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Page 2: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角色

利率的決定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政府總體經濟角色的演變財政政策的意義與實施財政政策的政策效果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

貨幣的意義銀行與中央銀行

貨幣政策

貨幣供需與利率的決定法則與權謀

貨幣與銀行

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第五課、總體經濟政策

Page 3: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第三節 貨幣與銀行

1.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2.貨幣的定義

3.貨幣供給的特性

4.貨幣需求

5.銀行與中央銀行

Page 4: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台灣目前流通的貨幣

Page 5: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物物交換

物物交換的缺點 不易找到「互為需要」的對象。 交換物品無法切割交易。 物物交換時,任何兩樣東西就要有一個價格,東西少時還無所謂,多了就很慘。

為什麼要用媒介呢 ? 直接交換想要的不就好了

嗎 ?

Page 6: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1.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的意義 一般人都可以接受作為「交易媒介」的東西。 具有流動性。

貨幣的基本功能 交易的媒介:易於攜帶,由政府以法令強制其價值,具強制 接受性(無限法償)。 計價的標準:以「元」為共同單位,便於交易(中央銀行法 第 15條)

貨幣的引申功能 價值的儲存:可保值以累積財富。 延遲給付:普遍被接受,可用以償還債務。

指貨幣具有無限的法定支付能力。當用無限法償貨幣進行支付時,不論支付數額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絕接受。

Page 7: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銀行存款也是貨幣的一種

交易媒介就是貨幣商業上,當金額太大筆或距離太遠無法用現金交易,於是產生了銀行。

以銀行存款為媒介來完成交易,因此銀行存款和新臺幣一樣同為貨幣。

Page 8: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信用卡是貨幣嗎 ?

信用卡不是貨幣 用信用卡刷卡付帳,並沒有完成交易,只是信用卡這種借錢的工具,因為有銀行保證,商店願意借錢給你,但幾天後你還要用你的「存款」去還錢銷帳的(或用現鈔去付帳);真正的「交易媒介」還是你的銀行存款(或現鈔)。

支票也不是貨幣喔 !!

我看爸媽常常用信用卡消費與交易啊 !我看爸媽常常用信用卡消費與交易啊 !

Page 9: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貨幣與非貨幣

貨幣 非貨幣通貨 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紙幣+鑄幣

信用卡

1.用信用卡刷卡付帳,並沒有完成交易。

2.仍要用存款去還錢銷帳。

3.真正的交易媒介是銀行存款。

通貨淨額

1.銀行體系外流通的貨幣總量,指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但扣除銀行等金融機構庫存部分。

2.通貨發行額-銀行庫存現金

存款貨幣 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

支票

1.包括實際開出的那張支票都不是貨幣。

2.但支票存款是貨幣3.不是貨幣的道理與信

用卡相同。

準貨幣

1.容易轉換為狹義貨幣的金融性資產。

2.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郵政儲金+外幣存款

Page 10: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同樣是新臺幣,為什麼有的不視為通貨 ?

目的不是作為交易媒介,則不視為貨幣

金融機構庫存的新臺幣,主要目的是作為存款取款之用,不是作為一般的「交易媒介」之用,故不是貨幣。

為什麼要扣除金融機構庫存的部份呢 ?

Page 11: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第三節 貨幣與銀行

1.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2.貨幣的定義

3.貨幣供給的特性

4.貨幣需求

5.銀行與中央銀行

Page 12: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貨幣的定義

根據流動性高低,貨幣的定義有狹義 (M1)與廣義 (M2) 之分 :

M1A= 通貨淨額 + 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 最常用 )

M2=M1B+定期性存款 + 外匯存款 + 郵政儲金

M1

M2

具有交易媒介功能,流動性較高

具有價值儲存功能,流動性較低

Page 13: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廣義: M2 = M1B +定期性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

0 2 4 6 8 10

M1A

M1B

M2

M1A+活期儲蓄存款

通貨淨額+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M1B+準貨幣

Page 14: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動動腦:

請判斷下列何者是貨幣? ( A )支票 ( B )信用卡 ( C )電子貨幣 ( D )銅板ANS. ( D )

Page 15: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動動腦:哪一項資產的流動性高?

Ans.貨幣>股票>基金>土地

Page 16: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第三節 貨幣與銀行

1.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2.貨幣的定義

3.貨幣供給的特性

4.貨幣需求

5.銀行與中央銀行

Page 17: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3.貨幣供給的特性:短期內貨幣供給量固定

中央銀行是貨幣的供給者,貨幣供給量是固定的,貨幣供給線 MS就成為一條垂直線。

Page 18: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第三節 貨幣與銀行

1.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2.貨幣的定義

3.貨幣供給的特性

4.貨幣需求

5.銀行與中央銀行

Page 19: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誰是好野人?

1.身上有現金的請舉手?2.選出現金最多的三位「好野人」3.請問三位好野人:現金要做什麼用途?

Page 20: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4.貨幣需求

(1)凱因斯認為貨幣是一種財富,具有高度的流動性,人們基於三個動機產生對貨幣的需求—

【 交易 】:應付日常生活消費或經營,受所得影響

,高所得者比低所得者持有更多貨幣; 反之,所得減少時,持有貨幣的數量也 會減少。 【 預防 】:應付突發狀況,受所得影響。 【 投機 】:貨幣可隨時變換成其他資產,以賺取 資產的利息或利潤。受利率影響,當 利率上升時,人們減少貨幣需求;當 利率下跌時,人們增加貨幣需求。

Page 21: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結論:綜合以上三個貨幣需求動機,可知貨幣需求 同時受到所得與利率水準的影響。

→ 凱因斯發現,貨幣需求受到【 所得 】和【 利率 】

的影響。 所得愈高,貨幣需求愈高; 利率愈高,貨幣需求愈低。

Page 22: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利率與貨幣市場的需求

縱軸 i 為利率水準, 橫軸 M 為貨幣數量, MD為貨幣需求線。 貨幣需求曲線顯示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不同利率下,人們所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

貨幣需求與利率水準呈反向的變動。

利率與貨幣數量需求關係。

利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Page 23: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4.貨幣需求— (3)貨幣市場均衡

凱因斯認為在貨幣市場上,當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時 (E 點 ) ,表示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此時均衡的利率水準為i0。

貨幣需求線與貨幣供給線的關係

Page 24: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中央銀行利用貨幣供給量來改變利率水準

1.央行增加貨幣供給量→ 利率下降:

Page 25: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2.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量→ 利率上升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量

Page 26: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補充:流動性陷阱

利率很低時,增加貨幣量也不會再使利率降低,貨幣需求呈水平線。

此時人們不願持有債券而只願保有現金,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失效。

流動性陷阱

Page 27: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第三節 貨幣與銀行

1.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2.貨幣的定義

3.貨幣供給的特性

4.貨幣需求

5.銀行與中央銀行

Page 28: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1)銀行的功能

銀行營業的主要內容: 提供貨幣服務,扮演貨幣資金的中介角色,利用不同存放款商品來滿足各種存款人與貸款人的需要。

目的:獲取利潤。 銀行的放款項目:將收到的存款貸放給需要用錢的顧客,如房屋貸款、信用卡等【 「先消費後付款」 】的情形,銀行對各種放款所收取的利息就是銀行的收入來源。

銀行的其他服務:代收各種租稅稅捐、外幣兌換等。

Page 29: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存款 放款

存款準備

還款支付借款利息支付借款利息

4%4%

領回

支付存款利息支付存款利息2%2%

存款人 借款人

Page 30: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2)銀行與中央銀行的比較

銀行

定義 辦理存款、放款業務,並以放款利率【 > 】存款利率的利息差額來賺錢。

客戶 自然人或公司行號

功能及任務

隨時有錢領 銀行接受存款後需在保險櫃庫存現金,以備客戶的不時之需。

部分準備制

1.緣由:銀行若百分之百庫存客戶的存款,就不能付給客戶存款利息,因此銀行要另謀財源。

2.銀行將客戶存款拿去貸款,再從貸款利息收入中,拿一部份作為客戶存款利息。

Page 31: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部分準備制與擠兌

銀行接受存款後 一部份現金庫存,應付需要用現金的存款人。 一部份貸款出去,賺取貸款利息,獲利與支付存款人利息。

擠兌 存款人對於存款銀行產生信心危機,所以一窩鋒將錢提領出來,稱為擠兌。

Page 32: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2)銀行與中央銀行的比較

中央銀行(隸屬於行政院)

定義管理一國貨幣及金融,而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全國最高金融機構

客戶一般【 銀行 】與【 政府 】

功能及任務

銀行的銀行 一般民眾所領的錢是中央銀行所發行,而銀行錢不夠時,可向中央銀行借款。

政府的銀行代理銷售政府公債、推動【 貨幣政策 】達到政府穩定金融與物價的目的,負責保管國家的黃金與外匯存底。

監督管理一般金融機構 規定一般銀行的法定準備率。

Page 33: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補充:我國金融業務檢查機關

1.中央銀行2.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金管

會 )

Page 34: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補充:中央銀行的經營目標

根據我國中央銀行法規定,中央銀行經營目標有四 ︰

1.促進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為商業銀行最後的資金融通者 。

2. 健全銀行業務。 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對各商業銀行的營運情況進行了解與查核,以確保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

3. 維護對內與對外幣值之穩定。 根據國民對貨幣的需求量,決定發行貨幣的數量,以保障幣值的穩定,避免物價波動。

4. 協助經濟之發展。

Page 35: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Page 36: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2.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金管會 )

93 年 7 月設立,有檢查銀行相關業務的權限。有鑑於國內原金融集團跨行合併或異業結盟日漸增多,為實踐金融監理一元化目標而成立。

金管會主管金融市場及金融服務業之發展、監督及管理。

金融市場:包括銀行、票券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及金融衍生商品市場、保險市場。

金融服務業:包括金融控股公司、中央存款保險公司、銀行業、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等

Page 37: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補充:微型貸款及鄉村銀行

創辦人:孟加拉的 尤尼斯 (Muhammad

Yunus) 因此獲頒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獎。

圖照來源: http://www.businessinnovationinsider.com/Muhammad%20Yunus.jpg

「一貧如洗的人也可以改變世界」

Page 38: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緣起:蘇菲亞( Sufia Begum)的買賣

蘇菲亞窮到沒有任何資金或資產,必須借錢才能有工具製作竹製品,但合約上規定蘇菲亞必須用固定的價錢把她的產品賣給債主。

Page 39: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蘇菲亞向債主借了 5 元孟加拉幣 (約新台幣 68元)……

蘇菲亞買了材料和工具,努力編織竹器

債主依契約約定,以 5.5元買走竹器

結果:蘇菲亞只賺到孟加拉幣 5 毛 ( 約台幣七元 )

Page 40: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尤尼斯的想法如果蘇菲亞自己有 5 元孟加拉幣,她就可以較好的價格賣出自己的產品……

Page 41: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隔天尤尼斯請學生幫忙列出一張在村莊中,像蘇菲亞一樣的人的清單。一週後,這份清單顯示這村莊裡,共有 42個這樣的人。

於是尤尼斯把 856美元分給這 42個人,交代他們先還給債主,再盡量把產品賣得好價錢,游刃有餘的時候再把錢還給他。沒想到,每個人都還錢了。

Page 42: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做法: 1976年說服孟加拉銀行成立鄉村銀行提供小額貸款給窮人創業,以改善其經濟條件。

1983年,鄉村銀行正式成立。直到 1998年,銀行總共借出 23億美元給 2 千 3 百萬戶家庭,還款率高達 98%。貸款者中,有 93%都是女性。

在歐、亞、非、美各洲,總共有超過 60個國家複製農民銀行的模式。

台北縣政府也於 97年 6 月開辦低收入戶的信用貸款。

Page 43: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6.應用練習

( ) 1.下列何者不是貨幣? (A)支票存款 (B)信用卡 (C)活期存款 (D)定期存款。( ) 2.臺灣的金融業務檢查機關目前採雙軌制,除中央銀行外, 另外一個單位是? (A)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B)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C)財政部 (D)經濟部。( ) 3.假設某國規定法定準備率為 0.25,當甲銀行有 2000萬

存款時,最多只能貸放出去多少錢? (A)1000萬 (B)2000萬 (C)1200萬 (D)1500萬。

B

A

D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