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2017年3月21日 4责任编辑 徐露筠2017年3月21日 余杭教育 之南苑街道篇1 责任编辑 徐露筠

    临平一小 拓展课程添精彩给学生留下幸福的童年回忆

    临平一小依托“人文修养”“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科学探究”“实践体验”

    “国际理解”等六大课程群,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从而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健康成长。六大课程群领域中,各个课程群结合学校情况来建设课程。健康课程群开设快乐篮球、炫酷足球、绳采飞扬、动感拉丁等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艺术课程群开设剪纸艺术、陶艺坊、舞时舞刻、小浪花合唱等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的兴味;人文课程群开设印象西湖、百年校史、国学馆、良渚神韵、故事大王等课程,用经典雕琢儿童心灵,培养家国情怀和世界情怀;实践体验课程群,将健康生活、传统佳节、公益活动等引入生活教育,拓宽创新活动的基础平台,以小公民的角色实地体验,了解社会各服务单位的工作,参与社会管理。

    针对六大课程,学校设置了经典诵读、悦读越美、家长讲堂、头脑风暴、国际理解、班级聊吧、少儿足球七大课程。这七类拓展性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分为两种,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型开展与实施,其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与实施。

    临平一小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到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学习特点,专门进行了课时长短的设置,如低段《经典诵读》,考虑到低段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经典诵读、阅读、趣读的能量消耗较大等特点,安排20分钟课时长度。其次,课程设置中突出临平一小独特的课程特色。临平一小是全国书法实验学校,书法是学校的传统特色。临平一小的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坚持每周一节的书法课。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开始学习毛笔书法。在这里,几乎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都能练得一手好字。

    新学期伊始,临平一小的孩

    子们带来了自己的寒假拓展课程

    成果。学校还开展了成果展,为

    孩子们互相了解与学习各自的假

    期拓展课程成果提供了平台。

    寒假拓展课程成果展是“小

    浪花”拓展课程的一部分。临平

    一小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

    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

    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

    革给了临平一小更多的课程开发

    的自主权。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

    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小浪花”

    文化特色,构建了基于儿童核心

    素养的“小浪花”拓展课程体系。

    平时一些传统的活动,如开

    学典礼、军训、传统节日,临平一

    小都开发成了拓展性课程。据了

    解,临平一小“小浪花”拓展课程

    实施后,孩子们对于上课的积极

    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如此一来,入学的新生能够

    更快地融入学校生活。“小浪花”

    给学生们留下幸福的童年回忆,

    也为孩子寻找一条适合发展之

    路。

    近年来,临平一小始终坚持以师为本,做到“1+1”。学校全体教师参与选修课程教授,每位老师做到“1+1”,即教好一门基础学科,创建一门选修课程。临平一小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师资队伍,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的保障。并且,学校健全评价制度,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其次,临平一小积极加强与机构合作,实现“双赢”。一些社会机构有比较多的专业教师,如文化馆、青少年宫、文联、科技馆等,临平一小先后与文化馆等机构建立了“故事演讲基地”

    “书法培训基地”“曲艺进校园基地”,使得一些专业老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授课。最后,临平一小积极开发家长资源,成立了公益讲

    师团。临平一小作为区内的是百年老校、地区名校,历年来,学生家长中人才可谓卧虎藏龙。因此,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向全校家长发放《家长公益讲师团招募启事》,聘请有特长、有意愿、有精力、有热情的家长担任讲师,为学生讲授课程。

    此外,学校各部门积极启动联动管理模式。教务处全面实施夯基础,主要负责“实施”,从“设想”到“实践”,把种种“可能”变成

    “现实”。时间安排、课程设置、选课操作、常规管理、资料收集等,全方位运作,使拓展课程真正落地;科研处职责是“研发”,在实践的过程中,有部分课程脱颖而出,科研处指导这些课程把经验进行提升,进行教材开发,打造出临平一小“精品课程”。同时,引

    导教师做好课程规划,建立课程发展目标。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德育处的职责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通过“课程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提升自信,提高兴趣。同时,通过展演,增进学生对各门选修课程的了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课程。

    临平一小在拓展课程建设中,对课程基础、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一系列基本做法。未来,临平一小将不断探索和实践,真正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需要,更加体现学校特色,更加彰显学校文化。

    新学期,临平一小一年级的新生们迎来了一节特殊的课程:《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化篇、校史篇、校貌篇和适应篇。课程内容是让新生们认识学校校旗、校徽,学唱学校校歌,参观学校,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每周计划表等。这种有趣的拓展课程的实施,相比于原先普通的新生入学仪式,更能让这批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可爱的新生,了解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校园的美丽,更加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开学第一课》只是临平一小拓展性课程的缩影。近年来,临平一小基于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遵循“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课程权利,让每一门课程都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让每一类资源都得到充分开发”的课程理念,整体构建我校的拓展课程体系,开设了故事大王、跆拳道、乒乓球、日语、拉丁、七巧板、机器人等 56门拓展性课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班级报名学习,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每周学校的拓展课程活动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这些百花齐放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充分激发了临平一小学生们的潜质,孩子们在拓展课程中充分展示个性,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力图贯穿学生一切在校活动,除上课时段外,学生晨读、快乐午间等均设置学生自主服务课程,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自主颁发浪花少年标志。其他课程的评价过程也都结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与测量,评价学生在拓展性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与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描述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提出进一步研习本课程的愿望;学习同伴通过相互鼓励,肯定在学习中的收获,指出学习中的不足与遗憾;家长评价学生在课程中需要进行家校合作部分的学习情况;社区活动中学生学习有关课程的情况,由社区志愿者根提供评价依据材料。学校教育各方力量在评价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拓展课程的评价提供丰富的支撑材料。

    2016年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综合版画课程综合版画课程

    非洲鼓课程非洲鼓课程

    围棋课程围棋课程

    省教育厅韩厅长参观拓展课程省教育厅韩厅长参观拓展课程

    ““少儿咏春少儿咏春””课程课程

    给外聘教师颁发聘书给外聘教师颁发聘书

    ““翰墨书香翰墨书香””课程在书画节展示课程在书画节展示

    ■ 通讯员 吕婷 记者 王杨宁

    开设﹃小浪花﹄拓展课程培养学生个性化成长

    创生课程资源注重过程评价

    优质的师资保障 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

    余杭教育 之南苑街道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