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天下、...

240
第 1 页 第一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天下、 爱国为民的政治文化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江泽民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敏感和活跃的一群,一直是 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政治问题的,在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政治 信仰和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北京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是密切相连的,是 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历程紧密相连的,政治文化在北大有着悠 久的传统。百余年来北大的政治文化凸现出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就是她的爱国主义。这正是本章在探讨北大政治文化时所深刻意 识到的。 探讨北大的政治文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也并非是无章可 循。综观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北大校园的政治文化经 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口号到行动的转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上,在中国 人民自立自强、大胆开拓、致力于社会现代化的时候,大学生无 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扮演着重要而又独特的政治角色。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Oct-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第 1 页

    第一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天下、

    爱国为民的政治文化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江泽民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敏感和活跃的一群,一直是

    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政治问题的,在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政治

    信仰和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北京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是密切相连的,是

    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历程紧密相连的,政治文化在北大有着悠

    久的传统。百余年来北大的政治文化凸现出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就是她的爱国主义。这正是本章在探讨北大政治文化时所深刻意

    识到的。

    探讨北大的政治文化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也并非是无章可

    循。综观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北大校园的政治文化经

    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口号到行动的转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上,在中国

    人民自立自强、大胆开拓、致力于社会现代化的时候,大学生无

    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扮演着重要而又独特的政治角色。

  • 第 2 页

    第一节  北大精神: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

    月年 北大百年校庆前夕的那个寒冬,一次由校

    团委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的关于“北大精神”的讨论在每个团支

    部深入展开。什么是“北大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北大

    精神”?这个问题曾经为每一位北大学子所深切感怀,翻开历史的

    长卷,仿佛又回到了那场热火朝天的大讨论中去:

    “北大的传统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革命传统,一是学术传统。

    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是密不可分和相互促进的,但是更应注重于

    学术传统,这种思想自由、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对人的思想有着巨大

    的影响。这种学术传统给每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和迎接挑战的机

    会。”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是我们入学的第一课。在高

    手云集的校园中,没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只有谦虚谨慎的学风;没

    有游手好闲之人,只有勤奋好学之子。⋯⋯身为北大人,我们没有

    丢下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传统。从‘钓鱼岛’事件到对

    ‘十五大’的密切关注,从为失学儿童义卖到历年假期的社会考察,,我们都可以无愧地说:‘北大的传统,我们没有丢。’”

    “北大的精神是不容易改变的,每个北大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总体来说就是‘追求崇高,享受真诚’。北大精神是一种常为新的精

    神,又是一种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其中凝聚的是一种责

    任感和使命感。北大精神总能走在社会之先,无论是‘文明修身工

    程’,还是‘爱心活动’,都是它在新时期的表现。”

    “在这个校园里,青春的灵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

    代代的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眺望未来,这里绵延着不灭的火种。

    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更为不朽。

    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传播。生活在燕园的人

    都会把握到这种恒远同时又是不见形的巨大存在,这种存在超越

  • 第 3 页

    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也许每个人对北大传统、北大精神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他们

    对北大的钟爱与眷恋却是相同的;也许每个人都有端详北大的独

    特视角,但那颗魂系燕园、梦绕未名的心却是一致的。这次讨论使

    每位同学提高了对北大的认识,加深了对北大传统、北大精神的理

    解。

    有人说,经典就是不朽的。蔡元培老校长曾提出的“思想自由,

    年的《新兼容并包”与 青年》上提出的“民主科学”口号当然是

    北大传统的核心内容。然而,北大传统的挑战者却认为:民主与科

    学在本质上是冲突的。还有观点认为“,五四”时期的“民主”是一种

    价值观,中国没有民主传统,民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之

    一,而科学是一种严谨的实践活动,这里是不是冲突?另有人认为,

    校园文化从主流上讲是民主与科学,是对真理的追求。所以北大人

    无权威“,权威从天上掉下来,摔得粉碎”;所以北大人不盲从,人之

    独立,首要还是思想,惟有思索才有思想,才有灵光,才有智慧,才

    不会盲从;所以,北大人有个性,人之区别于他人,不在外表和地

    位,而是个性。个性永远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北大,这块“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圣地,孕育了“博雅”的奇葩,它们厚积而薄

    发,在百年的光辉岁月中树立起一个个铮铮铁骨⋯⋯

    到底什么是“北大精神”?

    徘徊在未名湖畔,透过这面历史的明镜,答案仿佛就在其中:

    北大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关心祖国、民族和人民命运的使命

    感。因而一代代的北大人都有自己为之不懈奋斗的“北大精神”,

    而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北大精神奠定了北大校园文化深厚的人文

    底蕴。

    北大,从她的创立伊始,就担负起了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

    年,北京大学的前身 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产物而

    诞生,代表了志士仁人兴学图强的梦想。百年来,历经风雨洗礼,这

  • 第 4 页

    种历久弥坚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热血青年前进,前进!爱国是北大

    最鲜明的个性,北大从她应运而生起,其使命感就非常强烈,京师

    大学堂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办学的宗旨是“激发忠爱,开通智

    慧,振兴实业”。北大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围绕着这两项使命在努力

    奋斗。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如变法图强、引进

    西学“、五四”运动、引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二

    九”运动,等等,北大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北大作为一所大学

    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世界上是少有

    的。在长期的实践中,北大铸就了一种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关

    心国家大事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参与精神,失去了

    这些,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了。马寅初先生说:“所谓北大主义者,

    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

    其至高之鹄的。”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

    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

    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

    不见得弛懈。”

    原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佘世光感慨地说:“北大百年来形成的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一代又一

    代的北大学子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北大现任校长许智宏说:“有人将北大精神总结为‘爱国、进

    步、民主、科学’,我想这基本概括了北大的特点。从‘五四’运动开

    始,北大人就一直有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充满爱

    国激情和了解社会的热情,这应当是北大的优点。北大的历史是不

    断革新的历史,北大是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不断求

    得自我革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使北大产生了许多重要人物

    和思想,并借此成为百年名校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

    为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北大应发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

  • 第 5 页

    合优势,在二者的结合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北大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在《精神的魅力》一书序言中说到:

    “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

    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

    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毕竟是存在,而且这

    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在过去九十年中,从北京大学

    毕业的人数无法统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母校的回忆。在这些人

    中,有许多在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显赫的名字。离开了这一些人,中

    国近代史的写法恐怕就要改变。这当然只是极少数人。其他绝大

    多数的入,尽管知名度不尽相同,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对祖国的

    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个人的情况错综复杂,他们的工

    作岗位五花八门。但是,我相信,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没有

    忘记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母校像是一块大磁石吸引住了他们的

    心,让他们那记忆的丝缕永远同母校挂在一起:挂在巍峨的红楼

    上面,挂在未名湖的湖光塔影上面,挂在燕园的四时不同的景光上

    面:春天的桃杏藤萝,夏天的绿叶红荷,秋天的红花黄叶,冬天的

    青松瑞雪;甚至临湖轩的修篁,红湖岸边的古松,夜晚大图书馆的

    灯影,绿茵上飘动的琅琅书声,所有这一切无不挂上校友们回忆的

    丝缕,他们的梦永远萦绕在未名湖畔。有两句诗表达了他们的心

    声:‘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

    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著名学者张中行曾经说过:“关系大的是那条不可见的,默默

    中受北大精神的熏陶。这精神是两种看来难于协调的作风的协调。

    那是一,乱说乱道;另一,追根问柢。或者合在 一 起说,是既怀疑又

    求真。说这关系大,是因为它指引的方向不只是浮在水面的博,而

    是走向水底的深。表现于外是口说笔写,要确有所见,不甘于人云

    亦云。”

    鲁迅先生认为北大有着优良的“校格”“,第一,北大是常为新

    的,改进运动的先锋;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回顾百

  • 第 6 页

    年北大的历史,总的来看,她的历程是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同

    步的,充满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弃旧图新的改革精神。

    “五四”精神是北大精神的重要部分,北大精神在“五四”运动

    中得到了发展和升华。

    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与现代中国社会进步运

    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五四”运动对北大历史发展及其优良传统

    的形成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北大确是与近

    现代中国历史同行。因而北大传统同这一历史特点紧密相关,并为

    后人所继承、丰富和发展。诚然,北大传统的内涵是一个可以继续

    讨论的问题。多年来,北大师生经过一代代的实践和思考,把它定

    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相对地说,这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

    北大历史的特点和精神,因而得到了北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广

    泛认同。

    一九九九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北大人为纪念这个与北

    大有着密切关系的节日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研讨会及

    其他一系列活动。大家通过对“五四”精神和北大精神的探讨,更深

    刻地理解和传承了历史传统,并内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我们认

    为“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爱国精神。这是“五四”精神最核心的部分。正是它感染和鼓

    舞着广大民众,从一开始就赢得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团结精神。“五四”运动之所以调动起千千万万中国青年学生

    的爱国热情,也正是因为这场运动由始至终都是团结在反帝爱国

    旗帜下的统一的学生运动。没有由团结精神构建的这场青年运动

    的整体效应,“五四”运动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纲领和一致性。

    批判精神“。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是青年学生对封建专

    制独裁制度的反叛,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的

    彻底批判和否定。没有这种批判,就不可能形成以进步青年学生为

    代表的社会激进力量,而他们正是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不可

    或缺的社会栋梁。

  • 第 7 页

    革新精神。追求民主与科学,关心祖国前途与命运,努力探求

    拯救祖国、拯救民族之路,呼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这是“五四”运

    动显著的特点。

    献身精神“。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献身民族解放、救国救

    民的先驱者,这批人大多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严格地

    说“,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掀起了一场思

    想革命,还在于培养了一批具有献身精神,不畏牺牲,果敢顽强的

    中国社会先进分子。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新的纪元,站在新世纪潮头、致

    力于创造北大第二个百年辉煌的当代北大人,立志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牢牢记住了先贤的格言:“位卑未敢忘忧国

    不少学生的感想刊于 北大青年》上,摘录如下:

    “‘五四’的历史在人们的心中双层的栖居着:一方面,它是那

    一去不复返的特定时空的产物,它凝成无声的岁月,由人们不断描

    述诠释;另一方面,它又是超时空的历史通感,它越过沧桑的岁月

    沉积在我们心中,成为一种永恒的心理感情和报国信念,激励我们

    去创造历史。”

    “一种精神得以永恒,不仅在于它的精髓与内涵超越了时空,

    更在于它在时代的变更中能不断地被赋予新的色彩,这才是其生

    命力强大之所在。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去维

    护‘五四’精神和北大传统,还是它们本身就自然地体现在我们的

    奋斗中?我相信答案是后者。并不是我们对‘五四’追忆延续了‘五

    四’精神,而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创造、发展了‘五四’精神,并为它追

    加了新的定义。”

    十年前,选择非凡就是选择了勇猛刚强、死而不惧;八十年

    后,选择非凡就是选择了十年磨一剑的坚韧。”

    如今活跃在燕园舞台上的一代北大青年,正在体味着十年磨

    一剑的坚韧,用行动诠释和昭示着北大传统与北大精神的时代魅

    力。我们忘不了那历史的一幕 年元旦清晨,千名北大学

  • 第 8 页

    子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升国旗仪式并举行了“承百年报国志,做世

    纪栋梁材”主题宣誓活动,千颗爱国心奏响的《歌唱祖国》至今萦绕

    于耳边,催人奋进⋯⋯

    第二节  领袖与青年:透视北大政治文化的独特视角

    北大超拔的政治风骨来源于她深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感。长期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中央领导人对北大和北

    大学子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怀与期望。领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

    影响了北大学子。同时,心系天下、敢为先锋的北大学子与领袖们

    的交流,对领袖们的支持,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在共和国领袖的血液中,融会着世纪学府蕴涵的民族之魂;在

    百年北大成长史上,凝聚着人民领袖的心血。他们的联系是双向

    的,绵密的,永恒的。这种双向的互动作用奠定了北大政治文化的

    特异之处,也构成了透视北大政治文化的独特视角。

    毛泽东在《为陕北公学开学典礼题词》中说:

    “要造就一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

    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

    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民族与社会解

    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

    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而是脚踏实地地富于实干精神的

    人们。中国要有一批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胜利

    解决。”

    邓小平曾经说:

    “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到来。

    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

    发达的希望所在。”

    江泽民同志也讲道:

    “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

  • 第 9 页

    纪,要使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

    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

    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北京大学,从 年“五四”运动开始,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崛

    起奋进同呼吸、共命运,坚定地弘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

    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 年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从

    年国庆 周年道出“小平您好的时代强音,到 ”的由衷欢呼;

    到 年初发出“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深情呼唤。北大人始终站

    在时代的前列,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

    北大红楼,是青年毛泽东新的人生道路的起点。新文化运动前

    后,刚刚走出湖南的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在红楼的窗口望见了新世

    界的曙光。在这里,他受到了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最终

    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仰。同时,他在与许多著名学者的

    接触和交流中,也获得了成为文化巨匠的铺展和积淀。即使离开北

    大以后,他和北大的精神交流也没有中断。在“五四”运动高潮中,

    他领导湖南人民声援北京及北大学生的爱国斗争。新中国成立以

    后,作为人民领袖的毛主席,仍忘不了曾给他丰富营养的红楼。他

    时时关注着北大的建设和发展,关注着昔日的师友和新一代学子。

    给学生会写信,为北大题词,与学者交流,甚至连学生国庆游行淋

    了雨,他都惦记着,亲自指示提前烧好姜糖水⋯⋯毛泽东的名字永

    远与北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地连在一起。

    月年 日,是北大青年永远铭记心头、引以为豪的特

    殊日子。这一天,金秋的北京分外妖娆,在这举国欢庆 周年国庆

    的盛大节日里,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游行

    队伍中间,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地打出了“小平您好”的大字横幅,

    表达了广大青年真诚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崇敬和感谢改革开

    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共同心情。

    年,又是一个春天,邓小平南巡,在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胆子再大一点 步子再快一点”,

  • 第 10 页

    于是中国现代化列 月,北京大学等十几所首都高校车“提速”了。

    的几百名学生签名致信邓小平,表示衷心拥护南巡讲话,并向邓小

    平同志问 月 日回信,对同学们好,邓小平委托中央办公厅于

    的良好祝愿表示感谢,并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表示问候。

    历史用“人间正道是沧桑”记载了 年。在送别领袖的十里

    长街上,北大学子又一次打出横幅“:再道一声小平您好!”伟人虽

    已远去,但他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将永远留在我们后辈的心中。

    这是江总书记对青要爱祖国、爱人民,树立远大理想 年大

    学生 年的要求。 月,江总书记收到了一封大学生来信,信中

    问道: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评价? 年代的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青年知识分子怎样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这些重要问题引起了总

    书记的重视和深思。他本打算给同学们写一封回信的,但为了与同

    学们更直接地交换意 月年见,他决定与同学们当面恳谈。

    日,江泽民总书记邀请部分北大学子到中南海怀仁堂座谈,两

    代人坦诚以待,抚今追昔,共同展望未来。他在认真倾听了大学生

    们的发言后,诚恳地说,同学们希望我们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这

    种爱国热情是宝贵的。在当前来说,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就是振兴

    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使国家富强起来,需要有一

    批有志的青年,到贫困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改变那里的贫

    困落后面貌。而改变面貌需要紧紧依靠群众,青年知识分子要深入

    基层,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道努力。惟有如此,把个人的作用和群

    众的力量汇流在一起,也就是要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

    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事业中锻炼成才。总书记指出,一个有

    志的青年,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必须准备走艰苦锻炼之路。当代青

    年知识分子的自我锻炼必须和国家的、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

    月年 日 北大百年校庆前夕那个春雨轻飘的日

    子,将永远铭记在燕园学子的心中。这一天,江泽民总书记来北京

    大学视察,他与同学们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总书记以其渊博的知

    识,精辟的见解,风趣的谈吐,使在场的学生深为折服。临别时,江

  • 第 11 页

    总书记走了几步后,又停下来,他转过身,大声对送别的同学说:

    “你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年的“五四”青年节,北大迎来了广受瞩目的百岁华诞。

    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

    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

    江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庆贺北大生日的同时

    向全国高校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这是江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深情嘱托,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希

    望,是历史的希望。

    青年人有活力、能创造,但他们也有自身的不足。如理论修养

    还欠深厚,意志有时候不够坚定,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

    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北大学子需要一定的引导,而正

    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希望和悉心关怀下,北大学子进一步

    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一种昂扬的姿态面对复杂的现实,一次次走在

    时代的前列,成为未来国家责任的承担者和民族复兴的接班人。

    第三节  高山仰止:邓小平理论与新时代的北大青年

    思想解放革除了教条主义的毒瘤,也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

    思潮。政治偶像神话的幻灭,使校园里衍生了“迷惘的一代”。邓小

    平理论以其雄奇的理论勇气和透辟的理论力度重新树立起了时代

    的精神支柱,这是北大学子政治认同的根本点,因为北大学子从来

    就是洋溢着个性不盲从。也正是基于此,北大学子在学习邓小平理

    论、在实践中理解和丰富理论的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旗帜,是用来指引方向的。战争年代,革命的红旗指向哪里,革

  • 第 12 页

    命者就冲向哪里,战斗在哪里。旗帜,是用来坚定信念的。只要革

    命的旗帜不倒,革命就永远不会失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就是这样一面伟大的旗帜。这面旗帜经过了改革开放

    二十年时间的检验,历经风霜雪雨而不倒,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拥

    护,越发鲜艳和夺目。这是一面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

    旗帜,是一面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是一面指引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的旗帜,它坚定了我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信念,必将引导我们走向更大的胜利。作为北大的学子,有着以天

    下为己任的理想,那么就要高举这面旗帜,因为它指引了正确的方

    向。坚决地拥护它,才能把自己的抱负和祖国的理想融为一体,使

    自己这滴水不致离开大海而干涸。

    北大人素以追求自由民主,追求个性之张扬著称,他们不迷

    信,不 盲从,有着很好的批判精神,这不仅是学术态度,也是他们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殊之处。邓小平,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以其漫长而光辉的一生来

    诠释了一句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历经艰辛终不

    悔的执着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也许就是这些,影响了与改革开

    放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北大学子。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认

    同,使得北大学子孜孜不倦地投入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中去,使自己

    的小水滴在大海中得到升华。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发

    祥地,是历次青年爱国民主运动的先锋。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前夕,

    适逢党的十五大召开,北京大学积极响应上级党团组织的号召,在

    广大团员青年中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通过实际的学习

    活动,把这面伟大的旗帜内化为行动的动力和指南。

    党的十五大以后,北大共青团组织就将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

    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工作,并确立了“学小平理

    论,与改革同行,做世纪英才”的理论学习工作主线,这条主线始终

    贯穿在北大团员青年学习理论的各项活动中。 年上半年,举

  • 第 13 页

    行了以“纪念邓小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橱窗、团

    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小平同志的生平业绩和理论创造活动。校团委

    举办了“纪念邓小平”大型征文活动,收到了 余份稿件,充分

    表达了北大青年对伟人辞世的深切缅怀,也体现了他们对于邓小

    年平理论的高度认同与学习的浓厚兴趣。 下半年,校团委又

    举办了“高举伟大理论旗帜,构筑时代精神支柱”系列教育活动,有

    “走近党代表”“、我与改革开放”“、当代话题讲座”等若干板块,环

    环相扣,紧紧连接,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系列。还有“邓小

    平理论和改革开放”主题教育活动,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回顾、总

    结改革开放二十年伟大成就结合起来,同学生的自身成长结合起

    来,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团委还邀请

    研究邓小平理论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举行了各种报告会和座谈会,

    使理论学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

    这种理论学习活动是深入切实的,从学校、团委到基层、班级、

    支部,一个立体的综合学习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着,有的同学还自

    发组织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把这个学习的热潮推向新高。

    关于学习的内容,北大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

    势,编发了《北京大学团员邓小平理论学习大纲》,可以概括为“四

    个层次”和“三项结合”。所谓“四个层次”,是指:第一个层次主要

    学习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事

    迹,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

    邓小平理论有一初步的了解;第二个层次主要学习以毛泽东、邓小

    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青年的重要讲话和

    指示,体会他们对青年寄予的殷切希望和对青年健康成长给予的

    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个层次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原著,把握思想的

    精髓,理解深刻含义,接受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第四个层次主要

    是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学习和工作,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真

    正把它确立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

  • 第 14 页

    “三项结合”是指: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与“两课”教育主渠

    道相结合,始终起到配合主渠道的作用;要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与

    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与团员教育评议、推优入党、评优

    创先等基层工作相结合,并把其作为衡量一个团员是否合格的首

    要条件。

    通过“四个层次”的划分和“三项结合”,使理论学习真正落实

    到了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中,使得理论学习层层推进,避免了形式

    化的缺憾。

    校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北大青年投入的巨大热情使得邓小平理

    论深入人心,学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团委成功地举办了“与改

    革开放同行”演讲大赛;编写了《小平您好》理论著述⋯⋯政治学与

    行政管理系还组织召开了首都高校政治学系“邓小平理论与中国

    政治发展”主题讨论会,邀请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

    央党校等兄弟院校参加,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专

    题报告会”,很好地结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

    果。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北大青年

    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牢记江总书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

    社会实践的统一”的希望,不断把邓小平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推

    向深入。

    几年来,在学校的号召和支持下,广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

    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

    每年都有几十支团队分赴祖国各地, 年达到了 支。

    在大家广泛参与的同时,实践的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 年响

    应全国开发西部的号召,重点支持了五支走进西部的高科技考察

    团以及“百名博士江苏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盛誉。通过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广大团员青年亲身感受到了邓小平理论给中国带来

    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

    时,同学们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把自己掌握的邓小平理论的有

  • 第 15 页

    关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进一步传播开去。

    在邓小平理论学习的普及和推广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的切入

    点:学生骨干、基层团支部、学生社团。这三块是邓小平理论学习

    的主要载体。在校园政治舞台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是学生骨

    干,正因为他们在校园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北

    京大学素来就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使他们养成了“校园事、社会事,

    事事关心”的政治气象。在对他们的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政

    治优势和模范作用,以点带面。通过给他们发放邓小平理论方面的

    学习辅导材料,使他们了解邓小平理论,宣传邓小平理论,并带动

    周围的青年学生学习,形成一种热烈的气氛。号称北京大学“政治

    代表队”的团校,把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的重心。他

    们邀请了党团组织的领导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专家学者举办了多

    我读场报告会;开展了“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我举旗帜 邓小平

    理论”讨论会;并且成功地举行了“与改革开放同行 学习邓小

    平理论演讲大赛”,学员们结合改革开放、结合自身成长畅谈了学

    习的收获和体会,正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说的:“读邓小平三卷,

    就像是同一个睿智的老人谈话。”此外,研究生干部学校开展了诸

    如法制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专题讨论,这样,学生干部们不

    仅自己学以致用,而且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可谓“春种秋收,

    遍地开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京大学的理论学习之所以形成一个

    个热潮,关键在于学校的号召深入到了基层。在理论学习方面,基

    层团支部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以后,团委始终把邓

    小平理论的学习作为支部工作的中心,先后组织了“学习十五大知

    识竞赛”“、学习十五大主题团日”等系列活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

    基层团支部工作思路,不仅提高了团员青年的政治觉悟,而且也大

    大增加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抓好基层团支部,邓小平

    理论的学习得以广泛和深入的开展;而同时,这也使得基层团支部

    有了新的工作支撑点,增强了活力。

  • 第 16 页

    在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中,北大涌现出了一批以邓小

    平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社团,校团委以“百花齐放、众志

    成城”的一贯思路,注重社团间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和体现了

    理论社团的优势和特色。“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是

    全国高校第一个系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与生平的群众性学术

    团体,从 月成立以来,坚持“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年 用邓

    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

    究的深化”的宗旨,以讲座、自修、研讨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

    式,大力推动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年

    该社团拥有近二百名成员,来自二十多个院系,涵盖了博士生、硕

    士生、本科生各个层次,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十佳社团”之一。

    年“邓研会”又组织策划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学术文化

    活动,系统介绍了我国改革二十年来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成就,

    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该社团成员还先后在校内外刊物发表邓小平

    理论学习文章近十篇,完成了学生理论著作《小平您好》的编写

    工作。

    在“邓研会”的影响和带 年 月北京大学又成立了动下,

    “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该研究会以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为基础,以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为宗旨。成立至今,先后邀请

    国家体改委、国家环保局等有关领导同志来校举行形势报告会,介

    绍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为邓小平理论学习提供了新鲜素材,

    拓展了研究领域。该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两周一次“邓小

    平理论研讨会”制度,同学们围绕专题,展开热烈深入的探讨,从真

    理标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南巡讲话到科

    教兴国,多角度、全方位、高视点探讨邓小平理论,站在理论的高度

    对许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他们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发表了对改

    革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并通过其会刊《改革与发展研究季刊》这一

    理论阵地及时发表出去,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该理论研究

    会在进行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与社会现实相联

  • 第 17 页

    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该研究会成员为主的“北京大学国有企

    业调研组”完成的《关于邯钢经验的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要

    日人民日报上批示,并在 年 月 发表了该课题组的《从可

    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邯钢经验》一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此外“,延安精神研究会”“、香港问题研究会”“、百年同行协

    会”等一大批理论社团也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开展了形式

    多样的活动,发挥了突出作用。

    北大团委非常重视社团在邓小平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特殊作

    用。在对理论社团的指导中,形成了“统筹规划、分层管理、重点扶

    持”的模式,卓有成效。

    统筹规划

    团委一直注意引导理论社团的研究方向,要求他们把发展的

    眼光投入到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来,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每学

    期,北大团委都会根据理论学习的主线,结合本学期的主题教育,

    召开理论社团负责人研讨会,根据每个社团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

    课题,统一部署。同时,在保持理论社团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社

    团之间的“横向联合”,协调开展活动,提高了校园理论学习的档次

    和规模。每年还要进行评比,并对先进社团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推动

    理论社团的学习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分层管理

    在社团的管理过程中,坚持“一个社团,一个指导老师,一个挂

    靠单位”的指导思想。理论社团除学校团委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外,还得到了指导老师和挂靠单位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这就更有

    利于理论社团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

    重点扶持

    在邓小平理论学习过程中,校团委重点扶持理论社团,在活动

    资金、场地、人员安排上提供许多便利,适时协助社团邀请有关领

    导专家莅临指导,并在组织大规模、高层次理论学习活动中,专门

  • 第 18 页

    抽调团干部予以指导、协调,帮助落实,保障有力,极大地调动了社

    团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校园内学习邓小平理论也因此蔚然成风。

    多年来,在学校和团委的积极引导与有效管理下,北大青年的

    理论学习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迎着新世纪的朝霞,北大人决心把邓小平理论学习继续推向

    纵深。

    第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引导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地用邓

    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远大理想,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第二,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学校团员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大纲

    中的体系和内容,为更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奠定基础,使理论学习

    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它们在理论学

    习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理论社团负责人的培训,考虑由有理论专

    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秘书长,使社团的理论学习活动得到更加卓有

    成效的指导。

    第四,进一步充实邓小平理论学习的内容,结合对邓小平教育

    思想的学习,结合江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

    的讲话和胡锦涛同志在团中央十四大祝词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贯

    彻,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五,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绩,促进交流,及时总结理论学习

    中的经验、探索新知,不断推出阶段性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蕴藏着无穷的动力资源,在北大的光辉历程中,一

    颗颗年轻的心在与伟人的精神交流中认同了他灿烂的人格魅力和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集体智慧结晶,不断地从中学习,汲取精

    神养料,而同时,他们之间超越时空的交流也在默默地激励和丰富

    着理论成果,几代人的精神在此得到了融会。目送了百年辉煌的北

    大人,迎着新世纪的朝晖,又向着更高的山峰前进,他们的心里有

    一个共同的信念“:与小平理论同行!”赫然可见,他们高举着一面

  • 第 19 页

    大旗⋯⋯

    第四节  世纪凌云:常为新、敢为先的世纪先锋

    北大百年来厚重的历史编成了百年校庆那灿烂的花环,送别

    那渐已远去的光辉时刻,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站在历史与未

    来的交叉点上,回顾,是百年的风雨沧桑,光荣与梦想;展望,是机

    遇与挑战的未来,艰巨而又荣光。无论是回顾还是展望,我们的目

    光从未离开过祖国的富强和北大人的责任。

    目光所及,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荣誉和喜悦,总免不了会有

    艰难、坎坷和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从来没

    有平坦的大路可以走。然而,同样也是历史告诉我们,北大人是从

    来不畏艰难险阻的,他们常为新、敢为先,永远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先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战士。

    年 月,生活在燕园的人们都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

    北大人一脉相传的爱国激情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再次呐喊出

    了民族的心声⋯⋯

    月 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我驻南使馆,邵云

    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烈士英勇牺牲,许多工作人员受伤,馆舍遭

    到严重破坏。消息传出,举世震惊,中国人民愤怒了,北大学子怒吼

    了!这一噩耗让往昔平静的燕园学子热血沸腾。一连好几天,燕园

    无眠。三角地再次成为了校园里高度瞩目的焦点,成为北大学生谴

    责北约暴行、捍卫民族的讲坛。人们成群结队,海报铺天盖地,一次

    次激昂的演说,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支支由此出发的游行队伍。

    月 日中午,北大校园里响彻起“强烈抗议北约暴行,为死

    难的同胞讨还血债”的愤怒吼声。三角地公布栏里贴满了“强烈抗

    议美国为首的北约犯下的严重罪行”“、踢翻强权政治,爱世界更爱

    中国”“、美帝国主义江山易改,兽性难移”等海报与抗议书。下午,

    经公安局批准,首批数百名北大学生前往美国大使馆,与兄弟院校

  • 第 20 页

    一起示威,得到了群众 点左右,又一批 多名的广泛支持。晚

    热血青年慷慨激昂地高呼着“打倒美帝,解散北约”“、捍卫中华”、

    “维护和平”前往大使馆,他们与人民大学的学友一起,高唱着《团

    结就是力量》、《义勇军进行曲》和《国际歌》,秀水街上空响彻了正

    义的呼声⋯⋯两天里,北大人五次奔赴美驻华使馆,使世人看到了

    中国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辱。一位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此

    次游行声势浩大,同学们均是义愤填膺、激情澎湃,歌声、口号声不

    断,大家在游行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仇敌忾的合

    作精神,是北大学子献给“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最好礼物。整个游

    行过程有条不紊,既展现了北大的风采与激情,也表现出严密的组

    织纪律性。此次游行,向国际社会表达了我们中国大学生的严正立

    场,也是对同学们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北约对此事件早

    日做出交待,希望科索沃早日恢复和平。”

    事过一 月年年, 日的清晨,也许很多人还酣睡着,北

    京大学电教楼门口,几位身着白色仪仗服的同学在升旗。国旗班的

    小班长,一位北大一年级学生,说:“今天,学校没有规定我们升

    月 日,这个特殊的旗,但是,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记住 日子,

    为了忘却的纪念⋯⋯”所有在场的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记住历史,我们的北大人。

    年是喜庆的一年,金秋十月,全国人民迎来了共和国的

    五十华诞。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几辈人的前赴后继,托起了一个强

    盛的大中华。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举国欢腾。 月 日,在天安门

    广场上举行了规模宏大的阅兵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近千名北

    大学子,为了祖国母亲的生日,暑假里,冒着高温和酷暑,挥汗如

    雨,进行紧张的队列训练。期间的点点滴滴已经化作一道道彩虹,

    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间。而这一切,都是缘于一个共同的心愿:为

    了祖国母亲的生日更加喜庆,为了展示一流大学学生的精神风貌。

    国庆节晚上,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跳呀,唱呀,那欢快的乐章,那

    迷人的礼花,与同学们激动的心情、跳跃的身姿一起把天安门广场

  • 第 21 页

    推向了节日盛典的高潮⋯⋯规模宏大的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结

    束了,但那青春的旋律,激昂的情怀,早已溶入到我们的血液,成为

    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共同走过国庆五十周年。

    月 日晚,北京大学成了欢乐的海洋年 。张灯结彩

    的燕园里,未名湖、博雅塔之间,狂欢的学生唱歌,跳舞,迎接新世

    纪的第一缕曙光。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

    数千人的联欢晚会,大家用歌声,用响彻云霄的欢呼表达着对新纪

    元的翘首期盼和对百年北大在下一个世纪中创造更辉煌明天的满

    怀信心。那一晚,在北京大学新校长许智宏院士的带领下,季羡林

    先生、王选院士、刘忠范教授、李岭同学等师生代表敲响了新年的

    钟声,校长发表了新年讲话,表达了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希望,勉励

    大家继承百年传统,努力开创北大光辉的明天,为下一个世纪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北大人,始终秉承了爱国的传统,高度关注着国际社会、国家

    的每一件大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深沉地爱着这具有厚

    重历史的祖国,决不允许任何人来侵犯 月年她,分裂她!

    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台湾岛上,正在举行“大选”。

    此前,陈水扁、宋楚瑜、连战、许信良、李敖,这一个个早已为北

    大人所熟悉的名字,在为竞选做着激烈地厮杀,其中,尤以台湾民

    进党人陈水扁,公然宣传“台独”的反动口号,使得两岸关系再度紧

    张,遭到了两岸爱好和平的同胞的痛斥。这一晚,北大学生密切关

    注着“大选”的每一个细节,大家通过电视、网络、电话等各种方式

    跟踪最新的消息,讨论着两岸关系的走向。大家热烈地交流着各自

    的观点,痛斥着“台独”的反动思潮。而同时,理性的北大人也通过

    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台湾同胞的安慰和问候,因为,毕竟大家都是炎

    黄子孙,大家都深爱和平,期盼着两岸早日统一⋯⋯大家都有一个

    共同的梦想,何时,大陆、台湾能作为一个大家庭而昂首于国际舞

    台。大家深深地期盼着,也坚信着“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 第 22 页

    北大人关注时事,情系祖国,勤奋拼搏,立志报国的精神风貌

    越发夺目。今天,历史让北大青年生活在一个大气磅礴的年代,时

    间让北大青年挺立在世纪和千年的交汇点上。与改革开放同行,与

    新世纪同行,是历史对北大青年的厚待。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前

    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跨世纪

    的北大青年,为了完成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为肩负起沉重的社会

    责任,对传统作出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演绎和诠释:抛弃

    了对急风暴雨般社会运动简单的形式效仿,选择坚韧严谨的建设

    者和开拓进取的创新者形象,把“务实、建设、创新、奉献”赫然书写

    在浓缩了中国青年光荣传统的大旗上。

    黑暗时世,爱国就是救国,进步则多表现为批判,救亡图存之

    路上交织着抗争和呐喊;光明岁月,爱国就是强国,进步则多表现

    为建设,富民强国的征程上融会着创新和奉献。因此,务实的作风、

    建设的态度、创新的追求、奉献的境界成为北大精神在新时代的折

    射和反映。汲取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断凝聚民族精神精髓的北大

    精神将穿越时空,闪烁着永恒的理性之光⋯⋯

  • 第 23 页

    第二章  爱之发微,迢迢远照:

    走向更新与创造的道德文化

    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且

    以德为先,德之将失,才由何而来?

    蔡元培

    心灵的秩序。道德是

    卡耐基

    北京大学向来以个性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来,北大学生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谱写着新时代的新

    道德。从“爱心社”到文明修身工程,到文明礼仪学校,再到关爱生

    命的生态伦理道德,我们看到,北京大学的道德文化建设步步提

    升。

    道德是人类一种广泛同情的实现,也可以说道德是爱。所以常

    有许多事情,即使没有人逼迫着你去做,而做了之后,在实际上对

    于你自己并没有利益,甚至有损,在这种情形下尽可以不做,但你

    觉得不得不做。这类心思,是广泛同情的实现,是人类的灵性,是道

    德的根本。

    道德是个人一种良心的制裁,是对于个人自己内心负责任,不

    肯受外界限制。换言之是从我的意志,判断我的行为,做出一种理

    性的规范,自己不由得去遵守它。

    当代中国,经济的开放和社会的改革带来了思想的开放与变

    化,对外开放同时也引起了自身思想观念的开放。改革开放最终带

  • 第 24 页

    来的是理想内容的变化、价值的转换和道德的重构过程。大学是思

    想的先行者与社会的晴雨表,并且具有特殊的敏感性,这使其在改

    革的大潮中处在思想与道德变奏的前沿。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构成

    了人们对现实道德关注的热点,成为对未来道德发展关注的焦点。

    因为,大学生的矛盾、困惑、思考和选择往往具有某种预示性和先

    导性意义,尽管那是一种不成熟与不完善的反映。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的大学。北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在每一次

    的政治运动与重大变革中,她都走在前列。北大随着时代的变化也

    在变化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北大是常为新的”。而现在,她又

    在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所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

    是 世纪 年代以来北大道德文化发展的轨迹,并以新世纪的

    新眼光来审视这一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爱心交响曲

    长期以来,校园与社会一直有一段难以逾越的鸿沟,被称为

    “象牙塔里的精神宠儿”的学子们,似乎真的是被宠坏了,他们要么

    特别关注这样那样的“大事”,要么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这股大潮以

    其不可阻挡的威猛力量冲击着大学校园。以往大学的样子开始发

    生深刻的变化,社会与校园之间开始逐渐消除那道坚固的藩篱。大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一个人,只有真正地为社会所认

    可,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人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也必须转

    变观念,适应形势的发展,掌握社会的内在需求,加深与社会的联

    系。于是,北大校园里大大小小的社团开始悄然形成。在北大的社

    团中,比较能体现北大特色的是“爱心社”,而且,她是社会公益型

    社团的典型代表。

    “我们无意给你塑造一个完美的爱心社,只是想告诉你,加入

  • 第 25 页

    爱心社,将是一个无悔的选择。生活在阳光中里,人会越来越健康;

    而生活在爱心的温馨中,心灵怎能会不越来越来纯洁⋯⋯这种心

    灵的感动,是爱心社得以永葆生机的生命之源,她不但能撑起爱心

    的大厦,而且使爱心的火炬从昨天传到今天、明天乃至永远⋯⋯”

    这是爱心社全体成员的心声。

    爱心社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北京大学在超越激情的时代中“面

    向社会,奉献爱心”的一面。爱心社的起始源于一场扫雪活动。

    那 年 月是 日深夜的微雪,它使得蜗居于北大研究

    生楼的马洪恩受到了激发,他那颗刚刚还跟周围人一样慵倦的心

    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像突然被拉开的弓,一种无法控

    制的冲动犹如在弦之箭“。走!扫雪去!”在马洪恩的带动下,六个

    同学走出宿舍扫起了大雪,爱心社就这样成立了。一位年轻的老师

    说“,学校里早该有这样一个社团了。”

    是的,早该有这样一个社团了,北大已经期盼了太久。马洪恩

    和他的五个伙伴扫除了心灵上的某种遮蔽,寻找埋藏的东西,而那

    是我们中国人曾经那么熟悉、那么似曾相识的感觉。扫雪的第二

    天,爱心社就在三角地贴了一张海报,上面写道:

    “我们是爱心社。昨天,我们在电教楼和柿子林之间的路上扫

    雪的时候,有 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现在我们

    有 个成员。这个冬天还很长,而且,还会有下一个冬天。我们在

    这里张贴启事,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中来。在下一场雪降临

    的时候,让我们一同把它清扫干净。我们等待着你:爱心社的第

    个成员。”

    所以,那刷刷的扫雪声,注定要引发滚滚的雷鸣,开始仅有六

    个人的爱心社一时成为校内众望所归的地方,接着其他高校也群

    起响应。爱心社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到 年底它已拥

    有五百多名社员,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北大十佳社团,在校内外都有

    较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都曾对其进行过报道,

  • 第 26 页

    “呼唤爱心、奉献爱心”的宗旨也随着它的各种活动,得到了来自社

    会各个角落的呼应。

    爱心社已经成长为一个组织严谨,对内对外都颇有影响的学

    生社团。单从它的组织结构就可见一斑。爱心社的核心机构为理

    事会,由社长、各部部长及各主要负责人组成,进行社内重大事务

    的筹划和决策。理事会下辖俱乐部、外联部、实践部、内务部、宣传

    部等五大部,各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俱乐部负责社员的管理,中心任务是营造有特色的社团文化

    氛围,通过承办爱心影院、爱心聊天室、组织春游及各种比赛,以及

    献给母亲节的厨艺培训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为增强社员凝聚

    力的胶合剂,加强社员交流联系的纽带,亦是社员认同感与归属感

    的推进器。

    外联部负责对外联系及宣传交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协助

    对外宣传爱心社形象,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寻求赞助支持,联

    系和承办讲座,开发公益广告等,是社团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实践部下辖四个组:校园组主要为校内师生提供形式多样的

    活动与服务,让你时刻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爱心;社区组深入芙蓉

    里小区协助社团建设,并与北京地球村与环发协会合作开展环保

    宣传活动及“延庆环保基地”等实践活动;护老组以尊老、敬老、爱

    老为核心宗旨,举办“爱心交流座谈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为老人们

    带去了一份真切的关心;助残组与第三聋哑学校、中国残联、北京

    残联及残疾人之友等组织保持联系,通过举办手语班,教聋哑儿童

    上网,为贫困地区的残疾人捐建图书馆,谋划生路等活动,使爱的

    阳光也照亮六千万的广大残疾人。

    内务部主要负责社内物资及财务管理,整理历史文字和图片

    材料。

    宣传部分为三部分:创作室负责爱心社的形象设计,海报及

    宣传单制作;记者负责跟踪报道社团内外的爱心活动,并进行爱心

    社名誉理事的专访;网络组则负责开拓最先进最快捷的爱心宣传

  • 第 27 页

    阵地。

    五大部之外,还有作为具体负责策划组织爱心万里行活动的

    万里行筹备组,并直辖于理事会,负责爱心社每年暑假的这一最大

    实践活动。

    奉献爱心、撒播爱心,贯通了千万学子激越的心灵。“从小事做

    起”是爱心社的立社之本,她的许多活动就在我们身边展开。爱心

    墨水、爱心天气预报、爱心茶水服务站、爱心扶车、爱心电话簿、废

    旧电池回收箱⋯⋯,一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是爱心社成员无私情

    怀的体现,是人类美好心灵的折射。当校内数以千计的自行车摆得

    犬牙交错的时候,爱心社会不厌其烦地让它们秩序井然;当你无奈

    地仰望满天雨丝的时候,头上说不定会出现一把爱心雨伞,让你欣

    喜不已;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老师们会收到一份没有署名的只有

    心型标志的贺卡,于是他们开心地笑了。涓涓细流也能汇成宽阔的

    海洋,丝丝春雨也会融化冰封的大地,爱的光芒和热流只会照得更

    远,流得更广。

    我们在这里奉献给读者一封社会来信。信的内容如下:

    北京大学团委:

    你们好!

    我们是第四社会福利院全体工作人员,向你们提出表扬,表扬

    你校“爱心社”成员坚持经常来我们福利院帮助我们打扫卫生、慰

    问老人,给在我们福利院养老的老人奉献爱心,送来欢笑。

    我们福利院居住着二百多位老人,他们中既有孤寡老人、离退

    休人员,也有因子女工作忙无法在家养老的老人和老年病患者。尽

    管福利院工作人员给老人以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寂寞仍不免在一

    些老人特别是刚入住的老人们身上流露。为此,工作人员总是想方

    设法为他们创造“爱心”环境。而“爱心社”成员的到来,则犹如给福

    利院带来了一缕春风,给老人们送来了温暖和欢乐,是这“爱心”环

    境中一株温馨艳丽的花朵。

    “爱心社”同学们到来之后,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打扫卫生,掏

  • 第 28 页

    钱为老人们买礼物。你们的行动,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

    具体体现,也是关心社会、投身社会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大学生优

    良的个人素质。你们的行动使我们深受感动,使老人们又找到了儿

    女在身边欢聚的感觉,享受到天伦之乐。我们感谢你们的到来,老

    人们也感谢你们的到来,并向学校、团委表扬“爱心社”。

    此致!

    第四社会福利院办公室

    日年 月

    读了这封信,我们只能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为自己的心,

    为他人的爱。这是每一位爱心社成员时时牢记的话,或者说是一种

    信念支持。是的,恶是会传染,会蔓延,但我们相信爱和良心是被世

    界所有民族所承认和珍视的,它是全人类情感中永恒的底色。爱心

    社的成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队伍在不断

    壮大,他们的足迹踏遍燕园,并延伸向社会。与孤儿院的孩子们联

    欢,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欢乐,向失学的儿童伸出援手,为灾区

    组织募捐,爱心万里行进军山区调查实践。付出爱就会有爱的回

    报。一封封来自各地各阶层人们的信件飞向了爱心社,有表达崇敬

    之情的,有要求入社的,有表达积极支持并愿意出资支援的,还有

    来自高墙铁门之内满怀忏悔的。冰心、季羡林、贺敬之、梁晓声、邓

    朴方也戴上了那枚小小的红心,这无疑令爱心社成员备受鼓舞,干

    劲更足。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许多报刊

    不惜篇幅,浓墨重彩, 爱心万里行还受到中央电视台的追踪报

    道。这是社会对爱心社的承认,对爱的支持和珍视。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爱心社让你发光,让爱的阳光撒满人

    间,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爱心社,永远不会孤单!

    除了爱心社,在北大,另一社会公益型的服务群体是青年志愿

    者。有人称之为奉献爱心的一株“爱心红杏”,还有人称之为“当代

  • 第 29 页

    青年伟大的创造”。

    志愿者们或者出现在某一条街道,或者出现在某一户人家,或

    者出现在工矿企业,总之,他们总是出现在人们需要他们的地方。

    他们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影响之深,确实令人振奋。青年志愿者服

    务活动的主题只有一个“: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他们完全是

    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去为社会做贡献的。在市

    场狂潮下消极与腐败的氛围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离开

    雷锋多年的现代人,突然感受到真实雷锋的热情,一份份的爱心,

    温暖了每一个人。

    在众多的例子中,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便是北大生物系、地质

    系的几位同学义务在中国自然博物馆当讲解员。这些讲解员有男

    有女,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由于他们的讲解,来博物馆里参观的

    人络绎不绝,有一位参加讲解的女大学生说:“担当义务讲解员,

    我从心底里很乐意。为了满足各种观众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必

    须作好充分准备,确实又苦又累,加上我们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北大

    来到这里,其中不便自不必说。但是,每次为观众讲完一次课,我就

    轻松一次,很有成就感。”

    年 月 日,北京大学成立了第一个社区援助服务总

    队,这标志着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从此走上了有规律有

    组织的良性轨道。广大学生在服务总队的领导下,利用周末课余时

    间,深入到社区做公益事业援助活动。几年来,志愿者服务总队在

    北京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共有约三千名

    北大学子加入志愿者总队的行列。他们相继举办了“一厂一教”义

    务家教,与下岗女工手拉手,与归国华侨、老专家一助一,社区援助

    与社区街道共建,文明讲师团等大型活动,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

    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 《十二演播室》、《半边天》、北京电视

    台《北京您早》及《生活时报》、《北京人才市场报》等对北大青年志

    愿者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青年志愿者还在社区服务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 第 30 页

    北京市民政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总工

    会、共青团北京市 年联合发文,规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定每年 月份第三个周六为“北京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日”。据

    此规 月定,北京市在 年 日上午举办了第五次“北京市

    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日”活动,主题是“热心连万家,服务你我他”,

    此次“活动日”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目的在于使社区居民人人参与,

    服务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参与社区服务。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努力寻找可以归属的亲密群体。社会学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中,一个团

    结互助、成员归属感强的社区环境无论对社区成员还是更大的社

    会环境都有诸多益处。为建设温馨社区,需要社区居民的互相帮

    助,也需要更多的志愿服务。

    尽管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都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然缺乏必

    要的持续动力和居民参与服务意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受

    燕园街道办事处委托,曾在以北大校园为中心的社区选择集中点

    开展这项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了北大爱心社、计算机协会、心理

    学社和环发协会,在家属区进行了集中服务,爱心结对、心理咨询、

    计算机知识咨询、社区环境与环保意识⋯⋯在提供现场服务的同

    时,志愿者们还营造出了“社区志愿服务他人无上光荣”的宣传气

    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共建美好家园的

    活动中来。

    为了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北京大学有组织地对青

    年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其中,“文明礼仪学校”的成立就是一个标

    志。“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 年

    月 日的“北京大学百年校庆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以下

    仪学校简称 ”)。

    年 月 日是北京大学的百岁华诞。百年校庆的盛典无

    疑是展示今日北大和今日北大人风采的窗口和良机,但机遇同时

    意味着挑战。为了充分展现北大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卓然独

  • 第 31 页

    帜的精神魅力,继承和发扬历经百年而积淀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

    学党委、行政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北京大学团委创立了“礼仪学

    校”,直接瞄准百年校庆,计划通过系统的、务实的、严谨的培训,为

    校庆提供一支规模在 人左右的、训练有素、能够代表当代北

    大风貌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并以此为契机,将北大首倡的“文明修

    身”工程从“批判反省”阶段推进到“规范建设”阶段,将广大青年学

    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引导到为母校做贡献、办实事上来。

    时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任彦申教授亲自担任了“礼仪学校”

    的名誉校长,包括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院士、学术界泰斗季羡林

    和张岱年先生等在内的北大党政领导及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担任了

    “礼仪学校”的顾问。作为直接承办机构,北大团委由团委书记出任

    “礼仪学校”校长,并明确提出了“爱国、爱校、奉献、成才”的“校训”

    口 的实践中“,礼仪学校”以非号。在首期办学(

    凡的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内涵深厚、层次丰富的办学思路。在此基础

    上确定了“四个面向”的办学宗旨:

    “面向校庆,做好今日北大的主人;

    面向校园,做文明修身的先锋;

    面向社会,做倡扬精神文明的志愿者;

    面向未来,做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在校庆前的两期办学中,“礼仪学校”直接培养了五百名青年

    志愿者,是北大百年校庆志愿者队伍中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组织

    最严谨、培训最系统的中坚力量。这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多项校庆

    活动的台前幕后,为多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大

    家一定不会忘记,校庆期间,有一批身穿红马甲的同学在校园的各

    处默默地奉献着,导游、讲解、翻译、维持秩序⋯⋯不会忘记他们热

    情到位的服务,文明大方的举止和他们火红的身影“。礼仪学校”创

    建的“北京大学大学生礼仪服务队”“、北京大学学生导游团”“、北

    京大学国旗班”,以其严整的阵容、专业的素养和出色的表现赢得

    了四海来宾和校友的交口称赞。“礼仪学校”一时成为北大百年校

  • 第 32 页

    庆中一道独特而格外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

    青年志愿者。

    校庆的鼓声已渐渐平息,但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还只是

    迈出了第一步而已。它的创办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而是应

    时而动的“长期行为”。校庆期间的实践活动证明,校园需要志愿

    者,社会需要志愿者,时代需要志愿者。为了响应共青团中央把青

    年志愿者活动推向纵深的号召,为了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更高,素

    质更高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把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需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

    设,北大团委在总结以往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办学经验的基

    础上,针对校庆后的工作方向,进一步调整了办学思路,完善了办

    学模式,坚持在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总领下,以文明修身为突破口,

    让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继续承担青年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年 月,北大团委正式决定把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作为它的

    一个直属机构,由总队负责统筹领导北大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以及

    负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团委向总队和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

    提出了“每周奉献一小时”的号召。总队是一个拥有办公室、宣传

    部、外联部、培训部和一大批青年志愿者的大型机构,它一经成立,

    马上投入紧张有序的招生工作之中,广大同学踊跃报名。总队将把

    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好。青年志

    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的培训内容以知识咨询为主,包括文明礼仪的

    一些课程,并且分期推出一批主题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学员们

    集体上课,分组编制,全体听讲座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学校请一些权威人士授课,外联部将负责对外联系活动,

    做到学以致用,各组也可自行组织活动。学期结束,进行考核,考核

    方式灵活不拘泥,力争对学员的真实水平做出客观评价。

    文明礼仪学校的成立与发展其意义不止于北大的校庆,而在

    于提高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北大学生“时代先锋”的历史作

    用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的工作不能继续

  • 第 33 页

    停留在“志愿服务”这个简单层次上,只有提高了“青年志愿者”的

    素质,才能推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因此

    为志愿者办学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也为志愿者活动的发掘出了

    新的“生长点”。

    路漫漫其修远,礼仪学校仍处在摸索阶段,但是,北大学生都

    有热情而坚定的心,也相信众志成城,有了团委的信赖和支持,通

    过全体志愿者共同的努力,青年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一定会发展

    壮大!

    从爱心社到青年志愿者,在整个 年代,北大学生掀起了一

    次又一次的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北京大学在

    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引导学生从 年代的激进走

    向新时代的超越激情的努力与成果。北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无疑

    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承认。他们用实际行动挑战了社会

    上目前在某些人心中流行的“惟利是图”“、金钱第一”的人生价值

    理论,并且说明蕴涵在人们内心中的种种爱心与服务他人的精神

    不会泯灭。

    第二节  失落与寻求:求知与道德的双重变奏

    进入 年代,渴望经济起飞的社会发现自己仍然是饥肠辘

    辘,要加快步伐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人才还是太少太少了。社

    会又把它关注的目光频频投射到那圣洁的知识殿堂前的求知之路

    上。

    英国哲学家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这样说道:“人

    类知识和人类权利归于统一;因为凡不知原因时即不能产生结果。

    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而凡在思辨中为原因者在动作中则为

    法则。”在求知的路上,大学生们曾经走过了歪歪斜斜的轨迹,他们

    在不断地寻求着自己行动的原因和规则。

    北京大学的学生素以好学求知而闻名。在整个校园道德风气

  • 第 34 页

    转变为“超越激情”之际,又恰逢全社会向知识进军的大潮涌起,北

    大学生又一次掀起了一场刻苦学习的热潮。这也是道德转换为超

    越激情时代的一个标志,骚动变为理性的个性追求的标志。

    北大学生是从千军万马竞渡的独木桥上挤过来的胜利者。昨

    天的高中生,今天戴上了北大的校徽,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言表

    每的。可是,来到了北大,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所以

    一个人又同时面临重新自我定位,重新寻找自我坐标的新问题。

    每天,走在北大的校园里,我们都会看到匆匆忙忙的学生,背

    着书包,或骑自行车,或步履匆匆,走在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的路

    上。早晨,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有很多早起的学生在早读了。琅

    琅的读书声,由远及近,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紧迫感。自习室里的

    座位好像总是不够用,尽管北大近年来加快了教室和自习室的建

    设,但是,同学们仍然感到座位的紧张。抢占自修教室,几乎是每个

    北大学生都知道的一个“燕园景观”。老实的同学,早吃饭或者不吃

    饭争取时间占位子。聪明点的学生,用书或者书包作为“信物”,摆

    在桌子上以示“使用权”。到了晚上,自习室的灯光不熄,就不会出

    现人去屋空的现象,即使在节假日也是一样。

    从全球情况来看,世界发达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原

    子技术、空间技术、电脑工程、生物工程的大力发展,社会结构也从

    工业社会逐渐向着“后工业社会”转变。知识更新,信息爆炸,我们

    这一代大学生肩负着缩短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差距或者从时间

    角度说缩短“三个时间差”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大学生努力

    承担起了知识报国的道德重任。北大学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承

    五四青年报国志,做科教兴国栋梁材。”这是北大学生在认清国内

    国际形势的情况下,作出的理性选择。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要求新时期的青年坚持学习

    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

    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

  • 第 35 页

    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四个统一”,是党和人民对广

    大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

    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是对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

    青年一代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必备的素质条件。

    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北大学子不仅“坐而论道”,而且更注重身

    体力行,争做“四个统一”素质要求的自觉实践者。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龙腾虎跃的新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的价

    值在今天的中国几经挑战后已显得昂贵,求知路上的寂寞和险峻

    又变得更壮丽和高尚。“厌学风”画了一个怪圈之后早已经悄然逝

    去,求知热已经在复苏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北大学子已经听

    见了时代的主旋律。他们已经成为其中跳跃的音符。

    第三节 “修、齐、治、平”:在自律中走向人格尊严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起来,但与此同时,许多

    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许多不道德的现

    象又重新泛起,学校这一方净土也未能除外。

    当今中国第一稀缺的道德资源就是道德自律意识,这种资源

    在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中间,其储备量也并不令人乐观。当他们在

    政治上和理论上高喊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时,时常忘记道德上的

    自律本是人格独立、自由与平等的内在社会依据。因此,在大学生

    之中强调道德的自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道德自律是一种高级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在个体人格上的

    典型表现,是个体对社会共同生活经验中的善恶观念的独立辨识

    与自我约束的统一。目前,在大学校园生活中,一个最突出的不良

    现象就是不拘社会公德“小节”的人太多了。而且,这种人的羞耻感

    也日益淡化。然而,恰恰又是他们在许多方面对人格、自尊议论最

    多、要求也特别多。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第 36 页

    这是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种要求都实现不了,又何谈什么

    民族道德的更新与创造?为此,中国传统文化所提炼出来的那一整

    套尽心知性的道德修养理论,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只有个人的

    心性追求和主观修养才是通向善价值之达成的起点。因此,真正的

    内在精神超越并不是一种针对生命的客观真实性而要求解决实际

    生活的有限性问题。相反,它并没有实际生存的意义,毋宁说是为

    了解决意志与现实的冲突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因为人的主观意志

    与行为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永恒的心理事实。基于此,道德自

    律就是人格伟大与尊严的充要条件。

    “校园呼唤道德,北大呼唤文明!”

    也就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北京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修身

    月份。北大学生提出了“活动。开始的时间是 年的 治国平

    天下,先从修身起”“、先独善其身,再兼济天下”“、一屋既扫,天下

    可净”等口号,主张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是北京大学开中国

    大学之先河,率先提出这场旨在“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争取早日

    成才”的运动。同学们张贴标语、组织讨论、打扫校园、整理排放自

    行车、签名缔约、制定文明公约,提出从一被一褥、一桌一椅、一言

    一行做起的口号。这场活动首先由国政系、城环系同学发起,继而

    以狂飙突进之势,在校园里广泛展开。其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北

    大校团委和政管系团委共同组织的“北京大学首届读书文化节”。

    活动提出以“点燃智慧之灯,倡导文明之风,追求精神家园,提高人

    生境界”为宗旨。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讲座、征文、藏书评选、大

    型书市等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读书、用书、爱书”的热潮。在书

    里,同学们寻找到了做人的道理,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可以说,读书

    与做人,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永恒的话题。

    东方学系在文明修身工程开始时,就提出“从小事做起,从一

    点一滴做起”。同学们在校园内所有的学生宿舍、教室和厕所里张

    贴大量标语,提醒大家讲究卫生,即时冲洗,注意小节,遵守公德。

    该系团委书记说“:在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的厕所

  • 第 37 页

    里都常发现一些不符合身份,不利于健康发展的现象,对此学校也

    曾多次提醒,但收获不大。于是,我们在其他各系推动各项文明修

    身具体活动之后,想到以一些具体的又切实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

    方面去做一些事情,就这样我们的活动开始了。”

    与此同时,北大研究生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修身活动。经过一段

    时间的准备,他们推出了“艺术与修身”文化节。中央音乐团的交响

    乐、民间舞蹈的优美表演、《茶花女》名剧表演等,这一切都使北大

    学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艺术熏陶。

    北大学生的“文明修身”壮举,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关

    注。 年 月 日,《人民日报》发表“从传统中汲取,在现实中

    探寻,北大学生注重修身”的长篇文章,文章指出“以加强大学生个

    人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修身计划’正在成为北大校

    光明园文化的一个新的热点。 日报》的报道引用季羡林、陈岱孙、

    侯仁之等著名学者的观点说:“过去中国的四大书院教育重视格

    物、修身,这是值得借鉴的。治学与做人从来是分不开的,一个知书

    不知礼、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准严重不成比例的学生算不得一个优

    秀人才。”

    北京大学开展的文明修身活动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

    持。一向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其企业文化主导的深圳超顺集团,

    与北大学生的文明修身行为不谋而合,他们也在职工中开展了修

    万元人民身活动,并捐赠了 币给北京大学作为超顺修身基金。

    国内著名的杂志《英语世界》编辑部在了解到北京大学的文明修身

    活动之后也深受感动,为该活动捐赠了 册图书,并在来函中

    说:“你们开展的文明修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是实施跨世纪

    道德工程的实际有效的行为。”

    我们知道,修身可谓上台阶、求道得仁、无尽无涯,圣人尚且

    “三省吾身”,常人就更应日日注意修身了。搞“修身工程”,北大人

    人都在可修之列,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员,不管是老生还是新

    生。我们要求校园风气的转变,重塑我们的大学精神,这就涉及到

  • 第 38 页

    了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具体而言,北大的文明修

    身已经不是封建官本位时代所提倡的那种修身了,而是从自我、从

    身边做起,争做新世纪、新时代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新公民。

    我们要营造的是一个宽松的、以不断审视的目光、自我批判的精

    神、开明的管理、严谨的学术为自身特色的新的校园氛围;我们要

    营造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活跃的而非沉闷的、压抑的群体。所以,

    我们的修身工程是放眼大局的,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审

    视自身的不足,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具有北大特色的修身工程。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

    可惩。”这已经是北大人的共同的追求。没有这一份执着,北大人又

    如何成为敢于直面人生的斗士?须知,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

    鼻香。

    北大学生的文明修身行为虽然是在校内展开的,但是,它是面

    向全体公民、面向整个社会的,它决不应该被视为一所学校、一个

    企业或者一个单位的行为。相反,这是当代中国所普遍需要的。同

    时,北大的首先倡导引起了全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应,也说明,社会

    是多么地需要这一场“及时雨”。所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