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記憶委託研究報告 建置計畫 泰雅族研究...

137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聚落(含古道)及文化歷史記憶委託研究報告建置計畫案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記憶委託研究報告 建置計畫 泰雅族研究報告書 總計畫主持人 汪明輝 共同計畫主持人 潘英海 台邦‧撒沙勒 稿 劉秀美、李岱融 報告日期:民國 98 9 14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Dec-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聚落(含古道)及文化歷史記憶委託研究報告建置計畫案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記憶委託研究報告

    建置計畫

    泰雅族研究報告書

    總 計 畫 主 持 人 汪明輝

    共同計畫主持人 潘英海

    協 同 主 持 人 台邦‧撒沙勒

    報 告 書 撰 稿 人 劉秀美、李岱融

    報告日期:民國 98 年 9 月 14 日

  • 摘 要

    目前台灣官方認定的臺灣原住民族共有 14 族,原住民部 落在現代化及社會型

    態快速轉變下,部落傳承出現了斷層現象,許多部落青年對於族群歷史及祖先篳

    路藍縷的過程往往不甚瞭解。

    臺灣島上聚集了這麼多不同的族群,但因過往以漢族為主的思考政策,如野

    生動物保護法造成原住民失去狩獵場域等使得原住民文化相對弱化。近年在後現

    代多元文化的語境下,才開始以各種方式記錄與保留這些相對少數族群的有形及

    無形資產,為這些族群也為臺灣這塊美麗之島,留下精彩的身影。本計畫以口述

    方式記錄耆老記憶中的文化歷史記憶,計畫執行的對象為泰雅族,本年度採訪的

    四位耆老分別為台北縣烏來鄉的周萬吉、桃園縣復興鄉奎輝的李信國、宜蘭縣南

    澳鄉金洋的廣天池、大同鄉崙埤的劉周味香,居住區域分屬於宜蘭縣、台北縣、

    桃園縣三地。

    從四位耆老的口述內容可以見出四位受訪者對於泰雅族遷徙的路線與記憶都

    不太清楚,僅能就家族或是部落遷徙進行講述。其中僅有烏來的周萬吉先生對於

    泰雅族的遷徙有比較清楚的說明;大同鄉的劉周味香女士則完全不清楚,但她以

    女性族人的身份對於泰雅族傳統的織布技術、方法及染料植物的認識,皆能有比

    較細緻的講述;受訪的三位男性耆老都提及了西利克鳥的相關禁忌,對於禁忌皆

    能清楚描述;從幾位受訪者的口中我們也察見了外來宗教進入部落初始與今日的

    面貌並不一樣,可能是外來宗教在融入泰雅部落時候,所經歷的一個歷程,這是

    值得再深入考察的一個面向。

  • II

    目 錄

    摘 要

    壹、計畫緣起 ............................................................................................................... 1

    貳、泰雅族的分群與分佈 ........................................................................................... 3

    參、調查範圍與執行方式 ........................................................................................... 7

    肆、受訪人居住部落背景 ........................................................................................... 8

    一、金洋村(Kinyan) ........................................................................................... 8

    二、烏來村(Ulai) ................................................................................................ 9

    三、崙埤村(Talax) ......................................................................................... 11

    四、奎輝村(Keifui) .............................................................................................. 11

    伍、受訪耆老分述 ..................................................................................................... 13

    一、受訪耆老基本資料 ...................................................................................... 13

    二、受訪耆老背景簡述 ...................................................................................... 14

    (一)周萬吉 ............................................................................................... 14

    (二)廣天池 ............................................................................................... 14

    (三)劉周味香 ........................................................................................... 15

    (四)李信國 ............................................................................................... 15

    陸、耆老講述內容整理稿 ......................................................................................... 16

    一、周萬吉 .......................................................................................................... 16

    (一)泰雅族的遷徙與家族遷徙史 .......................................................... 16

    (二)個人求學歷程 ................................................................................... 16

    (三)泰雅族傳統文化與祭儀 .................................................................. 17

    (四)泰雅族口傳文學 .............................................................................. 19

    二、廣天池 .......................................................................................................... 19

    (一)部落遷移史 ....................................................................................... 19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 19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 20

    (四)西方宗教進入 ................................................................................... 20

  • III

    三、劉周味香 ...................................................................................................... 21

    (一)生平簡介 ........................................................................................... 21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 22

    四、李信國 .......................................................................................................... 22

    (一)家族及族群遷移史 .......................................................................... 22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 23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 23

    (四)西方宗教傳入 ................................................................................... 24

    柒、總體現象觀察與建議 ......................................................................................... 25

    一、烏來部落周萬吉先生 ................................................................................. 25

    (一)泰雅族的遷徙與家族遷徙史 .......................................................... 25

    (二)求學歷程 ........................................................................................... 25

    (三)泰雅族傳統文化與祭儀 .................................................................. 25

    (四)泰雅族口傳文學 .............................................................................. 25

    二、金洋部落廣天池先生 ................................................................................. 25

    (一)部落遷移史 ....................................................................................... 25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 26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 26

    (四)西方宗教進入 ................................................................................... 26

    三、崙埤部落劉周味香女士 ............................................................................. 26

    (一)個人生命史 ....................................................................................... 26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 26

    四、奎輝部落李信國先生 ................................................................................. 26

    (一)家族及族群遷移史 .......................................................................... 26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 26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 26

    (四)西方宗教傳入 ................................................................................... 26

    捌、附錄 ...................................................................................................................... 31

    一、資料清單 ...................................................................................................... 31

  • IV

    (一)照片檔清單 ....................................................................................... 31

    (二)影音檔清單 ....................................................................................... 35

    (三)聲音檔清單 ....................................................................................... 36

    (四)文字檔清單 ....................................................................................... 36

    二、耆老訪談逐字稿 .......................................................................................... 37

    (一)泰雅族鳥來周萬吉先生訪談逐字稿 ............................................. 37

    (二)泰雅族金洋廣天池先生訪談逐字稿 ............................................. 53

    (三)泰雅族大同劉周味香女士訪談逐字稿 ......................................... 70

    (四)泰雅族復興李信國先生訪談逐字稿 ............................................. 97

    三、Metadata詮釋資料範例 ........................................................................... 115

    四、工作日誌 .................................................................................................... 119

    (一)烏來部落周萬吉訪談(2009 年 5 月 9 日) .............................. 119

    (二)金洋部落廣天池訪談(2009 年 5 月 28 日) ............................ 120

    (三)崙埤部落劉周味香訪談(2009 年 5 月 28 日) ........................ 121

    (四)奎輝部落李信國訪談(2009 年 5 月 29 日) ............................ 122

    五、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 125

    (一)泰雅族烏來周萬吉先生訪談 ........................................................ 125

    (二)泰雅族金洋廣天池先生訪談 ........................................................ 126

    (三)泰雅族大同劉周味香女士訪談 ................................................... 127

    (四)泰雅族復興李信國先生訪談 ........................................................ 130

    六、參考書目 .................................................................................................... 131

    七、計畫成員 .................................................................................................... 132

  • 1

    壹、計畫緣起

    文字是文化傳播的媒介之一,傳說中倉頡發明文字時「天雨粟、鬼夜哭」,

    由此得以想見人類認知中的文字發明是如何影響了人類文化的發展。但在無

    文字的時代,人們僅能以口耳傳遞的方式,將本族文化一代代傳下來。臺灣

    原住民族並未發展出文字系統以記載族群之事,對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僅能

    以十口傳之,兼之原住民族從與漢人接觸開始,歷經政權的更迭,始終居於

    弱勢與邊緣。臺灣島上聚集了這麼多不同的族群,本就應為多元文化的社會,

    然則過往政策使然,使得原住民文化趨於弱化。直至近年在後現代多元化的

    語境趨勢下,即使是少數族群仍然得到應有的尊重,開始以各種方式記錄與

    保留這些相對少數族群的有形及無形資產,為這些族群也為臺灣這塊美麗之

    島,留下精彩的身影。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臺灣原住民,這些調查完成的資

    料與記錄,應以不同的面貌公諸於世,或以學術資料留存,或以宣傳方式推

    廣,因應不同群體的需求,調整採集資料的呈現方式。

    原住民族是一個將文化與藝術鑲嵌在生活裡的族群,部落中的耆老負載

    著部落與族群文化傳承的使命。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原住民的生存哲理和智

    慧,這些都需藉由文化保存活動才得以保存及向國內外廣大民眾做最真確的

    呈現,也為許多原住民族找回自己族群的面貌。

    目前台灣官方認定的臺灣原住民族共有14族,人口數約有49萬人,佔總人

    口數的2%。原住民部落在現代化的社會、經濟型態快速變遷及外來強勢文化

  • 2

    長期催化的多重影響下,使得原本的部落體系鏈接出現了斷層現象,部落青

    年對於自己生活土地的歷史及先民篳路藍縷的過程往往不甚瞭解。雖然目前

    有些部落族人有意識的試圖找尋足以重新緬懷歷史記憶的道路,讓年輕族人

    可以藉由歷史痕跡回到自己的文化懷抱裡,然因原住民族過去並未發展出文

    字系統,很多先民古老的生態觀念與文化智慧都僅能以口耳相傳,但代代傳

    襲中,難免會有文化記憶的流失,也無所考證與追溯,以致不再於生活中被

    族人所學習與實踐。

    如今部落青壯族人外流,再加上部落耆老陸續凋零,原住民族傳統文化

    的傳承保留為刻不容緩的需求,因此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希望藉由本建置

    計畫的第二分項研究計畫,以口述方式記錄耆老的文化歷史記憶,並輔以文

    獻資料蒐集考證,尋求原住民族沉默已久的非物質文化歷史資產,故在本項

    研究工作中,將從部落耆老訪談,逐年分族群逐步進行原住民族族群遷徙、

    部落生態與文化智慧之歷史記憶做一紀錄,以做為族人傳承原住民族文化之

    結合站。

  • 3

    貳、泰雅族的分群與分佈

    泰雅族是臺灣原住民分布最廣、人口數僅次於阿美族的第二大族群。依

    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資料,截至 98年 6月,泰雅族的總人口數為 79322

    人。散佈於北部、中部、東部台灣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地區。可

    以說中北部的主要溪流流域都有泰雅族的聚落分布。

    由於泰雅族廣泛分佈於臺灣北部山地,每遷徙至一處,便是一個封閉的

    社會,除了原先居住地或附近的部落能彼此探查外,基本上部落內部呈一穩

    定狀態,相對保留了較強烈的我族意識,而此一強烈的我族意識,卻是影響

    泛泰雅族群存續的的關鍵。如理蕃時期日軍所採行的「以蕃制蕃」策略,對

    於泛泰雅族群的文化與人數都是相當嚴重的傷害。復因日治時期禁止泰雅族

    文面與獵頭習俗、這些行政或軍事措施都對泰雅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原有的

    社會控制力消失,加上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靠攏、西方宗教入侵傳道的結

    果,導致泰雅社會文化嚴重斲喪,成為臺灣原住民族中,保有傳統文化最少

    的族群之一。

    一般稱呼泰雅族Tayal一詞,原是泰雅族中人口相對多數的賽考列克及

    鄒利(或譯澤敖列群)兩群稱「人」Tayal這個名詞,轉成對泰雅族的族稱,

    並被外族用來統稱包含賽德克族、太魯閣族以及其他泰雅族在內的泛泰雅族

    群,然在實際上,賽德克語中的「人」、太魯閣族、都克達雅群、多達群皆

  • 4

    有對本族的自稱方式,此一泛指的名稱並無法令所有的泛泰雅族群所接受 1

    戰後,衛惠林(1904-1992)、廖守臣(1939-1999)等人陸續提出不同看

    法,其中又以廖守臣的分類方式最符合現況。廖守臣本為賽德克系泰雅族

    人,對於泰雅族內部不同支群文化差異的敏銳觀察,配合長期的田野調查後

    做出最新的分類。在廖守臣的分類方式中,最大的特色是將在泰雅亞族下之

    賽考列克群及鄒利群,再依祖先遷移傳說分為數系統,系統之下復依血親宗

    族與分佈地域分為數群,讓人於泰雅族各族群宗屬關係一目了然。傳說以賓

    斯博干(Pinsbkan,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為發源地的是賽考列克族群的福

    骨、馬立巴、馬里闊丸等三系統;傳說以大霸尖山Papakwaqa為發源地有鄒

    利群的馬巴阿拉、馬巴諾、莫拿玻、莫里拉等四系統;至於賽德克人傳說的

    日治初期,為了瞭解當時臺灣各族的風俗文化,曾對於台灣各原住民族

    群進行一系列的調查。目前官方所認定的泰雅、太魯閣、賽德克三族,在日

    人當時進行調查時,便有許多爭議。如淺井惠倫從語言學的觀點將泰雅族分

    成泰雅本群(Ataiyal Proper)及賽德克(Sedeq),前者之下又分出五個方言

    群(Taikei, Taiko, Bunsui, Hakku, Bandai);後者則分出兩個方言群(Taroko,

    Musha)。1939 年,鹿野忠雄提出另一種複級分類,參酌了語言、文化、種

    族等廣泛基礎。在鹿野忠雄的分類中,泰雅亞群又分四群:1.薩卡武群;2.

    大嵙崁群;3.大湖群;4.賽考列克群。而賽德克亞族分兩群:1.西賽德克群;

    2.東賽德克群。

    1 參考余光弘、瓦歷斯‧諾幹:《泰雅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2 年),頁 2。

  • 5

    始祖發源地,則是中央山脈南投境內的白石山。廖氏不以居地的地理環境作

    為分類的基準,而以我族意識和文化差異的支系作為分類基準,是較為合理

    的分類方式 2

    2同前註,頁 4。

    。也因為泰雅族群內部的複雜程度,彼此的我族意識強弱有別,

    過往有學者提出了以「泛泰雅族」來指涉這群在語言、宗教、文化、生活習

    慣上有所重合又相異的數個族群。近年來,原住民意識逐漸抬頭,過往被劃

    分為泰雅族之下的族群,透過合法合理的方式,向中央政府要求正名。迄今

    為止,居住在花蓮的太魯閣群,已於 2003 年正名為太魯閣族,賽德克群也

    於去年(2008 年)獲得正名,正式成為第十四族。

    「泛泰雅族」中的族群雖然在語言、宗教、文化、生活習慣上有所重合,

    但仍有族群意識及文化差異的區別性,因此本計畫之訪談對象,以官方認定

    的泰雅族群為依據,不以「泛泰雅族」設定為訪談對象,太魯閣、賽德克族

    皆不在本次的訪談規畫之內。

  • 6

    泰雅族

    賽考列克

    Seqoleq

    Kena-xaqul

    馬卡納奇亞群

    Makanajia

    福骨群(白狗群)、石加路群、金

    那基群、大嵙崁群、南澳群

    馬立巴亞群

    Malepa

    屈尺群、大嵙崁群、卡奧灣群、

    溪頭群、司加耶武群

    馬里闊丸亞群

    Malikoan

    馬里闊丸群、關武督群

    澤敖列群

    Tseole

    馬巴阿拉亞群

    Mabaala

    南澳群、馬巴阿拉群、萬大群

    馬巴諾亞群

    Mapanox

    汶水群、北勢群、南勢群

    莫拿玻亞群

    Menebo

    南澳群

    莫里拉亞群

    Mererax

    鹿廠群大湖群、加拉排群

    表 1.泰雅族分群簡表 3

    3 整理自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 年),頁 2-9。

  • 7

    參、調查範圍與執行方式

    由於泰雅族的分佈範圍較廣,故計畫將分期進行採錄,第一年針對分佈

    於北部山區的泰雅族進行調查採錄,受訪耆老的社群分佈,儘量跨越不同社

    群。然則因為泰雅族本身分群錯綜複雜,又因計畫本身的限制,故無法兼及

    不同亞群都能有一位耆老接受訪談,故僅能就目前居住較為集中的部落進行

    採錄。本年度採訪對象以居住在宜蘭縣、台北縣、桃園縣三地的耆老為訪談

    對象。若以行政區域來看,則包含了台北縣烏來鄉、桃園縣復興鄉、宜蘭縣

    南澳鄉、大同鄉四個行政區域。

    本年度計畫執行採二階段訪談方式。由於受訪耆老大部份年事已高,對

    於訪談內容的認定無法透過電話告知,因此協調介紹人帶領,先行初步拜訪

    耆老,在初步接觸的過程中儘量讓受訪耆老卸除心防及面對陌生人的不自

    在,同時讓他們對工作人員與接下來的訪談內容有所瞭解,降低與工作人員

    的陌生感,讓採錄工作更容易執行。

  • 8

    肆、受訪人居住部落背景

    本次計劃共訪談了四位耆老,其居住地區分別為南澳鄉金洋村、烏來鄉

    烏來村、大同鄉崙埤村及復興鄉奎輝村四個村落。

    一、金洋村(Kinyan)

    金洋村現址屬宜蘭縣南澳鄉,位於北迴鐵路武塔站以南約 5.6 公里處,

    在大南澳南溪右岸,御恩山北方,為一北向的傾斜地 4

    根據耆老廣天池表示,原來的老金洋地點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光復後才

    遷到現址;根據相關文獻記載,金洋村原先建立的地方在於和平溪北溪與支

    流與支流所伊里溪河流處東北約四公里之山坡地,海拔一0六0公尺。其地

    大致為南向傾斜地,部落北方有緩斜地及部分平坦地,為聚落之所在。

    5

    最早建立金洋社的始祖為達昆巴圖(Takun Bato),在一百八十餘年前,率

    領族人從賓斯博干經南湖大山及碧候社而抵莫瑤地方,達昆在此逝世,子雅

    旁等繼任頭目,而遷至金洋社址。相傳昔時有人把東西望在耕地上,澤敖列

    語謂「忘記」曰Nekinyan,因以為社名。

    6

    現今的金洋社由奎諾斯社、金洋社移住後所組成。當地耆老說中金洋社

    位於大濁水溪北溪上游,距離鄉公所約 48 公里處的山區。其中金洋社的遷

    4《南澳鄉簡史》(宜蘭縣南澳鄉公所,2002 年),頁 51。 5 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 年),頁 107。 6 同前註。

  • 9

    徙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昭和元年(1926),在日人勸導後,始有第一批

    族人遷往大元社和尼公哥。然仍有為數不少的金洋人聽從頭目優明‧哈永

    (Yomin xayan)的意見,不願下山。

    第二階段為光復後的民國四十九年。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道路與橋樑,歷

    經颱風的摧殘,致使交通幾乎斷絕。為解決教育、生活環境、醫療與交通的

    困擾,光復後,自民國四十九年初開始勸導移住,然效果並不佳。直到相關

    主管單位上山勸導,陸續有族人移居仲岳、2 戶移至澳花、7 戶遷到大同鄉

    英士村。

    第三階段遷徙於民國五十二年,由村長、代表率領其餘的村民遷來仲

    岳,完成遷村。而仲岳的人口數因遷村而增加,故從武塔村分出,復因仲岳

    以金洋社人居多,因此改名為金洋村。7

    二、烏來村(Ulai)

    烏來村的行政區域劃分屬台北縣烏來鄉。烏來鄉的地理位置是於雪山山

    脈於臺北縣境最西南一段主脊的西北方斜面和加里山脈之間,是臺北盆地周

    圍地勢較高之處。東北與坪林鄉、石碇鄉為界;北邊與新店市為界;西北則

    與三峽鎮為界;西南與桃園縣復興鄉為界;東南邊則與宜蘭縣礁溪鄉、員山

    鄉、三星鄉、及大同鄉、為界,且並為臺北縣面積最大之鄉鎮。8

    7 詳參《南澳鄉簡史》(宜蘭縣南澳鄉公所,2002 年),頁 52-53。 8 詳參文崇一、蕭新煌:《烏來鄉志》(台北縣烏來鄉公所,1997 年再版),頁 7。

  • 10

    清朝中葉,泰雅族人最早來到烏來鄉境,烏來泰雅族屬賽考列克群

    (swqoleq)馬立巴系統(Malepa)。賽考列克群為泰雅族群中最大的一支。主要

    分佈於宜蘭縣大同鄉、桃園縣復興鄉、新竹縣尖石鄉、南投縣仁愛鄉,皆謂

    其祖先居住於今南投縣仁愛鄉旁斯博干(Pinsebukan)地方。9其後因人口逐漸

    增加,遂向北遷移,最初遷至大嵙崁溪右岸之宜亨社(Ginhen),數年後,頭

    目亞維波納(Yavipuna)率族人遊獵至今福山村南方的札亞孔(Jiyacon)及李茂

    岸(Limogan)地方,發現此地溪流魚豐,山林獸多,便決議遷居來此;馬來支

    瓦斯 (Maraichiwas) 率族人遷至今福山村西方的塔拉南,馬卡之索

    (Makatuswatan)率部眾至李茂岸、塔拉南、屯鹿等地建立部落。10

    口碑傳述中,亞維布那病逝於李茂岸,其子依旁(Iban)是烏來社的祖先,

    傳說族人到此狩獵時,見溪邊有煙霧升起,乃往探視,發現有熱水自岩隙湧

    出,眾人於是齊呼ulaikirofu,即是泰雅語「熱騰騰的溫泉」之意,之後乃以

    「烏來」為地名。清末民初,此地建有烏來、拉卡、加九寮、希魯幹四社。

    民國十年,因三井合名會社造林,各部落被迫遷移,拉卡社遷居烏來駐在所

    東南 2 公里之地,今孝義村境;烏來及加九寮則遷至駐在所對岸高地,另建

    新社,仍名烏來;希魯幹社因日人於該地興建彈藥庫,乃遷至烏來社上高地。

    光復之後,拉卡社併入烏來,成立烏來村,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十五日,成立

    烏來鄉公所,下轄烏來、信賢、忠治、孝義、福山等五村。三十九年,改隸

    9 詳參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 年),頁 114。 10 文崇一、蕭新煌:《烏來鄉志》(台北縣烏來鄉公所,1997 年再版),頁 1。

  • 11

    臺北縣烏來鄉,並沿用至今。11

    三、崙埤村(Talax)

    崙埤部落原稱Talax,因當地泥土為紅色,遂以此為名。而「崙埤」的

    稱號則來自閩南語,昔稱崙埤子社,意為「小山崙間的沼澤」。位於蘭陽溪

    中游右岸及其支流崙埤子溪之合流點西方約一公里處,由中嶺山走東南方支

    脈之山腳,海拔約一二0公尺,隔蘭陽溪與三星鄉天送埤相向。12

    崙埤聚落係由卡拉、哈凱、比亞散與塔卡散等四社之一部遷來。此四社

    屬卡奧灣群,原居桃園縣復興鄉華凌村境,即今大漢溪上游右岸支流塔南與

    色霧鬧之間的山腹。崙埤成社初期,建於東北方高地,後因搬運稻穀不便,

    族人才決定遷徙至山腳下。

    13

    四、奎輝村(Keifui)

    奎輝,或稱雞氣,土著稱戞色鬧(Keisiyono),為榕樹之意。結社於大漢

    溪左岸支流奎輝溪中上游,那結山北方。原屬桃園縣復興鄉常興村,民國四

    十八年獨立設村,有奎輝溪縱貫其中。原先奎輝部落的居民為賽考列克群馬

    卡納奇人、馬立巴人混居,分有彭奈、 戞色鬧、巴托諾干、卡維四個小社散

    居於此。14

    11 同前註,頁 1-3。 12 詳參余光弘、瓦歷斯‧諾幹:《泰雅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2 年),頁 98、 13 詳參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 年),頁 256-257。

    14 詳參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 年),頁 125;《復興鄉志》(桃園

  • 12

    一九0七年,日軍攻陷枕頭山,日人初設駐在所於上奎輝現址附近,民

    國九年完成奎輝水圳後,將奎輝溪沿岸緩斜地闢為梯田,始有原 戞色鬧社人

    遷居於此;光復初期,奎輝社人為接近耕地分兩之移動,一部份移居巴希雅

    魯(Bas Iyaio)稱「下奎輝」,另一部份則南遷於沙候灣,稱「上奎輝」。民國

    五十三年,興建石門水庫,將下奎輝村人遷居於大溪大橋附近,後因暴風雨

    侵襲而再度搬遷。奎輝村經移動的結果,現有四社,分別為 戞色鬧、上奎輝、

    奎輝(或稱中奎輝)、下奎輝,皆屬馬立巴群。15

    縣復興鄉公所,2001 年),頁 82。

    15 詳參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 年),頁 290-291。

  • 13

    伍、受訪耆老分述

    四位受訪者分別為烏來部落的周萬吉、金洋部落的廣天池、崙埤部落的

    劉周味香,以及奎輝部落的李信國,其中女性受訪者僅有劉周味香女士,此

    乃受限於初步採訪調查過程中,發現部落男性較擅長講述,女性一般在講述

    上較為保守,且間或語焉不詳。下為受訪耆老背景資料,分述如下:

    一、 受訪耆老基本資料

    居住部落 姓名 性別 年齡 個人資料/選擇原因

    烏來部落

    周萬吉

    (Abo)

    男 77

    於民國 21 年出生於烏來,曾任烏

    來國民中小學主任,於民國 82

    年退休。由於長期生活於烏來地

    區,對於部落人、事、物有較全

    面性的了解。

    金洋部落

    廣天池

    (Yuimi)

    男 74

    部落耆老,對原金洋部落遷徙歷

    史,清楚了解。

    奎輝部落

    李信國

    ( Watan ‧

    Taya)

    男 69

    部落耆老,對於奎輝村的歷史,

    從兒時開始保留記憶。

    崙埤部落

    劉周味香

    ( Sayun ‧

    女 78

    部落耆老,對於大同鄉部落時代

    的轉換仍有印象,雖然因年事已

  • 14

    taiyai) 高遺忘許多事務,講述內容的豐

    富性也遠不及男性講述者,但基

    於計劃初始的性別平衡以顯現

    部落概況的要求,仍列入為受訪

    對象。

    表 2.:受訪人員基本資料表

    二、受訪耆老背景簡述

    (一)周萬吉

    周萬吉為烏來國小的退休教師,國語非常流利,雖然語言表述仍然具原

    住民腔調,卻不影響我們對講述內容的理解。周萬吉因本身從事教育,對於

    泰雅族部落文化的傳承負有使命感,家中仍然保留了傳統織布機,對於泰雅

    族傳統文化的保存可說不遺餘力。

    (二)廣天池

    南澳鄉金洋部落由上金洋和下金洋所組成,而上金洋部落的族人大部分

    由老金洋部落遷徙而來,受訪者廣天池先生也是遷居而來的族人。廣先生身

    體硬朗,目前尚從事農地耕作,相當健談。

  • 15

    (三)劉周味香

    崙埤部落是大同鄉公所所在地,劉周味香女士是當地族人認為還算擅長

    講述族人相關事情的女性族人,她對於大同鄉部落時代的轉換仍有印象,但

    也因年事高,許多過往的記憶僅殘留部份或者遺忘,講述內容的豐富性也遠

    不及男性講述者。

    (四)李信國

    李信國先生居住於奎輝村,對於奎輝村的歷史尚保留較為完整的記憶。

  • 16

    陸、耆老講述內容整理稿

    一、周萬吉

    (一)泰雅族的遷徙與家族遷徙史

    受訪人周萬吉先生表示他的家族是屬於賽考列克群的泰雅族,根據父母

    所述,他們的祖先原先居住在桃園縣的山區,後來因為不適應當地的環境,

    於是舉家搬遷,來到了現今烏來的福山部落附近,居住了幾代後,漸次往北

    移動,遷到現在的烏來部落附近。隨著漢人的移居,泰雅族人的居住也有所

    移動。

    周萬吉先生的家族原先居住在搭嘎的山頂,父親是搭嘎部落的頭目,他

    的名字叫阿模都素。所有的孩子都在那邊出生,後來才移居到現在的地方,

    山上的老家還在,只是範圍越來越小。

    日本人來了之後,為了管理方便,所以全家搬遷到現在居住的地方,他

    的父親在遷居後仍舊擔任新部落的頭目。父親過世後,就由家族的兄弟擔

    任。不過隨著政治制度的改變,頭目的實職權力已逐漸消失,只剩餘名義上

    所保留的頭目,他自己也曾經掛名當過頭目。當時泰雅族在烏來的經濟活

    動,主要以打獵、織布、芋頭、小米,為主。

    (二)個人求學歷程

  • 17

    民國三十五年,受訪人周萬吉先生國小畢業,母親要他和兄姐都下山到

    台北唸書,他的母親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因此兄弟姐妹有的讀農校,有的

    讀護理學校。根據受訪人自述,過去讀書的過程非常辛苦,因為從烏來往新

    店的交通不便,上山、下山都要搭船和公車,當時日本人對山地實行管制政

    策,上下山都要申請,周先生國中畢業的時候,考上公務員,擔任一年公務

    員後,覺得自己太年輕,便又報名了高中考試,考上台北師院普通師範科(今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三)泰雅族傳統文化與祭儀

    1.水稻是他們遷到烏來後,日本人教他們種植的,原先在山上只有種

    芋頭、地瓜、小米等作物,到了烏來才開始學習如何種水稻。

    2.傳統祭儀:以前烏來地區的祭典是一年兩次,新曆年的一月一號和

    七月十五號,和漢族的農曆年不同時間。因為他的家族是頭目家族,所以每

    一次農曆年家族的成員往往忙於奔波應酬,後來當鄉長的三哥便決定讓各家

    決定要過哪一個年,不再強制部落族人要同步過年。

    過年前頭目家族總是繁忙的,除了要準備糯米糕、還有打獵收穫的獸

    肉,用葉子包起來後,由男人負責,朝向太陽的方向祭拜祝禱,禱詞的大概

    內容為:「願上帝、神、祖靈可以保護我們、保護我們新的一年這個開始,

    給我們平安,收穫增加,家裡的一切可以過的比去年更好。」而七月份的收

    穫祭,禱詞則為:「感謝祖靈,我們今年收成的那麼多,芋頭也好、地瓜也

  • 18

    好,什麼小米、稻米收成那麼多,謝謝你們,我把這些東西獻給你們用。」

    3.婚俗:受訪人表示過去只有嫁女兒時才殺豬,由男方準備豬隻送到

    女方家,女方家的男人殺豬,如果血流得多,表示女兒嫁出去會是幸福的,

    並且要把豬血盛接起來,加入酸菜一起煮,煮熟之後分給所有的親友享用。

    而豬肉也是,分給大家,讓大家帶回去。結婚的時間越快越好,一般不會超

    過三個月,時間由男方決定,訂婚則由女方決定。女孩嫁出去的前一天,每

    一家族都要準備一個禮物送到女孩子家,大部分是自己織的布。女方爸爸要

    準備一把刀、背袋,還有男人穿的衣服,男方來接新娘那一天再交給他們。

    部落隨著時代的改變,過往男女之間的份際是透過傳統道德的約束,但

    現在與外界接觸後,觀念趨於開放,如有男女作出逾矩的行為,家人就要為

    了難以啟齒的行為殺豬向族人和祖靈道歉祈求赦免。

    4. 占卜鳥西利克鳥:西利克鳥飛行的路線,就是要告訴族人吉凶,若

    是牠朝你的方向衝過來,就表示不可以去,如勉強前行可能會受傷。如由上

    而下飛就要先中止活動,當天晚上要詢問村人是否有人違反道德或禁忌?另

    外,他也說了烏鴉出現的意涵。他說烏鴉叫做 gagun,只要出現烏鴉,就會

    有人過世,還舉了幾個例子做為佐證。

    5.受訪者談到原住民喝酒的情況,他說以前原住民喝酒不是毫無節制

    的牛飲,而是一小杯一小杯慢慢喝,一邊喝酒一邊唱歌。直到光復後,社會

    變遷、觀念改變,喝酒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也許起因於,以前原住民都是自

  • 19

    己釀酒,因此耗時較久,大概要等一個月才能飲用。現在外面的酒又方便、

    又便宜,加點熱水就可以喝,所以他們用最便宜的酒加熱水就是酒。

    (四)泰雅族口傳文學

    受訪者講了一個人變猴子的故事,大意是說以前在種稻的時候,有一個

    人嫌工作過於辛苦,把小鋤頭放在屁股,便爬上了樹,變成了猴子。

    二、廣天池

    (一)部落遷移史

    受訪者提及他小時候是在老金洋部落長大的,直到 28 歲才被國民政府

    遷到現在的部落。他很懷念老金洋部落的生活,土壤比新部落的土地肥沃許

    多,農作種植都能有好的收成。主要作物為地瓜、芋頭、小米、糯米,並且

    以輪耕的方式進行種植,稻米則是到了日據時期才被引進種植。

    剛從老金洋部落搬下來的時候,族人都不習慣新居地的生活環境,便又

    自行向外尋找適合的居所。他剛下來的時候也一樣,曾經在寒溪待過一段時

    間。目前金洋部落分成兩個部分,一為上金洋,一為下金洋,上金洋地區的

    居民,大部分是從老金洋搬遷下來的。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1.狩獵:受訪者小時候曾讀過兩個月日本學校,但因戰爭而中斷。小

  • 20

    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帶他上山打獵,並且教導他打獵的知識,他記得七

    歲的時候就打到了第一頭山豬。後來雖然有機會再回學校上課,但因為他想

    要協助父親打獵,就放棄學業了。

    2.巫醫:以前沒有醫生的時代,族人如果生病認為是邪靈附在身上,

    因此只要生病就會去找巫師作法,祓除身上的惡靈。

    3.文面:過去泰雅族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文面文化,族人要文面的時候,

    要請專門文面的長輩進行,刺完之後要用竹簍蓋著,那幾日不到外面活動,

    以免傷口感染。

    4.占卜鳥西利克:西利克鳥的飛翔方式與舉動都是西利克鳥給予的徵

    兆,飛行方式不同,代表的意涵也不同。除了鳥占之外,還有夢占,不同的

    夢境,都有其不同的意涵。另外獵人所獵到的獵物中某些部分是可以暫時給

    孩子配戴的,表示這個孩子正在學習打獵,也有一些收穫。族人也會把狩獵

    得到的獵物同大家分享,表示有福同享的意思。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受訪者的太太說了一則人變猴子的故事。這是媽媽告訴她的,以前有一

    個人耕作的時候,因為鋤頭一直斷掉,樹上的西利克鳥一直笑他,後來那個

    人惱羞成怒,就變成猴子了。

    (四)西方宗教進入

  • 21

    外來宗教部分,受訪者表示在老金洋的時代,大約民國五十四年左右就

    有基督教的宣教士進到老金洋部落,設立了教堂,不過當時人數不多,且宣

    教士是各地巡迴,並沒有固定的駐點。老金洋時代只有基督教長老教會與真

    耶穌教會進入部落。搬遷下來之後,天主教也進入了部落,神父是美國人,

    帶來了米、麵粉等糧食,吸引族人受洗成為信徒。

    教會進入部落之後,他們要求族人必須放棄傳統信仰,因此與信仰相關

    的儀式或文化,便在改信基督或天主之後逐漸消失。當初金洋的族人對於天

    主教的接受,主要還是與「物資」有關,因主教會為人帶來一些糧食。族人

    剛搬下來的時候,土地還沒有開墾,所以先到天主教會參加聚會以便領取一

    些物資。等到他們的田地開始有收穫的時候,便又回去參加長老教會聚會了。

    三、劉周味香

    (一)生平簡介

    受訪者劉周味香是嫁到崙埤部落的泰雅人,他的祖先是桃園的泰雅族,

    後來從桃園遷徙過來。她記得日治時期小學讀書的時候,常常都要躲空襲警

    報,因此讀書也斷斷續續,後來就中止上學了。以前居住在山上的時候,家

    裡有水田,當時交通不方便,收成的時候都得強行涉水,到附近的漢人村莊

    販賣,或是以物易物,換回日常所需的鹽巴、醬油等物品。受訪者記憶中西

    方教會大約是民國五十多年進入部落的。

  • 22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1.文面:受訪者陸續提到打獵與文面,她的父母還有文面,但她和哥

    哥這一輩就沒有文面了,但是她記得聽過,以前如果沒有文面是不能結婚的。

    2.織布:泰雅婦女過去都要學習的織布,受訪者敘述了母親教導她織

    布的方法、染料植物的種植,以及製造染料的方式。

    3.釀酒,她提到過去用糯米釀酒,發酵的時間大約要等一個星期才能

    喝。

    四、李信國

    (一)家族及族群遷移史

    受訪者李信國是民國二十七年出生的,原本居住於高義,小學的一二年

    級也在高義就讀。光復後,三、四年級在角板山,五、六年級則在長青就讀。

    雖然日常生活中還是以日語為主,但已開始接受國民教育了,他還清楚記得

    當時的老師名字。

    關於泰雅族人遷徙的過程,部落中的人有不同看法,受訪者認為是從大

    陸遷徙過來的,到了台灣之後再逐步往山上遷徙。有些族人認為是從大陸東

    南沿岸遷徙過來的,族人也說明這是從原民會得到的訊息,東南亞的原住民

    都是從台灣分支出去的。有一位族人提到,原先奎輝社就有泰雅族人居住,

  • 23

    後來又有族人從山上搬遷下來,於是人口逐漸增加。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1.文面:過去文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沒有文面表示能力不足,所以

    文面具有深層的寓意在其中。日本人來了之後,強迫族人不能文面,對於泰

    雅族人過往信仰有很大的衝擊。

    2.分享:族人的分享觀念是長幼有序的,凡是分享,必先從老人開始,

    因此在族人的觀念裡,長幼有序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3.占卜鳥西利克:除了打獵要觀測西利克鳥飛翔的方向、播種小米也

    要觀察西利克鳥,西利克鳥在泰雅族文化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4.禁忌:播種前的幾天,女人不能夠碰針,否則小米會被蟲鑽洞而枯

    死。到了收穫的季節,入倉也要遵守禁忌。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1.人變猴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家人到田裡工作,其中有一個人偷懶不

    工作,把小米割下來,插在屁股上,就變成了猴子,所以猴子的尾巴和小米

    是很像的。

    2.穀類的來源:以前的穀子是老鼠帶來的,結果掉下土壤開始發芽,

    長出了穀子,人們發現是可以食用的,那時候人類開始食用穀類。

  • 24

    (四)西方宗教傳入

    西方宗教進入部落大約是民國三十八年左右,受訪者小時候住在高義的

    時候還沒有西方宗教,他們都是信仰烏都(utux),透過烏都的規範,族人

    間都能和諧相處,不說謊、不隱瞞,即便有衝突,也可以順利調停。後來搬

    到奎輝後,西方宗教傳入,一開始族人並不相信,後來逐漸瞭解教義後,開

    始覺得原來的傳統宗教與西方宗教在某方面是相同的,便逐漸接受開始到教

    會聚會。

  • 25

    柒、總體現象觀察與建議

    此次計畫所採訪的泰雅族耆老分別居住於四個村落(烏來部落、金洋部

    落、崙埤部落和奎輝部落),在受訪者的徵詢上,採錄團隊就過往的經驗,

    部落的頭目或是行政首長應為考慮對象,因為這些族人經常會有機會擔任部

    落對外發言人,對於部落傳統文化較為嫻熟,通常也是部落歷史及文化傳承

    的重要角色。但由於現代化社會文明的進入部落,書面資料的普遍,過往藉

    由口頭傳承的情況也產生了一些變化,因此本次計劃仍透過部落朋友的協

    助,期望尋找一些真正會講述,所知卻又不是得自書面資料的長者,希望可

    以深入部落,傾聽耆老講述一些部落史的經驗之談。

    依據工作人員設定的問題,本次受訪耆老講述內容歸納如下:

    一、烏來部落周萬吉先生

    (一)泰雅族的遷徙與家族遷徙史

    (二)求學歷程

    (三)泰雅族傳統文化與祭儀

    (四)泰雅族口傳文學

    二、金洋部落廣天池先生

    (一)部落遷移史

  • 26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四)西方宗教進入

    三、崙埤部落劉周味香女士

    (一)個人生命史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四、奎輝部落李信國先生

    (一)家族及族群遷移史

    (二)泰雅族傳統文化

    (三)泰雅族口傳文學

    (四)西方宗教傳入

  • 27

    耆老講述內容分類表列如下:

    受訪人 講述內容

    周萬吉

    泰雅族的

    遷徙與家

    族遷徙史

    泰雅族傳

    統文化與

    祭儀

    泰雅族口

    傳文學

    求學歷程

    廣天池

    部落遷移

    泰雅族傳

    統文化

    泰雅族口

    傳文學

    西方宗教

    進入

    劉 周 味

    泰雅族傳

    統文化

    個人生命

    李信國

    家族/族

    群遷移史

    泰雅族傳

    統文化

    泰雅族口

    傳文學

    西方宗教

    進入

    表三:耆老訪談內容分類大要表

    採錄團隊初始針對每一位受訪者設定了固定的一些問題,但因訪談對象

    的不同,受訪者對於訪談內容的對應不全然相同,因此問題往往隨著訪問過

    程而作適度的調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如下幾點現象:

    (一)本次採錄的四位耆老分別居住於宜蘭、台北及桃園,四位受訪者

    的共同處是:對於泰雅族遷徙的路線與記憶並不清楚,僅能就家族或是部落

  • 28

    遷徙進行講述。其中僅有烏來的周萬吉先生對於泰雅族的遷徙有比較清楚的

    說明,其中大同鄉的劉周味香女士是完全不清楚,也無家族及部落遷徙的記

    憶。

    分析上述現象之可能原因,受訪者周萬吉講述之內容與烏來泰雅博物

    館、以及烏來鄉志的文獻資料雷同性很高。周萬吉先生雖年事已高,但為四

    位受訪者中教育程度最高者。他受過高中教育,退休前是教育工作者,對於

    族群及地方族史之資料應接觸較多,因此較能掌握書面呈現之族史,其所述

    來源自書面閱讀的可能性相當高。

    其他幾位受訪者皆從事農業工作,受教時間較短,平常也不以閱讀為主

    要知識來源,因此所知大約為傳承自部落長輩。三位男性受訪耆老大概略知

    部落遷徙概況,對於泰雅族自發祥地南投縣的遷出概況未曾述及,也不瞭

    解。根據馬淵東一以南澳蕃為實例的研究,泰雅族在遷徙過程中顯現了愈向

    東遷移對於故地記憶愈模糊。16

    16 參見馬淵東一著、余萬居譯:《高砂族的移動和分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未刊稿),頁 423。

    依此這些已遷離故居地的泰雅族原住民在時

    空轉移下,經由口頭傳承的族群記憶可能隨著時間而遺忘,因此講述內容僅

    述及與自身居住部落近期的遷移有關,至於較遠的自發祥地遷出的記憶,恐

    怕只存在於過往所保留的文獻記錄中。至於居住於故居地附近的泰雅族群如

    今保留於口頭傳承的族史情形為何?必須等第二階段採錄完成後才得以比

    較。

  • 29

    (二)受訪的三位男性耆老都提及了西利克鳥的相關禁忌,並且對於西利克

    鳥飛行所隱含的徵兆深信不疑。特別是兩位長期打獵的獵人,都會提到西利

    克鳥所帶來的徵兆,另外播種時期也要聽西利克鳥的聲音,決定是否播種。

    西利克鳥在泰雅族部落中具有相當的地位,幾乎每位族人對牠的預警能力深

    信不移,舉凡出門、打獵、結婚等都可藉由牠的叫聲及飛行方式判段吉兇,

    雖然說法略有出入,但其效用是相同的。

    台灣原住民各族大概都有與西利克鳥相關的禁忌,根據考察西利克鳥是

    一種身形較小的鳥類,學名為 Alcippe morrisonia,一般稱為繡眼畫眉。台灣

    原住民除了達悟族外所居大致皆與山林有關,因此有關西利克鳥的各種說法

    可能緣自於原住民對於自身環境觀察及累積生活經驗所得,關於此部份尚可

    進一步探索。

    (三)本次訪談中唯一的女性受訪者劉周味香女士,對於部落的遷徙與家族

    的遷徙並不清楚,訪談中她不斷以年事已高及曾經開刀作為遺忘部落記憶的

    解釋,但對於泰雅族傳統的織布技術卻能有比較細緻的講述,對於染料植物

    以及織布的方法也有比較清楚的說明。因此,劉女士對於部落史的不清楚應

    不是單純的遺忘造成的,泰雅族族群內部的分工型態一般多以「男主外、女

    主內」形式存在著,因此劉女士對於屬於婦女分工範圍內的事情較能詳細陳

    述,對於部落及族群相關的事情則以「遺忘」解釋,事實上可能是本來部落

    中女性就不擔任族群歷史口述傳承的角色,因此較無機會瞭解。

  • 30

    (四)對於西方宗教的進入,幾位受訪者對於宗教信仰何時傳入部落並沒有

    很清楚的記憶,只記得西方宗教來的時候,帶來了一些物資供族人領取。從

    幾位受訪者的口中我們可以察見,宗教進入部落初始與今日的面貌並不一

    樣,剛開始傳教士一人身兼數處傳教工作,無法專一於一個部落傳教,因此

    物資通常是讓族人初步接觸的最大誘因,族人領取完物資後,回到家裡依舊

    遵循傳統GAGA信仰,直到後來遷村之後,西方傳教士花費了比較多時間進行

    傳教,又以上帝的旨意與族人傳統信仰是類似的,逐步改變族人對外來宗教

    的看法,而使西方宗教獲得族人的認可與信奉。

    從復興鄉受訪者李信國先生的身上可以見出泰雅傳統文化與西宗教的

    互相融攝現象。李信國先生還珍藏著母親所遺留下來的除穢、祈福用的琉璃

    珠,並且將其合理化融入現在他所信仰的(天主)宗教中,無論是強調祈福、

    除穢儀式與天主祈福禱告的相似呼應,或者是將琉璃珠串在念珠上的行為,

    都可以見得出,他嘗試將傳統與西方宗教兼容並蓄地內化成為自我信仰系統

    的一個過程。這或許也是天主教會在融入泰雅部落時候,所經歷的一個歷

    程,當然這是還需更多的探索,這也是值得再深入考察的一個面向。

  • 31

    捌、 附錄

    一、資料清單

    (一)照片檔清單

    原始檔案名稱 照片縮圖 圖說 資料類型

    (tif/jpg 等)

    01- 圖中右為烏來泰

    雅族受訪者周萬吉

    左為調查團員李岱

    融 2

    圖中右為烏來泰雅族受訪

    者周萬吉左為調查團員李

    岱融

    jpg

    02-圖為烏來泰雅族

    受訪者周萬吉 2

    圖為烏來泰雅族受訪者周

    萬吉 jpg

    03-圖為烏來泰雅族

    受訪者周萬吉 3

    圖為烏來泰雅族受訪者周

    萬吉 jpg

    04-圖為烏來泰雅族

    受訪者周萬吉 4

    圖為烏來泰雅族受訪者周

    萬吉 jpg

  • 32

    05-圖為烏來泰雅族

    受訪者周萬吉 5

    圖為烏來泰雅族受訪者周

    萬吉 jpg

    06-圖中右上為金洋

    泰雅族的受訪者 廣

    天池右下為其女廣

    月娟左上為調查團

    組員蔡可欣,左下王

    人弘

    圖中右上為金洋泰雅族的

    受訪者 廣天池右下為其

    女廣月娟左上為調查團組

    員蔡可欣,左下王人弘

    jpg

    07- 圖中左為金洋

    泰雅族的受訪者 廣

    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娟 1

    圖中左為金洋泰雅族的受

    訪者廣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jpg

    08- 圖中左為金洋

    泰雅族的受訪者 廣

    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娟 2

    圖中左為金洋泰雅族的受

    訪者廣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jpg

  • 33

    09- 圖中左為金洋

    泰雅族的受訪者 廣

    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娟 3

    圖中左為金洋泰雅族的受

    訪者廣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jpg

    10- 圖中左為金洋

    泰雅族的受訪者 廣

    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娟 4

    圖中左為金洋泰雅族的受

    訪者廣天池右為其女廣月

    jpg

    11-圖中由左至右依

    序為調查團員王人

    弘,受訪者孫女,受訪

    者劉周味香,調查團

    員蘇宇薇

    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調查

    團員王人弘,受訪者孫女,

    受訪者劉周味香,調查團

    員蘇宇薇

    jpg

    12-圖中由左至右依

    序為調查團員蔡可

    欣,受訪者孫女,受訪

    者劉周味香,調查團

    員蘇宇薇

    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調查

    團員蔡可欣,受訪者孫女,

    受訪者劉周味香,調查團

    員蘇宇薇

    jpg

    13-圖為宜蘭大同鄉

    泰雅族劉周味香阿

    嬤 年 78 1

    圖為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劉

    周味香阿嬤年 78 jpg

  • 34

    14-圖為宜蘭大同鄉

    泰雅族劉周味香阿

    嬤 年 78 2

    圖為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劉

    周味香阿嬤年 78 jpg

    15-圖為宜蘭大同鄉

    泰雅族劉周味香阿

    嬤年 78 3

    圖為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劉

    周味香阿嬤年 78 jpg

    16-圖中由左至右依

    序為泰雅族受訪者

    李信國,調查團組員

    王人弘,蘇宇薇 1

    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泰雅

    族受訪者李信國,調查團

    組員王人弘,蘇宇薇

    jpg

    17- 圖中由左至右

    依序為調查團組員

    蘇宇薇,王人弘泰雅

    族受訪者李信國,調

    查團組員蔡可欣,受

    訪者友人 1

    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調查

    團組員蘇宇薇 ,王人弘泰

    雅族受訪者李信國 ,調查

    團組員蔡可欣 ,受訪者友

    jpg

    18-圖中由左至右依

    序為調查團組員蘇

    宇薇,王人弘泰雅族

    受訪者李信國,調查

    團組員蔡可欣,受訪

    者友人 2

    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調查

    團組員蘇宇薇 ,王人弘泰

    雅族受訪者李信國 ,調查

    團組員蔡可欣 ,受訪者友

  • 35

    19-圖為受訪者展示

    給我們看祈禱之工

    具,受訪者母親留下

    來的 2

    圖為受訪者展示給我們看

    祈禱之工具 ,受訪者母親

    留下來的

    jpg

    20-圖為復興鄉泰雅

    族受訪者李信國 年

    69 2

    圖為復興鄉泰雅族受訪者

    李信國年 69 jpg

    21-圖為復興鄉泰雅

    族受訪者李信國 年

    69 3

    圖為復興鄉泰雅族受訪者

    李信國年 69 jpg

    (二)影音檔清單

    原始檔案名稱 影音檔說明 時間 資料類型

    (mpeg-2/wmv)

    01-烏來_周萬吉影音

    1 烏來泰雅族周萬吉先生訪談 57 分 27 秒 TOD

    02-烏來_周萬吉影音

    2 烏來泰雅族周萬吉先生訪談 30 分 53 秒 TOD

    03-金洋_廣天池影

    音 1 金洋泰雅族廣天池先生訪談 57 分 26 秒 TOD

    04-金洋_廣天池影

    音 2 金洋泰雅族廣天池先生訪談 24 分 45 秒 TOD

  • 36

    05-大同_劉周味香

    影音

    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劉周味香女士訪

    談 50 分 36 秒 TOD

    06-復興_李信國影

    音 1 復興鄉泰雅族李信國先生訪談 66 分 20 秒 TOD

    07-復興_李信國影

    音 2 復興鄉泰雅族李信國先生訪談 24 分 40 秒 TOD

    (三)聲音檔清單

    原始檔案名稱 聲音檔說明 時間 資料類型

    (wav/wma/mp3)

    01-烏來 烏來泰雅族周萬吉先生訪談 1 時 44 分 53 秒 wav

    02-金洋 金洋泰雅族廣天池先生訪談 1 時 13 分 55 秒 wav

    03-大同 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劉周味香女士訪

    談 0 時 52 分 48 秒 wav

    04-復興 復興鄉泰雅族李信國先生訪談 0 時 39 分 49 秒 wav

    (四)文字檔清單

    原始檔案名稱 字數 資料類型

    (doc/pdf 等)

    泰雅族鳥來周萬吉先生訪談逐字稿 13834 doc

    泰雅族金洋廣天池先生訪談逐字稿 9016 doc

    泰雅族大同劉周味香女士訪談逐字稿 12116 doc

    泰雅族復興李信國先生訪談逐字稿 12598 doc

  • 37

    二、耆老訪談逐字稿

    (一)泰雅族鳥來周萬吉先生訪談逐字稿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周萬吉

    族名:abo

    族別:泰雅族

    性別:男

    年齡:77 歲

    居住部落(鄉鎮市):台北縣烏來鄉

    個人資料/選擇原因:民國 21 年出生於烏來,曾任烏來國民中小學主任,於民國 82 年

    退休。由於長期生活於烏來地區,對於部落人、事、物有較全面

    性的了解。

    其他:

    【訪談基本資料】

    時 間:98 年 5 月 2 日

    地 點:於家中受訪

    訪問者:王人弘、李岱融、蘇宇薇

    受訪者:周萬吉

    口譯者:無

    記錄者:(漢語)蘇宇薇

    記錄者:(母語)

    審訂者:劉秀美

  • 38

    周:那我首先說明烏來泰雅族的來源,那麼烏來泰雅族是屬於是賽考列克族,也是Malepa

    系統的,但是大概是根據我的父母所講的,差不多大約是兩百多年前,那麼從南投的

    南投縣有個pinsbukan的發祥地,是南投最遠的地方,好像什麼部落?忘掉那個名字了,

    就是南投縣仁愛鄉最偏僻的地方,有個pinsbukan,我們是從那邊有三位家族率領他們

    跟我們泰雅族,一個是亞威布納,那個率領我們泰雅人,一個是馬嘎西索瓦旦,一個

    是馬來吉娃思,這三個是比較大的,是率領了他的族群向北遷移,一直遷,以前是走

    路麻,經過幾個月以後,到達了現在桃園縣的山地鄉。

    李:那大概知道是桃園縣的哪個鄉嗎?

    周:大概是桃園縣的大溪往復興鄉的那個方向,大概是那個方向,我父母是用口述的,我

    記住的大概是原住民鄉一個交界的地方。在那邊住了一段時間,很短暫的時間,然後

    他們不適應那邊的環境,又往北走到新店,然後烏來,烏來本來是沒有名稱的,那個

    時候,他們就是沿著河流往南邊走,走到現在烏來鄉最偏遠的部落福山村,以前日本

    來叫做「麻岸」,那麼他們到那邊以後,整理了兩個社了,一個叫做「嘉固」,另一個

    是「塔拿南」兩個社,在那邊是當時的人是沒有耕田,男孩子打獵為主,女孩子種果

    樹,蔬菜那類的,就是為了家裡的生活維持下去。在那邊住了時間久了以後,人口也

    慢慢增加,增加以後他們就說那邊的動物也要滅絕啦!所以又往北,就從福山到烏

    來,在烏來又住了幾年以後,動物又沒有了,他們就想在往南部去發展,那時後大概

    是清道光年,1820年到1850年這段時間,那個時候就在往南到現在的新店市,現在的

    名稱是屈尺里,乾溝,屈尺上去有一個最高的爬坡,下去有一條小路,現在還有,那

    裡就是乾溝,乾是乾燥的乾,溝是水溝的溝,乾溝的溪邊靠河邊,這一帶,他們住在

    原住民住的河邊,原住民是要抓魚阿、打獵,那麼女孩子,那邊比較偏遠,他們開始

    種植物、蔬菜。這段時間是原住民在烏來鄉最豐盛的時期,清道光年間,但是時間沒

    有很久,那麼到了咸豐年,1851、61年,咸豐年這時期,這時候都市叢林的人口增加

    很快,從台北市到新店市,由新店市開闢到屈尺過來了,平地人多原住民人少,結果

    他們說「唉唷!沒辦法適應」,因為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又往北過來,往北是現

    在的忠治村,叫做通畢,從那邊以後,就慢慢的又分散了,又人口增加,忠治那個地

  • 39

    方實在狹小,所以分散。我祖上是到搭嘎,是往孝義的方向,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山頂,

    我的家族是在搭嘎,我是在那邊住了幾十年以後,我在一個山頂上有個小木屋,以前

    的房子很大,現在越來越小,現在只剩下十幾坪,但是還留在,聽我大哥說,我是在

    那邊出生,出生以後,我爸爸是搭嘎部落的頭目,就是阿模都素,沒有國語的名字。

    我在那邊出生以後,日本就到台灣來,日本人為了管理方便,就是要我父親遷到烏來

    來,我們遷到那裡,那個地方,現在的林務局工作站的上面,我是在四歲的時候遷到

    那裡,在那裡長大,那麼後來就分散到烏來的部落,烏來的泰雅族,福山村、信賢、

    烏來、忠治,都是泰雅族,一個是平地的,孝義村,忠治是一半一半。根據烏來鄉誌

    的記錄是,民國35年剛好光復的那年,我們烏來的人口剛好是兩千多位,兩千多個人

    之間,我們原住民是七百四十九人,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平地人,三分之一是原住民,

    七百四十九個人,在我的記憶中,烏來鄉誌有這樣紀錄。民國38年,原住民的人數只

    有四百五十九,這三年只有增加十個人,三十五年是七百四十九,三十八年是七百五

    十九,三年只有增加十個,平地進來了,烏來總共人口數是三千多個人,三分之一是

    原住民,三分之二是平地人。那時後平地人的人口為什麼那麼多?日本人是叫平地人

    推台車,台車你們沒看過吧?是人力推的小火車,現在我們的烏來觀光台車,是用馬

    達,以前是一樣的車,車型一樣,鐵軌一樣,以前是用人推的和機器推動的是不一樣

    的,現在我們還保留台車,烏來的觀光之一啦!到了民國八十三年,我們原住民人口

    一千六百多,民國八十三年,增加了差不多跟平地人口來講的話,佔了二分之一,二

    分之一,所以這是我們烏來鄉的人口數。平地那個時候在烏來鄉怎麼生存,完全以推

    台車砍木頭,以前我們森林很大,他們就砍木頭,拿到新店,以前沒有公路,那就用

    台車,用人推的那個車,把木頭送到新店市對面不是挖煤礦的那個位置,很早以前,

    挖煤礦,那個台車會是到那邊,把木材放卸下來,把木頭送到台北市、國外,尤其是

    我們這裡的檜木,送到日本。後來慢慢的新店的交通發達了,台車的距離又縮短了,

    就放在現在的龜山,龜山國小的對面,那邊有個日本堆積木材的場地,那個時候,所

    以他們的人口比較多。原住民的話就以打獵,織布阿!種稻~喔!那時後沒有稻子,

    芋頭阿!小米,就是種這些,人口比較少,這就是原住民在烏來鄉的情形。

    以前我小時候爸爸是頭目,那時後有點印象,現在哥哥姊姊也跟我講,真正原住民喝

  • 40

    酒不像現在這樣,幾杯乾幾杯乾,以前的人是沒有娛樂的場所,幾個家族聚在一起,

    一起聊天桌上放著一杯自己釀的酒,小米酒和糯米酒,只有兩個,小米酒是黃色的,

    糯米酒是白白的,乳白色的,我們老人不是像現在,乾杯喝,以前人都慢慢的在嘴巴

    裡面就過了,就唱歌,對唱,都用原住民的話唱,沒有什麼意義,用歌聲來對唱,我

    唱完啦!就你,消磨了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第二天就要去打獵了,以前男孩子去打獵,

    所以像我家裡是每天,幾乎每個月,以現在這個酒缸很大,用土做的,現在我們到苗

    栗那個,水缸,用土做的,那水缸有大口的也有小口的,小口的是這樣,釀酒用的,

    大口的是放米阿!乾糧用的!我們家裡也有,很多,現在已經被孩子玩了就打破了,

    剩下一個小口的,我就保留,現在很久沒有上去了,不知道有沒有了?光復以後就不

    一樣啦!社會變遷觀念改變,以前比較慢要等一個月才用,那麼從外面買的酒精很便

    宜加點熱水就喝,還會醉,所以他們用最便宜的酒精加熱水就是酒,我自己的想法可

    能是不是酒精喝了太多影響了他們自己的身體。我是民國35年,那個時候國小剛畢業,

    我六年級的時候,台灣光復,我媽媽叫我離開烏來,到台北讀書,我們有四個兄弟姊

    妹,我是最小的,我是最小的我不想讀書,我媽媽說:「你現在不聽話的話,你以後

    會吃虧!」二哥到二姐開始,讀日本農校和護理學校,台灣大學的醫學院的課,我媽

    媽一直鼓勵他們去讀,難道我剛光復的時候,比較自由麻!日本是我們小的時候不可

    以隨便出去的,只有日本的警察給你通行證,才可以離開烏來才能到新店,以前是有

    這樣的規定,我們的家裡跟平地的人也不能常常來往,剛光復的時候也限制很多很多

    規定。我們到都市買東西,我們以前是剛開始的時候,是物資和物資交換麻,我們有

    地瓜或者是山豬肉或者是山鹿肉,曬乾的,或者芋頭小米阿!我們拿到新店,我們換

    他們醬油阿鹽巴阿!或家庭用的調味品,交換,我們就帶回來!但是出去,申請,那

    麼平地人要到這邊來買東西推銷東西,也是要申請,新店那個分駐所,以前那個派出

    所,現在的分駐所,那邊的許可才可以進來,我們也要像他們申請許可證,給他們看,

    才可以交換東西,那是我民國35.36年那個的情形是這樣。那麼我先覺得我不要讀書,

    媽媽:「你聽不聽媽媽的話?」我不敢反駁,把我送到台北去。以前我念的初中是初

    中部四年,高中是三年,大學一樣是四年,我初中畢業以後,可以當公務人員,只要

    你考的好,可以優先選,以前我那個時候也是,我是第一名考上台北縣的考試,所以

  • 41

    我是馬上就當公務人員,當了一年就覺得太年輕了!那個時候民國39年的話,也還沒

    滿18歲吧!以18歲來講,是最好動的時機,所以我就偷偷去考了高中部,也是現在台

    北師院普通師範科,在那邊讀三年,讀了後還是覺得學歷不夠,所以還繼續。在這段

    時間,烏來的交通,民國35年9月,讀初中的時候,從烏來這邊走路走到新店,以前還

    沒有公路,只有日本人開的產業道路,在運送什麼機器材料用的。

    蘇:是從青潭出來還是要走那邊坐船到碧潭?

    周:還要坐船,到伸仗板下面有個小樓梯,從那邊走路,過了青潭,坐船到碧潭,然後再

    坐船回來到新店,我國小初中是這樣。一直到民國37年,就有開始有一班車到龜山,

    雙溪口,現在雙溪口不是有一條路嗎?這邊是往烏來一條,在前面一點點,就是公路

    局開到那邊,38年以後,我們是坐車到雙溪口再走路到家裡。那麼到了民國45年的話,

    就這個路可以通了!所以那個時候,讀初中那個時候,每天自己走路,回來的時候要

    自己走路,所以我很少回來,只要哥哥姊姊來看我,那時後我最小的姊姊也是讀現在

    台大醫學院的護理專科學校,最小的姊姊,我三個姊姊都是台大護理科畢業的(按:

    依時間推測應為日本帝國大學附設醫院護理科),都已經過世了,在天堂天國了!

    李:阿公那個你們那時後從山上搬下來以後你的父親還是一樣這個地方的頭目嗎?那是什

    麼時候卸任下來?

    周:是阿!在他過世以後。我們頭目的血統,爸爸是頭目的話,爸爸不在,兄弟五個兄弟

    當中,比較活躍的就繼承,所以後來我第三的哥哥當頭目了,他們都不在他叫我掛名

    是頭目。

    李:那個時候那些傳統的儀式都還有在舉行嗎?

    周:衣服是我本來都留下來,但是有一個日本人看到頭目的衣服,我第四個哥哥當鄉民代

    表會主席,結果送給他了!後來我就找不到,後來我哥哥生病,我去看,他說他已

    經送給日本人做紀念了!我現在穿著頭目的衣服已經不是我們的了,那是花蓮的

    了,那是花蓮頭目的衣服,那不是我們泰雅族的,所以我不願意保留,那是阿美族

    的,所以我沒有留下來,我送給我最小的姊姊,我說不要了,留下來不是泰雅的,

  • 42

    不是我們爸爸留下來的,我不要,交給他以後,我們烏來鄉要成立一個紀念館,成

    立以後,那個衣服要送給他們。

    李:阿公說你小時候沒有水稻,那水稻是什麼時候進到部落裡面來的?是日本人教的嗎?

    周:日本人。

    李:是搬下來這裡才開始種了嗎?還是再上面就開始種了嗎?

    周:從上面從以前。

    李:就日本人進來就教,那水稻是在烏來才開始種嗎?

    蘇:是在搭嘎就有開始種水稻了嗎?在山頂的時候就有開始種水稻嗎?

    周:那個時候沒有,我們沒有種水稻,陸稻,以前是芋頭、地瓜、小米,後來最後是日本

    人教水稻,就開始做水田。水田是烏來以後才開始開闢,是搬到上面以後才開始做水

    田,才開始種稻,現在小米都沒有做了,現在年輕人都不想勞動了!

    李:那在搬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有在舉行傳統的儀式嗎?祖靈祭那種……還有!那大

    概是到什麼時候才慢慢比較少人做?

    周:以前的祭典,祭典的方式,估計我們原住民是一年兩次,好像是祭典,過年啦~一個

    是新曆年的一月一號,國曆,這是烏來鄉的,其他的我不太清楚,烏來鄉是一年兩次

    的祭典,一個是一月一號,一個是七月十五號。一月一號是我哥哥當鄉長以後,我第

    三個哥哥,當鄉長以後,他說~因為元旦阿!烏來是平地人多,每次我們拜拜的話,

    我們都要準備一些食物、一個東西,請平地的朋友來享受、享用。可是我們平地的過

    年是農曆年,農曆年我們家族比較大阿!每一次過年,這個也請我們去、那個也請我

    們去,平地多,真正去一天有三四場,這個胃吸收不了,我哥哥說,這個要改過來。

    你願意過新曆年也好,農曆年也好,我看你們自己決定啦!我們家族乾脆,我們以前

    是頭目阿!代表阿!議員啦!鄉長阿!我們麻煩,我們乾脆過農曆年,農曆年的話,

    比較比較方便,最要好的常常聚在一起的,我們就去參加一兩家就過了,我們也是請

    他們來家裡聊天,要過這個一月一號和七月十五號,以前我們風俗是這樣,我們當天

  • 43

    的凌晨,凌晨差不多三點半到四點半的時候,以前阿!那麼,像我們頭目家裡的話,

    前一個晚上,準備一點,用紙包的,用紙包的小小的東西,裡面有糯米飯也好、糯米

    糕也好,自己做的糯米糕,還有打獵收穫的肉,瘦肉、肉還是魚,還有香菸草也好,

    自己種的煙草,以前那邊買不到香菸的,這個煙草曬乾以後,把他拿一點點放在旁邊,

    包在一起,用繩子、用繩子掛在門口裡面的樹,以前我們的家裡的前面四周都是樹,

    面向太陽的方向東邊,小孩子還在睡覺,只有父母,大部分都是爸爸,我們原住民是

    以男孩子為主,爸爸去拜的時候,媽媽不能看,媽媽只能準備東西,拜的時候,向東

    邊拜的時候,不知道講什麼,好像是,元旦的話,好像是意思希望新年的開始,「願

    上帝、神、祖靈可以保護我們、保護我們新的一年這個開始,給我們平安,收穫增加,

    家裡的一切可以過的比去年更好。」大概是這麼方式。七月十五號的話,「感謝祖靈,

    我們今年收成的那麼多,芋頭也好、地瓜也好,什麼小米、稻米收成那麼多,謝謝你

    們,我把這些東西獻給你們用。」一定要用自己釀的酒,放在杯子裡面,他分三次,

    用手、用手,前面、右、左、後,然後我們喝一口,喝一口,代表拜完了!

    李:那麼一月一號和七月十五號準備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周:大同小異啦!過年的時候,糯米糕,自己擣的,糯米,或者糯米飯,或者就是曬乾的

    野獸的肉,大部分是鹿肉和豬肉,山羌山羊比較少用,我們這邊是以山豬和山鹿為主,

    真正沒有的話,山羌是沒有聽過的,山豬是有,大部分是山豬肉。山豬肉有兩種,一

    個是用曬乾的,一個是釀過的,有吃過生魚片嗎?有沒有吃過生魚片?那個自己釀過

    的,差不多兩個禮拜一個月,夏天大概兩個禮拜,就可以享用,冬天差不多要一個月。

    自己釀的酒,一定要經過一個月以後,時間越久越好。時間太短的話就是男孩子用的

    酒,長的話,味道稍微甜一點,女孩子用的酒,同樣的酒,一樣的作法,可是時間短

    的話,男人喝的酒,酒比較辣,那麼時間長的話,甜一點,女孩用的酒。實際上沒有

    分男女啦!現在有人說,這是女孩子用的…..他沒有分啦!

    蘇:在七月十五那時候拜拜,會需要殺豬嗎?還是不用,只要準備糯米就好?

    周:殺豬是,在拜拜以前,我們以前是沒有養豬阿!去打獵,什麼時候會捉到山豬不知道,

    所以提早,差不多一個月以前就會準備。現在是,我們拜拜的時候,沒有當天一定要

  • 44

    殺豬,只有女孩子嫁出去,女孩子嫁出去的時候,現在方便了嗎!打個電話就送來了,

    送來啦!訂婚那天,訂婚很簡單,那天我們殺豬,豬送到女孩子家裡,男孩子去買喔!

    男孩子把那個豬送到女孩子家裡,女孩子家的大老、頭目之類的,還要講幾句話,講

    完之後,就找有力量的,喜歡打獵的那個男孩子,把那個豬倒過來,用刀刺,那個血

    出來,就表示你這個女孩子嫁出去很幸福,要看那個血,不是看那個豬肉多大多小。

    不是!看那個血出來以後,那個血不是丟掉喔!那麼他們燒開水,女孩子燒開水,放

    那個酸菜,酸菜,煮了!那個血就到進去裡面,給他攪拌,那個血不動的話,會燒焦,

    容易燒焦,就不能吃了!所以一定要,一到下去時,要女孩子在那邊咚咚咚咚,直到

    那個血快要半熟的時候,要停下來,火繼續開,那麼就可以享用,大家,大家族,女

    孩子的家族全部,聚在一起享用,那個血吃完以後,那個頭和腳全部都要切,切好以

    後,就放在鍋子裡面,開始那個男孩子,那個新郎,還有新郎的家族,也請他們來,

    共同享用,準備好了,那個酒,每個家族,每個家,最少準備一個酒缸的酒,結婚,

    知道這個女孩子要嫁出去了,每一家、家族每一家都準備,然後魚跟肉也都用釀的、

    曬乾了,釀的,都準備好了!那麼在訂婚那天,男女,女方的家族全部來,有的時候

    說,我們家裡,差不多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的時間,大家聊天、慢慢的喝,唱歌跳舞,

    那麼訂婚的時間確定結束了,不超過三個月,越快越好,結婚的時間越快越好,所以一般

    不會超過三個月,男方要決定時間,時間是男方決定,訂婚是女方決定,那麼男方說我們

    時候結婚,要通知女方家裡,要嫁出去的前一天,每一家族的家裡都準備一個禮物,什麼

    禮物?那個自己織布的那個布,大部分是布啦!每家都一件一條,送到女孩子家,要出嫁

    的女孩子家裡,女孩子的爸爸是要準備一把刀,那個背袋,背袋,還有男孩子穿的衣服,

    原住民的衣服,包好,當天來接新娘的時候,交給男方,那麼就結婚的話,結婚那要看男

    方家裡了,男方家裡比較富有的話,時間比較長,一般家庭的話,是一兩天,在一起聊天

    以後,就回來!這樣結婚已經完成!以前辦戶口很快,結婚那天就可以辦了!現在都都不

    一樣了!這是我們的拜拜的,一年兩次的拜拜,婚禮。那麼以前我們是沒有戀愛的習慣,

    父母決定,父母就說,像我說,以前差不多五十年前吧!我在馬祖當兵的時候,那個馬祖

    南….南….北竿,我在北竿,聽說他們說:我們是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訂婚了!喔~那你知

    道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說:但是,差不多一出生就知道是女孩子,那麼那邊的男孩

  • 45

    子說已經和她訂婚了!我在當兵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故事啦!可是真的還是假的我不知

    道,我在馬祖當兵的聽到這個消息,我在當兵的時候大部分是做宣導的工作,所以以前那

    個我們烏來的話,父母碰到女孩子,不是說父母親是不那麼馬上決定的,就是要看這女孩

    子是誰的女孩子,會織布了、會炒菜了、會種蔬菜的女孩子的所有的工作了,學成了!會

    做了!但是沒有年齡的限制,只有學會了就有資格結婚,如果不會的話,你沒有資格,很

    嚴格,那麼男孩子也是一樣,你不會打獵、你沒有抓過山豬,你沒有資格談結婚,以前有

    這樣嚴格的規定,所以這個男孩子去打獵了,他殺了一頭豬了!他馬上就要這裡這裡刺

    青,男孩子是這邊這邊,女孩子是從耳朵這邊到這邊,

    蘇:連嘴巴這裡都有?

    周:對!我媽媽也是這樣,

    李:所以阿公你的爸爸媽媽都還有刺青?

    周:對!

    李:那阿公你的大哥大姊他們有嗎?

    周:沒有了!光復以前,我爸爸說不要了!時代不一樣了,其實以前的人還有一個,原住

    民的風俗習慣,我大哥大姊是那時候已經好像是比較開化了,在很早以前就出去讀去

    台北市,沒有時間了!

  • 46

    蘇:去讀書了!沒有時間去打獵了。

    周:應該是並沒有資格結婚!可是因為在都市認識了外面的女孩子,女孩子或是男孩子,

    所以我說我的姊夫也是平地人,只有那個只有大姊夫、二姊夫、三姊夫是原住民,因

    為我的姊夫也是在外面退休的,所以他們在外面認識的,所以我們反對也沒有用,既

    然認識的話只要雙方家庭談好,所以像我哥哥姊姊結婚的話,差不多一個禮拜蠻熱鬧

    的!全村的差不多都來了!這是婚禮,還有說不懂的一個禁忌,法規啦!法規呢?最

    注重什麼?孝順,絕對不能違背父母的話,這個很嚴格,你不聽話,全村的人會打你,

    我記得有,那時候初中畢業了,讀高中的時候,碰到一個事實,這個人還在,他是我

    讀高中,已經民國四十多年了,民國四十二年高中畢業,那是碰到一個烏來忠治村,

    一個原住民女孩子和一個平地的戀愛,我們可以戀愛可以做朋友,絕對不能有違規的

    事情,他們要發現他們違規了,全村的人喔!把那個女孩子把他叫回來,然後,首先

    喔!得理光頭,理光頭,第二個,叫那個父母親要賠償什麼?殺豬,豬、豬…三頭豬,

    他們要三頭豬,那個頭目要求要三頭豬,要交給全村的人,還有幾個酒缸,五個酒缸

    的酒,來向那個祖靈拜拜,說:求祖靈雖然這樣犯規了,求祖靈可以赦免大家這個過

    失,那個時候只有頭目打,只有頭目打那個女孩子,那個女孩子犯規,那麼其他人是

    不打,那個時代已經進步了,那個男孩子不能出面阿!外面的,再出面的話會被他們

    打死,所以,那是第一次我看到了,違背了原住民的法規,男女關係,所以第一個孝

    順,第二個是不能犯規,男女可以做朋友,可以睡在一起,不能發生關係,這是特別

    特別的嚴重,這嚴重的話會打死,這個烏來鄉是還沒有說這個犯規被打死。第三個是

    不能說謊話,也不能打人,不能去打人,這是我們特別注重的,違背這個法規的話,

    這很嚴重,全村的人都會來給你懲罰。

    李:那阿公有沒有說就是第一個孝順然後還有誠實,有沒有小時候聽過爸爸媽媽講什麼故

    事,他這個人就是不誠實或是不孝順,結果他就怎麼樣?

    周:不孝順的孩子,他們那時候規定,把這個孩子送到頭目那邊再制裁,那時候有派出所

    了阿!就送去派出所,要關起來了的,做勞動服務那種,勞動服務,等到知道他那本

  • 47

    性改了,那個本性改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打分數的,所以請警察用怎樣的方式,有什

    麼標準,來給他測試,一般來講的話,像這個不孝順的孩子,乾脆是把他放棄,不能

    享受家庭的財產。也是我們小地方嗎!你犯法犯規了,不孝順了,大家都知道,所以

    他自動待不住了,只好往都市發展,可是到目前是還沒有發生過,怎麼走,在這烏來

    鄉六十多年了,是沒有聽過這樣的

    李:那阿公就是你小時候就是晚上在家裡爸爸媽媽會不會講一些故事?就是晚上吃完飯以

    後講故事,或者是做錯什麼事情不可以,以前就是有人後來就是不聽話還是怎樣,就

    變成什麼動物的故事,印象比較深的。

    周:父母親是,我們兄弟很多,我們常常在一起,一個禮拜聚在一起一次,爸爸媽媽講,

    媽媽講的比較多,爸爸沒有怎麼講話,故事是我們原住民怎麼生存?怎麼工作的?或

    是以前怎麼樣的人是以前有怎麼樣的人會跟著怎麼樣。譬如說,現在那個童話好像童

    話一樣,像那個以前原住民都是種陸稻開山的工作,就是有一個人,這是我在小學聽

    到的,媽媽講的,去工作的時候,很多人,以前工作不是一個人,十幾個人二十幾個

    人一起工作,以前有個人用小鋤頭,小鋤頭是尖尖的,用小鋤頭去開那個山,有一個

    人在後面,這工作太累了我不要做,後來把那個鋤頭插在他的屁股裡面,插在他的屁

    股裡面以後,就爬樹了,他就去爬樹了,爬到樹上,他說:「再見了!以後你們就看

    不到我了!」後來就幾十年以後,又出現了!變成現在的猴子,猴子,就人家說,以

    前的人有弓箭阿!「你們不要殺我阿!我是你的家族阿!」這是一個,這是一個故事,

    媽媽講的故事,就是懶惰的人,將來會變成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