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2018 年5月26日 星期六 县域观察 撑起一片蓝天 · 新视野 2018 年5月26日 星期六 4 县域观察 主编 周冲 编辑 周君帅 韩涵 视觉编辑 秦岩 电子信箱

新视野 2018 年5月26日 星期六

□主编 周冲 编辑 周君帅 韩涵 视觉编辑 秦岩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县域观察

社址:济宁市洸河路22号新闻大厦 邮政编码:272017 电话:2343393(综合办公室) 2343207(总编办公室) 传真:2343334 发行热线:2343593 广告许可证:2720004990002号 月价:40元/份 印刷:济宁日报社印刷厂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张景堂 顾兴殿)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邹城一中把诚信考试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倾心打造诚信考试品牌,让诚信考试为师生诚信人生铺路。

该校以高考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诚信考试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规矩意识、自律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打消种种顾虑和念头。以考风促学风,带着诚信迎考,增强自主学习动力,养成诚信习惯,让作弊毫无空间。

邹城一中全力打造诚信考试品牌

■本报通讯员 张成

近年来,邹城市紧紧围绕“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要求,通过整合司法行政资源,拓展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惠民、人民调解安民、法制宣传育民、法律服务便民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实体平台

该市司法局顺利完成了司法服务中心的搬迁和功能提升,服务中心投资400万元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办理等服务项目,采取指引、咨询、受理、投诉、办

理等服务方式。服务大厅采取“前台后厂”模式,科学划分了引导区、等候区、服务区和接待区。在等候区设置有分导台、触摸查询一体机、法治图书角、LED显示屏等,触摸查询一体机内有法律知识和服务流程,群众可以自行查阅学习;法治图书角摆放各类法律书籍、期刊及报纸,供群众免费阅读;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法律知识、法治动漫等,让群众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分导台由群众按照所抽的号码顺序在等候区等候服务。服务区开设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148法律服务热线、公证预约办理等7个服务窗口,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邹城特色的公共法律标准化品牌。

法律顾问覆盖城乡

该市出台了《关于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由司法局牵头,5个律

师事务所16个法律服务所参与,74名律师138名法律工作者与全市58家企业895个村签订了法律顾问聘任合同,16个镇(街)均成立了法律顾问团,实现了政府、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挥律师、法律工作者专业优势,为政府、村(社区)决策当好依法行政的“高参”。通过落实每月驻村,定期送法上门,开设法制讲堂,提供法律咨询,引导和帮助村(社区)提升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决策水平。

公共法律服务运行规范

该市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接待、咨询、来电、来访记录等业务台账登记工作,并将相关数据按规定及时录入法律服务信息系统。根据律师的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建立点援律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在受理申请区提供律师花名册。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服务中心设置了服务区、管理区、等候区、谈心室和法律图书角,开通了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在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办案过程中,收集整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大规模上访

事件的矛盾纠纷信息,每季度总结分析情况,形成咨询接待舆情分析报告,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通过使用意见箱或质量反馈卡等评价措施,对法律咨询和申请受理等岗位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测评,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有力

该市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依法治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大局,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健全完善了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工作经费给予保障。去年投资400万元建成了600平方的高标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束镇和峄山镇各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高标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公益性法律服务、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信访案件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完善了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了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法律服务。

撑起一片蓝天——邹城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近年来,邹城看庄镇坚持乡村振兴理念,确立了“文化+旅游”的特色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举办土豆文化节和乡村马拉松观光大赛等活动,宣传优势产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推动文旅融合,增加群众收入。图为5月20日举行的该镇第二届村级马拉松大赛一景。 ■通讯员 王佳眉 摄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孙平 王守银 时帅旗)近年来,邹城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破损山体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不断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矿法》颁布日、世界地球日和全国土地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土资源基本国情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不断增强矿山企业和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编制专项规划,明确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目标。按照该市矿山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现状,科学编制《关闭矿山恢复治理工作规划(2018年至2025年)》,详细调查摸清全市破损非煤矿山情况,明确治理任务目标、时限和要求,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严格监督管理,切实督促矿山企业履职尽责。组织专家入矿检查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资金、土地复垦费缴纳等情况,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结合破坏现状,积极开展破损山体恢复治理

工程,确保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治理任务。

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破损山体恢复治理。成立了破损山体恢复治理工作专班,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积极推进工程治理,完成了大束镇云山、卧虎山、白塔寺盘龙山和城前镇东山4个矿山复绿工程。全力推进石墙镇犁耙山、郭里镇侍玉山、峄山镇牙山等7个历史遗留破损山体和鑫山石材、城前镇南沃采石厂、香城镇南羊皮采石六矿等6个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邹城强力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近日,邹城郭里镇在6个试点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推进会议,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图为上镇村投票选举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会。

■通讯员 高远远 摄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韩强 吴凡伦)近年来,邹城市白塔寺村作为大束镇产权制度改革的先期试点,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拿土地入股参与集体经济建设。村民变股民,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了共同富裕。

依托优势谋发展。该村素有种植苹果的基础和优势,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白塔寺苹果”就曾是远近闻名的济宁市12种果蔬名品之一。家家户户都是果树管理行家里手,600亩优质苹果园一度给村里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2014年底,该村因修高铁连接线集体搬迁,200多户人家住进了新型社区,村民居住环境一夜之间步入了小康生活。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村里却没有集体经济,想维持村民的好生活,就必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多次讨论商议,决定重拾种植苹果传统产业,发展精品苹果。

让集体资产“活”起来。该村现有人口1037人共266户,经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

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815人共245户。合作社总资产265万元资源1367.2亩,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5人监事会成员3人。作为量化资产总额,配置815股每股资产份额为3257.45元,每股资源份额为1118.92平方。

经村“两委”及合作社成员代表的商议决定,采取成员拿土地入股年底保底分红的模式发展集体苹果产业。每名合作社成员可以拿0.5亩的确权土地自愿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享受每年每亩不少于1000元的保底分红。另外,该村还成立了山东白塔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中46%的利润直接分配给股民,54%的利润属合作社集体所有。经成员代表大会一致研究通过,该公司把每年获得利润收益的30%当作分红发给合作社成员,另外24%用作村里的发展基金,让村民最大程度地分享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回首30年前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改革,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现在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体现

集体经济优越性的同时,再次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以前集体资产对该村民来说感觉没有多大关系,现在集体资产都变成了股金,村民都变成了股民,有了话语权,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尤其是果园的管理和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白塔寺精品苹果产业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原有耕地和果园加上旧村复垦,该村已发展有机苹果500余亩,计划到明年底累计发展果园面积将达到1000亩。果园采用生产机械化和肥水一体化的现代化种植模式,全部采用有机肥料,选用国内最先进的M9和T337自根枮枮木,品种为永红二号、龙山红和美国粉红佳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白塔寺村尝到了甜头,共享了发展红利。建立了合作社代表微信群,实时动态发布合作社的各项收入支出,每月定期将财务账目汇总后发到群里,并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上,让每个成员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真正的做到“当家做主人”,行使产权制度改革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白塔寺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新活力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王茂征)今年以来,钢山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目标导向树标杆、结果导向促落实,以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完善组织领导,层层夯实责任。该街道成立了有4名科级领导的工作专班,专门负责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充实了5名精干人员,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将街道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居捆绑一体化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向各村居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悬挂打击非法上访宣传标语100余幅,通过各村广播和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依法有序信访,引导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诉求、理性维权。实行领导接访,提高案件化解率。该街道班子成员在信访办轮流值班接访,对接访事项采取重点约访和带案下访等方式,深入村居找准不稳定因素根源,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群众队伍建设,做好社会面防控。广泛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力量,发现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及时上报,并会同社区、街道及相关单位做好劝解、化解和处置等工作,成立了由500余名密切相关的热心社会治安的群众组成三支队伍构成治安志愿者巡防队,构建起覆盖全街道、点线面相结合的群防群治守护网。

钢山街道创新引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蒋慧 李宗君)近日,中心店镇坚持防控结合,成立宣传、岗哨、督导和保障四支队伍,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成立宣传队伍,出动3辆秸秆禁烧宣传车,分东、中、西三片进行无缝隙全覆盖的宣传,在主要道路和主要区域悬挂禁烧横幅宣传标语500余条。与农户签订禁烧承诺书,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镇教办印刷禁烧明白纸发放给全镇中小学生,共同营造禁烧的良好氛围。成立岗哨队伍,集中采购固定岗值班用具,明确各村值守点、值守人员及包片村庄干部,设立固定岗91个流动岗100个在田间地头全天候监控,全体禁烧人员佩戴袖章上岗巡逻,确保联系畅通。成立督导队伍,组建3支32人督导巡查队伍进行24小时督导巡查,实行双向签到制度,督导办事处村禁烧工作的落实、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到位情况,每天进行情况通报。成立保障队伍,镇成立了应急队伍,6个办事处分别配备洒水车和应急分队,随时处理突发状况。各村成立清理专业队伍人员,及时清理沟边路边的麦秸,杜绝隐患。

中心店镇成立四支队伍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唐涛 张亚伦)近年来,香城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迅速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该镇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了香湖湿地二期工程,新建红叶林湿地10万平方米,栽植灌乔木18万株,形成了香湖公园、仁和广场、怡园植物园“一心两园”的生态休闲场所。投入600多万元对龙山路、临荷路东延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镇驻地形成了“路成环、林成带、水成片”,提升了小城镇生态美化功能。积极推进一街一景、绿色通道和围村林等村庄绿化工程,完成村庄绿化提升63个,栽植各类苗木25万多株,建成了省级森林村居2个和生态文化村2个,发展农田林网1.2万亩。实施了泉山、邱庄、龙山、枣园、大河滩

“五个片区”退耕还林建设,发展大樱桃、葡萄、黄桃和猪牙皂等种植1600亩。发展了老龙湾梨园、青青果岭、泉山观光园和趸利生态园等一批林果示范园,逐步引导现代农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香城镇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近日,兖矿集团鲍店矿暖心志愿者走进邹城太平镇敬老院为老人送上了食品和慰问品,并开展了理发、包水饺和健康查体等活动。 ■通讯员 王永 刘云 摄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高秀亮)近日,北宿镇迅速开展“全覆盖、大走访、心贴心”活动,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该活动以党建为抓手,督促包村领导和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到农户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做群众的知心人。建立了镇级、办事处、村居自上而下的三级工作体系,层层传达工作精神,积极开展走访活动,确定每月的主题党日为集中走访日。通过发放联系卡、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倾听民意诉求。明确目标,确保工作实效。镇下派工作队联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建设法治北宿,第一书记在行动”宣传走访活动,第一书记、法律顾问深入群众家中宣传法律知识,同时,重点对闲置、租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积极排查矛盾纠纷,注重从源头上化解村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展“薄弱村”清零行动,设立了200万元的“第一书记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第一书记带资金、带项目精准扶持“薄弱村”发展,组织18个村居书记、8个企业支部书记对10个“薄弱村”达成帮扶带动协议,推动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北宿镇开展大走访提升群众满意度

近日,邹城凫山街道计生协会举办了以“会员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庆祝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8周年。

■通讯员 王勇 摄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王霞)近年来,峄山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多种形式贴近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围绕难点出谋划策,推动工作再上新水平。

着眼基层工作“重点”。为推动环境保护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辖区内主要河道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合理化整改提升意见和建议5条,实现了境内河道水域水质的显著提升。聚焦农村工作“难点”。针对镇驻地和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4名人大代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向镇政府提出了《关于强化镇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12条建议》,被镇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有效维护了镇村环境的整洁有序。紧贴群众需求“热点”。在“双联”活动中,人大代表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改进政府工作提供了具体详实的资料。

峄山镇多举措推动人大工作上水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