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14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淑慧 博士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研究生:黃郁升 2011 2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淑慧 博士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研究生:黃郁升

2011 年 2 月

Page 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ii

摘要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在呈現林獻堂自 1927 年 5 月 15 至 1928 年 5 月 25 日止

的環球之旅以及當時所留下《環球遊記》的樣貌。這部記載林獻堂首次壯遊世界

的見聞紀錄,不僅是了解作者思想與情感的材料外,也是臺灣人走向世界、學習

先進、找尋民族出路、追求現代化的精神實錄,實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與歷史

意義,是故,筆者希望藉由議題的分析,使這部劃時代的紀遊能夠有更完整的輪

廓出現。在內容的論述上,首章以林獻堂的環球旅遊動機、歷程、閱讀記憶來完

整此趟旅遊的輪廓、接下來則分別以文明世界風景、異國文化風情,為論述主軸

來進行研究。

在討論林獻堂的旅遊歷程時,首先考察林獻堂旅遊以及寫作的動機分別為

何,並將林獻堂留下的日記與遊記相互參照,對旅程本身作一個更仔細完整的認

識,此外,康梁等人對林獻堂旅遊及遊記的影響,潛藏的閱讀記憶帶領著林獻堂

的旅遊走往什麼方向,也是本章的研究重點之一。接下來,關於遊記中林獻堂討

論異國的文明樣貌,則以城市、博物館、歷史名勝、公園四個地方做為要項進行

分析,從中反映林獻堂理想中的「文明國家」該是何種樣貌。而在林獻堂遊記中

對各國的精神文化層面的論述上,筆者則以風俗慶典、殖民種族、以及女性議題

為主題,去剖析林獻堂書寫的內容背後,試圖想傳達給臺灣人民的意義。期望藉

由本論文的撰寫,能為林獻堂的環球之旅,以及《環球遊記》作一個更為清楚完

整的呈現。

關鍵字:林獻堂、《環球遊記》、觀光旅遊、現代、文明

Page 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iii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depic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Lin Hsien-tang’s

globetrotting since May 15, 1927 to May 25, 1928.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attempted to present the scenario of Lin Hsien-tang’s “Universal Travel”, which not

only represented the pioneering work of traveling round the world but also advocated

the spirit of Taiwanese’ globaliz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modernization. As drawing

the outline of this tour, the motivation and process of Lin Hsien-tang’s globetrotting

we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n, sceneries of those civilized countries and

their various cultures were respectively illustrated and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is study.

To compare with Lin’s manuscript diary, the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was

established with examining the motivation of Lin writing the Universal Travel and his

globetrotting; additionally, the influences of Kang You-wei’s and Liang Qi-chao’s

writing on Lin’s tour were also evaluated. In regards to the civilization of different

countries, views of cities, museums, ancient monuments, and natural scenery parks

were all included, analyzed, and then reflected Lin’s “ideal civilized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scriptions of various cultures were elaborated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customs, traditions, colonized races, and issues of feminism. This

study intended to thoroughly demonstrate Lin’s one-year worldwide tour and his

“Universal Travel”; moreover, this study sought for the information which Lin

endeavored to convey to Taiwanese people.

Key words: Lin Hsien-tang, Universal Travel, tour, modernization, civilization

Page 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iv

誌謝

終於,也到了要收尾的時候,回頭看這些年,好像作了一場長長的夢。

從兩年半前決定題目方向,倉促的時間內跑圖書館抱書找書、看書消化,焦

頭爛額的情形下靠著淑慧老師的督促和指導,寫出計畫,一直到現在,口考結束、

修改完成,雖然時間花費漫長,但終於可以說:我也是碩士了(笑)。

謝謝我的指導教授陳淑慧老師,是老師不斷的告訴我讓我明白,這本論文題

目的研究有其意義和價值,成為我書寫過程遭遇瓶頸時的莫大鼓勵,此外,也非

常謝謝老師這兩年半來的照顧和體諒,一方面擔心我的論文進度,一方面又支持

我做任何與論文毫不相關的嘗試,沒有淑慧老師或許這本論文還繼續藏在電腦某

個資料夾裡。謝謝廖振富老師,廖老師踏實嚴謹的為學態度,是我碩一時期最深

刻的記憶,也感謝老師提供日記的電子檔,對我在寫作論文時有莫大的幫助。謝

謝黃美娥老師,不論是計畫口考或是最後的論文口試,老師都能清楚而明白的點

出我在研究上的迷惘及不足,讓我在兩次口考後對論文的架構能掌握的更沉穩。

謝謝同在一班的你/妳們:欣純、俐茹、宗曄、哲緯、張瑜、思宇、倩鳳、

梅芳、書瑋,那些坐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的日子,一起吃飯聊天的悠哉時光,一起

焦躁論文進度的日子,都成為這個時期最美好的畫面。謝謝カオル,很開心在金

澤的那一年有妳陪我一起,我們一起體驗新生活,一起交新朋友,一起想家(好啦,好像只有我比較想家……)。謝謝一起上日文課的學姊,我還想念上完課跑

著追公車的日子,還有上會話課一直在閃避老師點名的我們(哈)。

謝謝你,其實我對你嚴厲的時候比較多,要求你上進,要求你聰明,要求你

事事讓我,要求你成全我的夢想,其實最該謝謝你,能讓我做我自己。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讓),研究所、論文、在日本生活這一切都還只是夢想。

謝謝妳/你們,讓我變成更好的我。

然後,期許自己更認真更熱情面對未來的生活。

Page 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v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01

第二節 研究成果回顧....................................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11

第四節 論文架構........................................13

第二章 文明源頭的追尋──林獻堂的環球遊歷

第一節 環遊世界之動機與寫作目的.....................14

第二節 朝聖歷程.....................................20

第三節 梁啟超與林獻堂遊記的對照........................40

第四節 記憶的纏繞......................................61

第三章 世界地圖的生成──異國空間的形塑與想像

第一節 都市.............................................68

第二節 歷史名勝.........................................77

第三節 博物館...........................................83

Page 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vi

第四節 公園.............................................93

第四章 文化風俗論述的建構

第一節 風俗慶典.......................................101

第二節 女性議題.......................................111

第三節 種族與殖民議題.................................117

第五章 結論.....................................128

參考文獻........................................132

Page 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一、 研究動機

人類注定是停不下來的!1

翻開歷史的扉頁,遠古人類為了生理需求進行採集、狩獵、遊牧活動而不

斷的遷徙;近、現代史上,移民、墾殖、侵略、流離失所也是人類遷移、流動的

一種樣態,時間光譜的推進下,現今社會各方面快速發展,人類閒有餘裕,於是,

促使人類旅遊背後的推動力日漸多元。有為了拓展視野而遠離家鄉,有因為心理

需求而出走,或者單純為了旅遊而旅遊,不論原因為何,「旅遊」它已經成為一

種生活的調劑與必需品,在忙碌的生活中,成為人類獲得喘息、藉以休閒的管道。

我們若試著將時間鎖定在日治時期,則可發現,旅遊在當時已逐漸形成一股

風潮,尤其在中上流階層、知識份子社群中更是如此2,特別的是,這時的出遊

動機與目的往往不僅限於滿足個人心靈需求,同時也摻雜有「考察」甚至「取經」

於國外的嚴肅意含。而知識份子的身分也造就他們將途中所見所感抒發成文,一

部分是為自己的生活留下紀錄,一部分也尋找機會公諸於世,期待傳播給更多臺

灣島民來閱讀。身為握有發言權的臺灣知識份子,同時也是日本帝國統治下的被

殖民者,什麼應該說?什麼可以說?這樣多重身分下所書寫的「遊記」更饒富趣

味與話題性。

不可忽視的是,這樣帶有書寫策略的遊記經由大眾媒體披露,與讀者產生溝

通和互動,勢必會帶來不小的震撼與衝擊,遊記不再只是旅人單純的異地風光描

1 Jeffrey A.Kottler 著,黎雅麗譯:《旅行,重新打造自己》(臺北:天下遠見,1998 年),頁 3。 2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 年),頁 166。

Page 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

繪或者心得抒發,這些作品3對讀者所產生的啟蒙效用,以及對當權者所帶來的

刺激,皆涉及了更為複雜的權力運作,而這背後隱藏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筆者認

為還需要進一步的抽絲剝繭才能有所定論。針對這一部分的討論,也使得日治時

期的遊記研究不僅僅是對作者本身思想與經歷的了解,也是一種對當時時代背景

氛圍的再建立。

本文的研究動機即由此衍生而來,欲將文本鎖定在林獻堂《環球遊記》之上。

另外,以往討論此部遊記的方式大多以「比較」的視角出發,較少專一對遊記作

全面的論述,然而,這部記載林獻堂首次壯遊世界的見聞紀錄,除了是了解作者

思想與情感的材料外,也是臺灣人走向世界、學習先進、找尋民族出路、追求現

代化的精神實錄,4實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所以,筆者有了關於

這篇學位論文的想法,希望藉由更為詳盡的探討與剖析後,為這部二十萬言的環

球旅行書寫,有更為全面的觀照與討論。

二、問題意識

「旅行是為了什麼?」

這是筆者在著手閱讀林獻堂《環球遊記》時所發的第一個疑問。究竟是什

麼強大的原因促使他離開臺灣,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拋開人最基本的安全需

求,收拾行囊走向陌生異地?尤其,日治時期的旅遊環境不比現下,除卻應具備

有錢有閒的條件之外,出國相關法令層層限制5、國與國之間各種各項文化差異、

交通工具往來的選擇與限制、語言溝通不良的障礙,以上種種都是必需一一克服

3 日治時期留下的遊記甚多,林獻堂的《環球遊記》刊載在《臺灣民報》之前,尚有 1924 年海

外逸民〈星加坡遊記〉、1925 年沁園〈北游談屑〉、1926 年陳後生〈遊朝鮮所感〉、1926 年一記

者〈南部遊記〉、1926 年張我軍〈南遊印象記〉、1926 年黃朝琴〈旅美遊記〉,而在《環球遊記》

刊載同時期尚有其他遊記一起刊行。 4 張惠珍:〈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析論〉,出自《台灣文學學

報》第六期(2005 年 2 月),頁 89。 5 為有效管理臺灣島民,臺灣總督府參酌日本內地「海外旅卷規則」,訂出種種嚴格的法規來限

制臺灣人民的出入境問題,詳細情形可參考《臺灣抗日運動史》(4)頁 1040-1047。而另外在《臺

灣民報》上也有相關資料的言論。

Page 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

的難題。

究竟何時動了「出走」的念頭?遊記一開始,林獻堂提及他的環遊世界夢

在 1910 年帶著兩個兒子前往東京留學時初成形,期望待至二子林攀龍、林猶龍

皆由大學畢業後,能夠父子三人作伴一同實踐。

攀龍 1925 年由東京帝大畢業,猶龍也在 1926 年完成在日本商科大學(現今

一橋大學)的學業,卻由於當時林獻堂公私事纏身,身邊友人也不全然支持,故

一直待至 1927 年 5 月 15 日才開始了這為期一年的環球之旅,此一行動,是林獻

堂實現多年來心願的實踐,也是當時殖民地臺灣前所未有的一項創舉。

但,這趟劃時代的旅遊僅僅是為了完成他十多年來的心願?又為什麼選擇計

畫「環遊世界」這樣一個龐大又累人的行旅,而不效仿其他旅人只針對單一國家

的參觀?

《旅遊心理學》一書說到:「為什麼一個旅遊者決定去這個國家旅遊而不去

另外一個國家?這種決定的做出主要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形象。」6這樣的看法引

起筆者對於《環球遊記》更進一步的疑問:那些他渴望了十多年想去的地方,是

以何種形象強力吸引著他?文明?現代?民主?進步?此行雖說是「環球之

旅」,足跡卻並非真的踏遍了全球各國,觀察行程即可發現,他實際參觀的國家

正集中在歐美。若由此角度推測「環球之旅」的動機背後似乎隱藏了更深一層的

意義:林獻堂是為了追尋、學習文明而去。甚至,他捨去了日本這個理應是最直

接灌輸他文明概念的殖民母國,企圖往文明現代的起源地探去。

延續著上段問題而來,是基於什麼動機前進?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作為參觀

景點?究竟這些國家擁有何種形象讓他心繫十多年這個旅遊夢?它們必定是對

林獻堂、對殖民地臺灣有其特殊意義、值得效法之處存在,使林氏願意突破重重

困難、不惜花費龐大金錢去旅遊。

而在旅遊的過程中,異文化、異國事物的直接接觸帶給他如何的衝擊與思

6 EDWARD J. MAYO,LANCE P. JARVIS 著,蔡麗玲譯:《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1990年 9 月)前言。

Page 1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

考?如何呈現在作品中?透過他的視角不斷檢視、詮釋下的歐美,究竟呈現了什

麼樣貌?他的旅遊書寫是企圖要告訴或者教育臺灣人民什麼概念、具有何種特殊

意義?而旅遊出發前,是否已藉由管道對各國文化與歷史作初步了解?這些潛在

記憶的纏繞是否對他旅行當下有所影響?是一種印證?抑或是能獨立思考,產生

自我見解?林獻堂是否建構起另一種真實且立體的西方面貌?或者說,是否建立

起他自己的現代性啓蒙論述?讓當時臺灣這塊文明「邊陲」得以想像「中央」。

又,林獻堂這趟旅程在當時傳播的情況是如何?臺人與日本統治者又是抱持

著如何的觀感看待這樣一件臺灣大事?

為了釐清這些思考面相的脈絡,筆者將問題意識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林獻堂作這一趟長達一年旅遊的動機、目的、以及路線,都必須先作一

個全盤式的整理與釐清,唯有對旅程本身越了解,才能越貼近當時林獻

堂的思考與感受。而又為何要挑選這些國家?這些國家是以什麼樣的形

象或是共通點吸引著林獻堂前往?

2. 旅遊前曾閱讀過的梁啟超康有為的遊記,或者旅遊中所相遇的人們,是

否曾對林獻堂的旅程帶來了影響,而這些影響是否也反映在遊記的書寫

中?

3. 《環球遊記》中異國空間、異國景觀的描述,林獻堂的視角特別關注在

哪些事物上,而隨著他的觀光凝視,臺灣讀者們看見了什麼樣的異國景

象?

4. 《環球遊記》中林獻堂與異國文化的相遇,在林獻堂以東方/被殖民者

的身分,進入到西方/民主國家中,雙方產生如何的碰撞?而在相接觸

的過程中,林獻堂是否從中學習到什麼,產生了新的思維?

凡諸問題的種種釐清過程,都是希望在文本與理論的相互參照之下,不斷衍

生思考,林獻堂的《環球遊記》可說是為當時臺灣人打開一扇看到世界的窗,透

過這扇窗,到底呈現出怎麼樣的風景?

狹義來看,本論文的研究或許只是針對林獻堂先生《環球遊記》做深入的剖

Page 1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

析與研究,但若跳脫開框架思考,這正也是增進自身對臺灣歷史文化特定時期的

了解。而這也是本論文研究背後最大推動力,希冀能對這塊自小生長的土地,有

更豐富又深入的認識。

第二節 研究成果回顧

林獻堂,諱大椿,名朝琛,字獻堂,1881 年 10 月生於臺中霧峰,1956 年

病逝日本東京,享年 76 歲。其一生歷經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統治

三大階段,不但是臺灣近代始的見證,由於他豐富的經歷,甚至可說其一生是臺

灣近代始的縮影。7《環球遊記》乃林獻堂於 1927 年 5 月 15 日起至 1928 年 5 月

25 日,約一年左右的時間與二子攀龍、猶龍在歐美各地旅遊的見聞紀錄。1927

年(昭和二年)8 月 28 日起以〈環球一週遊記〉為名,開始在《臺灣民報》上刊載,

直到 1931 年 10 月 3 日為止,共連載一百五十二回。內容除了旅遊中生活的實錄

之外,也包括了異地風情、政治經濟、民生問題等等。

根據《臺灣五大家族》一書,臺灣首位撰寫國際旅遊紀聞者,是為出身基隆

的顏國年,顏氏在 1925 年即進行環遊世界之旅,寫有〈最近歐美旅行記〉等文8。

林獻堂 1927 年的環球之旅,雖非首位臺灣從事環球旅行的人,但其當時的身分

地位以及所刊載的遊記見聞,的確成為臺灣人在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國際旅遊紀

錄。9而目前對於林獻堂的研究,仍較專注於其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文學方

面,泰半著墨在詩作與參與櫟社的活動情形。10直到九○年代,遊記文學的風潮

逐漸興起,《環球遊記》才逐漸受到重視,而目前有關此遊記的研究成果,大致

7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論,1996 年)頁,15。 8 司馬嘯青:《臺灣五大家族》(臺北:玉山社,2001 年 2 月),頁 67~68。此外,在黃美娥老師

編著的《張純甫全集》中亦有一篇〈歐美旅行記自序〉是張純甫代顏國年所寫之作,詳可參考黃

美娥編、張純甫作《張純甫全集──文集》(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 年)。 9 黃信彰:《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第一類接觸:海運的立體新世界》(臺北:北市文獻會臺灣新文化

運動紀念館籌備處,2007 年),頁 70~73。 10 此方面的研究可參考廖振富老師研究及著作:《櫟社三家詩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博論,1996 年)、《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 年)。

Page 1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

如下:

日期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1998/6 許雪姬 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 《臺灣文獻》49 卷 2 期

2000/1 洪銘水 梁啟超與林獻堂的美國遊記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

《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2001 徐千惠

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

──以李春生、連橫、林獻

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

士論文

2004 尤靜嫺

遊目歐美,遊心臺灣──試論

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現代

《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2004 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

(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

處,2004 年)

2005/2 張惠珍

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

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

析論

《臺灣文學學報》6 期

2008/6 謝金蓉

林獻堂筆下的法國形象:一個

以比較文學形象學為方法論

的個案研究

第五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

學術論文研討會

2008/6 潘為欣

林獻堂與黃朝琴眼中的美國

現代化——以《環球遊記》之

美國見聞錄與〈遊美日記〉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

研究所第四屆研究生學術研

討會

2008/12 林淑慧

敘事、再現、啟蒙──林獻堂

1927 年日記及《環球遊記》

的再現意義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學報》第

13 期

2009/12 賴欣陽 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家國

情懷

2009 臺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

2010/3 林淑慧 城市意象:林獻堂《環球遊

記.法國見聞錄》的空間記憶

2010 臺灣旅遊文學暨文化旅

遊學術研討會

2010/6 林淑慧 史蹟與現代空間的移譯:林獻

堂《環球遊記》的都會意象 臺灣研究國際研討會

2010/6 陳岫傑 林獻堂著《環球遊記》之地理

研究 《臺灣文獻》第 61 卷第 2 期

Page 1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

以上表格所見,目前討論林獻堂《環球遊記》的論文研究共有八篇。許雪

姬教授〈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是第一篇專門針對〈環球遊記〉來探討的

單篇論文,介紹林獻堂赴歐美旅遊的背景及其旅程;旅途中的收穫;遊記撰刊過

程及其風格特色;《環球遊記》的重刊風波與版本修改問題。文章中更將遊記與

林獻堂的日記11對照參看,相互補齊不足,對《環球遊記》的觀看較為全面,日

後關於《環球遊記》之研究也多以此為基礎。而洪銘水教授〈梁啟超與林獻堂的

美國遊記〉則是著重於梁啟超與林獻堂兩人前後在美國遊歷的經歷,從「比較」

的觀點出發,進一步去看梁啟超與林獻堂的交遊是否對林的遊記撰寫產生影響,

並比較梁啟超的《新大陸遊記》與《環球遊記》中的差異,認為梁啟超的《新大

陸遊記》的確給林獻堂的美國之旅一定程度的影響,除了旅遊的行程有所重疊

外,在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雖然粗細不同,但皆有其相似之處。

徐千惠《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

遊記為分析場域》,以四個人的遊記為主要研究對象,藉由比較與分析去看旅遊

中的自然與人文省察讓這四人產生什麼樣的觀感與省思,面對中國、日本與世界

時,自身的定位是如何搖擺,以及時代劇烈的變動中,知識份子對於傳統與現代

或迎或拒的思考問題。此外,也從遊記的創作、出版與阻斷的角度去分析四人遊

記的體式、使用語言與訴求的讀者對象,並由遊記的出版與刊載的問題風波去觀

察當時官方語言政策與出版管制之間的關聯。

尤靜嫺文章內容著重在現代性的議題上去討論,藉由林獻堂的《環球遊記》

與梁啟超的《新大陸遊記》與《歐遊心影錄》去分析兩人對西方現代性不同的態

度。並觀察到當時身為殖民地的臺灣,因為必需透過日本的轉介,使得臺灣的現

代性思想有遲到的現象。

張惠珍的論文,主要論點由《環球遊記》中林獻堂所記錄的東西方民族性差

異、現代性考察、以及西方的民族運動情形三個角度出發、欲彰顯出林獻堂的世

11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年初版),並

感謝廖振富老師提供原文電子檔參考。

Page 1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

界觀與國族印象,及其透過旅行書寫來再現對西方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其中

藉由民族性與國民性的比較,看出東西方的差異外,張惠珍認為林獻堂對於西方

人的民族性的觀察與評價,頗為客觀可取,但對於中國人的民族性,則多延續梁

啟超的觀點。而對於《環球遊記》中林獻堂對現代性體驗的分析上,則認為,來

自東方/傳統/落後殖民地的林獻堂,一旦闖進西方/現代/進步的民主國家,

並進一步見識到歐美/民主主義的現代性與日本/殖民主義的現代性的差別之

後,雖是驚駭萬分,愛恨交加,卻也能在斟酌商榷後,提出自己的見解。此外,

對遊記中林獻堂觀察前殖民地國家,獨立成功的政治經驗與歷史教訓,則認為這

是林獻堂取鑑西方,以規模臺灣民族運動的管道。

謝金蓉的研究則認為,林獻堂在遊記裡發展出兩條敘述主軸,第一條敘述主

軸「光明之巴黎」,從人類形態學、社會習俗等角度記錄擔任敘述者、注視者的

「自我」,與被注視的「他者」之間的相異;第二條敘述主軸「黑暗之巴黎」以

法國大革命為主要討論點,他一方面接受康有為的言說,將法國大革命視為負面

教材;另一方面,林獻堂使用同化性詞語描述拿破崙,突顯出他間接接受晚清中

國知識分子的流亡書寫的同時,仍能創出自己獨有的投射與詮釋。潘為欣的論

文,則是將林獻堂與黃朝琴兩人的旅美遊記相互對照,並特別專注在兩人遊記中

對於現代性事物的介紹,將兩人對「現代性」的看法與感想做一比對,認為林獻

堂對於文明或現代化並非持一貫讚譽有佳、全盤吸收的態度。

林淑慧老師的三篇研究,其中〈敘事、再現、啟蒙──林獻堂 1927 年日記

及《環球遊記》的再現意義〉是將林獻堂的遊記與日記相互對照,探討這兩種不

同類型的文本之間的關連與差異,其二〈城市意象:林獻堂《環球遊記.法國見

聞錄》的空間記憶〉是以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法國遊記為主要研究對象,由

「空間」的角度出發,探討林獻堂在參觀了法國各處的景點後,對其古蹟、歷史

場景的空間感受、對景點歷史記憶的詮釋,以及體驗城市休閒文化的感受,呈現

出林獻堂眼中心中「光明的巴黎」。其三〈史蹟與現代空間的移譯:林獻堂《環

球遊記》的都會意象〉則是更進一步分析林獻堂在旅遊中所親見公共建築或歷史

Page 1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

遺跡的經驗,引發他去思索人民應該享有的集會和言論自由等普世價值,另一方

面,也詮釋林獻堂在觀摩世界城市的現代空間,而抒發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生存處

境的感懷。

賴欣陽的研究,則探討林獻堂《環球遊記》中所呈現對臺灣的關懷,並不只

是單純的旅人懷鄉之情,而是在旅人走出自己的家園,身處在東西方全然不同的

視野中,思考當時臺灣的處境。陳岫傑的研究,則由地理學知識體系中的「地文

學」角度著手,分析在《環球遊記》林獻堂詳載各國時差、地理環境、氣候等,

探究旅人所擁有的地理知識。

上述篇章是目前以林獻堂《環球遊記》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文章,此外,在其

他篇章中也有部分論及《環球遊記》,以下:

日期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2000/12 方孝謙 1920 年代殖民地臺灣的民族認同政治 《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第四十期

2007 陳室如 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 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博士論文

方孝謙文章主要探討 1920 年代《臺灣民報》中的民族論述,企圖從中證明

當時臺灣握有發言權的知識份子其民族認同在漢族、中國、日本、臺灣幾個主體

位置上徘徊不定。而其中將林獻堂《環球遊記》與《臺灣民報》記者謝春木在

1929 年中國上海之行的遊記作一對照,方孝謙認為林氏筆下,屢見對各國民族

性的概括,尤對英國的殖民霸權對各地華人的影響多所著墨,進一步思考自治議

會的重要性種種,是一種相較之下右派的思想。

陳室如的《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此論文主要以 1840 年至

1945 年間域外遊記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在第八章論述近代域外遊記的發表與

出版,認為因為當時發表園地的增多,使得近代域外旅人能以更迅捷的方式與更

多讀者分享作品。而特別是在日治時期的臺灣,新式傳播媒體因為被日本政府操

Page 1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

控的緣故,成為殖民政府的權力工具,作者以林獻堂的「《環球遊記》事件」12與

官方報紙的《臺灣日日新報》所刊載的博覽會旅行心得兩者作比較,說明了當時

臺灣總督府介入遊記書寫,對其壓制與操控的情形。

除了對林獻堂《環球遊記》本身的討論之外,已出版的《灌園先生日記》13,

也是必須互相參照的重要史料之一。林獻堂每天作成的日記,勢必較遊記更能貼

進旅行當時的模樣,只可惜現有林獻堂先生的日記,獨缺 1928 年的部分,使得

林獻堂後半段的旅遊,無法進行遊記與日記的相互參看,甚為可惜。而在林獻堂

日記的研究成果,現也有《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 50 週年紀念論

文集》14,其中有對林獻堂日記中各議題的研究,例如:陳世榮〈近代臺灣菁英

的訴訟經驗-以林獻堂與張麗俊的日記為核心〉、黃子寧〈林獻堂與基督教

(1927-1945)〉、林蘭芳〈儒佛耶三合一宗教觀: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

的學佛因緣〉、林丁國〈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體育活動〉、范燕秋〈從

《灌園先生日記》考察林獻堂的身體衛生觀及其實踐〉以及高雅俐〈從《灌園先

生日記》看 1920-1930 年代霧峰地方士紳的音樂生活〉等。每一個議題也都可以

再與《環球遊記》互相參看,更能完整林獻堂當時對這些議題的態度與看法。

第三節 研究方法

遊記中所包含的內容相當多元,地理環境、歷史、政治、都市、風俗文化等

等都是旅人在移動的過程中,十分關注的議題,透過作者的文辭字句,書寫者的

隻字片語,去觀照異地人民生活以及當時處境。並配合文學背景、文學活動與文

12 《環球遊記》於《南方》刊載其間,發生所謂的「《環球遊記》事件」。1941 年 4 月-1942 年

6 月 1 日期間,正好連載〈英國見聞錄〉。其中對英國大力讚賞的部分引起了日本官方的不滿,

尤其當時正進入太平洋戰爭的緊迫時期。為求免禍,林獻堂辭去臺灣總督府評議員及皇民奉公會

中央本部參與等公職、停止《環球遊記》的繼續刊載,並且接受臺中州廳見森田俊介知事建議,

書寫〈十五年後之感想〉一文刊載於《南方》上。 13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年初版) 14 許雪姬總編輯:《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 50 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

臺史所,2008 年)

Page 1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

學評論互相參看,這都需要再針對文本史料做仔細徹底的閱讀與詮釋後再進一步

深入論述。而,詮釋的同時,也正是讀者執行其填補空隙的任務,使文本的核心

意義與價值得以彰顯。故本論文希望對《環球遊記》作深入的剖析與解釋外,並

審視作品本身所隱含的視角,不囿於作者文字書寫的表面意義。

文學與文化的對話,是近年來跨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當代文化理論學

者薩依德也曾提到在分析文學作品時,「需將文本敘述的結構和其依恃的理念、

概念、經驗連結起來。15」而在本論文中,主要將由英國社會學學者 John Urry 的

《觀光客的凝視》16一書出發,去試圖拼湊出林獻堂眼中的「世界」圖像。John Urry

在書中提出「旅人的凝視」概念前,傳統旅遊研究多半討論旅人的個人出遊動機,

而這不外乎實現自我成就以及逃離現實生活兩類,較少關注社會、文化層面在旅

遊過程所扮演的角色。換句話說,以往的研究只能說明人類為什麼要去旅行,而

無法進一步探討他們「選擇去哪裡旅行」的原因。17筆者認為,林獻堂的旅遊以

及寫作《環球遊記》的動機都還可以由此角度去探討,究竟,林獻堂選擇去這些

國家旅遊考察的原因是什麼,去這些國家看的又是哪些「風景」,得到的又是什

麼?而除此之外,林獻堂遊記中大量對於國與國間地景、城市風貌的刻劃,涉及

到「空間」概念;而「疆界」之間的「移動」,也牽涉到國與國間文化的相遇、

碰撞,「異國情調」「異地文化」的描述在遊記中更是屢見不鮮,皆可由此探討異

文化間相互接觸的過程等深刻意涵。

本論文將在現有資料出土的基礎上,對作者與作品進行仔細的爬梳與整理,

去探討作者的寫作策略,與作品背後的涵義。期望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是

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旁觀者。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5 Edward W. Said 著、蔡源林譯:《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文化,2001 年 1 月),頁 138-140。 16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社,2007 年) 17 吳偉甄:《日本旅人,臺灣印象──旅行凝視的建構與實作》(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2009 年)。

Page 1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

本論文研究的預期成果,即是希望對於林獻堂《環球遊記》能有更細緻而

深入的討論,以呈顯其在日治時期的歷史意義。以往討論《環球遊記》的篇章,

多是以「比較」的視角出發,或是單純的由某個角度議題切入討論,筆者認為,

這樣一趟出現在日治時期的環球之旅與遊記,其中應當蘊含更多深刻的意義與作

者的期待。因此,本論文在第二章節中先將林獻堂與二子的旅程作整理,由旅遊

的動機、旅人寫作遊記的目的開始,接著實際以地圖的方式呈顯出林獻堂整趟環

球旅程的路線,讓整趟旅程有較為清晰的面貌,並且,再由林獻堂日記整理出林

獻堂旅遊期間每日的參觀地點,交通工具的搭乘,以期對此趟旅遊有更完整的了

解。此外,則將林獻堂《環球遊記》與梁啟超《新大陸遊記》及《歐遊心影錄》

做表格對照,探討林獻堂在此趟旅遊所受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影響,分析在旅途

中,林獻堂是否因為透過閱讀其他書籍、遊記或者是接受朋友的建議後,變換旅

程上的安排,或者影響其旅途中觀看時的感受。

第三章,則由林獻堂所紀錄到的都市、歷史名勝、博物館、公園等異國空間,

分析林獻堂在旅遊中所見到西方在物質層面上所展現的現代性。去探討當旅人走

入異國,尤其林獻堂這樣特殊的身分,眼前渴望關注的是什麼樣的風景?又特意

將哪些景像透過遊記的書寫,帶入臺灣。

第四章則分別風俗文化、女性議題及種族殖民議題角度切入,分析林獻堂在

旅遊中所見西方在精神層面上所見的現代性。整趟旅行,林獻堂自己對異國文化

的觀察又是為何?除了他人的遊記所給予的印象之外,在親身探訪之後,林獻堂

對初次造訪的異國,又有何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此外,林獻堂在遊記中對於外國

女性有不少著墨,除了紀錄她們各式各樣的外貌打扮,也寫她們的日常生活習

慣、參與社會活動程度等等,這些西方女性的模樣,除了相當程度帶給旅人內心

衝擊外,也是當時追求進步與現代化的臺灣所需要的一項。而種族殖民問題,本

就是當時身為被殖民者的林獻堂所關切的對象之一,筆者希望探討當旅人親眼見

到西方各民族的生活情形後,是否帶給他更多不同的思考。

本論文將先整理旅程本身,再如以下分章來探討《環球遊記》的內容,期待

Page 1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

本論文,能呈顯出《環球遊記》在臺灣文學、文化上的重要性。

Page 2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4

第二章

文明源頭的追尋──林獻堂的環球遊歷

本章主要欲探討林獻堂的環球遊歷。首先,是什麼原因讓旅人願意「離開」?

不顧一切離開熟悉的環境,從原本的作息中被拔起,向一個未知的地方走去。不

只如此,處於日治時期的林獻堂,身為臺灣人的林獻堂,必須掙脫國籍的層層枷

鎖,排除交通、金錢、住宿等等無數的障礙,才能為自己爭取來這樣一個難得的

機會。是什麼樣的原因理由,十多年來反覆的催促著,讓旅人願意這樣費盡苦心?

而促使他將出遊後所見所聞一一紀錄的動機又為何?整趟旅遊移動的路線與參

觀的國家集中在哪裡?這些國家是否有其共同的特徵及吸引力,促使林獻堂願意

放下一切,帶著二子前往?此外,梁啟超的遊記多次出現在林獻堂的遊記當中,

是否在閱讀過梁啟超的遊記後,也帶給林獻堂這趟環球壯遊某種程度的影響?

又,不同的兩個人,在相同的景點相同的城市又曾各自發展出怎樣的故事?期待

藉由此章的探討能更深入貼近林獻堂的環球之旅,讓這趟為期一年的旅程有更清

楚的輪廓呈現。

第一節 出遊動機與寫作目的

觀光行為涉及到「偏離常軌」(departure)這觀念:一種有限度地擺脫那些日

常生活習以為常的慣例與行事作風,好讓我們的感官投入一連串與生活上的「平

凡無奇」形成強烈對比的刺激。18在旅行書寫中,儘管旅行者選擇暫時離開的原

因都不盡相同,但是這些旅行者的共通之處就在: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暫時地

離開現狀、離開既有的生活情境。透過旅行在時間與空間上獲得暫時的轉換,旅

行得以使人從熟悉進入陌生。

18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2007 年初版),頁 21。

Page 2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5

林獻堂這一趟的「偏離常軌」,除了是增廣自我的視野之外,也因為遊記在

臺灣刊登,臺灣島民幾乎是跟隨著林獻堂的腳步,隨著他的視線走訪到世界各

地。但是,「走向世界」對當時而言豈是一個輕鬆的心願,旅人除了從原先的作

息被拔起外,還需要排除多少困難,借助外在多少力量才得以完成。環遊世界,

這麼艱難的一個任務,旅人為何非去不可?促使林獻堂願意遠離家鄉,實踐這一

趟長途旅遊背後的原因為何?又,在旅遊之餘,願意長期花費時間與體力來寫作

遊記的動機又是為何?以下筆者先將出遊動機與寫作遊記目的一一釐清:

一、旅行,有什麼意義?

林獻堂何以作此趟環球之旅?抱著什麼樣的心情與期待?1926 年 2 月 6 日

及 2 月 7 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分別以日文及中文報導林獻堂即將出門遠遊的消

息,其中提及「臺中林獻堂氏,於數日前,向同州大屯郡役所,請附與海外旅卷,

林氏此行目的,為其令郎林猶龍氏,於本年四月,將畢業東京帝大,屆時父子一

同,豫訂約一箇年間,視察歐美。」19,由此可見,這即將到來的遠遊尚未出發,

「視察歐美」即已說明林獻堂此行最主要的目的。

而在《環球遊記》20一開始也有林獻堂本人的說法:

余之蓄志漫遊,於今十有八年矣,而時攀龍十歲,猶龍九歲,率之留學

東京,則發此一願,謂二子若能俱大學畢業,即率之同作歐美漫遊,幸能

循序漸進,如願以償,攀龍於前年畢業帝大,猶龍昨年畢業商大,即欲實

踐吾志以作環球一周之遊,無如公私諸事為所羈絆,遲延至於今春,略微

處理就緒,乃向當局請給護照及定購船票諸事,諸同志聞之,多不欲余之

長期旅行,咸勸中止,余因是而猶夷者累月,繼思若失此時機,以後恐無

得償吾志之一日,而攀龍在倫敦,又常書來日望余之速往,余是遂仍進行

19 《臺灣日日新報》第九二五二號(大正十五年二月七日) 20 林獻堂:《環球遊記》,收錄於《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臺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

會 1956 年),頁 1。本論文所引《環球遊記》頁碼皆以此版本為主。

Page 2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6

預定之計畫。21

其中,「公私諸事為所羈絆,遲延至於今春」是因 1927 年正值臺灣文化協會分裂

以及一次出遊時不慎從馬背上摔落受傷22。林獻堂這樣一趟環球旅行,從動了念

頭到真正出發,中間相隔了十八年的時間,這麼長的一段日子,都沒有讓他打消

這個想法。而待至攀龍、猶龍兩子從大學畢業後,即使於公於私都有一些狀況而

耽擱,最後仍是堅持完成自己多年來的心願,在 1927 年 5 月 15 日這天,偕同次

子林猶龍,由基隆港出發搭乘日本郵船,踏上環球之旅。

那麼,為什麼是「歐美」?

英國社會學家 John Urry 認為:「一個地方之所以選擇被凝視,是因為人們對

該處有所期盼,特別是來自白日夢或幻想的那種期盼。」23在 Urry 的論述中,旅

行必定摻雜了旅人自己的想像,而這種想像並不是憑空產生,是受到種種刺激而

來,形成一種「想像中的形象」。也就是說,林獻堂在挑選歐美作為他這一趟環

球行程的旅遊地時,對歐美自有其想像與期盼。學者 Mieke Bal 曾提到:「在旅

遊的故事中,移動本身就是一個目標,希望從移動中得到改變或解放、自省、智

慧或知識。」24這樣也就不難理解,林獻堂出遊目的既然是視察歐美,勢必是希

望能夠藉由此行,從想望已久的新世界獲得一些新知。

那麼建構林獻堂想像中的歐美來源又是為何?《環球遊記》中最常提及的遊

記著作,為康有為25、梁啟超所作26的遊記。兩人離開自己的國家都是在 1898 年

2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 22 行前耽擱的原因許雪姬老師的文章中有提及,主要是公私兩忙,1927 年初正值文化協會分裂,

由連溫卿、王敏川取得掌控權,林獻堂雖仍被推為中央委員,但頗想辭退;然而原是同志的蔡培

火、蔣渭水、彭英華卻拒絕擔任委員,且當場退出文化協會;林獻堂為顧全大局勉強接受委員,

但提出附帶條件二:一、不可選自己為委員長;一是僅擔任委員至赴歐美旅遊之日止。而當林獻

堂原訂三月即將出發,然二十一日與弟偕堂騎驢出遊,不慎從馬背上墜落,手傷一個月之久,不

得以將行程延後。此外,蔡培火及蔣渭水兩人都曾勸林獻堂將赴歐美的旅費捐做革命基金相助,

但林獻堂仍不為所動。見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 卷 2 期(1998年 6 月) 23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社,2007 年),頁 32。 24 Mieke Bal:“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7, p.137。 25 (清)康有為:《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 年初版)。 26 (清)梁啟超:《汗漫錄》《新大陸遊記及其他》《歐遊心影錄》,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長沙:岳麓出版社,1985 年初版)。

Page 2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7

清朝戊戌政變後,展開半流亡半旅遊的海外生活。而其中,林獻堂與梁啟超兩人

又有幾次的會面交談與信件的往來27,在這交往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著實不容

小覷。其中,林獻堂與梁啟超的初次相識,是在 1907 年日本奈良,當時兩人曾

以筆談方式討論臺灣人的將來,梁啟超認為中國在三十年內絕無能力幫助臺灣爭

取自由,不可輕舉妄動作無謂的犧牲,並寫道:「最好效愛爾蘭人之抗英。在初

期,愛爾蘭人如暴動,小則以員警,大則以軍隊。終被壓殺,無一倖免,後乃變

計,勾結英朝野,漸得放鬆壓力,繼而獲得參政權,也就得與英人分庭抗禮了。」

就這樣,「效法其他國家」的概念在林獻堂心中開始萌芽。

許雪姬老師文章〈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中就曾提及林獻堂這趟旅程:

「旅遊歐美早萌其意,欲效梁任公遊歷歐洲,觀察各國政經事務,裨益後來的革

命事業,是必要的經歷。」28許俊雅老師也曾在〈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研究〉

29中提及到在《環球遊記》中有不少地方流露林獻堂熟讀梁啟超的遊記並參考其

作法,可見林獻堂受到梁啟超的影響。

此外,1911 年,梁啟超應林家邀請來臺遊歷,葉榮鐘在〈林獻堂與梁啟超〉

中提及當年梁啟超來訪時,曾對林獻堂與林幼春等人勸告,勿以「文人終身,必

須努力研究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思想等學問。」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林獻堂的遊

記當中,記錄下大量各個國家的政治、歷史、經濟、都市、風俗文化的情形。

林獻堂的遊歷歐美,是實踐他多年來的一個心願,而這心願,又某部分是來

自於梁啟超的影響。此外,雖然在此段中只提及梁啟超的遊記所造成的影響,但

林獻堂在遊記中也幾次提及康有為,不可否認,梁啟超與康有為兩人的旅遊都曾

為林獻堂的環球之旅,帶來相當程度的刺激與嚮往。

二、撰寫遊記動機 27詳細可參考獻許俊雅編注:《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臺北:萬卷樓,2007 年 9 月初版) 28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 卷 2 期(1998 年 6 月) 29許俊雅:〈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研究〉,許俊雅編注:《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臺北:

萬卷樓,2007 年 9 月初版)

Page 2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8

不論是在林獻堂的遊記或日記中,皆未提及何以著手撰寫環球遊記的動機原

因,但完成這樣一部二十萬言書,實非易事,尤其是這樣一趟長達一年的旅程,

除了必須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勞累之外,也勢必需要強大的意志力與責任感驅使,

才得以為自己難得的經驗作詳細完整的記錄,讓臺灣人也能夠隨同他的視角,走

向世界,一起完成這趟旅行。而林獻堂撰寫此部遊記的動機筆者推測如下:

(一)文人的使命感

林獻堂的多重身分,是他能創作出環球遊記的原因之一。旅遊的開始,除了

現實家境上的允許,其因為長期對臺灣政治運動的關心,才能使他身處國外時也

有能力對各地的民主政治進行有系統的考察,此外,要能寫作,甚至是有所寄託

的書寫,也必須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才有辦法創作出這樣一部內容豐富的二十萬

言書。

伊瑟爾(Wolfgang Iser)認為,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作者的頭腦始終

有一個隱含的讀者(implied reader),而寫作過程便是向這個隱含讀者敘述故事

進行對話的過程,因此讀者的作用就蘊藏於文本的結構之中。30林獻堂在書寫時

所建構的隱含讀者顯然為臺灣島民,希望藉由旅遊、藉由書寫帶領臺灣島民認

識。是故,他以著作家身分,希望藉由文字的力量投身社會,他在《環球遊記》

中放入大量的各國歷史與文化古蹟,記錄大量的西方風景與各地風俗,他以《環

球遊記》代替行動,期待喚醒、啟蒙臺灣島民的智識。

(二)臺灣人的環球遊記

林獻堂在踏出臺灣後,眼前所見的世界勢必與臺灣有著極大的差異,因為差

異,促使他提筆書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今多少文人都曾以此為圭臬,

並留下豐富的遊記作品,相信這也是林獻堂先生寫作環球遊記時重要的原因之

30 趙憲章主編:《二十世紀外國美學文藝學精義》(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 年初版),頁 468。

Page 2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9

一。然而,不同於一般遊記以大量的風光景物與心情感受記錄為主,林獻堂的環

球遊記中,真實的呈現著世界各國古蹟並詳述其歷史淵源,對於外國現代文明樣

貌也積極的去感受體驗,如果梁啟超與康有為的旅遊真為他帶來刺激,那麼,兩

人的遊記勢必也影響著林獻堂遊記書寫方式。

梁啟超與康有為的遊記又有怎樣的特色?蔣貴麟認為康有為的遊記:「清代

中葉以後,國人記載域外山川者,大抵描繪景物兼及謠俗而已。若夫模山範水以

外,能敘其掌故,論其政制,借鏡異邦作為改造中國之神方大藥者,其為先生之

遊記乎?」31陳室如的研究也指出:「康有為對於自己的旅行有著相當清楚的認

知,他明白自己的旅行不只是觀光,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取經』而行。」32洪銘

水認為梁啟超的遊記具有這樣的價值:「梁啟超的遊記不但提供「文化人記遊」

的一種範本,而且提供我們瞭解中國近代維新運動領袖梁啟超思想轉變的重要文

件。」33

康有為與梁啟超,因為當時背負著沉痛的政治因素,使得他們的遊記作品中

帶有知識份子的憂國憂民心情,因此有別於模山範水一類的遊記,旅人的眼睛專

注在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上,寫作出的遊記自然有別於以往。而林獻堂當

時被殖民的身分,也使他在書寫遊記時,有著類似的心情,許雪姬老師曾指出:

「林獻堂原有寫日記的習慣,但並非逐日繕寫,但他卻有意將漫遊歐美之所見所

感寫成遊記。他出發之前至少看過英人遊記,康有為《意大利遊記》、芥川龍之

介《中國遊記》,因此在一九二七年的日記中翔實記載了每日行程及所見所聞。」

34,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夠效仿前人,創作一部屬於臺灣、更貼近臺灣島

民需求的啟蒙遊記。

31 蔣貴麟:〈輯印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導言〉,(清)康有為著:《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頁 4。 32 陳室如:《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6 年) ,頁 157。 33 洪銘水:〈梁啟超與林獻堂的美國遊記〉,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

津出版社,2000 年初版),頁 115。 34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 卷 2 期(1998 年 6 月)。此外,在許俊

雅:〈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研究〉中也提即由廖振富老師所提供的林癡仙日記影本在 1906年 3 月 30 日的日記的購書清單當中,尚包括有梁啟超的《新大陸遊記》以及康有為的《歐洲十

一國遊記》,雖然非林獻堂購買,但可看見當時這些遊記也流通於臺灣。

Page 2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0

第二節 朝聖歷程

林獻堂的環球之旅,從 1927 年 5 月 15 日自基隆搭船啟程,隔年 1928 年 5

月 9 日搭船自舊金山離開,5 月 25 日抵達日本橫濱,這趟為期將近一年的旅程,

除了是林獻堂本身視野的開拓外,藉由遊記的傳播,也為日治下臺灣人打開一扇

面向世界的窗。

長達一年的旅程,父子三人究竟去了哪些國家?行程的安排是如何?透過什

麼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這些細項都需要一一釐清,以完整最開始的疑問,究竟

在那樣的時代,是如何跨越真正的海與政治上的藩籬,前往異地。

而,從出發那一刻起,出外旅遊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一、旅遊路線

以下為依據林獻堂日記、遊記及許雪姬老師〈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中35所

整理出的環遊行程

表 2-1 林獻堂環遊世界旅程表

時間 地點 備註 1927.5.15 自基隆搭鳳山丸啟程 1927.5.16 抵廈門 1927.5.17 抵汕頭 1927.5.18 抵香港 1927.5.21 自香港往新加坡 1927.5.26 抵新加坡 1927.5.29 離開新加坡、抵彼南,再自彼南出發 1927.6.2 抵古倫姆,啟程赴亞丁 1927. 6.10 抵亞丁,出發經蘇伊士運河 1927. 6.14 抵開羅 1927. 6.15 由埃及海港波亞士出發 1927. 6.18 抵義大利南端之レジラ 1927. 6.19 抵那坡里,隨即往法國馬爾賽

35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 卷 2 期(1998 年 6 月)

Page 2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1

1927. 6.20 抵馬爾賽 林攀龍加入行程 1927. 6.22 抵巴黎 1927. 6.27 自巴黎出發抵英國倫敦 1927. 8.15 遊英格蘭北部及蘇格蘭 1927. 8.24 回倫敦 1927. 10.3 自維多利亞港出發,經加禮海峽,抵巴黎 1927. 10.9 自斯特拉斯堡出發,換乘德國車,抵德國

海德堡

1927. 10.25 自柏林抵丹麥哥本哈根 1927. 10.29 回到德國漢堡 1927. 10.31 抵荷蘭鹿特丹 1927. 11.4 抵比利時安特衛普 1927. 11.10 回巴黎 1927. 12.27 由尼斯到摩洛哥 1927. 12.29 抵義大利熱內亞 1928. 1.14 抵瑞士伯恩 1928. 1.19 回抵巴黎 1928. 2.18 自馬賽抵西班牙 1928. 2.27 回抵巴黎 1928. 3.14 自巴黎 San Lazzare 駛往 Cetble 港,搭上

Achitania 號大汽船赴美 林攀龍返回英國

1928. 3.20 抵美國紐約 1928. 4.10 自紐約到華盛頓 再回紐約三天 1928. 4.18 自紐約經波斯頓 再往芝加哥 1928. 4.22 抵芝加哥 1928. 4.25 抵道奇市 Dodge City 1928. 4.27 抵美國大峽谷 Grand Canyon 1928. 4.28 抵洛杉磯 1928. 5.1 到優美聖地 Yasemite 1928. 5.2 到舊金山 1928. 5.9 由舊金山登天羊丸 (前往日本橫濱) 1928. 5.25 抵橫濱

而筆者在這份表的基礎之上,在世界地圖中標出了他經過以及實際探訪的國家,

作成以下圖一至圖六:

Page 2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2

Page 2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3

Page 3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4

圖三

由埃及海港波亞士出發

義大利南端之レジラ

拿波里

法國馬爾賽

巴黎

英國倫敦

英格蘭北部及蘇格蘭

由維多利亞港出發,返抵巴黎

Page 3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5

圖四

巴黎

斯特拉斯堡

德國海德堡

柏林

丹麥哥本哈根

德國漢堡

荷蘭鹿特丹

比利時安特衛普

巴黎

Page 3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6

圖五

巴黎

尼斯

摩洛哥

義大利熱內亞

瑞士伯恩

巴黎

Page 3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7

圖六

巴黎

馬賽

西班牙

巴黎

二、交通方式

要踏出台灣,最先面臨的即是交通問題。

旅行是指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區的移動。廖炳惠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及,這

個移動牽涉到科學(Science)的領域中,而在這個領域中可分為幾個面向,其中一

個,即是旅行所需要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選擇牽涉到路線、性別、年齡、

階級劃分、特權、地位及心理預期等問題,畢竟採用巴士、火車、飛機、輪船等

是具有不同階級待遇,並非任何人都可搭鐵達尼號或東方快車的頭等艙,而且各

Page 3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8

種等級區分也影響社交活動、情感教育及生命安全等。更因為交通工具不同的選

擇,所看到的景觀以及激發的記憶也都會有所轉變。」36而因為林獻堂家世身分

關係,遊記中可見他們在旅行過程的交通選擇,幾乎都是選擇最高級的一項來搭

乘,這種金錢換取來的速度感,的確在林獻堂的旅遊途中的心情,造成或多或少

的影響,以下先透過林獻堂的日記以及遊記,對照整理出環球之旅每日的行程,

以及選擇的交通方式:

表 2-237

時間 地點 1927.5.12(四) 搭車由霧峰出發 車 1927.5.15(日) 自基隆搭鳳山丸38啟程 舟 1927.5.16(一) 抵廈門 舟 1927.5.17(二) 抵汕頭 舟 1927.5.18(三) 抵香港。觀明園及築海未完之工事。 舟 1927.5.19(四) 猶龍往臺銀支店匯錢,及往郵船會社購買船

票。

1927.5.20(五) 與猶龍同往當地英國總督府辦理護照簽

字,未成。後同猶龍登太平山。

1927.5.21(四) 自香港往新加坡 舟 1927.5.26(四) 抵新加坡。觀水源地、回回寺、及歷代柔佛

王之墓及植物園、議事堂。 舟、汽車

1927.5.27(五) 由新加坡出發。 舟 1927.5.28(六) 抵彼南(檳榔嶼)乘自働車觀極樂寺、乘升

山電車登至二千三百尺、觀蛇寺、觀植物

園,晚間八點再搭船由檳榔嶼出發。

舟、汽車

1927.6.2(四) 抵古倫姆,乘自働車往坎第觀覽湖光、古寺 舟、汽車

36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175 期(2002 年 3 月),頁 86。 37此表係參考《環球遊記》及《灌園先生日記》所製成之表格。《環球遊記》收錄於《林獻堂先

生紀念集遺著》(臺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1956 年)、《灌園先生日記──1927 年》(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年) 38鳳山丸自 1925 年開始使用,當時所走的路線為「命令航路」,命令航路乃奉總督府之命令而開

設之路線,有別於民間航運業者所自行開設之航線,且包括航路、航海次數、靠港地點、使用船

之噸位及速率等,均為總督府指定。而當時鳳山丸之寄港地有:基隆、廈門、汕頭、香港。參考

自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2000 年)頁 165、201。

林獻堂先生之日記中亦記有:「舟抵廈門」(1927 年 5 月 16 日)、「舟抵汕頭」(1927 年 5 月 17 日)、「舟抵香港」(1927 年 5 月 18 日)。參考自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臺北:

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年),頁 117。

Page 3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29

及植物園,晚間六時半歸至古倫姆,十二時

離開古倫姆,啟程赴亞丁 1927. 6.10(五) 抵亞丁,上陸參觀。乘自働車到水源地,晚

間六時半由亞丁出發,經蘇伊士運河 舟、汽車

1927. 6.14(二) 早上五時抵蘇伊士,七時二十分乘小艇上

陸,八時乘自働車往開羅,十二時抵開羅 舟、汽車

1927. 6.15(三) 參觀金字塔、換乘駱駝,一同攝影紀念。參

觀古時開羅遺址、謨罕默德阿里所建之寺及

其墓,參觀博物院、由埃及海港波亞士出發

駱駝、火車、舟

1927. 6.17(五) 船經克里特島 1927. 6.18(六) 抵義大利南端之レジラ,左為西西里島 舟 1927. 6.19(日) 抵那坡里,於街上散步。八點半再隨即由那

波里搭船前往法國馬爾賽 舟

1927. 6.20(一) 抵馬爾賽 舟。林攀龍於碼

頭相迎並加入行

程。 1927. 6.21(二) 乘自働車環遊市街、觀馬爾塞守護聖母寺、

晚間七時五分乘火車出發馬爾塞前往巴黎 汽車、火車

1927. 6.22(三) 抵巴黎。參觀凱旋門、次觀議會前之廣場、

乘地下電車前往午餐、晚間欲前往觀劇因服

裝不符遭拒

火車、地下電車

1927. 6.23(四) 與林柏壽同遊、共進午餐、下午往觀大宮

〔Grand Palais〕之美術展覽會、晚餐後,

往觀紅水車〔Moulin Rouge〕歌舞劇

1927. 6.24(五) 發燒腹痛,請醫生來診察。原定是日出發前

往倫敦,延期。

1927. 6.25(六) 休養。林景仁、林柏壽前往探視 1927. 6.26(日) 到高塔前看美術館、中午受林柏壽夫妻之午

餐招待,晚上則招柏壽同觀虎女歌舞劇

1927. 6.27(一) 上午十點父子三人自巴黎出發前往英國倫

敦,火車至加禮(Calais)海峽換汽船。汽船

至英國多維(Dover)港再換汽車抵域多利亞

(Victoria)停車場。再搭乘自働車至披野遜之

家。

1927. 6.28(二) 訪臺銀支店長永田與氏,辦理欲滯留英國兩

個月以上所需之手續。午後閒行於市街、添

購日常用品

乘地下電車歸寓

Page 3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0

1927. 6.29(三) 乘地下電車前往中國料理店午餐。午後一時

二十分到活動寫真館39 地下電車

1927. 6.30(四) 上午父子三人前往警察署報寄留。參觀保羅

寺、海多博克公園〔Hyde Park〕

1927. 7.1(五) 猶龍身體不適,林獻堂亦欲養靜一天,故未

出門觀光。晚餐後同攀龍外出散步至議會坵

1927. 7.2(六) 猶龍發燒不退,請醫生來診察。中午林獻堂

與攀龍外出午餐

1927. 7.3(日) 猶龍燒退。上午林獻堂與攀龍前往教會作禮

1927. 7.4(一) 猶龍病尚未痊癒。林獻堂與攀龍在途中遇上

文姑娘,相約十六號以後相見。

1927. 7.5(二) 猶龍尚未痊癒。林獻堂與攀龍遊攝政公園

〔Regent’s Park〕,觀域多利亞女王之夫之銅

1927. 7.6(三) 猶龍病癒,三人同遊乾新頓〔Kensington Gardens〕及海多博克兩公園

1927. 7.7(四) 前往日本大使館,託人介紹參觀議會。午餐

後觀活動寫真

1927. 7.8(五) 上午議院旁聽。午餐後前往訂做衣服,五時

歸寓。晚餐後父子三人外出散步

1927. 7.9(六) 上午前往參觀美術館 1927. 7.10(日) 晚間散步於海多博克公園,見十數處演講及

奏軍樂

1927. 7.11(一) 讀臺灣寄來之新聞。晚餐後乘自働車兜風觀

覽景色

汽車

1927. 7.12(二) 讀臺灣寄來之新聞。午後三人往綠公園

〔Green Park〕散步、參觀皇居

1927. 7.13(三) 上午十一時前往試穿訂作之衣服。晚餐後往

劇場觀演《沙漠之歌》一齣

1927. 7.14(四) 上午友人來訪。終日降雨未出門 1927. 7.15(五) 參觀王家植物園、參觀域多利亞女皇休憩所

及餐室、遊泰晤士河〔The River Thomes〕邊

1927. 7.16(六) 銀行處理票據、參觀倫敦橋 1927. 7.17(日) 午後散步至攝政公園,參觀當地新聞所載倒

39 「活動寫真」是當時「電影」之稱呼。

Page 3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1

毀之家屋,觀活動寫真 1927. 7.18(一)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由滑鐵爐驛〔Waterloo

Station〕出發,往泰晤士河上游觀光 火車

1927. 7.19(二) 前往臺銀支店領錢、觀活動寫真、散步於海

多博克公園

1927. 7.20(三) 攀龍猶龍應邀前往日本人俱樂部、林獻堂晚

餐後獨出散步

1927. 7.21(四) 上午前往參觀美術展覽會 1927. 7.22(五) 上午前往參觀國立肖像館、午後赴長老教會

傳道局理事鐘夫人之茶會

1927. 7.23(六) 上午十時參觀動物園 1927. 7.24(日) 午後ハロ﹝坵﹞訪友人,隨後前往海多博克

公園

1927. 7.25(一) 步行登海盼之坵、參觀基督教寺、乘地下電

車前往午餐、觀活動寫真、散步於希加澤利

地下電車

1927. 7.26(二) 上午前往威士敏士達寺〔Westmister Abbey〕 1927. 7.27(三) 上午前往大英博物館參觀 1927. 7.28(四) 上午前往動物園參觀 1927. 7.29(五) 巴特西公園、泰晤士河、登滑鐵爐橋望議院 1927. 7.30(六) 遊布來頓【Brighton】海岸,乘車時猶龍因

暈車提前返寓 汽車

1927. 7.31(日) 午後於里士滿〔Richmond〕公園散步、晚

餐後往亥德公園聽講演及觀草地上男女之

娛樂

1927. 8.1(一) 午餐後觀活動寫真、四時餘遊罕普斯忒公園

觀活動

1927. 8.2(二) 往臺銀領金百鎊、午後亥德公園散步、晚餐

後前往皇家自働車俱樂部

1927. 8.3(三) 公園、午餐後觀劇 1927. 8.4(四) 遊攝政公園,父子討論九月中將遊德國、丹

麥、荷蘭、比利時之順序。

1927. 8.5(五) 參觀大英博物館(途中換車與猶龍相失) 1927. 8.6(六) 乘小汽船沿泰晤士河同遊里士滿、並抵達罕

普吞參觀舊王宮

1927. 8.7(日) 午後前往バタシ(巴特西)公園 1927. 8.8(一) 參觀維多利亞博物館 1927. 8.9(二) 觀美術館、午後二時有社會主義者在亥德公

Page 3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2

園示威行列,三人亦往觀,不見動靜。二時

半觀活動寫真。 1927. 8.10(三) 出門午餐,因猶龍須治療蝺﹝齲﹞齒,下午

二時歸寓

1927. 8.11(四) 動物標本博物館、午餐後觀皇太子館歌舞劇 1927. 8.12(五) 外出午餐後攀龍、猶龍理髮,林獻堂一人獨

自歸寓,途中錯過下車之處 地下電車

1927. 8.13(六) 往臺銀領金、午後參觀肖像美術館、觀歌舞

劇、晚餐後活動寫真館

1927. 8.15(一) 早晨十時廿五分由倫敦出發,下午二時半抵

曼徹斯特。遊曼徹斯特市,遊美術館、觀禮

拜寺

火車

1927. 8.16(二) 十時廿五分由曼徹斯特出發,十一時十分抵

利物浦。參觀公會堂、美術館、格蘭斯頓出

生之樓屋、大寺院、麥爾西〔Merseyside〕

河、觀歌劇

火車

1927. 8.17(三) 早九時四十九由利物浦出發至費爾尼斯寺

院 火車

1927. 8.18(四) 早十時三人同遊昆尼斯吞湖、羅斯根(美術

家)陳列館 先乘火車再轉汽

車、小船 1927. 8.19(五) 遊溫得米爾湖、觀英國詩人 Wordscoorth

William 之墓 火車、小汽船、

汽車 1927. 8.20(六) 由費爾尼斯出發前往格拉斯哥(Glasgow)、

觀博物館、大學、公園、夜晚街上散步

1927. 8.21(日) 由格拉斯哥出發觀司特令古城(Stirling) 火車 1927. 8.22(一) 十時由格拉斯哥出發十一時至愛丁堡。觀聿

爾遜紀念塔、氣象台(天文測候所)、和力魯

德宮、愛丁堡城

火車

1927. 8.23(二) 十點由愛丁堡出發,下午二時半抵約克。觀

禮拜寺、博物館。五時十五分由約克出發往

羅藝德王冠旅館住宿,行李安頓後外出散

步。

火車

1927. 8.24(三) 九時散步市上,觀礦泉浴場、附近公園散

步。十一時搭車往羅藝德,午餐後閒行市

上,下午二時半由羅藝德出發六時十五分抵

倫敦。

火車

1927. 8.25(四) 前往大使館詢問後藤文夫電報,是為欲任林

獻堂氏為總督府評議員一事,隨及復電後藤

Page 3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3

文夫,推辭此職。 1927. 8.26(五) 中午外出午餐,遇內藤卯三郎先生,為林攀

龍中學時其教師之一。下午至吳牧師家中聚

會。

火車

1927. 8.27(六) 再度前往議院旁聽。觀貴族院王侯休憩室、

觀議場、眾議院。

1927. 8.28(日) 午後同遊市外之大森林 1927. 8.29(一) 十時半往倫敦塔出發 1927. 8.30(二) 十時十五分搭車前往 Windsor Castle,觀古

城中之王宮。 火車

1927. 8.31(三) 牙痛休息 1927.9.1(四) 欲請前日治療林猶龍之醫生來診,適其不

在,助手來代診。休息

1927.9.2(五) 前往牙醫處,拔牙治療。傍晚身體稍快,三

人在附近散步

1927.9.3(六) 左鬢之抽痛稍癒,而左後腦之根痛反增,午

後鼻孔流膿,身體不適,又逢周六,無醫可

看,在家休息。

1927.9.4(日) 身體不適,休息 1927.9.5(一) 午後前往耳鼻科之醫生診察,醫生勸暫入療

養所治療。

1927.9.6(二) 療養所休息 1927.9.7(三) 療養所休息。鼻內膿仍不少,決定翌日午後

六時半手術

1927.9.8(四) 療養所。手術 1927.9.9(五) 療養所休息 1927.9.10(六) 療養所休息 1927.9.11(日) 療養所休息。夜讀《臺灣民報》在臺灣八月

一號發刊之第一號(一六七)。

1927.9.12(一) 療養所休息。惟午外出散步十數分。 1927.9.13(二) 療養所休息。洗澡後讀《臺灣民報》兩時餘 1927.9.14(三) 療養所休息。本定是日出院,因鼻孔出血不

得不再療養。

1927.9.15(四) 療養所休息 1927.9.16(五) 療養所休息 1927.9.17(六) 出療養所。中午十一時四十分乘自動車返

寓。

1927.9.18(日) 寓中休息。

Page 4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4

1927.9.19(一) 回診 1927.9.20(二) 午前外出訂做禦寒外套,午餐後歸寓。讀《臺

灣新聞》

1927.9.21(三) 外出與披野遜夫婦晚餐,餐後林獻堂因身體

尚未復原先返寓中休息,由攀龍猶龍陪披野

遜夫婦前往觀劇

1927.9.22(四) 外出試穿訂做之外套 1927.9.23(五) 攀龍猶龍邀林獻堂前往海濱散步,林以欲作

遊記為由,未同行

1927.9.24(六) 午後三時觀劇 1927.9.25(日) 午前於議會坵上散步,午後聽鋼琴音樂會、

晚散步於乾新頓及亥德兩公園

1927.9.26(一) 前往台銀支店領錢。決定下周一前往巴黎,

隨即前往採購旅行用品。

1927.9.27(二) 散步前往攝政公園、午餐後至乾新頓公園散

1927.9.28(三) 林獻堂終日在寓中,寫〈泰晤士河遊記〉40

僅在午前午後兩回附近散步各三十分

1927.9.29(四) 林獻堂於寓內書寫〈保羅寺遊記〉41攀龍猶

龍前往購買英國至德國車票

1927.9.30(五) 寫〈倫敦遊記〉42、午後四時三十分赴長老

教會會長鍾氏之約

1927. 10.1(六) 林獻堂未出門,修寄諸親友之信。攀龍猶龍

觀劇

1927. 10.2(日) 攀龍猶龍聽音樂會,結束後林獻堂與兩兒會

合,於乾新頓公園、亥德公園散步

1927. 10.3(一) 午後一時自維多利亞港出發,經加禮海峽,

六時十五分抵巴黎、入劇場觀劇 舟

1927. 10.4(二) 前往銀行領錢、午後街上散步 1927. 10.5(三) 十時半乘車往觀維爾賽宮 電車 1927. 10.6(四) 參觀凱旋門、布得說蒙公園 1927. 10.7(五) 十二時二十五分由巴黎東部驛站出發,五時

抵南錫。 火車

1927. 10.8(六) 十一點二十五分由南錫出發,十四點至斯特 火車

40 〈泰晤士遊記〉:即發表於《台灣民報》第一百九十五號,昭和三年二月十二日,(五)版。 41 〈保羅寺遊記〉:發表於《台灣民報》一百九十六號,昭和三年二月十九日,(七)。 42 〈倫敦遊記〉:發表於《台灣民報》一百九十三、一百九十四號,昭和三年一月廿九日、二月

五日,(七)。

Page 4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5

拉斯堡、大寺院 1927. 10.9(日) 十時五十分斯特拉斯堡出發,十一時過萊因

河,十一時廿五分換乘德國車,十一時五十

分至 Appenweier 驛,又再換車,十五時抵

德國海得爾堡(Heidellerg)

船、汽車

1927. 10.10(一) 十一時二十分海德爾堡出發,十二點五十分

至法蘭克福(Frankfurt) 火車

1927. 10.11(二) 法蘭克福市廳、詩人哥德住宅、夜觀歌劇 1927. 10.12(三) 八時三十八分法蘭克福出發,九時廿五分至

馬因斯(Maing)、十時三十分乘小汽船順流

而下,自馬因斯至濱艮河(Bingen)之兩岸、

十四點五十分抵達科不林士

火車、汽船

1927. 10.13(四) 十點廿三分科不林士出發,十一時十五分到

波昂(Bonn)、參觀大學、十四時十三分波昂

出發,十五點五分抵哥隆(Köln)

火車

1927. 10.14(五) 在哥隆參觀 1927. 10.15(六) 十時四十七分哥隆出發,十九時七分抵達柏

林 火車

1927. 10.16(日) 乘觀覽汽車參觀柏林市街、午後乘汽車到繁

盛街上散步 觀覽汽車、汽車

1927. 10.17(一) 十時往大使館查長井亞力山商務官之住

所、午後觀柏林第一大商店

1927. 10.18(二) 觀維廉一世舊宮殿 1927. 10.19(三) 十時三十分柏林出發,十一時抵波次但,觀

腓特烈大王宮殿、十六時點四十六分返柏林 火車

1927. 10.20(四) 20 日由柏林出發至德勒斯登、22 日再由德

勒斯登返柏林 火車

1927. 10.21(五) 僅記德勒斯登 1927. 10.22(六) 僅記德勒斯登柏林 1927. 10.23(日) (柏林)觀維廉二世舊宮殿,午後二時結束。 1927. 10.24(一) (柏林) 十時往觀皇帝博物館、次觀眾議院 1927. 10.25(二) 八點二十分搭車柏林出發,十九時五分抵達

丹麥哥本哈根43 火車

1927. 10.26(三) 哥本哈根市街 火車、船 1927. 10.27(四) 午後父子三人同遊海岸公園

43 日記中記錄由柏林出發前往哥本哈根是在 1927 年 10 月 26 日,而遊記中則記錄為 1927 年 10月 25 日,推測「日記」應該為天天記錄,而遊記是整理完後才寫出,並不按照日期,故這裡依

照日記中所記錄的日期為主。

Page 4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6

1927. 10.28(五) 十點由哥本哈根出發至奧登塞,乘車的時間

三小時廿分,乘船花費時間一小時十分。 汽車、船

1927. 10.29(六) 預定十三時半火車奧登賽出發,火車延誤半

小時,一小時左右換乘汽船十五分鐘後,再

轉乘火車抵德國邊境,轉乘德國火車數十分

鐘,換乘急行車,二十二時五十分抵達德國

漢堡

火車、船

1927. 10.30 (日) 遊德國漢堡亞爾斯達(Alster)湖。遊記中記

載有少女數人屢向林獻堂等人微笑,並招與

之跳舞,遭林獻堂拒絕,及為是日。

1927. 10.31(一) 由漢堡近入荷蘭鹿特丹 火車 1927. 11.1(二) 荷蘭阿姆斯特丹。王之離宮、離宮旁寺廟、

製造金剛石工廠。

1927. 11.2(三) 荷蘭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美術館。 1927. 11.3(四) 由阿姆斯特丹前往海牙、參觀女王離宮、平

和殿 火車

1927. 11.4(五) 由荷蘭海牙出發抵比利時安特衛普。參觀一

次大戰舊戰場、記念碑。 火車

1927. 11.5(六) 由安特衛普出發至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 火車 1927. 11.6 (日) 布魯塞爾 1927. 11.7(一) 由布魯塞爾出發至伊伯爾(Ypres)、觀歐洲戰

場遺跡、墓地。 火車

1927. 11.8(二) 由布魯塞爾出發至滑鐵盧戰場。觀惠靈吞陳

列館、奧倫治公爵紀念坵、囂俄曾住宿過之

旅社。

汽車

1927. 11.9(三) 僅記有比利時國名。 1927. 11.10(四) 回巴黎。散步於巴黎市街。 1927. 11.11(五)44 參觀凱旋門,是日正逢法國平和紀念日,前

往觀禮。

1927. 12.27 由尼斯到摩洛哥 1927. 12.29 抵義大利熱內亞 1928. 1.14 抵瑞士伯恩 1928. 1.19 回抵巴黎 1928. 2.18 自馬賽抵西班牙 1928. 2.27 回抵巴黎

44 林獻堂在 1927 年的日記只記載到此日,現今也未見 1928 年的日記,故詳細的表格僅能製作

於此。

Page 4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7

1928. 3.14 自巴黎 San Lazzare 駛往 Cetble 港,搭上

Achitania 號大汽船赴美 林攀龍回英

1928. 3.20 抵美國紐約 1928. 4.10 自紐約到華盛頓 再回紐約三天 1928. 4.18 自紐約經波斯頓 再往芝加哥 1928. 4.22 抵芝加哥 1928. 4.25 抵 Dodge City 1928. 4.27 抵 Grand Canyon 1928. 4.28 抵洛杉磯 1928. 5.1 到 Yasemite 1928. 5.2 到舊金山 1928. 5.9 由舊金山登天羊丸 (往橫濱) 1928. 5.25 抵橫濱

此次的旅行在倫敦停留時間最久,長達 98 日,惟 1927 年 8 月 31 至 9 月 17 日生

病,實際遊覽的時間為 80 天。時間停留第二久的是巴黎,由林獻堂的〈灌園先

生日記〉及〈環球遊記〉所載可知,林獻堂父子三人此行的行程是以巴黎為中心,

期間再轉赴他國旅遊,待在巴黎總共有 81 日之久。

旅客透過載帶著他在世界到處跑的交通工具來看世界。近代交通工具所製造

出來的動感,也隱隱約約地影響著旅人沿路的視覺感受。45而林獻堂這趟旅行由

於範圍廣大,自然有許多機會使用上不同的交通工具,這些搭乘經驗,自然也成

為《環球遊記》中引人注目之處。

因此,不同的交通工具造成了林獻堂旅途中心情上的變換,這些,當然也是

旅遊當中的一種體驗。在當時,旅人移動所必須依賴的交通工具,不出船隻、火

車、電車、汽車,尤其林獻堂父子的跨國行程,藉船隻代步的情形相當多,遊記

中也多處可見林獻堂紀錄搭船時的感受,例如旅程剛開始,搭乘鳳山丸號,途中

經過廈門、汕頭、香港等地時,林獻堂在遊記中寫到:「舟發基隆,越行越遠,

直望至岸上人影已看不見,為見青山一髮,煙樹朦朧,俱含有無限惜別之意」46面

對未知的旅程,雖然興奮期待,但是離開眼前的家人朋友仍是讓人感到依依不捨

45 唐納德·霍恩(Donald Horne):《The Great Museum :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引自《觀光客

的凝視》,頁 262。 46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

Page 4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8

之情;或是在香港搭乘鹿島丸時,擔心接下來的行程將天氣炎熱:「天氣甚熱,

汗下如珠,口渴異常,若日日如是,三十日間之長期航海,將何以堪,頗為憂慮」

47;或是在船上散步讀書48觀看飛魚成群地飛越波浪49、水鳥逐船而飛50;暈船難受

的日子也有些:「夜來風浪漸劇,船稍動搖,今朝更甚,余因收時行李,起落煩

忙,不覺頭為之眩」51、「連日風浪劇增,船甚動搖,猶龍三日不能朝餐」52、「風

浪稍強,猶龍嘔吐,余亦不能行坐自如」53這些感受,沒有身分地位的分別,身

為旅人,專心地感受眼前的變化。

而搭乘火車,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經驗,例如旅程在開始一個多月後,林

攀龍於法國馬爾賽港口與林獻堂林猶龍會合,三人在此碰頭兩天後,隨即欲由巴

黎出發至加萊:「巴黎至加萊近二百哩,火車一時間行六十哩,咸稱為世界最快

之火車,車中杯盤亦大起高興,時作跳舞。」54此段文除了得知法國當時交通工

具的一點情形外,也可感覺出林獻堂因為這一段路程的體驗,心情很是雀躍,父

子相聚,又是實現多年心願踏上環球的旅途,火車行進間的晃動感與速度感,一

面搖動著身軀,一面也使旅人心情隨之輕鬆起來,進而將這樣的感受投射在眼前

杯盤上,其實那真正「大起高興」的,正是林獻堂自己。此外林獻堂在搭乘火車

的旅途中,總不忘記透過車窗觀察景色的變化,藉由火車的速度感,感受異國世

界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彷彿帶著讀者,隨著眼前景緻的變換,一同進行遊覽。

例如由法國港口馬爾賽前往巴黎時:「在車中看沿途風景,斜陽返照平原草樹,

俱帶一種金黃之色,真為美觀。」55;或是從法國南錫前往斯特拉斯堡時:「車

窗遠眺一帶平原,在斜陽曖曖晚風徐徐之中,無數農人正在收穫甘菜,大有『不

47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 48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4。 49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 50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 51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 52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 53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4。 54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 55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

Page 4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39

識不知』如原始之民以自樂其樂呢。」56;由尼斯經馬爾賽進入西班牙的路上:

「拂曉車沿海邊而行,開窗一望,深綠海水,映著朝輝瀲灩有光,浪花拍岸,時

做異彩,使人一見,而為之神怡。」57,而當車子進入西班牙時,則又是不同的

風景:「車行漸進西班牙國境土地磽薄漸多,唯見山上皚皚積雪,平原漠漠飛沙,

而絕少可以種植之處矣。」58。有時,則是因為窗外的景觀,讓旅人做了其他的

聯想,遊記中,當林獻堂父子三人搭乘火車欲由意大利前往羅馬,沿途上左面阿

爾卑斯山的壯麗,讓他遙想當時拿破崙率領數十萬人也是經由此線進入羅馬,稱

霸歐洲;而右面地中海島嶼厄爾巴(Elba)島卻也是拿破崙帝一次被放逐之地,「不

過二十年間其成敗如是,今日我在此左顧右盼不免生出此一世之英雄許多成敗之

感。」59眼前難得的風景,隨著火車的前進,一一在旅人眼前開展,坐在火車內

的林獻堂,因為眼前壯麗的景色,可想而知心情也隨之澎湃。林獻堂隨著緩緩前

進的火車,穿越此地,彷彿也跟著歷史走過一遭,有感「一世之英雄許多成敗」。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林獻堂有一更為先進的經驗,是旅行到美國時,在洛

杉磯參觀飛行場並體驗試乘飛機。臺灣在 1914 年才有日籍飛行家野島銀藏在臺

北、臺中、嘉義等地進行試飛的動作60,1920 年有第一位臺灣籍飛行員謝文達61,

此後,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才漸被大眾所知。而林獻堂其實在旅遊歐洲時,就

對搭乘飛機躍躍欲試,然因兒子攀龍顧及其危險性62,不願讓父親貿然一試63,

故當林獻堂在美國又有機會試乘,自然不願放過機會,與猶龍兩人64作伴搭乘。

56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2。 57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2。 58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2。 5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3。 60 〈本島飛行の最終〉,《臺灣日日新報》,第 4988 號,大正 3 年 5 月 2 日,頁 7;〈本島最終飛

行〉《臺灣日日新報》,第 4989 號,大正 3 年 5 月 3 日,頁 6。 61 謝文達(1901-1983):臺中中學畢業後,赴日投考日本千葉縣伊藤飛行學校。高麗鳳總編輯,《臺

北人物誌》,(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0 年),頁 78-83。 62 當時野島銀藏在嘉義試飛時,曾因風速和機械故障,導致失事墜下,因飛行高度不高,故飛

行員僅受傷逃過一劫。〈飛機再墜第二次墜落田裡野島氏負擦過傷〉,《臺灣日日新報》,第 5004號,大正 3 年 5 月 18 日。可見當時飛機的危險性還是相當高,大眾對其仍存有恐懼。 63 林獻堂在歐洲時,就曾經希望搭乘飛機,只是當時林攀龍因為顧慮其危險,不願冒險,林獻

堂在遊記中寫下:「然余常以為未曾一試為憾。」,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7。 64 林攀龍在環球之旅的歐洲行結束後,即返回英國繼續學業,未參與美國的旅遊。

Page 4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0

而林獻堂事後在遊記中也對此經驗生動地描寫到:「機關士一放推進機,飄飄然

凌空而起,高約兩千米突,莊子所謂『列子御風而行,冷然善也』其斯之謂乎?」

65用莊子《逍遙遊》中的兩句來形容此刻的心情以及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感受,

再貼切不過,而描述到由上空俯視而下的景觀時,「俯視羅府都市,高樓大廈,

宛如孩子玩物,惟是一片濃綠之色,而不辨其為草為木,一線河水蜿蜒其間,如

一縮小之畫圖。」66更是可以看出與搭乘火車、小艇間的差異,第一次搭乘飛機

的激動、第一次由高處俯視而下的感受,林獻堂曰:

余嘗謂世間無一定之真、善、美,因其所處之地位不同,而其所見亦因之

而異也。67

第一次搭乘飛機的經驗顯然讓林獻堂相當興奮,由高空俯瞰地面的經驗每一個城

市每一個國家的風景皆有其特色與風情,沒有誰好誰壞,但風景則會因為觀看時

候心情的不同、方式的不同、時間的不同,而隨時有新的姿態出現。

第三節 梁啟超與林獻堂遊記的對照

在林獻堂於 1927 年出發遊歷歐美之前,梁啟超已從 1899 年底起,前往夏威

夷檀香山、澳大利亞,寫有《汗漫錄》(又名〈夏威夷遊記〉)及〈澳洲遊記〉68;

1903 年更應北美保皇黨的邀請再次出發美國,留下《新大陸遊記》69,1918 年底

歐戰結束後也隨即前往歐洲考察,寫成《歐遊心影錄》70。三部遊記中,最早完

成的《汗漫錄》,當時是受康有為之命前往檀香山,向華僑宣揚維新思想,據梁

啟超遊記中自述,這次出訪是「將適全球創行共和政體之第一先進國,視為生平

遊他洲之始。於是生二十七年矣,乃於今始學為國人,學為世界人。」71,只是

6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7。 6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7。 6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7。 68 梁啟超:〈夏威夷遊記〉收入《新大陸遊記節錄》(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57 年),頁 149-160。 69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臺北縣:文海出版社,1967 年) 70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香港:三達出版社) 71 梁啟超:〈夏威夷遊記〉,頁 149。

Page 4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1

當時因為受到清政府的阻撓,加上鼠疫橫行,使得旅程只到夏威夷就被迫停止,

無法再赴美旅遊。1903 終於前往美國,造訪了紐約、波士頓、華盛頓、費城、

芝加哥、舊金山以及洛杉磯等地。這時已有了 1899 年旅遊經驗的他,這趟旅行,

也真正打開他的視野,除了視覺景觀上的開拓之外,對於中西情形也開始有比較

與深入的探討,陳室如即認為《汗漫錄》與《新大陸遊記》兩部書:「《汗漫錄》

只寫到梁抵夏威夷檀香山後十天便中止……。重點在於梁啟超於航行途中對流亡

其間的自我省思與心得抒發,關於他者的描寫及思考反而不多。在第二次的訪美

經驗中,梁啟超的旅行書寫卻有了極大轉變,不論是對美國近代都市文明的進

步、興起因素……等內部問題的深入認識,或是對中美兩國比較、以及對舊金山

華僑的省思,在《新大陸遊記》一書中,梁啟超均以一種文化人的角度,深入內

部問題層面加以探討,也深化了這趟新大陸之行的實質意義。72」1918 年底,梁

啟超又出發前往歐洲,先在倫敦略作停留,再前往巴黎旅遊,並以巴黎為中心,

考察法國境內的戰場與觀察巴黎和會的進行,隨後,因獲得法國政府的補助,接

著前往比利時、荷蘭、瑞士、義大利、德國等地,最後在 1920 年初由德國返回

法國,結束這趟歐遊返抵中國上海。

將梁啟超與林獻堂的遊記進行比較的文章,現已有洪銘水的〈梁啟超與林獻

堂的美國遊記〉與尤靜嫺〈遊目歐美,遊心臺灣──試論林獻堂《環球遊記》中

的現代性〉,兩篇都是針對梁啟超與林獻堂兩人的美國遊記部分來論述,而筆者

進一步發現,除了梁啟超的《新大陸遊記》對林獻堂有所影響外,在歐洲所留下

的遊記,也同樣是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養分,甚至有不少地方的記錄林獻堂

是選擇繼續「沿用」。而本節正是要就梁啟超兩部遊記所帶給《環球遊記》的影

響來討論,分析這兩部書先後成了林獻堂此遊的嚮導,在這為期一年的旅遊中,

如何領著林獻堂父子三人完成這一趟困難重重的任務。

而在閱讀三部遊記的過程中,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是故筆者先將林獻

72 陳室如:《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臺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

2006 年),頁 157。

Page 4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2

堂《環球遊記》與梁啟超《新大陸遊記》與《歐遊心影錄》兩部遊記做對照處理,

將遊記中有針對同樣地點、事件的部分做成表格整理如下:

(一)《環球遊記》與《新大陸遊記》對照表73

梁啟超 林獻堂 紐約 紐約為全世界中第二之大

都會(英國倫敦第一),以此

增進速率之比例,不及十

年,必駕倫敦而上之。(頁12)

紐約 紐約市,是世界第二位的大都

會,……,紐約之發達,不過

三百年間耳,其進步之速,真

是有史以來所未曾有,若再過

數十年,定當凌駕倫敦而上

也。(頁 147) 紐約 吾聞日本遊歷家皆曰,先至

美國後至歐洲者,無不驚歐

洲之局促頑舊,先至歐洲後

至美國者,無不驚美國之囂

塵雜亂。吾未至歐洲,吾不

能言之。(頁 274-275)

紐約 有人曰:「先至美國,後至歐洲

者,無不驚歐洲之局促頑舊,

先至歐洲後至美國者,無不驚

美國之囂然塵雜。」誠然。(頁148)

紐約 論市政者,皆言太繁盛之

市,若無相當之公園,則於

衛生上於道德上皆有大

害。吾至紐約而信。一日不

到公園,則精神昏濁,理想

汙下。(頁 276)

紐約 凡繁盛之市街,皆車馬喧豗,

夜以繼日,若無相當之公園,

以供散策,而養其清新之氣,

則精神昏濁,理想汙下。(頁148)

紐約 排黃熱者流,最詆華人不

潔,以吾所見之紐約,則華

人尚非不潔者,其意大利人

猶太人所居之數街。(頁 278)

紐約 中國街與意大利街比鄰,中國

人,素被人詆為不潔之國民,

若較之意大利,則又似非甚不

潔者,常見意大利街,塵芥堆

積,而不掃除。(頁 148) 紐約 雜碎館自李合肥遊美後始

發生,前此西人足跡不履唐

人埠,自合肥至後一到遊

歷,此後來者如鯽,……,

合肥在美思中國飲食,屬唐

人埠之酒食店進饌數次,西

紐約 未至紐約之先,曾聞李鴻章雜

碎之名,履思至時一嘗其滋味

焉。此雜碎之名,蓋自李合肥

遊美後,方始發生,合肥在紐

約思中國飲食,囑中國街餐館

進饌,西人問其名,華人難於

73 筆者所用版本為梁啟超:《新大陸遊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年)

Page 4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3

人問其名,華人難於具對,

統名之曰雜碎。自此雜碎之

名大噪,僅紐約一隅,雜碎

館三四百家,徧於全

市,……。中國食品本美,

而偶以合肥之名噪之,故舉

國嗜此若狂。(頁 287-288)

具對,統名之曰雜碎,因是雜

碎之名大噪,舉國嗜此若狂,

僅紐約一市之雜碎館,有數百

家焉。(頁 148-149)

紐約 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

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頁288)

紐約 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虛有

其名耳(笋肉菰薯合炒),聞說

中國人從無就食者。(頁 149) 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大學中

之第一流也。(頁 289) 紐約 哥倫比亞,是美國一流的大

學。(頁 153) 波士頓者,美國歷史上最有

關係之地,而共合政治之發

光點也。(頁 292) 美國人合眾自立之端緒,殆

無一不發源於波士頓(頁294)

波士頓

余在波士頓九日,……。手

美國史一部,波士頓名勝記

一部,地圖一紙,按圖而索

之。(頁 296)

波士頓 美國獨立之端緒無不發源於波

士頓,故波士頓有關於獨立之

遺跡較之他處為多,余乃按圖

索驥,一一而參觀之。(頁 165)

波士頓 同日往觀「波士頓報」館。

史家或亦以此為世界最古

之報館云。考新聞之起

源,……其在英國則千五百

八十年,額里查白女皇與西

班牙交戰之時,政府亦曾發

一新聞紙,出版無定期,至

占士第一時,始有禮拜報,

實則英國每日新聞,實自千

七百九年始。而此「波士頓

報」則濫觴於千七百四年,

然則謂此報為報界之祖,殆

無不可。(頁 299)

波士頓 一七○四年發行新聞紙,名曰

「波士頓新聞」,史家或以此為

世界最古之報館云。考新聞紙

之起源,其在英國則一五八○

年,額理查白女皇,與西班牙

戰爭之時,政府曾發一新聞

紙,出版無定期,至詹姆士第

一時,始有禮拜報,實則英國

每日新聞,實自一七○九年

始,然則此波士頓新聞,即謂

之為報界之祖殆無不可也。(頁165)

波士頓 (梁曰

博物

初七日往觀博物院,其中陳

設之璀璨瑰偉,吾故數見不

鮮,不復縷述,所最令余不

波士頓 (林曰美

術館)

曾聞有清文宗所用之錶,係為

俄國皇室所贈者,錶大不過經

寸,其外殼,兩裸體美人倚肩

Page 5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4

館) 能忘者,則內藏吾中國宮內

器物最多是也,大率得自圓

明園之役者半,得自義和團

之役者半,內有文宗所用之

表,云是俄羅斯皇室所贈

者,其雕鏤之精巧,殆無倫

比,表大不過徑寸,其外殼

槧兩裸體美人倚肩於瀑布

之上,兩鳥浴於瀑布之下,

表機動則瀑布飛沫,誠奇功

也,其餘彫玉物品,彫金物

品,古近磁器,凡數百事,

並庋一龕,不遑枚舉,余觀

其標簽,汗顏而已。(頁 301)

於瀑布之上,兩鳥浴於瀑布之

下,錶機動則瀑布飛沫,其雕

鏤之精巧,殆無倫比云。余一

入美術館,雖其陳列之璀璨瑰

瑋,皆作一瞥了之,而獨急急

於尋覓此錶,不意竟不獲覩,

頗以為憾。惟見宋徽宗摹張萱

搗練圖,董北苑芝山水等,諸

名畫數十幅,及清宮所用之玉

花瓶,磁器數十件,蓋此物係

得自圓明園之役,及義和團之

役者也。(頁 168)

都中建築最宏麗莊嚴者為

「喀別德兒」。Capotol 喀別

德兒者。譯言元首之意。謂

此地為一國之元首也,喀別

德兒之中央一高座為聯邦

法院,其左右兩座次高者為

上議院下議院,其後一大座

為圖書館,合稱為喀別德

兒,喀別德兒之前,置華盛

頓一銅像,其中央高座中門

櫺楹桷壁,蓋皆美國歷史紀

念畫,其技或繪或彫或塑,

其質或金或石或木,……,

喀別德兒之周遭,皆用最純

白大理石鋪地,淨無纖塵光

可鑑髮。(頁 302-303)

華盛頓

觀書堂壁間以精石編刻古

今萬國文字,凡百餘種,吾

中國文字亦有焉,所書者為

為「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

已矣。」二十一字寫顏體筆

法遒勁,尚不玷祖國名譽。

(頁 303)

華盛頓 華盛頓雖為美國之政治中心,

其人口僅有五十萬而已。都中

建築,最宏麗莊嚴者「喀別德

兒」Capotol,喀別德兒者,譯

言元首之意,謂此地為一國之

元首也。中央一座,其最中立

華盛頓之銅像,……。喀別德

兒之建築,其大有三英甲半,

工事費一千六百萬弗,一八六

五年方始全部完成,周邊皆用

大理石鋪地淨無纖塵光可鑑

髮。後面為圖書館,其建築費

六百萬弗,內部亦皆用大理石

彫刻,世界第一美麗之圖書館

也。數千年來,世界上著名之

學者,莫不有造像,入之如對

嚴師,使人油然意遠。觀書堂

壁間刻古今文字凡百餘種,亦

有中國文字,所書者,為「子

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

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其

藏書百數萬冊,其中漢籍九萬

餘冊。(頁 155)

Page 5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5

華盛頓 白宮 White House 者。則渺

小兩層堊白之室,視尋常富

豪家一私第不如遠甚,觀此

不得不歎羨平民政治質素

之風,其所謂平等者,真乃

實行,而所謂國民公僕者,

真絲忽不敢自侈也。(頁 304)

華盛頓 白宮,是大總統所居之宮

也。……。然共和國之元首,

自居為國民公僕,不敢絲毫自

侈,以示尊嚴,令人不得不歎

羨平民政治樸素之風,其所謂

平等,真乃實行而非徒做美名

也。(頁 156) 華盛頓紀功華表,矗立都之

中央,與喀別德兒相對,高

五百英尺,實美國最高之建

築物也,其中空,可以升

降,用升降機上之,須五分

鐘始達絕頂,步行則須二十

分鐘以外,登華表絕頂以望

全都。但見芳草甘木,掩映

於瓊樓玉宇間。(頁 304)

華盛頓

華盛頓紀功華表構造時,徵

石於萬國五洲土物,鳩集備

矣,各國贈石,皆系以銘。

用其國文泐之,以頌美國國

父之功德,吾中國亦有一石

焉,當時使館所餽,道員某

為題,詞其文乃用瀛寰志略

所論載,謂華盛頓視陳勝吳

廣,有過之無不及云,嗚

呼,此石終不可磨,此恥終

不可洒,見之氣結。(頁304-305)

華盛頓 華盛頓之紀念塔,高五百五十

五呎,……,塔中石階九百級,

步行須二十五分鐘,若乘升降

機,則數分鐘可達絕頂,登其

上可以望全市。……。今日在

此塔間遙望,惟見芳草佳木,

掩映玉宇環樓,豈知當日建

設,用心之勞苦如是也。紀念

塔構造時,曾徵石於世界各

國,各國贈石,皆用其國文而

勒之銘,以頌美國國父之功

德。中國亦有一石,是當時使

館所為,其題詞,「華盛頓視陳

勝吳廣,有過之無不及」云。

駐美國之使臣,不知美國之國

情,實屬可恥,而不知建國之

大偉人華盛頓,則尤為可恥,

蓋彼僅識陳勝吳廣叛秦,華盛

頓叛英,不過一失敗一成功而

已,何其無智若是耶,嗚呼,

一石雖微,而關於國家之體面

則甚巨,豈可不慎之哉。(頁156)

華盛頓 聞李合肥來遊時,必欲一坐

華盛頓所坐之椅,閽人曰,

自國父去後無坐者,合肥

曰,我偏爾爾,閽者難拒,

卒破例許之云,此老作此態

何居。(頁 328)

華盛頓 聞李鴻章來遊時,必欲一坐華

盛頓所坐之椅,閽人曰,自國

父去後無坐者,李鴻章曰,我

偏要坐,閽者不得已而許之,

此老好奇之心,亦可謂至矣。

堂上懸遺像數十幅,皆當時憲

Page 5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6

堂上懸遺像數十通,皆當時

憲法會議各省代表人也。

出堂登樓,樓梯下甌脫置破

鐘焉,即所謂自由鐘者是

也。(頁 328)

東堂為華盛頓慰恤傷兵

處,時傷者皆舁至此堂,狼

藉滿地云,今舊樓板中尚見

斑斑血點。

東堂置維廉濱所用之几及

書案,皆初殖民時自英攜來

者,几為濱母所手織云,華

盛頓母像與維廉濱母像,同

懸一龕,皆藹然仁人也。(頁328-329)

法會議各省代表者也。堂之比

鄰,自由鐘則懸於此,已破裂

矣。……。東堂為華盛頓慰恤

傷兵處,是時傷者,皆舁至此,

今舊樓板中,尚見斑斑血點存

焉。華盛頓母像,與威聯濱母

像,同懸一龕,皆蘊然仁人也。

威廉濱所用之几及書桌等物,

皆初殖民時,自英國攜來者。

(頁 163)

費城 美國昔持非戰主義,故海軍

之建設為日甚淺,一八九五

年以前,殆微末不足道。(頁330)

費城 美國昔持非戰之義,故海軍之

建設,為日甚淺。(頁 163)

先絲拿

打紐柯

美國人有一種私刑名「靈

治」刑者,以待黑人。此實

文明國中不可思議之一現

象也,初有農夫名靈治者,

一黑人觸犯之,乃縛之而懸

於樹上,以待警吏之來,吏

未至而該黑人已死,後遂襲

用其名。近所通用者則焚殺

是也,每黑人有罪,不經法

官,直聚眾而焚之,當二十

世紀光天化日之下而有此

慘無人理之舉,使非余親至

美洲苟有以此相語者,斷非

余之所能信也。計旅美十

月,在新聞紙中見此等怪報

不下十數次,初甚駭之,及

習見亦不以為怪矣,查其統

計,乃知自一八八四年以

來,每年有此等私刑者,殆

紐約 又有一種私刑,若黑人有觸犯

之者,及縛而懸於樹上以任其

死,或以火焚殺之,當此二十

世紀光天化日之下,而有此慘

無人道之刑,真是料想所不

及,聞說此私刑,每天至少亦

有數十次云。然黑人之舉動,

亦有令人憤恨者,蓋彼等以得

一接白人婦女之膚澤,雖九死

而不悔,往往於暮夜林薄中強

污焉,畢復殺之以滅口,故私

刑之案,十有九為此云,斯固

可憤也,雖然不有有司乎,而

國家於妄行私刑之人,不加以

相當之刑罰,抑又何也,無他

人種上之成見則然耳。(頁 150)

Page 5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7

平均百五十七次……。 黑人之舉動,亦誠有足令人

憤恨者,蓋彼等以得一接白

人婦女之膚澤,雖九死不

悔,往往於暮夜林薄中強污

焉,畢復殺之以滅口,故靈

治之案,十有九為此云,斯

固可憤也,雖然,不有有司

乎而國家於妄行靈治之人

不加以相當之刑罰,抑又何

也,無他人種上之成見則然

耳。(頁 350) 芝加哥 芝加高大屠獸場。(頁 361) 芝加哥 芝加高屠畜場(頁 172) 芝加哥 芝加高之公園,風景冠絕全

美,蓋湖沼多以水勝也。「林

肯公園」清幽殊絕,「華盛

頓公園」前臨墨西哥湖,有

氣吞雲夢波憾岳陽之慨。余

絕愛之。(頁 362)

芝加哥 芝加高之公園,風景冠絕全

美,蓋湖沼多,以水勝也。林

肯公園,華盛頓公園,皆幽雅

殊絕,令人可愛。(頁 171)

舍路砵

侖 昔英相的士黎里,以一夕秘

密之交涉,遂舉五千萬蘇彝

士運河之股票,從埃及王室

之手,而移諸英國政府之

手。(頁 374)

開羅 於是英相地土刺釐用盡千方百

計,而謀買收埃及總督之股

票。(頁 11)

歸途 西人有恆言曰,欲驗一國文

野程度,當以其婦人之地位

為尺量,然耶否耶,凡遊美

者,皆謂美國之風,女尊男

卑,即美國人亦自謂然,以

余觀之,其實際斷非爾爾,

不待辯也,雖然謂美國婦人

之地位,在萬國中比較的最

高尚者,則余信之觀其表面

之現象,則凡旅館凡汽車以

及諸等游樂之具,往往為婦

女設特別之室,其華美遠過

於男室,道中男子相遇點頭

而已,惟遇婦人必脫帽為

聖佛蘭

西斯科 美國婦人之地位,在萬國中,

比較的為高,試舉數端如下。

凡男子相遇於道中,點頭而

已,惟遇婦人,則必脫帽為禮。

在昇降機室中,一婦人進,則

眾皆脫帽。地中電車,坐位既

滿,一婦進,男子必起讓坐。

繁文縟禮,如見大賓,然此不

徒對於上流社會為然,即尋常

婦女亦莫不如是也。女尊男卑

之風,非僅游美者之言,即美

國人亦自謂然也,故有恆言

曰,「欲驗一國文野程度,當以

其婦人之地位為尺量。」試觀

Page 5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8

禮,在高層之升降機室中,

一婦人進,則眾皆脫帽,街

中電車坐位既滿,一婦人

進,諸男必起讓坐,(此風在

東方諸市如紐約波士頓等

不甚行)繁文縟節如見大

賓,然此不徒對於上流社會

為然也,即尋常婦女亦復如

是,此實平等主義實行之表

徵也,至其內容實權亦甚有

進步者。(頁 433)

亞洲婦人之地位,較之歐美,

實大相逕庭,故亞洲文明不能

與歐美並駕齊驅,其信然也

哉。(頁 182)

舊金山 中國人性質不及西人者多

端,余偶有所觸輒記之,或

過而忘之,今將所記者數條

叢錄於下,不復論次也。 西人每日只操作八點鐘,每

來復日則休息,中國商店每

日晨七點開門,十一二點始

歇,終日危坐店中,且來復

日亦無休,而不能富於西人

也,且其所操作之工,亦不

能如西人之多,何也,凡人

做事最不可有倦氣,終日終

歲而操作焉,則必厭,厭則

必倦,倦則萬事墮落矣,休

息者實人生之一要件也,中

國人所以不能有高尚之目

的者,亦無休息實屬其咎。

(頁 403) 試集百數十以上之華人於

一會場,雖極肅穆毋譁,而

必有四種聲音,最多者為咳

嗽聲,次為欠伸聲,次為嚏

聲,次為拭鼻涕聲,吾嘗於

演說時默聽之,此四聲如連

珠然,未嘗斷絕,又於西人

演說場劇場聽之,雖數千人

不聞一聲,東洋汽車電車必

聖佛蘭

西斯科 昔年梁啟超先生,來遊舊金

山,著有長篇大章之文,以評

論華人優劣之點,頗中肯綮,

茲節錄其言中國人性質,不及

西人者叢錄數條於下,以作吾

人之龜鑑焉。西人每日只操作

八點鐘,每來復日則休息,中

國商店,每日晨七點開門,十

一二點始歇,終日危坐店中,

且來復日亦無休,而不能富於

西人,且其所操作之工,亦不

能如西人之多,何也,凡人做

事,最不可有倦氣,終日終歲

而操作焉,則必厭,厭則必倦,

倦則萬事墮落矣,休息者實人

生之一要件也,中國人所以不

能有高尚之目的者,則無休息

實屬其咎。試集百數十以上之

華人於一會場,雖極肅穆毋

譁,而必有四種聲音,最多者

為咳嗽聲,次為伸聲,次為嚏

聲,次為拭鼻涕聲,吾嘗於演

說時默聽之,此四聲如連珠然

未嘗間斷,又於西人演說場劇

場聽之,雖數千人不聞一聲,

東洋汽車電車必設唾壺,唾者

狼藉不堪,美國車中設唾壺者

Page 5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49

設唾壺,唾者狼藉不絕,美

國車中設唾壺者甚稀,即有

亦幾不用,東洋汽車途間在

兩三點鐘以上者,車中人假

寐過半,美國車中雖行終

日,從無一人做隱几臥,東

西人種之強弱優劣可見。(頁404) 西人行路,身無不直者,頭

無不昂者,吾中國則一命而

傴,再命而僂,三命而俯,

相對之下,真自殘形穢。

西人行路,腳步無不急者,

一望而之為滿市皆有職業

之民也,若不勝其繁忙者

然,中國人則雅步雍容,鳴

琚佩玉,真乃可懨,在街上

遠望數十丈外有中國人迎

面來者,即能辨認之,不徒

以其軀之短而顏之黃也。(頁405) 西人講話,與一人講,則使

一人能聞之,與二人講,則

使一人能聞之,與十人講,

則使十人能聞之,與百人千

人數千人講,則使百人千人

數千人能聞之,其發聲之高

下,皆應其度,中國則群數

人坐談於室,聲或如雷,聚

數千人演說於堂,聲或如

蚊,西人坐談,甲語未畢,

乙無攙言,中國人則一堂之

中,聲浪稀亂,京師名士,

或以搶講為方家。真可謂無

秩序之極,孔子曰,不學

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

立,吾友徐君勉亦云,中國

人未曾會行路,未曾會講

甚稀,即有亦幾不用,東洋汽

車途間在兩三點鐘以上者,車

中人假寐過半,美國車中雖行

終日,從無一人做隱几臥,東

西人種之強弱優劣可見,西人

行路,身無不直者,頭無不昂

者,吾中國則一命而傴,再命

而僂,三命而俯,相對之下,

真自殘形穢。(頁 182-183) 西人行路,腳步無不急者,一

望而之為滿市皆有職業之民

也,若不勝其繁忙者皆然,中

國人則雅步雍容,鳴琚佩玉,

真是可懨,在街上遠望如有中

國人迎面來者,於數十丈外即

能辨認之,不徒以其軀之短而

顏之黃也。

西人講話,與一人講,則使一

人能聞,與十人講,則使十人

能聞,與百人千人數千人講,

則使百人千人數千人能聞,其

發聲之高下,皆應其度,中國

則數人坐談於室,聲或如雷,

聚數千演說於堂,聲或如蚊,

西人坐談,甲語未畢,乙無攙

言,中國人則一堂之中,聲浪

淆亂,京師名士,或以搶真可

為無秩序之極,孔子曰,不學

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吾友徐君勉亦云,中國人未曾

會行路,未曾會講話,真非過

言,斯事雖小,可以喻大也。(頁183)

Page 5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0

話,真非過言,斯事雖小,

可以喻大也。(頁 406)

(二)《環球遊記》與《歐遊心影錄》對照表74

梁啟超 林獻堂 坡賽 看見些阿剌伯女人個個戴著

條一尺多長的黑面巾,連頭帶

面蓋著,只露出一雙眼睛,想

著他們不知道幾時才有解放

的自覺哩。(頁 83)

開羅 埃及婦女之風俗,出門時俱穿

黑色之外衣,自首至足盡為蒙

蔽,兩目之下又另掛一黑紗,

僅留寸許空隙兩眼得以視人,

每觀其美目流盼,頗為可人,

若去其面紗,使我一飽眼福,

豈不更妙哉。乃有人大攻擊回

教之壓逼婦女,故用此服粧,

回教之壓逼婦女或有其事,但

此服粧不之始自何時,而回教

徒不下三億萬人,如印度等處

之婦女皆不掛面紗,若言掛面

紗即是回教壓逼婦女之證據,

恐未必盡然。 (頁 11) 英國倫

敦 無怪英人拿戶外運動競技等

事,當作人生日用必需,漸漸

成為公共嗜好了,倫敦每年總

有好幾個月是這樣,而且全國

也和倫敦差不多,所以他們養

成一種沉鬱嚴重的性格,堅忍

奮鬥的習慣,英國人能夠有今

日,只怕叨這霧的光不少哩,

可見得民族強盛,並不是靠絕

對豐順的天惠,環境有些苛

酷,才真算玉汝於成哩。(頁91)

英國

倫敦 是以英人拿室外運動競技諸

事,當作人生日用必需,成為

公共嗜好。因此養成其堅忍奮

鬥之精神,沉鬱凝重之性格,

英人得有今日,未必不是受此

不良氣候之所賜。可見民族之

強不僅專靠天時地利,其重要

還在人為也。凡遇環境有些苛

酷,這正是要鍛鍊汝身心,玉

成汝事業也。(頁 17)

74 本論文所使用版本為梁啟超:《歐遊心影錄》(香港:三達出版公司,1961 年)

Page 5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1

我們先大略研究這寺的歷

史,他是從十一世紀愛德華憾

悔王創建,十三世紀末,亨利

第三大加改築,到今將近千

年,累代皆有增修,那西塔的

門樓,還是二十年前新造,最

奇的是把各時代的款式,合治

一爐,幾乎成了千年來建築術

的博覽會。(頁 92)

英國

(威士

敏士達

寺)

我想這一個寺就可以算得英

國國民性的「象徵」,他們無

論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

風俗禮節上,都是一部分一部

分的蛻變,幾百年前和幾百年

後的東西,常常同時並存,卻

不感覺有一些子矛盾,他們的

保守性,有一點和我們一樣,

他們的容納性調合性,怕很值

得我們一學罷。(頁 92)

英國

(威士

敏士

達寺)

威士敏士達寺亦在泰晤士河之

傍,雙塔高聳,與議院毗連並

立。其建築之始,係自十一世

紀,愛德華懺悔王所建,十三

世紀末,亨利第三大加增築,

至今已九百餘年。累代亦皆有

增築,然不因今古建築法之殊

異,而損其壯嚴之美觀,此亦

可見英國國民性之善於新舊調

和也。(頁 21)

凡有功於英國的國家社會之

人,多葬於此。克林威爾之墓

亦在此寺中,曾被查理士第二

所掘,以報其殺父之讐,後來

仍舊改葬遷回於此,離查里士

的墓,亦相去不遠,共作永久

平和的安息。(頁 21)

英國

(威士

敏士達

寺)

威士敏士達,是英國國教的教

會堂,是國家和王室的大禮

堂,歷代君王加冕大葬,都在

此舉行,卻依然是全英國一般

小百姓日日公共禮拜祈禱之

所,就只一點,這寺又算得平

民主義的象徵了。……。凡有

功德於國家的人,都葬在裏

頭……,還有查里第二,當他

在這裡加冕的時候,大發雷

霆,把那殺父之讎克林威爾寺

內的墳掘了,後來克林威爾仍

舊改葬遷回這寺。(頁 94-96)

英國

(威士

敏士

達寺)

英國之威士敏士達寺,王之加

冕在於是,對於國家有功之人

葬於是,日日小百姓之禮拜亦

在於是,可謂兼容並包無分彼

此。(頁 46)

英國議

院 入門左手邊那像一個舊木廠

的是什麼地方,是從前查理第

一的餐房,臺階下那塊石,查

理就站在上頭受死刑裁判,這

算專制魔王頭一個的現世

報,卻是直到如今各國當權的

英國

議院 左畔有一廣間,古時曾用作裁

判所,街上之石有查理士第一

受死刑宣告所立處。觀二王之

所為,一知民意之不可逆,不

得已而許所請,遂得相安無

事。一遇逆行民意,一展其專

Page 5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2

人,還要跟著他學,真是不可

解理哦。(頁 107) 制之權威,卒至首領不保。噫!

不知世間當權之人,何故學查

理一世的覆轍者何其多也?真

是令人不解。(頁 20) 英國議

院 各國會議場,十有九是圓的,

巴力門卻是個長方形,中間一

個議長席,左右兩邊,便是一

排一排的長椅子,他不像我們

參眾兩院有什麼國務員席政

府委員席,因為他們非議員不

能入閣,國務員都是以議員資

格列席,當然無所謂國務員席

了。……各座位前沒有桌子,

紙筆墨不用說是沒有了。議長

是尊嚴得很,他的座是像神龕

一樣,巍巍在上。 (頁 109)

英國

議院 議場不是圓形,乃是一個長方

形,議長居席中,如一神龕,

不知者,則誤以為王的寶座,

議長席的兩傍,則為議員席,

僅十數排的長椅,椅前並無棹

子,亦無閣員席,政府委員席。

因政黨內閣,非議員不能入

閣,閣員都是以議員資格列

席,故無須另設閣員席。(頁 20)

法國凡

爾登 巴黎通凡爾登的官道,真所謂

「周道如坻其直如矢」。我們

拿英國路政來比較,確是有點

不同。英國的道路,不用說也

十分修潔,但他總是因山林川

澤的形勢,而且繞避田園廬

墓,所以不免彎回曲折。法國

的道路是仿古代羅馬人樣

子,都畫出縱橫直線,此事雖

小,卻很可以表出兩國國民的

特性,英國人百事都是歷史上

自然發達,有一種環境起,便

做出一種事實來和他順應,好

像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

止乎其所不得不休止」。法國

人不然。百事都懸出一個理

想,拿理想來做標準來規立計

畫,依著計畫演成事實,我們

試著從政治上藝術上種種方

面觀察,到處可以看出兩國根

本精神不同之點。路政亦其一

端了,這兩種精神,各有好

英國

倫敦 然其街道形同牛角,實為缺

點,若較之巴里,尚多遜色。

凡非僅街道惟然,一國道路莫

不皆然。法人之治道路也,必

先劃一直線,然後不偏不倚從

此直線而建造之。英人則不

然,隨其地勢之自然而成之,

此則英法國民性特異之點也。

(頁 18)

Page 5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3

處,別國人學步,怕還是學法

國穩當些哩。(頁 203) 凡讀過西洋史的人,誰也知道

一八七一年普法合約普國割

去法國這兩州,法人引為大

恥,臥薪嘗膽以求復仇,但從

歷史上放眼看來,要認為這兩

州正當的主權,這盤帳其時還

算不清楚。查耳曼大地裂土分

封時,這兩州還算是分給德

國,至一五五二年,梅孜、苴

爾、凡爾登三小侯,要脫離德

意志皇帝而獨立,乃求法王亨

利第二保護,是為這問題發軔

之始。其後經過三十年戰爭及

一六四八年一七六九年戰

爭,這兩州才完全合併給法

國,自此公認為法國領土者將

近一百年而普法戰爭起,普國

割這兩州時,那裏肯認是攘

奪,還不是說的光復舊物嗎?

所以割讓後五十年間,一部分

故老遺民,暗中拿愛祖國這句

話相激厲,一面政府當道,也

是拿愛祖國這句話相誥誡,同

是一句話,卻是歸結到正反對

的兩極端,也算得是亙古未聞

的奇語了,雖如此說,兩州人

民,比較的還是認法國當祖國

者居多數,所以那回割讓條

約,雖經兩政府交換,而亞爾

莎士人嬰城固守尚四十餘

日,到糧盡械竭,才勉強納

降,兩州人民跟著還力爭住民

投票自決所屬,……。論起兩

州隸德的年代,實在比隸法的

年代還久長些,為什麼定要傾

向法國呢,據我看來,第一件

法國

(斯特

拉斯

堡)

亞洛兩洲為德法數百年來紛爭

之焦點,其主權究竟屬誰方為

正當,這真是難以評判是非,

若論沙爾曼大地裂土分封時,

這兩洲本是分給德國的,至一

五五二年兩洲小諸侯要脫離德

意志而獨立,乃求法國保護是

為這問題發軔之始,其後經過

無數大小戰爭,迨至一七六九

年始完全併於法國。一八七一

年(普法戰爭)割還德國,一九

一八年(歐洲大戰)割還法國,

究竟誰是光復誰是攘奪呢,總

是一八七一年割與德國時亞爾

薩斯人嬰城固守四十餘日,到

糧盡械竭始勉強納降,一九一

八年割與法國時,則沒有嬰城

固守勉強納降的事,可見兩洲

的民心傾向法國多,而傾向德

國少,為什麼定要傾向法國

呢,梁任公先生有一段批評,

這個原因頗中肯綮,茲錄於

下:德法兩國力爭亞洛兩州,

不是僅為軍事上而已,而經濟

上亦實大有關係,其他出產姑

且勿論僅就鐵礦而言,其面積

廣袤幾百方里,綿跨於兩州,

每年產鐵二千一百萬噸,佔全

德國鐵礦出產四分之三,所以

大戰五年軍械之供給,而不少

缺皆於此是類,故兩國之併命

爭此兩州真有「得之則生不得

則死」的切膚利害呢。(頁 63)

Page 6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4

當十六七世紀時,德國文化程

度,實在有些不及法國,故兩

州改隸以後,自然易於漸染法

風,第二件,萊因左岸的住

民,本來都帶一種活潑跳脫的

性質,和法國國民性相近,和

德國國民性相遠,第三件,自

從德國占領以後,求治太急,

努力用同化政策,事事加以干

涉,不知法國大革命以來,自

由平等理想深入人心,,兩州

民既已習之若素,專制之威,

如何能受,所以愈干涉,愈生

反感,愈防範愈招攜貳,德人

所以不能終有兩州,一半也算

咎由自取哩,記得當時老毛奇

將軍有句話說道「亞爾莎士洛

林,過得五十年,才算真真我

們德國的領土呢」他的意思,

也是認定了這塊肥肉不是很

容易吞得下去,不料恰恰到了

第四十九年,就要吐却出來,

毛奇的話竟成讖語了。 法德兩國所以拼命的爭這兩

州,並不是面子上爭領土伸縮

的名譽,其實軍事上生計上,

兩州之對於兩國,真有「得之

則生不得則死」的切膚利害。

(頁 210-212)

法國

(斯特

拉斯

堡)

車站一帶,士人叫做新城,禮

拜堂一帶,叫做老城,兩城氣

象,一望便覺截然不同,新城

建築,都是方的粗的堅實的樸

素的嚴整的,老城建築,都是

圓的多角的緻巧的流麗的,那

街道,新城表示一種意匠的秩

序的感想,老城表示一種自然

法國

(斯特

拉斯

堡)

市中分作新舊兩部,新的純屬

德國人的要素,自一八七一年

割與德國,彼則著力經營,新

市街之發達皆在此四十餘年

間,其街道樓房整齊嚴肅,有

一種新興的氣象,舊的純屬法

國人的要素,其街道較狹小彎

曲,其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代

Page 6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5

的自由的感想,再看那民情,

新城自然覺得有一種方嚴峻

整的美德,老城自然覺得有一

種活潑樂羣的美德,仔細看

來,真是兩種文明好個對照。

(頁 216)

式,屋頂多作尖三角形,有一

種古香古色的氣象。(頁 63)

法國

(斯特

拉斯

堡)

司堡當第一世紀,已見記載,

原是歐洲中部一座有名的古

城,……,一六六一年,始隸

法籍,那時正路易十四全盛時

代,所以他的市民對於法國文

化感受極深,貢獻亦不少,發

明印字機的顧丹伯創造法國

國歌的黎士禮,都是本市籍

貫,所以他的市民,對於法國

對於世界,都很有點自負。(頁221)

法國

(斯特

拉斯

堡)

發明印字機的顧丹伯就是本市

的人,其貢獻世界文明實為不

少,斯特拉斯堡人以此自負,

而世界亦以此公認之,其巍峨

銅像立於市中,余亦為之瞻仰

久之。(頁 63)

以上兩個表格可見,梁啟超的兩部遊記提供了林獻堂的旅遊許多指點。除了

最直接對觀光景點「視覺」方面的描述之外,對於「看不見的」異地歷史背景、

當地的文化風氣等,皆有所擷取。而除了這些相同處外,林獻堂隨著梁啟超的腳

步後,又看見些什麼?體驗到什麼?甚至體認到什麼?

John Urry 在《觀光客的凝視》中曾說:「對觀光旅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親

臨現場,無論這「現場」是否在全球觀光旅遊業裡佔有重要地位,或者只是某位

朋友曾經提過的地方。……這類的地點是非得「親自」去看或去體驗不可。只有

親自看到、摸到、聽到、聞到或嚐到某個地方的感覺,才能算是曾經「與之同在」

(co-presence)。」75對林獻堂這趟旅行來說,梁啟超的遊記正扮演提供他許多「現

場」的導遊角色。小至紐約的中國飲食雜碎麵館,梁曾在遊記中寫:「合肥(李鴻

章)在美思中國飲食,屬唐人埠之酒食店進饌數次,西人問其名,華人難於具對,

統名之曰雜碎。自此雜碎之名大噪,僅紐約一隅,雜碎館三四百家,徧於全市。」

75 John Urry 著,國立編譯館主譯,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2007 年),頁 264。

Page 6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6

76林獻堂抵達紐約後,也曾邀請林茂生77一同前往品嘗,並曰:「所謂雜碎者,烹

飪殊劣,虛有其名耳(笋肉菰薯合炒)」。78或者某條街上的某座銅像、某間餐館;

大則歐洲各戰場、每座城市的公園、著名的大學等等,只要曾出現在梁啟超遊記

中的地點,都成了林獻堂此行值得一看的風景。

而梁啟超僅在遊記中輕輕提過的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大學

中之第一流也。」79、哈佛大學「哈佛者中國初次所派出洋學生留學地也,於吾

國亦一小小紀念。」80,林獻堂除了前往參觀外,遊記中還詳記了兩所學校的歷

史、建築、圖書館的內容81;梁啟超在遊記中說:「論市政者,皆言太繁盛之市,

若無相當之公園,則於衛生上於道德上皆有大害。吾至紐約而信。一日不到公園,

則精神昏濁,理想汙下。」82,林獻堂在旅遊時,即走遍多處公園83;梁啟超在遊

記中提:「我們到歐洲後最要緊的一件事,是要去觀察戰地。」84,林獻堂旅遊中

同樣也關心戰後遺跡,兩次曰:「今日一抵安府,首先要看的,就是當日戰爭遺

跡,才入逆旅,即問其主人,何處尚存炮雨彈煙之陳跡。」85、「余等一入比時國

境,則甚欲一觀戰爭遺跡,但自停戰以來,於今已滿九年矣。雖有損害之處,皆

已修復舊狀,無從得見。余等乃於十一月七日,專往伊伯爾,觀當日最劇烈之戰

場。」86;甚至,梁啟超曾遺憾到不了的華盛頓故鄉87,林獻堂也未有遺漏的參觀,

遊記中留有詳細的介紹。88正是這種親身經驗的收集必要,才促使旅人在一個又

76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臺北縣:文海,1967 年),頁 287-288。 77 林茂生(1887-1947),1927 年公費(臺灣總督府)赴美留學,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28 年 4 月

林獻堂赴美期間,林茂生適取得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博士。 7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9。 79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頁 289。 80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頁 290。 81 哥倫比亞大學介紹,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3。哈佛大學介紹,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65。 82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頁 276。 83 筆者在第三章中會討論林獻堂環球之旅所走訪過的公園。 84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頁 161。 8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5。 8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7。 87 梁啟超:「旅美十月,惟在華盛頓五日中最休暇,徧遊其兵房庫房鑄銀局博物院植物院等,惜

不能到華盛頓故里一觀遺跡,最為憾事。」,《新大陸遊記》,頁 305。 8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8。

Page 6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7

一個的觀光景點間游移、徘徊;正是這種靠旅人自己的眼睛仔細觀看、耳朵聆聽、

身體感受的親身見聞,才使得旅行對旅人來說是這樣的獨一無二,也才使得旅行

的增廣見聞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西方世界的文明與現代性,本就是引起林獻堂動身前往異國旅遊的原因之

一,遊記中梁、林二人也多次對相關的議題說明自己的意見。由兩份表格看來,

梁啟超的兩部遊記,對林獻堂的環球之旅,影響並不小。廖炳惠認為:「旅遊出

發前對已經去過當地的旅遊者所提供的線索,如同行、同遊者都會激發旅遊中互

動,因而引發出不同體驗,使個人的旅行經驗更加錯綜立體。」89除了上段所述

關於旅遊地點林獻堂默默的跟上梁啟超的舊旅途外,甚至在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各

國的精神層面,也可發現梁啟超的對異國的感受如影隨形的在《環球遊記》出現。

例如對於英法兩國的國民性,兩人在遊記中皆有多處討論:梁啟超由英國的天氣

看出英人沉鬱凝重、堅忍奮鬥之性格,林獻堂也在《環球遊記》有類似的敘述;

梁啟超由英國的威士敏士達寺看出英人的保守性以及兼容並包的個性,林獻堂也

頗能認同;梁啟超由英法道路建設的差異,看出英人順應自然,法人則是有條不

紊的做事態度,並曰:「這兩種精神各有好處,別國人學步,怕還是學法國穩當

些哩,這是我路上一時的感想。」90,林獻堂遊記中也曾將英國的威士敏士達寺

與法國的偉人廟互相對照,認為英人是兼容並包,法人則是務求名稱其實,兩者

各有所長不分軒輊,若非要選擇,則「我則願學法藍西,雖有時未免固執不通,

總是不至於黑白混同也。」91

薩伊德在《東方主義》中曾提及「文本態度」(textual attitude)這個概念。

薩伊德認為當人類碰到相對不熟悉或者具有威脅性、遙遠的東西時,人們常訴諸

的,不僅只是自己先前的類似經驗,人們還會傾向轉而對「提供如何解讀這些新

奇事物」的旅遊書籍與導覽手冊等產生依賴,亦即產生一種對於文本的依賴。92在

89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第 57 卷(2002 年 3 月),頁 87。 90 梁啟超:《歐遊心影節錄》,頁 203。 9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6。 92 薩依德 (Said, Edward W.)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臺北縣:立緒,1999 年)。

Page 6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8

當時,林獻堂沒有現在隨手可得的旅遊導覽手冊,可以憑藉的,除了眼前真實的

風景外,只有前人曾經也旅行過的足跡。而林獻堂在旅程中,不只跟隨了梁啟超

的旅遊路線與景點,對於那些看不見的異國文化,也採納了梁啟超部分的異地心

得。

然而,每一部遊記,不外乎是紀錄當地風土人情和自己當時的感受,就算兩

人到訪的地方相同,但某些觀感仍是會因人因時而異,什麼樣的身分寫、抱持著

怎樣的心態寫?寫給誰讀?這些「異」也就成了每一部遊記存在的意義。梁啟超

與林獻堂也是如此,即使到訪過這麼多相同之處,不同的兩個人、相異的生長背

景、不同的環境遭遇,仔細觀察,兩人遊記中對某些事情的角度看法,仍是有其

不同之處。例如,兩人都曾在遊記中提過埃及婦人的服裝,出門時皆穿黑色外衣,

由頭至腳全身包裹起來,只有眼睛部分留有空隙,梁啟超對此則說:「看見些阿

剌伯女人個個戴著條一尺多長的黑面巾,連頭帶面蓋著,只露出一雙眼睛,想著

他們不知道幾時才有解放的自覺哩。」93梁啟超對於這樣的服裝,則直覺是當地

婦女受到社會的壓迫,不得已而如此。林獻堂對此則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對於這

樣的裝扮,並未抱以嚴肅的心情看待,曰:「每觀其美目流盼,頗為可人,若去

其面紗,使我一飽眼福,豈不更妙哉。」94後又接著反駁面紗是回教壓逼婦女的

證據這一項說法,他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埃及位在沙漠地帶,一年四季風沙不斷,

而女性則因為愛美,不願肌膚受風沙攻擊,故才有此傳統,並曰:「數年來婦女

運動漸有成效,亦有人提倡廢除面紗,至今不見實行,良非無故也。」95。由此

可見,兩人對此事有其不同的看法,梁啟超認為回教婦女的保守裝扮,無非是受

制於社會的壓迫;林獻堂則提出是因為當地的環境氣候造就了當地婦女的穿著習

慣,兩者看法顯然有所差異。

尤靜嫺的文章中認為有關現代化的議題上,林獻堂的見解並不如梁啟超:「從

林獻堂《環球遊記》與同時代略早的梁啟超《新大陸遊記》、《歐遊心影錄》的對

93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頁 83-84。 9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 9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1。

Page 6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59

照比較可以發現,當梁啟超開始思索現代性背後的黑暗問題時,林獻堂對於西方

的現代化力量仍舊感到懾服。」96梁啟超兩趟遠遊,時間都較林獻堂要早些,《新

大陸遊記》時,仍存著對西方的崇拜,正想藉由西學來改革當時中國頹靡之風,

然而,在《歐遊心影錄》時,當時正逢歐戰結束,百廢待舉,踏上這片因戰爭慘

不忍睹的國土,梁啟超也開始對西方的現代性文明有了質疑。反觀林獻堂,身為

臺灣人的他,當時幾乎是靠著日本所輸入的現代知識來理解現代化,這樣一層「轉

手的『西化』」97時間上原就晚於日本,更何況是歐美這個現代化的起源地,是故,

林獻堂對於現代化的認識上,顯然是晚了些。

若是由兩人對黑人問題的見解來分析,仍可見梁啟超較林獻堂先對於西方文

明開始有所質疑,兩人在遊記中都對美國長期以來的黑人問題有所注意。首先,

林獻堂在遊記中寫到:

有一種私刑,若黑人有觸犯之者,及縛而懸於樹上以任其死,或以火焚殺

之,當此二十世紀光天化日之下,而有此慘無人道之刑,真是料想所不及,

聞說此私刑,每天至少亦有數十次云。然黑人之舉動,亦有令人憤恨者,

蓋彼等以得一接白人婦女之膚澤,雖九死而不悔,往往於暮夜林薄中強污

焉,畢復殺之以滅口,故私刑之案,十有九為此云,斯固可憤也,雖然不

有有司乎,而國家於妄行私刑之人,不加以相當之刑罰,抑又何也,無他

人種上之成見則然耳。98

而梁啟超則是在遊記中對黑人議題這樣寫著:

美國人有一種私刑名「靈治」刑者,以待黑人。此實文明國中不可思議之

一現象也,初有農夫名靈治者,一黑人觸犯之,乃縛之而懸於樹上,以待

警吏之來,吏未至而該黑人已死,後遂襲用其名。近所通用者則焚殺是也,

每黑人有罪,不經法官,直聚眾而焚之……。黑人之舉動,亦誠有足令人

96尤靜嫺〈遊目歐美,遊心臺灣──試論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現代性〉,收入《文學與社會

學術硏討會 : 2004 靑年文學會議》(臺南市 : 國家臺灣文學館, 2004) 97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市:聯經,1998 年),頁 144。 9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0。

Page 6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0

憤恨者,蓋彼等以得一接白人婦女之膚澤,雖九死不悔,往往於暮夜林薄

中強污焉,畢復殺之以滅口,故靈治之案,十有九為此云,斯固可憤也,

雖然,不有有司乎而國家於妄行靈治之人不加以相當之刑罰,抑又何也,

無他,人種上之成見則然耳。美國獨立檄文云,凡人類皆生而自由,生而

平等,比黑人獨非人類耶,嗚呼,今之所謂文明者吾知之矣。99

由兩大段可見,林獻堂在黑人與私刑方面的紀錄與梁啟超的幾乎相去不遠,只是

林獻堂文章段落就結束在「無他人種上之成見則然耳」,但梁啟超的文章卻是在

此句之後,更加強了其對美國美國種族平等的議題上有所質疑,而林獻堂在書寫

此段落時則止於「無他人種上之成見則然耳」,何也?再試看另外一段兩人對於

美國女尊男卑現象,林獻堂遊記中寫:

美國婦人之地位,在萬國中,比較的為高,試舉數端如下。凡男子相遇於

道中,點頭而已,惟遇婦人,則必脫帽為禮。在昇降機室中,一婦人進,

則眾皆脫帽。地中電車,坐位既滿,一婦進,男子必起讓坐。繁文縟禮,

如見大賓,然此不徒對於上流社會為然,即尋常婦女亦莫不如是也。女尊

男卑之風,非僅游美者之言,即美國人亦自謂然也,故有恆言曰,「欲驗

一國文野程度,當以其婦人之地位為尺量。」試觀亞洲婦人之地位,較之

歐美,實大相逕庭,故亞洲文明不能與歐美並駕齊驅,其信然也哉。100

而梁啟超則是:

西人有恆言曰,欲驗一國文野程度,當以其婦人之地位為尺量,然耶否耶,

凡遊美者,皆謂美國之風,女尊男卑,即美國人亦自謂然,以余觀之,其

實際斷非爾爾,不待辯也,雖然謂美國婦人之地位,在萬國中比較的最高

尚者,則余信之觀其表面之現象,……,道中男子相遇點頭而已,惟遇婦

人必脫帽為禮,在高層之升降機室中,一婦人進,則眾皆脫帽,街中電車

坐位既滿,一婦人進,諸男必起讓坐,繁文縟節如見大賓,然此不徒對於

99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頁 350-351。 10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2。

Page 6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1

上流社會為然也,即尋常婦女亦復如是,此實平等主義實行之表徵也,至

其內容實權亦甚有進步者。101

兩段同樣是對美國婦女地位議題的討論,林獻堂在最後曰:「故亞洲文明不能與

歐美並駕齊驅,其信然也哉。」而梁啟超則在結論處認為,這是美國實行平等主

義的其中一項結果。由這兩個例子可見林獻堂在看待美國西方文明仍是較為的崇

尚,而梁啟超則在遊記書寫中逐漸顯露出自己對於西方文明的反思與疑問了。

第四節 記憶的纏繞

廖炳惠老師認為:「任何旅行之經驗『總已』受回憶及其他閱讀(見聞)的感

染102。」日本學者菅原潤也曾說過:「知覺經驗和記憶,是構成『風景』的兩個

要件。」103在前一節中已大致整理了梁啟超的歐美遊記,顯示出梁啟超的遊記對

林獻堂這趟環球之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這一節接下來要探討的是,在林獻

堂的遊記中,其實不只梁啟超,包括康有為、英人遊記104,所有在出發前透過閱

讀,事先建構好的西方形象與知識,是如何影響他在旅途中的行動與感受?又是

如何盤根錯節的在遊記中出現?

一、亦步亦趨的路線

唐納德·霍恩(Donald Horne)認為,對觀光客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手冊上所

指示他們去看的事物,一個觀光對象的知名度就是它的意義,於是所有的觀光旅

遊都有一套儀式行程表,而什麼東西該看,甚至於應該以什麼順序來觀看,都是

101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頁 433。 102 廖炳惠:〈異國記憶與另類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29 卷 2 期(2000年 7 月) ,頁 15。 103菅原潤:〈風景/風景化と倫理〉,收錄於安彦一恵、佐藤康邦編:《風景の哲学》 (日本京都市,

ナカニシヤ出版,2002 年),頁 104。 104 許雪姬老師的文章中指出,林獻堂「出發之前至少看過英人遊記,康有為《意大利遊記》。」

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 卷 2 期(1998 年 6 月),頁 2。

Page 6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2

由這個行程表來決定。105

前一節梁啟超與林獻堂歐美遊記的對照後可發現,梁啟超的歐美旅行對林獻

堂的環球之旅影響之大,不管是走過的國家、到訪過的景點,甚至是寫下的心得

感想,在林獻堂的《環球遊記》中,處處存在著梁啟超的影子。而在本節中,除

了討論梁啟超給予林的影響外,康有為、英人、甚至是遊英國時借住的披野遜家

庭以及旅途中某個相遇的人們,也曾或多或少,成了林獻堂此趟旅行中的導遊,

或者說成為暫時的旅遊手冊,指引他前往旅途中的下一個目的地。於是在林獻堂

的遊記中可以看見,他記錄某人的遊記中敘述異地風景、與異文化相接觸時的心

情片段,而當自己終於能夠實現願望,踏出臺灣,親身探訪時,除了是一種書與

現實生活的相互印證以外,透過親眼所見,也重新再建立起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想

像。

而這種跟隨著他人的遊記或者依循著口頭上指引亦步亦趨的旅遊方式,遊記

中幾次可見,例如林獻堂遊記中曾寫下:「披野遜氏謂攀龍曰必到其故鄉約克,

一觀其有名建築的大寺院,不然,歸時則不與之談話」106、「我們未到歐洲之先,

有一英人告我若到南歐不可一看摩納哥公國,余本久耳其名,經他一囑印象倍

深。」107,或者是在某位英人的遊記中看過一段記敘維蘇威火山爆發前,潘沛依

古城(Pompeii)古城選舉的情形,以及爆發當日守城門的兵士死守城門等等的遺

跡,然而,等到林獻堂親身一遊後,那些想看的風景,卻不見蹤影。108這些類似

的文字在遊記中幾次出現,可見得林獻堂當時旅遊地點選定的方式,是透過這些

閱讀過的、已知的資料,建立起他對這些陌生異地的想像,然後,在這一年旅遊

的時間內,親身去體驗。

105唐納德·霍恩(Donald Horne):《The Great Museum :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106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32。 107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0。 108「余曾讀英人的遊記兩節,謂火山未爆發之前,城中正在將舉行選舉,其牆壁上有寫請選舉某

某,他怎樣配做一位知事,另有一派的人推崇某某,說他是一位謙和漂亮的青年,請大家選舉他,

未至選舉之日而火山已爆發矣。爆發當日有守城門的兵士立在守望亭中,他在那白日無光沙石拍

人的時候,完全立在那裏沒有離開職守,所以死的時候依舊穿著鎧甲而立,觀此可以知道羅馬的

兵士訓練之精神也。可惜此鎧甲與壁上所書的選舉告白兩者皆不見頗以為憾。」林獻堂:《環球

遊記》,頁 90。

Page 6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3

而這樣亦步亦趨的追隨方式,勢必在親身到訪後,會出現些許「感想」。而

這些感想某部分或許對前人遊記的紀錄有所認同:例如林獻堂在參觀西班牙皇宮

時,早晨九點的時間,卻看見附近街上無論是孩子、一般適齡的勞動者、或是士

兵,都只是無所事事的在散步、曬太陽,驚訝之餘說:「信乎西班牙人之懶惰也」

109,而這個「信乎」就是來自先前的閱讀經驗,林獻堂的遊記繼續寫,他是在美

國作家華盛頓歐文的作品中,見到他批評西班牙人雖極貧窮,卻又懶惰不肯勞

動,是「富者不事事,貧者不能有事,然則擧天下之人,能竭盡其處貧之方,無

所事而仍能樂其樂,其精妙幾於不可言喻,要皆遠遜西班牙人之擅長此技也。」,

甚至是「西班牙人,夏中但與以綠蔭,冬季但與以太陽,此外更與一星麵包,一

株蒜,一撮塩,有是五物,則一任地球向何方面轉,樂極都不之顧矣。」110這樣

有些極端的敘述方式,帶給林獻堂不小的影響,在林獻堂遊記中記述西班牙的部

分,即有著多次對於西班牙民族懶惰、貧窮的形容,例如:「意大利多盜,西班

牙多丐,兩者,皆是世界有名的。」111、「西班牙乞丐,充滿國中,無論何處,

皆可遇著,其衣服襤褸,或爛瘡斷足,使人厭惡可憎。」112、甚至是首都馬德里

也是「其人民晏眠晏起,懶惰多於精勤。」113、「西班牙人,既懶惰成性,又兼

政治不平等……。」114反覆的用懶惰與乞丐來形容記敘西班牙人,一方面除了是

因為親眼所見以外,一方面,也因為這個先前對於西班牙已建立好的「想像」,

使得旅遊在進行的過程中,更特別注意那個想像中的風景,而透過先前建立好的

已知與後來的親眼所見,便完成了林獻堂遊記中的西班牙。

這些先前建立好的想像,影響所及除了林獻堂書寫的遊記外,對於林獻堂旅

途中的行為反應也有一些,除了西班牙,林獻堂的遊記中也記錄到;「意大利多

盜,西班牙多丐,此是世界旅行家所共知者,曾讀英國著作家之著作,述那波里

10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7。 11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7。 11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3。 11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5。 11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7。 11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7。

Page 7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4

人善偷狗一節……。」115英國作家這樣的一個段落,讓林獻堂在旅遊意大利途中,

要比平常謹慎許多,是故「余自入意大利以來,所有行李物件,不時檢點恐被盜

竊。」116由此可見,意大利多盜的印象透過先前的閱讀經驗,成為對意大利的「想

像」,而這樣的想像也真正的影響林獻堂在旅遊途中的心情與反應。一次,父子

三人同在一間餐館午餐,侍役端來麵包四粒,故分完後盤中尚有餘下麵包,原來

是侍役欲趁人不注意時竊為己有,而林獻堂因為已聽聞過意大利的多盜,早已提

高警覺,及時發現了此事。

二、失落的真相

上段中提及,林獻堂這樣亦步亦趨的追隨方式,勢必在親身到訪後,會出現

些許「感想」,而這感想中,另外還包括,旅人在親眼所見期待已久的目的地後,

因為「想像」與「現實」間有所差距而產生的失落感。遊記中也有幾次紀錄可循,

例如旅遊至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時,提及:「曾聞有清文宗所用之錶,係為俄國皇

室所贈者,錶大不過經寸,其外殼,兩裸體美人倚肩於瀑布之上,兩鳥浴於瀑布

之下,錶機動則瀑布飛沫,……。余一入美術館,雖其陳列之璀璨瑰瑋,皆作一

瞥了之,而獨急急於尋覓此錶,不意竟不獲覩,頗以為憾。」117

遊記中提及「曾聞」這只清文宗所用之錶的消息,不只其來源,對於錶的外

觀也描述得甚為仔細,這樣一個記憶,影響了林獻堂參觀博物館的心情與順序,

即使館中所藏甚為豐富瑰偉,但因為一心惦記這只錶,使得其他文物皆是匆匆瞥

過,獨尋此錶。即使其他陳列文物是「璀璨瑰瑋」,仍是「一瞥了之」,反觀對於

此錶,則是使用「獨」、「急急」、「竟」幾個字眼,最後無法目睹則以「頗以為憾」

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可見關於這只錶的傳聞在作者心中確實留下痕跡,並且對其

旅遊心情與參觀順序造成影響。

11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92。 11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92。 11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68。

Page 7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5

除了前述不知出處的「曾聞」之外,林獻堂在環球之旅前,也曾經閱讀康有

為的遊記,藉由這一個閱讀經驗使對西方的「潛/前記憶」埋伏於記憶某處,並

在其旅遊過程中,隱隱約約纏繞著他當時旅遊的感受,試以遊法國參觀博物館的

心得為例:「余讀康南海意大利遊記,極力稱頌法王宮拉斐爾的傑作盡在於是,

是各國之所無者也。故余每看拉斐爾之畫皆不甚注意,因不日將到羅馬,可以一

飽眼福。」118直言受到康有為歐洲遊記中的影響,在法國參觀博物館時,看見羅

馬畫家拉斐爾的畫也僅僅是匆匆一瞥,態度「不甚注意」,以為將來到了羅馬,

再好好欣賞即可。原因除了拉斐爾是意大利畫家,理所當然非等到行至意大利時

再鑑賞真跡外,也因為拉斐爾多次出現在康有為遊記〈意大利遊記〉中,間接導

致林獻堂認為只有前往至意大利,看見的才是真正能代表拉斐爾的畫作、才能體

會康有為當初所受的感動。在此,康有為的遊記扮演環球之旅的導遊書之一,默

默導引著林獻堂往「該去」的文明之路走去。

而當林獻堂真正踏上了意大利國境,康有為的身影則又再度出現:「康南海

意大利遊記盛稱教皇宮拉斐爾 Raphael 之畫之美,余一入門則甚著急,欲先一觀

此畫為快屢命攀龍尋覓,後果得之,其畫皆在壁上,記有四室,所畫皆是人物。

119」康有為遊記成了異地旅遊的最佳嚮導,影響了林獻堂的參觀重點順序,內容

所提及的幾處,甚至也成為林獻堂認為當地最具價值、代表性的參觀地。若以此

觀點來檢視林獻堂的環遊行程,不難理解,正是因為曾經有過的遊記閱讀經驗對

林獻堂造成影響,進而將康南海遊記中所紀錄的參觀景點列為自己實際觀光旅遊

時的重點行程之一,甚至左右著林獻堂自己的參觀順序。

那麼,藉由事前閱讀所形成的潛知識,在親身探訪後,林獻堂的衝擊與感受

又是如何?接續上段意大利博物館中找尋拉斐爾畫作的經驗為例:「其畫皆在壁

上,記有四室,所畫皆是人物。經數百年之久,其顏色暗澹無甚美觀,不解當時

11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0。 11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0。

Page 7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6

康南海何以盛稱之若是也。120」,滿心期待,好不容易才見到的畫作,卻沒想到

換得的是眼前叫人有些失望的景象。那麼,究竟康南海筆下的拉斐爾又是如何?

查閱康有為的遊記,發現遊記中這樣寫到:「拉斐爾於今一畫值數百萬,遊意大

利遍見之,凡數千百幅,生氣遠出,神妙逼真,名不虛也。」121、「羅馬之藏拉

斐爾之畫,以教皇此宮及博物院二處為最多最精妙」122這正印證了何以林獻堂在

法國看見拉斐爾的畫作是如此的匆匆一瞥,非要親身到意大利時,才願意停下腳

步好好來欣賞。由此可見,康有為的遊記給予林獻堂關於拉斐爾及其畫作的無限

想像,致使林獻堂有機會在意大利真正見識過後,因為與原有想像無法符合,滿

心期待落空,失望之情油然而生。

類似的失落心理,遊記中尚有其他紀錄,試看林獻堂在德國參觀皇帝博物館

時:

樓上陳列各國名人的繪畫。就中有拉斐爾所畫的,經比利時名手織就的十

幅名識。聞說此物,是由英王查理士第一,而賣與普王,其價格五十萬馬

克,實為此繪畫中,最貴重之一也。余非批評家,不能詳為批評,又不能

詳為審視,概作一瞥了之,頗為可惜。123

林獻堂因為康有為的介紹千里迢迢來到了名畫名作的面前,卻因為自己對藝術

的不熟悉,對於這些畫作的欣賞,始終隔著一段距離,只知其歷史與金錢價值,

無法更進一部參透畫作的真諦。

林獻堂遠赴千里到西方各國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自然是為了向西方學習,

但另一方面,卻也不經意流露出他在面對西方藝術時其自身的侷限。這樣的侷限

一方面來自於自己對西方藝術的不了解,一方面也來自於行前的閱讀經驗,給予

12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0。 121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8)康有為:《歐洲十一國遊記兩種》(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初版) ,頁 98。 122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8)康有為:《歐洲十一國遊記兩種》,頁 98。 12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6。

Page 7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7

他太美好的幻像,使他無法憑藉第一眼的直覺觀賞西方藝術,使得林獻堂在欣賞

難得一見的西方藝術時仍是處在被隔離的狀態。

Page 7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8

第三章

世界地圖的生成──異國空間的形塑與想像

1927 年,林獻堂攜子前往歐美,到達與臺灣天差地遠的國度,在排除重重

困難,來到這些嚮往許久的國家,旅人究竟看見了什麼?由第二章可知,此趟環

遊世界之旅,林獻堂並未真的走遍了世界各國,那麼,林獻堂關心的「世界」在

哪裡、又是什麼?而這些全新的異國風景,是否帶給林獻堂新的思考與體認?本

章將由林獻堂在遊記中記載的都市、歷史名勝、博物館、公園四個異國空間中,

去探討這趟旅程中,林獻堂所看見的西方在物質層面所展現的現代性。

第一節 都市

任何一座城市的建立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歷史醞釀的結果,而結果不是

簡單地找一個地方或套用一種模式就可以完成的。124在這部遊記中林獻堂仔細將

各文明國的中心都市一一描繪,透過現代化事物的介紹、層層堆疊,努力完整西

方國家的都市輪廓。在都市形象的鋪陳描述中,不難見林獻堂為開拓自己或臺灣

島民的視界所做的一番努力。

Edward Relph 曾提及:「地景似乎是不可捉摸卻又是真實存在的。它們並不

是單純或偶然地回應了虛幻的時代精神意象,而是具體的表現了世界如何運作,

以及如何改變等觀念與信仰脈絡。125」從這個角度思考,林獻堂所記錄的都市地

景就不僅僅是紀錄,另一方面也正說著這些早已擺脫傳統、落後生活方式許久的

新興都市,他們是如何從舊社會往前跳脫,甩開舊觀念,以新的思惟重新運作整

個都市,撐起整個文明生活?或許這才是林獻堂在孜孜矻矻撰寫遊記中,希望也

124孫遜、楊劍龐:〈城市的觀念〉,《都市、帝國與先知》(上海:上海書局,2006),頁 28。 125 Edward Relph 著、謝慶達譯:《現代都市地景》(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 年 12 月),頁 23。

Page 7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69

引介給臺灣人了解的。除此之外,遊記中林獻堂更專注書寫在各都市的交通、人

口以及街頭景觀,這樣的詳盡紹介與記錄的背後,或許不僅僅是為自己的環球之

旅做整理,更是一種要將最即時的文明都市景觀透過遊記,傳播給臺灣讀者認

識,而以下就試以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以及美國紐約為主,兼論其它在遊記中出

現的近代城市,剖析林獻堂旅行時所見的現代都市,以及遊記背後欲傳達給人民

的都市形象概念。

一、地理與人口

環球遊記中,林獻堂其中一段這樣寫著:「余之旅行歐洲各國都會每至其處

必先調查其人口幾何,藉是可以知其市街之大小,又可以知其繁盛之程度。」126

於是,幾乎每個都市一開始遊記中皆為讀者清楚記載著當地人口狀況,例如英國

倫敦:

今欲明倫敦市之真相,須分為大中小言之,較易明白。倫敦人之所謂市者,

則古時之小市也。在大倫敦市之中心,銀行會社諸商業重要之機關俱在於

是。大抵一平方哩,人口一萬三千七百餘人,蓋其為最繁盛之中心。住居

之人,反見較少,因各種會社辦事處佔多數。……小市之周圍,分為二十

八區,區有區長、區議會。其面積合計一百二十平方哩,人口有四百五十

萬,……。大倫敦市則二十八區周圍之各村是也。合計面積七百平方哩。

人口七百五十萬。127

面積由小至大圓圈式逐一紹介,人口也詳細紀載,組織出倫敦市的概貌。而

描述法國巴黎的部分,對未能踏出臺灣國土的島民而言,「光明的巴黎」128,實

126 見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6。 127 見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19。 128《環球遊記》中,在法國見聞錄一章中,對於巴黎這座城市即以「光明的巴黎」稱之,而他自

己也對光明的巴黎一詞做了以下的解釋:「有一日殘陽未滅,晚風徐來的時後,我等散步於巴黎

最繁華的街上,有一鄉下老人,容貌離奇衣服質樸,在那裡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我等行過其前,

猝然問曰,世界第一美麗的都市此語真是不虛,君看以為如何?攀龍應之曰,誠哉,『光明之巴

黎』。老人大喜點首至再洋洋而去。『光明之巴黎』一語,係十九世紀大小說家囂俄 Hugo 之言,

Page 7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0

際上仍只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地理代名詞,於是遊記中介紹:「巴黎在北緯四十

八度五十分,東經二十度二十分,一年之中氣候平均五十一度,不甚寒亦不甚熱。

全市面積有二萬英甲,人口三百五十餘萬,就中外國人約有四十萬,居世界第三

位的大都會。」129地理學家阿爾夫雷德.赫特納認為,遊記一類的文獻包括豐富

的地區記述,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旅人在旅程中都變成地理學家。130林獻堂在

遊記中短短幾句概述,巴黎有了地理位置、人口、氣候,存在心中模糊的形象逐

漸立體起來,「居世界第三位的大都會」更不難想像都市中熙來攘往的景象。

而紐約呢?「紐約市,是世界第二位的大都會,人口有六百五十萬。」131雖

然看來較倫敦與巴黎較簡單介紹,但其後又對紐約有這樣的評論:「紐約之發達,

不過三百年間耳,其進步之速,真是有史以來所未曾有,若再過數十年,定當凌

駕倫敦而上也。」132由幾例可見,林獻堂在遊記中對於世界都市的認識一開始幾

乎都是由地理人口去切入,再對城市作更深一層的觀察。

二、交通設施

城牆代表的是封閉的空間,不過,街道卻是公共的空間、流動的空間,是人

事物集中與交換的中心,因此城內不再是封閉的概念,反而代表一種流動,是都

市的生命跡象。133若依照王志弘文章中的定義,是指:「『流動』 (flow)這個概念

指稱實質空間裡一切人事物的位置變換,包括一般所稱的『運輸』 (人與人藉由

運輸工具往來)和『通訊』(訊息、資訊的流通)。」134

他所謂之光明者,不僅物質美麗而已,科學文藝種種亦莫不由巴黎而出,如日月之光明照遍世界,

故謂之曰光明之巴黎。雖然光明總是亦有黑暗,但余所觀光明居多黑暗較少。今欲略述巴黎之概

況,故用此一語為題。」,頁 41-42。 12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2。 130 阿爾夫雷德.赫特納著,王蘭生譯:《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與方法》,頁 106。 13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7。 13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7。 133 邱函妮:《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臺北圖像與城市空間》,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0 年,頁 34。 134 王志弘,〈都市流動危機的論述與現實-臺北「交通黑暗期」的分析〉,收入氏著《流動、空

間與社會-王志弘 1991-1997 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1998 年 11 月),頁 109。

Page 7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1

而交通運輸可說是造就都市文化多樣化的重要因素,也因為,大都市的交通

情況對林獻堂造成衝擊,故他在遊記當中對這些大都會的交通運輸情形有諸多留

意,例如在倫敦的交通,遊記中記載多數市民的交通工具皆用公共汽車與地下電

車,其中公共汽車內分為上下兩層,可容乘客百人,其表面俱塗紅漆,接續在街

上往來,不失是種奇觀;而地下電車有六條線路之多,分別為六個公司所經營,

六條線路皆有交叉,因此每一條線路必須更往深處挖,故其離地面淺者有二三

丈,深者亦有十餘丈之多,其間的起落皆用升降機。而地下電車一年統計乘客量

多達億萬人以上,可想見倫敦市民對其依賴程度,這種種現象對於當時的臺灣來

說,根本難以想像。而其中,引起林獻堂興趣的如:

在此擁擠的車中或坐的或立的,總有七成以上之人,手執新聞紙,在那裡

看,英人幾無一人不識字,幾無一人不讀新聞,故其國民皆略能洞悉世界

大勢,比他國民較為進步,未始不是能讀新聞之賜也。故凡欲知其一國國

民的智識程度之高低,試先查其能否讀新聞的人數之多寡,然後判斷其智

識程度之高低,諒當不至大謬也。135

車中有後至之老年人或婦人,男子必起立而讓之坐,讓座是一種美風,豈

為文明人所獨有耶,余在東洋,每見一種半開化之人,在車中或偃臥或將

行李置於座旁,一人佔數人之位,不管他人如何,若與此比較,真成霄壤

之差,車中有揭載禁約,謂不可唾痰,若唾者罰金四十志(二十一圓),

日本在街路中放尿罰金僅五角,而此車中唾痰則罰金四十志,何其重耶?

於此可見英人之惡唾痰之甚也。136

單純紀錄西方都市的交通情形外,或許林獻堂最希望能引介給臺灣人民的是

西方文明人的「生活方式」,好比車內閱讀報紙、讓座、吐痰等諸細節,希望唯

有心靈與物質生活同時成長,臺灣成為文明世界才得以有望。而,林獻堂的身分

13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 13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8。

Page 7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2

更為他帶來特殊的觀察視角,身為被日本殖民統治的臺灣人/中國人,千里迢迢

來到西方,比較的是日本、臺灣、西方三地文化,既是臺灣之眼,也是日本之眼,

或許,這正是他何以在遊記中多以「東洋」、「東方」之詞代表自己,除了是一種

與西方世界的對比外,也是一種對自己身分的模糊表達方式。

此外,在紐約市的交通方面則描述到,當地的交通機關甚為複雜,是空中電

車、地下電車、路面上的車輛皆有,終日車聲轟隆,擾人生活,就中也對地下電

車現代化的設施有所說明「地下電車,交通迅疾,而又利便,每日來往之人,百

數十萬,無賣票,驗票,收票,惟在入口之處,投以五分小鈸,而自動之十字架,

即可轉進一人,用此而省卻不少之煩忙。」137林獻堂在此段介紹做結曰:「有人

曰:「先至美國,後至歐洲者,無不驚歐洲之侷促頑舊。先至歐洲,後至美國者,

無不驚美國之囂然塵雜。」誠然。」138林獻堂的環球之行,先旅走歐洲各國最後

在美國結束,種種的見聞相互比較之下,顯然,林獻堂完全體驗到此段話的後半

部,雖然驚訝其都市的現代與科技,但卻也十分贊同整個都市給予人吵雜擁擠的

感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林獻堂此段的敘述隱約可見他已將紐約視為美國的

代表,以紐約單個都市「點」擴大為整個美國與歐洲相比,「走過紐約就等同於

去過美國」在現在看來或許有些狹隘,但在當時臺灣旅遊歐美風氣尚未盛行之

時,這樣的概念也就能令人接受了。

三、街景

一般人常透過通道和地標等基本地理視覺元素,來認識周遭的都市空間。139

倫敦的遊記一開始,林獻堂即明言:「普通外人所謂之倫敦市,與倫敦人所謂之

市,大有逕庭。蓋倫敦市之繁盛,非自昔時而然,凡經數百年,漸次發達,漸次

13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8。 13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8。 139Jacques Dugast 著、黃艷紅譯:《19 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的歐洲文化生活》(北京市:中國人民大

學,2007),頁 105。

Page 7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3

擴張,乃使有今日也。」140清楚的說出,倫敦的現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一

點一滴,才逐漸擺脫過去,成就今日文明。試著看組成倫敦遊記的標題景點尚有;

威士敏士達寺141、泰晤士河142、保羅寺143、倫敦塔144、大英博物館145等等皆是歷史

悠久的代表景點。而巴黎亦然,路易十六遭死刑的康科特廣場146、拿破崙用以紀

念自己武功的凱旋門147、克呂尼博物館148、盧甫耳舊宮殿149等等,也都是具有文

化意義的歷史景觀,而,紐約顯然就有所不同,林獻堂在紐約遊記中一段寫到:

紐約市中欲觀宏大之建築物,則舉目皆是,欲觀有價值之古跡,則不可多

得,蓋紐約之發達,僅有三百餘年而已,當時來此之人又皆岌岌於謀利,

故其遺留文物,得以使後人欽仰不置者,實較少焉。150

林獻堂每到一處,幾乎是由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及歷史名勝古跡開始走訪,而

紐約因為歷史不比歐洲長遠悠久,又當時來此之人多半是為另覓一新天地開墾生

活,故其值得一看文物相較之下,顯然較少。而於此正看出旅人並非走馬看花式

的探訪,他熟知每一處的歷史淵源,將歷史與眼前異國景物並置、思考,這種追

求文明與進步不單由表相,而從歷史面著手,是林獻堂藉《環球遊記》以教育臺

灣讀者的方式。

若從細部來看,林獻堂是這樣描寫倫敦與巴黎的差異,他說到,如果真要

了解倫敦市,則需分為大中小三市來看,而其中:

小市之街道甚彎曲狹隘,而東西部之街道較之略為廣直。如西部之攝政

14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 14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1。 14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1-22。 14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3。 14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3-24。 14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27。 14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3-44。 14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4-45。 14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8-49。 14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9-51。 15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2。

Page 8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4

街,全街改築,本年五月方始落成,其建築物亦頗壯觀,英人自誇為世界

第一。然其街道形同牛角,實為缺點,若較之巴里,尚多遜色。151

顯然林獻堂對於巴黎的街道印象要比倫敦來得好,但,林獻堂同時也提及,

倫敦如此之大,人口亦有千百萬之多,街上治安衛生交通等等設施能夠有條有

理,誠非易事。尤其,除了地面上已完成的種種建設外,在地面下亦有其他工程

正進行著,例如:為了消納七百多萬人的排洩穢物而進行的地下水管設施,工程

實在不容小覷,除了都市衛生的考量之外,也必須考量到施工過程以及使用上的

安全問題,這些若不是都市工業已經進步到一定程度,否則,如何能負荷。

而巴黎,林獻堂處處在遊記中透露他對這個地方的喜愛152,甚至盛讚此是「世

界第一美麗的都市」153,並且觀察到這樣一個現代化都市並非只有生活機能完備

而已,還具有「美術的精神」,故其生活自有其變化而不呆版,他舉例到巴黎商

店,其店員常是大費苦心研究顧客的心理,變換櫥窗內的擺飾,希望能吸引更多

的顧客:

一日余在大街偶過一鞋店,適見其窗內正在裝飾,為展覽一新型的皮鞋,

內外裝飾員煞費苦心,議論其位置批評其高下,數番更改不憚勞煩,如此

經過數十分間,余已不堪負再忍耐,而彼等從容不逼交換意見,恰似共同

努力創造一藝術品哩154

唯有當地人民的物質水準已到達一定的程度,商業經營模式才會再轉往美感

層次上作雕琢,林獻堂眼中,區區一雙新皮鞋,需要花費人力與時間來層層裝飾

讓他感到不耐,顯見巴黎的生活水平,不再僅僅只是因為「需要」而已。但,從

15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 152 《環球遊記》中林獻堂由巴黎至紐約的途中亦有紀錄:「回想在歐洲於此八個多月之中,遊歷

過的名都大邑不下數十處,使我留印象於腦中而永久不能忘者,亦實不少。然就中最深刻的,則

莫如巴黎,余愛巴黎非僅愛其華麗,實亦愛其質樸,而又對於有色人種毫無差別也。」見《環球

遊記》,頁 144。 15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2。 15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6。

Page 8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5

另個角度思考,若不是因為林獻堂的身分背景也有一定程度,見過世面也豐富,

對這樣的現象不至有過大反應,換作其他旅人看見此景,感嘆之餘或許還多了批

評其鋪張之言。

同樣盛讚巴黎的街景建築具有美感與藝術性的,還有對於歌劇院外圍的描

述:「歌劇場即在此內延大街之中,歌劇場之美麗稱為世界第一,而歌劇場前諸

街的建築亦堪稱為巴黎市中的第一,有歌劇場之美麗若無周圍之美麗與之調和,

雖美麗猶未可云為全璧,今歌劇場可云全璧矣。」155此段中幾無看見對歌劇場與

附近街景的具體景觀描述,但短短敘述中出現兩次「第一」、四次「美麗」,到最

後的「全璧矣」,這樣的形容字眼相互堆疊,給予讀者莫大的浪漫幻想空間,這

是光明巴黎的一部分,但,總是亦有黑暗之處,巴黎的負面形象馬上在接下來遊

記中看見,林獻堂提及外延大街上相異於內延大街的歌劇場,這裡原本是藝術家

所住的地方,現已成為歌舞樓館:

每逢入暮之際欲過外延大街,未至蒙馬特爾之先,即見數丈高的灯光燦

爛,一紅水車徐徐轉動,那時正是裸體美人劇開演的時候。劇場以外又有

集會,(外國人居多)飲酒終夜跳舞達旦,荒淫無度的惡俗多從此而出,這

就是光明中一部分的黑暗。156

燈紅酒綠,通宵達旦的生活或許正是此處的形容,而這也是構成美麗浪漫巴

黎中的一部分,只是對於林獻堂而言,這一小黑暗似乎並不影響對於巴黎的觀

感,此段的結尾仍說到,在他尚未抵達巴黎之前,曾以為住在此美麗都市的人,

必定輕浮、奢侈,今實際觀察後才發現其實不然,輕浮奢侈只屬於一小部份之人,

大多數人仍是質樸勤儉,實與原先自己所想相異甚大。

而對於紐約街景樣貌,在搭乘的汽船尚未靠岸時則有這樣的感受:「船行漸

近紐約,遙望市中高樓,其狀宛如棹上陳列許多之糖塔,但糖塔尚可一一數其多

15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2。 15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3。

Page 8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6

寡,若此高樓,雖竭盡目力,猶不易數其高樓有幾層也。」157放眼望去數不盡的

高樓大廈,這正是現代都市的標記之一,待至林獻堂真正行走於街道上時,則更

直接深刻的感受到紐約市街高樓大廈甚多,又車馬喧闐,晝夜不輟158,尤其,一

段描寫搭乘一棟高達五十八樓層大廈的升降機經驗,形容更是生動。提及其升降

機以速度區分出普通、急行、最急行三種等級,惟最急行須繳納半弗(一弗金二

圓)159才可乘,林獻堂選擇最急行一種,而當機器啟動後:

俯視街上,人如蟻陣,車若蟬聯,三十層,四十層之高樓,皆卑卑不足道,

遙望自由女神立於波平浪靜,水明如鏡之中,汽船似鯽,來去其前,回顧

兩大河,環抱滿哈坦島,淙淙而流入於海,瞻眺半晌,心曠神怡,飄然欲

仙,視世間之事如塵芥,無一物足以滯於胸中也。160

這樣的實際感受經驗實非一般人所能有,當時的臺灣即便是受到日本殖民統

治,輸入許多現代性景觀及技術,但對於眼前如此的高樓仍是前所未見,甚至有

機會搭上最高級的升降機,臨眺整個紐約城,林獻堂親身至此,真實體驗西方工

業文明、技術進步,遊記中察覺不出文明科技給人類帶來任何壓迫,反而感到心

曠神怡、飄然欲仙、無一物凝滯於胸中,達到最高的平和境界,立身於高處眺望

大都市,他將最直接的透過遊記的刊載傳達給臺灣讀者一同感受。

而紐約街上的繁盛與活力,或許數字的呈現最能表達:「銀行之數九百,資

金百二十五億弗。(一弗金二圓)由紐約為出發點之鐵路會社十一,貨物集散,

年一億五千萬噸。僅賓夕法尼亞一驛,每日往復之列車,五百五十八次,乘客十

餘萬。製造工業之種類二百九十七種,其工場二萬七千二百八十三,資本一百五

十億弗,此其大略耳,若欲詳數之,則更僕亦難盡也。」161段落中可見,林獻堂

舉出紐約市經濟狀況大略,呈顯出市中貿易往來繁盛的狀況,各項資金資本動輒

15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6。 15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3。 15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7。 16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7-148。 16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7。

Page 8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7

突破上億弗金,而製造業種類也是盛況空前,這樣約略的數字已經教當時臺灣人

瞠目結舌,更遑論是真實數字。

第二節 歷史名勝

歷史古蹟做為一個特殊的、異於日常的客體,並且集結了傳統、浪漫、以及

真實性與否的辯證,一直是吸引旅人前往的景點之一。整趟環球行程中林獻堂安

排參訪了眾多的歷史名勝之地,並且在遊記中留下了最原始的心情與感想,而遊

記中佔去大量篇幅的歷史資料介紹,更是使《環球遊記》有別於以往的旅行書寫。

或許是文人自身的焦慮,渴求了解世界文化與歷史,然而更多是身為知識份子的

使命感使然,要將外國種種事物、現象都引渡進臺灣,讓臺灣島民都得已藉由報

紙消息的閱讀與他同步來開眼看世界,並創造形成一股新思想,傳播開來。然而,

歷史不單單只是歷史,在歷史與各國的古蹟文物之間,林獻堂究竟看見了什麼?

體會了什麼?得到怎樣的新啟示、思考並同時更新他的文明體驗,以反思臺灣的

生存處境?

一、東/西之間

當旅人接觸陌生他者、異地時原本便會帶來或多或少的衝擊,使得旅人的內

在自我開始產生變化,並且著手將自身所知與眼前的陌生事物產生連結,遊記中

林獻堂也曾屢次將旅行中所看見的異國事物與自己所熟知的中國/臺灣歷史相

互做比照,例如在埃及首都開羅參觀當地有名金字塔,除了先行對此古蹟進行年

份的初步了解外,也考究其建造的用意是因埃及人所奉行的宗教有再生輪迴之

說,為人死是靈魂離開肉體,只要肉體不壞,靈魂必得再生,於是埃及始有研究

木乃伊之法及建築墳墓之所也。而接下來林獻堂提及,當時建築這樣的金字塔,

相傳是用三十萬壯丁分為三組,每組三個月互相輪流,經過五十五年的時間才完

Page 8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8

成。此外,建築所需的石塊一共三百三十萬塊,每塊重約二千噸,由距離開羅七

百哩之上流搬運至此,實非易事。而當時有記載工人所食之菜頭玉蔥計算,亦要

花費四百萬元,以此推算,略可想見當時其工事之大概矣。林獻堂見此不禁比之

與中國秦隋時代的長城與運河:

當時之人民,受此徭役及苛斂誅求之痛苦,當不減秦始隋煬之長城

與運河,然城河後世之人亦有多少蒙其利者,若此塔,唯以與後人

作古董觀耳,豈有絲毫之利哉。 162

林獻堂處處以人民之幸福為著眼點,除了同為受此金字塔徭役人民抱屈之

外,更將眼光拉遠,中國的長城與運河,後世之人仍受其庇蔭,有所受益,然而,

此金字塔在今日來看,除去作為旅遊觀光功能外,對埃及的後代是沒有絲毫功用

可言。

史蹟旅遊本就結合了休閒娛樂與教育的功能,旅人在一邊欣賞景點之時,同

時也是對歷史進行閱讀。而古蹟文物的保存意味著對某歷史或文化「再詮釋」,

也是一種「想像空間的生產」,利用前一代人所遺留下的痕跡,生產出「現世意

義」可以附著、並讓人們進行各種閱讀與想像的「文本」。163旅人林獻堂在遊記

中留下大量的歷史記錄,不難理解其希望透過遊記教育臺灣人民的理想,尤其在

親眼見到相關文物後,也有自身對這「文本」的一番解讀,例如當旅途中參觀拿

破崙之墓地時,遊記一開始即這樣寫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

吾何」。英雄末路悲歌慷慨,使人讀之增之無限悽愴憐惜之意,當其

乘勢豈於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號

為西楚霸王,其興之暴莫之與京。然而垓下之戰,一敗遂至不可收

16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 163 陳志梧:〈動員記憶,創造城市:社會歷史保存的初步提綱〉,收錄於《第五次古蹟修護技術

研討會專題》(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2),頁 84。

Page 8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79

拾,其成敗之速,求之中外,略可比擬其事跡者,其拿破崙乎 164。

明明是參觀拿破倫之墓,林獻堂卻以〈垓下歌〉帶出項羽西楚霸王的歷史故

事,這樣一支原是迅速崛起無人能抵禦的軍隊,因垓下之戰敗,兵敗如山倒的潰

堤,遂至不可收拾之地步,求之中外有相似境遇者,拿破倫乎。以中國西楚霸王

的歷史來對比法國拿破倫的事跡,這是林獻堂理解拿破倫的方式。但,相似歸相

像,兩者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歷史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土地上,孰勝孰

敗:

兩人皆是亂世之英雄,而其成敗之事跡,故亦約略相似。然拿破倫能統一

法蘭西,以其精銳之士東征西討,橫行歐洲大陸,馬蹄到處無不慴伏,項

羽僅能打倒暴秦,而不能統一中國,此是拿破倫之勝過於項羽。拿破倫兩

次被囚於孤島,悲憤抑鬱而死。項羽潰敗至於烏江,烏江亭長艤舟以待,

謂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項

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而,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

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自刎而死。直是爽快男兒,此是項羽之勝過於拿

破倫。165

拿破倫橫行歐洲,東征西討,軍隊所及之處無不降伏,反觀項羽僅能戰敗暴

秦,但卻遲遲無法一統中國,於戰功上,顯然是拿破倫較勝一籌;然而,曾經這

樣意氣風發的拿破倫卻在潰敗後兩次被囚於厄爾巴島(Elba Island)與聖赫倫那

島(Saint Helena),最後抑鬱而終,項羽則是戰敗後羞愧「無顏見江東父老」選

擇自刎結束人生,林獻堂稱其「爽快」男兒,是以勝過拿破倫。此一勝一敗,除

了是林獻堂對兩位末路英雄的理解外,其實也不難看出林獻堂其實對項羽的評價

更勝拿破倫,何以見得?雖然在戰績上,拿破倫征服了無垠的土地,但最後卻不

願面對自己戰敗的事實,甚至遭受唾棄與流放,悲憤終老而死;而項羽在潰敗之

16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7。 16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7。

Page 8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0

後選擇結束生命,不願多在這世上苟活一天。這樣瀟灑、爽快、承認失敗,無怪

乎林獻堂在介紹項羽歷史時即言:「英雄末路悲歌慷慨,使人讀之增無限悽愴憐

惜之意」。166

除了當地建築的比較外,林獻堂在藝術與宗教之間也有自己的想法與堅持,

當行程走至義大利首都羅馬,即提到此處稱為「教皇精神帝國之首府」,自然此

處的寺院較他處更多、更美,故特別在羅馬安排參觀數間寺院,中途,參觀至密

涅發(Minerva)之聖母寺時,紀錄其寺的外觀一眼望去就如平常樓屋,並不特

別像寺廟的樣式,而內部之建築全都以大理石所建,非常美麗,寺中,有一尊由

美術家米開蘭基羅所彫刻的耶穌石像:

余所見雕刻耶穌之像不少,其下體皆蔽之以巾,而此雕刻即不然,

全身赤條條一絲不掛,肩負十字架,作將往就刑之狀,其雕刻美則

美矣,然余實未敢贊成之也,蓋凡彫刻裸體者欲以觀其全體根肉之

美也,此點無論何人皆不得訾議,而獨對於堂堂教祖之彫刻亦用裸

體,余則嫌其未免有多少之狎褻也。167

身處異地的林獻堂,即使受到異國情調的完全包圍,異國文化的衝突衝撞但

並沒有撞碎了他骨子裡傳統的中國思想,出自名家之手的耶穌石像雖然美,但衣

不蔽體的形像與其宗教領袖的身份在其眼裡顯然不甚適當,這是林獻堂面對西方

藝術文化的不適應性,也代表著中國/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距離與差異。

二、對和平世界的想望

身為一個被殖民者,對於「戰爭」一事勢必有更深刻的見解。試看當

林獻堂在參觀過法國康科特廣場 168與凱旋門 169後所寫下的心情:

16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7。 16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4。 168 《環球遊記》中寫到在康科特廣場周圍有八尊女神,分別代表斯特拉斯堡、里爾、波爾多、

南特、盧昂、布勒斯特、馬耳賽、里昂等八個城市,而其中斯特拉斯堡是亞爾薩斯州首都。一八

七○年普法戰爭,割亞爾薩斯、洛林兩州給德國,而斯特拉斯堡自然亦在其內,割讓後市民即將

Page 8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1

我想戰爭須紀念戰敗,不可紀念戰勝,何以見,凡紀念戰勝者,其國民

必驕矜自滿,以為天下無敵,由是而招失敗,則此凱旋門是也。紀念戰敗

者,其國民之臥薪嘗膽敵愾同仇,必有轉敗為勝之一日,則康科特廣場女

神之服喪是也。170

從來只有慶祝勝利、歌舞勝利,甚至為戰功彪炳的將領作雕像以紀念,這樣

的模式不論中外古今皆然,然而,林獻堂顯然認為曾經戰勝過的國家其國民必驕

傲自滿,中國古來又有「驕兵必敗」的道理,於是,林獻堂反而主張戰敗的國民

更須時刻將失敗謹記於心,期待有天能夠扭轉情勢轉敗為勝。

林獻堂在遊記中除了記敘行程以及所到之處外,對於當地的歷史也都下過一

番功夫了解與閱讀,故遊記中紀錄的每一歷史名勝、古蹟,幾乎可見林獻堂對此

處歷史人事物的紹介,因此,遊記中常有大篇幅的各國歷史簡介,並且,在書寫

一個段落後,也會留下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例如在英國保羅寺內看見保存有眾多

名人之墓及紀念碑,尤其在地下室中則有惠靈吞、納爾遜二將軍之墓,壁上懸掛

軍旗作為點綴,而旗上有被弓箭或子彈所穿的洞及血染的痕跡,以下:

可見攜帶此種東西的人,為了他們的國家,而蹈鋒鏑,冒白刃,置

生命於弗顧也。余之觀此,深感一種矛盾,一方面講博愛講人道,

一方面獎勵殺人,這豈不是大大的矛盾乎?然處此生存競爭優勝劣

敗之世,而為其民族自衛計,亦誠非得以也。故凡民族能團結自衛

者,則其國家行見蒸蒸日上,若其民族不能團結,而又內訌不息,

甚至互相屠戮,其國家之不亡亦僥倖矣。 171

參觀康科特廣場、凱旋門,再來到拿破崙之墓時,對於法國人尊敬拿破崙的

一事有甚多感慨: 其代表該州之女神像覆蓋黑紗在其身上,用意是為斯特拉斯堡服喪。見《環球遊記》,頁 44。 169 《環球遊記》中寫到拿破崙在當時下令建造凱旋門,是為了紀念自己偉大的戰功。見《環球

遊記》,頁 44。 17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4。 17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3。

Page 8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2

法人之崇拜拿破崙,與英人之崇拜惠靈吞、納爾遜,德人之崇拜維

廉一世,卑士麥,或相同或有過之,崇拜英雄是好,但所崇拜的英

雄,俱與戰爭有關係的人物,於此可見國民的心理是好戰爭的,而

且獎勵戰爭也。蓋歐洲列強並立,不論汝的文明高至若何程度,設

使無武力為其後盾,決不足以自存,此是時勢使然,而其國民之崇

拜戰爭的英雄亦非無故也。 172

根據安德森的說法,國家其實是個「想像的社群」(imagined communities),

社群裡的個體之所以認同彼此是同胞的身份,是因為透過文化與歷史的想像,使

人們相信他們共享著某種價值、神話與願景。173而古蹟文物在這裡扮演的角色,

便是一種符號,在特定的時間下展現特殊的意義,凝聚了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

就像法國人崇拜拿破崙、英國人崇拜惠靈吞、納爾遜、德國人則崇拜維廉一世、

卑士麥。然而,林獻堂對於歐洲列強雖然擁有高度文明,而人民卻仍是崇拜戰場

英雄,雖然無法表示完全贊同,但卻承認這是「時勢使然」,是以國家必須以強

盛武力作為後盾,人民才能無後顧之憂的生活,而文化才得以更往上發展。只是,

過去因為戰爭而死去的戰士們又是何辜?當林獻堂走訪至比利時,提及自歐洲有

史以來,比利時即為戰爭之場,故其境內有許多戰爭遺跡、以及眾多戰死兵士之

墓地174,其曰:

當日戰爭誰為正義,誰非正義,此重公案,千古之下待誰而為之判決耶。

總是二百五十處之墓地,相去非遙,魂如有知,於風清月白之夜,在九泉

相見,彼此互問,所為何事,知不外為帝國主義之所驅使,而白白犧牲此

條生命,定必同聲一哭矣。今日余來憑吊,於冷風殘照莽莽蓬蒿之中,唯

17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8。 173 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市:時報文

化,1999)。 17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5。 17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9。

Page 8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3

見牛羊成隊得得歸來耳。175

國家各自以武力為後盾,奪取領土、建立政治經濟霸權,何來正義?而戰死

沙場的士兵又是何辜?若他們地下有知,了解自己不過是帝國主義操作下的一顆

棋,定必放生同哭。尤其此段末尾,以冷風、殘照、蓬蒿、唯見成對牛羊緩緩歸

來的景象,更突顯林獻堂內心的感慨萬千。

而參觀如此多的戰場遺跡,或許在荷蘭海牙平和殿觀賞後所留下的文字最能

完整表達他內心的想法:

余所觀其最有意義者,則亞爾然丁之耶穌銅像,高約盈丈;手持十

字架,以表示博愛與犧牲之精神,若有此精神則世界之平和,自能

實現,若無此精神,徒舌敝唇焦日日空言平和;究竟何補於事哉。176

博愛與犧牲,如果只是口號,那麼和平世界的祈願終究只是遙不可及的夢

想,是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與國家間亦然的道理。

第三節 博物館

時間的淵遠、空間的遼闊、品類的多樣,為博物館拉開其飽滿的形像。博物

館不只藉由文物的蒐羅,映照庶民大眾生活變遷的軌跡,同時也展示國家實力與

形貌。博物館研究者班奈特認為,博物館中各種物品展示分類的架構,正是一種

將龐雜物件放置於理性秩序的表現,這種藉由空間理性秩序以安排物件的要求,

是十九世紀歐洲文明的普遍心性。177各帝國博物館內所有的事物經過挑選安排

後,再重新編撰出一套屬於自己國家歷史文化的圖像。最早出現在臺灣的典藏文

物機構,是 1899 年 4 月 3 日,由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商工課下所設立的「商

品陳列館」(物產陳列館),此為日後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但當時其主要目的乃

17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9。 17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4。 177 Tony Bennett, The Birth of the museum:History, Theory, Politics, London: Routledge,1995,pp.1-6.

Page 9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4

為刺激臺灣的商工業發展,與純粹學術研究的博物館有所不同。待至 1908 年臺

灣總督府頒布號令,自此總督府博物館才正式成立。178可想而知,在當時臺灣也

有博物館,加上林獻堂此行又是視察歐美現代性的情形下,不難想見在《環球遊

記》中留下了多處參觀博物館的紀錄。

一、博物館驚嘆

呂紹理在《展示臺灣》一書中曾介紹到傅柯曾對博覽會與博物館提出「異位」

的概念,這是說西方國家企圖將所有具歷時性的物品在同一時間內放置在同一空

間,以建立完整的檔案,而此一時空卻獨立於其所欲放置物件的時空脈絡之外,

這種在固定空間中藉由物件擺置而堆積「時間」的場所,傅柯稱為「異位」

(heterotopias),而異位概念正是歐洲特有的「現代性」特質。179這樣的現代性

正也是林獻堂視察歐美的目的之一。當林獻堂遠渡重洋親自來到英國博物館參

觀,首先便在視覺上產生了衝擊:

大英博物館之外,尚有繪畫美術館、肖像美術館、動物鑛物標本博物館、

維多利亞女王紀念館、華勒斯美術館,欲悉數之尚恐未能盡。……館中附屬之圖

書,計有五百萬冊,閱書室可容六百人,僅此一點,亦足以誇耀於世界。180

文明之國的景觀顯然在林獻堂心中有所震撼,眼前所見一層又一層專門性展

示的博物館收藏,正是一種西方帝國將龐雜物件經由篩選後,再依序置放於博物

館中,企圖營造出一個充滿理性與秩序空間的動作。遊記中提及大英博物館中,

埃及希臘羅馬彫刻、南非、南美蠻族等非英國境內之物亦莫不有之,甚至還有許

許多多中國書籍的陳列,例如手抄莊子〈逍遙遊〉及《論語》等中國唐朝古物。

林獻堂遊記提及曾前往此館兩回,仍是「可惜猶未能遍觀」181,足見大英博物館

178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利、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2005 年),頁

296。 179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利、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頁 34-35。 18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 18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

Page 9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5

文物的豐富性及多樣性,為林獻堂帶來視覺景觀上全新的文明體驗。

而遊記中對於外國博物館美術館、陳列室等展示的「制度」亦有所稱讚,例

如參觀英國泰晤士河附近一處溫座爾古城,城中有一禮拜堂,為當時英王喬治五

世所擁有,一年之中英王常有數個月時間居於此處,而若不居住於此時,則開放

任人進入觀覽,僅酌收微薄參觀費,並且將此筆收入,寄附於治療貧民的病院。

林獻堂見其經營方式,認為「其開放如是,其善利用亦如是。182」這樣的經營模

式對林獻堂而言是一種新的認識,而觀察這些文明國家才擁有的現代文明制度,

也是他做這趟環球旅行的最大動機之一:期望能夠將西方現代進步的樣貌、思考

方式甚至是文明制度,透過遊記輸入到臺灣。

此外,在意大利見聞錄中也可看見其對博物館文明制度的稱讚:

博物館原是教皇宮之一部分,比連於彼得寺者也,教皇宮之大,歐洲各國

君主的宮殿莫能比擬之者,蓋自十五世紀尼古拉斯五世教皇,欲變其法迪坎宮為

世界的宮殿,乃以大規模重新建築,尼古拉斯之在當時對於文藝復興亦曾多少努

力,故建築樣式概用文藝復興式……。自意大利統一後即將其一部分充為博物

館,留一部分以為教皇居住,此點處置余甚稱其善能利用183。

由此看出林獻堂在參觀博物館之際,不僅僅書寫視覺上最直接的感觀體驗,

對於當地博物館的建築歷史、樣式也都能夠有充分的掌握,這樣詳細紀錄的遊記

書寫方式,已不純然是為自己的旅遊留念,期望藉由民報刊登遊記的林獻堂,更

是要將最第一手的國外訊息傳達給當時的臺灣島民認識。

而意大利統一後將原本的宮殿保留一半讓教皇居住,另一半以博物館形式開

放展示,任民眾參觀,林獻堂讚美「其善能利用」,顯然認為此舉甚佳。但另一

方面,這樣的制度雖然造成民眾與教皇之間距離的縮短,使民眾有親近教皇、接

18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2。 18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0。

Page 9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6

近國家權力中心的錯覺,卻也是透過規模盛大華麗的建築與美輪美奐的古蹟器物

建立起一種民眾對於教皇的崇敬與畏懼,顯然林獻堂身處其中卻無法透見,換句

話說,當林獻堂全心感受西方文明制度的優越,而其背後企圖塑造的國家權力反

而成為盲點,這種對帝國文明的「見」與權力操控的「不見」,仍可由以下敘述

看出。

遊記中關於西方博物館規模,林獻堂在遊記中留下了不少客觀靜態的報導,

林獻堂的筆仿如攝影鏡頭一般,詳實的刻畫與紀錄眼前的異國樣貌,從大英博物

館首先讓他開了眼界,克呂尼博物館、盧甫耳美術館、意大利博物館、米蘭博物

館、德國皇帝博物館、阿姆斯特丹美術館、馬德里皇家美術館、瑞士百倫歷史博

物館、紐約歷史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等等,這十多個博物館、美術館的規模及

內容物都較臺灣當時的商品陳列館大上許多,例如在意大利教皇宮中的博物館提

及:「若欲詳細一一觀覽,非二日之工夫不可,設使如走馬看花一瞥即過,亦非

三點鐘不能行盡,其宮之大可以想見矣。」184、或是參觀盧甫耳宮殿的美術館:

「余往觀覽凡三次,猶以為未能詳盡,蓋其美術品之豐富亦冠絕歐洲各國。」185、

「若欲一一遍觀之,至少亦要五次,每次兩點鐘,方得流覽其大概。」186由此可

見,西方博物館的豐富性與盛大規模著實的在林獻堂心中有所衝擊,但,讚嘆之

餘,林獻堂顯然忽略了西方國家背後那隻帝國統治的魔爪,它必須透過四處征

伐、侵略、佔領、統治,搜刮殖民地文物,篩選淘汰,才得以成就眼前博物館的

規模。換言之,博物館、美術館不僅僅代表國家擁有豐富文化文物,另一方面也

說明國家殖民霸權的勢力遍及世界各處,而這隻看不見的魔爪,隱匿在西方繁榮

文明的背後,林獻堂不知不覺,陷入其中。

此外,遊記中也發現到林獻堂時常對這些展示、藝術物品難以理解,甚至是

感到一籌莫展,例如在法國參觀盧甫耳美術館時,提到:「余本愛鑑賞美術,然

18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80。 18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0。 18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1。

Page 9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7

非專門家,故其鑑賞力亦實有限,每到名都大邑,未嘗不到其美術館一觀。」187,

參觀英國大英博物館時:「其貯藏之豐富美麗,若使專門家之人一觀,他定必留

連而不忍去,可惜余非專門家,不過草草如走馬看花耳。」188參觀西班牙皇家美

術館時說:「美術館所陳列之名畫,多是歷代西王之所蒐集,……可惜余非專門

家,不敢以下批評。」189在介紹盧甫耳舊宮殿中的美術品陳列館時也提及到,美

術館樓上專門陳列雕刻作品,尤以羅丹、米開蘭基羅等諸名家所雕刻的為最多,

「其中最貴重的是希臘古代雕刻的邁羅女神及勝利女神,但邁羅女神兩手俱斷,

勝利女神並首而無,其美點何在,余實不敢輕下批評矣。190」當來到心繫已久的

文明國度,正要面對西方藝術時,卻無奈自己被排拒於外,無論行前作了多少閱

讀與準備,對每個國家的歷史與地理風情都有相當的理解,但藝術涵養的不足,

卻讓他常常只能對著偉大有名的作品望而興嘆,在遊記中多次寫道:「可惜余非

專門家」一類的心情。當林獻堂面對這些偉大的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時,或許因為

東西方對於藝術的鑑賞角度、文化的不同,也或許是因為自身對美術方面的涵養

不足,導致即使有機會親眼欣賞這些人稱偉大而珍貴的藝術作品時,也只能惋惜

自己對美術的知識有限,對於難得一見的繪畫藝術作品,也只能如走馬看花一般

草草的參觀。

二、差異的觀看

旅遊除了是空間的跨界移動之外,也是觀察異文化的最佳時機,旅者在旅行

中透過文化的「差異」刺激,進而能反身思考,並重新確認自己的主體。廖炳惠

認為:「在旅行的過程中,常常是一種自我和他人再現的心理機制,比較、參考

與對照別人的文化社會而顯現出人我之差別。」191而當林獻堂在一九二七年踏出

臺灣這塊土地,身處異國的情形下,更能完全體驗國與國之間、民族間、文化間

18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0。 18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 18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8。 19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1。 191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175 期(2002 年 3 月),頁 89。

Page 9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8

的同與不同,藉由紀錄書寫更完整在旅遊過程中的思緒與反省。遊記中處處可見

林獻堂將西方各國與自身作比較,不論是最直接的物質問題,甚至是精神層次,

都透過比較的機制,顯見自我、他者間的差異、東西方差異、落後與文明的差異。

舉物質層面的例子而言,林獻堂在法國參觀到克呂尼博物館時,見路易十四時代

婦人之鞋,形容其鞋頭形狀非常尖且狹小,長度僅僅四吋餘,後跟高三吋,「實

無異漢族婦女的纏足,以婦女足小為美觀,不意中西人如出一轍。192」(底線為

筆者所加);而見到歷代所使用的古錢幣,說道:「其樣式與中國所用的無大差異

193」。旅者下意識的將眼前所見之物,與自身文化產生連結並兩相比較,結果是

「不意」,由此推測,林獻堂在見之「前」是先入為主的認為兩相理應不同,見

之「後」則是出乎意料的如出一轍、無大差異。

鏡子在拉岡的理論中代表一種隱喻,它可以指母親、他人。拉岡的鏡像階段

發展出了一種自我與他人想像的二元關係,鏡子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他人也

具有鏡子的功能。我們每個人往往藉由他人認識自己。194在《環球遊記》中,歐

美國家就彷彿一面鏡子,在旅遊的過程中,讓林獻堂更深刻認識自己生長的土

地。例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參觀後所發之感嘆:

夫為藝術家立銅像,實為數見不鮮,如英國之哈拔忒黎,他是個扮演索士

比亞名劇的俳優,因戲扮唱的好,國家賞他的功勞,封他一個爵位,大街

上還為他立銅像,西人之欽敬藝術家如是,而其藝術蒸蒸日上,良非無故

也。若東方人則反是,東方人所立的銅像,非軍閥則官僚,未聞為藝術家

立銅像者,其藝術之不振,寧非無故也哉。195

藉由西方為藝術家立銅像一事,旅者反身思考區隔出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明顯

不同。當林獻堂看見西方人大力的籌建美術館、博物館,保存自身歷史文化,也

19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9。 19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9。 194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臺北: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初版),頁 137-143。 19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3。

Page 9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89

為「俳優」這樣的「藝術家」封爵位立銅像,讚賞其藝術性,尊重其表演價值,

這樣的現象正刺激著旅人反身思考自己,何以東方不見此景?何以西方人是以崇

敬的心態對待扮戲演員,視他們為藝術的一部分,而東方卻毫不重視,從來只為

軍閥官僚之人立雕像?一邊是發揚國家文化的扮戲優伶,一邊是戰場上殺人無數

的軍閥將領;一是發展藝術文化,一是為君國統治鞏固勢力。兩相比較,無怪乎

林獻堂有此深歎。正是因為他跨出了臺灣以外的國土,看見全然不同的視野,接

觸種種異文化,才能顯見自我與他人的差別。因為「差異」而產生了「異文化驚

奇」;也因為透過「差異」而始建構「自我」。胡戈.狄澤林克所說:「每一種他

者形象的形成同時伴隨著自我形象的形成。」196他者形象生成時,一定會伴生出

一個自我形象,當旅人在遭遇他者、觀看他者的同時,也必然從他者身上映照出

另一個不同於旅行前所認知的自我形象。

除了藉由東西方各面向的比較,透顯人我的差別外,旅者在觀察比較的同

時,也不免從自身價值觀出發評論異國文化。試以林獻堂在法國參觀克呂尼博物

館的經驗為例197,文中提及割禮刀與貞操帶兩樣稀奇物品讓他印象深刻,其中詳

述割禮刀的作用是猶太教徒行割禮儀式時,以此割禮刀割開陽物之皮,皮開血

流。而貞操帶則以鐵做成,環在婦人腰際,另一條封在前後陰,以鎖鎖之,平日

大小便則另有開一小孔通之。而這貞操帶是中世紀男子出征動輒數年,恐其妻子

不貞,防止妻子與人私通所用。林獻堂在參觀後認為,這割禮式「不外是儆戒男

子淫行之象而已」,不難看出他對「割禮」的作用尚持保留態度。而貞操帶真能

發揮效用有所防範?結果是「聞說其夫出門未及兩日,而此貞操帶最難開之鎖,

已不勞費心竟能脫鈕而出矣。讓她無遮無碍進退自由」。針對這兩樣西方之物,

林獻堂在遊記中留下這樣一段話:

此兩件物,一以借宗教之信仰,一以用人力之強制,而同戒淫為之具則一

196 胡戈.狄澤林克:〈論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發展〉,《中國比較文學》1993 年 1 期,頁 179。 19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9。

Page 9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0

也。欲戒淫亂最善之方法者莫如教育,使其能尊重自己的人格,不敢自暴

自棄,若此則其庶幾乎,不然,雖有無量數之割禮刀與貞操帶,其何益於

事哉。198

知識與信仰影響著人觀看事物的方式。199而林獻堂傳統儒家的觀念在此透顯

出來,主張唯有教育才是約束人心的最終一途,單靠外來的限制規範,就如同遊

記中所言,就算有再多的割禮刀或貞操帶也是徒然。旅人身處異地,全然地浸淫

於異國情調之中,因為是「異」所以才顯見雙方的不同,也因為差異,更促使林

獻堂能夠以自身的文化觀點回頭思考,即使身處文明世界,也不否定自身傳統文

化。

這樣帶有文化差異的觀看,遊記中尚有幾次紀錄,如在參觀米蘭當地的美術

館,看見拿破崙之裸體像後的心得,闡述到從前也曾看過拿破崙的照像,對於其

雄赳赳的氣質還印象深刻,只是今日眼前拿破崙的裸體像,卻讓他產生疑惑,寫

到:「今日睹此裸體像,其美術之價值何在,余不之知,唯覺此蓋世之英雄,與

凡夫俗子無異,為其無衣冠之故而遂失其本來之氣概矣。」200想像與現實的落差,

是旅遊的當下必然會產生的過程,而林獻堂的失落,即來自於東西方藝術觀點的

差異。裸體的藝術顯然與儒家思想中的禮節相互違背,傳統儒家思想的林獻堂,

因為無法由西方藝術觀點出發,使得歷史上曾經意氣風發的拿破崙,也不過一般

凡夫俗子而已。

約翰.伯格主張:「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

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201 這正能說明林獻堂在環球過程中,不單單是觀察與

記錄西方的特殊文物,更多的是將西方文物、文化與東方/臺灣/日本相互比

較,藉由比較的機制,除了突顯文化差異,更是使旅人確立自我與自身的文化價

19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9。 199 約翰.伯格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2005 年)。 20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95。 201 約翰.伯格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2005 年)。

Page 9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1

值。

三、博物館之痛

博物館透過人類的器物與各種自然的遺留,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各種「生

命型態」與「生活方式」。這樣的展示場所不但具備了強烈的經驗、實證與記憶

留存的性格,也隱含想像、直觀與再發現的創造機制。換句話說,當西方強盛帝

國征服各地的同時,一邊搜括帶回了屬於當地特有的文化,透過博物館這樣的展

示空間,教育參觀者「世界的模樣」。

而,亞洲在西方人眼裡會是什麼模樣?這必然是林獻堂在參觀之際,放在心

中的疑問之一,也因為這樣的疑問,促使他特別注意到每一展示館中與東方/亞

洲/中國有關聯的物品。對當時的林獻堂而言,這毫無疑問是一個特殊又特別的

經驗,能夠走在異國的土地上,看見與自己有關的事物,看見西方人想像中的東

方國度。但幾次參觀下來,每每看見與自身有所關聯的物品時,除了勾起中國清

朝腐敗懦弱的痛苦回憶外,也氣憤西方在不了解東方的前提下作了醜化、野蠻化

東方的行為。例如在德國柏林參觀維廉一世宮殿中的軍器陳列館,其中所陳列

的,不分古今,全都是曾經在戰陣中的兵器軍旗及種種戰利品,當中,也有掛著

兩百餘枝的清國軍旗,遊記以下這樣書寫著:

就中有一枝,寫「重究窩藏」四字。想是拳匪之變,兵士乘亂搶劫,上

官表示欲究辦之意。或是拳匪之變,清政府藉此究辦,欲以息外人之怒耶,

總而言之,不過是一種官樣文章,毫無價值之物也。最可恨者,就是二百

餘枝的軍旗皆完好,無一枝受過子彈打破者,這明明是不戰而委諸敵人者

也。當時清兵之怯懦腐敗,於此表現無遺矣。真是令人欲笑不得,欲哭又

不得也。202

林獻堂當時內心中對於清朝的情感在此或多或少的流露出來,短短幾句「毫

20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3。

Page 9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2

無價值」、「最可恨者」道出了他對清朝廷看法,是帶著痛心與憤怒的,尤其對於

兩百餘枝完好無傷的軍旗就這樣置放於別人的地盤上,甚至展示於世人,受人譏

笑,這擺明是怯弱的清朝不戰而敗的最好證明。這一類戰爭、軍器紀念館運用大

量的「真實」物件,以建構其對戰爭的感受,展示便形成隱藏的權威(hidden

authority)。203看在林獻堂眼裡,或許想起臺灣遭致清廷遺棄,割讓日本的命運,

更有「欲笑不得,欲哭又不得」的感傷心情。

此外,旅途行走至荷蘭首都海牙,參觀女王宮殿時也有類似情形,宮殿之中,

有一專門陳列與中國有關的刺繡及繪畫展覽室,林獻堂提及,刺繡雖不是上上之

作,但仍不失中國之體面,但是看見繪畫時,則是這樣的形容:

至於繪畫,是使人一見欲嘔,不解何處尋此拙劣畫工,其画之不佳,自不

待言,而所畫中國之各種風俗,有鳩形鵠面之吸阿片者,有纏足之美人,

有不穿衣辮尾累累然如毛蟲之勞動者,奇形怪狀真是難看,似此不但辱沒

中國的美術而已,並留漢民野蠻的印象於異國官中永久不能磨滅,斯為可

恨耳。204

這樣的繪畫,無形當中將中國野蠻化,西方國家透過宮殿中展示館的陳列,

將中國的形像一一告訴參觀的民眾,不管是鴉片、纏足、裸身,或者是蓄辮:這

些代表著中國,甚至,這就是中國。林獻堂認為,畫作中奇形怪狀的中國人模樣

除了是辱沒中國美術之外,更是將中國塑造為野蠻民族的形象,長留在西方人心

中。此段最後提及:「想彼當日欲下筆作畫時之心理,必謂外國人,那裏曉得什

麼,糊里糊塗,畫一個與他就是了。」205西方人憑藉著模糊而粗糙的東方印象,

畫成為圖,再以著強盛帝國的優越姿態將野蠻的東方形象、落後的訊息展示傳遞

出來。換言之,西方人面對陌生的東方,仍是以「文明/未開化」的概念持續進

203 陳佳立:〈生命中不可再現之痛:論戰爭紀念博物館之展示與敘事策略〉,《博物館學季刊》第

21 卷第 1 期(2007 年),頁 46。 20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3。 20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3。

Page 9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3

行差異化,繪畫裡的中國是西方人想像世界的「中國」,並未真正呈顯「中國」。

而當行程走至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觀當地博物館,當他看見博物館中陳列著

中國古錢時,也有同樣對於清朝的言論:

就中最使余不能忘者則滿清西后之肖影也,滿清之腐敗,大多受此老婦之

賜,記得當其囚光緒帝,殺六君子,痛恨國家維新之際,何等赫奕威嚴,

那知今日家亡國破,其尊貴之肖像,在此作古董受千萬人之笑罵也。206

原本只是幾枚古錢的陳列,因為一個慈禧「老婦」的肖像勾起了林獻堂對腐

敗清朝的憤怒,從前掌權時代的威嚴赫赫,殺六君子、囚光緒帝、阻礙國家文明

維新計畫,對比今日不過是銅錢上的一尊肖像,作為古董,受日後千萬人辱罵,

而這樣的家醜甚至飄洋過海到遙遠的西方國家,成為外人的收藏展示品,可想而

知,林獻堂內心的落寞與悲憤更是無法抑止。

博物館這樣一類的展示活動所流通的象徵意涵並非自然天成的,會場中展示

物件的徵選、排列方式、動線安排,甚至觀看的方式與角度,在在表露了人和人

與物件之間的權利操作關係,而隱身其後的,則是近代國家特有的治理性。207博

物館雖然帶給林獻堂西方文明的全新體驗、帶來增長見聞的機會,卻也造成他內

心的矛盾,腐敗而不堪一擊的清朝,是他心中感到心疼又不堪回首的過去;西方

對東方世界的野蠻認知,更令身為知識份子的他感到羞恥與憤恨,這是東方人種

的無奈,而身為被殖民者的林獻堂感受或許更為深刻。

第四節 公園

英文中的公園,最早的字義與現代有所差別,原是意指王侯貴族所獨佔使用

20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6。 207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市:麥田,2005 年),頁 34。

Page 10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4

的狩獵場或庭園。除非獲得主人邀請,否則擅自進入者將受到嚴厲懲處,甚至處

死,直到十九世紀,封建制度崩解,這些原先的禁區,在市民要求開放下,終與

世人見面,「公園」才注入「公共」的意涵,並成為近代都市結構中不可缺乏的

元素之一。208

而公園這個概念,根據蔡厚男的研究,在日本統治臺灣之前未曾出現,甚至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也尚不存在。209臺灣最早的公園源於日治初期,而日本開始

有公園的出現又與積極西化相關聯。明治天皇就位不久,個人就以身作則、率先

歐化。明治六年(1873),太政官移植西方的做法,公告「從民眾原就喜愛的社、

寺、名勝古蹟等上等土地,劃為官有免租的公園」,於是,日本開始有了最初的

公園。這一套建制文明都市的方法,也在日治初期引進臺灣,1897 年臺北圓山

誕生臺灣第一座公園──「圓山公園」,再經兩年,更有模仿歐洲風格的城市公

園,俗稱「新公園」的出現。編寫《臺北市史》的田中一二就曾說:「做為文明

都市擁有公園係理所當然之事。」210

臺灣的公園源自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設置,而日本的公園理念則又承襲於歐美

國家,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林獻堂對於現代都市的理解,除了進步的交通工具、

望不盡的高樓大廈、活絡繁盛的金融活動之外,遊記中上多處記載著各都市中的

公園景觀,並處處表明其衛生健康的概念,其在旅至英國倫敦時即言:

大倫敦市人口七百五十萬,若以三人或四人為一戶,當在二百萬戶以

上,每戶煙突平均三枝,總數當有六百萬枝,又加之工場煙突數千枝,於

春冬之際盡吐煤煙,其空氣之不潔亦略可想見。若逢大霧之際,則變成黑

暗天地,似此非有散策運動的場所,以舒暢其筋骨,非有清新的空氣爽快

208 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2005),頁 154。 209 蔡厚男,《臺灣都市公園的建制歷程 1895-1987》,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頁 33、42-44。 210 田中一二著,李朝熙譯:《臺北市史-昭和六年》,(臺北:臺北文獻會,1998 年),頁 107。

Page 10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5

其精神,於衛生上則必大有碍,所以市中之公園若是之大且多也。211

城市具備三項普遍功能,包括提供精神道德領導、保障基本安全的權力組織、商

業交易運作與經濟發展。其中精神與道德是城市文明興衰的關鍵。鋼筋水泥大廈

並無法提供往日城市具有的神聖歸屬感,興建大樓的根本目的在於交易,甚少有

歷久不衰的道德觀或是社會正義可為支撐。212林獻堂對於現代都市的認識與要

求,不僅僅在交通建設、建築,對於環境衛生的要求也是相當重視,而這衛生不

僅僅只在看得見的環境上,必須是要有清新的空氣,使人精神也同樣得到「衛

生」,說明公園這樣一個用以轉換、舒緩人民心情的公共空間,事實上也是文明

國的代表象徵。他曾在遊記中提及:「余於一週間中,總有一二回到公園散步,

非是則常感着鬱鬱不快」213。此外,其對於公園名稱的認定,也可由以下敘述看

出:「大倫敦市之中,有許多公園,或數十英甲或數百英甲以供市民運動遊覽,

就中最有名的就是「哈德」「攝政」「綠」「墾星吞加登」「聖詹姆士」「罕普斯忒

希司」「巴特西」「邱加登」或名為公園,或名為園,或名為草埔,因各有其特色,

故名稱略異,若概謂之公園亦無不可。」214各地公園特色不同,不管稱為「園」

或「草埔」,在林獻堂的認知中,都可統稱為「公園」。

林獻堂對於所參觀過的公園,對其園內的景象,都有詳細的描述,試看以下

三例:

合眾國散步路的旁邊有一公園,在此仲冬時節,而草木之色青蒼可愛,不

見有枯敗黃落的,鷗鳥數百成群,自朝至暮在此園邊翱翔,遊人以麵包擲

之空際,牠能飛接,百不失一,或持在手,有時亦能飛掠而去,一日大雨

驟至,群宿於海灘之上,其所立的方向秩序整然,無一後顧者以錯亂其隊

21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4。 212 Joel Kotkin 著,謝佩妏譯:《城市的歷史》(臺北:左岸文化,2006 年),頁 133-137。 21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4。 21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4。

Page 10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6

伍,唉!「可以人而不如鳥乎」。215

芝加高之公園,風景冠絕全美,蓋湖沼多,以水勝也。林肯公園,華盛頓

公園,皆幽雅殊絕,令人可愛。加飛爾公園之溫室,其大數畝,稱為世界

第二,室中之百花盛開,紅紫相間,鳥聲啁啾,池魚潑,真堪怡耳悅目,

終日流連,而不忍去。216

哥本哈根有名的公園在於海濱,余等一日午餐後,尚帶微醺,冒雨往遊。

園之佈置,頗有曲折,規模雖不甚大,其天然之景色,殊堪玩賞,園中有

銅鑄女神之像,高約丈餘,手策四犍,作耕田之勢,蓋丹麥以農立國,表

不忘本之意也,海濱亦有銅鑄魚尾女子之像,頗有姿勢,因有名童話著作

家安徒生的童話中,有一節描寫此海濱有一女子善游泳,後人因之作此

像,以點染海岸之景色,煙雨微濛,寒風料峭,不聞人語,亦不見腳踏車

之輪跡,父子三人,在此閒步,以賞名園之雨景,自謂雅人深致,方有此

等賞心樂事。217

三個例子中,皆見林獻堂對於園中景觀的刻劃,並且讓人意識到公園是「悠

閒自在」的,他前往公園的心情,「尚帶微醺,冒雨往遊」告訴大家,這是在一

個休閒的前提下,而「父子三人,在此閒步」尤其「閒」字更呼應前述所提公園

的建制意義,即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用以調劑、舒緩身心。

此外遊記中對於法國巴黎市中蒙鎖公園的描述,也告訴讀者最初公園建制的

過程:

蒙鎖公園規模較小,本是路易十世之姪腓力的所有物,大革命前曾為半開

放的,故一部份之人民亦常來此園中奏樂跳舞,至一八七○年乃歸為市

有,遂開放為公園。園是一片的平地,三面繞以鐵牆,中央有一小池,水

21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7。 21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1。 21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13。

Page 10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7

清可鑑,池畔有羅馬市的石柱以作點綴,又有小說家音樂家的石像,錯落

於草木蒼翠欲滴之中,真為幽雅可觀。來此園中遊玩的人物,皆是十歲以

下的孩子與褓母為多,此園堪稱為孩子公園。孩子的衣服皆整齊清潔,其

兩頰如蘋果,與其銀鼠外套紅白相掩映,殊為可愛。218

首先,文中提及,此座公園的前身,原是屬於皇室所有,1870 以後則歸有市有,

完全開放,也就是本節開始時對公園所做的簡介。此外,林獻堂對園中景觀所做

簡單的描述,諸如音樂家石像、水池、石柱等等,但最為重要的,是在園中嬉戲

的孩子與保母。林獻堂遊記中的敘述,從這座公園的歷史開始、緊接是園中的硬

體景觀,最後以孩童嬉戲的景像作為結束,帶出整座公園當時的情景畫面,不難

讓人感受到,公園作為近代文明都市中的一項設施,其目的之一,便是要讓市民

在緊湊的生活當中有一個舒緩心靈的去處。這樣的理想,在紐約遊記描述中央公

園也可看見:

凡繁盛之市街,皆車馬喧豗,夜以繼日,或無相當之公園,以供散策,而

養其清新之氣,則精神昏濁,理想污下,故善於市政者,莫不注重公園也。

中央公園,為紐約市中之最美麗者,從五十九街起,至百十街止,其面積

八百四時英甲,(每一英甲較之臺灣甲僅有四分)投一千五萬弗之費用,於

一八五八年,方始完成,有湖可盪舟,有埒可馳馬,風景甚佳。219

除了再一次的強調公園在文明都市中的重要性之外,也重複的將公園調節身心、

供民眾「休閒」的功用闡述出來,除了散步,甚至可以盪舟、可以騎馬,甚至還

有一個有趣的遊樂設施:

園中設諸種遊戲運動具,無不備至。其中有弄船焉,以木材搭一高架,上

安鐵軌,長有一哩,其起伏迴環,形同流水之狀,船底有輪,銜於鐵軌,

始以電力送至高處,然後放其奔馳而去,其行之疾,不減於飛機,如一脫

21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1。 21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8。

Page 10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8

軌,則身首俱碎矣。其終點在於水上,奔船入水,水花高起丈餘。余好奇

心又動,招猶龍、南山同乘,南山稍有難色,強而後可,幸至終點,安然

無事,實頗有趣焉。220

這是座落在美國加州一處的公園,在林獻堂的敘述之下,這裡彷彿是一處遊樂

園,這樣的設施是當時臺灣所未見,故能引起其興趣好奇,尤其寫至「其行之疾,

不減於飛機,如一脫軌,則身首俱碎矣。」也難怪同行的友人是在林獻堂的「強

迫」之下,勉為其難前往嘗試。

而除了作為休閒之用外,公園內也進行著各式的集體性活動,例如延續著上

一例的公園中,林獻堂還描述到:

園中有一長方形之水泳池,男女十餘人在此池中游泳。南山謂前月全國美

人競選大會,加州亦有選出,然能合適者,非徒面貌之美,而肉體之美,

尤為重要,當日選擇時,有美人百數十名,皆裸體,僅穿一短袴,環行於

此池邊,審查員乃一一評定其優劣之點,擇其優美者,送之參加於大會,

然後再選花魁。此事,余在紐約時,曾聞耕南述與半仙觀全國花選大會,

言之津津有味,使聞者可以解渴,可以療飢,今日又聞南山之言,自愧無

眼福,故爾來遲,以致不及觀此盛會也。221

平常除了有男男女女共在此水池中游泳外,尚有美人競選大會在公園中舉辦,代

表著公園不但具有休閒的功能,也是具有「公共」性質的場域,尤其舉辦的是選

美大會,而參與選美的女性僅著泳裝環行於池邊,除了是供評審評點,也是供在

場的民眾觀賞。這對於當時還保守的臺灣而言,對兩性思想尚保守的林獻堂而

言,雖然只是聽聞,仍是開了眼界。此外,在英國「哈德公園」(海德公園)另

有講演會教他印象深刻,在那裡,每個星期日下午三點至八點鐘,有十數個講演

會,有討論宗教、政治或者經濟等等議題,其中有兩處最引人注目,一是插著三

22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1。 22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1。

Page 10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99

色旗的印度人,另一是插著純紅旗代表是共產主義者,林獻堂記敘自己每到這座

公園時,總會在兩枝旗旁聽上數十分鐘,而其內容也分別留下紀錄,以下:

兩者皆以堂堂之態度攻擊政府,但其攻擊之要點,則大不相同,印人攻擊

印度政府之橫暴殘酷,虐殺無辜,蹂躪人權,皆引事實以做證明,數百聽

眾,待其講完,質問之聲續出,有一人問印度政府既如是之橫逆,印度軍

隊何以不叛亂?答之曰:軍隊之不叛亂,以待時機而已,汝勿謂軍隊不叛

亂,就是好政治也。聽者雖有反復辯難,余深服其從容不逼,無怒色,不

作無禮之言相嘲誹,真有大國民之襟度也。共產主義者攻擊政府無能而非

為,謂現在首相及大臣,只好作一個傳佈人種的器具而已,以外有何能為,

不但無能已也,支那國民是平和的國民,他為處理其內政,不得已而動干

戈,與英國有何關係,而政府竟命出兵二萬人,月費九十萬磅,試問所為

何事,欲保護何人,不過僅作資本家之走狗而已,次言近來少女墮落之多,

雖有種種原因,就中有十之八為經濟關係,若使社會經濟得以均衡何有如

是也。機器愈發明失業勞動者愈多,試舉一例,從前地下電車,毎一部需

用車掌一人,自發明用電氣車門,能自開閉,以一車掌可以兼管數部,故

曰機器愈發明,資本家受其利,而勞動者受其害也。222

臺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早在 1897 及 1899 年陸續有圓山公園及臺北新公

園出現,而林獻堂所住之處臺中霧峰鄰近也有開園於 1903 年的臺中公園,既然

在臺灣也有公園的出現,那麼林獻堂在遊記中大書國外公園景況的用意與心情為

何,或許可以從以下這段話看出:

每談一段,千數百的聽眾喝采贊成之聲不絕於耳,有警察四五人,遙遙而

立,不干涉,真是言論自由。223

「真是言論自由」,短短幾個字的結語,表達出羨慕、也是種感歎,這樣的

22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 22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6。

Page 10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0

公園才是林獻堂心目中的「公園」。然而,這終究是身為被殖民者的無奈與心酸,

縱使日本人來臺後的積極大力建設,臺灣人的生活也逐漸擺脫傳統,但是這種種

進步的「模樣」,像是一個空殼,沒有實質沒有內在,文明現代的生活只是表像,

人民的自由完全的被犧牲。

Page 10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1

第四章

文化風俗論述的建構

旅遊是跨越空間的活動,而這樣的空間距離並不只有實際地理距離,還包含

了不同文化背景所產生的心理距離。藉著地理上的暫時錯位,也在旅行者的心理

上激發不同的刺激。而遊記一方面是作者旅遊生活的記敘,另一方面也是記錄探

索異地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歷程。其中除了留下遊記作者的探險家形象,也刻劃旅

人在遊歷過程情緒的變化與轉折。John Urry 在《觀光客的凝視》中說到:「觀光

客其實對其他人的『真實生活』極感興趣,且總覺得那裏面存在著一種他們自身

的經驗之中所難以挖掘的真象。」224因此,有別於前章針對異國空間的觀察,本

章欲探討林獻堂在環遊各國之際,特別關注到各國的種族、殖民、女性姿態等議

題。林獻堂的旅程由於時間長、範圍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體驗自然更為深刻,

因此,本章希望藉由林獻堂在這些異國「真實生活」議題的記錄上,去討論西方

國家當時生活的面貌,究竟他對於哪方面的文明特別關注?又是為何感興趣?而

這些文化面貌透過親身親眼體驗,除了想像的落差之外,林獻堂對這些西方文化

是否有其看法。而在閱讀經驗與親身體驗之後,林獻堂腦中的「西方文明」是否

更清楚完整?對「文明」的概念能否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第一節 風俗慶典

在全球各種不同文化生活中,因為各地環境氣候的差異,人民順應自然,在

自己的土地上養育出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此外,節日慶典(festivals)與公開的慶

祝活動(celebrations)也是十分普遍的生活現象,每個地方透過各式各樣的歡慶儀

224 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社,2007 年),頁 32。

Page 10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2

式或特殊競賽,凝聚眾人的目光,除了為自己的傳統歡喜,也因為透過慶典而更

了解自我與他者間的差異。明治時期,日人藉由 1900 年所推動的舊慣調查,嘗

試先以「風俗論」來掌握臺人的舊有民俗習慣裨益統治,及鼓動臺人移風易俗以

臻至文明境域。225而當林獻堂自臺灣遠渡重洋至各地,除了滿心的好奇外,也透

過觀察、紀錄各地的風俗慶典,一方面為臺灣介紹這眼前這奇異世界,開拓臺灣

島民的視界、改變文化風氣,一方面也因為透過各地不同的慶典記錄,反思沉殿

後更能理解自我與他者間的異同。而遊記的作者除了在旅遊的過程中扮演訪客的

身分之外,遊記的書寫時也兼具有紙上導遊的角色。在遍覽各地風光,造訪奇景

勝地時候,也同時在紙上記錄下當地氣候、人民生活的風貌,尤其林獻堂鉅細靡

遺的書寫風格,更使讀者彷彿跟隨著他的腳步,走遍世界各地。《環球遊記》中

即記錄不少特殊的各地風俗慶典,同時也記敘了旅人因為與異文化相遇所產生的

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與當下的心情感受。

一、稀奇異趣的風俗慶典

初來到一個未曾見識過的,尤其是計畫、期待許久的地方,內心勢必是興奮

與好奇,所有的第一次都令人驚喜驚豔,週遭一切都如此的新鮮有趣。大林太良

認為,大多數人在旅遊初期都是「對任何事抱持著新鮮感,好奇心強烈,對任何

事的忍受力及適應力都極高。」226。

例如林獻堂在《環球遊記》中記錄法國南方尼斯城裡的賽會,對於官方重視

賽會的程度感到相當新奇。227遊記中記錄到這樣一個盛大的活動除了是政府主

辦、全民參與之外,注意到這樣用盡許多苦心研究種種新奇花樣的盛會,是政府

為市街之繁榮機引遊客前來之故。遊記中,林獻堂記敘到賽會的熱鬧情形是人潮

洶湧: 225 黃美娥:〈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

(1895-1937)〉收錄於梅家玲主編:《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臺北市:麥田,2006年),頁 292。 226 大林太良編:《文化摩擦の一般理論》(日本東京都,巌南堂書店,1982 年),頁 286。 22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8。

Page 10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3

又以紙花互相拋擲(紙花以五色紙裁成如梅花瓣),余在人欉中不知被紙花

打過幾次,有一回正開口大笑,迎面來一少女,拿著一手滿滿的紙花打來,

余不及回避,口中受着不少的紙花,因是而起報復之心,及以五佛郎買一

大袋紙花,遇着婦女則大打而特打之,行到人眾最擁擠之處,胸背肩膀受

壓逼的非常的緊,是時周圍之人皆唱歌跳舞,余受前後左右的摩擦頗以為

苦,不得已乘其起落之勢亦與之同作跳舞,邊跳邊行,忽聞笑聲,回頭視

之,見一少女她的面與我的面相離不過二寸,嫣然而笑似欲向我要求接

吻,我急掉頭避之,十二時歸到旅館,身上已異常疲乏了。228

林獻堂除了在遊記中以他者的角度觀看、記錄在尼斯這場一年一度的盛會,也開

始「試著」讓自己參與其中,和當地居民間開始產生互動,打紙花、一同跳舞、

邊跳邊行。這裡的旅人跳脫出「旁觀者」的身分,因為新奇新鮮,旅人也願意親

身下海體驗,但文中仍可見其「余受前後左右的摩擦頗以為苦,不得已乘其起落

之勢亦與之同作跳舞」以及「嫣然而笑似欲向我要求接吻,我急掉頭避之」、「十

二時歸到旅館,身上已異常疲乏了。」不難理解,旅人因為身處異地為了感受異

文化,提高了對任何事情的忍受力及適應能力。

心態的調適與轉變原就是一種過程,而過程也並非全然一直線的順利前進,

當旅人遇上與自己的堅持與認知有極大的衝突與抵觸時,仍舊會選擇退回自己的

安全地帶內,暫時單純地做一名旅客。例如林獻堂對於西方的跳舞文化,就始終

受制於「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約束,當他在日內瓦拜訪板橋林家林景仁與林夫

人,晚餐後一同前往當時的舞廳跳舞,林獻堂及在遊記中描述到自己是「自幼曾

受過男女授受不親之舊禮教,至今尚蟠據腦中未亡,忽欲易之以男女相抱於大庭

廣眾之中,而作舞踏,實無此勇氣。」229即使是身處異國,浸淫於異文化中,舊

禮教的約束在特定的時刻仍是揮之不去,在西方的跳舞文化面前,林獻堂只能自

笑冬烘,謹謝不敏。

228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9。 229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3。

Page 11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4

此外,林獻堂在異國風俗也觀察到,法國滿街林立的咖啡店,「為歐洲各國

首都之最多者,亦是巴黎之特色者也。蓋巴黎人之看咖啡店為一種不可缺之娛樂

場所」230這是法國人的休閒文化之一,此外美酒也是法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品項之一,他曾提及法國波爾多地區出產大量的葡萄酒,可惜自身因腸胃之疾戒

酒;而英國則有「好吸煙的國民」之稱,國內生產的煙品也是相當豐富,卻又因

旅程中曾因喉鼻之疾也順勢戒菸,不禁自嘲沒有口福。231當行旅至荷蘭,林獻堂

也對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感到興趣,風車、羊車、甚至是當地鄉下人為前往都市

採買而使用的犬隻,都一一詳述,就中也提及,從前對於羊車只聞其事,未見其

實,而今日藉著旅行,周遊世界,才有機會印證。232「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的親身驗證,被認為是激發旅人去旅行的原因,而親眼所見的印證似乎也正凸顯

旅人的不同,不同於家鄉只透過新聞來神遊的其他人。所以當旅人能夠親臨現場

時,現場的環境與氣氛對旅行者而言,常具有不可言喻的感動,常激發出旅行者

對於當地的無限情緒與遐想,並且異常珍惜這樣的經歷,這也是何以林獻堂堅持

著十多年的環球心願。此外,在荷蘭篇的記敘當中,即以木屐一物為例,大致的

比較起中國、臺灣、荷蘭三處木屐之差異,提及荷蘭之樣式其特殊設計也為因應

當地氣候環境來製作,每每看當地婦女行走街上其模樣,是獨特又新奇。233

西班牙鬥牛極早便聞名於世界,林獻堂在遊記中即說到:「西班牙人之喜看

鬪牛,較之英人看競馬,美人看拳術,日本人看角力,實有過之無不及也。」234

23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4。 23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7。 232 「古時隋煬帝之羊車,曾於歷史上聞其事,而未見其實,今竟於途次見之,羊之大,恍如麋

鹿,其色純白,兩角之長,約有一尺,一人坐於車上,羊御車而馳,其疾不減於馬,可惜一瞥即

過,未能詳視。迨至鹿特丹,又看見鄉下人將赴都市買菜,車中載滿各種菜蔬,以犬御之,犬頭

大如虎,色赤如狐,兇猛之狀,使人見而生畏,御車而行,其主人從後推之,以助其前進,既覩

市街,其聲狺狺然,似喜告主人,已達目的地矣。」見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0。 233 「荷蘭人守舊之風,是世界有名的,僅就服裝而言,數百年來未常變換者有之,而各地又各

有不同之處,聞說計有百數十種之多……。茲僅記木屐一節,蓋其形不似中國,純用木頭彫刻,

宛如臺灣粵人婦女之拖鞋,前高而後低者也。荷人素有潔癖,凡穿木屐之人,欲入屋裏,必將木

屐脫在門外,但屋裏非鋪磚即鋪石,若在嚴冬時候,寒冷異常,僅穿薄襪而行其上,真是難堪,

欲使其足之和暖,乃作成一形如木匣之樣式,中置磁罐裝滿燒紅之泥炭,兩腳放在其上頗為適意

若腳暖之時,亦可用以溫手,或燉茶及咖啡,使其沸騰不息,每逢星期日,將到教堂禮拜之時,

婦女各携一個而行,此種風俗,亦是他國所無者也。」見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0-121。 234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3。

Page 11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5

而林獻堂對於鬥牛風俗的興趣顯然興致頗高,除了購買一等票入場觀看,從開場

形式、騎士、鬥士們的穿著服裝,到賽場中騎士與鬥牛間的互動,以及觀眾的情

緒起伏、賽事中的緊張氣氛都詳盡的記錄下來。一共六回合的賽事,林獻堂「余

僅看三回,以汗流浹臂,手足如冰矣。」235不難看出,旅人融入其賽事之程度。

而對於異地的氣候,林獻堂父子也自有一番體會。例如在英國時未能適應當

地氣溫,猶龍受風寒臥床三日236,徹底感受到英國天候的多變化,因而在遊記中

留下這樣一段:

故欲保持身體之健康,非藉運動不可,是因英人拿室外運動競技諸事,當

作人生日用必需,成為公共嗜好。因此養成其堅忍奮鬥之精神,沉鬱凝重

之性格,英人得有今日,未必不是受此不良氣候之所賜。可見民族之強不

僅專靠天時地利,其重要還在人為也。凡遇環境有些苛酷,這正是要鍛鍊

汝身心,玉成汝事業也。237

「健康」、「運動」正符合了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帶入臺灣關於「身體」的概念。旅

人在旅途中雙眼所留意觀察的對象,與其社會經驗有些淵源,

而阿姆斯特丹因為土地、氣候潮濕,故國土上水道設計異常複雜,若從地圖

查看,彷彿人體血脈一般錯綜,尤其一到冬天,水結成冰,其水道溝渠則成了民

眾滑冰的場子,而人民長期生活於此,人人也都成了滑冰能手,滑行的速度甚至

勝過腳踏車。238北歐國家丹麥因為冬天過於嚴寒,又有黃沙侵襲,人民普遍喜歡

夏季,甚至認為夏季是「可愛的」,這樣的形容對於居近熱帶的林獻堂而言,認

為夏季是「可畏的」則有十萬八千里的差別。239或是在瑞士,滑雪是當地運動中

235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5。 236 「余之來時,為行將入盛夏之節,何用帶外套,以增重行李為也。不意突遇此氣候,正欲購

買未就,而猶龍已受感冒矣。」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 237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6。 238「阿姆斯特丹之土地,異常卑濕,故其消水溝渠,亦異常複雜,若一披覽地圖,觀其染青色之

水道,無異觀人體解剖圖之靜脉網。顧其溝渠若是之多,因而住民遂成為滑冰能手,是亦一奇事

也。每到嚴冬之時,河水皆凍合成冰,晶熒可愛,故凡來往之人,都不欲步行或乘車,俱穿著溜

氷鞋滑走於氷上,溜氷鞋之製於鞋底安一鐵板,其彎如弓,在氷上滑走,速力較勝於腳踏車,小

孩子能行路時,便能滑水,蓋祇須用一短繩,把溜氷鞋縛在小足上,滑向前去毫不費力,若比之

穿著木屐,其笨捷真有霄壤之差矣。」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2。 239 「哥本哈根的夏季,天氣和煦,使人愉暢,但一到冬天,則便不同,安徒生 Hans Christina Andersen

Page 11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6

最盛行的一項,林獻堂描述到這一項活動「其鞋用兩條木片,濶與足等,前頭翹

起,底下光平而滑,長有七英尺至九英尺,初學之人,穿着甚覺不便,常失足傾

躓,兩鞋相碰,失去均衡,須稍有練習,方能站住。」240又言:「余等在山上,

看英法男女十餘人在雪上滑走,甚為有趣,可惜未曾練習,不敢輕於一試,徒作

臨淵羨魚耳。」241,因為生長於亞熱帶的臺灣,除了對於寒冷的氣候無法想像以

外,當地盛行的運動更是前所未見,也因此感覺滑雪的「有趣」與新奇。

二、自我追尋的過程

旅行是跨越疆界的行為,旅行寫作者在離開旅行地點的「直接現場」後,來

到寫作的「間接現場」,以文字再現旅行行為,表達跨越疆界的行動。242而透過

文字的書寫,則幫助旅人對自我與他者的差異有更深的了解與認識。

即使異地再新奇再美好,旅人仍會因為日常生活中對異文化的不了解與不習

慣,或者因為與周遭沒辦法產生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開始產生挫折,於是,語言溝

通不良、異地異文化的陌生與不便帶來了不安,外出旅遊的疲累一天天積累著,

漸漸地開始失去安全感、失去耐性。

林獻堂就曾在遊記中記錄下自己一次因為不熟悉旅遊路線,搭車的過程中稍

不留意,因而錯過原本欲下車的車站,情急之下詢問車掌人員,又因兩個孩子臨

時不在身邊,語言無法溝通而無法真正了解,造成「此為余來英之第一次失敗也。」

243又一次,是在住宿時,外出廁所後,因為一時忘了房號,遲遲不得門而入,當

下又急又窘迫,是「此為余來英之第二次失敗也。」244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流

陌生的語言中林獻堂丟失了方向,不難想見當時的情況與心情的緊張,讓他印象

說:『可愛的夏日一過,嚴冬的黃沙便來占奪了王位,若復轉到夏天,立使他們又忘却嚴冬的苦

楚了。』我們居近熱帶地方的人,一聞夏日,無不說是可畏的。他們居近於寒帶地方的人,說夏

日是可愛的,南北氣候之差,竟有若是之甚焉。」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13。 24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3-144。 24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4。 242 胡錦媛主編:《臺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2004 年)頁 8-9。 24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8。 244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8。

Page 11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7

深刻在遊記中寫下而不怕眾人笑。

陌生的異地與異文化固然新鮮,但對異地的不熟悉感所造成的恐懼卻也是隱

隱跟隨,偶爾,只是一個平凡的場景或是一個節日便容易勾起旅人對家鄉的思

念,一次,林獻堂在旅程搭車途中:

碧天如洗玉鏡高懸,余在車中對此明月思家之念不禁悠然而生,蓋因一家

六人分住三處,今夕我們三人為觀賽會作八九百哩的長途旅行,關關雲龍

又留學於東京,家中唯有內子一人,未知她作何消遣度此良宵,使我不絕

的吟著「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之句,因是終夜不寢,多情的月亮亦

恐我遽入黑酣鄉故左右追隨伴我。245

一首杜甫的詩作246,敘述夫妻之間兩地隔離,丈夫假想妻子或許也正看著這同一

輪明月思念著自己。低吟著這首詩的林獻堂,適切的表達了當下思念夫人的心

情。這股對家鄉家人的思念,的確也造成了旅人心情的低落,終夜無法入眠。「家」

的存在,使得旅行對個人具有特殊意義。247另一次,適逢農曆新年,林獻堂一行

人身處國外,街上城中毫無傳統新年熱鬧的氣氛,但:「我們不為其俗所移,父

子三人舉杯互祝並祝故鄉親友的健康,關懷暢飲不覺微醉,忽憶故園內子,想她

亦當把酒遙祝行人無恙呢。」248除了讓人感受到林獻堂對妻子深切的關懷與想

念,也從此得知,旅人在旅途中除了不斷的接收新知外,也的確因為異地的文化

衝擊帶來一些心理層面的起伏與不適應。就像定居的人對旅人寄託以浪漫的想

像,旅人也同樣需要定居的人,需要等候者,需要被想念。林獻堂在這裡為自己

創造了一個想像的居所,一個挽留自己與等待著自己的所在,若非如此,怎麼在

這廣漠的世界裡尋獲一點安慰。

而旅行仍然得進行下去。

旅人勢必得收拾調整自己的心情去面對接下來未知的一切。而這個心情上的

24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9。 246 此為中國唐代杜甫詩作〈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

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247 陳室如:《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6 年),頁 270。 24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4。

Page 11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8

轉變,一方面會因為對環境逐漸的熟悉、對異文化不再那麼高度的驚恐而調適得

越來越好,又或者說,是一種逐漸對「陌生」感到「熟悉」。旅人會開始因為適

應當地的生活環境,進而逐漸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習俗習慣,並且試著理

解,這些習俗沒有對錯之分,反而因為各種不同的生活模式造就了這世界多彩的

樣貌,慢慢地修正先前對異文化錯誤的觀念。

首先,遊記中一段林獻堂描述在美國搭乘電梯時的心得:

美國男子對於婦女,有一種之特殊禮貌,凡在升降機中,若有婦女在焉,

不論男子有幾多人,必皆脫帽以表敬意,此種禮貌,是歐洲之所無者,而

女子竝不答禮,甚至不屑一顧,蓋男子是對女表敬意,竝不是對於某人而

表敬意,故她不肯輕用其秋波之一轉也。但表敬意,又不徹底,如對於司

升降機之女子,或店中女事務員則可以不脫帽,余在升降機中,常苦此種

禮貌,每見眾人盡脫,而我不脫,恐被人非笑黃種人之不知禮,若欲脫,

又不願作此無為之應酬,故有時或脫,有時或不脫,一任此刻心之所安而

已。249

美國已是林獻堂環球旅程的尾聲,因為一年的時間以來行走多國,見識日積月累

深廣許多,像這樣已不止於臺灣與國外間的差異比較,而是國外與國外的文化比

較更是林獻堂《環球遊記》所突出於其他遊記的特點。而由文中可見,林獻堂對

於美國男子在電梯裡「脫帽」示禮的風俗開始時其實是甚感困擾,不知如何動作,

一直到後來「一任此刻心之所安」,顯示他正逐漸接受這裡的「異」,更重要的是,

他了解到,這是異國的風俗習慣,並不強求自己必須遵守。

此外,林獻堂父子在法國待了兩個多月之久,對於這個國家,也勢必有自己

的一番領悟。遊記中他以英法兩國的寺廟比較國民性的差異,英國的威士敏士達

寺,無論是國王的加冕儀式或是對國家有功之人的葬禮,「兼容並包無分彼此」

249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48。

Page 11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09

250;而法國則不然,古時法王的加冕儀式舉行在巴黎的諾脫爾達摩寺院,而對國

家有功之人,則另葬於偉人廟一處,林獻堂認為,法國人清楚分別,廟就是廟、

寺就是寺,「蓋不欲使其黑白混同,務求名稱其實,此則英法國民性之所以異也。」

旅人已經能夠由此辨別英法國民性的不同,並且,在接下來的遊記中可見到林獻

堂對此有自己一番見解:

然此二者各有所長,未可輕易而軒輊之也。若就個人而論,兼容並包,其

弊也必至穰莠不分,黑白分明,其弊也必至固執不通,故善學人者必學其

所長,而棄其所短,雖然言之甚易,而行之實難,設使於此二者,使我擇

其一而學之,我則願學法蘭西,雖有時未免固執不通,總是不至於黑白混

同也。251

一方面了解到每個民族皆有不同國民性,並且是「各有所長」,沒有好壞之分;

一方面也開始有自己的立場,認為如果從中擇其一學習,則希望向法國人看齊。

林獻堂這樣一趟旅行,是暫時離開熟悉的日常生活,去到陌生環境的越界行動。

從離開熟悉到進入陌生的轉換,旅人在這陌生環境裡的種種遭遇,也常被視為有

其「正面」的意義。也就是,陌生的環境往往被認為是一個能夠提供旅人自我探

險與自我挑戰的環境,透過在陌生環境裡的生活,旅行常被認為是最容易激起旅

人自我探索與自我追尋舉動的活動。認為陌生環境有助於旅行者來觀看自身、發

覺自我的說法,可以在寇特勒的《旅行,重新打造自己》裡發現,他認為:「你

往往得把自己移植到別個文化裡,才能回頭看清楚自己在原來的世界裡是怎麼過

活的。…把自己丟進陌生的文化裡,不管是地球另一端也好,或是不熟悉的街尾

角落也好,你都能因此更清楚地看見更內在的自己。」252

其他的例子遊記中尚有一處,一次在餐廳中林獻堂看見隔壁的德國人,三男

二女,用餐完準備去結帳前,先向服務生要求將五個人的帳單個別結算,各人吃

了什麼該付多少錢都分別算好再付帳。林獻堂開始時認為德國人頗為吝嗇,此事

25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6。 25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6。 252 Jeffery A.Kottler 著,黎雅麗譯:《旅行,重新打造自己》(臺北:天下遠見,1998 年),頁 282。

Page 11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0

若是日本人,則每人必將食之數大約取出,就算略有增減,也不計較;而若是發

生在中國人身上,則有一人必定要獨自負擔,不願在眾人前攤算顯得自己小氣。

對於這樣的文化,林獻堂認為;

後來細思此事,三者各有其好處,惟在於久暫之間耳,若是一時的,則當

學中國人,若是暫時的,則當學日本人,若是同作長期的旅行,則當學德

國人,蓋朋友相處愈久,凡所有金錢關係,亦必要愈分明,庶免為此阿堵

物而害及友情也。253

旅人離家在外,跨入「他者」的地理與文化版圖,產生一種追尋烏托邦的欲求。

雖然旅行書寫以記錄實證經驗自詡,但是潛藏在旅人心中的欲求卻促使自我主體

持續藉由外在世界的刺激而生內省,思考「我」與「他者」的定義,以及兩者之

間的關係。254林獻堂身處在日治時期,有難得的機會可以走訪各個國家,勢必是

睜大著雙眼與張開所有感官在感受各國的差異,渴望求得新知,期待能滿載而

歸。文中所言德國、日本、中國人不同的金錢價值觀,也是一種旅人在旅途中的

獲得,三種不同的金錢處理方式,沒有好與壞的分別,都只是人民生活中的習慣

罷了,林獻堂能夠如此理解,並且更進一步將三個國家不同的文化融合轉換為自

己心中更理想的處世之道。這樣經過消化,成熟的旅遊心得,是旅人在經歷過文

化衝擊後所淬煉而出的寶石,在那樣的年代,顯得彌足珍貴。

胡錦媛主張旅行是跨越疆界的行為,而旅行的最高境界便是旅行者跨越自我

與異己之間的疆界,將封閉固著的空間轉化為自由開放,帶著「差異」返回家鄉。

255林獻堂這趟旅行,跨越空間與時間的阻礙,透過地域疆界的跨越、與他者的遭

遇等經驗,展開內在自我的追尋與探索,並進而瞭解到自我與他者的差異,出發

前對旅行的堅持意義也就因此獲得彰顯。

25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4。 254

宋美璍,〈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幅、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中外文

學》26 卷 4 期,1997 年 9 月,頁 4-28。 255 胡錦媛主編:《臺灣當代旅行文選》(臺北:二魚文化,2004 年)頁 8-9。

Page 11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1

第二節 女性議題

《環球遊記》中,外國女性身影在林獻堂的視覺流動下不時的出現,林獻堂

描摹她們的姿態儀容,記錄她們的行為舉止,透過自己的筆,將最直接的文明女

性傳送給臺灣讀者。只是,國外處處是新奇的風景,何以女性的容貌也在遊記中

反覆的出現?在《觀光客的凝視》一書中,對觀光旅遊其中一項定義為:「觀光

凝視通常會被導向日常生活所經驗不到自然風光或城市景觀的特色。這些特色之

所以有人觀賞,是因為它們在某些方面被認為與眾不同。」256西方女性由外表到

內在與東方女性的截然不同,是平時生活在臺灣的林獻堂所無法親眼看見的風

景,因為雙方的「不同」、「差異」,使得旅人對於女性的關注力無形中提高許多。

並且,林獻堂認為:

有恒言曰,「欲驗一國文野程度,當以其婦人之地位為尺量。」試觀亞洲

婦人之地位,較之歐美,實大相逕庭,故亞洲文明不能與歐美並駕齊驅,

其信然也哉。257

林獻堂旅遊各國,為的就是親眼見識西方的文明現代性,而顯然,女性也成

為檢驗國家文明與否的指標之一。究竟西方女性在林獻堂的筆下呈現怎樣的姿

態:

一、無法忽視的目光

「身體」經常是被凝視的對象258。尤其對於1895 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後的臺

灣,在物質上不斷接受了日本所帶來的現代化衝擊,正由日本接受大量關於身體

方面的概念,剪去長辮、禁止纏足、衣著的改變、以及在學校教育中加入體育課

程等等。因為經歷過這些身體上的改變,林獻堂走入異國中,自然對這些異國身

256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市:書林,2007 年),頁 22-23。 25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2。 258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頁 259。

Page 11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2

體形象更為注意。而究竟歐美的女性是怎樣的穿著打扮?首先,林獻堂在巴黎大

歌劇場的經驗中即透露些許蛛跡,出入此處的婦女,「衣香鬢影金履珠裳,使人

眼光應接不暇,睹此而遂忘法蘭西國家財政之困窮也。」259這裡的服裝華麗炫目,

令人目不暇給,甚至讓人忘卻法國當時正處於財政困難之際。若是將地點轉移至

較一般的街道上,林獻堂在行至法國南方尼斯時,描述此處為法國避寒聖地,每

年十二月至四月,來此避寒者不可勝數,而尼斯的海岸附近,每日自上午十時至

下午四時,在此路上散步之人,不知有多少,然散步之人何以若是之多,「凡來

此散步之人,衣服皆整齊可觀,而婦女的衣服又特別講究,尚新奇,五花十色,

使人領略不盡。」260只是出外散步的女性,在服裝穿著上就給了林獻堂至多的驚

奇,講究、新奇、五光十色的打扮,這種種都代表著歐美女性在身體上有著更多

的選擇與自由。當然在各個異國女性中也是有使林獻堂無法接受的打扮樣貌,例

如紀錄德國柏林的女性時,就認為當地流行的衣裙,短至膝上,若跳舞轉身稍急,

或被微風吹動,「其衣裾掀起之時,真是難看。」261文字中,仍可看出林獻堂當

時對於女性服裝的品味及界線。根據法國社會學家柯夫曼的看法,從一個社會到

另一個社會,裸露的部位、方式和動機各不相同。投向裸體的目光也發生許多意

義上的變化。262林獻堂從東方遠行至西方,從臺灣到歐美,周遭的風景已產生變

化,只是旅人仍是以著東方的視角去檢視,即使是歐美社會的流行樣式,仍是未

能被旅人所接受。

除了穿著打扮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也是林獻堂不可放過的觀察,一

次,林獻堂於餐館進用晚餐時:

一日晚餐於杏樓,有女侍役數人,頗善招呼,余謂其能如是,而得十

六弗之報酬,亦不云多矣。南山曰,君為顧客,她為侍役,顧不得不表殷

25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3。 26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7。 261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6。 262 柯夫曼著,謝強、馬月譯:《女人的身體,男人的目光》(臺北市:先覺,2002 年),頁 13-14。

Page 11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3

勤接待之意,若使其脫去衣裙,(侍役之制服)邀其同往戲園觀劇,則必讓

她先行,又要扶她上車扶她下車,若非如是,她則絕不肯輕自上下也。蓋

她等生長於美國,而受美國教育,已純美國化矣,顧凡守舊之華人,欲求

一相當之配偶者,皆不敢娶此純美國化之女子也。263

雖然外表是華人女子,但因為生長於美國,接受美國教育,思想自然也就與

華人有所差異。文中也可了解到美國女性的細微動作,美國男性必先讓女性先

行,上下車時,男性也需禮貌性攙扶女性上下車。這種「女士優先」的類似行為,

在傳統華人思想看來,自然是無法理解。

此外,在林獻堂遊記中也可見到對國外女性較負面形象的描述,例如酒店中

吸菸飲酒之人,男男女女皆有之,甚至聽聞戰後以來,婦女所佔比例漸次增加,

偶爾,林獻堂欲踏入觀其狀況,但酒店中紛雜擁擠,常使其卻步不敢入264,一個

堂堂男人甚至比婦人顧忌甚多,這除了是環境的陌生造成旅人的恐懼外,也是儒

家文化、教育的影響使林獻堂即使屢屢於酒店外徘徊經過,最後仍是卻步而返。

又如行至巴黎提及夜晚過了八九點後,常見賣春少女出入。265行經德國之際,觀

其國人及文化後認為「總是不論何人,一到柏林,第一感覺的,就是賣春少女,

何其多耶。」266甚至言及自己行走於街道時亦常有賣春婦詢問招呼的經驗,除了

感覺嫌惡,認為其「不知禮義忘卻羞恥」267外,也直言是因為國家經濟極壞無法

滿足民眾衣食所致。

而描述婦人衛生生活習慣,有兩則甚為有趣的例子:

英法中流以上婦人,愛犬比愛其孩子更甚,其孩子付之褓姆,終日可以不

相聞問,其所愛之犬則行坐相隨,不可須臾離也。一日,余等在一間菜館

午餐,有二婦人各帶其愛犬,一牽一抱而入,她坐犬亦坐在其旁,她撫摩

26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2。 26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39。 26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5。 26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6。 26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6。

Page 12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4

犬首,並不洗手隨即取麵包而食之,既而侍役以饌進,犬聞美味鼻孔大動

呼吸甚急,離其所食之饌不過咫尺,其呼吸氣可以直貫盤中,她則刀叉並

下而大嚼,毫不以為意,誰謂西洋人的衛生思想個個皆發達也。268

有女子數人,右手執麵包,左手執燒肉。兩脇一挟椅墊,一挟小皮包,邊

行邊食而入場,此種舉動,實為數見不鮮,文明人其果如是耶。269

兩則敘述皆以質疑的語氣作結,除了顯示出林獻堂對於西方文明的質疑外,

也對西方女性的衛生行為無法認同,與寵物同於餐桌上用餐、摸了寵物未洗手即

取食物進食、便走邊食等等,些許顛覆了當時對西方女性的文明幻想。然而,也

正是由於遊記中能這樣對西方有正有反的紀錄,更完整了當時臺灣對西方世界的

描繪想像,能夠抱持更正確客觀的態度去面對。

遊記中常見林獻堂說起,或許是因為其東方人面孔,時常受人注目,其中尤

受女性注意次數居多。其中有幾次與西方女性間的互動,因先天即具有文化上的

差異,叫林獻堂留下深刻印象,一次在巴黎夜晚觀劇歸來:

每逢晚上過了八九點鐘以後,常有賣春少女出入其中,有一夜我們觀劇歸

來,在旅館附近一間咖啡店飲茶,是時坐客尚有十餘人,或密談,或飲酒,

各事其所事,就中有少女三人,其一穿紫者屢視我而微笑,初我以為她是

少看見黃種人之故,亦不以為意,及後仍是向我而微笑,我亦不禁以一笑

報之,既而我們將歸旅館,出門數十步,忽聞鶯聲嚦嚦,「行何急?請少

待囉,先生!」回頭一看,知是穿紫者追隨而來,頗為著急,適到旅館門

前,乃被其追及,她看我們將入旅館,她即舉手,仍綻其櫻唇微笑,請一

握而別。270

268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4。 269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78。 27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5。

Page 12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5

林獻堂在開始即提及,每到晚上八九點鐘以後,常有賣春少女出入。這天原

只想禮貌性的向少女微笑招呼,殊不知這樣的一個回應,會有「後續」發生,少

女在他們一行人離開後,往他們的方向追去,這使得林獻堂心中著急起來,就怕

是剛剛那個善意的微笑,無端招惹了這位賣春少女。另一則是發生在德國漢堡:

隔坐有少女二人,屢目余而笑,余於不知不覺之間,亦以一笑報之。既而

樂復再奏,她則來招跳舞,余因素未練習,唯有謹謝不敏。西俗凡跳舞,

皆男子求之女子,少有女子求之男子者。今她來求余,而被余拒絕,真是

使她難堪。余想她之來招余跳舞,或者因余等為東方人,未有相識之婦女,

可共跳舞,故特意來周旋,豈知竟被拒絕,余看她羞澀之氣,亦甚過意不

去。余在巴黎余無意間一笑,成一段笑話。今日於無意間一笑,亦成一段

笑話。至是,方悟一嚬一笑,實未可輕易對人也。271

除了由文末可知,前一次在巴黎的經驗,著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在德國

漢堡又發生一次同樣尷尬的狀況,除了同情來邀舞的少女,也終於了解到這是文

化的差異,淺淺的一笑,萬萬不可輕易對人也。

此外,在法國巴黎時,適逢當地的「女人節」,遊記中未詳述節日慶典如何

進行,反倒是描述街上往來的女性,總是一隊隊七八人不等,穿著亮麗,無視旁

人眼光哈哈哄笑揚揚而去,同時也記錄他們與男性之間又是如何應對272,這樣的

女性、這樣的嘻笑輕鬆,當時的臺灣難以想像,而也正是因為難以想像,才得以

留存在林獻堂的腦海中,藉由遊記的書寫,再紹介給臺灣。

這般因節日歡唱跳舞的女性形象,林獻堂顯然是不排斥的,當他行至西班牙

271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9。 272「十一月二十五日,是二十五歲的女人節,我們適在平和咖啡店,忽聞街上咻咻之聲,又聞哈

哈哄笑之聲,見數十名女子以七八人為一隊,其所穿戴的衣帽多是黃紅二色,手或執旗或執花不

等,亦有乘車的,亦有步行的,一群青年男子包圍強欲與之接吻,她等極力逃避,末後一隊女子

至,遇一老紳士,鬚髮如銀,手執短杖緩步而來,諸女子包圍此老紳士,請其對她等接吻,此老

紳士熟視微笑,徐徐脫去其高帽,然後向之一一接吻,諸女子哈哈哄笑揚揚而去。」林獻堂:《環

球遊記》,頁 55。

Page 12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6

馬德里,遇上當地狂歡節,同樣也是青年男女一同在旅館中跳舞,為慶祝節日,

眾人皆喬裝換服,各有打扮,一同慶典一同開心,尤其提及「女子服裝,五花十

色,皆是古代之粧飾,其細腰長裙一種娬媚姿態,使人見而生憐,余把酒品題終

夕,並不覺日間之勞頓也。」273可見,對於女性在公眾場合行為的接受度,林獻

堂不以臺灣島內的文化習慣來妄下評斷,甚至能夠接受,能夠欣賞。其實,林獻

堂在旅程初至巴黎時,曾寫下巴黎的黑暗面,是在歌劇場外的跳舞場,男女集會

於此,飲酒終夜跳舞達旦,同樣是狂歡舞蹈,馬德里狂歡節的女性有一種「嫵媚

姿態」,而跳舞場內則是「飲酒終夜跳舞達旦,荒淫無度的惡俗多從此而出」274。

兩相對照起來,或許正是因為節日慶典,女性狂歡舞蹈的行為在林獻堂心中是可

以被接受。

二、文明女性的模樣

在林獻堂紀錄了西方女性的面貌姿態下,背後是不是隱含了什麼動機?不論

是哪一種樣貌裝扮、氣質談吐的女性,在林獻堂心中,或許隱隱約約存在一個文

明女性的典範。他在旅遊阿姆斯特丹時,介紹在這裡是由女性來治理國家,遊記

中記錄到一段女王加冕的傳聞,是在加冕典禮之後,女王必須發表其治理國家的

方針,然而這一段方針卻是由其他大臣預先擬好,再予她宣讀,然而就在女王宣

讀完畢後,就在眾人面前撕毀講稿,並重新再說過一遍自己所準備好的講稿。林

獻堂對此深感佩服,由此認同這位女王治理國家的能力。275

這畢竟是一段「流傳」的佳話,林獻堂旅程中並未能親眼目睹,但他仍透過

書寫將它鉅細靡遺記載下來,為的正是將這樣的故事告訴給臺灣人民:女性也能

走出廳堂走出家門參與政治,甚至,不僅是參與其中,更去涉及政治,為自己爭

取權益。文中阿姆斯特丹女王先是將大臣們擬好的講稿照本宣科念過一遍,再當

27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36。 27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3。 27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21。

Page 12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7

著公眾的面,撕去那「別人的講稿」,說出自己的內心話,這樣的舉動,甚至是

男性都不一定具有同等的勇氣。

而在蘇格蘭旅途中,在車上偶遇一名能說中國語的婦人讓他印象深刻:

於雜談之中,自述其為愛蘭與英蘭之混合血統,而生於德意志,其精神

則在中國,她曾在倫敦大學,研究佛老之學,及中國語言,自是之後,一

則戒食肉,屢思一遊中國以遂其渴仰之懷,自結婚之後此念始斷,取出紙

筆自書其漢字的姓名,曰「本愛蓮」以示余等?次問英國對於日本印度多

有偏見,對於中國則否,此語然乎,她對於中國的事情似甚關心,不止欲

知其狀況,談吐不凡,是為一有學問之人,在車中所閱覽之書,乃是一本

厚冊的考古學,其所研究亦大異於普通婦人……。276

何者是「普通」,何者是「不普通」顯然在林獻堂心中也有一些文明女性的

雛形。一段話之中,言及英國、德國、中國、日本、印度諸國,可想見此名婦人

其世界觀之遼闊,此外學習外國語言、研究中國佛老義理與考古、戒食肉、取漢

名,甚至有心生嚮往至外地旅遊的念頭,這樣在車上偶遇的一名婦人,林獻堂書

寫於遊記中,不是希望臺灣女性人人以此為唯一指標,而是提供一種模範,向臺

灣讀者介紹女性也可以有別於傳統的生活方式,開始走出家門,迎向世界。

第三節 種族與殖民議題

身為一個旅人,從原來的作息被拔起,暫時割斷在一地長久生活形成的種種

牽絆與關係,向一未知的地方移動而去。林獻堂作為遷徙、離去的一方,遊記中

所留下的,除了是寫給自己的紀錄以外,也是對當時臺灣人民的一種期盼。Jaakko

Suvantola 認為:「在旅行時,旅人對所處空間的體驗,與其說是由旅人所邂逅的

27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29。

Page 12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8

事物來擺佈,毋寧更取決於旅人所賦予這些事物的意義。換句話說,其實是旅人

對這些空間所抱持的意圖,以及旅人藉以理解這些空間的認知框架,決定了旅行

活動的經驗內涵。」277這也就不難理解,正受制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林獻堂,身

處歐美時,自然對歐美國家的民主文化抱有求知企圖,使得《環球遊記》中留下

不少有關於民主國家、種族平等的相關議題。

一、獨立國家的奮鬥

馬關條約後,清廷將臺灣割讓與日本,一夕之間山河驟變,臺灣自此成為日

本的殖民地,島上的人民瞬間成了次位階的一群,在日本殖民政府長期不平等的

待遇下,當時的知識份子無一不尋求改變之道。嘗讀過康有為、梁啟超等遊記的

林獻堂,正是站在這樣的思考點之上,希望也能為臺灣人留下一部更貼近當時臺

灣處境的遊記。事實上在林獻堂出發以前,《臺灣日日新報》就曾對林獻堂即將

出遊的消息有所報導,內容提及:「林獻堂氏這一年左右的旅程,規劃會先由歐

洲開始再轉往美國,希望對於歐美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等各方面做更仔細的觀

察。」278由此可知,林獻堂在出遊前,已對自己這趟旅行的定調相當清楚,這趟

遠遊,並非單純的輕鬆的旅行,而是帶著目的的前往。從這樣的角度思考,也就

更能理解何以在環球遊記中,林獻堂記錄了各國的政治制度與種族間存在的問

題,除了作為向臺灣人民的介紹,也是一種借鏡,這趟旅行所見所聞帶來的新衝

擊或想法,除了是一種眼界開闊的過程,更是為日後臺灣島上的民主政治找尋一

種可能。

葉榮鐘先生曾經在〈環球遊記校訂後記〉中提及:「先生七十六年之生涯,

處在異族統治下者五十年,備受欺凌壓迫,而逆來順受,俯仰身世,當有悲憤填

胸不能自己者,故一旦涉足歐陸,處身自由之天地,呼吸自由之空氣,對歐美先

277 Jaakko Suvantola:“Tourist’s Experience of Place”,Aldershot:Ashgate,2002,p.33。 278 參見《臺灣日日新報》第九五三一號(大正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

Page 12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19

進國家之文物制度,名勝史蹟,未免觸景傷情感慨繫之。」279因為遭受異國統治,

身為一個被殖民者,勢必有著更多對於同樣遭受專政統治的土地人民同情與理

解,當他聽聞倫敦有著批評愛爾蘭政黨紛爭的新聞,謂世上除上帝之外無人能救

得了愛爾蘭,林獻堂認為這是英人感情的批評,「果真愛爾蘭無自治之能力乎,

這豈不是笑話。」280林獻堂未曾親自到愛爾蘭去281,也未真正瞭解當地情形,然

如此斷言愛爾蘭,可見,他認為每一個國家、民族皆為平等,也相信其自有自治

之能力。

而對於把持專制政權的在位者,林獻堂亦有所抨擊與批評,例如遊記中對於

意大利穆索利尼的分析,記載其為首相時,又身兼各省大臣之職,幾乎獨攬大權,

而為使舉國無敢反對其意見,國會議員四百餘名,皆為其黨員,此為世界僅有。

然其國民竟能容忍這樣的首相而不反抗,反倒是一英國婦人忍無可忍,欲舉槍攻

擊穆索利尼:

有一次被一英國婦人擊以手鎗不中,及至法庭審問她,謂我與穆索利尼並

無仇恨,不過惡其專制而已。嗚呼意大利四千餘萬之國民,皆甘心屈服其

下,而反為一毫無關係之英國婦人代為報復,豈不真是一大怪事乎,然於

此可見意大利國民之程度,較之英吉利國民之程度相去何啻霄壤之差也,

故凡專制政府,皆不欲其國民有高等知識,蓋恐其有知識,則能批評攻擊,

甚至出於反抗,而彼專制政府何能永久把持其獨裁政治耶。282

專制政府害怕人民有了知識、懂得思考之後,會開始了解到國家的霸道與不公,

進而批評或反抗。對於他們不願其國民擁有高等知識,林獻堂顯然感同深受。自

己身處的臺灣,日本政府正是為了統治上的順利,對於臺灣人民能夠就讀的學校

有諸多限制。由上段引文中可見,林獻堂對於專制政治下國民無法受高等教育、

279 林獻堂:《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臺北:海峽,2005 年 12 月),頁 187。 280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1。 281 遊記中記:「余等本預定九月五日欲往愛爾蘭自由國,考察其自治之狀況,那知是日竟為入療

養所之日,因此一病遂無時間得往,真為遺憾。」,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41。 282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95-96。

Page 12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0

擁有知識,感到心有戚戚,而對於安於殖民政治,從不知反抗的殖民地人民也感

到無法理解,特別是,這樣的事件竟不是由長期受不公平對待的意大利人民而

起,反而是由一名英國女性主動,也無怪乎林獻堂留有這樣的感歎:

一九二八年一月十四日,余等將由米蘭出意大利而入瑞西,是與二英國

婦人同車,她亦來旅行,將欲歸去,雜談之間,她謂意大利國民甘屈服於

專制之下,令人百思不解其故,言時頗露鄙薄不屑之狀,余聞之深為意大

利國民慚愧,而亦以自愧也。283

林獻堂何以感到自愧?如果無知於日本政府的獨裁專政,仍舊可以安於眼前的日

子,直到老死。然而,就因為明知自己是次等國民,卻又無力可反抗,其實與意

大利四千萬之國民並無差別。此番無奈的心情,豈是兩名同車的英國婦人可以理

解。

為了鼓勵臺灣人民,林獻堂在遊完德國柏林後寫下一段話,他認為德國在一

戰中雖慘敗作結,但靠著國民與政府的團結一心,也能重新再站起:

德以一國而與世界戰,雖敗猶以為榮。故其國民勇敢進取之精神。未嘗

小挫焉。蓋凡國家偶有失敗,而受異族壓逼,其國民之精神即委靡不振,

則其國家亦永無振興之一日。若再接再厲,勇往直前,有此精神之國民,

現在雖處於失敗之地位,將來必有復興之一日。284

這一字一句,正也是林獻堂想對自己與臺灣人民的喊話,雖然現在正遭受日本殖

民統治,但只要不放棄、勇往直前,終有一天,臺灣也能顛覆現在的處境,擺脫

次等公民的身分。

民主之於日治時期的臺灣,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受到了殖民統治的

對待,所以對民主有著無限的渴望,也正是因為嚴酷的殖民統治讓這個夢想顯得

更加困難。是故,遊記中記載許多對於西方民主國家的讚許,詳盡敘述他們獨立

283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96。 28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05。

Page 12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1

的過程與帶頭英雄,無非是一種對臺灣人民的提醒與暗示:希望能借鏡西方,期

待有朝一日,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也終能獲得自由。

例如:在美國波士頓參觀美國獨立運動起源地時,對何以發生獨立運動的遠

因作了仔仔細細的探討,第一,富有自治能力的被殖民者長期受制於母國,早已

累積不滿情緒。其二,母國徵稅極苛,被殖民者遭受不平等對待,民怨日深。第

三,英國恐其殖民具有學問,故不設高等教育,只用愚民政策對待。最後,則因

英法之戰,英廷為支援戰爭前線,年年對這群被殖民者增稅,人民最終無以維生,

勢必群起反抗。285林獻堂在遊記中一點一點詳細記錄,部分是提醒自己,更多是

為臺灣人民而寫:臺灣也同樣處於被殖民的位置,何時也能有同樣的勇氣,願意

爭取自己的權利。最後他對美國獨立運動事件作了以下總結:

觀以上之原因,可知美國之有今日自由,成為泱泱大國者,皆英王促其

購取者也。向使非有英王之壓制,則彼十三州之殖民,方且耕田鑿井,自

安於不識不知,安得有其獨立之思想哉,此則孟子所謂「生於憂患,而死

於安樂。」余亦曰,「生於壓制,而死於噢咻也。」噫。286

引孟子的名言「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來總結美國之所以獨立成功,是因為先

有英國政府的專制苛政,人民無法忍受起身反抗。這樣的例子之於生長在臺灣的

林獻堂而言,勢必有一番感觸,甲午戰爭後,山河驟變,林獻堂與臺灣島上的人

民一同經歷了由中國人轉而成為被殖民者的身分,而次等國民的地位,生活中處

處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與嚴苛的限制,故林獻堂有感而發曰「生於壓制,而死於噢

咻也。」

如果不是身為知識分子,作為被殖民者的身分,或許憂心的只是三餐溫飽,

然而,林獻堂當時除了知識分子的身分外,又是地方上人民生活倚重的對象,無

形中背負著更強烈的使命感,加上有機會能夠周遊列國,見識日益增廣,對於殖

28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65-166。 286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66。

Page 12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2

民、種族的議題有更深一層體會及認識之後,才有此體會與結論。而《環球遊記》

也因此呈顯出與一般單純的記遊遊記不同的面貌,旅人不只是從旅遊過程中去擷

取觀察到每個國家的表面,單向的來理解世界,而是仔細地從各國家的歷史中去

探求、摸索,並反身思考去尋求自身與世界的聯結與意義。

除了美國之外,意大利也是林獻堂著墨不少的一個國家。遊記中記述其歷史

提及,羅馬在四世紀以前原是歐洲文明最富強的國家,然因自滿自足驕奢淫佚,

內政之不修外侮之憑凌,最終招至滅亡。此後,國土遭異族入主奴隸之、魚肉之、

而又不能團結以抗外敵,反而自相殘賊遂成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者千餘年。幸好後

來有厄曼紐厄爾二世(Victor Emmanuel II)之明,加富爾

(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之賢,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之勇,

又有無數愛國之士,為其前驅苦心孤詣奮鬥數十年,乃能成其統一之事業。林獻

堂對意大利此段遭異族統治的歷史,發出感觸曰:「嗚呼欲亡一國家非一朝一夕

之事,然欲建設一國家又豈是一朝一夕之事哉。」287一個強盛的國家走向滅亡,

本非一朝一夕,而要再建設一個強盛的國家之前,又要犧牲多少人的生命,要摧

毀多少文明才能成功。

林獻堂在參觀意大利途中見加里波底(1807–1882)將軍之銅像時所發的感

慨,則可見他對於臺灣人民的期待:

凡國家之能獨立與否,先視其國民有無獨立之精神,若其國民有獨立之精

神,雖羅馬之亡仍能成為意大利之統一,若其國民無獨立之精神,如猶太

人永為人牛馬奴隸。西哲有云「人皆立於所欲立之地」,信然,余在此坵

上流連久之,而胸中磅礡鬱積之氣,直欲超此軀殼凌空而上呢。288

加里波底為中興意大利三傑之一,生於 1807 年,年紀輕輕即以國事為己任,嘗

與人曰:「余誓復我意大利還我古羅馬」289。一生傾注精神於革命事業,雖曾經

287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7。 288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4。 289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4。

Page 12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3

歷數次挫折,然仍繼續以不屈不撓的毅力堅持到最後,促成意大利的統一事業。

林獻堂在遊記中,仔細的介紹這一號人物,無非希望藉此向臺灣人民提醒,唯有

人民自己產生自覺,渴求獨立自由,否則,始終只能活在被殖民的情境之中,日

復一日無法翻身。正因為對臺灣島民有著這樣深沉的期許,使他流連於此銅像前

久久不願離去,而又「胸中磅礡鬱積之氣,直欲超此軀殼凌空而上」。290

除了對獨立國家的讚許外,林獻堂對國外的街頭運動也有所注意,當他參觀

比利時伊泊爾戰場後,於旅舍休息飲酒,與旅舍女主人在言談時得知他們將前往

布魯塞爾後,告知他隔日在布魯塞爾將有一場示威遊行運動,而當他們親眼所

見,這場聯合了全國旅館、餐館、咖啡店的示威遊行,隊伍數萬千人,街路擁擠

幾無立錐之地,就連當地交通機關也因此中止兩小時的時間,這樣壯觀的場面,

勢必是最容易發生群眾衝突,然而,遊記中寫到:「余甚服其無叫囂之聲,無亂

暴之行,亦無取締之巡查,而秩序整然,其訓練至於若是,誠為難得。」291這樣

的事件這樣的畫面,想必給林獻堂不少的省思及震撼。首先,他透過旅舍女主人

得知這份消息,而這女性扮演的不僅僅是告知的角色,也是參與活動的一份子。

這與臺灣相較之下,西方女性也參與自己國家的社會運動,顯然有所差異,也讓

林獻堂對這訴求活動留下印象。其次,是對於政府能給予民眾發聲的自由,活動

中不但不見警察取締違規;參與遊行的人民也能遵守秩序,專心於訴求。這樣的

場景,不正是林獻堂以及當時受壓制的臺灣所夢寐以求的。

摩納哥國,是林獻堂在旅遊途中,由一英人告訴他不可不看的國家,於是一

九二七年底,父子三人由法國尼斯出發前往,在當地停留兩天左右的時間。遊記

290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4。 291「昨日觀伊伯爾戰場,至於薄暮,西風蕭瑟,寒氣逼人,乃少憩旅舍,飲酒一杯,以充饑渴。

其女主人,頗表親切之意,知余等欲返布魯塞爾,她言明日亦將往布魯塞爾,參加全國旅館,餐

館,咖啡店,對政府要求稅金減輕之聯合示威運動。其侃侃而談,勢如燎原之火,大有不可響邇

之氣概。是日果如所言午後二時半,自驛前起點環繞諸繁盛市街,其行列之人數,約有萬數千人。

每一團體,則有一陣樂隊,及各種旗幟,大書其店號,及要求目的。鼓聲震耳,旗色蔽空觀者不

知其幾萬人,街路擁擠幾無立錐之地,各種交通機關,皆中止二時間。余甚服其無叫囂之聲,無

亂暴之行,亦無取締之巡查,而秩序整然,其訓練至於若是,誠為難得。」林獻堂:《環球遊記》,

頁 130。

Page 13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4

一開頭即點出:「摩納哥是世界最小的自治國……。歐美遊客,凡有來南歐旅行

者,莫不一到其國家考察其自治的情形。」292文中清楚點出,來到此處,即是欲

一看當地的自治情形。而林獻堂前往旅遊的兩天,在這方面也自有其一番觀察:

余觀摩納哥公國,其土地之小,其人民之寡,其出產之稀微,竟能治理

其國家若是,可見世界上無一土地,無一民族不可獨立的,唯視其自治能

力何如呢,若其民族沒有自治的能力,如印度之大,沃野千里,稱為天府

之國,徒供人家作殖民地罷了,豈不可哀嗎。293

以上三個例子,美國的獨立運動,意大利的統一成功,或是比利時的遊行運

動,無不讓林獻堂心生感慨,其中參觀摩納哥之後的感想,或許最能代表此時淪

為日本次等公民的心聲,何以同樣是土地人民都不及大國的臺灣,無法擁有與摩

納哥人民同樣獨立自主的命運。其實林獻堂心裡清楚,其中的差別就是「自治的

能力」,而這也正是他寫下遊記的原因之一,紀錄下各個獨立國家自治的情形來

喚醒、告訴當時臺灣人民,臺灣一樣可以選擇掙脫日本政府的枷鎖,當自己的主

人。

二、種族平等

林獻堂的視線,除了在國家民主政治上有所停留外,連帶對於種族平等議

題,遊記中也有幾次討論。曾經五次進出巴黎,對於巴黎有無限熱情的他,喜愛

巴黎的原因之一,即是因為這座城市「雖集合世界各異分子同居於一都會之中,

而絕不抱有人種的偏見,人人皆能自由」294暗示林獻堂內心對於種族平等的渴求

與想望,此外,在遊記中對於美國解放黑奴的最大推手林肯大大讚譽,不厭煩的

為其介紹生平及成就,期盼臺灣青年作事,都應該向林肯學習其責任心與進取

292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0。 293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72。 294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6。而當林獻堂結束歐洲旅程欲赴美時,也有同樣感慨:「今將渡太

西洋而往美國,回想在歐洲於此八個多月之中,遊歷過的名都大邑不下數十處,使我留印象於腦

中而永久不能忘者,亦實不少。然就中最深刻的,則莫如巴黎,余愛巴黎非僅愛其華麗,實亦愛

其質樸,而又對於有色人種毫無差別也。」

Page 13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5

心,若能如此,那麼「那有境遇困人之理哉」295。

由中國人轉而成為日本人,一夜之間成了次等公民,日本政府在臺灣島上,

對日本人與臺灣人的差別待遇,使得種族之間的平等自由,成為林獻堂心底的一

個願望,使得他在旅途中也特別關注著國外各個種族間相處的情形。

1927 年 6 月 2 日,旅遊剛開始時,林獻堂所搭乘的船抵達錫蘭(今斯里蘭卡),

還在船上時,曾有英國警察來查驗護照,有英國領事館簽字者即可上陸,若無,

則不得下船。林獻堂起初無法理解,在新加坡與檳榔嶼時皆未驗過護照,惟獨此

處,上陸後,街上遇不見一華人,才恍然大悟驗護照是為禁止華人是也:

何以不禁於新加坡檳榔嶼,而獨禁於此處,其故又何也。蓋新檳有待華人之

開發,而此處無待華人之開發,有則要之,無則禁之,如當時開鑿巴拉馬運河,

缺少工人,即大歡迎華工,即一旦河成,即盡數排斥之,不使稍留,唉!人民無

政府為之保護,到處被人看作機器,要則用之,不要則棄之,良可慨也。296

林獻堂在其感歎中有著對華人的同情,但同時也透露一絲倖免的意味。297因為受

到日本政府殖民,成為日本人的緣故,林獻堂父子三人在旅遊的途中免去不少歧

視與不公。

而即使是在號稱民族大熔爐的美國,林獻堂也發現,雖然是口口聲聲強調自

由平等的國家,對於異種族之間也還是有其矛盾之處。一次,在美國費城的佳山

公園(Fairmount Park)中看見黑人白人壁壘分明的景象,著實讓林獻堂吃驚:

余等在園中遇著白人女教員,引一群白兒童,黑人女教員,引一群黑兒童,

俱在園中遊戲,而各自樂其樂,黑白分明,毫無混雜,噫,既以宗教之力,

而教人以博愛,又以教育之力,而獎勵民族差別,南轅北轍,何其矛盾若

295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7。 296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6。 297徐千惠:《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1 年)

Page 13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6

是耶。298

黑人與白人間的界線,原來是從小就被教育著。而類似的矛盾,在美國國土上,

也不停的發生著,遊記中記錄,白人為了防止黑人侵入其範圍,做了種種的約束。

明明居住於同一市中,街道劃分為黑人街、白人街,而白人街之房屋,則共同約

定不得借給黑人居住,此外,若是要跨市遷移,甚至需要市廳的許可才得以動作。

又有一種私刑,是將犯罪的黑人,懸吊在樹上不管,任其死亡,或者,以火焚之。

林獻堂對此感到不解,「當此二十世紀光天化日之下,而有此慘無人道之刑,真

是料想所不及。」299。而不只白人,黑人也同樣有令人憤恨的舉動,在他們的認

知中,若是能一親白人女性芳澤,死而無悔,故往往於深夜,強拖白人婦女至暗

處強暴,再殺人滅口,而那動用在黑人身上的私刑,也多是因為這樣的案件。這

些黑人白人間的種種恩怨,就這樣日日夜夜的累積、在美國的領土上演著。

對於黑人被處以私刑,國家不加以刑罰,林獻堂認為,這何嘗不是起因於人

種上的偏見。如果不是存在這樣的偏見,何以黑人白人會這樣壁壘分明,在白人

心中,彷彿黑皮膚是種疾病、是隻老鼠,一見就躲、一見就打。然而,在林獻堂

的遊記中,紀錄著觀賞黑人歌舞劇場的經驗,隱隱之中也透露著他一些對於這種

族的「成見」。當林獻堂進到紐約一處黑人的歌舞劇場觀劇,一開始,即發現場

中不見一白人,甚感驚訝,此外,黑人觀眾談笑動作,使得場內頗為吵雜,而黑

人歌舞者們:

舞女十餘人其皮膚皆棕色,裝束與白人無大異,惟棕臉而塗以胭脂,其一

種黑中帶紅之顏色,真是難看,男子之皮膚,其色如炭,余初疑其塗墨,

後乃知是其本色,而棕色者,蓋含有異族之血統也。且其體格孱弱,舉動

輕浮,及其歌舞之技皆遜白人多矣。300

298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63。 299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0。 300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50。

Page 13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7

此段落可見林獻堂對於「顏色」的著墨,就算舞女穿著與白人無異,但膚色較深

之故,畫起胭脂後顯出黑黑紅紅的色調,他直言難看。而男性,則是天生體格虛

弱,舉止輕浮,此段描述,與法國遊記中記錄巴黎大歌劇場301相比,筆調有著極

大的差異,難道就連歌舞表演黑人都是遠遠落後白人。對於種族的偏見,林獻堂

在不經意之中,也流露出自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

旅行時,或許說是旅行的景觀影響旅遊的過程及旅人的感受,不如說是旅人

的成長背景環境影響旅人的眼睛,如何擷取異國的風景,使得每趟旅行活動所呈

顯出的結果都「因人而異」。日本學者菅原潤認為:「知覺經驗和記憶,是構成『風

景』的兩個要件。」302也就是說,旅人選擇留在眼睛裡的風景,某部分取決於旅

人自身的經驗以及記憶,是故,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對臺灣人民不公的待遇,

自然留在林獻堂心中,成為經驗與記憶,使得他在異地時,也對這樣的狀況特別

關心。

301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52。介紹巴黎的大歌劇場時,林獻堂開頭即言:「巴黎大歌劇場,是

世界劇場中之最美麗者也。」除了詳述外部建築的樣貌外,對於歌劇場上演的內容及演員也都十

分的讚賞,「其所演之劇之出色,世界亦罕有其匹者。」甚至就連觀眾也是「欲看巴黎婦女之美

麗的服裝,除此劇場外,他處是不容易看見的。」、「紳士淑女俱來此散步,衣香鬢影金履珠裳,

使人眼光應接不暇。」種種形容皆可看出,林獻堂對於巴黎歌劇場的喜愛與讚賞的程度。 302菅原潤:〈風景/風景化と倫理〉,收錄於安彦一恵、佐藤康邦編:《風景の哲学》,(日本京都市,

ナカニシヤ出版,2002 年),頁 104。

Page 13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8

第五章 結論

假期到外地旅遊,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項經驗。拿相機捕捉風景名勝,到

著名景點消費紀念品,證明到此一遊。在觀光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有什麼是我們看見卻被他人忽略的風景?是什麼因素讓每個旅人在同樣的旅行

中產生不同的感受?「看」與「被看」之間又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這樣的疑問,

正是這部論文的出發點。

論文的內容,希望能更清楚的呈現林獻堂 1927 年至 1928 年的環球之旅以及

當時所留下的《環球遊記》。旅遊本身讓林獻堂實際去探索臺灣以外的世界,而

遊記則是旅人壯遊世界的見聞紀錄,除了是了解作者思想與情感的材料外,也是

臺灣人走向世界、學習先進、找尋民族出路、追求現代化的精神實錄,實有不可

取代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是故,筆者希望藉由論文的書寫,使這部劃時代的

紀遊能夠有更完整的輪廓出現,在內容的論述上,首先以林獻堂的旅遊歷程來著

手,並分析旅遊中異國的空間、以及物質層面的體驗等面向。

首先,筆者由環球的「旅程」開始。為什麼旅遊?為何選在 1927 年帶著二

子,走向世界?除了在《環球遊記》林獻堂一開始即對「旅遊」的動機有所解釋

外,筆者尚推測了「書寫」的動機,這個寫的動機,甚至是後來刊載在《臺灣民

報》這些動作,闡明了林獻堂當時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看見世界是不夠的,他要

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藉由他的筆、藉由他的文字,去看見這個世界還有多遼闊。此

外,這趟旅程的旅遊地點以及順序,藉由林獻堂日記與遊記的相互對照,也做了

更深入的探照,除了國與國之間的移動外,走訪了哪些城市、參觀過哪些景點,

惟有將完整的輪廓畫出,才能對此趟旅程有進一步的分析;而在行前準備方面,

筆者由林獻堂「閱讀記憶」這個角度著手,梁啟超、康有為、英人等的遊記,發

現尤其梁啟超帶給他整趟旅程影響最大,包括行程去了哪些國家、參觀景點的「視

角」,甚至,對異國更深入的國民性、種族、文化風俗等議題的探討,都可發現

梁啟超遊記的影子圍繞其中,《新大陸遊記》與《歐遊心影錄》彷彿成了此行的

Page 13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29

旅遊書,領著林獻堂,走向世界。

在論述《環球遊記》中異國空間部分,筆者由遊記中最常提及的場所去分析,

分別為城市、歷史名勝、博物館、公園。無論是哪一個地點的介紹,林獻堂大致

都按照同個模式:先以該地的歷史地理為始,再記錄當地的逸聞、小故事,或是

自己的經驗。而觀看的過程中,引起林獻堂注意的,除了他所要追尋的文明風景

外,過程中遇上與自己相關的事物,都在遊記中有所記錄,也以自己所熟知的人

物或歷史事件來做相比。在城市的論述方面,林獻堂將城市的歷史、交通狀況、

街景、人口、繁盛的金融或工業狀況等等一一介紹,透過自己的雙眼描繪出當時

城市的文明風景。而在參觀歷史名勝的部分,則可看見林獻堂試著將異國的歷史

與自己所熟知的中國、臺灣歷史相比,旅人在與「異」相遇時,會透過自身已知

的部分作聯想,來了解異地。博物館的參觀,除了是使旅人了解異國一個更濃縮

快速的方式外,這種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展示,也可看見異國對於自己歷史文

化的理解與國家權力的展演,而林獻堂在參觀眾多的他國歷史後,對於自我與他

者間的差異也愈漸清楚,是因為自我與他者有其「差異」而產生了「異文化驚奇」,

也因為「差異」而始建構「自我」。在公園方面的論述,可以發現林獻堂在公園

的「使用」上十分頻繁,而他認為公園在都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城市的人們得

以在綠地上享受新鮮的空氣、調劑工作壓力、發表輿論,這些,都是他心目中現

代都市的風景之一。在本章節中,筆者由林獻堂透過行前建構在腦中的異國記憶

與雙眼所看見的世界,去解析旅人寫作遊記的背後最大原因,無非就是希望透過

西方世界的文明現代風景,來告訴臺灣島民,「文明」在外面世界是什麼模樣。

而在論述異國文化方面,則以各國風俗慶典、女性以及種族、殖民等議題來

討論。在書寫異國風俗慶典方面,可看見林獻堂與異地異文化「相處」的過程,

每到一個異地,與異文化相遇,過程間不斷地與異文化互相碰撞、受傷、調整自

己、到了解對方,每一個過程都是一種體驗、一種收穫,而旅遊也因為這些細微

的累積而更顯珍貴。在女性議題的討論上,可見到林獻堂旅遊中對異國女性的關

注甚多,其中不論賣春、舞女、女議員、或只是一般在街頭上擦身而過的女性,

Page 136: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0

由頭至腳、由外表而內涵談吐,皆有詳細討論,而這樣對女性的特別關注,也無

非希望傳達西方女性的模樣給臺灣女性認識。在種族與殖民議題方面,也是林獻

堂感受深刻的一個課題,尤其當時身為被殖民者,更能體會種族間不平等的無

奈,遊記中多處記載曾經遭受異族統治的民族為自己爭取獨立的血淚過程,以及

種族間因為文化、因為膚色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來提醒自己也喚醒臺灣人民,

若期待臺灣能享有獨立與自由的環境,必經歷一番苦難才能成功。

然而,每一趟旅程,都有踏上歸途的一天。

旅程與停留的目的,是為了到達並待在某個與平日工作或居住環境不同的

地方。在這些地方的居留都屬於短期或暫時性的,而且短期之內會回家的

意圖十分明顯。303

林獻堂在 1928 年 5 月 9 日搭船,目的地先前往日本,為治療頭昏之病,滯

留日本約有八個月的時間,後才返臺。由《環球遊記》中的紀錄,多少可察見林

獻堂對於此趟行程的眷戀:

屈指歸期,由此出發,十七日之航海,則可以抵橫濱,再三日則可以抵故

鄉矣,遙憶語諸親朋別後,倏忽之間,行將一年,相見在即,欣喜奚似焉。

既思在此自由天地,無束縛,無壓迫「我無汝詐,汝無我虞。」得以共享

自由之幸福,不亦樂乎,然匆匆竟欲捨此以去,而即樊籠,其故何哉,言

念及此,不禁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矣。304

十二點,舟將出發,舟中奏樂岸上送行者,以歌和之,其聲悠揚,使人腸

斷,陽關三疊,亦不過如是耳。雖欣喜旅行無恙,經此可以直抵故鄉,然

猶不免尚有戀戀之意,遙望岸上樓臺,至於不見而後已。305

林獻堂對於故鄉臺灣,由遊記中不停的對於文明概念的提醒,即意味著旅人對臺

灣土地上的人們是時刻掛記於心的,行將一年,相見在即,心情自然相當欣喜。

303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市,書林,2007),頁 22。 304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0-181。 305 林獻堂:《環球遊記》,頁 183-184。

Page 137: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1

只是,對於離開眼前的文明自由世界,仍是感到些許的不捨留戀。不只在遊記中

書寫,林獻堂的詩作〈月夜遊井頭公員寄櫟社諸子〉:

碧天如水月如銀,秋入名園爽氣新。井底寒蛙窺色相,櫪中老馬夢風塵。

尋幽曲徑堪乘興,已倦遊蹤寄此身。遙憶竹林舊鷗侶,異鄉應念未歸人。

廖振富從詩作分析了旅人本身對結束這趟旅程的不捨:「第一、二句以遊園所見

之月夜景色破題,三、四句言歐美之遊,雖如井底之蛙所見有限,但老驥伏櫪,

雄心仍未已。五、六句再拉回遊園,並以『倦遊』作下聯之思鄉之伏筆,七、八

句思念櫟社舊友,情真語切,悃悃動人。」306林獻堂的環球旅遊,滿懷著理想與

期待出發,帶著想像中那個模糊的世界輪廓,在每一個行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透

過自己的雙眼仔細觀看,修正著剪切著,漸漸的準確而清晰起來,一年後,換取

滿滿的二十萬言遊記,用自己的生命及旅程,測量了世界的寬度。

環球之旅結束,臺灣人的環球之旅卻剛要開始。

早在林獻堂出發前,《臺灣日日新報》即多次報導過林獻堂計畫出遊的消息

307,出發後308以及回國309也都有過消息的刊登,此外,林獻堂的遊記,從 1927 年

8 月 28 日開始在《臺灣民報》上刊載,一直到 1931 年 10 月 3 日為止,總共一百

五十二回的連載,藉由文字把這趟旅行,眼前的世界,帶到臺灣人的面前,林獻

堂的旅遊本身及《環球遊記》,究竟帶給林獻堂、帶給臺灣怎麼樣的影響與新觀

念,這都還有待後續更深入的研究討論。

306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

博論),頁 300。 307 參見《臺灣日日新報》第九二五一號(大正十五年二月六日)、第九二五二號(大正十五年二月

七日)、第九三五八號(大正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第九五三一號(大正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第

九七一○號(昭和二年五月十一日)、第九七一一號(昭和二年五月十二日)、第九七一二號(昭和二

年五月十三日)、第九七一三號(昭和二年五月十四日)。 308 參見《臺灣日日新報》第九七一四號(昭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第九七一五號(昭和二年五月十

六日)、第九八○○號(昭和二年八月九日)。 309 參見《臺灣日日新報》第一○二五五號(昭和三年十一月七日)、第一○二五七號(昭和三年十

一月九日)、第一○二九四號(昭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Page 138: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2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志弘:《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 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1998 年)

王洛林總監譯:《臺灣抗日運動史》(4) (臺北:海峽學術,2000 年)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臺北: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初版)

方孝謙:《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臺北:巨流圖

書公司,2001 年)

司馬嘯青:《臺灣五大家族》(臺北:玉山社,2001 年 2 月)

安彦一恵、佐藤康邦編:《風景の哲学》,(日本京都市:ナカニシヤ出版,2002

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

稻鄉出版社,2005 年,初版)

李揚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的世界觀念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5 年,初版)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

年)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2005 年,

初版)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年,初版)

林淑慧:《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臺北:臺灣學生,2007 年 11 月初版)

林淑慧:《禮俗.記憶與啟蒙──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臺北:臺灣

學生,2009 年)

Page 139: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3

林獻堂作、沈雲龍主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

年)

林獻堂:《環球遊記》,《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

年,初版)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年,初版)

吳文星:《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1986 年,初版)

周佳榮:《言論界之驕子 : 梁啓超與新民叢報》(香港:中華書局,2005 年)

松浦章:《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博揚文化,2004 年)

柳書琴、邱貴芬:《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臺南:國家臺灣

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初版)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合著:《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5 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94

年)

康有為著、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列國遊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初版)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 年,初版)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初版)

許俊雅編注:《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臺北:萬卷樓,2007 年 9 月,初版)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2004 年)

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出版,2005 年)

梅家玲主編:《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臺北市:麥田,2006 年)

許雪姬總編輯:《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 50 週年紀念論文集》(臺

北市,中研院臺史所,2008 年)

Page 140: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4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香港:三達出版公司,1961 年,初版)

黃美娥編、張純甫作《張純甫全集──文集》(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

(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 年)

黃富三:《林獻堂傳》(南投:臺灣文獻館,2004 年)

黃信彰:《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第一類接觸:海運的立體新世界》(臺北:北市文獻

會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2007 年)

《新民叢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臺灣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臺灣雜誌社(複印本),1973)

《臺灣日日新報》

臺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主編:《臺灣旅遊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

技術學院,2005 年)

劉昭明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書林,2001 年)

劉紀蕙編:《他者之域──文化身份與再現策略》(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劉紀蕙編:《文化的視覺系統I:帝國-亞洲-主體性》(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

司,2006 年)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 200》(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 年 9 月)

廖炳惠:《另類現代情》(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初版)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 年)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8)康有為:《歐洲十一國遊記兩種》;梁啟超:《新

大陸遊記及其他》;錢單士釐:《癸卯旅行記》、《歸潛記》(長沙:岳麓書社,1985

年,初版)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2000 年)

Page 141: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5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2000 年,初版)

EDWARD J. MAYO,LANCE P. JARVIS 著,蔡麗玲譯:《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

文化,1990 年 9 月)

Jeffrey A.Kottler 著,黎雅麗譯:《旅行,重新打造自己》(臺北:天下遠見,1998

年)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社,2007)

Mike Crang 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出

版公司,2003 年)

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著,劉森堯譯:《閒暇:文化的基礎》(臺北:立緒文化

事業,2003 年,初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初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蔡源林譯:《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初版)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單德興譯:《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2004

年,二版)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2005 年)

羅貝爾.朗卡爾(Lanquar,Robert)著,陳立春譯:《旅遊和旅行社會學》(北京,商

務印書館,1997 年,初版)

(法)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李幼蒸譯:《符號學原理》(北京:三聯書店,1988

年,初版)

大林太良編:《文化摩擦の一般理論》(日本東京都:巌南堂書店,1982 年)

Page 142: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6

二、碩博士論文

尤靜嫺:《帝國之眼:晚清旅美遊記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6 年)

徐千惠:《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

記為分析場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1 年)

耿秋芳:《郁達夫遊記散文創作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6 年)

陳明柔:《日據時代臺灣知識分子的思想風格及其文學表現之研究》(1920──

1937)》 (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年)

陳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臺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2 年)

陳室如:《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6

年)

許茹菁:《掙扎輿圖:女性/旅行/書寫》(花蓮: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莊燕玉:《康南海《列國遊記》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年)

黃慧貞:《日治時期臺灣「上流階層」興趣之探討──以《臺灣人士鑑》為分析

樣本》(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年)

張倩容:《日治時期臺灣的觀光旅遊活動》(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 年)

張靜茹:《以林癡仙、連雅堂、洪棄生、周定山的上海經驗論其身分認同的追尋》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

文所博士論文,1996 年)

顏麗珠:《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Page 143: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7

三、期刊論文

川島真著、鍾淑敏譯:〈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相關資料之

介紹(1897-1934)〉,《臺灣史研究》4 期 2 卷(1999 年 6 月)

方孝謙:〈一九二○年代殖民地臺灣的民族認同政治〉,《Jaakko Suvantola 臺灣社

會研究季刊》40 期(2000 年 12 月)

尤靜嫺:〈遊目歐美,遊心臺灣──試論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現代性〉(2004

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

呂文翠:〈晚清上海的跨文化行旅:談王韜與袁祖志的泰西遊記〉,《中外文學》

34 卷 9 期(2006 年 2 月)

宋冬陽:〈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文學界》10

期(1984 年 5 月)

宋美璍:〈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

行書 〉,《中外文學》26 卷 4 期(1997 年 9 月)

李秀娟:〈航向帝國邊境:女性旅行與吳爾芙《出航》中的慾望版圖〉,《中外文

學》,27 卷 12 期(1999 年 5 月)

沈松橋:〈江山如此多嬌──1930 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臺大歷史

學報》37 期(2006 年 6 月)

林柏燕:〈吳濁流的大陸經驗〉,封德屏主編:《鄉土與臺灣》(臺灣:文訊雜誌社,

1994 年,初版)

周憲:〈旅行者的眼光──從近現代遊記文學看現代性體驗的形成〉,《旅行與文

藝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公司,2001)頁 405-424。

洪桂已:〈林獻堂與梁啟超(上)〉,《中外雜誌》29 卷 5 期(1981 年 5 月)

洪桂已:〈林獻堂與梁啟超(下)〉,《中外雜誌》29 卷 6 期(1981 年 6 月)

洪銘水:〈梁啟超與林獻堂的美國遊記〉,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旅遊文學

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Page 144: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8

翁聖峰:〈江亢虎遊臺爭議與《臺游追記》書寫〉,《臺北師院語文集刊》9 期(2004

年 11 月)

陳佳立:〈生命中不可再現之痛:論戰爭紀念博物館之展示與敘事策略〉,《博物

館學季刊》第 21 卷第 1 期(2007 年)

陳長房:〈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 〉,《中外文學》26 卷 4

期(1997 年 9 月)

陳長房:〈疆域越界:論後現代英文旅行文學 〉,《中外文學》27 卷 5 期(1998 年

10 月)

梁華璜:〈日據時代臺民赴華之旅券制度〉,《臺灣風物》39 卷 3 期(1989 年 9 月)

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 卷 2 期(1998 年 6 月)

許雪姬:〈《灌園先生日記》中的澎湖遊記〉,《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0 期(1998

年 3 月)

許雪姬:〈〈林獻堂先生日記〉的史料價值〉,《近代中國通史研究通訊》20 期(1995

年 9 月)

黃得時:〈梁任公遊臺考〉,《臺灣文獻》第 16 卷第 3 期(1965 年 9 月)

黃得時:〈梁任公與國民常識學會──留存在臺灣的一些珍貴資料〉,《東方雜誌》

復刊第 1 卷第 3 期(1967 年 9 月)

張惠珍:〈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析論〉,《臺

灣文學學報》6 期(2005 年 2 月)

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 卷 3 期

(1999 年 3 月)

葉榮鐘:〈林獻堂與梁啟超〉,《臺灣人物群像》(臺北,晨星出版社,2000 年)

廖炳惠:〈異國記憶與另類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29

卷 2 期(2000 年 7 月)

廖炳惠:〈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175 期(2002 年 3 月)

鄭大華、哈豔:〈論梁啟超晚年的文化取向和政治取向及其疏離──以《歐遊心

影》為中心的分析〉,《中州學刊》149 期(2005 年 5 月)

Page 145: 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 - NTNU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 · 真的真的謝謝家人,如果沒有你們毫無條件的支持與成全(或許還有一些忍

139

鄭淑蓮:〈梁啟超之遊臺與林獻堂(1907-1911)〉《弘光學報》30 期(1997 年 10 月)

謝秋萍:〈梁啟超與霧峰林家三傑的臺灣情誼〉,《臺灣文學觀察雜誌》8 期(1993

年 9 月)

鍾淑敏:〈日本外交史料館所藏「臺灣籍民」關係檔案介紹〉,《近代中國史研究

通訊》16 期(1993 年 9 月)

賴維菁:〈帝國與遊記──以三部維多利亞時期作品為例〉,《中外文學》26 卷 4

期(1997 年 9 月)

賴維菁:〈不列顛之外的粉紅色世界──試讀安東尼‧崔珞普的《澳洲行》〉,《中

外文學》27 卷 5 期(1998 年 10 月)

Wolff, Janet 作、黃筱茵譯:〈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

27 卷 12 期(1999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