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百年中国画的一次大聚会 - daily.cnnb.com.cn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8-08/21/B4/nbrb20180821B4.pdf · 话,画马是徐悲鸿的绝招之一, 也是徐悲鸿中西融合的成功典

B4 艺林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责任编辑/叶向群 NINGBO DAILY

方向前

近日,《大师窖藏——近现代名家绘画系列展》 在宁波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二十世纪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 50余件精品力作,可谓是近一百年来中国画名家名作的大聚会。这次展览作品所选择的画家占了二十世纪重要画家的近半,其中包括了近代所有重要画派,诸如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长 安 画 派 、 金 陵 画 派 、 浙 派 等等。因此,通过这个画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画的风貌,画家的不同风格流派、笔画技巧乃至他们所表达的审美观念、思想内涵。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通过展览,人们还能深层次地看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画从元代始,被逐渐封闭 在 士 大 夫 与 贵 族 的 狭 小 天 地里,绘画成了贵族化的艺术,所表现的题材大多为“风花雪月”

“弹琴吹笛”之类,极少描写作为社会主体的劳动人民及其与现实相 关 的 生 活 。 历 史 进 入 二 十 世纪,中国绘画开始在题材、技法甚至思想等不同层面出现了革新与变法。

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品内容贴近生活与现实,反映时代精神,不少画家具有家国情怀,与时代共呼吸,与国家同命运。这次展览的作品,其创作时间大部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之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救亡”是画家所表现的重要主题,有责任有良知的画家们开始担当起反映现实、警醒世人的重任。如徐悲鸿的 《奔马图》,创作于 1947 年。

“白石虾悲鸿马黄胄驴大羽鸡”,这是上世纪画坛广为传颂的一句话,画马是徐悲鸿的绝招之一,也 是 徐 悲 鸿 中 西 融 合 的 成 功 典范。中国文人画讲究托物言志,这幅奔马图,以马抒怀,表现人的 拼 搏 精 神 , 激 励 人 们 发 奋 努力,来拯救苦难的旧中国。徐悲鸿画的马从不膘肥,瘦骨嶙峋、放浪形骸,是一匹野马,也是画家人格的写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祖国新面貌,歌颂伟大建设成就、歌颂先进、歌颂时代成为中国画的主旨。因此,这段时期画家由原 来 “ 师 古 人 ” 的 传 统 创 作 理念,转化为强调“师造化”,在面向生活、面向现实的创作理念引领下,他们深入大自然,走进现实生活,重视写生,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展览中的很多作品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如金陵画派重要代表宋文治的 《江南春早》,是他游苏州归来后,根据记忆于 1964 年创作的苏州水巷小景图,是画家中年时期的精品力 作 。 作 品 笔 墨 劲 健 、 意 境 灵奇、格调清新,画家取苏州水乡一隅,繁忙的船只穿梭其中,河边层层叠叠的民居照映出祖国的新风新貌,大片粉红色的桃花显得生机勃勃,一派春天的江南水乡风光。又如长安画派主将方济

众作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 《高峡出平湖》,取材于西北山区,“以形写神”,描写高山上的平湖,表现了祖国的山河新貌,体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人定胜天的精神。另一位金陵画派代表钱松嵒所作的 《古塞驼铃》,描写的是北方的山河,巍巍雄壮的山姿,衬托出蜿蜒不断的长城,山谷下行走的骆驼与气势磅礴的长城上下呼应,壮阔、生动,表达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近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思想的传入,冲击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旧观念,尤其

是 西 方 文 化 与 艺 术 的 传 入 , 活跃、丰富了传统的审美理念。中国绘画在这个特殊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绘画技法,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 语 言 。 再 加 上 特 定 的 历 史 时期 赋 予 了 中 国 画 家 新 的 历 史 使命 , 所 以 在 笔 墨 语 言 、 内 容 题材 、 形 式 面 目 等 方 面 , 均 出 现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发 展 , 并 出 现 了诸如海上画派等许多地域性的绘画流派。

展览作品在风格上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每个体系内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融合派的代表

画 家 有 徐 悲 鸿 、 吴 冠 中 、 刘 海粟、林风眠、朱屺嶦、吴作人、萧淑芳等。这些画家最早接受西方绘画的熏陶与实践,有扎实的西画功夫,在油画创作上有出色的成绩。后来,他们转向中国画中西结合的研究和探索中,取得了可喜成绩,推动了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由于创作手法与观念的不同,上述画家又可分两类,如吴冠中、林风眠属现代型,而吴作人、徐悲鸿等属写实型。

吴冠中创作于 1978 年的 《冬雪》,表现的是北方雪景。画家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由油画创作转为中国画创作后,力图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中国画的现代精神,探索中国画中西融合且具有民族性的道路。这件作品运用西画的一些技法,与中国画的材料工具以及笔墨技巧相结合,表现了北国美丽的风光,有很强的现代 感 , 与 传 统 中 国 画 拉 开 了 距离。不过,吴冠中的中国画,在某些传统派画家眼中还存在一定争议。写实派画家吴作人创作的

《祁连山下》,是他深入西北荒漠考察后的艺术成果。吴作人用西方绘画的传统技巧,与中国文人画 的 笔 墨 情 趣 相 结 合 , 运 用 透视 、 明 暗 等 西 方 艺 术 造 型 之 特长,来改造中国画,其水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祁连山下》辽阔的祁连山及雄壮的驼队,勾画出雄浑、质朴、苍莽的沙漠气魄,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作品不但表现了“美”,同时也展现了

“力”,拓展了中国画的审美领域。至于朱屺嶦、刘海粟等中西结合并转型比较成功的画家,无论 西 画 水 平 还 是 传 统 中 国 画 修养,都是十分出色的,在近代画坛影响很大。

展览的传统派画家中,有古典传统型与写意传统型。古典传统型画家有高度的写实能力,技法笔触细腻,强调境界、情趣,作品格调高逸,清新天真,如宋文 治 、 张 大 壮 、 王 雪 涛 、 陶 冷月、田世光、汪慎生等;写意传统型画家则风格纵逸,注重个性抒发,不求形似,有较高的人文学养,他们在技法上更多地取法明 清 , 如 吴 昌 硕 、 齐 白 石 、 石鲁 、 陆 俨 少 、 吴 茀 之 、 李 苦 禅等;传统派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并取得了不俗成绩,不少画家有自己的“绝活”,如陆俨少 的 “ 云 水 ”、 黎 雄 才 的 “ 画松”、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张大壮的“没骨画法”、陶冷月的

“月光画法”、李可染的“牛”、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陈大羽的“鸡”、李苦禅的“鹰”、周思聪的“荷”等等,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具有鲜明的“标识”性。

艺 术 具 有 “ 审 美 ” 和 “ 教育”的功能。当下我市正在大力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 程 , 一 个 城 市 整 体 格 调 的 提升,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和艺术。这次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不少好评,愿宁波多举办一些高质量的展览。

百年中国画的一次大聚会——《大师窖藏——近现代名家绘画系列展》述评

赵淑萍

“生生煤球风炉,吃吃糖水氽蛋”,剧中,主人公寿德德三次端起一碗糖水氽蛋,时间的跨度是 40余年。而这碗糖水氽蛋后面,是40余年沧桑变故和世态人情。改革开放,使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宁波重要金融商贸区的江厦街,它在时代风云中有过怎样的轨迹?它又承载过怎样的文化生态和民俗人情呢?

故事可以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当人们观看《江厦街》时,会感到如此亲切,情景的带入感如此之强。煤球风炉、糖氽蛋、各种票证、由保守不断趋向新潮的服饰,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宁波元素,再加上舞台正中的时间轴的提示,脉络非常清晰。一些重大的事件,如“文革”、恢复高考、落实政策、改革开放、南下淘金等,都一一呈现。因为编剧王信厚丰富的阅历和对现实题材的驾驭能力,因为导演李建平对历史的熟稔和深刻的体悟,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成为该剧坚实的背景支撑和亮点之一。

个人的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但是,在历史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个体又如各不相同的花叶,风起时,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姜小琴和马阿王,真诚相恋不顾阶级界限,在逆境中坚守爱情,发奋图强最终收获圆满;寿德德,内心渴望爱情,却不想乘人之危玷污了爱情;罗爱兰,一个跟寿德德一样痴情、执着的女子。这些善良的小人物,因情感错位和世事造化,承受着内心的煎熬,甚至面对残酷的抉择。这样的煎熬,让我想起姚剧《五月杨梅红》和越剧《洗马桥》中主人公面临的困境。也因如此,在喜剧的轻松幽默中又夹杂了虐心之痛,让观众且喜且悲。

4年前,曾去白云剧院看大型方言喜剧《甬上三家亲》,观众的笑声、掌声犹在耳畔。今天,脱胎于《甬上三家亲》的甬剧《江厦街》,保留了喜剧效应,在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提炼上更见功夫。那个善良、憨直,每个节骨眼都踩空的“倒霉蛋”成了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的平民英雄和道德楷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大半生的失落后是一个幸福的晚晴。人们对他,自有内心的评判和肯定,这与名位、成就无关。于是,在笑声后,有了更多思考和回味的东西。

剧中人年龄跨度如此大,对演员来说极具挑战。在这里,首先要为配角陈雪君点赞。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她的印象停留在唱腔上,但从近年所扮演的《雷雨》中的侍萍开始,她让我记住了演技。剧中,她是一个颇有“觉悟”的居委会主任,是家中霸道的“一言堂”,但她更是一位处处为女儿着想的母亲。一个趋利避害不失人情味的人,一个审时度势但没有被左化的人,陈

雪君的拿捏是到位的。郑健,经过《筑梦》中“沈三江”角色的磨砺和《药行街》中反面医生的铺垫,表演亦庄亦谐、渐入佳境。寿德德这个人物的表演难度很大:刚出场,是一个喜欢小琴喜欢得“做人勿来”的有点“二”但不失机敏的人,但渐渐显现出善良、正义、有担当的本性。后,马阿王归国,戏剧冲突最集中的一场,寿德德的那种辛酸、不甘、失落百味杂陈的心情,郑健的表演可圈可点。而孩子姜华对寿德德的依恋以及天真心性的流露,增加了情节的合理性及看点。值得商榷的是新婚之夜的戏。姜小琴,一个未婚先孕、受了处分的女青年,恋人杳无音讯,生死未卜,寿德德的顶包以及同学爱兰对寿的眷恋,又使她负疚,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的表演显得过于“开朗”了。戏剧讲的是严丝合缝、细针密缕,8年后,马阿王戏剧性的到来以及最后罗爱兰归国,留白太多,不够严谨、缜密,人物形象还不够丰满、细腻。但贺磊、张欣溢、柯珂等青年演员的扮相及唱腔,着实令人欣慰。

地方性是地方戏安身立命之本。顽强、坚韧、曲折发展的小剧种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浸润、滋养和各方的呵护、支持。从甬剧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早年的滩簧小戏,还是新时期大戏《典妻》《宁波大哥》《甬港往事》《药行街》等,对地域文化和本土题材的发掘从未停止。上演后,每每好评如潮。乡音、乡土、乡情是人类精神情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宁波人的甬剧,讲好宁波人的故事,是责任、是使命。

挖掘地域文化

讲好百姓故事

——

甬剧《江厦街》观后

傅红兵

为了晚上的音乐会,早上 8 点半大卫就叫上钢琴伴奏去排练了。他照例把各种附件摆得整整齐齐,然后脱了鞋,穿着袜子就上台了,他说,我舒服了,我的音乐就舒服,只有这样听音乐会的观众才能舒服。

文森·大卫,1974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七岁开始学习萨克斯管,1994年获得了第一个国际大奖,为

两天后自己的 20 岁生日赢得一份礼物。此后又陆续获得了三个重要的国际奖项,还以全体裁判团一致通过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萨克斯事业,目前在法国凡尔赛音乐学院任教。他被誉为当代萨克斯领军人物。辽宁省管乐学会副主席谷兆明教授介绍说,大卫之所以在国际享有声誉,一是年轻,二是全面,他不但能演奏,还会教学,同时还能创作;在演奏方面涉及的领域也很广,独奏、重奏都行,爵士、古典都拿得起,像他这个年龄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绝对是一流的大师了。

2012年文森·大卫第一次来到中国,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后又多次来中国讲学,他喜欢中国,会讲“你好”“谢谢”等汉语,也学会了用中文写自己的名字。这次来宁波,是为中国萨克斯学会主办、宁波缪

斯艺术培训学校和北京热音传媒公司承办的“2018 萨克斯风夏令营”上公开课,还承担了重奏排练和音乐会独奏的任务。

从巴黎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再坐车来宁波,到酒店已经是下午3 点多了。但 5 点不到,大卫就已经准备好乐器,等候在上公开课的场地。在听课的 60 多位学员中,他要为 6位小乐手辅导。第一位乐手上台后,大卫亲自坐到钢琴前为他校音,并一再告诫全体学员,音准是最重要的,由于乐器的特殊性,至少要校一组音。他对一个学生的一段弱音旋律不满意,就立刻上台示范一遍,直到满意为止。一位学生演奏 《卡门组曲》,或许是法国作曲家作品的缘故,他在台下很期待,但当问到作曲家是谁,卡门讲的是什么故事时,学生一问三不知,他又觉得很失望。他希望学生能多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音乐知识和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表现音乐。还有一位学生吹得不顺,大卫就让他把旋律唱一遍,学生感到很诧异,大卫解释说,我们身体的发音器官是最精妙的乐器,特别是搞管乐的,多唱唱谱对演奏是有好处的。将近两个小时的公开课,通俗易懂的讲解,新颖实用的观点,让台下的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受益匪浅。

十多个乐手,五个声部的重奏排练,对大卫来说,更是轻车熟路。他简单分析了曲子,提了几点要求,就开始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指挥起来。这些学员大多已经在音乐学院开始专业训练了,所以排得比较顺利。突然有一位学员因为几个乐句不熟悉,卡住了。他通过翻译想请大卫适当放慢一点速度,大卫听完后立刻站了起来,严肃地说:NO!还用法语对翻译说了一通,说得翻译笑出声来。翻译说,老师的意思是一个乐队是一个整体,不能因为一个人拖大家的后

腿,二遍以后一定要跟上,不然就得请大家吃饭。那位学员虽然吐了吐舌头,还真的跟上节奏了。湖州籍的硕士留学生陆易,是文森·大卫在法国的学生,他担任了这次活动的法语翻译。陆易说,老师的教学是很严格的,批评起来不留情面,有的学生甚至是挂着泪水下课的。但生活中又是十分随意亲和,偶尔也会请一些学生去他家吃饭,他也会亲自下厨露一手。因为他夫人是卢浮宫资深策展人,家里的文化氛围很浓郁,而大卫还有点惧内,但大家都喜欢去。

8月 14日晚上,宁波音乐厅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是冲着大师去的。中央音乐学院萨克斯教授杨桐和他的学生演奏了三首重奏后,就把舞台交给了大卫。看来他为这次演出做了精心准备,蓝底小红花的长袖衬衣,蓝色的西裤,配一件灰色斜纹的西装小马甲,十分精干又显得活泼,和台下的他判若两人。大卫用两首法国作曲家改编的奏鸣曲开始了他的演出,其中弗兰克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四个乐章的长曲子,改编成萨克斯独奏后,依然保留了鲜明的法国风格,高音处的明晰和透亮,犹如一泓清澈的湖水,不断变化的节奏烘托着主题,把乐曲推向高潮。近半个小时的演奏,

台下鸦雀无声,观众如醉如痴地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第三首曲子是文森·大卫为 2015 年世界萨克斯大会创作的 《律动》,这是一首奇特的曲子,萨克斯用特殊的技巧模仿了打击乐的音响效果,展示了萨克斯管演奏的无穷可能性,也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体验。观众长时间的掌声感染了大卫,他决定加演一首,尽管音乐会已经进行了两个小时。就在乐曲演奏到一半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煞风景的事,从音控室传来一阵音乐,居然是萨克斯曲 《回家》:观众都十分气愤,这对台上的演奏者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大卫还是坚持把乐曲完整地演奏下来。后来才知道,音乐厅是和旁边的商业区连在一起的,那首 《回家》是九点半打烊的乐曲。

演出结束,大卫照常仔细地擦拭好两支管子,清除掉管嘴和管身内残留的水渍,整理好各种附件,幽默地说:它们“感冒”了,我就完蛋了。我问他今后还有什么打算,他说,玩音乐和做音乐是不一样的,做音乐就像人生,是一辈子的事。当然目前他还是会去改编一些古典音乐,因为那些优秀作曲家创作时,还没有萨克斯这件乐器呢。

怎么舒服怎么来——访世界著名萨克斯演奏家、教育家文森·大卫

吴作人《祁连山下》(方向前 供图)

文森文森··大卫先生大卫先生。。((傅红兵傅红兵 摄摄))

甬剧甬剧《《江厦街江厦街》》剧照剧照。。((周建平周建平 摄摄))

宋文治《江南春早》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