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36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 《》 一()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一)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 ()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 () 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 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 ,,,。一, 義 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一一,。,。,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 義義義義義 ;;; 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 義義義義 :,。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一,?:,一 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一,, 義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 義 ,。,,, 義義義義義義 義義義 義義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一期目錄(年月)經典背誦專欄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歷代祖師介紹 第十六代祖師 ︱曾子王 紫清心好修行(義守大仙陳前人成道週年紀念專輯)追思與紀念後學 王憲章道學研究如何找回失落的靈性玄機子微笑堅持善念 智慧豐盈如海鄭武俊三清四正謝金龍易經研究 ︱易經四傳班(中級班)  序卦傳上篇︱第十一至十六卦苦海無邊怎登彼岸編輯部天然療法健康長壽十秘訣李宜璋提供義和聖堂活動概況編輯部編後語編輯部助印大德芳名錄編輯部經典背誦專欄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 編輯部行由品 第一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Page 2: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般若品 第二  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聽吾頌曰:﹁說通即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生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疑問品 第三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

Page 3: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師曰:﹁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定慧品 第四  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坐禪品 第五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

Page 4: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仙佛聖訓 編輯部義和聖堂四十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一靜脫出生死家  抒機澄澈現瑞霞內在涵養塵不染  格物致知一貫達怡然自在無掛礙  本性朗朗渡迷娃鵬程展翅大千化  了愿實證坐蓮花  俺老朽 南極老壽星是也 奉旨意來至佛殿 隱身早參皇座 再問小寶寶否安佳  放眼宙宇汲汲名利終日馳求各使心機  世景萎靡感慨不已眾皆迷醉身陷汙泥  洞達真諦落幕繁華陳舊人事休浮明悉  古來復多開愁朱繁終依轉燭雲過幻息  往事消逝花落多少黃河九轉獨醒無語  離合多歡亡終是多西山草生憑誰弔憶  豪雄霸王興替過客已成昨景殘逝史跡  思古幽情慎擇路門如臨深淵如薄冰履  此身今度正己化人前行後楷軒昂氣宇  若夢浮世濤波物換星移幾度秋論涼淒  壯志未酬事與願違常使英雄淚滿襟兮  回首歷歷莫如修行昨非今是從頭做起  聖賢效法開務成物參贊天地群生化育  千劫萬載難逢末會莫蹉韶陰又豈頑疑  氣象萬千關鍵三期握時跎嚴修道積極  品德火候知秋一葉把持緩急彰顯威儀  奮勉及時迎頭趕上善行揚振急公好義  無為無心灑脫聖明假使如是行修合一

Page 5: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根性鋒利似月光圓借相成真抽坎填離  萬古留名證明一一憂慮弗修終是痴迷  唯堪淡泊照清泉流知止回頭便無悲淒  獨空嗟嘆隨波逐流因果纏綿輪迴不息  幻夢滅盡恨留萬緣放下得自在淡諸慾  理之所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造化由己  身許於道怨悔不生修性了命死而後已 辭叩駕義和聖堂四十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手搖破扇子   衣結繫葫蘆身踉蹌下東土  無極宮中會賢徒心歡喜把歌唱  滿腹衷言傾訴吐來者非凡俗   當知緣特殊得了解根源處  守死善道排萬阻創人生真善美  永恒生命無休止  俺乃 濟公爾師 奉命來會賢徒入門駕已叩謁 再問賢徒否安舒  逍遙物外志品高潔稱譏毀譽隨處安怡  入室行深悲智雙運夢醒覺他內外修齊  心長重語情事事情慎思明辯堪稱英奇  永保初衷志寄無當成敗攸關天堂地獄  憂心悲腑苦洋莫沈覺徑鄉異路行堅毅  世態炎涼汪汪慾使不悟執著行邁背理  執中不偏肺腑諄諄付與賢契體會點滴  難能相逢衷曲似愁腸欲別離深情依依  由義居仁博施濟眾群賢畢至狂瀾挽濟  君子仁人與淚了愿安陽遊江河九蓮居  倘無遠慮後憂必有睿智通達洞見先機  恩威並重言笑合宜敦品崇禮循規踏矩  道貌岸然智仁勇俱明德親民聖賢學習  立身行道顯親揚名永留芳馨玄祖沾喜  己飢己溺慈悲喜捨歌頌今古不分此彼  聖佛由來煌聖業永昭長塵萬典範留遺  並修福慧輝耀心性庸俗俊逸差別天地

Page 6: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扭轉禍福創造命運莫隨流飄離兮悲泣  心做念主開來繼往香調寄在唯恐不及  萬殊一本守源歸根沐雨櫛風星披弗移  邪念亡滅抱持正見心境明清日夜安逸  莫再流連謹慎為妙方誠心盡矢志不渝  悔恨免除各個修真天災浩劫由此少稀  天時地利立德行功化挽塵沙盡心盡力  己達達人兼善天下龍華會上皆大歡喜 辭叩駕 往他方借假修真訓中訓:南極仙翁慈訓: 借 古今世事如濤波 物換星移幾度秋   論興亡 花開落   多歡終是復多愁   朱門客 多少繁華已成昨   景殘逝 山河依舊人事休   浮生轉轍誰醒過活佛師尊慈訓: 假 堪嗟盡是悔恨留 萬緣放下得自在   淡泊名利心灑脫 明月照 清泉流   知止回頭便無憂 借假修真是時候   千載難逢末三秋 善把握莫蹉跎   急急修 行道豈 修 能居人後   笑與淚 了愿安陽遊   江河九曲似愁腸 欲別心悲涼   肺腑衷語深情寄 莫使付汪洋   無情夢當覺悟  鄉關路邁 真 免流亡    一念禍福由己做主 謹慎為妙方    誠心抱守開創輝煌聖業 永昭長    塵沙劫盡清風在 飄逸萬古馨香活佛師尊慈悲聖歌: 古今世事如濤波 物換星移幾度秋 論興亡 花開落 多歡終是復多愁

Page 7: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朱門客 多少繁華已成昨 景殘逝 山河依舊人事休 浮生轉轍誰醒過 堪嗟盡是悔恨留 萬緣放下得自在 淡泊名利心灑脫 明月照 清泉流 知止回頭便無憂 借假修真是時候 千載難逢末三秋 善把握莫蹉跎 急急修 行道豈能居人後 笑與淚 了愿安陽遊      語寄:了愿安陽遊      調寄:同窗 江河九曲似愁腸 欲別心悲涼 肺腑衷語深情寄 莫使付汪洋 無情夢當覺悟 鄉關路邁免流亡 一念禍福由己做主 謹慎為妙方 誠心抱守開創輝煌聖業 永昭長 塵沙劫盡清風在 飄逸萬古馨香       語寄:誠心抱守       調寄:星夜離別歷代祖師介紹︵十八︶ 王紫第十六代祖師 ︱曾子  曾子諱參字子輿,春秋魯國南武城人,父名曾,皆為孔子弟子,曾子為人忠厚,事親至孝,悟聖道一貫之旨,傳孔子之道,以授子思。生於魯定公三年恰少孔子四十六歲。曾子除了傳述傳道之外,還著述了大學,與孝經二本永垂不朽之經書。  曾子一生深契夫子心傳,得道統之正脈,歷代均受褒顯,漢武帝封曾子為

Page 8: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太子少保﹂,唐贈﹁郕伯﹂,宋封﹁瑕邱侯﹂後改﹁武城侯﹂,加封﹁郕國公﹂,元封﹁郕國公﹂後改﹁郕國宗聖公﹂,明改封﹁宗聖曾子﹂。配祀孔廟,清乾隆十三年,高宗特頒賜位於山東嘉祥﹁宗聖廟﹂一篇︿曾子贊﹀:  宜聖轍環,在陳興歎;  孰是中行,授茲一貫。  曾子孜孜,惟聖依歸;  唯而不疑,以魯得之。  會友輔仁,任重道遠;  十傳釋經,超商軼偃。  念彼先子,沂水春風;  淵源益粹,篤實舂容。  臨深履薄,得以正終;  三千雖多,獨得其宗。  讀之令人感受﹁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之追思與情懷,油然而出,聖哲史蹟歷歷現眼前,拜服不已。  曾子資稟篤實,天性至孝,故其一生行舉,被列為二十四孝之典範,德業彰顯,事蹟斑斑,簡述如下:  十四歲時,曾子出外砍柴,家有客人至,讓拙於處事的母親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以手以臂,呼叫愛子曾參能快快返家處理,此時正在數里外的曾子竟然能接收到慈母呼叫的頻率,心砰然動而知家中有事,即刻回返,圓滿處理,賓主盡歡。  十五歲時,曾參在泰山下耕作,遇天降大雪,連下十天從不停止,無法返家,因想念父母而作梁山之歌,孝思參天,扣人心弦,世人傳頌。  十七歲時,奉父親曾之命,拜師孔子於楚國,師生見面時,孔子的感覺是﹁參也魯﹂│忠厚誠樸。跟老師學道的早期,最感興趣者莫過於安親之道。有一次正兢兢業業於讀書時,又覺心動,有如上次母子連心的呼叫,於是向老師請假返鄉省親,母親見曾子說:﹁因為想念孩兒甚苦,故不覺啃破手指,血流了出來

Page 9: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孔子聞知此兩件事後,讚曰:﹁參之至誠,精感萬里﹂終奠定了日後特為他傳授︽孝經︾之因緣。由於老師的青睞,因此,曾子對自我品格的要求亦特別嚴謹。自勉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十四歲時,孔子心目中的衣缽傳承人顏回去世,孔子哭得慟,曾子更感念到同修顏回的德業而追思道:﹁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以表懷思與效法之意。  二十六歲時,孔子將心傳衣缽交付了曾子。﹁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從此承傳天命。孔子又將︽大學︾經一章授曾子,明三綱領(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子將之發揮而成傳十章,以分釋之、舉內聖外王,本末始終之義,無所不備。孔子又以曾子能通孝道,授之以︽孝經︾,此乃先王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之要方。孔子常對人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春秋︾屬商(子游),︽孝經︾屬參(曾子)。﹂次年,孔子殯天,曾子心喪三年。  三十一歲,父曾卒,曾子執親之喪,水漿不入口七日,葬之於南武山,日後每讀︽禮記︾至﹁喪禮﹂一章,泣下沾襟,久久不已,又以父嗜羊棗,遂不忍食之,因易睹物思親甚之故。  四十一歲時,曾子去魯居衛,生活十分困苦,衣不暖(捉襟見肘),食不繼(粥餚飄飲),但弦歌不輟、聲滿天地、若出金石,自勉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又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五十歲時,齊欲聘以相,楚欲迎以令尹,晉欲迎以上卿,皆被他婉拒,理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也。﹂並勉門人曰:﹁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時人向他請示孝道之要,曾子曰:﹁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又曰:﹁身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  六十歲時,與子夏一起回思從前受學於孔子時的一段情懷:﹁我和你一齊事奉夫子於洙泗之間,轉眼間我們都老於西河之上了。﹂  七十歲時,衛人吳起來學,因不孝而遭逐。曾子一生為道,鞠躬盡瘁,在病

Page 10: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榻上,門人齊集,曾子告訴諸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此正是︽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的具體實踐。  ︽禮記︾︿檀弓篇﹀詳細記載著曾子臨死前一刻的守禮故事,更見其人的高超志節,大意是說:  曾子臥病在床,病勢很是沈重。其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下,兩個兒子曾元、曾中坐在曾子腳邊,小童坐在牆角,手中拿著燈。小童說:﹁大夫的蓆子,真是美麗得很啊!﹂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賜給我的。我自己不能起來把它換掉。元兒,快把我扶起來,把蓆子換掉!﹂曾元說:﹁父親的病很重,現在不能動,還是等到天亮,我再扶父親起來換掉它。﹂曾子說:﹁你還不如那小童愛我呢!君子用德愛人;小人愛人,不顧道義,只求苟且取安(註:原文為﹁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我又有什麼要求呢?我能夠合著正禮而死的話,就心滿意足了。﹂曾元於是把他扶起來,換掉了蓆子,再把他扶睡到床上。曾子還沒有躺好,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葬之於嘉祥南武山之西。讀了這篇文章,感人深深,曾子對克己復禮的實踐,無顧于生命之危,合禮而死,重如泰山,哲人其委,精神卻永遠活在世人的心坎裡。  曾子承接孔子心法,傳子思,孟子再繼之,程子特記上一筆曰:﹁孔子歿,曾子之道,日益光大,傳孔子之道者曾子一人而已。﹂又曰:﹁昔七十子學于孔子,其學可見惟曾子﹂又曰:﹁顏子默識,曾子篤信,得聖人之道者二人也。﹂  朱熹更贊曰:﹁曾子為人敦厚篤實,而其學長以躬行為主,故其真積力久,而得以聞乎﹃一以貫之﹄之妙。﹂  清儒真西山曰:﹁曾子平日學問,皆是逐一用功,如三省,如問禮,皆勤勉去做,積累之久,一旦通悟,夫子遂以一貫告之,至此方知從前所為,百行萬善,只是一理。﹂  程子曰:曾子之學,誠篤而已,聖門學者,聰明才辯,不為不多,而卒傳其道乃質魯之人爾,故學以誠篤為貴也。所作有曾子十八篇。(漢書藝文志著錄)。郡齋讀書志曰。隨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子二卷。今此書亦二卷。凡十篇,蓋唐本也。漢亡八篇。視隋亡目一篇。按十篇者。大戴禮之曾子立事。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曾子制言上。曾子制言中。曾子制言下。曾子天圓是也。  曾子注釋(公元前五五年至四三六年)曾子獨傳孔門心法,後世尊為宗

Page 11: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聖。清心好修行追思與紀念 後學 王憲章楔子興毅心 義和情 描出前人一生的心情義和是大家庭 大團隊 大和弦 大成就 大道體義和是生命的融入 使命的投入 慧命的深入生於義和 長於義和 成於義和追思追思是感恩感情是交流 生命的端倪前人一步一印 有道的交流 展現生命曙光感想是啟迪 成長的階梯前人一點一滴 有道的教育 重視心靈成長感覺是敏銳 認真的能力前人一心一意 有道的糾正 出現活潑轉變感受是深刻 道途的積極前人以身作則 有道的生命 積極的人生感戴是心理 敬重自己前人以德化人 有道的心境 懂珍惜自己感懷是過去 未來的足跡前人克勤克儉 為大家樹立標榜感動是延長 不變的愿力前人捨己為人 使大家能自強紀念前人盡忠於御史山史者一願不滅 盡其中正之心 德之正也忠者天地之剛氣 自性之正氣 修持之道氣草木忠於四時 禽獸忠於卵育天地之大忠於氣候 日月之明忠於晝夜前人耿耿直直的行事風格乃忠之用忠於道 忠於何老前人 忠於義和紀念是學習

Page 12: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前人盡孝於父母 常說孝道孝乃順天心 窮究人之本源 靈性之本體求道認 修辦道對體恤立愿了愿共孝顏孝道流行 孝行流暢 孝德註天盤不能立身行道乃大不孝義和前人大發心 仙佛特賜義和聖堂 註冊在天義氣不容辭 義方之義 原出於天 性有義君子見義 凜然以赴之氣概義無反顧 感應在心田義乃天理之所宜 道理之所譯 倫理之所誼待人之所執 處事之所直 公公正正的居心慷慷慨慨的犧牲 故義者德之行也和衷達共識 心有和 大道體之流行理解大道體 念力貫義和 成就於理念相投和者和諧處方圓圓滑角度 撇下了恩怨情仇和者和祥用體貼表現忠勇 懷感恩彌補所漏和者和群大因緣溝通策劃 以讚嘆化為代溝和者合同上下貫沒有異議 自殊途同歸一體尾聲追思是一種默契 展現辦道的任勞任怨紀念是一種鞭策 激發精進使命的承擔大德難以表達 歌頌只是短暫 效法才真實經歷是價值的寫照 經驗是智慧的累積前人的經歷和經驗 成就在義和義字輩的義和人 用和展現其修養 風格 邏輯如此追思與紀念 前人在天之靈將有感應天人專論之三如何找回失落的靈性 玄機子人有三魂,即靈魂、生魂及覺魂,乃是靈在人體內自然流佈運轉形成的三種層次。人的肉體若無靈的作用,就不能製造出有血有肉的人出來。  母子連心互通有無

Page 13: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天、無所不包,一切靈的精神空間,大氣空間和物質空間,都在祂的範圍內,祂的靈能也無所不貫、無遠弗屆,人是祂的一點靈,和祂復合時,天就是我,我就是天,人和天就沒有分別,也能如天無所不包,無所不貫。因此人和天有如母與子、母子連心,本來是能夠互通有無,沒有任何阻礙,但現在人類沈溺在自身肉體官能的享受和迷惑在生活的物質空間中,認為我就是有形的肉體,肉眼所見的一切才是實際存在的。殊不知,人是一小天,天為一大天,天包含理氣象三種層次空間,人也包含同樣三種層次空間。  人的靈性靈魂在人體中是屬靈、屬理的空間,他所發出的意識,魂魄和呼吸是屬於氣的空間,肉體本身是物質、象的空間,靈在人體內主宰人的聰明、智慧、思考能力,叫做靈魂,又隨著呼吸運行散佈於全身感官,使人有知覺能力,叫做覺魂│知覺能。散佈於全身細胞內,使人肉體有新陳代謝,成長,維持活生生的能力,叫做肉體能│魄,又叫生魂。所以一般說:人有三魂│靈魂、生魂、覺魂。  天的靈能無窮無盡  乃是靈在人體內自然流佈運轉形成的三種層次。人的肉體如沒有靈的作用,任憑現今科技如何發達,也無法製造出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靈的人,而天的靈能散佈流行於無窮無盡的空間,自然而然地形成大氣空間,物質空間以及物質空間的萬物。因此,天不但是萬物形體的根源,也是萬物生命的根源。﹁天不能言、借人言﹂。  天是無形的,不能藉言語文字來表達,只有藉由人來說明祂,顯示祂。  所以人是無形的天的顯現,如能完全了解人,知道人的靈性變化,就可以了解天。同樣地能知道天,知道天的造物原理就可以知人。天人本來是一體,天就是人,人就是天。  人類的天,就是靈性的本來,天真。天,包含道、真理、生命、天,也就是道,也就是真理,也就是人靈性的生命。  七、人如何失去天:  天在人的身上,就是人純真的天性,本來的靈性、良知、良能的良心,或稱做人靈明覺妙的靈魂,人的天真本來,這天真靈性是人的主人和一切思想活動的中心│心靈。為了支配操縱人體,保持人體的運作生存,人的一點心靈就隨著呼吸化為神、氣、精散佈於軀體各個角落,維持肉體的生存和新陳代謝的功能。這就是一本散為萬殊,能量轉變為質量的原理。能量轉變為質量能量必然有損耗,但是太初人類天真未鑿,一派淳樸自然,精自能化為氣,再化為神,再轉化為原

Page 14: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靈,萬殊又歸於一本,質量又轉化為能量,此時精氣神渾然一體,天真無虧,靈能不但未見損耗,反而愈來愈強,靈能強,對於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也強。所以太古人類多長壽。也因為太古人類靈性靈能未有損耗、污染,在未有語言文字下,人與人之間,都能藉由心靈的溝通,傳達訊息,此外,人與天之間也能藉著靈的靈感、靈通、靈覺、靈知、靈視互通有無,沒有任何障礙,此時,天即是人,人即是天,天人一體,天人合一。愛恨貪求使元氣大傷  隨著時代的變遷,物質文明愈來愈發達,人與人接觸益趨頻繁,生活環境的多變性,驅使人單純天真的心靈也變得複雜不堪了人在世間,有太多的愛戀執著,有太多的貪求不捨,有太多的感官嗜好和痴心妄想等,所以人的靈性能量化為神氣和質量│精,消秏在自身的官能享受上,又流失於外在的人、事物、或種種幻境上,無能再轉變為靈性本來能量,如此,日復一日,人的能量在漫無節制透支下,神衰、氣弱、精枯、元神變為識神,元氣變為躁氣,元精變為慾精,靈性靈能完全變質,消失無蹤了,人從此,就失去了天真靈性完全以識神為主,沈迷於物質慾望,失去了靈的特性,失去了自身的天,也無法和宇宙萬物的大天,心有靈犀一點通了,從此天人永隔,人天永別。  綜觀人失去天,失去靈性靈能的原因,就是:   心靈能量流失。 靈力不足。 靈能變質失真。 受累世因果業力左右,影響將人的靈明本性弄得面目全非,如此反覆惡性循環,人的心靈品質就每況愈下了。  八、如何找回失落的天:  人在地球物質空間,天真的靈性受到肉體種種慾求的影響以及由於人與人,人與物相互間不和諧關係所衍生的因果業力的牽纏,使人靈性流失,靈光暗淡,靈力不足,變質失真,失去了原有的天真,在這種性況下,要找回靈性的本真,就必須針對靈性缺失,變質的原因對症下藥,首先就要:   使心不外放心,心靈能量不流於感官,不外放於外在人事物。   然後再補充靈力,使靈力充實。   靈力充實後,袪除生命靈所感染的意識與業力。   恢復靈性的本真。

Page 15: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說明:   要使心不外放:能量不流於感官和外在人事物上,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心內收,不放於全身感官,則感官意識和習性不容易產生,如能常常收心、感官則不會起任何作用,久而久之感官意識和習性也會斷根,如此,心靈能量就不會外放在外在人事物上面而流失掉,也不會產生對人事物的執著,愛戀,而使心靈上著相。因為﹁心上著相﹂,則易生妄想、慾求、引發種種不良的行為動作,同時也在心靈中種下了慾求對象,人、事、物的種種意識,如慾求不到,而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破壞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自然和諧,如此不但造成了不良的互為因果關係,也塑造了現在或將來的業報,但是要把心內收,不外放,心要收到何處?人的中心│心,又在何處?意念不興能量不失  心不外放,並不是要人故意不看、不聽、不聞,沒有一切感覺作用,而是要人視如不見,聽之不聞,看到聽到以後,好像沒看、沒聽到,心靈不起任何美醜、愛惡、取捨等等,相對的意念,心如止水,不起任何波動漣漪,一切意念不會興起,自然心靈能量沒有波動流失,心靈不存任何相對現象,此為直心、平常心、真正的心定。   在心不繼續外放:心靈能量不再流失後,為了彌補原已流失的心靈能量就必須充實心靈靈能。一般充實靈能的方法,有自力和他力二種方法。自力│就是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將精化為氣、化為神,再化為靈性能量。他力│就是吸取上天的靈能。  要自力充實靈能,也必須先知道心靈在何處?有了目標後,方能著手,同時還要知道精化氣,氣化神、神化為靈能的正確方法,此外,精化氣、氣化神、神要再化為靈能,必須人的心靈中要有純真靈能的要素,才有可能化神為靈能。因為人的純真靈能在人和天、人和人無法心有靈犀一點通時,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不良業力導致不如意  要借助上天的純真靈能,雖是他力,但也是屬於自力,仍必須本身心靈中具有純真靈能或多少具有純真靈素,才能感應上天的純真靈能,同時,仍要知道心在何處,方能集中心靈吸取上天純真靈能。   所謂業力:是人在前世或多生以前,所從事的一切不良行為,不好的事情

Page 16: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不正當嗜好習性的印象,存留在心靈中,成為心靈中的陰影│潛意識。這潛意識隨著心靈帶到今生或來世,隨時左右影響人的思想、行為、脾氣、性格和人心靈的明暗,這種力量,叫做業力、潛意識就是業力。  業力潛伏在人的心靈中,又會形成人的不良意識,散佈在人的身上,會使人肉體長期受到病痛折磨,並造成種種人、事、物上的不如意和導致心靈的痛苦,要袪除業力,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治標的辦法。另一種是治本的辦法。兩種方法並行,可以斷除業力的根。  治本治標雙頭進行  治本的辦法:就是使靈力靈能強大、純真、自然能將潛伏在心靈中或散佈在人身中的業力或意識自動連根排除,業力或意識消除,則不會對人身心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力。如此要恢復靈性的本來清純就容易多了。然後藉著本身所做的財施、法施、無畏施的善行﹁功德﹂迴向給業力,業力得到足夠的報償,自然歡欣地離去,不再糾纏不休,因為業力中也包含生命靈在內,可能為人的靈,動物靈或其他異靈,如此皆大歡喜,兩全其美。  治標的辦法:就是藉反省懺悔檢討自已,反省自己,把自身從有肉體知覺以來,身、口、意,所發出來的一切行為,語言、思想、意識,全部鏟出來,做個細密的分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不好的繼續改進,避免以後再犯,好的繼續加強,務使更趨完美。這反省懺悔的方法,只是暫時性的方法。因為殘留的業力與意識仍會蟄伏在心靈中,隨時再萌芽。但是要使靈力強大、純真,也必要有純真、純靈的靈素在人的中心心靈中,做為種子,才能在人身中袪除雜質,製造出純真純靈的靈能,同時,也要知道人的靈魂原來居住在身體的那一部份,才能聚集靈能、過濾、產生出純真的靈能。  恢復靈性三大條件  總結,人的靈要恢復原本靈性的天真,一定要達到圓滿清純、沒有漏失、沒有雜質,而要達到這種本來靈性境界的先決要件,再可以歸納為三點:   要先獲得上天的靈素,能獲得靈素,要使靈性恢復,就有事半功倍的基礎。   要知道人的中心,人的心靈在人身何處,則可知道心要收到何處?   要知道質量│精轉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靈的方法。  如果沒有先獲得上述三個要件,則人縱使尋遍千經萬典,拜過千門萬教,修遍任何一切法門,要恢復靈性,就好比如大海撈針,緣木求魚了。  而要獲得靈素靈能│天的道,唯一的方法,祇有求之於天,求得天之道,

Page 17: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則一切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因為人的道,人的靈性,原本來自於天,人失去靈性,唯一的靈性醫生,也只有天了。因此,人要找回失落的天,必先求得天之道,能求得天之道,以有形的生命來說,雖是小小的一小步,但卻是往後無形生命,得以邁入永恒空間的一大步。  九、天之靈能如何獲得?  天的靈能是一種靈素,也是使人具有靈性的一種要素│靈素。由於它是上天的唯一專利,所以聖經上說:﹁祂是上帝的獨生子﹂。想要獲得祂,只有求之於天,取之於天,雖然天的靈能無所不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人除非仍具有純真的靈能,否則要想擷取上天的靈能,上天的浩然正氣,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有了純真的靈能,和天的無所不在靈能,才能相互感應而加以採取。可是,人類在需要借助語言文字來溝通時,心靈中純真的靈能靈素,就已經蕩然無存了,又要如何才能獲得如原來生命中本來的靈能呢?如果沒有再重新獲得生命的真光活水│靈性的能量,任你修遍任何法門,信遍任何教門,也無法回復失去的天真靈性。  聖哲感召仙佛聖靈  自古以來,有天的靈能靈素│道的傳授時,都是由上天將靈能,也就是種靈光,降到傳道的聖哲身上,和聖哲們的自性合而為一,聖哲們有了上天賜予的靈光,在傳道時,就能憑此上天的靈光,召請感應仙佛聖靈下降,將聖靈所帶來的靈能靈素傳到人的身上,使人枯竭的生命中,重新獲得了生命的真光與活水,而能重生靈性,聖哲們感召仙佛聖靈下降的能力,乃是上天給予的一種使命,又稱做﹁天命﹂,這種天命是傳授靈能│天之道的種﹁權柄﹂,因此,要想獲得天之靈素,必須儘快去尋找能傳達上天靈能│上天的道,並教授如何能把所獲得的靈素在人體內發揮、拓展、充實、轉化,提昇靈性的三種寶貴方法(三寶)的傳道者。  否則機緣錯過,又是百年身,不知何年何月可再相逢。上天靈能靈素││天道的傳授,是有一定的時機,不是人心反常的時代,不降下道來,未有天命,

Page 18: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誰能傳道?道是靈能靈素,不是語言文字的教化或教門。故論語中,子貢嘆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得到了天的靈能靈素,人靈性枯竭的生命中,就好像重新再獲得了靈性的泉水,真光或種子一樣,會把人身中潛藏的陰暗業力驅除一部份,人的整個生命會突然呈現出豐潤光明的靈氣,煥然一新,這是真正受到上天上帝的聖靈的洗禮授記,這靈能靈素才真正是浩然正氣,是上天的慈光,人獲得以後,如能把生命和祂融合在一起,共同發揮出來,改變,提昇自己的靈性,就能回復人類本來得自於上天的本真,回復人的天性,而在人肉體老化死亡時,身軀不會僵硬如石,反而會如人睡著一般的柔軟自然,面貌祥謐不現﹁死相﹂,安然恬靜地溶入永恒空間,獲得大自在的安息。這就是真正獲得上天靈能靈素洗禮授記的真實見證。(摘自大同天下第十一期)微笑堅持善念智慧豐盈如海 鄭武俊微笑如花  有一種人,儘管外在的處境是如此的不堪,甚至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困厄,但他的臉上卻始終掛著微笑,真令人羨煞!  聽說有一個四十開外的中年男人,新開了一家小吃攤,經營煎餅、饅頭、稀飯等各式小吃。儘管神情有些疲累,但他臉上卻始終掛著一種平和而又溫暖的微笑。因地段偏僻,小吃攤的生意清淡,但他臉上的笑容並未因此而收斂片刻,依然以微笑面對著時間的流逝,與人來車往。  這位中年男人,他妻子前年遭遇了車禍,至今仍然躺在床上,兒子就讀高中畢業班,正是需要在他身上大把花錢的時候,不巧的是今年他也失業了,貧困的生活猶如雪上加霜,沒辦法,只好出來張羅小吃攤,能賺多少算多少,只求能把家支撐下來……,令人吃驚的是,當他述說這些常人不敢想像的不幸時,臉上平和的微笑仍然沒有絲毫的改變。

Page 19: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他太太在他回家時,躺在床上側過臉對他微笑著,正如他示人的微笑│平和而又溫暖。從這張微笑著的臉上,根本找不到一絲半點重殘在身、臥床已久、生活貧困的人所表露出的煩躁、孤僻、茫然、嫉恨、厭世等神情。這張臉雖然蒼白、清瘦,但洋溢出來的微笑神情,卻如花兒般的明媚、燦爛,使得簡陋的房間溫馨如春。  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們放學回來的兒子,臉上的微笑一如他的父母,在平和、溫暖之中,還透露著一種希望。  微笑如花的人,其內心必然如春花般美好;微笑如花的人,其意志必定比磐石還堅強;微笑如花的人,其智慧必定豐盈如海洋;微笑如花的人,其情感必定富足似大地。少敲了一下  看過一篇短文︿少敲了一下﹀,值得深思、回味。緣起於一對曾在大學讀書、人人欽羨的戀人,後來卻因為一件現在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鬧翻了。  畢業後,他們天各一方,各自走過了一條坎坷的人生旅途,婚姻也都不太美滿,難免時時懷念著年輕時的那段戀情。如今白髮都已爬上了他們的額頭,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又相聚了。  他問她:﹁那天晚上我來敲您的門,您為什麼不開門?﹂  她說:﹁我在門後等您。﹂  ﹁等我?等我幹什麼?﹂ ﹁我要等您敲第十下才開門│可是您只敲了九下。﹂  他們都為這事後悔了。  她後悔自己過於執拗,她完全可以在他敲第九下的時候,把門打開,或者在他離去時把他叫回來,這樣她已經很有面子了,為什麼非要堅持等那第十下不可呢?  他呢?幾十年之後如夢初醒:原來那扇門並沒有關死呀!可是他為什麼不繼續敲下去呢?只要多敲一下,一切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  男孩敲女朋友的門時,一定要超過十下,而女孩子打開門時,何必在乎男友敲幾下呢?一個堅持,人生的前程完全改觀,值得嗎?人生不也常因此而失去機

Page 20: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會嗎?難得糊塗  有人在一生中,就因為太精明、太能幹,導致人際關係失調,床第之間風波迭起。鄭板橋先生有句千古流傳的名言﹁難得糊塗﹂,一般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糊塗才難得,才益顯可貴。  夫妻天天生活在一起,只要不是方向、原則,或是傷筋動骨的本質問題,糊塗地去面對或處理相互間的小矛盾與小摩擦,不僅難能可貴,更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婚姻藝術,對於密切夫妻情感、提昇婚姻品質、打造家庭和諧尤為重要。  有位太太,她就是掌握夫妻難得糊塗這門婚姻藝術的大家。她先生是一位麻將高手,只要一上了牌桌,就忘了週遭的一切。他更樂於下班後邀朋聚友來個幾圈方城之戰,每每夜半方歸,自然引起太太的不滿。  太太真高招,並沒有正面出擊,而是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糊塗戰略。第一次,丈夫玩牌晚歸說:﹁今天單位開會了。﹂第二次又說:﹁陪客人吃飯了。﹂第三次,他又說:﹁廠裡加班了。﹂第四次:﹁碰到老友聊天去了。﹂心如明鏡似的妻子心知肚明,每臨此時,她都裝糊塗,任由他把這個美麗的謊言繼續編撰下去。  這種糊塗反倒使丈夫深覺理虧心虛,撒謊到第十次時竟紅著臉坦白招供,從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幹了,他說:每次撒謊總覺心虛難過,妻子又從不撕破臉,他怎麼對得起如此胸懷大度的愛妻。好話大家說│智慧的箴言(十四) 緣聚│和和氣氣,相親相愛, 緣散│自自然然,無掛無礙。 活著│坦坦蕩蕩,盡心盡力, 死了│瀟瀟灑灑,萬事如意。 真修者│有道氣,不俗氣,能超凡。 真修者│有朝氣,不洩氣,能發展。 真修者│有和氣,不生氣,能耐煩。 真修者│有勇氣,不鬥氣,能承擔。 把﹁愉快﹂和﹁善念﹂變成生活習慣, 讓﹁成仙﹂與﹁做佛﹂成為理所當然。 心│不存對待,同是天使降世,

Page 21: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人│不分你我,都是老分靈。 謹守佛規與禮節,主敬存誠步天階, 打死人心本性現,歸根復初享天爵。 修道人的命操│清廉耿直, 修道人的涵養│仁慈敦厚, 修道人的作為│積極進取, 修道人的態度│溫和恬靜。 人│無私無求、無怨無悔、無限的付出奉獻。 天│無缺無欠、無窮無盡、無量的照顧支持。 集財富於一身,受人妒忌; 集智慧於一身,受人崇敬。 真正的赤貧,不是在財富上,而是在心靈上一貧如洗。 在民主社會,財富可以獨享,權力很難獨佔,知識更無法壟斷。 與別人分享自己既得的權力,需要遠見: 與別人分享自己擁有的財富,需要氣度; 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知識,只需要有知識而已。 ﹁滿腹經綸﹂代替胸無點墨, ﹁藏書千冊﹂代替腰纏萬貫, ﹁以文為友﹂代替酒肉朋友, ﹁書香社會﹂代替功利社會。 自己再累也要讀書, 工作再忙也要讀書, 收入再少也要買書, 住處再擠也要藏書, 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苦思的剎那; 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讀通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遠離知識就是走進無知。 與書相許,無怨無悔;

Page 22: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與書結緣,有情有義。  人生最大的淒涼,莫過退休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自己還沒有認真地工作過;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臨死的剎那,才發現自己從未與智慧為友。  (本文作者:鄭武俊先生,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點傳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教育部特殊兒童普查小組副研究員、省立台南啟智學校創辦人兼校長、省立台南啟智學校校長多年,春風化雨,桃李滿門,現任向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為我國名教育家、演說家,功成身退後,專事寫作、辦道及演講,每年全球專題講座數百場,深受各界的歡迎與好評。百忙中為本刊自創刊號起撰寫鴻文,幾未間斷,字裡行間,流露人生處事之真情哲理,修辦理念之聖賢真言,發人深省,感人至深。著有︽真善美人生︾、︽三人行︾、︽迎向陽光︾、︽愛愛愛︾、︽耕耘︾、︽路︾、︽聖與凡︾、︽心橋︾、︽緣︾、︽突破與超越︾、︽可笑的人生︾、︽活出自己︾、︽綻放生命的光輝︾、︽心│妙用無窮︾……等書。)(摘自一貫道總會訊期)三清四正 謝金龍一、前言:  孟子曰:離婁之明。(能於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幽室中辨五色,鳥獸在秋天更換新毛非常微小,一清二楚)公輸子之巧(技藝技能,美好精妙)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若不用圓規和曲尺來衡量,無法製成方形或圓形器具)師曠之聰,不以六律(聽力靈敏)不能正五音(六律:調整音律清濁高下)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即使懂得堯道理,若不能施行仁政就無法平治天下),修道之人不遵守佛規戒律,難以成就佛道,今天後學擔任的講題是三清四正,和諸位前賢大德互相勉勵作為修身養性修道辦道的準則與座右銘,身為修道者必須戒慎,遵守奉行。二、三清:財清、色清、業清。   錢財清白,金錢賬項來清出白,要做到不貪:  大家以後是道中人才參予修辦道,接觸金錢、財物機會很多,道親佈施、奉獻的金錢、物品琳瑯滿目,不管珍貴多寡,日期、姓名、用途記得清清楚楚,用

Page 23: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在那裏也要登記明明白白。  貪欲這個念頭是很可怕,因為貪念一起能令智昏迷失良心使廉潔的人品染上了污點,一生的人格破產了,所以古人以不貪金銀財物,不愛身外之物為至寶,超越普通人,受到人尊敬。  例一:七真邱長春真人:雖然兩頰鎖口,乞丐命,唯恐貪念財物特別作了一塊牌子掛在胸前上面,寫著妄接錢財手爪斷、妄貪口食口生疔,結果貪念淨盡修到天仙狀元果位。  例二:顏夫子: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非常貧窮,有一天開門,門口放著一錠黃金,書寫天賜顏回一錠金,但顏回不動貪念,言曰:不義之財難富貧窮之人,結果修到聖人境界。   認清﹁佛家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貪道中財,道絕冤愆來。﹂  佛教戒律認為出家人通過乞食而資身稱為淨命自居。如置辦田園產業,學習術教占卜,以巧偽營生稱為邪命自居。所以很多出家人持銀錢戒手不摸錢。俗云:石頭疊起來可以成大樓。佛家一粒米是十方善男子、善女人發心佈施救渡九六眾生的生死大事,所以大如須彌山。  一文錢是二千三百萬人辛苦所賺的血汗錢,要拿來建設國家服務百姓的,所以那塊錢如須彌山那麼大。  若貪道中之財物、道絕冤愆來(來世披毛帶角還,吃呆、穿呆、住呆,兼無薪水),道中之財物有的是道親誠心無為,奉獻施捨,有的是身體有病醫生醫不好、夫妻不和、家庭(賣)平安、生意失敗、孩子考試不佳、冤愆纏身而佈施祈求能消冤解運,由於貪道中之錢財而繼承他的業力,所謂拿錢財替人消災。   以身作則,慈悲佈施:  佈施是富貴的資糧:布施不僅是幫助人最主要度慳貪詩云:  一粒落土百千生  一文施捨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  汝及子孫享不休  以身作則身為三才之一與天地同列,大家都是一之子一師之徒,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人溺己溺、人飢己飢,天把溫暖光明、空氣免費佈施給我們。地把一切資源貢獻我們使用,父母把家庭免費吃、穿、住,使我們長大成人,尤其我們身為修菩薩的人更應該以身作則、慈悲佈施。  例一:圓德帝君,五大犧牲的何老前人,為道務宏展,萬國九洲,其中有

Page 24: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一條犧牲財產淨盡,老前人曰:道中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一文錢都不得皈我自身所有,我自身連一點財產都沒有,由於老前人的以身作則、慈悲佈施,才有今日台灣,全世界輝煌的佛堂道場,成就圓德帝君,母親慧覺菩薩。  例二:總統蔣公的家譜記載,他的祖先在宋朝時代供養濟公禪師二個月,結果他後代出生了二位總統,真不可思議。   鼓勵後學、發心怖施:  佈施定義不是等到你賺很多錢,有剩餘或是多餘的東西捐出來,而是你最喜愛的金錢或物品奉獻出來叫佈施,所以為何有人賺錢一大把一大把賺進來,因為佈施大方,為何有人賺錢不易,佈施吝嗇、考慮太多所致。佈施有五種美德:   廣結善緣:(貴人相助)   消冤解孽(時時如意、日日平安,有的卻相反)   友誼永固(交關公劉備林投竹刺)   日夜法喜   西方佈德詩云:  三寶門中好修行  一文施捨萬文收  不信且看梁武帝  曾施一笠管山河  例一:佛經記載周利槃陀迦兄弟二人,先後出家,其兄見他太笨,令其還俗,佛五眼圓明留於座下,令其念掃地,念數年開悟,結果辯才無礙,佛說其前世因緣亦是三藏法師,因吝法故得愚痴報,如吝財亦如是得貧窮報。  例二:民國年八七水災,王永慶樂捐一百萬,還是用分期付款,承蒙蔣公召見,當今福報擁有塑膠大王美譽,並擁有幾間大企業名香全球,又是一位孝子,晚上不外出應酬,都陪母親一起用晚餐。  例三:張榮發人人皆知,長榮航空、長榮海運董事長,他也是一貫道的道親,清口素食。宋朝濟公活佛為了興建靈隱寺,去向一位員外化緣木材,員外說要多少盡量拿,才有今日的福報,在台灣有八十間佛堂,東南亞有十六間大佛堂,每一艘船上都設有佛堂,有一次在國外開法會,一千多人參加都是董事長,總經

Page 25: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理問他如何賺錢,他謙虛的說都是上天老所賜的。   財物經手,清清白白:  不管是金錢或是物品,經過我們的手,都要清清白白,想辦法急速處理妥當,切忌曲解用途,他人借用、自己暫時挪用皆不可以。呂祖曰:堆金積玉滿山川    修道之人應不米(不動心)古德曰:正義之財萬萬年    不義之財無幾年   賬項記錄清清楚楚  凡是辦道之人對於經手的錢財項目,要有專用的賬簿,公入公出、一文一件一物,不茍的詳細登記清楚,隨時接受別人查詢,不得有拖泥帶水、不清不白之情事。例如在月底或年底說差不多多少,大概多少或者一共多少,應該把明細表例出來,讓人一目了然,以免令人懷疑,以致招出罪過,不但對於功德費要如是,即使對道親獻心、助道務佛堂之錢財,亦應如是第一要用之得當,每至一年到頭更應把一年之收支情形及某位道親行功多少,詳細向上大家報告清清楚楚,方不致身擔瞞人功德之罪過,倘有用之不當或不據實報告,造下無邊罪過如何得了。  佛偈云: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  欺心無實報,披毛帶角還(無薪吃呆穿呆)   善用財物、助道發展,產生功德迴向佈施:活佛師尊曰:  財物不動便腐化(俗云:死錢)財物是萬能、能成就一切救人,設佛堂開荒辦道,經費便善化。  蓋一間佛堂、蓋一間賭場、蓋一間屠宰場,差別天淵之別,如果善用財物,該用百萬千萬也要花,不該用一毛錢也不可用,道親佈施奉獻財物都希望能夠行功立德、消冤解孽,去無明了苦根、脫離六道輪迴,身為辦道人必須善用財物助道發展,迴向佈施者,使佈施者有所迴向感應。  例:新加坡有一位大財主陳嘉庚先生,他白手起家發了大財,可是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他的錢全部善用做社會慈善事業,新加坡南洋大學是他辦的,他自己有錢並不享受,他坐飛機時,他兒子坐頭等艙,他卻坐經濟艙,下了飛機他跟

Page 26: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兒子講我們同時到達,何必花那麼多冤枉錢。聽說有一次他兒子被綁票了,綁匪要贖金,他通知綁匪你把我的兒子殺掉好了,我一分錢也不會給他,我的錢全部拿來做公益慈善事業,絕不留給後代,那個綁匪結果把他的兒子放了,他一生念念為人設想,為社會設想,沒有為自己想。   男女隔清:光明磊落,瓜田李下要做到不染  俗云:酒不醉人(酒放在瓶內平靜無代誌)人自醉(放在肚內全代誌)  色不迷人(電線桿站好好)人自迷(現在一帥哥一美女從講台走過,講師就要暫停幾分鐘)  所以男女乾坤不管老少就像今天開班一樣,男在一邊,女的在一邊,隔開清清白白就不會被污染,就像在瓜田李下也一樣。   認清僧尼出家,因修道戒色第一關:  華嚴經曰:邪淫之罪,必定墜入三惡道:  佛經曰:寧以赤鐵(眼中一粒細沙,不但很痛苦,何況用一塊燒紅的鐵條在眼睛轉來轉去,這種痛苦)宛轉眼中(可想而知,如果用挑逗邪念的眼睛去看女人或男人,其結果所受果報可能比赤鐵在眼)  不以敬心(眼中轉來轉去罪更重,鐵傷眼、邪念傷自性)  邪視女色(墜入三惡道)  道家把精氣神修道之三寶(才能煉精化氣、煉氣成丹)  醫藥寶典:不惜精氣、服藥無益。  古聖曰: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首(淫念在醫學心理專家都認為無藥不醫)。  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寫了許多助長邪淫、偷盜和殺生的情節,結果施耐庵的兒子、孫子、曾孫,生下來全都是啞巴。  例二: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善於描寫男女偷情的情形,導致許多人看了西廂記,就起了邪思淫念的結果,書還沒寫完成,王實甫自己就已經無法克制咬舌而死了。  例三:七真孫不二仙姑為了修道,損面容甘作醜人陋女。王重陽祖師云:你這容貌如花似玉有恐阻礙,便來到廚房,親身將油注入鍋內燒熱,拿一杯冷水倒

Page 27: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入鍋中,雙目緊閉硬起心腸,濺得一臉都是油點起泡,王重陽祖師一見拍掌笑曰:妙哉妙哉!  例四:高雄有一位乾道道親,安排相親,雖然對方女子非常漂亮,但是這位女子穿著有覺太暴露,這位乾道覺得不適合修道人的眷屬而拒絕,因此要修道戒色排在第一關。   瓜田不納履,乾坤道眾戒私室對談,私相授受,攀肩觸手成群嬉笑,均不相宜:  吾國為禮教國家,故男女問之界限劃分極嚴:(穿著禮服載著賢冠帽。中學分男女校,男廁、女廁,男宿舍、女宿舍,男監獄、女監獄)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社會開放的程度,色情電影、電視、野台戲、檳榔西施穿著暴露,呈現一種亂象,今時大道普傳首先要復興古禮,尤其我們修道辦道之人,對男女界限更必須時時刻刻注意不可粗心,都要避嫌疑以壯外觀(弟勸姊姊不可穿無袖太薄上衣牛仔褲)  進入瓜田鞋子黏掉了鞋帶鬆了(男女之間衣領不整),不可以低下去整理,乾坤道眾不可同一間房間對談,迫不得已也要把門打開保持距離,私相教導傳受攀肩摟腰觸手成群嬉笑,都不合修道人風範。  例一:中天十八代玉皇大帝關聖帝君,曹操把二嫂同處一室,但關帝秉燭達旦唯恐燈熄,專心看春秋一點都不動心。  例二:烈女傳記載孟子進入由氏房門太太求去: 孟母問明原因於是告訴孟子說: 夫禮者:將入門問執在所以致敬也     將入堂聲必揚所以成人也     將入戶視必下所以恐見人過也  孟子感其愧疚,遂其婦留:  佛經記載有一位才八歲的沙彌叫妙顏,有一次進入王宮、王后想要抱他妙顏對王后說:不可以抱我、王后不應該靠近出家人的戒體,妙顏云:感情之事往往都是從微小而起(駛一個目尾一親切的微笑都令對方魂飛魄散)所以真心修煉之人都應遠離,避開嫌疑。   李下不摘帽,道親互親,必以博愛為原則,尤其乾坤間特別關照,最犯

Page 28: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忌,須常檢點心向不要淪入偏愛為要,在李樹下容易把帽子撞歪掉,不要動手去撿或調整,以防別人嫌疑偷摘李子。院長大人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愛是佛性的光輝,愛是生動感化力,亦是優良的影響力,愛能使一個為非作歹的人痛改前非,愛能使一個頑固的人受到影響與感動,但道親相互關懷、照顧,必以博愛為原則,不要偏愛。例如天無棄人也絕不偏愛任何一人。  地無棄物也絕不偏愛任何一物  人無棄身也絕不偏愛任何一小部份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視者、若與語者(道親互親)必須正心,正念我為修道之人,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子,同是一家人一視同仁,必以博愛為原則,須常檢點不要淪入偏愛,生度脫心自滅惡念。   青年男女相互愛慕,並非不可惟,須循正當途徑得前輩之玉成最佳。俗云:男大當娶,女大當嫁,君子之道造端於夫婦,天時應運,白陽火宅,修行牽妻、帶子,不像青陽紅陽,拋妻離子出家修行,因此青年男女在道中互相愛慕,不要破壞道中禮節,由前輩成全加持最佳。因為俗云:唯女子與小人最難相處     近之則被欺騙玩弄。     遠之則被恐嚇、陷害:  所謂愛河千尺浪,情海萬層波。  欲免輪迴苦,男女宜慎思。   非惟言行動作,須遵男女隔清,其心存非份,便犯色戒不清:  邪淫之事最能動搖人的心志,敗壞人的品格,給人帶來臭名萬世,男女之間言語行為、動作要隔清,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例一:聖經曰:凡看見婦女或男子就動淫念的這個心裏就已經觸犯與他犯姦淫罪了。  例二:清朝光緒年間沈衛上京考官、考卷本來第一名該錄取狀元,但由於曾經替大胡同妓院題詩而落榜,西太后便道風流學士中了,恐非棟樑之材遂之不取。  例三:七真史傳中的劉長生真人修成正果,飛昇天界赴宴瑤池,參拜王母,

Page 29: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見王母身後數十位仙女容顏殊妙世間罕有難描難劃,可愛可羨未免心念一動,將眾仙女偷看了一眼,王母責曰:人我猶存色相未空,縱使金丹成就不能一塵不染,令再下凡苦修苦煉,老師重陽先生曰:我於丹道俱優,可是色相未空,劉長生一心要煉色魔,聞聽人言,蘇杭二州出美女走入花院,去修直到見美女不動心(好像看電線桿)工夫到此內聖圓滿。  一念情生墜入六道輪迴,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修行不斷邪淫必落魔道,修梵行的人必升梵天。 活佛師尊慈訓│十要  要知道牧迷人  要修道遵規循  要修道惜光陰  要格物而新  要暮鼓晨鐘振  要剛毅志向伸  要修道日精進  要修道金線引 葫蘆金丹藏谷神  要仁義發慈心  要信受勤奉行 挽化頹頑達理門道學研究易經研究(十七)︱易經四傳班 序卦傳上篇︱第六至十卦 陳泳宏  第十一卦地天泰乾下坤上,序卦曰:﹁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平的世界要經過履卦,安也,三陰三陽天地交,合諧、安定,一個人的成功五臟六腑都要調合得很好,不能陰陽顛倒,要會調到於早上的精神一樣好,如果吃不下,睡不著就是陰陽顛倒,各人因緣不一樣,不能每天都泰,所以要調。泰;不只是未來的太平世界。遠的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近的是;自己的身體,本性,要調到三陰三陽,要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每天要看看自己,迴光返照。  第十一卦之善因為:九二爻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包荒;寬大肚量,包容別人,體諒別人,不要計較,如每天生氣,就不能有泰的和諧。從在行愿、犧牲、奉獻要包容,包荒的境界,如你有才華、金錢、地位、口才、學識要出來奉獻,方為包荒。馮河;比如能空手打虎,空手渡河。這

Page 30: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叫匹夫之勇,你也能包容他。遐遺;代表此人能力不足,但你不會分別他是否是你的知己,不會疏遠。  朋亡;代表你不但能容納賢人,而且能因才施教。  泰卦之惡因為上六爻: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泰極否來,泰卦為太平世界,在太平天下過久之後,不知感恩,不知珍惜,不知居安而思危,如有城可登遠,而城倒了,房子火災了,倒了,流浪要尋那心中的城,要自昭明德,要踏出去,能得光明,得生機,如不能得此光,那城就倒了,就不能得泰了。  第十二卦天地否坤下乾上,序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 故受之以否。﹂  人在人生路程上,有時會遇到上面不與咱們交,師生不交,君臣不交,上下不交,都是這字﹁否﹂,上﹁不﹂下﹁口﹂,不開口若天不降雨露,上面若沒施捨恩,就得不到甘露無法沐浴在春風中。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在否卦時運,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有錢就對你好,無錢就六親不認,像這種人是否卦小人的代表,人與人要互相勉勵,互相關懷,這才是君子。  第十二卦之善因為: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包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九五爻已否運休止,謂休否也,修道如初,成佛有餘,根深柢固,泰卦好到一個皆段,會泰極否來,否卦懷到一個程度,也會否極泰來,所以要突破,此爻為成卦主,天地歸其位,乾卦第五爻而來的,否卦末期的社會,人心不古,道德觀念全無,七情六慾要惡止,不好的到此為止了,包容很多人結很多人緣才能﹁大人吉﹂其德行高。  否卦之惡因為六三爻: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包羞就是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否卦沒有交沒得氣,最不知恥的人巧言令色,不擇手段,今說立愿,明天又說忘了有立愿,這種人把小人的行經描述得淋灕

Page 31: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盡至。要找到﹁悲天閔人﹂的人太少了。讀易不是文字上,是心法,訣竅,神聖使命。  第十三卦 天火同人離下乾上,序曰:﹁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在亂世才需師尊、師母同領命來渡眾生,把天下間都當作一家人,四海之內皆兄弟,要渡回九六原人,達到圓滿,﹁圓﹂就是﹁同人卦﹂如以前的老前人輩來台開荒,孔子的周遊六國,即是聖人於眾生同人,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你得到,道、中、正、元神、門戶、真理才能天人合一曰:﹁同人,﹂不得其門而入,焉得宗廟之美,求道才能通天下之志。  同人卦之善因為九五爻: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剛學講師,或到國外開荒,其初難,哭也,先天下之憂而憂,而後有了成績就笑了,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人一定會成功,因為他有毅力、耐心,能將心比心,如武王和湯王,為離卦內明外明,明明德於天下,明此得,心會更寬、更廣。  同人卦之惡因為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受兒女私情所纏繞,不能把博愛精神發揚光大,同人有教無類,見道成道原本第二爻的見龍在田是好的,來到這裡被環境迷惑,聖人要我們同人於野,而我們卻袛會照顧自己不會關照眾生,種下業種子自私也。我們不能瞧不起別人,都能容納他人,有教無類,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此爻不是心法,他的過去都研究如何賺錢,玩、貪,到這裡就不能亨通了,同人卦五陽都好,此爻最懷,不能合其光,同其塵。   第十四卦火天大有乾下離上,序曰:﹁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火在天之上,那是在銀河以外,所以佛光可以照大千,才可稱大有,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若是咱們一般的人,你詩詞滿腹,才高八斗,學有五車,出口成章,百萬富翁,吃山珍海味,穿菱羅紡裟,住高樓大廈,如此才稱大有嗎?這是

Page 32: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凡間用的大有,不是心靈的大有。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柔得要如何得到尊位,就是天位、天道、上帝、真理得到尊位你就能上下應之,上就是形上之道,下就是形下之器,也就是天上天下,都能來去自如,達到那個境界叫大有。  大有卦之善因為六五爻: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你有錢、有口才、有名利還能誠心、盡心好比飛龍在天,經典要亨通,精神才能雲遊四海,中國最高的德行,如武王的愛百姓,你是雲行雨施,普渡眾生,不管處在什麼環境,都能安其位,每一世來都要作好。  大有卦之惡因為:初九: 交害,匪咎,艱則 咎。象曰:大有初九, 交

害也。  大有卦的世界為有錢、有學問,此時不要驕傲,更不要濫交酒肉朋友,不然三代的儲蓄一代皆空,再多的錢財抵不住一個﹁賭﹂,有才能、有車、有錢要善用,此均叫 交害。尤其現在人有退休金,務必要守好,因為處處都有詐騙 集團。  老師的話:﹁人住在一起難免會互相欺負、折磨,所以生活在一起距離愈近更要有一點禮,禮少了就會有磨擦,所以修道最注重禮節。  因為人與人之間容易起磨察互相侵害,故更要以理來規範,並以禮來對待。﹁理﹂與﹁禮﹂只是一線之隔;﹁理﹂需要有一些﹁禮﹂來潤滑,這是誠於內、形於外。﹂  第十五卦地山謙艮下坤上,序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有同人卦的兩人同心,其利斷金,才有大有的佛光照大千,有大有的德行,才能與人說謙也,如周公的一沐三握髮,禹帝的三過其門而不入,此謂謙也,大有而後若不知謙,以後就沒人要親近你了,一個艮卦的山在地中,為謙也。  謙卦之善因為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功成不居的君子,最受人尊敬,我們所說的謙是叫,禮讓,歷代被稱的君王有周公,與禹帝,方有資格稱為謙。沒有大有那來的謙,此爻是飛龍在天的人,才能達到這一爻勞心、勞力、勞精、勞神、而又能無怨尤,勞要謙,一燈能除千年暗,願四十年的不了解,四十一年的了解那也就夠了。  謙卦之惡因為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沒有大有而後,就不能都吉,要大有才能說謙卦,清靜無為才能吉,此爻是以謙之又謙的謙卑之心,自己會克己復禮,以柔道去化險為夷,謂卑以自牧也,因為動爻為明夷卦,受傷也,所以強言﹁惡因﹂,不然謙卦是六爻皆吉,沒有不

Page 33: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好的爻,其上五爻都上了,紙有你這一爻,還在這裡,謂之謙之尾。  第十六卦雷地豫坤下震上,序曰:﹁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雷出在地中,這樣叫做上下快樂,如沒機會讓你表現那會生氣,如綜卦,把它轉來,上下相對換,咱們的才能,能奮動努力發輝出來,上動,下為柔順眾人也。大家都要來跟你,﹁予﹂:我也,我現在要演小丑就像小丑,演什麼都能像什麼,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各個地方,盡其所能,上下和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豫卦之善因為九四爻: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豫卦的世界,大家都能快樂是此爻所肆,象徵著有德的大臣,率領眾陰,以行其道,六五爻言聽計從之國君,使上下都能豫樂,如婦人頭上的散髮,能整理整潔,九四爻一陽領導五陰,如推動天道的真理,把快樂佈滿全球,道傳萬國九洲,豫卦之惡因為上六爻:冥豫,成,有渝, 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  冥豫:昏迷也,得意忘形的人,黑天暗地的樂,上酒家,吸毒,賭博!坤道碰到此爻就完了,祇要快樂,管他三七二十一,完蛋了會身敗名裂。  咱們在三山坡與老 娘分離,要來時,是說我們要遊一下看看就回去,到了美麗的世界,心一動就不想回去了,在這裡醉生夢死,流浪生死,長沉苦海,我們都不知道,等到醒了,一切都是假的。  ﹁有渝﹂各位趕快把它變過來,為火地晉,光出現如變得過來,人到山窮水盡,不要緊,上面的火就有明,所以就 咎。豫卦過後就有很多人,要來跟隨你

也。苦海無邊怎登彼岸 編輯部  地球上面的海,雖是非常廣大,一望無際,到底仍是有邊際的,這苦海是什麼海?怎樣無有邊際呢?原來這苦海,乃是比喻來說的,不是其實有形體有地址

Page 34: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的海,就是人人自心中所造成的!迷則盡有,覺則全無。  迷者!就是忘了本來面目,放失,本心而不知求,一任血心識神用事,一舉念,皆屬邪思妄念;一作為,悉是違道背德,所謀既不合天理。所行自不合人情,念頭既有不正,作為自見乖張,自然事出離奇,禍生不測,事中生事,禍中生禍,節外生枝,變外生變,一波未平,萬波齊起,一憂未戢,百念齊來,心田受浪激。  苦海輒興波,日日苦悶,夜夜憂思,終歲愁眉不展,一生悶使難舒,這便是苦海。每增一念,便多一重的境界;每多一事,就增一段的伸張。念頭未當有息;苦海何當有邊,這苦海不是由人心造成的嗎?人心不死,苦海難免無邊,人心未平,雖移盡崑崙之石,這苦海終亦難填平的。故曰:迷者盡有。  覺者!就是覺悟自己原有一個本性。由天所賦,儒教稱之謂良心;道教稱之謂谷神,乃本人之元神也。果能奉此本性的元神,為中堂主人翁,每興一念,悉從良心而出,每一作為,皆連八德而行,便是率性而行,這就是循天理,合天道了。本心用事,行不離道,念頭自是公正,舉止擇乎中庸。  上順天心,下合人意,冤不結,孽不生,禍不至,福自來。種的是善因,結的是福果,自然無有憂怠可侵,那有苦悶繫心呢?誠如是,心地寬舒,意念裕如,有何事煩心?有何事著惱?燕居閑處,心地光明,夙興夜寐,神氣清和,無憂思,無妄念:方寸寶田,常為樂園,三關五內,自見昇平,無事可以生亨,無浪可以興波,那還有苦海存在呢?故曰:覺則全無,一步可登彼岸矣!  那麼這苦海與地獄,又有什麼差別呢?如上所述,苦海是由於人心所造成的。但是這﹁苦海﹂二字,世人無論誰都是厭惡的,為甚麼要自造成這樣苦海?又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世人,為了這個﹁求生太厚﹂,每一興念,便是求生、求福、求富貴、求安樂,但是求之而不得其道,是以愈求愈糟糕,要求生、而反速其死,要求福,而反速其禍;欲求富貴,而反貧賤;欲求安樂,而反苦惱。凡有計量,皆不如意,每有作為,皆不順適,自然氣憤交集,憂煩並至,心思錯綜,行為顛倒,愈急愈迷,愈弄愈壞,終至妄念橫生,氣促神通,六賊縱橫閫外,猿馬

Page 35: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擾亂心田,六神既無所主,五氣自相興波,苦海重重,波浪滾滾,罪惡孽情,冤愆災禍,悉由此中捲起來了,卒致形成地獄。  這苦海就是可比由愛河供給來的資材,再加工製造罪惡、草情、禍劫之工廠地區。地獄、就是管理在苦海中生活的人們,按各人在苦海中,所做的功過、善惡罪革、殃禍、冤愆、情賬,經十殿閻君,酌量功、罪、愆、尤之多寡輕重,判定功貪、罪罰,該怎麼懲罰?怎麼轉輪?  把苦海中來的,這些罪孽製造者,分發十八層地獄,嚴刑懲罰,以便使其飽嘗其應得的報酬。前章亦曾說過,愛河與苦海相通,苦海與地獄毗連,這乃三不離的生死密接的關連處。可說愛河即苦海,苦海即地獄,地獄即苦海,並不用強要甚麼分別呢?  妄念才興神即遷 神達六賊亂心田  心田既亂身無主 六道輪迴在眼前天然療法健康長壽十秘訣 李宜璋提供南極仙翁偈曰:健康長壽在十訣,撫摩穴道莫停歇,簡易方便隨地做,經濟實惠疾病解。  所謂的﹁健康長壽十秘訣﹂,就是﹁十分鐘的經脈摩擦健身法﹂,在此 吾又把全身穴道分為十個重點,因此﹁健康長壽十秘訣其真意也就是﹁十項健康長壽運動法﹂,這種運動法、因為非常簡易,而且隨時隨地可做,既不必買運動器材,又不必繳學費,更不必找地方,是既經濟又實惠的運動法。世人如果想健康長壽的話,何不從現在起就開始學習,保証你長壽又健康。  中國的針灸、指壓、按摩、完全是以全身穴道為主,針灸具有醫療的效果,而指壓與按摩是屬於復健的作用,但是目前沒人將它歸納起來,讓人每天實行,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只是在頭痛之時醫頭。腳痛之時醫腳,斷斷續續,因此身體便長久存在於時好時壞的狀況之下。  今天為了世人的健康長壽, 吾把世人已經忽略的簡易運動法公開,使世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實行,這就是活絡筋骨、撫摩穴道,促進血液循環。 在此 吾又把它分為十個部位:  眼(睛明穴及太陽穴)。  耳(包括後腦的鳴天鼓。  鼻(迎香穴)。  口(唇與齒的運動法)。

Page 36: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臉(顏面整個穴道)。  頸(前頸與後頸)。  胸(促進肺部的活絡)。  手(合谷穴與手背及手腕)。  腰(後腰的命門部位)。  腳(關節部位與足三里穴)。  以上十種是 吾歸納的十個部位,在這十個部位之中,每個部位在人的身上,都佔有極重要的份量,因此只要每天適當的去撫摩它,就能使此處部位的功能回復,就好像人體一樣,疲勞工作了一天,也要有睡覺休息與三餐營養的充實,又好像清潔水溝一樣,使它流暢,因此在人身上實行以上十個部份的撫摩,就是青春永駐的妙法,也是健康長壽的妙訣。  那麼要怎樣的撫摩以上的十個部位呢?就要用雙手的五指及手掌了,而且在實行撫摩之前,必先將雙手互相摩擦,使它發熱,產生靜電的作用,然後撫摩每個部位,才能見效,這點必須要做到。  現在先介紹   眼睛的部位,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實,它的周圍有,睛明穴、絲竹空穴及瞳子穴等等,(如圖一│一)這些穴道都分佈在眼睛的周圍,要保養眼睛必須每天撫摩這些穴道,只要恒心的實行,便可防止近視、遠視、亂視、結膜炎、白內障,使雙眼炯炯有神。  那麼要怎樣去撫摩雙眼,又不會傷害到眼睛呢?首先將雙手的中指(如圖一│二)互相摩擦十幾次,感到發熱之時,即刻按在雙眼的睛明穴上,然後往上兩邊眉毛的部位推開,至絲竹空穴及瞳子穴又轉到睛明穴,剛好成一個橢圓型的旋轉,轉一圈為一次,要轉廿一次至卅六次之間,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輕,則撫摩好之時,不要馬上張開眼睛,等半分鐘至一分鐘之後才張開眼睛。(如圖一│三)在還沒張開眼睛的時候,又以雙手的大拇指在太陽穴的地方作小圓圈旋轉,也是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使頭腦得到清醒的作用,這就是治療頭疼的最佳秘方,因此凡是用腦過度,或經常以藥物治療頭疼的人,不妨改用這種方法,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效果,(如圖一│四)。   實行眼睛撫摩之後,第二步的工作便是耳朵了,假如有人問你在人體之

Page 37: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中,那個器官,是不動的,你一定會說﹁耳朵﹂吧。但是別小看這兩片耳朵,其實它所分佈的穴道是最密集了,(如圖二│一)而且這些穴道也都通往全身,因此只要作耳朵的撫摩,也就相當於全身的運動了。  那麼應該怎樣去運動耳朵呢?首先將雙手的食指與中指,夾住左右兩邊耳朵的根部,然後上下來回的推拉摩擦,(如圖二│二)次數在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在摩擦之後,身體會感到暖和,這就是耳朵運動帶給身體的暖和,因此更可了解耳朵與身體的關係了。  摩擦耳朵之後,雙手的手掌將兩邊的耳朵蓋住,手指頭都朝後方的腦部,然後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用力的彈下來,此時因為兩邊的耳朵都蓋住,因此你會聽到﹁ㄉㄜ﹂的聲音,這就是道家的﹁鳴天鼓﹂,鳴天鼓對於腦部與耳部有防止老化的作用,更可預防耳鳴或是耳炎的發生及降血壓的效果。至於次數也是二十一下至三十六下之間。(如圖二│三)。   鼻子撫摩:凡是經常鼻塞、鼻炎、流鼻水鼻蓄膿的人,只要每天撫摩鼻子兩側,不但可以減輕病情,達到治療的效果,又可使頭腦清醒,因為患有鼻病的人,他的頭腦一定不清醒,記憶力一定不好,精神不能集中,讀書就會退步,因此為了要使鼻子通氣順暢,一定要實行鼻子的撫摩。怎樣的撫摩呢?也是以雙手的中指先互相的摩擦十幾下,使它產生熱量,然後即刻將雙手的中指放在鼻子的兩側,上至鼻子的上端(睛明穴)下至(迎香穴),上下來回的摩擦推動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上下來回算一次)這就是鼻子的撫摩法。(如圖三│二)。   再來就是﹁口﹂了,﹁口﹂也就是唇與齒的運動,現在先說唇的撫摩運動,唇的撫摩運動,就是上唇與下唇的撫摩,因為上唇有禾穴,下唇有承漿穴,這兩個穴道對於預防感冒,以及牙齦的浮腫、潰爛、發炎,有獨特的效果。那麼要如何撫摩這兩個部位呢?

Page 38: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只要以右手的食指與中指,按在上唇與下唇(如圖四│二),然後左右移動的撫摩,次數也是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做完之後,就叩齒三十六下,也就是張開上齒與下齒,然後好像咬東西一樣,發出﹁ㄍㄜ﹂的聲音,上下牙齒相撞三十六下,就是﹁叩齒三十六﹂的中國道家的養生之道。那麼或許你們會說,牙齒每天都在咬東西,那還須要去運動?如果有這種想法,就錯了,不信你看有些人一到六十歲以後,牙齒就開始掉了,可是中國的道家每天實行﹁叩齒三十六﹂,他們的牙齒卻仍然完好,這就是因為叩齒的力量,能深入穴道經脈,達到保健的效果,使牙齒堅強牢固的原因。所以世人不可忽視﹁叩齒三十六﹂的工作,應該每天去實行的。   臉部的撫摩。臉部的撫摩可直接滲透整個顏面穴道,達到青春永駐,返老還童的效果,只要恒心的實行,不但可消除皺紋,更可預防斑點與粉刺的發生,這是因為雙手摩擦臉部,使臉部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排除滯留於微血管的廢物,得到新陳代謝的原因。而且臉部的穴道與身體的內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撫摩臉部的益處真是不少。那麼要怎樣撫摩臉部呢?只要將雙手的手掌與手指各覆蓋在左右兩邊的臉頰上,雙手的手指頭朝內,(如圖五│二)上下來回的滑動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只要認真的實行,幾個月之後,你會發覺其中的好處,尤其對婦女來說,更是一項達到美容的法寶,世人何樂而不為呢?   頸部的撫摩。世人把交通不流暢的地方,都形容為瓶頸,可見頸部是一個重要的關口,而且是氣管、食道、動脈、靜脈、與任脈的主要通口,尤其後頸有十二經脈之中的﹁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流通。前頸部有﹁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的流通。由此可知﹁頸部﹂在人體中所佔的重要性了。尤其讀人,如果在頭腦遲鈍的時候,只要在後頸都摩擦,便能使血脈的輸送流暢,大腦又會生氣蓬勃發揮它的正常功能。那麼要怎樣撫摩頸部呢?  先說前頸部份,以左手掌張,覆蓋整個前頸的上端,大姆指朝左邊,其他四

Page 39: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根手指頭朝右邊(如圖六│一),然後手掌從上滑下摩擦,也是摩擦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  後頸部份,以右手掌張開,覆蓋整個後頸的上端,五指並攏,(如圖六│二)由上往下摩擦,也是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這就是頸部的撫摩法。   胸部的撫摩法。胸部雖然是最接近內臟的部份,但是要直接撫摩到這個部份,反而很困難,因為每個人都穿衣服,如果想解開衣服,直接以手去摩擦胸部,也是很困難,那麼唯有以雙手的手掌按在左右兩邊胸部,然後不必移開雙手,只要按在此處,做上下搖擺的動作,使左右胸部有震動的感覺,如此一來可以活絡筋骨、神經及各穴道,使肺部達到舒暢以及內臟的正常功能,因為胸部也有﹁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胃經,手厥陰心包絡經﹂,以及任脈的必經之處,在穴道方面又有﹁天池、神封、靈墟、步廓、天谿、大包、乳根…﹂這些穴道。尤其懷孕的婦女,如果能做這種按撫震動的健身法,生產後當可得到豐盛的乳汁,讓嬰兒吮食。  因此胸部的按摩是舒筋活血的法寶,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健身法。   手的部位,手的按撫法,是最方便的健身法,因為無論﹁行、住、坐、臥﹂,或室內,室外都可以得心應手的去做,所以手的撫摩是最簡單又方便的健身法。  那麼要怎樣去撫摩呢?  首先也是將兩手掌互相摩擦生熱,然後以右手手掌去摩擦左手手背,(如圖八│一)也是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再換左手手掌去摩擦右手手背也是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這是手背摩擦健身法。  做好手背摩擦健身法之後,還要做手腕的轉動摩擦健身法。  手腕的轉動摩擦健身法,就是先以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如圖八│二)然後轉動摩擦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再換左手握住右手手腕,轉動摩擦也是二十一次至三十六次之間,這就是手腕的健身法。  別小看手背與手腕的摩擦,其實它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必要之處的焦點,如果

Page 40: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要談它的穴道分佈,更是洋洋大觀,但是為了減少學識上不必要的篇幅,在此我就把他省略了。  由此可見手背與手腕的摩擦健身法,是何等的珍貴,但是世人在垂手可得的情況下,卻忽略了,反而捨近遠去仰賴藥物,真是太可惜啊!   腰的部位,就是指肚臍的正後方,也就是背部的下方,這裏有督脈的﹁懸樞、命門、陽關﹂與膀胱經的﹁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如圖九)這些主要穴道,因此經常腰酸背痛的人,更須要每天撫摩這個部位,使它發熱,然後才能促進血液循環,活絡脊椎骨髓,使它柔軟有彈性,如此一來,身體才有保障,因為脊椎骨是人體的支柱,是成人的造血機能,是督脈的通道,又是神經系統的總樞,那麼要怎樣去保健腰部呢?  也是一樣先將雙手摩擦生熱,然後最好能翻開上衣讓雙手直接摩擦後腰三十六下,使腎氣通暢,經脈活絡,如此一來長生不老之道,就離你不遠了。   腳的部位│腳部的摩擦可分為兩個地方,一是膝蓋的關節,二是膝蓋外側下二寸半的足三里。  現在先談膝蓋的部位,膝蓋是風濕痛,關節炎,神經痛的病痛之源,也是骨骼老化的前兆,為什麼這個部位的骨骼會如此的衰弱呢?就是因為膝蓋是骨骼與骨骼的接合處,所以它容易發生酸痛的毛病,為了預防﹁風濕痛,關節炎,與神經痛﹂,從現在開始,每天就要摩擦膝蓋的關節,使它能夠血液循環良好,經絡神經通暢,那麼當你年紀老了以後,保證你的雙腳能健步如飛像年輕人一樣的健康。  現在就教你們怎樣去摩擦膝蓋的關節,首先最好能坐在椅子上,然後將雙手握住雙腳膝蓋部位,作圓形旋轉的摩擦,次數為三十六圈。  再來又談足三里的部位,為什麼膝蓋外側下二寸半這個地方要稱為足三里

Page 41: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遠足三公里)由此可見步行的耐力,完全是靠足三里的功力,所以古人要遠行必須先針灸足三里,又有人稱那是使步行達到﹁不疲倦的穴道﹂,由此可知道這個穴道的重要性了,尤其對於食欲不佳,腸胃吸收不好的人,以及腎臟衰弱的人,更須要每天摩擦這個部位,保證你胃口大開,食慾正常,你就不必為了胃腸衰弱而困擾了。  摩擦的方法,也是坐在椅子上,雙手同時按在雙腳膝蓋外側下二寸半的地方,做上下來回的摩擦,次數也是三十六下。(如圖十)  以上十種經脈摩擦健身法,就是健康長壽的法寶,世人如果想使自己健康長壽,必須每天抽出十分鐘至十五分鐘來做以上的十經脈摩擦健身法,時日一久,你一定會感到健康長壽的確離你越來越近了。義和聖堂活動概況 編輯部一、活動預告  月日五聖宮祭祖  月日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菲律賓中心佛堂落成  月日銘訓集錦  月日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學界傳燈營(二天一夜)二、活動概況  月日舉辦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舉辦學界聯誼會  月、日舉辦年終悔過班(神源山) 月日舉辦學界四年教育研究班 月日舉辦年終悔過班(花蓮) 月日舉辦年終悔過班(台北)

 活佛師尊慈訓│修道十要  要修道常懺悔  要修道金線隨

Page 42: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要修道守時貴  要常巡新進追  要貧苦志莫萎  要振作能天回  要感冒藥體會 藥在自身己明蕊  要毛病改善歸  要盡義攜原回  要此訓刻心內 永遠修道師跟隨編後語  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天包含理氣象三層空間。人有靈魂屬理、魂魄和呼吸屬氣、肉體是物質屬象,同樣有理氣象,故屬一小天。人有三魂七魄,三魂為靈魂、生魂、覺魂,因有靈魂所以稱為萬物之靈。人性本性因受氣稟所拘、物欲所敝,失去了人純真天性,又因科技發達,凡人誤認為人可勝天不依天理行事,肇成業力,另有輪迴業力牽纏,因而失去赤子之心。要恢復赤子之心,讀破千經萬典,無濟於事,必須求天道受明師一點,授與三寶,始有迴天之機會。我們道親既已求道得了三寶,必須勤於參加法會入班聽道,可增強我們的靈光,強化靈光之後虔誠全力參與修辦道,就受到豐潤光明的浩然正氣,如此將上帝的慈光和吾人靈光合而為天人合一,依三寶修煉行功立德、內聖外王福慧兼修,則必能找回我失落的靈性,返回理天。  修道要從修心著手、首要掃三心飛四相,能夠看得開放得下,不執著不分彼此,處處以眾生為重。待人處事要經常以笑臉相迎,向人微笑是一種布施是無言的法施。可讓人獲得愉快的心情、激發善念拋棄惡念,由此可獲得好印象,使人易於親近,是合群的開始,是圓融的出發點,如微笑中堅持善念,則其智慧豐盈如海。  三清要財、色、業皆清。第一要財清;凡經管公私錢財、事、物,要責任負起,帳目要記載清楚完整,隨時皆可點交不致有誤,更不可有所貪瀆。  第二要色清,首重禮義廉恥。不論在道場或社會上,乾坤之間做事或閒談,雖可互相支援,但要循規蹈矩,輕聲細語,不可大聲喧嘩,更不可有邪淫之念,以持戒度邪淫。要保持距離不可有所染。第三是業清;即凡業與聖業要分清楚。應以重聖輕凡為原則,多參與修辦道可增加智慧及靈光。雖然家庭也要顧,但對聖業要全力以赴。四正是身正、口正、行正、心正。  身正;俗云: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為人衣著要乾淨整齊。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修道人要借假修真,要從人道著手,待人處事要謙恭和藹,為人應堅守五常八德,始能成人道,則天道自然達成。

Page 43: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口正;俗云:﹁人生嘴要講人,生身被人講﹂,可見為人偏重口快話不實。故修道人應改其氣稟習氣,妄言、綺語、兩舌等,即﹁非禮勿言﹂,謹言慎行外,也要清口茹素,始算得上三期末劫之白陽天使。  行正;修道要行功立德,就要棄三毒(貪瞋痴),守五戒(殺生盜取邪淫妄語酒肉),為人要中規中矩為準則,行事皆以慈悲利眾生為原則。要做到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舉一動均可當道親之範禮為原則。  心正;凡事要順眾心,心正則佛、心邪成魔。修道人心要俱有仁義心、道德心、博愛心,因天不言、地不語,要人代天宣化,天道才能普傳凡塵。人若信天、天絕不負人。只要心擁有正心、正知、正見,合乎天心,盡人道,促成天人合一,則成道有餘。  人世間有人榮華富貴,享受如夢般之生活有之,也有三餐不繼甚至乞討生活人亦有之。而今全世界有億人口,每人要討生活也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在此世間人與動物雷同。人類之間也爭生存之外,尚有天災之類風險,如火、風災、水患、瘟疫病,甚至戰爭、動物傷害等災難,隨時降臨,所以說人生活於苦海中。然而吾人六道輪迴之因果業力隨身,避之不易,所以只有求道修辦道一途,才可獲救。從此發愿了愿遵循佛菩薩之善行、行功立德、內聖外王兼修,功果圓滿終有返彼岸之一天。  活佛師尊慈訓│四心德   悟之則明   覺之則行   學之則進   修之則成 助印大德芳名錄林錦忠一五本廖士豪一本呂其財一本李鬧記 五本葉文螢 一本葉詔安 一本葉紘 一本 本刊宗旨道貫古今賴人宏 繼往開來倡道統一心渡眾脫苦海 終身捨己法舟撐闡述道學先天解 仙佛聖訓講分明

Page 44: 《義和雙月刊》第二十期目錄(年月) · Web view經典背誦專欄 選考科目(六之一)︱六祖壇經選讀編輯部 仙佛聖訓—民國年月、日 義和聖堂歲以下新道親仙佛教育班編輯部

化人心止於至善 恢復本性回自然淨化世界為清平 促進世界為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