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37
國立空中大學 課程重點整理 課程科目:托育服務 授課教師:劉宣緯 [email protected] 整理日期:106 10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學習目標 第一、了解托育服務在兒童福利領域中的意義。 第二、認識家庭系統與生態觀等相關理論 第三、了解托育服務的特質與功能 第四、連結托育服務與因應少子女化社會問題的政策思維 第一節 兒童福利中托育服務的意義 托育服務是兒童福利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服務的專業意涵與發展,與兒童福利的 價值密不可分。 一、兒童福利的基礎 西元 1959 11 20 號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具體對兒童福利一詞下定義:凡以促進 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及專業,均稱為兒童福利。定義包 括了所有直接與間接促進兒童福利健康發展的各項措施與服務。 兒童福利不再是單純的人道主義問題,也不再只是消極性的針對需要特別救濟和特 別照顧的不幸兒童,而是更進一步的積極為每個兒童的權益保護、教育、衛生、社 會等各方面需求做的福利事業,以促進兒童德智體群美全方位的均衡發展,亦是改 善未來人力資源資源做準備。 ()兒童福利的主張 1.兒童與家庭生活原則 (1)家庭整合性與連續性原則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Jan-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國立空中大學

課程重點整理

課程科目:托育服務

授課教師:劉宣緯 [email protected]

整理日期:106年 10月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學習目標

第一、了解托育服務在兒童福利領域中的意義。

第二、認識家庭系統與生態觀等相關理論

第三、了解托育服務的特質與功能

第四、連結托育服務與因應少子女化社會問題的政策思維

第一節 兒童福利中托育服務的意義

托育服務是兒童福利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服務的專業意涵與發展,與兒童福利的

價值密不可分。

一、兒童福利的基礎

西元 1959年 11月 20號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具體對兒童福利一詞下定義:凡以促進

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及專業,均稱為兒童福利。定義包

括了所有直接與間接促進兒童福利健康發展的各項措施與服務。

兒童福利不再是單純的人道主義問題,也不再只是消極性的針對需要特別救濟和特

別照顧的不幸兒童,而是更進一步的積極為每個兒童的權益保護、教育、衛生、社

會等各方面需求做的福利事業,以促進兒童德智體群美全方位的均衡發展,亦是改

善未來人力資源資源做準備。

(一)兒童福利的主張

1.兒童與家庭生活原則

(1)家庭整合性與連續性原則

Page 2: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兒童的生活環境中能有關愛的人,則兒童必能受益,更重要的是和這關愛

之人保持一份持久且完整的親密關係,才能使兒童產生發展健全人格最需

要的安全感,這對年紀越小的兒童影響越大,而最能提供這種持續安定情

感環境的即是兒童的父母與原生家庭。

(2)異質性的原則

今日的兒童與家庭政策立法及服務,不是在建立「一種」家庭規範,而是

應關照各種異質性的家庭需求,以保障各種不同家庭環境中的兒童,都能

獲得適當的成長機會。

(3)家庭與其他制度的影響

家庭本身是一個由複雜的經濟、政治、社會結果所模塑出來的。

社會法律體系和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制度,都會對家庭發揮其育兒功

能產生影響,所以有關兒童及家庭政策立法考量時,實須置於廣大的社會

脈絡中。

因此除了直接提供服務予家庭外,政策立法必須促進家庭與其他制度之間

的支持網絡。

2.最低的環境安全標準原則

所謂的環境,一般是指像設施之類的物質空間,但學者認為應該還包含社會性的

環境,指的和人相處時的品質。

兩種環境的最低標準都在強調基本的安全保障,與兒童最息息相關的是家庭、托

育政策、學校、照顧者、保育員、學校老師、玩具以及兒童來往於各種設時間的

交通工具和設備等各種環境因素。

因此政策立法的考量,即在訂定以上各種設施的設置標準,以及各種「社會安全

的最低標準」,例如:教保人員甄選標準、對待兒童安全行為標準、玩具安全標準、

兒童交通安全準則。

3.兒童最佳利益優先原則

兒童利益與其他利益生,甚至家庭利益發生衝突時,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

4.承認兒童有獨立的社會人格原則

兒童成長與家庭、社會之中,也受家庭社會及許多其他重要成人的影響,但是他

並不屬於任何其中任何一個人或一個制度,兒童也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被影響也

會影響他人。

5.優先保障兒童身心發展原則

兒童初期的成長最為快速,可塑性最高,也是他日健全社會人的基礎。

兒童福利在立法上,應以兒童各期的發展需要為立意點,以針對其需要之滿足與

否,提供法律上之保障。

所以應保障兒童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托育及學前教育系統的健全和照顧者功能

的健全,是兒童福利的目標。

Page 3: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二)兒童福祉需求

1.永續性

兒童的永續性又稱持久性需求,可分為親密性的需求和生活的一致性需求。

親密性方面:兒童需要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更重要的是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能

和他發展出良好的依附情感,讓因快速成長而一直面對本身變化的兒童,有一種

固執的安全感。

一致性方面:兒童在各方面都需要獲得一致性的對待,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

面都獲得一定水準而永續的照顧,才符合兒童的最佳利益。

以家庭的兩項特徵來看,一是血源,二是成員對家庭關係的永久性期待和允諾,

最符合兒童發展需求。

2.發展性

兒童發展性的需求又將其定義為基本需求,或簡化為需要溫暖安全的居所以利成

長,故兒童的發展性需求包含生理需求、情感及社會需求、智識需求。

二、兒童福利的生態

生態觀的兒童福利,就是強調從兒童本身出發,基於兒童的人權與發展需要,用

一個層次的架構,來解析兒童與其成長的環境的關係,以了解影響兒童順利完成

發展任務的各種關係因素,進而能對兒童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1.生態觀的架構

強調多重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而將環境依照與人的空間與社會距

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幾種系統。

Page 4: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Page 5: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Page 6: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2.家庭系統與兒童

家庭介於個人和社會之間在,兒童在家庭中接受早期的社會化以備進入大社會,成

為社會之一員。

家庭不是一個按照社會期待而自動產生新模式範公民的機械體。

每一個家庭有其獨特性的價值、傳統及優缺點,它和個人一樣有發展階段、任務與

危機,因此家庭是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家庭系統是指:一群人的組合,這些人彼此有關聯,而且以他們特殊的行為方式彼

此互動。

家庭系統的形成條件,包括:(1)有合法的地位,(2)具有社會中接納的家庭形式,

(3)成員都認可是屬於一個家庭,(4)它能滿足成員的親密感需求,亦具有其他社會

認定的功能,(5)具有持久性,至少成員期盼它的永久性。

家庭系統的分析,強調家庭的過程與系統內的互動關係,對兒童而言,即使在能力

與位階上是屬於家庭中較弱的次系統,他仍然在參與家庭內的每種過程中,有其一

定的角色,並對其他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力。

3.家庭系統與外部系統的交流互動

把家庭視為一種主要的服務運輸系統,而且深入探究家庭系統如何和其外部系統合

作合理可行的分工,以完成家庭系統所負擔的重要社會任務,是社會工作學者非常

關注的焦點之一。

兒童福利服務,可以算是家庭系統的外部系統,然而其提供的服務又大多數和家庭

系統維持密切的互動關係,因此亦可視為一局間系統。

把所有兒童福利服務以其與家庭系統互動的目的,亦即對家庭功能產生的效果,架

構成由支持性、補充性、替代性服務組成的體系。

支持性服務:第一道防線,最具有預防家庭系統功能損壞的效果。

替代性服務:最後一道防線,是原生家庭系統解除組後的安全網。

補充性服務:特別是居家服務和日間托育服務,則因為服務輸送時會直接和家庭接

觸,所以同時可以發揮補充及支持性的服務,是對穩固家庭系統功能最有效的措施。

見下圖:

Page 7: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Page 8: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二節 托育服務的特質與功能

一、托育服務的定義

托育服務是兒童福利服務中,設計以補充家庭來提供日常照顧、衛生督導,以及完

成兒童最佳發展所需各種經驗的供給。

任何形式的托育服務,都應設計成為發展性服務,以培養兒童生理、情緒、智能及

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潛能。

社會工作百科全書:兒童托育服務的定義:為兒童托育是指,補充父母照顧與教養

功能,而於家庭外提供一段時間的組織化照顧、督導及發展機會,其組織與服務型

態是多樣的。父母保有養育子女的主要責任,家庭仍是兒童生活的重心,托育服務

則是由父母授權,以完成父母不能親自照顧時的任務。

托育服務的精神,是一種為確保兒童健康成長,滿足其發展需求,而提供的家庭支

持福利服務,以補充家庭內照顧功能不足,其重點不在於名稱或是主辦單位為何,

而是在是否能滿足兒童成長與發展階段需要。

總之,托育服務是一種由兒童父母委託,在一天中父母不在的時間,給予兒童適當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托育服務可以促進兒童發展,保護兒童免於曝露在不適當的環境中受傷害的功效。

在兒童福利的意義上,托育服務有一個尤其值得重視的預防功能。

二、托育服務的特質與功能

(一) 托育服務的特質

1. 托育服務有多樣類型可以滿足多元需求。 提供兒童發展之所需,補充家

庭親職教養功能,因而需兼顧教育與教養的任務。

2. 托育服務具有社會服務利服務色彩,因此有針對社會問題、特別關懷社會

弱勢群體兒童,以及有特殊狀況及需求的兒童特質。

3. 托育服務中的專業人員要求,雖然一般都以幼教,幼保,護理為幼兒照顧

的專業角色,但為達成托育服務的社會福利任務,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在托育

服務中角色功能的發揮,也十分重要。

(二) 托育服務的功能

1. 兒童托育服務的目的

兒童托育服務的目的在於補充家庭照顧功能之不足,並補足來自父母對

兒童保護、且滿足兒童發展需要,故都應該被設計成具發展功能之福利

服務。

兒童托育服務是一種預防性的服務,他提供養育兒童的資源,幫助處理

家庭壓力,加強家庭與兒童之關係以避免家庭分裂崩潰。

兒童托育服務也能被設計成為一個治療性的服務,企求療育嬰兒童之照

顧需求被剝奪或中斷導致之身心心靈傷害、匱乏、無家可歸、缺乏文化

刺激、暴力反應、不良行為或家庭中緊張關係。

全美兒童福利聯盟訂定兒童托育服務標準:

Page 9: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一:滿足兒童在一個安全及滋養的環境中成長的基本需求,以支持其

健康成長與發展。

第二:提供父母夥伴關係與支持其子女照顧的功能。

第三:扮演社區中人群服務網絡的整合角色。

第四:提供兒童和家庭支持性服務或便利兒童和家庭對社會服務的取得。

第五:體認存在所有兒童間的差異性及尊重其個別性。

第六:針對每個兒童提供一個適合其發展及滿足其文化需求的服務,並

定期做服務有效評估。

第七:鼓勵兒童自信心、好奇心、創造力及自律的發展。

第八:提供兒童一個有益健康的環境,鼓勵兒童解決問題、熟悉自助及

學習技巧、做決定、投入活動、問問題、在環境中進行探索及實

業。

第九:透過健康的社會關係對種族與個別性的自覺,來提昇每個兒童的

自我價值感。

第十:培養兒童與兒童間、兒童與成人間的合作及社會關係。

2.兒童托育服務的功能

1.促進兒童發展的功能

2.支持與補充家庭的功能

3.社會照顧及支援功能

Page 10: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三節 托育服務的對象與類型

一、從生態觀中的家庭系統論點談服務對象

1.系統

家庭系統主要概念是由分子間互動而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

2.整體性

整體性是指一個系統的全體性

3.次系統

家庭中比家庭小的系統為次系統家庭中最持久的子系統為夫妻親子手足

4.關係

家庭主任何系統預知系統都是有連結家人之間的關係所構成的

5.家庭規則

家庭是一個規則管理的系統,有許多管理的規則是公開的

功能失調的家庭,大部分都因為缺乏明確或有共識的家庭規則

6.邊界

邊界有三種意義(1)界定家庭的次系統。(2)界定物理界線:例如這是誰的房間、物

品。(3)界定家庭成員。

邊界是指維護家庭系統完整性及凝聚力的一種象徵性的保護膜,他使家庭系統免於

外在環境的侵擾,同時也有調節系統內外平衡的功能。

家庭系統理論的重點

1.整體論

2.家人關係

3.封閉式家庭系統及開放式家庭系統:封閉式的家庭缺乏回饋機制,容易造成系統固著

不變。

4.滿足家庭需求:包含價值感、安全感、成就感、親密感、對於挑戰和刺激的需求,以

及精神上的寄託。

5.家庭催眠狀態:家中有關情緒的學習、親子間的連結,都像是一種不自覺的催眠狀態,

在功能不佳的家庭系統中,此等家庭催眠則會導致嚴重的傷害性後果。

6.家庭催眠狀態之循環作用:功能好的家庭會變得好,功能不好的家庭,就會因為家庭

催眠狀態,一代又一代的不好下去。

7.家庭是一個提供成長的場所

Page 11: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二、服務型態

(一)居家式托育服務

1.親屬托育/家人照顧

2.保母人員(托育人員)

(二)機構托育:例如,托嬰中心

(三)社區式托育服務:例如,兒童托育資源中心、親子館、嬰幼兒物資交流中心、玩具

銀行、以及融合式遊樂設施等。

Page 12: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 4節 因應少子女化問題的新思維

一、世界排名居末的總生育率

台灣在 2003年已經出現超低生育率的現象,直到 2010年才將少子女化視為國家安

全及的問題。

少子女化所帶來的挑戰之一,是教育現場的衝擊,學校招生不足會影響的是學校合

併或是退場,未來學生數減少,將會造成教師超額、教室閒置的問題。

少子女化還會伴隨著是勞動力人口減少及勞動力日漸高齡化現象。

以長遠來看,家庭扶養負擔日趨沉重,產業可用人才不足,國家競爭力受限等情形,

皆有可能發生。

二、我國少子女化現象的成因

主要原因與婦女婚姻型態轉變與婚育步調延後有關。

婚姻成為生育的先決條,若遲遲未進入婚姻,自然生育率的機會就會大為降低。

影響遲婚甚至不婚,以至於少生或不生的關鍵因素,也與個人或家庭的經濟條件有

很大的關係。

研究指出,目前尚未結婚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經濟基礎,而不希望生育的人

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經濟不足以負擔生養小孩。已經有一個子女的民眾,不願意再

生的主要原因,也是經濟不足以負擔生養小孩。

遲婚還有可能影響生育年限縮短,加上生活中的經濟壓力和家庭經濟狀況是否可以

允許,皆會影響男性女性生育的意願,也有基於身體功能的狀態以致最終當個頂客

族或不生。

學者也有指出法國一直保持著接近人口代替水準的高生育率,除了支持家庭的政策

相當完善以外,婚姻態度的自由、友善單親家庭的社會制度,皆可能是原因之一。

三、因應少子女化的新政策思維

越來越多年輕人透過網路分享育兒的生命經驗,線上組成爸媽團體分享彼此育兒

經,媒體相表揚國內外成功藝人偶像參與的相關報導,整體社會似乎有越來越多人

樂於生養子女,婚姻關係也不像過去牢不可破,若能趁此契機,從政策上找到強化

年輕人樂於生養孩子的有效辦法,應能有助提升生育力。

2009年政策把育齡人口「願意婚、樂意生、養得起」當作政策目標。

2015年國家發展委員會統合評估後,訂出「以孩子為主體,家庭為中心,強化家庭、

社區、雇主、政府合作機制,擴展優質教保服務,提供育兒經濟支持」的政策新思

維,並提出完善生養環境方案。

參考國際經驗,鼓勵生育大致上有:生育獎金、育兒津貼、教育補助、購屋優惠或

房租津貼,優稅或減免等經濟措施,以及托育服務、育嬰假、鼓勵移民等的非經濟

型措施。

2011年的調查指出,3歲以下幼兒媽媽會再考慮生一胎的有效誘因首推:兒童津貼,

其次是減免幼兒教育學雜費。

Page 13: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二章 托育服務的世界觀

第一節 美國托育服務政策與措施

一、社會價值及福利哲理

美國社會福利的諸多立法與機構,大多是結合各種輸送體系實質內容,因此美國是

一個特殊福利的國家,將之命名為「公司型市場經濟中的福利國家」。

美國的多元一直並存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一是以民主黨為代表的自由主義,

二是以共和黨代表的保守主義<又稱志願主義>。

自由主義的基本信念,是認為唯有政府才是最有能力的社會制度,能經由社會福利

政策與資源在分配來達成社會正義。自由主義的福利理念是傾向歐洲式的,由中央

政府提供完整社會安全制度,以保障個人福祉。

保守/志願主義者的福利理念,則是傾向由個人及家庭自負責任,透過工作與社會參

與滿足其福利需求,政府的角色僅限於暫時性的,或是補救性的「安全網」。主張由

運用私部門資源的取向來執行社會福利,減少政府公部門的福利方案。

二、政策與方案

美國幅員廣大,50個州各有許多的不同及需求。而各級政府之間的差異,和各州政

府決策間的差異,乃至各地方社區自行實施的方案,更反映出社會需要的多元性,

和達成一個全國性兒童福利政策的複雜性,因此美國並未發展出一個顯性的兒童福

利政策,而是散見於各種福利法案與措施中。

其中對兒童托育與照顧,尤其是對弱勢兒童照顧最重要的政策,是 1964年通過的「經

濟機會法」中的「啟蒙計畫」。

「啟蒙計畫」是「大社會」計畫中,征服貧窮行動中的一環,其目的在幫助低收入

家庭的孩子,能在入小學前有一個接受高品質教育與照顧的機會,使其不致於因家

庭環境不良,而永遠受困於貧窮。

綜觀美國的啟蒙計畫歷年演進,從 1965年至今五十多年來已經歷 9任總統,不變的

是確認政府對兒童及家庭照顧的責任,至於服務的人數、涵蓋的範圍及服務品質則

逐年漸增。

三、托育特色

「啟蒙計畫」(及後來的「早期啟蒙計畫」)是由聯邦(中央)政府資助的兒童發展計

畫,主要目標是在貧窮線下的孕婦及 0-5歲孩童,直接提供給有需要且有父母參與

提案的低收入社區團隊。

「啟蒙計畫」(及後來的「早期啟蒙計畫」)是主要提供兒童與家庭全面性的發展計

畫,以滿足幼兒生活及學習發展等需求。包含孩子、父母及社區,除了照顧孩子之

外,支持他們父母在外工作和撫養孩子角色及服務輸送系統的連結。

「啟蒙計畫」及「早期啟蒙計畫」

Page 14: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四種服務

1、 早期教育/親職教育

2、 健康服務

3、 社會服務

4、 家長參與/社區夥伴

對象 1、 早期啟蒙計畫:孕婦及 0-3歲孩童

2、 啟蒙計畫:3-5歲兒童服務

方式/模式

1、 地方上各州政府的兒童暨家庭署區域辦公室,都設有啟蒙計畫

專員,負責指導並解決所有申請啟蒙方案經費或其他支援各方

面的問題。

2、 同時也鼓勵民間團體組織申請設立相關單位,大多數是在托兒

中心或幼兒園/學校,也有的是部落社區中心、居家式托兒,甚

至是外展到幼兒家中與家長一起工作的個別服務。

效益

1、 兒童效益

2、 家長的效益

3、 整體的效益

四、未來發展

「啟蒙計畫」主要托育服務及資源,絕大多數用在弱勢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孩童及家

庭身上,未來會致力於擴大服務數量及提高服務品質。未來的 4項發展目標:

1、 兒童

2、 家長

3、 專業人員

4、 機構與方案本身

第二節 瑞典托育服務政策與措施

一、社會價值及福利哲理

瑞典是一個高所得(台灣 3倍)、高稅率、高福利的國家。

瑞典的社會福利建立在國家高度干預的基礎上,但國家必須擔任照顧者的角色將照

顧工作社會化。

因公共化照顧,已有 9成 3到 6歲幼童在家外機構或居家照顧,另外還有帶薪育嬰

假(12個月)及育兒津貼來支持未用托育的父母。

北歐福利國家的國家概念:

(1) 婦女友善福利國家

(2) 國家父權制

(3) 合併生產和生育機制

瑞典的兒童照顧政策發展中,繼續持續為主要發展方向:

Page 15: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1) 普及與高品質的公共托兒照顧

(2) 親職假給付法案

(3) 兒童照顧津貼

二、政策與方案

年代 政策與方案

1960年代起 有鑒於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逐漸上升及另一波婦女運動興起的刺激(即

性別角色平等),瑞典政府開始大規模提供普及且高品質的公共托育

服務。

1962年 1、 家庭福利會議,更進一步強調婦女應有完全自由的選擇權,即應

免除婦女在兒童與工作間作選擇,使婦女可以選擇同時兼顧工作

與家庭。

2、 過去瑞典政府在兒童照顧的政策焦點一直放在援助就業父母的

兒童照顧工作。

1972年後 1、 開始關注在家照顧兒童的父母需求並提供照顧津貼。

2、 不過由於瑞典婦女的勞動參與持續增加,所以其家庭政策仍以擴

大兒童托育的供給為主軸,同時以訂定相關法案,如 1974 年國

會通過「父母保險法」、1977 年的「兒童照顧法」等方式,使得

父母能兼顧工作與照顧兒童及家庭。

1973年 公布「兒童日托法案」,明定幼兒教育與日托之照顧政策。

1975年 通過「全國學前教育法案」,地方政府負擔拓展公立幼兒保育機構之

責任,並開始提供 6歲幼兒 1年至少 525小時的免費學前教育,擴大

公共兒童照顧,普設公立幼兒學校。

1976年選舉時 1、 自由黨提出男女性別差異導致歧視的觀點並獲得政權,而促使

1978 年「兩性工作平等法案」的通過,開始強調社會平等等議

題,並且建立起貝弗里奇式全民性的概念,主張工資、薪水沒有

不平等待遇、消滅貧窮和失業的問題,以及重視性別的不平等。

2、 但是在兒童照顧的政策的理念上,會受不同黨派執政的影響:瑞

典保守黨派和中央黨派反對托育政策的擴大,鼓勵更多的父母留

在家中照顧孩子,主張應提供更普遍的兒童照顧津貼。

3、 另外非社民黨的地方政府則傾向於贊成人民付費的兒童照顧和

家庭形式的照顧方式,且也把焦點放在階級不平等的托育照顧使

用上。

1980年後期 1、 社民黨欲擴大親職假給付的範圍從出生至 12 個月的幼童延長至

18個月的幼童,同時亦將持續擴大公共托兒措施,並希望在 1991

年達成將 18個月以上兒童皆納入公托照顧系統的目標。

2、 然而,因政府擔心龐大經濟支出會造成通貨膨脹問題,親職假給

付在 1991年才延長至 18個月幼童。

1983年起 1、 政府實施「準爸爸訓綀計畫」,提倡父親承擔家務育兒的責任以

及參與的好處,鼓勵男性參與照顧的責任及兩性平等。

Page 16: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2、 除了鼓勵父親參與育兒外,1989 年起更將育嬰假延長為 450 天

(小孩滿 8歲前都可以請領)。

3、 而在 1994年,國會更進一步通過新法,明定 450天的育嬰假中,

「父職假」必須至少有 30天。

4、 從 2002年起,育嬰假延長為 480天,「父職假」則延長至 2個月。

1991年大選後 家庭政策的目標也朝向提供養育嬰幼兒的母親、父親們更多高品質的

兒童照顧服務;而另外也提供較好的經濟支持,給喜好在家自己照顧

孩子的父母。

因此,為了使父母的選擇更自由化,瑞典政府減少對不同型式的托育服務的限制,將

使得如父母合作社、人力服務社和由教會辦的托育照顧機構都成為合法化。

其次,對有嬰孩的家庭,也需有財力支持以使他們真正得到選擇的自由。

三、托育特色

堪稱全世界最注重托育(以及長期照護)福利服務的瑞典,於 1996年起將托育的主管

機關從衛生與福利部挪至教育部,其用意在於「將學前機構、學校及課後托育融入

終身學習的一部分」。

這項舉措強調的不僅是托育工作中的「教育專業」,而是提供不受正式教育體系侷

限、持續不斷、全方位的終身學習。托育措施有下列幾類。

1.全日制的托兒所

收托 1至 6歲兒童,其父母因外出工作或仍在學而提供的托育照顧,採全天候開

放及提供高品質照顧和教育的服務,為瑞典自 1970 年代末期以來一直是成長最

快,收托兒童數量最多的托育措施類型。

2.幼稚園

主要收托 4至 6歲兒童,對象多為沒有參加全日制托兒所的兒童,以半日制為主,

每天提供 3小時教育性活動,已逐漸隨著全日制托兒所的普及而萎縮。

3.開放式學前學園

通常僱有 1名幼教老師及 1名保育員,提供教育和社會性的活動,讓保母和育兒

的母親帶著孩子隨時來參加,或提供育兒諮商,近年數量已減少。

4.家庭托兒所

12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式照顧,通常是由政府僱用一些家庭,他們本身有自己的

孩子,但是也可同時照顧其他家庭的孩子。

5.家庭津貼

給付未滿 16 歲的所有兒童(特殊情況可延長到 20 歲) ,每位兒童每個月可獲得

1,050克朗的津貼。如果家庭中不只有 1個孩子,每多 1個孩子還可以得到 1個

額外的家庭補充。

除了托育孩童的場域以及家庭津貼外,瑞典政府的「有薪親職假法案」更提供帶薪

親職假給予父母,並且提供多樣的親職假給付方式。

Page 17: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一、在臨盆期間:

法案允許夫妻雙方都有權利享有 2週的給付假期(薪水的 90% ),讓父親可以和

出生的孩子發展親密關係。當母親在產房中,這法案亦允許父親有 1週時間照

顧其他的孩子。

二、親職假:

允許父母親皆可有 18個月的親職假,其中前 12個月是由社會保險所提供 90 %

薪資水準的現金給付,而公家機關與許多私人單位往往提供全薪給付、接下來

3個月則由健康保險系統提供適當薪資水準的現金給付,最後 3個月則不予現

金給付;另從事兼職的母親則領取減額給付,至於父親也可於配偶生產後請兩

週給薪陪產假。

親職假也能在兒童滿 8歲以前的這段期間內,一次請完或分幾次短期的假期。

另子女未滿 8歲前,母親也可要求從事每日工作 6小時的短工時工作。

「有薪親職假法案」內容有 2 項額外規定,目的是使工作的父母親可以同時兼顧父

母親身分與就業,一是父母為了照顧生病兒童每年至多有可獲得90 %薪水的假日120

天,二是每個小孩每年有 2天接觸日,讓雙親利用這兩天假期來探訪子女上學情形。

由上述可知,瑞典托育服務福利制度相當完善,從托育場所的設立及規範、父母親

育兒親職假及補貼到教養津貼,完整的 3個面向涵蓋了一個家庭育兒所需。

四、未來發展

未來採取的,將是中央以提供目標導引式的經費為策略,如補助專業人員薪資、補

助過高托育成本等方式,來達到瑞典社會福利政策要求的平等目標。

Himmelstrand(2013)指出:瑞典模式的整套家庭政策是建立在強調性別平等、保

障幼兒權益、促進婦女就業等基本信念之上。

該研究機構(Himmelstrand)提出具體的政策修正發展方向:

(1) 兒童照顧政策不應只集中資源於前 18個月,而是應支持家庭完整的育兒經驗到

18歲。

(2) 父職與母職同等重要,應特別支持嬰幼兒期的父職功能。

(3) 應強調建立健康的親子依附關係。

(4) 支持母親於孩子入學後在家開創事業,讓孩子放學後也有家可回。

(5) 提供有在家教育孩子意願者足夠的必要支援。

第三節 日本托育服務政策與措施

一、社會價值及福利哲理

日本許多福利政策是在二次大戰之後陸續制定的,一來受到明治維新的影響,二來

由於戰爭的結果,導致戰後的日本社會充滿著貧窮,以及激增的寡婦人數和戰爭孤

兒,雖然是不幸的戰爭,卻間接促成了福利政策的發展。

1946年成立兒童局,而「兒童福祉法」和「兒童憲章」是主要法規。

自 1960 年代開始,日本的出生人口數便持續的減少,十幾年前即已進入高齡化社

會,因而創造了「少子化」這個社會現象名詞,且為重要社會政策的基礎。

Page 18: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少子女化因素:

1、 生育年齡女子數少。

2、 晚婚趨勢。

3、 已婚女子生育意願低:育子在經濟、精神的負擔及女性就業問題、住宅問題等

社會經濟因素,都是負向影響。

二、政策與方案

基於傳統的母性觀念與企業福利取向,日本早年並未有全盤的兒童照顧政策。

傳統的社會福利體制上,只是有照顧不幸兒童的殘補式福利措施與基本的健康照顧。

至於托育服務的發展,實由於婦女就業人口不斷地增加,而且愈來愈多婦女為了生

計,突破婚後即回家養育小孩的傳統生涯模式,於結婚,甚至生產後仍繼續工作;

幼兒照顧便成為一個與婦女勞動權、和兩性平等社會議題合併考量的社會問題,以

致兒童照顧、托育問題往往併入婦女福利、企業福利的範疇。

因此日本的托育相關政策,可以分成三方面來做說明:

(1)學齡前幼兒的保育與托育

由於學齡前幼兒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即使母親未就業,也進入幼稚園就讀,

故提到幼兒照顧機構,則除厚生省主管的保育所(托兒所)外,多半也會提

到由文部科學者(教育部)主管的幼稚園,故學者均視日本的幼兒照顧為雙

軌照顧制度。

表 2-2 日本幼稚園及保育所比較

(2)少子女化因應對策

日本政府具體的育兒與托育政策,首推因應少子女化現象,為了提高出生

率,而制定的「天使計畫」、「新天使計畫」、「幼兒教育振興方案」之「延

長托育」、「工作與育兒兩全之支援策略方針」、「少子化對策加強」、「新新

天使計畫」6項。

而「天使計畫」與「新天使計畫主要針對托兒所托育項目的增設與托育制

度的改善,如延長托育、臨時托育、假日托育的增設等。

由此可知日本托育政策目的是為了提高生育率,希望在女性就職意願高漲

現象中,解決孩子的托育問題,讓婦女可以安心工作,使孩子有完善的托育

環境,以帶動日本國民生育的意願。

表 2-3 日本育兒及托育政策比較表

(3)兩性僱用機會平等

日本的憲法基於尊重人權、保障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於 1985年制定

「確保男女僱用機會及待遇均等與增進女性勞動者福祉法」,並分別於

1997年及 2006年修正。

該法施行 10 年後之實際狀況,女性受僱之件數大幅增加,任職領域亦擴

Page 19: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大,惟性別歧視之狀況未見改善,為使女性可以依其價值觀而自主選擇職

業,實現不因性別差異而受到不同待遇、充分發揮女性潛力之職業環境、

充實母性保護之相關措施,日本遂於 1997年修訂該法,並改名為「確保男

女僱用機會暨待遇均等法」。

另外,針對日本婦女就業現況分析調查顯示,若先生有參與家務分工及協

助照顧幼兒,女性較願意生育第二胎以及回到職場工作。

為此,日本政府提供請育嬰假之男性「育 MEN」措施,希望培養出男性育

兒之氣氛,增加參與養育小孩的工作,同時在企業舉辦人資部門宣導的研

討會、對大力協助「育 MEN」的企業進行表彰,日本國會及部分地方政府

首長都參與推動「育 MEN」計畫,甚至在國會內成立聯盟推動。

2009年的法條修正,新增加了許多規定:

(1) 育兒休業:

目前養育未滿 1歲子女的勞工,可在該子女 1歲之前的一個特定期間,

向事業主申請育兒休業。

(2) 看護小孩休假:

小孩在就讀小學之前,若遭逢小孩負傷、疾病等狀況時,勞工可向事

業主申請看護休假。

(3) 介護休業:

家中有需要介護之家族成員時(配偶、父母、小孩、配偶之父母),勞

工可以根據其須受介護之家人狀態,申請一次的介護休業,期間總計

最多可至 93日。

(4) 介護休假;

2009年修正時,新增勞工為照顧家庭中家庭成員、入院之陪同,或代

為處理介護服務申請手續及其他必要事項,可向事業主申請介護休假。

三、托育特色

(1)天使計畫

「天使計畫」於 1994年 12月頒布,該計畫是貫策實施「關於今後育兒支援的基本方

向」的綜合性國家育兒支援政策。

「天使計畫」與日本 90年代推行的高齡者福利政策和殘障者政策一起,被稱作為 3

項重要的國家福利政策。

雖然制定「天使計畫」的目的是為了「構築能夠感受到育兒快樂的社會」,但其保障

兒童權利的意識比較淡薄,而作為「生育獎勵對策」的特徵卻很鮮明。「天使計畫」

包括七大項目:

1.改善僱用環境以使工作與育兒並存

2.提供多樣化的保育服務、服務

3.穩定母子保健醫療體制,使女性能夠安心生育子女

4.改善住宅和生活環境

5.改善學校教育環境,充實校外活動與家庭教育

6.減輕育兒經濟負擔

Page 20: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7.改善育兒支援基礎

(2)新天使計畫

在「緊急保育對策 5 年計畫」結束後,日本政府根據少子化社會現狀繼續制定新的

國家政策,這就是所謂的「新天使計畫」,即於 1999年 12月擬訂的「關于應重點推

進的少子化對策的具體實施計畫」。

該政策仍未對輔助資金事宜做出根本性的法律修正,只是在「天使計畫」的基礎上

新增 21項工作專案,繼續完成前一計畫中未全面達成之目標,並加強保育所之嬰兒

托育、延長托育、病兒托育、臨時托育、假日托育服務與家庭支援中心之設置。

其主要幼托政策內容如下:

1.充實托育服務之育兒支援措施:延長托育、假日托育。

2.改善工作與育兒兩全之僱用環境,減輕教育之經濟負擔。

3.糾正職場以性別決定工作性質之分配,改善凡事以職場優先之企業風氣。

4.改善產婦與新生兒之保健醫療體制(母子保健醫療體制)。

5.充實社區托育兒童之教育環境,如學童課後托育的增設。

(3)少子化對策+1-關於進一步充實少子化對策的提案

2002年 9月日本通過的這個提案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於強調少子化對策所要解決的

問題,不是僅靠「少子化支援政策」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從與包括勞動政策、家庭

政策在內的整個社會經濟體制著手,與下一代的發展緊密相關。「少子化對策+1」除

採用工作與育兒兩全之觀點外,尚以托育相關之措施為中心,包含家庭主婦之育兒

協助等全方向之計畫,其主要協助的對象有三,即為「有工作之所有家長」、「育兒

中之所有家庭」,以及「(想)要養育下一代的年輕人」。

(4)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

2003年 7月確立的「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以及「下一代培育支援對策推進法」

促使「少子化對策+1」的內容得以法制化。

「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明確提出提高「國民生育率」的基本理念和國家政策,

指出少子女化現狀處於「前所未有的形勢」,「固然結婚、生育取決於個人」,但是實

現「生養孩子的人能夠切實感到驕傲和快樂的社會」也應該成為日本政府的努力目

標。

「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確定了國家和自治體有制定並實施少子女化對策的義

務,且企業有協助實施的義務,也規定了國民的義務,增加了支援不孕治等個人輔

助支援;並大力推行「改善僱用環境」、「充實托育服務」等育兒支援基本政策。

(5)新新天使計畫

其主要內容在擴增各種托兒所及保育機構之托育名額,實施臨時、特定、假日、夜

間幼兒托育,並設置地域及鄰里社區育幼支援中心、整備友善生育子女之工作環境

等內容。

規定 300 人以上之企業或醫院有義務設置員工子女托兒所,亦是本計畫的實施要

Page 21: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點。其主要內涵如下:

1.充實社區家庭支援中心

協助該中心職業婦女會員之幼兒接送或課後托育照顧等 。

2.持續進行「待機兒零作戰」計畫

重點鎖定日本全國有「待機兒」50人以上的 595 個市(區)、町、村進行改善。

3.促進學童課後托育之設置

設定促使日本全國 3/4的小學實施學童課後托育,以因應職業婦女的增加,協助有

工作家長照顧中午放學之學童。

4.促成滿足多樣化之托育需求

增加延長托育、假日托育、夜間托育(人口 30萬以上的都市中,必須有 50%實施夜

間托育)、病後兒托育、臨時特定托育。

四、未來發展

日本內閣府 2015年 3月公布最新版本的「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中,設立了多項於

2020年前預計達成之目標,迎戰少子化的危機。

1.增加保育員

2.減少待機兒童

3.提升女性產後的就業率。

4.提高父母親育兒假的申請率。

5.關懷孕生產等正確知識傳達。

6.高結婚懷孕生子之意願。

7.訂以提升男性的育嬰假申請率達 13%為目標。

Page 22: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三章 我國托育服務的演進 學習目標

第一、明白我國托育服務的演進及重要里程碑。

第二、瞭解托育服務現況、行政體系與相關法規。

第三、理解中央及地方政府現有的托育服務政策。

提醒:本章節有許多表圖,以下重點整理皆為翻拍貼上,因此畫質不會很好,

建議表格內容仍舊要回到課本上去閱讀,會比較清晰喔!

第一節 托育服務演進

一、民國以來我國托育服務發展演進

(一)日據時代

早期為了強化皇民化思想,並且分擔移民婦女在從事農務時的育兒需求,於 1928年成立鹿

野村托兒所,當時只收托日本子弟,直到 1932年在新竹開辦「三座厝農繁托兒所」,是最早

收托台灣人的托兒所。

(二)萌芽期(光復初期至 1977年)

光復後,參考日本農忙托兒所的雛形,並於 1955年設置托兒所設置辦法,1956年開始

於各地成立「農忙托兒所」,提供婦女在忙碌之餘有托兒之處。這也是我國設立托兒機

構的開始,屬於短期的托育服務。

直到 1958年才開始成立為常年固定、全日制的服務。

1960年臺北市通過「臺北市立托兒所收托辦法」,在各行政區域開設一所托兒所,以優

先收托低收入戶以及清寒戶兒童。

1975年政府將「農村托兒所」改為「村里托兒所」,不再侷限於農村地方,擴及各地,

嘉惠更多兒童。

(三)發展期(1978至 1992年)

此階段為蓬勃發展期,托兒所和幼稚園數量快速成長,政府在立法與管理上也陸續應運而生。

(四)多元期(1993至 2010年)

隨著社會結構的複雜化,家庭需求各異,托育型態的發展亦日趨多元,林林總總百花齊

放,衍生出來的立法、管理議題不容小覷。

因而 1997年起,開始有統整建構兒童教育及照顧體系,制定「兒童教育及照顧法」,以

整合規範 12歲以下多元托育機構的討論。

(五)法制化期(2011至 2014年)

「兒童教育及照顧法」,歷經 14年的討論,2011年轉折分立兩法:「兒童教育及照顧法」

以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2012年 1月開始幼兒園與托兒所整合成「幼兒園」,2012年開始才藝班與兒童托育中心

(安親班)整合成「課後照顧中心」,2014年 12月起居家式托育人員登記制正式上路。

至此托育服務的整體建置邁向法治化的一個里程碑。

Page 23: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六)公私協力期(2015至今)

在完成整合後,因應少子女化趨勢、托育費用居高不下、各界期盼政府可以提供可近、優質、

負擔得起的托育服務,公共化、公私協力、非營利等議題愈顯重要。

二、近期托育服務重要里程碑

(一)幼托整合

幼托整合就是托兒所與幼稚園的整合。整合後,收托 2~6歲孩子的機構統一正名為「幼兒

園」,歸教育部管理。

(二)課後照顧整合

課後照顧的需求在坊間具有各式各樣的名稱,為了統一管理,在幼托整合後同時也進行

的這一塊的整合,並設定招收國民小學階段的學童,於學校上課以外的時間,所提供之

照顧服務。

原先一開始是由社會局管理,後統一移交給教育局管理。

(三)建構友善托育環境~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

政府為積極營造有利生育、養育之環境,保護家庭與就業安全,減輕家庭負擔成本,以

降低少子女化衝擊,於 2008年頒訂「建構友善托育環境~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

實施計畫」,該計畫雙管齊下,一方面將居家式托育服務管理及托嬰中心托育服務管理

列入規範,另一方面將家中未滿兩歲幼兒送至社區保母系統(後改稱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及合法立案托嬰中心之家長,提供就業者家庭部分托育費用補助。

在建構保母托育管理機制、提升幼兒照顧品質方面,就居家式托育服務管理,明定居家

式保母人員之照顧人數、資格條件、應遵守事項等規定,並要求社區保母系統(居家托

育服務中心)應辦理保母人員訪視輔導、研習訓練、獎勵表揚等管理事項。

另要求地方政府要成立「保母托育制度管理委員會」,公告保母人員及托嬰中心收費項

目、退費基準等。

(四) 居家式托育服務登記~整體歷史:

1988年台北市擬訂社會局委託民間機構辦理家庭托兒工作人員訓練實施計畫,開始有

了保母人員資格的專業訓練。

1995年訂定兒童福利專業人員資格要點,將保母人員納入兒童福利專業人員。

1998年召開「家庭托兒保母人員督導管理事宜」,勞動部辦理「保母人員丙級技術士技

能檢定」。

2008年開始開辦「建構友善托育環境~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

2011年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將居家式托育服務入法管理。

2014年 12月正式實施居家式托育服務管理制度。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登記制度之目的,在積極面,了解托育人員實際執業狀

況、市場供需調整、保障兒童權益;藉由登記資格、在職訓練等規定,提高托育照顧品

質。在消極方面,對於職業托育人員違反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涉及刑事或

有健康之虞者,得註銷其資格。

第二節 托育服務現況體系與法規

Page 24: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一、托育服務現況

(一)我國生育養育概況

1.我國生育情形:如表 3-1

2.學齡前兒童照顧方式:如表 3-2

3.家長付費方式:如圖 3-3

Page 25: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二) 各類型托育服務機構收托概況

1.居家式托育人員:如表 3-4

經統計全國 0到 2歲兒童送托社區保母系統(居家式保母)的比例,由 2008年的 4.07 %

攀升至 2014年的 9.1%。

顯示引導家長送托社區保母系統(現稱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政策已漸漸奏效。

然而實際收托人數跟幼兒實際人數,仍有落差,因此未來仍需進一步檢視區域分佈及造

成失衡的可能原因。

2.托嬰中心

整體而言,托嬰中心的數量有逐年增加,其中公辦民營增加的幅度較私立經營者多,此

或與地方政府推動公共托育化有關,因此可收托人數也是逐年提升。

同樣地來觀看保母人員收托率為 78.7 %、托嬰中心收托率為 70.8 %,供給與需求之間

仍有落差,其中托嬰中心在擴充量能之際,仍須進一步檢視服務品質、托育費用、區域

分佈、資訊宣導等可能造成失衡的原因。

Page 26: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3.幼兒園:如表 3-6

Page 27: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4. 課後照顧班服務中心:如表 3-7

提醒:本章節有許多表圖,以下重點整理皆為翻拍貼上,因此畫質不會很好,

建議表格內容仍舊要回到課本上去閱讀,會比較清晰喔!

Page 28: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二、托育服務體系

(一)社政體系

早期托育業務的中央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社會司,1999 年內政部兒童局成立後,改由其

主責;2014年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後,改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統籌。

在地方政府則多為直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就所管業務,2012 年幼托整合及課後照

顧整合之前,社政部門主管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服務,整合

後托兒所及兒童托育中心移由教育部門辦理。

為落實托嬰中心管理,此等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規模、面積、設施、人員配置及業務

範圍等事項之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而直轄縣市主管機關為辦理托嬰中心服務之

輔導及管理事項,應自行或委託相關專業之機構團體辦理。

就居家式托育服務管理,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之收托人數、登記、輔導、管理、撤銷

與廢止登記、收退費規定及其他應遵守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而直轄縣市

政府主管機關為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之登記、管理、輔導、監督及檢查等事項,

應自行或委託相關專業機構團體辦理。

(二)教育體系

在教育部門,中央主管機關為教育部,在地方政府則為直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所管

業務,與托育業務相關的為幼兒園及課後照顧服務。

三、托育服務法規

(一)法規概述:法規泛指所以規範的統稱,依「中央法規標準法」,法規可以分成一下:

1.憲法

國家根本大法,其位階最高。

2.法律

法律是憲法的下位階法規。

法律應經由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

在相關托育法規中「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即屬於由

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後實施的法律。實務上稱此類的法律為「母法」以和經其授權

訂定的相關命令(俗稱「子法」)有別。

3.命令

命令是所有法規中最多、最繁雜的。

行政機關發布的命令,稱為行政命令。

在托育服務相關法規中,「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

登記及管理辦法」、「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等,即屬於命令。

(二)托育服務相關法規內涵:表 3-8、表 3-9

Page 29: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提醒:本章節有許多表圖,以下重點整理皆為翻拍貼上,因此畫質不會很好,

建議表格內容仍舊要回到課本上去閱讀,會比較清晰喔!

Page 30: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Page 31: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三節 托育服務政策

一、中央政府

(一)國家發展委員會:完善生養環境方案:表 3-10

Page 32: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現行的生養措施可分為:教保環境、友善職場以及經濟支持。兩歲以下涵蓋率最高,其次

有些是擴及到三歲。

Page 33: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二)教育部: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規劃

為了因應少子女化危機,使國民願意生、能養,教育部 2016年宣示推動「擴大公共化教

保服務」,規劃以增設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及公立幼兒園為輔的方式,協助各地方政府增設

公共化幼兒園,提供家長更多平價、優質之公共化教保服務,協助家庭育兒,提升婦女

勞動參與率。

非營利幼兒園係由政府委託公益法人或由公益法人附設幼兒園申請轉型,結合公部門及

公益法人資源,採公私協力方式辦理,對幼兒而言,可享有優質的教保服務,並優先招

收弱勢幼兒。

(三)衛生福利部:建構托育管理制度實施計畫

衛生福利部主責 0至 2歲兒童家庭之托育服務,分由居家式、機構式及社區式三面向提

供,期待透過完善居家托育制度、提升托嬰中心服務品質及建構托育資源中心,讓家長

得以安心就業,並獲得足夠照顧能量。

二、地方政府:略

Page 34: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第四章 托育服務專業人員

學習目標

第一、瞭解托育服務人員專業化的重要性,以及 NAEYC專業倫理內涵。

第二、明白 OECD國家培育托育人員重要觀點有哪些。

第三、知道托育服務人員適用之法規、人員資格及適合的工作場域。

第四、理解托育服務人員取得資格之三大途徑。

第一節 托育服務人員專業化與專業倫理

一、托育服務人員專業化

「專業化」是指擁有某職業的群體建立權威與地位,認定彼此的專業性,發揮其專業影響力,

以增進其社會地位和物質報酬的一種社會運動。

專業化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是一連串追求專業的活動,並藉由這樣的活動過程,達

到其所追求的「專業」目標。

幼兒照顧及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能力,對提供兒童的經驗品質來說,是至關重要。

對於兒童托育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研究,包括:照顧者的證照、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實踐間的

關聯。

一般來說,專業發展在傳統上有 5種型式:(1)正規教育;(2)證書;(3)專門的在職培訓;

(4)教練或協商相互作用;(5)在社區的實踐或合作。

二、托育服務人員之專業倫理

專業倫理定義為「專業團體針對其專業特性發展出來的道德價值觀與行為規範,是在該專業

領域裡工作的理想指南,提供專業人士在遇到專業方面的倫理道的問題時,做正確抉擇的依

據」。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倫理守則中,主要是將對幼兒保育和教育之核心價值做出承諾,包含:「欣

賞童年是為人類生命週期中獨特和有價值的階段」、「使我們的工作基於兒童如何發展和學習

的知識」、「欣賞和支持孩子與家庭之間的聯繫」、「承認兒童在家庭、文化、社區和社會的背

景下,得到最好的理解與支持」、「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價值和獨特性」、「尊重兒童、家庭和

同事的多樣性」、以及「認識兒童和成人在基於信任和尊重的關係背景下充分發揮潛力」。

透過 NAECY倫理守則的理念和原則,所提出的共同的專業責任框架,可呈現幼教工作者對此

領域核心價值觀的承諾。

(一)專業人員對兒童的倫理責任

該守則認為:「童年是人類生命週期中獨特和有價值的階段。我們最重要的責任是提供

保育和教育,具有安全、健康、培育及反應的環境給每個兒童,我們致力與支持兒童

的發展和學習;尊重個人差異;並幫助孩子學會生活、遊戲和互助合作的工作。我們

還致力於促進兒童的自我意識、能力、自我價值、復原力和身體健康」。

(二)專業人員對家庭的倫理責任

該守則之內容為:「家庭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家庭和早期兒童從業人員對孩子

Page 35: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的幸福感有共同的興趣,所以我們確認,家庭和兒童早期計畫之間的溝通、合作和協

作的主要責任,以提高孩子的發展」。

(三)專業人員對同事的倫理責任

該守則的內容是:「在關懷、合作的工作場所,尊重他人的尊嚴,提高專業滿意度,建

立和維持積極的關係,基於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對同事的主要責任是建立和維護

支持生產性工作和滿足專業需求的環境關係,適用於兒童的同樣理念也適用於我們與

工作場所中的成人互動」。

對同事的倫理責任,包含了對同事的責任以及對雇主的責任。

(四)專業人員對社區的倫理責任

該守則的內容為:「幼兒方案是由家庭和其他關心兒童福利的機構組成的直接社區的背

景下運作。我們對社區的責任,是提供滿足家庭不同需求的計劃,與負責兒童的機構

和專業合作,幫助家庭獲得這些機構和同盟專業人員,並協助發展需要,但目前尚無

的社區計畫」。

在理念部分,則又分為「個別」幼兒教育,以及共同承擔被確定為「集體」的理想和原

則的責任兩部分。

第二節 OECD對於培育托育服務專業人員之觀點

一、改善專業人員之工作環境

優質的幼兒托育品質除了會對幼兒的發展有正向的影響外,更可提升專業人員的工作意願,

所以,如何為工作人員提供適當的培訓和公平的工作條件,是極為重要的議題。

(一)成人與兒童的照顧比

當專業教保人員所照顧的幼兒人數較少時,也較能確保幼兒的安全,降低托育人員的工

作負荷量,提升教保品質。

年紀較小的幼兒或特殊境遇孩童,在較溫馨且較小的托育環境中,能獲得更多專注及頻

繁互動,增加與保母、教保人員更多對話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外在環境產生信任感,

進而成為健全人格的基石。

(二)托育時間長短

有關托育時間的影響研究相當分歧,多是在幼兒的智能及未來成就上有不同的結果;有

一方認為增加托育時間能讓幼兒認識更多的字彙、字的意義和數理能力,記憶力較佳;

不過也有研究指出,幼兒前幾個月或前幾年缺乏母親的照顧,會增加攻擊和反抗行為

的機率。

(三)教保之課程活動內涵

完善的課程非常的重要。專業教育與照顧人員應該依照幼兒的年齡,了解啟發展的里程

碑,建立適齡、適性的學習領域。

課程有如形塑專業教育與照顧人員行為的工具,來確保孩童從零歲到義務教育階段的發

展。

(四)托育之空間環境

研究顯示嬰幼兒教育與照顧環境的設計、規劃與空間,影響幼兒的學習、行為和文化興

Page 36: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趣。

界線清楚的空間和隔間除了可以增進成人對幼兒的正向照顧行為,更可增加幼兒探索環

境的機會,因此許多國家都有規定出幼兒的最低活動空間基準。

二、保障托育人員之專業性

(一)對於專業人員資格的要求

規範專業合格人員的最低標準是為了確保幼兒的全人健康發展。大部份的研究均顯示,

受過專門嬰幼兒教育與照顧訓練的工作者,能有效的促進嬰幼兒的發展、較有能力解

決活動或教學上的問題,並且,他們對於投入、啟發幼兒心智的能力較佳,也較能提

供幼兒刺激、溫暖且支持性的互動。

此外,在職訓練可以提供工作人員在專業發展的額外資源。因此,提升幼兒照顧及教保

工作人員的資格、提供在職訓練,以及提供專業訓練課程,有助於提高幼兒照顧品質。

目前各國家對於證照的更新,均有不同的要求。

課文提醒:第 113頁有提到,台灣保母證照每 6年更新一次,指的是「托育人員登記

證」每 6年需更新一次,非保母技術士證照需每 6年更新一次。

(二)給予專業人員合理薪資

設立最低的薪資標準可提高現行專業教育與照顧人員的動機,並吸引更多有興趣及合格

的工作人員投入幼兒教育與照顧,最終的結果是促進幼兒的成長。

有競爭力的薪資使專業合格人員對工作滿意,表現較佳,也較願意長期的投入。

三、均衡專業人員的性別及多元種族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成人男性與女性角色的出現,對於幼兒的性別認同,有重大的影響,

可讓幼兒在幼兒機構有不同性別楷模的學習。

然而,在幼兒領域的各樣專業服務中,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女性。

因此在性別的觀點上

積極方面:於兒童的生活中,具有兩種性別楷模對兒童發展是有正向的影響,而男性專

業人員在幼兒托育機構服務,會使用不同的關懷和教導方式。

消極方面:藉由男性工作者的投入則可以改善照顧幼兒本質上是「婦女的工作」,且認

為此領域的專業性較低,而工作內容較不重視的傳統觀感。

托育服務專業人員具有種族多樣性,不僅可讓幼兒在學習上的機會均等,而且可以改善托育

品質。

幼兒托育服務機構招募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之專業人員,可讓具有少數種族的幼兒及其家庭更

對自己的文化有所認同,且具有信心。

第三節 兒童托育服務專業人員資格

一、居家式托育服務:「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簡稱為:托育人員):表 4-1

(一)在宅托育服務

(二)到宅托育服務

二、機構式托育服務

Page 37: 第一章 兒童福利與托育服務 - living.nou.edu.tw · 安置與照顧的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居家式和機構式的托育。 托育服務的功能:除了提供補充親職的角色外,也有支持正向親子角色扮演的功能。

(一)托育人員

(二)教保人員

教保人員係指在幼兒園服務之園長、教師、教保人員及助理教保員

(三)課後照顧服務人員

所稱兒童課後照顧服務,指招收國民小學階段學童,於學校上課以外時間,所提供之照顧

服務,服務人員有:執行秘書、主任及課後照顧服務人員

第 4節 托育人員資格之取得途徑

一、養成教育之相關學制:相關科系畢畢業(包含高中職、專科、大學、研究所、博士)等學位。

二、證照考試-保母

(一)保母人員技能檢定學術科測試

三、專業培訓

(一)職前訓練,共計 7學分,總計為 126小時

(二)在職訓練

1、衛生福利部「托育人員在職訓練課程實施計畫」

2、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

(三)主管人員之課程:270小時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