务部保障工作最大的挑战在于航班配载与保洁工作,因此深航通过派出骨干员工及外请资深教员的培训方式来保证后续宽体机航班的运营保障。

以往执行保障宽体机航班任务时,深航只负责执行、协调航班的配载。此次为了能够独立完成航班配载任务,地服部前后派出了 6 名骨干前往国航进行培训,并实际参与到宽体机的航班配载工作中。此外,深航还邀请一名国航教员来深

开展为期一周的理论培训,课程包括A330机型静态数据、客/货舱布局、舱单及装机单详解等,帮助地服全员通过培训考核。

首批A330飞行中队正式亮相

9 月 25 日下午,随着 A330 客机舱门打开,A330 飞行中队的部分飞行员正式亮相。据了解,该机队共有 39 名飞行员,目前已有 16名飞行员完成转机型培训。他们将作为飞行部第一批有A330宽体机执飞资质的飞行员,负责深航第一架宽体机的航班执飞。

对于A330中队的飞行员们来说,此次的转机型培训时间长、难度大。作为窄体机向宽体机的跨越,其中的差异化十分明显,无论是飞机尺寸、航程、线路上,还是飞机设备与操作手法都有很大不同。宽体机主要用于洲际运行,深航的飞行员们此前没有参与过此类型的航班保障。因此,转机型培训中的带飞训练也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操作与洲际线路熟悉上。

在机队的筹备阶段,除了日常的训练、培训,每月还不定期组织飞行员参加各类技术研讨会、交流会等,进行航班执行、安全形势等内容的分享交流。据悉,每周都有资深国际报务教员为飞行员进行国际报务培训,帮助深航飞行员尽快取得国际报务资格,为以后执飞洲际航班做好充分准备。

深圳晚报讯(记者 李瑶娜 通讯员 路一帆 实习生 廖舒妹) 9月 25 日上午,首期“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班正式启动,通过培训提高应急知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动城市应急管理由救灾响应型向防灾准备型转变。据悉,深圳今年将完成首批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据了解,“第一响应人”是指首

先到达灾害、事故和突发严重疾病等突发事件现场,拥有救护证书且能够提供现场应急救护,并可以开展现场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等先期处置工作的人员。

此次“第一响应人”培训活动分3期进行,共100人参加,首期培训选择宝安区、市交通运输委、市教育局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培训,采取网络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

知识讲授与救护技能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突出普及性实际操作能力培训。

25日培训活动中,第一堂课邀请了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应急救援教研室主任步兵为学员进行授课,为学员们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备灾知识普及”课。25日~29日,首期培训活动为期 5 天,培训课程内容经过精心设计,主要包括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将由来

自深圳和全国各地的优秀讲师为学员们进行备灾知识普及、常见自然灾害、灾后心理疏导、疏散与避险、初级急救、消防安全和火灾应对、简单搜索和营救等方面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全面提高学员应急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将逐步提高师资培训规模据了解,首期培训结束后还将

开展推广活动,最终获得初级救护员和讲师资格的学员将会面向深圳

市的各个学校等单位,开展应急知识宣讲,不断推广“第一响应人”的理念和知识。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深圳将逐步提高“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规模,深圳今年将完成首批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预计2020年底,深圳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以及街道、社区的“第一响应人”网络,全市

“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持证人数超过3万人。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周倩) 9月24日晚,记者从世界心脏日公益演唱会上获悉,深圳脑血管和心血管两大区域性救治网络体系,都在建设现代化的急救体系,将通过移动医疗物联网技术,网点医院和质控中心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快速诊断、快速转运和治疗,提升抢救的效率。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第一杀手”。对于心梗和脑卒中的

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据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家中心都正在通过“扁鹊飞救”云平台建设,实现网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全覆盖。

“救护车或是基层医疗机构接到患者后,将生命体征等医学信息通过‘扁鹊飞救’系统传输到质控中心,通过综合评估,精准化地选择转送的溶栓网点医院,或是中心

的专家通过远程指导溶栓,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市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任力杰透露,配备 CT的溶栓救护车有望明年在深“落地”,将来接到求救电话后,救护车直接开到患者的家门口,在车上就可以进行脑梗的溶栓,抢救时间更提前。

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所在的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也透露,目前正在建设包括基层救治网点、“移动 CCU”、“移动 DSA”、

“空中救援”等在内的立体化的心梗急救系统。

在当晚的公益演唱会上,扁鹊飞救系统的研发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高强博士也呼吁,建立现代化的急救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流程再造提升医疗体系的效率;通过现代化的转运工具,缩短急救的半径;通过有效筹集看病经费,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

深航首架宽体机将于国庆节首航引进的A330客机可运送309名旅客,首航将飞北京成都

▲深圳航空迎来首架宽体机,正式步入“宽”时代。 通讯员 陶强 摄

百名“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今年完成获得初级救护员和讲师资格的学员将向全市相关单位进行应急知识宣讲

深圳明年有望配置

溶栓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