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中藝 活現壽山石雕刻藝術攝人心魄之美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0928/PDF/a12_screen.pdf · 中藝(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闞怡松 (左)向嘉賓介紹展品

▲中藝(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闞怡松(左)向嘉賓介紹展品

A13 專刊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中藝「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盛大開幕

活現壽山石雕刻藝術攝人心魄之美中藝品牌巨獻 「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 日前盛大開幕,展出臻品種

類琳琅滿目,重點商品包括一系列雕刻大師及優質田黃石雕,例如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王祖光作品 「善伯洞─觀音擺件」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潘驚石作品 「四靈」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世斌作品 「田黃─秋山行吟」 、 「田黃─齊心協力」 等,展現擁有 「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 尊稱及 「國石」 之美譽的壽山石雕最美的一面。

「杜陵坑─童子戲彌勒」王祖光作

作品彷彿看見了一個人的過去,彷彿是長輩們慈祥雲的笑。作者的高超技巧讓藝術高於生活之後,又回到了生活本身。童稚繞膝,心無掛礙,開懷大笑。

「四靈」潘驚石作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古代四大瑞獸被稱為 「四靈」 。在壽山石裡,單個的龍、虎、鳳、龜等作品比較多見,把 「四靈」 作為一組藝術品來集中雕刻,卻是罕見。協調四靈各自的神韻,使之和諧相處、彼此呼應,從而成為缺一不可的藝術品。

「高山石─溪山泛舟」鄭世斌作

作品顏色豐富,有紅、黃、黑、白為主。作者聯想到利用山水大自然的現象刻畫出這件高山石多色性的獨特,造型與顏色十分脗合,耀麗奪目。

「田黃─祖龍九子」(清舊藏)

「善伯洞─觀音擺件」王祖光作

作品獨闢蹊徑,該尊觀音集明清觀音藝術形象之所長,端莊嫺靜、慈善祥和,其刀法古樸,線條飄逸柔和,同時善於在細微之處獨運匠心,手持經書旁立寶瓶為道具,使觀音形象不拘一格,並以純潔、寧靜之美獲得讓人驚奇的藝術魅力。

王祖光 福建省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王祖光,

1942年出生,福建福州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福州市工藝美術

特級名藝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石雕專業委員會會長、壽山國石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鑒定委員會主任、台灣中華印石藝術收藏協會顧問。在業界享有 「觀音王」 之美譽,並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及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雙料稱號。

他自幼隨父親王乃元學習製硯。先後師從壽山石 「東門派」 雕刻大師林友清、周寶庭,擅長人物、鈕頭、古獸雕刻,對觀音造像深有研究。他的作品形象端莊、刀法流暢、自成風格。

主要藝術活動:-1958年,16歲的王祖光跟隨父親進入福州石雕廠,拜壽山石雕大師林友清為師,後又受教於另一位大師周寶庭。

-1963年,21歲的王祖光創作的壽山石雕《少年英雄張高謙》獲得福建省工藝美術展覽會一等獎。

-1964年,王祖光創作的《放風箏》、《亞非拉之歌》、《全世界人民大團結》等作品也備受關注。

-1981年,不到40歲的王祖光成為福州石雕廠的廠長,他要求石雕廠職工要勇於創新, 「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 。

-1984年,作品赴京展出,轟動藝壇,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最高獎 「金杯獎」 ,這是壽山石雕史上第一次獲此殊榮。

-1985年,該作品也獲得了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金杯獎」 。

-1988年,王祖光迎來了其藝術生涯中最大的創新用壽山石尤其是荔枝凍石進行有現代女性特徵的觀音的雕刻。

-2001年壽山石雕作品《立觀音》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金獎」 ,作品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雜誌、報刊上發表,在藝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作品《送子觀音》獲 「2001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銀獎。

-2002年作品《九童獻壽》獲 「第三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 大賽銅獎。

-2003年作品《祝福》獲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 金獎;作品《卧羅漢》獲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 銀獎。

-2004年作品《送子觀音》獲 「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 傳統藝術金獎。

-2005年作品《卧觀音》獲 「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 傳統藝術金獎;《王祖光壽山石雕精品集》出版。並先後被評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福建

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等。

潘驚石 福建省工藝美術雕刻大師潘驚石,

字林平。福建羅源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研究院研究員、省工藝美術院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

出貢獻個人、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福建省技術能手、福建省壽山石非物質

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擅長印鈕、草蟲動物、拉絲等技法。師從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建熙。由1980年從事壽山石雕刻至今,作品分別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以及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主要藝術活動:-2001年赴新加坡舉辦《與蛇共舞》石雕展-2006年隨《從長城到奧林匹亞‧中國印象》藝術團赴意大利都靈美術館展覽

-2011年舉辦《鳳山雅集-潘驚石師生印鈕作品展》(福州、青田)

-2012年榮獲第十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受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

-2013年舉辦《鳳山雅集-潘驚石師生石雕藝術巡展》(香港、上海)

-2014年參加奧地利、維也納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展》

-2015年舉辦個人《百獸率舞》深圳博物館展及《鳳山雅集-潘驚石師生印鈕作品展》(深圳),並出版《百獸率舞》書籍。

鄭世斌福建省工藝美術雕刻大師

鄭世斌,福建省福州市人,畢業於福建省福州師範藝術分校。現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福州市一級名藝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壽山石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副會長。

擅長薄意雕、浮雕。壽山石雕的技法有許多種,鄭世斌根據所學的特長,選擇了高浮雕表現技法,將中國畫的畫理與雕刻技法有機聯繫起來。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其作品多次在全國與省內各種評選中獲獎。主要藝術活動:-1999年,作品《踏歌行》獲第一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2000年,作品《桃花源記》獲福州市第十四屆 「如意獎」 一等獎同年,參加新加坡 「新世紀現代壽山石精品展」

-2001年,作品《掛角攻讀》獲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金獎

-2001年,參加馬來西亞 「石情畫意」 壽山石藝聯展-2002年 作品《縴夫之歌》獲第二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銀獎

-2003年 作品《知音》獲福州市第十六屆 「如意獎」 一等獎-2004年 參加台灣台北市觀想藝術中心舉辦的 「石之靈潤」 壽山石雕展:同年,作品《漁樵耕讀》獲中國工藝美術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

-2005年,作品《十八學士登瀛洲》獲第四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 「爭艷杯」 大賽金獎

-2006年,參加馬來西亞 「知石常樂」 壽山石雕展-2007年作品《獨釣寒江雪》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0年,出版《壽山石雕大圖解.浮雕》

「田黃─秋山行吟」鄭世斌作

作品主要以黃色的田黃石皮來描繪秋天的楓樹,樹下兩高士行走於林間之際,吟詩作樂的情景。

「田黃─雙獅戲珠把玩件」馮志傑作

石材色正質純,形狀飽滿,潤澤華滋。材質與雕工相輔相成,作品渾厚飽滿,雍容大氣。在民間獅子是勇武、強大和吉祥的化身,諧音 「太師」 ,含職位高升之意。作品以圓雕手法雕刻兩隻糾纏相戲的獅子,刀工細膩,風格華麗端莊又不失古樸,充分可見作者的刀下功力。

「田黃─齊心協力」鄭世斌作

作品描述一群小孩拔河,場面熱鬧,生動活潑,雕刻又使用雲紋為素材,令背景顯得簡單一點及增加圓潤感。另外,作品背面刻了一個小孩趴在芭蕉葉上睡覺,給人一種涼快之感。

「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由即日起至2016年10月23日於中藝灣仔華潤大廈分公司舉行,由於展期有限,喜歡收藏或鑑賞人士絕對不容錯過。是次 「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開幕典禮於9月22日舉行,當日主辦方邀得中藝(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闞怡松先生、福建省工藝美術雕刻大師潘驚石先生、福建省工藝美術雕刻大師鄭世斌先生、壽山石收藏家張銘先生、香港珠寶玉石協會名譽會長齊旅先生、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陸東先生、冠軍科技集團主席簡文樂先生、西冷印社理事及鑑賞家梁章凱先生蒞臨主持剪綵儀式,並由兩大工藝美術雕刻大師主持 「壽山石珍品鑒賞」分享會,向觀眾介紹如何鑑賞壽山石及現場示範精湛工藝,既介紹了中國傳統精巧的工藝之美,同時提升各賓客對壽山石的鑒賞力。

大師分享雕刻工藝與心得在 「壽山石珍品鑒賞」分享會上,兩位工

藝美術雕刻大師潘驚石先生和鄭世斌先生與現場觀眾作近距離交流示範,讓觀眾親身感受創作者與藝術珍品背後鮮為人知的構思和心路歷程;兩位大師更即場示範雕刻技術,把一片平平的石塊變為美輪美奐的頂級工藝品。

潘驚石大師在分享示範時表示,壽山石種類繁多、色彩斑斕,而且形態各異,最適合作為創作雕刻之用。潘大師的作品一向喜愛以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神獸作題材,如青龍、白虎、朱雀、元武、天神等;而這次分享會上,他就帶來了最近雕刻中的作品來作示範,這件作品以鳥頭、魚身、獅尾的形態,充分展現了濃厚中國神獸的味道。潘大師更即場展示了各式的雕刻刀具,且在場示範如何雕刻壽山石。潘大師稱,壽山石雕用刀技法中,打胚、鏤空、薄意、開絲、修光等不僅在刀具上有不同的運用,也往往需要不同的技法。而所謂的 「技法」即運用刀具雕刻的 「方法」,不同的藝師稍有不同的施刀方法,就產生了不同的風格、效果、甚至是高下的差異。而現時壽山石雕刻主要分為兩大刀派,一為東門派,二為西門派;東門派所選用的刀具較為幼細,表現風格較為細膩利落;西門派則選用圓刀,風格則較為硬朗大氣。潘大師續表示,由於壽山石較為珍貴,雕刻師大都對它多添一分尊重。由於壽

山石石質較鬆軟,稍一失手便會造成破損,令原石報廢,所以雕刻師在進行雕刻時會極為小心,當遇到極微細部分更會以放大鏡輔助,以減少出錯機會。

另外,鄭世斌大師則在分享會上示範其雕刻壽山石印章的造詣;鄭大師喜愛把自己的創作情感注入作品之中,當中往往流露出不同的故事和趣味性。鄭大師作品多以印章為主,而印章多是方形柱狀,他巧妙地運用了每一個平面創作,做成一幅幅意境不同,但又有連貫感的畫面,實是叫人嘆為觀止。而受肘於印章大多較為細小,其技術要求則更為講究,鄭大師即場示範了其精湛雕功,讓在場人士大開眼界。

壽山石深受歷代帝王偏愛壽山石礦床分布於福建省(又稱閩中)福

州市北郊壽山村周圍群巒及溪野方圓約十里之間。歷代帝王對壽山石尤其偏愛,代表人物要算康熙、雍正、乾隆在內。但最為熱愛壽山石的是乾隆。乾隆一輩子擁有100多枚壽山石章,他還下旨徵用福州壽山被人譽為 「石帝」的田黃石作為祭天供品。乾隆亦擁有稀世瑰寶─田黃三鏈章,選用一塊完美的田黃石鏤空雕成三條石鏈,每鏈繫上一個印璽並刻有 「乾隆宸翰」、 「惟精惟一」、 「樂天」字眼,現今人們統稱它為 「乾隆三鏈章」。

由於壽山石天生麗質且易治,文人畫家可自行操刀鐫刻,故自清代以來,文人書畫家、篆刻家都偏重於壽山石的使用和收藏。後來更有壽山石工藝美術大師創作大眾化的雕刻題材,讓壽山石受到世人的珍視和收藏,所以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

姓。」的說法。誠如 「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展品,有各式各樣的主題,各種優美的形態及唯妙唯肖的造形,巧奪天工的展品將令鑒賞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 展覽日期:由即日起至2016年10月23日地點:中藝灣仔華潤大廈分公司

(2827 6667)中藝尖沙咀中港城分公司(2735 4061)

網站:www.cachk.com, www.cacgift.com

名 師 簡 介

▲ 「閩中瑰寶.國石大師臻品鑒賞」 揭幕儀式上,一眾主禮嘉賓舉杯同賀

▲福建省工藝美術雕刻大師潘驚石(右)向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陸東(左)講解壽山石作品

﹁荔枝洞—觀音﹂王祖光作

▲ 「田黃─彌勒」 葉子賢作與 「田黃─楓橋夜泊」 鄭世斌作

▲潘大師以最近雕刻的作品來作現場示範

鄭大師即場示範其精湛雕功,讓在場人士

大開眼界

「汶洋石─青溪赤龍圓臂擱」潘驚石作

「荔枝洞─淵明愛菊」王銓弟作

焦 點 逸 品 簡 介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