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35
義義義義 義義義 《》 ()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 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 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經典背誦專欄必考科目︱禮運大同篇編輯部聖堂介紹

龍馬與神龜陳泳宏仙佛聖訓泰國四球孔孟忠道院仙佛班編輯部陳前人的話嘴啖三分力了 悟歷代祖師介紹

第四代祖師︱少昊王 紫道學研究易學研究陳泳宏四育齊修楊美華隨處作主 立處皆真化 忍在生死中了脫生死大事姜錦鶯相處相契 同修共辦顏明進一心了願 矢志不移尤淑美道學用語詞彙李宜璋仙佛聖歌踏上前人的腳步編輯部清心好修行編輯部義和聖堂活動概況編輯部編後語編輯部助印大德芳名錄編輯部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 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 承蒙皇 恩澤丹書下詔 師尊師母浩恩浩德  接引於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下午八時四十五分仙逝距生於民國二年享壽九十有五歲  蒙皇 恩典 返樸歸真 功圓果滿 駕返聖域  謹於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上午七時十五分在官田鄉神源山義和聖堂設奠家祭九時公祭並舉行告別式後

Page 2: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隨即發引於台南縣柳營鄉祿園火化遺骨灰則安奉於聖堂臨時納骨塔。  未入道門之前人是一位負責盡責、安分守己、童叟無欺之生意人。學道之後的前人是一位荷擔使命戒慎恐懼,全力以赴、犧牲奉獻的長者,是上天特為救渡眾生所揀選的天使,是老祖師化娑婆為蓮花邦的翹楚,是師尊、師母挽狂瀾,化世人的使者,精進恒持、自性圓融,是後學們追思、感恩、效法學習的圭臬,亦是義和聖堂的精神堡壘。請參閱圖一及圖二(在封面內頁),圖三及圖四(在封底內頁),圖五及圖六(在第四頁)。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 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於民國二年,台南縣官田鄉社子村人。六歲失怙,全家頓失支柱,生活日益困苦,甚且貧到無立錐之地,冬天酷寒時只得蜷縮在草堆中禦寒。十歲時,前人感念母親太過辛苦,為分擔家計,小小年紀便隻身入山砍柴,再一個人挑大約六擔的柴到官田或麻豆的市集販賣。雖然很辛苦,但小小心靈的孝心卻日益茁壯,個性上也越來越刻苦耐勞、堅毅不拔。  前人十四歲時,剛好要興建烏山頭水庫,前人於是前去應徵工作,但因年紀太輕工頭不許,幾經懇求後才勉強以試用的名義讓其工作。後來工頭見前人工作賣力,為人誠懇踏實,乃將前人調為內勤,並親自教導前人一些測量及營建的知識。前人因有營建的技能,後來便成立丙級營造廠,承攬多項糖廠、水利會的工程。麻豆總爺糖廠的圖書館即是其中之一。  四十一歲時,前人道緣成熟,經吳令點傳師的引渡而求道。求道前,前人總是習慣每日三包菸、兩瓶米酒的,求道當晚猛然領悟,於是立志斷除菸酒,並於隔天便開始吃素,妻子劉氏見其不食酒肉,甚為奇怪,以為烹調的食物不合前人口味,詳問後,也慨然跟隨前人吃素。前人自幼家貧,無緣上學,所以識字不多。求道後,感於所學有限,對道場所傳揚的道義、經典深感讚嘆,所以積極習字、背誦經典,經過多年的精進,前人已能書寫自如,許多經典都能信口道出。  前人四十三歲時,有位前賢林庚有緣求道,深感天道的好,回家後欲渡化其子,其子卻言:﹁一貫道是被政府查禁的邪教﹂,除勸阻林庚接近天道外並密告警方,於是招來了一場官考。警方偵訊吳令點傳師時,逼問單位領導人為誰?吳點傳師為免前人等人被打,慌亂之間竟隨口言稱領導人為一薛姓前輩,白天工作

Page 3: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夜間常在赤山嚴出入,於是當晚警方便到赤山巖偵查。巧合的是,當天因為有一名婦人在赤山巖自殺,住持微雲不知所措,乃央求與其有師兄弟關係的薛福三前人及陳帶前人前往幫忙處理。當薛前人與陳前人到赤山巖後,發現該婦人尚未氣絕,乃緊急召來計程車欲將該婦人載往新營急救,由於空位不足,於是薛前人便留在赤山巖而未前往新營。由於上天的巧安排,警方果真找到所謂的薛姓領導人,後來法院以為薛前人是住持微雲的師兄弟,並未予以起訴,僅以違警罰款結案。一場山雨欲來的官考,便因此消弭於無形。  四十四歲時,蒙 上天慈悲, 老前人的提拔,前人領命為點傳師。為開展道務,前人感於從事營造時間上較為繁忙及不確定性,於是決定結束營造事業,改為從事菇類、木耳的種植,如此則可較專心於道務。  民國五十七年(前人五十六歲),時麻豆單位因為領導前人尚難決定,於是師尊臨壇,親自付命陳前人為麻豆單位領導前人。但前人認為在麻豆單位的點傳師中,自己尚屬後輩,恐德行不足難以勝任,於是向 老前人懇辭前人的職位, 老前人言:此為師尊親自付命,吾無權代為決定;而且身為後學,替前輩者多擔待,多付出本屬應該。應當要勇於承擔責任,積極開拓道務才是。於是故,前人便挑起了領導麻豆單位的擔子,麻豆單位的道務也漸蒸蒸日上。同年,前人在麻豆南勢里設立佛堂,作為麻豆地區的中心佛堂,後來 老臨壇賜壇名為:義和天壇。  民國六十三年(前人六十二歲),興毅理事會買下了草屯御使山打算開發成道務中心,前人奉命前往負責建設事宜,從規劃、營建及監工,前人都事必躬親,盡心盡力。幾年歲月下來,包含土木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道路開發、蓮花舍及中心佛堂的興建都一一完成,其間雖然有著不少的考驗與困難,前人都本著堅毅不拔的精神,一一克服。對於 老前人的指示與交辦,也都是信受奉行,始終如一。  民國七十七年(前人七十六歲), 老前人歸空,興毅組線痛失領航,雖是滿懷不捨與哀戚,前人仍打起精神,積極籌建 老前人的墓園,總算上天慈憫,工程如期完成。之後,前人留在御使山為 老前人守孝,直到民國八十五年。  民國七十八年(前人七十七歲),遵奉 老前人生前的指示,麻豆單位加入

Page 4: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一貫道總會,積極配合合法化的工作。為了道務的延展,前人與點傳師們於是決議另外覓地興建中心佛堂,並且為了免除日後開發與產權的紛擾,決定走向財團法人化並且一切程序皆依法申請。在 上天的慈悲撥轉下,購得社子村神源山的這塊土地,幾經波折後,取得合法開發的建照,民國八十四年(前人八十三歲)義和聖堂終於破土動工興建。  民國八十五年(前人八十四歲),前人在御使山的工作圓滿完成,回到麻豆單位主持大計。前人除了不辭辛勞到國內外各道場成全講道外,便積極於神源山義和聖堂的興建,使其可以成為順應新時代潮流的道場。在全體前賢的誠心護持及發心下,充分呈現道場文化特色的義和聖堂終於在民國九十一年(前人九十歲)順利落成。其中過程有著太多 上天的慈悲、仙佛的顯化、前人的願力以及前賢們的血汗。今天義和聖堂能有些許的成就,皆是 天恩師德及前人的庇蔭與感召所致。  千言萬語實難敘述前人的聖德。然縱觀前人的一生,只要是聖業他都是全然地投入,即使是拋家棄業也在所不辭,這樣的精神實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前人,可說是個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的人啊!師尊慈訓︱四心德悟之則明 覺之則行學之則進 修之則成經典背誦專欄 編輯部必考科目︱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聖堂介紹 陳泳宏  龍馬呈祥、神龜呈瑞與聖堂之淵源頗值得吾人探討,但因篇幅關係,今僅對與修道之關係作為介紹。淺論﹁河圖洛書﹂與﹁修道﹂  ﹁河圖洛書﹂的產生頗為神奇。據說在上古伏羲時代,有一匹河馬身馱﹁河

Page 5: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圖﹂出於黃河。又說在大禹治水時,有神龜背負﹁洛書﹂出於洛水云云……(參閱圖一、二、三)。  ﹁河圖洛書﹂的產生所以有這樣神奇的傳說,原因是這裡蘊藏著超凡脫俗之理,修真返還之法,和通天仰地的學問。  任何神奇的文化,都應當是以人為根本。人是陰陽的結合體,是天地宇宙的產物,又是萬物之最靈者。人實是集天之﹁厚﹂、地之﹁精﹂而生成。人即是一個天地的全息圖。  ﹁河圖洛書﹂是易學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其主體。易學主要包括數、象、理三部分,其最重要的是﹁數﹂。  數,在道家眼裏是有生命的。數是﹁機﹂是﹁能﹂,可以說人及一切生命都來自於虛無有數的變化與生成。所以老子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有數方可以見﹁象﹂、見﹁理﹂,然後再根據象理,去推斷數的進一步變化,這就是簡單的數、象、理的關係。  ﹁河圖﹂講體,體中也可見用。陰陽黑白點相組,呈現五方,以象五行。圖,整體呈圓形,代表周而不息,永無休止的生衍。它的排列順序為: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為北水。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為東木。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為南火。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為西金。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為中土。﹂  現將修道中常用的術語和名詞,組合分佈于﹁河圖﹂之中,以見其類。  世上有多種修道法門,有從心智入手的,屬性功。有從生理氣脈入手的,屬命功。道家主張性命雙修,所以我將精、神、性、情、意,天干、地支、五行、五德(仁、義、禮、智、信),以及五賊(喜、怒、癡、貪、妄)等一併列組,無非是讓人見末知本,以求返本還原。  性者屬東方甲乙木,應地支寅卯,合青龍,喜生。甲陽土感而生仁,為元性所攝;乙陰木發而生喜,為遊魂所主。  情者屬西方庚辛金,應地支申酉,合白虎,喜殺。庚陽金感而生義,為元情所主。辛陰金髮而生怒,為鬼魄所攝。  精者屬北方壬癸水,應地支亥子,合玄武,喜靜。壬陽水感而生智,癸陰水發而生癡。  意者屬中央戊己土,應地支辰、戌、丑、未,合勾陳、騰蛇,一濁一清,一靜一動。戊陽土感而生信,己陰土發而生妄。  把這麼多名詞術語組在一起,實則不過精神性情而已。此四者也不過中土點真意(真心)的變相,如果說精神交、性情合,在合和于中土一點真心,至此已得入手之法矣!

Page 6: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再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天干、地支、五行及六神獸。十個天干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這十天干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五星的規律、坐標和功能,也即是天的功能。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這和太陽月亮每年會合十二次有關。十二支所以又代表十二個月,它是地的功能和坐標。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的順序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又生土。﹂  五行相剋順序為:﹁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  六神獸為:﹁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勾陳、騰蛇。﹂其性不同,以分類。  ﹁河圖﹂的數皆順生衍,修道要逆數知來方可。所以有﹁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之說。  ﹁洛書﹂講用,用中也可見體。﹁洛書﹂形方,其位九以象九宮,廣行交合生克制化之道。﹁洛書﹂之體即中虛之太極,其機用見北一之陽水。四陽居四正位,四陰居四偶,它的數理順列同於天道右轉地道左旋之理。  西方陽金九點,移居南方火位,南方之陽火七點,移居西方金位。火金移位行相剋收斂之功。一三不動行水木相生之道。丹經常說七返九還,即是生克互用相容收斂返本還原之意。至於其他數的排列,牽涉到機用火候問題,暫且不談。  下面引用︽悟真篇︾和︽參同契︾詩句,並作解,以明﹁河圖﹂、﹁洛書﹂在修煉時的機用!  ︽悟真篇︾曰:﹁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途枉擺拋﹂。  解:長生藥,即喻人之精氣神。人不知修煉之法,貪于外物,五蘊(色、受、想、行、識)之感,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等為之所發,以至心迷形勞,精氣漸衰,藥物漸失。  ︽悟真篇︾曰:﹁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解:土即真意,太極之鄉,壬是北一之水。﹁土﹂是根源,﹁水﹂是機用。  ︽悟真篇︾曰:﹁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共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  解:一都即太極,三個字為精氣神,嬰兒乃金丹質象,即一氣也,相見,混而為一之意。  ︽悟真篇︾曰:﹁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干家交感宮。﹂  解:先天坤(氣)位為後天坎(氣)居,先天干(氣)位為後天離(氣)居。實即取坎填離之意。(請參考先,後天八卦圖)  ︽悟真篇︾曰:﹁震龍汞出是離鄉,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

Page 7: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行全要入中央。﹂  解:震木為母生離火子,兌金為母生坎水子,二物即汞鉛,兒產母,即火中產真龍,水中產真虎也!中央,即真土也,又稱媒婆也。  ︽契︾曰:﹁子午數合三,戊己號稱五,三五既和諧,八石定綱紀。﹂  解:子,北一水,後天卦之坎位;午,南二火,後天卦之離位。五,即中五之土。八石,八是先天卦坤土之數,石即土,屬真意,真心。綜上所述,我編幾句丹歌供初學者參考。乙木不動火不揚辛金不動水不淌金木合併歸一處假虎假龍立地亡再叫真龍虎一戰。  樞星照出子中漿 戊土得知來應事  火焰漸燒崑崙上 待到七返九還後  方識目前宗祖鄉 學無為性功還可自參自悟,有為命功非師傳難以自曉,並不是萬念不生空寂無為就算得了大道的始終之法。  所以紫陽真人在︽悟真篇︾中告誡說:﹁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為作根基﹂之言。

仙佛聖訓 編輯部鎮壇詩︱︱  生還生路迢迢 生機生性夭夭  死地死期悄悄 死志死活囂囂  一點一命佼佼 一分一寸瞧瞧  夢想夢幻靡靡 夢照夢醒朝朝    吾乃 監班院長茂田師兄是也 領帝敕令 入法壇帝座已參 再問聲賢弟妹們安  昨日匆匆歲流亡 但會夜色照心房  水中孤影對月光 盡入眼底意迴腸  問舊人情寄何如 風也吹送走以往  彈一曲生命歌譜 酒不醉共道一唱(其一)  今朝歷歷展無常 但見春紅秋又黃

Page 8: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鏡裡容顏藏故事 記取當下心感想  問時人命歸何如 雨也美霞虹奔放  寫一段死且不朽 天無涯認準一方(其二)  明天種種托穹蒼 但像松梅耐寒霜  胸有成竹操節度 雲開四海志激昂  問新人前景何如 路也彎道途比長  用一世了結生死 刻輝煌丹青一章(其三)院長大人慈語︱︱  平心靜氣先聽吾言,弟妹好否?  三天驚動五天凱,天上地下人安排,  生死由此轉捩點,迷悟有道來主宰。  群英會聚四方來,因緣唯一莫彩排,  朱筆卯簿記功過,既來則安才應該。  賢弟妹們別來可安哉?精神可好?身體可安?生死可無掛礙?  從本國飛往他國,只為兩個字,就是﹁知道﹂。  從自己走向群體,也為兩個字,就是﹁知道﹂。  賢弟妹們,你知道與否?  知道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否?  知道生的意義死的價值否?  知道生由人道死由天道否?  知道生是可喜死是可賀否?  知道生死二字非是空洞洞之說詞,生死二字乃是活生生的大事,弟妹可聽懂?  一朝求道非是逃避生死,乃是面對生死;  一朝得道非為遠離生死,乃為超越生死。  弟妹有否聽懂?  為兄第一句﹁不知生死大事,何來人生立志﹂,望弟妹記取再記取,好否?  當知道生死事大,賢弟妹們入法班非同凡響,此時慾望不可張狂,此刻良心切要主張,好否?  此時此刻氣氛蘊釀著生死的莊嚴,  此時此刻場面排演著生死的內容,  是孤寂無為,或多彩多姿,生死一事各自主宰,  弟妹可聽懂?

Page 9: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拿起筆各在左手心寫上﹁生﹂字,寫成否?弟妹呀換手筆,在右手心上寫上﹁死﹂一字,寫成否?弟妹雙手合什,為兄再示,弟妹同時張手一看,再一遍弟妹雙手合什,乾坤同時張手一看,賢弟妹!賢弟妹!生死就在自個掌握之中呀!今天入班只為生死,切莫兒戲,好否?  一班法會驚天動地,諸天仙佛搭幫助道,地府幽靈一旁跪聽,人為尊,切要全神貫注,戰戰兢兢,有始有終佛規守好,為兄監班,朱筆卯簿不失偏呀。弟妹可聽懂?  再把鎮壇詩唸一遍。一世一段生死,弟妹逢得四難,得人身,得中華,遇大道,逢明師,且要珍之惜之,好否?  為此一場,為兄奉命賜上﹁生死一夢﹂聖歌一曲,望弟妹借此明理,借歌移性,再把班程續開起,好否?  賢弟呀待會有時訓文細解,為兄隱退一旁,監法班。陳前人的話 了悟嘴啖三分力  當人工作一段長時間或長途跋涉,均會覺得體力消耗非常疲累。若此時能有一口水,一杯飲料、或些許食物入口,立時感到體力恢復,精神百倍,可再繼續從事工作,或行走未完之旅程。前人深知此道理,每當後學們在道場中,辛苦的做準備工作或進行傳道時,到了一段時間,總會準備些飲料食物,補充大家的體力,並說﹁嘴啖三分力﹂。簡單的一句話,道盡了前人的慈悲與關懷。  在人生的過程中,起起伏伏,總會有高潮或低潮,當順利之時,值得高興,但遭受挫折時,有時會手足無措,亂了方寸。在此困難時,若有人適時伸出援手,拉你一把,則難關就很容易渡過。  在修辦道的過程中,各位同修剛進道場,明瞭﹁道﹂之寶貴,充滿了向道之信心及決心。但過了一段時間,受到外境影響及一些現實因素,而產生徬徨、猶豫甚至退縮等障礙。若在此時同修們能適時予以開導及鼓勵。使其更瞭解再產生信心及力量。繼續修辦道的聖業,那才是我輩之職責。  前人簡單的一句﹁嘴啖三分力﹂。就是勉勵大家,發揮修道人慈悲及照顧後學的最佳寫照,在後天以糧食照顧後學之身體,保持健康有用之身,來行修辦聖業。在先天志業上,若遇瓶頸,退縮不前,則以先天道糧使其精進。望各位前賢同修,能體會前人良苦之用心。

Page 10: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歷代祖師介紹 王紫第四代祖師︱少昊  少昊又作少,為太之後同以為名的,與東方太陽崇拜有密切關係。  少昊為黃帝之子,名摰,修太昊之法,故名少昊,另稱金天氏(參閱圖一)。  據帝王世紀所說:少昊就是帝摰,字青陽,也就是姬姓的玄囂,降居於長江流域,很有聖德,建都邑於窮桑,登立為帝,以曲阜為都,又稱為窮桑氏。但依照感生帝神話的說法,又要豐富些。又號青陽氏;死葬雲陽,又號雲陽氏。建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  據王嘉拾遺記說:少昊的母親皇娥,有次經過窮桑的地方︱︱那是西海邊上一棵萬丈高的孤桑之樹,這是聖地桑林,為古代人神交通的神聖地方,也是男女相會和求嗣的情愛之所。皇娥果然與白帝之子嬉遊,彈瑟作歌,相互愛悅,因此感通而生了少昊,就號稱窮桑氏,或桑丘氏。  尸子君治篇說:﹁少昊金天氏,邑於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窮桑是種植桑林的聖地,同時也是地名,又與太陽有關,這與濱海地區日出扶桑的母題(motif)有密切關係,所以叫做少,號窮桑。至於稱為金天氏,那是因為遷徙到西方,配列為西方之帝的緣故。  少昊叫帝摰,摰也就是鷙,為一種鷹鸇之類的猛禽。因他特愛﹁鳥﹂之翱翔美姿,故以鳥為圖騰,將百官付以鳥之官號,分別治理行政、教育、司法等工作。他尤偏好鷙鳥,故自號﹁摰﹂,取其智而有實力。少昊繼承了黃帝的﹁無為而治﹂,以侄兒顓頊為相,顓頊喜好音樂,因此琴瑟之樂教,便在國內風行不輟。  少昊有五個兒子,分別命名為重、般、倍伐、該(又名蓐收)、窮奇。他的兒子該,也成為金神蓐收,幫助他統轄西方一萬二千里的大地。  西山經記載:少昊住在長留山的圓神之宮,職司太陽東照的反影;蓐收居住在長留山附近的泑山,也是觀測太陽西下的情形,所以又叫紅光,是一個人面虎爪,左耳掛著蛇,手執板斧,乘著兩條龍的天神。  前四位最能保護百姓,勤佈教化,只有么兒窮奇,最傷腦筋,天生叛逆性,他身健如虎,喜學奇門歪道,以為樂事,見人行善,則盡力迫害;見人行惡,卻

Page 11: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鼓掌叫好,故司馬遷寫《史記》時,特記上一筆!  ﹁少昊氏有一不才子,毀信惡忠,天下謂之窮奇。﹂  其行蹟有如今道場所謂的﹁阿修羅魔王﹂,專門來考驗進德修業學者。如此行舉,正是相對世界裡代表﹁罪惡﹂的黑暗面。正是光明正義的試金石。少昊因有此不肖子,因感不能齊家焉能治國,故把帝位傳給侄兒顓頊,專心來輔導此傷透腦筋的﹁孽子﹂。依其情性,將之編入﹁大儺﹂的行列,轉移其暴戾之性,後來由他專門負責捉拿毒害人類的蠱,將功贖罪。說也奇怪,從此之後,改變了其性情,也提昇了整個家園的凝聚性。註:大儺為上古時代用以驅除妖魔鬼怪之宮廷典禮,一隊十二人,以特殊面具及降魔武器,組隊成軍,以除禍害。易經研究 陳泳宏第五節:姤卦相遇與研易的正確觀念一、  姤卦彖辭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人身難得。  中華難生。  三期難逢。  明師難遇。 ﹁你我相識即有緣 面帶笑容結人緣  佈施歡喜種善緣 你對我錯相惜緣  損我逆我消孽緣 生老病死了塵緣  果報好壞皆因緣 慈悲為懷修佛緣﹂二、研易須知卦爻的時位剛柔成章之道:  獨來獨往之道:  、天位、人位、地位。  天上地下之理:    九六之數:既濟卦    天位曰:陰陽;人位曰:仁義;  地位曰:剛柔。三、六爻與人生、學易、修道六大階段有莫大的關係。  就人生過程論:  上爻曰:人生之終點。死期到。  五爻曰:方為人上人。賺到錢。  四爻曰:吃得苦中苦。當老闆。  三爻曰:為學藝有成。出社會。  二爻曰:為長大成人。長大了。

Page 12: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初爻曰:為赤子之心。剛出生。  就人體、家庭關係立論:  上爻曰:頭部。祖父母。  五爻曰:胸部。父親。  四爻曰:腹部。母親。  三爻曰:臀部。大哥。  二爻曰:腿部。本身。  初爻曰:腳部。老么。  就國家、都市角度立論:  上爻曰:太后。花蓮市。  五爻曰:君王。台北市。  四爻曰:諸侯。省轄市。  三爻曰:三公。縣轄市。  二爻曰:大夫。鄉鎮。  初爻曰:庶民。鄉村。  就修道、修易的因緣論:  上爻曰:成道。亢龍。  五爻曰:了道。飛龍。  四爻曰:行道。躍龍。  三爻曰:學道。惕龍。  二爻曰:得道。見龍。  初爻曰:不知道。潛龍。四、研讀易經的正確觀念:  易經是教人達到大人境界的書。  孔子引述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與天地合其德:   大公無私。   天無私履。   地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   宇宙無私德。   聖人無私心。   君子無私念。 ※與日月合其明:   十惡: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

Page 13: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有三惡:殺、盜、淫。   四相: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   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五戒:殺、盜、淫、妄、酒。 ※與四時合其序:春、夏、秋、冬。那種信義沒有失掉。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陽貨篇︾ ※與鬼神合其吉凶:打破傳統對鬼神的看法。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十六章︾  易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書:  說卦傳之論說:﹁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朝看東南黑 必定午前雨   暮觀西北風 半夜來風雨   早起天無雲 日出光漸明   暮看西邊明 來日定清明   春夏東南風 不必問天公   秋冬西北風 雨下不相逢﹂五、結論:  融會貫通易經、運用於世。  達到:易經生活化、生活易經化。     易經修道化、修道易經化。第六節:文王﹁後天八卦﹂的真諦及﹁內聖外王﹂之妙一、論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相互關係:  四正卦不變,四隅卦變。

二、論文王後天八卦的含意及帝出震圖的相互關係:  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帝出乎震:帝在中間,中間藏有玄機,帝為上帝也。  履卦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泰卦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Page 14: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豫卦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  鼎卦曰:烹飪也。聖人烹以享上帝。  歸妹卦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  渙卦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有朝一日一動了,一聲雷開天闢地,一動再動成為永遠的天保存住,為何要在東方,因為東方為春天,叫﹁春雷一動,萬物化生。﹂  齊乎巽:轉到東南角,為三月天,齊為萬物清靜、清潔、整潔。  相見乎離:見到了乾王、主人翁、天心、光明之道。要見到他們才能達到﹁利見大人﹂的境界。  致役乎坤:開始為人服務,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也是農作物準備要收成的時候,有如人求道、學易後,你就要開始為人服務。  說言乎兌:服務要心甘情願,高高興興,謂之了願。也是秋收的時候。日落西山的時候。  戰乎乾:西北角,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屋漏就是藏在西北,西北角藏有玄機,乾卦的金剛體就藏在西北角。這時候快要晚上了,我們不能隨著晚而休息,要再戰乎乾,金剛體不能破。  勞乎坎:易大傳第十二章第三節:﹁勞謙,君子有終吉﹂。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成言乎艮:中庸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學道、學易一定要有誠心,才能有始有終。三、論帝出震圖與人生的關係:  山水  蒙卦的啟示:忙、茫、妄、盲、亡。  佛曰:﹁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莊子曰:  ﹁我本不願生,忽然生在世,   我本不願死,忽然死期至。﹂  順治皇帝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矇矓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四、結論:  艮卦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Page 15: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中庸二十二章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活佛師尊慈示: 最大的束縛,來自於執著, 有了我執,必定無知, 不了解真偽。四育齊修 楊美華一、前言:  身為人才必要才德具備,修道不離辦道,在辦道中不離修道。  修道︱內德修養。自我反省、自我觀照、自我更新、自我提昇。  辦道︱才能培養。必須接受訓練、調教。  四育是我們身為一個修道者必修的課程。  天道普傳時期是內渡己外渡人。  四育齊修是為達內聖外王的功夫。  茲對四育介紹如下。二、德育=致中  主敬存誠:燕居通天地,主一個敬字。       純真融中浩,存一個誠字。  燕居乃是閒居,也是安適之意。  老前人慈悲:修道去俗氣,培養正氣  正氣乃純真之心的發露︱誠  誠:乃是本心︱發露出是真心,做得甘願、做得歡喜。  師尊慈悲:無限的疼愛,無限的付出化為應該。  誠:乃是超越時空。  誠:乃是平等心、慈悲心。  誠:乃是妙行無住。所以誠則靈。  處世合矩:明五倫,行八德,       負責任,守紀律。  世間︱是一個團體,生命是一個共同體。是因緣和合,也可以說業集合。有善緣惡緣,有善業有惡業。在這因緣當中是一個消業的因緣,亦是一個造業的因緣。  消業︱守紀律、明五倫、行八德。  造業︱紀律不守、五倫不明、八德不行。  守人倫道德是矩,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站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責任。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Page 16: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眼觀現今社會現象︱用一個亂字來形容,何以如此?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師尊慈悲:在聖在凡不可離開常道       在富在貧不可遺忘孝道       在職在位不可違反中道       在修在辦不可忽略公道  常道、孝道、中道、公道乃是規矩,修天道、人道要先圓滿。修道乃是落實在日常生中,實際不是虛有其表。  理事中規:理事有原則,絕四無適莫,配義中肯節。   理事︱人若不合我意乃是我無量,我不合人意乃是我無能。   任何環境變,即因緣變。   理事的大原則不能變,即是不能離開大原則︱本體(本心)   六祖壇經: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妙行無住)   外緣變化,事情變化,要先對照自己的心。   心動了嗎?同流合污,或出污泥而不染?有守住自己的原則?   原則:   孔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沒有自己主觀的意見。   毋必:不定要如此,法無有定法。能活潑應事、能適變、應變把事情處理得圓滿。   毋固:不固執。人心要單純,人心單純則人事單純,應諸事猶如無事。   毋我:時時要想到別人。不為己謀福利。   論語: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處理任何事可以不講利益,但不可以不講道義。  淡泊寧靜:淡泊明志,志在平天下,       寧靜致遠,遠合悠無疆。  清心寡欲、不貪,乃是修道人的寫照,咱們這輩子到底用了多少的時間在道場上?用多少心力在兄弟姊妹身上?用多少精神在修辦道上?  有時在忙忙碌碌中忘記自己是個修道人,用世俗心做世俗事(同流合污),只想到自己,只看到眼前聲色名利,忘了自己的誓願。  師尊云:遇逆境沒心情修,遇順境就忘記修,受到考驗就困難修,經濟不景更沒空修。  志要看遠,不看在眼前;志於道,志於平天下。  六祖云: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餘物: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不求餘物:淡泊一切外在的有形物,對世間物、日常所需物品用而不執。

Page 17: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惟求作佛︱是一種動力,不是著相。學佛之行誼,淡泊名利,不求餘物。要要求自己,修持自己,改變自己。要有佛的慈悲心,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三、智育=允文(法)  智︱由德所流露出的方法,德不夠流露出的法是種識。  用﹁我﹂去辨別、去施法,作用出來含有私情、意識,是落於生滅、對待。  師尊云:真正的智慧是修到無為,行到無我,率性而自然。  無我即心空,空才能生萬法。  智渡善信:設千千法,渡萬萬人。  師尊云:渡人是親民的工夫,聖賢的作為,菩薩的心腸。能報於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於大牢籠即大英雄。  佛說: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俗云:一樣米養百樣人,世間人百百種。  師尊云:遇才華之人,須耐他傲氣,      遇樸素之人,須耐他滯氣,      遇剛綆之人,須耐他暴氣,      遇佻達之人,須耐他浮氣。  渡人︱用法+耐心+愛心去感化他,即使頑石亦能點頭。  成全發心:親之、新之。引發沖天志成全才能成長,有成長方能成就。  發心:由內心深處發出一股向上的力量。  沒發心:不能超越自己習慣、脾氣,心靈沒法提昇,沒精進心,沒有機會消業了愿,不能超脫生死輪迴。  師尊云:求道十年有什麼了不起,有發心才不得了。  我們都曾發心過,當時當下的發心還在嗎?還持續嗎?自求道以來咱到底發心多少?做了多少?改變了多少?有發心就會用心去做、去改變、去突破、去超脫、去承擔。  有發心者:不可能變可能、由世俗變超俗、由不會變會、由暴躁變溫和,由凡夫變聖賢佛……。  親之:咱心要與上天親與師親,自然咱就會親近兄弟姊妹。  新之:以真理當清潔劑。明理方能實修,去除弊習。  引發沖天志:有發心了要立定目標,立志向。清口茹素、學辦道禮節、做人才,渡人求道,上講台講道理,入廚房煮料理。  授業立基:育之譽之,成就善功德。  道業要能夠永續經營下去,道場要有生機,一定要培育人才,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  育之:諄諄教誨,培育後學,並讓後學有做的機會,於做當中體會感受到

Page 18: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自己的責任,更能融入道場為更多兄弟姊妹服務。  譽之:適當的讚美增加後學的信心。毀譽不動心那更是好。  成就善功德:無為而為。  解惑護咐:解疑破惑,導其正精進;       護念咐囑,引進菩薩道。  有疑︱不明︱執︱不化︱生怪。  一念無明可以使人墜落。  人為什麼會無明,因為理無入心。  師尊云:講道聽道有什麼了不起,有體會才不得了。  眾生最大毛病是知道道理,但是不會用道理。﹁放下﹂懂嗎?做得到嗎?  解惑是前賢對後學的責任,使其了解因緣觀,因果觀,使其認理為真,認性為我,不要以﹁我﹂來看事、用事、辦事。後學無明時要有愛心去關照,更要有耐心開導使其道念不退轉,引進菩薩道。四、體育=允武  允武=毅力=辦道的精神=剛強  無心則剛,無為則強。  師尊云:修道不是一昧地在考慮我要承擔什麼責任才適合,選擇我要在什麼環境修才適合,計較我要跟那位領導修才適合。  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以為法則;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師尊慈悲:修道第一功夫,以身作則。身為人才、前賢者要成全後學︱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身為一人才要渡化眾生,如自己眾生都渡不了,如何渡他人呢?先要求自己令自己言行舉止合乎道合乎理才能達到﹁不令而行﹂,己立方能立人,己達才能達人。  無畏勤勞:身操心慮,任勞任怨;       勤奮精進,生命旺盛。  點傳師慈悲:道場是時代使命的舞台,道場上有道務有道親,但道場上也有共業,也有各種考驗,要能任勞任怨,要勤奮精進。各種考驗是考根基,考火候、煉心性、煉修養,考得過、煉得過慧命更旺盛。  聖人御車:效聖人之執御,法老子之終日行,不離輜重。  老子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全天修行:重聖輕凡,捨身辦道;       任仁責重,死已道遠。

Page 19: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修行不離開時間空間,修行不得休假。  師尊云:要徒兒是明理修道盡心辦道的人才;成為能武能屈能伸的人才;成為一個前賢信任,後學仰賴的人才;成為一個捨物、捨我、捨身、捨心的人才。五、群育=致和  致和=配合=辦道力量  修道在於個人,但辦道萬人分擔。  人是個體,心要同體。  調和人際:我活在群眾中,必以五倫調和於群眾,群眾活於天理中,必以天理調和人際關係。有和始能合。  師尊云:  合者融會貫通,不合原因自封  合同大道宗旨,不合只是作風  合理未必合性,不合轉為認同  合群一門學問,不合豈能成功  承上啟下:努力以為前輩器重,以為後學敬愛,以為同輩樂相交。  繼往聖開來學,道脈可綿綿不絕。  見道成道:四海兄弟,見道成道,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  師尊云:  難得有一世因緣 千萬要善握善惜  難得有一條理路 千萬要有始有終  難得有一次機會 千萬要一人一份  難得有一共目標 千萬要用心同德  並育不悖:五教同源,枝椏同根,繼絕舉廢,並育不悖。  五教本是一家,不要分你我他。萬法歸一,一歸本根。三期末劫奉承天運,接續道統,要普化眾生。六、結論:  師尊慈訓:  修道是對自己,辦道對眾生;  內聖而後外王,兩者是並進的。隨處作主 立處皆真 化忍一、前言:  臨濟錄云:﹁隨處作主,立處皆真﹂  意指:人不管在何時,身處何處,皆應不被﹁周遭環境影響﹂要保持清淨無為的本性,才能作自己的真主人。立身處事間都能無心無欲的率性而為。

Page 20: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率性之謂道 朱子曰:﹁人物各循其本然,則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行之路,是則所謂道也。﹂二、你的真主人在家嗎?  一個家庭若無一家之主會成一個家庭嗎?一個人若無靈性會成一個人嗎?  仙佛班師兄太子爺做題考  1/1=  1*1=  1+1是什麼。  師兄再問 1+1是什麼、王,做王還不夠。  師兄說:﹁當了王,還要求道,求一點,變主。﹂  師兄又問:﹁牙齒什麼時候掉下來,弟妹能不能作主?頭髮什麼時候白,弟妹能不能作主?但是求道就不可以不自己作主。﹂  求道時由掛號,點佛燈,獻供至引保師立願等整個儀式,讓求道人總淨心念,以能會見真主人。  師兄又說:咱們今天來入班就是學習自己作主。慢慢一分鐘自己作主(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一點鐘自己作主,一天自己作主,一年自己作主,一生一世自己作主。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義和聖堂也有四勿目的使眾生能借相明理)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故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  仙佛班師尊臨壇慈悲:  中秋一別徒兒們別來無恙啊?這有多深的含意啊!  點道時明師:靈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  師尊又開示:認真,認真,徒兒還認得真嗎?太危險,太危險,為師不安啊!三、讓你的真主人當家作主!  師尊老大人說:﹁求道不是把自己生死大事交給仙佛,也不是把自己生死大事交給老。﹂

Page 21: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求道是要把自己生死大事自己作主。  又說:﹁不管怎樣生死大事切要周詳。﹂  又說:﹁一朝求道非是逃避生死乃是面對生死,一朝得道非是遠離生死乃是超越生死。﹂  如盛老前人是興毅三賢之一  盛老前人於民國年懇求張老前人讓他回哈爾濱頂劫。  盛老前人:﹁吾年已老(歲)雖生無用,犧牲個人能救千萬人,雖死猶榮,吾願足矣。﹂  吳靜宇前人說當年他送盛老前人回哈爾濱,上火車時盛老前人告訴他要把生死拉平。  聖人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只要問心無愧,其他只有盡人事,聽天命,由老天安排。  凡夫:貪生怕死(難道就不必死嗎)  師尊:  吉凶禍福是天主張(與因果有關)  毀謗稱譽是人主張(與別人有關)  立身行道是己主張(與自己有關)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盛老前人求仁得仁,是自己當家作主最佳典範。  末後修行要懂得看得透,放得下,如果依然捨不得,請問那些﹁虛假的恩情,熱鬧的門面﹂能代替你的生死嗎?因此身處虛幻的人生要﹁保持積極的信力、愿力﹂以有限的時間作最有效之事,那就要好好思考!  確立信心:  與人相處:有信則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無信則小事變大事。  信是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師尊說相信是學道的出路。  信是用心或用口,兩種皆要故曰信心,壇經:口念心行,心口相應。  信心有兩種:  第一種是盲目地信賴,佛、法、僧,通常因此而導引人開始修行(引迷入悟)。  第二種是真實的信心,是穩定不動搖,是從認識自己內心而生起的,雖然我們仍然有其他的煩惱(雜染)須去克服,但是,咱們還是得清楚地徹見自我內在的一切,使咱們能斷疑生信,進而達到個人修行中穩定。

Page 22: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咱老前人  誓愿信當前,有愿有力量,了愿了因緣。  師尊老大人說:﹁三曹普渡的開始是由信愿做出發,三曹普渡的過程是由信愿做支持,三曹普渡的結局也是以信願做收圓。﹂  信承諾,愿抱守,信愿一生。  學道,修道,相信是第一步,一定要有信,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精進,不斷進步,學習過程中,如果有一些疑惑,懷疑所學所修的道是不是真的。  精進的腳步將會停頓  老前人慈悲:  初求道第一個十年:道心。     第二個十年:人心。     第三個十年:血心。     第四個十年:魔鬼心。  人為佛魔同體,一念善則佛,一念惡則魔。  師尊慈悲開示:要從佛魔一念中修成信願行證之定力。  人生最迷惑的不是你要走那條修行路,而是你心中到底有沒有路要走,這才重要。  真心修行要透過自我慧性,轉識成智,依自己根性去實現自己的愿力,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轉識成智  今年是狗年,若有人跟你開玩笑,說你真是好狗命,你要如何應對?  壇經:﹁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這個悟就是覺醒,覺醒才能明白人生無常,真理佛法的實相,也才能透過智慧斷除一切煩惱束縛,圓滿真正的人生。  修道在於智慧的開悟與心靈的覺醒。  壇經: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從愚昧無明中修成靈妙智慧之頓開。  在修學過程中,覺得早造業少,覺得慢造業多,佛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要知道,人的智慧潛能是無窮盡的,但往往深藏心的最深處,受制於人心的私慾,因此也就無法發揮自性,流露自性,在累世的流浪生死中,才有今天難以

Page 23: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斷除的習性、稟性。  師尊老大人曰:  當心你的念頭會成為你的習慣  當心你的習慣會成為你的個性  當心你的個性會成為你的行為  當心你的行為會成為你的因果  俗語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知自己是來修行了願的,卻糊裏糊塗跟世俗潮流過日子,要知道生死輪迴的時間愈長,所累積輪迴的力量愈大。  這股輪迴力量﹁讓六道輪迴眾生習慣造業,習慣走原來的路﹂只因習慣成自然。  有智慧的人藉修行來改變人生(如老前人)。  要知聖人與凡夫差別在於心。  仙佛班時師尊老大人要廚房人員到佛堂說為師不在乎徒兒有沒有好料理。  為師只在乎徒兒在料理的當中有沒有好心理(歡喜心或是不歡喜心)。  聖人:能把內心光明顯露出來,永遠實踐。  凡夫:明知世間是假,卻不願從假境中跳脫出。  世尊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是虛妄會消失就是假,也就是不實在,也就是會消失,偏偏咱們為不實在看不透【眼睛有病】。  逍遙翁云:﹁迷者真成妄,悟者妄成真,妄真在迷悟,迷悟全在人。﹂  遇事則悟,遇境則迷。  缺乏智慧的人,不是為自己而活,總是﹁生活在與別人相互比較之中﹂(殊不知人比人氣死人)其目的就是要別人羨慕、稱讚,反而漸漸迷失自我,過著痛苦折磨的生活。  師尊感嘆曰:  世間真的那麼讓徒兒顛倒嗎?  生活真的那麼讓徒兒煩惱嗎?  流行真的那麼讓徒兒引誘嗎?  物質真的那麼讓徒兒追求嗎?  為師真想天天開班啊。  因為徒兒們都只有在入班的當下。  才能激發智仁勇的非凡。  道在過生活,聖賢領悟多﹁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Page 24: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貧賤是苦境,善處者自得其樂。  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呂仙祖:勸君為善謂無錢,有也無,      禍到臨頭用萬千,無也有。      欲要留君談善事,空也忙,      一旦無常命歸空,忙也空。  不是上天沒有時間給你,而是你被生活中小事給絆住了。  不是上天沒有機會給你,而是你在平順安詳中給錯失了。  而我執,我見是心最大的包袱,他不但侵蝕慈悲的熱能也掩蔽了智慧的光明,唯有打開心量,善用智慧,才能無我的接納一切。  要瞭解世間一切都是借用而已,莫要執著,莫要沈迷,就清醒,就認真理。  勇於承擔  修行要懂得把握住最後接受挑戰勇於承擔,不可怕吃苦,將吃苦當吃補。  師尊要班員:﹁是人才舉左手,是前賢舉右手﹂同時師尊也批訓。  隔天,師尊:徒兒啊!你們知道昨日舉手是在消業障,道是應時應機的,時機一過就沒啦!當機會來臨要勇於承擔。  聖人與凡夫一樣走修行路,一樣受挫折與考驗,不同的是  聖人:善用環境,堅持到底。  凡夫:心隨境轉,遇難退縮,有夠慈悲把機會讓別人。  師尊云:﹁白陽期修道要的是各個白陽天使都能負起一份責任﹂沒有負責任?如何有成就?沒有成就如何中選?沒中選就是淘汰!怕負責任就是淘汰!中選是自己爭取!淘汰是自己放棄!以後聖人與凡夫差別,就在此。  一個修行者要學會珍惜自己,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尤其重要要學習當自己主人,勇於承擔,勇於接受挑戰,活出熱誠,活出堅持,才知當下即是。結論:  師尊云:﹁修道要有所依循,精神上依循前輩的腳步(效法老前人精神),文字上依循真理(以道為依歸),小心謹慎,修辦用心。  修道難修就是無以真主人用事,以個人意識用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但智者了了分明。  故六祖:﹁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多用心,不可用多心。  師尊曰:修道要用心,用心是可以成就的,別多心,生活越簡單越好,修辦

Page 25: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越單純越好,保持原來的心別七彎八拐的了萬殊歸一。在生死中了脫生死大事 姜錦鶯一、前言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步棋。  師尊曰:煩惱的代誌,生死尚大,成功的意義第一就是完成自己世間煩惱的事有什麼?  師曰:  身體還健康嗎?生命還坦蕩嗎?  事業還順暢嗎?家庭還幸福嗎?  不管怎樣,生命大事切要周詳。  五祖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上天為了兄弟姊妹生死大事降下了真理天道,性理真傳,將道來普傳,為了我們能夠了脫生死。  佛為了兄弟姊妹生死大事降生在世。二、為何有生死?  有生必有死,每一個人一但出生就已經被判死刑了,只不過何日被執行,不知道而已,蓋生死簿上的登載日子,我們沒有機會去過目之故,如此的生死必然性。  ﹁人生就像一台煞車失靈的車。﹂  院長大人曰:昨日匆匆歲流亡,        今日朝朝展無常。  ﹁人生是一個大舞台,生死輪迴如劇本,導演是自己。﹂ ※古今中外英雄豪傑的生死觀。 ※孟子曰:死有重於泰山,亦有輕於鴻毛。其實生的真諦是在於服務人間,死則意味著服務人間的時間已完結。 心念的生死  為何有生死?被矇蔽、污染了。  最上乘論:一切眾生迷於真性,不識本心,種種妄緣,不修正念,故即憎愛心起,以憎愛故,則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則諸苦自現

Page 26: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  心有了生死:一念心動則入生死,妄念不起,則超生了死。  心的起心動念:對待、好壞、善惡、升降、佛魔不兩立。  落在是非對錯中 落在爭名奪利中  落在我執我見中 落在自以為是中  落在要求埋怨中 落在愚痴無明中  落在紛擾誘惑中 落在懈怠退縮中 迷真逐妄  師曰:  人心徘徊桎梏井,迷失西東。  命運周旋因果洞,無限時空。  戲劇續演生死戀,情慾放縱。  終究沉溺名利江,漂流淙淙。  世路沿靠煩惱山,痛苦重重。  走過纏綿恩愛村,繼續前衝。   人心徘徊桎梏井,迷失西東。   桎梏號→罣礙→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命運周旋因果洞,無限時空,這世命運來自因果。   命運→夭壽窮通,喜怒哀樂,私怨情仇   命運來自過去,現在接受。  ※繳貸款的利息→前世因為殺害、冤枉、傷害,造成的這世所接受的無形遺產。    命運的坎坷  身體的坎坷    事業的坎坷  家庭的坎坷  ※領利息,永遠有利息在人間︱聖人仙佛如何了因果?只有發心懺悔,行功立德。   戲劇續演生死戀,情慾放縱。   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人自無始以來,為何一直在生死苦海中徘徊,流浪不知歸處,就是一直著於如癡、如幻、如夢、如醉的世間,假境中迷失了自我。   世人常言:﹁人生如戲﹂你只管盡情去演,但別太入戲而忘了真正的自己。  ※為何續演生死戀?    無知、無明、矇蔽    以假為真    以苦為樂

Page 27: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以不淨為淨    以無常為真常   仙佛曰:如何演好你自己?自己當家是誰導演這場戲,戲中演好你自己,不管你是生旦淨未丑,都要盡力,不能絲毫假意,全心辦好自己角色。每一齣戲有結局,故事感人讓人留下淚滴。   終究沉溺名利江漂流淙淙   世人想要擁有︱貪求無厭   聖人想要放下   擁有︱包袱重→地獄   放下︱一身輕→天堂   世路沿靠煩惱山,痛苦重重。   清靜經: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顛倒一言,顛倒一步,顛倒一念,顛倒一時。  ※把煩惱轉入菩提   走過纏綿恩愛村,繼續前衝。   師尊:懺悔我自擾情愛,牽扯六親纏綿。   如五祖(宏忍大師)   釋迦牟尼佛、南海古佛、老前人等。   師曰:愛的癡迷叫做執著      情的眷戀叫做困囚      我們不要被情所困      由小情化作大有情      由小愛走向大愛  ※黃南英云:    在人生︱熙熙攘攘起起伏伏    在生命中︱真真假假恍恍惚惚    命運︱坎坎坷坷反反覆覆    修道︱清清楚楚靈靈如如  六祖曰: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性本自具足,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不動搖。三、上天賜給我們自性三寶  佛︱清靜  法︱公正  僧︱有情  總之,今天會有生死︱心病了 ※自性落生死:

Page 28: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被心所縛  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活在過去的恩恩怨怨  別人的不肯定  不能轉念  不能放下  心中有毒  顛倒妄想四、如何超脫生死?  聖人三藏十二部經,多次的乘願而來示現人間。  如師尊師母,聖訓、家鄉信書,五教聖人等啟示。  六祖云:一切眾生 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  院長大人云:   要知道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生的意義,死的價值。   生由人道,死由天道,生是可喜,死是可賀。   一朝求道,非是逃避生死,乃是面對生死。   一朝得道,非遠離生死,乃為超越生死。   此時此刻氣氛醞釀著生死的莊嚴。   此時此刻場面排演著生死的內容。   是孤寂無為,或多采多姿生死大事,各自主宰。 相信生死一夢,以求永生  精進  南極仙翁曰:認真不惑於生死。  師有三不棄  不棄情︱用至情來感化自己的癡迷  不棄理︱用至理來教化自己的無知  不棄法︱用至法來渡化自己的頑固  真理是醍醐︱人間極品︱生機無限  精進︱真理之洗禮  永嘉禪師云:大丈夫,震法雷,敲法鼓,遍慈雲兮灑露。秉慧劍,般若峰兮金剛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用真理來轉自我之法輪  從自我的愚痴→修成美妙智慧之頓開  從自我的懈怠退縮→修成勇猛精進之人才  從自我的煩惱妄想→修成知足常樂之單純

Page 29: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從自我執我見→修成接受包容之良策  從自以為是→修成低心下氣之品德  從指責別人中→修成自我圓融之原則  從自我從紛擾誘惑中→修成生活禪定之主宰  從自我軟弱無力→修成龍象的精神  永嘉禪師云:龍象蹴踏潤無邊        三乘五性皆醒悟 轉因果之法輪  過去→現在→未來  我們要抽薪止沸  二六時中懺悔,發心恆久  發願→讓我們在因果命運了找到一條出路  從夭壽窮通中修福慧雙全之緣份  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  修慧不修福︱慧中也糊塗  透過聞、思、修三部曲  從因果業力中修成消冤解孽之積極 轉生命之法輪  知命、認命、運命、創命。  宿命歸命途,生命為造福。  例子:劉銘、邱長春。  南極仙翁云:  方向盤把握住回頭的歸宿  人間道紀錄下人我的抱負  龍華會恢復回永恆的幸福  仙佛曰:  在心中破除一切迷,在生命中經研一切理,在眼前關切自己,在手心握住時機。  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愚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 轉心之法輪  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地觀經:三界之中,以心為主。  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惡鬼道,一切唯心造。  永嘉禪師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

Page 30: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喚作本來人。  心地觀經:能觀心者,究竟解脫,       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歷劫修行,不如一日明心見性,恆娑妙法,不出心地法門。  六祖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如何轉心?  心意用功夫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定靜安慮得  沉澱  抓貓的故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點燃心燈︱法輪常轉  從覺醒中來覺悟  從明白中明理  從反省中反求自己  南極仙翁云:  觀自在,心切莫流浪,速速修行自有主張。  觀自在,心切莫頑強,速速修行珍惜時光。  觀自在,心切莫荒唐,速速修行利益十方。  觀自在,心切莫徬徨,速速修行回歸天良。  觀自在,心切莫放任,速速修行,掌握生死,超越生死。五、結論:  師曰:生死的大事不要一天過一天,     生死的大事不要一年過一年,     生死大事不能耽誤。  師曰:為了真我而提起精神,     為了傳道而放下捨身,     為了三曹而付出一切,     為了解脫而道途認真。  南極仙翁云:  因為老了,所以要趁早。  因為老了,所以要做好。

Page 31: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因為老了,所以要知道。  因為老了,所以要消遙。  越老越寶越力量,越清越好越保障。  老有所終,功德歌頌,人生不留空洞。相知相契 同修共辦 顏明進一、前言  我們都因一大事因緣而相會。  以前佛有一大事因緣,皆要齊莊中正,誠心沐浴,恭恭敬敬才能成事。  單打獨鬥與閉門造車的修辦觀念容易使道場日益萎縮,慧命斷絕。二、相知以德,期勉同修共辦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許多人總視目前擁有的,不覺可貴,不知道哪一天,失去了某一段緣,才來悔恨後悔,怕到時為時已晚,後悔也於事無補了。要如何達到不後悔呢?就要把握當下,珍惜每段緣,這正是所謂的﹁惜緣﹂。   相互認識、理解、接納,是一種在交往中伴隨始終的心理過程,因而如何達到彼此的認同和理解,避免誤會和偏見,這是保持人際關係和諧最基本的條件。   多去關心別人,去關心別人的時候,自然而然就知道他需要什麼,他心裡在想什麼,不用問他,他就會告訴你,這叫做現代的﹁他心通﹂。  相知以德,共辦共成。   對於修行的人來說,德行乃是無上的至寶。   藉著同修之間的相處,來磨煉你的心性、脾氣、毛病;藉著同修之間,去圓滿自己、圓融眾生、圓融你的願、圓融你的使命。   每一個人都必須處在團體之中,假若不跟其他的人合作,將會很難有所成就。尤其是修道、辦道,把每一個人的心團結起來,才能夠創一番大事業,團結這顆心要袪除我見,若太執著將很難融入道場中。   我們佛堂,道務有沒有進展?原因在哪裡?癥結在哪裡?那為什麼會有埋怨!會有不平衡呢?為上者沒做到慈悲,為下者沒做到恭敬,上下不一條心,那才會有埋怨!整個佛堂沒有半點朝氣、沒有半點溫暖,就沒有人喜歡回來!   在同修共辦中要有共識,因為我們是在群體裡面生活,而要有共識就需要

Page 32: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溝通。我們要手牽手、心連心,達成一樣的共識,不要再分彼此,也不要再論短長,這個世界已經夠苦了,不要再製造一些紛爭,好不好啊?   同心,才能成為一個圓;同德,前途才能光明,才能呈現最真實的自我,最真實的自我就沒有分別心,要永遠守住這樣的一顆心。大家都是同修,彼此要互相提攜、共勉,遇到困難,大家一起幫忙,不分你我。患難之中才能顯出道之尊貴,在受苦當中才能體會出人生的無奈。三、契印天恩師德,矢志點亮燭光  至誠印心   萬事萬物都有禪機,只要平時多體悟,就能領會於心。你跟仙佛之間沒有交流嗎?在你最至誠的那一剎那,你的心裡會有一股暖流流過來,就是你們的良知良心,在你的良知良心發現的那一剎那,你找回祂了,你就能感覺到有﹁道﹂在那裡,就在你所做、所行、所演。   當下你的磁場跟上天合的時候,就是所謂的﹁心心相印﹂,所以一個人要常秉存正念,你的磁場跟仙佛相合,你就能夠慢慢地跟仙佛相通,所謂磁場即是你的心念、心態、理念。   人的心沒有太多罣礙、煩惱,當下就能和仙佛契合。有些人說這是心誠則靈。那種契合就像父母和小孩一樣,不求回報,疼在心裏,不忍小孩受苦。  天恩師德浩瀚   沾了天恩咱們才得以重生、得以修道、得以辦道,咱們得到多少上天的慈憫,還有諸天仙佛的諄諄教誨。我們偏了,仙佛就來提醒提醒;我們迷了,仙佛就來指點指點;我們退了,仙佛就來提攜提攜,這一切一切不都是天恩嗎?   師尊擔此三曹重任,好像﹁太陽﹂一樣,帶給大地眾生智慧和光明;像大旱降了﹁法雨甘露﹂,滋潤眾生乾枯的心田,及長養善根;像﹁船長﹂一樣,指引迷津,讓眾生登到彼岸。師尊、師母給我們立下了典範,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希望我們身為後學、弟子的,要好好效法一番。   我們都沾到了天恩,能夠求道,有了這個道場可以辦道、行功了願啊!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有多少的前人、有多少的前輩,他們讓歲月帶走了他們的光陰,一年一年、一天又一天,獻身於道場,利益於眾生,才換來了今天啊!今我們踏上了修道這條路,大家要用心回想回想,前面的人是如何走過來的,後續的人又要如何幫人舖路呢?以後咱們都要好好思考,什麼叫做繼往開來,一代

Page 33: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傳一代,上一代傳給我們,我們就得把它鞏固好,再留傳給下一代!  點亮燭光   現在社會最缺欠的是什麼?﹁愛心﹂。希望徒兒共同培養一顆充滿力量,流滿光明的愛心去造福人群,去照耀這黑暗的末日。人人都知道都感嘆社會黑暗,但是沒有人肯去為黑暗的社會,點亮一盞燈來照耀社會。所以他們只知道嘆世,嘆世不如救世。你救世必須要設法點一盞燈,照見你自己,也照亮別人;這叫做救世!嘆世不如救世,救世不如點燈。   我們要散發一份熱,才會有一份力量出來,如果那份熱不散發出來,如何溫暖自己、溫暖別人?如果沒有辦法溫暖自己,那自己不是覺得被冷落、被冷漠,好像被別人拋棄,自己都不看重自己、不愛惜自己,那誰會愛護你?所以首先要愛護自己,再愛別人。   我們奉獻出自己的時間,就有千百萬人能沾到光榮,是千百萬人能得到天恩的浩瀚,能求道、能修道、能回天啊!咱們自己犧牲又如何呢?犧性不過只是一個自己,但是卻可以救渡百個人、千個人啊!   即使我們的兄弟姐妹有所偏差、有過失,也不容許我們去批評他、去排斥他、去檢點他,我們更應該去同情、可憐他、包容他、教導他、規勸他。   風風雨雨誰不怕,是是非非誰沒有,失敗挫折誰沒有,可是難道就因為這樣而不修道辦道了嗎?我們要記得,我們可以重來但是不能退步呀!這是咱們的理想、咱們的抱負,千萬不可以退縮!不要忘記了,我們還有九玄七祖、還有眾生在受苦;也別忘了,我們還有自己的誓願沒有了!這麼多的眾生沒有救渡,我們怎麼能這樣停止腳步,怎麼能認輸、怎麼能退步呢?四、結論  希望你們把自己的心聲溶在道場,上天時時都歡迎你,眾生時時都對你有所渴望!希望共同沾到我們的道光,希望共同沾到幸福的溫馨,不管你我是星星或是月亮,同樣是白陽會上的原郎,何需分彼論此?何需把自己置之一旁?來吧,有份有緣共同伸出一手,共同來把聖業開創,共同來把舟兒搖動,共同來把這世界美化,共同來美化人人的心靈;不需猶疑不需迷惘,我們要自告奮勇,我們向前勇往共同勉勵,一直到達龍華會上。(年學界天人合一班)

Page 34: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一心了願 矢志不移 尤淑美一、前言  師尊云:﹁記取前人的壯烈心血不斷,把身捐殉膽照河山。﹂ ※盛老前人:大捨大得、不捨不得 ※何老前人:五大犧牲  犧牲財產淨盡為大義  犧牲名譽難堪為大仁  犧牲家族情愛為大慈  犧牲生命不顧為大勇  犧牲功果不計為大智二、一心是佛心 ※信我是佛,何處覓佛  師云:﹁修道修信念﹂,信是修道的基礎。我們要相信道真、理真、天命真,能夠肯定自己,才能無所罣礙。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是已證悟的眾生;眾生是未修證的佛陀。此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佛與眾生覺性無二,質同而量異。眾生沉睡於四生六道中,從未真正清醒,諸佛菩薩用各種方法喚醒我們,惟有清醒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三、了愿即了命 ※愿不能了,難把鄉還  愿是原來的心,亦是與佛心心相印的心。眾生帶業往生如石投海,須藉愿力不至沉淪,發愿是修行的助緣及動力。  師尊云:立愿是給自己一個發心,向上天表白,給冤欠一個交代。  古佛云:﹁雖經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自當受。﹂四、考驗生智慧 ※行到水窮,坐看雲起  玉不琢,不成器,佛法既然在世間,當然會有很多考驗,能遇境轉念共繫大道體,才不負天恩師德。  師尊云:﹁真道真考古難移,有情無情試根基﹂  純陽大帝:﹁迷悟間不讓生命,進退時不落深淵﹂五、結論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年學界天人合一班)道學用語詞彙 李宜璋

Page 35: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二義】了義與不了義。了義是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如宣說真實義理的大乘經;不了義是說理不透徹和不究竟的意思,是只為方便而說的經典。【二愛】欲愛與法愛。欲愛是凡夫們對五欲的貪愛;法愛是菩薩們對正法的喜愛。【二道】 難行道與易行道。凡依經教,在此土積累功勳,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凡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於彼國中,仗佛威神,終成正覺者,皆屬易行道攝。 有漏道與無漏道。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道就是帶有煩惱不清淨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無漏道是無煩惱及清淨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見到真諦以後而順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二語】又名兩舌,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二際】涅槃際與生死際。際是界的意思,小乘人視生死與涅槃有分界,但大乘人體悟諸法性空,視生死即涅槃,無界限可分。【二漏】有漏與無漏。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無漏就是無煩惱。【二諦】俗諦與真諦。俗諦又名出諦,或世俗諦,即凡夫所見的世間事相;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即聖智所見的真實理性,亦即內證離言法性。【二餘】生身的苦果與煩惱的殘餘,叫做二餘,若加上業的殘餘,便叫做三餘。【二檀】世間檀與出世間檀。世間檀就是凡夫的布施,或聖人作有漏心的布施;出世間檀就是聖人無漏心的布施。【二藏】 經藏與律藏。經藏是佛所說的經文;律藏是佛所說的戒律 聲聞藏與菩薩藏。聲聞藏又名小乘教,即說聲聞緣覺二乘教理的經典,如四阿含經等;菩薩藏又名大乘教,即說修行菩薩道的經典,如華嚴等諸大乘經。【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障又名惑障,即貪瞋痴等煩惱,能使眾生流轉於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礙涅槃之業,故名煩惱障;所知障又名智障,即眾生有無明邪見,無明邪見能覆蓋慧解,令不聰利,因而障礙菩提之業,故名所知障。 事障與理障。貪、瞋、痴等煩惱能使生死相續,障大涅槃,名事障;邪見能礙正知見,障大菩提,名理障。【二德】 智德與斷德。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視一切的事理;斷德即涅槃,因涅槃能斷除一切的妄惑 悲德與智德。悲德是諸佛菩薩利他的德行;智德是諸佛菩薩自利的德行 性德與修德。性德是自性本具的德;修德是用功修來的德。【二證】事證與理證。在三學中,修戒學是事證,修定慧二學是理證。【二護】內護與外護。內是指自身內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親人眷屬。【二覺】 本覺與始覺。本覺是本有的覺,非是修而後得,九界眾生,皆有此覺,雖經無量劫的生死流轉,而不動不變,與佛無異;始覺是因為本覺隨緣,現垢染相,又因為一向垢染,今日開始悔悟,生起覺心,所以謂之始覺。其實本始同

Page 36: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是一覺,譬如油燈,原是光明的,此名本明,中間一度,被風吹滅了火,呈黑暗現象,此名不明,後來又把它再點亮了,因為第二度的明,是暗後復明,所以名為始明,其實本明始明,其明相同。 等覺與妙覺。等覺是與佛差不多相等的覺悟;妙覺是微妙至極的覺悟,也就是佛的覺悟。 自覺與覺他。自覺是使自己覺悟,但要把界內見思惑與界外塵沙無明惑,悉皆斷除,才是達到自覺的地位;覺他是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轉而覺悟他人。此二覺圓滿,就稱為佛。【二觀】事觀與理觀。事觀是觀察一切因緣生的事相;理觀是觀察一切事物的理性。【二邊】 指常斷二邊見。無常誤認為有常是常見;非滅誤認為斷滅是斷見。 有邊與無邊。邊是邊際的意思。世間一切的事物,必假眾緣和合而生,無有自性,雖無自性,但不能說是無,是名有邊;又世間一切的事物,既假眾緣和合而生,原無自性,無自性,則一切法皆空,不能說是有,是名無邊。【二邊中間無礙】受五蘊身心是一邊,解脫五蘊身心又是一邊,受了今之五蘊身心後,中間因修八正道,而解脫了後之五蘊身心,這就是由此一邊,經過中間,而到另一邊,三者相關連,而性相皆寂,無可取著,名二邊中間無礙。【二禪】四禪之一,即色界二禪天的禪定,其境界是定心細微,無尋伺的心所,於三受中只有喜樂的二受。【二禪天】修成二禪的人所住的天界,在色界的第二重,共有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與光音天。在此二禪天的天人,因無尋伺的麤動,所以能夠避開劫末的大火災,但因為心中還有喜樂的念頭,所以不能避開劫末的大水災。【二真如】 隨緣真如與不變真如。隨無明之緣而起九界的妄法,是為隨緣真如;雖隨緣而為妄法,但其真性不變,叫做不變真如。因隨緣真如故,真如就是萬法,因不變真如故,萬法就是真如。 有垢真如與無垢真如。有垢真如是眾生所有的真如;無垢真如是諸佛所顯的真如。 在纏真如與出纏真如。此是有垢真如與無垢真如的別名。 生空真如與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後所顯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後所顯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 依言真如與離言真如。真如之體,本來就是離言詞之相與心念之相,叫做離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說而顯其相,叫做依言真如。 安立真如與非安立真如。此是依言真如與離言真如的別名。【二法身】 金光明經所說的理法身與智法身。理法身者,諸佛與眾生同具的本覺理性,在眾生為無明所隱沒,在諸佛則為始覺之智而顯現;智法身者,始覺之智究竟,與本覺之理契合。 菩薩瓔珞經所說的果極法身與應化法身。果極法身就是法性法身;應化法身就是方便法身。 瓔珞經所說的自性法身與應化法身。

Page 37: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自性法身就是真身;應化法身就是應身。 曇鸞所立的法性法身與方便法身。法性法身是證得法性理體之佛的真身,攝在三身中之法身與報身中;方便法身即是由法性法身而示現的種種方便化益眾生的應化身。 元照所立的理法身與事法身。理法身就是如來所證的真理;事法身就是戒定慧等五分功德法。

義和聖堂活動概況一、活動預告  月日‧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中秋節特別節目  月日‧人才再教育(清上)  月日‧大狀元讀經會考  月日‧小狀元讀經會考  月日‧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國語啟慧班二、活動概況  月日舉辦國語啟慧班  月至日舉辦年國中國小成長營,除作團體活動外,授予參辭駕之  禮節及中西餐之禮儀(參閱圖一)。  月日舉辦年清口班共人參加。有﹁三皈﹂﹁三清四正﹂﹁去濁留清﹂及﹁五戒﹂等課程。  月日舉辦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舉辦秋季班及長青班。長青班之課程有修道者的綱紀、淺談學道、老年人常見眼科疾病及教授太極拳等。 編後語  陳前人出生於貧窮家庭,從小克苦耐勞,曾參加烏山頭水庫之建設,得以向日人總工程師八田與一先生學到測量與營建技術,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之後受僱於﹁住吉組﹂擔任營建工作。光復後自行創業,卓然有成。  求道後凡聖工作更加努力,當業務鼎盛時承蒙師尊臨壇親自付命擔任麻豆單位領道前人。復於民國年奉何老前人徵召前往御史山建設興毅道務中心。並於何老前人成道後,守墓七年才回神源山。在守墓期間抽暇前往全省有名寺廟觀察其建築提供建設聖堂之參考。前人在領導麻豆單位時,棄凡從聖,全力推動道務,

Page 38: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且宏揚國外。其慈悲關懷道親修道,鉅細糜遺,無微不至,﹁無私無我﹂境界。可說是白陽修士的風範標杆。期望我們後學跟隨著前人的腳步一步一腳印落實修道、行道及辦道,以效法於萬一以慰其在天之靈。  院長大人臨壇賜予﹁生死一夢﹂聖歌一曲,為的是要讓道親﹁知道﹂﹁人生一大事﹂。要知道人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在道親來說生是可喜、死是可賀的。吾人求道並非逃避生死,乃是面對生死,得道並非為遠離生死,乃是超越生死。吾人生死均掌握在自己手中,期望好自為之。  ﹁嘴啖三分力﹂是陳前人勉勵道親照顧後學的話語。其不但是可讓工作勞累的人,可恢復體力、精神,在道務上亦影射:後學遇到困難或阻礙時,不但是可接受前賢的開導或鼓勵,又可主動向前賢請益。  易經對天地、人生、修道方面俱有奧妙的含義。如卦爻有天位(曰陰陽)、人位(曰仁義)、地位(曰剛柔)成章之道。其六爻對人生過程,人體、家庭關係,國家、都市角度,修道、修易的因緣,均有明確的論點。研究易經要有正確觀念;即易是教人達到大人境界,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書。  文王所作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之關係;則四正卦不變,四隅卦變。其含義依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良。﹂其與人生之關係,正如莊子及清順治皇帝所云:﹁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永遠在四生六道輪迴,唯有求道,始能了脫生死。  四育齊修是修道士必修之課程。四育是指德育、智育、體育及群育而言。德育是培養明五倫、行八德之德高望重之修士。智育是培養智慧高超之修士,以利渡人渡已推展道務。體育是培養修士有豐沛之體力、毅力、精神以身作則,以達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之道務發展。群育是培養修士能承上啟下,視發展道務為共同體、不分彼此,群策群力以達成任務。如此四育齊修始能達成內聖外王的功夫。  引迷入悟的修道士要能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由自己作主。但要當心你的念頭會成為你的因果。在二六時中把握當下。人為佛魔同體,有善念則昇天、有惡念則下地獄。善惡在一念之間,要能修到﹁隨處作主,立處皆真﹂,則近道矣。  五祖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人有生必有死,人生是一個大舞台,生死輪迴如劇本,導演是自己。  院長大人云:﹁生由人道死由天道,生是可喜,死是可賀。﹂三期末劫道降庶民,吾人三生有幸得明師一指,可經修辦道了脫生死回鄉認。  我們都由一大事因緣而相會,所以要珍惜這段緣。在學界道親年青無家累容易溝通,大家要手牽手,心連心以達成共識,為道頁獻己能,把天道傳到世界

Page 39: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每一角落,以淨化人心,社會和平早日促成世界大同,是現今學界道親的最大任務。  由於何老前人的五大犧牲、將道傳台灣並成為天道基地,我們始能求道成為師尊之徒兒。俗云:﹁神仙本是凡人作、只怕凡人心不堅﹂,成聖就凡皆由自己所選擇,而今吾人已求道,就要發心了愿,淑世濟人,遵照師尊開示,修道修心辦道盡心,把握每個當下,全力以赴,那麼成道之時定指日可待。助印大德芳名錄(年月)一、現金部分福慧人士  五本李章遠   二五本李哲仁   二五本陳泳宏   二五本黃桂美   二五本陳品茵   二五本陳少庭   二五本林傳智   一五本陳火民   五本陳盈全   五本福慧人士  二五本福慧人士  五本福慧人士 三本福慧人士 一本謝孟洋   二五本謝云淇   二五本福慧人士  五本福慧人士  二五本吳孟樺   二五本廖士豪  一本翁明滿   二五本李瑞芬   二五本楊振忠   二五本李幸蓉   二五本李政遠   二五本王翠霜   二五本李政澄   二五本

Page 40: 《義和雙月刊》第七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陳前人春來公 功圓果滿駕返理天編輯部 陳前人春來公生平行誼編輯部 經典背誦專欄 必考科目

鍾屹華   二五本二、劃撥儲金部分楊德相   二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