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yjsc.gxu.edu.cnyjsc.gxu.edu.cn/pyb/2015bsyjspyfa.pdf ·...

69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处) 2015 9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Oct-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处)

2015年 9月

从 2015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目录

应用经济学(代码:0202)培养方案 ........................................................................ 1

生物学(代码:0710)培养方案 .............................................................................. 12

生态学(代码:0713)培养方案 .............................................................................. 24

电气工程(代码:0808)培养方案 .......................................................................... 28

土木工程(代码:0814)培养方案 .......................................................................... 32

化学工程与技术(代码:0817)培养方案 .............................................................. 39

作物学(代码:0901)培养方案 .............................................................................. 44

兽医学(代码:0906)培养方案 .............................................................................. 50

制糖工程(代码:082202)培养方案 ...................................................................... 54

植物病理学(代码:090401)培养方案 .................................................................. 59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代码:090501)培养方案 .................................................. 63

1

应用经济学(代码:0202)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本学科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7 年(首任系主任为中共一大代表李达

先生)。2011 年获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涵盖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

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等 10 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是广西自治区重点学科,学科配套有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学

科是广西大学“211”工程第三、第四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龙头学科。

近 10 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和部省级、软科学等重要科研项目 100 余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0 余篇,出版专著 100 余部;获得省部级

及以上学术研究成果奖 80 余项(其中包括省部级一等奖 6 项);本学科形成了

服务于国家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方法,服务区域合作与地方

经济的现代金融理论与区域金融实践,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贸易理

论与政策,服务于产业经济开放发展与可持续升级等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研

究特色和较强的学科综合优势。

研究方向有:1.国民经济学;2.区域经济学;3.财政学;4.金融学;5.产

业经济学;6.国际贸易学;7.劳动经济学;8.数量经济学;9.公共经济学;

10.中国—东盟区域发展。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博士研究必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

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学高级专门人才为基础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掌握应用经济学的基础

理论及方法,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研究方向系统的先进专

门知识。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

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

2

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及问题,能够独立从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能够在经济学学术领域或管理部门从事独创性的研究工作,成为本领域创新性、

研究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8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9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高级宏观经济学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60 3 第 1 学期

4 高级微观经济学

Advanced Microeconomics 60 3 第 1 学期

5 高级计量经济学

Advanced Econometrics 60 3 第 2 学期

6 专业前沿专题研究课程(一、二)

Professional Front Edge Subject Studies Curriculum 80 4 第 1、2 学期 必选课

7 应用统计方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Method 40 2 第 2 学期

8 经济系统控制与优化专题

Special Topic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40 2 第 2 学期

9 经济研究与调研方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Economic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40 2 第 2 学期

10 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与政策专题

Special Topic on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11 资源经济学研究专题

Special Topic on Resource Economics Research 40 2 第 2 学期

12 财税金融前沿理论专题

Special Topic on Frontier Theories of Pubic Finance and Tax 40 2 第 2 学期

13 中国西部开发专题研究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40 2 第 2 学期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Development of GuangxiBeibuGulf Economic Zone 40 2 第 2 学期

1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

Special Topic o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conomy 40 2 第 2 学期

16 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投资专题

Special Topic on Labor Market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40 2 第 2 学期

17 实用心理学与就业素质专题研究

Practical psychology and employment quality 40 2 第 2 学期

3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8

教育经济管理前沿理论与政策专题

Special Topic on Frontier Theories of Education Econom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19 公共部门经济前沿理论专题

Special Topic on Frontier Theories of Public sector economy 40 2 第 2 学期

20

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撑体系与金融创新专题

Special Topic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40 2 第 2 学期

21 沿边开放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专题

Open Border and International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40 2 第 2 学期

22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

Monetary Theory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23 区域性国际金融专题

Topic of Regional International Finance 40 2 第 2 学期

24 财税政策理论与实践专题

Special Topic on Taxatio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40 2 第 2 学期

25 公司金融专题

Special Topic on Corporate Finance 40 2 第 2 学期

26 资本市场专题

Special Topic on Capital Market 40 2 第 2 学期

27 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专题

Study on Financial Game an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40 2 第 2 学期

28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29 高级国际经济学专题

Advance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0 2 第 2 学期

3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专题

Special Topic on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40 2 第 2 学期

3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专题

Special Topic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ASEA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40 2 第 2 学期

32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专题研究

Commerce Management and Network Economic 40 2 第 2 学期

33 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专题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34 产业关联与产业组织专题

Industry Interaction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40 2 第 2 学期

35

产业转移与经济发展专题

Special Topic on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40 2 第 2 学期

36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Regional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37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专题

Study on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0 2 第 2 学期

38 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研究专题

Special Topic 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40 2 第 2 学期

4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39 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专题

Stud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40 2 第 2 学期

40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政策专题

Special Topic on Chinese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40 2 第 2 学期

1 中级计量经济学 40 不

根据硕士

课表安排

上课

同等学历、跨学

科考入的博士

生应补修本学

科课程 2 门 2 中级宏微观经济学 40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讲授一定学时的研究生课程,

批改研究生课程的习题,讲解习题课、参与研究生毕业环节等教学环节的任务,

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教学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第 3 学期。工作

量为 60 学时。考核方式:教学实践完成后,本人写出报告,由指导研究生教学

实践的老师写出评语,获得通过。

注:实践环节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

答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在学期间应参加 10 次以上(含 10 次)的学术活动,其中至少要有 2-3 次

为本人做学术报告。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或做学术报告,须填写学术活动情况表,

并由导师审核签字确认;申请答辩前报学院审查及存档。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根据不同方向,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选择阅读以下著作或期刊:

1.应用经济学:

(1)期刊《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必读);(2)期刊《经济

学动态》(各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必读);(3)《宏观经济研究》,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选读);(4)《宏观经济管理》,国家发展计

划委员会(选读);(5)期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生态环境与保护》、

《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导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选读);(6)期刊《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选读);(7)《经济

5

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杨小凯,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版(选读);

(8)《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杨小凯,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版(选读);(9)《中国经济蓝皮书》(每年一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选

读);(10)《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等各类统计资料工具书,中国统计出版社(选

读);(11)期刊《管理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读);(12)

期刊《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选读);(13)期刊《世界经济》,中国

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选读);(14)<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选读);(15)<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选读);(16)<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选读);(17)<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选读)。

2.国民经济学

(1)期刊《国有资产管理》(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必读);

(2)期刊《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

报资料中心(必读);(3)期刊《国民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必读);(4)《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阿特金森,

约瑟·E·斯蒂格利茨(选读);(5)《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选

读)。

3.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著,商务印书馆(必读);(2)期刊

《区域与城市经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必读);(3)

期刊《经济地理》,中国地理学会(选读);(4)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选读);(5)期刊《国际经济合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

济合作研究院(选读);(6)《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选读);(7)《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选读);(8)<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Elsevier B.V. (选读);(9)<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选读)。

4.财政学:

(1)《税收经济学》,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选读);(2)《美

国联邦税收制度》,凯文·E·墨菲,马克·希金斯(选读);(3)《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凯恩斯(选读)。

6

5.金融学:

(1)中国金融战略 2020,夏斌、陈道富,人民出版社,2010 年(必读);

(2)《结构金融导论》,[美]弗兰克·J·法伯兹,亨利·A·戴维斯,[英]莫拉德.乔德

里著,钱峰、沈颖郁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1 月(必读);(3)《20

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王爱俭,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年(必

读);(4)《20 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修订版),王广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 10 月(必读);(5)《货币理论与政策》,卡尔·E·沃什

著,周继忠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必读)。

6.产业经济学:

(1)期刊《产业经济》、《农业经济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选读);(2)期刊《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

究所(选读);(3)《产业组织理论》,[法]泰勒尔,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必读);(4)《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美]乔治·J·施蒂格勒,潘振民

译,上海三联书店(必读);(5)《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美]肯

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华东华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

三联书店(必读);(6)《微观规制经济学》,[日]植草益,朱绍文等译,中国发

展出版社(必读);(7)《反托拉斯经济学》,[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张群群等

译,经济科学出版社(必读);(8)《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英]卡布尔,于立

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必读)。

7.国际贸易学:

(1)《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修订版),杨小凯,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3 版(必读);(2)《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Trade New edition》(1994 年

3 月 29 日),Krugman, Paul R,MIT Press(必读);(3)《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

王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版(必读);(4)《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

与应用》,陆善勇,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必读);(5)《综合优势、发展战

略与金融危机》,陆善勇,《国际贸易问题》2011 年第 2 期(必读)。

8.劳动经济学

(1)期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必读);(2)期刊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必读);(3)《人性化的雇佣关系:效率、公平

与发言权之间的平衡》,巴德(BuddJ.W.)著,解格先,马振英译,北京大学出

7

版社,2007(必读);(4)《论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W·舒尔茨著,北京经济学

院出版社(必读);(5)《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十版),[美]伊

兰伯格等著,刘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必读)。

9.数量经济学:

(1)《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李子奈,叶阿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 月(必读);(2)《stata 在统计与计量分析中的应用》,王群勇,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7 年 11 月(必读);(3)《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王

志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 9 月(必读);(4)《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

白仲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必读);(5)《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马占新,科学出版社,2012 年 2 月(必读);(6)《金融工程》(第二版),郑振

龙,陈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7 月(必读)。

10.公共经济学:

(1)《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选读);(2)《现代公共支

出管理方法》,希克,经济管理出版社(选读);(3)《公共财政管理》,里德、斯

韦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选读);(4)《经济法》,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

所编译,知识出版社(选读);(5)《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德]马克斯·韦伯,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选读);(6)《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选读);(7)《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戴维·H·罗

森布鲁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读);(8)《经济法概论》,[日]金泽良雄,

甘肃人民出版社(选读)。

11.中国-东盟区域发展:

(1)《东盟十国经济发展史》,魏达志,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年 4 月(必

读);(2)《国际经济学》(原书第 4 版),[美]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

德·J·菲尔德著,龚敏、陈琛、高倩倩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7 月(必读);

(3)《中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黄卫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年 9 月

(必读);(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曹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6 年 10 月(必读)。

(二)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

能熟练查询和收集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料,并总结成条理和逻辑性均较

强的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 1 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外文文献不少

8

于 50 篇,近五年文献不少于 60 篇)。在报告中能全面展现前人所做过的工作,

目前的现状、动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提出富

有逻辑性的大胆臆测和建议。

2.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是在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学位论文开始之前的一次综合

考核,作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进行如下内容的考核:

(1)审核培养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和学分是否满足要求。

(2)考核博士研究生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

在阅读 50 篇以上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写出文献

综述书面报告,对本学科领域研究动态、最新进展、前沿热点论题、主要研究方

法和手段等做出详尽的介绍。由博士研究生本人报告,并打印分发给考核小组每

位成员。

(3)考核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质以及科研作风,

并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综合考核是开题报告的必要准备,不能以开题报告代替综合考核。综合考核

由考核委员会主持,考核委员会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 5 名教授、副教授

(副教授须有博士学位)组成,主席由教授担任,导师可参加考核委员会,但不

能担任主席。考核委员会的组成须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

处批准后,方可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是口试、笔试或口、笔试兼用,成绩按

优、良、不合格三级评定,并写出评语。考核成绩优良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申请补考核一次,仍不合格者,终止其论文工作。综合考

核最迟不能超过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进行考核前一个月通知博士研究生做好准

备,一般不予推迟。

3.选题报告:

内容:(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2)本课题的研

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3)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路线、

实验方案;(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5)本课题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6)与课

题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选题报告字数不少于 5000 字,选题(开题)报告必须通过学院一级考核小

组有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同时开

题报告书由学院归档。选题报告在第三学期第四周前完成。

9

论文研究开始后,一般不能更改研究课题。特殊情况下,允许中途更改。但

要求重新提交新的选题报告书,更改研究课题不要求再次举行开题报告会。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与质量必须达到广西大学应

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见附表 1),未达到

论文发表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本门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表

明作者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应

是一篇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 5 万字。博士研究

生进行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 2 年。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所发表的学术

论文数量与质量必须达到广西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

果量化指标要求,未达到要求者不能批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博士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

完成必修环节并通过综合考核后即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只有达

到了学校管理文件中关于学分和科研成果等所有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1.学位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在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明确主攻方向

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最迟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向导师和

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核并做出评语后才能进入论文阶段。

2.论文工作阶段检查:博士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论文进展情

况报告,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帮助博士研究生分析论文工作的难点,找出不足,明

确主攻方向,促进论文工作的进展。

3.论文审查: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 3-5 个月,向导师和指

导小组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

论文。

4.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 1-2 个月,提

交博士论文定稿版,学院安排采用反学术不端软件进行检测,如有不合格或较高

10

复制比情况出现,则延期半年申请答辩;半年后再次检测还属于不合格或有较高

复制比等情况,经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决定取消论文答辩资格。

5.博士学位论文其他要求: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文句简炼、图表清

晰、层次分明、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主要内容包括:综述本课题的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

贡献;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

和讨论;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写出所

有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引用别人的科

研成果和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加以说明;论文必须按规定的格式用计算机打印,

并按学校统一要求装订成册。

附表一:

广西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

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就读到提出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需与学

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

单位:

1.国外权威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 篇:要求在国外高级别经济学类期

刊(影响因子居前 10 位、影响因子均大于 1)发表论文 1 篇,这些刊物包括: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影响因子 3);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 2.8);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影响因子 2.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Elsevier,影响因子 2.0);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

影响因子 1.8);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

响因子 1.7);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 1.4);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Academic Press for 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影响

因子 1.3);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

响因子 1.2)。

2.国内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 篇:要求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经

济研究》或人文社科类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3.国内外较高级别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2 篇:可在国内 CSSCI 目录中

经济类期刊前 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

11

《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2 篇;或在列入

SSCI 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

新版 SSCI 目录为准)。

4.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 3 篇:在列入 CSSCI 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前 20%

(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

《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

《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或在列入 SSCI 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加上其他列入 CSSCI 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论文 2 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

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 SSCI 或 CSSCI 目录为准)。

5.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 4 篇:在列入 CSSCI 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

术论文 2 篇,加上列入 CSSCI 目录的其它相关期刊(含 CSSCI 目录分类中的管

理学,统计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

发表学术论文 2 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 CSSCI 目录为准)。

备注:

1.所列 5 项要求须满足其中 1 项。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增刊(或专刊)和

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

2.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

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

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3.论文的研究写作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发表必

须与导师共同署名,但学位申请人至少要有 1 篇论文是第一作者(申请人不是第

一作者的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申请人必须是第二作者)。

4.学位申请人只有达到了本学科科研成果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毕业及

进入博士论文答辩阶段。

5.所列第 5 点中的“其它相关期刊”包含《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但

发表多篇时只认定 1 篇。

12

生物学(代码:0710)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

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人们对动物分类和解剖的工作,而生物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 19 世纪,

并在过去的近 200 年时间里迅速地发展起来。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生物

学已经从最早的研究实体存在的“生物”逐步过渡到对生命现象的本质、对生命

活动的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和探索等方面,生物学也更多地被称之为“生命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前沿学科,生物学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存和

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对其他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

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深人拓展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生物学的研究方向

也越来越细化。如按照生物类型划分,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可分为动物学、植物学、

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按照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可分为分类学、解剖

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按照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

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而按照研究的手段则可

分为生物物理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同时,随着学科之间交叉越来越

普遍,传统生物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模糊。原来属于不同学科的内容经常同时

出现于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之中。

从生物学建立初期的细胞学说、演化观念和遗传规律等奠定现代生物学基础

的理论与学说,到 20 世纪以发现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的

兴起和蓬勃发展,再到以人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技术的建立

等为标志,生物学从分子水平到细胞、组织和器官乃至整体水平的研究已逐步融

会贯通,生物学的研究日益趋向多层次、多尺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总体上

体现了从对生命活动的静态分析到动态综合研究的特点。近年来,计算机数据处

理能力的快速提高与新型 DNA、蛋白质等测序技术结合而产生了生物信息学,

使“组学”研究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人们的兴趣也从描述生物学现象转移到

对某些特定蛋白质作用机制、蛋白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整个有机体的研究上,

从对单个组分的解析转移到了对不同生物系统的研究上。21 世纪生物学不仅在

揭示生命本质的研究中将出现重大突破,而且也将在解决人类健康、能源、粮食

和环境等诸多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本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紧跟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瞄准学科领域的

研究前沿,运用专业和行业的高新技术手段,吸纳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理论,结

合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的优势与特点,围绕国家学位点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理论

创新为前提、学科交叉为导向、成果集成为纲的理念指导下,建设具有地方特色

鲜明、研究方向精炼、学科水平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的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

养具有高水平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博士人才。

培养(研究)方向有:1.植物学;2.水生生物学;3.微生物学;4.遗传

学;5.发育生物学;6.细胞生物学;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生物信息

学; 9.环境生物技术;10.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对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与演化等核心生物学内容及数学、物理学和

化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并能精确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体系的

核心概念和理论。有能力获得在该学科特定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

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社会不同部门,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应

用开发部门独立承担开拓性的工作。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现代分子生物学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4 生命科学新理论新技术

New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Life Sciences 60 3 第 1 学期

5 生命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Biology 60 3 第 1 学期

6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

Advanced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40 2 第 1 学期

14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7 植物信号转导

Plant Signal Transduction 40 2 第 1 学期

8 植物生理生态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9 系统演化植物学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40 2 第 1 学期

10 高级水生生物学

Advanced Hydro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1 高级鱼类生理学

Advanced Physiology of Fish 40 2 第 1 学期

12 分子营养学

Molecular Nutr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3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Marine Bioactive Substances 40 2 第 1 学期

14 微生物学进展专题研讨

Seminars on Modern Microbiology Progressing 40 2 第 1 学期

15 微生物代谢与调节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40 2 第 2 学期

16 分子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

Molecular Microbe-Plant Interaction 40 2 第 2 学期

17 分子病毒学

Molecular Virology 40 2 第 2 学期

18 分子酶学与微生物酶工程

Molecular Enzymology & Enzymatic Engineering of Microbes 40 2 第 2 学期

19 植物病原微生物学

Phytopathogenic Microb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20 遗传学进展专题研讨

Seminars on Modern Genetics Progressing 40 2 第 1 学期

21 植物发育生物学

Plant Molecular Breeding 40 2 第 2 学期

22 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 Stress Tolerance 40 2 第 2 学期

23 高级植物分子生物学

Advance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24 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25 胚胎生物学

Animal Embryo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26 生殖生物学

Reproductive 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27 动物基因工程

Animal Genetic Engineering 40 2 第 2 学期

28 细胞生物学进展专题研讨

Seminars on Modern Cell Biology Progressing 40 2 第 1 学期

29 细胞信号转导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40 2 第 2 学期

15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30 细胞超微结构

Ultrastructure of the Cells 40 2 第 2 学期

31 基因表达与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40 2 第 2 学期

3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展专题研讨

Seminars on Progresses in Modern Biochemistry 40 2 第 1 学期

33 生物组学

Biological Omics 40 2 第 2 学期

34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Plan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35 生物技术与产业化进展专题研讨

Seminars on Bio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40 2 第 2 学期

36 高级生物信息学

Advanced Bioinformatics 40 2 第 1 学期

37 高性能生物信息处理

High-performanc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40 2 第 1 学期

38 高级数据挖掘

Advanced Data Mining 40 2 第 2 学期

39 生物图像处理

Biological Image Processing 40 2 第 2 学期

40 现代环境修复技术

Techniques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40 2 第 1 学期

41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40 2 第 2 学期

42 生物监测技术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of B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43 珊瑚礁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ral reef 40 2 第 1 学期

44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40 2 第 1 学期

45 鱼类生态学

Ecology of fishes 40 2 第 1 学期

46 海洋微生物学

Marine micro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47 海洋生态修复

Marine Eco-restoration Theory 40 2 第 1 学期

48 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

New Theories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0 2 第 1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协助导师指导 1-2 名硕士生毕业论文。

2.实践环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完成后由导师提交考核意见。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6

1.参加 10 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参加一次省级以上的学术会议,

其中本人要做 2 次学术报告。

2.学位论文答辩前,就论文研究结果在院系作一次学术报告。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根据不同的方向,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选择阅读以下著作或期刊

植物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2.Genes (8th Edition) (B. Lewin);3.Plant

Cell Monographs(Series Editor: David G. Robinson);4.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Series Editor: John M. Walker)。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植物学报;4.植物生理学报;5.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报;6.作物学报;7.中国农业科学;8.植物生态学报;9.植

物研究;10.Science;11.Nature;12.Cell;13.Molecular Plant;14.The Plant

Cell;15.Plant Physiology;16.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17.Plant Journal;

18.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19.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1.New Phytologist;22.Plant Science;23.Plant Molecular

Biology;24.Planta。

水生生物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Nutritional Biochemistry;2.Introduction to Nutritional Metabolism;3.Fish

Nutrition;4.Fish Feed Technology;5.鱼类生理学,林浩然,2002;6.水产动

物遗传育种学;7.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8.鱼类增养殖学;9.分子克

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金冬雁等译,2003;10.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3;11.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编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12.基因工程原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卢圣栋,高

等教育出版社;13.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14.细胞生物学,高教出版社(第

二版),翟中和主编,2001;15.干细胞生物学,裴雪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17.基础免疫学(上、下册),吴玉章等,科学出版社,2003;18.微生物学沈

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

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分子遗传学杨业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1;21.Developmental Biology. 6th ed, Gilbert, Scott F, Sunderland: Sinauer

17

Associates, Inc., 2000;22.Fundamental immunology. Paul W, Raven Press, 2003;

23.Genes VII. Lewin B,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0。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国内期刊:1.水产学报;2.中国水产科学;3.海洋与湖沼;4.水生生物

学报;5.海洋学报;6.水产科学;7.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8.生物

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9.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0.中国生物工程学报;

11.生物物理学报;12.Cell Research;13.遗传学报;14.动物学报;15.生

态学报;16.微生物学报;17.生理学报,18.细胞生物学杂志;19.实验生物

学报;20.中国科学(中英文);21.科学通报(中英文);22.自然科学进展(英

文);23.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24.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 Aquatic

Sciences;25.Aquacuture;26.Aquaculture Nutrition;27.Fisheries Science;

28.Aquatic Living Resources;29.Fish Biology;30.Fish Physiology & Biochemistry;

31.Canadian Journalof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32.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33.Nature;11.Science;

34.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35.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36.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37.Annual Review of Cell Biology;38.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39.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40.Zoological

Science;41.Process Biochemistry;42.Bioessays;43.Biochemistry;44.Biological

Chemistry;45.Biotechniques;46.Biochemical Journal;47.Biochemistry (Tokyo);

48.Biotechnology Letters;49.Biotechnology & Biochemistry;50.Biotechnology;

51.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52.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B-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53.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54.Chemistry & Biology;55.Crit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56.Cell;57.Current Biology;58.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59.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60.Journal of Biochemistry;

61.Journal of Cell Biology;62.Febs Letters;63.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64.Genome Research;65.Genomics;66.Genes & Development;67.Genetics;

68.Gene;69.Genetical Research;70.Genesis;71.Genome。

微生物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Genes (8th Edition) (B. Lewin);2.Molecular Virology (D.R. Harper);

3.Xanthomonas (JG.Swings, EL Civerolo);4.Molecular Biotechnology (BR Click,

18

JJ Pasternak)。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病毒学报;4.微生物学报;5.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报;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7.工业微生物;8.食品与发

酵工业;9.生物工程学报;10.Science;11.Nature;12.Cell;13.Nature

Biotechnology;14.Journal of Virology;15.Virology;16.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7.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18.Molecular Microbiology;19.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The EMBO Journal;21.Agriculture Food

Chemistry;22.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3.Molecular Biotechnology。

遗传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Genes (11 th Edition) (B. Lewin);2.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H. Elliott, D.C. Elliott);3.Xanthomonas (JG.Swings, EL Civerolo); 4.Molecular

Biotechnology (BR Click, JJ Pasternak)。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4.生物化

学与生物物理学报;5.生物工程学报;6.中国生物工程杂志;7.实验生物学

报物;8.微生物学报;9.遗传学报;10.Science;11.Nature;12.Cell;13.Nature

Biotechnology;14.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5.Journal of Virology;

16.Journal of Bacteriology;17.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18.Genome

Research;19.The EMBO Journal;20.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Genome Biology;22.Molecular

Biotechnology;23.Cell Research;24.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发育生物学

1.Theriogenology;2.Laboratory Production of Cattle Embryos;3.Biology

of Reproduction;4.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Fertility;5.Animal Science;

6.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7.分子克隆实验技术(译著);8.基

因工程原理;9.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0.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细胞生物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Genes (11 th Edition) (B. Lewin);2.Cell Biology (T.D. Pollard, W.C.

Earnshaw); 3.Xanthomonas (JG.Swings, EL Civerolo);4.Molecular Biotechnology

19

(BR Click, JJ Pasternak)。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4.生物化学与生物

物理学报;5.生物工程学报;6.中国生物工程杂志;7.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报;8.微生物学报;9.遗传学报;10.Science;11.Nature;12.Cell;

13.Nature Biotechnology;14.Plant Cell;15.Molecular Cell;16.Cell Research;

17.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18.Genome Research;19.The EMBO Journal;

20.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Genome Biology;22.Molecular Biotechnology;23.Journal of

Bacteriology;24.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Genes (11 th Edition) (B. Lewin);2.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H. Elliott, D.C. Elliott);3.Xanthomonas (JG.Swings, EL Civerolo);4.Molecular

Biotechnology (BR Click, JJ Pasternak)。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4.生物化

学与生物物理学报;5.生物工程学报;6.中国生物工程杂志;7.实验生物学

报物;8.微生物学报;9.遗传学报;10.Science;11.Nature;12.Cell;13.Nature

Biotechnology;14.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5.Journal of Virology;

16.Journal of Bacteriology;17.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18.Genome

Research;19.The EMBO Journal;20.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Genome Biology;22.Molecular

Biotechnology;23.Cell Research;24.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生物信息学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Setubal Joao, Meidanis

Joao);2.Evolutionary Bioinformatics (Donald Forsdyke);3.Bioinformatic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Analysis of Genes and Proteins (Andreas D. Baxevanis, B. F.

Francis Ouellette);4.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J·塞图宝,J·梅丹尼斯著;朱浩等

译);5.生物信息学(陈铭主编);6.生物信息学(叶子弘主编)。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20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4.生物化学与

生物物理学报;5.生物工程学报;6.计算机学报;7.软件学报;8.计算机研

究与发展;9.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0.生物数学学报;11.生物信息学;12.计

算机科学与探索;1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学报;14.Science;15.Nature;

16.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17.Bioinformatics;18.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 19 . Plos One ; 20 .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21.Nucleic Acids Research;22.BMC Bioinformatics;

23.BMC Systems Biology;24.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25.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Chemistry; 26.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27. Parallel Computing; 28.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29.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30.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31.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32.Computing; 33.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34.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35.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3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37.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38.Pattern Recognition;39.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40.IEEE Transactions on I Biomedical Engineering;41.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42.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环境生物技术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G. Voigt); 2.Biotechnology for

the Environment: Soil Remediation (S.N. Agathos);3.Water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M. Davis);4.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A. Kumar)。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2.科学通报;3.环境科学学报;4.微生物学报;5.中国

环境科学;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7.生态学报;8.应用与环境生物学

报;9.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10.Science;11.Nature;12.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3.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14.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15 .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Molecular Microbiology; 17.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8.Water Research;19.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1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

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

1.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基因工程原理,吴乃虎,科学出版社,2005;3.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卢圣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4.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2001;5.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生物化学(第三版),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学,范兆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分子遗传学,杨业华主编,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1;9.基础生态学,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海洋生

态学,沈国英,科学出版社,2002;11.海湾生态学,杨东方,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0;12.应用生态学,张金屯,科学出版社,2003;13.恢复生态学,孙书存,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景观生态学,肖笃宁,科学出版社,2003;15.环

境化学(21 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董德明、康春莉、花修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 上下册,高廷耀、顾国

维、周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环境流体力学,赵宗升,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18.环境系统工程,韦鹤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9.环境生态

学(高等学校教材),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0.环

境微生物,刘海春、臧玉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环境工程原理,

胡洪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Marine Pollution: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by Judith S. Weis;23.Environmental Science: 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

11th Edition, by Eldon Enger and Bradley Smith;24.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Second Edition), by Ronald A. Bailey and Herbert M. Clark;25.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by G. Voigt and S. Fesenko;26.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by A. Kumar。

必须阅读的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中英文);2.科学通报(中英文);3.微生物学报;4.中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水产学报; 6.海洋与湖沼; 7.海洋科学;8.

海洋学报;9.热带海洋学报; 10.遗传学报;11.细胞生物学杂志;12.中国

海洋湖沼学报(英文);13.生态学报,14.海洋环境科学;15.海洋科学;16.热

带海洋学报;17.环境科学学报;18.环境化学;19.环境工程;20.环境工程

学报;21.中国给排水;22.环境污染与防治;23.Science;24.Nature;25.P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2

26. Coral Reefs;27.Ecological Monographs;28.Cell;29.Molecular Microbiology;

30.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31.Molecular Biotechnology;32.

Aquacuture;33.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34.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

35.Biotechniques;36.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37.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38.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39.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40.Genomics;41.Genetics;42.Gene;43.Genome;44.Ecology;45.Ecology letters;

46.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47.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48.Biogeosciences;

49.Conservation Biology;50.Ecological Modelling;51.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52.Water research;53.Bioresource Technology;54.Environmental

pollution;55.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56.Environmental process;

57.Chemosphere。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掌握扎实的现代生物学理论知识, 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进

展;

2.所得到的发现或发明对本学科的发展有较明显的贡献, 达到所从事研究

方向当时的国际水平或在应用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形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体系;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实

际时间不少于 2 年;

4.研究成果达到下列条款之一:

(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

域国际权威刊物(期刊录用时最新的 SCI 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 2.5)发表(含已

被正式接受) 论文 1 篇;对于多位并列第一作者(导师不能为第一作者)发表

期刊录用时最新的 SCI 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 9.0,需满足发表论文影响因子的加

权排位分值等于或大于 2.5(署名排位第一加权系数为 1,第二为 0.5,第三为 0.3,

第四为 0.2,第五为 0.15,第六为 0.1;最终的影响因子值为加权系数×期刊录用

时最新的 SCI 影响因子值)。

(2)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

域 SCI 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累计录用时最新的 SCI 影响因子

等于或大于 3.5。

(3)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

域 SCI 收录刊物(期刊录用时最新的 SCI 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 1.5)发表(含已

23

被正式接受)论文 1 篇,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署名第一(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项或授权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项或部门审定的植物(作物、经济林)新品

种权 1 项;

b.获国家级科技奖项 1 项(一等奖排名前 10,二等奖排名前 6,导师必

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

c.获省部级科技奖项 1 项(一等奖排名前 5,二等奖排名前 3,导师必须

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

备注:

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 1 项,且科研成果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亚热

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或“广西大学”为第

一署名单位;

2.从 2015 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用已有理论解决了新问题。

2.研究结果可在 SCI 收录的学术刊物公开发表。

3.论文的字数不少于 6 万个汉字。

4.中英文摘要不少于各 1500 个字。

5.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 60 篇以上为外文文献。应包括论文写作

时最新的文献。

24

生态学(代码:0713)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广西大学生态学(Ecology)为理学类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学科

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具有

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生态学作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极大促进了本学科点的建

设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学科的发展,本

学位点立足于生态学科基础研究,主要围绕国家和广西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生态省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和林木千亿元产业发展的国

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具有鲜明的热带特色与区域特色。本学科拥有年龄结构和学

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优越的实验条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

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森林生态;2.生物多样性;3.生态工程与生态信

息;4.植物生理生态学;5.海洋与湿地生态。

二、培养目标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科研、管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求实

创新,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了解本学科国内外

的研究动态、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

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

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至

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25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现代生态学

Modern ecology 60 3 第 1 学期

4 应用生态学

Applied ecology 60 3 第 1 学期

5 保护生物学

Conservation 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6 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7 生态工程与生态信息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information 40 2 第 1 学期

8 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animal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9 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0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microbial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1 植被生态学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vegetation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2 湿地生态学

Wetlands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3 海洋生态学

Marine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4 生态学与环境分析方法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40 2 第 1 学期

1 生态学研究法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40

不计学分

第 2 学期 同等学历、跨

学科考入的

博士生应补

修本学科主

干课程 2 门

2 生态学专题

Special Subject of Ecology 60 第 1 学期

3 高级植物生理学

Advanced Plant Physiology 40 第 1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与科研实践,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做实验

和协助指导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主讲 20 学时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等。

导师根据博士生科研、授课的表现写出评语和评定成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参加 10 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

26

1.学生本人做学术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3 次以上;

2.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或报告)2 次;

3.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 5 次以上。

考核办法:根据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及做学术报告的质量按优、良、中、及

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邬建国,杨喆主编.现代生态学讲座(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李

俊清主编.森林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张金屯主编.应用

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12;4.Ecology, 第四版,美国 W.H. Freeman 公司出版,

2000;5.Forest Ecology,美国,2005;6.宋永昌主编.植被生态学,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7.冯江,高玮,盛连喜主编.动物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5;

8.池振明主编.现代微生物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9.斯帝芬.

帕拉帝主编(尹伟伦译).木本植物生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1。

主要学术期刊:

《Science》、《Nature》、《Ecology letters》、《New Phytologist》、《Ecology》、

《Ecosphere》、《Ecological monograghs》、《Ecological applications》、《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

《Functional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graphy》、《Conservation

Biology》、《Oecologia》、《Oikos》、《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Journal of

Biogeograph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二)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 5000 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外文文

献不少于 60 篇;对研究方向有全面的历史回顾,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有提纲挈领

的概述和深刻的陈述,对其研究出发点有充分的立论依据,对发展趋势有独到的

见解。

2.选题报告:研究课题名称、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案及进度安排。

要求公开举行选题报告会,经有关专家评议通过后,填写论文选题报告 3000

-5000 字,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选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

27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具备独立组织从事科研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

成果量化指标要求如下:

1.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 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 2.0)发表(含已被正

式接受)论文 1 篇。

2.在本领域 SCI 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 2 篇。

3.在本领域 SCI 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 1 篇,及在国内本

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 1 篇。

4.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 2 篇,并至少获得

1 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 1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或获得省部级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

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 1 项,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

文有关,且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

为第一)。

学位论文应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方面有突破或创新,对学科发展和经济建

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学位论文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证严密、

论据确凿可信,实事求是地推论出科学性较强的结论。达到国内同等研究的先进

水平。

2.论文研究不少于 2 年,论文撰写不少于 1 年。

3.论文字数不少于 5 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2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60 篇。

4.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不少于 1500 字。

28

电气工程(代码:0808)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5 个二级学科博士

点和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 2 个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

电气工程学科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教育部“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研究方向有: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电力电

子与电力传动,4.电机与电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6.复杂系统控制与优

化,7.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拥护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

作风,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服务。

2.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

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

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

学和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

1 门,2 学分;英语必修,3 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

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29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3 高等泛函分析

Higher Functional Analysis 54 3 第 1 学期

4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Modern Power System Analysis 54 3 第 1 学期

5 电气工程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 Notes on Academic Research Frontiers 80 2 第 1 学期

6 科技英语语法与写作

Scientific English Grammar and Writing 36 2 第 1 学期 必选

7 复杂电力电子系统分析与控制

Complex Power Electronic System Analysis and Control 36 2 第 1 学期

8 高等电路理论

Higher Circuit Theory 36 2 第 1 学期

9 交流电机系统分析

Analysis of AC Motor System 36 2 第 1 学期

10 现代高电压技术

Modern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36 2 第 1 学期

11 先进控制理论

Advanced Control Theory 36 2 第 1 学期

12 智能计算方法

Intelligent Calculation Method 36 2 第 1 学期

13 非线性振动

Nonlinear Vibration 36 2 第 1 学期

14 现代优化方法

Modern Optimization Methods 36 2 第 1 学期

15 复杂系统辨识、建模与优化控制

Complex System Identificati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Control 36 2 第 1 学期

16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 36 2 第 1 学期

17 高等电力网络分析

Higher Power Network Analysis 36 2 第 1 学期

18 动态电力系统

Dynamic Power System 36 2 第 1 学期

19 非线性系统

Nonlinear Systems 36 2 第 1 学期

20 现代信号处理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36 2 第 1 学期

21 高压电器理论与分析

Theory and Analysis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Equipments 36 2 第 1 学期

22 可再生能源能量转换与控制

Renewable Energy Conversion and Control 36 2 第 1 学期

23 柔性交流输电的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36 2 第 1 学期

2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前沿技术专题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Its Automation Cutting-Edge Technology 36 2 第 1 学期

25 电工新技术前沿专题

New Technological Frontier Technology 36 2 第 1 学期

30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26 电力电子技术前沿专题

Power Electronics Frontier project 36 2 第 1 学期

27 高电压前沿技术专题

High voltage cutting-edge technology projects 36 2 第 1 学期

28 电机控制技术前沿专题

Motor control technological frontier project 36 2 第 1 学期

29 机电系统测控技术专题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36 2 第 1 学期

1 电力系统分析

不计学分

同等学历、跨 学 科 考入 的 博 士生 应 补 修本 专 业 主干课程 3-4

2 电磁场理论

3 电力系统过电压

4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5 电机系统分析

6 数字信号处理

7 线性系统理论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博士生应参加教学科研实践。教学任务是主讲部分课程,或辅导一门专业课

或指导实验课或协助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科研任务是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及

生产任务,不计学分,但导师必须写出评语。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15 次,其中本

人主讲不少于 3 次,主讲的内容应为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术报告或

前沿报告。考核方式是导师小组对博士生的报告进行评价。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IEEE Proceeding C: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3.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4.IEEE

Proceeding B: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5.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ersion;

6.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7.中国电机工程学报;8.电力系统自动

化;9.电网技术;10.电工技术学报;11.高电压技术;12.中国电力;13.电

力自动化设备。

31

(二)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与拟选课题有关的属本学科近 5 年的国内外

文献(150 篇以上,外文文献 75 篇以上)。文献综述要叙述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

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在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内容、拟

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或难点、阐述所选方案的依据。文献综述应把握所研

究课题在学科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并建立总结成条理和逻辑性均较强的文献综述

报告,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 1 万字。

博士生论文选题以文献综述为基础,对拟研究的领域今后发展方向要有详细

的论述。注重阐述拟解决的问题及拟采用的方法及创新点。选题报告字数不少于

5000 字。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按广西大学西大学位字[2012]54 号文件《关于公布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

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通知》执行。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学位论文应该能表明作者已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

入的学科前沿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

术方面有创新性和突破,对学科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做出创造性成果。

2.学位论文应是一部围绕某一专题完整的、系统的、水平较高的小型学术

专著,一般应由三篇以上相关联的论文组成,而不是几篇杂乱无章的论文简单组

合。其中三篇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已在国内一级刊物或国外重要刊物上发表,

或被接受发表。

3.学位论文还应包括文献综述部分,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

景进行全面的综述和论述。

4.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5.学位论文必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句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

清楚,论述严密,论据确凿可信,能实事求是地推论科学性较强的结论。

6.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开始前应在通过开题报告。

7.博士生用于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2 年。

8.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 6 万字,附有不少于 1500 个单词的英文摘要。

9.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本),其中外文文献占 50%以上。

32

土木工程(代码:0814)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办于 1932 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曾为我国中

南、西南乃至台湾地区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做出了突出贡

献。经过 80 多年的历史沉淀、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国家“211 工程”连续三个

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的支持,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

基地和科研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其中结构工程学科连续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2013 年土木

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近 10 年学科相继获得了土木工程博士后

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专业硕士点、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

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省级创新团队——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广西人才小高地。

2012 年获批增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与城市环境技

术,开始培养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人才。当前已

经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强、教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攻关能力强,且

具有鲜明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区内领先、国内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

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八个二级学科:1.结构工程;2.岩土工程;

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5.市政工程;6.供热、供

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7.水工程结构与水安全;8.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

研究方向有:1.环境岩土工程;2.特殊岩土与工程;3.地下工程;4.工

程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控制;5.结构强度与振动;6.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及高层建筑结构;7.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8.钢结构及组合就结构;

9.建筑环境科学与设备工程;10.工程材料与结构的强度和灾变破坏;11.桥

梁工程结构;12.道路工程;13.环境污染控制理论及技术;14.水工程结构;

15.水安全;16.城市环境与建筑节能。

二、培养目标

博士生应具有坚实的相应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较

宽广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应用理论或实验

的研究方法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对研究方向中某一领域的学术水平达到国内

33

先进水平,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有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

态度和作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科技论

文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

作。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土木工程技术与进展

Progress in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60 3 第 1 学期

4 连续介质力学

Continuum Mechanics 60 3 第 1 学期

5 应用泛函分析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40 2 第 1 学期

6 计算结构非线性力学

Computational Nonlinear Mechanics 40 2 第 1 学期

7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Advanced Theor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40 2 第 1 学期

8 高等结构可靠度理论

Advanced Theories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40 2 第 2 学期

9 水循环理论

Water Cycle theory 40 2 第 1 学期

10 水资源系统理论

Water resource system theory 40 2 第 1 学期

11 高等水工程结构

Advanced Hydraulic Engineering Structure 40 2 第 1 学期

12 环境岩土工程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3 高等桥梁结构力学

Advanced mechanics of bridge structure 40 2 第 1 学期

14 高等路面工程

Advanced pavement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15 高等工程传热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Heat Transfer 40 2 第 1 学期

16 环境物理学

Environmental Physics 40 2 第 1 学期

17 现代空调制冷技术

Modern Technology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40 2 第 1 学期

34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8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40 2 第 1 学期

19 环境物理化学

Environment of Physical Chemistry 40 2 第 1 学期

20 高等岩石力学

Advanced Rock Mechanics 40 2 第 2 学期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40 2 第 2 学期

22 高等振动力学

Advanced Mechanics of Vibrations 40 2 第 2 学期

23 高等塑性力学理论

Advanced Theory of Plasticity 40 2 第 2 学期

24 结构健康诊断及修复

Healthy Diagnosis and Recondition of Structures 40 2 第 2 学期

25 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tructure- Foundation Interaction 40 2 第 2 学期

26 结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ory for Structures 40 2 第 2 学期

27 桥梁结构评估理论

Evaluation theory of bridge structure 40 2 第 2 学期

28 路面结构分析理论

Pavement structure analysis theory 40 2 第 2 学期

29 材料流变学

Material Rheology 40 2 第 2 学期

30 高等钢结构理论

Advanced theory of steel structures 40 2 第 2 学期

31 高等钢与混凝土组合及混合结构理论

Advanced theory of combined steel and concrete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40 2 第 2 学期

32 材料断裂机理与模拟

Strength and Fracture Mechanism of Materials 40 2 第 2 学期

33 材料结构与缺陷

The Structure and Defects of Materials 40 2 第 2 学期

34 固体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

Interfa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aterials 40 2 第 2 学期

35 固体材料微结构演变与力学行为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40 2 第 2 学期

36 耦合动力学

Coupling dynamics 40 2 第 2 学期

3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

Theori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40 2 第 2 学期

38 固体本构关系

Constitutive Relations for Solids 40 2 第 2 学期

39 水文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Hydrological Uncertain Analysis thory 40 2 第 2 学期

40 洪水预报模型与技术

Flood Forecasting Model and technology 40 2 第 2 学期

35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41 城市地下工程

Urb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40 2 第 2 学期

42 桥梁施工控制理论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Bridges 40 2 第 2 学期

43 填海造地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Sea Reclamation Engineering 40 2 第 2 学期

44 高等工程地质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Geology 40 2 第 1 学期

45 现代热泵空调技术

Modern Technology of Heat Pump and Air Conditioning 40 2 第 2 学期

46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40 2 第 2 学期

47 水处理理论与新技术

Water Treatment Theory and Technology 40 2 第 2 学期

48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40 2 第 2 学期

49 水环境化学及生态修复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40 2 第 2 学期

50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应用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40 2 第 3 学期

51 建成环境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Built Enviornment 40 2 第 3 学期

52 建筑设备自动化原理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on for Building Equipment 40 2 第 1 学期

53 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与技术

Design and Technology of Green Low-carbone Buildings 40 2 第 2 学期

1 样条函数方法 40

不计学分

第 2 学期

同等学历、跨 学 科 考入 的 博 士生 应 补 修本 学 科 主干 课 程 不少于 2 门

2 数值分析 40 第 2 学期

3 振动力学 40 第 2 学期

4 弹性力学 40 第 2 学期

5 计算结构力学 40 第 2 学期

6 有限单元法 40 第 2 学期

7 恢复生态学 60 第 3 学期

8 仪器分析 60 第 3 学期

9 生态学的数学模型 60 第 3 学期

10 高等热传学 60 第 3 学期

36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1 环境监测 54 第 3 学期

12 环境流体力学 40 第 3 学期

13 环境材料 60 第 3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博士生应参加教学科研实践。教学任务是主讲部分课程,或辅导一门专业课

或指导实验课或协助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科研任务是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及

生产任务,不计学分,但导师必须写出评语。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参加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 10 次,

其中本人主讲不少于 2 次,主讲的内容应是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术

报告或前沿报告。考核方式是导师组对博士生的报告进行评价。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1.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博士生必须广泛阅读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中外文专著及学术期刊。

2.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制订学位论文撰写计划,写出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

文献综述的字数不少于 5000 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 50

篇,近 5 年文献不少于 50 篇,对本研究方向有较全面的历史回顾,对国内外研

究动态有较深刻陈述,并对其研究出发点有立论依据。选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

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动向、前沿问题及进展,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拟解

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性说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研究计划及预期

进展、可行性分析及预期成果。选题报告要求 5000 字以上,经有关专家参加的

开题报告审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详见附件1。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学位论文选题:

(1)力求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及学科发展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课题。

37

(2)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3)所选课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适当。

2.论文选题及时间:

(1)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并经有关专家审议通过。

(2)第三个学期末完成选题工作。

3.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已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深入的学科前沿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

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有 2 个以上的创新点。

(2)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3)博士生用于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2 年。

(4)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 10 万字,中文摘要 1500 字以上,英文摘要内

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5)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来源应丰富,不少于 100 篇(本),其中外文文献

占二分之一以上。

附件 1: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

1.在本学科领域 SCI 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 1 篇,同时在国内中文核心刊物

发表本学科领域论文 1 篇。

2.在本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 1 篇,同时在国内中文核心刊物发

表本学科领域论文 1 篇。

3.在本学科领域 EI 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 2 篇。

4.获得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在国内中文核心刊物发表

本学科领域论文 1 篇。

以上各项只需符合一项。

说明:

(1)SCI、EI 收录的期刊论文均不含增刊、国际会议、学校学报发表的论

文;

(2)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当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为准,不含

38

增刊;

(3)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目录: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

报、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

(4)所有论文均是已发表或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

(5)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

西大学”;

(6)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

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

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

39

化学工程与技术(代码:0817)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本学科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煤转化、天

然气转化、冶金、能源、生物、轻工、医药、材料、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

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有 7 个学科方向:1.化学工程;2.化学工艺;

3.生物化工;4.应用化学;5.工业催化;6.材料化工;7.制药工程。

二、培养目标

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作为研究生最高层次的博士生,具体应严格要求做到: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掌

握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论和方法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农业和科学文教事业

献身的正确人生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

实际、求实创新的严谨治学态度;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设计方法与实

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与最新研究成就,熟练掌握一门

外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

和实验手段对本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身体健康,能承受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本学科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在

职博士生的年限可延长一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应由本人申请,经

导师、院(系)审查同意,报学校批准。本学科博士生的培养着重于培养学生独

立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能力。博士生入学后半年内,导师应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

制定博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除公共课外,围绕具体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课题进行

修课。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9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9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3 门,5 学分。

2.课程设置

40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新型分离技术与应用

New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60 3 第 2 学期

4 化学工程与技术进展

Progres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60 3 第 1 学期

5 专业英语

Technical English 60 3 第 2 学期

6 天然物化学加工与工艺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 for Natural Products 60 3 第 1 学期

7 分子热力学与统计热力学

Molecular and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60 3 第 1 学期

8 精细化工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40 2 第 2 学期

9 第二外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100 2 第 3 学期

10 生物催化工程

Biological catalytic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11 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理论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Separation method 40 2 第 1 学期

12 材料化学与工程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13 高等药物合成

Advanced Drug Synthesis 40 2 第 1 学期

14 现代药物制剂工程

Modern Drug Prepatation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15 高等有机合成

Advanced Organic Synthesis 40 2 第 1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讲授一定学时的研究生课程,

批改研究生课程的习题,讲解习题课、参与研究生毕业环节等教学环节的任务,

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教学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第 3 学期。工作

量为 60 学时。考核方式:教学实践完成后,本人写出报告,由指导研究生教学

实践的老师写出评语,获得通过。

注:实践环节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

请论文答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41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参加 15 次以上(含 15 次)的学术活动,其中包

括: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或学术报告 2 次;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 3 次,本人所作的

学术报告至少为 3 次(含开题报告和学院学术论坛报告)。

考核方式:学术活动结束后,博士研究生须提交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复印

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不少于 1000 字),由指导教师考核,并由

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记载成绩。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 10000 字;能熟练查询和收集所从事研究方向的

文献资料,并结成条理和逻辑性均较强的文献综述报告。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

(外文文献不少于 50 篇,近五年文献不少于 60 篇)。在报告中能全面展现前人

所做过的工作,目前的现状、动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

法和途径提出富有逻辑性的大胆臆测和建议。

2.选题报告:

(1)字数不少于 5000 字;列出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研究现状、研究的

目的及意义、主要的参考文献、课题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选题报告要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学院或相当级别的学术委员会或委托

专门的委员会进行评议。开题报告书经过批准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同时开

题报告书由学院归档。

(3)论文研究开始后,一般不能更改研究课题。特殊情况下,允许中途更

改。但要求重新提交新的选题报告书,更改研究课题不要求再次举行开题报告会。

(二)须阅读以下期刊文献:

1.AIChE J.,Elsevier Sci. Inc(必读);2.Chem. Eng. Sci,Elsevier Sci. Inc

(必读);3.Ind. & Eng. Chem. Res.,Elsevier Sci. Inc(必读);4.J. Chem. Eng.

Data,Elsevier Sci. Inc(必读);5.Chem. Eng. J.,Elsevier Sci. Inc(必读);6.J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必读);7.Material Letters,Elsevier Sci. Inc(必读);

8.Bioeng. & Biotech.,Am. Bio. Inst.(必读);9.J. Mol. Catl.,Elsevier Sci. Inc

(必读);10.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必读);

11.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必读);

12.Food Chemistry,Elsevier Sci. Inc(必读);13.Chinese J. of Chem. Eng.,中

国化工学会(必读);14.Carbohydrate Polymers,Elsevier Sci. Inc(选读);

42

15.Carbohydrate Research,Elsevier Sci. Inc.(选读);16.Drug Discovery Today,

Elsevier Ltd(选读);17.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Ltd(选读);18.Protein Biotechnology,Gary Walsh and Denis R. Headon, John Wiley

& Sons ( 选 读 ); 19 . Enzymes in Industry , Wolfgang Gerhartz, VCH

Verlagsgesellschaft(选读);20.J. Chem. Phy.,Am. Phys. Soc.(选读);21.Methods

in enzymology,Elsevier Sci. Inc.(选读);22.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Fluid-Phase Equilibrium,Prausnitz, J. M., et al., Prentice-Hall Inc.(选读);

23.Transportation Phenomena,J. Froment(选读);24.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

会(必读);25.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国化工学会(必读);26.化学工程,中

国化工学会(必读);27.化工进展,中国化工学会(必读);28.过程工程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选读);29.现代化工,中国化工学会(选读);30.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必读);31.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药学会为主要主办单位)(必读);32.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学会、中国

药学杂志(选读);33.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会(选读);34.食品科学,中

国食品学会(选读);35.食品与发酵工业,中国食品发酵所、全国食品与发酵

工业信息中心(选读);36.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会主办(选读);37.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主

办(选读);38.石油化工,中国化工学会(选读)。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应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对学科发展和经济

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2.论文应反映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应是一部围绕

某一专题完整的、系统的、水平较高的小型学术论著,一般应由三篇以上相关联

的论文组成,而不是由几篇杂乱的论文简单组合。

3.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和撰写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还应包括文献综述部分,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

景进行全面综述和论述。

5.论文必须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文句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

论证严密、论据确凿可信,能实事求是地推论出科学性较强的结论。

6.用于论文科研工作的实际时间二年以上;论文字数不少于 4 万字;附有

不少于 1500 个单词的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 50 篇以上为外文

43

文献。

7.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及要求以下:

(1)指标要求:在本一级学科及相关领域 SCI 或 EI 源期刊发表(含已被

正式接受)论文 3 篇,其中必须有 1 篇 SCI 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的论

文。未达到要求者,原则上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成果折算:

①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

利,1 项等同于 1 篇 EI 论文。

②高水平论文,即 SCI 二区以上的期刊论文 1 篇等同于 3 篇被 SCI 收录的

国际学术期刊论文,SCI 三区期刊论文 1 篇等同于 2 篇被 SCI 收录的国际学术期

刊论文。

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发明专利等)需与学位

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

位;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

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

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在各增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

44

作物学(代码:0901)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是关于作物生产与改良的一门理论与应

用并重的学科,根本任务是研究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育种技术,培育优良

品种;同时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阐

明作物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物学研究的实体对象是

大田作物、农田生态系统及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的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其理论体

系涉及作物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和系统多个层面;其专业知识

体系包括作物学理论知识、作物学技术知识、作物学工程知识和作物学方法论四

个组成部分。

广西大学作物学学科始设于 1932 年, 2000 年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

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作物栽

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种质资源学、作物环境及生态等 4 个二级学

科。2009 年作物学学科获得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 年作物学入选广

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植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环

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3 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和科研条件均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满足了学科队伍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2013 年,学校启动

了“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作物学学科被列入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学

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得到了加强,实验平台与科研平台的条件得到了改善。

学科学术力量雄厚,长期承担国家 863 计划、97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

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地方急需的科研项目,在亚热带作物资源评价

利用、遗传育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物生态安全等研究逐步形成了优势并取

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有:1.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基础;2.作物栽培及生理;3.作

物重要性状遗传与分子生物学;4.作物品种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5.种质资源

评价与创新利用;6.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生物学基础;7.作物环境及农产品安

全;8.有害生物与生态安全。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独立进行本学科高水平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

力;

45

3.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掌握扎实的作物学理论和实

验技能,能为本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提出、解决科学问题,胜任本专业的科学研

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4.身体健康。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

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植物分子生物学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4 作物栽培学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rop Cultivation 60 3 第 1 学期

5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60 3 第 1 学期

6 高级统计软件系统

Advanced Statistical Software System 40 2 第 1 学期

7 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40 2 第 1 学期

8 分子克隆技术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Cloning 40 2 第 1 学期

9 作物环境及生态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rop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0 高级土壤植物营养学

Advanced Soil-Plant Nutrition 40 2 第 1 学期

11 高级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原理

Principles for Advanced Crop Pest Control 40 2 第 1 学期

12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on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40 2 第 1 学期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40 2 第 1 学期

14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on Advanced Plant-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40 2 第 1 学期

1 高级作物育种学

Advanced Crop Breeding 40 不

计学分

第 1 学期

同等学历、跨

学科考入的博

士生应补修本

学科主干课程

2 门

2 高级作物栽培学

Advanced Crop-cultural Science 40 第 2 学期

46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协助导师指导 1-2 名硕士毕业论文,总工作量折合 30 学时。

2.实践环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完成后由导师提交考核意见。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参加 10 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其中 2-3 次为本人做学术报告,并且要

求至少参加 2 次省级以上的学术会议。

2.中期评估(综合考试)时,以学术报告形式向导师指导小组汇报论文选

题及其背景和预备试验的主要结果。

3.学位论文答辩前,就论文研究结果在院系作 1 次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

规定在答辩前 15 天完成,由所在学科组织安排并报学院备案,个人学术报告交

学院存档。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要求阅读的文献目录

通过阅读奠定广博深厚的理论基础,要求阅读本专业的一些经典文献著作,

广泛查阅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重要期刊杂志,对所涉及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及

可能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学术期刊论文 200 篇以上,其中国外文献、近 5

年重要文献占 60%以上。对于应用技术和方法选题,还要对国内外技术标准和专

利文献进行查询,并进行选题查新。

1.本学科主要经典著作

Crop Ecology(R.S. Loomis、D.J. Connor 主编)、The Physiology of Flowering

Plants(第 4 版,HelgiÖpik、Stephen Rolfe 主编)、齐民要术(贾思勰)、中国水

稻栽培学(丁颖主编)、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第二版)(余权文、汤章城主

编)、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许智宏、刘春明主编)、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吴

乃虎主编)、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布坎南 BB 等主编、瞿礼嘉等主译)、

杂交水稻学(袁隆平主编)、两系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陈立云主编)、《Genes

VIII》(Lewin B)、《Molecular Biology》(Weaver RF)、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学(韩

振海主编)。

本学科重要专业学术期刊

Nature、Science、Cell、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47

ProcNatlAcadSci U S A、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Genetic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Plant Breeding、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Advance in

Agronomy、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Plant、Plant Journal、Annuals of Botany、

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Euphytica、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Field Crops Research、Crop Science、Agronomy Journal、Irrigation Science、

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Water Resource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学

报、作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水稻

科学、玉米科学、土壤学报、环境化学、生态学报、生态环境学报、植物生理学

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生物工

程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遗传学报、杂交水稻、遗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

报、生物工程学报、热带作物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生物多样性、园艺学报、植

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反映所选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字数在 0.5 至 1.0

万之间。必须包括用互联网搜寻到的最新文献(含国内外),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50 篇。

2.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主要

参考文献、课题主要内容、方案及进度安排等。论文开题报告不得少于 5000 字。

(2)开题报告要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学院或相当级别的学术委员会或其委

托的专门委员会进行评议。开题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经批准的

选题报告书,由学院归档。

(3)论文研究开始后,一般不能更改研究课题。特殊情况下,允许中途更

改研究课题,但要求重新提交新的选题报告书。更改研究课题不要求再次举行开

题报告会。

48

开题报告时间:在第 2 学期结束前完成。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时间不少于 2 年;

2.研究工作形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体系,所得到的发现或发明对本学科的

发展较明显的贡献,达到所从事研究方向当时的国际水平或在应用方面填补国内

空白;

3.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对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及要求, 须满足以下 3 项指

标及要求中的其中 1 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

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下要求者,一律不准

举行学位论文答辩。

(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 1.5 以上(含 1.5)的 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1 篇。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

(2)申请人在 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

为第一)。

(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含录用)论文 1 篇,并至少获

得 1件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发明专利授权;或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

表(含录用)论文 2篇,并至少有 1个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

级)审定或登记的作物品种或不育系,或获得 1项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省部级以上

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

Nature、Science、Cell、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Genetic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Plant Breeding、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Advance in

Agronomy、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Plant、Plant Journal、Annuals of Botany、

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Euphytica、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49

Field Crops Research、Crop Science、Agronomy Journal、Irrigation Science、

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Water Resources、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科学通报、植物学报、作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

料学报、中国水稻科学、玉米科学、土壤学报、环境化学、生态学报、生态环境

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水利学报、农业

工程学报、生物工程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遗传学报、杂交水稻、遗传、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热带作物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生物多样

性、园艺学报、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

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

水土保持学报、棉花学报、果树学报、中草药、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

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用已有理论解决了新问题。

2.用于论文科研工作的实际时间 2 年以上。

3.论文的字数不少于 5 万个汉字。

4.附有不少于 1500 个单词的英文摘要。

5.鼓励用英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的字数不少于 3 万个单词。

6.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 50 篇以上为外文文献,应包括论文写作时

最新的文献。

50

兽医学(代码:0906)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 3 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即基础兽医

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1. 基础兽医学:在免疫药理学,广西特色中草

药药理学研究,中兽药新制剂的研究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2. 预防兽医

学:预防兽医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师资力量较强,教学和科研成果都处于国内

同类学科先进水平。目前在“动物传染病防治与分子病毒学”、“畜禽寄生虫病

防治与免疫”、“家禽疾病诊断技术及致病机理”3 个领域优势明显。对广西多

发性动物疾病如:狂犬病、猪瘟、鸡马立克氏病、牛肝片吸虫病等进行了流行病

学、病原学等研究,结合广西畜牧生产,解决了畜禽疾病困扰的重要问题。3. 临

床兽医学:主要针对奶牛、奶水牛、猪、鸡等主要畜禽以及宠物的营养代谢疾病,

动物生殖及繁殖疾病,探索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开展干细胞技术与疾病治疗研

究,为研究和解决本学科目前面临的重要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资料。

研究方向有:

1.基础兽医学:(1)兽医药理与毒理学。

2.预防兽医学:(1)动物传染病防治与分子病毒学;(2)动物寄生虫病

免疫与防治;(3)禽病防治与病原分子生物学。

3.临床兽医学:(1)动物代谢与生殖疾病研究;(2)动物干细胞与生物

技术。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

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掌握本学科坚实广博的理

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发展趋

势和研究技术;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熟

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能用第二外语阅读

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23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

51

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9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3 门,9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细胞分子生物学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60 3 第 2 学期

4 分子免疫学

Molecular immunology 60 3 第 2 学期

5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60 3 第 2 学期

6 分子病毒学

Molecular Virology 60 3 第 2 学期

7 寄生虫学研究进展

Advanced Research on Parasitology 60 3 第 2 学期

8 家禽比较免疫学

Poultry Comparative immunology 60 3 第 2 学期

9 动物疫病研究进展

Advanced Research on Animal Epidemic Disease 60 3 第 2 学期

10 免疫药理学

Immunopharmacology 60 3 第 2 学期

11 生化药理学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60 3 第 2 学期

12 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

Animal Metabolic Diseases and Toxicosis 60 3 第 2 学期

13 奶牛疾病学

Diseases of Dairy Cattle 60 3 第 2 学期

14 干细胞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tem Cells 60 3 第 2 学期

15 天然药物学

Natural pharmacology 60 3 第 2 学期

16 兽医病理学进展

Advance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60

不计学分

第 2 学期 同等学历、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应补修本学科主干课程 2

17 兽医药理学进展

Advanced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60 第 1 学期

18 兽医临床诊断学专题

Advanced Veterinary Diagnosis 60 第 1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与科研实践,指导硕士研究生做实验和协

52

助指导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主讲 20 学时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等。

导师根据博士生科研、授课的表现写出评语和评定成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参加 10 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

1.学生本人做学术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3 次以上;

2.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或报告)2 次;

3.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 5 次以上。

考核办法:根据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及做学术报告的质量按优、良、中、及

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金冬雁等译,2003

2.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卢圣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5.细胞生物学, 高教出版社,(第二版)翟中和主编,2001

6.分子病毒学,徐耀先主编,

7.基础免疫学(上、下册),吴玉章等,科学出版社,2003

8.《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0.《分子遗传学》杨业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1. Fundamental immunology. Paul W, Raven Press, 2003

12. Genes VII. Lewin B,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0,

(二)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

字数不少于 5000 字;

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80 篇;

对研究方向有全面的历史回顾,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有提纲挈领的概述和深刻

的陈述,对其研究出发点有充分的立论依据,对发展趋势有独到的见解。

2.选题报告:

53

研究课题名称、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

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案及进度安排。

选题报告须经有关专家评议通过后,填写论文选题报告 3000-5000 字,方

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选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学科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组织

从事科研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在国外公开发行的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其影响因子在 2.0 或 2.0 以上的可直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SCI 收录 1 篇,其影

响因子小于 2.0 的,追加 1 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以

上提到的发表论文均要求署名广西大学第一单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

师为第一)。

2.学位论文应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方面有突破或创新,对学科发展和经

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包括学术水平和工作量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证严密、

论据确凿可信,

实事求是地推论出科学性较强的结论。达到国内同等研究的先进水平。

2.论文研究不少于 2 年,论文撰写不少于 1 年。

3.论文字数不少于 5 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2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80 篇。

4.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不少于 1500 字。

54

制糖工程(代码:082202)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制糖工程专业是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是从解决人

类生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进步,该学科紧跟国际糖生物利用技术、糖类物质生物功能开发技术及糖生产

过程中糖类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与环境控制、制糖工程机械自动化的研究前沿,并

结合生物技术、环境学和机械工程学等高新科技及理论知识,不断拓宽新的研究

领域。

研究方向有:1.糖类生物利用技术与工程;2.糖类物质的生物利用与功能

开发技术;3.糖类副产品资源化技术及环境控制;4.糖业工程机械。

二、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设计方法与实验技

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与最新研究成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

手段对本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本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旨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

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使其能够从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中探

索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并最终能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理论研

究、技术革新、先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以形成创造性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

进步。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8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

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9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清洁生产与环保技术

Cleaning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60 3 第 1 学期

4 碳水化合物基础科学与工程

Carbohydrat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0 3 第 1 学期

55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5 新型分离技术与应用

New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60 3 第 1 学期

6 糖厂综合利用新技术

New Technic of Utilization of Sugar Factory 40 2 第 2 学期

7 制糖过程强化技术

Modern Theory of Sugar Process and Technology 40 2 第 2 学期

8 近代波谱分析

Modern Spectrum Analysis 40 2 第 1 学期

9 碳水化合物生化研究技术

Biochemistry Research Technology of Carbohydrate 40 2 第 1 学期

10 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

Research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40 2 第 2 学期

11 胶体与界面化学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40 2 第 2 学期

12 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质能源新技术及理论

New technology and theory of biomass material and biomass energy 40 2 第 1 学期

13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Intelligent detec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40 2 第 1 学期

14 高级机械动力学

Senior mechanical dynamics 40 2 第 1 学期

15 学科研究前沿

Subject research frontier knowledge lecture 40 2 第 1 学期

1 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

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cane sugar 不

计学分

按照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进行

同等学历考

入的博士生

应补修本学

科主干课程

1 门 2

生物高分子及研究方法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 and Research Methods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讲授一定学时的研究生课程,

批改研究生课程的习题,讲解习题课、参与研究生毕业环节等教学环节的任务,

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教学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第 3 学期。工作

量为 60 学时。考核方式:教学实践完成后,本人写出报告,由指导研究生教学

实践的老师写出评语。

注:实践环节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

请论文答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或主持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活动 10 次以上

56

(含 10 次),至少有 2 次为本人所做的学术报告。

考核方式:学术活动结束后,博士研究生须提交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复印件、

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不少于 1000 字),由指导教师考核,并由学院

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记载成绩。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文献综述

能熟练查询和收集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料,并迅速总结成条理和逻辑性

均较强的文献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 1 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外文文献

不少于 50 篇,近五年文献不少于 60 篇)。在报告中能全面展现前人所做过的工

作,目前的现状、动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提

出富有逻辑性的大胆臆测和建议。

2. 选题报告:

内容:(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2)本课题的研

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3)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路线、

实验方案;(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5)本课题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6)与课

题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选题报告字数不少于 5000 字,选题(开题)报告必须通过学院一级考核小

组有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同时开

题报告书由学院归档。

论文研究开始后,一般不能更改研究课题。特殊情况下,允许中途更改。但

要求重新提交新的选题报告书,更改研究课题不要求再次举行开题报告会。

(二)须阅读以下期刊文献:

根据不同方向,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选择阅读以下著作或期刊:

1.Enzymes in Industry,Wolfgang Gerhartz, VCH Verlagsgesellschaft,(必读);

2.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Fluid-Phase quilibrium,Prausnitz, J. M., et al.,

Prentice-Hall Inc.,(选读);3.Carbohydrates as Organic Raw Materials (II.),

FriederW. Lichtenthaler, VCH Verlagsgesellschaft,(选读);4.Contribution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arbohydrates as Organic Raw Materials,W. Praznik,

A Huber. WUV-Universitaumlauttsverlag,(选读);5.International Sugar 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a Ltd.,(必读);6.Sugar Industry Abstracts,CAB International,

57

(必读);7.Carbohydrate Research,Elsevier Sci. Inc.,(选读);8.Methods in

enzymology,Elsevier Sci. Inc.,(选读);9.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CS,(选读);10.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卢圣栋,高等教育出

版社,(选读);11.食品与发酵工业(杂志),中国食品发酵所,全国食品与发

酵工业信息中心,(选读);12.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会主办,(选读);1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主办,(选读);14.Pulp and Paper Chemistry andChemical Technology,Casey.J.P,

(必读);15.Pulp and Paper Manufacture,T.Adams et al.,(选读);16.TAPPI,

杂志(美国),(选读);17.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Am. Inst. Of Chem. Eng.,

(选读);18.J. Chem. Phy.,Am. Phys. Soc.,(选读);19.I. & E. C.,Am. Inst.

Of Chem. Eng.,(选读);20.Chemical Abstracts,Am. Chem. Soc.,(选读);

21.Bioeng. & Biotech.,Am. Bio. Inst.,(选读)。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以证明能力

与水平的标志)

1.论文应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对学科发展和经济

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论文应反映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

作的能力。

2. 博士生论文实际研究工作时间不少于 2 年,论文工作进行过程中,应进

行 4 次以上阶段性进展报告。

3. 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和撰写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4. 论文应是一部专题完整的、系统的、水平较高的学术论著。学位论文还

应包括文献综述部分,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进行全面综述和论

述。论文必须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文句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论

证严密、论据确凿可信,能实事求是地推论出科学性较强的结论。

5. 论文应当有两个以上创新点。论文字数 6-8 万字;附有不少于 1500 个单

词的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 50 篇以上为外文文献。

7. 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及要求以下:

(1)指标要求:

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 SCI 或 EI 源期刊发表(含录用,非会议论文)论文 2

篇(含 2 篇)以上,其中必须至少 1 篇为英文文章;或至少在与本一级学科相关

58

的 SCI 收录的 1 区或 2 区(以投稿当年为准)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 1 篇。

未达到要求者,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成果折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等同于 1 篇 EI 论

文。

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需与学位论文相关,申请人署名第一

或第二(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59

植物病理学(代码:090401)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病原与植物相互关系,

以及植物病害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广西大学植物病理学为第 6 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第 10 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依托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及植物遗传

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植物真菌学、线虫学、细菌学、病原与寄主互作、

病原的致病机理、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

用、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细菌分子遗传学、病害的防治等研究方面取

得突破性进展,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

研究方向有:1.植物病原菌与植物的分子互作;2.植物病原学;3.植物

病害及其防治;4.菌物学。

二、培养目标

本着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为培养目标,坚持

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

策,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品德高尚, 学风严谨,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

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积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

研究前沿;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能熟练

应用计算机和其他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宽广

的知识面和独立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或

管理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身体健康。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60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3 植物病理学研究技术

Technologies in Plant Pathology 40 2 第 1 学期

4 植物病害生态与防治

Ecology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40 2 第 1 学期

5 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专题研讨

Discussions on Progress in Plant Pathology 80 4 第 1 学期

6 分子植物病理学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40 2 第 1 学期

7 基因工程技术

Technology of Gene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8 植物线虫学

Plant Nematology 40 2 第 1 学期

9 植物病原细菌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40 2 第 1 学期

10 植物病原真菌

Plant Pathogenic Fungi 40 2 第 1 学期

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40 2 第 1 学期

1 植物病害生理学

Physiological Plant Pathology 40

不计学分

第 1 学期 同等学历、跨学科考

入的博士生应补修

本专业主干课程 2 门 2 分子遗传学

Molecular Genetics 40 第 1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 分,非学位课≥60 分。补修课程必

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协助导师指导 1-2 名硕士毕业论文,总工作量折合 30 学时。

2.实践环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完成后由导师提交考核意见。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参加 10 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参加 2 次省级以上的学术会议,

本人做学术报告不少于 2 次。

2.中期评估(综合考试)时,以学术报告形式向导师指导小组汇报论文选

题及其背景和预备试验的主要结果。

3.学位论文答辩前,就论文研究结果在院系作 1 次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

规定在答辩前 15 天完成,由所在学科组织安排并报学院备案,个人学术报告交

学院存档。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61

基本要求:通过阅读奠定广博深厚的理论基础,要求阅读本专业的一些经典

文献著作,广泛查阅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重要期刊杂志,对所涉及领域的研究历

史、现状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

主要经典著作、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植物病原真菌学(陆家云主编);2.植物病原细菌学(王金生主编);3.植

物病原线虫学(刘维志主编);4.中国科学;5.科学通报;6.病毒学报;7.微

生物学报;8.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0.植

物保护学报;11.植物病理学报;12.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3.中国农业科学;

14.自然科学进展;15.植物学报;16.植物保护;17.中国生物防治学报;18.菌

物学报;19.Science;20.Nature;21.Cell;22.Nature Biotechnology;23.Journal

of Virology;24.Virology;25.Journal of Bacteriology;26.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 27 . Molecular Microbiology ; 28 .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9.Agriculture Food Chemistry;30.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31.Molecular Biotechnology;32.Phytopathology;33.Plant Pathology;34.Plant

disease。

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反映所选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字数在

0.5 至 1.0 万之间。必须包括用互联网搜寻到的最新文献(含国内外),参考文献

不少于 10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50 篇。

选题报告:

1.要列出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课

题主要内容、方案、研究目标、预期结果、创新性及进度安排。论文选题报告字

数要求为 5000-10000 字。

2.选题报告要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学院或相当级别的学术委员会或其委托

的专门委员会进行评议。选题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经批准的选

题报告书,由学院归档。

3.论文研究开始后,一般不能更改研究课题。特殊情况下,允许中途更改

研究课题,但要求重新提交新的选题报告书。更改研究课题不要求再次举行开题

报告会。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时间不少于 2 年;

2.研究工作形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体系,所得到的发现或发明对本学科的

62

发展较明显的贡献,达到所从事研究方向当时的国际水平或在应用方面填补国内

空白;

3.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对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及要求, 必须满足以下 4 项

中的其中 1 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

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

(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 1.5 以上(含 1.5)的 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1 篇(含

正式接受)。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 1.5 以下的 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或申请人分

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含

正式接受)。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1 篇(含正式接受),以及

至少获 1 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

师为第一);

(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含正式接受),以及

至少有 1 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

1 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

一)。

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

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

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

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

遗传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

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用已有理论解决了新问题。

2.用于论文科研工作的实际时间 2 年以上。

3.论文的字数不少于 5 万个汉字。

4.附有不少于 1500 个单词的英文摘要。

5.鼓励用英文写作学位论文,论文的字数不少于 3 万个单词。

6.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其中 50 篇以上为外文文献,应包括论文写作时

最新的文献。

63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代码:090501)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由我国著名动物繁殖学家王丕建教授创立于 1952

年,1984 年获得硕士学位点,1998 年获得博士学位点,2002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

学科,2007 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拥有胚胎生物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生殖内分泌和动物遗传育种 4 个

专业实验室及 2 个试验基地(良种牛繁育中心和巴马小型猪培育中心),仪器设

备的总值 2850 万元。近 5 年,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 91 项,其中国家 863 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 13 项,教育部科研课题 7 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课题 12 项,课题总经费 9700 余万元。学科今后将紧密围绕科学前沿

和经济建设重大需求两大主题,坚持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重,逐步研究解决动物遗

传改良与繁育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培育新品种,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

的重大技术问题、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方向有:1.动物繁殖新技术; 2.动物生殖生理;3.动物遗传育种;

4.动物胚胎生物技术;5.动物细胞与基因工程。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论和方法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农业和

科学文教事业献身的正确人生观并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的严谨治学态度;

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

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

态与最新研究成就;熟练掌握英语,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

能力,能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手段对本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

在某一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17 学分。公共学位课必修 2 门,5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3 门,8 学分;非学位课须修 2 门,4 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1 英语

English 60 3 第 1 学期

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36 2 第 1 学期

64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3 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60 3 第 2 学期

4 分子遗传学

Molecular Genetics 60 3 第 2 学期

5 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Embryo Biotechnology in Animals 40 2 第 2 学期

6 动物生殖生理进展与综述

Advanced in Animal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7 动物繁殖技术进展与综述

Advanced in Anim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40 2 第 2 学期

8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Cell B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9 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Cytogenetics 40 2 第 2 学期

10 营养代谢

Nutritional metabolism 54 2 第 2 学期

11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40 2 第 2 学期

12 现代动物育种进展与综述

Advanced in Modern Animal Breeding 40 2 第 2 学期

1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40 2 第 2 学期

14 第二外国语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40 2 第 2 学期

15 动物营养代谢与繁殖进展

Advanced in Animal nutritional metabolism and reproduction 40 2 第 2 学期

16 生殖内分泌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40 2 第 2 学期

17 动物基因工程

Gene Engineering in Animals 40 2 第 2 学期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参加教学科研实践,可以指导硕士研究生做实验和协

助指导教师做科研;主讲 20 学时本学科相关的课程。

导师根据科研、授课的表现写出评语和评定成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参加 10 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

1.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 1 次以上;

2.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 5 次以上;

3.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 2-3 次。

65

4.本人做学术报告 1 次以上。

考核办法:根据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及做学术报告的质量按优、良、中、及

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1.Theriogenology;2.Laboratory Production of Cattle Embryos;3.Biology

of Reproduction;4.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Fertility;5.Animal Science;

6.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7.分子克隆实验技术(译著);

8.基因工程原理;9.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0.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二)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 5000 字;

参考文献不少于 5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30 篇;

对研究方向有全面的历史回顾,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有深刻的陈述,并对其研

究的出发点有立论依据。

2.选题报告:研究课题名称、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案及进度安排。选题报告须经有关专家评议

通过后,填写论文选题报告 3000-5000 字,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选题报告

要求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

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并在在影响因子 2.0 以上(含 2.0)或本学科 SCI 二区

以上(含二区)的 SCI 刊物上至少发表论文 1 篇,或至少发表 2 篇 SCI 收录论文

(不限影响因子)或 1 篇 SCI 收录论文(不限影响因子)另加 1 篇国内核心期刊

论文(录用即可)。以上提到的发表论文均要求署名广西大学第一单位,申请人

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

2.学位论文应在科学理论或专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对学科发展和

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二)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66

1.学位论文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证严密、

论据确凿可信,能实事求是地推论出科学性较强的结论。达到国内同等研究的先

进水平。

2.论文研究不少于 2 年时间,撰写论文不少于 1 年时间。

3.论文字数不少于 5 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00 篇。

4.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不多于 12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