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14�文笔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主编:黄泽 美编:瓯龙 组版:杨凡 电话:88096508 Email:[email protected]周刊

    郭利

    少年时对李默然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印象深刻,为气壮山河的邓世昌感动的同时,也记住了那个在中日黄海大战时临阵胆怯,挂错帅旗,以至于让敌人包抄,被海军司令打了一个耳光的清朝武官。当时特别厌恶这个人,甚至觉得海军之所以战败,邓世昌牺牲,也与这个人大有关系。后来读历史,才知道这人叫刘步蟾,当时是海军右翼总兵、旗舰定远号管带(舰长)。再后来,读到了更多的历史,才发现原来刘步

    蟾的形象被大大歪曲了。真正的刘步蟾不是胆小怯战的懦夫,而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不畏权势,并且临战指挥若定、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并不输于邓世昌。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侯官人,是林则徐的小同

    乡。少年时便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受到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夸赞。不久被派往英国海军学习,成为早期的留学生之一。回国后,刘步蟾先后担任过多个军舰的舰长。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刘步蟾成为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助手,同时兼任铁甲舰“定远号”管带。在此期间,刘步蟾参与了《北洋海军章程》的起草。因为丁汝昌出身陆军,并不太懂海军,海军规则绝大部分是刘步蟾主持制定的,可以说,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上,刘步蟾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在黄河大东沟相遇,进行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役。战斗开始不久,海军提督丁汝昌受伤,刘步蟾临危受命代其指挥海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与日本舰队苦战4个小时,没有后退一步,重创旗舰“松岛号”,逼得日舰主动退出战场。黄海海战结束后,刘步蟾被封为“记名提督”(给予大军区司令待遇),一度代理北洋海军司令。然而不久陆军战败,驻守在威海卫的北洋水师被包抄,很多人纷纷鼓噪投降。刘步蟾无力改变局势,忍痛下令沉舰,决不让铁甲舰“定远”号落入日军手中,然后服毒自杀,实践了海军将领“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山东巡抚李秉衡说他“船亡与亡,志节凛然,无愧舍生取义。”

    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何一度被认为是贪生怕死的懦夫呢?原来问题出在曾经在定远号服役过的一个英国人泰来身上。这个泰来野心勃勃,想控制这支舰队,刘步蟾对其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图谋无法得逞,让他心生恨意。后来回国后,他写了一份在华回忆录,文中故意将刘步蟾丑化。而这份回忆录被译成中文后,被很多历史学家采用,就连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也认定刘步蟾卑微怯战,这部著作影响很大,一时间刘的懦夫形象几成定论。电影《甲午风云》就是在这种观点下塑造的刘步蟾,着实误导了几代人。

    后来冯小宁拍摄的12集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终于在文艺作品中为刘步蟾正名,还原了这个海军将领慷慨凛然、舍身报国的英雄形象。

    历史滚滚向前,黄海依旧波涛涌动。一百多年前的激烈海战还清晰如昨,那些为国赴死的英雄也始终在激励着我们,捍卫每一寸山河,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职责与担当。

    陈朝阳

    公元337年,即东晋咸康三年,有一个女人死了。死在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平阳县鲸头村,那时鲸头还只是一个荒岛。这个女人没有名字,或许有,却早已被人忘却。人们记住她仅是因为她的丈夫,一个被东吴末代暴君孙皓贬谪的太子舍人、立节都尉——朱曼。这一年距离朱曼被贬已过去近六十余年光阴,在这六十余年里,东吴早已被西晋所灭,西晋又经历八王之乱,仓皇南逃的司马家族又建立东晋王朝。流落蛮荒的皇亲国戚朱曼再也回不了那个繁华的家了。满头白发的他回首往事,早已恨不起来,他只是为眼前这个抛却锦衣玉食随他一路奔波的薛氏伤心。于是这位在当时连名字都不配有的女人死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碑石。

    过了整整1562年,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那是一个冬天,几位短打装束的农民在鲸头村(现龙港镇云岩办事处石绛下村)下山麓开矿时掘到了古墓,发现了这块碑石,遂起出之。人们小心翼翼地拭去石板上的泥土,发现这石板上斑斑驳驳刻着好多不认识的怪字。消息很快被宜山乡绅陈锡琛得到,敏感的他立即前往将这

    块石板购得。陈锡琛小心拓片请孙诒让辨析,又经罗振玉、方介堪、刘绍宽、郭沫若等人研究,终于知道那些怪字究竟写的是什么。“从天买地,从地买宅,东极甲乙,南极丙丁,西极庚辛,北极壬癸,中极戊己,上极天,下极泉,直钱二百万,即日交毕。有志薛地,当诣天帝,有志薛宅,当诣土伯。任知者:东王公,西王圣母,如天帝律令。”原来在古代,阳宅有地契、房契,死人住的阴宅,古人认为亦需有此类契约,否则,死者到了阴间出示不了“产权证”,阴间的土地爷也会和阳间土地公一样,找她的麻烦,到时免不了成了游魂野鬼。这块名叫“朱曼妻地莂”的碑石,即是活着的朱曼为死去的妻子薛氏办理的“阴间产权证”。明白了这块石头的来龙去脉后,陈锡琛为这区区穷乡僻壤,竟有如此佳构,便视若珍宝,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由其裔孙捐给温州博物馆,定为一级文物,才使我这样的布衣百姓有得以一睹的机缘。

    隔着玻璃柜窗盯着那石碑许久,我仿佛看到了一千多年前波澜壮阔、充斥杀戮与血腥的三国时代。一代枭雄曹操也曾发出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悲凉感叹。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东吴的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

    稽王,迎立孙休为帝,作为孙休皇后朱氏娘家人的朱曼莫名其妙地成了皇亲国戚,加官晋爵。但仅仅过了六年时间,孙休病逝,朱皇后鉴于国家形势放弃自己亲生的儿子做皇帝,而改扶持年长的孙皓,而孙皓即位后没多久便背信弃义逼杀朱皇后,只于苑中小屋治丧,对孙休及朱氏亲属进行迫害,作为戚党代表人物的朱曼受此牵连,又莫名其妙地被流放至荒岛鲸头。短短六年时间,即经历了人生的峰顶与谷底,朱曼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究竟为什么。往日的琼楼玉宇、金银珠宝早已灰飞烟灭,昔时的至亲好友、门客仆从早已一哄而散,除了孙皓派来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兵卒,没有一个人敢来送朱曼一程。只有随夫同往的薛氏,是朱曼心里最后的温暖。

    他们这小夫妻踩着泥泞朝着南方长途跋涉,繁华的都城渐渐在身后远去,不知经历多少风雨到达了那个鲸头岛后,他们早已衣衫褴褛。当时这里荒无人烟,只有飞禽猛兽,并且每年夏天的狂风巨浪照例要来岛上肆虐一番。每当黑夜降临在这个荒岛上,朱曼便忍不住将薛氏抱紧,他不敢想象假如没有眼前这个女人,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时光流逝,小夫妻变成了老夫妻,没等朱曼报仇,东吴便灭亡了,孙皓被

    掳到西晋成了亡国之君,但很快西晋又灭亡了,这时朱曼真不知该找谁雪恨。据说朱曼也曾在多年后回过以前那个家,但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雄心壮志不在,他只是挂念留在鲸头的女人,有了她鲸头不再是荒岛。他最终决定回到岛上,与她厮守到老。公元336年,即东晋咸康二年,这年的七月,整个平阳县闹了一场很大的饥荒,次年,朱曼的女人薛氏便死了。随后朱曼不惜以身试法,冲破当时禁碑的阻碍,请来山乡寒儒,为一妇道人家刻碑埋于地下,自言自语地与鬼神约定、与天地约定,老泪纵横,滴滴泪水化作青石板上苍劲的文字。

    也许那一百多字的内容在我们这些现代人看来有些荒唐,人世间的约定也逃脱不了反悔背信的命运,何况未曾谋面的鬼神乎? 一千多年过去了,朱曼生活的那个朝代也早已湮灭,此后历经无数朝代更替、沧海桑田,鲸头荒岛如今已成了平原和山峰。朱曼与他心爱的女人一样,终究也逃不出那“来自尘土归于尘土”的结局,消失于这茫茫人间,未曾留下尸骨与衣冠。只是每当我见到那块斑驳的碑石,时间便仿佛凝固,不禁为这石头上的约定热泪盈眶。

    石头上的约定

    张勇

    李叔同自己虽然并不宽裕,却曾节衣缩食资助一名留学日本的贫困学生。

    后来,李叔同下定决心遁入空门。若依常理,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四大皆空,红尘事本可以不再萦怀。但他在出家之前,筹集了一笔钱,供那个学生继续读书到毕业。

    筹款的过程是艰难的,未筹齐时,他写信给受助学生:“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唐代书生崔桐,旅途失窃,丢了所有银两,衣食无着,只好饿着肚子赶路回家。

    行不多久,饿得浑身无力,躲在路旁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休息。本家主人见到崔桐,问他是不是病了,他据实相告。老汉拿了些干粮和水给他,他饱餐了一顿,告谢相辞。

    三年后,崔桐高中了进士,上任前带了礼物上门,老汉一家表示感谢。

    此后,崔桐每次只要回乡,定会带上礼物看望老汉。

    多年过去,老汉辞世,崔桐也两鬓霜染,年事渐高。但他每次回乡,还是要带上礼物去看望老汉的儿子一家。老汉的儿子感动地说:“我父亲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不想崔大人一直念念不忘!”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贝多芬用音乐的成就回报父亲的鼓励与支持。

    施善者众,然能如李叔同尽善者寡;受善者多,然如崔大人不忘者少。二人虽施受有别,却都堪称楷模,永远值得后世学习。

    施与受

    刘步蟾,一度被歪曲的抗日英雄

    瓯江水云

    王超俊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