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0808

广告处 电话 65369288 传真:(8610) 65003109 总编室 65369316 经营部门 65369405 发行部 65369319 零售周一至周四1元/份 周五1.5元/份 周六1元/份 国内定价全年280.80元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66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0153号

责编:高 炳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华媒空间

日前,法国里昂地区及周边城市几所学校分别开展了师生共庆中国新春、中文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掀起一阵“汉语热”。

学校开放日 中文成热点

在里昂国际学校举办开放日当天,在校或者希望入校的学生及家长纷纷到校参观咨询。这所全日制公立学校设有英语、德语、中文等8个语系,接纳世界各地约 30 个不同国籍的近 2000名学生。该校与国家汉办 2008年合作开办的中文系,可以说是最“年轻”的语系,每周有6小时的中文课程。

开放日当天,笔者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中文系家长协会和学生小向导开设的交流展台。许多家长围在展台四周,观看学生作品并用中文交谈。在小学和初中部的中文教室,墙壁上张贴着同学们的日记、作业、自创的小报。教室后的小小图书馆里还有家长们捐赠的各类图书、画报。在教室中,老师们认真地解答来访家长的问题,并为现场的小朋友进行了语言测试。

当天下午,中文系的师生们还组织了一年一度的新春联欢会。联欢会由学生主持并参与策划,各个年级的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个年级都带来了自己的精彩节目:既有低年级同学以《小羊拜年》为题材现场作画,也有同学表演小合唱“青春 舞 曲 ” 并 展 示 了 “ 中 国 功

夫”。群舞最为丰富,动感十足的“小苹果”、欢快活泼的“新疆舞”,优美和谐的“交谊舞”以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三句半”和“纸牌魔术”,更是体现了学生的汉语水平。

短短一个小时的演出,让大家在法国感受中国文化,体会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百年名校”庆新年

日前,位于里昂城北部的半月湾市圣约瑟夫学校首次举办了中国新年联欢会,这是该地区首次大型的春节活动。这所拥有200 年历史的法国学校在比利时、瑞士也设有分校。该校已经连续多年开设汉语课程,中文班学员达百余人。联欢会上,对联、灯笼、福字,学生的中文作业展示,都体现了法国中学生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

当天晚上,建于 19 世纪的学校大礼堂内张灯结彩,百余名师生家长欢聚一堂。联欢会上,中文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了中文歌曲:“当我们在一起,当我们在一起,其快乐无比!”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抒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字正腔圆的发音体现着他们的刻苦与努力。

随后,里昂艺术与文化学院的艺术家们为同学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一首耳熟能详的琵琶曲“茉莉花”,仿佛带领大家进入了花香飘逸的世界,很多孩子都跟着乐器轻唱起来。接着,由里昂音乐学院学生带来的二胡名曲“赛马”,激越起伏。特别是模拟马鸣的声音,赢得了阵阵喝彩。还有同学发挥想象力,将琵琶与吉他、二胡与小提琴等东西方乐器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太极与书法”的结合表演将太极的招式融入书法的笔法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在互动环节,很多同学围在书画家周围,有模有样地临摹起来。节目结束后,嘉宾、师生、家长还共同品尝了中国美食,整个大厅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活动间歇,同学们还纷纷用汉语和老师及中国艺术家打招呼交谈。谈及学习汉语的原因,有同学说:“中文很有意思,每个汉字里面都仿佛藏着一个秘密,等待我们去解读。此外,学习汉语对成绩提高很有帮助,特别是以后就读高等学府,可以占据优势。”

近年来,法国掀起了“汉语热”,很多法国家长更是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一门有用的外语。中文成为法国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越来越多的法国年轻人学习中文,为促进中法两国友谊创造了绝佳机会。

(摘自法国《欧洲时报》)

据日媒消息,3月18日,日本政府观光局发布消息称,推算 2 月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人数较上一年同月增加 57.6%,为138.7 万人。这一数据超过 2014 年 10 月的127.2万人,创历史新高。利用春节假期,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人数大幅增加。

按照国家和地区来看,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人数最多,达到 35.9 万人,较上一年同月增加 159.8%,居第一位。邮轮加开和日本放宽签证发放条件也促使访日中国游客人数增加。来自韩国的游客为 32.1万人,较上一年同月增加 38.9%,居第二位,前往距离较近的九州等地区,以温泉和美食为目的访问的游客增加。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游客为 27.7万人,较上一年同月增加45.2%。

近年来,受到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赴日旅行受到中国民众欢迎。日本是一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何确保赴日旅行安全也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富士山景区推进火山避难计划

富士山是日本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去年日本御岳山等发生严重的火山喷发灾难以来,日本进一步加强实时监测,加紧制定有关避难计划。富士山也成为日本防灾计划的重要部分。

据日媒报道,日前,在静冈县沼津市,山梨、静冈、神奈川3县共同成立的富士山火山防灾对策协议会举行会议,确定了在富士山发生火山喷发情况下的避难计划。根据有关计划,周边所在县将为山麓下的居民及游客等提供避难场所,位于山麓的地方自治体将在交通等方面负责宣传引导和协助弱势群体。同时,为确保避难工作有效进行,会议还制定了具体的避难路线。

在避难时,当地居民将主要使用自家乘用汽车。县政府决定,将把位于山麓的富士吉田市等7个市町村指定为避难地,每个避难地再分别细化避难场所。一旦发生火山喷发,中央道、东富士五湖道路、国道 358 号等 12 条道路将作为

避难指定路线。针对高龄者以及在使用自家车避难时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上述7个市町村将出动巴士或卡车等协助撤离。

此外,由于富士山作为重要的景区,预计将会有众多的游客不断到访,因此突发灾害发生时的信息传递和通知十分重要。一旦发生灾害,当地政府将通过防灾无线通信或紧急速报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居民,并委托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播报有关信息。特别是针对游客,当地富士山救护所、旅馆管理公司、观光景区等将联合提供及时信息。

当地的中国游客赵女士表示,作为外国游客,在观光游玩时,更关注自身的安全。希望富士山这样的重要景区能够进一步完善防灾救助体制,让外国游客玩得更加安心、开心。

京都新增紧急疏散广场

3 月 18 日,日本京都市政府与银阁寺、龙安寺、仁和寺等签订了新合作协定,上述场所将在发生大地震或强台风

时作为紧急疏散广场向返家困难的游客和市民开放。

京都市政府 2013 年起与寺院神社、企业等签订协议。此次签约后紧急疏散广场和临时安置点分别增至 49 个和 144个,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

京都市政府透露,此次签约的紧急疏散广场总计19个,还包括南禅寺、二条城、下鸭神社等。此外,平安神宫、京都塔大厦等7个场所被选为临时安置点。

京都市市长门川大作在协定签署仪式上表示:“汲取阪神大地震与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确保放心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对此,在日华人游客表示欢迎。赵雨涵是一名企业职员,趁着年初旅游淡季与家人赴日本关西地区旅行。对于京都市与各大寺院签署协议,新增紧急疏散广场和临时安置点,她说:“如果在地震等大规模灾害发生时,游客能够被顺利引导疏散,对于保护游客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京都市这一举措,我很支持。”

(综合自《日本新华侨报》)

近日,非洲 《华侨周报》 赞比亚分社在卢萨卡举办2015非洲《华侨周报》 答谢会。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杨优明及夫人、中国驻赞比亚使馆政务参赞潘庆江和读者代表、客户代表等近百人参加。

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总裁兼非洲《华侨周报》 社社长南庚戌首先向来宾致欢迎辞。南庚戌介绍说,在过去的几年里,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作为非洲地区唯一一家多媒体平台、覆盖国家最多的华人传媒集团,一直致力于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综合性传媒集团。目前集团拥有多家中英文平面媒体、多语种网站、英文杂志及中英文广播电台等公众信息平台。近年来,集团坚持“中国文化、本土表达;中国节目、本土制作;中国故事、有效传播”的理念,以报业、网络、广播等媒体为传播平台,履行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中非友谊、经贸合作的媒体使命。集团除正常新闻报道外,还将着力设计一些社会宣传活动,配合或主办当地法律、民间外交、企业宣传等针对华人社区的专业讲座,协助或组织对当地孤儿捐助、智障残疾人士关爱、高尔夫比赛等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南庚戌说:“非洲《华侨周报》自2013年7月16日正式在赞比亚发行以来,至今已与大家走过近两年的时光。感

谢各位侨胞及使馆和各界给予我们的支持。在创刊时,非洲 《华侨周报》 如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但她坚强而充满信念,相信一定会茁壮成长,因为她的背后是广大读者的关注、关心、呵护以及使馆侨团的大力支持。对未来的道路,我们会更加坚定、更加有信心,我们前行的路一定会走得更远,更扎实。”

杨优明大使在致辞中对非洲《华侨周报》 及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杨大使说,非洲 《华侨周报》 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在非洲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华文媒体,在推进中国对非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巩固中非传统友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服务华侨华人、传播中国声音和促进中非友好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杨大使表示,赞比亚是南部非洲地区的重要国家,也是我国传统友好国家。希望非洲《华侨周报》植根赞比亚,继续发挥反映侨意、沟通侨情、凝聚侨心的作用,努力打造成为旅赞侨胞的精神家园,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赞交流、增进中赞传统友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答谢会上,中资企业的员工代表、侨团代表、非洲 《华侨周报》社员工以及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武术班的学生纷纷献上文艺节目。

(摘自非洲《华侨周报》)

为了让西班牙社会了解旅西华商,马德里大区移民局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工作,寻找合适人选、采访录制、剪辑,完成了一部展示华人正面形象的纪录片。3月 12日,该纪录片在马德里企业联合会总部公开首映,大区移民局局长、中国驻西使馆官员、纪录片策划人、参与拍摄此片的部分青年华商、中西媒体以及部分华侨华人参加了首映礼。

据介绍,该片的策划人之一赫柏女士是一位阿根廷人,现居马德里,从事媒体工作。当她看到很多旅西华人兢兢业业、勤劳工作,却因某些负面新闻而遭到媒体批评时,决定站出来为华人说话。她找到了马德里大区移民局局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从筹备到录制再到后期制作,一部展现新一代马德里华商的纪录片就这样出炉了。

该片记录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中国年轻创业者。从律师楼到旅行社,从大型文具企业到连锁甜品店,从中文时尚杂志到进出口贸易等,影片介绍了华商的工作,还描述了他们聘请西班牙员工的情况以及融入西班牙主流社

会的努力。在视频中,西班牙税务局局长表示,中国移民是西班牙市民的榜样,是所有移民中缴税最多的移民群体。

首映会结束后,此次视频录制的协助单位——诚信基金会的会长张振荣女士接受了

《华新报》 记者的采访。记者提出疑虑——单凭一部宣传片就能改变西班牙人对华商的偏见吗?张振荣说:“这部短片的主创单位是马德里大区政府,是他们主动要求拍摄这个片子来为华人澄清负面传言。仅就这一层面说,这部短片就已经有了足够的说服力。在短片中,导演并没有夸大事实或是故意美化华人,里面的内容都是‘实打实’的,都有真凭实据,有具体数字作为证明。今天,现场 230 个座位座无虚席,甚至还要加座,这就足以看出其影响力和传播效力。”

《华新报》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当天前来采访的不仅有华文媒体,还有不少当地媒体,更有几家拉美报刊的记者也在积极采访纪录片的主创人员。

(摘自西班牙《华新报》)

众所周知,在智利做生意总离不开支票,现金支票和账期支票是智利商业交易最重要的两种支付方式。如果贸易商不接收支票,选择单一的现金付款方式,那贸易就无法真正做大做强,也吸纳不了好客户,因为很多智利客户并没有携带现金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支票便成为了交易商的首选,这是双方合作信誉度的体现,也就是一种你情我愿的行为。但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支票都是受当地法律制约的,即使符合法律追讨条件,追讨过程也是异常的繁琐和困难。因此,许多不法分子专门钻研支票支付,虚开空头支票或先开支票后拒付,或者偷他人支票后诈骗,用五花八门的伎俩对华商进行欺瞒诈骗。

据调查,绝大多数在智利从事贸易批发的华商,都有过被不法分子利用支票进行诈骗的经历,涉及金额从几百美元到十多万美

元不等。由于一些华商对支票的使用缺乏安全意识,导致追讨无门,损失惨重,苦不堪言,但若拒收支票却又不现实。

为方便华商们将那些恶意拒付、逃票的诈骗分子公之于众,避免华商重复受骗,智华商报利用移动新媒体的快捷通道,特开设支票诈骗华商信息共享平台,供广大华商发布诈骗分子证据,进行查寻、核实。华商们根据自身经历,都可以在微信“支票曝光”栏里自行发布,或拍摄下来传给微信后台,由小编协助发布。同一家公司或同人名的诈骗支票只需发布一次,不需要重复发布。

(摘自智利《智华商报》)

来宾参与互动抽奖。 麦欣欣摄来宾参与互动抽奖。 麦欣欣摄

中文教室一角

《马德里新一代华人企业家》首映纪录片展示华商新形象

《马德里新一代华人企业家》首映纪录片展示华商新形象

华商遭诈骗 华媒来帮忙诈骗信息共享平台开通

华商遭诈骗 华媒来帮忙诈骗信息共享平台开通

2月访日外国游客人数创新高

华媒关注景区防灾避险新举措郭桂玲 王 一 兰 君

华 媒 广 角 ●日本

华 媒 聚 焦 ●法国

里昂地区

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掀起““““““““““““““““““““““““““““““““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汉语热””””””””””””””””””””””””””””””””董士靖

华 媒 资 讯 ●西班牙

华 媒 资 讯 ●智利

华 媒 广 角 ●赞比亚

非洲华侨周报绽放卢萨卡

杜莉莎

来源来源::昵图网昵图网

汉 语 学中文

富士山美景富士山美景 来源来源::昵图网昵图网

Top Related