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骑行正当时 -...

1
05 知行 星期三 2019.09.18 责编:张黎 电话: (010)67112251 传真: (010)67113772 E-mail:[email protected] 05-08 版 格物致知 成风化人 当道路拥堵不堪,汽车寸步 难行时,自行车显得更加灵巧方 便,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以 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交通委公布 的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共享单 车运营状况显示日均骑行量为 160.4 万 次 ,而 来 自 共 享 单 车 平 台全网月活跃规模的数据也显 示 ,摩 拜 单 车 月 活 跃 4898 万 辆 , 哈喽单车月活跃达 6300万辆。 绿色出行人数的上升在自 行车专用道的相关数据中也得 到了印证。此前,高德地图联合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中 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 机 构 共 同 发 布 了《2019 年 Q2 中 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数 据显示,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 开通后,回龙观的骑行用户数量 上涨近两成。 随着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 呈现出的上升趋势,中度拥堵以 上天数也在减少。公众积极参 与绿色出行,不仅让出行变得更 加环境友好,也缓解了部分道路 的交通压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表示,相 比道路设施、绿色交通工具等硬 件的完善,公众绿色出行习惯的 真正养成,还需要更长时间。 记者了解到,回龙观自行车 专用路开通以来,仍有个别电动 车和摩托车不听劝阻违规上 路。经初步统计,3个月内有关 部门共处罚和纠正违法行为 616起。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 色交通监管的同时,公众的绿色 出行观亟待加强。这就需要政 府加强引导,在全社会积极营造 绿色出行的氛围,如通过绿色出 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 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 周和低碳日等,深入机关、社区、 校园、企业和乡村等开展绿色出 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 力,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 与公益组织“联手”,同样能 调动大众监督和践行绿色出行 的积极性。阿拉善SEE基金会 的相关发言人曾表示,参与整治 大气污染、保护蓝天是“卫蓝侠” 项目的工作之一。“骑行节作为 一种有趣、新奇又低碳、环保的 公益行动,让公众在共度欢乐时 光的同时,可以了解自己每天的 行为和减少碳排放量的关系,继 而鼓励产生更多的低碳行动,一 起守护蓝天。” 据了解,新浪环保也与拜客 广州、自然之友等环保NGO推 出过“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 活动,号召市民拿起相机拍摄城 市大街小巷存在的机动车乱停 滥放、小商贩占道摆摊等阻碍自 行车出行的照片,上传至微博, 以此唤醒全民对自行车出行状 况的关注。 如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社 会团体呼吁人们以绿色出行的方 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人们 的期待也不谋而合,那就是建成 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 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交通环 境的日益完善,绿色出行将继续 引领现代都市出行新风尚。 出行便利,道路先“绿” 公众参与,改变观念“鸟嘴的形状不同,吃的食物也不同。你 把手伸进去感受下,这只鸟是吃什么的?”张 宇鼓励着4岁的女儿将手伸进游戏箱中,感 受不同形状的鸟喙。周围的小朋友已经迫不 及待地玩起了游戏,大人们也好奇地参与 进来。 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 2019 年 全 国 科 普 日 北 京 主 场 活 动 ,用 游 戏 和 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公众与科学“零距离”接 触,提升了科普活动的吸引力。从9月14日~ 20日,全国将有1.5万个单位推出重点活动 2.4万项,预计辐射公众3.2亿人次。 大国重器彰显强国风范 今年是中国科协第十六次开展全国科普 日活动。北京主场活动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 和北京市科学中心。 中国科技馆活动区共分“砥砺强国之志” “智惠行动联播”“沃土芳华”“5G 连接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 “创新引领成长”六大板块。 从西门进入科技馆,一套11的天宫一 号目标飞行器模型吸引观众驻足拍照。进入 砥砺强国之志展区,造岛神器“天鲲号”、世界 最大起重船振华30、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一号,一件件大国重器模型和互动体验装置, 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 在碧海扬波展区, “可燃冰能否成为未来 能源”“勘探海底矿区有什么意义”等展板上 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前最新的海洋生态环 境、科学勘探等知识。一旁的深海勇士载人 潜水器模型除了展示潜水器的外形,还向观 众揭秘了内部的复杂结构,小朋友可以通过 触摸屏了解感兴趣的知识。 创新成果贴近生活 展览中,高科技产品并不高冷,各种接地 气的创新成果贴近生活,让观众大饱眼福。 雾霾的核心形成物质 —气溶胶,在科 技的加持下变身为高科技材料。这种被称为 “固体烟”的材料可以承受住1400℃的高温, 并同时兼具阻燃防火、疏水、环保等优异性 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轨道 交通、建筑和液化天然气等领域。 一件只有0.4公斤、材料厚度不过两毫米 的航天防寒服,却能拥有保暖、抗湿、轻薄、易 清洗等优异性能,能抵御5℃~-20℃的寒冷 气候;而使用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有望 突破传统硬质电池在智能穿戴领域应用的局 限性,让高科技真正走入生活。 高科技也让生活更加绿色环保。垃圾分 类以后会发生什么,燃煤电厂燃烧后的二氧 化碳如何捕集,这些环保知识以动画演示、互 动游戏等方式与观众见面。 光伏建筑技术一体化项目用展板、模型 和视频动画等方式介绍了相关原理和技术。 这个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实施的项目,将铜 铟镓硒光伏技术与建筑工程深度融合,实现 了真正意义上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让城市建 筑由能源消耗者向能源生产者转变。 互动体验享受科学 记者在活动现场发现,此次科普日活动 强调以“学习体验来感受科学”,为观众献上 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中核集团、中国核学会展出了新一代的 清洁能源供给平台。这种平台是基于中核集 团成熟的ACP100S小堆技术并参考常规船 舶,从而设计建造的浮动式核电站。其反 应堆采用一体化设计,堆芯处于船体吃水 线以下,不会发生堆芯融化等严重事故,安全 性能高。 如此深奥的科学知识,在高精尖智能机 器人“核宝”的介绍下,变得通俗易懂。身高 1 米的“核宝”刚满“1 岁”,自带“趣萌”属性的 它与孩子们面对面,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 题。它能将枯燥的核电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 的语言,配上呆萌的声音和各种可爱有趣的 表情,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 当被问到“核电站附近的海鲜能不能吃” 时,核宝回答—“确认过眼神,你是吃货一 枚”,随即引起了现场阵阵笑声。 除了智能机器人互动答疑,VR眼镜、体 感互动游戏、4D电影等高科技手段也加入到 展览当中。在辟谣趣味问答游戏中,参观者 可在触摸屏幕上点击“谣言”,如果点中了“谣 言”,气泡会破灭,非常形象生动。做完题目 后,可以扫描二维码,得到打分和专属海报。 “科普活动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有明 显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说,“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达 到 8.47% ,京 沪 两 地 均 已 突 破 20% 。 而 在 2005 年《全 民 科 学 素 养 行 动 计 划》颁 布 之 前 , 这个比例仅为1.6%。” 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和单 位今年6月联合发布了《绿色出行 行动计划(2019~2022 年)》,要 求 努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加 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强公众绿 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 出行水平。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 任王志高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前, 我国推广绿色出行需要解决两大 主要问题:基础设施和人的观念。 “从家到单位一路骑车,至少 能碰到4起汽车占道情况,还有很 多私家车就直接停在了自行车道 上。”家住朝阳区、在北新桥街道办 事处工作的刘佳祺向记者坦言,骑 车上班虽然方便了很多,但是烦恼 也不少。 汽车占道,一方面是因为司机 交通规则意识薄弱,但另一方面也 反映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不合 理及不科学。“堵车堵到怀疑人生”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样的段子透 露着人们对上下班道路拥堵的调 侃,从中也不难看出,道路规划影 响着交通的运转,也阻碍了更绿色 更低碳的出行。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高 配置则对改善区域绿色出行环境, 推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具有 示范意义。横跨京藏高速,设置 潮汐车道,采用光伏路灯和助力 系统,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打 造了人性化慢行系统。其在高 架桥上设置了8个出入口,引进 荷兰自行车坡道助力技术,上行设 置了自行车传送带,降低推行难 度;下行设置了阻力装置,提高安 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乐趣 全国科普日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寓教于乐融入生活 本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郭运洲石家庄报道 河北 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近日迎来多个公益组织的志 愿者。他们通过演节目、做游戏、手绘漫画等丰富多样 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如果废旧物品混在一起,就只能是垃圾。但分类 回收则可以变成宝贝,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让垃圾山 变成金山银山。”河北科技大学绿心社的志愿者引导着 同学们重新认识垃圾。 石家庄老年环保宣传队的师彦文老人,则用游戏 的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他拿出标有不同种类垃圾 的卡片,让孩子们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还特意展示 了专门从上海找来的垃圾桶盖,这种桶盖能播放垃圾 分类音频,引发了在场人员的浓厚兴趣。 除了垃圾分类知识的宣讲,志愿者们还携带了多 张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及爱国宣传画,实现了环境教育 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据了解,此次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活动将持续到 9月底,每周到4所~5所小学进行宣讲,将垃圾分类理 念传播到孩子们心中。 本报讯 中国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示范课进校园 活动(广西站),近日在桂林市榕湖小学拉开序幕。活 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 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 “我希望用童话为中国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在孩 子们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世界知名生态活动家冈 · 鲍利从许多常见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入手,为同学们 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环境教育示范课。 投身环保事业30多年的冈特 · 鲍利发现,让孩子 从小就接受生态教育,比教成人学习环保理念更为 重要。为此,他以当前地球生态面临的许多现实问 题为蓝本,设计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并以生动的卡 通画—《冈特生态童话》呈现给孩子们。 “地球上很多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桂林市榕 湖小学学生谢芊儿在讲座结束后感触深刻,她告诉记 者,不要期望地球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而要更善于利用 地球已有的资源。 据悉,中国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示范课进校园活 动(广西站),还将走进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临桂中 学、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朝板山初级中学等多所学校, 向广西青少年传播更多绿色低碳、生态保护方面的先 进理念和创新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 湖北省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开展新学年“生态 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生态文明宣讲团通过环保时 装秀表演、猜字游戏体验等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宣 讲“公民十条”,让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 环保知识。 本报通讯员叶相成 志愿者进校园宣讲垃圾分类 环境教育示范课精彩纷呈 石家庄 新鲜速递 校园内外 桂林 前来参观的孩子认真翻看生态互动书籍。 ◆本报见习记者肖琪 图为人们在北京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 图为人们在北京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本报记者夏莉北京报道 智能视窗井盖近日亮相 北京街头,“高颜值”的它可自动播放视频,一现身就吸 引了行人的目光。 井盖直径大约80厘米,人一靠近,井盖上镶嵌的 长方形显示屏即开始自动播放视频,画面可根据观众 的不同方位自动调整。 虽然高颜值但绝不是“样子货”,小小的井盖有着 大学问。 据了解,井盖表层下面是一层太阳能板,自带GPS 定位功能,开启需专业人员经过授权。井盖内部能加 载水位监测、有毒气体监测、红外线监测等功能,监测 数据可以实时传到后台,全天候监控城市地下管廊的 运行情况,科技范儿十足。 “井盖不仅有视频播放、红外线触发及各种环境远 程监测功能,更有趣的是它还可以开通体重采集、记 录、分析功能。”研发人员介绍,“视窗井盖还能搭载 5G 模组的井盖,按照设计,周围行人用手机扫一扫井盖上 的 二 维 码 ,下 载 APP 后 就 可 以 免 费 共 享 井 盖 的 W iFi 了。”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经投放百余个智能视窗井盖, 它们将融入新型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推动形成一张 天地一体的栅格网。 可播放视频 可监测环境 “智能视窗”井盖亮相北京 图为观众带着孩子 体验生态互动游戏。 全性。 自行车专用路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了汽车违规停放占道情 况的出现。北京市交通委项目 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明哲表 示,“我们希望将这条路打造成 全国自行车专用道路的示范工 程。”在建设中突出人性化、精细 化、绿色环保,也将给城市道路 规划和交通资源合理配置提供 有益启示。 主次分明又多样化的交通 方式,不仅充分考虑到人们出行 的各种场景,也为人们的绿色出 行提供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利 的选择。 在城市中,自行车道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北 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出现,还是让人眼前 一亮。 目前,北京回龙观至上地段自行车专用路的 日骑行量已趋于稳定。这条长约6.5公里的专用 路 运 行 3 个 月 以 来 ,约 通 过 2.1 万 ~2.4 万 辆 自 行 车。两地聚集了百度、滴滴、神州数码等多家企 业,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为1.16万通勤人口带来 了便利。 在16日启动的2019绿色出行宣传月上,交通 运输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 超过4000万人次,有效推动形成了简约适度、绿 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设置自行车专用路,无疑 为尝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 径。如何进一步倡导公众积极选择绿色出行,还 需政府从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资源配 置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谋划。 ◆本报记者文雯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ul-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爱上骑行正当时 - epaper.cenews.com.cn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9-09/18/05B/2019091805B_pdf.pdf · 一件只有0.4公斤、材料厚度不过两毫米 的航天防寒服,却能拥有保暖、抗湿、轻薄、易

05【知 行】星期三

2019.09.18

■责编:张黎■电话: (010)67112251■传真: (010)67113772■E-mail:[email protected]

05-08版格物致知 成风化人

当道路拥堵不堪,汽车寸步难行时,自行车显得更加灵巧方便,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 2019 年上半年北京市共享单车运营状况显示日均骑行量为160.4 万次,而来自共享单车平台全网月活跃规模的数据也显示,摩拜单车月活跃 4898 万辆,哈喽单车月活跃达 6300 万辆。

绿色出行人数的上升在自行车专用道的相关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此前,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了《2019 年 Q2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开通后,回龙观的骑行用户数量上涨近两成。

随着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呈现出的上升趋势,中度拥堵以上天数也在减少。公众积极参与绿色出行,不仅让出行变得更加环境友好,也缓解了部分道路的交通压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表示,相比道路设施、绿色交通工具等硬件的完善,公众绿色出行习惯的真正养成,还需要更长时间。

记者了解到,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开通以来,仍有个别电动车 和 摩 托 车 不 听 劝 阻 违 规 上路。经初步统计,3 个月内有关部 门 共 处 罚 和 纠 正 违 法 行 为616起。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交通监管的同时,公众的绿色出行观亟待加强。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在全社会积极营造绿色出行的氛围,如通过绿色出

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和乡村等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与公益组织“联手”,同样能调动大众监督和践行绿色出行的积极性。阿拉善 SEE 基金会的相关发言人曾表示,参与整治大气污染、保护蓝天是“卫蓝侠”项目的工作之一。“骑行节作为一种有趣、新奇又低碳、环保的公益行动,让公众在共度欢乐时光的同时,可以了解自己每天的行为和减少碳排放量的关系,继而鼓励产生更多的低碳行动,一起守护蓝天。”

据了解,新浪环保也与拜客广州、自然之友等环保 NGO 推出过“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活动,号召市民拿起相机拍摄城市大街小巷存在的机动车乱停滥放、小商贩占道摆摊等阻碍自行车出行的照片,上传至微博,以此唤醒全民对自行车出行状况的关注。

如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社会团体呼吁人们以绿色出行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人们的期待也不谋而合,那就是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交通环境的日益完善,绿色出行将继续引领现代都市出行新风尚。

▶出行便利,道路先“绿”◀

▶公众参与,改变观念◀

“鸟嘴的形状不同,吃的食物也不同。你把手伸进去感受下,这只鸟是吃什么的?”张宇鼓励着 4 岁的女儿将手伸进游戏箱中,感受不同形状的鸟喙。周围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 待 地 玩 起 了 游 戏 ,大 人 们 也 好 奇 地 参 与进来。

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2019 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用游戏和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公众与科学“零距离”接触,提升了科普活动的吸引力。从 9月 14日~20 日,全国将有 1.5 万个单位推出重点活动2.4万项,预计辐射公众 3.2亿人次。

大国重器彰显强国风范

今年是中国科协第十六次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北京主场活动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北京市科学中心。

中国科技馆活动区共分“砥砺强国之志”“智惠行动联播”“沃土芳华”“5G 连接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创新引领成长”六大板块。从西门进入科技馆,一套 1︰1 的天宫一

号目标飞行器模型吸引观众驻足拍照。进入砥砺强国之志展区,造岛神器“天鲲号”、世界最大起重船振华 30、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一件件大国重器模型和互动体验装置,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

在碧海扬波展区,“可燃冰能否成为未来能源”“勘探海底矿区有什么意义”等展板上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前最新的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勘探等知识。一旁的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模型除了展示潜水器的外形,还向观众揭秘了内部的复杂结构,小朋友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感兴趣的知识。

创新成果贴近生活

展览中,高科技产品并不高冷,各种接地气的创新成果贴近生活,让观众大饱眼福。

雾霾的核心形成物质——气溶胶,在科技的加持下变身为高科技材料。这种被称为

“固体烟”的材料可以承受住 1400℃的高温,并同时兼具阻燃防火、疏水、环保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轨道交通、建筑和液化天然气等领域。

一件只有 0.4 公斤、材料厚度不过两毫米的航天防寒服,却能拥有保暖、抗湿、轻薄、易清洗等优异性能,能抵御 5℃~-20℃的寒冷气候;而使用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有望突破传统硬质电池在智能穿戴领域应用的局限性,让高科技真正走入生活。

高科技也让生活更加绿色环保。垃圾分类以后会发生什么,燃煤电厂燃烧后的二氧化碳如何捕集,这些环保知识以动画演示、互动游戏等方式与观众见面。

光伏建筑技术一体化项目用展板、模型和视频动画等方式介绍了相关原理和技术。这个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实施的项目,将铜铟镓硒光伏技术与建筑工程深度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让城市建筑由能源消耗者向能源生产者转变。

互动体验享受科学

记者在活动现场发现,此次科普日活动强调以“学习体验来感受科学”,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中核集团、中国核学会展出了新一代的清洁能源供给平台。这种平台是基于中核集团成熟的 ACP100S 小堆技术并参考常规船舶,从而设计建造的浮动 式 核 电 站 。 其 反应 堆 采 用 一 体 化 设 计 ,堆 芯 处 于 船体吃水线以下,不会发生堆芯融化等严重事故,安全性能高。

如此深奥的科学知识,在高精尖智能机器人“核宝”的介绍下,变得通俗易懂。身高1 米的“核宝”刚满“1 岁”,自带“趣萌”属性的它与孩子们面对面,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它能将枯燥的核电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上呆萌的声音和各种可爱有趣的表情,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

当被问到“核电站附近的海鲜能不能吃”

时,核宝回答——“确认过眼神,你是吃货一枚”,随即引起了现场阵阵笑声。

除了智能机器人互动答疑,VR 眼镜、体感互动游戏、4D 电影等高科技手段也加入到展览当中。在辟谣趣味问答游戏中,参观者可在触摸屏幕上点击“谣言”,如果点中了“谣言”,气泡会破灭,非常形象生动。做完题目后,可以扫描二维码,得到打分和专属海报。

“科普活动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有明显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8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 8.47%,京沪两地均已突破 20%。而在2005 年《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颁布之前,这个比例仅为 1.6%。”

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和单位今年 6 月联合发布了《绿色出行行 动 计 划(2019~2022 年)》,要 求努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前,我国推广绿色出行需要解决两大主要问题:基础设施和人的观念。

“从家到单位一路骑车,至少能碰到 4 起汽车占道情况,还有很多私家车就直接停在了自行车道上。”家住朝阳区、在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刘佳祺向记者坦言,骑车上班虽然方便了很多,但是烦恼也不少。

汽车占道,一方面是因为司机

交通规则意识薄弱,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不合理及不科学。“堵车堵到怀疑人生”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样的段子透露着人们对上下班道路拥堵的调侃,从中也不难看出,道路规划影响着交通的运转,也阻碍了更绿色更低碳的出行。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高配置则对改善区域绿色出行环境,推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具有示范意义。横跨京藏 高 速 ,设 置潮汐车道,采用光伏路灯和助力系统,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打造 了 人 性 化 慢 行 系 统 。 其 在 高架 桥 上 设 置 了 8 个 出 入 口 ,引 进荷兰自行车坡道助力技术,上行设置了自行车传送带,降低推行难度;下行设置了阻力装置,提高安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爱上骑行正当时

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乐趣全国科普日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寓教于乐融入生活

校园内外

本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郭运洲石家庄报道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近日迎来多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他们通过演节目、做游戏、手绘漫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如果废旧物品混在一起,就只能是垃圾。但分类回收则可以变成宝贝,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让垃圾山变成金山银山。”河北科技大学绿心社的志愿者引导着同学们重新认识垃圾。

石家庄老年环保宣传队的师彦文老人,则用游戏的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他拿出标有不同种类垃圾的卡片,让孩子们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还特意展示了专门从上海找来的垃圾桶盖,这种桶盖能播放垃圾分类音频,引发了在场人员的浓厚兴趣。

除了垃圾分类知识的宣讲,志愿者们还携带了多张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及爱国宣传画,实现了环境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据了解,此次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活动将持续到9 月底,每周到 4 所~5 所小学进行宣讲,将垃圾分类理念传播到孩子们心中。

本报讯 中国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示范课进校园活动(广西站),近日在桂林市榕湖小学拉开序幕。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

“我希望用童话为中国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世界知名生态活动家冈特·鲍利从许多常见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入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环境教育示范课。

投身环保事业 30 多年的冈特·鲍利发现,让孩子从小就接受生态教育,比教成人学 习 环 保 理 念 更 为重要。为此,他以当前地球生态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为蓝本,设计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并以生动的卡通画——《冈特生态童话》呈现给孩子们。

“地球上很多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桂林市榕湖小学学生谢芊儿在讲座结束后感触深刻,她告诉记者,不要期望地球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而要更善于利用地球已有的资源。

据悉,中国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示范课进校园活动(广西站),还将走进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临桂中学、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朝板山初级中学等多所学校,向广西青少年传播更多绿色低碳、生态保护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

湖北省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开展新学年“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生态文明宣讲团通过环保时装秀表演、猜字游戏体验等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宣讲“公民十条”,让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环保知识。 本报通讯员叶相成

志愿者进校园宣讲垃圾分类

环境教育示范课精彩纷呈

石家庄

新鲜速递

校园内外

桂林

前来参观的孩子认真翻看生态互动书籍。

◆本报见习记者肖琪

图为人们在北京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图为人们在北京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

本报记者夏莉北京报道 智能视窗井盖近日亮相北京街头,“高颜值”的它可自动播放视频,一现身就吸引了行人的目光。

井盖直径大约 80 厘米,人一靠近,井盖上镶嵌的长方形显示屏即开始自动播放视频,画面可根据观众的不同方位自动调整。

虽然高颜值但绝不是“样子货”,小小的井盖有着大学问。

据了解,井盖表层下面是一层太阳能板,自带 GPS定位功能,开启需专业人员经过授权。井盖内部能加载水位监测、有毒气体监测、红外线监测等功能,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到后台,全天候监控城市地下管廊的运行情况,科技范儿十足。

“井盖不仅有视频播放、红外线触发及各种环境远程监测功能,更有趣的是它还可以开通体重采集、记录、分析功能。”研发人员介绍,“视窗井盖还能搭载 5G模组的井盖,按照设计,周围行人用手机扫一扫井盖上的二维码,下载 APP 后就可以免费共享井盖的 WiFi了。”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经投放百余个智能视窗井盖,它们将融入新型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推动形成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

可播放视频可监测环境

“智能视窗”井盖亮相北京图为观众带着孩子体验生态互动游戏。

全性。自行车专用路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了汽车违规停放占道情况的出现。北京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明哲表示,“我们希望将这条路打造成全国自行车专用道路的示范工程。”在建设中突出人性化、精细

化、绿色环保,也将给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有益启示。

主次分明又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不仅充分考虑到人们出行的各种场景,也为人们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利的选择。

在城市中,自行车道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出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北京回龙观至上地段自行车专用路的日骑行量已趋于稳定。这条长约 6.5 公里的专用路运行 3 个月以来,约通过 2.1 万~2.4 万辆自行车。两地聚集了百度、滴滴、神州数码等多家企业,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为 1.16 万通勤人口带来了便利。

在 16 日启动的 2019 绿色出行宣传月上,交通运输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超过 4000 万人次,有效推动形成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设置自行车专用路,无疑为尝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如何进一步倡导公众积极选择绿色出行,还需政府从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谋划。

◆本报记者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