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27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Page 2: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琉璃中見般若

展覽時間:

日︵四︶~

日︵一︶

展覽地點:台北新光三越

樓宴會展覽館

台北市松壽路

A9

10

18

11

12

9

9

Page 3: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02 03

種下一顆種子

文•張毅

一九七七年,我二十六歲,第一次出國,第一次看到聽到源自唐代的雅樂,在別的國家保存著;演奏著。

我出生在那個艱苦的時代,每一個人,每一家,努力地讓下一代衣食溫飽。文化;或者歷史,舉凡不能當飯吃,當衣服

穿的,都以後再說了。

為了現代,為了城市,我們拆了百年老房子,挖掉五百年老樹,還來不及瞭解 「過去」,就已經把它當「包袱」地清

除乾淨。

一個以瓷器茶具銷售全世界的歐洲品牌,在他們的總部大廳,陳列著中國宜興茶壺,強調他們創業靈感是由此而來。而

今天你可能不願意知道,聞名世界的明式傢俱的木藝,今天仍然傳承的部份已經很少了。

琉璃工房創業之初,心底充滿一種民族文化的渴望激情。雖然,我根本沒有親眼見過所謂的中華文化。然而,二十五年

來那股焦慮,轉成一種激昂。

「琉璃」兩個字的定義,由此而來。

為什麼一定叫 Crystal ?為什麼要叫 art glass ?

就要叫琉璃,Liuli。彩雲易散琉璃脆的琉璃。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的琉璃。

一個摸索,一個衝動,竟然成為一種產業,琉璃,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定義。

二十五年,很多事,仍然沒有講清楚,因為,在今天這個時代,嚴格說;作比說重要。琉璃工房一路走來,深知此一道理。

但是,人生大概沒有另外一個二十五年,也就說一說吧。

Pâte-de-verre,玻璃粉鑄造,或者,法國人 Argy Rousseau 叫它 Pâte-de-cristal,水晶玻璃粉鑄造。不論是玻璃或水晶;

琉璃工房在創業之初,選擇這個技法,主要只是因為作為一種脫蠟鑄造法,它提供一種準確的細節的創作空間。

這個三千年前埃及人就熟悉的玻璃工藝,十九世紀,法國人出現過幾位以此為技法的藝術家,這是為什麼國際上,以法

文定義這個技法。

中國,的確在琉璃工房成立之後,楊惠姍傾家蕩產投入的情況下,才僥倖摸索出這個技法。

為了技法的研究開發,不問明日地堅持不懈的強韌毅力,楊惠姍當仁不讓。從一無所知,到夙夜匪懈地創作,作為一個

中國琉璃工藝史開天闢地的勇者,楊惠姍也當之無愧。

然而,對於琉璃工房的琉璃二字,更重要的是,在偶然的機會裡,從日本由水常雄先生的資料裡,知道河北省滿城縣中

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琉璃耳杯,由水先生以熟悉 Pâte-de-verre 的學者身分,判斷那兩只琉璃耳杯,是中國現存的最早

的玻璃粉鑄造器皿。

從器型上判斷,是一典型的漢代雙耳酒器,漢墓中類似造型多為木胎漆器,可以斷定琉璃耳杯是傳統中國酒器。從材質

上判斷,耳杯表面顯見極微小的氣泡,對於熟悉玻璃粉鑄造的琉璃工房,更是再熟悉沒有的 Pâte-de-verre 特徵。

這才是一個文化的震撼。

憑著激情定義的琉璃工房的琉璃;一直以為是法國人的 Pâte-de-verre,琉璃的意義,突然,就在燈火闌珊處。然而,話

說回來,當代琉璃第一又如何?如果不是夙夜匪懈,無怨無悔地燒錢如燒紙地推廣,第一;又如何?

一九九五年,琉璃工房以一個私人小企業,投入以五千萬台幣計,廣邀世界三十多國,四十多位琉璃藝術家,在台灣各

城市展覽。二零零一年,琉璃工房以更大的規模在北京,上海展出國際琉璃藝術大展,投入的龐大資金,人力,只為了

華人社會對琉璃有廣泛的認識,琉璃兩個字,遂漸進入國際社會。

約莫就是這段時間,我的確清楚聽到來自身邊的不同聲音:認為琉璃是古名稱,當代應稱玻璃。

甚至,美國社會的意見,認為琉璃的民族傾向,是一種法西斯概念。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琉璃,是一種品牌的商業運作,不是藝術。

我沒有回應過這些說法。

在這樣一個文化冷感的世代,夢想建立一個文化產業的品牌,必然面臨產業基礎建立問題,尤其是所謂藝術玻璃產業,

投入資金門檻雖然不高,但是,動輒數千萬台幣。而且,持續不斷地試驗,尋找一個獨創的表示語言,更是長期的資源

投入。

沒有產業的支持,就沒有創意的語言,沒有產業規模,就不可能支持一個藝術創新。

觀察一九六零年代迄今的所謂世界玻璃藝術發展現象:

美國,強調所謂 Studio Glass Art,工作室玻璃藝術,要獨立,要自由,要擺脫產業羈絆。五十年過去,我們並沒有看

到百花齊放的多樣發展,幾位代表藝術家,完全是一個「語言」,一個「風格」,走了五十年。

在歐洲,捷克,由於波西米亞四百年的水晶玻璃藝術的傳統,是玻璃鑄造藝術大國。李賓斯基夫婦(S. Libensky & J. Brychtova),在布拉格工藝美術學院的國家社會主義資源支持下,六零年代獨領風騷。但是,捷克分裂之後,社會進

入市場經濟,大家為了飯碗,各顯神通,價格競爭不算,對於創作限量件數,完全置之不顧,五十年來,只是每下愈況,

是我親眼所見的遺憾。

如果,要問義大利,法國,相對地,沒有足以引起重視的地位和篇幅。

琉璃工房之後,中國各大學,廣設玻璃藝術學系無數。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的琉璃定義,到處可見各琉璃品牌引用。

作為琉璃的濫觴,始作俑者,二十五年來,從文化產業的角度,反而愈來愈知道「彩雲易散琉璃脆」。

因為,產業容易,文化難。

產業的基礎,大概就如菲利浦‧考特勒(Philip Kotler)說的:Create、Communicate、Deliver、Profit。每一個環節準確

執行,大致上總能成就。

但是,文化,文化不然,勉強用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說法:文化是 Attitudes、Values、Beliefs。

突然想到年輕時候,看到雅樂演奏的現場,演奏的人很要緊,更要緊的是現場那數百位鴉雀無聲的群眾。

如果九百年過去,那種冷僻,緩慢的節奏和聲音,仍然在那些人的心目中,被珍惜,被尊重,他們肯定清楚他們從哪裡

來,也肯定知道他們是誰,以及他們要往哪裡去。

文化,於焉具體。

那麼,相較之下,琉璃的路,要成為文化,是長夜漫漫路迢迢了。

二十五年,勉強自勵,只能說:我們誠意地播下了種子。

Page 4: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04 05

1987 年,二十五年前,琉璃工房草創,

即明訂「誠意」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永遠不斷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是我們的企業願景。

未來是什麼光景都不知道,為什麼先想誠意二字,而非其它?

在物質很容易看見,也很容易滿足的世代,

很多東西,卻沒有那麼容易看見,也沒有那麼容易滿足。

面對祖祖輩輩竭盡一生,只為換取我們更好的見識,

承先啟後,如何能俯仰無愧?

琉璃工房,謹以誠意,

盼能延續那個世世代代的價值,

盼能以琉璃為載體,說一個「仁」的故事。

「仁」是什麼?「仁」代表兩個人的關係,人跟人處得好的時候,就是仁;

當個體與個體以仁為基礎,夫妻、家人、朋友,

一個個的小仁,就慢慢擴展成一個大仁。

人心安詳和樂,是不是能造化萬物?

走過二十五年,琉璃工房一直遵行著我們認定的價值,

未來二十五年,也不會改變。

有情有愛的好人間 ─ 1997「人間情」系列

「人間情系列」是琉璃工房的第一個十年階段代表作之一:引入自然界的動植物為設計主體,

以人本自然、和諧共好做為核心精神,創造出有情有愛的好天地、好人情;同時開啟對自然

生態的體察與關懷,為工房持續發展的重要主題之一。其中以台灣特有種樹蛙作為主角的作

品「大聲合唱一首歌」甫上市,海峽交流基金會即刻買下 25 件作為兩岸交流贈禮;1998 年

跨世紀的辜汪會談,汪道涵亦收到「南瓜思考」的禮物。

人間情系列以真實感人的思考結合呼應創作本質,尋找一個真實的共鳴情感。

大聲合唱一首歌 (已絕版)

對有些人來說: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對有些人來說,認同的方向定義混淆,

短期內步調無法取得共識。

對荷葉上的青蛙來說:大聲合唱一首歌。

SARS 下的永恆笑顏 ─ 2003「十三喜娃娃」系列

2003 年發生震驚全球的 SARS 疫情,在台灣社會籠罩在極大的不安中,面對不可抗力的天災、看不

見的病毒,人人起居坐臥離不開口罩,笑容也從臉上消失。「十三喜娃娃」系列,是琉璃工房在 2003年所點起的希望之光:以西方視為不吉祥的在東方卻是吉祥的數字,創作了 13 個姿態各異的娃娃 ─ 「十三喜,十三吉祥,是比多還要多,是吉祥還要吉祥,因為,本是我們長久忘了的,生而俱來的絕

對的無邪大力量。」娃娃大無畏的生命力,承載著所有美好的祝願,解人間種種不安。

天不怕娃娃、大魚娃娃、坐祥福娃娃、百毒不侵娃娃

(十三喜娃娃全套裝已絕版,僅存幾款極少量發行件數)

永遠不斷的有益人心

邁向下一個

【25 年經典作品展區】

Page 5: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豐裕由心穀粒文鎮 2012

06 07

氣蘊隆昇

琉璃工房首創以琉璃的材質燒鑄「鼎」,在技法上,直指習法商周的企

圖,其內心是相當恭敬、虔誠的。琉璃的光,使「鼎」璀燦光華,商周

之後,「鼎」,是第一次在外型的華麗的復興,而那再生的氣度的恢宏

致遠,更是一脈相承。

穀粒文鎮(已絕版)

榖粒,是一種感恩。榖粒,是一種敬畏。形式不同,本質永遠不

變。這樣一種將生命的意義,發展成為設計上的裝飾符號,琉璃

工房認為是我們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寶藏。不論用多精密的

電腦溫控窯爐,不論用多複雜的精鑄方式,我們的心裡流著遙遠

中華亙古的血液。

大願

藝術家以巨大的手掌代替母親的懷抱,給予嬰孩溫暖,細看他安祥、沉穩的

神情,那微蹙的眉頭,抿起的小嘴、皮膚的皺褶、一根根小腳指頭,觸動了

人們心裡最柔軟的一隅,這是唯有脫蠟鑄造才能做到的細膩表現。

「大願」於 1997 年、2001 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一個和尚的頭像,臉側向一邊,耳朵出奇的大,眼睛微閉,眉頭稍稍的皺在

一起,嘴唇也是閉著。不似其他作品的雕鑿細磨,卻透著一種深沉的情緒。

它的傾斜,隱隱透露出心裡的不安與掙扎,也是楊惠姍第一次脫離了藝術品

創作的思維,純粹用作品做為當時心情的寄託。

年七大主題經典作品

1. 再生經典文化,再傳千百年 ─ 鼎

琉璃工房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著重形制外的思考與反省。

「簋」和「鼎」,都是中國祭天的古禮器,用以祭祀天地、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古代的君王封建到現今的民主

社會,琉璃工房試圖找出「鼎」的現代啟示意義 ─ 回歸人

對天地自然的崇敬重視,將三千五百年的大地力量深根於內

心,喚起人對自身的自重與謙讓,建立內在的自信與氣度。

2. 是感恩,是謙卑 ─ 榖粒文鎮

豐收之時,以榖粒紋飾的祭器,裝盛五穀,雙手高舉

祭天,感謝那個不可知的大力量。那樣的謙虛的心,

是琉璃工房深深感動的價值觀。1995 年,琉璃工房推

出榖粒文鎮,將青銅時代祭器的重要圖騰,以琉璃,

重現華彩。

如果仰頭看天,會發現自己很小。如果一個人能夠不

把自己看的很大,常懷敬畏與感恩的心,那麼社會的

紛爭也許會少一些,和諧也許會多一點。

雲龍之境

3. 生命的關懷 ─ 大願

某個冬天,楊惠姍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街頭,看到一位衣衫襤褸

的婦女,手中抱著一個衣不蔽體的小孩睡在街道上,另一更小

的孩子光著屁股,趴睡在銀行過道的冰冷臺階上。

藝術家心生悲憫,創作了一款名為「大願」的作品:巨大的手

掌裡,躺著一個熟睡的嬰兒,楊惠姍覺得,那是世界上每一個

小朋友都應該得到的溫暖,也希望世人都能擁有一顆孩童般純

潔的心。

4. 無常之苦與生命之喜 ─ 傾聽

1998 年 8 月,北京故宮大展前夕,張毅心肌梗塞,緊急送醫。

楊惠姍竟日病床守望,除了日夜默禱,手中工作不斷,面對未

來的不確定,只有雕塑,成為兩人重要寄托。

10 月,張毅漸癒,兩人將當時完成之小作命名為「傾聽」,它

紀念著一個經歷生命無常的時刻,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常常

記著傾聽無常之苦,更記得傾聽生命之喜。

Page 6: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08 09

5. 花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 ─ 花舞琉璃與多情花好系列

花的主題,充滿琉璃工房對天地大美的感懷,一朵朵的琉璃花,所傳達的是對生命的

觀察,對人和自然關係的深切關心。

「花舞琉璃」與「多情花好」兩系列作品,透過精準的琉璃粉燒定色技法,表現出花

瓣的半透明質感,逐漸暈染的顏色層次,逼真動人。結合插花藝術,琉璃花朵與鮮花

互相輝映。

花開花落,終是平常,但心,可以花好常開,圓滿常在。

花舞琉璃 ─ 天喜

作品結合粉燒定色(花瓣、花蕊)及吹製(花瓶)兩種技法。大膽以琉璃造景,

花蕊與花瓶,恰如其分地置於花瓣中,琉璃花朵與插著鮮花的琉璃瓶,形成似

幻似真的景致,延伸為立體的裝置藝術,是琉璃與花藝共生的創新突破。

多情花好 ─ 秋容菊滿

此系列概念原於對法國新藝術時期琉璃藝術家 Gallé 的孺慕,藝術

家楊惠姍藉中國的「梅、蘭、菊、竹」,用手捏塑拙樸的缽,經精

妙定色,呈現充滿詩情畫意的琉璃四君子缽。

Page 7: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10 11

6. 伙伴,最重要 ─ 沒有你不行

2004 年,花旗銀行以「伙伴關係」為企業形象廣告主題,在選擇廣告主角之前,對

「partnership 印象」進行了市調。楊惠姍與張毅高舉榜上,同時上榜的尚有登陸月球

的阿姆斯壯與其搭檔艾德林;這組夥伴,也算是第一組邁出現代中國琉璃「一大步」

的第一人。

廣告影片拍攝過程中,兩位主角談了關於「伙伴關係」。張毅:兩個人彼此相信,是

很好的事情,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楊惠姍說:我想他說做我就做,我從來也不

會懷疑,伙伴很重要,彼此的相信是最有價值的。

沒有你,不行

沒有你不行,是琉璃工房藉由作品,所欲傳達的團體學習的價值。

一群走路左搖右晃小鴨子,看起來不只是滑稽,還有些笨拙。然

而,在面對一個顯然身高比他們還高的坡,一隻小鴨子用頭使勁

地把前頭的一隻小鴨子頂上高坡的畫面,底下的那一隻小鴨子,

使出吃奶的力氣的時候,呲牙咧嘴,甚至斜著的頭,緊閉雙眼的

神情,讓人動容到想要掉眼淚。

誰教他們如此崇高的情感?我們最終相信,先要有好的心,才能

看見好人間。

Page 8: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12 13

7. 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 ─ 十二生肖

每年年末,琉璃工房懷抱著最誠摯的心意,獻上新年的生肖作品,

希冀以生肖作品所象徵的精神寓意,

為新的一年帶來好運、力量,事事更向上邁進。

歷年生肖作品,不但具有傳統吉祥文化的涵義,

藝術家藉由細膩的觀察,將動物的習性、神情詮釋地唯妙唯肖。

也有取材於民俗剪紙,或卡通 Q 版比例造型的可愛作品,

以富涵童趣的創作,為當年誕生的新生兒,獻上無限的祝福。

兔年 ─ 我有大花一朵

兔年生肖系列中最受歡迎的可愛小兔子,高舉著

一朵盛開的瑪格麗特,有了它擋風遮雨什麼也不

怕。看著小兔子一臉滿足幸福的樣子,總能讓人

不由自主的微笑,就讓新的一年,以微笑和歡喜

之心,作為開端,開開心心過日子。

鼠年 ─ 舒舒服服頂上飛、牛年 ─ 滿堂彩、虎年 ─ 八千里長空、龍年 ─ 龍出東方敢為先、蛇年 ─ 快樂只能擁抱、馬年 ─ 星月相隨、

羊年 ─ 靜美高揚、猴年 ─ 愛窩窩、雞年 ─ 吉運高揚、狗年 ─ 聽說是優秀的導盲犬、豬年 ─ 諸事大吉祥

Page 9: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14 15

首位於康寧玻璃博物館授課的

華人女性藝術家

在英國玻璃重鎮

聽到「L

oretta Yang hui shan(楊惠姍)

【楊惠姍的國際藝術成就展區】

阿根廷玻璃藝術家 Alejandro Herrera,對

於楊惠姍敬佩不已,還特別在學經歷中

註明自己是楊惠姍在康寧的學生。

演講中,安德魯布華頓教授將楊惠姍歷年重要的琉璃佛像作品一一播放介紹。

楊惠姍帶領著學員們只用了一周的時間,作品全數完成!

2007年楊惠姍的作品「澄明之悟」,為康寧博物館永久典藏,三年後,她應美國紐約州康寧博物館之邀,親自踏上這裡,

於康寧的玻璃藝術教學中心大師工作坊 The Studio,進行為期一週的琉璃藝術大師班。在康寧玻璃藝術工作室的藝術

家名單上,幾乎所有的重要當代藝術家,包括:Stanislav Libenský & Jaroslava Brychtová 夫婦、Steven Weinberg、

Shinichi Higuchi 都曾在這裡授課或展覽,楊惠姍以 Loretta Yang hui shan 的名字,成為第一次在此授課的華人女性藝

術家,她以琉璃工房自行摸索、復興的琉璃脫蠟鑄造法 pâte-de-verre,與國際琉璃藝術界人士和學員進行交流。

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員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如阿根廷的年輕玻璃藝術家 Alejandro Herrera 以及來自以色列的

Batya Gil Margolit 等,有許多學生是慕名而來,甚至認為澄明之悟是影響他們走上鑄造玻璃之路的重要作品。

為了設計這次為期僅七天的脫蠟鑄造法課程,楊惠姍與團隊伙伴,規劃了近三個

月,將原先至少需兩週才能完成的脫蠟鑄造法,壓縮在六天內完成,這幾乎是一

個不可能的任務。9 月 6 日到 11 日,楊惠姍全程以英文授課,帶領著學員,從

土模雕塑開始,翻製蠟模石膏模,進入窯爐燒結,九位學員經過透不過氣的整

整五個工作天後,迎接開爐、拆石膏模,大叫聲、歡呼聲此起彼落。Oh ! My God !五天來最熱烈的開心,九位學員的作品,悉數成功,「探索鑄造玻璃」

之旅滿載而歸!

康寧博物館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成立於 1950 年,位於美國紐約,為全球最

大且最專業的玻璃博物館,擁有全世界館藏

量最大、橫跨三千五百年、共四萬五千件世

界級的作品。康寧博物館為目前國際上最

重要的玻璃教研機構,推廣琉璃藝術不遺餘

力。其教學中心 The Studio,是國際認可的

玻璃藝術學校,具備規模完善的工作室。

安德魯‧布華頓 (Andrew Brewerton)

生於 1958 年,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前達汀敦藝術

學院(Dartington College of Art)校長與伍爾弗漢普頓

大學(Wolverhampton University)玻璃藝術系主任,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榮譽教授以及北京清華大學玻璃藝術

講師,他於 1949 年後對中國藝術與設計教育的貢獻,

被記錄於 2011 年出版的《布華頓》一書中。在玻璃藝

術教育與玻璃工業領域多年,被選為英國藝術委員會會

員,並擔任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布華頓論當代玻璃藝

術的文章,廣見於期刊與論文出版。著作曾被譯為中

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種語言。

英國玻璃雙年展 (British Glass Biannual)

2004 年開始舉辦,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玻璃

藝術展演之一,並是 Stourbridge 國際玻璃

藝術節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Glass) 的重

點展覽。兩年一次的活動,展出國際上重要

的當代玻璃藝術創作,舉辦獎項、座談會、

講座、大師工作坊等活動。2012 年,第五

屆的英國玻璃雙年展大展主題,為慶祝全球

工作室玻璃藝術運動 (Studio Glass) 五十周

年暨 Stourbridge 玻璃工藝四百周年。

2012 年 8 月 25 日,在充滿了歷史感的英國洛斯金玻璃中心 (Ruskin Glass Center) 裡,我們赫然聽見一個熟悉的名字:

Loretta Yang hui shan,楊惠姍。

一張張琉璃佛像作品,投影在牆面上,一旁的演講者,正是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安德魯 ‧ 布華頓教授,他

在此屆的英國玻璃雙年展專題演講中,選擇了楊惠姍,做為演講的主角。台下的聽眾都是西方玻璃藝術界的相關專業人

士,每一個人都專注地聆聽著關於 Loretta Yang 的創作故事,關於她的技法和作品。即使在已有歐洲玻璃工業重鎮──

具有四百年玻璃工藝歷史的 Stourbridge,楊惠姍突破一般玻璃工藝的創作,仍是一個文化上的強力衝擊。

布華頓教授選擇以楊惠姍「無相無無相」系列與「更見菩提」系列作品作為演講主題,兩系列的作品皆以佛像為主要創

作概念,在創作的意念與材質、技巧的運用,都可以看到一位藝術家對自我的超越。「楊惠姍竟然將玻璃藝術的語言特

質,結合了她個人人生的閱歷,讓玻璃藝術詮釋了一種東方的生命的形而上學的哲思,這是藝術創作和真實生命的奇特

結合。」 布華頓教授如此形容。這場演講,讓西方的當代琉璃收藏家及研究者,更加了解楊惠姍這位在國際琉璃創作

領域獨占一席之地的華人琉璃藝術家,其既廣且深的藝術性格。

Page 10: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無相無無相系列

16 17

佛存在的根本,是人的煩惱,對生命無常的不安。《金剛經》裡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生命的虛妄短瞬,彷彿宇宙中的小小氣泡,楊惠姍想像佛的慈悲,觀想解脫困頓、不安的智慧,讓她的心,平和安靜。在似透非透的四方空間裡,頓悟「非有非空」的自在無礙。

我想像自己退到一個宇宙中最高的地方,回頭看看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楊惠姍是不是一個宇宙裡的小小氣泡?

那些氣泡,升起的,像是生命,又那麼虛幻?那麼絢麗,那麼不能掌握。這不就是人生嗎?

藝術家終其一生,尋找一種創作的完美精確語言,楊惠姍以琉璃材質的可能性,找到

了自己的藝術語彙。融合「脫蠟鑄造」與「熱澆鑄」兩種技法。楊惠姍以「複鑄法」,

讓原來寫實的佛像,突然有了一種抽象的「相」。生命的無常,竟有琉璃能夠如此貼

切訴說。

「無相 無無相」系列,意味著楊惠姍琉璃佛像系列的轉變。在佛像作品中,原本的個

別性、方便性,幾乎都不見了,因為那是「我」,一種割捨不了的塵世固執;取而代之,

是只用一尊世間佛像重複出現,代表多如恒河沙數的佛相。

生死之苦,原來是這麼的深沈的體驗,然而,你突然知道什麼叫看盡一切本無,而知

道當下即是的意義。

2012 年,楊惠姍甚至將構形更為簡化,代之以反覆出現的法相。

在無相裡,似真似幻的花影,法相,成為楊惠姍的琉璃佛像藝術的新語言。琉璃的材

質性格,仿佛天地般詮釋了東方哲學宗教裡的真意。這是她安詳對待生命的方法,也

是作為一個中國玻璃美術開拓者,在美學上的輝煌貢獻。

無相無無相

【無相無無相展區】

Page 11: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18 19

安德魯‧布華頓教授導覽「無相無無相」系列

「無相無無相」系列是華人藝術家楊惠姍的重要創作,同時也改寫了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除了展現多年發展而純熟的

技術外,更進一步且精準的表現佛教《心經》中的哲學思想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無相無無相」系列作品中間的佛像,在流動的透明中顯現,漂浮在包覆著它的固體通透琉璃之中,幾乎像是非實體地

存在著,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幻影。

這尊佛像一開始由蠟雕的方式作為原型(陽模),然後在其外製作石膏模(陰模)。當蠟以蒸氣融掉後,再將碎琉璃料

置入石膏模內,製作出經過窯燒的脫蠟鑄造塑像,接著加以清潔、打磨。之後,這尊塑像再度被加熱,另以一個襯有沙

子作為耐火材質的鋼模具中,注入琉璃漿,再將這尊塑像浸入,再澆鑄入琉璃漿直到佛像被包裹起來,澆鑄過程中小心

調整塑像的位置。

一連串的製模、燒製和拋光的製作過程,對於身體各方面的勞累與考驗,對於創作者都是一種修行,也是這系列作品中

的重要創作歷程,複雜的工序,彷彿一場悠遠綿長的冥想,思索著存在、無常或表象的命題。意外的發生來到,就像是

燒熔的琉璃料倒下、緩緩包圍琉璃佛像時,那些被困在其中還流動著的氣泡;而琉璃在到達一定溫度時的流動性與熔融

的特質,則揭示出萬物於時間歷程中的生長與消滅。

在現代琉璃藝術的領域中,這些風格顯著、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可被視為是一系列全心投入、虔誠奉獻的創

作結晶。這些作品之所以風格獨具,簡單地說,不單只是因為具象的美感,更來自於藝術創作的本質,藝術家捨棄了「自

我」在作品中的成分,反倒運用了大量的傳統佛教圖像元素,以「無我」更深的體悟「空」的概念,彷彿創作者試圖退

到最後面,將自身奉獻為藝術創作修煉的載體,超越了藝術本身,更一步的為佛教哲理做了一個很好的釋義。

無相無無相系列

Page 12: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慈心法華光

20 21

如果苦厄滿天,是否依然慈悲歡喜?如果處處渾沌,如何安心見性?從動蕩,從困頓,菩提更見澄明

2010 年,在連續的熬夜雕塑後的一個清晨,藝術家楊惠姍的左耳突然失聰,

她自己形容,就像一個壞掉的電話,有吱吱的雜訊,失去了對空間的判斷。

生命的失序,成了藝術家的生活障礙。

煎熬裡,藝術家選擇不停地創作。

從抗拒,否認,一位原連創作時都不聽音樂,保持心中寧靜的藝術家,

最後協調,擁抱這個狀態,這個命題。

更見菩提,以兩個相異的材質,琉璃擁抱不銹鋼鐵絲,鐵絲為琉璃帶來新的命題。

鐵網,根根交錯,冰泠且雜亂。如同生命中的束縛,充滿不安。

琉璃,透明,澄澈,具有生命與涵義。見心明性,仿佛頓悟。

鐵網的材質,深入透明的琉璃中,形成一種對話。

融合屬性不同的兩種材質,過程中,常常瞬間碎裂,只得繼續,修行。

就像闖入珍珠蛤中的一粒石礫,異質,一層層地,被耐心的裹覆,終究成為泛出溫婉光澤的珍珠。

協調中,於是豁然開悟,更得智慧。人活著,越苦,也就越能看見菩提。

在不安的人間裡,藝術家透過創作找到一個接近生命本質的答案。

更見菩提

【更見菩提展區】

Page 13: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23

安德魯‧布華頓教授導覽「更見菩提」系列

楊惠姍傑出的琉璃系列作品「更見菩提」,在佛像雕繪的藝術領域,又留下了一個全新而原創的指標。2009 年 6 月,

當我第一次在她位於上海的工作室中看到這些令人驚嘆的塑像時,這些剛燒過的塑像還未完成。從他們身上的金屬爐

灰、還未褪淨的雜質,可以確信這些作品還在製作階段。但是在這些黑不透光的佛陀坐像週圍,環繞著那些看似融化而

變形的形體,不但讓觀者的情緒被挑動的不安而騷動,同時也使得他們整合金屬及琉璃材質在脫膜鑄造琉璃作品所展現

的技術成就,似乎顯得模糊且被刻意淡化了。在這次偶然的會面中,我並沒有心理準備,會見識到這種不加修飾而使人

焦慮的能量。

「痛苦」這個字眼,既展現在創作中,金屬和琉璃材質在物理上的互斥,同時,它也是一種生理上的掙扎。過度疲累導

致楊惠姍的左耳永久性失聰,她形容自己就像是一部壞掉的電話機,分不清楚聲音的方向,而且感覺身體好像跟靈魂要

分離了。在我們所身處的這個容易受身心感官支配的世界,很容易就會把她的掙扎當作是從苦痛中興起的激情來看待。

技術上的困境,像是結構的不穩定性、鋼網熔織的失敗、琉璃與不鏽鋼配件之間能否穩固結合,最終都得靠漫長而痛苦

的測試來解決。隨著半成品的逐漸成形。編織熔燒的鐵網終於軟化,並轉變成一種優雅、看起來像一束束雲彩交織而成

的水洗印記。其延展性轉化成為一種布料質感,變成一種更穩固、不脆弱的材質。

這個系列,就我個人看來,在每個階段都可謂無懈可擊。包括一開始還未突破技術困境的所有試驗,一直到最後那些獨

一無二、具收藏價值的完成作品。就形塑聖像的成就,或就創作過程的哲學,它們都彰顯著超越琉璃工藝的的雕塑形式

意義,因為透過影像,它可以引導人沈思、冥想,並且聯想到人生不斷流動向前的概念。

這些作品熱烈而深刻地展現了他們的時代意義、材質的特質、以及凸顯了他們賴以成形的整個琉璃製作工序。就我所知,

這在佛教的造像藝術中,這是空前的成就。從粗略的起頭到極富美感的收尾,這其中蘊含驚人的美,那不僅包括了對當

下現世的人所受的苦難的思考,也展現了佛學中對於感官無常的哲理。

萬法有情

Page 14: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藝術家楊惠姍的

焰火裡的禪靜系列 蝶蘭舞

24 25

烈焰炙身汗水映火舞意志點亮生命焠煉艷火蓮華一朵

剎那即靜 即禪

焰火禪心

一個生命的命題,兩個風格的對話

玻璃的技術,是玻璃藝術家的語言,找到語言,藝術家的「夢」才能實現。

十九世紀,法國琉璃藝術大師 Emile Gallé 以他一生的精力,

創造了玻璃史上最動人的花朵「法國玫瑰」。

在 1878 年的萬國博覽會上,讓全世界為之驚艷。

那種深信一朵花是一個宇宙的生命哲學,成了楊惠姍心靈嚮往的境界。

用沒有生命的材質,說生命的故事,是藝術家畢生的使命。

然而 Gallé 的花,不能不「依附」在瓶子上,他的花是不能離開瓶身「活」出來。

2010 年,楊惠姍在高溫中將吹製的巨大琉璃瓶結合脫蠟鑄造花朵,讓花朵離開瓶身站出來,呈現花朵的真實。

自煉獄般的極端炙烈之後,呈現出細膩淡雅的禪靜,讚頌著生命。

2012 年,張毅改以在沙模中預先埋入脫蠟花朵,在沙模中進行吹製,同時接合花朵與瓶身,讓琉璃漿按照自己的意志,

自由、奔放,凝結成最自然的狀態,在充滿不定性中,展現了隨性、不受拘束的生命禪意。

楊惠姍水墨般的意蘊,張毅枯寂中的生機,是兩位藝術家對生命讚頌的、不同對話與創作表現。

焰火淬煉的生命,禪靜。

【焰火禪心展區】

Page 15: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藝術家張毅的

焰火禪心系列 白頭翁

26 27

冥想的人,也會開花

張毅,曾經是台灣極著名的導演及小說家,1980 年,以電影劇本「源」得到亞太影

展最佳編劇獎,1985 年以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獲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肯定,張毅以創作者的身分留下一部部經典作品;25 年來,做為琉璃工房的執行長,

他甘於隱藏自己的才華,以經營者的角度,引領著楊惠姍和所有的伙伴們不斷前進,

但一個天生的創作者,內在的創作渴求怎會就此停下?

有一天,楊惠姍對他說:「你寫了一輩子的書法,為什麼不用毛筆畫畫看你心中的

佛?」是啊,不同的思考,能為琉璃藝術創作帶來新的生命詮釋,於是我們看到了張

毅筆下的「自在佛」,寫意自然,不是很對稱,也不是很工整、很莊嚴,但充滿了人

的情感,張毅認為,佛像不用作態,所有的自在,仿佛完成,又仿佛尚未,隨興隨意,

不等待,也不不等待。「自在佛」最大的特質是一種禪意,是當下,是就是,是即是。

相隔十年,從「自在佛」的概念延伸到 2012 全新創作「焰火禪心」,張毅自述:

惠姍是一個非常講究準確細節的人,在創作她的花朵的時候,要求精準,要求完整的

掌控,我是一個標準的射手座,在任何一個地方超過 45 分鐘,是不能忍受的。但是

我相信,我應該有自己的語言。面對焰火禪心的系列,我突然問自己,如果是我,我

想做什麼?

我跟製作部伙伴溝通,不要讓作品受任何拘束,甚至今天做了這一件,不要再有下一

件跟它長得一樣的。它像一個人,隨心所欲,愛長什麼樣就長什麼樣,無入而不自得,

是自在的,開心的。所有的創作的過程,是很隨意的,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琉璃它

想發展成什麼,我就讓它走到哪裡。我要的,其實不能說是隨意,而是當下。

這是 25 年來第一次,我跟惠姍相對而展,各自表達。惠姍說我的作品像禪定而坐的

冥想的人,我想,冥想的人,也會開花吧。

Page 16: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28 29

張毅

楊惠姍

VS.

‧ 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音樂。

‧ 最喜歡的旅行是哪一次?

威尼斯。

‧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

生病、無力自理。

‧ 你最珍惜的財產是什麼?

健康。

‧ 你最奢侈的是什麼?

濫吃無度。

‧ 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麼?

沒有好吃的食物。

‧ 你最喜歡的職業是什麼?

歌唱家。

‧ 你對自己的外表哪一點不滿意?

無一滿意。

‧ 你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沒有好好學習鋼琴。

‧ 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麼?

彩雲易散琉璃脆,萬萬不可有最愛。

‧ 你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死去?

安靜無痛。

‧ 何時何地讓你感覺到最快樂?

儘量做到隨時隨地快樂。

‧ 如果你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麼重現?

不奢求這種事。

‧ 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羨慕那種可以享受自身才能的人,對於老天爺給的禮物,

能充分利用,這是好享受的人生。

‧ 最喜歡的旅行是哪一次?

只要有張毅在都很喜歡。因為他是懂得旅行的人,旅行是要懂得、要有知識、要有興趣、

要有好奇,射手座是絕對具備這些條件,處女座就騎著他就好了。

‧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

恐懼的東西當然很多,生命裡太多東西讓你恐懼,而最大的恐懼就是愛,

因為你越愛你就越恐懼,愛是一個引號,涵蓋著所有的東西。

‧ 你最珍惜的財產是什麼?

人啊!

‧ 你最奢侈的是什麼?

睡覺。伙伴們一直說我上輩子應該是個睡美人,所以這輩子才沒有覺可以睡。

‧ 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麼?

無聊吧。

‧ 你最喜歡的職業是什麼?

都喜歡。因為我喜歡工作,就無分職業。

‧ 你對自己的外表哪一點不滿意?

「美」的定義是很主觀的,如果以自己的標準來看,我都不太滿意,比如,大家說我的手

好看,可是我自己覺得少了一點肉,我在乎的是整體平衡的感覺。美,是需要後天的學習

與培養,培養你的對美的感受和一些情感的掌握,你可以用笑來表現你的美,你的情感。

‧ 你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嗯,當然比起來,我算是陪父母親的時間很多的,但還是覺得不太夠。

‧ 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麼?

這不太好回答,很多都是你最愛的。

‧ 你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死去?

速戰速決。

‧ 何時何地讓你感覺到最快樂?

看到大家都很好。獨樂樂不好玩,眾樂樂比較好玩。

‧ 如果你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麼重現?

走掉的人。

張毅琉璃工房 創辦人 / 創意總監

1951 年出生於台北,射手座 B 型

台灣著名的短篇小說家

台灣新銳電影導演的重要代表

台灣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

中國現代琉璃藝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曾任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玻璃藝術學系顧問教授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創辦人

張毅藝術家系列代表作品

2001 自在系列

2008 太湖石系列

2012 焰火禪心系列

太湖石系列(三)萬古心 千一自在

2010 年典藏於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貴賓廳

花好月圓 大放光明

1998 年典藏於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

1998 年典藏於英國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

楊惠姍琉璃工房 創辦人 / 藝術總監

1952 年出生於台北,處女座 A 型

台灣電影界著名的表演藝術家

兩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中國現代琉璃藝術奠基人和開拓者

曾任中國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玻璃藝術學系顧問教授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玻璃美術館示範教席

法國馬賽 CIRVA 玻璃藝術中心任示範教席

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客座授課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創辦人

楊惠姍藝術家系列代表作品

1998 花好月圓 系列

1998 大放光明

2011 焰火裡的禪靜 系列

普魯斯特問卷擷選

「 普 魯 斯 特 問 卷(Proust Questionnaire)」 由 一 系

列問題組成,問題包括被

提問者的生活、思想、價

值觀及人生經驗等。《追

億 似 水 年 華 》 作 者 馬 賽

爾 ‧ 普魯斯特,並不是這

份這份問卷的始作俑者,

但這份問卷因他特別的答

案而出名,因此後人將這

份問卷命名為「普魯斯特

問卷」。

Page 17: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30 31

脫蠟鑄造法 P

âte-de-verre

琉璃工房復興中國琉璃的創作語言

源於三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在十九世紀,法國新藝術時期 (Art Nouveau) 大量為工藝美術家廣泛使用。在

工序過程中,所需的耐火石膏模是經由蠟模加熱後脫除取得,再以琉璃原料鑄造而成,故名「脫蠟鑄造」。

根據出土文物證明,這個技法,在中國漢代就已成熟,但隨後失傳,成為中國工藝史上的遺憾。對於「中國琉璃」,歷

史給予甚少的記載,它卻在 2100 年前的西漢窯爐裡,與青銅器擁有同樣的創作工藝。脫蠟鑄造技法,實現了古人對於

雕塑上的講究,以及造型和紋路的要求,擁有了深層的文化依託。

1987 年開始,琉璃工房以這個與商周青銅器製造非常類似的技法,讓中華文化之美在現代玻璃的世界舞臺上,有了一

個新旗幟。透過脫蠟鑄造的創作語言,作品的通透澄澈,豐富琉紋,雕塑的立體表現,成為現代中國琉璃有別於西方的

獨特之處。

脫蠟鑄造工序十分複雜,需經 12 道工序方能完成,每道工序不能有任何失誤,否則易使作品碎裂、或產生不規則氣泡

或雜質。琉璃工房日以繼夜一步步摸索,將幾乎被遺忘的脫蠟鑄造法,重新延續,中國琉璃自此展開新的藝術旅程。因

為琉璃工房,今日華人地區超過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也同樣使用這個技法。

如今,現代琉璃已再次登上世界玻璃藝術的舞臺;琉璃工房,堅持不斷以那個閃耀著民族文化光澤的材質,用琉璃脫蠟

鑄造法叙述著中國琉璃的故事。

1. 設計並精細雕塑原型

經過發想討論之後,由設計師進行作品設計;再依

據設計原稿,用木櫛土雕塑原型。

2. 塗抹多層矽膠薄膜

矽膠膜,約 3 到 7 層,一層乾了再上一層,每層間

隔約 30 分鐘。厚度須一致,以避免造成蠟液外漏。3. 灌蠟

將煮沸的蠟水徐徐灌入矽膠膜中。

4. 脫矽膠膜,取得完整的蠟型

等蠟水降溫凝固之後,完整地脫去矽膠膜,

小心地取出蠟型,以防止蠟型損壞。

5. 精修蠟型灌蠟過程中,造型可能略微失真,必須經

過修蠟,將其修整為雕塑原型。

6. 蠟型翻製耐火石膏模

將蠟模置於木板上,以鐵片圍在其外,

再將石膏液灌入,直至其乾燥成固體。

7. 脫蠟

用蒸氣高溫脫蠟,蠟融解之後,取得石膏模。

8. 窯燒

玻璃料經窯爐燒結後,成為琉璃作品的燒製原料。

選擇顏色適合的原料,放置石膏模內,一起進窯爐

燒結。

9. 二次燒融

利用電腦程式設定升溫曲線、降溫曲線,以攝氏

1000 度徐徐地升溫、降溫,使玻璃原料融解,精確

流至每一細節。

10. 脫耐火石膏模

拆除耐火石膏模時,需要高度耐心及精準力道,否

則會功虧一簣。

11. 進行細節研磨修整

粗磨,切除鑄口多餘部分;細修作品;細磨,用快

速轉動的布輪打磨表面。

12. 最後品管檢查,然後鐫刻簽名

檢驗作品的品質,經過品質審核認可後,刻

上簽名,包裝;正式成為琉璃工房的作品。

【脫蠟鑄造工序展區】

頂天立地璽

Page 18: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Emile Gallé 創作的「法國玫瑰」花瓶

圖片出自《The Art of Emile Gallé》。

32

一百年,開出一朵琉璃花

1987 年,楊惠姍在紐約麥迪遜大道的一家古董店裡,她生平第一次看見 19 世紀的 pâte-de-verre 作品,一隻小老鼠叼

著一顆胡蘿蔔,老鼠是鼠灰色的,胡蘿蔔就是一顆栩栩如生的胡蘿蔔,然而,整個作品只有拳頭大小,當時,距今25年,

然而,她深深地被那樣的材質、質感和色彩迷惑。她决心有一天,要讓華人現代琉璃有那樣的色彩和質感。

Emile Gallé,是楊惠姍心中的一個名字,那個運用色彩,對植物、花朵

的描繪,在琉璃光影裡閃動的人,是心中從不消逝的影像。

Emile Gallé 說過,花朵的顏色,是上帝創造的顏色。他對花朵的熱愛,

對顏色的展現,對自然的謳歌,是對上帝的榮耀。

楊惠姍心靈深處的夢的顏色是什麼?她努力的用花朵去呈現自己每一段

時間的生命狀態,她希望那是在民族感下,獨一無二的綻放,是詩意的,

是呈現她對生命的詮釋。

她的花,放到很大很大,挑戰 pâte-de-verre 的極限,經過放大,花的顏

色逼近真實,在「真實」與「不真實」的矛盾裡,生出奇怪的「真實」,

依附在一種脆弱的琉璃材質去呈現,是生命中的謙卑和悲憫。

二十五年來,楊惠姍帶領著琉璃工房,用自己的語言、色彩,文化的風格,重述當代華人現代琉璃。她默默的做,每

一階段的創作,都是為了心中那個承諾,那個當年在紐約看到的胡蘿蔔小老鼠時許下的承諾,她可能不知道,這個承

諾已為琉璃工藝建立了全新的里程碑,她讓琉璃化為繪畫中的顏料,讓琉璃創作如同在畫布上作畫般地自由,達到一

個前所未有的境界。

每一朵花,都是對生命的探詢。

片刻乍現,換來絕美永恒。柔和含蓄,醞釀頑強綻放。

花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百年,一朵琉璃花

且舞春風共從容

【一百年,一朵琉璃花展區】

Page 19: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34 35

琉璃花朵的秘密生命

此系列花朵突破色彩束縛,另創一種賞心之境,藝術家以粉燒定色技法使花

色躍然枝頭,散發具象之美,重新妝點出東方琉璃的新容顏。

作品中,細緻的花朵前景搭襯自然寫意的背景山水,似有意又無心,從一片

曠緲的幽靜中探出,花朵盛極綻放,花心根根分明,展現春風穿花拂蕊的靈

動瞬間,但要綻放此刻,無一不考量著藝術家的智慧與耐心。琉璃花瓣豐富

的暈染層次,必先填料混色,要讓色料到達正確位置而不竄色,須精準掌握

琉璃粉料在時間、溫度及流速的變化,而粉燒過程中的熔點、傳熱、空氣介

質等變項提高燒結難度,即使定色完美,但花朵結構脆弱,接駁及拆模時稍

一不慎,花朵即可能粉身碎骨、前功盡棄。

花開無常,藝術家歷經重重心法與工法,把盛開的花朵放大,以尺寸上的極

限來反構這種無常,用無機材質反思有機生命,於焉作品不但成為雕塑語言

的新命題,更是一場絢麗的生命覺醒。

瓣片

粉燒定色的花形,紮實填上琉璃粉,再

逐層填入不同顏色層次的琉璃粉及顆粒

加溫燒熔,顆粒狀色料移動時的流紋形

成暈染的層次感。粉料傳熱性差,須較

長時間才能傳達內部發色,所以填料除

了熟練的技巧尚需高度耐心。

花朵

花朵與作品主體的接觸面極小,

接駁時支撐部位易斷裂;灌石膏

及燒結過程中,花朵可能因為無

法承受石膏發熱固化及燒結過程

熱溫差產生的應力變化而產生整

朵花掉落;拆模與拋光時也需細

心,否則花朵極易扯裂。

花托

色料從花托處填入,開口直徑

小,且填料時琉璃內在空間呈倒

反狀態,資深的填料工藝師看不

到花型,只能依靠經驗及手的觸

覺確認放料位置。

接駁處

作品先將花單獨燒製成型,再將

花與外拱圓接駁,二次燒製。造

型要渾然天成,須事先確定銜接

位置,將花與拱體連成一氣,接

合處兩造溫差不宜過大,否則融

合效果不好。 底座

各式琉璃填料做出色疊變化及透明流動

感,整塊白色底料似透不透,內含的氣

泡也似有若無。透過拋光製造琉璃光影

的深淺與虛實相應,增加想像空間,豐

富立體雕塑的賞美層次。

花瓣末端

以琉璃粉填色的花朵,燒融時會伴隨大

量氣泡,若氣泡沒有在過程中排出,末

端就會變成破口,完全無法進行細修。

於是填料時必須將粉料盡量壓得密實。

花蕊

作品細節處運用的冷工技巧繁複,凹凸

面較多處,易附著石膏模雜質,細修時

需小心剔除雜質。

作品 LOGO

「琉璃工房」字體不是事後刻造,而是

蠟模階段的原型鑲製,為保留底部末端

的字紋,需加厚鑄口,讓琉璃料透過自

體重量往下沉,將填料擠壓得更紮實。

朝花之歌

Page 20: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36 37

【今生大願展區】

亞洲巡展超過十年,參觀人數超越五十萬人

如果一個人,用最大的意志,去表述她心中最大的感動,而能夠傳達給別人,不是藝術最真切的價值嗎?敦煌莫高窟

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佛像造像並沒有任何佛師留下姓名,絲毫不影響那些佛像在傳法的價值,那麼小小的楊惠姍又何必

眼光短小,老看著自己?

對楊惠姍來說,敦煌,並不只是甘肅敦煌莫高窟這個地方。在她心裡,敦煌是從北凉開始,到晚清為止,一千四百多年

的一種藝術熱情。(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 ─ 絲綢之路上,是漢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點。東來西去的僧侶、

商人、平民百姓,無論窮富,代代相傳,傾力開鑿石窟,修建佛像,繪制壁畫,留下了一千四百年來宗教的慈悲力量,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敦

煌文化。)

1996 年,當楊惠姍站在敦煌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壁畫前,心中澎湃不能自己,望著壁畫逐漸剝落,想著這曠世的莊嚴

美麗,終將與世人永遠絕緣。楊惠姍承繼了一千四百多年來的創作熱情,以一個自身有創作力的藝術家,寧可以前人之

構思為圖,「我希望能以琉璃永留千手千眼觀音」,以琉璃材質立體重現第三窟元代壁畫,成為楊惠姍的今生大願,也

成為了她個人生命的行為藝術。

莫高窟現有編號佛窟,只有 492 窟。「楊惠姍,你應該是 493 窟。」樊錦詩院長鼓勵地說。

1999 年,中國敦煌研究院樊錦詩院長邀請楊惠姍在藏經洞發現一百年紀念時,到敦煌展覽,楊惠姍開始奮起,雕塑第

三窟千手千眼壁畫立體造像。日夜不休工作了五個月後,九二一大地震,第一尊觀音高一百多公分的泥塑原型,從離地

一百公分的工作臺摔下,斷裂成數段,五個月的心血歸零。楊惠姍堆起塑泥,重新再起,2000 年 5 月,高一百六十公分,

以玻璃纖維(Poly)製成的千手千眼彩塑觀音完成,現已是敦煌研究院永久典藏。

「今生大願」的最終,楊惠姍希望燒製出一尊高四百五十公分高的琉璃(LIULI)千手千眼觀音像,這尊琉璃觀音像,根

據預估將要花十八年才能完成。

2006 年,第一階段完成以琉璃(LIULI)燒製出高一百公分的千手千眼觀音 ─ 「千手千眼千悲智」,這尊琉璃觀音是是

敦煌第三窟壁畫首次以琉璃材質立體呈現,已是全世界至今最大的琉璃佛像造像,並被列入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 2008年《New Glass Review》重要記錄之中。

2012 年,琉璃工房成立第 25 年,楊惠姍創作了兩百公分高的琉璃(LIULI)千手千眼觀音,這是今生大願的第二階段,

也是現代琉璃創作史上最大的作品,正因如此,此尊觀音琉璃的燒製充滿了未知性。

1987 年,1996 年,2012 年……,將第三窟壁畫立體重現的决心,逐步實踐;

對楊惠姍來說,今生大願,永不休止。

1999 年,高 95 公分,為木櫛土原型,已於 921 地震中損毀。2000 年,高 160 公分,現已於敦煌研究院永久典藏。

2001 年,高 347 公分,現典藏於佛光山。

2006 年 ,高 100 公分,「千手千眼千悲智」。 2012 年,高 200 公分,尚在燒製中。

玻璃纖維(Poly)千手千眼觀音像

琉璃(LIULI)千手千眼觀音像

2011 年,高 478 公分,現典藏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千手千眼觀音塑像年表:

歷時十六年,持續進行中的行為創作

楊惠姍的今生大願計畫

Page 21: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38

佛陀紀念館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2011 年末,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本館中由星雲大師親自命名提字的「普陀洛伽山觀音殿」,殿內供奉了一座總高近五百公分,以玻璃纖維(Poly)製成的千手千眼彩塑觀音。這尊千手千眼觀音的雕塑計劃,楊惠姍在 2011 年 10 月5 日提出,必須在 12 月 25 日完成。沒有人相信完成得了,楊惠姍卻决心的要進行製作。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楊惠姍與上海、台北的近 40 位琉璃工房伙伴,日夜輪班地全力重新進行大千觀音雕塑。創作過程中,她最長連續工作時間達 50個小時,雙腳因長時間的站立而腫脹不已,甚至從雕塑高架上摔下來,而雙臂也因長時間高舉施力變得酸痛僵硬。兩個月之後,果真如期完成供奉佛光山紀念館。

1987 年開始,1990 年終於完成第一件琉璃作品,1996 年敦煌之行,發願將漸漸消失的元代壁畫以琉璃雕塑重現……,20 多年來楊惠姍完成近 400 件的佛像雕塑,此尊觀音,不只延續了敦煌造像之美,更放下了藝術家的創作堅持,讓這尊觀音要更入世,更貼近觀者。

千手千眼千悲智

2006 年,第一階段完成以琉璃(LIULI)燒製出高一百公分

的千手千眼觀音 ─ 「千手千眼千悲智」,這尊琉璃觀音是

是敦煌第三窟壁畫首次以琉璃材質立體呈現,已是全世界

至今最大的琉璃佛像造像,並被列入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

2008 年《New Glass Review》重要記錄之中。

Page 22: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40

創作實錄

兩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像

現代琉璃創作史上最大的作品

楊惠姍的今生大願,是以畢生之力,將敦煌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壁畫,翻鑄成為全琉璃的造像,這尊全琉璃的觀音像,

將會高達四百五十公分。

1996 年立下此大願,當時預估至少需要耗費十八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在十年之後,琉璃工房完成第一階段的實踐,成

功燒製出高一米的千手千眼觀音 ─ 「千手千眼千悲智」。

2011 年 9 月,高兩米的千手千眼觀音原型雕塑完成,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的研發試製,面對這件現代琉璃創作史上最大

的作品,毫無前例可循,造型又如此繁複,任何一道工序、任何一個細節,都極富挑戰性,楊惠姍與製作團隊就像一

腳踏入未知的世界,僅能參考一米千手千眼觀音燒製的數值,與資深工藝們十數年琉璃鑄造經驗,反覆進行沙盤演練。

燒製過程,若以數據呈現,歷經近 7,012 個小時的工作時程,光是作品在窯爐內的時間,歷時整整四個月;動員近

100 多位工房伙伴;使用耐火石膏材共 4,350 公斤,琉璃晶質料共 4,000 公斤。但龐大的人力、資源數據,可能也很

難說明這過程的艱辛,它像在濃霧中,走出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唯有全神貫注,帶著信念,勇敢地一步步往下走。

2012 年 1 月,第一尊兩百公分的千手千眼觀音佛身進爐試燒,4 月 27 日出爐,結果沒有成功。楊惠姍與研發團隊,

帶著第一尊的試燒經驗,在無數次的會議檢討後,預計將在 2012 年年底繼續第二尊的燒製,而能否成功,對於楊惠姍,

對於追隨今生大願的眾人來講,都已是現代琉璃創作史上的新記錄,每一步,都是壯麗而喜悅的。

打造巨型窯爐,龐大的資金成本

第一關,琉璃工房沒有可以容納燒鑄如此大的原型雕塑的融爐,為了燒鑄兩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像,投入大量資金重新訂作,打造出一間高達

四米五,總體積 55m³ 的大窯爐,想像一個人站立於窯爐門前,彷彿是要進入某座殿堂般,與一般的窯爐相較,它的巨大,昭然若揭。

灌製蠟模,手工技術挑戰真空機

原型雕塑完成後,總高兩米,寬一米三五,作品尺寸早已超過現有的灌蠟真空設備所能容納的大小,為了灌出不變形、少氣泡的完整蠟模,研發人員不斷地投入資源

實驗,最終才能灌製出品質良好的蠟模,伙伴們再對照著一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造像進行蠟模的細修調整。

灌製石膏模,失敗隱藏在電光火石之間

當蠟模完成,進入灌製耐火石膏模階段時,同樣遇到無法使用自動化石膏攪拌設備的問題。石膏模的體積達 3.8m³,光是原料就相當驚人,三噸的石膏、一噸的水,

卻要以人工一一完成灌製。帶隊的伙伴將 20~30 個人分為四組,經過縝密的石膏凝固時間計算,攪拌和灌製作業開始分批進行,只見一桶桶重量 60~80 公斤的石膏

很有節奏地倒入模板中,突然眾人一聲驚呼,大事不妙,蠟模浮起來了!短短一兩秒,灌製作業前功盡棄。為了保住蠟模,大家立即將模板全部拆除,讓石膏流出,

並馬上以消防水柱沖洗蠟模。兩天後,修補蠟模完成,進行第二次石膏灌製,伙伴們嚴格掌控灌製的時間及石膏的流速,終於克服灌製問題。

燒製前,細節確認再確認

進入燒製環節,石膏模以八噸的吊車緩緩運至窯爐區,進爐前楊惠姍帶著伙伴們對石膏模再次進行清模,整整四、五小時,大家趴在石膏模邊上,以手電筒探照石膏

模的深處,一邊仔細清理,因為此時任何一點雜質都會影響到最後作品出爐的成敗。

準備進爐,楊惠姍和資深伙伴們討論調整在石膏上方放置瓦盆及琉璃晶質料的方式,4 個大瓦盆內裝滿了近 1800 公斤的晶質料,一切就緒。

三天三夜,不斷爆出的琉璃漿

作品越大,燒結難度越高,窯爐的均溫掌控非常重要,窯爐內的溫度稍有波動,都會使作品產生斷裂。在燒結的過程中,整整三天,12 位伙伴守在窯爐旁,每小時

打開爐門一次,觀察琉璃料的熔融狀態,因石膏模過厚,造成石膏模內外的溫度不一,使玻璃料無法流入模內,溢出粘附在模外及窯爐門口。近距離面對高溫火紅的

窯爐和石膏模,伙伴們輪流穿上防火衣,費力地敲擊剷除溢出的琉璃料,然後再次添加琉璃料,如此循環作業 72 小時,所有人精疲力盡,順利完成加料作業,將窯

爐再次關閉,開始長時間的徐冷,靜待四個月後的開爐。

第一尊燒製的兩米千手千眼觀音,於 2012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2 日,在台北「琉璃工房 25 周年特展」中首次曝光展出,後將至海外巡迴展出。

灌製石膏模光是原料就高達三噸的石膏、一噸的水。

進爐前伙伴們在 4 個大瓦盆中內裝滿琉璃晶質料,

此次整個燒製過程所使用的晶質料重達 4,000 公斤。

灌製石膏作業分秒必爭,需嚴格控管時程。

伙伴們穿著防火衣與爆出的琉璃漿,搏鬥了整整 72 小時。

Page 23: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42 43

相信,就一定能看見

琉璃工房 25 年,

挫折無數,磨難不少。

很多人都問:琉璃工房是怎麼走過來的?

毅力、決心、堅持、努力;這些都是。

然而,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相信」。

也就是張毅常常念茲在茲的一句話:

「相信,就一定能看得見。」

琉璃工房在創立之初,很多人都懷疑:

「這不過是個玻璃」、「這怎麼可能完成?」、「你們別傻了」…

在這樣的挫敗裡,日復一日,很多人累了,倦了,怕了,而逃開了,放棄了,

唯有「琉璃工房」四個字,心志如一地伴隨著許多人,一路走到這裡。

回首當時,我們很小,只有七個人,廠房殘破不堪。

我們也不被人注意,幾乎神隱。但是,因為我們相信。

不相信,就不會有 25 年。

不相信,就不會有今生大願。

不相信,琉璃工房不會有現在的規模。

不相信,我們無法肩併肩走到這裡,而且,走得這麼久,走得這麼遠。

相信,

讓我們可以照著我們想要的路去走。

每當遇到事情不可能時,

這一句話的聲音,就會縈繞在心裡。

至今,我們仍有一點點的欣慰,

是我們相信,我們的原點依然是在淡水。這是我們選擇出發的地方。

25 年後;

我們仍惦念這裡的山,這裡的海,和濃重的人情味,

深厚的人文氣氛,甚至是夜市的那一碗魷魚羹湯。

給我們更大的感動是;台灣旺盛不絕的強大生命力。

謹以此「相信,就一定能看得見」系列獻給台灣。

因為相信,就一定能看見彼此;

因為相信,就一定能看見人們的微笑和擁抱;

因為相信,就一定能看見我們再創高峰,發光發熱。

相信自己,相信台灣,

相信你能在未來帶給台灣些什麼?

那是一個多美好的想像。

給自己和台灣一個讚!

【相信,就一定看得見展區】

台灣水鹿

台灣高海拔山區特有的原產野生動物,性別

特徵為雄鹿頭上長角,鹿茸角具有強盛再生

能力,每年角化後會重新生長,成熟的鹿角

形成三尖二叉枝狀,宛如山林中頭頂王冠的

王者,故水鹿又有另一個稱號:山林王者。

Page 24: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44 45

台灣原生的力量 ─ 玉山圓柏

走過 25 年,琉璃工房創作過無數揚名海內外的作品,但從未有主題像此系列一般,如此貼近台灣這個母親。玉山圓柏,

來自冷峻的艱困惡地,身形姿態神似電影《魔戒》中的奇幻樹人,穿著灰褐色樹皮外衣,以其獨一無二的生存本領,

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努力爭取立足之地。這個生長於海拔最高的樹種,風霜與天險等環境壓力無時不刻折磨它的身

軀,終而在皮膚上雕鑿出一道道歲月紋理,但圓柏始終頑強挺立,以大無畏氣勢迎向天風,舞出生命無窮張力。

蒼勁的圓柏與典雅的蝴蝶蘭,兩個對比的元素交會,彼此相生相應。工藝師巧妙嫁接的山水:狂健

與柔美、粗獷與優雅,渾厚與細膩,同體共生傾訴著同樣的生命語言。但看幾朵胭脂淡掃的蝴蝶蘭

依偎在清風傲骨的圓柏身旁,一幅剛柔並濟的律動感,背景搭襯工整切塊的透明方形琉璃體,那塊

靜默的留白,抽象幻化出禪宗的空靈悠遠,使人從有限進入無限,在這片雲霧繚繞的方寸之地做出

心靈觀照,猶如默默靜守雲深不知處的圓柏與蝴蝶蘭,面對陰晴不定的生命情境領悟出從容自在的

處世哲學。

工藝師妙用琉璃的多變性表現作品的層次佈局,透過色疊變化和燒結技法,同樣的琉璃材質可以勾

畫出圓柏軀幹上的奇異肌理,同時也綻開弱質盈盈的台灣蝴蝶蘭,更化生成幾縷煙雲飄拂而過的縹

緲天空,這種宇宙之間、無論大小、萬物同源於琉璃的創作語境,大有莊子所言:「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並生」之玄思,而工藝師以氣韻生動的琉璃語彙播放了這幅意蘊深厚的台灣之美。

玉山圓柏認識玉山圓柏

台灣分佈海拔最高的樹種,踞守寒風凜冽的高

山惡地,迎風困頓地生長,造成扭曲變異的體

態,順著線條仍可依稀摸索其奮力求生的痕跡。

Page 25: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46 47

鴨子的故事

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小女孩和哥哥們已經吵著要吃八寶鴨。他們的爸爸一大早上街去買,沒想到帶回來的是兩隻

活鴨子。小女孩替鴨子取了名字,黑鴨叫黑勞,白鴨叫阿那。

阿那脾氣溫和,黑勞喜歡啃書吃,牠們成了小女孩和哥哥們最好的玩伴。有一天,「奇怪,阿那失蹤了?是不是牠害

怕自己要變成八寶鴨,跑去躲起來?」小女孩找來找去找不著。哥哥去上廁所,聽到了呱、呱聲。原來,阿那掉進了

茅坑。吃了一肚子大便的阿那,應該沒有人想吃他了吧!

終於,中秋節到了。爸爸對媽媽說:「把他們做成八寶鴨吧。」一隻中秋節加菜,一隻送給學校的校長,因為爸爸很

久沒上班,需要找一份工作。他們的媽媽把黑勞和阿那做成了兩隻八寶鴨。小女孩哭著大聲說:「我不要吃八寶鴨!

我要黑勞與阿那。」她和哥哥們傷心地往竹林跑去,很晚很晚才回到家,沒有人願意吃八寶鴨。

小女孩很懷念阿那與黑勞,懷念和他

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將來一定

要做出阿那與黑勞,還有陪伴牠們的

妹丁鴨!」

所以,這是為什麼這個小女孩長大後,

她,慢慢地、努力地,做出了一隻隻

鴨子,這一次,牠們永遠不會變成八

寶鴨。

1998 年天下文化出版《今生相隨》,在琉璃工房十周年之際,述說楊惠姍、張毅與琉璃工房的故事。今年,琉璃工房

25 周年,與天下文化再度合作出版《琉璃中見般若──楊惠姍的藝術創作》,與《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

兩本新書,做為 25 年里程的最佳紀錄!前者為三位重量級國際藝評家撰寫,解讀賞析楊惠姍的藝術創作,後者以琉璃

工房的創辦人──張毅的角度出發,分享走入文創產業一路上的堅持與信念。

琉璃中見般若,楊惠姍的藝術創作

此書作者安德魯 ‧ 布華頓,作為重量級國際藝評家、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同時也是一名熟識楊惠姍多年的朋友,他

於去年決定寫一本專書深度談論楊惠姍的創作,並邀請法國琉璃藝術家安東尼‧勒彼里耶和英國玻璃藝術研究者基思‧

卡明斯於書中各寫一篇文章,將楊惠姍 25 年的創作精華,進行全面的深入剖析探討。

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

千度的淬煉,四分之一世紀的考驗,從膠卷鏡頭,到礦石焰火,光與熱的精粹交會,燒熔出永恆的藝術人生。琉璃工房

走過 25 年,張毅寫下一路的轉折心境,20 篇文字,蘊含著張毅與楊惠姍的堅持,凝結在琉璃中的思想與情感,更照見

在探索途中的自省與謙卑。

2012 年,10 月,天下文化珍藏出版。

紀念

周年新書鉅獻

天下文化與琉璃工房

黑勞與阿那,是藝術家楊惠姍珍貴的童年回憶,成為她日

後創作的動人元素,為了與更多朋友們分享,由張毅寫成

《三隻鴨子》故事,帶領 a-hha studio 數位動畫團隊製作,

首次完成的繪本創作,2012年10月,由和英出版社出版。

Page 26: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

48 49

琉璃藝術專題講座

主講人:

Andrew Brewerton 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Antoine Leperlier 法國百年脫蠟鑄造玻璃藝術傳人、法國國家文化騎士楊惠姍 琉璃藝術家 / 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 琉璃藝術家 / 琉璃工房創辦人

主題:

國際玻璃藝術創作之趨勢從新藝術時期 (Art Nouveau) 到當代的法國玻璃藝術楊惠姍 25 年琉璃藝術賞析

座談會資訊 / 免費入場:

10 / 27(六) 2 - 4 pm 高雄 ─ 高雄師範大學小劇場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 116 號 ( 和平校區 )

10 / 28(日)2 - 4 pm 台北 ─ 誠品信義 6F 視聽室地址:台北市松高路 11 號

報名方式:(額滿為止)

請將姓名及聯絡方式 Email 至:[email protected]或來電洽詢:02-2625-6558 #5337 陳小姐www.liuli.com

打開當代琉璃藝術的視野

Andrew Brewerton 楊惠姍 張毅Antoine Leperlier

Page 27: 琉璃中見般若 - liuli.com · 「大願」於1997年、2001年,分別被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館,及 美國寶爾博物館所典藏。 傾聽 這件病床旁完成的作品為非賣品,是琉璃工房最特別的一件作品之一。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