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300平方米展厅 浓缩重庆70年发展成就 · 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今年3月发布的 《中国单轨交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重庆是我国首座成功建设和运营城市

亮点

亮点

亮点

亮点

亮点智造

智能车间每两分钟可下线一辆车

在中岛展台上,一辆银色的“长城炮”皮卡车模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记者的目光——这是长城汽车的首款高端豪华皮卡,被业界视为中国皮卡走向高端的一个标杆。

今年8月,历经14个月建设,长城汽车永川工厂在永川国家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正式竣工投产,“长城炮”皮卡下线上市。

“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全部采用标准化全自动生产线!”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孟树杰介绍,基地具备每两分钟下线一辆车的造车能力,顾客从下单到提车的周期将确保不超过一个月。

汽车产业是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长城汽车永川工厂成为今年市经信委认定的第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其竣工投产为长城汽车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磅武器”,这不仅对长城汽车公司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重庆汽车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长安汽车首款跨界SUV——长安CS85的车模也被放置于中岛展台之上。这是腾讯与长安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智能网联汽车,车主不仅可享受到QQ音乐、腾讯电台、王者荣耀语音等腾讯独家优势资源和服务

生态,还能体验智能人机交互、听服务、车载地图、社交出行、用车生活等5大类服务。目前,长安汽车已有3款车型搭载腾讯开发的TINNOVE车联系统,分别是 CS35 PLUS、CS75 PLUS和CS85 COUPE。

“腾讯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与重庆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有着高度的战略契合。”在去年8月举办的首届智博会上,腾讯宣布西南区域总部落户重庆。时隔一年,腾讯公司副总裁、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表示,重庆是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以及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城市。在重庆汽车产业重塑过程中,腾讯会全力为重庆汽车行业提供成熟、完善的车联网整体方案,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创新

人工心脏新上市

9月1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重庆市经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永仁心”人工心脏获批,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植入式心室辅助产品正式上市销售。

在展示活动中,“永仁心”也被放置在展台之上。重庆永仁心公司董事长张本焱介绍,截至今年9月,“永仁心”人工心脏已实施了15例临床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健

康,无装置相关严重并发症,被国外学者誉为“全球最佳临床实绩”,从而获批提前注册上市。

人工心脏是利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机能,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适用于中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是代替心脏移植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此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拥有该成熟技术,我国尚无同类上市产品。

目前,重庆永仁心公司已同国内多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和大型医疗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将于10月在北京开展医护专业培训。预计该产品明年将实现数千万元销售额,5年内将突破20亿元。

在汽车模型一侧,放置着12英寸的晶圆片。去年末,亚洲首款12英寸半导体芯片在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园区的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量产。

重庆万国是亚洲首家集12英寸芯片及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功率半导体企业。相较于常见的8英寸的功率半导体,12英寸的晶圆片在效率上具有更大优势。重庆万国半导体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而言,12英寸芯片比8英寸芯片效率快1.8-2.4倍,通过封装测试后可根据需求生产出不同的芯片产品,其中最小的新品体积仅1平方毫米,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及功率器件领域,包含通讯、消费电子、电脑及工业自动化应

用等方面。随着重庆万国项目落地开花,将

有助于重庆打造国家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促进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从笔电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终端的全产业生态链布局,同时将积极带动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液晶显示器、笔电、智能手机等的快速发展。

人文

大足石刻书中寻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在展示的实物中,一套深灰色外壳的《大足石刻全集》十分引人注目。

不久前,《大足石刻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这部历时14年打造的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大足石刻现存状况的考古报告,首次忠实再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5万多尊造像的真实面貌。该书集文献、影像、科考测绘于一体,共11卷19册250余万字,同时收录拓片、测绘图、航拍图等1万余幅。

这套全集还首次对大足石刻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5处石窟(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整理,为600多个龛窟的造像留下了客观真实的“身份证”。这些“身份证”中收录的测绘图、摄影图片等信息,把这些石刻造像的历史风貌和真实现状永远留存下来,

将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国针对一个大型石窟群

编写的第一部全面的考古报告集。面对这部鸿篇巨制,著名石窟考古学家丁明夷先生称赞它是“堪称国内石窟考古报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代表着21世纪大足石刻研究的新成就”。

罗中立的两幅油画《父亲》和《春蚕》也悬挂在序厅。这两幅创作于上世纪 80年代的油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在任何年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都深深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作品下方,西南大学蚕基因图谱计划培育出的彩色蚕茧与油画相互呼应,颇为有趣。

城建

轻轨穿楼蜚声海外

轻轨穿楼的场景通过模型展示了出来,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被生动地展现。在这个热门打卡景点的背后,反映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庆这座城市带来的脱胎换骨、日新月异的变化。

轨道交通一直是引领重庆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单轨交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重庆是我国首座成功建设和运营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城市。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运营总里程达到98.45公里,其中3号线总运营里程为67.09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座式

单轨交通线路。目前,重庆已创立了完善的跨座

式单轨交通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形成了从技术研发、规划设计、车辆及系统设备制造集成、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国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链。现在,重庆单轨交通已成功走向了韩国、印尼等国际市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单轨交通海外项目的开展。

生态

“鸟中大熊猫”来越冬

照片,是发展的见证,也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展板上,一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秋沙鸭从长江支流綦河水面捕食的照片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动物,数量极其稀少,被誉为“鸟中大熊猫”。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市曾偶然发现过中华秋沙鸭。

随着我市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华秋沙鸭前来我市越冬,我市已成为全国第七大中华秋沙鸭越冬地,并开始对其加强保护和调查。

5CHONGQING DAILY

2019年9月 12日 星期四编辑 李薇帆 美编 乔宇

本报讯 (记者 陈钧 颜若雯)9月1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来自31家媒体的60余名中外记者竞相提问,聚焦报道。会前会后,他们在序厅饶有兴致地观看展板和实物展品,不时提问,仔细记录。他们欣喜地看到,伴随新中国的发展,重庆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让这座老牌工业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重庆工业转型升级成果斐然,让人刮目相看。”在新闻发布厅前的序厅,新华社记者潘旭对展出的工业产品赞口不绝。潘旭的老家在贵州遵义,他从小就听闻重庆的工业制造水平领先西部,非常关注重庆这个

“隔壁邻居”的发展,“以前,重庆工业

给我的印象主要是汽车制造,那时候不仅是遵义、包括贵州省会贵阳在内的其他城市,都常常能看到重庆制造的长安汽车。”

最近几年,潘旭注意到,重庆工业制造类别越来越丰富,产品越来越高端。在序厅展示现场,他对重庆展示的国内首款人工心脏,以及汽车变速箱齿轮加工自动生成线(模型)赞不绝口。看完这些展品,潘旭再次更新了对重庆工业水平的认知,称重庆

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展板上一张中华秋沙鸭从长江支流綦河水面捕食的照片,吸引了光明日报记者杨旗的注意。“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能拍到它很不容易。”了解到重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后,杨旗说,两江环抱的重庆水资源丰富,守护好两江碧水意义重大。此外,重庆也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如何保护利用好丰富的自

然与人文资源,彰显出公共利益、长远利益,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我将持续聚焦重庆这方面的工作,期待能够见证这座城市的进步。”

在发布会的提问环节,经济日报记者祝君壁多次举手。接过话筒后,她提出了一个与经济相关的问题。她表示,这场发布会让她对重庆70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重庆经济综合实力有很大提升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在脱贫攻坚方面,重庆

攻坚克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这些亮点都让她真切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的变化。

“重庆的轨道交通有多少公里?”“像这样的轻轨穿楼场景有几处?”在轻轨穿楼场景模型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晋驻足良久,还请来布展工作人员采访录音。“火锅、榨菜、夏布……重庆的知名度很高,从吃到穿,输出的地方文化很有特色。”李晋细数起他所了解的重庆特产,并特别

提到了智能制造,“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如何借助优越地理位置、借力科技创新、增强后续发展动力,值得关注和期待。”

“虽然工作在北京,我仍然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振奋。发布会上的介绍让我更加宏观、立体地了解了家乡的发展,让我从细节上感受到了重庆的变化。”中国青年报记者田文生是重庆人,参加完发布会、详细了解了家乡的发展情况后,他显得格外激动,“我理解的重庆有‘三色’:一是红色,红岩精神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力量;二是绿色,重庆正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三是特色,大江大河的城市风貌分外独特。重庆兼具大城市大农村,成绩来之不易,重庆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媒体记者眼中的重庆——

“成绩来之不易,明天一定更好”

300平方米展厅浓缩重庆70年发展成就本报记者 颜若雯

9月 11日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在新闻发布厅的序厅,展板反映的6个方面内容和20余件(组)实物展品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记者的目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的发展成就被高度“浓缩”在约300平方米的展厅之中,在这里,一个多样的重庆熠熠生辉。

核心提示

◀九月十一日,《大足石刻全集》在序厅展出。该书集文献、影像、科考

测绘于一体,是我国针对单个大型石窟群编写的第一部全面的考古报告集,

填补了我国自主编写出版大型石窟考古报告的空白。

▶九月十一日,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心脏亮相序

厅。这是国内首款人工心脏,主要由血液泵、人工血管以及体外控制器组成。

◀重庆万国半导体生产的十二英寸晶

圆,有助﹃重庆造﹄芯片配置实现本土化。

◀长安、长城、红岩、金康、庆铃的车模,

代表了重庆作为中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的

最新车型。

(本版图片由记者罗斌摄)

◀李子坝车站的﹃轻轨穿楼﹄模型展示

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