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21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俞吾金,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俞吾金 [复旦大学,上海 !""#’’关键词:马克思;黑格尔;恩格斯;费尔巴哈;历史;逻辑;自由 要:人们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理解决定着他们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长期以来,恩 格斯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解释在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恩格斯的解释路线进行 的深入反省,从而对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作新的说明。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研究马克 思哲学,还是研究黑格尔哲学;无论是探 讨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还是探 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无论是考察 西方哲学演化史,还是重点考察德国哲学 演化史。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 是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在对这一 问题的探讨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路 线,而其中对学术界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则 是恩格斯的解释路线。谁都不会否认,这 一解释路线已经被圣化为一种绝对正确的 传统。从毛泽东、艾思奇、李达这一辈人 到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们, 基本上都是认同这条解释路线的。至于某 些受当代西方哲学新思潮影响的年轻学者, 力图引入一些半生不熟的新名词,对马克 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做 出新的阐释。然而,由于他们从未自觉地、 批判地反思过这一传统的解释路线,所以 他们本质上仍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这样一来,他们的幻觉往往要远远地大于 他们实际上取得的成就。事实上,只要他 们还未超越这一传统的解释路线,也就无 法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从而也 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问题获得新的见解。 犹如青年马克思一样,青年恩格斯一 度也对黑格尔和黑格尔哲学情有独钟。在 %.’- %% %’ / !" 日 致 威 廉·格 雷 培 0123425 678494 )的信中,恩格斯这样写 道:“———我正处于要成为黑格尔主义者的 时刻。我能否成为黑格尔主义者,当然还 不知道,但施特劳斯帮助我了解黑格尔的 思想,因而这对我来说是完全可信的。何 况他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本来就写出 了我的心里话。” %](:&#"这封信传递了一个重 要的信息,即在当时的德国哲学界,尤其 是在施特劳斯的影响下,青年恩格斯希望 自己能够成为一个黑格尔主义者。 %.’- %! - 日致威廉·格雷培的 信中,恩格斯以理解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 愿望:“由于施特劳斯,我现在走上了通向 · ·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Oct-2020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俞吾金,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俞吾金[复旦大学,上海 !""#’’]

关键词:马克思;黑格尔;恩格斯;费尔巴哈;历史;逻辑;自由

摘 要:人们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理解决定着他们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长期以来,恩

格斯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解释在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恩格斯的解释路线进行

的深入反省,从而对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作新的说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研究马克

思哲学,还是研究黑格尔哲学;无论是探

讨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还是探

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无论是考察

西方哲学演化史,还是重点考察德国哲学

演化史。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

是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在对这一

问题的探讨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路

线,而其中对学术界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则

是恩格斯的解释路线。谁都不会否认,这

一解释路线已经被圣化为一种绝对正确的

传统。从毛泽东、艾思奇、李达这一辈人

到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们,

基本上都是认同这条解释路线的。至于某

些受当代西方哲学新思潮影响的年轻学者,

力图引入一些半生不熟的新名词,对马克

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做

出新的阐释。然而,由于他们从未自觉地、

批判地反思过这一传统的解释路线,所以

他们本质上仍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这样一来,他们的幻觉往往要远远地大于

他们实际上取得的成就。事实上,只要他

们还未超越这一传统的解释路线,也就无

法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从而也

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问题获得新的见解。

犹如青年马克思一样,青年恩格斯一

度也对黑格尔和黑格尔哲学情有独钟。在

%.’-年 %% 月 %’ 日 / !" 日致威廉·格雷培

(0123425 678494)的 信 中,恩 格 斯 这 样 写

道:“———我正处于要成为黑格尔主义者的

时刻。我能否成为黑格尔主义者,当然还

不知道,但施特劳斯帮助我了解黑格尔的

思想,因而这对我来说是完全可信的。何

况他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本来就写出

了我的心里话。”[%](:&#")这封信传递了一个重

要的信息,即在当时的德国哲学界,尤其

是在施特劳斯的影响下,青年恩格斯希望

自己能够成为一个黑格尔主义者。

在 %.’- 年 %! 月 - 日致威廉·格雷培的

信中,恩格斯以理解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

愿望:“由于施特劳斯,我现在走上了通向

·’·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2: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黑格尔主义的阳关大道。我当然不会成为

像欣里克斯等人那样顽固的黑格尔主义者,

但是我应当汲取这个精深博大的体系中最

重要的要素。黑格尔关于神的观念已经成

了我的观念,于是,我加入了莱奥(!"#$%

&#’( )"*)和亨斯滕贝格(+, -, ("$./0"$%

1"&.)所谓的‘现代泛神论者’的行列,我

很清楚,泛神论这个词本身就会引起不会

思考的 牧 师 们 的 大 惊 小 怪。”在 同 一 封 信

中,恩格斯还提到:我正在钻研黑格尔的

《历史哲学》,一部巨著,这本书我每晚必

读,它 的 宏 伟 思 想 完 全 把 我 吸 引 住

了。[2](3455)

从这两段论述可以看出,当时的恩格

斯不但承认自己已经走上了黑格尔主义者

的道路,而且还具体表明了黑格尔的神学

和历史哲学思想对自己的巨大影响。此外,

在黑格尔逝世 26 年后,即 2752 年,弗里德

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图以此消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学说

激起的某种革命情绪。恩格斯以旁听生的

方式倾听了谢林的演讲,![8](387)对谢林加给

黑格尔的侮辱表示极度的愤慨。在《谢林

论黑格尔》一文(2752)中,恩格斯写道:

“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得益于黑格尔要比黑

格尔得益于谢林更多的人,难道能够容忍,

在死者的墓碑上刻写这种侮辱性的话而不

向他的敌人———不管这个敌人多么咄咄逼

人———提出 他 的 挑 战 以 维 护 他 的 荣 誉 吗?

无论谢林怎么说,他对黑格尔的评价是一

种侮辱,尽管其形式仿佛是科学的。”[2](3868)

又说:“我们的任务是注意他(指谢林———

引者)的思路,保卫大师(指黑格尔———

引者)的茔墓不受侮辱。”[2](3865)从这些充满

激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恩格斯不

但已经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黑格尔主义者,

而且自觉地把维护黑格尔理论形象的工作

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写于 2759 年 26 : 22 月的《大陆上社

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恩格斯在谈

到由康德所肇始的德国革命时,指出:“从

人们有思维以来,还从未有过像黑格尔体

系那样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逻辑学、形

而上 学、自 然 哲 学、精 神 哲 学、法 哲 学、

宗教哲学、历史哲学,———这一切都结合

成 为 一 个 体 系, 归 纳 成 为 一 个 基 本 原

则。”[9](3476 : 47;)在这篇论文中,尽管恩格斯对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做了高度的评价,但他

的批判意识也开始萌动了。他批评黑格尔

过分地埋头于抽象问题,以至于未摆脱当

时德国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的偏见。如

果与马克思同期的论著,如 2759 年撰写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比较起来,恩格斯对

黑格尔的态度可以说是敬仰多于批评。

2755 年 7 月底到 ; 月初,恩格斯与马

克思在巴黎会面后,合著了《神圣家族》。

在恩格斯撰写的该书第四章第一节中,他

以不同往常的口吻描述了黑格尔哲学:“它

是一个老太婆,而且将来仍然是一个老太

婆;它是年老色衰、孀居无靠的黑格尔哲

学。这个哲学搽脂抹粉,把她那干瘪得令

人厌恶的抽象的身体打扮起来,在德国的

各个角落如饥似渴地物色求婚姻者。”[5](388)

显而易见,与前几年比较,恩格斯对黑格

尔的态度起了急剧的变化。或许可以这样

说,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马克思促

成的,因为在同一部著作中马克思对黑格

尔的批判表现得十分激烈,而且恩格斯主

要批评的是黑格尔哲学的抽象性,他没有

像马克思一样,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国家

哲学和思辨哲学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反思和

·5·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 戴维·麦克莱伦写道:“2752 年 22 月谢林在祥和期待的气氛中作了关于‘启示哲学’课的第一堂讲演。在听他讲

演的人中有巴枯宁(<, =>?@$#$)、恩格斯和克尔凯郭尔(A, B#"&?".>>&C)。讲演的效果决不像通常人们断言的那样是一

种悲惨的失败。2758 年初,罗森克兰茨(B>&D E*//"$?&>$F)曾用这样的一段话描写了德国哲学界的情景:今天除了谢林

就是谢林的,他确实是该当受此隆遇的,一个大人物可真把一切都搅动起来了!接连几个月过去了,所有的报刊杂志和

小册子仍然充塞着有关谢林的事情。”

万方数据

Page 3: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批判。

我们 知 道,马 克 思 在 写 于 !"#$ 年 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经回忆

起 !"%# 年春他和恩格斯一起在布鲁塞尔时

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以清算以前的哲

学信仰,而“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

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

并没有对黑格尔哲学本身进行系统的批判

和论述;在写于 !"(’ 年的《资本论》第一

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又强调自己在 %) 年

代“ 批 判 过 黑 格 尔 辩 证 法 的 神 秘 方

面”,[#](&*%)然而,晚年马克思潜心于《资本

论》的写作和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在他逝

世前并没有留出充分的时间来撰写一部系

统地评 论 黑 格 尔 哲 学 的 著 作。这 样 一 来,

阐明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

竟成了马克思本人的一个遗愿。所以,恩

格斯力图借《反杜林论》 (!"(+ , !"(")、

《自然辩证法》(!"(’ , !""+),尤其是《路

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以下简称《终结》)等著作的写作,

来实现马克思的这一遗愿。在写于 !""" 年

的《终结》单行本的序言中,恩格斯提到

了他和马克思在 %) 年代的理论活动,随后

指出:“从那时起已经过了 %) 多年,马克思

也已逝世,而我们两人谁也没有过机会回

到这个题目上来。关于我们和黑格尔的关

系,我们曾经在一些地方作了说明,但是

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至于费

尔巴哈,虽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

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

来没有回顾过他。⋯⋯在这种情况下,我

们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

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

同它脱 离,作 一 个 简 要 而 又 系 统 的 阐 述。

同样,我 也 感 到 我 们 还 要 还 一 笔 信 誉 债,

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飙时期,费

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

他哲学家都大。”[+](&*!* , *!’)

从这两段论述中,可以引申出以下的

结论:第一,晚年恩格斯意识到了“关于

我们和黑格尔关系”这一问题在理论上的

重要 性;第 二,在 马 克 思 和 恩 格 斯 合 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来一直到恩格斯撰写

《终结》前,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

都没有留下系统性地反思他们和黑格尔之

间关系的论著;第三,马克思和恩格斯都

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后来又同它脱离的;

第四,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

尔之间的理论关系,尤其是要解开马克思

和恩格斯后来为何又脱离了黑格尔这一谜

语,就 不 能 撇 开 费 尔 巴 哈 这 一“中 间 环

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两段话既是

《终结》一书的纲要,也是恩格斯探索马克

思和黑格尔关系的阅读策略。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心目

中,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所

以,恩格斯强调费尔巴哈是他们和黑格尔

之间的中间环节,也就等于制定了这样的

阅读策略,即只有从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

义立场出发去解读黑格尔,解读马克思评

论黑格尔的各种文本和片断性的陈述,才

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的

实质。 当 恩 格 斯 谈 到 从 笛 卡 尔 ( -./.

0.12345.1)到 黑 格 尔 和 从 霍 布 斯(678931

:8;;.1)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期段时间内,真

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不是纯粹思想的力

量,而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且日

益迅猛的进步时,明确地指出:“在唯物主

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而唯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 当然,这是就费尔巴哈所强调的自然界存在的先在性而言的。与此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批评费尔巴哈在探

讨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倾向。有趣的是,费尔巴哈本人并不愿意以唯物主义者自居。他这样写

道:“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生理学、心理学都不是真理;只有人本学才是真理,只有感性、直观的观点是真理,因为

只有这个观点给予我整体性和个别性。”

万方数据

Page 4: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心主义的体系也越来越加进了唯物主义的

内容,力图用泛神论来调和精神和物质的

对立,归根到底,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

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

唯物主义(!"#!# #$%& ’!(&)*! +#* ,#&$-( "*!.

$-"/("/%& $+0 *!# 1)20 3!/(!--(!# ’$(!4"$-"/.

5+/)。”[6](7886)、[9](78:9)这里所说的“倒置”($+0

*!# 1)20 3!/(!--(!#),无疑沿用了马克思的

“颠倒之喻”。

显而易见,恩格斯的阅读策略是:把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颠倒过来,当作唯

物主义哲学来读。换言之,在恩格斯看来,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全部实质也就是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颠倒与对立。恩

格斯的阅读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第一,恩格斯认同黑格尔哲学所蕴含

的问题域,特别是认同黑格尔关于思维与

存在关系这一基本问题的论述,并把它提

升为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终结》中,

他这样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5 ;!4&$!-(#"/<)# =!#>!# +#* ?!"#) 问

题。”[6](788@)、[9](78:A)又说, “因此,思维对存

在、精 神 对 自 然 界(*!/ B!"/(!/ C+4 D$(+4)

的关 系 问 题,全 部 哲 学 的 最 高 问 题(*"!

&)!%&/(! E4$3! *!4 3!/$5(!# 7&"-)/)2&"!),像一

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

无知 的 观 念。”[6](788F)、[9](78:6)在 恩 格 斯 看 来,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精神与自

然界 的 关 系 问 题,这 不 但 是 全 部 哲 学 的

“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任何哲学理论都无

法规避的“最高问题”。在这里,恩格斯不

光赋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普遍性的

意义,而且也把它理解为区分唯物主义阵

营和唯心主义阵营的根本标准,从而把它

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哲学家

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

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

的,从 而 归 根 到 底 承 认 某 种 创 世 说 的 人

(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

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繁杂和荒唐

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

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

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

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6](788F G 88A)

人们或许会申辩说,恩格斯在这里不

是批评了黑格尔在解答思维与存在关系上

的唯心主义态度了吗?是的,我们并不否

认这一点,但全部问题在于,把黑格尔哲

学的基本问题拿过来,仅仅“倒过来”,就

能对它进行超越吗?还是这样做必然潜伏

着一种危险,即不但认同了黑格尔的问题

域,而且还可能向黑格尔借贷更多的实质

性的思想内容呢?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指

出过的那样,阿尔都塞对这种“倒 过 来”

的阅读策略始终抱着置疑的态度:“用头着

地的人,转过来用脚走路,总是同一个人!

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颠倒无非是位置的

颠倒,是一种理论比喻:事实上,哲学的

结构、问题、问题的意义,始终由同一个

总问题贯穿着。”[H](7AF)因此,在某种意义上,

恩格斯只是颠倒了黑格尔的问题,但却没

有走出黑格尔的问题域。

第二,恩格斯认为,在黑格尔哲学中,

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那就是唯心主

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与革命的方法,即

辩证法之间的矛盾。为了叙述的方便,我

们不 妨 把 这 个 矛 盾 简 称 为“体 系 方 法 之

争”。在恩格斯看来,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

义和革命性质正在于它彻底地否定了关于

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

的看法,然而,“黑格尔并没有这样清楚地

作出如上的阐述。这是他的方法(’!(&)*!)

必然要得出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

这样明 确 地 作 出 这 个 结 论。原 因 很 简 单,

因为 他 不 得 不 去 建 立 一 个 体 系(!"# ?I/.

(!5),而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

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但是这

样一来,黑格尔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

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

·6·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5: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这样一来,革

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

息。”[!]("#$%)然而,为什么黑格尔要去建立一

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呢?为什么彻底革

命的思想方法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了呢?恩格斯认为,这种结局正是由以下

的情形造成的:“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

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

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

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

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

按照恩格斯的看法,只要抛弃黑格尔

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一外壳,汲取其革

命的辩证法的内核就行了。这样一来,“体

系方法之争”又显露出与“外壳内核之喻”

的内在联系。然而,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

指出过的那样,在马克思那里, “神秘外

壳”和“合理内核”都是就黑格尔的辩证

法而言的,这就启示我们,现成的、具有

神秘主义倾向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是革

命的东西,并不能拿来就用,必须把它从

“神秘形式”转化为“合理形态”,它才能

获得马克思所说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本

质。可是,恩格斯却改换了马克思的话题,

即把马克思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讨论改换

为黑格尔的保守体系和革命方法的讨论,

而这一讨论实际上是以下述结论为前提的,

即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其现成的形式上就是

革命的,全部问题只是抛弃其唯心主义的

哲学体系,而无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

进行革命性的改造。正如阿尔都塞所评论

的:“原封不动地照搬黑格尔形式的辩证法

只能使我们陷入危险的误解,因为根据马

克思在解释任何意识形态现象时所遵循的

原则,说辩证法能够像外壳包裹着的内核

一样在黑格尔体系中存身,这是不可思议

的事。我讲这段话是想指出,不能想象黑

格尔的意识形态在黑格尔自己的身上竟没

有传染给辩证法的本质,同样也不能想象

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旦被‘剥去了外壳’就

可以奇迹般地不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而变

成马克思的辩证法(既然说到了‘传染’,

那就 势 必 假 定 辩 证 法 在 被 传 染 前 是 纯 洁

的)。”[&]("!&)

有人也许会申辩说,尽管在“体系方

法之争”中恩格斯把“方法”简单地作为

革命的因素而与作为保守因素的“体系”

对立起来,但在一些场合下,他也批评过

黑格 尔 的 辩 证 法。比 如,在《终 结》中,

他谈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改造时,

这样写道:“黑格尔不是简单地被放在一

边,恰恰相反,上面所阐述的他的革命方

面即辩证法被接过来了。但是这种方法在

黑格尔的形式中是无用的。在黑格尔那里,

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 *)+,-.)/.0(123

+4/5 ’)- 6)57(88-)。⋯⋯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颠

倒(’()-) (’)9+95(-1:) ;)72):74/5)是应该消

除的。我们重新唯物在把我们头脑中的概

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

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

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

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

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

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

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

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

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实现的,而且到现在

为止在 人 类 历 史 上 多 半 也 是 如 此。这 样,

概念的辩证法(’() 6)57(88-’(<+)2.(2)本身就

变成了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

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

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

用脚立 地 了(’<=(. 047’) ’() >)5)+-1:) ?(3

<+)2.(2 <48 ’)/ @9A8,9’)7 B()+=):7 B9= @9A8,

<48 ’)= -()-.</’, 0()’)7 <48 ’() C4)--)

5)-.)++.)。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我们发

现了这个多年来已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

最锐利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7(<+3

(-.(-1:) ?(<+)2.(2),而且德国工人约瑟夫·狄

慈根不依靠我们,甚至不依靠黑格尔也发

·D·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6: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现了它。”![!]("#$# % #$&)、[’](#(! % #())

从恩格斯这段极为重要的论述中我们

可以引申出如下的结论:首先,恩格斯似

乎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辩证法“在黑

格尔的形式中是无用的”,而更倾向于把它

理解为黑格尔哲学中的“革命 方 面”。其

次,虽然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看作是

“概念的自我发展”,但这似乎并不是对黑

格尔的批评,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概念辩

证法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

觉的反映”。再次,在恩格斯看来,黑格尔

辩证法的全部问题在于它是头足倒置的,

只要把它“倒转过来”,一切问题也就解决

了。显然,恩格斯在这里的论述仍然没有

超越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颠倒 之 喻”。另

外,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颠倒过来

究竟是什么呢?恩格斯在这里创制了一个

新名词,即“唯物主义辩证法”(*+, -./,0+1

.2+3/+345, 6+.2,7/+7),并肯定,这种新的学说

也被狄慈根独立地发现。“唯物主义辩证

法”这个新名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

了后来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雏

形。毋庸讳言,这个新名词与恩格斯的解

释策略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恩格斯肯定,马克思之所以从

信奉黑格尔学说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转化

为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返回到费尔巴哈

式的唯物主义立场而发生的。他以十分明

确的口吻写道:“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

里也 是 由 于 返 回 到 唯 物 主 义 立 场 ( *+,

89,477,50 :9- -./,0+.2+3/+345,; </.;*=9;7/)而

发生的。这就是说,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

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

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

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

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

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

实 ) 不 相 符 合 的 唯 心 主 义 怪

想。”"[!]("#$#)、[’]("#(!)

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恩格

斯这里只是说“返回到唯物主义立场”,并

没有说它一定就是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

的立场。乍看起来,这个疑问是有道理的,

但只要我们认真地解读《终结》,答案就不

难找到。事实上,恩格斯在论述 >( 世纪 $?

年代初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时,曾经指

出:“这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

出版了。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

上王座,这就一下子消除了这个矛盾。自

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

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生)赖以生

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

东西,我们的宗教幻想所创造出来的那些

最高存在物只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反

映。魔法被破除了,‘体系’被炸开并被抛

在一旁了,矛盾既然仅仅是存在于想象之

中,也就解决了。———这部书的解放作用,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

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

派了。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

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

了他(尽管还有种种批判性的保留意见),

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

" 原中译本把 *+, 89,477,50 :9- -./,0+.2+3/+345,; </.;*=9;7/ 译为“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欠妥,这里的 </.;*=9;7/ 不

应译为“观点”而应译为“立场”,因为有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还不等于就有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确实,在其他场合下,恩格斯也表述过类似的看法,如在写于 >’@( 年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

分册〉》一文中,他指出:“黑格尔的方法在它现有的形式上是完全不能用的。它实质上是唯心的,而这里要求发展一种

比从前所有世界观都更加唯物的世界观。”(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然而,

这样的批判在恩格斯的著作中始终只起着边缘化和形式化的作用。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写道:“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

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

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参见同上书,第 $# 页)由此可见,对黑格尔的辩

证法,乃至他的整个哲学,恩格斯的态度永远是赞赏多于批判。在恩格斯的著作中,见不到对黑格尔的马克思式的批

判。事实上,凡是认真读过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年经济学 A 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等著作的人都

不会怀疑这一点。

万方数据

Page 7: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正是费

尔巴哈于 !"#! 年出版的《基督教的本质》

“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而“我们一

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这就印证了恩格

斯在前面一段论述中所说的“返回到唯物

主义立场”指的正是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

义立场。换言之,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

正是由于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

才得以脱离黑格尔哲学的。确实,从《!"##

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的相关论述

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

影响,也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这种影响的反

思和 清 算。然 而,有 趣 的 是, 马 克 思 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回顾自己思

想发展的历程时,却完全没有提到费尔巴

哈:“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

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分析,

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 !"## 年巴黎出版

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

个结果,法 的 关 系 正 像 国 家 的 形 式 一 样,

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

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

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

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 !" 世纪的英国人

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

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

寻求。”[#](%&’)

这段很少为研究者们真正重视的论述

表明,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进程中,虽

然受到费尔巴哈一定的影响,但归根到底,

这种影响不是基本立场上的影响。事实上,

对马克思思想造成实质性影响的仍然是黑

格尔。那么,恩格斯是否夸大了费尔巴哈

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对马克思的影响

了呢?至少麦克莱伦是这么看的:“恩格斯

对该书影响的评述完全是与事实不符的。

‘体系’远没有被‘炸开’,青年黑格尔派

普遍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是黑格尔学说的

继续,是同布鲁诺·鲍威尔的《对无神论

者,反基督者黑格尔的最后审判》一样站

在同一路线上的。”[’](%())在另一处,他又写

道:“总的说来,该书和费尔巴哈的一般著

作对恩格斯产生的影响要比对马克思产生

的影响更深远。这种影响对他大概要比对

大多数青年黑格尔分子更强烈。马克思曾

经特别仔细地研究过黑格尔,他从来没有

摆脱过黑格尔的影响,这证明黑格尔对他

的影响要比费尔巴哈对他的影响深得多。

相反,恩格斯是一个自修者,并没有像马

克思那样受过大学训练,因此比较容易接

受费尔巴哈质朴而通俗的文本。”[’](%(")

实际 上,这 里 的 根 本 性 的 分 歧 在 于:

在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哲学时,是否“返回

到”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义立场。显

然,恩 格 斯 的 回 答 是 肯 定 的。在 他 看 来,

费尔巴哈所坚持的是一种纯粹唯物主义的

立场:“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

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

物主义( *+,-+* ./0+*,/1,2342)。但是费尔巴

哈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5)、["](%’5()

所以,按照恩格斯的看法,马克思返回到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同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比较起来,仍然存在着两个差别:

一是由于费尔巴哈在打破黑格尔体系

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把它抛在一边,并没

有汲取黑格尔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珍宝———

辩证法,而马克思既返回到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 立 场,又 接 受 了 黑 格 尔 的 辩 证 法,

并创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恩格斯的这

一解释性的思路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产

生了 重 大 的 影 响,哲 学 教 科 书 中 的 所 谓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 6 费

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 7

马克思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神话就

是这么创造出来的。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8: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二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停留在

对自然界的说明中,他没有把自己的唯物

主义推广和应用到其他知识领域,特别是

社会历史领域中去,而马克思则“⋯⋯第

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

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

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

了。”[!]("#$#)恩格斯还发挥说:“费尔巴哈说

得完全正确: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虽

然是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不是大厦

本身。因为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

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

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

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

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

基础 协 调 起 来,并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加 以 改

造。”[!]("#%&)也就是说,按照恩格斯的看法,

马克思先是返回到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

立场,并把这一立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结

合起来,建立“唯物主义辩证法”;然后再

把“唯物主义辩证法”推广和应用到一切

知识领域,特别是社会历史领域,从而确

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

这样,我们就发现,在列宁和后来的

哲学教科书中得到明确叙述的“推广论”

的神话,早在恩格斯那里,就以萌芽和雏

形的方式存在着了。这就是恩格斯在解读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时的基本思路,也是

他反复强调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

间的“中间环节”的原因。

然而,在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

中并不存在着对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

义立场的返回。正如笔者在以前的研究中

已经指出过的那样:“一言以蔽之,在马克

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费尔巴哈的影响

是存在的,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但马克思

确实从未返回到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的

立场上去。”[’&]("’(&)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马克

思在脱离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并不像恩

格斯 所 说 的 那 样,只 受 到 费 尔 巴 哈 这 一

“中间环节”的影响,事实上,马克思对法

哲学的研究,他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

间对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密切关系以及

他对国民经济学的探讨和对市民社会的解

剖,使他还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时

候,他关注的焦点就已经集中到社会历史

问题上,而不是像费尔巴哈一样,喋喋不

休地谈论抽象的“自然界”和“人”。即使

他在费尔巴哈问题域的影响下谈论这两个

概念时,他也总是赋予它们以确定性的社

会历史内涵。比如,在《’)$$ 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道:“在人类历史

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

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

———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

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显然,

在马克思看来,在一般唯物主义立场(不

但费尔巴哈持这样的立场,而且以往的英

国唯物主义者和法国唯物主义者也持同样

的立场)上谈论与社会历史相分离的自然

界是没有意义的。在谈论“人”的问题时,

马克思同样指出:“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

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

国家,社会。”[%]("$(#)

这些论述表明,马克思还在受费尔巴

哈影响时,他思考问题的起点就不是持一

般唯物主义立场的那些哲学家所关心的问

题,而始终是社会历史问题。因此,我们

可以说,在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哲学的过程

中,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曾经对他产生

过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绝不是基本立

场上的影响。正如笔者以前指出过的那样: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演化中,并不存在一

个以一般唯物主义立场为特征的所谓费尔

巴哈的阶段。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

返回到费尔巴哈的以抽象自然界和抽象的

人为前提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去。凭借其法

哲学和现象学研究的背景,马克思理论关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9: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注的重点始终落在人类社会,尤其是市民

社会上。也就是说,费尔巴哈之所以引起

马克思的兴趣,不是因为他的抽象的唯物

主义的立场,不是因为他高谈自然界或物

质世界在存在上的优先性,而主要是他关

于异化和人本主义方面的思想。正是这方

面的思想与国民经济学研究中的对劳动问

题的考察的结合,才使马克思有可能提出

一种崭新的哲学世界观。”[!"](#!$% & !$’)既然对

社会实践和历史问题的关切构成马克思一

生理论思考的基本倾向,所以马克思绝不

可能返回到与社会实践和历史相分离的、

费尔巴哈式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去。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

唯物主 义 者 的 时 候,历 史 在 他 视 野 之 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

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

彼此完全脱离的。”[!(](#)!)也就是说,在历史

领域里,费尔巴哈始终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当他思考这个领域里的问题时,他从来就

没有离开过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基地,

所以,马克思哲学立场的转变不是按照恩

格斯制定的下述公式“黑格尔式的唯心主

义!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义!唯物主

义辩证法(即后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再推

广到)!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后来的历史

唯物主义)”的方式发生的,而是以这样的

公式,即“黑格尔式的历史唯心主义!马

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发生的。要

言之,马 克 思 的 哲 学 就 是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并不存在着可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的“唯 物 主 义 辩 证 法”或“辩 证 唯 物 主

义”。关于这一点,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

还会详加论述。[!*]

恩格斯按照其解读思路,把黑格尔的

自然哲学改造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众所

周知,从 !+ 世纪 )" 年代起,恩格斯已经对

自然哲学的研究发生浓厚的兴趣。在 !’)’

年 % 月 !$ 日致马克思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顺便提一下,请把已经答应给我的黑格尔

的《自然哲学》寄来。目前我正在研究一

点生理学,并且想与此结合起来研究一下

比较解剖学。在这两门科学中包含着许多

从哲学观点来看非常重要的东西,但这全

是新近才发现的;我很想知道,所有这些

东西老头子(指黑格尔,编者注)是否一

点也没有预见到。毫无疑问,如果他现在

要写一本《自然哲学》,那么论据会从四面

八方向他飞来。”[!$](#*($)、[!)](#(",)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不但认真地阅读

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而且他希望从这

部著作中找到黑格尔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某

些“预见”。在这里,我们发现,同样是对

黑格尔著作的解读,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

那里,却为不同的阅读旨趣所引导。从马

克思撰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

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可以看出,马克思

更关切的是黑格尔关于人类历史和市民社

会方面的观念;而从恩格斯撰写的《自然

辩证法》和《反杜林论》可以看出,恩格

斯更关切的是黑格尔关于自然哲学和逻辑

学方面的见解。尽管晚年恩格斯在《反杜

林论》的第二版序言中坦承,深入地批判

杜林的哲学思想也是他后来系统地钻研自

然科学的动因之一,但那是始于 !+ 世纪 %"

年代的事,而恩格斯对自然哲学的兴趣在

)" 年代就已经萌发了。恩格斯在许多场合

下批判过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而他下面这

段话可 以 说 是 一 个 总 的、批 判 性 的 纲 领:

“旧的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形式

中,具有这样的缺陷:它不承认自然界有

时间 上 的 发 展,不 承 认“先 后”,只 承 认

“并列”。这种观点,一方面是由黑格尔体

系本身造成的,这个体系把历史的不断发

展仅仅归给“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由当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10: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时的自然科学的总的情况造成的。所以在

这方面,黑格尔远远落后于康德,康德的

星云说已经宣布了太阳系的起源,而他关

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发现也已经宣布了

太阳系的毁灭。最后,对我来说,事情不

在于把辩证规律硬塞进自然界,而在于从

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出发加

以阐发。”[!"](#$%& ’ $%!)恩格斯在这里指出了黑

格尔自然哲学的两个主要缺陷:一是“不

承认自然界有时间上的发展”,因为黑格尔

把自然界理解为绝对精神的外化和异化,

而发展 仅 仅 体 现 在 精 神 的 运 动 中,但 是,

康德已经在自己的一系列研究中表明自然

界是有时间上的发展的;二是“把辩证规

律硬塞进自然界”,而不是从自然界自身的

发展中总结出这些规律。

正是从这样的批判性考察入手,恩格

斯站在一般唯物主义立场上,建立了自己

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

格斯写道:“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

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

外来的成分,所以它在希腊哲学家中间从

一开始就是不言而喻的东西。”[!(](#!)))显然,

这里关于“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的自

然界的说法主要是针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

而言的,因为黑格尔把自然界理解为精神

外化的产物。在恩格斯看来,这无异于把

一种外在的成分附加到自然界身上去。那

么,是否恩格斯这里谈论的只是古希腊哲

学家眼中的自然界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

的。实际上,在《终结》中论述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差异时,恩格斯也以同样的口

吻说过:“但是,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

自然 发 展 史 根 本 不 相 同 的。在 自 然 界 中

(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

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

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

这些动力的作用中。”[(](#"*))

显而易见,当恩格斯在一般意义上谈

论自然界时,也主张“把人对自然界的反

作用撇开不谈”。这就是说,恩格斯心目中

的自然界乃是按其本来面目存在着的自然

界,应该把任何外来的因素,甚至应该把

人的活动造成的自然界的变化的因素也通

通撇开。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恩格斯没有正确

地理解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实质,即黑格尔

哲学不是一般的唯心主义,而是历史唯心

主义。黑格尔把自然界理解为绝对精神的

外化,也不是一般唯心主义的观点,而是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换言之,在自然哲

学中被黑格尔视为自然界之灵魂的精神乃

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实际上,黑格

尔关于绝对精神外化出自然界的说法乃是

以历史唯心主义的晦涩语言说出了这样一

个重要的真理,即真正的自然界恰恰是以

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为媒介的自然界,

如果把人这一根本性的因素撇开了,自然

界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而忽视这一点

的正是恩格斯!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在

《神圣家族》一书中又是怎么说的。马克思

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这样写道:“在黑格尔

的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01)

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

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即

绝对精神。第一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

装的、脱离人的自然。第二个因素是形而

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第三

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以上两个因

素 的 统 一, 即 现 实 的 人 和 现 实 的 人

类。”[*](#!)))

这就启示我们,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

主义颠倒过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

义,而应该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历史唯物主

义;同样地,把黑格尔关于自然界的历史

唯心主义观点颠倒过来,也不应该是恩格

斯所肯定的、只考察自然界自身运动的一

般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应该是以现实的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11: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人和现实的人类为媒介的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的自然观。! 这方面的考察足以表

明,不应该在一般唯物主义所认可的、撇

开人对自然界反作用的自然观的基础上来

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批判,

而应当在以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的活动

为媒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础上

来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批判。

恩格斯接受并进一步发挥了黑格尔关

于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观念。众所周知,

黑格尔是在探讨哲学史发展规律的时候提

出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观点的。在《小

逻辑》中,他这样写道:“在哲学历史上所

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也同样是在哲学

本身里所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不过在

哲学本身里,它是摆脱了那历史的外在性

或偶然性,而纯粹从思维的本质去发挥思

维进展的逻辑过程罢了。”[!"](#$$)实际上,黑

格尔关于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的观念是

在批判虚无主义的哲学史观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按照那种虚无主义的哲学史观,哲

学史似乎只是一个哲学家们相互否定、相

互“残杀”的死亡之谷:“全部哲学史这样

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

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

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

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

一 个 杀 死 了 另 一 个, 并 且 埋 葬 了 另 一

个。”[!%](#&! ’ &&)

黑格尔批判这种虚无主义的见解只看

见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系统之间存在着的

差异性和冲突性,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一致性。按照黑格尔的看法,如果

我们把哲学史上的每个哲学系统的偶然的

历史形式加以剥除的话,留下来的就是一

个逻辑范畴。如巴门尼德可以化约为“存

在”范畴;赫拉克利特可以化约为“变易”

范畴;斯宾诺莎可以化约为“实体”范畴

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史的发

展是有规律的,这一规律正是表现在逻辑

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中:“历史上的那些哲学

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

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我认为:如果

我们能够对哲学史里面出现的各种系统的

基本概念,完全剥掉它们的外在形态和特

殊应用,我们就可以得到理念自身发展的

各个不同的阶段的逻辑概念了。反之,如

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我们亦可从它里面

的各主要环节得到历史现象的进程。不过

我们当然必须善于从历史形态所包含的内

容去认识这些纯粹概念。[也许有人会以

为,哲学在理念里发展的阶段与在时间里

发展的阶段,其次序应该是不相同的;但

大体上两者的次序是同一的。]”[!%](#())

从这段经典性的论述中可以引申出如

下的结论:其一,哲学史的发展是在时间

中展开的,而逻辑范畴的运动则是超越时

间的,换言之,是在超越经验的理念世界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 平心而论,在有些场合,恩格斯也是看到现实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反作用的。比如,他在《自然辩证法》

中批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时曾经说过:“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

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想的最本质和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

不单独是自然界的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自然界而发展的。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例如,德莱柏和其他

一些自然科学家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见解)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

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日耳曼民族移入时期的德意志‘自然

界’,现在只剩下很少很少了。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

人的活动,可是德意志自然界在这个时期中没有人的干预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微乎其微的。”(参见恩格斯:《自然辩

证法》,人民出版社 !*"! 年版,第 &+% ’ &+* 页)。在另一处他也说过:“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

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

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 年版,第 !$%页)。由此可见,恩格斯的观点充满了矛盾:有时候,他希望只考察自然界本身,排除一切外来因素(包括人对自然界

的反作用);有时候,他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看作考察自然界的出发点。正如施密特所评论的:“值得注意

的是,在恩格斯那里,被社会中介的自然概念与独断的、形而上学的自然概念毫无关系地并存着。”

万方数据

Page 12: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的王国中展开的;其二,哲学史的发展常

常受到外在的、偶然性的影响,而逻辑范

畴的推演则是以必然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其三,哲学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逻辑范畴

推演的不同阶段大致上是同一的、对应的;

其四,如果人们掌握了逻辑范畴推演的进

程,也就能够对哲学史发展的进程作出准

确的断言。我们发现,在黑格尔关于逻辑

与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中,他强调

得最多的恐怕还是逻辑对历史的基础性的、

支配性的作用。在《小逻辑》中,他强调:

“⋯⋯哲学史总有责任去确切指出哲学内容

的历史开展与纯逻辑理念的辩证开展一方

面如何一致,另一方面又如何有出入。但

这里须首先提出的,就是逻辑开始之处实

即真正的哲学史开始之处。我们知道,哲

学史开始于爱利亚学派,或确切点说,开

始于巴门尼德的哲学。”[!"](#!$!)正是基于这样

的考虑,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从“存在”范

畴开始的。事实上,黑格尔《哲学全书纲

要》的结构“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

学”也 表 明,逻 辑 学 始 终 起 着 基 础 性 的、

出发点的作用。毋庸讳言,强调逻辑对历

史的前提性的、支配性的作用,是完全符

合黑格尔所继承的理性主义的传统的,也

是完全符合他所坚持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哲

学立场的。

恩格斯依然以唯物主义的方式来解读

黑格尔关于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观念。

他除了强调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该成为逻

辑方法的出发点以外,几乎全盘接受了黑

格尔这方面的观念。在《卡尔·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一文中,当恩

格斯谈到经济范畴的运动时,以他自己的

方式叙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的观念:

“对经济学的批判,即使按照已经得到的方

法,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照历史或者

按照逻辑。既然在历史上也像在它的文献

的反映上一样,大体说来,发展也是从最

简单的 关 系 进 到 比 较 复 杂 的 关 系,那 么,

政治经济学文献的历史发展就提供了批判

所能 遵 循 的 自 然 线 索,而 且,大 体 说 来,

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

的顺序也是一样的。这种形式看来有好处,

就是比较明确,因为这正是跟随着现实的

发展,但是实际上这种形式至多只是比较

通俗而已。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和曲折地前

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

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

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并且,写经济史又

不能撇开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这就会使

工作漫无止境,因为一切准备工作都还没

有做。因此,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

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方

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

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

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

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

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

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

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

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

以考察。”[%](#%&)在这段重要的论述中,恩格

斯表述了如下的思想:

其一,由 于 历 史 进 程 充 满 了 偶 然 性,

这就 使 历 史 的 方 法 也 变 得 不 确 定,因 而

“逻辑的方法是唯一适用的方法”。

其二,逻辑方法在本质上是与历史方

法一致的;一方面,“历史从哪里开始,思

想进 程 也 应 当 从 哪 里 开 始”,另 一 方 面,

“大体说来,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

逻辑发展中的顺序也是一样的”。

其三,强调要“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

本身的规律”对思想进程,即逻辑范畴的

运动进行“修正”。然而,由于“现实的历

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也是用逻辑范畴来表

达的,所以在理论研究中,对思想进程或

逻辑范畴运动的“修正”其实并没有超出

逻辑的范围。更何况,由于恩格斯赋予逻

辑方法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对逻辑与历

史的一致性做出了片面的理解,因此,历

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极为重要的因素就作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13: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为“无关紧要的材料”或“偶然性”被排

除了。于是,一种潜伏着的危险,即把历

史研究理解为对逻辑魔方的玩弄也就随之

而生了。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恩

格斯强调要以唯物主义的精神解读黑格尔,

但他完全没有注意到应当对黑格尔的“泛

理性主义”(!"# $ %"&’(#")’*+)的倾向进行

批判性的考察。众所周知,按照黑格尔的

看法,“理性学,即逻辑”,[,-]而逻辑只承认

必然的东西,因而必然轻视历史上存在的

偶然性和差异性。事实上,作为历史进程

的基础的个人活动,不但受人的理性的制

约,也受人的本能、欲望、意志和情感的

制约。为什么黑格尔在《哲学史 讲 演 录》

中分析当时德国的哲学状况时,完全撇开

叔本华?因为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当

然无法进入黑格尔的泛理性主义的逻辑运

动的“法眼”之中。然而,就在黑格尔逝

世后不久,他自己的哲学竟成了“一条死

狗”,而叔本华的著作却变得洛阳纸贵了。

这充分表明,只要人们沉湎于单纯逻辑的

方法,而对历史的偶然性、生动性和差异

性不屑一顾的话,归根到底仍然无法脱离

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基地。

我们知道,在如何看待黑格尔关于逻

辑与历史辩证统一关系的观念上,马克思

的态度和恩格斯的态度之间存在着重大的

差别。如果说,恩格斯更注重这一观念的

作用和普遍意义,那么,马克思更注重的

则是其限度;如果说,恩格斯更注重逻辑

与历史的一致性,那么,马克思更注重的

则是逻辑与历史的异质性,尤其重视的是

在不同文明的框架内发展着的历史现象的

差异 性。在《,./0 $ ,./. 年 经 济 学 手 稿》

中,马 克 思 谈 到,黑 格 尔 的 法 哲 学 是 从

“占有”开始的,而“占有”是主体的最简

单的法 的 关 系,因 而 这 个 起 点 是 正 确 的,

但实际上“占有”并不是历史上最早出现

的现象,它是在家庭或主奴关系出现后才

产生的现象:“因此,从这一方面看来,可

以说,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

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

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

系在整体向着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

来的方 面 发 展 之 前,在 历 史 上 已 经 存 在。

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

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另

一方面,可以说,有一些十分发展的、但

在历史上还不成熟的社会形式,其中有最

高级的经济形式,如协作、发达的分工等

等,却不存在任何货币,秘鲁就是一个例

子。就在斯拉夫公社中,货币以及作为货

币条件的交换,也不是或者很少是出现在

各个公社的内部,而是出现在它们的边界

上,出 现 在 与 其 他 公 社 有 交 往 中,因 此,

把同一公社内部的交换当作原始构成因素,

是完全错误的。相反的,与其说它起初发

生在同一公社内部的成员间,不如说它发

生在不同公社的相互关系中。其次,虽然

货币很早就全面地发生作用,但是在古代

它只是在片面发展的民族即商业民族中才

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因素。甚至在最文明的

古代,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货币的充

分发展———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这是前

提———只是出现在他们解体的时期。因此,

这个十分简单的范畴,在历史上只有在最

发达的社会状态下才表现出它的充分的力

量。它 绝 没 有 历 尽 一 切 经 济 关 系。例 如,

在罗马帝国,在它最发达的时期,实物税

和实物租仍然是基础。那里,货币制度原

来只是在军队中得到充分发展。它也从来

没有掌握劳动的整个领域。”[1](234 5 3,)

在这里,马克思以“占有”这一简单

的范畴为例,十分明确地指出了逻辑和历

史的辩证统一关系的限度,即在“比较简

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

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一个比较发展

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

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方面发展

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的这一限度内,

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14: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而一旦超出这一限

度,情 况 就 完 全 不 同 了。比 如,在 秘 鲁,

已经具备协作、发达的分工这样最高级的

经济 形 式,但 却 不 存 在 任 何 货 币。又 如,

虽然货币很早就全面地发生作用,但在古

代,只有在商业民族中,它才成为支配性

的因素。甚至在罗马帝国这样高度文明的

社会形式中,实物税和实物租始终是基础,

货币制度只是在军队里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马克思由此引申出如下的结论:“可见,比

较简单的范畴,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在比较

具体的范畴之前存在,但是,它在深度和

广度上的发展恰恰只能属于一个复杂的社

会形式,而比较具体的范畴在一个比较不

发展 的 社 会 形 式 中 有 过 比 较 充 分 的 发

展。”[!]("#$)

这个结论所显示的正是逻辑与历史的

异质性,即一个简单的范畴,在逻辑理念

的进程中,它出现得比较早,但在现实历

史中,它的充分发展和它的意义的全面展

示却往往是在高度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形

式中;同样地,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在

逻辑理念的进程中,它的出现是比较晚的,

然而,在现实的历史中,它却完全有可能

在古代的、比较不发展的社会形式中有过

比较充 分 的 发 展。从 这 个 结 论 可 以 看 出,

马克思实际上已经解构了黑格尔关于逻辑

与历史的辩证统一的观念。至少,在马克

思看来,即使要在理论研究中运用黑格尔

的这一观念的话,也必须牢牢记住它可能

适用的限度。

然而,在恩格斯的解释路线的作用下,

黑格尔的这一观念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

响。一方面,它助长了以逻辑观念任意地

裁剪现实生活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倾向;另

一方面,它也助长了历史主义的蔓延,在

通常的情况下,逻辑研究变形为对逻辑起

点的追寻,而对逻辑起点的追寻又变形为

对历史起点的崇拜和对历史过程的回忆。

如果说,前一方面导致了逻辑对历史的主

宰,从而使历史唯心主义变得不可避免的

话,那么,后一方面则导致了逻辑在历史

中的溶解。事实上,后一方面的倾向的产

生正是恩格斯试图以唯物主义的方式解读

黑格尔的这一观念的结果。关于黑格尔的

这一观念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阐释者那里

产生的消极的影响,我们还有机会进行详

细的讨论。

恩格斯在坚持以唯物主义的方式解释

黑格尔哲学的同时,又接受了孔德以来的

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认为黑格尔的

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所研究的大部分对象

都可以让渡给实证科学。这样一来,哲学

就只剩下了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在《终

结》中,当他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作了一个概述以后,立即指出:“这种历史

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的

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

不可能 的 一 样。现 在 无 论 在 哪 一 个 领 域,

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要从事实

中发展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

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

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

的领域(%&’ ()*+, %)’ -)*.). /)%&.0).’):关

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

辩 证 法 ( %*) 123*0 4.% 5*&6)07

8*0)。”[9]("#:;)、[<]("=$=)从这段非常著名的、但很

少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反思对象的论

述中,蕴含着以下的结论:

其一,既然哲学“已经从自然界和历

史中被驱逐出去”,那就表明,无论是辩证

的自然观也好,还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

义历史观也好,都不属于哲学的范围。显

然,如果它们不属于哲学的话,那就只能

属于实证科学,或至多只能成为实证科学

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部分。这样一来,马克

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被非哲学

化和实证化了。恩格斯这方面的想法也可

以从他的《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论述中得

·9$·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15: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到明确的印证:“自然科学家满足于旧形而

上学的残渣,使哲学还得以苟延残喘。只

有当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接受了辩证法的

时候,一切哲学垃圾———除了关于思维的

纯 粹 理 论 ( !"# #"$%"% &"’#" ()*

+"%,"%)———才会成为多余的东西,在实证

科 学 ( !"# -).$/$("% 0$.."%.1’23/) 中 消 失

掉。”[45](6478 9 477)、[:;](6::<)在 这 里,恩 格 斯 非 常

明确地告诉我们,“除了关于思维的纯粹理

论”,“一切哲学垃圾”都会消失在实证科

学中。也 就 是 说,除 了 纯 粹 思 维 的 领 域,

余下来的就是实证科学,而马克思的历史

唯物主义既然不可能属于纯粹思维的领域,

那就只能属于实证科学的范围了。

其二,在把自己的大部分研究领域让

渡出去后,哲学只保留了“一个纯粹思想

的领 域”,即“逻 辑 和 辩 证 法”。在 这 里,

恩格斯实际上已经以某种方式重新认同并

返回到黑格尔的哲学观上去了。谁都不会

忘记,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曾对哲学作

过经典性的论述:“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

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

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

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

替表象。”[48](6=;)又说,“⋯⋯哲学知识的形

式是 属 于 纯 思 和 概 念 的 范 围。”[48](6=<)事 实

上,在黑格尔的心目中,哲学本质上就是

逻辑学:“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

思维 的 规 定 和 规 律 的 科 学。⋯⋯ 逻 辑 学

⋯⋯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像几

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

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

和技 巧, 才 能 够 回 溯 到 纯 粹 思 想 ( !"%

#"$%"% >"!2%,"%),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

动于纯粹思想之中。”[48](65<)、[:4](658)

我们发现,恩格斯在提到“纯粹思想”

时,所使用的语词与黑格尔完全相同。这

充分表明,恩格斯从黑格尔那里,尤其从

他的逻辑学中借贷过来的东西远比他自己

认为的要多。然而,在恩格斯对哲学发展

趋向的这种理解中,已经潜伏着一种巨大

的危险,即如果哲学只留下了一个纯粹思

维的领域,那么马克思关于实践、异化和

人道主义的论述又该放在何处进行论述呢?

事实上,一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被溶

解在实证科学中,马克思哲学的丰富内涵

就被贫乏化了,其危机也就随之而发生了。

恩格斯继续了黑格尔关于必然性与人

的自由关系问题的思考,并把自由这一从

属于本体论领域的问题理解并解释为认识

论问题。这一解释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是如

此之深远,以至于迄今为止的马克思哲学

研究 仍 然 未 从 这 种 解 释 方 式 中 摆 脱 出

来。[::](64:= 9 4:?)人所共知,关于自然必然性和

人的自由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始于康德。在

康德看来,自然必然性属于理论理性研究

的范围,是认识论问题;而人的自由属于

实践理性的范围,是本体论问题。如果说,

知性为自然立法的话,那么,理性则为自

由立法。在康德那里,这两者处于对立的

状态中。黑格尔认为,这种对立不光体现

在康德哲学中,而且也是整个近代哲学的

基本特征之一。他在叙述近代哲学所蕴含

的四组对立时,其中的第三、四两组对立

均涉及到这一问题:“丙、第三组对立的形

式是人的自由与必然性的对立(!"# >"@"%A

.2/B". ()% !"# C#"$’"$/ !". D"%.1’"% E%!

F)/G"%!$@,"$/。(4)个人有自主权,是自己

决定 自 己 的,是 决 定 的 绝 对 开 端。在 我、

自我之内,有一个绝对决定者,它并不是

外来的,只是在自身内作决定的。这一点,

与唯有上帝是绝对的决定者发生矛盾。人

们把上帝的决定理解为上帝的先知,即天

意,虽然要发生的事情是在将来的。上帝

所知道的东西,同时也是存在的;上帝的

知识并非仅仅是主观的。此外,人的自由

也与上帝是唯一的绝对决定者相对立。(:)

其次是人的自由与作为自然规定性的必然

性相对立。(<)客观上,这种对立就是目

的因与产生效果的原因的对立,就是必然

性的作用与自由的作用的对立。丁、第四,

这种人的自由与自然必然性的对立 +$"."#

·84·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16: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 )"* +*",-",’ )"% ."$%/-"$ 0$) )"*

1&’0*$2’3"$),#4",’(人以外的自然界和人内

部的本性,就是与人的自由相对立的人的

必然性,人是依赖于自然的),还有一种进

一 步 的 形 式, 就 是 灵 魂 与 肉 体 的 交 感

(/255"*/,05 &$,5, /05 /2*62*")。灵魂是单纯

的,理念性的,自由的,———肉体则是多

方 面 的, 有 形 体 的, 物 质 性 的, 必 然

的。”![78](97: ; 77)

在这 里, 我 们 发 现, 黑 格 尔 谈 论 的

“人的自由与必然性的对立”又可以进一步

具体化为以下三组对立:一是具有自主性

的个人和作为绝对决定者的、以必然的方

式发生作用的上帝之间的对立;二是“人

的自由与自然必然性的对立”,即在人与自

然的关系中,人的目的、自由与自然界的

因果性之间的对立;三是“灵魂与肉体的

交感”,即人的灵魂的自由与自己的肉体所

服从的必然性之间的对立。显然,在这三

组对立中,第一组涉及到宗教方面的内容;

第二组涉及到哲学方面的内容,它实际上

正是康德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第三组则

既涉及到宗教,也涉及到哲学。必须指出,

这三组对立还未穷尽黑格尔关于必然性与

人的自由关系问题的思考。在《小 逻 辑》

中,他又指出:“必然性只有在它尚未被理

解时才是盲目的(<=,$))。因此,假如把以

认识人类事变的必然性()," >*4"$$’$,% )"*

12’3"$),#4",’ )"%%"$,3&% #"%/-"-"$ ,%’)为历

史哲学的课题的学说,斥责为宿命论,那

实在是再谬误不过了。”[7?](9@:?)显然,这里涉

及的实际上是人的自由与必然性对立的第

四种形式,即人类事变的必然性与人的自

由之间的对立。在黑格尔看来,历史哲学

的使命正是在于认识人类事变的必然性,

从而追求并实现人的自由。

作为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不主张把人

的自由与必然性对立起来,在叙述必然性

向自由 转 化 的 可 能 性 和 过 程 时,他 指 出:

“由此也可以看出,认自由与必然性(),"

+*",-",’ 0$) )," 12’3"$),#4",’)为彼此互相排

斥的看法,是如何的错误了。无疑地,必

然性作为必然性还不是自由,但是自由以

必然性为前提,包含必然性在自身内,作

为被扬弃了的东西。”"[7?](9@A@)

综上所述,在黑格尔那里,人的自由

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中在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是以下

两种形式:一是人的自由与自然必然性的

关系;二是人的自由与人类事变,亦即社

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我们不

妨把第一种关系中的自由称之为“认识论

意义上的自由”,这种关系只涉及到人对自

然必然性,即自然界的规律的认识及对自

然界的改造;我们也不妨把第二种关系中

的自由称之为“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这

种关系只涉及到人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

系的认识和改造。

有趣的是,在黑格尔所说的人的自由

与必然性的关系中,恩格斯只关注人的自

由与自然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在《反杜林

论》中,他这样写道:“黑格尔第一个正确

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在他

看来,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 ,%’ )," +*",B

-",’ )," >,$%,/-’ ,$ )," 12’3"$),#4",’)。必然性

只有在它尚未被理解时才是盲目的。自由

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

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

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

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

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这

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

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因此,意志自

·87·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

" 在原中文译本中,)," 12’3"$),#4",’ 时而被译为“必然性”,时而被译为“必然”,我们这里一律把它译为“必然

性”,以防产生歧义。

其中 C&% D$),E,)05 不应译为“人”而应译为“个人”;!2’’ 不应译为“神”而应译为“上帝”;3,*4"$)"$ F*%&/-"$不应译为“动力因”,而应译为“产生效果的原因”,实际上也就是因果律。

万方数据

Page 17: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

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

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

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

来好像是在许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

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

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恰好应该由它支配

的对象所支配。因此,自由就在于根据对

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

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

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

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

的一步。”[!"](#$"" % $"&)、[’](#!() % !(’)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段话是恩格

斯论自由问题的总纲。在这段话中,我们

至少可以引申出如下四个结论:第一,黑

格尔是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性

关系的哲学家。第二,黑格尔认为,自由

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而必然性在未被认识

前是盲目的;必然性就是支配外部自然界

或支配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

从而自由本质上也就是借助于对这些规律

的认识 而 作 出 判 断 和 决 定 的 能 力。第 三,

人们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些判断所具有的

必然性就越大;而犹豫不决的基础则是无

知。第四,在人类的历史上,文化上的每

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在这些结论中蕴含着三个没有言明的、

但实际上被默认的前提:其一,自由本质

上是人对自然必然性,即自然规律的认识,

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问题。这就启

示我 们,恩 格 斯 在 这 里 谈 论 的 自 由 只 是

“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其二,在两类规

律,即外部自然的规律和支配人本身的肉

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之间,并不存在

根本 性 的 差 异。其 三,人 类 文 化 越 发 展、

越进步,人类就越自由。然而,恩格斯所

默认的这三个前提必定会在现实生活中受

到严峻的挑战。

首先,如果自由可以还原为单纯的认

识论问 题,即 自 由 是 对 必 然 的 认 识 的 话,

那么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自然科学家、工

程师、社会学家、医生、心理学家等必定

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然而,实际情形并

不是如此。事实上,人的“犹豫不决”并

不能完全归咎于“不知”。在许多情况下,

人即使拥有很完备的、关于对象和自己生

活方面的知识,人在做决定时仍然会犹豫

不决,而这种犹豫不决也可能出于其他的

原因,如宗教信仰的差异、政治信念的差

别、道德理念的矛盾和生命情感的冲突等

等。其实,只有这些社会历史因素对人的

行为发生影响时,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

“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问题才会产生。换

言之,只关涉到自然必然性的所谓“认识

论意义上的自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正是康德在阐述他的自由理论的时候,

反复重申了上述差异。在《实践理性批判》

一书中,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因果观:“作

为自然必然性的因果性概念与作为自由的

因果性概念是有差异的,前者只关系到物

的实存,就这一实存是在时间中被规定而

言,它是作为现象而与物自体的因果性相

对立的。”[(*](#(!+)在康德看来,作为自然必然

性的因果性关涉到的是物,而物是属于在

时间中发生的现象领域的。反之,自由的

因果性关涉到的则是人这一理性存在物的

意志和行为,它超越了现象世界和认识论,

属于物自体领域或本体论。所以,决不能

把“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与“认识论意

义上的自由”不加分析地拉扯在一起。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指出:“如果人们

还想拯救自由,就只有一条途径,把只有

在时间中才可规定的事物,从而也把按照

自然必然性法则的因果性只赋予现象,但

把自 由 赋 予 作 为 物 自 体 的 同 一 个 存 在

者。”[(*](#((,)这就启示我们,自然必然性只属

于纯粹认识论的范围,而真正的人的自由

则与这类必然性无关,它涉及到的是道德、

政治、法律、宗教等实践理性领域中的必

然性(即法则)。所以,康德强调,如果把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18: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本体与现象、本体

论与认识论混淆起来,从而把自由建筑在

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上,“人就会成

为一个由最高匠师制作的、上紧了发条的

木偶或一架伏加松式的自动机。”[!"](#$%!)

尽管黑格尔在自由理论上对康德有所

批判,也有所超越,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

由理解为一种单纯的认识理论。这一点是

我们在这里不得不加以辨明的。在《历史

哲学讲演录》中,他强调,只有在国家中,

自由才获得自己的客观性:“因为法律是精

神的客观性,是精神真理性的意志;而只

有服从法律的意志才是自由的,因为它所

服从的正是它自己,它是独立的,也是自

由的。当国家或祖国构成一种共同存在的

时候,当人类的主观意志服从法律的时候,

自由与必然性之间的对立(&’( )’*’+,-./ 01+

2(’34’3. 5+& 61.7’+&3*8’3.)便消失了。”[!9](#:;)

这就告诉我们,黑格尔总是把自由问题置

于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实践理性,特别是法

哲学的范围内来加以讨论的。换言之,“本

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与属于现象界的、作

为自然规律的必然性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

系,它与之相关的只是实践理性范围内的,

即政治、法律、道德、历史、宗教、艺术

等领域中的必然性。

其次,如果在两类规律,即外部自然

的规律和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

在的规律,亦即社会历史规律之间并不存

在着根本性的差异的话,那么,社会历史

领域和 自 然 界 又 有 什 么 区 别 呢?事 实 上,

这里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如果说,在自然

界中,人必须处理的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在处理这一关系时,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由牛顿所发现的力学的三大定律;那么,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必须处理的则是人

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在处理这一关系时,

人必须遵循的则是由人自己按照一定的程

序制定 出 来 的 规 则 和 规 范,如 政 治 规 则、

道德规范等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要

正确认识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

论的划时代贡献,前提是认识这两类规律

的根本差异。如果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规

律是同质的,那么只要把伽利略和牛顿的

理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就可以了,还需要

马克思去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吗?将这

两类规律的等同表明,恩格斯始终停留在

“认识论意义的自由”要领上,而对“本体

论意义上的自由”概念缺乏实质性的领悟。

再次,如果人类文化越发展、越进步,

人类就越自由的话,那又如何理解当代人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所陷入的异

化和物化的困境呢?那又如何解释社会革

命存在的必要性呢?人们似乎只要像古代

诗人贺拉斯笔下的乡下佬那样等在河边就

行了:

乡下佬等候在河边,

企望着河水流干;

而河水流啊、流啊,

永远流个不完。[!:](#:)

这些挑战表明,把“本体论意义上的

自由”理解并解释为“认识论意义上的自

由”,不但没有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真

正有价值的东西,相反却把真正有价值的

东西遮蔽起来了。

综上所述,恩格斯的阅读策略,即以

唯物主义的方式理解并解释黑格尔哲学,

不仅为以后的学者研究马克思和黑格尔的

关系确定了基调,而且也为人们理解马克

思哲学,甚至一般哲学和哲学史理论、伦

理学和美学理论规定了方向。首先,他关

于马克思返回到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

义立场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试图为马克思

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一个一般唯

物主义的基础,结果不但误解了马克思哲

学的实质,而且为后来兴起的“推 广 论”

打下了基础。其次,他关于黑格尔的“体

系方法之争”和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性

的论述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黑格尔哲学的

评价及对黑格尔方法的无批判的借贷。再

次,他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四卷·第三期 哲学与文化

万方数据

Page 19: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的关系问题)和哲学向纯粹思维领域发展

趋向的论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哲学本质

的理解,并 最 终 使 哲 学 陷 入 了 危 机 之 中。

最后,他对自由和必然性关系的认识论式

解读,不仅使康德、黑格尔实践哲学中的

自由理论湮没无闻,而且也把其他相关领

域,如伦理学、美学领域中人们对自由概

念的理解引上了错误的道路。事实上,深

刻地总结恩格斯的阅读策略乃至整个理论

思考中的失误,正是当前理论创新的前提。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 $

[’]戴维·麦克莱伦 $ 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 $

[)]马克思 $ 资本论: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 $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

馆,!%&" $

[&],-.-/ #012 3/4-56$ 7864-90-.5:- ;-1<-,=0/> ![#]$

=-15?/:@?-:A B-1504,!%%C$

[%]路易·阿尔都塞 $ 保卫马克思[#]$ 北京:商务印书

馆,!%&" $

[!C]俞吾金 $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

系[7]$ 俞吾金集[D]$ 上海:学林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C $

[!(]俞吾金 $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E]$

中国社会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

[!)]75F1-> ,G.H?>: $ I.- DJ/G-K: JF L0:81- ?/ #012[#]$ LM=

!%+!$

[!*]恩 格 斯 $ 自 然 辩 证 法[#]$ 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

!%+! $

[!+]黑格尔 $ 小逻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C $

[!&]黑格尔 $ 哲学史讲演录:第 ! 卷[#]$ 北京:商务

印书馆,!%&! $

[!%]黑 格 尔 $ 法 哲 学 原 理[#]$ 北 京:商 务 印 书 馆,

!%+% $

[’C]N1?->1?G. 3/4-56$ @?05-<:?< >-1 L0:81[#]$ @?-:A B-1504

!%)’ $

[’!]O·;·N·P-4-5 $ 3/AQ<5JK0->?- >-1 K.?5J6JK.?6G.-/ ;?6R

6-/6G.0F:-/ "[#]$ ,8.1<0HK B-1504 !%&* $

[’’]俞吾金 $ 论两种不同的自由观[7]$ 俞吾金集[D]$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S $ T0/: $ ;-1<08640U-(#)[#]$

[’"]O·;·N·P-4-5 $ BJ15-68/4-/ V-U-1 @?- W.?5J6JK.?- @-1

O-6G.?G.:-[#]$ ,8.1<0HK B-1504 !%&* $

[’)]康德 $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

导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 X卢云昆

·!’·

哲学与文化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万方数据

Page 20: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作者: 俞吾金, YU Wu-ji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刊名: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05,4(3)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27条)

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82

2.戴维·麦克莱伦 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 1982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56

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57

5.马克思 资本论 1975

6.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7.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1984

8.Sehen Marx Engels Ausgewaehlte Werke,Band Ⅵ 1990

9.路易·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 1984

10.俞吾金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1998

1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9

1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0

13.俞吾金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1995(05)

1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2

15.Alfred Schmidt The Concept of Nature in Marx 1971

16.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1971

17.黑格尔 小逻辑 1980

18.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 1981

19.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1979

20.Friedrich Engels Dialektik der Natur 1952

21.G·W·F·Hegel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Ⅰ 1986

22.俞吾金 论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1995

23.I Kant Werkausgabe

24.G·W·F·Hegel VorlesungenUeberDiePhilosophieDerGeschichte 1986

25.康德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1982

26.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27.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1971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俞吾金 发展现象学初探[期刊论文]-求是学刊2002,29(5)

2. 俞吾金.YU Wu-jin 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的内在张力[期刊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3)

Page 21: 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philosophy.fudan.edu.cn/_upload/article/a9/71/5bb6...里希·威廉四世特意邀请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朋友和对手———谢林到柏林大学演讲,试

3. 俞吾金.王凤才.YU Wu-jin.WANG Feng-cai 关于诠释学视阈中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对话[期刊论文

]-晋阳学刊2009(5)

4. 俞吾金.YU Wu-jin 本体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期刊论文]-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5. 何评.He Ping 论"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价值[期刊论文]-经济师2009(1)

6. 李春生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09(1)

7. 叶先闯 论《神圣家族》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9(18)

8. 俞吾金 关键词与潜台词[期刊论文]-社会观察2005(5)

引证文献(2条)

1.许恒兵 论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走进与背离[期刊论文]-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2.许恒兵 论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走进与背离[期刊论文]-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ndxxb-zxshkxb200503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