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36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 1958 年~1979 年邮科所阶段,其研制的设备包括特高频收发 信机、步谈机、小型天线、微波通信设备以及增量调制保密终端机。 1.特高频收发信机 1959 年中,邮科所先后研制成功多套无线通信设备,如“粤特-4”型四路特高频收发信机,以 及“粤特-12”特高频收发信机,该机可用 12 路载波低频段终端设备配套,开通 12 个话路,架 设灵活,经济效益好,曾在广州—肇庆电路上开通使用。 1962 年,邮科所研制成功“特高频馈线延长设备”,包括发信放大器的研制,使特高频收发信 机可以远离天线,以达到隐蔽的目的,应用于军事通信部门的省内部分机务站。 2.步谈机 1966 年,邮科所研制成功“晶体管步谈机”,解决了短距离活动通信需要。该机通信半径为 3 公里,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适合渔业、建筑施工、水利、邮电等活动通信使用。造出 样机 13 部,在仁化、湛江、惠东等地试用,效果超过原定指标。 3.小型天线 军用汽车上短波无线通信,传统上使用 4.8 米鞭状天线,行动不便,性能不稳定,通信效果也 不佳。1970 年,上级下达任务,要求邮科所与广东省军区通信处合作进行“短波小型车载天线 研制及运动通信试验”。是年 6 月开始,邮科所对短波天线小型化进行了研究,并不断推向深入。 1974 年,研制成功小型车载天线,通信效果比 4.8 米天线优越,白天通信沟通率达 100%,高度 只有 0.35 米,信号稳定,居国内先进水平,在部队推广使用。 4.微波通信设备 1973 年,邮科所研制成 WT-60 60 路微波通信设备,在广州—佛山电路上以 60 路晶体管载波 机作终端试行开通,通信情况良好。后因载波终端机移接高频电缆开放话务,微波设备没有终 端配套而停用。 1975 4 月,邮电部计财局、邮电部科学研究院和省局领导指示邮科所进行“琼州海峡 4GC 频段微波传播特性研究”。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高稳定度的发讯设备和高灵敏度的接收设 备,需先行研制。1976 年,邮科所采用锁相技术,研制成稳定性能好、灵敏度高的“4GC 全固 态化微波传播测试设备”,其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 1978 7 月,邮科所研制成功“500mc 加密数字微波设备”。经室内闭环和室外开环(白云山 至邮科所)试验表明,设备性能基本达到原设计的要求。随后根据省局工研处和农话处提供的 中间地段进行电测比较,发现一些问题,整治后作环境试验,然后再上线路试验。后因项目负 责人调走,本机试验终止。 5.增量调制保密终端机 1977 年下半年,省局指示邮科所研究解决沿海岛屿无线电话通讯的保密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努 力,完成一项十六路增量调制保密终端机的设计(包括终端站方框图、中继站方框图、各主要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19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 1958 年~1979 年邮科所阶段,其研制的设备包括特高频收发

信机、步谈机、小型天线、微波通信设备以及增量调制保密终端机。 1.特高频收发信机 1959 年中,邮科所先后研制成功多套无线通信设备,如“粤特-4”型四路特高频收发信机,以

及“粤特-12”特高频收发信机,该机可用 12 路载波低频段终端设备配套,开通 12 个话路,架

设灵活,经济效益好,曾在广州—肇庆电路上开通使用。 1962 年,邮科所研制成功“特高频馈线延长设备”,包括发信放大器的研制,使特高频收发信

机可以远离天线,以达到隐蔽的目的,应用于军事通信部门的省内部分机务站。 2.步谈机 1966 年,邮科所研制成功“晶体管步谈机”,解决了短距离活动通信需要。该机通信半径为 3公里,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适合渔业、建筑施工、水利、邮电等活动通信使用。造出

样机 13 部,在仁化、湛江、惠东等地试用,效果超过原定指标。 3.小型天线 军用汽车上短波无线通信,传统上使用 4.8 米鞭状天线,行动不便,性能不稳定,通信效果也

不佳。1970 年,上级下达任务,要求邮科所与广东省军区通信处合作进行“短波小型车载天线

研制及运动通信试验”。是年 6 月开始,邮科所对短波天线小型化进行了研究,并不断推向深入。

1974 年,研制成功小型车载天线,通信效果比 4.8 米天线优越,白天通信沟通率达 100%,高度

只有 0.35 米,信号稳定,居国内先进水平,在部队推广使用。 4.微波通信设备 1973 年,邮科所研制成 WT-60 型 60 路微波通信设备,在广州—佛山电路上以 60 路晶体管载波

机作终端试行开通,通信情况良好。后因载波终端机移接高频电缆开放话务,微波设备没有终

端配套而停用。 1975 年 4 月,邮电部计财局、邮电部科学研究院和省局领导指示邮科所进行“琼州海峡 4GC频段微波传播特性研究”。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高稳定度的发讯设备和高灵敏度的接收设

备,需先行研制。1976 年,邮科所采用锁相技术,研制成稳定性能好、灵敏度高的“4GC 全固

态化微波传播测试设备”,其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 1978 年 7 月,邮科所研制成功“500mc 加密数字微波设备”。经室内闭环和室外开环(白云山

至邮科所)试验表明,设备性能基本达到原设计的要求。随后根据省局工研处和农话处提供的

中间地段进行电测比较,发现一些问题,整治后作环境试验,然后再上线路试验。后因项目负

责人调走,本机试验终止。 5.增量调制保密终端机 1977 年下半年,省局指示邮科所研究解决沿海岛屿无线电话通讯的保密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努

力,完成一项十六路增量调制保密终端机的设计(包括终端站方框图、中继站方框图、各主要

Page 2: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机盘的电原理图、保密终端机方案的说明),准备配备国产微波设备使用,由于 1978 年下半年,

广东沿海的主要岛屿与大陆间已敷设水线,广东省内这些地区,对无线通讯已无迫切需要。同

时邮电体制改革后,地方上对邮电研究已不给予投资。考虑到邮科所承担的任务较多,微波通

信研究方面技术力量不足,设备加工困难等原因,邮科所于 1979 年终止了十六路增量调制保密

终端机的研制。 (二) 软科学研究及工程实施

无线通信技术软科学的研究分两个时期,一是邮科所阶段,其中开展的微波传播研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二是研究院阶段,其中开展的无线接入网的研究获得了省局的科技进步奖。 1.微波传播研究 1974 年,邮电部将“华南地区微波传播的研究”作为长远研究任务下达给邮科所。1974 年 8 月,

邮科所草拟了《广东省微波传播研究规划提纲(初稿)》。 邮科所选择了微波传播的典型季节(夏季和冬季),于 1976 年~1977 年,完成了琼州海峡 4GC频段微波传播特性试验。该项试验属国内首次进行的基础研究试验,分析了恶劣气候条件下 4GC频段跨海传播特性及其规律,获得可贵的数据,为微波电路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资料。该项目获

得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2.无线接入网 广东省发展无线接入网的设备技术研究 项目于 1997 年由省局下达给研究院,研究人员对广东

省无线接入网的设备和技术作了分析和比较,并对广东省已建的几个无线接入网的测试数据进

行了分析,总结了无线接入网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1997 年 7 月,项目完成后,省局接入网小

组参考本研究成果制定了广东省接入网规划系列文件,各级邮电部门据此进行无线接入网的规

划和建设工作。 广东省无线接入设备(CDMA)技术规范 1997 年 8 月编制,该技术规范对广东省固定无线接

入(CDMA)设备的频率配置、杂散要求、业务功能和业务性能作了规定,并提出了接口要求、

信令要求、同步要求、设备进网要求、网管和操作维护要求。1997 年 11 月,项目完成后,作

为广东省固定无线接入(CDMA)的建设,设备引进、设计施工的依据。在深圳、广州进行无线

接入 CDMA 试验网的建设。 CDMA 无线接入环路技术研究 项目于 1997 年 7 月开始,研究院会同广州邮电通信设备有限公

司、韩国 LG 情报通信有限公司三方联合进行 CDMA 无线接入环路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并在研

究院的实验室建立起一套 CDMA 无线接入环路实验系统,成功完成了 V5.2 协议处理、呼叫处

理、系统(软、硬件)、网管、电信业务、网络覆盖特性和 RF 优化等各项试验测试。对不同制式

的 CDMA 技术进行了叙述,结合各厂家的典型设备阐述各系统的典型结构和主要特点,此外,

根据 CDMA WLL 实验系统的测试结果,对 NCDMA 的覆盖和 RF 测试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无线数据接入技术跟踪及测试规范的研究 1999 年 7 月研究院应省局要求开展了该项目,并于

2000 年 3 月写出了报告,报告全面地综合介绍了十几种无线数据接入技术的技术特点、应用场

合、应用现状;比较研究了他们的相互作用、影响;提出了无线数据接入的发展策略;并结合

广东省实际,制定了无线数据接入的测试规范,其中 LMDS、CDPD 的测试规范是由研究院首

次制定的。 2001 年 2 月~8 月,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在广州、绵阳两地进行了 LMDS 试验工作。

研究院研究人员在 LMDS 试验网基础上,进行了测试验收和试验总结工作,并编制一系列的相

关报告和技术文件,其中包括: 中国电信开展 LMDS 业务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的研究从 2000 年 10 月开始,该项目主要研究

LMDS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应用现状,中国电信的市场需求情况,经济性分

析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信的 LMDS 频率需要,发展策略。

Page 3: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中国电信 LMDS 试验总结报告 该报告按照在广州和绵阳两地试验网的试验情况,对试验网的

组网、测试等工作进行总结。包括两个城市的试验方案描述,测试结果描述,测试结果分析,

参加试验的 LMDS 产品性能总结,LMDS 在 24/26、38GHZ 频段的传输特性分析等内容。 中国电信 LMDS 试验验收规范 该报告于 2000 年 9 月开始研究,研究期间,工作人员承担了广

州和绵阳两地试验网的主要测试工作,对中国电信目前的 LMDS 试验网有深入了解,2001 年 8月项目结束。针对中国电信目前 LMDS 试验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提出了中国电信 LMDS试验网的验收流程、验收内容、性能指标、测试项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等。供中国电信 LMDS建设时参考。

二、固定电话网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固定电话网的设备研制从 1958 年一直持续到 1993 年,研制的硬件涉及载波电话传输设备、数

字通信传输设备以及电话交换设备和附属设备。任务来源既有邮科所自立开发;省局提出研制;

还有与外单位以合同形式合作开发。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有多项成果获广东省政府和广东

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成果奖。 1.载波电话传输 电子管载波传输设备 1958 年 11 月 ,邮科所研制成功“粤铁Ⅰ型铁线单路电子管载波电话终

端机”。此机曾在广州—江门线路上安装试用,后移至广州—从化温泉的线路上正式开通使用。

同年 12 月,邮科所又研制成功一套在当时全国邮电只有几个单位有能力研制的万门纵横制自动

电话 100 门交换机骨架样机。 1960 年,邮科所将原研制的三路载波设备作了修改调整,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邮电部规定标准,

定名为“ZHM3电子管明线 3 路载波机”。该机可在架空明线实线话路上增加 3 个载波话路。后

由广东省电信器材厂生产,首次以自行生产的载波电话机装备省内长途电话网。 1962 年,邮科所与广东省电信器材厂合作,将 1959 年试制的 12 路载波机和 3 路载波机,在同

一线对上开放,连同音频实线共有 16 个话路,性能稳定,由广东省电信器材厂批量生产,供省

内长途干线使用。 1963 年,邮科所在 ZHM3载波设备基础上,调整频谱,从制式上配套设计“203L 电子管明线 3路载波机”和“203H 电子管高 3 路载波电话机”。两套设备都由广东省电信器材厂试制样机后

批量生产,供省内电话网使用。 1964 年,邮科所与四机部南京 734 厂共同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明线电子管远程 3 路载波电话设

备”的研制,当年完成研制、联试、调测工作,后由四机部 734 厂投产。 晶体管载波传输设备 1964 年,邮科所为了提高县到公社一级农村通信线路的复用指数,研制

成“1+2 晶体管载波机”。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的优点,话音质量稳定,由省局修机

室生产,供省内农村通信使用。 1965 年 10 月,邮科所派出多位同志与辽宁邮电科学研究所合作承担部定项目,研制“1+1+1晶体管载波机”。该机能在铁线上逐个载波话路叠加,各路又可开通不同距离,以适应国内农村

电话网的需要。完成样机后,在辽宁省农村通信线路上使用,情况良好,符合国家邮电部技术

司提出的农村通信各项指标,并在辽宁省电信器材厂投产。随后,广东省电信管理局 504 厂对

该设备按厂内工艺稍加修改后亦投入生产,供广东农村电话网使用。 1966 年,邮科所在研制 60 路晶体管载波电话终端机时采用了自制的小型陶瓷滤波器与电子电

路直接耦合新技术。

Page 4: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60 路电缆载波终端机 1971 年,邮科所吸取兄弟省有关部门 60 路电缆载波机的试制经验,结合

广东省的具体情况,试制成功了 60 路电缆载波机终端机和 60 路载波增音机。在完成室内联试

后,于 1973 年 5 月~1974 年 3 月,在广州到佛山,利用邮科所研制的 WT-60 型 60 路微波通信

设备作传输通道,作线路试验,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经改进后于 1974 年 5 月,又作四

线开通试验,并开通电路试用,话路指标大多数达到了原设计要求。 2.数字通信传输 增量调制 16 路 1975 年 6 月,邮电部科学研究院提出“农村通信采用增量调制 16 路(简称Δ

M-16)”的研究任务,邮科所在番禺邮电局和中山大学数力系协作下开展研制工作。1976 年 9月,根据存在的问题和用户意见对端路进行整治,并研制出两部分路机,在国内属首创。科研

成果后移交广东 519 厂生产。该设备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用户集中器 数字时分的用户集中器,是国际上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进通信设备,为适

应广东省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的需要,省局上报,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下达了“用户

集中器 20 门骨干样机的研制”任务给邮科所。 该研制任务于 1977 年开始。1979 年 7 月,完成室内安装测试。1979 年 8 月~1980 年 1 月,在

广州市七分局至沙河分局的市话电缆上开通使用。1980 年,上述用户集中器还存在 40 赫杂音

和脉冲相位差而引起毛刺现象等问题,后研究人员提出了“双通道”方案。本项目 1980 年 9 月

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全省优秀科技成果,获四等奖。 1980 年第三季度,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用户集中器Ⅰ型机的基础上研制Ⅱ型机”

的意见,邮科所开展了研制工作。样机完成后于 1982 年 9 月~12 月在广州农林下路市话分局

作中间试验,用户对话音质量和使用性能均满意。1983 年 1 月经邮科所学术委员会对该项目检

查后,呈报省局工程师室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顺利结束该项目的研制工作。 3.电话交换设备及附属设备 全继电器自动电话小交换机 1981 年,由邮科所设计,邮科所与顺德县无线电器件一厂共同试

制成功 AJ-24 型 24 门全继电器自动电话小交换机。该机实装容量 24 门,备有四条线路供内部

接续和两条不占用线路的出入中继线,供与各种制式的市内电话局联系,不必配备专职话务员。 自动计时器 1981 年 1 月 10 日,邮科所与省局农话处签订了试制“人工交换机自动计时器”的

合同,6 月底,邮科所按合同要求如期提供了一部样机。当时是为配合磁石交换机的自动计时

器,安装在肇庆市局试用,考察其性能,该机在长话或农话交换座席上安装,可显示精确的通

话时间。1981 年下半年,进一步试制出配合准电子交换机使用的自动计时器两台,安装在四会

县局试用。 CKB-II 型 117 台报时器 邮科所从 1981 年 8 月起开始研制,到 1983 年 8 月研制出第一台样机

(普通话报时),装在广州市话网试用。在听取使用单位意见后,改进做出Ⅱ型机。该机采用微

处理机和增量调制语音合成技术,用单音组合方式,在程序控制下提供单语种(普通话)和双

语种(普通话和广东话)报时。1983 年底,装入市话网使用半年多。1984 年 9 月,省局组织鉴

定。“CKB-Ⅱ型 117 台报时器”获全国微机应用成果展览交流会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

的 1984-1985 年技术开发成果三等奖。 长途半自动拨号设备 深圳市邮电局购进了 WeSCOM 三十路半自动拨号设备(散件)。为了把该

设备与市话设备连通使用,在两者之间还要加装去话半自动拨号接口电路和来话 DP/MF 转换器

(即脉冲变双音)及改装或制造一些设备。为此,深圳市邮电局,于 1983 年 11 月下委托书给

邮科所承担“深圳市 WeSCOM 长途半自动拨号设备设计安装”,又于 1984 年 1 月中旬来函对任

务书进行了补充修改落实。 1984 年 1 月,邮科所按要求开展工作,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勘测,听取和征求建设单位意见。

在全面了解工程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工程设计,之后按设计的批准件,进行设计、生产、

施工、安装、调测。该工程于 1984 年 6 月完成,并由深圳市邮电局基建办和省局基建处进行检

查、测试、验收,认为已达到设计要求移交深圳市邮电局使用,设备一直运行正常。

Page 5: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环路延伸器 1983 年,邮科所研制成 YSQ 环路延伸器,属国内先进成果。所制样机先后在广州、

佛山、石湾等地实地测试,效果良好。能将原来无法通话的远距离用户开通,用户比较满意。

其信号传输质量,语音质量等均符合设计要求。该项目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 1984-1985 年技

术开发成果三等奖。 1985 年 10 月,邮科所又对延伸器中电压提升板的国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试制成环路延

伸器Ⅱ型机,并于 1986 年 3 月送袄山电路上试用。 话单分拣统计机 1985 年,邮科所为珠海市邮电局研制成 TX20—HDFTJ 话单分拣统计机,该项

目是在 TX-20 电脑电传机基础上对硬件和软件作相应的改进和扩充,达到对有权用户话单话费

能自动进行按日、月结算和统计的目的。在处理速度上作了较大的提高,并对无话单的栏目不

予打印。经半年投产使用后,效果良好。 4.市话用户环路载波设备 T-8 八路市话用户环路载波机 1987 年,邮科所与协作单位东莞市通信设备厂联合研制生产一种

新型的市话用户环路设备。是年 3 月,邮科所在对几种进口机作了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国产

元器件研制成功了 T-8 八路市话用户环路载波机。随即与东莞筹划厂房,建立生产线,顺利地

进行了小批量试产,提供用户试用。试用中机器性能稳定可靠,研制工作于 1988 年 7 月完成。 本产品于 1988 年 7 月 15 日~16 日通过了由省局主持的技术鉴定。本机于 1988 年起,正式由

东莞市通信设备厂生产,产品畅销全国。按合同规定,邮科所取得巨大收益。该机获 1988 年广

东省政府授予省优秀新产品称号;1988 年广东省电子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 年广东省科

学技术委员会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CM-8 市话用户环路载波机 虽引进多年,有些主要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GB13136-91 要求,影

响传输质量。故 1992 年邮科所下达任务,要求在尽量不改变电路和印刷板的结构的情况下对

CM-8 的传输特性进行改造。该项目于 1992 年 3 月开始,到 1992 年 7 月完成。1992 年 7 月 10日,经邮科所学术委员会的审核,认为本项目的技术方案可行,有经济意义,改造结果符合

GB13136-91 要求。 T-8 市话用户环路载波机增音机 1988 年~1989 年,邮科所为东莞通信设备厂研制的 T-8 市话用

户环路载波机畅销全国。但本产品,端机之间必须加装增音机才能增加通信距离。作为 T-8 机

的配套产品的 8ZZ-113 型市话用户环路载波机增音机由邮科所负责研制。1989 年 3 月开展工作,

研究人员吸收了由美国进口的 CM-8 增音机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研制成功了 T-8 增音机。

开发工作于 1990 年 7 月完成。复制样机经测试验收合格后,在东莞通信设备厂顺利地进行了小

批量试产,提供用户试用期间性能稳定可靠。 2ZD-112 型市话用户环路载波设备 2ZD-112 型市话用户环路载波设备是 1990 年 6 月邮科所自

立项目。1990 年 9 月完成样机,经测试合格,完成生产文件、生产工艺后,移交东莞通信设备

厂试产,并提供用户试用。试产产品通过广东省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常温检测和环境试验

检测合格,提请生产定型鉴定。该设备 1991 年起进行了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

益。获得了 1991 年度东莞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992 年度广东省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ZS-08 市话用户环路载波设备 1992 年 5 月邮科所与白云山通信设备厂合作进行“达标”ZS-08市话用户环路载波机的研究,1994 年正式试产。“达标”机通过厂、所组织的验收,技术指标

完全符合国标,之后进行了一百套的批量试产。本机的试产和销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但由于资金紧缺,也未进一步扩大销路,故于 1995 年开始停产。 113 台帐号自动核对机 1987 年 5 月,为了改变省内人工长途台帐号核对人工操作不适应日益

增长的长途用户数的落后状况,省局科技处向邮科所下达了“人工长途台 113 台帐号自动核对

机的研制及扩容”的任务,研究人员很快就将研制成果用于生产和实践,为了适应用户发展,

还对“核对机”进行了扩容工作。到 1989 年,已有 10 市、县局的 113 台采用了该设备。 电话用户计时器 1987 年 10 月,为了研制一种价格低廉、指标合理的电话用户计时器,用以替

Page 6: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代价钱昂贵的进口脉冲计次器,同时为了解决进口 NEC 公司计次器不能解决长途有权直拨用户

立即记时的问题,邮科所应广州市电信局的要求,研制成功 DYJ-1 电话用户记时器,并通过试

用检验。该产品共生产 150 台供广州市电信局使用。 5.电话机 录音电话机 1988 年 4 月邮科所开始了录音电话机的研究工作,首先了解了多种录音电话机后,

选定从香港引进的 TA-1000 自动答话录音电话机作研究样机,研制成功了 HLD-898 型自动答话

录音电话机。该机经中国电话参考当量检测中心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有关要求。曾在邮

科所投产,后来移交白云山通信设备厂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 按键电话机 1989 年 5 月受新会县经委委托,邮科所与新会通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用新

会本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联合试制 HDL-893 型按键电话机系列(Ⅰ、Ⅱ、Ⅲ型机)。邮科所从

电路设计、测试、元件选型到特性测试指标过关,使其达到入网要求,并能重复生产。其他工

作则由新会方面配合。试制成功后经有关检测和试验中心进行测试,确定其技术指标符合标准,

并投入试产和试用。 1990 年 6 月 7 日经邮电部通信入网审查批准,同意 HDL-893-Ⅰ脉冲按键电话机和 HDL-893-Ⅱ脉冲、音频兼用电话机,准予进入公用电话网使用。 此后 HDL-893-Ⅰ、Ⅱ机投入了生产,HDL-893-Ⅲ免提机除了已经完成的大部分工作外,其余

由新会通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继续完成。 免提话机 1991 年,邮科所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开发 HA886 P/TD 免提话机和 HA886(Ⅱ)P/T 高效

能电话机。白云山通信设备厂是邮科所的合作厂,双方共同开发产品,邮科所提供技术支持和

质量把关,产品以白云山通信设备厂的名义投产。1992 年 1 月,邮科所完成合作任务后,两机

型经邮电部通信司批准入网。HA886(Ⅱ)P/T 高效能电话机 1993 年 2 月 5 日获广州市科技进步

奖三等奖;1993 年 2 月 5 日,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机型在白云山通信设备厂投产,

销售全国。 长途自动接口设备(II 型) 为了应付电话通信迅速发展的需要,邮科所廉价引进了美国二手货用

户交换机 DIMENSION,并对其进行检测、改造合格后销售。但该机功能不完善,为了使其作

为公众网使用时,直接与载波机音频四线发,四线收相连,实现长途电话来去话自动接续功能,

邮科所确定了“长途自动接口设备(Ⅱ型)”的研制任务。1990 年 4 月完成电路样板,并到南海

实地试验,初步达到预期目的。本设备经邮科所学术委员会讨论,认为方案是可行的。因受

DIMENSION 销路的限制,本产品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复频接收器 “复频接收器试制”是邮科所受珠海通信技术开发公司委托的试制任务。邮科所

1990 年 6 月接受任务后采取原板的输入电路,后面接邮科所研制的接口板的 ALC 电路和滤波、

整流、直放电路的方案进行试验,1990 年 12 月完成任务,并经邮科所组织检查验收之后,交

委托单位测试取得认可。虽然本项目大多指标达到要求,但个别指标仍存在一些问题。 信号测试仪 为了给县、市局研制一种可测量线路信号的电平、频率和时长的仪表,供长途半自

动对端设备日常维护使用。1990 年,省局下达了“XC-1J 信号测试仪”任务。经省局新业技科

研究,决定在参考从丹麦进口的多频测试仪 ZTEK75312 的基础上,研制功能较强的测试仪表

XC-1 信号测试仪。邮科所通过解剖、研究样机,制定总体方案;单元电路设计测试;软件设计、

开发;硬件设计、制作;总装总测,指标测试调整等。1992 年 11 月完成科研样机。样机经邮

电部广州通信计量站检测,结果各项指标符合技术任务书的要求。1993 年 1 月 11 日,在省局

主持的鉴定会上,XC-1 信号测试仪通过了鉴定。 语音通知设备 为了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提高市话接通率。1991 年 12 月,邮科所自选“YT-Ⅱ语音通知设备”课题,以适应中小交换设备用户改号时“通知”之用。利用语音处理和单片机

控制新技术,仿效上海、香港等地一些机房的做法,研制了“在线用户接口电路”及“脱机编

程器”两部分设备,采购现成机箱(CM-8)加以改造集装“接口电路”(42 门/箱),并用-48V 变成

+50V 给接口电路定时控制供电。在完成研制任务后,于 1993 年 4 月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Page 7: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程控电话网模拟呼叫器 1993 年 5 月,邮科所开始了“程控电话网模拟呼叫器”的研制,系统

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每部分采用分散控制方式,使用 PC 机作为后台,使用单片机控制的

话路板作为前台。使用灵活,需要扩充呼叫路数时,只需要扩充话路板。需要增加功能时,只

需修改后台 PC 机上软件。该项目于 1993 年 5 月立项并开展工作,1994 年 10 月完成,并通过

邮电部广州通信计量站检验合格。 (二) 软科学研究及工程实施

固定电话网的软科学研究领域涉及程控交换、信令网、智能网、商业网、接入网等方面。研究

的类型包括新业务的技术设计和技术要求、技术规范、技术跟踪、技术规定以及可行性研究报

告等。 1.程控交换 广东省长途直拨接口设备方式调查 为提高广东省通信的自动化水平,省局下达本项目。邮科所

于 1989 年 1 月正式开展调研,1990 年 6 月提交“县及县以下交换局长途直拨方案探讨”的报

告。该项目设计了几个能实现县及县以下交换局长途自动拨号的方案,对各方案从技术性能和

经济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方案及使用的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广东省引进新型程控交换机技术比较 为了满足用户对电话及新业务的要求,需引进技术更先进

的交换机。1993 年 1 月,根据省局的指示,对 AT&T 的 5ESS 机,北电的 DMS1000 及西门子

EWSD 三种机型作技术比较,分析三种交换机对邮电部技术规范、省局补充技术规范的满足程

度。 SLC120 系统 2Mb 数字用户接口可行性研究 1993 年 1 月,邮科所试图开发一种专用的 2Mb 数

字用户接口,用以代替昂贵的 SLC-120 系统的局端设备。研究人员弄清 SLC-120 系统的构造、

信令方式、研究系统与交换机的关系,继而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解决的方法进行了可行

性研究。5 月份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 年 6 月 3 日,省局科技处主持召开评审会,会议

认为本项研究已取得初步的结果,可以结题并送相关单位和部门参考。 程控交换机主叫号码显示业务的研究与开发 1995 年 12 月,为了配合广东省邮电新业务“千里

眼双声鸟”推广,邮科所和技术中心联合进行了该项目,项目组成员针对如何在现有的电信网

上对广东省使用的三种类型的程控交换机 AXE-10、NEAX-61、5ESS 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得对

用户可以提供主叫号码显示业务(CLIP)。而且还对 CLIP 的业务需求情况进行用户调查,从而制

定 CLIP 业务在广东省应用的技术规范(暂行),确定应用范围及在全省推广的实施方案和实施

步骤。 CLIP 业务的研究与实施在全国是第一次。半年的时间里在广东省多个地区进行了实施,交换机

运行情况良好,系统稳定。可用该业务的用户约为 600 万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有实际用户

7000 多线,用户使用情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按月租 5 元/月计算,每月收益在 3500 万元以

上。 2.信令网 不同机型长途七号信令试验 为解决广东省长途交换机一号信号接口紧张的问题,1990 年,省

局决定委托技术中心和邮科所在不同种机型间进行长途七号信令试验。邮科所在 NEAX-61、S1240 和 AXE-10 交换机间进行 No.7 信号有效性测试。 邮科所、技术中心合作,共同进行下列三个局向的 No.7 信号的测试:潮州局(台湾 S1240) -汕头

局(日本 NEAX-61)、番禺局(台湾 S1240) -广州局(上海 S1240)、广州局(上海 S1240)-汕头局(日本 NEAX-61)。测试结果,有些是令人满意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情况上报厂家或省局,为

今后广东 No.7 信号的全网开通打下了基础。 No.7 信号系统中 ISUP、SC-CP、TCAP、MAP、OMAP 发展情况及各功能技术跟踪研究 为跟

踪世界先进国家 No.7 信号的发展情况,为广东省发展 No.7 信号系统提供初步建议。为此省局

Page 8: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于 1993 年 1 月批准开展该项目,并将此任务下达邮科所,项目于 1993 年 1 月正式开展工作,

于 1993 年 12 月完成研究报告,报告概要地论述了国际及中国 No.7 信号方式的发展过程,并简

要地介绍了 ISUP、SC-CP、TCAP、MAP、OMAP 的内容及其作用和一些国家采用 No.7 信号的

情况。 广东省 No.7 信令网管理的研究 1997 年 2 月,广东省 7 号网管尚处于刚刚开始阶段,正在进行

省七号信令网集中监控、控制和管理系统以及本地网七号信令集中监视控制系统的建设施工,

在这种情况下,邮科所开展了该课题。他们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提出省内信令管理网建设的

构想、明确基本要求、系统目标、管理范围、网络结构管理业务要求,指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

所需作的工作,省七号信令管理网以及本地网网维中心的发展、演进步骤。1997 年 10 月结束

项目。 广东省七号信令网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 1998 年上半年,广东省的七号信令三级网已建成,

但由于种种原因,各本地网普遍把经 LSTP 转接的准直联路由作为第一替换路由,以致全省准

直联链路所负荷的中继话路不到总数的 10%。这就使 LSTP 网络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还

增加了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和维护管理的难度,同时不利于各种智能业务或其他通信业务的发展,

不能充分发挥七号信令三级网应有的作用。于是在省局的要求下,2000 年 1 月 21 日,研究院进

行了该研究,项目通过对广东省信令网的现状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

解决方案,促进七号信令网的稳定、安全和可靠运行,推动广东省信令网组网方式从直联方式

为主向准直联方式为主过渡。项目于 2000 年 12 月 21 日结束。 3.智能网 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 CENTREX(WAC)、电话投票(VOT)和大众呼叫(MAS)的业务含义和流程 1996 年,为配合广东省智能网的建设和业务的开发,在邮电部相关业务标准出台之前,

需要对拟在广东省智能网上开放的智能网业务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为此,省局给研究院下达

了编制四种智能网业务实施流程的任务。 同年 3 月,研究院开始了该课题的编制,以 ITU-T 有关智能网业务及其业务特征的参考建议为

基础,结合中国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从业务含义、业务特征、业务功能、编号计划和业务流

程等方面来规范这四种智能业务。编制工作于 1996 年 6 月结束,随后研究院进一步进行了智能

网技术体制的研究,制定智能网络的组网路由计划、中继方式等为将来开放业务作技术准备,

技术体制的研究于 1998 年 4 月结束。 广东省公众话音信息系统与智能网互连的技术暂行规定 1996 年 8 月,在该技术规定的编制过

程中,由于邮电部未发布智能网与话音平台互连的具体技术标准,研究人员根据邮电部和广东

省有关智能网和话音平台的标准,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从话音平台与智能网的配合、平台

上的增值业务向智能业务过渡的方案以及平台与智能网节点互连的技术标准三方面进行研究,

编制出指导性较强的技术规定,为广东省话音平台业务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项目于 1996 年

12 月完成。 省内智能网上公司付费电话业务和广告电话业务规范书 1999 年,广东省正在建省内第二智能

网开放卡类业务,与此同时,电信市场需要更多更好的增值业务,市场上有在智能网上开放公

司付费业务和广告电话业务的需求。为此,研究院于 1999 年 7 月 20 日编写了该规范书,这两

项业务充分利用了广东省已有的设备资源,并将国家对省网限制的业务化为该两项业务中的功

能选项的方法来提供。 广东省 200 智能网扩容可行性研究 该项目开始于 2000 年,研究人员根据广东省 200 网络现状

和业务发展情况,分析预测竞争环境下 200 卡式电话的业务量;并据此研究制定了广东省 200智能网的 2000 年组网、建设方案,包括网络结构、信令结构、计费与资费方案建议、编号内容

计划和设备选型建议等。对所提方案进行了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并提出 佳方案建议。

该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广东省 200 智能网 2000 年建设中,对广东省智能业务和话音业务的话务

量有明显的提高,2000 年,200 业务收入从 1999 年 3.5 亿增长到 12.135 亿,增加了约 4 倍。

Page 9: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4.商业网 广东省商业试验网业务实施流程及编号 为使商业网能够在全广东省铺开。1996 年 3 月,广东

省建立了商业试验网,它包含了以下的特殊业务:CENTREX 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公话业务、

在模拟用户端主叫号码显示的业务、ISDN 业务等。鉴于邮电部为 ISDN 业务制定了标准,其它

的业务及其编号计划都未制定出标准,广东省对商业网试验又迫在眉睫,如果对其余的业务不

制定用户的操作流程和编号计划,各厂出来的方法就不可能一致,各厂家商业网联网之后对这

些业务的使用就会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邮科所制定了该实施流程及编号方案在试验网上

试验,为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积累经验。 广东省商业网交换设备技术规范书 1997 年,为使广东省的商业网走出试验网的范围,向全省

范围铺开,使全省各本地网的业务开展及设备改进工作、测试工作做到有据可依,研究院制定

了该规范书。该规范书对 CENTREX、公共会议电话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公司电话卡业务及

ISDN 业务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功能要求、编号及操作方式。对交换设备从话务量基础数据作为

ISDN 交换机、接口、信令同步、质量与性能、网络互联计费、话务统计与测量、网络管理以及

终端设备等提出全面具体的技术要求。 该项目直接指导广东省商业网的建设、业务的开展、设备的引进及测试以及厂家的产品开发。

省局以此为重要技术依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商业网一揽

子协议。并且许多大的设备供应商如阿尔卡特、爱立信等以此作为开发的依据并向省局提交了

技术建议书。项目于 1997 年 5 月完成。 5.接入网 (1)接入网设备的研究 广东省双端光纤用户数字环路系统技术规范书 1996 年 8 月,为了增强接入网的功能和能力,

广东省将引入双端光纤用户数字环路系统。但由于各厂家产品的技术标准不够统一,不够完善,

在这种形势下,广东省急需制定双端光纤用户数字环路的技术规范,作为衡量各厂家产品入网

的标准并指导规范各地的接入网建设。邮科所承担了该项任务,规范书对系统提出了环境要求,

对用户环路系统面对的直流供电和交流供电两种供电方式分别提出了要求。在 后,作为一份

完整的规范书,还对卖方提出了有关验收测试和技术文件等方面要求。1996 年 11 月规范书编

制完成。 广东省光纤用户接入网设备实施方案 1996 年 11 月,广东省接入网建设工作全面展开。针对此,

研究院负责编写了该方案,在分析比较几种远端模块设备性能和组网方式基础上,根据广东省

各种典型本地网特点,提出相应的远端模块接入设备的优先方案。项目完成后,省接入网小组

又根据本研究成果制定了接入网的设备应用策略,各级邮电部门按照这一精神进行交换网网络

的优化及接入网的建设。 广东省接入网远端模块设备技术要求 1998 年,各本地网正在进行接入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省局确定用于解决话音业务的主要接入设备暂使用同种交换机型的远端模块设备。由于各交换

机厂家远端模块设备有差异,或者不能满足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因此需

要跟踪、消化新版的《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对远端模块提出一个技术要求,以

此规范接入网的建设。为此,1998 年 1 月,省局批准研究院进行该课题的研究,1998 年 8 月该

课题完成。 广东省接入网综合数字环路设备技术要求 1999 年,由于开放接口 V5 的成熟商用,综合的用户

数字环路设备 IDLC 将作为解决业务接入的主要设备。由于各厂家的 IDLC 的设备有差异,因

此,广东省有必要制定一套技术要求来衡量各厂家接入网设备入网的标准并指导规范各地的接

入网建设。同年 3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该要求规范了接入网综合数字环

路设备的业务功能要求、接口要求、传输要求、硬件要求、环境要求等,该文件成为省局在接

入网建设中 V5 接口的综合数字环路设备的进网技术规范,并用于多个厂家的技术应答。项目

于 1999 年 11 月结束。

Page 10: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2)接入网网络管理 广东省接入网网元层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1999 年 3 月,各本地网正在进行接入网的规划和建设

工作。当时用于解决话音业务的主要接入设备是通过开放接口 V5 与交换机相连的窄带接入设

备。为了使得现有的接入网设备将来能够纳入到本地接入网网管系统中,并能够和本地网的 112系统进行对接,需要对各厂家的网元管理系统提出技术要求。故需编制该技术要求。 该课题完成后,及时给接入网设备及其网管的引进提供了标准依据,省局相关部门根据该课题

研究结果与厂家进行谈判,向厂家提出接入网网元管理要求。 广东省接入网集中监控维护管理系统可行性 1998 年 5 月,研究院开始该可行性研究,研究人

员针对广东省的情况,分析了接入网网管建设存在的问题,将广东省接入网网管的建设分成 3个阶段:过渡阶段、开发阶段、综合管理阶段。并对各个时期的接入网网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和过渡办法,对本地网接入网网管系统的开发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方案和经费估算。同时提出了

在接入网网管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项目于 1998 年 10 月结束。 接入网组网方式及保护方法 1997 年 9 月,研究院开始该项目的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次较系统

地对接入网网络的组织和保护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该研究着重广东省接入网的组网及保护技

术研究,提供一些初步的建议,供各市县制定接入网规划时作参考。1998 年 4 月,该项目完成

后,其主要内容作为广东省接入网工作文件向各本地网下发,各本地网在进行接入网建设时,

根据文件精神进行接入网网络组织。

三、数据与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自邮科所和技术中心合并后,大规模的硬件设备研制项目较少,其中高性能交换路由器的开发

是其中一个较大的项目,它采取了研究院、高等院校和民营公司合作的形式,是研究院寻求科

技成果转化的一次探索。 高性能交换接入路由器 1998 年 2 月,研究院申请和北京邮电大学合作研制面向 IP 的 ATM 用

户接入设备,1998 年 12 月,省局下文批准。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重

新确立了该项目的产品市场定位,并将项目名更改为:“高性能交换接入路由器的开发”。 项目组成员于 1998 年开始进行项目调研,对同类厂家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以及部

分设备的前期采购。1999 年,开发人员进入高性能交换路由器 AR8000 的研制阶段,设备于 1999年 12 月初步研制完成,2000 年 1 月~7 月进行了设备的测试和验收。 2000 年 8 月,研究院和广州市新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向信息产业部提出了“高性能交换接

入路由器开发鉴定申请”。2000 年 9 月 20 日,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路由器

是完全自主开发的高科技网络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由该设备衍变出的千兆位

以太网交换机系列和接入路由器系列等产品,可为 IP 接入网、园区网、企业网提供较完善的解

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于 2001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二) 软科学研究及工程实施 数据通信技术的软科学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所涉及的领域有开展数据业务的技术应

用研究以及数据网络建设的技术研究,前者包括可视图文、会议电视等;后者包括宽带网、帧

中继网、IP 电话网、IP 城域网以及 IDC、网络安全等。研究类别包括试验报告、技术指导意见、

技术白皮书、可行性报告、技术规范书以及对策报告等。 1.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应用技术 (1)可视图文 广东省可视图文业务可行性研究 1992年 10月,省局科技处下达该任务给邮科所,邮科所于 1993

Page 11: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年 10 月以“可视图文业务发展动态与广东省发展策略初探”的题目写出了初稿,其内容主要包

括: 通过对国内外可视图文业务的发展情况及可视图文业务的系统体制、网络结构、业务发展及其

演变、通信协议、表示层句法、数据库入网、标准化工作等方面的论述,提出了广东省发展可

视图文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发展原则、依据和建议。 (2)会议电视 广东省会议电视系统的建设,是 20 世纪 90 年代广东省电信重点科技项目之一,邮科所承担了

该项目的前期研究,两期工程的设计及安装施工。 1993 年 12 月,邮科所立项开展“发展广东省会议电视系统前期研究报告”。报告包括:国内外

发展动态;ITU-T 相关建议及邮电部有关规定;世界重要厂家产品介绍;建设方案;市场需求;

效益分析;综合意见等 11 个部分。该报告于 1994 年 3 月通过省局会审。 广东省会议电视系统首期工程前期研究、工程设计及安装施工 首期工程技术规范书于 1994 年

12 月通过会审,作为引进设备的技术依据。本期工程规模含广州、地级市电信局共 22 个终端

会场,依据一级星状网拓扑结构,初步组成省会到地区的会议电视业务网。随后,邮科所承担

首期工程的设计及施工,1996 年 2 月省局组织了工程验收。 广东省会议电视二期扩容工程的前期研究、工程设计及安装施工 1996 年初,省局下达任务书,

编辑广东省会议电视二期扩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技术规范书,同年 9 月通过会审。

在首期的基础上,系统采用两级星状网络拓扑结构组成省会—地区—县业务网。本期扩容至珠

江三角洲,粤东等地区共 74 个终端会场,保证系统能灵活召开全省会议及同时多个地区性的会

议。1997 年 2 月完成工程设计,3 月进行设备安装、调测。 广东省会议电视三期扩容工程前期研究 1997 年,省局下达广东省会议电视三期扩容工程前期

研究任务书。工程可行性报告于 1997 年 9 月通过会审,工程技术规范书于 1998 年 2 月通过会

审。本期扩容至全省 79 个县(市)电信终端会场及省政府,部分市政府共 108 个会场,形成完

整覆盖全省的公众会议电视业务网。随会承担韶关地区的工程设计。 (3)数据业务 SLA 研究 实施数据业务 SLA 的技术白皮书 为提高电信公司的竞争力,保证数据业务质量,2000 年,研

究院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在课题中,探讨了实施数据业务 SLA 的各项技术,包括:SLA 服务定

义,SLA 服务指标体系,SLA 服务的网络技术基础,SLA 服务性能监测技术以及 SLA 服务实

施技术。 2.数据网络技术研究 (1)宽带网 广东省 9 城市宽带通信实用化试验网可行性研究 1996 年 4 月,研究院应省局要求编写该报告,

这 9 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南海、东莞、江门、中山、汕头,报告认为要在

这 9 个城市建立宽带通信实用化试验网,其可行性研究包括 1、在总结白云山试验网经验的基

础上,提出建设省网的必要性;2、对 9 城市的宽带业务进行用户需求调查、市场分析和业务预

测;3、提出网络结构、设备配置及规模;4、论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5、经营经济评

估、投资估算、实施计划建议等。可行性报告于 1996 年 9 月 25 日通过了评审会,会后各相关

单位和部门根据精神积极开展广东省宽带通信试验网项目的筹备、组织、管理和建设工作,项

目于 1996 年 10 月结束。 (2)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帧中继技术跟踪 为了加快广东省帧中继网的建设,使各种数据业务

能够协调发展,1997 年 6 月,省局规划处委托省数据局和研究院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该项目在组网方面,将广东省的帧中继网的结构分为骨干网、本地网两个层面,本地网又分为

汇接层和接入层;通过对帧交换技术和信元交换技术的比较,提出不单独建设广东省的帧中继

骨干层,广东省的帧中继骨干层应和其他数据网和宽带网统一考虑,采用统一网络平台,统一

Page 12: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规划,避免重复投资。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指导广东省帧中继网的建设,第一期的建设规模

和立项基本上是按照该可行性报告进行确定的,随着第一期工程的完成和各地帧中继业务的开

放,本报告对各地帧中继业务的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本报告对帧中继设备的选型具

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997 年 11 月该项目结束。 (3)IP 电话网 大型公共 IP 电话网系统的研究 1999 年,广东省长话业务竞争激烈,中国电信建设大型公共 IP电话网是参与竞争的方式之一。同年 4 月,研究院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通过跟踪、研究厂家

面向电信运营商和大型 ISP 服务商开发的大型公共 IP 电话网系统,分析借助 7 号信令网实现大

容量、高可靠性公共 IP 电话网的方案,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广东使用的大型公共

IP 电话网的系统模型和方案建议,并就网络建设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了较为细致、精

确的分析。课题于 1999 年 11 月 30 日结束,指导了广东省 IP 电话网的建设。 广东省 IP 拨号业务流量分流实施方案的研究 1999 年 7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课

题主要调查分析了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电话网络的影响,对各种 IP 旁路方案的分析研究、还建立

了试验点,选择了部分厂家产品进行功能测试,通过对各种方案进行经济分析,考虑了需求、

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后,对广东省 IP 端局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4)IP 城域网 宽带 IP 城域网建设的相关技术指导意见 2000 年 11 月,研究院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开展城

域网建设的需求,编制了该指导意见,2001 年 1 月完成。在这项调研报告的基础上,2001 年,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先后下发了《技术发展要点》和《发展宽带 IP 城域网的相关技术指导意见》

等指导性文件,指明网络技术的趋势,指导中国电信宽带 IP 城域网的建设。 宽带 IP 城域网设备选型技术指导意见 2001 年 4 月项目开始,该项目通过对 IP 城域网的主要设

备进行性能、功能和互连互通的测试,编写出设备选型技术指导意见。重点对宽带 IP 城域网建

设的相关问题、网络的组网方式、核心层和汇聚层的特点与网络设备的结合进行技术探讨,并

基于网络设备的测试结果对各厂家的网络设备进行了综合评述。城域网业务开展和经营方面的

讨论不在报告的讨论范围内。2001 年 12 月该项目结束。 分组环技术研究 2001 年 5 月开展该项研究。主要针对 RPR 的技术特点,在分析弹性分组标准

与多业务技术平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测试,对两个主流厂家的

弹性分组环技术进行研究、测试、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利用分组环技术建设城域网的多种方案

及设备选型的建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根据研究报告的结论,结合自身情况,指导利用分组环

建设城域网(包括试验网)的具体实施工作。 (5)IP 组播技术研究 ChinaNET 网上组播业务的技术与商用试验 2001 年 6 月开展该课题的研究。通过该试验,探讨

相关的组播网络建设经验,通过 IP 组播技术的应用,降低带宽需求,减轻服务器负荷,改善传

送数据的质量,尤其用于需要大量带宽的多媒体应用,如音频、视频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

网络的体系结构。该项目于 2001 年 12 月结束。 (6)数据中心(IDC) 实施内容推送网络(CDN)的技术白皮书 2001 年 6 月,中国电信集团委托研究院进行该项目。

2001 年 12 月,该项目完成后,指导了北京 IDC、广州 IDC、上海 IDC 和西安 IDC 的 CDN 网

络的建设和实施,同时也为各建设单位的 CDN 硬件、软件产品选型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广东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相关研究课题 2000 年 8 月,项目组开始了研究,该课题对广东

省建立 IDC 的可行性、建设方案、工程技术规范、机房建设规范做了详细的说明。2001 年 9 月,

研究院完成了该项目。 IDC 相关产品与技术的研究 2002 年进行的该课题研究包括了 IDC 内部网络建设、独享共享主

机、负载均衡、内容分发,统一消息服务(UMS)、IDC 存储、IDC 网络安全、IDC 计费模式,

Page 13: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IDC 的 SLA 等。它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 IDC 内部网络及增值业务建设提供一套标准

的技术评价指标,并为各建设单位的产品选型、计费系统建设及 IDC 服务水平保证协议的签订,

提供了参考依据。 (7)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检测和研究 为了广东省多媒体网络正常运行以及进一步开展各种增值业务,需要制定

一个完整的针对网络现状的安全解决方案。1998 年 10 月,研究院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该项

目提交的报告包括现有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和防范、网络数据安全及其实现、网络安全技术等,

涵盖了网络数据安全、网络节点安全和网络结构安全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公众

多媒体网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动态的可适应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曾应用于

“163/169 网络安全试点工程”验收中的网络安全检查。1999 年 5 月,该项目结束。 中国电信 163 网网络安全策略研究 2001 年 7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在消化

国际安全标准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角度,建立了中国电信 IP 网的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的

安全策略;并且在安全防范技术的部署方面,建立了 IP 网的安全防范技术结构,在此基础上,

本报告把该安全防范体系应用于广域网、城域网、接入网、网管系统和集中式数据中心等 IP 网

的各个主要网络系统上,粗略地对这些系统的安全防范技术的组织原则、管理策略做了理论上

的分析研究。12 月征求意见稿完成后,进行了项目的内审。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研究报告进

行了修改和补充。 中国电信 163 网网络安全运维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研究 2001 年 9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考核办

法的研究,该项目通过调研中国电信 163 网络现状、安全因素、安全需求、现有运维指标和考

核方法;研究国内外网络安全评估规范和标准;研究网络安全指标体系;进行网络安全检测技

术以及网络安全指标考核方法的研究和试验,2002 年 2 月~3 月撰写了研究报告。 网络系统拒绝服务攻击策略研究 2001 年,由于 163 网络上发生的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对企业和网络运营商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2001 年 7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策略研究,

他们首先从搜集国内外的资料入手,对当前拒绝服务攻击常用的手段进行分析,从协议的不同

层次以及协议的具体实现上对各种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手段采用的机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

所有的拒绝服务攻击手段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然后针对各种方式的拒绝服务攻击的特点并

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网络 POP 节点、内部网以及主机防范拒绝服务攻击策略, 后给出了发生

拒绝服务攻击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对攻击源进行定位的方法。项目于 2002 年 1 月结束。 数据网络安全技术指南 2001 年 7 月,研究院应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新技术发展部要求开始编写

该指南,2002 年 1 月编写完成。该指南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把专业复杂的网络安全技术转

化为简明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传授给工程技术人员。

四、有线传输

(一) 软科学研究及工程实施 有线传输的软科学研究领域涉及宽带接入,如 ADSL 接入、以太网接入等;各种传输网研究,

如数模兼容传输、数字传输、光纤传输等,以及 SDH。研究的类型也涉及技术指导意见、技术

要求、技术条例的制定以及可行性研究和应用策略研究等。 1.宽带接入 (1)ADSL 接入 ADSL 技术及 ADSL 用户接入网络研究 1998 年,省公司开始关注 ADSL 接入网络的建设。1998年 5 月 22 日,研究院开始了该课题的研究,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 ADSL 多载波调制技术的优越

性,为 ADSL 设备选型中采用 DMT 线路编码提供了充分的理由,2000 年 5 月该项目结束。它

指导了省公司开展 ADSL 设备选型、网络规划、工程建设和业务推广等工作。

Page 14: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ADSL 应用策略的研究 2000 年 12 月,研究院开展了 ADSL 技术应用(包括系统组成、线路接

口、G.lite 线路编码、ADSL 芯片的互通性)、组网方案、网络建设(包括端局使用、FTTX+ADSL、ADSL+HOMEPNA、CPE、BRAS、小区应用、ADSL 与 IP 城域网的关系)、系统设备的运行管

理和业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001 年 2 月~3 月,进行运营企业(广东省电信公司、广州市电

信分公司)的走访和调研,2001 年 3 月,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了 ADSL 技术应用策略的报

告。 (2)以太网接入 中国电信以太网接入技术指导意见和技术要求 2000 年 12 月,研究院开展了该课题的研究。该

技术要求主要规范当时中国电信以太网接入的网络和设备。该项目于 2001 年 4 月 27 日结束。 2.传输网 (1)数模兼容传输 长途通信对称电缆数—模兼容传输的可行性研究 1985 年 7 月,研究院开展了该可行性的研究,

研究认为在原有模拟系统 FDM 的对称电缆上能兼容 PCM 传输的话,可以省去线路投资及工程

施工时间,为程控交换机的普及与数字通信网的逐步建立提供方便,并能缩短数字网的资金回

收期。 广东省现有长途网络、本地网路运行问题分析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广东省大部分市县的交换或

传输基本上是数模并用,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网上的设备不符合标准,致使电路接通率低,影响

了全网的正常运行,针对此问题省局决定对广东省现有长途网络、本地网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并将任务下达邮科所。 该项目于 1989 年 7 月开始,1990 年 3 月完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主要讨论问题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建议。 (2)数字传输 广东省数字传输网监控系统技术条例 1992 年 1 月,省局要求邮科所研究制定该技术条例。于

1993 年 3 月通过会审。1993 年 6 月 30 日由省局在广东省正式发布。本条例编制,为广东省建

立数字传输监控系统在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设备制式和通信组织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并

为实施包括传输系统、交换系统和话务管理为一体的电信管理网打下基础。本条例获 1993 年度

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东省数字传输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该规范是根据《广东省传输监控技术条例》的要求,为引进

数字传输监控设备提供网络规划、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的技术规范。项目组于 1992 年 6 月立项

开展工作,主要依据 CCITT 和邮电部的相关建议制定,该规范于 1992 年 12 月 29 日通过了省

局的评审鉴定。1993 年 11 月 5 日由省局在广东省正式发布执行。 (3)光纤传输 台山县邮电局光纤传输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2 年 2 月,受台山县邮电局的委托,邮科所承

担了该可行性报告的撰写任务。主要内容为:业务预测和网的拟建规模;建网方案;建网条件;

网的建设进度安排;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财务评述及经济效益评价等。

1992 年 3 月,经台山局讨论后,进行修改、补充,5 月,形成可行性研究的正式文本。 (4)传输网集中监控维护管理 本地网传输集中监控维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1998 年 5 月 22 日,由电信总局召开《本地传输网

集中监控维护管理系统》项目启动协调会,省局参加了会议。为了对今后安装的设备有统一的

Q3 管理接口,由省局负责起草系统技术要求,北京邮电大学根据系统的技术要求,负责起草

Q3 接口技术规范,省局将起草系统技术要求下达给研究院,6 月,研究人员完成讨论稿,10 月,

经讨论修改后由电信总局组织出版了报批稿。 3.SDH (1)可行性研究

Page 15: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数字同步网网间连接可行性研究 1993 年,省局下达该项目,研究人员了解国外发达国家数字

同步网的组建和发展情况,在省内收集和了解省内通信的发展规划,着重对 DDN、SDN、分组

网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写成 3 本可行性报告。阐述了广东省同步网发展现状及网间同步的

考虑,提出了数字同步网间的连接方案;网间同步的实施进度计划和维护管理建议;以及设备

配置及投资估算等问题,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决策时参考。本文获广东省邮电 1994 年度科技进

步奖二等奖。 数字微波系统传送定时信号可行性研究 1997 年,中国已经建设了约 10 万公里的 PDH 微波电

路,并且正在大力发展 SDH 微波通信系统,5 月,研究院在省局的要求下进行了该可行性研究,

报告从数字微波系统的工作原理入手,结合实际测试的结果,综合分析了微波作为传输媒介对

传送信号的影响,以及微波系统传输机理对定时信号传送的影响,特别说明了 SDH 微波系统对

时钟和定时的要求及其本身的同步定时方法。肯定了微波系统传送定时信号的可行性,并对网

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提出在传送定时信号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方法。该项目于 1998 年

11 月结束。 (2)技术规范研究 广东省 622Mbit/s 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技术规范书 省局于 1994 年 3 月将该项目下达给邮科所,

研究人员于 1994 年 3 月~6 月完成了该技术规范书的编写任务,并上报审核。该规范书是根据

CCITT 有关 SDH 的建议和中国已制定的有关 SDH 的标准、数据和技术依据,结合广东省的实

际情况编写的。规范书从系统指标、传输设备配置、接口等 16 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本规范书于 1994 年 7 月 25 日通过了省局组织的鉴定。1994 年 9 月 27 日,省局向全省发布执

行。 广东省光同步数字 STM-64 传输设备技术规范书 2000 年 7 月 21 日,省局将这一任务下达给研

究院,2000 年 8 月研究院提交了初审稿,该报告对 STM-64 的 SDH 设备功能、性能要求提出了

技术规范,包括设备配置、接口要求、复用映射结构、同步定时要求、设备特性、保护功能要

求、抖动的飘移性能、告警信号要求、公务电话及辅助数据通道、设备硬件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本报告还针对 SDH 10G 设备的特点,从组网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广东省电信

传输网络的规划调整、升级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为省公司决策部门提供了依据。 (3)技术应用研究 SDH 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研究 1998 年 3 月,研究院开始了该项目的研究,研究人员跟踪了

中国 SDH 传输体制、ITU-T 关于 SUB-STM-1 的标准和厂家 SDH 设备的实用化水平。研究了

SDH 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和实现方式,其中包括: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能力、上下业务的能

力、组网能力、网管能力、网络的保护方式、网络的扩容和演变能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该报告于 1998 年 12 月完成,它指导了接入网设备的引进以及组网工作。 SDH 同步信号传送方案 1998 年 4 月,研究院开始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他们从两个方面来研

究 SDH 传送定时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从 SDH.STM-N 线路信号来考虑,另一方面是从 SDH2M支路信号来考虑。在讨论 SDH 对定时信号影响的时候,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办

法,为了区别 SDH 同步与 SDH 传递定时的异同,专门用一定篇幅来说明 SDH 网与数字同步网

的关系。在提出方案时尽量考虑到网络规模,定时源的数量,接收定时信号的网元种类以及网

络中 SSM 应用情况,由此可能采用不同定时传送方案。

第二节 通信防护技术研究

一、 通信防护技术研究部门

Page 16: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1962 年,邮科所分别建立第二研究室和防雷研究组(挂靠第三研究室),率先在我国邮电部门

内开展对通信设备的三防(防潮、防霉、防腐蚀)和防雷的防护技术研究工作。经过几年时间

的努力,防护研究室与防雷研究组初步建立起防潮、防霉、防腐蚀和防雷研究的基础条件和设

施,并基本形成一支技术精湛、具有防护技术研究多方面人才的队伍。但因 1968 年 12 月撤所,

三防及防雷技术研究被迫中断。 1973 年复所后,邮科所除继续设置防护研究室外,还将原防雷研究组改为防雷研究室,既面向

全国,亦针对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重点加强通信三防和通信防雷技术等的研究。在 1978 年全

国科学大会上,邮科所获 8 项大奖,三防与防雷技术研究成果占 4 项。1979 年,邮电部为推动

我国邮电通信设备防护(防潮、防霉、防腐蚀和防雷)技术的研究、试验和质量把关工作,建立

邮电部广州通信设备防护研究试验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挂靠邮科所并由防护研究室

与防雷研究室具体主理其事。 1979 年,邮科所将原防护研究室、防雷研究室合并,建立通信防护技术研究室。 1990 年 6 月,防护研究室已成为广东省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通信电缆和器件及设备防雷

性能检测室,即第三检测室。 1993 年,在试验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邮电部通信产品防护性能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简称“防护

检测中心”),以对具有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性能要求的通信产品实行质量监督。同年 12 月 5 日,

防护检测中心取得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计量合格证书,并于 1994 年 3 月 20 日通过邮电部科技司

的审查认可。

二、“三防”(防潮、防霉、防腐蚀)研究与开发 (一) “三防”课题研究

环境条件和设备运行情况的普查 1962 年,防护研究室首先进行对广东省内若干通信机房的环

境条件和设备运行情况的普查,掌握数据与资料,然后针对一些突出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分析

损坏通信设备的机理,提出防护措施。普查中,发现电话机线圈霉断较严重,遂提出改善线圈

介质材料的防护措施,改善后电话故障率大幅度下降。 市话交换机房防尘调查研究 邮科所进行市话机房防尘研究,证实机房内绝大部分尘埃是由机房

人员活动引入。在 l963 年写出《市话交换机房防尘调查研究》的报告中,提出把周期维护法改

为统计维护法,是 20 年后大力推行的质量控制法的先声。 邮电通信设备基本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方法 1978 年,防护研究室再度开展“邮电通信设备基

本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方法”的调查研究和验证工作,其成果“YD201-80 邮电通信设备环境条

件”和“YD(270-278)-81 邮电通信设备环境条件试验方法”,于 1980 年正式被邮电部批准成

为邮电通信设备的一项基础标准。 邮电工厂电源变压器样品普查 1981 年,“试验中心”收集了 15 家邮电工厂的电源变压器样品,

按邮电部标准普查,并多次组织专业会议与部内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解决了变压器结构设计、绝缘工艺和绝缘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变压器的质量水平,

达到部工业局的指标要求。同时,还进行多种对比组合以探索软磁材料镀层厚度对电磁性能和

防护性能的影响,取得大量数据,为修订软磁材料电镀工艺标准做了充分技术准备。 载波机可靠性增长的教学模型 1981 年,收集国内近 20 个典型载波机房温湿度条件,加以整理

并进行可靠性研究,提出载波机可靠性增长的教学模型。 防护试验方法制订 防护研究室于 1995 年制订了《GB/T2423.42-95 低温/低气压/振动(正弦)

综合试验方法》和《GB/T2424.24-95 温度/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试验导则》两项国家标准。

Page 17: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二) “三防”工艺

有机硅绝缘防潮漆 1962 年,防护研究室与有关单位协作,成功研制有机硅绝缘防潮漆,对提

高邮电工业产品的绝缘防护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高频线圈灌封、浸渍工艺及抗霉措施研究 1974 年,防护研究室为配合全国载波设备集中设计

的需要,参加部、局组织的部内科研、生产和院校等 13 个单位的三防工艺会战,担负高频线圈

灌封、浸渍工艺及抗霉措施研究。研究成功的新工艺处理的线圈,其防潮、防霉性能均有明显

提高,电气性能亦符合使用要求,同时与兄弟单位合作,研制成功新型的无溶剂浸渍漆。其中

G1141F 无溶剂漆和 QD231 室温硫化硅橡胶等处理工艺,还在 1977 年 6 月召开的工艺鉴定会议

上得到邮电部内外与会议代表的肯定和好评。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性能更为优越的新无溶剂漆

YG02。

三、防雷研究与开发 邮科所自 1962 年以来开展通信设备防雷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并力图赶上世

界先进水平。1976 年,已密切配合和积极参加 ITU 的 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现

ITU-T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第五研究组(SGV)的活动,进行国内对口研究。从 1981 年起,

已约有 7 人陆续参加到 SGV 研究活动和国内对口组活动,每个研究期都有学术文章提交到 ITU讨论。通过参加 ITU-T 组织活动,及时将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应用到课题研究和制订相应

的国家标准中,促进我国通信防护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一) 防雷课题研究

晶体管载波机防雷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防雷研究组根据晶体管载波机易遭雷击损坏的情

况,深入研究,提出多级过电压保护的有效措施,大大提高设备耐雷击水平。 1974 年起,防雷研究室先后分别对晶体管 3 路载波机、晶体管 12 路载波机、晶体管 60 路载波

设备和 1800 路载波增音机等进行雷击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制订雷击保护方案和提出有效的改

进措施,其中,针对设备抗雷击能力较低的特点,提出和实施多级保护的方法,为当时国内领

先水平。 1975 年 11 月,防雷研究室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晶体管载波机防雷措施及模拟试验暂行办法》,

并于 1976 年 1 月广州会议上被列为邮电部《晶体管载波机防雷措施及模拟试验试行办法》。这

项成果,成为邮电部内乃至国内第一份该类产品的防雷规范。 1982 年,制订了邮电部标准 YD/221-82《晶体管载波机防雷措施》和 YD291-82《明线晶体管载

波机电话机雷击模拟试验》。继之,1984 年又制订邮电部标准 YD309-84《电缆晶体管载波电话

机雷击试验方法》。期间,更广泛地研究其他设备的雷害机理并于 1983 年主持制订两项国家标

准,即:GB3482-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和 GB3483-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导则》。 通信线路防雷技术研究 1962 年~1965 年,防雷研究组为开展通信线路防雷技术研究,组织大

批技术人员,深入广东省主要雷区对长途线路进行雷害活动的调查研究。1963 年~1968 年,防

雷研究组还在同一土壤中埋设了 10 多组不同的接地体,每月定期测量一次其接地电阻值,掌握

了不同接地体的优劣以及随季节变化的情况,为通信接地网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防雷试验方法制订 1986 年,制订邮电部标准《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

件》;1987 年,制订国家标准 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1988 年,制订国家标准

GB9043-88《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1994 年,制订通信行业标准《YD/T728-94 电话机防雷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1995 年,制订通

Page 18: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信行业标准《YD/T741-95 通信设备过电流保护用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器技术条件》;

1998 年,制订通信行业标准《YD/T940-98 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半导体管》;1994 年至 1995年,还进行局用交换机过流过压防护技术要求的研究。专家们认为,研究报告中所提供的试验

方法和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科学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雷电参数观测 试验中心一直承担邮电部下达的雷电参数观测任务。除明线资料积累外,还有

1978 年~1981 年同轴电缆雷击观测资料,1990 年~1991 年通信光缆远供线上雷电压、雷电流

以及 1994 年~1996 年用户环路的雷电压、雷电流等的大量观测数据。 长途载波通信系统的雷害问题 1985 年底,防护研究室参加邮电部组织的防雷小组活动,主要

参与研究解决长途载波通信系统(中同轴 1800 路)的防雷问题。1988 年至 1992 年,接受邮电

部项目,解决广东省长途载波通信系统的雷害问题,经研究与多次室内模拟试验,载波机增音

机的雷击问题得到解决,并对整个载波通信系统提出有效的防雷措施。北京长途电信线路局辖

内的 1800 路增音机常遭雷击,采用防护研究室提出的措施后,1990 年以来均能正常运行,即

使电缆被雷击坏,增音机仍能安然无恙。此外,1990 年 6 月进行湖宁段(南京—湖州)中同轴

电缆雷击故障情况调研,并提出改进方案。1991 年 5 月,为北京—古北口 1800 中同轴载波系

统工程 150 公里路段的电缆线路提出详细的防雷措施。 埋地塑料通信电缆防雷研究 l965 年起,邮科所开展埋地塑料电缆三防(防蚁、防鼠、防雷)的研

究工作。选用每隔一定距离将电缆芯线通过放电间隙下地的办法,在斗门、电白等多雷地区,

敷设对比试验段,有明显防雷效果。 程控交换机防雷技术研究 1996 年起,防护研究室一直在进行程控交换机防雷技术的研究,承

接了原邮电部和省局的多项程控交换机防雷研究课题,通过大量实验室试验和交换局现场验证

试验,掌握了交换机防止雷击时整机系统瘫痪的方法以及防止用户板大面积雷击损坏的方法。

编写了《交换机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报告》和《爱立信 AXE10 EMTS 板防雷技术报告》;制

订了信息产业部标准 YD/T950《电信交换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这些研

究成果均在通信局站现场维护和交换机检测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电位升对通信局站影响和通信线路影响问题的试验研究 1993 年~1996 年,防护研究室承担

了原邮电部下达的重点课题——地电位升高对通信局站影响和通信线路影响的研究,组织技术

力量在全国各地电气化铁路沿线进行测试;还在几种大型交换机系统上做了现场地电位升高模

拟试验,在国内首次初步掌握了地电位升高对程控交换机、通信线路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提出

了地电位升高的限制值要求,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 防雷元器件开发 耐雷弹簧熔丝 l983 年,在 1966 年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成“AF-Ⅱ型单弹簧熔丝”。这种新型熔

丝提高了明线进局保安器熔丝的冲击耐流量,使熔丝故障从占局内障碍的 87%下降到 l0%左右,

防雷效果比传统上使用的 SD-50-3 型直线型熔丝提高 5 倍左右。 半导体防雷器件 因当时防雷元器件(如气体放电管、半导体管等)的保护性能远未能满足雷击防

护的要求,令通信设备的防雷击效果大打折扣。1979 年,防雷研究室特另设一“晶体组”,专

门开发、研制半导体防雷器件,1980 年初获成功。可以说这是现今“过电压保护用半导体管”

类的前身。 雷电自动观测装置 为了获取适合我国国情的雷电参数和提供制订有关标准的依据,防雷研究室

从 1973 年开始自行研制雷电自动观测装置,并于 1975 年~1977 年连续三年的雷电季节期间,

在广东省雷害较严重的地区,开展了明线入局雷电参数的观测工作,共拍摄了 5719 幅雷电波形

照片。经数理统计分析,整理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沿明线袭入局内的雷电参数,作为制定相

关国家标准的依据,过后还将该成果写成文稿,提交 CCITT 第五研究组(SGV)。

Page 19: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第三节 邮政技术研究与开发 1972 年,邮科所成立邮政机械化室、邮政自动化室,从此开始从事邮政技术研究与开发。1979年,邮政机械化室、邮政自动化室合并为邮政研究室。1998 年,随着邮电分营,邮政研究室业

务及人员划归广东省邮政局。

一、邮政自动化及机械化技术研究 邮科所关于邮政自动化的研究,主要围绕有关邮政各工序自动化电子电路、电子器件的设计、

试制工作。在机械化研究方面,主要负责有关邮件搬运装卸传输等机械设备的设计、试制、装

配等工作。

(一) 汇票自动开发机 1972 年,邮科所与广州市邮政局共同研究、试制汇票自动开发机(邮电部定项目),并制成第

一部样机。1973 年、1974 年,进行了汇票自动开发机的改进工作,增加和改造性能,采用晶体

管电路,提高自动化程度,各部件试验达到设计要求,扫描速度已由第一部样机的 105 秒提高

到 30 秒,全程处理速度比人工快 2 倍多。1974 年送交广州市邮政局在西堤支局试用(以西堤支

局为收汇局,江门市邮政局为兑付局)。同时,结合汇票自动开发机的试制,又进行硒静电复印

机试制,静电潜象及通过带电染色微粒的吸附显影,特印定影等试验,效果较为良好。 (二) 信函分理机(I型)

1974 年,邮电部组织全国部分邮电研究院、所,开展邮政信函自动分拣设备研制,邮科所承担

信函自动分拣设备入口、理信、识票、盖销、分路等首段设备研制任务。1977 年,邮科所成功

研制一台理信盖销机,使零星大小不等的信函,经过理顺、剔除、颠倒、分路、盖销等程序,

完成信函盖销工作。1978 年,邮科所又研制出供邮政信函自动分拣设备识票、分路用的磷光材

料及磷光邮票。理信盖销机及磷光邮票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 年 5 月,邮科所与北京邮电学院合作,将理信盖销机与北京邮电学院研制的信函分类机合

为一个整体,比原来样机有较大的技术改进和提高。1980 年 4 月,原由北京邮票厂和邮科所共

同组成的磷光邮票小组划归信函自动分拣系统总体组一分组领导。经过三年多的奋战,于 1981年 9 月完成了磷光邮票和信函自动分理机(I 型)的研制任务。整机经受了 24 小时连续运转的稳

定性检验,并经过近百万次的运行试验,除卡塞率指标欠稳定外,其它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计要求。“信函分理机”从 1982 年底开始在广州市邮政局进行现场使用,性能较为稳定,但磷

光邮票和邮票探测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986 年,邮科所会同广州市邮政局于 8 月 16日把信函分理机(I 型)从广州市邮政局生产现场拆除,并搬迁回邮科所。

(三) 微处理机控制包裹分拣机

1981 年 9 月,省局给邮科所下达了“微型计算机在邮政包裹分拣机上的应用”研究项目。1982年 3 月,该项目正式成立项目研制小组,主要由邮科所负责,广州市邮政局包裹科派员参加研

制、安装及调试。1982 年 5 月,确定使用中山大学设计,南海无线电厂生产的 ZD-065 单板微

型计算机为控制主机,外加输出电路、输入电路、键盘、显示屏及电源等外部设备组成 WKB-50型邮政包裹分拣控制机。1983 年 4 月,控制机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正式试产联试,试用结果表明,

该控制机可以在较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抗干扰性强,可靠性高。1983 年 8 月,该分拣机通

过了省局组织的技术鉴定。1983 年 10 月,在 WKB-50 型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功能扩充和改造,

Page 20: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研制 WKB-100 型邮政包裹分拣控制机。自 1984 年 2 月起,该机正式被移交给广州市邮政局包

裹生产部门使用。该分拣机获 1983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技术开发成果二等奖,1985 年 12 月 1 日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9 年 6 月获广东邮电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四) 邮件搬运装卸传输设备

1973 年,邮科所进行邮件升运机及伸缩传送带研制,并参加广州市邮政局转运大楼机械化方案

的制订。1974 年~1975 年,研制邮政装卸分类机及包裹传送带。1981 年进行 SHSI 邮袋装卸汽

车传送机的研制,本机是为湛江市局邮袋装卸而设计的,完成设计、加工、总装任务,经试车

合乎要求。 1979 年,参加广州市邮政枢纽机械化工程的建设,邮科所主办的转运车间邮袋滑槽设备于 1979年 10 月正式投产使用。同时还参与组织整修工程的规划、设计、技术管理、投产使用、人员培

训等一系列技术工作。 是年,还完成“广州市邮政局邮政处理中心改造工程的电控部分”等工作。

二、 邮政软课题研究

(一) 邮政自动化、机械化课题

(二) 邮政应用软件课题

广东省邮政储蓄通储通取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方案 邮政储蓄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国家决定开

办的新邮政业务。为实现邮储的通储通取业务,1986 年 4 月~1986 年 7 月,邮科所完成“广东

省邮政储蓄通储通取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方案”。 石牌现代化邮局实施方案 1990 年 1 月~1991 年 6 月,省局拟在石牌邮政局建成现代化邮电支

局的样板,邮科所邮政研究室提出了石牌邮政局建成现代化邮政支局方案的设想,编写出“建

成石牌现代化邮局实施方案”上报省局科技处,由广州市邮政局落实“石牌现代化邮局实施方

案”。 广东省邮件处理中心信息系统技术规定(试行) 1992 年 9 月~1993 年 4 月,邮科所在省局邮

政处协作下编写“广东省邮件处理中心信息系统技术规定(试行)”,该报告在对邮件处理生产

过程,工艺流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邮电部对邮件处理的规则,对邮件处理中心信息系统

进行系统分析,规定信息的逻辑功能和系统的性能、登单栏、电控设备计算机通信的通信规程,

规定软件开发部门应交付的文件,它是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依据,使广东省的邮件处理中心信

息系统规范化、系统化和工程化,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行性和可维护性。 速递业务需求及查询系统可行性研究 1993 年 10 月~1995 年 3 月,邮科所完成“深圳市邮政局

Page 21: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特快专递需求书”以及“广东省速递业务跟踪查询系统可行性报告”,后者对系统建设、系统功

能、软硬件选用、投资结算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以及提出人员培训计划,经济效益评

估等。1995 年 7 月 14 日,由省局组织和主持的评审会认为,该报告可作为建网时的参考文件。

三、邮件处理中心工程设计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邮科所共完成或参与广东省 11 个邮件处理中心,

包括深圳、湛江、韶关、汕头等国家二级邮件处理中心;海口、佛山等国家三级邮件处理中心

的工程设计,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对广州邮件处理中心(国家一级中心)做了二期改造,以上项

目于 1998 年基本全部完成。其中设计施工完毕 早的是汕头邮件处理中心(二期)工程设计。

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石牌现代化邮局网络 1990 年 1 月~1991 年 6 月,省局拟在石牌邮政局建成现代化邮电支局的

样板,邮科所邮政研究室编写出《建成石牌现代化邮局实施方案》上报省局科技处,随后开展

石牌新技术应用试验支局建设。在广州市邮政局的协助下,建立计算机管理支局系统,并交付

使用。该试验支局项目于 1995 年 6 月 8 日获广东省邮电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广州速递公司计算机网络 1991 年 4 月,邮科所邮政研究室承接项目开发,整个研制过程是从

业务处理的需要出发,结合生产实际,采用边开发、边调试、边使用的方法,于 1992 年 7 月基

本完成了各功能模块的开发,并于 1993 年 10 月 23 日通过了省局组织的鉴定。鉴定认为该系统

达到了总体设计的要求,基本符合速递业务规范,功能齐全,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系

统的使用可提高通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效益,因而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

项目获 1993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龙江邮电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由邮科所邮政研究室于 1991 年开发,顺德龙江邮电分

局协助。该系统采用 NOVELL 网络技术及多用户数据库(MFOXPLUS)编程,集邮政管理、

电信管理、办公功能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于 1993 年 12月 21 日通过省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系统功能比较齐全,适应龙江局生产和管理的需要,适

用于小城市邮电局,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作为集邮政、电信、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邮局

计算机管理网,该系统在广东省尚属首例。 广东省机要通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993 年,为了适应广东省机要通信发展的需要,提高企

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机要局通过合同委托邮科所邮政研究室负责承担系统的开发工作,机要局

协助完成。该系统于 1994 年 12 月 3 日在由省局组织和主持的技术鉴定会上通过鉴定,认为系

统可满足机要通信业务管理的需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第四节 网络规划

一、网络规划部门

1983 年,省局决定在邮科所设立通信规划研究室,负责省内邮电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1985 年,邮科所架构作部分调整,将省内通信室与通信规划研究室合并,成立省内通信与网络

规划研究室。

Page 22: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1986 年,微机应用研究室合并到省内通信与网络规划研究室。1986 年~1996 年间省局一般称

该部门为“规划基地”。 1996 年 5 月,省局进行机构调整,把规划功能从邮科所划归广东省邮电设计院,成立广东省邮

电规划设计院,设置规划室。 1999 年 12 月 28 日,省局成立网研中心,行政上由广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管理。 2000 年 11 月,省局调整网研中心设置。2001 年 1 月 1 日,网研中心从广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

划归研究院。 2001 年 5 月,研究院设立网络规划研究部。

二、可行性研究及技术规范书编制 关于广东省引进程控交换机的可行性研究及技术规范书编制 1983 年初,东莞县委向县邮电局

提出建议,要求该县通信设备采用程控电话交换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经省局领导与东莞县领导

协商,同意东莞县邮电局引进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进行长、市、农合一技术。 1984 年,邮科所与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合作编制东莞县以及中山县、顺德县、佛山市引进数

字程控交换机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编制“利用日本贷款改造广州市话网”可行性报告及技

术规范书。 1989 年起,邮科所参与广东省分层次大规模开展引进数字程控交换机工程。

三、网络技术研究 信令研究 1984 年~1985 年,邮科所开展网间信令方式研究,主要涉及直流信令、管内音频信

令(即中国 No.1)的研究,在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的协助下,首次普查广东省内电信网所采用

的信令方式。 1990 年开始,研究中国数字信令方式和跟踪中国 No.7 信令方式,并于 1995 开始规划广东省七

号信令网。 数字同步网研究 1993 年,邮科所提出数字同步网间的连接方案,网间同步的实施进度计划和

维护管理建议。

四、规划

Page 23: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一)省网及本地网规划

1983 年,邮科所参与编制《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邮电发展规划》,这是广东省首个邮电题材的规

划。 1997 年,编制广东邮政“九五规划”,这是广东省首部邮政题材的规划。 1996 年前,邮科所参与广东省内除广州、深圳外的县市电信网络规划,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6 年开始从事广东邮电总体发展规划、干线网(含长途、传输、信令、同步、智能网、数据等

专业网)的规划,年度滚动成为每年制度化、规范化工作。在本地网规划方面,1997 年首次编制

广东省本地网规划提纲,以后逐年修订。2002 年《本地网滚动规划系统工程》获省公司颁发的

广东省电信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地网规划工作的启动、开展、审批已逐步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 1998 年,首次编制《广东省电信网络发展总体思路》(获省局颁发的广东省电信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以后逐年修订。 1999 年,承担了合肥市电信局委托的《合肥市区传输网五年规划》,这是首次参加广东省以外

省份的规划项目。 2002 年,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委托,编制了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各省规划的《××省电信网

络发展滚动规划提纲(2003~2005 年)》,并开通咨询网站。

(二)规划工具研发 广东省邮电规划数据库 1992 年~1994 年,鉴于省局庞大的邮电管理 MIS 系统已基本建成,省

局规划引进处委托邮科所承担完成“规划子系统”(《广东省邮电规划数据库》)研制工作。1994年 5 月由省局规划引进处验收通过,认为该软件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好的实用性,

可在省内推广使用。 广东省本地网计算机辅助规划工作站 作为广东省大本地网、市本地网,县本地网规划的一个辅

助工具,该项目由省局于 1993 年 10 月立项,1994 年 10 月完成后随即在东莞试点应用,效果

良好,于 1994 年 12 月通过省局组织和主持的鉴定。 广东电信规划辅助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一个具有数据存储和管理、查询和显示、数据挖掘和决策

支持、辅助规划计算并具有广域异地数据存取与处理的,覆盖全省各本地网的大型综合辅助规

划专业网,供广东电信省级规划部门和地市级电信规划部门使用。2002 年通过省公司组织的鉴

定。

第五节 通信市场及经营研究

一、通信市场及经营研究部门及职责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支撑广东省电信事业的发展,

1996 年 3 月 11 日,邮科所向省局申请成立“通信市场研究室”。1996 年 3 月 29 日,省局批复

同意邮科所设立通信市场研究室,为正科级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配合省局经营办开展市场

Page 24: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调查、研究经营策略、测算邮电资费成本、调研通信网运行情况,以及提供有关市场经济的理

论经验资料,为省局提供决策支持和起到参谋部作用。 1997 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省局的支撑力度,研究院的通信市场研究室与省内通信研究室合并

成立了网络技术市场研究部,下设市场研究室。2000 年,市场研究室成为网络市场研究事业部

下属的三级部门,并分成运营分析、营销研究、业务推广、战略研究四个研究小组。2001 年 6月,通信市场研究室升级为二级部门:市场经营研究部,下设经营分析室、集团客户研究室、

市场策略研究室。2002 年,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市场经营研究部重组业务,划分了

营销研究室、业务研究室、竞争研究室、经营分析室。 在进行的主要研究领域方面,1996 年,通信市场研究室根据省局的要求开展了通信资费的市场

调研以及新业务(如智能网)的经营策略研究。1997 年主要任务是开展业务经营预测和策略研

究。1999 年,通信市场研究室主要侧重于增值业务的推广、策划、业务管理办法、业务管理流

程的制定。2000 年,通信市场研究室工作职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省局政策研究室决定在该

室成立“战略研究基地”,通信市场研究室由原来只对省局市场部的支撑增加了对省局政策研究

室的支撑,并开始战略研究,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对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场部的支撑,当年的工

作重点也变为竞争策略研究。2001 年,根据省公司市场部的工作重点,市场经营研究部的工作

重点是支撑系统、业务策划、营销策略,经营分析培训,尤其是对省公司本地网集中计费中心

和客户服务中心的支撑以及对 10 个分公司的人员进行经营分析的巡回培训。2002 年,市场经

营研究部把竞争研究、增值业务、经营分析支撑系统、市场营销以及市场预测和业务预测作为

工作重点。 在人员结构和研究能力方面,1996 年,通信市场研究室在原有的 3 名邮科所老同志的基础上录

用了 3 名研究生。随后 5 年内大量从全国各大重点院校中招收本科以上大学毕业生,到 2002 年,

市场研究部发展成为拥有研究人员 32 人,主要来自于国内知名院校的工商管理、统计学、市场

营销、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通信等专业的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市场研究专家及高级研究经理领衔的研究队伍。主要研究和管理人员具有 5年以上电信行业及本领域的研究经验。 通信市场经营研究的项目也随着省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场工作的变化而逐年增加。从

1999 年开始,省局下达的任务有 48 项之多,其中包括大量的临时性任务,通信市场研究室完

成 45 项。2000 年,市场经营研究室共完成各类项目 80 项。2001 年,市场经营研究部共完成省

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各类项目达 110 项。从项目类别上多为软科学性质,从内容方面可

分为业务市场及策略研究、营销研究、运营效果评价、业务推广和业务规范、互联互通、企业

发展战略六大类。

二、业务市场及策略研究 研究院从 1996 年就开始了市场及市场策略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分布于业务市场及容量、市

场竞争和用户特性分析。

(一) 业务市场及容量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经营方针、新业务市场研究与预测、新业务经营策略及管理办法。 广东省智能网业务经营方针的研究 1996 年 4 月,研究院进行了“广东省智能网业务经营方针

的研究”。该项目在了解我国智能网业务及其发展方向(业务种类、性质、业务特征以及网络情

况)的前提下,结合广东省目前的经济、通信发展状况,对广东省即将推出的智能网业务(UPT、VPN、WAC、VOT、MAS、800 和 300 业务)的社会需求和各种业务的潜在用户作了分析和预测,

同时对广东智能网的投入产出作了必要的定量分析,并依此定出资费方案, 后在分析研究的

基础上为广东省智能业务的推出、发展,在业务的组织、管理形式、业务宣传、业务推进以及

资费、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经营方针和策略。

Page 25: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广东省智能网业务市场研究与预测 1997 年 11 月研究院开始该课题的研究。该项目通过市场调

研对用户进行了业务概念测试,了解了用户对在国家网和省网上即将开放的智能网业务(具体包

括国家网的 300、800、600 业务和省网的 700 来话、VOT、MAS、WAC 七种业务)的需求意向

和对有关业务功能、资费标准、宣传服务等方面的意见,以及各局反映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课

题以上述市场调查得来的一手资料和有关业务的历史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广东省电信市场发

展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根据智能网各种业务的不同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了

即将开放的智能网业务近期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目标市场定位、预测其用户数发展、探讨了营销

策略。 广东省 ChinaNET 业务预测 1997 年,研究院开展了“广东省 ChinaNET 业务预测”的研究。

通过分析国内外 Internet 业务发展情况,找出影响广东省 ChinaNET 业务发展的因素,定性分析

这些因素对业务的影响课题运用特尔菲法了解各本地网 ChinaNET 业务市场容量和市场前景,

预测出全省和各本地网 ChinaNET 业务可能达到的规模,并使用 Longest 曲线和线性回归验证预

测结果。该项目为制定和布置 1998 年 ChinaNET 的放号任务提供参考依据,为 1997 年~2000年 ChinaNET 网络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广东省固定电话业务市场发展规律研究 1997 年 1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发展规律的研究,该项

目通过调查,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市场的一系列基本因素,运用了科学的计量经济模型,按三

个层次和不同的三种方案进行预测电话的放号数量。取得的研究结论是:第一、第二层次地区

电话拥有 主要受人均 GDP 的影响,第三层次地区电话拥有量受农村家庭支出的影响略大于人

均 GDP。在此基础上,本课题采用了多维表的变量分析法,对市场进行了细分,较直观地描述

了目标市场,并提出了一次市场开发策略和二次市场经营策略、宣传和服务策略与建议等。该

课题的研究成果,指导了广东省电信的放号工作,并于 1997 年 10 月开始指导实践,在全省范

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电信无线市话业务成本测算及其资费建议 2001 年 5 月,研究院开展了“中国电信无线市

话业务成本测算及其资费建议”的研究,课题组依据业务开通时间(一年以上)、当地人均 GDP、现有用户到达数、本地网电信业务收入等指标确定实地调研的典型城市:河北保定市、承德市

(北部)、浙江省杭州市(东部)、贵州省黔南州、六盘水市(西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南

部)。对以上典型城市的社会经济指标、其无线市话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建设情况、建设成本、

运维成本费用、业务发展情况、投资效果评估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分

析实地调研数据、用户调查数据,通过科学合理测算,形成了征求意见稿。该项目于 2001 年

10 月结束。 (二) 对策研究

广东省国际电话业务变化趋势的研究 1994 年~1996 年,广东省国际电话业务发展形势不太乐

观,业务量的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局的业务发展速度均有渐趋缓慢或波动的现象,有

的地市局甚至出现业务量连续两年(1995 年~1996 年)负增长的现象。为此,1997 年 2 月,

研究院开展了“广东省国际电话业务变化趋势的研究”,该项目首先针对国际电话业务资费上下

调整这一因素,测算需求弹性系数,定量地说明 1994 年 9 月、1996 年 12 月的资费上下调整在

相应时期对广东省国际电话业务量需求的影响。其次定性地分析了我国国际港澳出租电路业务、

108 业务与国际电话业务发展的关系。此外,结合调研分析结果,在资费方面、管理方面、300业务及国际、港澳有权电话用户的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阐明对国际回叫及其他

非法旁路国际电话业务的活动应予禁止和限制的观点。 后,报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对

广东省“九五”期间国际电话业务量进行了预测,该项目于 1997 年 10 月结束。 基于 Internet 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对传统话音业务影响的分析 1998 年,由于全球互联网以指数的

增长速度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电话网的第二大通信基础设施,通信量直逼电话网。1998 年 5

Page 26: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月,研究院开展了“基于 Internet 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对传统话音业务影响的分析”,该课题主要

针对已经商用化的 IP 电话业务进行研究。跟踪国内外 IP 电话业务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

国外电信运营商和公司的业务发展策略,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 IP 电话的策略以及传统话音业

务的相应发展策略。 广东省国际电话业务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1999 年,研究院开展了“广东省国际电话业务影响

因素及趋势分析”,该报告针对 IP 电话分流传统话音业务,以国际港澳台电话为研究对象,选

取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国际港澳台电话业务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在对全省及三地区资料整理

和全省国际港澳台电话业务发展现状作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国际港澳台电话业务发展的影响因

素及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程度,并对 2000 年业务发展趋势及各公司、各业务所占的市场份额做出

预测。 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参照国外电信公司的经验,提出相应的经营策略建议。 广东省数据通信业务经营策略研究 2000 年,研究院开展了“广东省数据通信业务经营策略研

究”,该课题主要说明了“数据通信”内涵的变化及其过程,指出了广东省数据业务发展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广东省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广东省数据业务发展

策略,主要从网络建设和业务推进、组织结构和营销策略等三大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业务发展

策略。 电信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2000 年 1 月,研究院开展的该项目通过介绍国际电信市场的发展,国

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并用 PEST 分析法对广东电信的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主要竞

争对手的基本发展情况并分析其竞争策略。分析广东省主要电信业务的竞争格局,并归纳广东

电信的竞争优劣势。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和博弈论的观点,提出了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基

本竞争战略,以及广东电信的位次竞争、防御、进攻以及合作对策。 竞争研究 从 2000 年 1 月开始,研究院以季刊和年度总报告的形式,向省局提供《竞争研究》,

该项目于 2000 年 12 月结束。 数据中心业务的经营策略及业务管理办法研究 2000 年 6 月,省局向研究院下达了该研究任务

书。该课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重点调查广州、深圳、东莞专线用户集中和主机托管业务开

展较好的地市局业务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数据中心基础业务的市场需求和定位、产品和

价格资费政策、经营模式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具体的业务管理办法。

(三) 用户特性研究 广东省邮电通信流动用户市场分析及经营策略研究 1998 年 5 月,研究院开展的该课题通过市

场调研,了解了用户基本特征、消费内容及频率、支出、消费心理及动因,消费品牌和选择因

素,需求弹性、消费趋势以及消费评价等;课题还搜集了大量人口、经济、邮电业务方面的统

计资料和文献资料,作为宏观分析和总量估算的基础。课题以上述资料为基础,界定了邮电消

费流动用户的概念,估计了其总量规模,初步评估了流动用户的邮电消费规模和地位,描述和

分析了流动用户邮电业务消费的基本特征及其消费评价,预测了流动用户对邮电业务消费的近

期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初步探讨了流动用户市场的经营策略。项目于 1998 年 10 月结束。

三、营销研究 研究院在电信业务营销领域的研究分布在企业品牌研究、营销管理研究、电信业务资费研究等

方面。 广东省邮电企业品牌形象策划研究 1998 年 5 月,研究院与中山大学教授卢泰宏合作进行了“广

东省邮电企业品牌形象策划研究”。该项目通过品牌形象与品牌识别的研究,得出两者的差距,

即研究的核心结论;将核心结论进行推论,进一步得到对过去形象工作的评价和对未来形象工

作的指南;将核心结论运用到具体可操作的应用层面,对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宣传品、终端

Page 27: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形象、产品形象、服务质量、内部理念、销售渠道八个途径提供了框架性的策略与建议。 后,

运用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外兴起的整合营销理论,为 1999 年的形象活动工作作了具体规划。该

项目于 1998 年 9 月结束。 广东电信营销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 2000 年 1 月,研究院进行了“广东电信营销体制改革方案

的研究”,该报告主要是在广东省电信营销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电信业同行

的相关经验以及先进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模型,设计出广东电信发展所需的三个营销体制改

革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并选出 优方案。

四、运营效果评价 研究院在通信市场运营效果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业务经营效果的分析、经济效益的分析、新业务

对传统业务的影响分析以及新业务趋势的分析等方面 广东省电话网增值业务效益分析 1997 年,针对电话网业务种类繁多、性质不一,开展时间参

差不齐,业务的统计工作显得滞后,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作为业务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的作用,研究院开展了“广东省电话网增值业务效益分析”的研究。报告分析电话网上增值业

务效益的性质、特征,研究电话网上增值业务效益的测算方法。对 1997 年、1998 年广东省电

话网上几种主要的增值业务效益实证分析,找出这些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电话网上增值业

务作为一个整体的经营策略取向。 “八五”以来广东农村电话经营效果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八五”以来农村实行的一些“以话养

话”的优惠政策陆续到期,资费政策不断调整,社会舆论对电信的攻击不断增多,政府的扶持

力度有所减弱,这使农村电话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为此 1999 年 4 月,省局市场

经营部提出“八五以来广东农村电话经营效果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由研究院承担。

该项目通过对“八五”以来广东省三个发展层次地区(佛山、惠州、梅州)的农村通信环境、

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运用效益指标体系,利用财务报表对农村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

对三地农话效益状况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农村电话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把握农村电

话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为广东省农村电话的未来发展提出策略性建议。该项目于 1999 年 9 月结

束。 广东省三类地区间固定电话业务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1999 年上半年,面对广东省地区间固话业

务效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因此有必要从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角度认识地区间的差距,在此

基础上发现各固话业务市场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省局调整经营管理策略的参考依据。

为此,研究院开展了“广东省三类地区间固定电话业务经济效益比较研究”,报告选取广州、江

门和茂名作为三类地区的代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三个代表地区经济效益作出综合评价,

并比较三类地区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 后,对三类地区的固话经营管理和市场现状

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三类地区提出差别化经营管理策略建议。 PHS 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估 2000 年,广东电信有 9 个分公司已建成 PHS 系统,另外有两个分公

司正在建设中,投资已达 7.7 亿元,网络设计容量 62 万门,用户规模超过 15 万户。但是 PHS技术的缺陷也很明显,为了让其更好地服务市场,产生经济效益,使省公司更好地统一指导和

协调发展该业务,对已投资建设的 PHS 系统有必要进行科学的经济效果评估,于是 2000 年 8月,省局要求研究院进行“PHS 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估”。研究院选取了广东省 PHS 发展典型的

地区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运用看、听、问、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和市场,

得出准确的效果评估结论,为省局未来的无线市话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发展提供指导依据。项

目于 2000 年 12 月结束。

五、业务推广和业务规范

Page 28: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研究院关于通信市场新业务推广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业务设计、业务推广策划、业务管理规范。

其中业务设计既包括系统建设方案还包括资费方案、经营方案的设计。而业务管理规范涉及小

到一项新业务开展需要的管理规范,大到邮电服务的管理规范。

(一) 业务设计 广东省发展远程医疗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 年研究院开展了该项目。研究人员对省内医院

进行走访、调研、对远程医疗业务的需求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及开展业务的实

施方案;系统建设方案;业务的合作方式;资费方案;业务的经营管理及组织形式;业务的推

广策略以及设备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并且该项目认为远程医疗系统地采用“融资租赁”

方式不可行,采用“联合投资”方式可行。 顺德市 POS 系统使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可行性研究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POS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 POS 这种交易频繁、信息量短的业务特别适合使用分组交换网,而分组交换网可以以 POS业务为突破口,来推动分组业务的发展。1997 年研究院开展了该可行性研究,项目对 POS 进行

需求分析、技术分析和资费分析。1998 年 1 月 21 日,该项目通过了省局的评审。 (二) 业务推广策划

广东省智能网业务推广策划方案 1999 年,研究院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省局的要求,进行了该策

划方案的研究。该项目包括电话投票(VOT)、广域集中小交换机、公司付费电话、广告电话的

业务市场推广策划方案,这些策划方案主要包括该(尚未开发)业务的业务定义、业务特征、

业务流程以及市场推广战略、营销组合、宣传策划、资费政策及推广期具体安排。 广东电信 2000 年 Internet 服务拓展策略 2000 年 3 月 1 日,研究院开展了该策略的研究。原因

有两点:一是当时新的国内骨干网运营商已经开放或将开放互联网业务的经营,一些民营 ISP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服务类型和服务方式,接入服务的价格将不断降低;二是用户需求日益呈

现个性化和多样化,“定制”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商业用户消费的一种基本模式。当时国外运营

商都在接入服务的基础上,纷纷推出 Internet 新业务或 Internet 增值业务。因此,无论从适应竞

争需要还是培养业务新增长点的目标出发,都必须对广东省提供 Internet 服务类型及其拓展策略

进行探讨。项目于 2000 年 6 月 10 日结束。

(三) 业务管理规范 广东邮电服务规范研究 1997 年 4 月,研究院开始了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该课题通过对广东

省一线服务工作的若干重要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总结其他邮电服务强省先进经验的

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和要求。其中不仅包括了电信服务的有关标准,还包括了邮政服务(含

邮政储汇)的有关标准,该项目于同年 8 月结束。 广东省商业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1997 年,为结合广东省商业网的实际情况,针对省商业网即

将提供的集中用户交换(CENTREX)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公司电话卡和公共会议电视业务,

省局需要制定该暂行办法,并将该任务下达给研究院,经过 3 个月的研究,研究院制定出了这

四项业务的管理办法,包括业务开放的要求及开放范围、业务功能、业务组织管理、业务编号

方案、资费及账务处理等。 网上电信营业厅业务规范 2001 年 2 月,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数据通信事业部电子商务的要

求,起草该业务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网上电信营业厅的服务功能;生产岗位的设置及岗位

职责;网上电信营业厅业务处理总流程;各类受理服务提供的流程(上述 6 类服务);业务处理

模式、业务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以及网上电信营业厅系统与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关系等。5 月

Page 29: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中旬完成送审稿提交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1 年 7 月 24 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发了《网上电

信营业厅业务功能规范(暂行)》试用。2001 年 12 月上旬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场经营部主持

召开“网上电信营业厅试点工作评估总结会”,会议肯定了北京、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五个

省开展的试点工作,认为基本上达到较好的效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互联互通 研究院对互联互通的研究是从 2000 年开始的,主要内容涉及网间结算、网络元素的开放以及电

话网平等接入等。 网间结算方法及对策研究 2000 年 4 月 1 日,研究院开展的该课题结合我国现状和国际发展趋

势,分析了网间互联的建立以及互联费用的结构,并结合国外网间结算方法的演进,介绍了演

进过程中出现的几种方法,并对国际上网间结算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成本导向和非捆绑化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介绍了几种结算价格的制定方式。接着介绍了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网间

结算的发展情况。 后,该文通过对我国和广东省网间结算的现状,提出了有关的策略建议。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非捆绑网络元素概览和开放策略 2000 年 10 月,研究院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

项目组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对美、欧、日本等国网络元素非捆绑的做法进行研究,对中国电

信用户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交换类设备、传输类设备、语音增值类设备、同步类设备、信

令类设备等种类的网络元素逐一进行了分析,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电信开放非捆绑

网络元素的策略,并结合我国、广东省网间结算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策略建议。2001年 4 月,项目结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根据该项目的结论向信息产业部提出了非捆绑网络元素

的目录。 电话网平等接入的研究与策略 2001 年 5 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互连互通部向广州研发中心下

达了该项目的任务书,课题组收集、归纳世界各国电话网平等接入的做法,形成了以此为主要

内容的中期报告。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在合乎市场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出电话网平等接入策略,

该项目于 2001 年 12 月结束。

七、企业发展战略 研究院关于通信企业战略研究主要分布在企业人才规划、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竞争能力的分析、

企业转变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 广东省邮电企业人才规划 1997 年 8 月,省局人事处委托研究院开展“广东省邮电企业人才规

划”的课题。该课题指出,现有邮电企业人才资源不仅总量不足,在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

不能适应邮电通信技术进步、邮电市场变化和经营方式转变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对人才管理、

人才配置、人才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1997 年 12 月该项目结束。 2000 年,省局将研究院市场经营研究部设立为战略研究基地,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战略课题的

研究,课题组把整个战略研究工作分作三步: 广东电信经营环境分析 对广东电信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人文和产业环境等

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广东电信的机会与威胁。 广东电信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从战略资源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广东电信的主要资源(包括能力),

明确了广东电信的优势与弱势。 广东电信发展战略研究 该课题是整个战略研究工作的第三步,它在前两个课题的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广东电信的发展战略。在研究过程中,创立了一套适合电信企业的战略分析研究的模型

Page 30: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和方法体系,在大量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电信的发展战略。该项目的研究于 2001 年

1 月 15 日结束。 广东电信由传统电信企业转变的战略研究 2000 年 12 月 11 日,研究院进行了“广东电信由传

统电信企业转变的战略研究”。该报告认为,当今世界电信总的发展趋势是电信网络宽带化、业

务综合化、客户个人化和管理科学化;广东电信网络资源的发展应该向宽带化的方向发展;广

东电信的业务应该实现从窄带走向宽带、从单一走向综合,为用户提供高速综合的信息化业务;

广东电信应该适应电信市场客户个人化的趋势,重视和关注个人用户市场的发展;广东电信的

组织结构应该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变为混合型的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广东电信

应按客户进行管理、数据业务独立经营、网络资源与业务经营分开以及实行省市县三级分权化

管理。该项目于 2001 年 8 月 25 日结束。

第六节 系统研发

一、概述 1996 年,邮科所与技术中心合并建立研究院,在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方面的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

增强。 1998 年计算机与通信的综合开发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技术水平比较高,科研产品转化率和市场

占有率也有了较大提高,如“网管系统”、“传输监控系统”和“计费系统”等。同时,掌握了

多媒体网络核心技术,及时开发出多媒体网络的后台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网络安全

软件,在信息高科技领域占了一席之地。研究院多媒体网络技术研究水平均领先于省内同行,

广东省视聆通网络的 24 个节点包括省中心都已全部用上研究院自主版权的新一代支撑系统,由

研究院开发的第一版本的支付系统软件已得到工商银行的认可,并和研究院签订了“电子商务

支付业务”合同,这是国内电信系统和银行就自主开发支付系统所签下的第一份正式合同,开

创了我国自主开发电子商务系统具体应用的先河。 1999 年,研究院重点选择了起点高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以及网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研

究开发。如当时多媒体研究事业部承担了国家科委“863”重点项目“电子商务平台与系统”、

信息产业部重点项目“面向 IP 服务器的 ATM 用户接入设备”、宽带接入服务器、IP PHONE SYSTEM、SecurePay 业务及支付系统、南方电子商务中心认证系统、IC 卡系统、珠海网上交

费和网上售卡系统等一批多媒体网络应用系统和多媒体通信产品的开发。网管系统开发事业部

承担了综合网管系统、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接入网网管系统、GSM 移动网管系统、传输

SDH 监控系统等各类网管系统开发。 计费事业部重新开发了 NEC、S1240、AXE-10 等交换机长途计费磁带校验系统,组织开发了

200 号业务、全国智能网业务、IP 电话业务等业务的省内省际结算系统。 计检事业部承担了开关电源配套用模块式避雷器的研制和半导体放电管 高限制电压自动测试

系统的研制。 1999 年获得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半导体放电管 高限制电压自动测试系统、本地网综合网

管系统、IC 卡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构建、多媒体网络上的导航系统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成

果有:爱立信 TACS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视聆通后台管理系统、智者电子商务基础平台、SecurePay业务及支付系统。

二、运行支撑系统开发

Page 31: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广东省长途电路计算机管理系统 省局于 1995 年 7 月委托开发。1996 年 2 月,邮科所完成该系

统编程后,省局电信处和邮电部电信总局协商,决定由邮科所和邮电部软件中心合作开发全国

长途电路计算机管理系统,合作双方重新对系统进行了设计、编程。1996 年 8 月 5 日~9 日,

由电信总局主持,在广州召开了全国长途电路计算机管理系统评审会,确认系统基本达到了设

计任务书的要求,同意投入使用。1996 年 9 月~1996 年 10 月,省局中心局域网和广州市电局

域网、深圳和清远远程工作站的安装调试工作陆续完成,并实现联网。 广东省长途电信资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在原电总长途电路管理系统和广东省电路管理系统的

基础上,面向省局运维部和广东省 23 个本地网运维部进行开发的。该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包括传

输网络资源的管理、电路调度及管理功能、以及交换、同步网、信令网、动力设备的管理。经

过两年多的努力,该系统于 2000 年 10 月 21 日进入试运行阶段,并于 2001 年 8 月通过项目验

收。 七号信令 STP 网管系统(SNMS) 该系统简称 SNMS,为邮电部 1996 年科技发展项目。省局

与北方电讯于 1995 年 11 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七号信令网管系统的备忘录,分别由各自属下

的广东南方通信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北电(简称 GDNT)共同承担开发任务。1997 年底,SNMS R1.0.2 的第一个应用在广东省邮电投入运行,系统安装在广东省网管中心,连接了 10 对 DMS STP,完成了告警监视、故障隔离、故障分析、故障定位、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及系统管理等

主要功能。并于 1998 年 9 月 1 日通过验收。 本地网综合网管监控系统 1998 年 3 月~1999 年 4 月,研究院以汕尾局为试点,研制本地电信

网综合管理系统,将汕尾市各专业网络管理系统统一到一个网管系统之内,实现各专业系统的

整和,提高电信网的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三个子系统运行于统一网络平台,不但功

能先进,为维护体制改革提供了先进手段,而且充分共享软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投资和系统

的维护费用。 汕尾网管的开发,在项目管理上进行许多尝试,为开发流程积累了经验。 通信局(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PowerNet)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广东省通信设备规模越

来越大,实现集中维护己势在必行。在广东省,部分本地网内己实现了电话交换网、传输网的

集中维护,而动力和环境的集中维护在邮电系统还较少。为此,省局于 1996 年 5 月下文正式委

托邮科所完成云浮市邮电局试点项目开发工作,并于 11 月在广东省云浮市建成使用。 112 集中受理、测试管理系统 112 集中受理、测试管理系统是省局和邮电部下达给邮科所的项

目,并由邮科所和美国瑞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共同研究开发,产品在我国推广应用。 系统由“112”测试中心和远端测试单元两个部分组成。应用该系统能全面、完整地实现用户电

话障碍申告的集中受理、测试、派工和修复,以及维修通知等功能,具有全自动、全人工、自

动和人工相结合三种业务处理模式,应用该系统可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节省人力,

提高工效,增加收益。 1993 年 6 月开始本项目工作,1995 年上半年完成,并将样机用于实际。 1995 年 6 月 20 日,在由邮电部科技司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本项目通过技术鉴定,鉴定意见

评价甚高,认为该系统的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推广应用。 该系统已进行定型生产,产品行销全国,该系统 1996 年 6 月获广东省经委授予“广东省优秀新

产品”称号;1996 年 5 月 16 日获 1995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一等奖。 DTS V2.0 本地网光传输设备(PDH)监控系统 该项目主要对本地网监控系统的构架以及

AT&T、ERICSSON、SIEMENS、NEC 等传输设备进入监控网的技术进行了研究。DTS V2.0 本

地网光传输设备(PDH)监控系统己在湛江邮电局运行使用,并于 1996 年通过技术鉴定,认为已

初具 TMN 管理模型,在告警、性能、配置等管理上针对多厂家网元设备,均有其独到之处,

总体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目获 1997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Page 32: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番禺市电话网路维护管理系统 根据省局及番禺市邮电局的委托,邮科所承接了该系统的软件开

发、安装、调测、人员培训、开通运行等工作,对该市现有的交换设备建立网路维护管理系统,

以提高通信效率和管理水平。1993 年 3 月开始研制,6 月通过初验,10 月~12 月,根据初验的

意见,改进方案,采用 TCP/IP 网路协议,SYBAS 数据库,X-WINDOW 建立新系统。 1994 年 1 月 26 日~27 日,该系统通过技术鉴定。认为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系统在 1994 年 1 月通过省局鉴定,移交番禺局投入使用,完成对全市各

交换局的日常操作维护。系统使用较为方便,操作人员只须经短期培训即可使用该系统,操作

人员对该系统比较满意,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该系统获 1993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 年省经委授予“优秀新产品”称号。 爱立信 TMOS 网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OMC(TBO) 该项目于 1997 年立项,当年完成。由于在功

能上能取代 TMOS 的作用,而价格则更为便宜,更适合中国国情,实现了邮电部将网管技术掌

握在自己手中的愿望。 系统完全实现了 OMC 的全部功能,对于网络的集中操作维护网络运行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

巨大的作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采用爱立信 TMOS 系统,一套 OMC 的价格至少

超过千万人民币,而该系统的同等配置价格不足它的三分之一)。 系统在全国推广使用。该系统的应用为我国模拟移动通信网的集中管理提供了一个具备实用性、

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先进管理工具,不但提高了模拟移动通信网的集中管理能力,同时使国外同

类产品的价格大幅降低。 该系统获 1999 年度广东省电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县级传输监控系统 县级传输监控系统主要用于 AT&T 的传输设备。1994 年 5 月,邮科所开始

研制监控信息集中器,1995 年 3 月着手进行软件的开发。1995 年 6 月省局地电处决定将澄海作

为县级传输监控系统的试点,从 1995 年 7 月 16 日开始运行,系统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的研

制目的。据用户反映,这套系统“完全能够胜任传输系统维护管理的需要”,有助于实时监控光

纤数字传输网络运行情况,了解设备的运行性能和电路的传输质量。 广东省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电信综合实验网操作维护中心 该系统于 1998年 11月开始在研究院

模型机房安装使用,打破电信综合实验网交换机与终端的固定搭配模式,实现网上的所有终端

均可与任意一台交换机通信,大大减少设备的投入,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利用率,有效地实现了

模型机房的集中式管理,增强了电信综合实验网的可靠性。

三、业务支撑系统及体制 160 人工信息查询系统的研制 1993 年 2 月开始立项,系统于 1993 年 7 月在广东省清远市正式

开通,除本地自己输入的信息外,还包括随系统带去的交通、邮电、金融、娱乐等信息,总共

向社会提供 12 大类上万条信息,方便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给邮电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采用数字中继接口与交换机连接,接口性能稳定、可靠。话务及服务质量统计功能较全,

符合《广东省“160”人工信息台技术暂行规定》要求,查询系统采用计算机 NOVELL 网,技

术成熟,可靠性好,扩展性强。系统在省内十几个市县推广使用。 该系统获 1993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 年被省经委授予“广东省优秀新产品”

称号。 公众多媒体网络系统集成及后台管理系统开发 1996 年,为了更好地建设由省局规划建设的多

媒体信息系统-视聆通,为视聆通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研究院多媒体通信研究部成立伊始即

投入大量人力来参与开发广东公众多媒体信息系统-视聆通的规划建设。“公众多媒体网络系统

集成及后台管理系统开发”是在参与视聆通系统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完成的。“公众多媒体网络系

统集成及后台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的成果作为一个系统己成功地应用于广东省视聆通信息系统

Page 33: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的韶关、清远、河源、汕尾节点,各项性能良好。 广东省视聆通后台管理系统 1997 年,省局委托研究院开发一套功能完善的视聆通后台管理系

统,在全省进行推广。同时,为了有效地对宽带业务进行计费,1997 年 10 月,省局委托研究

院开发广东省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宽带视聆通)计费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局在 1998 年

初决定合并这两个项目,统称为“广东省视聆通后台管理系统”。 1998 年 3 月 12 日,广东省视聆通后台管理系统首先在清远节点进行了安装,经过半个月的试

运行,于 3 月 27 日通过了省局和数据局组织的现场测试。省中心系统也于 4 月中旬在省网管中

心安装调试完毕。为了进一步检验视聆通后台管理系统的稳定性,省局还于 4 月 13 日~4 月 19日组织了四点(省中心和清远、肇庆、南海节点〉联合调试和试运行。 该系统于 1999 年 2 月 1 日~2 日在广州通过了电总组织的技术鉴定,技术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

统在系统可扩展性、用户上网唯一性控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总体技术国内领先,是

一个好的实用的多媒体网上应用系统,适于在全国进行推广。 该项目获 1998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 1999 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MC-Ⅲ型 113 密码查对微机处理系统 1990 年 2 月,邮科所接受了“研制广州市电信局 113 密码

查号核对微机处理系统”的任务,11 月中旬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装配调试工作。并通过了 24 小

时连续通电工作试验。11 月下旬,在广州市长途分局安装,经现场调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原

设计要求,并交付市电信局使用。1992 年,根据和佛山、东莞局的合同书要求,生产该系统,

并为其安装使用。用户均反映良好。 广东 ChinaNET 与视聆通技术支持站点开发 广东 ChinaNET 与视聆通技术支持站点自 1998 年

5 月试运行以来,己被省内 ChinaNET 和视聆通网络各节点的技术维护人员广泛使用,运行良好。

该站点提供了开放式的实时在线技术支持服务,大大提高了广东 ChinaNET 和视聆通网络的日

常维护水平。 国际 800 计费系统的开发 2000 年 4 月,为配合国际 800 业务在广东地区的开展,研究院接到

省局的项目委托,开发国际 800 计费系统。该系统于 2000 年 5 月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性能

稳定,用户反映良好,并通过省局于 2000 年 9 月 22 日在广州主持召开的“国际 800 计费系统”

科技项目技术鉴定会鉴定。 IP909 计费系统的开发 省局从 2000 年 3 月起在广东全省全面推出 IP 电话业务。该业务计费结

算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对固网、200、移动 IP909 三项业务进行计费结算处理。该项目于

2000 年列入全省电信科技项目计划,并由研究院承担完成。 IP909 计费结算系统自 2000 年 5 月开始使用以来,整个系统运行基本稳定,通过省局于 2000年 9 月 22 日在广州主持召开的科技项目鉴定。 广东省智能网及 200 号综合计费系统 1999 年 5 月~11 月,研究院在国家智能网业务省计费中

心建设的过程中,承担了项目调研、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及开发调试等任务。系统于 1999 年

10 月投入使用,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ChinaNet-GD 后台管理系统 广东省公众互联网即 ChinaNet-GD,1997 年已扩展到广东省 18 个

本地网,拥有 15 万左右的用户。1998 年,省局委托研究院开发一套功能完善的 ChinaNet-GD后台管理系统,在全省进行推广。ChinaNet-GD 后台管理系统承担着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计

费等任务,直接影响 ChinaNet-GD 的服务质量。 ChinaNet-GD 后台管理系统的地市级系统于 1999 年 6 月 26 日前在潮州、汕尾和阳江三个节点

安装,安装了 ChinaNet-GD 后台管理系统的地市局用户增长很快,在节点安装以后的 4 个月时

间里,用户增长了 23%。 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2000 年 8 月,网管系统开发事业部业务支撑系统室承担了

要求支撑 800 万用户、各项技术指标要求极高的“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研发任

务。此系统以 163/169 并网为契机,结合广东省数据通信管理局的实际情况,构造新一代的数

Page 34: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据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这套 IP 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于 2001 年 11 月在 24 个节点割接成功,正式在广东全省启用。该

系统由部署在广东省数据网管中心和广州市电信局的 31 台各种级别的服务器组成,具有千万级

的用户处理能力,每秒钟能够处理 1000 个以上的用户认证与计费请求,业务管理与客户自服务

子系统能够每秒钟处理 300 个并发请求,其他各项性能指标也均达到甚至超过了系统设计要求,

是当时国内规模 大、实际支持用户数 多的 IP 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为 Internet 业务提供全省

集中的认证、计费、业务管理、客户自服务、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 系统于 2002 年 7 月成功开通宽带服务子系统,向全省宽带用户提供业务管理与计费服务。 2002 年,由该项目申请的“分布式认证/计费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和“一种通用的电信业务

计费方法”通过初审,进入专利公布期。 2002 年 1 月,“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先后顺利通过了 SUN 北京开放实验室和 IBM测试中心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交易(包括用户上网认证、计费)处理通量高于

1200TPS,能够支撑 3000 万以上的用户容量,平均登录时延低于 4 毫秒,达到了同类电信计费

软件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2 年 4 月,“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信息产业部鉴定。信息产业部邮电鉴

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符合有关技术体制的规范,其中“分

布式认证/计费服务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和“一种通用的电信业务计费方法”具有创新性,整

个系统国内领先,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2002 年,“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被评为广东省电信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

也是有史以来广东电信颁发的唯一一个特等奖。此外,该系统还荣获 2002 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

步奖二等奖。 UPTel IP 网综合业务支撑系统 该系统是对广东省多媒体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产品封装,

使之适应各省需求。“UPTel"受到省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充分关注与支持,中国电信集团

公司于 2002 年提出“互联网计费认证系统软件版本由广州研发中心负责研发”,2003 年中国电

信特别向全国各省推荐使用。 至 2002 年底,“UPTel IP 网综合业务支撑系统”除在广东、海南稳定运行外,还与贵州签订了

合同,另有多个省市表示出合作意向。 福建省 163/169 计费及业务管理系统 1999 年 11 月,受福建省电信公司委托,研究院承担了

福建省 163/169 计费及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该项目是研究院承接的第一个外省的大型软

件开发项目,于 2000 年 8 月系统全面割接上线。系统采用了全省集中的方式,为福建全省 90万的多媒体用户提供业务管理、认证、计费、统计分析等服务。其中 97 系统与互联网计费系统

的双向接口、上网卡批发、限时段、限主叫上网功能属国内首创。系统上线运行后,获得了福

建省电信公司的一致好评,为福建省的数据业务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信市场经营分析系统(TMAS)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东电信没有一个独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

统帮助市场人员完成市场经营分析的工作,削弱了市场专业人员分析工作的决策支持能力。另

外,直接指导营销决策的大量细粒度的数据(如计费数据、97 数据等)散落在各分公司的生产

系统,未能发挥作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广东电信针对这种现状,决定开始对电信市场经营分

析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研究院在 2001 年 6 月组建了以多媒体技术支持部和市场经营研究部为主

的项目组。 在系统开发阶段,随着数据采集的逐步完善,系统逐步推广到各个地市局投入使用。在系统基

本开发完成后,推广到省各级相关部门和 23 个本地网,为各地分析和决策支持部门提供了及时

快速有力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产生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广州市电信局清理住

宅商用活动为例,据统计,在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支持下,2002 年 12 月 31 日前,全市共清查

出住宅商用用户 235568 万户,其中 ADSL 用户 4503 户。这将在 2003 年带来约 5300 万的增量

收入。

Page 35: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

四、新业务应用平台与系统(电子商务类) E-COMMERCE 系统研究 该课题于 1998 年列入全省电信科技项目计划,并由研究院承担完成。

课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比较了不同厂家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并

深入研究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和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全面剖析了研究院自行开发的SimCA认证中心和 SecurePay 业务及支付系统的技术实现细节,提出了广东省电信部门拓展电子商务

的技术策略,并于 1999 年 11 月 15 日通过省局在广州主持召开的评审会。 IC 卡在电子商务的应用平台的构建 1999 年,由于推动广东省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需要,省局

委托研究院在研究 IC 卡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一、两种卡进行开发和实现。在 1999 年 4 月举行的

中美电信高层会议上,该项目组研制的 GemSafe 卡成功应用于“会议网上礼品店”。 截止到 1999 年 10 月 26 号,南方电子商务在短短几个月内使用 GemSafe 卡总共发放了 131 张

数字证书,其中个人证书(增强型)30 张,事务型单位客户端证书 101 张。 另外,JAVA 认证子系统与 SimCA 集成,自 1999 年 5 月开通以来,一直运行稳定,保障了 SimCA的安全性。省局于 1999 年 12 月 14 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了“IC 卡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构建”

项目技术鉴定会,同意通过技术鉴定。 “智者”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智者电子商务基础平台”采用面向对象和分布式组件技术,在国内

建立了基于 CDSA(Common Data Security Architecture)的数据安全平台,并在此平台之上建立了

可分级的证书认证中心(CA)和证书审核机构(RA),实现了全套证书管理流程。 系统于 1999 年 4 月 1 日首先在广州市南方电子商务中心安装调试完毕,同时还建立了五个数字

证书受理点。到 1999 年 12 月己签发各类证书超过 2.5 万份。广东省邮政局与各大供应厂家、

公司通过认证中心 SimCA 发放的数字证书,在网上进行招标,签约业务。特别在 1999 年 6 月,

用电子签字形式与 CISCO 公司签定了总金额为 2 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 “会议网上礼品店”,利用 SimCA 签发的证书提供的认证手段,成功的应用于 1999 年 4 月举行

的中美电信高层会议。 此外,系统还应用在 SecurePay 业务及支付系统中。 该项目获 1999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 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 年

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SecurePay 业务及支付系统 为了解决网上支付问题,能对网上业务提供支付服务,研究院在开

发“智者”电子商务基础平台的同时,自主开发 SecurePay 业务及支付系统。 广州新科商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 1999 年 2 月采用 SecurePay 建立业务和支付系统“广州第一

网上商厦”,用户使用广州市工商银行牡丹卡或灵通卡帐号,可在“广州第一网上商厦”网上购

物并实时支付。该商厦有 6 家商家,系统运行稳定。 广东省邮政局于 1999 年 10 月采用 SecurePay 建立交付系统,用户使用广东省邮政储汇局邮政

储蓄卡,可在网上实时支付。连接该支付系统的业务有鲜花礼仪、书刊订阅等邮政业务,该系

统处于试运行阶段,系统运行稳定。 此外,该系统被选为微软的电子商务支付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获 1999 年度广东省邮电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 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Page 36: 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 defence.org.cn file第二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 设备研制 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制主要集中在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