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单凭着擅长收纳整理 她就登上了全球 影响力百人榜e.chengdu.cn/page/1/2015-08/29/11/2015082911_pdf.pdf · 单凭着擅长收纳整理 她就登上了全球 影响力百人榜

单凭着擅长收纳整理

她就登上了全球影响力百人榜

责编 乔雪阳 美编 刘笠丽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03WEEKEND 太太做主家里那点儿事 太太说了算

最近最近,,想必很多人想必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个名叫的朋友圈都被一个名叫近藤麻理惠的日本女孩近藤麻理惠的日本女孩刷屏了刷屏了。。这个模样甜美这个模样甜美、、笑容温柔的女孩笑容温柔的女孩,,被封被封为日本新一代为日本新一代““极简主极简主义家政女王义家政女王”,”,凭借其独凭借其独创的创的““怦然心动整理收怦然心动整理收纳法纳法””红遍全球红遍全球。。

必须一提的是必须一提的是,“,“家家政女王政女王””这个头衔这个头衔,,最最早是因美国著名女企早是因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莎业家玛莎··斯图尔特而斯图尔特而得名得名。。这位曾登上这位曾登上《《人人物物》》杂志的传奇女性杂志的传奇女性,,一手创立了一个庞大一手创立了一个庞大的的““家政王国家政王国”,”,被视为被视为美国社会良好生活品美国社会良好生活品味的代表人物味的代表人物。。她曾因她曾因涉嫌证券欺诈涉嫌证券欺诈、、妨碍司妨碍司法公正等罪名锒铛入法公正等罪名锒铛入狱狱,,第二年出狱后却身第二年出狱后却身价飙升价飙升,,再次成为励志再次成为励志典范典范,,旗下公司的业务旗下公司的业务也一直蓬勃发展也一直蓬勃发展。。

这个年轻女孩的这个年轻女孩的整理收纳法整理收纳法,,究竟有什究竟有什么让人么让人““怦然心动怦然心动””的的魔力呢魔力呢??

尽管如此尽管如此,,出生于出生于19411941 年的玛莎年的玛莎··斯图斯图尔特尔特,,对于中国的年轻对于中国的年轻主妇们来说已然显得主妇们来说已然显得有些有些““过气过气”,”,而年轻的而年轻的近藤麻理惠近藤麻理惠,,则借着近则借着近年由日本传来的年由日本传来的““断舍断舍离离””之风之风,,正在当红正在当红。。

在 今 年在 今 年 44 月 美 国月 美 国《《时代周刊时代周刊》“》“20152015 年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榜””里里,,近藤麻理惠是近藤麻理惠是唯一入围的日本女性唯一入围的日本女性,,与她一同入围的还有与她一同入围的还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美美国总统奥巴马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德国总理默克尔理默克尔、、苹果公司苹果公司CEOCEO库克等人物库克等人物。。

衣柜的整理示范 壁橱改造综合收纳柜厨房的收纳

基本衣物折叠法抽屉柜收纳衣物 奇装异服的折叠法

一张按照她的方法整理过的书桌

30岁的近藤麻理惠,个头娇小、声音轻柔。她的工作是整理咨询师,她总是穿着干净的浅色套装,到客户所在处提供整理和收纳的咨询服务。一旦开始工作,她就立刻变得作风犀利,讲话直接有力,每一点都切中要害。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麻理惠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幸福的家庭主妇。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对《Esse》及《OrangePage》等主妇家政类杂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打扫、整理、烹饪与裁缝等家务,小学六年都在享受“新娘课程”的乐趣。

到初中三年级时,她因阅读畅销书

《丢弃的艺术》对整理产生兴趣,开始全心投入收纳整理技巧的研究之中,希望找到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整理一次就不会再变乱”的整理方法。

大学二年级,她开展了自己的整理咨询业务,连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从性别角度看做扫除/整理》。

如今,已成为日本知名整理专家的她,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家居整理指导外,她还成立了整理学校和整理协会,不仅教学生改善居家环境,还为立志投身整理行业的学员提供专业培训,类型有两种:1、针对女性居

家的“女士的整理收纳课”;2、以职业经营者为对象的“社长的整理收纳课”。这两种课程的报名人数都很多,提前预约也不一定能报上名。

近藤麻理惠的授课时长因人而异,最长的有半年,最短的只有四天,课程提供的并非“代客整理”,而是“指导整理”的服务,她会让客户自行整理,并从旁观察、指导,找出适合他们的整理标准和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近藤麻理惠的客户回流率几乎是0%,他们的反馈惊人一致:按照麻理惠的整理方法,一旦收拾整齐,真的就几乎不会再乱。

“这只是方法,并非目的,真正的关键是:整理完毕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对于讲求整洁、注重条理的日本家庭主妇们来说,有关家政的学问不仅是流行文化,更可视为一种生活哲学。之前,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在中国颇火爆过一段时间,书中系统阐释了“断舍离”理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法”背后也有像断舍离一样的哲学:她建议大家在整理的时候,把所有同一类别的物品放在一处,然后逐一拿起审视并自问:它是否给我带来了快乐?

通过辨认物品是否能让人觉得愉悦心动而决定物品是去是留,颇有点儿家政界“非诚勿扰”的意思。近藤麻理惠在书中表示:“这只是方法,并非目的,真正的关键是:整理完毕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她建议“一次性”整理所有东西,只保留自己真正喜欢的物品和服饰。在接受美国“Business Insider”网站采访时,麻理惠说:“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收纳顺序:1、服装,2、书,3、文件,4、杂物,5、纪念品。按照这个顺序,整理过程就会变得异常顺利!”

她提倡的收纳方法,从一个特定的视角,体现了日本文化小而精致的特色。这

种文化离不开地域的影响。储藏和收纳的文化,可以理解为分属

于独立房屋(House)和公寓(Apartment)的文化。公寓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都市文化,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都市土地资源稀缺,公寓成为解决住房的不二选择。“收纳文化”正是起源于这样一种城市公寓文化的背景。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年轻人对独立生活空间的需求,小户型公寓日益流行,居住空间里的储藏空间势必缺乏,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收纳文化”在中国乃至欧美的诸多城市里,都有着越来越多的追捧者。

近藤麻理惠以“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这样的整理观念,风靡亚洲,仅在日本就收服了170多万读者的心。2013 年起,麻理惠的书开始进军欧美,先在以生活态度严谨而闻名的德国出场,不到三个月就印了三次;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她的书也有着良好的销售纪录。

去年,这本《怦然心动整理魔法》被亚马逊评选为2014年必备书籍之一。英语里甚至还多了个流行新词——收拾好的房间被称为“Kondoed”(被近藤整理过的)。

英国《金融时报》资深专栏作家提姆·哈福特在2015年初,特地撰写了专栏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术。他认为:麻理惠不但是整理的大师,更是天生的经济学家。

哈福特说:一定要明白“收益递减”的道理。麻理惠的诀窍在于把同质或类似的东西收集在一起,然后再一口气判断。这是因为人们有必要正确地掌握自己目前到底拥有多少东西。最后大部分人都会因为东西数量超出预期而大受打击。此外,如果拥有多个款式相同的东西,把它们集中于某一处,就可以互相比较,更容易做出“留下”或“丢掉”的判断。

另外,哈福特还表示:在没有读过麻理惠的书之前,很多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机会成本”。购买收纳用品、或买一间更大的房子,只会产生更大的财务成本。另外,你现有的东西被其他东西压在箱子底部,害你没办法拿出来用,也会让你付出成本。

麻理惠认为:没有必要购买专门的收纳箱、整理箱,只靠家里现有的东西,也可以解决问题。对于麻理惠而言,最常使用的“收纳圣品”就是空鞋盒。鞋盒有很多种利用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用来装袜子、当做抽屉里的隔板,还可以用来收纳洗发水、洗衣粉等日用品。

“有没有鞋盒?”是她拜访客户时最常问的一句话。

跟任何一位生活达人一样,麻理惠也有自己的“个性规则”。比如,衣服要折成可以站立的方块,洗碗的抹布一定要放在水槽底下,零钱不可以随手乱放(这样是不尊重金钱),信用卡账单、多余的纽扣、使用说明书、化妆品样品等要毫不迟疑地丢掉。

现在,身材娇小的麻理惠在日本已经红到没法在东京搭地铁了。她的美国粉丝们则自称“Konverts”——她的姓Kondo(近藤)和convert(皈依者)结合所得。粉丝们都相信,近藤麻理惠的方法拥有改变人生的魔力。

最近,她在纽约举办了一场签售会,200多人挤爆现场。在排队等签名时,一位美国母亲告诉麻理惠,她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在实践“怦然心动整理术”之后,渐渐开口说话了。这位母亲认为:“可能是在他对着一件件物品感受是否怦然心动时,也磨练出了自己的感性吧。”还有一些读者回应说,在进行怦然整理之后,身体似乎都跟着整理而变得更苗条了……

哇,有没有这么神奇啊?只能说,每个人体验都会不一样吧,究竟如何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

(罗天/综合整理)

她从小的梦想 就是当家庭主妇

物品整理不是魔法 其实是一门哲学

“我最大的心愿是:让更多的人能够靠整理魔法,在最喜欢物

品的围绕下,度过怦然心动、光辉闪耀的每一天!”

去年,这本《怦然心动整理魔法》被亚马逊评选为2014年必备书籍之一。英语里甚至还多了个流行新词——收拾好的房间被称为“Kondoed”(被近藤整理过的)。

“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收纳顺序:1、服装,2、书,3、文件,4、杂物,5、纪念品。按照这个顺序,整理过程就会变得异常顺利!”

英语中有个关于她的新词,《金融时报》用专栏分析她

有没有那么“神”?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