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 hsdaily.cn · 那几个男人,显然是我...

1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和妹妹随父母来到屯溪。那时爷爷已 经从百货公司退休,我们一家四口人当时还没有住房,便和爷爷 住在一起。从那时起,屯溪杨梅山徽山路百货公司宿舍便成了 我们的家。 爷爷是黟县屏山人,应该算是个文化人,毕竟那个年代能读 到高中毕业都还是不错的。他个头不高,但看上去很严肃,让还 是小孩的我们看到他便有些生怯。爷爷早年丧妻,一手把四个 子女(两儿两女)抚养成人,供他们读完大学、中专、高中、初中, 现在想来也是不易的。爷爷和父亲在家时会说黟县方言,可惜 我这个没什么语言天份的人至今还不会说,只能听得懂部分。 过了几年,父亲的单位分了房子,我们便从杨梅山搬走了, 一起“搬”走的还有爷爷。父亲是爷爷最小的儿子,母亲又是极 其孝顺能干的人,爷爷便顺理成章地跟着我们一起生活。爷爷 不太讲究穿着,穿得最多的就是那种卡其布的中山装。晚年的 冬天,他戴着棉帽、穿着棉衣、系着围巾,手里总会拎着那种徽州 火篮取暖;每天还会喝两顿小酒,小瓷酒杯用一个老式却很漂亮 的温酒杯装着,他使的是专用的“象牙”筷(因为是那种光滑的黄 黄的筷子,我们便美其名曰为“象牙筷”);夏天,爷爷最爱靠在那 把旧的竹藤椅上闭目养神。爷爷身体一向不错,大概七十多岁 的时候还能一个人背着行李坐火车到外地的大儿子家去玩。爷 爷原来还喜欢看报、写信,家里的抽屉里至今还放着爷爷晚年用 过的放大镜,眼睛不好时看不清楚字,他就用放大镜照;爷爷的 毛笔字、钢笔字都写得漂亮,他喜欢写信,到最后根本看不清楚 字了还要写,好像是用铁尺一行一行比着,他再摸索着,依着铁 尺的位置来写完一行字,尽管一封信写下来,字已是歪歪扭扭, 但那份执着于写信的情却是真的。 我们叫爷爷都称呼“爹爹”,爷爷叫我们为“小把戏”。爷爷 有些重男轻女,在大伯、姑姑、父亲他们小的时候,家里困难,大 概是怕孩子们偷吃,爷爷总是把好吃的东西锁在一个小箱子里, 除了自己吃,还会“赏”给男孩,姑姑她们女孩是没份的,至今姑 姑说起来还觉得爷爷偏心眼儿。小时候爷爷对我们倒是挺大方 的,平时买了饼干会分给我们吃,夏天还会给我们零花钱买冷 饮,我们拎着保温桶屁颠屁颠地跑到隔壁的徽山商店,往往会把 爷爷给我们买雪糕的钱拿来买冰棍,可以省下钱买别的零食。 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除夕夜是最热闹的,在屯溪的两个姑 姑两大家会齐聚我们家,父母亲烧上一顿拿手的年夜饭,推杯换 盏间庆祝新年,尽管场地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显得很拥挤,但 笑声却很欢快,爷爷也是最高兴的。那时,我们每隔几年还会到 屯溪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爷爷总是稳如泰山地坐在正中间,旁 边子孙绕膝。 爷爷的晚年是幸福的,他爱听广播,有时候兴致来了,会在 客厅里走来走去,给我们唱上一段戏。爷爷生前大小便失禁,都 是母亲在床前伺候,爷爷心里应该知道母亲对他的好。爷爷走 的时候想来是没什么痛苦的,因为是在睡梦中过去的。那年 3 月的最后一天,爷爷悄悄地走完了他的一生,是悲伤,也是解脱, 爷爷终于能和在天国等待了太久的奶奶(奶奶去世得早,连我母 亲都没能见上奶奶一面)相聚了。 和爷爷相处了十几年,小时候觉得爷爷可怕,长大了反倒觉 得爷爷可爱。转眼,爷爷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六年,爷爷和奶奶 的遗照仍放在那个爷爷住过的小房间,可是现在不用看照片,爷 爷的样子还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愿爷爷在天堂一切安好!愿活着的我们珍惜亲人、珍惜亲 情、珍惜生命、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 3 六棱镜 2015 年 4 月 7 日 星期二 我的爷爷 回眸之间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生活小品 余昧 www.huangshannews.cn 很久没有这样的邂逅了。 拐进小北街,几个中年男人围在店铺前, 手持话筒在唱:“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个主 题歌……所有的爱情……”是二十年前的歌 曲“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嘶哑的声线,在 这条不宽的巷子里碰撞。夜幕下,幢幢的身 影围着一个大音箱的情景,在智能数据时代 土气得很倔强。刹那间时光交错。 上世纪 90 年代,这情景司空见惯。那时 内地歌坛刚刚起步,港台歌曲风生水起。店 家把最先进的设备贡献出来,用 VCD 和电视 机播放流行歌曲。新中国“第二代”歌迷们 80 年代提录音机上街的,应该是第一代歌迷 吧),手抓麦克风,把身体里所有的躁动嘶吼 出来。那时 KTV 还没有滥觞,音乐会更不常 耳闻。人们对潮流最初的 狂热,就用这种朴素的街头 方式来宣泄。 那几个男人,显然是我 的同龄人。只是武器更加 先进。他们用手提电脑取 代了当年的电视机和 VCD,歌曲从网络免费 下载。这童心未泯的一群,使我心头一热。 然而我假装不为所动,继续虚伪地赶路。其 实在歌声中,当年那些场景在闪电一样回放。 当年的我得天独厚,在国营商场上班,又 住在商场楼上。那时市场经济的概念刚刚影 响商业模式,我们单位首开先河,成为市里第 一家开夜市的卖场。当卡拉 OK 流行,商场每 到黄昏就把播放器搬到大门外,吸引得顾客 里三层外三层。年轻人当仁不让,抢到麦克 风就吼,模仿着电视里的港台明星。特别潮 的,还来一段迪斯科或者太空舞步。 我当然不会错过,凭借先天优势,总能挤 进最里层,总能唱到最喜欢的孟庭苇。胆怯羞 涩和五音不全的心虚,就是那时放下的。潮流 汹涌,后来的大街上,卡拉 OK 随处可见了。 我们很幸运。那时年轻人追逐潮流的风 气,刚刚被社会广泛接受。那个蓬勃又青涩 的时代,人们还容易激情澎湃,满足于简单的 陈设,不在意环境的粗陋。歌者的心思只在 唱歌,听众只被歌曲吸引。再后来,卡拉 OK 进入寻常家庭,更先进的设备被关进了歌厅, 街头 OK 慢慢就“卡拉”掉了。从此,众乐乐变 成了独乐乐,人与人之间慢慢疏远。 如今, KTV 环境越来越豪华,唱歌人的心 却总在歌外,那些腐朽和庸俗左右盘旋。而 真正的歌迷,口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者 微电脑,世界上最新的歌曲,都能随时随地播 放,图文并茂、音质完美。当年不修边幅的草 莽时髦,是那样粗糙和纯朴。童安格、钟镇 涛、伊能静、齐秦、孟庭苇、张学友……最红的 艺人虽然不少,但仍然数得过来,使我们有能 力持久地崇拜。翻唱他们的歌曲,是最前沿 的时尚。 转眼二十年过去,物非人非。那些路遗 许久的青春岁月,只一首老歌,就牵引了回 来。这长久不说爱的一群,用歌声回答那个 问题,“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是的,爱,爱得 思绪翻飞—怀旧是一种严重的青春之爱。 当我从超市返回,已是一小时之后。那 几个同好依旧在唱。这回是一首更古老的 “冬天里的一把火” —“你的大眼睛明亮又 闪烁,仿佛天上星最亮的一颗……”萧瑟的冬 季,几个男人用粗犷的嗓音,点起一把熊熊的 心火。可惜街面依然冷清,人们早没了路边 听歌的雅兴。 我不自觉放弃路人的身份,站在那里。 他们很快发现了唯一的驻足者,有些兴奋,递 过话筒:“来,来,唱一首!千万别客气。”我久 不开嗓,怕吓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 他们不 懂我们的时尚。内心其实恨不得撕下中年女 性愚蠢的端庄,痛快淋漓地吼上几吼 不好意思唱,也没了当年的自来熟,围观 就没有底气。羞赧又不舍地离开。身后响起 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 都难不倒……”这一群严重怀旧的男人,动用 最强大的力量,想要拉回那些青春。 说是阳台,其实是防盗窗 挑出的一尺来宽的那点小空 间。与很多人家一样,阳台上 同样有几盆植物,让冰冷的铝 合金有了些生机。 每次看到它们,最靓丽的 风景,是风姿绰约挤挤挨挨在 一起的葱和大蒜,也就五六 棵。它们是种在一只原来装桔 子的竹篮里,长期的风吹雨打, 淡黄的竹篮已经褪去本来的面 目,变得灰白而古旧,葱与蒜的 身影也就平添了几份葳蕤茂 盛。 葱蒜们是一群安静的女 子,秀气地长到七八寸高。微 风过处,婀娜起舞,素雅而清 高,居高临下地看着身边略微 矮小的同类。它身旁的芦荟, 原本是厚厚的叶片,带着张扬 的刺儿,却因晾晒衣服滴水太 多而仅剩最后一片叶子,显得 有些凄凉而又坚强。 与葱蒜的高挑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一株颇为矮小的宝石 花,委身在青花小瓷盆里。虽 名宝石花,但其实只是几片圆 润的叶子团结在一起。叶子是 绿色微微带一点淡淡的紫,用 水轻轻擦一擦,里面的脉络便 会一闪一闪,发出星星点点的 光。叶子鼓鼓地,像初生婴儿 的皮肤,抚摸叶子时,不敢用 力,生怕把它弄疼了。它如同 婴儿手掌般大,很是小巧,宛如 一株莲花绽放在泥土上。 阳台最奇特的一株“植 物”,是吃菠萝后留下的绿叶部 分。那是爸爸“老夫聊发少年 狂”,不知从哪儿知道菠萝头可 以种下再结菠萝。前几天家里 买了菠萝,他就盯着那长刺的 菠萝叶子,兴致盎然地把它放 到一个透明水杯里,等待长根, 说种菠萝。我不禁窃笑,原来 大人也有有一个小小的,或是 幼稚的愿望。 阳台上简简单单,就这几 样东西而已。公园里桃红柳 绿,我想,阳台上的它们,也都 在做着一个春天的梦吧? 点评寻常的阳台,简单 的几样东西,在七年级的孩 子眼里,却有着无限的生 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 植物的关爱,才让一切显得 那样美好。 我一直都知道,我对你很重要,但 是我也一直想告诉你:我们在一起的 时候,你可以不看手机吗?我愿意放 下手机,和你倾心地聊天,也希望你, 别把大好的时光埋头在方寸之间,让 本应美好的相聚时分,变成你的指间 沙。 老同学在外地工作,假期回来相 约小聚。我俩找了个西餐厅,从坐下 那一刻起,老同学就拿出手机摆弄不 停。一会儿给菜拍个照,刷个微信,一 会儿忙里偷闲聊个 QQ,两个拇指上下 翻飞。我与她说话,她头都不抬,回到 我个“嗯”、“啊”之类的。我好无奈,本 想着老同学多日不见出来叙叙旧,没 想到却像拼桌而坐的陌生人。聊的不 痛快,又碍于情面不便直说,心里自然 郁闷不已,于是也拿起手机摆弄。好 不容易吃完饭,毫无留恋地与她匆匆 告别,竟然有种解脱的快感。 回家的公交车上,无聊地翻看手 机,发现刚刚分手的她,居然在微信朋 友圈里说:今天好开心,与老同学相谈 甚欢,期待下次相聚!可是回想刚才的 经历,我怎么也找不到她说的“相谈甚 欢”的感觉,仿佛只是两具躯壳面对面, 死气沉沉。出于礼貌,我还得回应一 下,又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点个赞。 最不喜欢和同事出去吃饭,平时 都熟悉得不得了,白天话也说得差不 多了,到了餐馆,就剩下低头鼓捣手机 了,每上一道菜,仿佛约好了似的,纷 纷拿起手机拍照,然后发到各自的朋 友圈求赞。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相亲男女一见面,都很满意,男士主动 提出请吃饭。女士心里窃喜,为遇上 如此优秀又对自己有感觉的男士而高 兴不已。席间女士的闺蜜不断发来短 信询问相亲的进展情况,女士就不停 地埋头回短信,脸上还呈现出一幅幸 福神秘的样子。男士不知情啊,本想 借着吃饭的时机多了解对方,也让对 方多了解自己,可是看起来女士好像 心不在焉,神神秘秘的状态也让男士 心里不爽,心想有急事可以打电话说 啊,没有急事就更不必在这个时候没 完没了发短信了。女士哪里知道男士 的心思,估计此时该和闺蜜聊到他们 未来的幸福生活了吧。 结果可想而知,本应是一桩好姻 缘,全都毁在手机上了。如果手机会 说话,一定跳起来急赤白脸地反驳:怪 我干嘛,怪她自己不懂得尊重别人! 的确是这样,过度关注手机而忽略身 边的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也破坏掉了 温馨的相聚气氛。 其实改变无需太多,不要求你相 聚的时候关机,不阻止你打电话、发短 信,只要别机不离手就行。放下手机 那一刻,你会看到对面真诚的面孔,一 双双期待交流的眼神,这些不比冰冷 的手机更具魅力吗! 绿为文之初 本版 本版 编辑 编辑 / / 胡玉琪 胡玉琪 Email:hsrbhyq@ Email:hsrbhyq@163 163.com .com 慧眼形色 以梦为马 军/摄 走进四月 宋伯航 人间风景 世情笔谈 舒俊 马是草原的孩子 我是马的眼睛 蹄印浅浅 寻找月的闺房 岚溪 大地缀满绿茵,阳光扯着金线,空气格外清新,踏青赏 花时节,人们纷纷走到郊外,对着天空大喊一声,四月来了。 春天的脚步加快,四月亮澈明亮。抬头仰望蓝天白云, 蔚蓝的天空会让人的心灵倍感纯洁,闲云舒卷,天高云淡, 心情也淡泊宁静。 四月的山河明媚,暖风骀荡,万物生机,花草峥嵘,春意 盎然,欣欣向荣。漫步蝴蝶飞舞的绿草花海,去追寻春天的 足迹,嗅着季节的芬香,倍感心旷神怡。 四月是追着清明来了,春的清脆蔓延到鲜活枝头,伸出 一双纤纤柔嫩的细手,轻剪花絮纷扬的漫舞历程,拂过叶脉 深处金线琴弦,摇曳风影与春天和鸣。 四月一路开成春分妖娆的槐花,依旧酿满芳菲的田园 里,洁白的花瓣,点缀着古色古香的节令。四月的视野一次 次掠过湛蓝的天空,春分已在转身的记忆里长满青池绿 痕。四月的深绿在倾听花绽的声音,然后开始吟诵青春的 诗行。 走进四月,莺歌燕舞,在春熙里多情地摇响生命的风 铃。一帘雨丝洒落心湖沉甸甸的愁绪,压弯青春岁月轻盈 的低眉,以荷叶的形状覆盖眼眸。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四月吐艳叠翠, 草儿深了,花儿绚了,一切都追随清明繁茂拔节,而青春的 欣喜在春天叶绿花簇间渲泄着春和景明。四月,是温暖,是 希望,新的激情在徐徐酝酿、在争艳怒放。 四月走出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平平仄仄的小路,这风 情依旧,这乡音依旧,这身影依旧,和着从民间泥土里露出 尖尖嫩芽的新绿,推开四月第一个黎明,有一只青鸟飞临枝 头,鸣誓青春的愿景,缀满青春岁月。 丽春四月,一任熏暖的春风拂过,缠绵的春雨洒落,带 着春天的梦想上路,激励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明天美好的 追求。领略七彩烂漫的春光带给人间无限的遐思与启示, 体会无边的春色带给世界生命的激情与喜悦。 走进四月,春意荡漾,一草一木,蔓延繁华;一树一花, 垂青盛世。四月因清明的激情奔放而变得亮丽生动,大地 因繁花似锦显得越发生机盎然,春光因生命的热烈而亘古 春天永恒的主题。 放下手机看着我 夏学军 男孩和女孩结婚后有了一个家,不大,却洁净。 后来,像所有婚姻中的人一样,不久之后,他们不可避 免地有了第一次争吵。女孩负气外出,脚步“蹬蹬”作响, 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然。她想叩开同事大姐的 门,诉一诉自己的委屈,但大门紧闭,大姐一家肯定有什么 事情外出了。她移步到另一位同事那里,听到屋里电视 机、洗衣机、炒菜发出的声响,她迟疑了:大家都在忙忙碌 碌,谁能认真地做自己的听众呀?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 走,竟然不知不觉地回到家门口…… 之后,又有了第二次争吵,这回女孩却不肯出门,男孩 见状,不共戴天地摔门而走。他无所事事地到了公司,周 末期间公司没有一点生机气息。一种很深的寂寞和空落 涌上心头,他便独自去喝茶。他一个人坐着,周围人声鼎 沸,人们都热闹而开心地生活着,唯有他索然无味地坐着, 一瞬间他觉得很烦很闷,逃也似的跑出茶楼,竟有些失 态。别无选择,他回到了家,踏进门的片刻,平静了许多。 再接着,又有第三次争吵。男孩和女孩吵得很激烈, 谁也不肯相让。女孩说:“你出去!”男孩也说:“你出去!” 但他们都稳稳地站在房子的中间,不动一步。女孩说:“这 是我的家!要走你走!”男孩针锋相对:“这是我的家!你 凭什么要我离开?!”然后就是沉默。女孩泪眼朦胧,男孩 也一阵哽咽。这时他们才明白世界虽大,而他们能够真实 拥有的只有这个家呀!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拿我们的一生做等价交换,婚姻 家庭就是最重的砝码,我们将自己的一辈子做赌注,押在 了这场等价交换中。如同每一桩商品交易一样,我们的婚 姻同样也有质量。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婚姻的 “保质期”?有没有考虑过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婚姻的“保质 期”?和谐的婚姻需要稳定而持久的“保质期”,而稳定持 久的婚姻“保质期”需要我们苦心去经营。 其实,夫妻之间经历的美好生活,就是贮存在双方记 忆深处的“感情资本”。回忆一起走过的恋爱岁月,回忆婚 姻的不易、年少时的热恋,总会给人力量和激情,让爱情重 新泛起甜蜜的涟漪。 配文图片:田志仁 经营你的保质期 黄家双 两人世界 晨晑/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 hsdaily.cn · 那几个男人,显然是我 的同龄人。只是武器更加 先进。他们用手提电脑取 代了当年的电视机和vcd,歌曲从网络免费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和妹妹随父母来到屯溪。那时爷爷已经从百货公司退休,我们一家四口人当时还没有住房,便和爷爷住在一起。从那时起,屯溪杨梅山徽山路百货公司宿舍便成了我们的家。

爷爷是黟县屏山人,应该算是个文化人,毕竟那个年代能读到高中毕业都还是不错的。他个头不高,但看上去很严肃,让还是小孩的我们看到他便有些生怯。爷爷早年丧妻,一手把四个子女(两儿两女)抚养成人,供他们读完大学、中专、高中、初中,现在想来也是不易的。爷爷和父亲在家时会说黟县方言,可惜我这个没什么语言天份的人至今还不会说,只能听得懂部分。

过了几年,父亲的单位分了房子,我们便从杨梅山搬走了,一起“搬”走的还有爷爷。父亲是爷爷最小的儿子,母亲又是极其孝顺能干的人,爷爷便顺理成章地跟着我们一起生活。爷爷不太讲究穿着,穿得最多的就是那种卡其布的中山装。晚年的冬天,他戴着棉帽、穿着棉衣、系着围巾,手里总会拎着那种徽州火篮取暖;每天还会喝两顿小酒,小瓷酒杯用一个老式却很漂亮的温酒杯装着,他使的是专用的“象牙”筷(因为是那种光滑的黄黄的筷子,我们便美其名曰为“象牙筷”);夏天,爷爷最爱靠在那把旧的竹藤椅上闭目养神。爷爷身体一向不错,大概七十多岁的时候还能一个人背着行李坐火车到外地的大儿子家去玩。爷爷原来还喜欢看报、写信,家里的抽屉里至今还放着爷爷晚年用过的放大镜,眼睛不好时看不清楚字,他就用放大镜照;爷爷的毛笔字、钢笔字都写得漂亮,他喜欢写信,到最后根本看不清楚字了还要写,好像是用铁尺一行一行比着,他再摸索着,依着铁尺的位置来写完一行字,尽管一封信写下来,字已是歪歪扭扭,但那份执着于写信的情却是真的。

我们叫爷爷都称呼“爹爹”,爷爷叫我们为“小把戏”。爷爷有些重男轻女,在大伯、姑姑、父亲他们小的时候,家里困难,大概是怕孩子们偷吃,爷爷总是把好吃的东西锁在一个小箱子里,除了自己吃,还会“赏”给男孩,姑姑她们女孩是没份的,至今姑姑说起来还觉得爷爷偏心眼儿。小时候爷爷对我们倒是挺大方的,平时买了饼干会分给我们吃,夏天还会给我们零花钱买冷饮,我们拎着保温桶屁颠屁颠地跑到隔壁的徽山商店,往往会把爷爷给我们买雪糕的钱拿来买冰棍,可以省下钱买别的零食。

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除夕夜是最热闹的,在屯溪的两个姑姑两大家会齐聚我们家,父母亲烧上一顿拿手的年夜饭,推杯换盏间庆祝新年,尽管场地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显得很拥挤,但笑声却很欢快,爷爷也是最高兴的。那时,我们每隔几年还会到屯溪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爷爷总是稳如泰山地坐在正中间,旁边子孙绕膝。

爷爷的晚年是幸福的,他爱听广播,有时候兴致来了,会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给我们唱上一段戏。爷爷生前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在床前伺候,爷爷心里应该知道母亲对他的好。爷爷走的时候想来是没什么痛苦的,因为是在睡梦中过去的。那年 3月的最后一天,爷爷悄悄地走完了他的一生,是悲伤,也是解脱,爷爷终于能和在天国等待了太久的奶奶(奶奶去世得早,连我母亲都没能见上奶奶一面)相聚了。

和爷爷相处了十几年,小时候觉得爷爷可怕,长大了反倒觉得爷爷可爱。转眼,爷爷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六年,爷爷和奶奶的遗照仍放在那个爷爷住过的小房间,可是现在不用看照片,爷爷的样子还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愿爷爷在天堂一切安好!愿活着的我们珍惜亲人、珍惜亲情、珍惜生命、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

第 3 版

六 棱 镜2015年 4月 7日 星期二

我的爷爷回眸之间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生活小品

余 昧

www.huangshannews.cn

很久没有这样的邂逅了。拐进小北街,几个中年男人围在店铺前,

手持话筒在唱:“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个主题歌……所有的爱情……”是二十年前的歌曲“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嘶哑的声线,在这条不宽的巷子里碰撞。夜幕下,幢幢的身影围着一个大音箱的情景,在智能数据时代土气得很倔强。刹那间时光交错。

上世纪 90 年代,这情景司空见惯。那时内地歌坛刚刚起步,港台歌曲风生水起。店家把最先进的设备贡献出来,用 VCD 和电视机播放流行歌曲。新中国“第二代”歌迷们

(80年代提录音机上街的,应该是第一代歌迷吧),手抓麦克风,把身体里所有的躁动嘶吼出来。那时 KTV 还没有滥觞,音乐会更不常

耳闻。人们对潮流最初的狂热,就用这种朴素的街头方式来宣泄。

那几个男人,显然是我的同龄人。只是武器更加先进。他们用手提电脑取

代了当年的电视机和 VCD,歌曲从网络免费下载。这童心未泯的一群,使我心头一热。然而我假装不为所动,继续虚伪地赶路。其实在歌声中,当年那些场景在闪电一样回放。

当年的我得天独厚,在国营商场上班,又住在商场楼上。那时市场经济的概念刚刚影响商业模式,我们单位首开先河,成为市里第一家开夜市的卖场。当卡拉 OK流行,商场每到黄昏就把播放器搬到大门外,吸引得顾客里三层外三层。年轻人当仁不让,抢到麦克风就吼,模仿着电视里的港台明星。特别潮的,还来一段迪斯科或者太空舞步。

我当然不会错过,凭借先天优势,总能挤进最里层,总能唱到最喜欢的孟庭苇。胆怯羞涩和五音不全的心虚,就是那时放下的。潮流

汹涌,后来的大街上,卡拉OK随处可见了。我们很幸运。那时年轻人追逐潮流的风

气,刚刚被社会广泛接受。那个蓬勃又青涩的时代,人们还容易激情澎湃,满足于简单的陈设,不在意环境的粗陋。歌者的心思只在唱歌,听众只被歌曲吸引。再后来,卡拉 OK进入寻常家庭,更先进的设备被关进了歌厅,街头 OK慢慢就“卡拉”掉了。从此,众乐乐变成了独乐乐,人与人之间慢慢疏远。

如今,KTV 环境越来越豪华,唱歌人的心却总在歌外,那些腐朽和庸俗左右盘旋。而真正的歌迷,口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微电脑,世界上最新的歌曲,都能随时随地播放,图文并茂、音质完美。当年不修边幅的草莽时髦,是那样粗糙和纯朴。童安格、钟镇涛、伊能静、齐秦、孟庭苇、张学友……最红的艺人虽然不少,但仍然数得过来,使我们有能力持久地崇拜。翻唱他们的歌曲,是最前沿的时尚。

转眼二十年过去,物非人非。那些路遗许久的青春岁月,只一首老歌,就牵引了回

来。这长久不说爱的一群,用歌声回答那个问题,“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是的,爱,爱得思绪翻飞——怀旧是一种严重的青春之爱。

当我从超市返回,已是一小时之后。那几个同好依旧在唱。这回是一首更古老的

“冬天里的一把火”——“你的大眼睛明亮又闪烁,仿佛天上星最亮的一颗……”萧瑟的冬季,几个男人用粗犷的嗓音,点起一把熊熊的心火。可惜街面依然冷清,人们早没了路边听歌的雅兴。

我不自觉放弃路人的身份,站在那里。他们很快发现了唯一的驻足者,有些兴奋,递过话筒:“来,来,唱一首!千万别客气。”我久不开嗓,怕吓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他们不懂我们的时尚。内心其实恨不得撕下中年女性愚蠢的端庄,痛快淋漓地吼上几吼 。

不好意思唱,也没了当年的自来熟,围观就没有底气。羞赧又不舍地离开。身后响起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这一群严重怀旧的男人,动用最强大的力量,想要拉回那些青春。

说是阳台,其实是防盗窗挑 出 的 一 尺 来 宽 的 那 点 小 空间。与很多人家一样,阳台上同样有几盆植物,让冰冷的铝合金有了些生机。

每次看到它们,最靓丽的风景,是风姿绰约挤挤挨挨在一 起 的 葱 和 大 蒜 ,也 就 五 六棵。它们是种在一只原来装桔子的竹篮里,长期的风吹雨打,淡黄的竹篮已经褪去本来的面目,变得灰白而古旧,葱与蒜的身 影 也 就 平 添 了 几 份 葳 蕤 茂盛。

葱 蒜 们 是 一 群 安 静 的 女子,秀气地长到七八寸高。微风过处,婀娜起舞,素雅而清高,居高临下地看着身边略微矮小的同类。它身旁的芦荟,

原本是厚厚的叶片,带着张扬的刺儿,却因晾晒衣服滴水太多而仅剩最后一片叶子,显得有些凄凉而又坚强。

与葱蒜的高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株颇为矮小的宝石花,委身在青花小瓷盆里。虽名宝石花,但其实只是几片圆润的叶子团结在一起。叶子是绿色微微带一点淡淡的紫,用水轻轻擦一擦,里面的脉络便会一闪一闪,发出星星点点的光。叶子鼓鼓地,像初生婴儿的皮肤,抚摸叶子时,不敢用力,生怕把它弄疼了。它如同婴儿手掌般大,很是小巧,宛如一株莲花绽放在泥土上。

阳 台 最 奇 特 的 一 株“ 植物”,是吃菠萝后留下的绿叶部

分。那是爸爸“老夫聊发少年狂”,不知从哪儿知道菠萝头可以种下再结菠萝。前几天家里买了菠萝,他就盯着那长刺的菠萝叶子,兴致盎然地把它放到一个透明水杯里,等待长根,说种菠萝。我不禁窃笑,原来大人也有有一个小小的,或是幼稚的愿望。

阳台上简简单单,就这几样 东 西 而 已 。 公 园 里 桃 红 柳绿,我想,阳台上的它们,也都在做着一个春天的梦吧?

【点评】寻常的阳台,简单的 几 样 东 西 ,在 七 年 级 的 孩子 眼 里 ,却 有 着 无 限 的 生机 。 一 种 对 生 活 的 热 爱 ,对植 物 的 关 爱 ,才 让 一 切 显 得那样美好。

我一直都知道,我对你很重要,但是我也一直想告诉你: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不看手机吗?我愿意放下手机,和你倾心地聊天,也希望你,别把大好的时光埋头在方寸之间,让本应美好的相聚时分,变成你的指间沙。

老同学在外地工作,假期回来相约小聚。我俩找了个西餐厅,从坐下那一刻起,老同学就拿出手机摆弄不停。一会儿给菜拍个照,刷个微信,一会儿忙里偷闲聊个 QQ,两个拇指上下翻飞。我与她说话,她头都不抬,回到我个“嗯”、“啊”之类的。我好无奈,本想着老同学多日不见出来叙叙旧,没想到却像拼桌而坐的陌生人。聊的不痛快,又碍于情面不便直说,心里自然郁闷不已,于是也拿起手机摆弄。好不容易吃完饭,毫无留恋地与她匆匆告别,竟然有种解脱的快感。

回家的公交车上,无聊地翻看手

机,发现刚刚分手的她,居然在微信朋友圈里说:今天好开心,与老同学相谈甚欢,期待下次相聚!可是回想刚才的经历,我怎么也找不到她说的“相谈甚欢”的感觉,仿佛只是两具躯壳面对面,死气沉沉。出于礼貌,我还得回应一下,又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点个赞。

最不喜欢和同事出去吃饭,平时都熟悉得不得了,白天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到了餐馆,就剩下低头鼓捣手机了,每上一道菜,仿佛约好了似的,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然后发到各自的朋友圈求赞。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故事,相亲男女一见面,都很满意,男士主动提出请吃饭。女士心里窃喜,为遇上如此优秀又对自己有感觉的男士而高兴不已。席间女士的闺蜜不断发来短信询问相亲的进展情况,女士就不停地埋头回短信,脸上还呈现出一幅幸福神秘的样子。男士不知情啊,本想

借着吃饭的时机多了解对方,也让对方多了解自己,可是看起来女士好像心不在焉,神神秘秘的状态也让男士心里不爽,心想有急事可以打电话说啊,没有急事就更不必在这个时候没完没了发短信了。女士哪里知道男士的心思,估计此时该和闺蜜聊到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了吧。

结果可想而知,本应是一桩好姻缘,全都毁在手机上了。如果手机会说话,一定跳起来急赤白脸地反驳:怪我干嘛,怪她自己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确是这样,过度关注手机而忽略身边的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也破坏掉了温馨的相聚气氛。

其实改变无需太多,不要求你相聚的时候关机,不阻止你打电话、发短信,只要别机不离手就行。放下手机那一刻,你会看到对面真诚的面孔,一双双期待交流的眼神,这些不比冰冷的手机更具魅力吗!

阳台绿意

江雨之

为文之初

本版本版责责任任编辑编辑 //胡玉琪胡玉琪 Email:hsrbhyq@Email:[email protected]

慧眼形色

以梦为马 刘 军/摄

走进四月宋伯航

人间风景

世情笔谈

舒 俊

马是草原的孩子我是马的眼睛蹄印浅浅寻找月的闺房

岚溪 语

大地缀满绿茵,阳光扯着金线,空气格外清新,踏青赏花时节,人们纷纷走到郊外,对着天空大喊一声,四月来了。

春天的脚步加快,四月亮澈明亮。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蔚蓝的天空会让人的心灵倍感纯洁,闲云舒卷,天高云淡,心情也淡泊宁静。

四月的山河明媚,暖风骀荡,万物生机,花草峥嵘,春意盎然,欣欣向荣。漫步蝴蝶飞舞的绿草花海,去追寻春天的足迹,嗅着季节的芬香,倍感心旷神怡。

四月是追着清明来了,春的清脆蔓延到鲜活枝头,伸出一双纤纤柔嫩的细手,轻剪花絮纷扬的漫舞历程,拂过叶脉深处金线琴弦,摇曳风影与春天和鸣。

四月一路开成春分妖娆的槐花,依旧酿满芳菲的田园里,洁白的花瓣,点缀着古色古香的节令。四月的视野一次次掠过湛蓝的天空,春分已在转身的记忆里长满青池绿痕。四月的深绿在倾听花绽的声音,然后开始吟诵青春的诗行。

走进四月,莺歌燕舞,在春熙里多情地摇响生命的风铃。一帘雨丝洒落心湖沉甸甸的愁绪,压弯青春岁月轻盈的低眉,以荷叶的形状覆盖眼眸。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四月吐艳叠翠,草儿深了,花儿绚了,一切都追随清明繁茂拔节,而青春的欣喜在春天叶绿花簇间渲泄着春和景明。四月,是温暖,是希望,新的激情在徐徐酝酿、在争艳怒放。

四月走出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平平仄仄的小路,这风情依旧,这乡音依旧,这身影依旧,和着从民间泥土里露出尖尖嫩芽的新绿,推开四月第一个黎明,有一只青鸟飞临枝头,鸣誓青春的愿景,缀满青春岁月。

丽春四月,一任熏暖的春风拂过,缠绵的春雨洒落,带着春天的梦想上路,激励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明天美好的追求。领略七彩烂漫的春光带给人间无限的遐思与启示,体会无边的春色带给世界生命的激情与喜悦。

走进四月,春意荡漾,一草一木,蔓延繁华;一树一花,垂青盛世。四月因清明的激情奔放而变得亮丽生动,大地因繁花似锦显得越发生机盎然,春光因生命的热烈而亘古春天永恒的主题。

放下手机看着我夏学军

男孩和女孩结婚后有了一个家,不大,却洁净。后来,像所有婚姻中的人一样,不久之后,他们不可避

免地有了第一次争吵。女孩负气外出,脚步“蹬蹬”作响,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然。她想叩开同事大姐的门,诉一诉自己的委屈,但大门紧闭,大姐一家肯定有什么事情外出了。她移步到另一位同事那里,听到屋里电视机、洗衣机、炒菜发出的声响,她迟疑了:大家都在忙忙碌碌,谁能认真地做自己的听众呀?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竟然不知不觉地回到家门口……

之后,又有了第二次争吵,这回女孩却不肯出门,男孩见状,不共戴天地摔门而走。他无所事事地到了公司,周末期间公司没有一点生机气息。一种很深的寂寞和空落涌上心头,他便独自去喝茶。他一个人坐着,周围人声鼎沸,人们都热闹而开心地生活着,唯有他索然无味地坐着,一瞬间他觉得很烦很闷,逃也似的跑出茶楼,竟有些失态。别无选择,他回到了家,踏进门的片刻,平静了许多。

再接着,又有第三次争吵。男孩和女孩吵得很激烈,谁也不肯相让。女孩说:“你出去!”男孩也说:“你出去!”但他们都稳稳地站在房子的中间,不动一步。女孩说:“这是我的家!要走你走!”男孩针锋相对:“这是我的家!你凭什么要我离开?!”然后就是沉默。女孩泪眼朦胧,男孩也一阵哽咽。这时他们才明白世界虽大,而他们能够真实拥有的只有这个家呀!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拿我们的一生做等价交换,婚姻家庭就是最重的砝码,我们将自己的一辈子做赌注,押在了这场等价交换中。如同每一桩商品交易一样,我们的婚姻同样也有质量。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婚姻的

“保质期”?有没有考虑过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婚姻的“保质期”?和谐的婚姻需要稳定而持久的“保质期”,而稳定持久的婚姻“保质期”需要我们苦心去经营。

其实,夫妻之间经历的美好生活,就是贮存在双方记忆深处的“感情资本”。回忆一起走过的恋爱岁月,回忆婚姻的不易、年少时的热恋,总会给人力量和激情,让爱情重新泛起甜蜜的涟漪。 配文图片:田志仁

经营你的保质期黄家双

两人世界

煌 晨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