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抵达了舞台 -...

1
诗词三首 诗词三首 蔡慧蘋 蔡慧蘋 副刊 2019 7 29 责任编辑 谢智君 E-mail[email protected] 4 报社地址:大连西路 195 弄 12 号 邮编:200092 电话:65752600 虹口报电脑部打印排版 电话:65752149 浦东彩虹印刷厂印刷 古代的冷饮 邬时民 水天一色 摄影 文皦 第 571 期 观海听涛 观海听涛 书法 书法 马占林 马占林 清香 苏忠能 夏日江山 夏日江山 国画 国画 崔建伟 崔建伟 通观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众多的参评参 演剧目,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占了绝大多数, 但话剧《谷文昌》还是稍显特殊一些—该剧 的时间段不是革命斗争时期,也不是改革开放 时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演绎上世纪五十年 代福建省东山县解放后,河南籍部队干部谷文 昌被任命为县委书记的故事。谷文昌倾其所 有,救助百姓,且冒着犯错误、受处分的危险, 将十万名国民党壮丁家属定为“兵灾家属”,使 他们获得了工作的权利和生活的保障。在十 年任期内,谷文昌率领群众打井蓄水、治沙种 树,硬是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岛变成了绿意葱 茏的宝岛,自己却因过于劳累而罹病,过早去 世。大半个世纪过去,当这段历史、这个人物、 这些往事抵达了今日的舞台,仅凭时间的重量 便能使人感到,在革命刚刚胜利、建设尚未起 步时,谷文昌的观念及作为是如此的朴素而又 先进—既然革命是为百姓造福,既然当官是 为人民服务,那么共产党员理应以人民的愿望 和要求为方向,及时转变观念、调整策略、付诸 行动。因为忠诚无私,所以要敢于担当;因为 真诚奉献,所以去改天换地。 但仅有时间之重、题材之真和思想之深, 仍然不够。作为戏剧,还需要结构之佳、表演 之精和情感之浓。全剧的开场设定在谷文昌 去世之后,谷文昌的妻子史英萍与全县父老乡 亲来到他的坟前祭奠。编导先以百姓们的他 叙起始,继而与谷文昌的灵魂自叙相应,将故 事的“肉身”与自白的“灵魂”结合了起来。采 用这一总体上属于西方的戏剧结构,能使叙述 不拘泥于故事本身,以便自由地展示人物的内 心世界。但在倒叙的过程中,编导又在微观上 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性模式,将谷文昌初上 任、拜母亲、送粮食、请专家、找水源、救家属、 治沙暴、教子女等情节一一道来,简洁而完整, 层次分明而充满活力。两种结构互相契合,外 紧内松,富含空隙,为演员提供了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力的空间。 共和国的第一批县委书记,人数何止千 万,要演好谷文昌这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仅展现其改天换地的理想、感天动地的作为, 显然是不够的。辛柏青从人物的复杂性出发, 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剧本规定的段落,诸如面临 几万株麻黄倒伏,初次治沙失败时表现出因心 疼而有所退缩的心态;与县长吕志远因政见不 同而致激烈的冲突,后在战友之情和共同追求 下达成理解并互相支撑;弥留之际诉说抱憾东 山的缘由、抱歉乡亲的原曲、抱愧战友的原因, 以此完整地解析出人物的心理线索,展现出人 物的高洁人格……更是从生活的多样性出发, 与刘晶晶(史英萍的饰演者)运用类似工作坊 的方式创制了若干细节,诸如谷文昌前脚将夫 妻结婚衣物送给乡亲,后脚就向妻子下跪道 歉;谷文昌在夫妻争执后唱家乡戏解闷,一时 忘词,史英萍忍不住接唱,两人忍俊不禁、言归 于好……细节是创作的生命,细节真实,戏就 可信而又感人,而对细节的积累、挖掘、提炼和 展现,不是纯粹从剧本中,也不是完全从对象 的生活中,而主要是从演员自身的体验中完成 的。辛柏青将自己创作理念归纳为四个字“回 归真实”,笔者相信这种“回归”,并不是简单回 归到人物及生活的真实,而是回归到历史逻 辑、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的真实,这样做不但 不会损害人物的真实性,反而能提高人物的可 信度,产生了生活的趣味性;不但为全剧总体 凝重的风格起到了调剂作用,更对全剧大量抒 情的段落起到了铺垫和牵引的效果。辛柏青 之所以能以自然而近随性、亲和而带诙谐的表 演说服观众、感染观众,依靠的就是一个个“回 归真实”的自创细节,由低到高地塑造出“最根 本的信念是关心老百姓”“一个既有高超政治 智慧,又充满人性温暖”的谷文昌形象,自己也 成了一位“能在没戏中有戏的演员”。《谷文昌》 在排练中,演员们经常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挖 掘和创造细节,时有会心之言和神来之笔,经 过加工,既给了观众亲切乃至动容的表演,也 给了自己创造以及表现的快乐。这大概就是 现实主义的魅力与生命力所在吧! 当现实抵达了舞台 —由话剧 —由话剧 谷文昌 谷文昌 谈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 谈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 胡晓军 清晨,在和平公园草坪旁边,我如意地打 着太极拳,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感觉青青 的、淡淡的、嫩嫩的、甜甜的,让人心旷神怡,使 人思绪万千。这样的清香好像很长时间没有 闻到过了,多么的亲近、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淳 朴、多么的自然,又是多么的原始。一套 83 太极拳在清香中感到更加轻松自如,得心应 手,圆满收弓。 我顺着清香环望四周,仔细查勘脚下草 坪,真相大白。草坪昨日被绿化工人用打草机 修剪割平,青青的草坪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养 精蓄锐,乔装打扮,用一种特有的清香,自然地 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它那样的真诚、那样的朴 实、那样的温馨,那是大自然的美丽,那是植物 给人类的奉献。 这清香,仿佛让我回到了孩童的那个年 代。在瀛洲乡间原野的田埂旁,那青青的芦苇、 滚滚的麦浪、金黄的油菜花,阵阵清香扑面而 来。那时,我们多么天真活泼,景色如痴如醉, 清香淳朴芬芳,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在那高高的 谷堆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情景。玉 米棒子金黄,稻谷堆淡黄,黄豆堆青黄,我们在 打谷场上捉迷藏,这清香在月光下晚风中自由 荡漾。 这清香,仿佛使我回到了 40 多年前的军 校。深秋的三晋大地,青苹垂挂,青枣满园,果实 累累,清香四溢。清晨,海军通信学校野营拉练 队伍从太原出发,浩浩荡荡,一路青山绿水,一路 歌声嘹亮。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在大寨的 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我们挥锹平地。那沟梁、那 麦秆、那丛草,是那样的青涩芳香,它香在太行山 的脚下,香在战士们的心中。我们站在虎头山上 激情满怀,看山山青,看地地平,看牧成群。 这清香,仿佛让我回到了第二故乡—宁 波。招宝山下甬江两岸景色宜人, 23 年军旅生 涯留下了我的足迹。每当深秋,部队总要组织 助民劳动,无论在庄桥田边,还是在江南北仑, 那山间的潺潺流水,那碧绿茂盛的农家竹林,那 蜿蜒不断的乡间小路,那一望无边的稻穗在微 风中摆动,黄黄的谷,青青的山,绿绿的地,使人 赏心悦目,记忆犹新。那清香,永远在我心中 回荡。争前恐后地割稻比赛,脚上被蚂蟥的叮 咬,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历历在目。那清香永 远飘逸在我的第二故乡。 清香,伴随着人生的养分;清香,伴随着生 活的水准。清香,是自然的旋律;清香,是理想 的索求。随着环保工程的落实,让清香永远渗 透人间。 入夏,村子里头的绿荫开始浓密起来。 昨天到外婆那儿,看到院子里的树,今年又结 了不少青碧的果子,一颗,一颗,很好看。两 颗长一块儿,也好看。还有的,三四颗 紧紧挤着,更好看。 早晨上班,看到人家种的不知名 的果树,从墙头上长出来,果子结得也 很多。一颗颗,一串串,挨挨挤挤地悬 在枝头、藏在叶间,好似刚落地的娃娃 透着生命的喜悦。果树中,我对葡萄 树最有感情。小时候喜欢聚在葡萄树 藤架下玩石子捉迷藏,长大后在树下 约会恋爱,老了在树下乘凉喝茶。葡 萄树像是一处背景,是我们习以为常 的存在,不刺激眼睛,却能让人感到踏 实,它既在生长,又稳定不变,像宇宙 一样,安静而有力量。 杜甫晚年暂居夔州,也种有一棵 果树。杜甫刻刻不忘回到长安,落叶 归根,但他还是种了很多果树。人生 虽然无常,但生活还是要作长久之 计。《庄子·盗跖篇》中有记载,“古者禽 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 之民”。有巢氏是古人对先祖的命名, 就是那些在树上筑巢而居的人。他们 白天在林中打猎,捡拾橡果,晚上便在 树上休息。 所以在一些建筑师之看来,东方 建筑都是树形的,我们依然和树住在 一起。而今,我们虽然早已从树上下 来了,但无数的虫鸟儿、小兽以及肉 眼不可见的微小生命,都还依托树生 活着。 中国人与树木之间,一直存有一 份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记忆。“维 桑与梓,必恭敬止”,高大的桑梓是故 园的象征,杨柳依依是不舍之情,桃花 林是五柳先生的梦,梧桐是秋天的凉 风,松柏历经寒冬也不会凋谢。 城区工业园,有几家厂区内,种了很多木 瓜树。有年深秋,木瓜黄落,我拾回几个,以 作清供。放在藤条盘里,清香幽远,月余不 散。今年又结了不少,我每次路过,看到这些 深绿的果子,皆忍不住要看几眼。《诗经》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这样的感情,浓、烈,质直。“匪 报也,永以为好也”,大白话,脱口而 出,却是最美的诗句。人的声调、语 气,甚至神态,均显露出来了。怕对方 不明白,又叮咛了一句吗? 不过,这里的木瓜,不是我所见到 的木瓜。据百度百科来看,《诗经》里 的木瓜,是落叶灌木。我所见的木瓜, 是落叶小乔木。我写这些,既是张冠 李戴,亦算移花接木。 在古时文人看来,果树是意象,是 心爱之物,也是房前屋后的日常。因 为有它在我们生活添的那一笔,才会 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 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样的动情。 所以,从前那些多情又认真的文 人们也都是很爱树的。他们想尽办 法把树安置在自己生活里,而他们和 树的故事也被传为一段段有趣好玩 的佳话。 意气风发的少年苏轼最喜欢种松 树,那时,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跑到书 院后头的山坡上种树,用他自己话说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后来他 在杭州,就“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 如画图”,是苏堤春晓。被贬黄州任 职时,就筑东坡雪堂,周围也会种满 柳桑竹枣。 倪瓒的院子前有梧桐树,日日命 人洗之,于是洗桐也成为了画里的一 幕。文徵明晚年时,在庭院里种了两 棵梧桐,“日徘徊啸咏其中”。唐寅最 爱花树,哪怕客居异地,肺疾发作,也 不忘记嘱咐人给他寄去紫牡丹、白木 香和黄蔷薇,种在住的地方。 我前两天去郊外访友,在友人别 墅围墙外,忽见一树耸起,很多硕大的 果子从枝上垂下来,青幽幽的,定睛一看,才 知是柚子。很有新奇感。 果子熟了,很美,果子青着,也很美。 夏天吃冷饮解暑,很多人认为是近代的事 情。其实,我国早在 3000 多年的古代就有了冷 饮,足可见古人之聪明。 那么,古人是如何制作冷饮的呢?当然有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较为原始到后来 的逐步完善,以及最后冷饮品种眼花缭乱。 最早在殷商时期,吃冷饮是富贵人家的“专 利”。为了能在夏天用冰块消暑助饮,当时的达 官富人想办法在冬季凿冰藏于地窖,使之不融 化。古代冷饮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就有描述,《国风·豳风·七月》曰:“二之日凿冰 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样两句诗歌,意为十 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之中。凌阴即冰 窖的意思。由此可见,冷饮的出现在我国历史 悠久。 到了周朝,宫廷则设有“凌人”之职,专事“冰 权”制作管理。在《周礼·天官·凌人》中专门记述 了凌人按照自然时节斩冰、藏冰、启冰的情节: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 治鉴。”即夏历十二月凿冰,正月藏冰,三月启冰。 春秋末期,冷饮已摆上夏日宴席,各国诸侯 王公尤爱冰镇米酒。《楚辞·招魂》即有“挫横冻 饮,酹清凉此”之记述,可见当时冷饮制作已见 成熟,冰镇米酒醇香清爽,深受青睐。 秦汉时期,皇宫中建造专用贮藏冰物的“凌 室”。由于它和统治者生活关系密切,史籍中留 下了不少关于凌室的记载。如《汉书·惠帝本 纪》:“未央宫凌室灭。”汉代朝廷每年盛夏都要 举行隆重的赐冰仪式,把凌室中的藏冰赐给文 武大臣消暑。魏晋时,魏武帝曹操曾在漳水边 上建造了一个装潢华丽、气势宏伟的冰井台,专 用藏冰来降温。每逢酷暑天,曹氏父子常来此 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大会墨客骚 人,消暑且作诗赋,时人皆羡慕其风雅之举。 到了商业繁荣的唐朝,饮食店铺开始售卖 冷饮制品,但价格奇贵。据唐末五代王定保的 笔记小说集《唐摭言》载,盛夏蒯地人卖冰于市, 过路人热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为快。却不料 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结果 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冰都融化 了,蒯地人终于弄巧成拙,赔了本。唐人冯贽的 志怪小说《云仙杂记》也有记载:“长安冰雪,至 夏日则价等金璧。”由此可见冰块之贵。 由于藏冰难,夏天冰块价高,因此冰块也成 了“贿赂”之物。五代时期后周王仁裕所撰《开 元天宝遗事》有这样的记载: “杨国忠子弟,以奸 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 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 公大臣。惟张九龄不受此惠。”说的便是,杨国 忠以献冰块讨好众大臣之事。 到了晚唐,商人们花样翻新,在冰品中加 糖,吸引顾客购买饮用。 宋朝的冷饮发展更快,种类更多,且出现冷 饮专卖店。北宋京城汴京有冰店专卖“冰糖冰 雪冰元子”,而冰镇酸梅汤更以风味独特扬名, 官民趋之若鹜。南宋京城临安则卖“雪泡豆儿 水”“雪泡梅花酒”等,冷饮品种繁多。南宋宫廷 画家刘松年《茗阅赌市》等画作即有市井售卖冷 饮之场面。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则有诗云: “帝城 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 来,行人未吃心眼开。”杨万里还写了一首“冰 酪”诗:“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玉米盘底 碎,雪向日冰消。”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冰淇淋 的影子。 元朝以后,冷饮制品出现新突破,全新品种 冰淇淋纷纷上市。到了明清两朝,美味冷饮名 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冰淇淋制作工艺的外 传,是因为 13 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 罗。他离开我国时,元世祖把冰淇淋制作方法 传给了他,并让他带回意大利。意大利王室将 此种秘密保守了 300 年,后来从意大利传到法 兰西,直到公元 1550 年,才由意大利一位妇女 制成近代的冰淇淋。今天,在我国还有一些人 以为雪糕是自西方传入的,其实这是一种历史 的误会。 冷饮在明清时期更具特色,从清朝起随着 制冰技术的发展,冷饮不再身价百倍,成了寻常 百姓的解暑之物。 圣母殿 圣母殿 泥人莫道冷如冰 泥人莫道冷如冰圣母宫娃万种情 圣母宫娃万种情燕瘦环肥颦笑浅 燕瘦环肥颦笑浅似听莺语凤鸣声 似听莺语凤鸣声满江红 满江红 · · 过晋祠圣母殿 过晋祠圣母殿 圣母来时 圣母来时 宫院寂 宫院寂 绕珠拥 绕珠拥 苔发雨 苔发雨晓妆开镜 晓妆开镜淌墙脂 淌墙脂 青女妆成歌舞弄 青女妆成歌舞弄永新引凤 永新引凤 清箫吹 清箫吹槐风起 槐风起高髻悄相亚 高髻悄相亚家贵 家贵君不见 君不见人有媚 人有媚不见 不见人含泪 人含泪看曹衣出水 看曹衣出水似闻 似闻 环佩 环佩圆领小衣花锦簇 圆领小衣花锦簇入时重 入时重 彩泥红紫 彩泥红紫叹古今 叹古今有几个能工 有几个能工行人醉 行人醉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晋祠圣母殿小环女侍 晋祠圣母殿小环女侍 金碧飞梁 金碧飞梁阙高楼冷 阙高楼冷绣帏雕 绣帏雕 枕轻纱 枕轻纱 细篆猊炉袅 细篆猊炉袅 云母屏 云母屏 高髻瑶钗燕股 高髻瑶钗燕股箫笛起 箫笛起曲和 曲和 琵琶 琵琶看难尽 看难尽村姑窈窕 村姑窈窕初入天 初入天 无邪 无邪转身侧立 转身侧立正巧 正巧 目茫然 目茫然二八年华 二八年华束手罗衣窄 束手罗衣窄裙带松胯 裙带松胯从古娥眉相妒 从古娥眉相妒天莫 天莫 春梦休夸 春梦休夸君知否 君知否上阳旧 上阳旧 闲数飞花 闲数飞花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Oct-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蔡慧蘋蔡慧蘋

    副刊 2019年7月29日 责任编辑 谢智君 E-mail:[email protected]

    报社地址:大连西路195弄12号 邮编:200092 电话:65752600 虹口报电脑部打印排版 电话:65752149 浦东彩虹印刷厂印刷

    古代的冷饮 ■邬时民

    水天一色

    摄影 文 皦第571期

    《《观海听涛观海听涛》》

    书法书法 马占林马占林

    清 香 ■苏忠能

    《《夏日江山夏日江山》》

    国画国画 崔建伟崔建伟

    通观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众多的参评参演剧目,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占了绝大多数,但话剧《谷文昌》还是稍显特殊一些——该剧的时间段不是革命斗争时期,也不是改革开放时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演绎上世纪五十年代福建省东山县解放后,河南籍部队干部谷文昌被任命为县委书记的故事。谷文昌倾其所有,救助百姓,且冒着犯错误、受处分的危险,将十万名国民党壮丁家属定为“兵灾家属”,使他们获得了工作的权利和生活的保障。在十年任期内,谷文昌率领群众打井蓄水、治沙种树,硬是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岛变成了绿意葱茏的宝岛,自己却因过于劳累而罹病,过早去世。大半个世纪过去,当这段历史、这个人物、这些往事抵达了今日的舞台,仅凭时间的重量便能使人感到,在革命刚刚胜利、建设尚未起步时,谷文昌的观念及作为是如此的朴素而又先进——既然革命是为百姓造福,既然当官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共产党员理应以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为方向,及时转变观念、调整策略、付诸行动。因为忠诚无私,所以要敢于担当;因为真诚奉献,所以去改天换地。

    但仅有时间之重、题材之真和思想之深,仍然不够。作为戏剧,还需要结构之佳、表演之精和情感之浓。全剧的开场设定在谷文昌去世之后,谷文昌的妻子史英萍与全县父老乡

    亲来到他的坟前祭奠。编导先以百姓们的他叙起始,继而与谷文昌的灵魂自叙相应,将故事的“肉身”与自白的“灵魂”结合了起来。采用这一总体上属于西方的戏剧结构,能使叙述不拘泥于故事本身,以便自由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倒叙的过程中,编导又在微观上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性模式,将谷文昌初上任、拜母亲、送粮食、请专家、找水源、救家属、治沙暴、教子女等情节一一道来,简洁而完整,层次分明而充满活力。两种结构互相契合,外紧内松,富含空隙,为演员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共和国的第一批县委书记,人数何止千万,要演好谷文昌这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仅展现其改天换地的理想、感天动地的作为,显然是不够的。辛柏青从人物的复杂性出发,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剧本规定的段落,诸如面临几万株麻黄倒伏,初次治沙失败时表现出因心疼而有所退缩的心态;与县长吕志远因政见不同而致激烈的冲突,后在战友之情和共同追求下达成理解并互相支撑;弥留之际诉说抱憾东山的缘由、抱歉乡亲的原曲、抱愧战友的原因,以此完整地解析出人物的心理线索,展现出人物的高洁人格……更是从生活的多样性出发,与刘晶晶(史英萍的饰演者)运用类似工作坊的方式创制了若干细节,诸如谷文昌前脚将夫

    妻结婚衣物送给乡亲,后脚就向妻子下跪道歉;谷文昌在夫妻争执后唱家乡戏解闷,一时忘词,史英萍忍不住接唱,两人忍俊不禁、言归于好……细节是创作的生命,细节真实,戏就可信而又感人,而对细节的积累、挖掘、提炼和展现,不是纯粹从剧本中,也不是完全从对象的生活中,而主要是从演员自身的体验中完成的。辛柏青将自己创作理念归纳为四个字“回归真实”,笔者相信这种“回归”,并不是简单回归到人物及生活的真实,而是回归到历史逻辑、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的真实,这样做不但不会损害人物的真实性,反而能提高人物的可信度,产生了生活的趣味性;不但为全剧总体凝重的风格起到了调剂作用,更对全剧大量抒情的段落起到了铺垫和牵引的效果。辛柏青之所以能以自然而近随性、亲和而带诙谐的表演说服观众、感染观众,依靠的就是一个个“回归真实”的自创细节,由低到高地塑造出“最根本的信念是关心老百姓”“一个既有高超政治智慧,又充满人性温暖”的谷文昌形象,自己也成了一位“能在没戏中有戏的演员”。《谷文昌》在排练中,演员们经常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和创造细节,时有会心之言和神来之笔,经过加工,既给了观众亲切乃至动容的表演,也给了自己创造以及表现的快乐。这大概就是现实主义的魅力与生命力所在吧!

    当现实抵达了舞台———由话剧—由话剧《《谷文昌谷文昌》》谈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谈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一一)) ■ 胡晓军

    清晨,在和平公园草坪旁边,我如意地打着太极拳,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感觉青青的、淡淡的、嫩嫩的、甜甜的,让人心旷神怡,使人思绪万千。这样的清香好像很长时间没有闻到过了,多么的亲近、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淳朴、多么的自然,又是多么的原始。一套 83式太极拳在清香中感到更加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圆满收弓。

    我顺着清香环望四周,仔细查勘脚下草坪,真相大白。草坪昨日被绿化工人用打草机修剪割平,青青的草坪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养精蓄锐,乔装打扮,用一种特有的清香,自然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它那样的真诚、那样的朴实、那样的温馨,那是大自然的美丽,那是植物给人类的奉献。

    这清香,仿佛让我回到了孩童的那个年

    代。在瀛洲乡间原野的田埂旁,那青青的芦苇、滚滚的麦浪、金黄的油菜花,阵阵清香扑面而来。那时,我们多么天真活泼,景色如痴如醉,清香淳朴芬芳,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在那高高的谷堆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情景。玉米棒子金黄,稻谷堆淡黄,黄豆堆青黄,我们在打谷场上捉迷藏,这清香在月光下晚风中自由荡漾。

    这清香,仿佛使我回到了 40多年前的军校。深秋的三晋大地,青苹垂挂,青枣满园,果实累累,清香四溢。清晨,海军通信学校野营拉练队伍从太原出发,浩浩荡荡,一路青山绿水,一路歌声嘹亮。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在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我们挥锹平地。那沟梁、那麦秆、那丛草,是那样的青涩芳香,它香在太行山的脚下,香在战士们的心中。我们站在虎头山上

    激情满怀,看山山青,看地地平,看牧成群。这清香,仿佛让我回到了第二故乡——宁

    波。招宝山下甬江两岸景色宜人,23年军旅生涯留下了我的足迹。每当深秋,部队总要组织助民劳动,无论在庄桥田边,还是在江南北仑,那山间的潺潺流水,那碧绿茂盛的农家竹林,那蜿蜒不断的乡间小路,那一望无边的稻穗在微风中摆动,黄黄的谷,青青的山,绿绿的地,使人赏心悦目,记忆犹新。那清香,永远在我心中回荡。争前恐后地割稻比赛,脚上被蚂蟥的叮咬,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历历在目。那清香永远飘逸在我的第二故乡。

    清香,伴随着人生的养分;清香,伴随着生活的水准。清香,是自然的旋律;清香,是理想的索求。随着环保工程的落实,让清香永远渗透人间。

    入夏,村子里头的绿荫开始浓密起来。昨天到外婆那儿,看到院子里的树,今年又结了不少青碧的果子,一颗,一颗,很好看。两颗长一块儿,也好看。还有的,三四颗紧紧挤着,更好看。

    早晨上班,看到人家种的不知名的果树,从墙头上长出来,果子结得也很多。一颗颗,一串串,挨挨挤挤地悬在枝头、藏在叶间,好似刚落地的娃娃透着生命的喜悦。果树中,我对葡萄树最有感情。小时候喜欢聚在葡萄树藤架下玩石子捉迷藏,长大后在树下约会恋爱,老了在树下乘凉喝茶。葡萄树像是一处背景,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不刺激眼睛,却能让人感到踏实,它既在生长,又稳定不变,像宇宙一样,安静而有力量。

    杜甫晚年暂居夔州,也种有一棵果树。杜甫刻刻不忘回到长安,落叶归根,但他还是种了很多果树。人生虽 然 无 常 ,但 生 活 还 是 要 作 长 久 之计。《庄子·盗跖篇》中有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有巢氏是古人对先祖的命名,就是那些在树上筑巢而居的人。他们白天在林中打猎,捡拾橡果,晚上便在树上休息。

    所以在一些建筑师之看来,东方建筑都是树形的,我们依然和树住在一起。而今,我们虽然早已从树上下来了,但无数的虫鸟儿、小兽以及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命,都还依托树生活着。

    中国人与树木之间,一直存有一份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记忆。“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高大的桑梓是故园的象征,杨柳依依是不舍之情,桃花林是五柳先生的梦,梧桐是秋天的凉风,松柏历经寒冬也不会凋谢。

    城区工业园,有几家厂区内,种了很多木瓜树。有年深秋,木瓜黄落,我拾回几个,以作清供。放在藤条盘里,清香幽远,月余不

    散。今年又结了不少,我每次路过,看到这些深绿的果子,皆忍不住要看几眼。《诗经》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样的感情,浓、烈,质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大白话,脱口而出,却是最美的诗句。人的声调、语气,甚至神态,均显露出来了。怕对方不明白,又叮咛了一句吗?

    不过,这里的木瓜,不是我所见到的木瓜。据百度百科来看,《诗经》里的木瓜,是落叶灌木。我所见的木瓜,是落叶小乔木。我写这些,既是张冠李戴,亦算移花接木。

    在古时文人看来,果树是意象,是心爱之物,也是房前屋后的日常。因为有它在我们生活添的那一笔,才会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样的动情。

    所以,从前那些多情又认真的文人们也都是很爱树的。他们想尽办法把树安置在自己生活里,而他们和树的故事也被传为一段段有趣好玩的佳话。

    意气风发的少年苏轼最喜欢种松树,那时,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跑到书院后头的山坡上种树,用他自己话说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后来他在杭州,就“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是苏堤春晓。被贬黄州任职时,就筑东坡雪堂,周围也会种满柳桑竹枣。

    倪瓒的院子前有梧桐树,日日命人洗之,于是洗桐也成为了画里的一幕。文徵明晚年时,在庭院里种了两棵梧桐,“日徘徊啸咏其中”。唐寅最爱花树,哪怕客居异地,肺疾发作,也不忘记嘱咐人给他寄去紫牡丹、白木香和黄蔷薇,种在住的地方。

    我前两天去郊外访友,在友人别墅围墙外,忽见一树耸起,很多硕大的

    果子从枝上垂下来,青幽幽的,定睛一看,才知是柚子。很有新奇感。

    果子熟了,很美,果子青着,也很美。

    果树青青

    夏天吃冷饮解暑,很多人认为是近代的事情。其实,我国早在3000多年的古代就有了冷饮,足可见古人之聪明。

    那么,古人是如何制作冷饮的呢?当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较为原始到后来的逐步完善,以及最后冷饮品种眼花缭乱。

    最早在殷商时期,吃冷饮是富贵人家的“专利”。为了能在夏天用冰块消暑助饮,当时的达官富人想办法在冬季凿冰藏于地窖,使之不融化。古代冷饮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述,《国风·豳风·七月》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样两句诗歌,意为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之中。凌阴即冰窖的意思。由此可见,冷饮的出现在我国历史悠久。

    到了周朝,宫廷则设有“凌人”之职,专事“冰权”制作管理。在《周礼·天官·凌人》中专门记述了凌人按照自然时节斩冰、藏冰、启冰的情节: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即夏历十二月凿冰,正月藏冰,三月启冰。

    春秋末期,冷饮已摆上夏日宴席,各国诸侯王公尤爱冰镇米酒。《楚辞·招魂》即有“挫横冻饮,酹清凉此”之记述,可见当时冷饮制作已见成熟,冰镇米酒醇香清爽,深受青睐。

    秦汉时期,皇宫中建造专用贮藏冰物的“凌室”。由于它和统治者生活关系密切,史籍中留

    下了不少关于凌室的记载。如《汉书·惠帝本纪》:“未央宫凌室灭。”汉代朝廷每年盛夏都要举行隆重的赐冰仪式,把凌室中的藏冰赐给文武大臣消暑。魏晋时,魏武帝曹操曾在漳水边上建造了一个装潢华丽、气势宏伟的冰井台,专用藏冰来降温。每逢酷暑天,曹氏父子常来此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大会墨客骚人,消暑且作诗赋,时人皆羡慕其风雅之举。

    到了商业繁荣的唐朝,饮食店铺开始售卖冷饮制品,但价格奇贵。据唐末五代王定保的笔记小说集《唐摭言》载,盛夏蒯地人卖冰于市,过路人热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为快。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结果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冰都融化了,蒯地人终于弄巧成拙,赔了本。唐人冯贽的志怪小说《云仙杂记》也有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由此可见冰块之贵。

    由于藏冰难,夏天冰块价高,因此冰块也成了“贿赂”之物。五代时期后周王仁裕所撰《开元天宝遗事》有这样的记载:“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惟张九龄不受此惠。”说的便是,杨国忠以献冰块讨好众大臣之事。

    到了晚唐,商人们花样翻新,在冰品中加糖,吸引顾客购买饮用。

    宋朝的冷饮发展更快,种类更多,且出现冷饮专卖店。北宋京城汴京有冰店专卖“冰糖冰雪冰元子”,而冰镇酸梅汤更以风味独特扬名,官民趋之若鹜。南宋京城临安则卖“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冷饮品种繁多。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茗阅赌市》等画作即有市井售卖冷饮之场面。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则有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杨万里还写了一首“冰酪”诗:“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玉米盘底碎,雪向日冰消。”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冰淇淋的影子。

    元朝以后,冷饮制品出现新突破,全新品种冰淇淋纷纷上市。到了明清两朝,美味冷饮名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冰淇淋制作工艺的外传,是因为 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他离开我国时,元世祖把冰淇淋制作方法传给了他,并让他带回意大利。意大利王室将此种秘密保守了 300年,后来从意大利传到法兰西,直到公元 1550年,才由意大利一位妇女制成近代的冰淇淋。今天,在我国还有一些人以为雪糕是自西方传入的,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

    冷饮在明清时期更具特色,从清朝起随着制冰技术的发展,冷饮不再身价百倍,成了寻常百姓的解暑之物。

    圣母殿圣母殿泥人莫道冷如冰泥人莫道冷如冰,,圣母宫娃万种情圣母宫娃万种情。。燕瘦环肥颦笑浅燕瘦环肥颦笑浅,,似听莺语凤鸣声似听莺语凤鸣声。。

    满江红满江红··过晋祠圣母殿过晋祠圣母殿圣母来时圣母来时,,宫院寂宫院寂、、绕珠拥绕珠拥

    翠翠。。苔发雨苔发雨、、晓妆开镜晓妆开镜,,淌墙脂淌墙脂水水。。青女妆成歌舞弄青女妆成歌舞弄,,永新引凤永新引凤清箫吹清箫吹。。槐风起槐风起、、高髻悄相亚高髻悄相亚,,天天家贵家贵。。 君不见君不见,,人有媚人有媚。。君君不见不见,,人含泪人含泪。。看曹衣出水看曹衣出水,,似闻似闻环佩环佩。。圆领小衣花锦簇圆领小衣花锦簇,,入时重入时重彩泥红紫彩泥红紫。。叹古今叹古今,,有几个能工有几个能工,,行人醉行人醉。。

    凤凰台上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晋祠圣母殿小环女侍晋祠圣母殿小环女侍

    金碧飞梁金碧飞梁,,阙高楼冷阙高楼冷,,绣帏雕绣帏雕枕轻纱枕轻纱。。细篆猊炉袅细篆猊炉袅,,云母屏云母屏遮遮。。高髻瑶钗燕股高髻瑶钗燕股,,箫笛起箫笛起、、曲和曲和琵琶琵琶。。看难尽看难尽,,村姑窈窕村姑窈窕,,初入天初入天家家。。 无邪无邪。。转身侧立转身侧立,,正巧正巧目茫然目茫然,,二八年华二八年华。。束手罗衣窄束手罗衣窄,,裙带松胯裙带松胯。。从古娥眉相妒从古娥眉相妒,,天莫天莫问问、、春梦休夸春梦休夸。。君知否君知否,,上阳旧上阳旧人人,,闲数飞花闲数飞花。。

    ■许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