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女性秋冬手脚凉,怎么暖? - szbk.chuzhou.cnszbk.chuzhou.cn/wdck/page/10/2018-12/26/A07/20181226A07_pdf.pdf · 2018年12月26日 星 期 三 07 女性秋冬手脚凉,怎么暖?

072018年12月26日 星 期 三

女性秋冬手脚凉,怎么暖?可以通过调养生活方式得到缓解

寒冷的冬季,末梢血液循环差,有许多女性总感觉手脚冰凉,喝热水、多穿几件衣服也暖不起来。中医分析,手脚冰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阳气不足,二是肝气不舒,而这都可以通过调养生活方式得到缓解。

4种简单小方法消除眼疲劳

长时间面对电视、电脑、手机,容易引起眼球充血、眼睛干涩等疲劳症状。日本百科门户网站“Naver”总结了几种简便易行的眼疲劳消除法,可供参考。

穴位按压。眼周有 6个对抗眼疲劳的穴位,依次是睛明穴(位于鼻根目内眦交界处)、攒竹穴(眉头近眼窝凹陷处)、鱼腰穴(瞳孔直上方,眉毛中央处)、丝竹空穴(眉尾凹陷处)、太阳穴(鬓角凹陷处)、承泣穴(眼球中央下端眼窝凹陷处)。按压时,从睛明穴至丝竹空穴依次按压,每个穴位用食指按压 5秒,重复3遍以上。

敷毛巾。眼皮耷拉、眼神惺忪是眼睛血液循环不良的信号,可采取热敷法。如果眼球充满血丝,则是眼睛

“上火”、有炎症的信号,此时宜用毛巾冷敷1~2分钟。

眼球操。迅速闭眼,猛然张开;然后头部保持不动,眼球依次向右、左、上、下转动。以上动作重复2~3遍。

远观法。抬眼看看远处3~5 秒,可有效缓解因长时间近距离视物造成的眼疲劳。要注意的是,看得太远反而无效,可以抬头看看天花板,或回头看看房间另一端的墙壁。 (生命时报)

5个小方法减轻颈肩部疼痛

现代人人埋首于工作,低头看手机增加,久而久之会出现肩痛、脖子疼的情况,痛苦难耐到医院一看被确诊为肩周炎、颈椎病。下面介绍几个简单有效的小动作可用于日常缓解颈肩部疼痛。

体后拉手法 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康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另外,还可以在身体正面,用正常上肢辅助患肢抬上臂。

屈肘甩手法 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运动。

大鹏展翅 手心向上平举双上肢,抬举 30 度左右,放平后再抬举。

头枕双手法 站立或仰卧,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后部 (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爬墙法 离墙一尺侧身站立,患肢从低往高向上爬墙,还可以站立在门或单杠旁,尽量抬臂,双手往上够。

(中国中医药报)

阳气不足怎样调养?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会出现怕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及上腹部、背部或腰膝怕冷等问题。这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进食过多生冷食物,缺乏运动。针对阳气不足造成的手脚冰凉,应从几方面调理。

饮食调养:适当多吃些牛肉、羊肉、鸡肉,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胡椒等调味品;水果可吃桃、葡萄,少吃西瓜、梨等;少吃冷饮。

运动调养:动则养阳,所以四季都要坚持运动。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

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尽量不要运动到大汗淋漓,一旦大量出汗,津液会受损,也是在损耗阳气。

多晒太阳:中医讲“背为阳”,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均分布于后背,所以要多晒背部,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

艾灸:艾灸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阳气。具体可艾灸 3个穴位,一是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足三里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

法。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三是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肝气不舒如何调养?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如果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压方式,日积月累,就会出现肝气不舒。肝主四肢末端,如果肝气郁结,容易手脚冰凉,还伴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咽喉有异物感。针对肝气不舒造成的手脚冰凉,可从以下几方面调理。

饮食调养。适当多吃蒿子

秆、海带、萝卜、金橘、柚子、山楂等。可用玫瑰花代茶饮,取几朵干玫瑰花,放在茶杯里,冲入沸水,加盖30分钟后饮用。玫瑰花味甘、微苦,归肝、脾经,具有行气解郁疏肝的作用。

早睡觉,勿熬夜。《黄帝内经》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凌晨 1 点至 3 点肝经当令,此时是调养肝经的最佳时机。

多交朋友,外出旅行。肝气不舒的人一般喜欢宅在家,结果越待越郁闷,所以一定要多交朋友,多出去走走,放松精神。

敲打阳陵泉。该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前下方凹陷处。每天用拳头敲打阳陵泉能降肝火、解郁结。

(中国妇女报)

如果你总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咳不出,咽不下,那么你可能是得了咽炎,最好尽快去医院确诊。

咽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炎症,其症状可表现为咽痛、咽部有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食道反流、咳中带血或回吸鼻涕中带血丝,严重者有头晕头痛、乏力、嗅觉异常、口鼻异味、耳闷堵、消化不良、低热等症状。

长期坚持练习以下四个动作,可以预防和改善咽炎,保护

“咽喉要道”。

提拉耳尖方法:用双手大拇指、食指

夹捏耳郭尖端,向上提揪、揉捏

摩擦15次至20次。作用:提拉耳尖可疏通经

络,对咽炎、高血压和失眠均有防治功效。

提示:该动作会导致耳朵局部发红发热,有时还会有点疼痛,无需担心。

强力转舌方法:1、舌尖用力抵住牙

齿,顺时针旋转 10次,逆时针旋转 10 次;2、将口中津液缓缓咽下,早、中、晚各做一次。

作用:舌根运动能加快咽部血液循环,转舌时产生的大量唾液对口腔及咽部有冲刷和杀菌作用,有助于消除咽部炎症。

提示:养成用鼻呼吸的良好习惯,在较激烈的运动中可采用

口鼻并用的呼吸方式。可以舌抵上腭的方式,让空气从嘴角两边进入口腔,让干燥寒冷的空气经口腔加湿、加温后再进入咽部,减少对咽部黏膜的刺激和损害。

卷舌方法:1、舌体向上向后用力

卷,舌尖尽力触碰到悬雍垂(指口腔内软腭游离缘向下突出的部分)根部;2、左右摆动舌尖,坚持 10 秒至 20 秒;3、舌根有被强力拉伸的疲劳感,下颌肌肉和颌下腺有酸、胀、热的感觉,口腔内有大量唾液流出,缓慢咽下,早、中、晚各做一次。

作用:卷舌对上腭及咽部形成运动按摩,与转舌一样,可使

咽部血液循环加快,产生大量唾液。

提示:在寒冷、风大的季节要在室内或避风处运动。

吐舌方法:1、张嘴,舌尖尽量向

前下伸,坚持 10秒至 20秒;2、感受到舌根伸展的疲劳感,腮腺有酸、胀、热的感觉,口腔内有大量唾液产生,然后缓慢咽下,早、中、晚各做一次。

作用:吐舌时口腔内会产生大量唾液,可以滋润咽喉,消除咽部干涩。舌根部的肌肉运动则可加快咽部血液循环。

提示:咽炎急性期内要终止吐舌运动。

(北京日报)

四个动作有助缓解慢性咽炎

科普·养生责编:徐 菊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