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e-mail:[email protected] zonghexinwen 科技报国 无...

1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 成 宽) 森林生物多 样性有着怎样的维持机制?来自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团队首次结合亚热 带森林幼苗更新动态监测数据、高通量测序 技术和邻居效应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 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方 式,提出了外生菌根真菌与病原真菌互作过 程影响植物生存的物种共存新理论。相关研 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陈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绝 大多数物种共存理论都是基于热带森林提出 的,但是亚热带和热带的森林有着非常显著 的差别,“我们认为亚热带森林多样性的形成 和维持机制和热带不一样”,不同于热带森林 主要由丛枝菌根植物构成,亚热带森林主要 由丛枝菌根植物和外生菌根植物共同构成。 研究团队前期通过对亚热带森林群落长 期动态监测发现,植物同种密度制约能够通 过种内个体相互限制,为异种个体提供生存 空间,进而促进群落植物物种共存。但是,植 物同种个体间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同种密度 制约的形成机制并不清楚。 研究人员经过10年的努力,系统监测了 浙江省开化县古田山亚热带 24 公顷森林动态 监测样地内超过100个物种,25000多株木本 植物幼苗。选取了34个物种,320个植物个 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植物根际土 壤真菌群落组成。“土壤真菌一般都与植物的 根发生相互作用,根际是他们发生相互作用 最重要的场所,为了揭示真菌和植物的相互 作用关系,我们测定了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 组成。”陈磊说。在此基础上,对群落内植物 种内相互作用强度和植物累积不同功能型土 壤真菌速度的种间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估。 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累积病原真菌和外 生菌根真菌的速度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呈显著负相关。同时,植物累积病原真菌 和外生菌根真菌的速度决定了植物种内相互 作用强度:易被病原真菌侵染的物种往往受 到较强的种内负相互作用,而能够较快与外 生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的物种较不易受到 种内负相互作用的影响。 此外,基于邻居效应模型开展的研究表 明,植物菌根类型能够显著影响同种植物个 体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对病原菌抵抗能力较 弱的丛枝菌根植物更易受到邻近同种个体的 限制,而能够与外生菌根形成共生关系的外 生菌根植物却能够保护周围异种个体免受同 种植物个体的影响。 该研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种内 相互作用强度是由有害的病原真菌和有益 的菌根真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颠覆了基 于病原菌—植物种内相互作用的经典群落 多样性维持理论,为建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 统修复理论、技术集成和示范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基础。 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破译 本报社址:北京市复兴路 15 邮政编码: 100038 查询电话: 58884031 总编室: 58884048 58884050 (传真) 策划运营中心: 58884126 广告许可证: 018 本报激光照排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每月定价: 33.00 零售:每份 2.00 4 新闻热线:010—58884052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 彭东 2019 年 10 月 9 日 星期三 综合新闻 ZONG HE XIN WEN 新华社郑州10月8日电(记者韩 朝 阳) “回忆逝水年华,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因有 所未为而有所失。雪泥鸿爪,人生如斯,…… 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俊武院士 90 岁 时讲过的话。10月7日,中宣部向社会宣传 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 称号,其科技报国、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 名利的品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是我国催化裂 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长期在中石化洛阳工 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 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 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 国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迈向世界先进水 平。如今,已92岁高龄的陈俊武仍奋战在 科研前线。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 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 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 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 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 “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 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 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 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 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 理周成平说,有着63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 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 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 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 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 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 35 年的中石化洛阳工 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 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 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 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 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 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 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 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 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 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 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 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2016年3 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 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 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 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 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 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 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 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 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 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 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 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 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 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 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 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 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 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 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 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 “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 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 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科技报国 无怨无悔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科技日报南昌10月8日电(记者勇) 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科学 技术奖励大会,对在2018年度获得该省自 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 150个奖项的科技入员及单位进行表彰和 奖励。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等 领导出席颁奖。奖金总额逾1200万元,较 往年增幅显著。 据了解,2018年度,江西在创新型省 份建设上步伐坚实、成效喜人,科技进步综 合水平位居全国第18位,是全国唯一连续 6年排位前移的省份,全社会研发投入支 出占 GDP 比重为 1.41%,同比增长 21.5%, 增幅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5.8 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通过实施重 大科技研发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该省在 高性能稀土开发应用、锂动力电池制备、重 要特色炮制技术健康功能食品研制、大飞 机钛合金物件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了 突破,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壮大,创新发展动 能加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增幅超过 60%以上。 在受到奖励的科技项目中,14项技术 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的63项技术开发 奖,新增利润逾 200 亿元,节支经费 157 亿 元,新增税收54亿元。与此同时,45项自 然科学奖在分析化学、食品科学、医学病毒 学、微博技术和电催化材料等领域均取得 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易炼红在大会讲话中,着重从打造创 新平台、汇聚创新人才、加快成果转化和优 化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 求。他强调,要全面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 科研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 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人财物支配权,最大 限度减少对创新活动的行政干预,真正做 到以创新排位置、以成果论英雄,真正让有 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江西:12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 禾) 玉米是我国 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10 月7日,在新疆昌吉州奇台总场举行的 “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绿色生产技术” 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说,通过持续开展玉 米高产潜力研究,明确了亩产1500公斤 高产形成机制,提出“密植增穗,培育高质 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与高 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已连续 6次刷新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我国玉米存在单产水平不高、高产不 高效等问题,李少昆团队通过对玉米生产 过程中光、温、水、肥需求和生产效率分 析,创新了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粒 收等关键技术。利用耐密植品种的增密 种植,提高光、热利用效率,以密度换产 量;选用早熟、脱水快品种,实现玉米籽粒 在田间直接机收,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质 量;结合精准的水分管理、化学调控、病虫 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构建了我国现 代玉米生产技术模式,普及以增密高产和 机械粒收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 技术。 李少昆团队通过该技术,创出小面积 亩 产 1517.11 公 斤 纪 录 ,将 我 国 玉 米 产 量 潜 力 提 升 421.28 公 斤 /亩 ;在 新 疆 71 团 实 施的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万亩平均 亩产达1229.8公斤,高产途径和理论得到 验证。 玉米机械籽粒收获是利用联合收获 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能大 幅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还避免在晾 晒、脱粒过程中籽粒霉烂与损失。在粒收 观摩现场,李少昆说,试验发现,玉米籽粒 含水率约在20%时,破碎率最低,收获质 量最好。目前,团队为当地陆续筛选出耐 密高产适合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构建了 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提出了高产高效绿 色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的配置 原则等,为籽粒机收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 了支撑。 据统计,该绿色生产技术已在全国建 立16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在新疆、甘肃、 内蒙古、陕西等20多省区推广,累计产生 经济效益近200亿元。 6次刷新全国纪录 玉米高产高效途径被验证 科技日报讯 ( 记者张蕴) 日前,全球首个 藏文搜索引擎“云藏”对外披露推出汉藏英手 机输入法,旨在打造藏文在手机端的高效输 入方式。 据悉, “云藏”输入法集成汉藏英3种语言文 字,其中藏文输入实现了智能联想、智能纠错、 自动下加字等特色功能。 “云藏”输入法由青海 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 发,西北民族大学语言资源创新中心协助研发, 是继“云藏”团队2016年推出全球首个藏文搜索 引擎后在藏文信息化领域又一阶段化成果。 “云藏”团队介绍,“云藏”输入法汉文和 英文输入与藏文输入可在同一界面随时切 换,实现不同文字混合输入方式,特别是藏文 输入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海量的藏文词 库,高频词优先、动态组词等让用户输入敏 捷,藏文符号键盘丰富齐全,包括了 Unicode 编码中所有藏文及梵文符号。 搜索引擎“云藏” 推出汉藏英手机输入法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Nov-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综合新闻 E-mail:zbs@stdaily.com ZONGHEXINWEN 科技报国 无 …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 · 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 “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森林生物多

样性有着怎样的维持机制?来自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团队首次结合亚热

带森林幼苗更新动态监测数据、高通量测序

技术和邻居效应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

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方

式,提出了外生菌根真菌与病原真菌互作过

程影响植物生存的物种共存新理论。相关研

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陈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绝

大多数物种共存理论都是基于热带森林提出

的,但是亚热带和热带的森林有着非常显著

的差别,“我们认为亚热带森林多样性的形成

和维持机制和热带不一样”,不同于热带森林

主要由丛枝菌根植物构成,亚热带森林主要

由丛枝菌根植物和外生菌根植物共同构成。

研究团队前期通过对亚热带森林群落长

期动态监测发现,植物同种密度制约能够通

过种内个体相互限制,为异种个体提供生存

空间,进而促进群落植物物种共存。但是,植

物同种个体间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同种密度

制约的形成机制并不清楚。

研究人员经过 10 年的努力,系统监测了

浙江省开化县古田山亚热带 24公顷森林动态

监测样地内超过 100 个物种,25000 多株木本

植物幼苗。选取了 34 个物种,320 个植物个

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植物根际土

壤真菌群落组成。“土壤真菌一般都与植物的

根发生相互作用,根际是他们发生相互作用

最重要的场所,为了揭示真菌和植物的相互

作用关系,我们测定了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

组成。”陈磊说。在此基础上,对群落内植物

种内相互作用强度和植物累积不同功能型土

壤真菌速度的种间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估。

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累积病原真菌和外

生菌根真菌的速度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呈显著负相关。同时,植物累积病原真菌

和外生菌根真菌的速度决定了植物种内相互

作用强度:易被病原真菌侵染的物种往往受

到较强的种内负相互作用,而能够较快与外

生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的物种较不易受到

种内负相互作用的影响。

此外,基于邻居效应模型开展的研究表

明,植物菌根类型能够显著影响同种植物个

体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对病原菌抵抗能力较

弱的丛枝菌根植物更易受到邻近同种个体的

限制,而能够与外生菌根形成共生关系的外

生菌根植物却能够保护周围异种个体免受同

种植物个体的影响。

该研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种内

相互作用强度是由有害的病原真菌和有益

的菌根真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颠覆了基

于病原菌—植物种内相互作用的经典群落

多样性维持理论,为建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

统修复理论、技术集成和示范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基础。

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破译

本报社址:北京市复兴路 15号 邮政编码:100038 查询电话:58884031 总编室:58884048 58884050(传真) 策划运营中心:58884126 广告许可证:018号 本报激光照排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每月定价:33.00元 零售:每份 2.00元

4新闻热线:010—58884052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 彭 东 2019 年 10 月 9 日 星期三综合新闻 ZONG HE XIN WEN

新华社郑州10月 8日电 (记者韩朝阳)“回忆逝水年华,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因有

所未为而有所失。雪泥鸿爪,人生如斯,……

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俊武院士 90 岁

时讲过的话。10 月 7 日,中宣部向社会宣传

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

称号,其科技报国、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

名利的品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是我国催化裂

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长期在中石化洛阳工

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长达 70 年的职业生涯

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

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

国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迈向世界先进水

平。如今,已 92 岁高龄的陈俊武仍奋战在

科研前线。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

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

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

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

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

“我是第 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

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

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

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

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

理周成平说,有着 63 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

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

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

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

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

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 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

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

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

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

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

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

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

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

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

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

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

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

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2016 年 3

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 6 年的陈俊武

将所得的近 20 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

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

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

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

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

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 40 年里,家庭的

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

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

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

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

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

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

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

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

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

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

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 20 年。他去外

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

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

“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 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

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

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科 技 报 国 无 怨 无 悔——“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科技日报南昌 10月 8日电 (记者寇勇)8 日,江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科学

技术奖励大会,对在 2018 年度获得该省自

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

150 个奖项的科技入员及单位进行表彰和

奖励。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等

领导出席颁奖。奖金总额逾 1200 万元,较

往年增幅显著。

据了解,2018 年度,江西在创新型省

份建设上步伐坚实、成效喜人,科技进步综

合水平位居全国第 18位,是全国唯一连续

6 年排位前移的省份,全社会研发投入支

出占 GDP 比重为 1.41%,同比增长 21.5%,

增幅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115.8

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通过实施重

大科技研发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该省在

高性能稀土开发应用、锂动力电池制备、重

要特色炮制技术健康功能食品研制、大飞

机钛合金物件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了

突破,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壮大,创新发展动

能加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增幅超过

60%以上。

在受到奖励的科技项目中,14 项技术

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的 63 项技术开发

奖,新增利润逾 200 亿元,节支经费 157 亿

元,新增税收 54 亿元。与此同时,45 项自

然科学奖在分析化学、食品科学、医学病毒

学、微博技术和电催化材料等领域均取得

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易炼红在大会讲话中,着重从打造创

新平台、汇聚创新人才、加快成果转化和优

化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

求。他强调,要全面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

科研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

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人财物支配权,最大

限度减少对创新活动的行政干预,真正做

到以创新排位置、以成果论英雄,真正让有

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江西:12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禾)玉米是我国

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10

月 7 日,在新疆昌吉州奇台总场举行的

“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绿色生产技术”

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说,通过持续开展玉

米高产潜力研究,明确了亩产 1500 公斤

高产形成机制,提出“密植增穗,培育高质

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与高

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已连续

6 次刷新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我国玉米存在单产水平不高、高产不

高效等问题,李少昆团队通过对玉米生产

过程中光、温、水、肥需求和生产效率分

析,创新了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粒

收等关键技术。利用耐密植品种的增密

种植,提高光、热利用效率,以密度换产

量;选用早熟、脱水快品种,实现玉米籽粒

在田间直接机收,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质

量;结合精准的水分管理、化学调控、病虫

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构建了我国现

代玉米生产技术模式,普及以增密高产和

机械粒收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

技术。

李少昆团队通过该技术,创出小面积

亩产 1517.11 公斤纪录,将我国玉米产量

潜力提升 421.28 公斤/亩;在新疆 71 团实

施的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万亩平均

亩产达 1229.8 公斤,高产途径和理论得到

验证。

玉米机械籽粒收获是利用联合收获

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能大

幅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还避免在晾

晒、脱粒过程中籽粒霉烂与损失。在粒收

观摩现场,李少昆说,试验发现,玉米籽粒

含水率约在 20%时,破碎率最低,收获质

量最好。目前,团队为当地陆续筛选出耐

密高产适合籽粒机械收获的品种,构建了

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提出了高产高效绿

色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的配置

原则等,为籽粒机收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

了支撑。

据统计,该绿色生产技术已在全国建

立 160 多个试验示范基地,在新疆、甘肃、

内蒙古、陕西等 20 多省区推广,累计产生

经济效益近 200 亿元。

6次刷新全国纪录 玉米高产高效途径被验证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日前,全球首个

藏文搜索引擎“云藏”对外披露推出汉藏英手

机输入法,旨在打造藏文在手机端的高效输

入方式。

据悉,“云藏”输入法集成汉藏英3种语言文

字,其中藏文输入实现了智能联想、智能纠错、

自动下加字等特色功能。“云藏”输入法由青海

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

发,西北民族大学语言资源创新中心协助研发,

是继“云藏”团队2016年推出全球首个藏文搜索

引擎后在藏文信息化领域又一阶段化成果。

“云藏”团队介绍,“云藏”输入法汉文和

英文输入与藏文输入可在同一界面随时切

换,实现不同文字混合输入方式,特别是藏文

输入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海量的藏文词

库,高频词优先、动态组词等让用户输入敏

捷,藏文符号键盘丰富齐全,包括了 Unicode

编码中所有藏文及梵文符号。

搜索引擎“云藏”推出汉藏英手机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