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p14-15

2
[email protected] (MeadWestvaco Hong Kong Limited) Sustainability 到底怎樣的一個概念 ? 似乎暫 時是莫衷一是。中文方面可以翻譯為「持 續性」、「能維持性」或「永續性」等等。具 體而言,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隨著地球 人口日增,各種資源日益稀少,故此作為 現代世界的人類,我們在運用現有一切生 活所需的資源時,應該以善用和珍惜為大 前提, 避免因浪費而令我們後代蒙受資源 匱乏之苦。 任何再生資源都具有一個「循環」 ( recycling) 的過程,就以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 資源「水」為例,可供飲用或使用的食水可 以稱為「上水」,經人體吸收後排泄出來, 或經工廠生產後排出的污水則可理解為「下 水」。「下水」當然不會流入地底永遠消失 於地球表面,而是通過一個再生過程重新 成為「上水」。然而,隨著人類社會日益發 展,水資源使用在質和量方面都出現重大 變化,水的淨化或再生過程增加很大的環 境成本,例如工業污水當中所含的有害物 質可以嚴重影響四周的生態環境和居民健 康,其負面影響可以十分鉅大。 推行「可持續性」政策所面對的其中一個難 題,是「資源使用者」 (施行者)和「後果承 擔者」 ( 承受者 ) 往往不是同一個人或團體, 甚至不是同一地區或同一世代的人。這樣 便容易出現中國人所謂「黃狗偷食,白狗 當災」的現象。如何避免這種不公平的現 象,政府或具有公信力和執行力的機構, 便需要擔當一個「仲裁者」的角色,一方面 貫徹「用者自付」原則,即施行者為自己 的所作所為「買單」, 對社會環境的破壞作 出賠償;另外,更積極的層面是減少高能 耗、高污染的生產,強調綠色 GDP有助 從根本上減少資源錯配的出現。 任何一種生產都需要付出代價,環境污染 是其中一環,有產出但無投入(或稱為「代 價」或「成本」 ),是不設實際的幻想,較具 建設性的做法是做到「低投入,高產出」, 妥善運用,達至資源分配最適化。近年 在西方開始流行的「碳排放貿易」 ( Carbon Emission Trading),有助進一步通過跨地 域、跨國界的市場行為,讓不可避免的資 源損耗之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或對人類今 後整體的福祉而言創造再大的價值。 作為一家生產企業, 要生產一種成本高昂 得市場無法承受的產品,不符合商業利 益,但同時也不可以漠視企業良心,生產 可獲鉅利,對第三者帶來負面影響的產 品。故此,可持續概念,無可避免地需要 在「商業利益」、「社會成本」及「環境影響」 三方面作出平衡。一間造紙企業 ( 生產者 ) 通常會通過以下六個過程來實施可持續性 方針 ( 如下圖 ): 首先感謝香港印藝學會提供一個機會給本人就可「持續性」 (Sustainability)發表一些意見。筆者服務的一家外資紙廠一直以來 對此項目十分重視,希望能和各位讀者分享當中一二,共同為實踐 這個宏大目標而努力。 可持續性初探 原材料選擇過程 設計及生產過程 運輸及存放過程 產品使用及銷售過程 回復過程 回收及再生過程 有關每種過程當中所採取的具體措施,筆 者會在下期作詳細討論。 14 GAA_310

Upload: mine-lo

Post on 28-Jan-2016

2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Content P14-15

詢,歡迎發電郵至:new

man.chai@

mw

v.com

源部銷售經理。各位讀者如對此篇文章內容有任何查

(MeadW

estvaco Hong K

ong Limited)

商業印刷及包裝資

Sustainability到底怎樣的一個概念?似乎暫時是莫衷一是。中文方面可以翻譯為「持續性」、「能維持性」或「永續性」等等。具體而言,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隨著地球人口日增,各種資源日益稀少,故此作為現代世界的人類,我們在運用現有一切生活所需的資源時,應該以善用和珍惜為大前提, 避免因浪費而令我們後代蒙受資源匱乏之苦。

任何再生資源都具有一個「循環」(recycling)的過程,就以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資源「水」為例,可供飲用或使用的食水可以稱為「上水」,經人體吸收後排泄出來,或經工廠生產後排出的污水則可理解為「下水」。「下水」當然不會流入地底永遠消失於地球表面,而是通過一個再生過程重新成為「上水」。然而,隨著人類社會日益發展,水資源使用在質和量方面都出現重大變化,水的淨化或再生過程增加很大的環境成本,例如工業污水當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可以嚴重影響四周的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其負面影響可以十分鉅大。

推行「可持續性」政策所面對的其中一個難題,是「資源使用者」(施行者)和「後果承擔者」(承受者)往往不是同一個人或團體,甚至不是同一地區或同一世代的人。這樣便容易出現中國人所謂「黃狗偷食,白狗當災」的現象。如何避免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政府或具有公信力和執行力的機構,便需要擔當一個「仲裁者」的角色,一方面貫徹「用者自付」原則,即施行者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買單」, 對社會環境的破壞作出賠償;另外,更積極的層面是減少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強調綠色GDP, 有助從根本上減少資源錯配的出現。

任何一種生產都需要付出代價,環境污染是其中一環,有產出但無投入(或稱為「代

價」或「成本」),是不設實際的幻想,較具建設性的做法是做到「低投入,高產出」,妥善運用,達至資源分配最適化。近年在西方開始流行的「碳排放貿易」(Carbon Emission Trading),有助進一步通過跨地域、跨國界的市場行為,讓不可避免的資源損耗之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或對人類今後整體的福祉而言創造再大的價值。

作為一家生產企業, 要生產一種成本高昂得市場無法承受的產品,不符合商業利益,但同時也不可以漠視企業良心,生產可獲鉅利,對第三者帶來負面影響的產品。故此,可持續概念,無可避免地需要在「商業利益」、「社會成本」及「環境影響」三方面作出平衡。一間造紙企業(生產者)通常會通過以下六個過程來實施可持續性方針(如下圖):

首先感謝香港印藝學會提供一個機會給本人就可「持續性」

(Sustainability)發表一些意見。筆者服務的一家外資紙廠一直以來

對此項目十分重視,希望能和各位讀者分享當中一二,共同為實踐

這個宏大目標而努力。

可持續性初探

原材料選擇過程• 設計及生產過程 • 運輸及存放過程• 產品使用及銷售過程• 回復過程• 回收及再生過程•

有關每種過程當中所採取的具體措施,筆者會在下期作詳細討論。

14

綠色印藝

印藝G

AA

_310

Page 2: Content P14-15

文:余鴻建

光害嚴重 星月失輝光害又稱為光污染,是現代文明社會產生的其中一種公害,大多數發生在繁榮的大都市例如香港、上海、東京、巴黎、紐約和倫敦等,高樓大廈的強光照明和大街小巷裏的霓虹光招牌,將晚間照亮如同白晝,產生的光污染影響附近民居的正常生活。

本年三月二十八日全世界多達4,000個城市包括香港在內,響應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號召,在晚上八時卅分將主要建築物的外牆照明關閉一小時,希望全人關注光害問題和節省能源。

光害的技術性定義可分為:

1. 城市晚間的燈光影響夜空:愈來愈多的燈光將黑夜的天空照亮如同白晝,影響了晚上的星空,人類不能在城市內觀看自然星象。

2. 直射強光:沒有足夠防護的直射光,例如光束、射燈或激光表演的雷射光。

3. 侵入光:例如民居受戶外街燈或霓虹招牌光侵入,影響居民的生活。

4. 環境亂光:在環境中可能令人不適或產生意外的不規則光如車頭大燈、玻璃幕牆的反射、建築物外牆的反光裝飾及店舖的頻閃光。

5. 過度照明:室內或室外使用過量的燈光及燈飾,所以有環保團體稱之為「浪費能源照明」。

15

「綠色印藝」網頁:

eep.gaahk.org.hk

此專輯由利奧紙品印刷集團贊助

愛普生香港有限公司

CGS Publish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Asia) Ltd.贊助此專輯之數碼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