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看完泪目,想给最爱的人打个电话epaper.yzwb.net/images/2018-10/19/A05/20181019A05_pdf.pdf · 招标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2018年10月18日 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南京

热辣捌一捌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编辑:朱晓晶 版面:李维华 校对:王秀利A5

多说 句11

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人行道闸机改造服务

招标公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现有1#楼人

行道闸机改造项目,需要拆除闸机并购买安装新闸机,欢迎具有闸机安装维护项目业绩的公司报名投标,投标时请携带样机。报名时请携带法人委托函原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注册资金100万)、税务登记副本及复印件、资质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经验证合格的交 200元报名费领取投标文件,投标时交10000元,作为投标保证金。

联 系 人: 张先生电 话: 025-58683006监督电话:025-58682930 蒋先生报名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

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1号楼30层3006室

报名时间:2018年10月19日-10月23日 工作日

上午8:30-11:30下午14:00-18:00 逾期不候。招标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2018年10月18日

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南京也有“安宁疗护”

《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一个关于死亡的话题,看哭了很多人。总在场上嘻嘻哈哈的马东回忆起自己逝世的父亲,忍不住哽咽,称自己终于放下了。结辩的时候,他说:“这期节目没有结论,也不需要,关于死亡,这只是一个话头。如果大家因此而思考这件事,就叫善莫大焉。”曾经琼瑶也以“安乐死”的话题激起网友讨论无数。

当这个选题用纪录片来呈现,那就是只有三集,豆瓣评分9.0,真实记录 40 多位临终患者的故事,看哭1600万人的《生命里》。片子打开上海临汾社区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区安宁病房的门,这里收治的都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生命所剩时间大多不超过3个月。同样的场景,让人想起爆款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让人泪腺失控。

片中,罹患乳腺癌的鲁胜兰自愿来,是不想死在女儿家里。身患胃癌的汪明昌老人喜欢音乐,过去每周末,他都会和妻子吃早茶。住进来前,他明确地告诉医生,不要进行任何积极性的抢救和治疗,不想没有生活质量地活着。面对死亡,有人担心,因为对亲人和未竟之事仍有牵挂;有人坦然,淡定地提前挑好自己的遗像,挂在床头。这样的“临终关怀”也让网友陷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直面人生残酷。

在这里,医生和护士的首要职责不是救死扶伤,而是通过细致的照料,尽可能减轻病人临终前所受的痛苦,给予他们最后的尊严。记者了解到,在南京鼓楼医院13楼肿瘤科,也有两间被称为“宁馨病房”的特殊病房。入住宁馨病房的大多是临终的病人,这些病人已经到了肿瘤晚期,他们选择不再化疗,只做减轻痛苦的舒缓治疗,安宁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南京医疗界两年前已经开始普及这样的概念,“安宁疗护”是“生前预嘱”、“尊严死”得以实现的保证。

毛不易回忆妈妈最后时刻的“放不下”

同样面对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奇遇人生》这档明星综艺选择以音乐治疗的温柔切入。92岁失智老人林爷爷努力学习音乐,顽强地和病魔抗争。客厅响起《甜蜜蜜》时,他像一个孩子一样哼唱着,拉着阿雅一起起舞。92岁的严奶奶远离家乡兰州已经60年,一个人住在疗养院,女儿忙事业,偶尔会来探望。当大家弹唱起一首《兰州故事》,老人眼里闪烁着对故土无尽的怀念。同辈的老人一个个离去,严奶奶也只能在远离故乡的城市孤独终老。

治疗师和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爷

爷聊天,说到在疗养院的生活,老人说人们会推他去花园,那里有花香和小朋友玩游戏,他很舒服。毛不易弹一段简单旋律唱出这段话,老人轻轻拍着治疗师放在床上的铃铛一起合奏出这段音乐,最后老人把歌词改成“我觉得很快乐”。

当生命走到最后一刻,心里惦记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老伴,想要回去的是故乡。大热网综《明日之子》冠军出道的毛不易,师范大学护理专业毕业,曾在杭州地方医院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看到过数百个在他面前死去的病人,但第一次直面死亡是自己母亲的离世。毛不易说,妈妈很坚强。癌细胞扩散到食道把食管挤住,吃东西吃不下去,她硬吃下去再吐出来然后继续再吃,拼尽全力想要活下去,因为她觉得她儿子不会做饭,“还没有家”。因为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甚至卧病在床时看到回家探望的儿子,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儿子每餐都要吃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但自己没有办法做给他吃了。

毛不易后来写了一首叫《一荤一素》的歌,“太年轻的人,他总是不满足,固执地不愿停下远行的脚步”,其实太年轻的人未必真的不愿停下远行的脚步,只不过远行的背后负担太重,太多的东西在推着他们往前走。

心理专家说,临终关怀也需要专业知识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告诉记者,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原始恐惧”,所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无论你生命中曾经是多么的辉煌,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每个人都会心怀忐忑。所以,临终关怀的终极目的是有尊严、无恐惧的从容离开。但是,当人的知识和积淀无法让人尊严、体面、没有恐惧离开的时候,就需要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陪伴是最常见的关怀方式。目光专注,身体前倾,拉着临终者的手,听其临终前的呢喃或述说。倾听可以减缓临终前的恐惧;拉手可以虚拟亲情,增加给临终者的归属感,也可以给临终者强烈的心理暗示,拉住临终者逐渐下沉的灵魂。”张纯说,义工在陪伴时,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氛围,不要“用力过猛”,表现出不应有的悲伤、怜悯甚至恐惧的情绪,否则会给临终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要正确处理临终者的情绪,尽量听从、遵从、顺从当事人的意愿,尊重临终者的意思,

轻松、自然、尊严、体面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另外,做临终关怀的义工,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训练。临终关怀活动要有即时

“退出机制”。避免因“移情”而导致的心理创伤;临终关怀活动,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都要有专人负责督导。规避相应的风险。活动结束以后,要有解除程序,防止将活动中的情绪,带入自己的生活。

死亡话题很忌讳,我们需要“生死教育”

《生命里》中,汪明昌希望死后一切从简。老婆告诉他,“死了不是你说了算了。”得过六种癌症的沈阿姨,有一个最大的愿望: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种种原因,她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因为难以说出再见,我们始终不敢面对真正的离别——我们恨不得所有医学科技都能派上用场;我们总愿相信活下去总比离开更强;我们希望即使离开,也要“完完整整”。

在南京从事医护工作25年的一位医护人员表示,中国人恐惧死亡,也忌讳谈论死亡。听到最多的就是,肿瘤病人的家属要求医生和护士不要告诉病人实情。“在中国医院的病房里,有很多病人,他们在不了解自己的生存期和病情的情况下,忍受着痛苦,直到死亡来临。应该宣传正确的死亡观,至少病人和家属应该知道彼此的想法,不要让死亡抱有遗憾。”

死亡,是生命走到尽头的过程,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面对亲人的离去时,很多人无法接受,却也可能因为没有条件,无法给予细心的临终关怀和照顾。面对死亡,人们感到无力,但是能自主地选择人生最后的阶段,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片中负责旁白的演员万茜就在微博说,“直面人生最后的旅程,是勇气上的考验,也是方法上的思索。”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常务副主任施永兴说,中国临终关怀仍处于初期阶段,很难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死教育”,大部分医务人员对此接触较少,以及财务负担等。他认为,应创新的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文化层面的。临终关怀已在国内发展三十年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忌讳谈死亡,会产生“等死”、晦气这样的反应。人们只认为“优生”才是一个问题,但是有没有想过,“优死”也是一个人的权利。

看完泪目看完泪目,,想给最爱的人打个电话想给最爱的人打个电话热门节目关注“临终关怀”,我们最缺“生死教育”

假如生命只剩3个月,你会恐惧,还是洒脱地直面人生?最近,纪录片《生命里》关注的就是,当步入人生最后的一刻,人们会怎么做。而热播高分综艺《奇遇人生》里,阿雅和嘉宾毛不易,开启一次用音乐来治疗老人和重症病人心理的特殊旅程。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唯有关怀与爱,能温暖一生。看得许多网友全程眼眶湿润。看完节目,想给最爱的人打个电话。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直面人生的残酷不失爱与关怀

《奇遇人生》里一个细节最动人,在疗养院和患者一起唱歌时,一位病人用不太清楚的口齿对毛不易说“爱你啊”,毛不易回答说“我也爱你啊”,转头摘掉眼镜抹了抹眼泪。节目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大概在于把人们从喧嚣的娱乐中拉回来,让观众在平静之中找到自己。思考人生后,知行合一。

子欲养而亲不待,毛不易的故事里有年轻人对“生死教育”的认知。有网友说,临终关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社会课。临终关怀,给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音乐能带给人的力量是多种多样的,但当它加入关怀与爱,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治愈能力。

直面人生的残酷,但不失爱与关怀。眼下最简单的做法,关掉节目后,一个拥抱,一个电话,珍惜最重要的人。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