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88文 化责任编辑 刘 芳 电话 0795-7091077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版第

杂谈文化·

传真文化·

剪纸匠人焦秀丽——

自编教案 传播民间艺术

专注剪纸艺术 传承中华文化

日常生活中,焦秀丽把大部分心思投入剪纸,可自由创作各种剪纸艺术图案。她的剪纸作品专注风景画设计、民俗文化景物设计、人物肖像个性化设计、时尚艺术精品设计、山水花鸟动物图案设计等,在剪纸艺术创作上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焦秀丽的剪纸与她开朗乐观的性格相似,总是反映幸福生活和美好事物。在焦秀丽的剪纸作品里,记者看到了花鸟、动物、个性化的肖像艺术精品设计,还有表现宜春民俗文化景物的老宜春八景、明月山、花博园、状元洲等。

记者问焦秀丽为什么会情迷剪纸?她说:“就是爱好而已。我是甘肃人,家里的长辈都会剪纸,所以我从小就学会了剪纸。”焦秀丽已经 40 岁了,创作的大大小小剪纸作品如今已数不清。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她的剪纸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她说:

“我做了什么就能剪什么。”焦秀丽的作品完全来自于生活,受到许多人的

肯定和赞许。她的作品经常被送到外面展出,购买者络绎不绝。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焦秀丽经常受邀到宜春的各所学校开设剪纸课堂,为学生传艺。她的剪纸课堂还多次走进社区、图书馆、各大商场、大型楼盘等地,为各界的剪纸爱好者传授基本的剪纸构图设计、团花剪纸和简单对称的徒手剪纸等技艺,传播剪纸文化。

焦秀丽说:“我们剪纸课堂的目标是将剪纸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的剪纸爱好者们,为传承中华文

化、打造创意时尚的中国剪纸而奋斗。”

注重匠心精神 遵循手工创造

创新是焦秀丽永远的追求。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也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她说:“剪纸人不缺剪工,缺的是对剪纸的创新。我给我的剪纸课起了一个名字叫‘创意剪纸课堂’,目的就是鼓励学员要有创新意识,大胆地创作,尽情地发挥想象力。”

2016 年,宜春市老年大学的负责人找到焦秀丽,邀请她担任学校的剪纸老师。期间,焦秀丽了解到老年大学之前的授课方式是从网上下载图案,打印出来贴在红纸上,再让学员依葫芦画瓢照着图案剪,等于都是在剪别人的作品,这样仅仅只能学会剪,掌握了剪的技巧,其他一概不懂。焦秀丽觉得,学剪纸仅仅停留在只会剪的水平是不够的。她告诉剪纸班的阿姨们,学剪纸不但要学会剪,还要学会自己构图设计一幅剪纸作品。于是,在课堂上,焦秀丽不仅讲授了最基本的剪纸理论知识,如剪纸是什么艺术、有什么特点、剪纸符号是什么、剪纸语言是什么,等等。随后,进一步通过实践教学,让学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创作出属于她们自己的栩栩如生的剪纸之作。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磨合,剪纸班的阿姨们从创作中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对剪纸课也更有兴趣。

焦秀丽告诉记者,剪纸没有正规的教学教案,学校也提供不了相关教学材料。于是,她自己编写了一套系统的教案。在剪纸教学中,她按照教案拟

定原则,教学容量适度增加,基础知识深入浅出,教案紧扣教学活动,让学员按照自己的思路创作,选取平时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人文风情,将传统美和现代美相结合,把以前的老花样创新,融入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中,古今相结合。她还让学员将自己喜爱的各种绘画和摄影作品设计成剪纸作品,把剪纸艺术和绘画、摄影相结合,使剪纸题材多样化,使剪纸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学员们在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深深体验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每次创作出一幅作品都很喜悦、兴奋、激动,更加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学员们纷纷说道:“我们的剪纸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

宜春六小如今也开设了她的“创意剪纸课堂”。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那好奇和热情的眼神。孩子们看到她的作品后,个个惊呼:“老师,这些都是你剪的呀?太神奇了!老师待会你会教我们剪这个吗?”一个个充满童真的问题,让她感受到了小朋友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经过焦秀丽的指导,一堂课结束后,每个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剪纸作品。下课后,孩子们还热切地要她下次还来教他们剪纸。看到孩子们如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她感到无比欣慰。

自 2015 年开班至今,焦秀丽在宜春市老年大学、城区多所小学、幼儿园、兴趣培训机构开设剪纸传承课堂,已培养剪纸老师50多名,剪纸学员3000多人次,剪纸爱好者几万人次。她说:“剪纸属于人民,让民间剪纸真正回到民间,是我的责任。”

(黄志勇 记者 徐宝金文/图)

从商品春联乱象谈对联文化传承

农历正月走亲访友时,看到大街小巷、社区乡村居民门前所贴的春联,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商品春联。老远望去,红纸金字,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然而,很少看到人们用毛笔亲自书写的春联,即便偶尔有之,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为什么时下新兴的多是商品春联?笔者在与友人闲谈中了解到一些原因:一是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即使会写毛笔字的人也不愿把时间用在这方面;二是图省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便快捷;三是如今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要求一定要开设毛笔字课,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而中学生大都写不好毛笔字。一个五六千人口的乡村,真正会写毛笔字的人寥寥无几,即便会写或写得较好的,也大都是那些中老年人。

笔者发现,时下的春联商品很多质量一般:一是内容千篇一律,都是一些“财”“富”“钱”什么的陈词滥调,跟不上时代脉搏。比如,某中学校委会给 80 岁的退休老师送年时所赠的商品春联为:“出外求财财到手,在家创业业兴隆”。天哪!80 岁了还出去求财,这不成了拼命财郎吗?二是别字多,有一副商品春联有句话:“财源享通……”“亨”字写成了“享”字,横幅“年年顺意”,写成“年年胜意”,解不通。如此之类举不胜举。三是贩卖商张冠李

戴,这副上联搭那副下联兜售,文不对题,上联不接下联,明眼人一看立马“喷饭”。四是买春联的客户不问青红皂白,以为反正买来的没错,乱贴一通。比如五保老人门前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孤寡老人门前贴:“喜看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早生孙”。五是对联内容本身根本不符合联律通则的要求,词不对品,平仄不合,上联尾部三连仄或下联尾部三连平比比皆是,真正合格合律者寥寥无几。本

应在坐向的左手贴上联右手贴下联,上下联位置却往往贴反。还有一些春联,乍看红艳艳美不胜收,多看一下令人尴尬,从而显露出这家主人甚至是这方村落的文化水平低、文化素质差。

其实,毛笔书写是一门传统文化不能丢。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国每个公民,尤其是文化人的义务和职责。笔者认为,要发展和传承对联文化,首先,学校要

开设毛笔字书法课,把毛笔字纳入素质教育的考核范围。其次,乡镇街道办事处可组织文化站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比赛和书法知识讲座,村组成立文化室,也可以利用农家书屋这一特色,开展书法培训。再次,中小学生,特别是师范院校生,应当把毛笔字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自修。此外,农村文化人要热心为当地居民特别是不会写毛笔字的家庭代写春联。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经常在春节前组织书法优秀的人到乡村、社区,专门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抵制商品春联,这一做法值得称赞。

今年元月,奉新五梅山诗社号召各乡镇会员就地义务为村民书写春联。诗社所在地桃源村,2017 年集中建起深山移民示范房 42

套,今年有 42 户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喜迁新居,诗社会员为他们拟好、写好春联送去,桃源村两委成员亲自为他们张贴。据不完全统计,奉新五梅山诗社各乡镇会员今年共为当地居民书写新年春联和喜事用联 1280余副。

笔者深信,只要大家行动起来,练书法、写春联,就能把对联文化传承下去。商品春联也就会慢慢被手写春联替代,还其古色古香。

(曾广福)

今年——2018是农历戊戌年。戌年在十二生肖里属狗年,因为戌排在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与十二生肖中的第十一位狗相配。在又一个戌年,我们应知道一点关于狗的知识。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距今已有8000年左右,狗能进入十二生肖,是因为人类对狗有好感。狗机灵能干,对人忠实,替人看家护院,有义犬救主、灵犬传书等历史故事,有狗拉的雪橇(俗称爬犁)为人类作交通运输工具。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狗崇其灵、信其忠、用其能,曾是古代民族的图腾崇拜对象,把狗的文化意蕴发挥到极致。农历正月初二被称为狗的生日,与上帝的正月初一造鸡……正月初七造人并列。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法中,既有“犬字旁”,也有“反犬旁”等形声字,也有“狱”这样左、右都有犬的会意字。这是造字时特意考虑到狗的忠性,凡是对人不忠不实者必遭人与狗的抗议,凡遭忠犬抗议的人一定要关起来。故“狱”字左、右以犬抗议而组成。

在十二生肖中,狗排名第十一,属戌,与猪成为一组,是源于时序说。认为古代一个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是依十二种动物的出没活动时间特点与时辰搭配而成。子时夜深人静,正是老鼠活动最为频繁与活跃的时候,故鼠配子;丑时牛反刍嚼草,正在做清晨耕地的准备,故牛配丑;寅时老虎腹中饥渴,最为凶猛,故虎配寅;卯时月光还洒在地上,传说月中有玉兔,故兔配卯;辰时正当群龙行雨,故龙配辰;巳时蛇不伤人,远离行道,自由自在,故蛇配巳;午时阳气下落,阴气将生,而马是“阴类”,故马配午;未时最宜羊吃草,不会影响草的再生,故羊配未;申时猴子喜欢啼叫,故申配猴;酉时鸡儿回家,故鸡配酉;戌时狗开始上岗,为主人看家守门,站在门前,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狗配戌;亥时猪睡得正熟,故猪配亥。可见,这十二种动物中,最通人性、最为主人即时出力的还是狗。除看门狗之外,还有牧羊犬、导盲犬、猎犬、玩赏犬、拖曳犬等等不同功能的犬,这是狗受人类欢迎的重要原因。狗和猪编为一组,是一种互补。狗象征着对别人、对上级、对事业的忠诚。猪

象征着对自己要宽容,让自己过得舒坦一点,因为它得吃就吃,得喝就喝。这反映了一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所以,旧时狗年一到,老人们会说上一句“狗来富”的吉言,这不仅因为狗对主人不嫌贫爱富,而且因为狗的叫声“汪汪”,谐音“旺旺”,这使得狗在中国古代地位很高,连宗庙祭祀时都少不了它,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而且要肥狗。此即《说文解字》中所谓:“犬肥以献之。”“献”字就是这样来的。“献”即是宗庙犬的会意。

因为狗有“旺财”之说,所以民间认为孩子生下来,特别是男孩,取个贱名容易养活。这便是过去常见乡村有狗娃、狗剩、狗儿、二狗、三狗一类小名的原因。甚至有的历史上的名人也有以狗取名的。比如,西汉桃阳侯叫刘狗、刘邦的戚夫人所生儿叫犬儿;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小名叫溪狗等等。

狗是人类喜爱的家畜,所以有狗不嫌家贫、狗通人性、打狗欺主、牛黄狗宝、白云苍狗、夹着尾巴做人一类的褒义成语。但狗毕竟是畜类。在汉语中,同“狗”连在一起的多含贬义。如:走狗、狗官、狗腿子、狗头军师、鸡鸣狗盗、狗皮膏药、狗急跳墙、狼心狗肺、鸡零狗碎、狐朋狗友、狗仗人势、关门打狗、狗拿耗子、偷鸡摸狗、丧家之狗、痛打落水狗、挂羊头卖狗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等等。

犬、狗同义,为何称犬,又称狗?原来这在古人有小小的语义差别。即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小到什么程度呢?还没有长毛的犬才称为狗。在词义色彩上,犬常带褒义,如:

“金鸡报晓、神犬驱邪”“鸡鸣幸福年,犬守太平世”“梅开如意春,犬守良宵夜”等等。狗常带贬义,已如上述。

生肖文化在中国很作兴,研究的人很多。据《江西日报》2 月 23 日报道,仅在 2017 年出版解说“戌狗文化”的学术著作,就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分别出版的十数种,可见研究风气之盛。这也为我们了解“戌狗”生肖文化提供了方便。

关于狗的知识朱建芳

3 月 6 日上午,宜春市文联举办宜春文艺大讲堂第十期讲座,邀请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舒建勋在宜春文化艺术中心作《一卷云台话郑谷》讲座。舒建勋声情并茂地为大家介绍了唐朝末期袁州区著名诗人郑谷的背景、生平经历、作品以及个人所获得的荣誉,对后世的影响等,分析了郑谷著作《云台编》(又名《宜阳集》)和《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点,讲述了郑谷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帮助广大诗歌爱好者更好地了解郑谷。

舒建勋:宜春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作品多以宜春地域文化为题材,散见于《人民日报》《江西日报》《宜春日报》和《百花洲》《宜春文艺》《春台》等报刊,著有《莫以宜春远》《长夜风流》等。

郑谷(约851~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

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记者 罗玉蓉)

宜春文艺大讲堂——一卷云台话郑谷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焦秀丽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和装饰、写意与寓意等方面。

在宜春中心城区老市委大院里,有一位出了名的“金剪刀”。她就是宜春锦月剪纸文化创意工作室的负责人焦秀丽。焦秀丽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然而由于爱好,她自创的剪纸作品却获得“意外”的收获,不仅得到周围人的夸奖,还被评为当代剪纸艺术高级设计师。

行者文化·

焦秀丽和她的剪纸作品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