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15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陳玉美* 本文透過老照片與口述歷史,試圖記錄一個跨越「兩世代」的臺灣人家庭,在時代變 遷、政治更迭下的跨域流動與城市經驗與記憶。 1925 年生於左營舊城的楊進興,高雄中學畢業後,負笈日本九州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及 醫科大學求學,經驗大戰時期的日本內地的戰亂。戰後回到臺灣,進入臺灣大學醫學院就 讀,又經歷二二八事件。曾順意在舊城國校二年級轉學到府城台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就 讀,其後進入台南第二高女 ,畢業後進入臺灣新生報工作,後轉任於左營國小擔任教職。 1948 年楊進興任職於在高雄省立醫院與衛生院,同年與曾順意結婚。1955~1956 奉派到 金門前線擔任醫官,親歷動盪的國共對仗。1977 年第一次遊歷美國,台、美斷交後,於 1982 年移民美國,在橘郡行醫。2000 年落葉歸根長住臺灣。 本文希望經由跨空間、跨時代、跨文化的研究,記錄了一個跨越「兩世代」的臺灣人 在「跨界流動」的「人、流離、認同與城市記憶」的故事。而生活經驗、性別角色與社會 期待形塑了城市記憶與認同的面貌。 關鍵字:跨界流動、城市記憶、家族相簿 崑山科技大學講師/成大歷史博士生 一、 前言 楊進興生於 1925 年,左營舊城人,目前定居台北市。早年,高雄中學畢業後,負笈日 本九州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及醫科大學求學,經歷大戰時期的日本內地的戰亂。戰後放棄可 以繼續的日籍身分返台,進入臺灣大學醫學院就讀。1948 台大畢業後在高雄省立醫院外 科實習,稍後任職於高雄市衛生院第三課課長。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陳玉美*

本文透過老照片與口述歷史,試圖記錄一個跨越「兩世代」的臺灣人家庭,在時代變

遷、政治更迭下的跨域流動與城市經驗與記憶。

1925 年生於左營舊城的楊進興,高雄中學畢業後,負笈日本九州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及

醫科大學求學,經驗大戰時期的日本內地的戰亂。戰後回到臺灣,進入臺灣大學醫學院就

讀,又經歷二二八事件。曾順意在舊城國校二年級轉學到府城台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就

讀,其後進入台南第二高女 ,畢業後進入臺灣新生報工作,後轉任於左營國小擔任教職。

1948 年楊進興任職於在高雄省立醫院與衛生院,同年與曾順意結婚。1955~1956 奉派到

金門前線擔任醫官,親歷動盪的國共對仗。1977 年第一次遊歷美國,台、美斷交後,於

1982 年移民美國,在橘郡行醫。2000 年落葉歸根長住臺灣。

本文希望經由跨空間、跨時代、跨文化的研究,記錄了一個跨越「兩世代」的臺灣人

在「跨界流動」的「人、流離、認同與城市記憶」的故事。而生活經驗、性別角色與社會

期待形塑了城市記憶與認同的面貌。 關鍵字:跨界流動、城市記憶、家族相簿

*崑山科技大學講師/成大歷史博士生

一、 前言

楊進興生於 1925 年,左營舊城人,目前定居台北市。早年,高雄中學畢業後,負笈日

本九州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及醫科大學求學,經歷大戰時期的日本內地的戰亂。戰後放棄可

以繼續的日籍身分返台,進入臺灣大學醫學院就讀。1948 台大畢業後在高雄省立醫院外

科實習,稍後任職於高雄市衛生院第三課課長。

Page 2: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曾順意生於 1925 年,台南第二高女畢業,父為左營區區長曾廷垣,為左營名望之士。

舊城公學校二年級後轉學至台南師範附設公學校就讀,寄居姨丈吳森玉醫生家中,吳森玉

為府城名醫。曾順意第二高女畢業後,相繼任職於台南市政府、台灣新生報。二次大戰後,

乃轉回左營國小任教。1948 年與楊進興結婚,時長官公署除日語教學力行國語政策,曾

順意以語言轉換困難不適為由辭職在家。1955 年楊進興被徵調到金門前線當醫官,經歷

動盪的國共對仗。其後在左營大路自行開設信安醫院。1977 年赴美遊歷考察一個月。

1982 年依親長女移民美國,一度在加州橘郡針炙行醫,2000 年後落葉歸根,結束台、美

間往返奔波之辛苦,定居台灣。

楊進興與曾順意是筆者的翁姑,他們都是跨越日治與國府的所謂「兩代人」,生命歷程

中也都有跨界的經驗,這些經歷既是他們的人生翦影也是時代的縮影,隨著台灣不同局勢

的發展,也牽扯二人人生境遇乃至於家族的命運。走入家族歷史進行整理研究時,卻發現

無形的資產是長者腦海裡的記憶,有形資產則是家族的一本一本相簿。這些相簿記錄家族

與家庭生活,個人學生時期求學點滴,街道街景,工作場合與內容,旅遊景點……場域包

括了臺灣、日本與美國,可惜的是不少私人文件毀於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為求身

家安全而燒毀。

本文希望經由走過「兩個時代」、並有跨界流動經驗的楊進興與曾順意所保存的家族相

簿照片,嘗試著跨空間、跨時代、跨文化的研究書寫,深入探討一個家族在「跨界流動」

的「人、流離、認同與城市記憶」議題。同時也是一個台灣「兩代人」的故事。

二、左營舊城

楊家世居左營舊城,龜山、蓮池潭一帶,即現今勝利路拱辰門旁1。從日治時期舊照片

對照楊家保留的照片,拱辰門外傳統民居應該極可能是楊家的祖居。從 1912 年的照片看

來,拱辰門上仍有雉堞(參見圖 1-1)。但是由圖 1-4 楊家照片所見,藤蔓已爬滿城牆,拱

辰門上方似已不見雉堞,根據楊進興的口述雉堞應該已在 1960 年代毀壞。另外由拍攝於

1937 年楊進興與雄中同學合影於拱辰門外的照片,隱約可見石柱上刻有「史蹟舊城」字

樣(參見圖 1-3)。

1北門(拱辰門):位於左營區勝利路、義民巷、埤仔頭街交會口處。城門構造尚稱完好,左右延存之城牆,

尚有五百多公尺毗鄰勝利路約百多公尺之城牆,仍存雉堞。表門額書「拱辰門」,內門額書「北門」,上

款題「道光五年桂月穀旦」「督見總理吳春藏、黃化鯉,督造總理黃耀漢、吳廷歲」。

Page 3: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圖 1-1. 1912 年(大正元年)拱辰門仍完好,門

外右邊民宅,疑似楊家祖居(翻拍自《臺灣大

觀》)

圖 1-2 楊家勝利路舊宅就在拱辰門外右邊,現

為幾間商店仍是楊家祖產,照片約攝於 1950

年左右。

1-3「興」雄中一年級時與同學合影於拱辰門

外,前排左二為「興」(1937)。

1-4「興」於 1970 年代初期攝於拱辰門外。

蓮池潭又稱蓮陂潭、蓮花潭、蓮水潭,均因「潭多蓮花,故名」。2鳳山縣誌云:「龜

山在縣治左,近接半屏山,形如龜半蟠,城內繁蔭密蔭中,多喬木。居民環居其下。」楊

家即是環居龜山附近的居民,龜山隔著蓮池潭遙望著半屏山。蓮池潭與半屏山無異是左營

的象徵(參見圖 2-1),老照片也常出現。

2蓮水潭(舊志作蓮池潭,俗呼為蓮陂潭),在興隆里,縣西北十五里,周十里許,中有活泉,為聖廟泮池;

每逢荷花盛開,香聞數里.昔人目為八景之一(八景內有泮水荷香,即此).康熙四十四年,知縣宋永清濬.

道光二十二年,知縣曹謹命邑紳(即鄭蘭等)踵開新圳,以達斯潭(按潭之來水有二,曰洲仔洋瓣、曰洲仔洋

圳是也.去水有七,一曰林邊圳、二曰田尾二圳、三曰三圳、四曰那拔仔圳、五曰十五戈圳、六曰前鉾圳、

七曰龜頭 圳,皆從本潭分出以溉田者也),溉田三百六十甲(或云每日晨起,則潭水空明,群山倒影,連學

宮樓閣俱入畫圖,亦奇景也).參見盧德嘉纂輯,臺灣史料及成編輯委員會編輯,《鳳山採訪錄冊》,台北市:

文建會,遠流,2007,頁 153。

Page 4: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春秋閣建於1953年,為兩座中國宮殿式樓閣,名稱取自春閣及秋閣之合稱,各為四層八角,綠瓦

黃牆,古色古香的塔影倒映水中。各有九曲橋相通,又稱「春秋御閣」,現在一般都只稱為「春

秋閣」。1954年春秋閣完成沒多久,楊進興與衛生院的同事同遊,橋上入口處牆面書有「春秋御閣

」(參見圖2-2),目前則已不復見。

昔日蓮池潭畔最讓人流連的景點無如「春秋閣」,每個到訪的遊客總不忘站在春秋兩閣

前,讓半屏山隱隱於兩閣間留下倩影。由楊家家族兩張照片也可以發現,1960 年代,蓮

池潭畔尚未架設護欄(參見圖 2-3),到了 1970 年代才設鐵護欄(圖 2-4)。

圖 2-1 楊進興於 1970 年代拍下半屏山,時半屏山

已被開墾的面目全非。

圖 2-2 「興」與衛生院同事同遊春秋閣。(約

1954 年),碑上刻字為「春秋御閣」

圖 2-3 「興」一家與「昌」一家在春秋閣前合

影,時約為 1960 年代,蓮池潭當時未設護欄。

圖 2-4 「意」(中立者)與親戚攝於春秋閣前

(1970),蓮池潭當時已設有護欄。

舊城國小歷史悠久,1686 年(康熙 25 年),鳳山知縣楊芳聲在蓮池潭畔,現在舊城國

小內,興建縣儒學(學宮),為清代在台灣所建最早的儒學。當時,台灣僅有兩個學宮,

台南孔廟興建於明鄭末期,稍早於左營孔廟,但規模有限,只有大成殿。1875 年(光緒

元年),因學宮歲久傾圮,訓導葉滋東再行募建,經三年落成,三進兩廡格局,大小殿廡

共二十四間。廟前蓮池潭,為全台最大泮池,舊城與鳳山對峙,屏山左拱,龜山、鼓山右

輔。

Page 5: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日治時代,1901 年(民前 10,一說民前十二年,參見注釋 6)四月創設舊城公學校,

假孔廟上課。1914 年,為新築校舍,拆去東、 西兩廡和大成門;1917 年,又以蟻害嚴重,

拆去大成殿和禮門,至聖先師等神位則併放於南市文昌祠,其他則散亂不理。1921 年舊

城公學校改名為左營公學校。1922 年再改名為左營第一公學校,1929 年又改回左營公學

校。1930 年,整座左營孔廟破壞殆盡,僅剩崇聖祠周壁和幾塊石碑〈文碑廟記〉等。戰

後,僅留崇聖祠一座在舊城國小裡面,被改稱為大成殿。1941 年舊城國小改名左營東國

民學校,戰後旋改名高雄第二國民學校,1946 年之後改為舊城國民學校,現在舊城國民

小學的名稱則是改於 1968 年。3

楊家自祖父楊金錐以下三代,皆為舊城國小校友。長子楊進復自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後,

任教於左營公學校(即舊城公學校),當到教導。楊進興曾告訴孫兒,小時候就讀國校時

都是打赤腳,老師極為嚴格,左營當時還是很鄉下,也都是石子路。左營大路一天難得一

輛汽車經過,他們的遊戲之一,就是跑到大路旁等待汽車經過,聞聞汽油味……小時候覺

得汽油味很香很好聞。

左營公學校畢業後,楊進興報考台南師範學校,筆試通過,但體能測試未過。主要是

因為不會吊單槓運動,因而未錄取。後來考進高雄州立中學校就讀。1937 年雄中一年級

時與左營地區雄中同學以校友的身分回左營國校(舊城國校),照片中的舊城國小咕咾橋

因為舊城國小擴充校地而被拆除,徒留回憶(參見圖 3-1),咾咕橋是昔日舊城國校拍照

時很重要的景點之一。

圖 3-1 1937 年「興」在雄中一年級時與左營地區

雄中同學以校友的身分回左營國校(舊城國校)

圖 3-2 民國三十五年度舊城國民學校第二屆畢

業生紀念合影。左邊的傳統建築即是孔廟大成

3 舊城國小成立於民國前十二年,定名舊城公學校,民國十年改名左營公學校,民國十一年更名為左營第一

公學校,十八年又改回左營公學校,三十年更名左營東國民學校,戰後三十四年,改名高雄第二國民學校,

三十五年舊城國民學校,五十七年改為舊城國民小學。參見舊城國小網頁

http://www.chiucps.kh.edu.tw/introduction/index.htm,另參見王永誌總編輯,《舊城一世紀》,高雄:左營舊城

國小,2000 年 3 月 5 日

Page 6: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時合照。右起第五人為「興」。圖為舊城國小的咕

咾橋,現在已被拆除。

殿,右邊應是教室。

四、台南府城

楊家起於舊城拱辰門外,興於埤仔頭街,得力於祖父楊金錐的金興記商店,後來因為

楊金錐未能與當道交好。首先他面臨地方權貴覬覦他的雜貨商店生意,要求行賄及免費提

供進口貨品,如進口白蘭地酒等,金錐不從,該權貴乃威脅吊銷菸酒牌照。繼之,左營菜

市場遷到別處,金興記商店的生意大受影響,大不如從前。

有別於楊進興的雜貨商之子,曾順意為仕紳之女,只不過母親蔡氏為繼室,順意未及

出生,父親已亡,因此母女在大戶曾家並不受重視。「意」的父親曾廷垣生於 1874 年,育

有五男一女,左營庄字埤子頭人,漢文造詣深,1902 年(民前 9 年,明治 35 年)擔任保

正,1917 年(民國 6 年,大正 6 年)埤子頭區長、左營庄協議會員。4曾順意自小長於曾

家大宅,國校一、二年級就讀左營公學校。母親蔡氏在她二年級時將她轉校到台南師範附

屬公學校就讀,寄住在姨父吳森玉家中。吳森玉5與曾廷垣熟識。曾順意在姨父家就此住

到第二高女畢業、就業,直到調任左營國校擔任教員,才離開府城。

台南師範附屬公學校建於 1898 年(光緒 24,明治 31),是年假臺南孔廟設「臺南公學

校」。1904 年更名為「臺南第一公學校」。1916 年孔廟計畫整修,於是在樹林街現址興建

校舍,1917 年 6 月完工,8 月遷入,以迄於今。西元 1921 年臺南師範學校指定「臺南第

一公學校」為該校「代用附屬公學校」,至 1928 年 4 月,正式成立「臺南師範學校附屬

公學校」。6

來自左營舊城國校二年級的「意」在姨父吳森玉的安排下進入學校就讀三年級。在順

意留下的明信片與照片中即可看見 1930 年代的附屬公學校的規模與設備皆非左營鄉下的

公學校可比(參見圖 4-1,4-2)。當時曾順意住在高砂町二丁目 68 號,吳森玉中和醫院所在,

青年路與建國路交會路口處,建國路是現在的民權路一段。7

4 連雅堂,《人文薈萃》,1921,頁 374。 5 吳森玉,生於 1881 年,台南州台南市高砂町,1904 年總督府醫學校畢業。1904 年台南醫院醫務助手。

1906 年自行開業,創中和醫院。1924 年擔任高砂町町委員,1925 年台南州方面委員,1930、34 年年台南

州市協議會員。其出生年月一有說 1891.08.08 參見 興南新聞社:台灣人士鑑(日文), 第 139頁。資料來源:(1)

新高新報社:台灣紳士名鑑[日文], 第 215頁。(2) 興南新聞社:台灣。 6 參考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網頁,網址 http://pandora.ps.nutn.edu.tw/aboutschool/schoolinfo.htm 7 此為吳森玉家族後代口述的。

Page 7: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圖 4-1 曾順意與台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的師

長、同學合影,當時幾年級不詳。(明信片)

圖 4-2 台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男女學生整

理校園勞動情形。(明信片)

公學校畢業後,曾順意考上台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二高女成立於 1921 年為台南女

子高等普通學校係三年制,隔年改為四年制,以南寧街的現中山國中為校址,所招收的學

生以台籍生為主,日籍生為副。戰後南一女與南二女奉令改名,兩校合併。8 戰前日本高

等女校有五年制與四年制,台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採四年制,每一學年分三學期。9三

月初到中旬試入學考試,三月底畢業。10

高女主要以培養誠樸守份的賢妻良母為宗旨,11除了一般修身、國語、數學、史地、自

然、外國語、音樂、圖畫等學科外,12特別注重女子生活技能及生活禮儀的教導。在生活

技能課程的安排,有裁縫、刺繡、烹調、插花;生活禮儀的教導則包括坐姿、站姿、茶道

及用餐等禮儀(參見圖 5-1)。

對於二高女的學生而言,在校門前花圃及游泳池旁的菜園勞動是每個二高女不能忘記的

回憶。修學旅行是秋季的旅行,類似今天的戶外教學,一年級是在台南附近的遠足,二年

級開始由近而遠,近則高雄、屏東、關子嶺、台中、日月潭,四年級則遠到台北。此外暑

假的澎湖旅行與登玉山係自費旅行。1940 年(昭和十六)曾順意參加登新高山的活動,

留下不少照片,新高山(現今玉山)攻頂時由十位體能較佳的女同學代表(參見圖 5-2,5-

3)。

1942 年(昭和 17)曾順意高女畢業,本來也有東渡日本求學計畫,以戰事擴大加上母

8 邱素沁,《綠丘的足跡》自版,2007,12 月,頁 1~2。邱素沁為台南州立第二女高的校友,畢業於 1942 年。 9 四月~七月、八月~十二月、隔年的一月~三月。 10 同註 15,頁 6。 11 同註 15,頁 1。 12 姚浙生,《楝花盛開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一冊,總論篇,課程篇,南投:台灣文獻館,

2005,頁 163。

Page 8: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親蔡氏不放行遂作罷。順意先在台南市役所(市政府)擔任雇員(參見圖),每月薪水 40

元,後以同事全為日本人,不適應也不舒服遂辭職。戰後到台灣新生報擔任雇員,薪水同

樣是每月 40 元。據楊進興表示高女畢業薪水是 40 元,藥專是 70 元,大學畢業則是 90 元。

戰後曾順意回到左營,任教於左營國校。

圖 5-1 曾順義在台南第二女高時集會(約在

1940~1)

圖 5-1 曾順意在昭和十六年時參加攀登新高山,

在阿里山神木前合影(1940)

圖 5-3 新高山攻頂時由十位體能較好的同學代

表。

圖 5-4 曾順意(左起第 2 人)任職於台南市役所時

與日籍女同事合影,背景是現忠義國小的大禮堂

(日治時的武德殿),左上角則是孔廟(約

1944)。

Page 9: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五、九州熊本藥專、醫大

1941 年(民國 30 年,昭和 16 年)底,楊進興在高雄州立中學校考完畢業考(學校提

前三個月讓學生畢業考)。適逢珍珠港事變,本多校長鼓勵畢業班的學生有意赴日者應趁

日本大贏之際、海上航行沒有危險趕快東渡,不須參加 1942 年三月的畢業典禮,「興」喜

歡藥學研究,但時台灣無藥專可讀,遂於 1942 年(民國 31 年,昭和 17 年)1 月東渡日本

九州熊本,準備報考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初與台籍同學同住,後因為大家整晚聊天,楊進

興遂一人搬住旅社,準備月餘,參加熊本藥學專門學校入學考試。之後,另赴東京準備報

考東京藥專,時左營同鄉前輩曾仁春剛好在東京也準備投考東京藥專,乃邀他到其租屋同

住。考試前夕,獲知考上熊本藥專,雄中同學乃將他趕離考場,要他別佔名額。楊進興乃

與也無欲考試的曾仁春13同遊東京(參見圖 6-1)。

圖 6-1 1942 年,在東京淺草區與同鄉曾仁

春同遊。

1942 年在熊藥錄取新生 100 名中,楊進興以第六名考入熊本藥專(參見圖 7-1,7-2)。當

時日本只設立二間國立藥專,一為熊本,另一為富山。由於對化學極感興趣,因此成績優

異,本想繼續循此繼續深造,熊本的教授也跟他表示,以他的天資在藥學方面如果繼續往

京都大學或東京大學深造,將在藥學領域出類拔萃。唯父親楊金錐基於將來經濟考量,堅

持其必須轉讀醫科。楊進興遂於兩年半畢業後,考入熊本醫大攻讀醫科。

13曾仁春左營人,日本青山英語學校畢業,後擔任高雄市議員。

Page 10: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圖 7-1 1942 年「興」為熊藥錄取 100 名學生之一。 圖 7-2 熊藥時期「興」的家居照(1943)。

熊本藥專時期,楊進興不過是 17、8 歲的年輕人,在此留下不少青春紀事,根據相片與

楊進興的口述,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學校運動會特別令人懷念,一方面他們趁此製作各類

化妝保養用品,供社區的居民購買,賺取費用;一方面也進行一年級與二年級對抗的化裝

表演活動,由於當時已進入戰爭激烈對戰時期,因此也有反應戰況的的表演,例如「埋葬

ABCD」,劇情即是表演大日本打敗美國(America)、英國(Britain)、中國(China)與荷

蘭(Dutch),最後日本和尚為他們誦經超渡,其中也有書寫「蔣介石之靈」的牌子(參見

圖 8-1)。另外劇目也有表演征服泰國,由兩位同學打扮成泰國人的模樣,衣服上以漢字

書寫泰國。也有激勵民族志氣的劇本,例如,一位長得魁武的男同學扮演西鄉隆盛,牽著

一條狗,這是模仿東京上野恩賜公園的西鄉隆盛的青銅雕像。 此外幕府將軍還政明治天

皇的戲碼也是不可缺少的(參見圖 8-2)。

圖 8-1 熊藥運動時「興」的同學表演「埋葬 A B CD」,

A 代表美國 B 代表英國 C 代表中國 D 代表荷蘭

圖 8-2 熊藥運動時「興」的同學表演幕府將

軍還政明治天皇的劇碼(1943)。

Page 11: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1943)。

假日,年輕的楊進興常在熊本上通地區一家咖啡廳二樓喝咖啡看書,當時一杯咖啡五

分錢。上通地區為當時熊本最熱鬧的地區,已有電車,街道甚為繁榮。(參見圖 9-1,9-2)

後來建築多毀於戰爭。有別於東京地區的台灣學生熱衷政治,楊進興並沒有參加有關台灣

事務的活動,也未積極閱讀有關台灣政治的雜誌,或許跟熊本地處南方邊陲有關。他的生

活就是一個普通的「日本」學生的生活,大多數的時間花在課業上,一心想著趕快學成返

台,只不過他還有一個「台灣人」的身分。我們曾問他,在日本讀書有種族歧視問題嗎?

楊進興表示在日本內地比較沒有,在台灣的感受較深。就他的處遇而言,只要成績優良日

本同學就很敬重你,老師也是。他的成績很好,對此並沒有特別感受。依當時日本的規定,

藥專一畢業就可以取得藥劑師的執照,當時開設藥局需要藥劑師執照,因此熊本地區很多

藥局都喜歡招藥專生為婿。他的同學很多都入贅藥局為婿,也有藥局老闆看上他,但為楊

進興所拒絕。

圖 9-1 熊本上通地區(1943)街道建築順多毀

於戰爭

圖 9-2 熊本上通地區(1943)

楊進興也是一個喜歡到處遊歷、打開眼界的人,假期時常與日本同學出遊熊本附近的

阿蘇火山 、水前寺、有明海邊,也前往福岡太宰府、長崎出島、浦上天主堂,大分別府

溫泉遊歷,偶爾也會到東京訪友。平常在學校與同學打桌球、划船。他與四位日本同學組

成一個照相同好團,常常利用假日出遊拍照、洗照片,彼此賞技。這些出遊的照片幾乎集

中在 1943 年(參見圖 10-2,10-3,10-4),在此之後,楊進興在日本的照片極少甚至沒有,主

要是戰爭激烈,常常要躲警報、搬家,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也沒有閒情逸致。這些出遊的

照片,今天看來彌足珍貴,對於曾經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日本,有些已經只能在記憶或老照

片中回味;對楊進興而言那是一段青春紀事,縱然經過一次中風,逐漸衰老,87 歲的他

Page 12: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依然能夠清楚辨識每一張照片的內容,在這些方寸相片中追憶青春年少。

「阿蘇山為世界上少有的活火山,堪稱世界第一,也是熊本火之國美稱的由來。阿蘇

山位於日本熊本縣東北角,由中嶽、高嶽、杵島嶽、烏帽子嶽、根子嶽五座火山組成,稱

為五嶽,東西寬十八公里、南北長約二十四公里。」14楊進興在假日時常與同學遊覽此地,

留下一些照片(參見圖 10-1)。阿蘇火山美則美矣,二次大戰時,美軍戰機常以阿蘇火山

為定點標誌,轟炸熊本縣,1944 年下半年以後,日常生活就常常是躲警報、疏散。

14 引自熊本觀光交流局網頁介紹,參見 http://www.visit-kumamoto.tw/asu5.asp

圖 10-1 阿蘇火山 圖 10-1 熊本水前寺

圖 10-3 熊本校園外兩旁道路櫻花盛開,「興」常在

此散步。

圖 10-4 熊本藥專的校園,圖中為創辦人安香校長

的銅像。

Page 13: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出島是長崎港內的扇形人工島,日本江戶時代肥前國,也是外國人居留地。1641 年到

1859 年期間,是荷蘭商館所在地。日本鎖國政策實行期間,出島是日本對西方開放的唯

一窗口。楊進興在 1943 年出遊時,拍攝了荷蘭館址所在地(參見圖 11-1)。也到長崎的

眼鏡橋,1943 年的眼鏡橋與現在的差別不大,但週邊的景物卻迥異(參見圖 11-2)。浦

上天主堂原建於 1925 年,毀於 1945 年原爆時,目前的天主堂重建於 1959 年,採用羅馬

式的建築法(圖 11-4)。1943 年楊進興遊歷此地時,購買了一張天主堂建築正面的明信

片,即 1925 年所建者,留下了珍貴的畫面(參見圖 11-3)。15出遊長崎時,楊進興住在一

位左營同鄉謝君住處,時謝君並未告知得到了肺癆。楊進興與其同遊同眠三日,後謝君受

了風寒,病情加劇休學一年,遂晚了一年自長崎大學畢業,1945 年美國投下原子彈時,

長崎大學首當其衝,謝君失蹤。戰後楊進興回到左營,在街上遇到謝君之父,頗有怪罪之

意。他向謝父解釋,當時謝君並未告知其得肺癆,依當時醫療狀況,他自己本身也是處於

危險狀況。面對謝君老父與年輕的自己在左營的立足,他對此也頗覺惆悵,只能感慨戰爭

的無情。

15 參見浦上天主堂網頁,

圖 11-1 長崎出島荷蘭館址(1943) 圖 11-2 長崎目鏡橋(1943)

Page 14: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1943 年

(民

32,昭

和 18

年)弟

弟楊進

昌到東

京神奈

川高座

海軍廠,

父親寫

信告知要他去探視弟弟。當時有些物資在日本已難買到,例如糖,父親由台灣寄給他,不

敢直接寫糖,而寫糖果。有一次楊進興接到包裹時,已被挖了兩個洞,少掉了一些糖,由

此可見當時日本物資的缺乏。他麻煩房東太太將糖與紅豆做了紅豆糕,帶到東京探視弟弟

楊進昌,進昌與同行的左營地區的十幾個少年兵吃得津津有味,紛紛向他抱怨伙食難吃,

沒有台灣的米糕、粽子、炒米粉等。和他們吃了一頓飯後,發現伙食極好,乃告訴他們現

在外面物資缺乏,已沒有多少食物可以買了,要他們忍耐。其實這些十三、四歲的少年就

是想家,楊進興表示此一情景印象太深刻了。

1944 年,日本下令 1925 年以後出生的日本國民,包括台灣人皆需徵調服兵役。當時楊

進興在熊本藥專名列前茅,學校在挑選推薦報考醫大 6 個名額人選時,老師不察以為台灣

人不必當兵,為保日本同學本想將他從推薦名單剔除,幸賴教官提醒民國十四年以後出生

的台灣人也要服兵役,楊進興因而留住推薦考試資格免去服役。當時規定只有學校推薦者

始得報考,其餘畢業生必須服兵役。根據同年出生的家父回憶,當時他看到勢頭不對,將

戶籍遷往高雄獅甲警局,因此逃過大樹家鄉的徵兵,同齡的村人都被徵調了,直到 1945

年戰爭快要結束時,才被戶籍人員清查出來而徵調。他與其他約十來位逃兵役的台灣人被

送到鳳山警局集合,被當時日本軍人賞個大耳光。所幸訓練不久,還未調往前線,日本已

經投降,幸運的躲過一劫。

年輕的楊進興對於這場戰爭,他內心深處究竟怎個想法,並未多作著墨。但他講了一

個經歷,多少透漏了年輕的他心底也承載了日本國民的心思。他回憶藥專畢業時,一次與

一位台籍洪姓的同學看著布告欄,看到「特攻隊」募集人員,他看得有些神馳嚮往,跟洪

表示這個不錯。長他幾歲的洪立即訓斥他:「枉費你的父親栽培你這麼大,這條路是死路,

圖 11-3 1943 年「興」旅遊長崎時購買的浦上天

主堂,當時尚未為戰爭摧毀。

圖 11-4 1959 年重建的浦上天主堂,

Page 15: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eportfolio.lib.ksu.edu.tw/~T093000408/repository/fetch/家族相簿的... · 家族相簿的跨界流動與城市記憶(上)

不是你應該走的……」洪指著旁邊醫科大學的公告:「……那個才是你應該要走的路。」

圖 12-1 1944 年,「興」考入熊本醫科大學 圖 12-2 1945 年「興」(中間者)在熊本醫大

1943 年,美國開始自太平洋反攻,並在 1944 年轟炸日本本土。日本政府於開戰後不久,

即實施糧食民生用品的配給政策,隨著戰事吃緊,民生物資越感缺乏,許多地區 如東京

地區,人們必須透過黑市購買糧食。1944 年楊進興已是熊本醫科大學學生(參見圖 12-

1,12-2),求學生活自然受到影響。但因熊本位處鄉下,仍生產許多農產品,他以其醫學藥

學知識,常常提供醫治及自配藥品供給附近地區的農家解決病痛,因此農家們為報答他,

常以政府的公定價格賣他食物,如雞蛋、白米、蔬菜等,因此雖在戰時仍可三餐溫飽。

但是美軍轟炸還是帶來死亡的威脅,幾次皆幸運的與死神擦身而過,因此他總是說自

己命大。戰爭何時結束是當時人們的疑問,他也充滿疑問與苦悶。醫科同學中,有胡秀山16者,本來是文科的,為躲兵役而來熊本醫大就讀。多次空襲搞得他心情極壞,有一次他

親自跑到東京見當時日本軍方的情報官,該情報官為胡秀山一高的學長,幽幽告訴他,戰

爭撐不了多久就會結束,要他忍耐。胡秀山把他聽來的消息告訴楊進興。有時到東京與曾

仁春見面,楊進興也會請教曾仁春,當時曾仁春因為學外語而被調去管理美軍軍俘,視野

較廣,曾仁春告訴他:「日本與美國之戰猶如一個酣睡的大人被一個頑童襲擊,流了鼻血,

現在大人醒來了,你想情勢會如何?」對於年輕或許還有些輕狂的他而言,這些長他幾歲

的前輩在當時的耳提面授對處於戰爭驚恐中的他起著極大的穩定作用,也幫助他在混沌不

明的情勢中看清楚事局,有著正確的判斷。

16 胡秀山,台北迪化街人,家裡經營布行,祖父時代登記為華人,不願為日本人。東京一高畢業,為躲兵

役投考熊本醫大。戰後也回台灣,與「興」同入台灣大學醫科,多才多藝,是當時少數台灣同學中能操流

利的北京話。台大醫科畢業時,留任第三內科實習,後因醫療糾紛,得罪當時省府委員,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